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名称_中外服装史 (Foreign Fashion History)

课程名称_中外服装史 (Foreign Fashion History)

课程名称_中外服装史 (Foreign Fashion History)
课程名称_中外服装史 (Foreign Fashion History)

百度文库专用

课程名称:中外服装史(Foreign Fashion History)

课程代码:00672(理论)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理论课之一。本课程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历史的演变,而且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本课程通过对中西方服装、服饰的演变历史和地域文化变迁关系的讲解,以及大量的形象资料和理论的分析,可以开阔学生对中西服饰造型、色彩、图案、装饰等艺术区别和文化特点的了解与认识;开阔学生的现代服装设计视野和创造性思维。本课程既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又兼顾艺术修养的熏陶,通过学习促进学生对服装设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提高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中外服装史是了解中西方服饰文化的重要窗口,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大量的形象资料和理论资料,蕴涵着许多创作灵感,起到拓展设计思维的作用。

学生应掌握中西方服装史不同时期服饰的变化与特征,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服饰文化与风格。熟悉具体服饰造型、面料、色彩、装饰图案等各种元素,为学习中西方文化、借鉴与发展中西方服饰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中外服装史是服装专业其他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服装设计学》、《服装结构学》、《服装色彩学》、《服装消费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基础,具有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中国部分(2学分)

第一章先秦服装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原始社会服饰状况,了解原始信仰及其对服装观念的影响,掌握礼制与冠服制度以及冕服的主要内容、春秋战国时期服饰艺术的变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重点)

识记:礼服、一般服装的样式特征

理解:文化背景下的服饰特点;

应用:熟记相关服饰名词内容,懂得纹样含义;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艺术;(次重点)

识记:十二纹章的意义

理解:冕服主要内容,春秋战国时期服饰观念的变化;

应用:原始社会的衣料与服饰样式;

(三)中华服饰的起源,文化背景(非重点)

识记:礼的概念以及对服装的影响;

理解:商周时期服饰制度及具体服饰样式与含意;

应用:原始社会的衣料种类与服饰具体样式的设计和相关名词解释;

第二章秦至唐代服装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秦至唐代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变化,掌握服饰设计在社会文化变迁中起到的社会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隋唐时期服饰特点与样式(重点)

识记:隋唐时期服饰特点与样式;

理解:唐代服饰文化特点;

应用:唐代纹样的现代设计应用;

(二)魏晋南北朝服饰特点与样式(次重点)

识记:魏晋南北朝衣衫特征;

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背景在服饰文化中的反映;

应用:男子冠巾特征,女子发式特征;

(三)汉代冠服与袍服(非重点)

识记:汉代服饰特点与种类;

理解:汉王朝的服饰制度;

应用:汉代纹样特点与案例分析;

第三章宋代至元代的服装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宋代至元代代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变革,掌握服饰设计在社会变迁和民族文化的融合中起到的作用和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宋代服装特征、男女服装与女子头饰(重点)

识记:宋代流行的服饰纹样;

理解:宋代官服制度,男女一般服饰,理解宋代文化特点对服饰文化的影响;

应用:会描述相关纹样的设计说明;

(二)辽、金、元服饰特点与服饰样式(次重点)

识记:辽、金、元服饰特点;

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服饰艺术特征;

应用:能够正确分析并使用不同纹样进行服饰设计;

(三)西夏服饰(非重点)

识记:男女服装的基本特点;

理解:西夏地域特点与服饰特点;

应用:能够正确分析并使用不同纹样进行服饰设计;

第四章明清的服饰艺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明代和清代官服与妇女服装在衣料与图案中的新变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明代、清代服装衣料与图案特点(重点)

识记:明清官服制度,妇女日常装的种类,图案的品类;

理解:明清的文化背景;

应用:图案的设计与应用说明;

(二)明清服饰衣料与图案的新变化(次重点)

识记:明清服装的基本款式;

理解:明清的服饰禁令;

应用:把握设计图案的使用与审美原则

(三)清代冠服、袍褂的主要特征(非重点)

识记:明清一般服装的特点;

理解:吉祥纹样的寓意;

应用:合理使用吉祥纹样并描述其文化含义;

第五章近代的服饰艺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晚清时期服装、熟悉辛亥革命后的男装式样和妇女服饰样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西学东渐与近代服装的变革(重点)

识记:近代中国服装的基本设计特点;

理解:中西文化碰撞下的服饰变化过程;

应用:对服装可以进行设计说明并进行创造性发挥;

(二)中山装与旗袍的演变(次重点)

识记:中山装与旗袍的艺术样式与演变过程;

理解:西方服饰对中国现代服饰的影响;

应用:可以设计并分析中山装与旗袍的艺术特点;

(三)改革开放后中国服装事业的发展(非重点)

识记:服装的基本变化;

理解:服装变化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

应用:分析该时期的服饰样式与文化特征;

外国部分(2学分)

第一章外国古代服装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古埃及、古代西亚服饰特征以及古代欧洲的服饰式样。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西方古代文明中克里特、古希腊、古罗马的服饰样式特点(重点)识记:克里特、古希腊、古罗马的服饰样式;

理解:不同文化特征下的服饰样式特点;

应用:分析各文明特征下的服饰艺术设计原则;

(二)古埃及、古代西亚的服饰样式特点(次重点)

识记:古埃及的服饰式样;

理解:古代西亚服饰特征;

应用:分析各文明特征下的服饰艺术设计原则;

(三)古代欧洲的服饰式样(非重点)

识记:古代西亚、克里特岛女子服装的典型样式;

理解:西方古代文明中的服饰文化特点;

应用:分析各文明特征下的服饰艺术设计原则;

第二章中世纪服装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5-12世纪的西欧服装特点及服装造型风格。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拜占庭艺术及服装风格(重点)

识记:拜占庭艺术及服装样式风格;

理解:拜占庭文化背景与服饰文化;

应用:能够分析拜占庭时期的服饰特点;

(二)罗马式、哥特式艺术及服装风格(次重点)

识记:罗马式、哥特式艺术及服装造型风格;

理解:哥特式时期的服饰文化对西方服装文化发展的历史作用;

应用:能够分析罗马式、哥特式时期的服饰特点;

(三)日耳曼人服饰的主要式样(非重点)

识记:日耳曼人的服饰特点;

理解:欧洲封建社会初期的文化背景;

应用:能够以日耳曼人的服饰文化特点进行设计;

第三章近世纪服装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巴罗克时期、洛可可时期的服饰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巴罗克时期的社会文化与服饰特点(重点)

识记:巴罗克时期的服饰样式与特点;

理解:巴罗克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

应用:能够熟练分析巴罗克时期的服饰样式与特点并进行设计与说明;

(二)洛可可时期的社会文化与服饰特点(次重点)

识记:洛可可时期的服饰样式与特点;

理解:洛可可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

应用:能够熟练分析洛可可时期的社会文化与服饰特点并进行设计与说明;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文化与服饰特点(非重点)

识记:文艺复兴时期的服饰样式与特点;

理解:文艺复兴的社会文化对服装的影响;

应用:能够熟练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文化与服饰特点并进行设计与说明;

第四章近代服装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工业革命对服装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代的服装样式与特点(重点)

识记: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代的男女服饰典型样式与特点;

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代的文化背景与服饰文化;

应用:能够熟练分析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代的社会文化与服饰特点并进行设计说明;(二)新洛可可时代的服装样式与特点(次重点)

识记:新洛可可时代的男女服饰典型样式与特点;

理解:新洛可可时代的文化背景与服饰文化;

应用:能够分析新洛可可时代的社会文化与服饰特点并进行设计说明;

(三)巴斯尔时代、S时代的服装样式与特点(非重点)

识记:巴斯尔时代、S时代的服装样式与特点;

理解:巴斯尔时代、S时代的文化背景与服饰文化;

应用:能够分析巴斯尔时代、S时代的社会文化与服饰特点并进行设计说明;

第五章现代服装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20世纪各时代服装特点与流行变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现代女装的形成(重点)

识记:夏奈尔与巴黎高级时装,部分优秀设计师及其代表作;

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服装变化;

应用:熟练分析社会文化、设计师、服饰特点;

(二)迪奥尔时代、20世纪60年代服饰特点与变化;(次重点)

识记:迪奥尔时代、20世纪60年代经典服饰;

理解:20世纪以来服装的变化;

应用:能够简要分析该时代服饰特点;

(三)多样化时代的巴黎高级时装业(非重点)

识记:著名设计案例与设计师作品;

理解:服饰大众化的必然性与流行趋势;

应用:能够分析代表作及其对当时流行的影响;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制订,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教材

1.指定教材

《中外服装史》,黄能馥,李当岐,藏迎春,孙琦,编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2.参考教材

《中国服装史》,华梅,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第3版

《西洋服装史》,李当岐,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第2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4学分,建议总课时72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免费下载】中外服装史

《中国服装史》教学方案日期:2009-03-28 14:01 一、教师简介 二、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1、适用对象 2004级服装工艺与设计专业学生 2、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服装工艺与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课程。 3、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讲授中国服装史知识,通过介绍各历史时期各个区域的服装的特点、风格、工艺及演变发展的过程,使学生了解服装的历史与现状,开阔视野积累知识,能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提高审美眼光和设计思想水平。 4、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唐、宋、明、清各历史时期的服饰状况和特征(尤以唐代为主) 难点: 服饰起源的探索(各种说法);服饰专业术语的理解; 服饰发展内涵的理解. (二)、各章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名称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和难点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章衣服的起源 第二章衣服原料的发展 第三章古代的刺绣 2 了解衣服的起源情况和面料的发展状况,要求学生理解即可重点是衣服原料的发展;对衣服起源的几种说法的理解衣服起源的说法:蔽体说、巫术说、乞求丰收说等;苎麻等原料的发展及几种刺绣的出现。 第四章古代的章服制度 2 了解掌握古代的章服制度,特别是冕服的形成及用途冕服的组成; 难点是冕服图案的象征意义冕服的三大组成部分;冕冠的组成;薰衣的组成;下裳的组成;各图案的象征意义. 第五章古代的制衣官吏和组织机构学生自学了解掌握古代的制衣官吏和组织机构制衣官吏的和组织机构组成部分或是种类制衣官吏的构成 制衣官吏的组织构成种类 第六章皇室衣装 10 了解掌握中国各个历史朝代的皇室家族的服饰特征重点是唐宫、明宫和清室;难点是武则天补服的形成汉室皇族服饰特点

中外服装史学习心得

中外服装史学习心得 本学期的辅修课程中,我校开设了中外服装史这门课程,而我对服装本来就很感兴趣,对于这门可以让我纵观中外数千年服装文明发展的课程我更是非常喜欢。 在整个课程的前大部分,老师带我们领略了从古埃及古罗马时代直到现代的西方服装发展过程。老师通过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服装实物图以及自己实地参观拍摄的照片向我们讲述各个地域各个时期的服装样式,服装特点,服装和时代的关系等等。我觉得西方服装史中最值得关注的主要是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文明最初兴起时的服饰,以及十七十八世纪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服饰,还有一二战时期现代服饰的兴起以及世界政治格局对世界服装中心的影响。我们不但看到了古埃及服饰的富丽堂皇、古希腊服饰的高贵典雅、巴洛克时期的华丽庄严、洛可可时期的艳丽自由,还看到了西方现代服饰的渊源和发展。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十六世纪开始出现的对人体的大量人为化造型,比如女子的紧身胸衣和女子裙撑。经紧身胸衣的束造,女性的胸部被抹平出现平板僵硬的外观,腰部被勒得极其纤细,而女子裙撑的人为塑造女子下体造型更使得女性整体造型夸张,为追求一时的时髦而对当时的欧洲女性造成了巨大的摧残。 此外,我还知道了服装起源有御寒护体,吸引异性等说法,知道了古希腊时期服饰和建筑造型的一定联系,知道了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服装开始了男子上宽下窄女子上窄下宽的人为化造型,还知道了路易十四在十七世纪下半叶推动法国巴黎成为世界服装中心以及在十九与二十世纪时服装的迅速变化和多元化发展。在十九及二十世纪,一大批服装设计师如雨后春笋般在西方各处开始崭露头角,而如今的世界知名奢侈品品牌如Dior,Channel等等都是在当时开创了女装的新风尚。 不知不觉,我们已学习完西方服装史,继而开始对中国服装历史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考研中外服装史模拟试题

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xx模拟试题 (一) 一、绘图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请绘出宋代男子服饰及方心曲领示意图和楚国妇女的曲裾深衣示意图; 2.请画出浪漫主义时期流行的女子着装和巴斯尔时期的女装特色; 注: 形式不限(线描或单色明暗均可);无须着色;是否画人物自定,以准确、美观为宜。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汉代的服饰纹样特征及其审美价值。 2.什么是巴洛克艺术风格?简述巴洛克时期的服饰特征。 3.试简述荷兰风时期的服装特征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4.宋代理学对当时审美特征和服饰有何影响。 5.简述旗袍的发展历史及审美特征。 6.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特征。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阐述女装的现代化的过程及其历史背景。 2.通过文革时期人们的服饰特征论述政治与服装之间的关系。 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xx模拟试题 (二) 一、绘图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请绘出唐代小袖短襦加紧身长裙示意图和明背子、比甲示意图; 2.请画出德意志风时期的流行的男子着装和新洛可可时期流行的女子着装; 注: 形式不限(线描或单色明暗均可);无须着色;是否画人物自定,以准确、美观为宜。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周代的服饰特征。 2.简述xx时代的服装特征。 3.简述明代服饰纹样的审美特征。 4.简述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女装的区别与联系。 5.中山装在中国经历过几个发展时期,分别有何特点。 6.简述70年代到90年代的服装特征及其相关文艺思潮。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1949年后中国服装的发展轨迹。 2.阐述现代男装的确立过程及其历史背景。 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xx模拟试题 (三) 1.清绘出民国时期中国男子常见服装款式示意图(至少两种); 2.请画出洛可可风时期的流行的女子着装和巴洛克时期流行的女子着装; 注:

《中西服装发展史》教学大纲讲解学习

《中西服装发展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中西服装发展史》课程是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与识别能力,正确的处理传统与现实、民族与时代的关系,继承中西方服装文化的优秀遗产,开拓服装设计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外服装史的发展背景、过程以及各时期中外服装的形态和发展规律开拓学生的形象设计思维。培养学生整体设计的观念和审美情趣,加深对服装的现实意义的理解。同时通过历代千姿百态的服饰来洞察其中的文化本质和发展规律。并能够从历史中汲取知识,获得灵感,为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西服装的历史演变脉络,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服装特点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对服装发展的影响和内在关系。使学生掌握完备的服装理论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服装发展的历史及最新趋势,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水平和审美修养,以期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能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教学内容分为中国服装史和西方服装史两个部分,中国服装史划分为六个时期,分别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前期、中期、后期和近现代社会的服装予以介绍和评说,各个历史时期侧重不同的方面。西方发展史同样分为六个时期,突出表述不同时期的服装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和影响。学习中西服装史应在理解的前提下,掌握中西方服饰演变的脉络。抓住脉络提纲挈领,而不应不加理解、缺少纵向与横向联系孤立地掌握知识,造成学习枯燥,记忆困难。 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教学环节学习掌握所列内容,并运用所学知识,启发创作思维,引发创作灵感,在服装设计中加以具体应用。由于课时原因,有些章节要求学生自己阅读理解。上课根据其阅读情况,适当提问。 中国服装史: 第一章人类服装的起源 第一节原始社会的服饰状况 第二节原始人类的服装动机 第三节服装起源与人类生产劳动的关系 第二章人类服装的共性特征

浙江7月自考中外服装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服装史试题 课程代码:0067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在古埃及,________是块料型服装最简单的形式,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服装。 2.克里特—迈锡尼文明时期克里特岛妇女服装的典型式样是________和吊钟形的层褶 裥裙。 3.________是罗马帝国特有的一种服装形式,并作为穿着者身份的标识。 4.汉代丝绸图案从原来以________为主发展到以动物纹为主。 5.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服装历史可划分三个阶段,意大利式时期、________时期和西 班牙式时期。 6.法国洛可可式女装表现为________和紧束腰身上装相结合的式样。 7.17、18世纪,欧洲的织物显花技术由原来的以________为主,发展成为以印花技术 为主。 8.利用________方法体现女性的丰满和性感,是巴罗克时期服装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 。 9.20世纪30年代女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________,两种不同面料拼接的方法成为当时 时装设计的一种常用方法。 10.1935年斯基亚帕雷提出用古典式垫肩强调肩部,恢复胸部曲线,让________回到 自然位置的主张,在当时产生过很大影响。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古希腊,凡是穿在身上的衣服都叫( )。 A.希顿 B.帕拉 C.托拉 D.迪拍劳依德 2.( )中记载的先秦服饰制度是后世封建帝王修订舆服制度时参照的范本。 A.《周礼》 B.《诗经》 C.《史记》 D.《左传》 3. ( ),通常用来指那些可以游离于人体之外,与服装搭配以显示整体 美的鞋、帽、首饰等。 A.装饰品 B.附属品 C.消费品 D.耐用品 4.原始人使用附属品除了包含广泛的装饰意义以外,还包含着( )的意义。 A.遮羞 B.情感 C.实用 D.神灵 5.基督教对服饰的制约一直持续到( )世纪左右。 A.10 B.11 1

《设计思维与创意》教学大纲

《设计思维与创意》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设计思维与创意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总学时:32 其中讲授学时:16 实践学时:16 计划学分:2 先修课程:女装设计中外服装史服装色彩 讲授语言:中文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30% 课程考核10% 随堂考试60%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性质:本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设计思维与创意通过打开学生对服装设计的思维与创意的训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服装设计思路与方法,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风格。 目的与任务: 1.认知服装设计的相关概念。 2. 了解服装设计的思维方式。 3. 掌握服装设计的创意方法。 4. 掌握服装设计的法则及规律。 5. 掌握服装市场营销及服装品牌知识。 三、推荐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打破思维的界限——服装设计的创新与表现》袁利赵明东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 参考书:《时装设计:过程、创新与实践》[英]凯瑟琳·麦凯维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设计思维(讲授:1学时) 知识点: 1、思维的概念 2、设计思维的概念 第二章、创意思维(讲授:1学时) 知识点: 1、创意思维的来源 2、创意思维构思过程 3、水平思维 4、体验水平思考法获取创意 实践教学(实践:4学时) 实践内容:

1、广州红砖厂创意园市场调查 第三章、创意工具(讲授:2学时) 知识点: 1、思维导图的背景 2、思维导图的定义 3、思维导图的特征 4、思维导图的流程 5、思维导图运用技巧 6、体验思维导图 实践教学(实践:2学时) 实践内容: 1、思维导图绘制实践 第四章、水平思维系统中的设计思维(讲授:2学时)知识点: 1、逆向设计思维 2、联想设计思维 3、无理设计思维 4、发散设计思维 5、创造设计思维 6、灵感设计思维 实践教学(实践:2学时) 实践内容: 1、设计思维实践 第五章、创意灵感的来源(讲授:4学时) 知识点: 1、生活资料 2、自然元素 3、时空要素 4、姐妹艺术 5、科技成果 6、社会动态 7、民族文化 实践教学(实践:4学时) 实践内容: 1、思维导图的训练 2、服装设计快速表达

中外服装史期终复习知识点复习课程

中外服装史期终复习 知识点

中外服装史期终复习知识点 一、中国服装史 1、服装起源的四种说法。 A、羞耻说 B、装饰说 C、性吸引说 D、保护说 2、原始人类的三个服装阶段是什么? 答:裸态、毛皮、纤维 3、旧石器时代的服装一般用何种材料制成?(毛皮) 4、我国远古居民缝制衣服的开端以?为标志。(骨针) 5、运用动物纤维蚕丝为首的国家是?(中国) 6、中国古代以上衣下裳象征?(天地阴阳) 7、中国古代“褐衣”的材料是?(麻) 8、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是?朝,鼎盛时期是?朝,废除时期是?朝。(夏、周、秦) 9、设立“司服”之职掌管帝王服饰开始于()朝。 10、什么是冕服“十二章”纹,象征意义各是什么? 十二章纹: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它们是: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通称“十二章”,绘绣有章纹的礼服称为“衮服”。 11、帝王冕冠有几旒?玉珠多少颗?正确戴法是?

答:帝王冕冠为十二旒,共有玉珠144颗(前后相加288颗);正确戴法是前低后高。 12、仅次于冕冠的帝王冠是? 13、周朝时,天子燕居、诸侯祭祀宗庙、大夫和士早上入庙、叩见父母穿的衣服是?(玄端) 14、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流行的服式是?(深衣) 15、推行胡服骑射改革的是战国时期的__________。 16、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服式区别于汉族服式的最主要特征是 __________。 17什么是丝绸之路? 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18、南朝王公、名士、百姓崇尚宽衫大袖——“?”的服饰。(褒衣博带) 19、“杂裾垂髾”服出现在()时期。 A、汉朝 B、六朝 C、隋朝 D、唐朝 2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冠式是_________。

中外服装史试卷A答案

《服装设计概论》试卷参考答案 A卷 一、填空题 1、宽衣文化、窄衣文化 2、流苏 3、爱琴文明 4、上玄下黄 二、选择题 1、B 2、D 3、A 4、C 5、D 6、B 7、A 8、D 9、B 10、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名词解释 1、指表现人物时,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2、一种由金线或者染成金黄色的线绳编制成的辫状饰带,是一种土耳其人的服装饰带,以后被欧洲国家的军队作为区分军服和军官的等级标志。 3、意大利语, 原意为大客厅,进入法国后引申为贵妇人在客厅接待名流或学者的聚会。 4、一种连身衣。 五、简答题(言之有理即可) 1、希顿是希腊人最典型的服饰,也是人类服装史上最原始的形态,即不裁剪不缝合货极少缝合的服装样式。包括多利安式希顿和爱奥尼式希顿。 2、克里特女子服装异常具有现代感,上衣下裙,紧身合体,有着相当高超的裁剪塑形技术。短小的上衣紧贴身形,有立领,而领口开得很大,整个乳房全部裸露在外,衣襟在乳房下系合,托起丰满的双乳。腰部用有装饰纹样的腰带勒得很细,下穿一段段摆开的吊钟状裙子。 3、冠服是服装根据帽子的不同而命名的各类服装的总称。在古代,带什么冠配什么服都有定制,天子和贵族因不同身份和参加活动的性质,配穿不同的服饰,这些服饰在颜色、材质、尺寸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规定。 六、论述题(言之有理即可) 一、中国的服装是宽衣文化 1、追求精神功能。注重、强调表现人的精神、气质、神韵之美,不强调服装与形体的关系。通常只有前后两片,因为要利于活动和遮蔽人的身体,其造型线就像中国话的“笔情墨趣”,取宽松随意式,做的十分宽大,顺应“形残而神

服装市场营销教学

《服装市场营销》教学大纲 开课系:服装艺术设计系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服装设计与营销) 学时:36学时 学分:2学分 撰稿人:吴宝善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服装市场营销》是服装设计(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并且在理论基础上能够独立进行市场调研、营销策划、以及分析实际营销案例。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服装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市场调研、营销策略理论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服装企业营销案例分析并能给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2、能够进行营销策略设计,以及选择合理的营销方案。(三)素质目标: 1、使学生具备现代服装企业营销理念; 2、使学生知识结构更加全面。 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第一章服装市场营销概述 (一)理论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1)市场和市场营销 (2)服装行业和服装市场 (3)服装市场营销管理过程 (4)服装业发展趋势和市场营销创新 2、教学要求 (1)掌握市场和市场营销的概念; (2)掌握服装市场营销管理过程; (3)了解服装业发展趋势和市场营销创新。 第二章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一)理论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1)服装市场营销环境概述 (2)服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2、教学要求 (1)掌握服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方法。第三章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一)理论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1)服装消费者购买行为 (2)服装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3)影响服装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分析 2、教学要求 (1)掌握服装消费者购买行为; (2)了解服装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3)掌握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第四章市场调查与预测 (一)理论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1)服装市场调查 (2)服装市场预测 2、教学要求 (1)掌握服装市场营销调查方法; (2)了解服装市场预测方法。 第五章目标市场的选择 (一)理论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1)服装市场细分 (2)服装目标市场 (3)服装市场定位 2、教学要求 (1)掌握服装市场细分; (2)掌握服装市场定位。 第六章产品策略 (一)理论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1)服装产品组合策略 (2)服装产品生命周期策略 (3)服装产品的品牌策略

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史考研讲义

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史考研讲义 第四节流行的变化 一、“年轻风暴”与动荡的20世纪60年代 (1)经济方面的发展、社会政策和税制的改变使战后出生的新一代在物质上并不匮乏,但因缺乏家庭温暖,在情感上饱受挫折和不安,常借暴力行为和各种破坏行为来发泄情绪,他们自称是Beat Generation——垮了的一代。 (2)60年代的“年轻风暴”发展成对社会与政治制度的批判、反现行体制、反传统、反战等反传统反体制运动。 (3)这种风靡全球的年轻风暴强制性的改变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从而扭转了20世纪后半叶的服装流行方向和模式,给为贵妇人服务的高级时装业以致命的打击,使高级成衣业趁机崛起,人们的服饰朝着更加丰富多样化方向迈进。 二、20世纪60年代的服装 (1)女装的单纯化和轻便化 1.从近世纪到近代,流行的源头是宫廷、沙龙、王公贵族、资产阶级贵妇的穿戴,进入20世纪后,流行仍然靠高级时装设计师的感觉和技术来产生、形成。 2.两次大战后,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服装越来越强调合理性和机能性,特别二战后,以美国为代表以更大范围的一般消费层(经济上独立、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新的价值观的年轻一代)

为对象的时装产业走上成衣化道路。 3.50年代中期起,女装开始朝着单纯化、轻便化、简洁、朴素化方向发展。机能性越收到重视。 4.1958年的萨克?多莱斯(布袋女装),是放松腰身的。 5.迪奥店的伊夫?圣?洛朗推出了高腰身的朝气蓬勃的梯形; 6.玛基?鲁夫店推出了胸前和臀围处抽褶的娃娃式女装。 7.1957年,基?拉?罗修推出低腰身的“却尔斯登”形。 8.皮尔?卡丹推出了高腰身的后背宽松的斧形,裙长缩短到离地50cm。 9.尤贝尔?德?基邦希推出了后背宽松形。 10.1959年,伊夫?圣?洛朗、皮尔?卡丹等推出充满年轻气息的作品。 11.1960年春,女装进一步单纯化。 12.1960年秋,出现了20年代样式复兴的现象,吊钟状的帽子,宽松的低腰身,细长的茄克等,设计师通过20年代的风格向人们提供新的出发点。 13.1961年又出现30年代样式的复兴,裙长没变,裙子多采用斜裁的方法加大下摆量,或放射状地取普利兹褶,构成轻快的外形。30年代的长波浪裙表现的是一种文静的淑女风格,而这时的“30年代风格“则是轻快的、年轻活泼的、动的、现代感极强的一种崭新现象,因为流行的“根基”已不是过去的“夫人”而是年轻人。

中外服装史复习题

中外服装史复习题(开卷) 一、填空题 1、妇女着男装或胡服就是我国_________(朝/代)时期服饰得一大特点。 2、古希腊希顿主要有两种款式,为_____________与爱奥尼亚式。 3、褙子就是我国_____________女服中最具时代特色得服装。 4、裤褶、裲裆为我国_____________时期得典型服饰。 5、清代满族妇女得发式保留本民族得形制,满族称为_____________。 6、中国服装史中,唯一得一次主动变革发生在_________ 朝。 7、汉代发式中最有特色得样式就是___________。 8、瓜皮帽就是清代与民国时期市民常戴得帽子,这种帽子在明朝就有了,还有一个雅致得名字叫_____________. 9、欧洲人在_________时期,流行戴装饰性得轮状拉夫领。 10、秦汉男子得袍服袖端多有一个收敛得袖口,叫_____________ 。 11、比甲、水田衣、凤冠、霞帔就是最代表性得 ___ 女子服饰。 12、中国服装史中,唯一得一次主动变革发生在朝。 13、欧洲时代女子盛装,装饰多而华丽,从胸衣到裙摆依次装饰层层得花边、缎带与蝴蝶结,使女子瞧上去像鲜花盛开得花园,称为“移动得花园”。 14、赵武灵王就是我国服装史上最早得改革者,她推行了_ ,适应了战争 需要。 15、最具有特色得元代妇女首服就是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得希顿就是一种用亚麻材料做得长外套。 二、选择题 1、欧洲人在()时期,流行戴装饰性得皱领. A。古典主义?B。洛可可风格C。中世纪??D.文艺复兴 2、用不同动物图案来识别不同品级,官阶得“补子"就是( )服饰中最具文化意义得一种创新. A唐B宋C明D清 3、方心曲领就是()官员佩戴得饰品。?A、元朝B、汉朝C、唐朝 D、宋朝 4、率先使用时装模特儿得设计师就是()。?A、莫里斯B、朗万C、迪奥D、沃斯 5、丘尼卡、卡拉西里斯就是( )得女子服饰。 A古埃及 B 古希腊C古罗马D拜占庭 6、隋唐时期女子首服(),就是一种大方巾,可遮脸,还可披体而下遮蔽身体。?A、胡帽B、帷帽C、幂篱D、幞头?7、“武德令"就是()朝制定得服饰制度. A唐 B 宋 C 元D明 8、()为民国初年衣裙上下配用得一种女子服饰。 A上衣下裳B窄袖短襦C杂裾垂髾D袄裙 9、明朝得冠服制度中出现得补子图案就是用以表示(). A、吉祥B、官阶C、装饰D、地位 10、西方从()开始,原来上下相连得袍服逐渐被分体式得上衣下裙代替。 A中世纪B文艺复兴 C 18世纪D19世纪 11、十二章纹中()所代表得含义就是决断. A黻B黼C日D火 12、17世纪初,得印花棉布由亚洲传入欧洲。 A 中国 B 日本C印度D朝鲜 13、()得服装,主要衣料就是亚麻布,构成简单,一般采用垂褶进行装饰. A 古埃及 B 古希腊 C 古罗马 D 古波斯 14、()时期得人们讲究风度气韵.“翩若惊鸿,矫若游龙”,就是对此时人们着装得写照。

《服装材料学》教学大纲学分学时

180014《服装材料学》教学大纲学分:4学时:72 TheClothingMaterial 一、课程的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服装材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种材料的性能,灵活运用服装用各种材料。并掌握纤维和材料的鉴别与选用。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研究服装用纤维、纱线、织物、裘皮、皮革、辅料等各种材料的结构形态及其各种性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服装材料的选择和利用。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纤维、纱线、织物自身的性能。 2、掌握纤维、纱线、织物对服装形态、结构、服用性能和穿着效果等的影响。 3、学习各种服装材料的选用。 四、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科程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五、课程的重点及难点 重点:纤维原料的分类与结构特征、基本性能及对服用性能的影响、服用性能分析及纤维的鉴别,织物的结构特征及对服用性能的影响,各种织物的名称、风格特征及在服装中的适用性,衣料的认识与鉴别及选用。 难点:织物的组织结构、服装舒适性、服装材料的灵活运用。 六、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理论教授:(50学时) 实践或实验:(22学时) 第一部分:理论内容及要求 绪论(2学时) 第一章:服装用纤维材料(8学时)

第一节:纤维分类及其形态结构特征 一、纤维的分类 二、纤维的形态特征及其影响 第二节:常用纤维的性能特征 一、天然纤维 二、化学纤维 第三节:纤维服用性能分析 一、外观性能 二、舒适性能 三、耐用性能 四、保养性能 第四节:纤维鉴别 一、手感目测法 二、燃烧法 三、显微镜观察法 四、药品着色法 五、溶解法 六、熔点法 七、红外吸收光谱鉴别法 第二章:服装用纱线(4学时) 第一节:纱线的分类及其特征 一、纱线分类 二、针织绒线 第二节:复杂纱线 一、花式纱线 二、变形纱

中外服装史(C)

《中外服装史》试题(C)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唐代女装主要由、衫、帔三件组成。 2、比甲、水田衣、凤冠、霞帔是最代表性的___ 女子服饰。 3、根据文献资料及出土文物分析,时期冠服制度得到初步确立,这是中国服装史的奠基阶段。 4、欧洲时代女子盛装,装饰多而华丽,从胸衣到裙摆依次装饰层层的花边、缎带和蝴蝶结,使女子看上去像鲜花盛开的花园,称为“移动的花园”。 5、赵武灵王是我国服装史上最早的改革者,他推行了_ ,适应了战争需要。 6、最具有特色的元代妇女首服是_____________。 7、_________的希顿是一种用亚麻材料做的长外套。 8、西方_______时开始,原来上下相连的袍服逐渐被分体的上衣下裙所代替。 9、中国古代服装款式,从形式而论,可大概分为三种基本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裁袍制。 二、选择题(每小题1.5 分,共15 分,请将答案填在下 面的表格内) 1、欧洲人在( )时期,流行戴装饰性的皱领。 A.古典主义B.洛可可风格C.中世纪D.文艺复兴 2、用不同动物图案来识别不同品级,官阶的“补子”是()服饰中最具文化意义的一种创新。 A唐B宋C明D清 3、方心曲领是()官员佩戴的饰品。 A.元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4、率先使用时装模特儿的设计师是()。 A.莫里斯 B.朗万 C.迪奥 D.沃斯5、丘尼卡、卡拉西里斯是()的女子服饰。 A古埃及 B 古希腊C古罗马D拜占庭 6、隋唐时期女子首服(),是一种大方巾,可遮脸,还可披体而下遮蔽身体。 A.胡帽 B.帷帽 C.幂篱 D.幞头 7、“武德令”是()朝制定的服饰制度。 A 唐 B 宋 C 元D明 8、()为民国初年衣裙上下配用的一种女子服饰。 A上衣下裳B窄袖短襦C杂裾垂髾D袄裙 9、明朝的冠服制度中出现的补子图案是用以表示( )。 A.吉祥 B.官阶 C.装饰 D.地位 10、西方从()开始,原来上下相连的袍服逐渐被分体式的上衣下裙代替。A中世纪B文艺复兴 C 18世纪 D 19世纪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 分) 1、试述巴洛克艺术风格对服装的影响 2、试述东方服饰的特点 3、试述宋代霞帔的形制 4、试述唐代幂篱的形制 得分阅卷人 得分阅卷人得分阅卷人

《中外服装简史》教学大纲

《中外服装简史》教学大纲 开课系:服装艺术设计系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 学时:36学时 学分:2学分 撰稿人:吴宝善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中外服装史》是服装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专业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外服装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服装样式与基本特点;认识服装变迁的原因与发展规律,获得关于服装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能开阔视野,提高审美修养,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与创新设计理念,以期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能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中西服装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 (二)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各个时期的设计要素来进行现代服装设计; (三)素质目标: 具备服装专业审美能力,使各个历史时期的服饰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得以体现。 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理论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1)学习服装史的意义 (2)如何学习服装史 2、教学要求 理解学习服装史的意义。 第二章西方服装史 (一)理论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1)古代服饰 (2)中世纪服饰 (3)文艺复兴时期服饰 (4)巴洛克时期服饰 (5)18世纪服饰 (6)19世纪服饰 (7)20世纪服饰 2、教学要求 (1)掌握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服饰的演变以及特征; (2)了解古代服饰、中世纪服饰的特征;

(3)熟悉18、19、20世纪服饰特征以及著名的服装设计师。 第三章中国服装史 (一)理论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1)先秦服饰 (2)秦汉服饰 (3)魏晋南北朝服饰 (4)隋唐五代服饰 (6)元代服饰 (7)明代服饰 (8)清代服饰 (9)辛亥革命后的近代和现代服饰 2、教学要求 (1)掌握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时期服饰的特征; (2)了解先秦时期、元、明、清时期服饰的特征; (3)熟悉辛亥革命后近代和现代服饰特征。 第四章服装的演变规律及发展趋势 (一)理论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1)服装的演变规律 (2)服装的发展趋势 2、教学要求 (1)掌握服装演变的因素; (2)了解未来服装发展趋势。 四、学时分配表 五、教学组织设计 根据该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新授课程采用提问式方法导入,学生回答问题后再由教师归纳总结。在每次课结束后进行该次课的小结。 六、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 《中外服装简史》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考试课,以平时作业考查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 七、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该课程在服装设计基础课程之后讲授。

中外服装史(服装发展史)

选择题 1.服装起源的四种说法:(a羞耻说b装饰说c性吸引说d保护说) 2.原施人类的三个服装阶段?(裸态/毛皮/纤维) 3.旧石器时代的服装一般用(毛皮)材料制成 4.我国远古居民缝制衣服的开端以(骨针)为标志 5.运用动物纤维蚕丝为首的国家是(中国) 6.中国古代以上衣下裳象征(天地阴阳) 7.中国古代“褐衣”的材料是(麻) 8.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是(夏朝),鼎盛时期是(周朝),废除时期是(秦朝) 9.设立“司服”之职掌管帝王服饰开始于(汉)朝 10.什么是冕服“十二章纹”,象征意义各是什么? 十二章纹: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它们是: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11.帝王冕冠有(十二)旒玉珠(144)颗正确戴法是(前低后高) 12.仅次于冕冠的帝王冠是(通天冠) 13.周朝时,天子燕居,诸侯祭祀宗庙,大夫和士早上入庙,叩见父母穿的衣服是(玄端) 14.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流行的服式是(深衣) 15.推行胡服骑射改革的是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 16.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服式区别于汉族服饰的最主要特征是 汉族服饰:宽袖袍服,裤腿肥大;少数民族服饰:窄袖短上衣,裤腿口较窄,主要是便于骑马打仗17.什么是丝绸之路? 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路上丝绸之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路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18.南朝王公、名士、百姓崇尚宽衫大袖的服饰(褒衣博带) 19.“杂裾垂髾”服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20.用整幅布做成的头巾叫(幅巾) 21.高腰掩乳裙装主要流行在(唐朝) 22.唐代男子皆以穿(圆领袍)为主。 23.宋代女服中最具时代特色的服装是(褙子)。 24.关于宋代服饰制度中“赐金紫”的含义 A 金之金饰鱼袋 B 紫指紫色公服 C 表征官员级别 D 鱼袋内并不盛鱼符 25.宋代官员的主要冠式是 26.元代举行大朝会穿的高级礼服是( 质孙服) 27.明代命妇礼服的主要配饰是(凤冠霞帔) 28.明洪武二十四年,规定职官常服用补子表示(品级) 29.明代用各种零碎布料拼合而成的服装是(水田衣) 30.明代官员官帽被称为(乌纱帽) 31.西瓜皮帽又称(六合一统帽) 32.清朝的日常男装主要有(长袍和马褂) 33.清代服饰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坚守满旗旧制,废除明代制度,如窄袖紧身、马蹄袖;继承部分明代旧制,如补子、翎毛、命妇衣冠;接受了一些西方影响,如西装、军服、学生服等。

中外服装史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图文)

中外服装史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图文) 论文导读:它主要用于学术交流、产品展示、工作汇报、情况介绍等场合的幻灯片制作和演示,可以通过计算机播放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息。PowerPoint简单易学,制作课件过程也极其简单。Authorware是美国多媒体工具软件供应商Macromedia的产品,该软件采用的面向对象设计思想提供直观的图标编程界面,利用各种功能图标逻辑结构的布局,体现程序运行的结构,并配以函数和变量完成数据操作,从而取代了复杂的编程语言,大大提高了多媒体系统开发的质量和速度,使非专业程序开发人员进行多媒体系统开发成为现实。因此,Authorware非常适合于艺术类教师学习使用,中外服装史多媒体教学课件采用Authorware进行制作。关键词: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服装史 1、前言 中外服装史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服装设计专业理论基础必修课。本课程具体讲授中外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艺术思潮和流派、典型的服装款式和配饰。由于涉及的历史跨度大、涉及的服装款式和配饰繁多,必须要用大量的图片进行展示、用视频的播放来增强教学效果,利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一是教师很难讲清楚,二是学生很难听得懂,容易造成讲课内容枯燥,学生厌学,学习兴趣低下[1]。多媒体课件是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集成在一起,使知识信息来源更丰富、生动的新型教学软件,可以较好地增强教学感染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和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发

展,加深学生对课程的印象及对于抽象问题地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开发中外服装史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服装史的教学用来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必要。 2、多媒体制作工具 课件制作工具一般可分为两大类:通用工具和专用工具。通用工具是指国际上各大型软件公司开发的通用性较强的应用软件,这类软件并不是专为课件开发而设计的,但是能很好的为课件开发服务;专用工具是指专为学科教学服务,或专为课件开发而设计的软件工具。可以用于制作课件的通用性应用软件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PowerPoint PowerPoint是美国微软公司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套件中的一员,是专门用来制作演示文稿的工具软件。它主要用于学术交流、产品展示、工作汇报、情况介绍等场合的幻灯片制作和演示,可以通过计算机播放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息。 PowerPoint简单易学,制作课件过程也极其简单。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可以随着讲授者的逐步讲解,一步一步演示由各种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声音构成的幻灯片,课件图文并茂,动静有致。但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缺乏交互性,常用于集体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2)Flash Flash是有美国的Macromedia公司于1996年6月推出的优秀网页动画设计软件。它是一种交互式动画设计工具,用它可以将音乐、声效、

自考 中外服装史

中国自考人(https://www.doczj.com/doc/229619373.html,)——700门自考课程永久免费、完整在线学习快快加入我们吧! 浙江省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服装史试题 课程代码:00672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距今约1万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逐步掌握了制造皮革以及纺织棉、麻、毛和编织等技能,这标志着人类对__________的使用由此开始。 2.从大历史的眼光来看,服装总是处在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而这种变化是服装功能的变化,服装的功能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中国在奴隶社会的千余年中,服装最终积淀为人民和统治者都能接受的两种形制:__________、__________。4.汉代袍服在形制上承袭了__________的礼仪。 5.奴隶社会的服装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夏商前期,是对原始服装的积淀阶段,商后期到西周、春秋,则是我国远古服装的__________。 6.中世纪的文化主要以__________文化为主。 7.19世纪最后10年到20世纪的前10年,欧洲艺术领域出现了新的思潮,即__________。 8.__________在巴洛克服饰的基础上发展了纤细轻巧的特点,使服饰更加向女性化方向发展。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9.原始社会服装的兴盛期应是纺织技术有所发展,纤维材料更为丰富的( ) A.旧石器时代晚期 B.新石器时代早期 C.新石器时代晚期 D.新石器时代中期 10.所谓上下连属的形制就是把上衣和下裳缝合在一起的一种服装形制,它不同于上衣加长的长衣,其中最典型的是( ) A.袍与禅 B.襦 C.深衣 D.长衣 11.唐代的纺织品主要是__________两大类。( ) A.麻织品和棉织品 B.麻织品和毛织品 C.棉织品和丝织品 D.麻织品和丝织品 12.__________时期,妇女着男装或胡服是封建社会兴盛期服装的一大特点。( ) A.隋末唐初至盛唐 B.隋朝 第 1 页

浙江2021年7月自考中外服装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自学考试中外服装史试题 课程代码:0067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约公元前1550年古_________(国家)的服装最显著的是垂褶装束的流行。 2.中国服装有两种基本的形制,即_________和衣裳连属制。 3.陶迪和_________是印度著名的传统服装。 4.中国的深衣之制必须符合_________、领方似矩、背后垂直如绳、下摆平衡似权四大原则。 5.印度人贴在额头的_________是喜庆吉祥的象征,同时是女子已婚的标志。 6.拜占庭服装中最典型的款式有达尔马提卡(dalmatica)、_________(pallium)和罗拉姆(lorum),以及帕鲁达门托姆(paludamentum)、丘尼克(tunic)、帕纳拉、霍兹(hose)等。 7.由于“蛮族”服装的冲击和影响,西欧服装开始向_________和窄衣形态方向发展。 8.帝政式男装比较典型的两种款式有_________和晨礼服。 9.世界服装流行中心除巴黎以外,还有英国_________、意大利米兰、德国慕尼黑、西班牙巴塞罗那、日本东京以及美国纽约。 10.对于二战后美国的成衣生产而言,服装_________的规格和生产的批量化是发展的两个必要前提。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 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古希腊,凡是穿在身上的衣服都叫( )。 A.希顿B.帕拉C.托拉D.迪拍劳依德 2.( )人制成了我们迄今所知的第一条与现代样式相仿的裤子和第一件缝有长袖的短外衣。 A.古希腊B.波斯C.古罗马D.古印度 3.蠡痕是用燧石、( )或其它的锐器,在肌肤上划割,以便蠡伤皮肤,事后在伤口处长出浮痕来。A.木片B.刀尖C.贝壳D.炭灰 4.( ),通常用来指那些可以游离于人体之外,与服装搭配以显示整体美的鞋、帽、首饰等。A.装饰品B.附属品C.消费品D.耐用品 5.基督教对服饰的制约一直持续到( )世纪左右。 A.1 B.11 C.2 D.3 6.格陵兰式裁剪方法的特殊性在于采用了( )。 A.构成技术B.省道技术C.分割技术D.放码技术 7.元代男女皆以( )为主。 A.长袍B.深衣C.短装D.胡服 8.沃斯的设计风格受( )画家委拉斯贵支等人作品的影响,偏重于表现华丽、娇艳、奢侈的效果。A.西班牙B.中国C.日本D.瑞士 9.S形时期,( )直接继承并发展了发生在它前面的象征主义和“工艺美术运动”的传统,左右着当时的设计潮流。 A.新文化运动B.新艺术运动C.形式主义运动 D.新设计运动 10.巴罗克风格的荷兰式时期流行的男裤是( )。 A.喇叭裤B.灯笼裤C.半截子裤D.便裤 11.( )是18世纪代表性的女袍式样。

服装史教学大纲

《服装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01031319 2.课程名称:服装史 3.英文名称:Clothing History 4.课程简介:“服装史”课程主要讲述各个时期不同的服装与服饰样式,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外服装史的发展背景、过程以及各时期中外服装的形态和发展规律,使学生认识服装发展变化的规律,并且能够从历史中汲取知识,获得灵感,为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服装史》是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外服装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服装样式与基本特点;认识服装变迁的原因与发展规律,获得关于服装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能开阔视野,提高审美修养,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与创新设计理念,以期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能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中西服装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 (二)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各个时期的设计要素来进行现代服装设计; (三)素质目标: 具备服装专业审美能力,使各个历史时期的服饰文化在学生的专业设计中得以体现。2.先行课程:无 3.周课时、总学时:周课时2、总学时28 4.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5.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6.考试方法:平时作业、考勤占30%,期末考试占70% 7.实验、实习、作业: 8.教材:《中西服装史》(第1版),张祖芳主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9.教学参考资料: 《中国服装史》,黄能馥,陈娟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 《中国服饰造型鉴赏图典》,孔德明,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 《国外历代服饰图典》,曾慧洁,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年。 《西方服装史》,华梅,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 《服饰时尚800年》,[英]琼·娜(贺彤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西洋服装史》,李当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2005年。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目的和要求 第一章先秦、秦汉服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节主要讲述夏、商、周的奴隶制社会时期的服饰。这一历史时期对中国历史而言非常重要而关键,此时建立起了奴隶制的文明社会国家,人类脱离了原始社会的野蛮状态,并且到后期基本确立了封建制度,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社会时代。 先秦时期的服装和社会的大变革有着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服装形成与服装制度建立的重要时期,这一重要历史阶段形成的服装也为先秦以后至清末几千年封建时代服饰制度的发展和演变奠定了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秦汉时期的服饰制度和典型服饰形制。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步巩固发展的时代。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在由刘邦建立的汉朝,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文化的进步,内外交流日益活跃,衣冠服饰日趋华丽。秦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服装就是袍服,当时社会遵循“以袍为贵”的原则。秦汉时期的袍服一般多为大袖,袖口收缩紧小,交领,下摆造型多变化。汉代妇女的服装沿用前代,以深衣为主。日常多着上懦下裙,庶民百姓多为上懦下裤。与前代相比,装饰水平大大提高。 二、教学重点:先秦、秦汉时期的服饰制度 教学难点:先秦、秦汉时期的典型服饰及制度 三、授课时数:理论学时2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先秦服饰 第二节秦汉服饰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服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节主要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制度和典型服饰形制。魏晋 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重大变革时期。此时,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激 烈动荡之中,这个时期战争连绵不断,政权更替频繁,使得社会长期处于混乱分裂的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