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访谈类采访示例

访谈类采访示例

访谈类采访示例
访谈类采访示例

主持人:听众朋友好,欢迎您继续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节目,我是主持人朱煦。新春刚过,许多的大学生也要在这个时候收到上个学期的期末成绩了。而前不久由中国农业大学教务处组织的一项调查,却为在大学生活中第一次走进期末考试的大一新生敲响了警钟。这项调查显示:在农业大学的毕业生中,每年大约有8%——9%的人由于考试不及格、英语四级通不过和受到各种处分而不能正常毕业:而在这些受处分的毕业生中,在大学一年级“栽跟头”的比例远比其他几个年级要高得多。因此,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关于大一新生所遇到的问题。为此我们请来了这样一些嘉宾,一位是来自中国农业大学教务处的副处长卢兆桐老师。卢老师您好。

卢:您好。

朱:还有一位是来自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张笈院长,张院长您好。

张:您好,主持人。

朱:还有来自几所大学的学生,有大一的同学,有大三的同学,还有快要毕业的同学,说到大一的生活,我想先请高年级的同学帮我们回顾一下他们对大一的生活有什么记忆。

学生1:我是来自北京服装学院的,我学国际贸易,我对大一的印象基本就是一个字玩。

朱:上课也玩?

学生1:上课不玩,上课的时候还是上课,但是下了课就是玩。

朱:能批露一下你当时的学习成绩吗?

学生1:基本上全都过了。

朱:过的多不多?

学生1:不,就是全都过了。

朱:是过了,60分也是过,75分也是过。

学生1:嗯、基本保持在75分左右,在中等。

朱:算过吧?考的时候。

学生1:嗯。

朱:考多了富余。

学生1:不是,就是没有那么用功的去学,不像以前高三时每天都那么拚了命去学,到了大学一下就放松了。

朱:一下就放松了,放松到期末的时候就开始着急了。

学生1:对。那会儿期末的时候着急。

朱:有没有做梦的时候,做梦自己不及格?

学生1:没有。不过我们宿舍有的同学是。就是考完试之后都要填成绩单寄回家乡,基本上同学们要对自己考试成绩没有信心的话,就填一个别人家的住址,不寄到自己家。

朱:那你还是没有成绩呀,那最后家里收不到成绩。

学生1:家长不知道。不像以前上高中初中每次成绩都要家长签字的。

朱:这估计也是同学研究出来的一种办法。

学生1:对,我们都先问好了家长要不要签字?不用签字那就寄到别人家好了,反正最后自己知道成绩。

朱:我们来听听几位大一同学的,一个学期已经过去了,谁来带个头?

学生2:我来.

朱:你是哪个学校的?

学生2:我是首都师范大学的。

朱:你是学什么专业的?

学生2:英文专业。

朱:你这个学期怎么过的?

学生2:就是混过来的吧。

朱:为什么这么讲呢?

学生2:因为完全不学习。

朱:完全不学习。你很有胆量,也很诚实,是就你这样呢?还是班上的很多同学都这样?

学生2:其他的同学比我强一点吧。

朱:那,你的成绩单上怎么写呢?

学生2:成绩还过得去。我基础比他们好。

朱:基础比他们好。那你是有资本,所以你敢这么混。

学生2:也不完全是吧。

朱:你是觉得没有必要学呢?还是觉得这样用功已经足以完成学习任务了?

学生2:不是,也想学,只是大学空余时间太多,玩着玩着就玩过去了。

朱:玩什么呢?

学生2:踢足球,聊聊天,困了就睡觉。

朱:困了就睡觉,还有呢?

学生2:还有看看书。

朱:看什么书?

学生2:看一些和学习没有关系的好书。

朱:我倒挺感兴趣的,什么叫和学习没有关系的,又是好书?

学生2:好比说庄子。

朱:好书。还有呢?

学生2:还有林语堂的书《吾国与吾民》,还有一些其它的书。

朱:我觉得你这个混的级别比较高,如果同学们都这么混的话,我想老师和家长也会很放心的。又能考试及格,又能看庄子看林语堂,都没耽误。你这个不典型,我得再找一个典型的。

学生3:大家好,我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我是大一新生学市场营销的,我感觉我这一个学期跟他差不多,也是混过来的,我感觉我上这一个学期就好像还继续在放高考完了那个假期。

朱:高三这个暑假一直没结束。

学生3:对,我是特长生。

朱:什么特长?

学生3:民乐。所以我平时排练比较多,我也比较喜欢音乐,所以平时总喜欢和其他伙伴儿玩音乐,我感觉学习也不是一点儿不学,上课也上,作业也写,但是总感觉没有高三那时的心气儿了。

朱:压力没那么大了。周围有没有同学表现得很极致的,不适应,或者开红灯开得特别多?

学生3:我们学校和其他学校不一样,我们学校这学期的考试成绩要下学期开始才知道。

朱:这学期马上就要开学了,成绩马上就要寄到家了,有没有同学估计他全军覆没?

学生3:全军覆没我觉得不太可能,因为能上人民大学一般都是比较好的,一般是省的状元,市的状元,学习都还可以。

朱:根据你观察认为考及格问题不大。

学生3:对,过是没有问题。

学生4: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我是学自动化的,我们刚到大一,我是班里的副班长,别的任务特别重,比如收费,照相什么的,刚开始听课也听,也写作业,但没怎么复习,所以到了期中考试,结果我们宿舍上铺的全都没过,下铺的全都过了。

朱:换床。

学生4:本来我们是想这样的,由于下铺的都过了,而且分都比较高,有个同学考了我们系里的第一名,我们就觉得光换床没用,好好学吧,到了下学期基本上都学,但是老师跟我们说了,期末的题肯定没有期中难。我们也没有高三的那种学习劲头,而且我们宿舍每天晚上差不多十点半回来,洗洗漱漱躺在床上了,本来都有决心,都想睡觉,可是当第一个人开始聊时,那七个人紧接着全开始聊,聊得早,一般一点多能睡,聊得晚,有时候五点多才聊完,所以有时候睡眠不够,上课听讲也不能那么集中,有时候听得也不好。

学生5:我来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信息系的,刚开学还知道学,后来到期末了也知道学,中间那一段儿就玩。

朱:玩什么呢?我特关心。

学生5:也没玩什么。反正心不在学习上吧。然后期末特着急。

朱:那是跟宿舍玩、还是上网、还是回家?

学生5:都有。主要是一个宿舍的一起出去。

朱:逛商店?

学生5:对,滑旱冰什么的。

朱:反正高三不能干的事现在都要补回来。家里知道吗?

学生5:不知道,一般来电话就说去自习室了。

学生6:我是北京工商大学的大一新生。

朱:你们是在?

学生6:河北廊坊。有点特殊。

朱:那边更自由?

学生6:对呀。

朱:在你们大学城里,尤其是低年级的,特别是新生,大家对这种大学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学生6:个人和个人还是不同,北京和外地的孩子稍微有点区别。

朱:比如说。

学生6:就是在学习方面,他们是平时一直都很刻苦,到了期终考试不用怎么着急,像我们期终考试就要抓毛。我们宿舍就一个外地的,旁边宿舍的都是外地的,平时我们宿舍没人就熄灯,我有时候九点多回宿舍,我们旁边宿舍还熄着灯,他们还在自习室学习,而我就是经常七点多回宿舍,然后看电视,然后九点多打个电话跟妈妈聊天,然后就睡觉。(音板:大学,这是一座知识的圣殿,却非梦想的乐园:这里,机会与挑战并存,这里,成功与失败同在;这里,他们拥有很多,但他们同样缺乏很多……在被问到上大学的感受时,几乎所有的新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自由。的确,在经历三年“捆绑式”的高中生活后,大一新生们仿佛是飞出囚笼的鸟,觉得外面的天空很大,大学在他们的眼中是个全新的世界。请继续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节目——大一新生的困惑。)

朱:接下来我请张院长和卢老师分析一下,这些同学各自讲了他们第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活的情况,刚才两位高年级同学也回忆了一下他们当时的情况,您觉得在他们身上反映出来的这些问题有些什么样的特点?

张:在座的同学大多是北京的,所以反映出来的大一的状况都集中在北京同学这样一种特征上,我们做学生工作这块儿,反映出来的就是学生新的秩序建立的过程,包括我们上学的时候也感觉到新生一来学校的食堂就乱套了,排队的现象也不那么整齐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慢慢新的秩序又来了,新生再一来,又变一次。新生来以后确实学校里每个学生都有重新找到自己感觉的过程,这也是他本身适应大学生活节奏的过程,每个同学来都带着过去的传统来的,在新的定位过程中我们一般给学生一个学期左右的时间,能够找到一个新的学习生活的节奏,在这个过程当中碰撞,出现各种各样不规则的,或者不符合学校管理的我们也都是去引导和调解,这时候新生面临一个想家,很多同学来了以后,到了宿舍还存在离开家以后的不适应。

朱:您说的都是离家远的同学吧?像他们这样能有想家的我真不相信。

张:像我们学校只有10%——20%是北京的,大部分是外地生源,想家比较突出,另外呢他生活中也存在不适应,比如自己要洗衣服,我就看到很多家长在学生大学毕业后说我们孩子第一天到学校食堂自己洗碗就感觉特别激动,这是我们家孩子第一次自己洗碗,过去从来都是吃完饭走人。

朱:终于会洗碗了。

张:第二个是对这种新的生活节奏和学习节奏不太一样,高中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和

安排下学习,到了大学以后,他一切都要自己安排,在安排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还不太清楚应该怎么安排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在这里面他们也在摸索,每个同学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回过头讲,如果我再上一年大学——

朱:刚才两位三年级的同学就跟我讲,如果有机会就想再读一遍一年级。

张:因为那时候他不是很清楚应该怎么做,这两年学校扩招以后,作为学校对于学生在学习生活指导方面,应该讲,随着这些年,年年都在扩招,还没有非常到位的对学习生活,包括出现的问题能够比较正面的,能和学生比较贴近的指导,像我们在系里做学生工作,有些还是强制性的,因为我们是理工科,相当多学生在大学一来以后宿舍装了电脑,我们也发现很多同学都是因为玩游戏,上网导致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最后出现学科上不及格,我们就强制一条,除了计算机专业,他必须要用计算机之外,其他专业,即使是和计算机专业相近的,也禁止大一大二在通过国家四级之前配备电脑。

朱:就是说我有条件背一个笔记本或者电脑到宿舍都是不行的。

张:对,这是要求,辅导员要管。用这样强制的方法。

朱:这个倒也是闻所未闻的。卢:清华大学今年是一年级新生不让买电脑。

朱:不让买电脑,咱们农大有没有这样?

卢:我们倒是没有这样的限制,因为我们已经把校园网通到学生的宿舍里了,但也有这样的担心。

朱:刚才张院长一再强调进入大学以后每个同学面对的生活空间是从未有过的自由的空间,长这么大都没有自由过,什么事都可以自己说了算,什么事都可以自己来做主,这您还要规定我们不能用电脑这么现代化的工具,那咱们学校的同学们反映是怎样的?

张:这个制度的建立也是经过很长时间的震荡,我们系里这么要求,学生们也提出非常强烈的反对。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也确实是从统计的结果,我们最先在93级的学生发现出现大量不及格的现象,甚至有些班主任去家访北京的学生,问为什么,发现他们家里配了电脑了。那么在宿舍,很快宿舍里也配了电脑,宿舍的电脑基本上就是游戏机和VCD,就是看碟和玩游戏,这样很多同学一个游戏玩上了,大概有一两个月时间他没有精力再去干别的事情了,茶不思饭不想,我们有的学生反映夜里两点钟了还能听到哪个宿舍里鼠标在动,虽然游戏的声音去掉了,但是键盘和鼠标的声音还在动,所以也是迫不得已。

朱:应该发明一个无声鼠标。

张:实际上对于学生来讲,也是和我们今天的节目非常的吻合,就是对于低年级同学来说怎么样顺利地进入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秩序当中,能够按照一种自己能够把握自己的方式来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因为现在的学生也面临着比我们上学那会儿更多的压力和更大的困难。

朱:而且也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和更多的困惑。(音板:据调查,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对新的学习、生活感到茫然的占被调查人数的45.2%。突出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中没有自己的计划

和规律,今天不知明天要做什么事,以至大一都结束了,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建立自己的大学模式。请继续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节目——大一新生的困惑。)

朱:卢老师,刚才张院长一再强调大学生进入了大学生活,实际上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空间,而这个空间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那么您认为他们应该怎样去学会享受这种自由?

卢:我个人感觉高考前和高考后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

朱:两个历史阶段。

卢:对,绝对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因为在高考以前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特别是像我们学校农村的孩子比较多,他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好好学习,要考出来,要改变命运,他的目标非常明确,经过十几年努力,很多同学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到北京来,考到重点大学来。到了大学以后,好像我觉得,可能我说得不太对,他一下就迷茫了,找不到自己准确的定位了,原来的目标非常明确,这个目标实现以后下面我该怎么做?从刚才很多同学说,这是一种表面的现象,完全去玩了、高考以后的长假还没有结束,但是我感觉主要是从咱们国家目前的教育体制来说高考是社会上公认的目的了,过了高考在下一个目标就没有这么大的份量了,很多同学一下无所适从,以后我怎么发展,路怎么走?处于一种非常迷茫的状态中,我觉得从这种表象来说,我觉得是这种原因导致的,很多同学来了以后,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到了大城市,特别是到了北京来,生活各个方面他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就特别多,就把精力分散掉了,这样的话,集中到学习上,相对时间就少得多,就容易出现问题,我跟一些同学接触,说你们到了大学,特别是这几年扩招以后,你们进大学校门以后第一个反应就应该考虑我以后怎么出大学校门,毕竟现在扩招了,大家进校门都特别高兴,可能原来考不上重点的现在能考上重点了,考不上普通的现在也能考上普通的了,那么你进来以后马上就要想那我四年以后怎么办,进校门比原来相对容易一点,出校门肯定要难了,那你下一步有什么打算,比如往研究生,往深里发展,还是说我以后准备留在北京就业,北京就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那么根据这种需求,我怎么来定位,怎么确立自己下一步的奋斗目标,我感觉这方面的因素对于学生考入大学以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为什么很多低年级的学生出问题?因为高年级的学生马上面临毕业,比如现在很多用人单位要求四级证,要求计算机证,要求这个证那个证,他到三年级以后就已经对就业压力有所感觉了,他就要努力去学去考这些证,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奠定很好的基础,一年级他还感觉不到这种压力,特别是准备考研的同学,往往会后悔为什么一年级不把高等数学再学得好一点,但是他刚进校门的时候,他往往认为我这个高考的槛已经过了,就意识不到后边会有这些的问题。我觉得从学校来说,作为老师也好,应该把这方面的情况从教育的角度多引导一下,让他有这个压力,他有了这样的压力就会自己去努力。

朱:在您了解的情况中,比如我们中国农业大学,您讲到外地同学比较多,还有来自农村的同学比例相对高一些,他们反映出来的对大一生活不适应还有些什么特点?

卢:从我们了解呢,我刚才也说了一点,像这些农村的孩子考进来非常的不容易,很多同学的家庭条件也相对城市的孩子要差一些,这些同学来了以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心理的调整,一个是他们成绩确实非常好,也特别用功,但是他在经济条件上,还有在社会阅历和见识这方面可能比城市的孩子差一些,这样的话他心里可能就有一种压力,一种自卑,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调解得不好,就容易孤僻,跟同学的交流交往可能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包括我们今年在新生入学以后,我们陈校长对新生入学以后的工作也非常重视,专门给新生

开座谈会,特别给贫困的学生开了一个座谈会,就是说,虽然贫困,但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心理上,要能够正确的看待这些事情,在学习上能够来努力,来改变这种,因为我们陈校长本身他的经历就非常有说服力的,从这方面来引导这些同学不要把自己的生活条件,因为差距太大了,比如城市的孩子给家里打手机,买电脑,但农村的孩子经常要为一天三餐还要犯愁,所以这种反差对他的心里压力确实也是很难调整好的。(音板:大一新生,刚刚经过严酷的高考洗礼,步入大学校园,一切都还很陌生。眼前的大学生活似乎与想象中的相距甚远——校园并不美丽,生活并不多彩,学习也并不轻松。但是,你必须认识到,你要在这里度过你四年的大学生活。请继续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节目——大一新生的困惑。)

朱:刚才两位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些分析,现在三年级的同学你再回过头来看一年级的时候,你认为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学生7: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是大学生活习惯的培养,我觉得城市的孩子可能和外地孩子不一样,就是因为外地孩子一直有种习惯性的,不管学习还是生活都是很有规律的,再一个就是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管这个目标是远是近,但是你都要有一个目标,像为什么外地的孩子每天都生活得很充实?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他们还有更高的要求,肯定要考研,一进入校门他们就想我一定会考研,如果不考研的话我可能不能留在北京,他们就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他每天的生活就是为了这样一个目标。但是北京的孩子就无所谓,到时候再说吧,不考研的话,我也在北京,我也可能生活得很安逸很好,所以他们就没有这个目标,现在到了大三再回过头来看,这两个可能是最重要的。

朱:大学生活的开始,对于很多同学来讲都应该是崭新的,但是同学们也会告诉我说,上课谁不会呀?学习谁不会呀?我都上了这么多年学了,不就是听课做作业吗?但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

学生5:其实特别大的一个不一样,就是留作业,原来每天都要交,现在像留数学,一个星期交一次作业。

朱:是都交吗?

学生5:有时候都不收。基本上不怎么收。

朱:有时候是不是收一个组的。

学生5:对,看看有什么问题。就这样。没有这个督促,就没有这个概念要去做作业。

朱:一想老师都不收,干脆就不做了。

学生6:我觉得上了大学,课时特别长,上课讲了好多好多,有时候记都记不下来,所以我觉得在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特别特别的重要。

朱:大学记笔记和中学记笔记有什么不同?

学生6:我都不怎么记笔记,因为实在是跟不上。

朱:干脆不记了。

学生6:对,有时候像有同学记得快一点,可以把主要的记下来,但我实在是跟不上,所以就不记,不记就只能看书,有时候就划书,就这样。老师上课讲的,还有书上的,自己结合。

朱:管用吗?

学生6:不太管用。

学生2:我觉得现在连上课老师都不管你,以前上课睡觉老师会把你叫起来,还责骂你两句,现在上课睡觉老师都不管你,醒了发现都已经下课了。朱:还提醒你一声,说行了可以回去了。

学生2:还有就是说,最后复习完全不一样。像中学复习的时候,老师会把以前的知识点会详细的给你讲一遍,像大学复习,老师就把以前他讲的什么告诉你,实际上就跟没有复习一样。

朱:所以你觉得大学老师特别对付事?

学生2:不是,我觉得把我们想得特别神。

朱:把你们想得特别神。

学生2:老高估我们。

朱:老高估你们。

学生2:觉得我们上课都听讲了似的。

朱:其实你们却实也挺棒的,刚才那位同学讲的,说也没记笔记,到时候一使劲也照样能过。

学生2:过是能过,但是它费劲呀。

学生3:我感觉就是上课老师讲得又多又快,我也是跟其他人差不多,基本上已经不记笔记了,而且像纯文科的那种课,有的令我挺无奈的是,老师不按照书本上来讲,老师东讲一句,西讲一句,他可能觉得挺有道理的,但我听得是一团浆糊,这个临考的时候就靠老师给划范围,但有的老师还不划范围。但给我感觉最深的就是微积分,我上高中的时候数学学得挺好的,我感觉学数学一个就是上课听懂,还有一个是必须要做大量的题,不会的题就要及时的问老师,可是一到了大学,这几样我全都做不到了。一个是我们那个数学老师上课口音有点重,我不太习惯,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做了题,一开始做了大量的题,有不懂的吧,找不着他,所以最后我们也不做题了,光做作业,再过一段时间,几乎连作业也不做了。就这样。

学生4:我是学自动化的,刚开始的基础课很重要,但是有很多东西我们不太爱学,比如工程制图,像我们班有一个班干部,平时比较忙,有一次工程制图作业他没时间写,而我们是轮换的,我们班30个人,每次交10个人的作业,他那次正好该他交了,结果他把不该交

的人写的作业写上自己的名字交上去了。比如像微积分吧,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学,刚开始老师讲的都能听明白,因为刚开始是一个过渡阶段,讲的东西不是很多,但是到了期中以后,老师讲得东西比较多也比较快,上课能听明白了,但是回去一看题,不知道思路是什么。

朱:接下来请张院长给你们二位说一下关于微积分的问题。他们刚才强调了一个是听起来费劲,一个做了习题没人收,没人改作业。您给他们讲讲您当时上一年级学微积分的情况?张:上大一我现在能够想起来的就是所有的时间就干了两件事情,一个是数学,另外一个就是英语。但是我记得线性代数,我们那本书上所有可以做的习题都做过一遍,那么最后考试也只能考到90来分,还不能做到就按照这个题型去考,考满分都很不容易。朱:我再帮张院长做一个佐证,我上大一的时候,我们也学微积分,那个时候都通行的是用范应川的教材,范应川教材上面所有的习题,只要讲过的内容,每道题我们都做过,几乎是80%以上没有人改作业,我们是50个人的班,每次最多只能交10本作业,也是这样的,我想我们俩个的经历和你们现在遇到的情况应该是一致的,所以根本的问题大家要去找方法,而且刚才那位同学讲到老师的口音的问题,我们那个老师更有意思,他讲课只带粉笔来,因为他讲这个教材已经20多年了,他可以把所有的例题全部板书在黑板上,非常非常清晰,但是他绝对不给你答疑的,他讲完课扣上他的小包就走了。

张:现在大学应该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提倡的是,教一考二学三,你自己应该学的更大范围,在老师讲的,考试应该超越老师讲的这个范围,对于学生学习的要求,比我们上学的时候应该在方法上更先进一些,那时候我们做得更机械、更死板一些。

朱:特别是数学。所以我们并不是说我们这样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是一条途径。我还是很欣赏刚才说到读庄子的那位同学,我觉得应该学会游刃有余。(音板:大学给了每位新生一片崭新的天空,在这里,你可以自己想,而且必须学会自己想;在这里,你可以选择学什么,怎么学;在这里,你可以选择做什么,怎么做;在这里,你可以知道生活是什么,并学会怎么生活。在这片天空飞翔是快乐的,但是,是否每个新生都有了强健的翅膀呢?广告之后请继续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节目——大一新生的困惑。)

朱:我想问问两位老师,在这里您能否给我们这些大一同学的家长们一些建议?怎么样来配合同学们更好的适应这个大学生活。

张:我们现在也要求作为学校管理和家长能够更多的联系起来,在我上学和刚毕业的时候,我们认为家长要介入到大学的管理的话,是学生个人甚至是大学管理的失败,但是近几年来我们也把家长参与到学校的管理——

朱:为什么当时觉得家长加入进来是学校的失败呢?

张:因为我们经常讲你18岁了,应该独立了,应该为自己的一切负责任了。那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一些事实,在学生当中,尤其是在高年级以后出现的退学,留级,包括一些个性的问题,我们也都发现,家长对于学生是更敏感,而且更能够是一个强大的支持。作为学生家长来讲,对于孩子的要求,第一个是他高考的时候就不要给孩子更多的压力,再报专业选择的时候,因为我们在后期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都发现,学生讲他不喜欢这个专业,但家长非要他学,因为这个专业比较好,比较有前途,或者是考上这个学校,考上这个专业家长更有面子,所以这个对于家长来说,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这个选择能够做到的更大的一个前提就是,作为高中对于学生考大学目标能够更明确,更到位,不是说我仅仅就是为了考上大学,

不考虑个人兴趣爱好,包括今后发展的要求。我想如果家长做到这点,他就会更多的把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包括对他的呵护能够从小一直到他今后走向大学,包括走向社会,能够做得更到位一些。

朱:罗老师,您觉得在这里头对同学们也好,对家长也好,还有包括我们负责大一新生的班主任也好,辅导员老师也好,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卢:对家长来说,从我们这么多年跟学生接触这方面感觉,我觉得家长对大学的观念上的误差也比较大,比如我们的一些学生后来因为一些问题必须离开学校,我们就必须让家长来一趟,跟他谈,很多家长,几乎所有的家长见到我们说的第一句话都说没想到我的孩子这么不容易考到大学,最后居然是这样的结果。在家长社会和各方面对大学的理解都是高考只要过了大学就很轻松很容易了,另外我们接触的一些情况也是很典型的,家长对大学不理解在哪儿呢?比如我们有两个非常实际的例子,一个是新生,我不知道在座的北京同学有没有,外地同学考到我们学校以后,新生家长出钱让这个学生学车,结果因为学车耽误了考试,耽误了课程学习,达到了退学的程度。家长没想到,我说刚来你怎么能让你小孩儿去学车呢?还有一个例子,陕西来的,大山区来的,当时考的成绩非常好,全省100名以内考进来的,家长也特别高兴,来了以后就买了一台电脑,一年以后就回家了。所以我觉得反映一种家长他们的观念,也是大学并不是以学习为主了,在这点我觉得应该呼吁社会,呼吁家长,大学也是非常紧张的,他们首先要了解大学学校,尤其是理工科,一年级二年级这些基础课压力非常大,所以绝对不能放松,做为家长在这个一、二年级要对学生多关心,多帮助,多引导,同时在娱乐和生活方面要适当控制。

朱:最后我想请在座的一年级的几位同学用你们的亲身经历和你们的同年级的同学,和即将下半年要进入一年级学习的同学们说一句你们的心理话。

学生4:我想和听众说的就是到大一以后一定要规划好自己的时间,一定不要因为其它的事情来影响你自己的学习。

朱:要有序。

学生3:我想说的最重要的第一点是想想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于大一大二来说学好数学和英语。

学生2:我觉得是做你自己认为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朱:他认为最有意义的就是玩。

学生2:那他肯定是会被社会淘汰的。

朱:是吧?好你警告了他。

学生6:我觉得就是要有一个正确的职业规划,这很重要,你光有目标根本不可以,你必须要规划好你自己。

朱:可是真的不知道将来自己能干什么和爱干什么。

学生6:所以你要先树目标,然后再有职业规划。

朱:她说等三年级以后再决定这个事。

学生6:太晚了。

学生5:我觉得还是应该为将来多想想,不能光图现在很舒服,少逛街。

朱:非常具体,我觉得同学们谈的自己的体会都是非常具实的,因此我想在大学时期呢,对一个人来讲是黄金时期,大家都是有共识的,而且在这个黄金时期当中呢,第一个学期尤为关键,一些认为无所谓的事情,转眼即逝的,可能就会给你将来留下遗憾,而且我们应该学会尽快的去适应,像刚才张院长、卢老师所强调的那样,就是学会养成好习惯,学会树立目标,打好基础,有序再有序,这样才可能使我们的宝贵时间不会荒废。在这里我也想跟大家取得一个共识,就是说我们并不认为大一新生的这种所谓综合症的问题有多么普遍、有多么的严重,但他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这应该是我们的目的。在这里,我代表本期节目的责任编辑乔林、修文昊感谢收音机前听众朋友的收听,谢谢大家!

/*例8-9 冒泡排序程序*/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UM 5

void input(int a[ ],int n);

void output(int a[ ],int n);

void sort(int a[ ],int n);

main( )

{

int a[NUM]; /* 存储待排序的数据数列 */

input(a,NUM);

output(a,NUM);

sort(a,NUM);

output(a,NUM);

}

void input(int a[ ],int n) /* 输入待排序数据 */

{

int i;

printf("\nEnter %d integers:",NUM);

for (i=0; i

scanf("%d", &a[i]);

}

void output(int a[ ],int n) /* 输出显示数据数列 */

{

int i;

printf("\n");

for (i=0; i

printf("%5d", a[i]);

}

void sort(int a[ ],int n) /* 冒泡排序函数 */ {

int p, j, temp;

for (p=1; pa[j+1]){ /* 如果两个相邻数据逆序,交换 */ temp = a[j];

a[j] = a[j+1];

a[j+1] = temp;

}

}

P200-201 填空题

1、i<*n

j>=i

x

2、s

p++

s+n-1

q--

p

q--

3、a, 10, &max, &min

*max=i

*min=i

4 0 0

1 2

2 4

0 0

2 3

4 6

深度访谈的研究示例和注意事项

深度访谈 一、相关概念 1、访谈法 运用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的口头交谈方式向被调查者了解社会事实的方法。 基本性质: 具有显著的目的性、计划性和方向性。 以现场的口头交谈作为了解社会事实的主要方式。 访谈法的运作过程同时是一个直接的人际交往与人际沟通过程。 2、深度访谈(In-depth Interview) (1)深度访谈是社会科学质性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它通过与被调查者深入地交谈来了解某一社会群体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方式,探讨特定社会现象的形成过程,并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孙晓娥,2012) (2)指拥有专门访问技巧的访问员对一个符合特定条件的访问对象,使用非结构式的方法进行个人对话式访问,以揭示潜隐的关于特定行为、动机、目的、态度、感受的报告并发现其内在的关联关系。 (3)所谓深度访谈, 学界所指的主要就是半结构式的访谈(semi-structured depth interview) , ( Hakim, 1987; Arksey & Knight , 1999;Wengraf, 2001)。 半结构化访谈指按照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提纲而进行的非正式的访谈。该方法对访谈对象的条件、所要询问的问题等只有一个粗略的基本要求,访谈者可以根据访谈时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做出必要的调整,至于提问的方式和顺序、访谈对象回答的方式、访谈记录的方式和访谈的时间、地点等没有具体的要求,由访谈者根据情况灵活处理。 二、特性 1、优点: (1)对象的回答率高。 这是由访谈法的直接现场交谈所决定的。在现场交谈中,能运用人际交往的技巧、能直接消除问题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 (2)适应性强。 访谈法通过人与人的直接交往来搜集资料,就能面对各种对象、各种语境和各种

采访提纲范文2篇范文

采访提纲范文2篇范文 一、采访目的:通过采访成功人士深化课堂理论教学,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思想品德。通过采访,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通过了解成功人士的成功历程、经验等,深刻领会成人、成才、成功的关系,作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采访某一领域、学科、行业等做出重大贡献,产生重要影响的成功人士,采访时认真做好记录并按要求认真填写采访报告。 二、采访对象:某一领域、学科、行业等做出重大贡献,产生重要影响的成功人士。 三、采访时间:暑假2周时间 四、采访内容:成功人士的奋斗历程、奋斗精神,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成功人士对社会贡献以及影响等。也可以了解成功人士的人生感悟,比如他对于失败、挫折、成功、名气怎么看待。 五、采访方式: 面对面的采访,直观、真实性强、交流沟通效果好。 六、采访的准备工作: 1.事先拟定采访提纲; 2.时间、地址的预约; 3.采访内容的拟定,包括问题的准备; 4.事前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和资料收集,对方的工作、职务、成就、经历等。 《采访提纲--02》

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当然,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提出恰当的问题 成功的采访多半取决于提出恰当的问题。杰克?海敦在《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一书中写道:大约有99%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 ——也就是向人提问题——为基础写成的。《纽约时报》的主编对他手下的记者说:“只要你善于在尽可能多的话题上提出恰当的问题,你就是做得相当出色了。”在着各种提问技巧,使基辛格说出了很多事后连自己都感到后悔的话。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

新闻采访提纲及范例(1)

新闻采访提纲 1、采访主题:雾霾天安全防护措施调查 2、采访目的 介绍雾霾天气对人体的危害,针对雾霾天气防护问题进行采访,了解大家在雾霾天气是否采取一定措施进行自身防护, 3、事件相关背景 据了解,目前我国法律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比较薄弱,基本上属于一种“间接保护”。由于缺乏法律保护,我国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和滥用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程度。个人信息被泄露,不仅干扰了许多人的生活秩序,甚至个人财产和生命安全也受到威胁,但是由于苦于凭个人力量难以抓住证据等原因,很多隐私遭到侵害的当事人不知道到哪里去讨说法。很多公民感觉自己受到了一些特别“关注”。自己的生活中时常有形形色色的人唐突闯入,他们对自己个人资料了如指掌,甚至比他们自己还了解自己,这样他们感觉自己如同生活在透明玻璃钢里的金鱼,一举一动都被人窥视着,丝毫没有隐私可言,面对这样的现状,加强立法,健全个人信息保护法制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4 、采访对象 (1 )(愿意接受采访的)当事人 (2)参与者 (3)兜售含有私人信息资料的相关人员 (4)私人信息来源的单位和个人 (5)相关法律专家 5 、采访形式:个别访问(五个以上采访对象,一对一采访) 6、问题设计 (1)(愿意接受采访的)当事人 a、您是如何了解到自己的隐私被泄露的呢,当您知道后,反应是什么呢? b、您认为是什么人泄露了您的隐私呢,又是出于何种目的? c、隐私泄露给您和您的家人带来哪些困扰和伤害呢? (2)参与者 a、你是如何看待隐私被泄露的问题呢? b、如果你的隐私被泄露了,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是选择沉默,还是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c、你有没有有意或无意泄露别人的隐私呢? (3)兜售含有私人信息资料的相关人员 a、你的这些个人信息资料的来源是哪里? b、这些信息对购买者有什么用途,它的价格又是多少呢?你能从中获得多大利润? c、有没有人购买这些资料,买得人多吗? d、你有没有意识到这种买卖会给别人带来多大困扰和伤害呢? e、你知不知道这是侵犯别人的隐私,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采访时提问技巧和注意事项

记者在新闻采访时如何有效提问 《中国青年报》曾报道,2002年带有传奇色彩的伟大科学家霍金到杭州出席学术会议时,记者提问了些大白话,如“你认为人类历史的下一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将是什么”,霍金不无讽刺地说:“如果我知道,我就已经把它做出来了。”像这样的提问,既不能让霍金快乐,更无法让读者快乐。面对霍金,记者的提问有太多的外行话,以至于霍金拒绝回答一些提问,这本身就颇值得反思。无独有偶,记得两会期间,有记者提问经济学家吴敬琏,得到的答复是这个问题已回答多次,要求记者多看看他写的书或有关报道。而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在石家庄签名售书时,一记者采访她时曾提问:“你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新闻舆论监督作用,你怎样处理生活和事业的关系?”当时敬一丹听后回应说:“你的问题太大了,恐怕我回答不了。”上述例子都是一些失败的提问,也无一不说明提问的重要性,可见,新闻采访离不开提问,而提问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因此能否掌握提问的技巧和风格,实现有效的提问是采访的关键。 提问要凸显尖锐性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应抱以怎样的态度和情绪往往影响思路的拓展和对有效信息的获取。采访者与被采访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如果把新闻采访的具体操作视为一种优越资本,势必会造成采访对象的抵触情绪,从受众的收听、收看效果来看也显得高高在上、没有根基。而过于温和,又很难得到记者想要的东西,因此,如何在平等的氛围中显出提问的尖锐性,才是提问的关键所在。央视主持人王志在节目中环环相扣针针见血的提问令人叫绝,有关他的“很尖锐”的名声已经在外,甚至一些人说他刻薄,但他在谈《面对面》栏目的采访时,强调的也是平等对待被采访对象,不凌驾于被采访对象之上,特别是当被采访对象属弱者时。在面对地位、学识比自己高的人时,王志依旧镇定自若,游刃有余。“我是一个主动者,对方是被采访者,对方把我问住了就是我的失败。哪怕答案已经知道了,也要通过对方的口说出来。始终记住对方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在我面前都只是‘采访对象’这一种身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许多记者不知不觉就被采访对象带到了他们的思路中。“关键是要摒除杂念,我又不是有求于你,你答应我采访就应该配合我。如果想得很复杂,想把你得罪了怎么办,那就必然会心虚,难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你接受我采访,我很感激,因为你配合了我的工作,除此之外不能有其他心态。”王志说。但在一些电视节目中,常看到记者对一些被采访对象盛气凌人,且不论被采访对象的感受,就是观众看了也不舒服。事实上,即使被采访对象仅是一名在押罪犯,他的人格也应该受到尊重和法律保护。所以说提倡提问风格的平等性很重要。提倡平等性并不等于失去了原则立场、也不等于对任何事情持中庸态度,面对棘手的事件,为揭示它的真相,提问必须一针见血,它的尖锐性要得到体现。特别是在舆论监督报道中,被监督对象本身并不想说什么,甚至掩盖都来不及,如果没有好的采访方式,显然不会有好的收获,而如果问不到点子上,舆论监督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平等的采访是一种处事原则,但挖出采访的实质东西才是提问的目的。 常用的提问方式要掌握新闻采访的提问没有定法,不同的采访对象、不同的采访内容均有不同的要求,但从新闻采访规律上来讲,一些常用的提问方式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我们顺利完成采访任务。开门见山式。这种形式一般适合于两类采访对象,一是记者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等。前者因为熟悉,情感交流早已建立,过于客套、寒暄反而显得见外;后者则有相当的社交经验和社会经历,适应性比较强,容易领会记者的意图。既然是开门见山,提问的难度一般不大,只要注意提问切题、到位就可以了。但是这样一来提问的效果往往会缺乏生动性和深刻性,这就需要记者事先准备采访提纲时要周密、具体,另外谈话时还要有意识地按步骤引导和深入挖掘。启发引导式。一些采访对象面对记者不免有些紧张,特别是面对摄像镜头时,常常对记者的提问表现得茫然不

2020年人物专访的新闻标题的范文人物专访的新闻稿写

人物专访的新闻标题的范文人物专访的新闻稿写人物专访属于记叙文范围,是一种类似小报告文学的新闻形式。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刊登这类文章,很受读者的喜爱,不但记者写,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也常把写人物专访作为社会实践和练笔的机会。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专访呢? 第一,在确定专访对象时,必须熟悉访问对象的大体经历和主要成就。这样,交谈时也就有了话题,便于提出问题,写作时也有助于文章的充实。例如,有一篇题为《漳州飞来的小鸟——记八次叩响获奖大门的胡晓梦》的专访,作者在采访之前,仔细了解了胡晓梦同学是如何攀登文学殿堂的(从十四岁到十六岁,八次叩响获奖大门),并且认真阅读了胡晓梦的作品,于是,作者满怀澡情地写道: “果然不负众望。晓梦用她的一双纯真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用她的全副的心灵去感知生活,从江上那来去匆匆的帆船上,看到那腰间拴着绳子的孩子的寂寞孤独,以深切的同情写成了散文诗般的《白帆之歌》:从‘花市’的热闹景象中,发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以优美的文笔写成了《买花》;从热闹的家宴中,发现冯科长的贪婪无耻,写了《客人》给以无情的鞭挞和

揭露;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小翠的不幸的婚姻中,发现那几千年来不合理的封建积习,至今还吞噬着可怜的农村少女的青春和生命,写出了感情深沉而有震撼力的《小河,小河》,发表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这段文字,不仅使这篇专访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而且也使读者对晓梦的作品有了概貌的了解。 第二,要善于发掘专访对象生活中的有趣的故事或独特的兴趣爱好,以便从多方面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例如,山西省平陆县西街中学初一学生程若明发明了“多面黑板”和“果核刀”,荣获科技发明三等奖,被人们誉为“小小发明家”。《中国少年报》的记者在访问他的时候,兴致勃勃地追踪他的发明之路,从程若明同学决心为山区的老师减轻负担(一位老师要在同一间教室里,给两三个年级上课。 第三,要注意突出重点,勾画出访问对象的举止、神态和性格特点。前些时候,《中国青年报》“人物剪影”专栏里有一篇《文坛一怪》的文章,文中写道: “他四十多岁了,高了兴就一个人在屋里又唱又跳,从床上跳到桌上,再跳下来;和朋友聊天,没有正形儿,常说出比小学生还幼

采访提纲范文

新闻采访提纲范文 采访提纲范例《07年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采访提纲》 采访目的: 1、了解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 2、了解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作用 3、了解哪些人参加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为什么参加? 4、参加考试者复习的情况。 采访要求: 1、言简意赅。 2、用词适当。 采访步骤: 1、采访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相关专业人士 2、采访参加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人员 采访方法: 1、专访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相关专业人员 2、随机采访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参考人员 采访时间:10月10日 采访对象: 1、国家广电总局人教股股长 2、资格考试网站站长 3、参加考试的大学生、已参加工作人员 采访问题:(注:这是采访提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1)采访国家广电总局人教股股长 1、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全国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是一个什么样的考试? 2、国家广电总局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资格考试? 3、哪些人员可以参加资格考试? 4、过了资格考试就可以得到编辑记者证或者播音员主持人证吗?如果不能还需要些什么步骤? 5、目前,这个资格考试已经进行了几届?每届参加考试的有多少人?主要是哪些职业的人员参加? (2)采访记者考试网站长 1、大概有多少人光顾你的记者考试网?他们主要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2、据记者考试网的统计来看,主要是些什么人参加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有在校大学生吗?有其他行业的人吗? 3、他们对这个资格考试了解多少?(引导他举例说明,比如考试内容、考试步骤等等) (3)采访参考人员 A、参加资格考试的应届毕业生(2人新闻专业,2人非新闻专业) 1、为什么会想到参加这个考试? 2、参加这个资格考试有什么作用?考试步骤是怎么样的? 3、你们的资格考试资讯和资料、模拟题题来源是哪儿?有到过记者考试网找这些资料吗? 4、目前的复习情况如何?

深度访谈提纲及范例

深度访谈提纲 你好!首先感谢你的参与。我想就谈判(销售谈判、采购谈判、外贸谈判、劳资谈判等各种类型的商务谈判)中的一些问题采访您一下,主要了解一下各行业实践工作者亲身经历的谈判工作的案例及工作经验、教训、心得体会等。以便为我们学习和了解商务谈判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 问:首先,您觉得谈判技能对于你的工作(或生意)是否重要?答: 问:你可以举印象较深的一个成功谈判经历吗?(销售谈判、采购谈判、外贸谈判、劳资谈判等各种类型的商务谈判均可) 答: 问:一般在谈判之前,你会做哪些准备?(提示:做哪些方面的调查?制定什么目标?选择什么策略?人员安排?时间、地点安排?) 答: 问:在谈判之前,你会做哪些方面的调查?(如果上面已经回答就无需再问)答: 问:谈判地点一般定在什么地方?如何确定的?(如果上面已经回答就无需再问)答: 问:你们一般会安排多少人去参加一次谈判?人员内部有没有分工? 答: 问:谈判中,你会不会运用到一些谈判技巧或策略?能否举个例子?答: 问:在谈判中经常可能会碰到讨价还价,你是如何进行讨价还价的? 答: 问:谈判中有没有碰到过僵局(即双方互不相让),你一般是如何处理的?能否举个例子? 答: 问:在中国酒桌文化很盛行,很多谈判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可以说说你对酒桌上谈判的体会吗? 答: 问:你比较喜欢的是什么样的谈判对手?为什么? 答: 问:你最不喜欢碰到什么样的谈判对手?为什么? 答: 问:你是否有同外国人进行谈判的经历? 答: 问:接上题,如果有同外国人谈判经历,你觉得同外国人进行谈判需要注意什么? 答:

问:你觉得同中国人进行谈判和同外国人进行谈判有没有不同?如果有的话,是什么? 答: 问:谈判应该也是有成有败的,可以谈一个你经历的失败的谈判吗? 答: 问:对于以上失败的谈判经历,你有什么教训? 答: 问:你觉得要取得谈判的成功,最关键的是什么? 答: 问:你觉得作为谈判人员,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答: 问:你觉得作为谈判人员,比较忌讳的什么?或者说什么人、什么性格不适合谈判? 答: 问:对于在校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商务谈判》这门课程,以更好地适应谈判实践需要,你能否提出一些建议? 答: 注: 1. 访谈前一天可以先告知被访谈对象访谈的主题,如告诉他要对他进行一小时左右的一个访谈,主题是了解其对工作中的谈判经历、体会(但无需把访谈提纲全文发给他),以便其稍做准备。 2. 一次访谈时间大约在一小时以上。 3. 以上访谈提纲仅供参考,在实际的深度访谈过程中应视被访谈人实际回答相应调整访谈内容。

2018年电视台,新闻采访稿-优秀word范文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电视台,新闻采访稿 篇一:新闻采访方法总结 用较多的时间寻找线索、收集资料,并拟订一个完善的采访提纲 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 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 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事实。所以,只要记者精 于提问,往往就会有收获。然而,单个的、相对独立事实的深度对于深度报道 是不够的。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样)上的探究,使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成为深度报道采访前期工作中新闻工作者耗费大量精力的地方。首先,通过对社会现实状态和发展变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否准确、敏锐、富有远见地选择报道题材直接关系到深度报道的成功与否。 这就要求记者对现实生活要有敏锐的嗅觉,对社会动态有明智的把握。《中国 青年报》的“冰点”是以深度报道见长的专栏,那些看似冷点的新闻事件,却 正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冰山一角”,新闻记者通过艰苦的调 查研究在凌乱琐碎的线索中找到适宜的报道题材。 其次,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新闻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补充性的历史 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等,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对报道的全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包括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迅速进入 采访角色和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为了能独家采访基辛 格博士,就在准备了大量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点,然后直接打电话同基辛格的办公室联系采访事宜,还当面向办公室工作人 员阐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访的种种好处,最终使基辛格接受了独家访问。 最后,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 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 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杜骏飞在《深度报道原理》一书中提到,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 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新闻采访稿写范文

新闻采访稿写范文 作为一个记者,新闻采访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的新闻采访稿示例,仅供参考。 时间:xx年3月17日 小记者:XX、XXX 采访对象:X校长 问题一:请问您儿时的乐趣是什么? 答:我儿时的乐趣主要是和小伙伴在一起玩乐,爬野山、摘野果、捉迷藏、办家家等。那时候科技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但是邻家的几个孩子在一起玩,确是一件有趣的事,而且在身边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找到乐趣,玩的东西很多,不像你们现在就是坐在电脑前一个人打游戏。 问题二:那您现在的烦恼是什么呢? 答:现在我已经退休了,生活比较的幸福美满,所以没什么烦恼。 20XX年3月17日,于校长办公室,我们对校长进行了采访。在与她亲切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她童年的游戏很丰富,很朴实,没有现在孩子玩的东西那么高科技,却也为那时的她带来了无穷乐趣。她那时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斗鸡、办家家、捉迷藏等。她还告诉我们退休的生活无忧无虑,十分舒心,没有什么烦恼可言。还亲切地教我们如何做好一名记者的工作。通过这次采访让我们改变了对她一贯严厉的印象,使我们感觉到她是一个亲切和蔼的人。

其实每个人的童年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同小伙伴一起玩耍,那些回忆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珍贵回忆。虽然校长小时候所玩的东西没我们现在这么的高科技,却是那么纯真,那么朴实,一切都大自然。 后来听到校长说她现在没有什么烦恼,但我相信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烦恼的,于家庭、于学校、于社会。但在通过采访思教处杨老师的时候,我们也明白到,生活中烦恼无处不在,当然快乐也是随时在我们身边徘徊的,看你选择哪一样,选择的路不一样,结果自然不一样。在现在的生活中,烦恼往往会占据我们的心,我们要学会排除困难,寻找生活中的乐趣,生活是那么其乐无穷!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在面对困难时我们需要聆听长者的谆谆教诲。他们每个人是长者,也是智者,我们应该尊重他们。他们所经历的事,所得到的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吸取和学习的,那是人类在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宝贵财富。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少走弯路,加快我们的步伐,奔向美好未来!

记者采访的常识与技巧

记者采访的常识与技巧 提问的分类: 1. 开放式提问 ——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 闭合式提问 ——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不要只问那种只能用“Yes”或“No”来回答的问题。记者的问题应该争取从被采访者那里获得鲜活的直接引语和细节;获得被采访者对事件的描绘或解释“怎么回事”“怎么会是这样” 提问的方式 正问。即正面提出问题,开门见山,干净利落,一般适用于一是记者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三是有事情的朋友。 侧问。也叫迂回法。记者提问从侧面入手,经过迂回,绕绕圈子,然后才回到正题。比较适合于不善于谈话的采访对象。 比如先从天气、共同兴趣等谈起

反问。又称激将法。采访对象由于某方面的原因,不愿意回答,记者则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促使对方思考,不回答不行。这种形式常见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高而不屑谈的采访对象 追问。记者循着对方谈话的线索,紧紧追问下去,问个“水落石出”,“打破沙锅问到底”。 问话方式不要让信源感到紧张,说服对方跟你聊天; 问相关的问题、问有针对性的、有意义的问题;问读者、公众关心的问题 问聪明的问题(多数被采访者愿意跟一个聪明的和了解情况的记者交谈,而不愿跟一个自作聪明的人或傻瓜交谈); 在采访中发现新的问题:发现更新的、更重要的或有争议的问题;发现错误或者被采访者试图掩藏的问题。 记者要有充分的准备,只有好的提问,才会引来惊人的信息。被采访者不愿意同不熟悉情况的或愚笨的人讨论深奥的问题,或讲出可用作直接引语的连珠妙语来。 提问的顺序: 先写下问题清单,有逻辑的排列,以防在采访中忘记了问题;按问题重要性排列,以防采访时间到了,最重要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问; 令采访者个人难堪的问题放在采访的最后,因为到这个阶段,

深度访谈提纲及范例

深度访谈提纲 您好!首先感谢您得参与。我想就谈判(销售谈判、采购谈判、外贸谈判、劳资谈判等各种类型得商务谈判)中得一些问题采访您一下,主要了解一下各行业实践工作者亲身经历得谈判工作得案例及工作经验、教训、心得体会等。以便为我们学习与了解商务谈判得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 问:首先,您觉得谈判技能对于您得工作(或生意)就是否重要? 答: 问:您可以举印象较深得一个成功谈判经历不?(销售谈判、采购谈判、外贸谈判、劳资谈判等各种类型得商务谈判均可) 答: 问:一般在谈判之前,您会做哪些准备?(提示:做哪些方面得调查?制定什么目标?选择什么策略?人员安排?时间、地点安排?) 答: 问:在谈判之前,您会做哪些方面得调查?(如果上面已经回答就无需再问) 答: 问:谈判地点一般定在什么地方?如何确定得?(如果上面已经回答就无需再问) 答: 问:您们一般会安排多少人去参加一次谈判?人员内部有没有分工? 答: 问:谈判中,您会不会运用到一些谈判技巧或策略?能否举个例子? 答: 问:在谈判中经常可能会碰到讨价还价,您就是如何进行讨价还价得? 答: 问:谈判中有没有碰到过僵局(即双方互不相让),您一般就是如何处理得?能否举个例子? 答: 问:在中国酒桌文化很盛行,很多谈判就是在酒桌上谈成得,可以说说您对酒桌上谈判得体会不? 答: 问:您比较喜欢得就是什么样得谈判对手?为什么? 答: 问:您最不喜欢碰到什么样得谈判对手?为什么? 答: 问:您就是否有同外国人进行谈判得经历? 答: 问:接上题,如果有同外国人谈判经历,您觉得同外国人进行谈判需要注意什么? 答: 问:您觉得同中国人进行谈判与同外国人进行谈判有没有不同?如果有得话,就是什么? 答: 问:谈判应该也就是有成有败得,可以谈一个您经历得失败得谈判不? 答: 问:对于以上失败得谈判经历,您有什么教训? 答:

浅析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浅析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新泰市广播电视台张莉采访是新闻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报道的成败。关于新闻采访,学界给出的定义五花八门。其中,美国学者肯·梅茨勒教授给出的定义颇具代表性:“代表背后的观众,双方以对话的形式来交换信息,以达到任何一方都无法独自达到的知晓程度。”按照这个定义,记者与采访对象一问一答的提问方式,是采访的基本形式。一般来说,采访中的提问,其作用无非有二。其一是提示性,提示或交待你这个问题的来源或背景材料,或者是,提高观众的注意力,也就是记者提出一个思考问题的新的视角,引起观众的注意。其二是连贯性,也就是说,记者的提问本身,就是叙述事件所必须的脉络。 当然,除了提问的这些最基本的功能和作用之外,具体到不同的事件,提问的艺术和技巧也各不相同。应时而变,因地制宜。通俗地说就是“有人缘,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严肃、庄重的场合或采访重要人物时提问要精练、准确,语气要庄重、认真,给人可信、可靠的感觉;在报道轻松、明快的新闻时,宜选用生动、活泼的话题,以亲切、随和的语调,让观众轻松、愉悦地感受新闻事件,了解新闻人物;在突发的报道中,所提问题要直指要害,以增强报道的时效性和现场感。

现在,做现场报道,尤其是面对一些批评性报道,提问的难度和技巧就更大。因为记者面对的采访对象,往往都是采取回避、或答非所问、或东扯西拉,记者若没有思想准备,就会不知所措。不同的现场采访,其技巧的运用也是因人因事而异的。记者怎样灵活的提出有分量的问题,怎样巧妙地用提问方式将信息引出来就变得尤为重要。记者基本功中有一项是访前准备。访前准备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环,被称为“静态采访”。采访往往在一两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结束。而为了这短暂的一瞬,记者往往要准备几天、几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为赢得采访机会,记者不但需要精心准备,有时候还要根据现场情况,灵活机动地运用心理战术,把采访对象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记者对每个要提的问题,事先在其长短上均应精心设计、推敲,原则是易短勿长。这是因为,人的记忆能力有限,提问一长,采访对象容易前记后忘,以致常常出现这种局面:当记者提了一通较长的问题后,采访对象只能要求记者:“记者同志,请你把刚才的问题再重复一遍。”西方记者很讲究这个问题,善于将问题设计的简短、明确,他们讲究“报酬递减率”,即提问越长,回答越少,甚至有去无回。 任何事物都是错综复杂的,且有个形成、发展、结束过程,记者如果笼统、抽象地提问题问题,采访对象就难以回答。像“请您谈谈体会”、“请您说说感受”之类笼统、空泛的问题,往往使采访对象茫然无措,不知从何谈起。提问要具体,具体地发问才能得到具体、有意义的回答。记者在采访中起到中介作用而不可喧宾夺主。主持人要注意引导采访对象说出事实真相,而不是把采访对象的思维禁锢在他指

采访类新闻稿写范文

采访类新闻稿写范文 新闻稿是对新鲜事物的报道那么如何写采访新闻稿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的是关于采访新闻稿范文欢迎阅读采访类新闻稿写【1】 采访具体要求: 1.时间、地址的预约; 2.如有变动第二方案的制定; 3.采访内容的拟定包括问题的准备; 4.事前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和资料收集; 5.事前对中大历史(包括康乐园和石牌)要有一定了解; 6.对于是否可录音和照相要事先询问被采访者; 7.采访进行时对主题的把握(尽量不要离题)、时间的控制; 8.采访时要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 9.采访时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速、说话的清晰和明了; 10.采访时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问绝对避免主观编造和添加; 11.采访后可询问是否可以提供相关资料; 12.赠送一定的礼品表示感谢; 13.将完成的采访稿寄回给被采访人请其过目并可适当让其修改; 14.将最终出版物寄送一份给被采访人并再次表示感谢 通讯稿

1.通讯的概念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2.通讯的特点 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 (1)严格的性 (2)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强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 3.通讯的种类 (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4.通讯的写作 第一主题要明确 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 第二材料要精当

访谈提问技巧示例

访谈示例一:杨澜采访埃蒙斯 杨澜:在丈夫遇到困难的那些时刻,对他微笑是一件难事吗? 卡捷琳娜·埃蒙斯:一点都不难,我被4.4环震惊之后,倒是笑了出来,因为太不可思议了。我想,怎么又发生了?我觉得,既然如此,那好吧,好吧。 杨澜:马修,你怎么说的? 马修·埃蒙斯:还能怎么样,这事情离奇得你只能一笑了之,你没法因为它伤心流泪,这是个很好的玩笑。 卡捷琳娜:这确实是个很好的玩笑,当时我想那种情况发生一次就够了,结果又来了一次。马修:两次够多了。 杨澜:马修走到你跟前的时候,我们看到你轻轻拍了拍他的脸,说了点什么? 卡捷琳娜:我说这可能是命中注定。 杨澜:马修,最后一枪的失误又重演了,你当时在回忆四年前打错靶的事情吗? 马修:没有没有。简单来说就是这样:我拿起枪,把枪口从靶子上方落下,直到对准靶心,在我对准靶心的过程中,我在扳机上施了一点力,而在我轻轻施力的时候,枪就击发了。杨澜:那就是无意识的。经常发生这种事情吗? 马修:从来没有,仅有的两次都是在奥运会上,都是媒体关注的比赛,他们老是会记着这事。而实际上我每年都要打二三十场重大比赛,而这种情况从来没发生过。很多情况下,我是凭最后一枪赢得胜利的,因为最后一枪打的好。而这两次诡异的事件,我也解释不了。 杨澜:这种诡异是天意吗? 马修:咱们得等着瞧了。我觉得肯定会因祸得福的,但我还不知道这个好事会是什么。上一次的奥运会我觉得…… 卡捷琳娜:是为了让我们相见,我们正是因此,才说上话的。 访谈示例二:杨澜采访袁隆平 杨澜:在您最困难的时候,您觉得你太太对您的帮助大吗?那个时候快被关到牛棚里的时候,她对您说了什么呢? 袁隆平(略) 杨澜:而且那时候您出身不好吧? 袁隆平:出身不好。 杨澜:你想您中学在教会上学,所以出身不好了。 袁隆平:是,出身不好……她给我一个非常大的安慰。我认为这是……就是“贤内助”。杨澜:袁教授,听说您有三大爱好,第一个就是骑摩托车;第三个就是拉小提琴;第三个是打麻将,当然,卫生麻将是吧? 袁隆平:钻桌子…… 杨澜:那我就觉得这三个爱好好象跟我们常规心目中的您的身份都不太符合,因为您已经六十八岁了,居然还骑摩托车。您是一位农业专家,成天跟泥巴打教导的,您喜欢拉小提琴。同时你在社会上现在也很有地位,是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可是您自己还打麻将,钻桌子。说说您这三个爱好。 袁隆平:这样子的,我骑摩托车,现在我也骑,我每天上试验田,我每天要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从播种开始,一直到收获为止,我每天都要到田里面去,这是我的职业习惯。走路,我这么来一圈,大概要四公路,很不方便,因此我就骑摩托车,就方便一些。 杨澜:不是为了过瘾…… 袁隆平(略)

新闻采访稿范文

拾金不昧暖人心 拾金不昧象一盏灯,能照亮自己,也能照亮他人,一盏盏灯相连,就可以照亮整座城的天空。 五月,透蓝的天空,悬着温暖又似火的太阳,我们迎来了“五一”小长假的到来。三天的假期其实是短暂的,许多同学出去游玩没有尽兴,却不得不在小长假的最后一天赶回学校。 这天下午,杨烨同学和表姐一起在打车回学校的途中,在出租车的后座上意外的发现了一个男士的钱包,当她打开钱包时,十分的惊讶。里面放着价值三万元的现金面炒,还有三四张的银行卡以及一张身份证等。当时这两个小姑娘也惊呆了,后来心想:如果把钱包交给司机师傅,也许不一定会转交到失主的手上,或者会拖延时间耽误了重要的事情。于是,杨烨同学和表姐便商量看能不能尝试自己找到失主。幸运的是,她们在钱包里发现了一张酒宴的票据,凭着里面的电话号码联系到了失主——刘先生,并约定在云龙区见面。 当刘先生和朋友赶到云龙区时,万分的感动,随即从那三万元中抽出一叠(据悉大概两千元)作为感谢,而这位拾金不昧的少女却婉言拒绝。刘先生想打电话让徐州日报的记者前来报道这位拾金不昧的少女时,也被杨烨婉言谢绝。后来刘先生经过打听知道了杨烨的学校,在第二天和家人一起到学校找到了杨烨和校领导,并赠予一面“拾金不昧品德高尚”的锦旗作为感谢。

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杨烨同学在平时喜欢在看一些杂志报刊,特别关注一些见义勇为、爱心奉献的社会事例。在宿舍里有时间会上上网,看一些青春励志的电影、微电影、短片等。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出去逛逛,喜欢乐于助人,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和社会上的弱小群体。除此之外,我们还了解到,杨烨同学的家庭氛围比较浓厚,据杨烨同学自己透露,在家时,爸爸妈妈一直教导自己要洁身自好,不是自己的东西一定不可以拿,而妈妈经常看的普法节目也影响了自己。 通过这件事我们看到,杨烨同学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那一刻,她拾起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送还的,是一颗至纯至美的心。她是我们青少年中现代的“小雷锋”。 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而我们身边的美,就在像杨烨一样的人身上。阳光不止来自太阳,也来自我们的内心。杨烨同学的事迹让世界充满了温暖,让我们拥抱了光明,也让我们懂得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为明天撑起一片绿荫,用行动温暖人心!

深度访谈提纲及范例

深度访谈提纲 你好!首先感你的参与。我想就谈判(销售谈判、采购谈判、外贸谈判、劳资谈判等各种类型的商务谈判)中的一些问题采访您一下,主要了解一下各行业实践工作者亲身经历的谈判工作的案例及工作经验、教训、心得体会等。以便为我们学习和了解商务谈判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 问:首先,您觉得谈判技能对于你的工作(或生意)是否重要? 答: 问:你可以举印象较深的一个成功谈判经历吗?(销售谈判、采购谈判、外贸谈判、劳资谈判等各种类型的商务谈判均可) 答: 问:一般在谈判之前,你会做哪些准备?(提示:做哪些方面的调查?制定什么目标?选择什么策略?人员安排?时间、地点安排?) 答: 问:在谈判之前,你会做哪些方面的调查?(如果上面已经回答就无需再问) 答: 问:谈判地点一般定在什么地方?如何确定的?(如果上面已经回答就无需再问) 答: 问:你们一般会安排多少人去参加一次谈判?人员部有没有分工? 答: 问:谈判中,你会不会运用到一些谈判技巧或策略?能否举个例子? 答: 问:在谈判中经常可能会碰到讨价还价,你是如何进行讨价还价的? 答: 问:谈判中有没有碰到过僵局(即双方互不相让),你一般是如何处理的?能否举个例子? 答: 问:在中国酒桌文化很盛行,很多谈判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可以说说你对酒桌上谈判的体会吗? 答: 问:你比较喜欢的是什么样的谈判对手?为什么? 答: 问:你最不喜欢碰到什么样的谈判对手?为什么?

答: 问:你是否有同外国人进行谈判的经历? 答: 问:接上题,如果有同外国人谈判经历,你觉得同外国人进行谈判需要注意什么? 答: 问:你觉得同中国人进行谈判和同外国人进行谈判有没有不同?如果有的话,是什么? 答: 问:谈判应该也是有成有败的,可以谈一个你经历的失败的谈判吗? 答: 问:对于以上失败的谈判经历,你有什么教训? 答: 问:你觉得要取得谈判的成功,最关键的是什么? 答: 问:你觉得作为谈判人员,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答: 问:你觉得作为谈判人员,比较忌讳的什么?或者说什么人、什么性格不适合谈判? 答: 问:对于在校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商务谈判》这门课程,以更好地适应谈判实践需要,你能否提出一些建议? 答: 注: 1. 访谈前一天可以先告知被访谈对象访谈的主题,如告诉他要对他进行一小时左右的一个访谈,主题是了解其对工作中的谈判经历、体会(但无需把访谈提纲全文发给他),以便其稍做准备。 2. 一次访谈时间大约在一小时以上。 3. 以上访谈提纲仅供参考,在实际的深度访谈过程中应视被访谈人实际回答相应调整访谈容。

新闻采访提纲 例子

新闻采访提纲 1、采访主题:维护公民的隐私权 2、采访目的 通过采访,认清自己身边存在的隐私威胁和隐患,了解侵犯别人隐私带来的伤害,使大家对维护隐私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和提高。让大家树立隐私意识,并且增强尊重他人隐私的责任感。 3、事件相关背景 据了解,目前我国法律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比较薄弱,基本上属于一种“间接保护”。由于缺乏法律保护,我国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和滥用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程度。个人信息被泄露,不仅干扰了许多人的生活秩序,甚至个人财产和生命安全也受到威胁,但是由于苦于凭个人力量难以抓住证据等原因,很多隐私遭到侵害的当事人不知道到哪里去讨说法。很多公民感觉自己受到了一些特别“关注”。自己的生活中时常有形形色色的人唐突闯入,他们对自己个人资料了如指掌,甚至比他们自己还了解自己,这样他们感觉自己如同生活在透明玻璃钢里的金鱼,一举一动都被人窥视着,丝毫没有隐私可言,面对这样的现状,加强立法,健全个人信息保护法制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4 、采访对象 (1 )(愿意接受采访的)当事人 (2)参与者 (3)兜售含有私人信息资料的相关人员 (4)私人信息来源的单位和个人 (5)相关法律专家 5 、采访形式:个别访问(五个以上采访对象,一对一采访) 6、问题设计 (1)(愿意接受采访的)当事人 a、您是如何了解到自己的隐私被泄露的呢,当您知道后,反应是什么呢? b、您认为是什么人泄露了您的隐私呢,又是出于何种目的? c、隐私泄露给您和您的家人带来哪些困扰和伤害呢? (2)参与者 a、你是如何看待隐私被泄露的问题呢? b、如果你的隐私被泄露了,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是选择沉默,还是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c、你有没有有意或无意泄露别人的隐私呢? (3)兜售含有私人信息资料的相关人员 a、你的这些个人信息资料的来源是哪里? b、这些信息对购买者有什么用途,它的价格又是多少呢?你能从中获得多大利润? c、有没有人购买这些资料,买得人多吗? d、你有没有意识到这种买卖会给别人带来多大困扰和伤害呢? e、你知不知道这是侵犯别人的隐私,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4)把私人信息泄露出去的单位和个人 a、您为什么要把那些个人信息当商品出售呢?这对您有什么好处? b、您个人认为隐私和权益哪个更重要呢? c、您了解国家相关法律规定里有没有允许私人信息买卖这种行为的存在呢? (5)相关法律专家 a、您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隐私泄露行为呢?导致的后果是什么? b、隐私泄露和公民的知情权有什么界限和标准呢? c、目前法律条文是如何规范公民隐私不受侵犯的? d、遇到隐私侵权事件,公民应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采访提问技巧

采访提问的技巧 作为一个新闻记者,掌握采访提问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记者若想从采访对象身上了解到情况,必须使用提问来诱导对方开口。《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一书的作者杰克海敦指出:大约有百分之九十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即向别人提出问题为基础写成的。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他们的话都是经验之谈,充分表明了采访提问对于新闻记者而言的重要性。下面我们结合实例,就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提问技巧作一初浅探讨。 一、与采访对象建立亲近感。 新闻记者采访某个对象,大都是第一次接触,熟悉与信任无从谈起。在采访对象的心目中,记者就是一个陌生人。而怎样使得这个陌生人开口说话,吐露心思,这是记者们在每次采访中几乎都会遇上的问题。按照人际交往的原则,只有当人们彼此熟悉产生信任之后,才会向对方吐露自已的心事。向一个不熟悉的人透露自已的情况,人们会觉得极不安全。因此,有经验的记者在采访时并不急于提问,而是先着力于同采访对象建立亲近感。当对方心理上的距离拉近了时,再向其作提问,从而顺利地问到自己所要了解的情况。《人民日报》记者纪希晨有次在四川采访一个石油区的老干部,事先没打招呼,向他说明了来意,但老干部坐在那里,跷着二郎腿打官腔:你从哪里来的呀?干什么事呀?纪希晨赶紧调整策略,向其提问:听你的口音,象是陕北人,是绥德米脂一带的?一打听,果然是的,而纪希晨曾随部队在那里呆过。老干部的感情马上起了变化,又是拿凳子,又是倒水,滔滔不绝地谈开了。这里,两人共同呆过的地方,就成了连接记者和采访对象感情的桥梁。 二、将提问融入到交谈之中。 有的记者在提问时,先将问题写在本子上,然后向采访对象一一提出。这样做当然是有充分准备,能对提问的结构作充分的考虑,但极容易将整个提问过程弄成一问一答,缺乏人情味,使人觉得象是在审讯犯人,自然会使得采访对象不情愿作回答。其实,人一般都是乐于交谈的,因为与人谈话往往即是对他的一种尊重。有的人沉默寡言,并不是因为他不愿意说话,而是因为他得不到别人的尊

人物专访的提问技巧+如何写人物访谈记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人们对其要求和关注程度高。人物专访难写在于如何不流于平淡、所写人物有鲜明特点。如果读者看完后能记住这个人物,并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这就可以说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专访。而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都取决于采访的成功与否。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谈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采得好采得细,对人物就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更加准确地提炼主题,让读者想看、爱看,觉得可信、可亲、可学。采访失败,就是再精心运作,也写不好。采访的好坏,记者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问题提得好、提得准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 笔者认为目前记者在提问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点不足:一是提问过大过空,让被采访者不知如何回答。一些记者采访还是喜欢"你有什么感想"等"老三问"套话。二是记者口头表达能力差,提问不能简明扼要。问话让采访对象不得要领,一些记者轻问重写,提问辞不达意,他们往往笔头功夫过硬,嘴上功夫不行,在认识上还有偏见:认为注重口才是讲花架子,不务实。笔者经常能看到一些记者提问,说了好多话绕不到主题上,如问一个农民企业家,下一步的打算,是否有意于资助农村教育。说来说去,不仅把被采访者说糊涂了,连记者自己也不明白说了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