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硬化剂注射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上传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硬化剂注射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上传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硬化剂注射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上传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硬化剂注射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上传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硬化剂注射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上传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脉管畸形和脉管瘤的介入治疗、硬化剂注射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心血管二科胡佳心

脉管瘤(vascular tumor)亦称管型瘤,是婴幼儿常见的发生于血管和淋巴管系统的良性肿瘤,分别称和。但近来发现,有的脉管病变并非真性肿瘤,没有内皮细胞增生,只能称脉管畸形(vascular malformation)。所以,更准确说脉管性疾病系来源于血管或淋巴管的肿瘤或畸形。

脉管畸形包括血管畸形和淋巴管畸形,先天性血管畸形(congenital vascular malformation,CVM)是胚胎发育阶段的“原始血管系统发育异常”引起的几乎累及循环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淋巴管)的复杂病变。病变可发生于人体任何部位,但以下肢和头颈多见。这类病变虽然出生时即存在,但进展相当缓慢,有时到青春期或更晚才发现。一些病例病变复杂,或者病灶部位过大、过深,或者累及重要血管神经和器官,或者出现严重并发症,不仅常规治疗难以见效,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一般地说,血管畸形是一团异常的成熟的血管有一定的占位性质,其危害主要是由于破裂出血,或血管栓塞。还有一些病例因血流动力学严重异常,贸然进行手术切除或结扎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出现难以再处理的严重后果。

一、血管畸形和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血管畸形和血管瘤的治疗:超过90%的脉管性疾病可介入治疗。最复杂的脉管性疾

病-动静脉畸形:首先介入治疗。

1. 手术切除:优点是:一次性切除病变。缺点:创伤大、出血多、有疤痕、恢复慢、风险较大。

(1) 对于肿块局限于某一部位、解剖结构清晰且未累及深部组织、切除不影响功能、能缝合或植皮而无皮肤缺损、术前经彩超或CT了解血流动力学情况估计不会大出血者给予手术切除。其中包括婴幼儿体表血管瘤、局限性低流量血管畸形、局限性高流量血管畸形等。

(2) 对于颈部血管淋巴混合瘤累及深部,与咽喉,口底等重要器官或腺体毗邻的患者,术前行三维CT血管成像精确定位。术中仔细分离,最大限度地切除瘤体。

(3) 对于累及四肢骨骼肌、术前有压迫性疼痛、患肢活动障碍的患者,手术原则:每群肌肉的切除量不超过1/2,将保留的病变相对累及较轻的肌束常规进行缝扎,有效止血。

2. 手术结合硬化治疗:

(1) 对于手术无法完全切除的瘤体,如:瘤体位于面部,会阴部不易切除、面积大或与深部组织沟通,估计手术危险性较高、与重要结构毗邻,强行完整切除可能损伤邻近重要血管神经组织、广泛累及四肢骨骼肌,完全切除无法保留肌肉并影响功能等。这类患者给予手术切除结合平阳霉素术前或术后瘤体内注射的方法。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的方法是:平阳霉素3 mg,溶于3~5 mL生理盐水中,用头皮针分点刺人瘤体回抽有回血即可注药。以瘤体变苍白和肿胀为准。注射后在穿刺部位压迫止血,1~2 d局部可能有肿胀,除维持局部清洁外一般不需特殊处理。3周后视瘤体消退程度决定是否再次注射,l 0次后休息3个月以避免用药过量。

(2) 硬化治疗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则改非手术治疗为手术切除:瘤体显着缩小到切除后不影响功能、能更准确地定位畸形血管的范围、广泛瘢痕形成、评估出血较硬化治疗前少。

3. 介入栓塞治疗及硬化剂注射治疗:优点:微创或无创、出血少或不出血、无疤痕、恢复快、风险小。缺点:需多次治疗、费用较高。

(1) 高血流量的先天性动静脉畸形患者,临床表现为病变累及的组织扩张增大,如肢体增粗变长或耳鼻唇变大,表面皮温明显增高,局部可及震颤等情况,首先予造影,根据具体情况同时或术前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对于血流量不很大,瘘口小的病变,直接栓塞供瘤动脉即达到控制甚至治愈的目的,栓塞后造影可见回流静脉消失或在正常时相出现。

(2) 对于造影发现大口径或流量极大的动静脉畸形,术前1周行超选择性供瘤动脉栓塞,栓塞后瘤体体积和血流量明显减少,病变边界较前清晰,手术时则尽可能切除病灶并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组织。

(3) 对于单纯的静脉畸形和淋巴管畸形/瘤,可直接介入下或局部硬化剂治疗。效果非常显着。

腿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腿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 导语:绝大部分的人们对于自己的腿部上面出现海绵状血管瘤都是不太在意的,甚至有的人根本就不会发现有异常的情况,只是会感觉到自己的腿部长出来 绝大部分的人们对于自己的腿部上面出现海绵状血管瘤都是不太在意的,甚至有的人根本就不会发现有异常的情况,只是会感觉到自己的腿部长出来一个红红的斑点,大部分人都会把这种斑点当成胎记的,但其实这种斑点是一种病变的情况,所以必须要及时发现,然后及时进行治疗的,治疗腿部海绵状血管瘤方面没有什么特效的药物,主要就是采取一些手术的治疗方法。 美国血管脉冲术是将最新两种不同的脉冲技术整合成一种治疗技术,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发出不同的脉冲按照不同的先后顺序对病灶进行治疗,先使血红蛋白转化为1064nm波长更好吸收的物质,再将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或凝结,将吸收率增加3至5倍,让两种技术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增加皮肤穿透深度有效凝结和破坏靶组织,最后结合临床药物修复,从而有效治疗血管病变,彻底根除血管瘤。 脉冲染料脉冲(PDL),波长585nm:特异性地被血管中的血红蛋白吸收,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使血管凝固坏死,从而被吞噬系统吸收,随淋巴循环排出体外。因为只在瞬间针对血红蛋白凝固,所以对正常皮肤无任何影响。迄今为止,脉冲染料脉冲是针对鲜红斑痣、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红色胎记、红色小血管、伤疤和红斑、痤疮等病变是上海医学上的“金标准”。 Nd-YAG脉冲,波长1064nm:当血红蛋白吸收脉冲染料脉冲的能量后,会在瞬间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这种微型凝固的蛋白对染料脉冲的吸收很少,但是对Nd:YAG脉冲吸收率较血红蛋白提高了3-5倍,从

李可老中医经验节选:攻癌夺命汤治验录 名院名医治疗肝血管瘤的千年秘方

李可老中医经验节选:攻癌夺命汤治验录+名院名医治疗肝 血管瘤的千年秘方 肿瘤临证初探一、攻癌夺命汤治验录攻癌夺命汤是我在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所创,由漂海藻、生甘草、木鳖子、醋鳖甲、蛇舌草、夏枯草、蚤休、海蛤壳、黄药子、生半夏、鲜生姜、元参、牡蛎各30克,大贝15克,山茨菇、山豆根各10克,“全虫12只,蜈蚣4条,明雄黄1克”(研粉吞服),19味药组成。本方脱胎于兰州已故名医董静庵先生之验方“海藻甘草汤”,原方主治瘰疬,由海藻、甘草各10.5克,全虫12只、蜈蚣1条组成,水煎服。我师董老意,加量3倍,虫类药研粉吞服,以加强药效。另加鳖甲、消瘰丸(元参、牡蛎、大贝)、夏枯草、生半夏、鲜生姜,大大加强了养阴化痰,攻坚散结之力。曾治愈甲状腺腺瘤24例,甲状腺瘤左锁骨上凹淋巴结肿大疑恶变5例,缺碘性甲状腺肿12例,颈淋巴结核4例,泛发性脂肪瘤5例,脑瘤术后复发1例。多数在半月内痊愈,无复发。1961年后加木鳖子、蛇舌草、蚤休、黄药子、山豆根、明雄黄,基本定型。经临床运用40年,用治多种恶性肿瘤,竟获奇效。兹选录验案数则如下:1.恶性淋巴瘤景月华,女,65岁。灵石检察院赵嫦娥母,1977年8月15日初诊:颈左侧肿物40天,初起如黄豆大,未及1个月,猛长如初生婴儿头大,并向下

蔓延至左锁骨上窝,凹凸如岩,坚硬不移;颈右侧及颊车穴下方肿块6个,大如杏核,连成一串,坚硬不移;双腋下,双腹股沟淋巴结皆肿大如枣,推之不移。随肿块之逐日增大,上则头痛如破,气喘痰壅,{MOD}憋胀,面色灰滞,神识昏糊。下则二便闭结,溲若浓茶。口臭熏人,苔黄厚腻,中根黑燥,六脉沉滑数实。(后经山西肿瘤医院病检,确诊为“左颈部弥漫型恶性淋巴瘤混合细胞型”,病理号3054)辨证属痰毒弥漫三焦,毒入血分,阻塞气机,蒙蔽神明重症。拟攻癌解毒,涤痰通腑,软坚散结为治,以攻癌夺命汤合礞石滚痰丸扫荡血毒:漂海藻、生甘草、煅礞石、木鳖子、生半夏、鲜生姜、莱菔子(生炒各半)、黄药子、鳖甲、生牡蛎、浮海石、海蛤壳、元参、蚤休各30克,大黄、大贝、桃杏仁各15克,山茨菇、山豆根、红花各10克,“全虫12只、蜈蚣4条、明雄黄1.2克”(研末冲服)。以蛇舌草、夏枯草各120克,煎汤代水煎药,煎取浓汁600毫升,日分3 次服,7剂。8月23日二诊:患者服首次药后约l刻钟,突觉满腹上下翻腾,五脏如焚,欲吐不得,欲泻不能,烦躁欲死,旋即昏厥。我急赴病家,患者已醒。诉刚才出一身臭粘汗,吐出胶粘痰涎半痰盂,胸膈顿觉宽敞,唯觉困乏而已。诊脉和匀,此乃药病相争,正胜邪却之佳兆。《内经》有“药不瞑眩,厥疾弗瘳”之记载。一旦出现瞑眩现象,必有非常之效。嘱原方续服。服2~7剂时,每日畅泻污泥状夹有脓血、

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海绵状血管瘤是在出生时即出现的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又称为静脉畸形。那么,对于这种静脉畸形要怎么治疗呢?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蓝紫色、柔软的包块。 2.按压时柔软,且可压缩,放手后又恢复。 3.体位移动试验阳性,即瘤体低于心脏平面时瘤内血液回流受阻,瘤体增大,瘤体高于心脏平面时血液回流通畅,瘤体缩小。 4.在柔软的瘤体内有时可扪及静脉石。 5.穿刺抽出可凝固全血。 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1. 手术治疗: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将病损组织切除,以达到治疗目的。对于独立且较小病灶效果良好。但是病损区血管丰富,血量大,手术时出血量极大,常常引起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术中需要大量输入全血,手术难度大,危险程度高。同时,由于出血后血往往不能全部切除即被迫终止手术,故术后复发率很高。手术切除部分瘤体后遗瘤局部畸形、缺失及功能障碍。手术费用昂贵,患者难以承受的负担,面部皮肤毛细血管瘤可结合整容皮肤移植术修复病损区。故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权衡手术价值,然后方可确定是否选择手术治疗。 2. 冷冻治疗:此种方法用于血管瘤治疗源于60年代(小范围

表浅病损可酌情采用),操作者利用液氮的挥发造成的强低温(-96℃),通常状态下低于-20℃,将病损区皮肤、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围组织冷凝,使其细胞内形成冰晶,并导致细胞破裂、解体、死亡,再经过机体修复过程使血管瘤消失。但此法会留下局部疤痕,在眼、口角、鼻尖、耳部治疗后常留下严重缺损性畸形及功能障碍。由于冷冻操作难控制强度和深度,同时组织对低温的抵御能力不同,出现治疗不彻底。复发较高,而直接影响疗效评价。另外留下的局部疤痕缺损性畸形功能障碍也不是受术者所期待的结果,但如果不出现此类状况,往往治疗无效。 3. 放射与同位素治疗:其治疗原理就是利用放射元素所产生的r射线对病损区组织细胞核进行轰击到使其中的DNA链、RNA链断裂,终止核蛋白的合成造成细胞死亡和解体,再通过组织修复过程达到治疗目的。临床上常用的有:浅层X光照射,钴60局部照射,锶90核元素治疗,磷32胶体局部注射等。治疗后所治部位留下放射性损伤后萎缩性疤痕,表皮有脱屑现象。对于这种由放射线照射所致的萎缩组织和萎缩性疤痕,专家建议施行手术切除,否则将不能排除其癌变可能。 4. 硬化剂注射治疗:此法源于50年代,枯痔注射疗法衍化而来。其原理是:将硬化注入到血管瘤瘤体组织中(不能注入血管中),引起无菌性炎症,肿胀消失后出现局部纤维化反应,使血管瘤、血管腔缩小或闭塞。常用的药物有:①鱼肝油酸钠;②枯痔灵注射;③明矾注射液;④枯矾黄莲注射液;⑤碳酸氢钠注射液;⑥平阳霉素、搏来

脑动静脉畸形的介入栓塞治疗经验探讨

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后颈部血肿并发症管理体会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后颈部血肿与术中、术后肝素用量之间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 年4 月至2015 年7 月绍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开展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13 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颈部血肿并发症情况,分析与术中应用肝素剂量和术后抗凝、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之间的关系。 结果:13 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病人中1 例在术后第二天出现颈部血肿,急 诊行气管切开和切口部分拆线,术后恢复良好。该例术中常规应用肝素3000 单位,因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为防止术后脑缺血事件发生,术后继续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每天100mg 口服和低分子肝素4200 单位皮下注射,一天2 次。低分子肝素在颈部血肿发生当天停止使用。其余12 例术中静脉注射肝素3000~5000 单位,术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未用低分子肝素。所有病例术前常规每天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持续3 天以上,2 例术中颈动脉切口缝合后用鱼精蛋白拮抗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抗凝药低分子肝素可能是导致术后颈部血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字颈动脉,手术,并发症 脑动静脉畸形的介入栓塞治疗经验探讨 【摘要】目的:评价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方法在脑动静脉畸形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从2013 年5 月—2015 年5 月共6 例行Onyx 胶介入栓塞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评价疗效。 结果:2 例单次达到完全栓塞,1 例分次达到完全检塞,3 例大部分栓塞后

进行伽马刀治疗。 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是目前治疗脑A VM 的主要方法,随着现代影像学和血管内栓塞技术的进步,能够提高Spetzler-Martin 高级别脑AVM 的治愈率,降 低手术风险;是大型的和位于重要功能区的脑AVM 的安全、有效治疗方式。良好的手术麻醉,娴熟的血管内栓塞操作,可以减少周围重要神经及血管的副损伤,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既可单独进行治疗也是综合治疗中的首选治疗手段。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血管介入 onyx 胶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传统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手术的高风险和术后神经功能 的废损使患者的生存质量下降。近年来血管内介人栓塞治疗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已经成为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首选方法或综合治疗中的首先治疗方法。我科从2013—2015 年,通过神经放射介人栓塞方法治疗6 例脑动静脉畸形。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 例患者均为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其中,女2 例,平均35 岁;男4 例,平均32 岁。5 例患者表现自发性颅内出血。1 例患者为癫痫发作。自发性出血中,脑实质内出血3 例。脑室内出血2 例,均行非手术住院治疗后好转。 1.2 方法:①常规在DSA 机下经右股动脉穿刺并置动脉鞘,行左、右颈内 和椎动脉全脑造影。根据结果再加作特殊位置照片。②根据造影结果,择期行单侧或双侧股动脉置管,沿脑血管畸形病变主要供血动脉的位置上行至病变位置,经反复左、右或特殊位置造影后,排除正常供血动脉后,注入Onyx 胶,退出后再次全脑造影。评价效果。 1.3 疗效评价:栓塞后再次全脑造影显示AVM 消失>90% 为完全栓塞,AVM 消失60%-90% 为大部分栓塞,AVM 消失<60% 为小部分栓塞。 2 结果 6 例患者经脑造影结果显示,从位置上看,血管畸形病变位于脑实质内5 例,1 例位于硬膜下和脑皮质内。从显示的病变大小看, 3-6cm 3 例,>6cm 3 例。从显示供血情况看,仅1 例是单一动脉供血,余均为多支血管供血,在多支血管供血中,1 例为颈内动脉多支供血,1 例为颅内颅外动脉同时供血。有3 例是同侧颈内动脉+ 椎动脉供血。在栓塞治疗中,单一动脉供血者采用一次性全栓塞治疗,多动脉供血者根据畸形血管团的供血情况,从主要供血血管进入首先栓塞,再根据栓塞情况选择进入其余供血动脉进行栓塞,以安全、不造成新的损害为条件。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硬化剂注射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上传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硬化剂注射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上传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脉管畸形和脉管瘤的介入治疗、硬化剂注射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心血管二科胡佳心 脉管瘤(vascular tumor)亦称管型瘤,是婴幼儿常见的发生于血管和淋巴管系统的良性肿瘤,分别称和。但近来发现,有的脉管病变并非真性肿瘤,没有内皮细胞增生,只能称脉管畸形(vascular malformation)。所以,更准确说脉管性疾病系来源于血管或淋巴管的肿瘤或畸形。 脉管畸形包括血管畸形和淋巴管畸形,先天性血管畸形(congenital vascular malformation,CVM)是胚胎发育阶段的“原始血管系统发育异常”引起的几乎累及循环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淋巴管)的复杂病变。病变可发生于人体任何部位,但以下肢和头颈多见。这类病变虽然出生时即存在,但进展相当缓慢,有时到青春期或更晚才发现。一些病例病变复杂,或者病灶部位过大、过深,或者累及重要血管神经和器官,或者出现严重并发症,不仅常规治疗难以见效,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一般地说,血管畸形是一团异常的成熟的血管有一定的占位性质,其危害主要是由于破裂出血,或血管栓塞。还有一些病例因血流动力学严重异常,贸然进行手术切除或结扎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出现难以再处理的严重后果。 一、血管畸形和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血管畸形和血管瘤的治疗:超过90%的脉管性疾病可介入治疗。最复杂的脉管性疾 病-动静脉畸形:首先介入治疗。 1. 手术切除:优点是:一次性切除病变。缺点:创伤大、出血多、有疤痕、恢复慢、风险较大。 (1) 对于肿块局限于某一部位、解剖结构清晰且未累及深部组织、切除不影响功能、能缝合或植皮而无皮肤缺损、术前经彩超或CT了解血流动力学情况估计不会大出血者给予手术切除。其中包括婴幼儿体表血管瘤、局限性低流量血管畸形、局限性高流量血管畸形等。 (2) 对于颈部血管淋巴混合瘤累及深部,与咽喉,口底等重要器官或腺体毗邻的患者,术前行三维CT血管成像精确定位。术中仔细分离,最大限度地切除瘤体。

咯血中医诊疗方案

咯血 喉部及喉以下的呼吸道或肺组织的任何部位出血,经喉头、口腔而咯出称为咯血(hemoptysis)中医又称咳血。此症应排除鼻腔、咽和口腔部的出血。 常见病因 (一)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内膜结核、肺结核、肺炎、肺脓疡、肺吸虫病、肺包虫病、肺阿米巴病等。 (二)肿瘤:支气管肺癌、肺血管瘤、肺部转移癌。 (三)血管性:如肺栓塞、肺动静脉瘘、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胸主动脉瘤侵蚀气管或支气管、肺血管炎、坏死性结节样肉芽肿、结缔组织疾病、肺出血、肾炎综合征、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二尖瓣狭窄、左心衰竭、先天性心脏病(房或室间隔缺损)。 (四)外伤:异物所致肺部创伤、肺组织挤压伤。 (五)出血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 (六)其他:尘肺、肺泡蛋白沉淀症、支气管结石、气管或支气管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咯血原因,可将咯血归类分为 1.呼吸系统疾病 (l)感染性:以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为最常见,次为肺脓疡、肺炎、肺真菌病、肺吸虫病、肺包虫病、肺阿米巴病。 (2)非感染性:支气管结石、肺囊肿、矽肺、支气管肺癌、肺部转移癌。

2.循环系统疾病: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症、肺梗塞、肺动静脉瘘。 3.全身性疾病: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气管或支气管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医学认为咯血原因有三:一为热邪所致,无论虚热或实热,皆因热邪伤及络脉而咯血,或热毒炽盛、迫血妄行;二为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血不循经而致外溢;三为因跌打损伤,金创致伤,血瘀阻塞络脉,离经之血失其常道而咯出。 临床思维 (一)辨外感内伤:咯血可分外感咯血及内伤咯血,两者在临床表现,预后及治疗等方面各不相同,应注意辨识。外感咯血病程短,起病较急,初起均有恶寒、发热等表现;内伤咯血则病程长,起病缓,均有脏腑、阴阳、气血虚衰或偏盛的表现。 (二)辨属火属虚:咯血虽可分外感及内伤两类、病机则有属火属虚之别,故应辨明火之有无及属虚属实。咯血由火热熏灼肺络引起者多,但火有虚实之别,外感之火及肝郁之火属于实火;阴虚火旺之火则为虚火。属虚者多为内伤所致。虚有阴虚及气虚,阴虚则火灼肺络,气虚则不能摄血而导致咯血。 (三)诊断要点 1.排除口鼻咽部出血。 2.鉴别呕血与咯血:重点是血的颜色,咯血鲜红,呕血

脑血管畸形的介入栓塞治疗

脑血管畸形的介入栓塞治疗是目前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尤其是位于重要功能区、位置特别深的脑内或巨大病灶,可采取在数字减影下动脉内栓塞的方法,以减少畸形血管病灶的血液供应,使病变消失、减小或有利于进一步的手术或放射切除。 一、脑血管畸形的介入栓塞治疗适应症 (1)单纯畸形血管及供应动脉栓塞术:适用于非功能区,小血管畸形,只有一支供应动脉的单纯病变。 (2)术前畸形血管供应动脉栓塞术;适用于高血流的广泛或多发性病变不能切除者,或用于广泛血管畸形切除术前,作为一种预备性手术,可防止术后高灌流合并症。 (3)愕斗派渲瘟魄暗脑ぶ瘟啤J跚巴ü 窝 芩ㄈ 够 窝 芩跣〉揭欢ù笮『?(小于3厘米)行愕斗派渲瘟啤£ 二、脑血管畸形的介入栓塞治疗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通过微导管把各种栓塞物质(真丝线段, NBCA,ONYX胶等)导入到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或畸形团内,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或缩小畸形血管团的一种。 经动脉栓塞 经动脉栓塞时,如果使患者治愈或得到相对长期的缓解,必须使用液体栓塞材料,并且液体栓塞材料进入瘘口,甚至至引流静脉近端。常用于静脉途径难以到达,或引流静脉不能闭塞的患者。一般而言,除海绵窦区外,均可经动脉注射NBCA进行栓塞。 经静脉途径栓塞

安全、有效,可以通过显影的静脉窦栓塞、不显影的静脉窦栓塞、钻孔直接穿刺填塞。凡是脑血管造影证明引流静脉不再引流正常脑组织的静脉血,即不具有正常引流功能均可闭塞,但闭塞的前提是微导管能进入临近瘘口的引流静脉。钻孔直接穿刺填塞适用于静脉窦闭塞,无法进入引流静脉窦内,或经静脉窦路径过长,难以到位者。 三、脑血管畸形的介入栓塞治疗优点 (1)对全身的低侵蚀性。可在局部麻醉下经大腿根部股动脉进行穿刺并导入治疗导管。 (2)对脑组织创伤小,不开颅。 (3)手术时间短。 (4)不损伤血管周围的正常穿通血管,可降低手术并发症。 结语:脑血管畸形的介入栓塞治疗对于病程病情不同的患者,发挥的作用并不一样。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病情进展和需求选择合适自己的治疗方式。

肝血管瘤如何进行鉴别诊断

肝血管瘤如何进行鉴别诊断 由于肝血管瘤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定期检查身体可以及早发现肿瘤的状态,对于身体的康复会有所帮助,肝血管瘤是肝胆外科疾病,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中医治疗等治疗手段均可治疗肝血管瘤。肝血管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是目前诊断肝血管瘤的主要方法。肝血管瘤B超确诊率为57.0%-90.5%,超声造影为94%,CT为73.0%-92.2%,MRI为84.0-92.7%,肝动脉造影为62.5%。 B超 超声检查价格便宜,简便易行,普遍率高,无创伤痛苦,安全可靠,可短期反复动态观察病灶变化,获得更多的信息,它是CT、MRI所不及的。肝血管瘤的B超表现多为高回声,呈低回声者多有网状结构,密度均匀,形态规则,界限清晰。较大的血管瘤切面可呈分叶状,内部回声仍以增强为主,可呈管网状,或出现不规则的结节状或条块状的低回声区,有时还可出现钙化高回声及后方声影,系血管腔内血栓形成、机化或钙化所致。 造影超声 近年来,造影超声在肝脏占位的鉴别诊断中的作用逐渐被广大医生所认识。对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肝血管瘤病例,可考虑选择性采用肝脏造影超声检查。典型的血管瘤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于周边出现结节状或环状强化,随时间延长增范围逐渐向中心扩展,此扩展过程缓慢,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仍处于增强状态,回声等于或高于周围肝组织,这种“慢进慢出”的增强特点与螺旋增强CT类似。有报道造影超声对小肝血管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达100%、87%、94%。 螺旋增强CT CT平扫检查表现为肝实质内境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病灶,少数可为不规则形,CT值约30HU左右。动态CT或螺旋CT多期对比增强扫描多数具体典型表现:在快速注射对比剂后20-30s内,动脉早期病灶边缘出现结节状强化,增强密度高于正常肝脏的增强密度;随着时间的延长,在注射对比剂后50-60s,即进入门静脉期增强,对比增强灶相互融合,逐渐向病灶中心推进,强度逐渐降低;数分钟后延迟扫描,整个肿瘤均匀增强,增强密度也继续下降,可高于或等于周围正常肝实质的增强密度,整个对比增强过程出现“早出晚归”的特征。部分海绵状血管瘤,延迟扫描时肿瘤中心可有无强化的不规则低密度区,然而肿瘤周围部仍显示这种“早出晚归”的特征。 MRI

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脑动静脉畸形(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 rmation,bAVM)为先天性疾病,年发生率约为1.12~1.42/10万人[1-4]。脑出血是bAVM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年出血率约为2.10%~4.12%,初次就诊时出血的患者约占36%~68%。初次脑出血后再出血的风险增高,第1年约为9.65%~15.42%,以后逐年下降,5年后为1.70%~3.67%[5-6]。bAVM出血后的年致残率和致死率分别约为1.7%和1.0%[7]。鉴于破裂bAVM有较高的再出血率,破裂bAVM需要积极治疗已经得到广泛认可,而未破裂bAVM是否需要治疗及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尚有争议。 目前对bAVM的干预性治疗方式主要有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治疗及多种方式联合治疗。作为单独治疗方式或联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介入治疗在多数情况下可作为bAVM的首选治疗方法[8-9],尤其是对于外科手术风险较大的位于颅内深部、功能区及破裂并伴有动脉瘤的畸形团,在bAVM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bAVM的治疗较为复杂,目前对bAVM介入治疗的适应证选择及具体治疗策略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了给神经介入医生提供参考依据,bAVM介入治疗编写委员会经过多次讨论,在循证医学及编写委员会专家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旨在使bAVM介入治疗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提高治疗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病因、病理及诊断 bAVM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普遍认为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胚胎时期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研究表明,有超过900种基因与bAVM有关,其中约300种基因表达上调,560种基因表达下调[10-11]。bAVM的形成由这些基因控制的复杂血管生成调控网络异常引起,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生长因子受体、转化因子家族、表皮生长因子和蛋白激酶等。脑组织缺血、缺氧可能在引发上述因子异常表达中起关键作用[12]。在各种血管生成调控因子及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下,整合蛋白、免疫球蛋白、钙黏素及层黏连蛋白等一系列蛋白的表达异常导致血管发生异常和血管重建异常[13]。另外,血流动力学因素在bAVM形成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各种因素导致的局部毛细血管发育异常,以动静脉直接沟通的形式遗留下来,导致静脉压力过大而扩张,加上侧支循环的形成和扩大,形成缠绕迂曲的畸形血管团。目前尚没有一种机制能够解释bAVM的确切成因及血管生成发育异常的根源。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硬化剂注射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上传

脉管畸形和脉管瘤的介入治疗、硬化剂注射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心血管二科胡佳心 脉管瘤(vascular tumor)亦称管型瘤,是婴幼儿常见的发生于血管和淋巴管系统的良性肿瘤,分别称血管瘤和淋巴管瘤。但近来发现,有的脉管病变并非真性肿瘤,没有内皮细胞增生,只能称脉管畸形(vascular malformation)。所以,更准确说脉管性疾病系来源于血管或淋巴管的肿瘤或畸形。 脉管畸形包括血管畸形和淋巴管畸形,先天性血管畸形(congenital vascular malformation,CVM)是胚胎发育阶段的“原始血管系统发育异常”引起的几乎累及循环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淋巴管)的复杂病变。病变可发生于人体任何部位,但以下肢和头颈多见。这类病变虽然出生时即存在,但进展相当缓慢,有时到青春期或更晚才发现。一些病例病变复杂,或者病灶部位过大、过深,或者累及重要血管神经和器官,或者出现严重并发症,不仅常规治疗难以见效,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一般地说,血管畸形是一团异常的成熟的血管有一定的占位性质,其危害主要是由于破裂出血,或血管栓塞。还有一些病例因血流动力学严重异常,贸然进行手术切除或结扎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出现难以再处理的严重后果。 一、血管畸形和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血管畸形和血管瘤的治疗:超过90%的脉管性疾病可介入治疗。最复杂的脉管性疾病- 动静脉畸形:首先介入治疗。 1. 手术切除:优点是:一次性切除病变。缺点:创伤大、出血多、有疤痕、恢复慢、风险较大。 (1) 对于肿块局限于某一部位、解剖结构清晰且未累及深部组织、切除不影响功能、能缝合或植皮而无皮肤缺损、术前经彩超或CT了解血流动力学情况估计不会大出血者给予手术切除。其中包括婴幼儿体表血管瘤、局限性低流量血管畸形、局限性高流量血管畸形等。(2) 对于颈部血管淋巴混合瘤累及深部,与咽喉,口底等重要器官或腺体毗邻的患者,术前行三维CT血管成像精确定位。术中仔细分离,最大限度地切除瘤体。 (3) 对于累及四肢骨骼肌、术前有压迫性疼痛、患肢活动障碍的患者,手术原则:每群肌肉的切除量不超过1/2,将保留的病变相对累及较轻的肌束常规进行缝扎,有效止血。 2. 手术结合硬化治疗:

血管瘤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血管瘤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血管瘤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活跃的内皮样胚芽向邻近组织侵入,形成内皮样条索,经管化后与遗留下的血管相连而形成血管瘤,瘤内血管自成系统,不与周围血管相连。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如舌、唇、口底等组织,少数发生于颌骨内或深部组织。血管瘤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血管瘤的最佳治疗方法?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活跃的内皮样胚芽向邻近组织侵入,形成内皮样条索,经管化后与遗留下的血管相连而形成血管瘤,瘤内血管自成系统,不与周围血管相连。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如舌、唇、口底等组织,少数发生于颌骨内或深部组织。血管瘤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介入治疗:是指在“X”导引下,将动静脉导管导入血管瘤部位,然后将栓塞剂注入瘤体,让其产生无菌性炎症,以期达到使瘤体血管闭塞作用。常用于内脏血管瘤如肝血管瘤。对于躯干及肢体深部血管瘤,往往因为注入剂量、剂型限制,以及血管瘤特征限制,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使用时应严格控制适应征和,避免栓塞剂流入其它器官组织。 激光治疗:利用专业激光治疗设备,对血管瘤组织进行凝固,并达到治疗血管瘤目的。但激光治疗深度一般控制在,表层皮肤~mm以内,超过mm即产生明显疤痕,故对浅表性毛细血管瘤,有一定效果,对深层血管瘤,易引发出血及疤痕畸形。 冷冻治疗:此种方法用于,血管瘤治疗源于年代,(小范围表浅病损可酌情采用),操作者利用液氮的挥发,造成的强低温(-96℃),通常状态下低于-20℃,将病损区皮肤、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围组织冷凝,使其细胞内形成冰晶,并导致细胞破裂、解体、死亡,再经过,机体修复过程使血管瘤消失。但此法会留下局部疤痕,在眼、口角、鼻尖、耳部治疗后常留下,严重缺损性畸形及功能障碍。由于冷冻操作难控制强度和深度,同时组织对低温的抵御能力不同,出现治疗不彻底,复发较高,而直接影响疗效评价。另外,留下的局部疤痕缺损性畸形功能,障碍也不是受术者所期待的结果,但如果不出现此类状况,往往治疗无效。 手术治疗: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将病损组织切除,以达到治疗目的。对于独立且较小病灶效果良好。一般情况下,病损区血管丰富,血量大,手术时出血量极大,常常引起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术中需要大量输入全血,手术难度大,危险程度高。同时,由于出血后血往往不能,全部切除即被迫终止手术,故术后复发率很高。手术切除部分瘤体后,遗瘤局部畸形,缺失及功能障碍。手术费用昂贵,患者难以承受的负担,面部皮肤毛细血管瘤可结合,整容皮肤移植术修复病损区。故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权衡手术价值,然后方可确定是否选择手术治疗。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

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 培训人:吴雪坤时间:2011.7.14 1.适应证及禁忌证 (1)适应症:1)肿瘤较大,邻近器官受压转移位,引起明显压迫症状者;2)肿瘤较大,引起肝包膜紧张导致疼痛着; 3.)肿瘤破裂、出血者;4)手术切除前准备;5)肿瘤虽小,但疼痛对一般治疗效果不佳者。 (2)禁忌症:1单发或多发肿瘤,病变较小(直径小于4厘米)且趋于稳定且无临床症状者,2.病变直径大于8厘米或合并有动-静脉瘘者不适于经皮经肝瘤内注射治疗;3、右血管造影禁忌症者。 2、介入治疗技术和方法 (1)栓塞技术和方法 1)TAE 2)经皮瘤内注射:可在B超、CT引导下将药物注入瘤体内,力求将药物充满在所有血窦内。可采用多点、多次注入使药物扩散到整个瘤体而达到治疗目的。 (2)栓塞材料 1)明胶海绵;为中期栓塞剂,分装明胶海绵可栓塞小动脉。由于其不能进入血管瘤异常血窦内,明胶海绵不能用于根治性治疗,仅可暂时控制病变发展或用于肿瘤破裂时栓塞止血。 2)不锈钢圈;用于永久性栓塞。 3)液态栓塞剂;包括无水乙醇、鱼肝油酸钠及其与碘油的混合乳剂、Ivalon、等。 4)血管硬化剂;有人报道用温和的血管硬化剂PYM(平阳霉素)于碘油治疗肝血管瘤取得较好效果。 (3)栓塞剂量;栓塞剂量应根据肿瘤大小、血供情况及栓塞过程中肿瘤血管流速的变化而定。对于巨大肿瘤,无水乙醇用量可达20毫升,鱼肝油酸钠用量可达40毫升。在X线监视下,栓塞剂注入速度以不发生反流为准。如使用球囊导管阻塞肿瘤供血血管近端或同轴微导管则可放心大胆进行栓塞。 3.疗效栓塞剂输入后,即可见肿瘤供血血管血流速度减慢,血窦显影较少、变淡。对于控制肿瘤增长、减轻临床症状以及术中患者生命或者赢得手术时机。 4.并发症及其处理 (1)栓塞后综合征:栓赛后七天内或更长时间有恶心、呕吐、高热或腹痛,其发生与肿瘤大小及TAIE 方法、肿瘤坏死程度有关,应对症给予止吐、解热、镇静、止痛治疗。 (2)肝功能异常:急性肝衰竭、肝硬化,主要与栓塞有关,术中应尽可能超选亚段血管栓塞避免栓塞正常肝组织,可于术后给予蛋白、维生素等保肝治疗。 (3)肝脓肿、败血症 (4)肝破裂 (5)肝外误栓 1 / 1

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硬化剂注射是下肢静脉曲张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将为您介绍硬化剂注射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硬化剂注射? 硬化剂注射是采用注射器将化学药物(称作硬化剂)注入曲张的静脉血管,刺激静脉造成无菌性炎症粘连,进而使血管腔硬化、闭合。常用的硬化剂有聚多卡醇、十四烷基硫酸钠和高渗盐水等。 血管腔闭合后,血液将再也不能从这条血管中流过,而会沿着其他正常的静脉分支返回心脏。

治疗前您应该如何准备? 请告知医生您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西药、保健品和中草药。您可能需要停用阿司匹林、华法林和其他影响血液凝固的药物。具体的停药时间请听从医生安排。 您需要穿上宽松舒适的衣裤,以便露出腿部。并注意不要在腿部涂抹乳液。 硬化剂注射的过程是怎样的? 您需要仰卧,在治疗期间保持头低脚高位,以免接受注射的静脉血液再次充盈。

治疗区域皮肤消毒后,医生会使用非常细的针头向曲张静脉内注射硬化剂。硬化剂被注入血管后,通过药物剌激作用使曲张静脉塌陷闭合。 硬化剂注射完毕后,需要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维持压迫。硬化剂注射有时会在超声定位下进行。整个治疗过程大约需15~60分钟。 治疗后您需要注意什么?

1.如果您在治疗后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 ·注射部位出现红斑、皮肤发热和疼痛加重; ·出现皮疹、瘙痒、视物模糊、头痛、胸闷或咳嗽等不适; ·注射部位出现溃疡。 2.弹力袜或弹力绷带持续包扎3~7天后,改为只在白天穿弹力袜(夜间和洗澡时脱去)至少1个月。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说明弹力绷带或弹力袜过紧。您可以脱掉它们,并联系医生 3.注射部位皮肤颜色可能会变深,这种情况大多数会在6~12个月内自行消失,有些病人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 4.注射部位可能出现新生蜘蛛静脉网,是指注射部位出现像蜘蛛网或树枝的扩张血管。这一现象比较常见,通常会在3~12个月内消退。 5.日常生活中请注意: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4-06-27T11:38:36.5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5期供稿作者:孙冰 [导读] 肝血管瘤属于肝脏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肿块直径> 5cm 即为巨大肝血管瘤。 孙冰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人民医院 474250) 【摘要】目的研究介入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0年2月至 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血管瘤疾病患者 87 例,所有患者按其是否为海绵状血管瘤分为两组,海绵状血管瘤者为A组,非海绵状血管瘤者为B组。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有效率。结果大部分肝血管瘤患者经治疗后典型临床症状绝大多数消失,CT复诊评价A组的总有效率为79.6%,B组总有效率为71.1%,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相比较有差异(P小于0.05)。结论即在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过程中,常见海绵型血管瘤联合明胶海绵颗粒治疗,所以治疗肝血管瘤中常见类型海绵型肝肿瘤时应联合明胶海绵颗粒,增加了临床的治疗效果,此方案在肝病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介入治疗肝血管瘤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106-01 肝血管瘤属于肝脏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肿块直径> 5cm 即为巨大肝血管瘤,过大会压迫周围的脏器,引发相应的并发症,由于肝脏的张力升高,肝脏有破裂的危险。动脉栓塞也就是介入治疗成为了肝血管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并且以被证实其治疗效果显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常见良性占位病变,随着介入放射学方面的知识迅速发展,介入治疗是肝血管瘤,是包含海绵状血管瘤治疗最有效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血管瘤疾病患者87例,就诊后经以CT和腹部彩超两种影像学检查,少数患者还选用MRI影像学检查并结合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后确诊。患者肿瘤的范围、大小以及分布位置等明确,检查凝血四项及手术必要常规检查均正常。本组患者中男45例,女42例,年龄在30到66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9.63±6.91岁。瘤体直径在5.5cm到13.2cm之间,平均直径是8.9±1.7cm其中多发性肿瘤(3个以上)24例,单发性63例;肝两叶均有病灶16例,左叶19例,右叶52例。所有患者按其是否为海绵状血管瘤分为两组,海绵状血管瘤者49例为A组,非海绵状血管瘤者38例为B组,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P>0.05)可比。 1.2介入方法 A组患者采用Seldinger法穿刺术,引入导管,行腹腔或肠系膜动脉造影术。然后插管至肝靠近肿瘤血管瘤的供血动脉。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缓慢推注,肿瘤栓塞成功后,加用明胶海绵颗粒对近端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平阳霉素10-24mg/次,累计用量要小于等于400mg。 B组患者也采用seldinger技术,在股动脉进行穿刺起点;穿刺到达目的地后将5F鞘放进股动脉,将适当长度的肝管选择性插入肝已有动脉造影,进一步确定肿瘤的大小、血供情况、形态,使诊断更明确。在X线透视监护的条件下经导管将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推入病变灶进行栓塞。 两组患者均在手术结束后拔管,局部压迫止血、包扎后将患者送回病房,绝对卧床8小时。12个月后分别复查腹部彩超和CT等,观察并预防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1.3评定标准[1] 显效:肝血管瘤肿块缩小大于0%以上,症状明显减轻。有效:肝血管瘤肿块缩小大小在25%-50%之间,部分典型症状减轻。无效:肝血管瘤肿块没有变化甚至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没有改善。 1.4数据处理:选用数据处理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整理分析,以x2=0.05为检验标准,比较后计算值为P<0.05为有意义,即两组间有差异。 2 结果 大部分肝血管瘤患者经治疗后典型临床症状绝大多数消失,CT复诊评价A组的中有效率为79.6%,B组总有效率为71.1%,后1-7d内21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栓塞后综合征,对症治疗临床症状均好转,未出现并发症。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比较(n/%) 组别 n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A组 49 12 27 10 79.6* B组 38 11 18 11 71.1 注:*为P小于0.05 3 讨论 肝血管瘤的组成成分有较多的扩张血管和窦腔组成的,一般情况下瘤组织内内部充满着血液,肿瘤周围的肝组织的肝窦有部分处于扩张状态,大多数情况瘤体的不正常的血管相连。部分的血管腔有发生薄壁扩张的危险,以引起肝血管瘤有关细胞异常,导致肝组织发生变化[2]。肝组织有比较强的再生能力,当肿瘤组织缩小后,再生的肝组织则会将空间填满,恢复肝动脉栓塞是治疗肝血管瘤的一种有效方法,经临床研究表明,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对机体作用比较温和,它的疗效比较明显,且并发症较少,患者容易接受。但是对海绵状肝肿瘤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运用明胶海绵颗粒配合合理的用量,治疗后其效果好于单纯运用平阳毒素碘油乳剂(P<0.05)即在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海绵型血管瘤联合明胶海绵颗粒治疗,所以治疗肝血管瘤中常见类型海绵型肝肿瘤时应联合明胶海绵颗粒,增加了临床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田锦林,杜亚辉,罗军,等.肝血管瘤栓塞治疗后肝功能及瘤体大小变化[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0,7(3):273-277. [2]曹喜才,贺能树,孙建忠,等.介入治疗肝巨大海绵状血管瘤[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20(3):222-223.

认识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与预后

认识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与预后 *导读:海绵状血管瘤是在出生时即出现的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又称为静脉畸形。血管损害一般发展较慢,常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增大,成人期增大不明显。大多数静脉畸形呈海绵状,故名。病变除位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可发生在粘膜下,肌肉甚至骨骼。海绵状血管瘤如因外伤或继发感染破溃时,有招致严重失血的危险,文献中有不少关于骨骼特别是下颌骨内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严重出血甚或致命的报道。…… 海绵状血管瘤概述 海绵状血管瘤是在出生时即出现的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又称为静脉畸形。血管损害一般发展较慢,常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增大,成人期增大不明显。大多数静脉畸形呈海绵状,故名。病变除位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可发生在粘膜下,肌肉甚至骨骼。海绵状血管瘤如因外伤或继发感染破溃时,有招致严重失血的危险,文献中有不少关于骨骼特别是下颌骨内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 严重出血甚或致命的报道。 临床表现 位置较表浅的海绵状血管瘤,局部皮肤膨隆,高低错落,起伏不平,皮面微现蓝色或浅紫色,曲张盘旋的血管隐约可见。海绵状血管瘤位置较深而不波及皮肤者,除局部显现形态不规则的轻、中度膨隆外,肤色并无明显改变。海绵状血管瘤也可见于粘膜下

层,粘膜表面呈暗蓝色改变。肿物有压缩性,其体积大小可随体位改变而发生变化。触诊检查有似蠕虫盘绕聚集之感,或可扪出颗粒状静脉石存在,X线照片也可显现静脉石,此乃血栓机化钙盐沉着而形成。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头、面、颈部,四肢、躯干次之。除常见于皮肤皮下组织外,偶见于粘膜下,也可发生在肌肉、骨骼和内脏器官内。多在出生时即已发现,或起病隐伏而难以准确追溯发病年月。海绵状血管瘤还可发生于肌肉组织内,称为肌间血管瘤,以股四头肌最常累及,易被误诊;有时累及骨骼,表面粗糙不平,如虫咬状,累及骨髓腔者,X片中可见骨小梁被破坏后的多腔空泡样征象。上、下颌骨的海绵状血管瘤发病率虽不高,但应予重视,有时因拔除一个松动的牙齿可导致致命性的大出血。当血管瘤受外界刺激时,可引起血管周围组织炎性反应,患者自觉皮肤发热、肿胀、疼痛,或在病灶表面发生破溃。有血栓或静脉石形成时,也可出现局部疼痛,疼痛往往为一过性,短则一天,长则数周,以后自行缓解。在受外伤或表面破溃感染时,可引起出血危险。多数海绵状血管瘤是局限性的,少数弥漫地累及大片组织,如四肢的海绵状血管瘤,是血管瘤治疗中的难点。成人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较为明确,可在婴幼儿期到青少年期发现,多数表现为较稳定而缓慢的发展过程。关于海绵状血管瘤的本质仍然存有争议,近年来的研究日益倾向于其性质为先天性的血管畸形,因此,畸形的血管结构与异常的血流动力学可以解释包括浸润骨骼在内的许多现象。但这一结论与许多传统观察不一

动静脉畸形

?继续医学教育? 动静脉畸形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Randolph S. Marshall 著 孔令学 刘伟 郑鲁 译 1 引言 1.1背景 脑动静脉畸形(AVM)出血占所有卒中的2%。因为AVM是青年人脑出血的原因之一,故有必要对与AVM处理有关的诊断和治疗步骤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与脑AVM有关的病死率为10%,致残率约为50%。 1.2病理生理学 AVM是一种先天性病变,是许多动脉与静脉纠结在一起形成的复杂血管团,其间通过瘘道直接连接。动脉的肌层不完整,引流静脉通常因通过瘘道的高速血流冲击而扩张,二者之间没有毛细血管床。这些异常血管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还不清楚。目前正在研究血管活性蛋白的无序生产情况,以找出血管形成与病理生理学之间的联系。 AVM通过3种主要途径导致神经功能缺损。(1)出血最常见于脑实质内,也可见于蛛网膜下腔或脑室;(2)对于未发生出血的患者,AVM通常可导致癫痫发作,大约50%的患者会发生癫痫;(3)很少一部分患者在几个月到几年内出现进行性神经功能缺损,这种缓慢进展的神经功能缺损与AVM的血流虹吸作用使毗邻脑组织缺血(盗血现象)有关。另一种解释是逐渐增大的A V M的占位效应或引流静脉的静脉高压引起了神经功能缺损。 1.3频度 在美国,脑AVM的发病率还不清楚,总体人群的终生检出率约为1/10万。A V M的全球发病率也不清楚,通常认为与美国的发病率相近。 1.4病死率和致残率 虽然美国大约有30万人患脑A V M,但估计只有12%出现症状。出血后病死率为10%~15%,致残率约为50%。 1.4.1出血 AVM患者发生颅内出血的总体危险性为每年2%~4%。具有某些特殊血管造影特点的A V M首次或再出血的危险性增加,这些特点包括:存在回流至脑深部小的引流静脉,AVM病灶内动静脉压力相对较高。后一特点只能利用超选择导管血管造影才能测定。再出血发生率为15%~20%,通常发生在出血后第1年内。虽然A V M出血的最初症状与其他原因的脑出血难以区别,但其恢复相对较好,其中部分原因是由于AVM患者较年轻,部分是由于脑功能重组造成的。 1.4.2癫痫 以癫痫作为首发症状的A V M患者占1/4~1/2。癫痫可以是局灶性发作或进一步发展为大发作。通常应用抗惊厥药就能取得满意疗效。 1.4.3偏头痛 10%~50%的AVM患者会出现头痛。如果没有癫痫或出血,顽固性头痛可能是惟一的临床症状。头痛可能表现为典型偏头痛或表现为非特异性无显著特征的头痛。 1.5种族 尚未发现有种族差异性。 1.6性别 无性别差异。 1.7年龄 尽管普遍认为A V M是先天性的,但临床症状最常见于青年人。AVM导致的出血或癫痫发作作为一种突发现象可发生在儿童或40岁以上的成人,不过儿童时期以偏头痛较为常见。66%的成年AVM患者在年轻时曾有过轻微的学习障碍史,提示AVM早期表现主要是亚临床性的,容易漏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