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诗宋词鉴赏

唐诗宋词鉴赏

唐诗宋词鉴赏
唐诗宋词鉴赏

唐宋诗词鉴赏复习资料本课程的考试类型与期中试卷相同,为:一、填空题。20分。补充完整名诗词句10分,写出其名句的作者10分。(这道题目可能有个别填空还需要靠各位同学的平时积累。)二、名词解释。20分。共4道题目,每道5分。三、简答题。30分。共3道题目,每道10分。四、论述题。30分。共2道题目,每道15分。(基本出自课后题。第三、十一、十二章基本不考)老师在课件中提到的重要复习点如下:一、填空题。

1、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燕歌行(高适)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5、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来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6、蜀道难(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7、登高(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惊风乱zhan芙蓉水,密雨斜侵薛荔墙。

9、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0、过华清宫(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11、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阑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2、浣溪沙(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3、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4、念奴娇(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5、雀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6、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裹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7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8、永遇乐(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①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

②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9、扬州慢(姜夔)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二、名词解释。

1、初唐四杰: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边塞诗:举凡写从军征战,抒报国壮志,揭军中不平,发反战呼声,记民族交往,颂域

外风情,摹塞上风光,上自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下及朋友之情、戍卒之思,思妇之念,只要是反映同边塞生活有关的人事情景的诗歌,都可入边塞诗之列。

3、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崛起的一个影响很大的诗派,代表诗人是韩愈、孟郊,还包括贾岛、卢仝、姚合、刘叉等。在创作态度上,"用思艰险",崇尚"苦吟",主张"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在诗歌风格上,主要追求奇崛险怪、雄奇怪异之美。

4、元白诗派:元白诗派,是指同"韩孟诗派"相对的、以浅切顺畅的语言直接反映现实的诗歌流派,也称为"新乐府诗派"。其代表人物是白居易、元稹,此外还有号称"张王乐府"的张籍、王建,以及李绅等人。

5、词人自度曲:唐宋词人中,有不少是精通音律的,如柳永、周邦彦、姜夔等,他们不但能够填词,而且会谱曲、创制词调。他们自制的这些词调就叫"自度曲",或"自度腔"、"自制曲"等。

三、简答题。

1、唐代庶族阶层的文人形成了哪些心理特点?(重要)答:他们大多生气勃勃,奋发向上,富于理想和热情,渴望建功立业,澄清天下。他们大多关心民生疾苦,同情人民的灾难和不幸,敢于为之呐喊、呼吁。他们大多恃才傲物,蔑视礼法,敢于指斥权贵,抨击执政,揭露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现象,积极从事改革弊政的斗争。

2、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形成成因。答: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盛行,有它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这些诗人提供了优闲生活的物质条件。统治阶级提倡佛老,也造成了一种特殊的政治生活局面:对那些求仕困难的文人,由隐而仕,往往是一条“终南捷径”;对那些有高官厚禄的文人,由仕而隐,既不影响生计,甚至还可以边仕边隐,名利双收。此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发展,也促成隐逸思想的流行。因此,继承陶渊明、谢灵运传统的山水田园诗便大量地产生了。

3、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创作特征是什么?(重要)答:多以五言的体式,抒写隐逸闲适的思想情趣,描绘山川田园的秀美,反映农村宁静、淳真的生活。在艺术上,综陶谢所长、熔陶诗浑成和谢诗工巧为一炉,既有鲜明清丽的笔触,又有完整浑成的画面,形神兼备。不仅模山容、范水态,而且力求表现山水的个性;不仅表现山水个性,而且力求表象和意象的合一、和景的交融,在山水中渗透自己的性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对山水田园的审美能力,把山水田园诗创作推向高峰。

4、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

答:严整而多变的章法;调美律严字工;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

5、宋末遗民词有何共同的特征?答:宋元之际的词坛,有两大特点,一是创作活动的群体性。他们喜欢结社唱和。艺术上追求精雕细刻,音律精严,字句高雅,但有时是在缺乏创作激情的情况下应社所作,因而情感深度不足。二是题材、风格的趋同性。常以曲折委婉的方式、比兴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亡国痛楚,通过咏节序和咏物来寄托亡国的悲恨。

四、论述题。1、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是什么?

答:(1)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2)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形成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3)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4)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但是,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李白诗的意象有壮美与优美两种类型。(5)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

2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创作的叙事性诗歌为什么会被看作是"诗史"?他对后世诗人有什么影

响?答:杜甫用他的诗,写了这场战争中的许多重要事件,写了百姓在战争中承受的苦难,以深广生动、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正因为如此,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在于具有史的认识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但是杜诗的"诗史"性质,主要的还不在于它提供了史的事实。史实只提供事件,而杜诗则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杜诗用叙事手法写时事。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同时还融入强烈的抒情。中唐以后,白居易、元稹继承了杜甫缘事而发、写生民疾苦的一面,且受到杜甫五言排律夹叙夹议的影响;韩愈、孟郊、李贺则受到杜甫的奇崛、散文化和炼字的影响;炼字在中晚唐更发展成苦吟一派;李商隐的七律得力于杜甫七律的组织严密而跳跃性极大的技法。他们都学杜甫的一枝一节,而开拓出新的诗派。杜甫的更为重要的影响,是在思想情操方面。他的系念国家安危,同情生民疾苦,为历代士人所崇仰,在士人人格的形成上,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3、什么是李商隐诗歌中的朦胧美?试分析李商隐诗歌中的多义性及其成因。(重要)

答:为了表现复杂矛盾甚至怅惘莫名的情绪,他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象,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这些意象分明有某种象征意义,而究竟要象征什么,又难以猜测,由它们结构成诗,略去其中的逻辑关系的明确表述,遂形成如雾里看花的朦胧诗境,辞意飘渺难寻。但李商隐诗的朦胧,又与亲切可感的情思意象常常统一在一起。李商隐无题一类诗歌,境界和情思的朦胧,在内涵上也就往往具有多义性。李商隐诗的多义性与其意象的独特有一定联系。李诗意象,多富非现实的色彩,这类意象,被李商隐心灵化了,是多种体验的复合。它们的产生,主要不是取自外部世界,而是源于内心,内涵远较一般意象复杂多变。李诗大量用典。擅长对典故的内涵加以增殖改造,用典的方式也别开生面。李诗的多义性与诗中独特的意象组合也很有关系。其诗中意象往往错综跳跃,不受现实生活中时空与因果顺序限制。这种意象转换跳跃所造成的省略和间隔,便有待读者通过艺术联想加以连贯和补充。李商隐诗歌多义性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把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

4、柳永在词的发展史上有何贡献?(重要)答:他改变了词自五代《花间集》以来的传统发展方向,继承和发展了词在初起阶段作为民间俗文学的特征,大量采用俚俗浅近的市井新声入词,与当时文人词日趋雅淳之风便有所不同了。但柳永一方面采用市井新声,一方面又进行加工提高,形成了柳词所特有的"柳氏家法"、"屯田蹊径",创造出了其自身的独特风格,从词调到作法,都代表了宋词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具体表现在:1、柳永以其创作发展了慢词。论创调之多,两宋词人无出其右。2、柳永词多用赋体,发展了慢词的艺术技巧。柳词善于铺叙,表现出强烈的故事化倾向。3、词格上的雅俗并存。俗中有雅,俗不伤雅,雅不避俗。4、柳永词所开创的"柳氏家法",真正代表了词体的本色与正宗。

5、苏轼对词是如何进行革新的?(非常重要)答:苏轼"以诗为词",对词进行了全面的革新,具体来说,苏轼革新宋词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提高词品、扩大词境、转变词风、推进词律四个方面。(1)他就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两者很好结合起来,文章道德与儿女私情,于是并见乎词。词品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2)他把自己的性情、学问、襟怀悉见于诗,也同样融之于词。为词境拓土开疆,使词走出了花间小径,涌进了生活的波涛。在词中添加了壮士形象、理趣、农村词等新的词境。(3)在豪放为主,刚柔相济。刚健是苏轼词风的主导方面,婀娜则是其词不可或缺的成分。(4)着重引进了不少慷慨豪放的曲调为词,以意为主,不拘守词调原有词律句法。

6、试分析李清照《声声慢》词中的声律运用。答:词调取名《声声慢》,声调上也因此特别讲究,用了不少双声叠韵字,如凄,惨、戚,将息,伤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点滴,都是双声,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都是叠韵。李清照作词主张分辨五音,这首词用齿

音、舌音特别多,齿音四十一字(如寻,清、凄、惨、戚等),舌音十六字。全词九十七字,这两声字却多至五十七字。尤其到了末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个字里舌、齿两声交加重叠,看来是特意用啮齿丁宁的口吻,来表达忧郁惝怳的心情,这些都是经过惨淡经营的,却绝无雕琢的痕迹,同时用心细腻而笔致奇横,使人不能不赞叹其艺术手腕的高明。

7、如何理解辛弃疾的"以文为词"?与苏轼的“以诗为词”有何不同?答:苏轼"以诗为词",对词进行了全面的革新,具体来说,苏轼革新宋词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提高词品、扩大词境、转变词风、推进词律四个方面。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而"以文为词",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以文为词,既是方法的革新,也是语言的变革。前人作词,除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语言外,主要从前代诗赋中吸取语汇,而稼轩则独创性地用经史子等散文中的语汇入词,不仅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活力,而且空前地扩大和丰富了词的语汇。课后题如下:一、名词解释。

1、唐文三变说:北宋宋祁在《新唐书·文艺传序》中提出来的对唐代文学进行分期的看法,他认为唐代三百年间,文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次变化:高祖、太宗时期;唐玄宗时期;大历和贞元以后。但其主旨在论文而非论诗。

2、初盛中晚说:明代高棅在《唐诗品汇》一书提出的关于唐诗的四阶段分期看法。把唐诗的发展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这种说法表明了各阶段的发展态势、阶段特点,并带有对各个时期诗歌成就作出总结评价的意味,比较切实可行,因此后世多予以认同。

3、三元说:晚清陈衍提倡诗盛于三元,上元开元,是李白、杜甫的时代;中元元和,是韩愈、白居易的时代;下元元祐,是宋代苏轼、黄庭坚的时代。他认为这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为昌盛的三个时期。

4、韩孟诗派:中唐诗派之一,以韩愈、孟郊为代表,还包括贾岛、卢仝、刘叉等人。李贺的诗风,与这一派也相近。韩愈"以文为诗",横放奇崛,复近险怪。孟郊所作多乐府古体,以苦吟著称。贾岛亦为苦吟诗人,作诗清奇僻苦。李贺长于乐府古体和绝句。

5、元白诗派:中唐诗派之一,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平易通俗是两家诗的共同特点。白居易倡导"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效法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做法,与李绅、元稹等写作新题乐府。

6、四声:四声指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其中平声又分为阴平和阳平。入声字后来逐渐并入其他声调,现在多保存于一些南方方言中。

7、平仄:古汉语的四声中,平声属平,上、去、入三声属仄声,平声和仄声的交错搭配构成了格律诗的基本规则。

8、和韵:和韵指和诗时根据原韵来作诗,有三种情况:一是步韵,指用原诗的韵脚字并按次序押韵,又称次韵。二是用韵,指用原诗的韵脚字而不按次序押韵。三是依韵,指依照原诗的韵脚所在的韵部押韵。

9、上官体:初唐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宫廷诗风,主要特征是以歌咏宫廷生活,为唐王朝歌功颂德、点缀升平为基本内容,语言艺术上则表现出倾慕齐梁、典丽精工、绮错婉媚的风尚。

10、沈宋体:指以沈、宋诗为代表的、内容多为奉和应制、巵从侍宴而形式上对仗工整、平仄谐调、词采精丽的五、七言律诗。

11、初唐四杰: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2、边塞诗:举凡写从军征战,抒报国壮志,揭军中不平,发反战呼声,记民族交往,颂域外风情,摹塞上风光,上自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下及朋友之情、戍卒之思,思妇之念,只要是反映同边塞生活有关的人事情景的诗歌,都可入边塞诗之列。

13、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崛起的一个影响很大的诗派,代表诗人是韩愈、孟郊,

还包括贾岛、卢仝、姚合、刘叉等。在创作态度上,"用思艰险",崇尚"苦吟",主张"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在诗歌风格上,主要追求奇崛险怪、雄奇怪异之美。

14、元白诗派:元白诗派,是指同"韩孟诗派"相对的、以浅切顺畅的语言直接反映现实的诗歌流派,也称为"新乐府诗派"。其代表人物是白居易、元稹,此外还有号称"张王乐府"的张籍、王建,以及李绅等人。

15、张王乐府:张籍、王建,交谊深厚,又都擅长短篇七言乐府歌行,所以人们合称"张王乐府"。所作七言歌行,或继《诗》、汉魏乐府传统拟作古乐府;或承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乐府传统创作新乐府。用通俗凝炼的语言,多变的韵律,比兴、白描、对比、心理刻划等手法,指责时弊,同情民生,倾向鲜明,感情凝重。这些以明白晓畅语言写成的乐府歌行,替元白为代表的"浅切"诗派增添了不少光辉。16、自度曲:唐宋词人中,有不少是精通音律的,如柳永、周邦彦、姜夔等,他们不但能够填词,而且会谱曲、创制词调。他们自制的这些词调就叫"自度曲",或"自度腔"、"自制曲"等。

17、三叠:乐曲由三段构成一调,称为三叠,也就是分三片的词。

18、《花间集》:后蜀赵崇祚,于广政三年(940)编成《花间集》十卷,选录温庭筠、和凝、韦庄等晚唐和五代18位"诗客曲子词",凡500首。《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以其作为词的集合体与文本范例的性质,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孟郊;韩愈;贾岛;白居易;元稹)二、简答题。

1、《全唐诗》中收录了多少位诗人、多少首诗歌?答:2200余人,48900多首

2、唐代经济的发达与诗歌繁荣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答:唐代国力强盛、社会繁荣,影响了诗人的创作心理,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经济的发达为诗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创作条件,使诗人们得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济发达还带来了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促进了与诗歌密切相关的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艺术门类的发展。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唐诗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并不平衡。

3、唐代统治者实行了哪些在客观上有利于诗歌繁荣的政策?答:儒释道并存、广开言路、以诗赋取士。

4、唐代庶族阶层的文人形成了哪些心理特点?答:他们大多生气勃勃,奋发向上,富于理想和热情,渴望建功立业,澄清天下。他们大多关心民生疾苦,同情人民的灾难和不幸,敢于为之呐喊、呼吁。他们大多恃才傲物,蔑视礼法,敢于指斥权贵,抨击执政,揭露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现象,积极从事改革弊政的斗争。

5、什么是对仗?它有什么特征?答:对仗是由汉字单音节的特点而产生的一种修辞手段,它可以使语言整齐匀称,铿锵和谐,因此成为近体诗里最重要的质素单位之一。对仗的特点是:出句与对句之间要字数相等,意义相关,字面相当,平仄相反,结构相同。

6、分析下面这首诗的格律,标明平仄: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答: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7、沈宋体的历史贡献是什么?答:沈宋体对唐诗发展所作的贡献主要是使唐代律诗的体制得到定型。在诗律方面精益求精,回忌声病,约句准篇。以遵守粘对规律为声律格式的五言律的定型,不仅完成了由永明体的四声律到唐诗平仄律的过渡,易于识记和掌握运用;而且具有推导和连类而及的作用,是一种可以推而广之的声律法则。

8、初唐四杰的创作特征是什么?

答:使诗歌的题材内容由"上官体"的应制、奉和转向对江山塞漠的描绘和个人性灵的抒写,

风格也由纤柔卑弱变为明丽清新。在诗歌体裁上,卢、骆擅长七言歌行,具有辞赋化趋向,音韵和谐,组织整齐而又有较壮的气势,被后人誉为"初唐体"。王、杨擅长五律。他们在唐近体诗的成熟、定型上作出了贡献。

9、陈子昂论诗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首先,肯定风雅和汉魏诗歌的进步传统,深刻批判了齐梁诗风。其次,从正面提出了追求"兴寄"和"风骨"的口号。

10、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创作特征是什么?答:多以五言的体式,抒写隐逸闲适的思想情趣,描绘山川田园的秀美,反映农村宁静、淳真的生活。在艺术上,综陶谢所长、熔陶诗浑成和谢诗工巧为一炉,既有鲜明清丽的笔触,又有完整浑成的画面,形神兼备。不仅模山容、范水态,而且力求表现山水的个性;不仅表现山水个性,而且力求表象和意象的合一、和景的交融,在山水中渗透自己的性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对山水田园的审美能力,把山水田园诗创作推向高峰。

11、佛禅思想对王、孟的诗歌创作有何影响?

答:王、孟的山水诗创作,从观物方式到感情格调,都带有受禅宗思想影响的文化义蕴,饶有禅意和禅趣。佛禅思想对王、孟等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无生"观念。这种以禅入定、由定生慧的精神境界,是中国人接触佛教大乘教义后体悟到的一种心灵状态,对王、孟等人的艺术思维和观物方式影响极大。与坐禅相关联,王、孟等人多喜欢写独坐时的感悟,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在对山水清晖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拈花微笑的空灵境界,是禅的最高境界,也是王、孟等人在山水诗创作中所追求的艺术极境。

12、为什么说岑参是"开天时代最富异国情调的诗人"?

答:岑参所到的西部疆域,是当时其它边塞诗人所从未涉足的。他的西部边塞诗,一改传统边塞诗的表现方法,很少虚拟想象地理概念,不从理念出发进行情景剪辑,很少靠使典用事以表情达意。而是直接表现了诗人耳闻目睹的西部地域的景物、生活及其各具体侧面,直接表现了诗人真切的内心体验,从而增强了边塞诗的真实性和抒情性、自然美和阳刚之气,以及浓郁的民俗情味。风格雄奇瑰丽。

13、李白的主要思想特征是什么?

答:盛唐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神仙道教信仰在李白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人格里,有一种与自然的亲和力。李白人格的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这是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是盛唐精神高度升华的产物。

14、为什么说李白是真正深得道教三昧,真正具有非凡想象力的诗人?

答:其他诗人对于神仙境界的想象,往往是将神仙作为仰慕羡艳的对象进行夸张性的描述,在他们看来,仙境毕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因此,在他们的想象中多少还有一些理性与冷静。而李白则把自己摆进神仙队伍,想象自己也上天入地,蹑空凌虚,飘飘欲飞。这是一个根本的区别。这种将自己的全部情感、理想、追求,甚至包括自己的肉体都融化在想象之中的迷狂与激情,使李白的诗歌想象显得极为真诚。只有李白这样全神贯注、天真虔诚、热烈执着地思神,并将自己全副身心都投入这神奇的思神之中,才可能有如此瑰丽的想象,才可能有如此真挚的感情。

15、李白的乐府诗多沿用乐府古题,其创新意识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李白的乐府诗大量地沿用乐府古题,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能曲尽拟古之妙。其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再一方面,则是用古题写己怀,因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事,在某一点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和联想,

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16、元稹为杜甫写的墓铭中说:"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请指出这段话中所提到的古代诗人姓名。答:子美:杜甫。沈、宋:沈佺期和宋之问。苏、李:苏武和李陵。曹、刘:曹植和刘桢。颜、谢:颜延之和谢灵运。徐、庾:徐陵和庾信

17、杜甫个性中包含着哪两个方面的特征?

答:一方面,他自幼接受儒家正统文化的熏陶,把贵德行、重名节、循礼法视为基本的人生准则;而同时,他也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有着颇为张狂、富于浪漫气质的一面。

18、杜甫对后世诗人有什么影响?

答:中唐以后,白居易、元稹继承了杜甫缘事而发、写生民疾苦的一面,且受到杜甫五言排律夹叙夹议的影响;韩愈、孟郊、李贺则受到杜甫的奇崛、散文化和炼字的影响;炼字在中晚唐更发展成苦吟一派;李商隐的七律得力于杜甫七律的组织严密而跳跃性极大的技法。他们都学杜甫的一枝一节,而开拓出新的诗派。杜甫的更为重要的影响,是在思想情操方面。他的系念国家安危,同情生民疾苦,为历代士人所崇仰,在士人人格的形成上,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19、刘禹锡与柳宗元共同的诗歌创作内容是什么?

答:刘禹锡、柳宗元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穷僻荒远的贬所度过的,所以抒写内心的苦闷、哀怨,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便成了他们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

20、李贺的心态对他的诗歌有什么影响?

答:一方面导致他对社会不可能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而时时耽于幻想;另一方面则使得他的诗作融入了极为浓郁的伤感意绪和幽僻怪诞的个性特征,表现重点转向对主体心灵的全力开掘和虚幻意象的巧妙营造,由此形成了凄艳诡激的诗风。

2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用了哪些与颜色有关的字眼?

答:运用了"黑"、"金"、"红"、"紫"、"燕脂"等字眼,使所描写的景物更加色调鲜明。

22、晚唐诗人的咏史怀古之作与初盛中唐诗人的同类作品有什么不同的内涵?

答:初盛唐在怀古中常带有前瞻的意味,中唐怀古咏史常寄托对国家中兴的希望,晚唐诗人则是用一切皆无法长驻的眼光,看待世事的盛衰推移,普遍表现出伤悼的情调。

23、李商隐咏史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多针对封建统治者的淫奢昏愚进行讽慨。在含蓄微婉的抒情中,寓深刻的思致,尖锐的讽刺。

24、李商隐的咏物诗有什么特点?

答:他的咏物诗大多托物寓慨,表现诗人的境遇命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传达了中晚唐士人的普遍感受。25、什么是李商隐诗歌中的朦胧美?

答:为了表现复杂矛盾甚至怅惘莫名的情绪,他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象,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这些意象分明有某种象征意义,而究竟要象征什么,又难以猜测,由它们结构成诗,略去其中的逻辑关系的明确表述,遂形成如雾里看花的朦胧诗境,辞意飘渺难寻。但李商隐诗的朦胧,又与亲切可感的情思意象常常统一在一起。

26、历来关于词的起源问题有哪几种看法?

答:有三种看法,分别认为词起于隋唐之际、起于盛唐、起于中唐。27、对于词的起源问题应如何认识?

答:隋唐之际是燕乐传入和兴起的初始时期;盛唐时曲调繁衍,出现了许多新的曲调,这就为词的创作提供了充足的乐曲条件;中唐时期开始出现了文人填词的现象,词体至此可谓是正式得到了确立。

28、唐宋词的词体特征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

答:按谱填词;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调名;分片;词的押韵位置各调不同;词采用长短句,句法参差多变;词的字声配合更为严密。29、词调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答:来自民间;来自外域或边地;来自官方音乐机构;来自乐工歌妓;摘自大曲、法曲;词人自度曲。

30、晏殊词有何新的艺术特征?

答:晏殊的绝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但晏殊词写男女恋情,已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其词的情感基调是雍容和缓,语言也一洗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而变得清丽淡雅,温润秀洁。

31、欧阳修在继承中有哪些方面的革新?

答: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32、什么是"以诗为词"?

答:凡可入诗的,亦以入词,可于诗言之的,亦于词言之。苏轼"以诗为词"的含义,实即如此。苏轼一面革新词体,一面又维护与保持词的特点。既"以诗入词",正其本源,又"以词还词",完其本色。

33、秦观词的长处表现在什么方面?

答:秦观词的内容并没有脱别恨离愁的藩篱,其妙处在于情韵兼胜,即情感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体的本色和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

34、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

答:严整而多变的章法;调美律严字工;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35、李清照词高度的语言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是经过精心锤炼,而以浅易自然的面貌出现。二是雅语与俗语兼用,使词中的语言既有典雅的文人趣味,又有生活气息。

36、李清照前两期词风有何不同?

答: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是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相思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但过去大多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即使不带有狎玩欣赏的心理,也未免隔着一层。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挑选女性怅惘悲愁时所容易联想到的事物,以女性细腻的笔法加以组织,因而别有风致。李清照的后期词多抒写个人流离转徙的命运和痛苦愁绪,虽然没有正面描写民族灾难的场景,也没有直接呼唤英雄主义的精神,但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了她的个人遭遇,在她心灵深处铭刻下抹不去的伤痕,从她的境遇中,我们看到了社会的动荡以及整整一代文人的悲哀和痛苦。

37、辛弃疾对词境作了哪些方面的开拓?

答: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苦闷忧患和对社会的理

性批判;乡村中风景人物剪影。38、辛弃疾对词的心灵世界作了怎样的拓展?

答:辛弃疾对词的心灵世界也有深广的拓展。南渡词人的情感世界已由个体的人生苦闷延伸向民族社会的忧患,辛弃疾继承并弘扬了这一创作精神,表现出更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人生的苦闷。

39、稼轩词创造了什么新的意象群?答: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意象群。

40、姜夔的恋情词有什么新的特色?

答:北宋以来的恋情词,情调软媚或失于轻浮。姜夔的恋情词,则往往过滤省略掉缠绵温馨的爱恋细节,并用一种独特的冷色调来处理炽热的柔情,从而将恋情雅化,赋予柔思艳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尘脱俗的韵味。

42、宋末遗民词有何共同的特征?

答:宋元之际的词坛,有两大特点,一是创作活动的群体性。他们喜欢结社唱和。艺术上追求精雕细刻,音律精严,字句高雅,但有时是在缺乏创作激情的情况下应社所作,因而情感深度不足。二是题材、风格的趋同性。常以曲折委婉的方式、比兴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亡国痛楚,通过咏节序和咏物来寄托亡国的悲恨。

三、论述题。

1、在唐诗分期问题上,后世为什么普遍采纳高棅的初盛中晚四期说?答:高棅的唐诗分期,不是机械地以时间为断限,也不是片面地将作家分阶段归属。初盛中晚是高棅以历史的眼光,从总体上观察唐诗流变所形成的历史观念,并以此来描述唐诗流变的过程和趋势。初盛中晚既是彼此独立、可以单列的,又是彼此联系、互为说明的,由此组成了唐诗的整体。"大略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为接武,晚唐为正变、余响"。初盛中晚四期自具始终,同时其间又包含着盛衰起伏、正变主次等各种交互错杂的变化。从词义上说,选择初盛中晚这四个词来标识唐诗的四个阶段,也很恰当,其用意且是多层次的。首先是用以作为时间断限,其次是借以表明阶段的发展态势和阶段特点。最后,它还隐隐带有对各个时期诗歌成就作为总结评价的意味。因此高棅提出的唐诗分期,内涵丰富,表述明确,有它高明的地方,而且切实可行。后人研究唐诗分期,大致都予赞同和采用。

2、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是什么?

答:(1)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2)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形成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3)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4)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但是,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李白诗的意象有壮美与优美两种类型。(5)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

3、如何看待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答: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除了沉郁顿挫之外,杜诗还有其它的风格。其中萧散自然,就是一重要特色。闲适情趣,安静明秀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自然的风格。当他生活坎坷,颠沛流离,或处于战乱之中时,他的家国之思,身世之感,便自然涌出,悲歌慷慨。这时的诗,往往便表现为沉郁顿挫。当他生活稍为安定时,他

就写一些萧散自然的诗。

4、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创作的叙事性诗歌为什么会被看作是"诗史"?

答:杜甫用他的诗,写了这场战争中的许多重要事件,写了百姓在战争中承受的苦难,以深广生动、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正因为如此,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在于具有史的认识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但是杜诗的"诗史"性质,主要的还不在于它提供了史的事实。史实只提供事件,而杜诗则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杜诗用叙事手法写时事。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同时还融入强烈的抒情。

5、杜甫律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杜甫律诗的成就,(1)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写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较少叙述而较多抒情与议论。(2)为扩大律诗的表现力,他以组诗的形式,表现一些较难表现、较宽泛的内容,以律诗写组诗最为成功的,是七律,如《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特别是《秋兴八首》,可以说是杜甫律诗中的登峰造极之作。(3)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4)杜甫律诗的又一成就,在于他炼字炼句上的成功。精于用字,刻划细微,在他的古体中有同样表现,而以律诗的表现最为精彩。他炼字,用力之处在表现神情韵味。

6、韩愈在诗歌方面作了哪些创新?有何意义与影响?

答:韩愈提倡"奇崛险怪"的风格和"以文为诗"的方法。他的许多诗,语言上追求僻字、危辞、"硬语"、"棘句",声律上追求拗腔、险韵,使典用事上多一反本意,章法上则追求"钩章"、散行、铺张,多用虚词,多发议论,以散文的气脉和散文的伏应转接、提顿顺逆方法入诗。其中成功的,气势雄伟,想象丰富,避熟就新,因难见巧,创造了前人诗中未曾有过的变怪百出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其中甚至也包括一些以"不美"为美,"反美"为美,"无美"为美的形象和境界。韩愈追求奇崛险怪的风格,以古文美来补充诗歌美的努力是应该肯定的。它不仅对大历靡弱的诗风具有振起的力量,而且丰富了唐诗的创作方法,扩大了唐诗的表现能力和范围,促进了诗体和语言的解放。

7、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存在哪些局限性?

答:过分强调诗歌创作要"合于时"一一"俾补时阙",就把为封建统治服务视为诗歌的唯一功能,即使是"唯歌生民病",也是为了"愿得天子知",而往往忽视了诗歌多方面反映现实人生、抒写个人感情的作用。他过分强调"事核而实"'就往往把艺术真实同生活真实混同起来。他过分强调"质直"、"顺肆",就往往否定了诗歌艺术风格、手法的多样性。

8如何看待柳宗元的诗歌风貌?

答:柳诗沉重、内敛、骨峭、淡泊简古。

柳诗的这些特点,首先缘于他独特的心性气质。从本质上说,柳宗元是位生格激切、甚至有些偏狭的执着型诗人。忧乐交替、以忧为主的心态,使得柳宗元的大量纪游诗作染上一层浓郁的幽清悲凉色彩。柳诗的特色还缘于诗人自觉的美学追求。对具有凄冷意味和峭厉之感的意象也特别偏爱,当暗淡的冷色调与词语尖利的峭硬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无论是作品的基调,还是作者的感受,都势必呈现出冷峭的风格特征。柳宗元的诗风还有淡泊纡徐的一面,能以其接近自然、不事藻绘的风貌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9、如何看待李贺瑰丽奇诡诗风的成因及得失。

答:李贺深受屈原、李白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多以乐府体裁驰骋想象,自铸奇语,表现其

苦闷情怀。他对冷艳凄迷的意象有着特殊的偏爱,并大量使用"泣"、"啼"等字词使其感情化,由此构成极具悲感色彩的意象群。其笔下的诸多意象都呈现出一种哀感顽艳甚或病态美的特征。为了强化诗歌意象的感染力,李贺还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精选的动词、形容词,来创造视觉、听觉与味觉互通的艺术效果。艺术思维的逸出常轨,遣词造句的刺激狠透、修辞设色的惨淡经营,意象结构的古怪生新,乃是李贺诗歌意象创造的基本特点。李贺诗中的怪奇特征,还主要得力于他迥异于常人的想象乃至幻想,而这想象、幻想又总是和夸张相并行的。李贺重视内心世界的挖掘、重视主观化的幻想,因而具有突出的诗人气质,其诗也成为真正的诗人之诗,并对晚唐诗风产生了更为直接的影响;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内容过于狭窄,情绪过于低沉,一意追求怪异,难免走向神秘晦涩和阴森恐怖。

10、试分析李商隐的爱情诗和一般的爱情诗有何不同?

答:我国古代不少爱情诗的作者,往往以一种玩赏的态度来对待女子及其爱情生活。李商隐的爱情观和女性观是比较进步的,他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从一种纯情的而不是色欲的角度来写爱情、写女性。他的爱情诗,情挚意真,深厚缠绵,常常把爱情纯化、升华得非常明净而又缠绵悱恻,表现了美好的理想、情操,表现了人性中纯正、高尚的一面,同时,也曲折地显现了他那个时代政治环境气氛与士人的精神面貌。

11、试分析李商隐诗歌中的多义性及其成因。

答:李商隐无题一类诗歌,境界和情思的朦胧,在内涵上也就往往具有多义性。李商隐诗的多义性与其意象的独特有一定联系。李诗意象,多富非现实的色彩,这类意象,被李商隐心灵化了,是多种体验的复合。它们的产生,主要不是取自外部世界,而是源于内心,内涵远较一般意象复杂多变。李诗大量用典。擅长对典故的内涵加以增殖改造,用典的方式也别开生面。李诗的多义性与诗中独特的意象组合也很有关系。其诗中意象往往错综跳跃,不受现实生活中时空与因果顺序限制。这种意象转换跳跃所造成的省略和间隔,便有待读者通过艺术联想加以连贯和补充。李商隐诗歌多义性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把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

12、唐宋时期的词与明清以后的词在性质上有何不同?

答:词在唐宋时代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它的本义就是配合音乐乐曲用于歌唱的歌词。它不仅有抒情达意的功能,还有着娱宾遣兴等社交功能和娱乐功能。元明以后,随着燕乐的逐渐衰微并最终消亡,它的娱乐功能大大减弱,时代的变化又导致它的社交功能几乎完全丧失,只剩下了作为文学作品的抒情功能。变成了一种仅供案头阅读的文学体裁,转变成了抒情诗体的一个类别,和诗只有形式的不同,而没有本质的差异。13、温韦词风有何不同?

答:韦词有花间词共同的婉媚、柔丽、轻艳的特征,清丽秀艳,温柔缠绵。常常以其清疏的笔法和显直明朗的抒情,异于温庭筠等人。温词客观描绘,虽可能时或寓有沦落失意的苦闷,却非常隐约,只是唤起人一种深美的联想而已。韦词则直抒胸臆,显而易见。温词意象迭出,一两句能包含多层意蕴,韦词则一首词围绕一件事从容展开。温词绵密而韦词疏朗,温词雕饰而韦词自然。韦词的抒情,同时又具有深婉低回之致。

14、李煜词的本色和真情性,主要表面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表现在:一、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他那种亡国破家的不幸,非常感人;二、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词篇虽美,却是丽质天成,不靠容饰和词藻;三、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15、李煜词前后两期的词有何不同?

答:李煜词大体可分前后两期,以开宝八年(975)宋灭南唐为界。他二十五岁嗣位于金陵,当了不到十五年的江南国主。前期词二十余首,有写富丽的宫廷享乐生活的,也有不作帝王家语,表现了他才情蕴藉而又多愁善感的特点的。后期词写亡国之痛,血泪至情。虽然不过数首,却因写出了这种生活感受,获得后世的众多同情。

16、李煜词在词史有何地位?

答:把历代诗歌言志述怀的传统引进词体,改变了温,韦以来词仅用于应歌,流为艳科的趋向,恢复了词的抒情功能和发端于民间的抒情词的传统,这是李煜对词的发展的积极贡献。南唐词发展到李煜词,同花间词的区别,就泾渭分明了。《人间词话》谓:"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确实说出了其间风会的转移。

17、柳永在词的发展史上有何贡献?

答:他改变了词自五代《花间集》以来的传统发展方向,继承和发展了词在初起阶段作为民间俗文学的特征,大量采用俚俗浅近的市井新声入词,与当时文人词日趋雅淳之风便有所不同了。但柳永一方面采用市井新声,一方面又进行加工提高,形成了柳词所特有的"柳氏家法"、"屯田蹊径",创造出了其自身的独特风格,从词调到作法,都代表了宋词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具体表现在:1、柳永以其创作发展了慢词。论创调之多,两宋词人无出其右。2、柳永词多用赋体,发展了慢词的艺术技巧。柳词善于铺叙,表现出强烈的故事化倾向。3、词格上的雅俗并存。俗中有雅,俗不伤雅,雅不避俗。4、柳永词所开创的"柳氏家法",真正代表了词体的本色与正宗。

18、柳永在创制词调方面有何贡献?

答:柳永以其创作发展了慢词。慢词即慢曲子,调长拍缓,在音乐上变化繁复,悠扬动听,一般字数较多。唐五代词调基本上都是短小的令曲,虽偶有慢词出现,但影响不大。入宋以后,市井新声竞起,使词调获得了大量的新增与扩充,而所增者大都为慢曲长调,从此令词小曲就退居次要地位了。在此转变过程中,柳永词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没。柳永在宋代是以精通音律而著称的词人,他致力于尝试新曲,以新的词风来推动新的乐曲的流行。柳永词作共存二百馀篇,凡用十六宫调,一百五十馀曲,其中除十馀调是沿用唐五代旧曲外,其馀的都是首见于柳永词的。论创调之多,两宋词人无出其右。这其中又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采用当时的市井新声入词,一是将前代令曲改造而成的。而所创之调中,又大都是慢曲,词调从此也就日趋丰富和蕃盛了。

19、苏轼对词是如何进行革新的?

答:苏轼"以诗为词",对词进行了全面的革新,具体来说,苏轼革新宋词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提高词品、扩大词境、转变词风、推进词律四个方面。(1)他就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两者很好结合起来,文章道德与儿女私情,于是并见乎词。词品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2)他把自己的性情、学问、襟怀悉见于诗,也同样融之于词。为词境拓土开疆,使词走出了花间小径,涌进了生活的波涛。在词中添加了壮士形象、理趣、农村词等新的词境。(3)在豪放为主,刚柔相济。刚健是苏轼词风的主导方面,婀娜则是其词不可或缺的成分。(4)着重引进了不少慷慨豪放的曲调为词,以意为主,不拘守词调原有词律句法。

20、李清照前两期词风有何不同?

答: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是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相思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但过去大多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即使不带有狎玩欣赏的心理,也未免隔着一层。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挑选女性怅惘悲愁时所容易联想到的事物,以女性细腻的笔法加以组织,因而别有风致。李清照的后期词多抒写个人流离转徙的命运和痛苦愁绪,虽然没有正面描写民族灾难的场景,也没有直接呼唤英雄主义的精神,但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了她的个人遭遇,在她心灵深处铭刻下抹不去的伤痕,从她的境遇中,我们看到了社会的动荡以及整整一代文人的悲哀和痛苦。

21、试分析李清照《声声慢》词中的声律运用。

答:词调

取名《声声慢》,声调上也因此特别讲究,用了不少双声叠韵字,如凄,惨、戚,将息,伤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点滴,都是双声,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都是叠韵。李清照作词主张分辨五音,这首词用齿音、舌音特别多,齿音四十一字(如寻,清、凄、惨、戚等),舌音十六字。全词九十七字,这两声字却多至五十七字。尤其到了末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个字里舌、齿两声交加重叠,看来是特意用啮齿丁宁的口吻,来表达忧郁惝怳的心情,这些都是经过惨淡经营的,却绝无雕琢的痕迹,同时用心细腻而笔致奇横,使人不能不赞叹其艺术手腕的高明。

22、如何理解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答: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而"以文为词",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以文为词,既是方法的革新,也是语言的变革。前人作词,除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语言外,主要从前代诗赋中吸取语汇,而稼轩则独创性地用经史子等散文中的语汇入词,不仅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活力,而且空前地扩大和丰富了词的语汇。

23、如何理解辛弃疾的词风?

答:内容的博大精深,表现方式的千变万化,语言的不主故常,构成了稼轩词多样化的艺术风格。雄深雅健,悲壮沉郁,俊爽流利,飘逸闲适,秾纤婉丽,都兼收并蓄,其中最能体现他个性风格的则是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两种词风。写豪气,而以深婉之笔出之;抒柔情,而渗透着英雄的豪气。悲壮中有婉转,豪气中有缠绵,柔情中有刚劲,是稼轩词风的独特处。辛词风格的多样化,还表现在嘻笑怒骂,皆成佳篇;亦庄亦谐,俱臻妙境。

四、分析题1、以秦观《满庭芳》为例,分析秦观是如何学柳永而善于变化的?

答:此词与柳永的《雨霖铃》有神似之处。别时的伤感,往日的柔情,别后的思念,层层铺叙,但情思并非一泻无馀,而是情一点出,即用景物烘托渲染(所谓"点染法")。刚提"旧事",即接以"烟霭纷纷",欲吐还吞。词末不待情思说尽而结以景语,较之柳永《雨霖铃》结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直露,更含蓄而有馀味。于此也可见秦观学柳而又善于变化。

2、试分析周邦彦《六丑》一词的章法。

答:此词不过写惜花之情,然多方铺垫,千回百折。先从时间角度写花落春去,客中未及赏春,已是怅惘;而留春不住,怅惘又深一层。再从空间角度多方描写寻觅落花的踪迹,见出惜花的深情。"似牵衣"句又变换角度,不说人惜花,而写花恋人。插戴残花,劝花莫随波流去,又分别从行为动作、心理愿望两个角度虚实结合地表现出缠绵不尽的怜惜。文笔跌宕,变幻多姿,将一缕惜花情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唐诗宋词手抄报欣赏

唐诗宋词手抄报欣赏 导读:导读:唐诗宋词手抄报一个能抒发情感,使人受到熏陶,受益终生,使人的心灵世界更加丰富的是什么?是诗歌。那诗歌又是什么呢?诗歌是心... 唐诗宋词手抄报 一个能抒发情感,使人受到熏陶,受益终生,使人的心灵世界更加丰富的是什么?是诗歌。那诗歌又是什么呢?诗歌是心灵迸发的火花,是文学的灵魂,诗歌是最能鲜明地表现作者个性的`,它能温暖别人的心,能发挥人的主动性的自由阅读,能陶冶一个人的性情,是值得广大观众阅读的。 自从我阅读了《云上的绿叶》这本诗集后,便爱不释手了。掩卷沉思,这些优美的语句,亲切般的话语深深地让人陶醉,读之朗朗上口,有气势、有节奏、有韵味,满含意境美、意向美、意趣美。在作者的笔下,使我感到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抒发了诗人的真挚情感,使读者感到人间万物都充满了勃勃生机,让我们在诗歌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冰心奶奶的《别踩了这朵花》,让我们感受到她对大自然万物的喜爱之情。是啊,小草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更应该加倍地保护它,公园的草坪上、花园里……随处可见那一块块醒目的告示牌“小草青青,踏之何忍。”作为新一代的小主人,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是我们

的职责。小草和我们一样,同样有生命,它是那么的勇敢,那么的顽强,往往我们的一脚,将断送了一个小生命,你们又怎么忍心呢?【唐诗宋词手抄报欣赏】 1.唐诗宋词手抄报的资料 2.唐诗宋词元曲的手抄报 3.唐诗宋词手抄报内容:关于李白的生平 4.汉字手抄报欣赏 5.黑白手抄报欣赏 6.精彩读书手抄报欣赏 7.夏季手抄报欣赏 8.冬季手抄报欣赏 上文是关于唐诗宋词手抄报欣赏,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3)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暮步至江上① 吕本中 客事久输鹦鹉杯,春愁如接凤凰台②。 树阴不碍帆影过,雨气却随潮信来。 山似故人堪对饮,花如遗恨不重开。 雪篱风榭年年事,辜负风光取次回。 【注】①本诗是诗人早年的作品。北宋“崇宁党争”兴起,诗人在弱冠之年受累于党争。②凤凰台:源自《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客事”与“春愁”点出人生经历坎坷、前途暗淡无光的悲情。 B.第二句“凤凰台”化用李白诗句,抒发繁华依然、人事已非的强烈感慨。 C.第三句,“树阴”是静景,“帆影过”是动态,动静结合使江景圆活流动。 D.全诗包含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愁绪,诗人只能在无可奈何中“辜负风光”。 解析:B项,“抒发繁华依然、人事已非的强烈感慨”错,根据原典“凤去台空江自流”,应为“抒发繁华不再、往昔难久的强烈感慨”。 答案:B ★(2)(鉴赏语言)本诗颈联“山似故人堪对饮,花如遗恨不重开”非常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 答案:①颈联以“山”喻“故人”,以“花”比遗恨,想象奇特,形象生动。②诗人只能与山对饮,说明身边并无友人可供倾诉,未尽的心愿像不能重开的花,永远无法实现。③此联连用两个比喻,表现了党争给诗人造成的心理压力及寂寞萧索的愁绪,委婉深沉。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①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②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④,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

唐诗宋词经典名句赏析

唐诗宋词经典名句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译文: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叫。 稻花飘香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听得阵阵田蛙歌唱。 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滴滴细雨酒落山前。 过去的小客店还在村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现 在眼前。 唐诗宋词经典名句大全 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别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唐诗宋词赏析”教学大纲

《唐诗宋词赏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唐诗宋词赏析 教学课时:32 适用专业:文、理、工科学生 学分:2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教学目标 中国古代诗词中蕴含着人生百味,也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智慧,读懂古代诗词,也即是了解一门以历史文化为根柢,以人生体验为精髓的生命科学。因此,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接受审美熏陶,学会审美操作,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使现实人生与艺术人生相结合,达到生活的审美境界。 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要求了解什么是现实人生,什么是诗化人生,亦即艺术人生。了解存在的四种形式。懂得创造、审美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我们不但要发现世界,也要创造世界,创造美,创造生活,要珍惜生命,关怀生存,热爱生活。 了解中国古代文人运用他们的生存智慧在做这样一个课题,他们通过文学创作这样一种审美操作方式来超越生存,把握生命。尽量使自己不被生存所沉埋,不迷失生命,迷失美。他们以美质自珍,以贤人自比,从而超越生存,超越不幸,走出困境,进而释放自我,拯救自我,实现自我。在实现生命价值的同时,也享受了生活的美好。 了解古代文论中对诗歌功用的认识,如兴、观、群、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等。 了解诗歌的特质,诗缘情而绮靡。 简介中国古典诗歌的源流。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诗。 第二章初唐诗 1、初唐四杰作品: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从军行》 昂扬开朗,启盛唐之音。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以孤篇压倒全唐。 惜春意识,生命意识,宇宙意识。对爱情的渴望,对美好的追求。 3、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无人理解的悲愤。 三立意识:立德、立功、立言。 第三章盛唐诗 1、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诗 《山居秋暝》《竹里馆》《鸟鸣涧》《鹿柴》 把返归自然作为精神的慰藉和享受,寻求一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纯美天地。而大自然的山水之美,也的确有某种净化心灵的作用,能够涤污去浊,平息烦恼,使人忘却尘世纷扰,产生忘情山水而甘于淡泊的情怀。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2)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原文】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写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诗。全诗四句二十八字,每两句为一层,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在唐代咏中秋的诗篇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题中的“十五夜”,结合第三、四两句分析,应指中秋之夜。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十分耐人回味。 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树栖鸦”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此句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如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句一样,此句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将萧瑟苍凉之景推到读者眼前。 “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这句诗因桂香袭人而发,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此句暗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意境悠远,耐人寻思。“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的美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宕开一笔,从作者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前两句写景,仍然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然而,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却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这样便有言外之意,即“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在炼字上,“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唐诗宋词赏析

唐诗宋词赏析 在狱咏蝉骆宾王P39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在狱咏蝉》诗,属对工整,句法善变,语言精炼,音韵和美,格调深沉而不颓丧,给人以整齐活泼的美感。 首联一方面表明时令已是秋天,一方面又交待了诗人被囚禁的地点一禁垣西。蝉的哀鸣声唤起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无限惆怅与悲戚。这个“侵”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忧心忡忡的心境和情境。 颔联从“己”着笔,从自己感受的角度写蝉的外形、蝉的悲鸣。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不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而自己已经白发满头,两两对照,不禁自伤年老。在这十个字中,诗人运用比兴,把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颈联表面是写蝉,实际是抒写自己境况。秋季露水凝重,打湿了蝉的翅膀,使它难以飞行;秋风频吹,使蝉的声音传不到远方。此处以蝉的困厄处境比喻自己仕途曲折,蹉跎难进;受谗言诽谤良多,身陷囹圄,辩词无以传递。诗句委婉,意在言外。 尾联为一句深沉的慨叹:现在世上无人看重“高洁”,又能指望谁来替我平反昭雪呢!这声哀叹,仿佛对苍天呼吁,又象是控诉奸佞,满腔愤懑倾泄而出。 总之,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物与人不即不离,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佳作。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P66 北山白山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唐诗经典》作业

《唐诗鉴赏》 诗里面的动词很重要,一般的诗眼都是动词。 乐府诗,题目决定主题和内容; 词,题目和主题、内容无关,题目决定字数、格律等。 第一周 举出你最喜欢的5个唐诗名句(或5联),谈谈你为什么喜欢它。具体做法:可以综合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也可以分别从情感的、生活的、审美的、语言的、艺术的等某一方面谈谈你对这些名句的理解。(要求字数两百字以上) 1.天生我材必有用 这是李白《将进酒》中的一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小时候很喜欢李白,因为自己名字里也有一个“白”字。李白的诗小学课本里就有不少,老师说他叫“诗仙”,才高八斗,读故事知道他竟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后来,人长大了,看了很多关于李白的文章,才知道我们称道的那些浮名轶事,都不是他的心愿,他一生的抱负在“洒脱”中被搁浅。读

他的诗也不再感觉那么豪放、不羁了,默默的多了一份无奈。所以,整个《将进酒》我只愿意听这一句“天生我才必有用”,用这一句话来撑起自己跌落的心。 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出自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这首诗是高中时学的,初读时也不知道它的大名鼎鼎,只是感觉题目很美,诗好长,要背诵的话不容易呢?读的时候,就不知不觉沉浸了。最喜欢的便是这两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两句对仗非常工整,江畔——人——月、月——人。即使只有两句,仿佛也能看到诗人看到的情景,不由得跟着畅想,这月是什么时候开始照耀的呢? 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李绅《悯农诗》 这首诗是小学一年级老师讲的,内容很简单,是农民在中午的时候还在锄禾,汗水滴在禾苗的土地上。后来知道,农民会专门在中午烈日当空时锄地,这样可以使斩除的杂草被晒干,避免落土存活,突然有了“心忧炭贱愿天寒”的触动。 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卖炭翁》 这是文人对底层人的关注,也是古代文人以天下为己任,心怀苍生的一个例证。卖炭翁的凄惨我们无法体会,但每个人有的时候也会像卖炭翁一样发出矛盾的愿望,人事的无奈也不知不觉出来了。

经典唐诗宋词三百首赏析

古诗《静夜思》作品信息【名称】《静夜思》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体裁】诗歌 作品原文【明代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宋代版本】 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译文【注释】 ( )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 )床:有五种说法。 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 静夜思 诗意图》。 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 韩 字。《说文》释 韩 为 井垣也 ,即井墙之意。 床 即 窗 的通假字。 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 小雅 斯干》有 载寐之牀 ,《易 剥牀 王犊注》亦有 在下而安者也。 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 交床 、 交椅 、 绳床 。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 胡床 或 床 所误。至迟在唐时, 床 仍然是 胡床 (即马扎, 一种坐具)。 ( )疑:怀疑,以为。 ( )举头:抬头。 【译文】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那床前明月,低头不禁又思乡联翩。 版本说明明代版本: 这一版本是我国广为流传的版本。该版本虽然可能不完全是李白的原作,有个别字词后世或有所修改,但是在我国流传广泛,并被收录于各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宋代版本: 这个一版本与人们常说的 床前明月光 明显不一致,其实并非是错误,而是流传版本不同。一般认为,这一版本比明版本更接近李白的原作,但仍有学者认为可能存在更早的版本。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中,《静夜思》的第一句均为 床前看月光 ,第三句也均作 举头望山月 。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高棅《唐诗品汇》,也是如此。宋人一直推崇唐诗,其收录编辑甚有规模,加之距唐年代相近,误传差错相对较少,故宋代乃至元代所搜集的《静夜思》应该是可靠准确的;在清朝玄烨皇帝亲自钦定的权威刊本《全唐诗》中,也并没有受到前面同时代不同刊本的影响而对此诗作任何修改。 在此之前《静夜思》已传入日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有宋刊本《李太白文集》 册),因日本人对唐诗崇尚,在后世流传过程中并未对其作出任何修改。但在中国情况就不一样了,到了明代赵宦光、黄习远对宋人洪迈的《唐人万首绝句》进行了整理与删补,《静夜思》的第三句被改成 举头望明月 ,但是第一句 床前看月光 没有变化。清朝康熙年间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静夜思》诗的第一句是 床前明月光 ,但第三句却是 举头望山月 。直到 年(清乾隆二十八年)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里,吸纳了明刊《唐人万首绝句》与清康熙年《唐诗别裁》对《静夜思》的两处改动,从此《静夜思》才成为在中国通行至今的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是这也不是清朝流行的唯一版本,就在《唐诗三百首》问世前 年的 年(康熙四十四年),康熙钦定的《全唐诗》中的《静夜思》就是与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完全相同的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后来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也沿用着这一表述。 这一表述是明朝以后为普及诗词而改写的。经过 改动 了的《静夜思》比 原版 要更加朗朗上口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床前明月光 版比 床前看月光 版在中国民间更受欢迎的原因。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新疆师范大学教授薛天纬先生在《漫说 静夜思 》(《文史知识》 年第 期)一文中专门对两个版本的差异发表了如下看法:仔细体味,第一句如作 床前看月光 ,中间嵌进一个动词,语气稍显滞重;再说, 月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作业(含答案)

一、(2017 ·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 ~(2) 题。(9 分) 醉中感怀 陆游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鹓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出塞声。 [ 注] ①鹓行:喻指朝官的行列。②檀槽:指乐器。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于今昔变化之中自然流露出“感怀”之意,表达出自己客居边城的悲凉情调。 B.青衫依旧,白发新生,形象真切,自成对偶。颔联怀旧伤今,抚今追昔,回肠千转,唱叹有情。 C.“青衫”,古制文官低品阶官服为青黑色,后泛指官职卑微。与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的意思相同。 D.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写自己的遭遇和感慨,尾联两句直抒胸怀,深刻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激愤。 ★ (2) 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6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 ~(2) 题。(9 分)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孤 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 注] ①几度:几年。②翻:反而。③共传:一起举杯。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询问年龄。“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字,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惜”字,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 (2) 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 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9 分)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 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 [ 注] 谢玄晖:即谢朓,南朝齐著名诗人。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了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 (2)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凝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三、四句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6 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松

唐诗宋词鉴赏(31-35首)

边思 李益 腰垂锦带佩吴钩, 走马曾防玉塞秋。 莫笑关西将家子, 只将诗思入凉州。 鉴赏:这首诗颇象一首自题小像赠友人的。但它并不单纯描画外在的形貌装束,而是在潇洒风流的语调中流露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寄寓着苍凉的时代和个人身世的感慨。 第一句写自己的装束。腰垂锦带,显示出衣饰的华美和身分的尊贵,与第三句“关西将家子”相应;佩吴钩(一种吴地出产的弯刀),表现出意态的勇武英俊。杜诗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之句,可见佩带吴钩在当时是一种显示少年英武风姿的时髦装束。寥寥数语,就将一位华贵英武的“关西将家子”的形象生动地展露出来。 第二句“走马曾防玉塞秋”,承上交代自己的战斗经历。北方游牧民族每至秋高马肥的季节,常进扰边境,需要预先加以防卫,故称“防秋”。玉塞,指玉门关。这句是说自己曾经参加过防秋玉塞、驰骋沙场的战斗行动。和上句以“锦带”、“吴钩”显示全体一样,这里是举玉塞防秋以概括丰富的战斗经历。 “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关西,指函谷关以西。古代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说法,李益是姑臧(今甘肃武威,亦即凉州)人,所以自称“关西将家子”。表面上看,这两句诗语调轻松洒脱,似乎带有一种风流自赏的意味。但往深里看,尤其是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理想抱负和其他作品来体味,就不难发现,在这潇洒轻松的语调中正含有无可奈何的苦涩和深沉的感慨。 写慷慨悲凉的诗歌,决非李益这位“关西将家子”的本愿。他的《塞下曲》说:“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象班超等人那样,立功边塞,这才是他平生的夙愿和人生理想。当立功献捷的宏愿化为苍凉悲慨的诗思,回到自己熟悉的凉州城时,作者心中涌动的恐怕只能是壮志不遂的悲哀吧。如果说,“莫笑”二字当中还多少含有自我解嘲的味道,那么,“只将”二字便纯然是壮志不遂的深沉感慨了。作为一首自题小像赠友人的小诗,三、四两句所要表达的,正是一种“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式的感情。 可见,该诗的重点并不在图形写貌,自叙经历,而是抒写感慨。 这当然不意味着李益不欣赏自己的边塞之吟,也不排斥在“只将诗思入凉州”的诗句中多少含有自赏的意味。但那自赏之中分明蕴含着无可奈何的苦涩。 潇洒轻松与悲慨苦涩的矛盾统一,正是这首诗耐人寻味之处。 边城独望 马戴 聊凭危堞望, 暗起异乡情。 霜落蒹葭白, 山昏雾露生。 河滩胡雁下,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3)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一、对点练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调】水仙子 渡瓜洲 赵善庆 渚莲花脱锦衣收,风蓼青雕红穗秋,堤柳绿减长条瘦。系行人来去愁,别离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 这首曲子的前三句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剪梅 中秋无月 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上片景物描写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少年行 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①,不拟回头望故乡。 :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一带地区,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本诗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睡燕

谢宗可 补巢衔罢落花泥,困顿东风倦翼低。 金屋昼长随蝶化,雕梁春尽怕莺啼。 魂飞汉殿人应老,梦入乌衣路转迷。 却怪卷帘人唤醒,小桥深巷夕阳西。 本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举两例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赠俊公道人 [南朝·梁]范云 秋蓬飘秋甸,寒藻泛寒池。 风条振风响,霜叶断霜枝。 幸及清江满,无使明月亏。 月亏君不来,相期竟悠哉! 诗歌前四句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其中一种赏析。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好事近 蒋元龙 叶暗乳鸦啼,风定老红犹落。蝴蝶不随春去,入薰风池阁。休歌金缕①劝金卮,酒病煞如昨。帘卷日长人静,任杨花飘泊。 :即《金缕衣》,唐时人所作。其诗云:“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清代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说“景中生情,情中含景”,你认为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唐诗宋词鉴赏论文

唐宋诗词鉴赏期末论文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唐诗、宋词各领风骚数百年,其实从广义上讲,词只是诗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而已,但其实在我们现在看来,诗和词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诗和词的区别主要是在起源上就已经很明显了,再加上它们所被推崇的时代不同,这才导致了诗与词在外部形式,题材内容,以及抒情风格等方面有了一些差异,但究其根本还是起源。 先讲宋词的成就。 词源于唐代的曲子词,句子有长有短,和乐曲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歌唱。由于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比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更适应市井娱乐生活的需要,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句子长短不齐的词也更便于抒发人们忧国忧民的思想,因此便逐渐兴盛起来,取代诗而成为文学的主流。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重要代表。他长期在都市里生活,作品多表现城市的繁华和男女的悲欢离合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的孤寂与乡愁。他的词作,多采用俚俗口语,通俗生动,“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因而流传很广。他的词作,还大量融入铺叙的成分,不仅扩大词的境界,也为元曲的发展开启了门径。苏轼是北宋中后期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他的词作题材十分广泛,大大拓展了词的内容,并以豪迈奔放的感情,为词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是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她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善于用白描手法、浅白词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南宋的辛弃疾和诗人陆游,主张积极抗金,作品都以豪放为主,深刻地表达了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苏轼和辛弃疾是宋代最具代表性、成就最高的词作家,教材还在“历史纵横”小栏目和图注中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生平。必须指出的是,宋代的豪放派作家,作品以豪放为主,但也写出一些非常动人的婉约词,并非只是一味地豪放。 再来看看唐诗的成就。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诗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他的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把乐府诗的写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七言绝句和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一起被后世推为唐人七绝的代表作。他的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像和明丽的意象。他把乐府和歌行写得有如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时,便如黄河之水,奔腾千里,一泻而下。他生于盛唐,感受着盛唐昂扬的时代精神,晚年又亲眼看到唐代社会的衰败,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巨大反差。他的诗里既有建立不世功业在指顾之间的信心,又常常有愤慨不平和对于朝廷黑暗的抨击。他曾经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他以为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得意扬扬。不久被权臣毁谤,被逐出朝廷,他才明白朝政其实已经腐败不堪。他说自己是“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有才华而不得重用;而痛斥那些庸才却春风得意,“骅骝拳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直骂那些奸佞之徒“董龙更是何鸡狗!”即使处在失意的境况中,他也不忘报国。安史乱起之后,他前后两次从军就是证明。他的诗想像瑰奇,常常想人所想不到处。前人评他的诗,说是“发想无端”,《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例子。在想像之中,又常常带着夸张的成分,写愁生白发,说是“白发三千丈”;写庐山的五老峰,说是:“青天削出金芙蓉”;写黄河,说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他是一位富于想像的诗人,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又由于他性格开朗豪放,他的诗意象明丽清新、色彩鲜艳。他纯然是一位天才的诗人。

唐诗宋词鉴赏作业

唐诗5首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这首咏早春飞雪的小诗构思新巧,独具特色,出奇制胜。头两句写的是新年已过,却见不到芬芳的鲜花的影子。早春二月,人们出门去惊奇地发现地上已长出了一点草芽。度过漫漫寒冬的人们盼望早些见到春色,“都”正表现出人们盼春之切与毫不见春之音讯的怨怅。“惊”字流露出看到春天即将来临时的喜悦之情。此处“飞花”不是春花,而是雪花。理解了“飞花”的语境义,也就可以理解白雪因为嫌春天来得太迟,急着纷飞而来装点春色的拟人手法的妙用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也可从中见端倪。 【离思】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挚诚的情感,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表达了对亡妻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元稹的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尽怀念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两句的“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全篇张弛 自如、变化有秩,形成了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后新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诗的开头两句,总写新晴野望时的感受:经过雨水的冲涤,空气中无丝毫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诗人抓住了环境的特征,仅用“原野旷”、“无氛垢”六个字,便把此情此境真切地再现出来。中间四句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有层次,有格局,有色彩,有亮度,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最后两句中,诗人给这幅静态画面加上了动态的人物:“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虽是虚写,却给原野平添了无限生意,能让人想见初夏田间活跃的情状并感受到农忙劳动的气氛。这首诗基调明朗、健康,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渔翁】

唐诗宋词鉴赏(21-25首)

班婕妤 严识玄 贱妾如桃李, 君王若岁时。 秋风一已劲, 摇落不胜悲。 寂寂苍苔满, 沉沉绿草滋。 荣华非此日, 指辇竟何辞! 鉴赏: 婕妤,妃嫔的称号。班婕妤,汉成帝的妃子。她美而能文,初为帝所宠爱。后为赵飞燕所谮,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作赋及《怨歌行》以自伤悼。 “贱妾如桃李,君王若岁时。”以比喻兴起,“贱妾”是班婕妤谦称,“君王”指汉成帝。这里以桃李喻美女,并不新鲜,但接着以岁时喻君王,两相对照,就给人以新奇突兀之感。桃李花开,是一种鲜明的视觉形象,而岁时则只可感知、不可捉摸,但它们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帝王以美女为玩物,高兴时视之如珍宝,厌恶时弃之如敝帚。《班婕妤》一诗,就以岁时对桃李的制约关系,道出了帝王对妃子的占有与支配关系。当年轻美女恰似桃李盛开,灿若云锦之时,帝王是可以金屋藏娇,如拂面春风的。而“一朝春尽红颜老”,帝王就会肃杀如秋冷若冰霜,另寻新欢了。在宫怨诗中很多都借宫女之口,自嗟“命薄”或“色衰”,像这样将宫女的不幸直接归咎于君王的诗并不多见。 “秋风一已劲,摇落不胜悲。”承接上联,顺流直下,用深入一层的写法,点出了怨歌的题旨。这两句就融情于景,寄兴甚深 了。“摇落”,以桃李的零落比喻妃子的沦落。春光一逝,桃李飘零,秋风劲吹,则枝叶凋残。君王的恩宠一去不返,妃子的沦落之感油然而生,这必然加速其容颜的憔悴,使之悲从中来。 “寂寂苍苔满,沉沉绿草滋。”寂寂,冷落。沉沉,茂盛。苍苔满阶,人迹罕至;绿草丛生,门可罗雀。以环境的衰败没落进一步烘托出妃子心境的孤寂凄苦。 “荣华非此日,指辇竞何辞!”荣华,本指桃李盛开,与首句相呼应。此处一语双关,借指婕妤受宠,那些显赫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这句的意思是,当初汉成帝曾要她同辇并坐,早知今日的冷遇,当时又何必推辞呢! 诗人对班婕妤及其他被侮辱被损害的妃嫔宫女寄予了深情的同

唐诗宋词鉴赏

筹 笔 驿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 鉴赏: 筹笔驿在今四川广元县北,相传三国时蜀汉诸葛亮出兵伐魏,曾驻此筹画军事。大中九年( 855)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此驿,写下这首咏怀古迹的诗篇。此诗同多数凭吊诸葛亮的作品一样,颂其威名,钦其才智;同时借以寄托遗恨,抒发感慨。 不过本篇艺术手法上,议论以抑扬交替之法,衬托以宾主拱让之法,用事以虚实结合之法,别具一格。 诗写诸葛亮之威、之智、之才、之功,不是一般的赞颂,而是集中写“恨”字。为突出“恨”字,作者用了抑扬交替的手法。首联说猿鸟畏其军令,风云护其藩篱,极写其威严,一扬;颔联却言其徒有神智,终见刘禅投降,长途乘坐驿车,被送往洛阳,蜀汉归于败亡,一抑;颈联出句称其才真无愧于管仲、乐毅,又一扬;对句写关羽、张飞无命早亡,失却羽翼,又一抑。抑扬之间,似是“自相矛盾”,实则文意连属,一以贯之。以其威智,霸业理应可成,然而时无英主,结果社稷覆亡,一恨;以其才略,出师理应告捷,然而时无良将,结果未捷身死,又一恨。末联“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是说,昔日经过锦里(成都城南)诸葛武侯庙时,吟哦诸葛亮的《梁父吟》,犹觉遗恨无穷。而所谓“恨”,既是写诸葛亮之“ 遗恨”,又是作者“隐然自喻”。以一抑一扬的议论来表现“恨”的情怀,显得特别宛转有致。 古典诗歌中,常有“众宾拱主”之法。李商隐这首诗的首联,用的就是这种手法。出句“猿鸟犹疑畏简书”。是说,猿(一本作“鱼”和鸟都畏惧诸葛亮的军令,说明军威尚存;对句“风云长为护储胥”是说,风云还在护卫诸葛亮的营垒,说明仍有神助。正如范仲温《诗眼》所说的:“惟义山‘鱼鸟’云云,‘简书’盖军中法令约束,言号令严明,虽千百年之后,‘鱼鸟’犹畏之;‘储胥’盖军中藩篱,言忠义贯

唐诗鉴赏大合集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 下,归来且闭关。 注解1、闲闲:从容貌。2、迢递:远貌。3、且闭关:有闭门谢客意。 译文清沏溪流两岸林木枝茂叶繁,我乘着车马安闲地归隐嵩山。流水有意与我同去永不回返,暮鸟有心跟我一起倦飞知还。荒凉的城郭紧挨着古老渡口,夕阳的余辉映着经秋的重山。远远地来到嵩山下安家落户,决心归隐谢绝来客把门闭关。 赏析这首是写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水写鸟,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末联写山之高,点明归隐之高洁和与世隔绝,不问世事的宗旨。写景写情并举,于写景中寄寓深情。层次整齐,景象萧瑟。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 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1、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分裂。2、乾坤:指日、月。3、戎马:指战争。4、关山北:北方边境。5、凭轩:靠着窗户。 译文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赏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春宿左省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 事,数问夜如何? 注解1、掖垣:因门下省、中书省地处左右两边,像人的两掖,门下省为左掖。2、金钥;指开宫门的锁钥声。3、珂:马铃。4、封事: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故称。 译文左偏殿矮墙遮隐花丛,日已将暮,投宿的鸟儿,一群群鸣叫着飞过。星临宫中,千门万户似乎在闪烁,靠近天廷,所得的月光应该更多。夜不敢寝,听到宫门开启的钥锁,晚风飒

唐诗鉴赏辞典(精心排版)

唐诗鉴赏辞典 目录 虞世南 (29) 蝉 (29) 王绩 (30) 野望 (30) 秋夜喜遇王处士 (30) 王梵志 (31) 吾富有钱时 (31) 诗(二首) (32) 寒山 (33) 杳杳寒山道 (33) 上官仪 (34) 入朝洛堤步月 (34) 卢照邻 (35) 长安古意 (35) 骆宾王 (38) 咏蝉 (38) 于易水送人一绝 (39) 杜审言 (40)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40) 渡湘江 (41) 苏味道 (42) 正月十五日夜 (42) 王勃 (42) 咏风 (42) 滕王阁诗 (43) 别薛华 (4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45)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46) 山中 (47) 杨炯 (48) 从军行 (48) 刘希夷 (49) 代悲白头翁 (49) 宋之问 (50) 送别杜审言 (50) 题大庾岭北驿 (51)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52) 灵隐寺 (53) 渡汉江 (54)

杂诗三首(其三) (55) 夜宿七盘岭 (56) 独不见 (56) 郭震 (57) 古剑篇 (57) 李適之 (58) 罢相 (58) 陈子昂 (59)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59) 感遇三十八首(其四) (60)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十三) (61) 燕昭王 (62) 登幽州台歌 (63) 晚次乐乡县 (63) 送魏大从军 (65) 春夜别友人 (65) 贺知章 (66) 咏柳 (66) 回乡偶书二首 (67) 沈如筠 (68) 闺怨 (68) 张若虚 (69) 春江花月夜 (69) 张说 (71) 蜀道后期 (71) 送梁六自洞庭山 (72) 苏颋 (73)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73) 汾上惊秋 (74) 张敬忠 (75) 边词 (75) 张九龄 (76) 感遇十二首(其一) (76) 感遇十二首(其四) (77) 感遇十二首(其七) (78)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79) 望月怀远 (80) 归燕诗 (81) 赋得自君之出矣 (81) 王之涣 (82) 登鹳雀楼 (82) 凉州词 (83) 宴词 (84)

2020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6)

2020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早发剡中石城寺 赵嘏 暂息劳生①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 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 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 [注] ①劳生:辛苦劳累的生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奔忙,而次日黎明因要离去内心又为尘世思虑所扰。 B.颔联写诗人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遗憾。 C.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朝会为离别此地倍加惆怅,只能回望此山以慰藉情怀。 D.诗歌以时间为序结构全篇,熔叙事、描写、抒情于一炉,情意自远,饶有韵味。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B项,“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错误,“烟霞”,泛指山水、山林;“去”,离开。该句意为诗人辞别宿处的山水胜景离去。 2.请结合全诗,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视听结合。竹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荡,松枝在雨后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描绘了一幅山林清晨图景,营造出幽深、静谧、出尘的氛围。②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通过描绘竹门半掩、寺院晨钟隐隐回荡、雨后松林苍翠宁静、白鹤刚刚飞回的清幽静谧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山中世界的喜爱。③反衬(或“对比”“衬托”)。“松”“竹”象征高洁,“鹤”象征闲适,反衬俗世中奔忙忧劳的自己,呼应尾联末句,表达自己在世俗中奔走时内心的无奈、凄苦。④巧妙扣题。“竹户半开”,可见更有早起之人;“钟未绝”,表明时间尚早,都照应了题目“早发”二字,用笔绵密严谨。⑤前后呼应(或“与尾句呼应”“结构缜密”)。颈联描写了山中优美宁静的景象,与末句在尘世中回首遥望“此山”相呼应,表达了对山中闲适生活的喜爱和留恋。⑥用词精当(或“精于炼字”)。“静”字表现了松间的宁静,“霁”字写出了雨后的清新,渲染出了静谧、出尘的氛围。(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赏析诗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遣词造句、手法的运用、意境的创设、情感的表达、意象的选取等角度分析。“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两句写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荡,松枝在雨后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描绘了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