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雀东南飞》文化常识

《孔雀东南飞》文化常识

《孔雀东南飞》文化常识
《孔雀东南飞》文化常识

乐府诗: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诗”。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乐府诗的范围逐渐扩大,一些虽未合乐而套用古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的作品,也统称为乐府。

徐陵编选的《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最早的、最长的、最优美的长篇叙事诗,使汉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它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沈归愚称其为“古今第一首长诗”,明代王世贞称其为“长诗之圣”。

“三纲五常”与“三从四德”“三纲五常”是我国封建时代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三纲:三种主要的道德关系,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见汉代班固《白虎通〃卷七〃三纲六纪》,纲,提网的总绳,主要的支配地位的意思。五常:五种常行不变的道德标准,即仁、义、礼、智、信。汉代王充《论衡〃问孔》:“五常之道,仁义礼智信也”。

“三从四德”是旧时压迫妇女的封建礼教。三从:指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也叫“四行”,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女工)”。

七出:又称“七去、”、“七弃”,指中国古代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七出”体现了男尊女卑思想,有利于家庭中的夫权统治。

三不去:妇有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第一是指结婚时女方父母健在,休妻时已去世,原来的大家庭已不存在,休妻等于是无家可归;二是和丈夫一起为父亲或母亲守孝三年的不能被休;三是丈夫娶妻的时候贫贱,后来富贵了。“三不去”是作为“七出”规定的补充规范,但指出“恶疾及奸者不在此列”。也就是说,妻子若符合“恶疾”及“淫”两项,则不在“三不去”的保障范围之内。

三不孝《十三经注疏》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意思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这天夜里,妇女们张灯结彩,拿着各式各样的针,在庭院中摆列好瓜果来“乞巧”。传说牛郎织女每年只能在这一天在天河相会一次,人们在祭牛郎织女时,能见到天河的白气和五彩颜色的妇女,就可得到吉祥。乞巧主要是妇女的活动,所以又叫女儿节,她们希望借助神的力量使自己心灵手巧。

“六合”:古代以年月日时十二地支,选择吉日良时,考虑月和日的“冲(不利)”或“合(有利)”,“合”指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称十二地支六合。而《过秦论》中的“履至尊而制六合”中“六合”意义不同,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六个方向,泛指天下或宇宙。

古代计时法:

①天色计时,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ú)中、日中、日昳(yì)、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

②地支计时,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上面的两种计时法依次相当于现代时刻的23-1点、1-3点、3-5点、5-7点、7-9点、9-11点、11-13点、13-15点、15-17点、17-19点、19-21点、21-23点。另外,一夜分为五更,半夜是三更,每更为一个时辰。

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指在中国民间以口头、文稿等形式流传最为宽广、影响最大的四个神话传说,对广大民众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这四个传说全部是爱情故事,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它包括: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白蛇与许仙传说。

偏义复合词

可怜

..作死别汝岂得自由

..感君区区

..怀

..适兄意生人

..,处分

..体无比,千万

..不复全自可断来信

守节

..蹑履相逢迎

..勿复重纷.纭.

..,妾不堪驱使

..后世人本自无教训

..情不移便利

..此月内多谢

叶叶相交通

..

..昼夜勤作息

..共事

..二三年承籍有宦官

兄弟窗户好歹国家人物质量舟楫狐狸妻子忘记知道炎凉

《孔雀东南飞》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孔雀东南飞》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作者:江苏省海安县西场中学印文权吉传琴 要学好古文,除了需要掌握一些古汉语知识外,还需要了解一些必要的古代文化史知识。我国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的《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而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该文涉及了大量的古代文化史常识,对这些知识,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就谈不上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而掌握了这些知识,对我们学习该文是大有裨益的。 在此,对《孔雀东南飞》一文涉及的古代文化史知识作归纳和简要说明。 一、涉及称谓。 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 贱妾:封建社会里妇女谦卑的自称。文中是兰芝的自称。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贫贱:古代妇女谦卑的自称。文中是兰芝母亲的自称。 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 下官: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文中是郡丞的自称。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对对方的敬称。文中是兰芝对丈夫的称呼。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大人:对尊长的敬称。相当于现在所说的“老人家”,文中指兰芝婆婆。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一般是君对臣的敬称,文中是仲卿对妻子兰芝的爱称。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汝:用于上称下或不客气的平辈之间,文中是兰芝母对兰芝的称呼。 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 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文中是仲卿母亲对仲卿的称呼。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整理(精)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 2.槌.床便大怒(“槌”通“捶”,捶打、敲打) 3.吾今且报.府(“报”同“赴”,赶赴) 4.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 5.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 6.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誓”同“愆”,过失、过错) 7.府吏见丁宁 ..(“丁宁”同“叮咛”,嘱咐) 8.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相约、约定) 【附: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9.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 10.奄奄 ..黄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 11.合葬华山傍.(“傍”同“旁”,旁边) 二、古今异义 1.可怜 ..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 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古义:坐具,比板凳稍宽。今义:卧具。) 3.小子无所畏 ...,何敢助妇语(古义:没有什么惧怕的事。今义:说不上,不在乎、没有什么关系) 4.再.拜还入户/府吏再.拜还(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5.涕.落百余行(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6.感君区区 ..怀(古义:忠诚相爱,真挚。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7.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今义:书信,信件。) 8.处分 ..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古义:处置、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做出处罚决定。) 9.生人 ..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古义:活着的人。今义:陌生人。) 10.念与世间辞,千万 ..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今义:再三叮嘱) 11.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古义:彼此相通,连接。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12.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古义:劝告。今义:感谢。) 三、一词多义 1.适 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出嫁) ②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整理解析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知识点整理 需背诵部分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一、通假字 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 2.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 3.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 4.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誓”同“愆”,过失、过错) 5.府吏见丁宁(“丁宁”同“叮咛”,嘱咐) 6.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相约、约定) (附: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7.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 8.奄奄黄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 二、古今异义 1.可怜 ..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 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古义:坐具,比板凳稍宽。今 义:卧具。) 3.涕.落百余行(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4.感君区区 ..怀(古义:忠诚相爱,真挚。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5.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今 义:书信,信件。) 6.处分 ..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古义:处置、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做出处罚决定。) 7.生人 ..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古义:活着的人。今义:陌生人。) 8.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古义:彼此相通,连接。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三、一词多义 1.适 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出嫁) ②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 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才、方才) ④少无适俗韵/削足适履(适合) ⑤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正、恰好) 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到、往) 2.谢 ①谢家来贵门/上堂谢阿母/谢家事夫婿(辞别) ②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辞谢) 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劝告) 3.令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整理-(1)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知识点整理 文学文化常识 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全诗(除小序外)共357句,1785字,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选自南朝陈代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2.乐府 “乐府”本来是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一个官署,即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属于南北朝的叫“南北朝乐府”。汉乐府的代表性作品有《古诗十九首》、《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南北朝乐府的代表性作品有《敕勒歌》、《木兰诗》。 一、通假字 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 2.槌.床便大怒(“槌”通“捶”,捶打、敲打) 3.吾今且报.府(“报”同“赴”,赶赴) 4.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 5.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 6.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誓”同“愆”,过失、过错) 7.府吏见丁宁 ..(“丁宁”同“叮咛”,嘱咐) 8.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相约、约定) (附: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9.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 10.奄奄 ..黄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 11.合葬华山傍.(“傍”同“旁”,旁边) 二、古今异义 1.可怜 ..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 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古义:坐具,比板凳稍宽。今义:卧具。) 3.小子无所畏 ...,何敢助妇语(古义:没有什么惧怕的事。今义:说不上,不在乎、没有什么关系) 4.再.拜还入户/府吏再.拜还(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5.涕.落百余行(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6.感君区区 ..怀(古义:忠诚相爱,真挚。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7.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今义:书信,信件。)

人教版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人教版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导语:《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教案可以怎样去写?以下为品才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相关教学方案,欢迎阅读 人教版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范文【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及一词多义。 2、理清文章结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挖掘悲剧根源。 3、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2、体味诗歌的悲剧意蕴。 一.导入 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与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筑就“血泪沈园”! 《上邪》 (苍天啊) 一位女子痴迷而挚烈的爱情誓言。(两汉乐府)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是女子呼天以为誓。“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确是“短章中神品”。

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 南宋年间,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因在科场上秉笔直言,抒发抗金忧国之情,而名落孙山。陆游父母遂安排他与表妹唐琬成婚。陆游和唐琬结婚后,生活非常幸福。但是陆游母亲对此不悦,她认为唐琬成天弹琴吟诗,不但有失妇道,而且有误儿子的功名前程。在母亲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这对夫妻,唐琬另与赵士程结婚。一日,唐琬与赵士程来到沈园,与陆游相遇,陆游百感交集,提笔在粉墙上留下了传世经典的《钗头凤》。唐婉再游沈园,和之。不久抑郁而亡。 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永隔天河、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白娘子与许仙 顽强的生命可以摆脱精神枷锁。只要矢志不渝,执著追求,美好的理想就会实现。 今天我们就来说下发生在两汉时期的一段凄惨而又悲壮的爱情故事,它就是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及答案.doc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 )疏通情节,理顺结构; (2)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3)积累本课重点文言知识。 【导读材料】 1、背景: 在东汉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相 当苛刻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 母”,这正是本文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在焦母的威逼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 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 2、解题 (1)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是我 国最早的乐府诗集。本诗是我国现存的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称“古今第一首长诗” (区别于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与《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 (2)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 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为“乐府”或者“新乐府”。它是 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导学过程】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自缢()箜篌()()公姥()伶俜()腰襦()哽.......咽()() . 遗施()葳蕤()()聘礼()磐石()拊掌()否.......极泰来() 赍钱()踯躅()()冥冥()摧藏()晻晻()蹑.........履()() . 仕宦()玳瑁()()明月珰()纤纤()窈窕()()鲑.........() 骢马()婀娜()()便言()便宜从事()鹄舫()幡........() 二、理清文章结构,按照示例给情节加个小标题: 开端:( 1~5)兰芝被遣 发展:( 6~12) 再发展:( 13~21) 高潮:( 22~31) 尾声:( 32) 三、文言知识: 1、找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其义: 终老不复取箱帘六七十 谓言无誓违府吏见丁宁摧藏马悲哀蒲苇纫如丝

孔雀东南飞文言文知识整理

《孔雀东南飞》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取,通“娶”,娶妻 【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韧 【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 【儿今日冥冥】“冥冥”通“暝暝”,日落 【奄奄黄昏后】“奄”通“晻”,阴暗不明 【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 《孔雀东南飞》多义词辨析【相】 1、互相: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原《离骚》)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2、偏指一方,可译为“你”、“他”、“我”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我)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我)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我)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你)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你)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你)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你)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她)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他,指县令的公子)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他,指太守的公子)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他,指府吏) 3、相貌,福相: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谢】 1、推辞,谢绝: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2、辞别: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3、告诉: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见】 1、看见,看到: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陶渊明《桃花源记》)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氓》) 2、见面: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3、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4、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

《孔雀东南飞》文化常识

乐府诗: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诗”。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乐府诗的范围逐渐扩大,一些虽未合乐而套用古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的作品,也统称为乐府。 徐陵编选的《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最早的、最长的、最优美的长篇叙事诗,使汉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它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沈归愚称其为“古今第一首长诗”,明代王世贞称其为“长诗之圣”。 “三纲五常”与“三从四德”“三纲五常”是我国封建时代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三纲:三种主要的道德关系,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见汉代班固《白虎通〃卷七〃三纲六纪》,纲,提网的总绳,主要的支配地位的意思。五常:五种常行不变的道德标准,即仁、义、礼、智、信。汉代王充《论衡〃问孔》:“五常之道,仁义礼智信也”。 “三从四德”是旧时压迫妇女的封建礼教。三从:指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也叫“四行”,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女工)”。 七出:又称“七去、”、“七弃”,指中国古代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七出”体现了男尊女卑思想,有利于家庭中的夫权统治。 三不去:妇有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第一是指结婚时女方父母健在,休妻时已去世,原来的大家庭已不存在,休妻等于是无家可归;二是和丈夫一起为父亲或母亲守孝三年的不能被休;三是丈夫娶妻的时候贫贱,后来富贵了。“三不去”是作为“七出”规定的补充规范,但指出“恶疾及奸者不在此列”。也就是说,妻子若符合“恶疾”及“淫”两项,则不在“三不去”的保障范围之内。 三不孝《十三经注疏》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意思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这天夜里,妇女们张灯结彩,拿着各式各样的针,在庭院中摆列好瓜果来“乞巧”。传说牛郎织女每年只能在这一天在天河相会一次,人们在祭牛郎织女时,能见到天河的白气和五彩颜色的妇女,就可得到吉祥。乞巧主要是妇女的活动,所以又叫女儿节,她们希望借助神的力量使自己心灵手巧。 “六合”:古代以年月日时十二地支,选择吉日良时,考虑月和日的“冲(不利)”或“合(有利)”,“合”指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称十二地支六合。而《过秦论》中的“履至尊而制六合”中“六合”意义不同,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六个方向,泛指天下或宇宙。 古代计时法: ①天色计时,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ú)中、日中、日昳(yì)、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 ②地支计时,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上面的两种计时法依次相当于现代时刻的23-1点、1-3点、3-5点、5-7点、7-9点、9-11点、11-13点、13-15点、15-17点、17-19点、19-21点、21-23点。另外,一夜分为五更,半夜是三更,每更为一个时辰。 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指在中国民间以口头、文稿等形式流传最为宽广、影响最大的四个神话传说,对广大民众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这四个传说全部是爱情故事,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它包括: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白蛇与许仙传说。 偏义复合词 可怜 ..作死别汝岂得自由 ..感君区区 ..怀 ..适兄意生人 ..,处分 ..体无比,千万 ..不复全自可断来信 守节 ..蹑履相逢迎 ..勿复重纷.纭. ..,妾不堪驱使 ..后世人本自无教训 ..情不移便利 ..此月内多谢 叶叶相交通 .. ..昼夜勤作息 ..共事 ..二三年承籍有宦官 兄弟窗户好歹国家人物质量舟楫狐狸妻子忘记知道炎凉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总结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终老不复取通“娶” 2.箱帘六七十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3.蒲苇纫如丝通“韧”,柔韧牢固 4.府吏见丁宁通“叮咛”,嘱咐 5.摧藏马悲哀通“脏”,心脏 二、古今异义 1.共事二三年古:一起过日子。今:在一起工作。 2.汝岂得自由古:自作主张。今:不受拘束。 3.可怜体无比古:可爱。今:值得怜悯与同情。 4.勿复重纷纭古:麻烦。今:多而杂乱(众说纷纭)。 5.本自无教训古:教养。今:教育训诫。 6.自可断来信古:来做媒的人。今:寄来或送来的书信。 7.处分适兄意古:安排,处置。今:处罚。 8.便利此月中古:方便,吉利。今: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 9.婀娜随风转古:轻轻飘动的样子。今:姿态柔软而美好。 10.蹑履相逢迎古:迎接。今: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11.千万不复全古:无论如何。今:再三叮嘱,务必。 12.叶叶相交通古:连接。今:各种运输手段和邮电通信的总称。 三、一词多义 1.相 相见常日稀/久久莫相忘/六合正相应/黄泉下相见/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仰头相向鸣副词,互相 及时相遣归/嬉戏莫相忘副词,偏指一方,我 会不相从许/还必相迎取/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不得便相许你 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他 好自相扶将她 登即相许和它(婚事) 儿已薄禄相(读四声) 名词,面相 2.谢谢家来贵门/谢家事夫婿辞别 阿母谢媒人谢绝 多谢后世人告诉 3.区区何乃太区区愚拙 感君区区怀情真意切 4.摧阿母大悲摧伤心,断肠

摧藏马悲哀摧断 5.见 君既若见录/府吏见丁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我 黄泉下相见见面 渐见愁煎迫被 6.适始适还家门出嫁 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 适得府吏书刚才 7.举举动自专有行动 举言谓新妇开口 莫令事不举成功 举手拍马鞍/举身赴清池抬起 8.故大人故嫌迟仍旧 故遣来贵门特意 知是故人来旧,老 故作不良计故意 四、重点实词 1.白:告诉,禀告。便可白公姥 2.启:告诉,禀告。堂上启阿母 3.因:机会,机缘。于今无会因 4.却:退出来。却与小姑别 5.录:记取。君既若见录 6.逆:预料,想到将来。逆以煎我怀 7.便:言辞敏捷。令:美好。便言多令才 8.奇:合适。恐此事非奇 9.寻:接着,不久。寻遣丞请还 10.否:坏运气。泰:好运气。否泰如天地 11.要:相约。虽与府吏要 12.渠:他。渠会永无缘 13.赍:赠送。赍钱三百万 14.尔,然:这样。君尔妾亦然 五、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自名秦罗敷/自名为鸳鸯名叫,起名,命名槌床便大怒用拳击头上玳瑁光闪光,发光腰若流纨素腰系带子 2、名词作状语

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总结

《孔雀东南飞》文言知识点 一、文化常识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二、通假字 1.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 2.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 3.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 4.府吏见丁宁(“丁宁”同“叮咛”,嘱咐) 三、古今异义 1.可怜(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 2.床(古义:坐具,比板凳稍宽。今义:卧具。) 3.区区(古义:忠诚相爱,真挚。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4.信(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今义:书信,信件。) 5.处分(古义:处置、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做出处罚决定。) 6.生人(古义:活着的人。今义:陌生人。) 7.交通(古义:彼此相通,连接。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8.教训(古义:家教。今义:教育训诫,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9.共事(古义:一起生活。今义:一起工作。) 10.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限制。) 11.遣(古义:休。今义:派遣。) 四、重点实词、虚词 1.适 ①始适还家门(出嫁) ②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 ③适得府君书(刚才、方才) ④适彼乐土(到、往) 2.谢 ①谢家来贵门/上堂谢阿母/谢家事夫婿(辞别) ②阿母谢媒人(辞谢) ③多谢后世人(劝告) 3.令 ①便言多令才(美好) ②岂合令郎君(对对方亲属的尊称) ③莫令事不举(让,使) 4.举 ①举言谓新妇(开口) ②举手长劳劳/举手拍马鞍(举起,抬起) ③莫令事不举(成功) 5.为 ①为诗云尔(做、写,动词) ②非为织作迟(是,动词) ③始尔未为久(算,动词) ④阿母为汝求(替,介词)

【最新版】《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整理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同“娶”,娶妻) 2.槌.床便大怒(“槌”通“捶”,捶打、敲打) 3.吾今且报.府(“报”同“赴”,赶赴) 4.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 用品的器具) 5.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 而又坚固) 6.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誓”同“愆”, 过失、过错) 7.府吏见丁宁 ..(“丁宁”同“叮咛”,嘱咐) 8.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 相约、约定)(附:便要.还家“要” 同“邀”,邀请) 9.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 脏腑) 10.奄奄 ..黄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 的) 11.合葬华山傍.(“傍”同“旁”,旁边) 二、古今异义 1.可怜 ..体无比(古义:可爱。) 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古义:坐具,比 板凳稍宽。) 3.小子无所畏 ...,何敢助妇语(古义:没有什么惧怕的事。) 4.再.拜还入户/府吏再.拜还(古义:两次。) 5.涕.落百余行(古义:眼泪。) 6.感君区区 ..怀(古义:忠诚相爱,真挚。)7.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古义:信使,这 里指媒人。) 8.处分 ..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古义:处置、 安排。) 9.生人 ..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古义:活着的 人。) 10.念与世间辞,千万 ..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 11.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古义:彼此相通,连接。)12.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古义:劝告。) 三、一词多义 1.适 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出嫁) ②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 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才、方才) ④少无适俗韵/削足适履(适合) ⑤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正、恰好) 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到、往) 2.谢 ①谢家来贵门/上堂谢阿母/谢家事夫婿(辞别) ②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辞谢) 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劝告) 3.令 ①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美好) ②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对对方亲属的尊称)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让,使) 4.举 ①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开口) ②举手长劳劳/举手拍马鞍(举起,抬起)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成功) ④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投入) 5.为 ①为诗云尔(做、写,动词) ②非为织作迟(是,动词) ③始尔未为久(算,动词) ④阿母为汝求(替,介词) ⑤时时为安慰(作为,动词) ⑥自名为鸳鸯(叫作,动词) 6.相 ①相.见常日稀(互相,副词) ②及时相.谴归(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③儿已薄禄相.(xiàng,相貌,名词) ④会不相.从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⑤还必相.迎取(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⑥久久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⑦好自相.扶将(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她) ⑧嬉戏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⑨誓不相.搁卿(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与“卿”复指) ⑩誓天不相.负(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⑾登即相.许和(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⑿六合正相应(副词,互相)

孔雀东南飞文化常识

《孔雀东南飞》古代文化史知识 一、涉及称谓。 1、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 贱妾:封建社会里妇女谦卑的自称。文中是兰芝的自称。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贫贱:古代妇女谦卑的自称。文中是兰芝母亲的自称。 3、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 下官: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文中是郡丞的自称。 4、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对对方的敬称。文中是兰芝对丈夫的称呼。 5、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大人:对尊长的敬称。相当于现在所说的“老人家”,文中指兰芝婆婆。 6、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一般是君对臣的敬称,文中是仲卿对妻子兰芝的爱称。 7、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汝:用于上称下或不客气的平辈之间,文中是兰芝母对兰芝的称呼。 8、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 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文中是仲卿母亲对仲卿的称呼。 9、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结发:对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古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子20岁,女子15岁)把头发结起来,表示成年,可以结婚了。文中指仲卿20岁。 10、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令郎:称呼对方的儿子。 二、涉及官职。 1、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 府吏: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文中指庐江府小吏焦仲卿。 2、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县令:一个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3、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 太守: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 4、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 丞:郡丞,辅助太守的官。 5、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主簿:太守的属官,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三、涉及历法。 1、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 2、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初七,即七夕,又称女儿节、乞巧节,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用针作各种游戏)。下九,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3、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六合:古时候迷信的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这叫“六合”。 4、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鸡鸣是丑时(相当于现在的1点至3点),黄昏,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 5、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五更,指平旦,是寅时,相当于现在的3点至5点。 四、涉及器物。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床:古代的床与现代的床不同,较矮,较小,主要是供人坐的。《尔雅·释名》说“人所坐卧曰床”,可见中国古代的床,既是坐具,也是卧具。先秦时,

《孔雀东南飞(并序)》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 2.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 3.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 4.府吏见丁宁(“丁宁”同“叮咛”,嘱咐) 5.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相约、约 定) 6.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 7.奄奄黄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 二、古今异义 1.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 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古义:坐具,比板凳稍宽。 今义:卧具。) 3.涕落百余行(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4.感君区区怀(古义:忠诚相爱,真挚。今义:数量少, 事物不重要。) 5.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 今义:书信,信件。) 6.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古义:处置、安排。今义: 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做出处罚决定。) 7.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古义:活着的人。今义:

陌生人。) 8.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彼此相通,连接。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三、一词多义 1.适 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出嫁) ②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 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才、方才) ④少无适俗韵/削足适履(适合) ⑤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正、恰好) 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到、往) 2.谢 ①谢家来贵门/上堂谢阿母/谢家事夫婿(辞别) ②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辞谢) 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劝告) 3.令 ①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美好) ②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对对方亲属的尊称)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让,使) 4.举 ①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开口) ②举手长劳劳/举手拍马鞍(举起,抬起)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成功)

《孔雀东南飞》文学常识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 2.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作女右共髻束发。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3.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4.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5.床:古代的坐具。 6.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7.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8.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9.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六合。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10.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盛行于东汉到唐。 1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12.妾:旧时妇女谦卑的自称。 13.公姥:公公和婆婆。 14.适:出嫁。(始适还家门: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 15.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16.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17.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18.古代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或五夜。 19.建安:汉献帝年号。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 (1)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2)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民国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 (3)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精华篇

中国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精华篇 1、、“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2、“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3、“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4、五音不全中的“五音”:宫、商、角、徵、羽。 5、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指双手双脚;五谷指稻、黍、稷、麦、豆。 6、佩服得五体投地:五体指四肢加头。 7、中国古代学校教授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8、《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9、汉字的六种构字方式: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10、“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11、“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定。 12、《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战国策》,国别体史书,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系西汉刘向编订。《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3、名:在婴儿出生后由父母或尊长取名,供长辈叫唤。人在成年后一般不能直呼其名,只用于传记、自称或所厌恶的人。 14、字:男20岁、女15岁也由父母等尊长取字,称别人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不是每个人都有字,只有有地位、有权势的人才有。 15、号:由自己取定。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16、谥号:从西周开始,朝廷对皇帝、皇后、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追加的称号。谥号有褒扬、同情、批贬几类。如隋炀帝中的“炀”就是个批贬的谥号;个别的有民间赠予的谥号,比如陶渊明民间赠他为“靖节”。 17、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18、称籍贯:如柳宗元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19、称郡望:郡望表示某一地域的名门大族。比如昌黎韩氏为唐代望族,故世人称韩愈为韩昌黎。 20、称官名:如孙权被称为“孙讨虏”,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王羲之称王右军;王维称王右丞;杜甫称杜拾遗、杜工部。 21、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称刘豫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22、年龄称谓 (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3)始龀(chèn):指儿童换牙时,五六岁。 (4)垂髫:指3-9岁的儿童阶段。 (5)总角:指10-14岁的少年阶段,男女均可。 (6)豆蔻:只指女子十三四岁。 (7)及笄(jī):指女子十五岁。女子成年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

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 “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屠洪刚的一曲声情并茂的《孔雀东南飞》,将我们带进了汉乐府,感受1 800年前那场生死离别的爱情故事。 1.走近作者 生平经历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南朝陈诗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闼,为当时宫体诗人,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 主要作品《徐孝穆集》。选编诗集《玉台新咏》为继《诗经》《楚辞》后的一部诗歌总集。 西汉的民间音乐很昌盛,也风行于社会上层,因为当时的上层统治阶级爱好“俗乐”,所以大量采集民歌,又有大量演奏“俗乐”、专习民歌的乐工。汉武帝时开始设立了一个专门掌管音乐的机构,叫作乐府。它的具体任务是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搜集歌辞。朝廷典礼所采用的乐章主要是由文人写作的。配合着“俗乐”(民间产生的音乐),在普通场合演唱的歌辞,主要是从各地搜集来的民歌,这些乐章、歌辞通称“乐府诗”,或简称“乐府”,代表西汉诗歌的最高成就,两千年来继《诗经》《楚辞》之后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放光彩。至今仍为人们所珍视的乐府诗,就是那些来自民间、描写民生疾苦、真实地揭露封建社会种种矛盾的乐府诗歌,即乐府民歌。

东汉建安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一个小官吏焦仲卿,其妻刘兰芝被焦母强行休掉,兰芝回到娘家后又受兄长的逼迫再嫁,便投水自尽。焦仲卿听到这个消息后也自缢身亡,当时人们对此深感痛心,便写下了这首诗。篇首的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 3.文化常识 (1)汉末建安 ..中 建安:东汉末年汉献帝的第五个年号,这个时期的东汉朝廷的政治大权主要由曹操所掌握,文学领袖很多都是曹家人物,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建安是汉末历史中最精彩的一个时期,曹、刘、孙三足鼎立时的著名战役都发生于这一时期,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渭南之战等。 (2)槌床.便大怒 床:在古代也指一种简易的坐具,小的只能坐一个人。 (3)初七 ..及下九 ..,嬉戏莫相忘 初七: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祈求织女星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 下九:农历每月的十九日,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4)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丞:封建时代辅佐主要官员做事的官吏。 (5)六合 ..正相应 六合:古代以年月日时十二地支,选择吉日良时,考虑月和日的“冲(不利)”或“合(有利)”。“合”指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称十二地支六合。 (6)黄泉 ..下相见 黄泉:在汉文化圈中是指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打井至深时地下水呈黄色,又因人死后埋于地下,故古人以地极深处黄泉地带为人死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教学教材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 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背诵默写诗歌中的名句。 3、从诗歌的创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 4、掌握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见”等词语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3.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教学难点】 了解和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指代性副词”。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南宋时期,曾有一对令人羡慕的才子佳人,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意相投。常常在月夜花下,吟诗作对,琴瑟和鸣,起舞弄影,互诉衷肠。这对幸福的恋人就是陆游和唐婉。本来他们能够幸福地长相厮守,白头偕老。可是因为婆媳不睦,陆母从中作梗,这对情深意切的鸳鸯刚刚结合不久就被活生生地分开了。

比较阅读陆游、唐婉夫妇的应和词《钗头凤》: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传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从词中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心如刀绞搬的悲痛与无奈。 今天,我们翻开课本,来读一读与其如出一辙的另一个悲剧故事——《孔雀东南飞》。 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全诗357句,1785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格萨尔王》,英雄史诗,一千多万字。) 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2.乐府和乐府诗: 举例:《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长相思。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滚滚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一个官署,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汉成帝时“女乐近千人”。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

《孔雀东南飞》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孔雀东南飞》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要学好古文,除了需要掌握一些古汉语知识外,还需要了解一些必要的古代文化史知识。我国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的《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而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该文涉及了大量的古代文化史常识,对这些知识,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就谈不上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而掌握了这些知识,对我们学习该文是大有裨益的。 在此,对《孔雀东南飞》一文涉及的古代文化史知识作归纳和简要说明。 一、涉及称谓。 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 贱妾:封建社会里妇女谦卑的自称。文中是兰芝的自称。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贫贱:古代妇女谦卑的自称。文中是兰芝母亲的自称。 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 下官: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文中是郡丞的自称。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对对方的敬称。文中是兰芝对丈夫的称呼。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大人:对尊长的敬称。相当于现在所说的“老人家”,文中指兰芝婆婆。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一般是君对臣的敬称,文中是仲卿对妻子兰芝的爱称。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汝:用于上称下或不客气的平辈之间,文中是兰芝母对兰芝的称呼。 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 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文中是仲卿母亲对仲卿的称呼。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结发:对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古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子20岁,女子15岁)把头发结起来,表示成年,可以结婚了。文中指仲卿20岁。 二、涉及官职。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 府吏: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文中指庐江府小吏焦仲卿。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县令:一个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 太守: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 丞:郡丞,辅助太守的官。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主簿:太守的属官。 三、涉及历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