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概念

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概念

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概念
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概念

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的概念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作为第一产业起着稳定大局、支撑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俗话说:“无农不稳、无粮则慌”,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反映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主要是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增加值,它们的概念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知道农业的基本含义。平时我们所表述的农业通常指的是“大农业”,即包括农、林、牧、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而在农、林、牧、渔业中,其中的农业一般指的是“小农业”。在以前“小农业”指的是种植业和农民家庭兼营手工业,而按现在国民经济行业划分,“小农业”单指种植业。如果我们单说农业一般指的是“大农业”。如果需要分别计算农、林、牧、渔业,其中的农业那就是计算种植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概念。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的全部产品总量和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的价值。它反映某个国家和地区一定时期内农林牧渔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是计算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基础资料。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核算范围是辖区内各种经济组织类型,各个系统的全部农林牧渔业生产单位和非农行业附属的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单位。军委系统的农林牧渔业生产(除军马外)也应包括在内。但不包括农业科研单位试验机构的农业生产。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概念。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指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生产货物或提供服务活动而增加的价值。为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扣除农林牧渔业现价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增加值也称附加价值或追加价值,是指各单位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从宏观上来说,增加值是计算生产总值的基础,即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就是生产总值。从微观上来说,增加值能客观反映行业的投入、产出、效益、速度和收入情况。

(邢瑞俊王沛峰)

农业总产值和农业总收入

一、农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按农林牧渔业产品及其副产品的产量分别乘以各自单位产品 价格求得。可以采用现行价格和不变价格计算。 农业总产值的计算价格——现行价格指当年各地各种农付产品 的实际价格。农民自产自用的农付产品,有合同定购价的,按照国家合同定购综合平均价计算,计算方法是用国家对某种农产品的收购总量除国家对该种农付产品的收购金额;没有合同定购价的,则采用该种农付产品大量上市时的综合平均价格计算。 不变价格——又称可比价格,即采用将价格固定在某一年份,来计算不同年度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其目的是为了消除不同年度、不同地区之间价格变动的影响,便于计算农林牧渔业生产的规模、速度。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先后制订过1952年、1957年、1970年、1980 年不变价格资料。目前使用的是1990年不变价格。 二、农业总收入 农业总收入包括种植业收入、林业收入、牧业收入、渔业收入和其他农业收入。

种植业收入:种植业指利用农作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农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瓜果等其他作物,以及果、桑、茶树的种植。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大豆、薯类(包括甘薯、马铃薯等)及其他杂粮作物。经济作物包括棉花、麻类、糖料、油料、烟叶、药材、染料、香料等作物。蔬菜瓜果等其他作物包括各种蔬菜、菜用瓜、果用瓜、菜用豆、蕃茄等,以及绿肥作物、饲料作物、花卉等,果树包括柑桔、苹果、梨、桃、香蕉等鲜果树,干果树不包括在内。种植业收入指各经营单位和农民当年收获到手的粮食、经济作物、其他作物,以及桑、茶、果(不含蚕茧)等主副产品收入。但生产用的绿肥和青饲料不作为收入,用来沤肥的副产品也不作收入。 林业收入:林业指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林产品以及利用林木的自然特征以发挥防护林作用的物质生产部门。包括采种、育苗、植树造林、森林抚育、迹地更新、森林保护、天然林场的经营管理,以及对橡胶、漆树、油桐、咖啡、可可、花椒、胡椒、干果树(如板栗、核桃)等林木种植及其他林产品的采集。 林业收入指各经营单位和家庭经营当年采伐竹木收入、出售树苗收入和人工栽培的竹木上不经砍伐而取得的各种林产品收入,如生漆、棕片、五倍子、松脂、紫胶、竹笋、油桐、乌柏子、核桃、板栗、各种林木籽实等收入。桑叶、茶叶、水果、花卉等收入,不应包括在内。

经济附加值概念

提出是美学Stewar经济附加(Economic Value Added简EV注册并实施的一套以Stern Stewart & C思腾思特咨询公由美国著名它是基于税决策机制及激励报酬制度济增加值理念为基础财务管理系营业净利润和产生这些利润所需资本投入总成本的一种企业绩效财务评价方法。经济附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经济附加值又称经济增加值。等于企业税后净利润减去全部占用资本成本,是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入。 简介公司每年创造的经济增加值等于税后净营业利润与全部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其中资本成本包括债务资本的成本,也包括股本资本 的成本。目前,以可口可乐为代表的一些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大都使用EV A 指标评价企业业绩。从算术角度说,EV A 等于税后经营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本成本,是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入(Residual income)。EV A 是对真正经济利润的评价,或者说,是表示净营运利润与投资者用同样资本投资其他风险相近的有价证券的最低回报相比,超出或低于后者的量值 (1) EVA是股东衡量利润的方法资本费用是EV A最突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传统的会计利润条件下,大多数公司都在盈利。但是,许多公司实际上 是在损害股东财富,因为所得利润是小于全部资本成本的。EV A纠正了这个错误,并明确指出,管理人员在运用资本时,必须为资本付费,就像付工资一样。考虑到包括净资产在内的所有资本的成本,EV A显示了一个企业在每个报表时期创造或损害了的财富价值量。换句话说,EV A 是股东定义的利润。假设股东希望得到10%的投资回报率,他们认为只有当他们所分享的税后营运利润超出10%的资本金的时候,他们才是在赚钱。在此之前的任何事情,都只是为达到企业风险投资的可接受报酬的最低量而努力。. (2) EVA使决策与股东财富一致衡量指标,帮助管理人员在决策过程中运用两A 思腾思特公司提出了EV 任何公司的财务指标必须是最大程度地增加股东第一条原则,条基本财务原则。一个公司的价值取决于投资者对利润是超出还是低于资本成第二条原则,财富。的可持续性增长将会带来公司市场价值的A本的预期程度。从定义上来说,EV,从刚起步的公司到大型企增值。这条途径在实践中几乎对所有组织都十分有效业都是如此。EV A 的当前的绝对水平并不真正起决定性作用,重要的是EV A的增长,正是EV A的连续增长为股东财富带来连续增长。 体系思腾思特公司提出的Four M's 的概念可以最好地阐释EV A体系,即评价指标(Measurement)、管理体系(Management)、激励制度(Motivation)以及理念体系(Mindset)。 (1) 评价指标(Measurement)EV A是衡量业绩最准确的尺度,对无论处于何种时间段的公司业绩,都可以作出最准确恰当的评价。在计算EV A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对传统收入概念进行一系列调整,从而消除会计运作产生的异常状况,并使其尽量与经济真实状况相吻合。举例说,GAAP 要求公司把研发费用计入

农业总产值分析

农业总产值分析 摘要: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属于第一产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三农”问题也一直是国家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安定天下的产业。农业是国家自立的基础。20世纪后半叶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总产值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因此农业的发展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引言 农业总产值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按农林牧渔业产品及其副产品的产量分别乘以各自单位产品价格求得。中国式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用不到7%的耕地养活着占了世界20%的人口,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农业大国。。2009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8095亿元。在讨论中我们发现农,林。牧,

渔对于农业总产值的贡献分配不均,因此作出此分析以便为以后农业的均衡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农业均衡发展。 根据2010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我国的农业总产值达到,2004年——2009年我国的农业总产值分别为21412.7亿元,22420亿元,24040亿元,28627亿元,,33702亿元,35226亿元建国以来,只要农业形势好,整个国民经济就能顺利发展,一旦农业受到挫折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的大国里,农业这个基础能否得到不断加强,农业生产能否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对于国民经济全局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就必然引起国民经济的波动。农业在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农业总产值受到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等的影响。农业发展受到制约的因素主要表现在:1.耕地资源日趋减少 2.自然灾害增加 3.农村青壮劳动力减少 4.粮食生产成本持续增加。此外,影响农业总产值提高的因素还有农业制度的合理性、农业的资金投入、农业的基础设施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农田水利、农业交通运输情况以及作物另种等.因此,基于这一实际情况,根据所搜集的数据对于农业总产值进行分析,发现农业生产中遇到的瓶颈,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增加农业总产值。

经济增加值(EVA)学习笔记

经济增加值(EVA)管理学习笔记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都在推行经济增加值(EVA)管理方式,国资委也准备对下属的中央企业采用EVA评价体系,一些大型的民营企业在咨询过程中也提出了这方面的需求。什么是EVA,以及如何在企业中实施EVA成了大家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下面我想通过论坛这个园地,共同学习、交流EVA知识和实施经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一,好企业的判断标准 什么样的企业是好企业?不同的时期,人们对企业的判断标准也不尽相同,这主要是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人们对企业的性质、发展目标、经营方式都有不同的理解。在论坛里,我和rgang兄曾专门就此讨论过(有兴趣的可以看看),fxzfxz9999兄也提出了很有见地的观点,这些讨论都涉及到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一些前沿的问题,理论的东西较多。经济增加值是上世纪80 年代在企业管理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企业价值管理工具,因此在对企业的认识上,仍然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企业目标,但既然是学习经济增加值,我们就接受和承认这个目标。 从19世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出现以来,企业目标经历了利润最大化、效益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三个阶段。在利润最大化阶段,投资者普遍追求利润的绝对值,这时候的企业规模比较小,投资者和管理者并没有分离,因此也不存在“委托代理”的机制问题。到了20世纪初,由于金融资本市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巨型规模的企业,企业的所有者已经不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企业,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逐步成为趋势。特别是经济学中资源禀赋概念的扩展,投资者越来越关注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显然,简单的利润判断已不能准确全面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为此,人们发展了总资产收益率、股本收益率、每股赢利等指标作为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标准。 20世纪80 年代后,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效益最大化判断工具也有不足,因为其中的主要指标信息采集、分析都基于企业财务报表(基于已发生的权责),反映的是企业的发生成本,没有考虑到股东投资的机会成本,因此很可能激励公司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忽视企业的长期价值的创造。具体表现在片面追求企业规模和企业利润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和过度的扩大生产,国内的长虹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例子。

工业增加值的含义

工业增加值 1、工业增加值的定义及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意义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增加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项基础指标。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即是国内生产总值,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期时期内所生产的和提供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同时也反映了生产单位或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因此,建立增加值统计,将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提供可靠依据,是建立资金流量的基础。工业企业建立增加值统计,可以反映工业企业的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情况,为改善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依据,并促进工业企业会计和统计核算的协调。 2、工业增加值的计算原则从工业增加值的概念出发,计算工业增加值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本期生产的原则 工业增加值的核算必须是工业企业报告期内的工业生产成果。只有进入了工业企业报告期内的工业生产过程,通过工业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和劳务才能进行工业增加的核算,非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即使在报告期内出售,也不能作为本期的工业生产成果;反之,只要是报告期内生产的产品,不论是否出售,均应计入报告期生产成果。 (2)最终成果的原则 工业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产品形态上看,体现在本期生产出的、已出售、可供出售和自产自用的产品和劳务上,不包括用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从价值形态上看,产品生产的过程也是价值转移的过程,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产品(中间投入)价值随同生产过程转移到新产品的价值之中。为了避免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必须在工业总产值的基础上

农业产值与增加值

农业产值与增加值核算统计报表制度 (2009年统计年报和2010年定期报表) 江苏省统计局制定 2009年12月

本报表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按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隐秘、商业隐秘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本制度由江苏省统计局负责讲明。

目录 一、农业产值与增加值核算统计制度 (一) 讲明 (1) (二) 报表名目 (2) (三) 调查表式 1.综合年报表式 (4) 2.综合定期报表表式 (18) (四) 附录 1.农林牧渔业产值核算方法 (20) 2.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核算方法 (24) 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核算方法 (26) 4.农业进展速度运算方法………………………………………………………………………………(2 8) 二、农村生产总值核算统计制度

(一) 讲明 (29) (二) 报表名目 (29) (三) 调查表式 综合年报表式 (30) (四) 附录 农村生产总值核算方法 (33) 三、农产品参考名目 (35)

一、农业产值与增加值统计制度 (一)讲明 一、为客观反映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和效益,满足运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与增加值和农业进展速度的需要,为各级政府和部门制定打算、进行经济治理与调控提供政策依据,向社会各界提供优质的信息咨询服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制定本报表制度。 二、本统计报表制度的要紧内容包括: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与中间消耗、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商品产值、农村生产总值等。 三、本统计报表制度的统计范畴:各市、县(区、市)所辖行政区域内的各种经济类型、各个系统的全部农林牧渔业生产及非农行业附属的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也包括军队系统的,但不包括农业科学试验机构进行的农林牧渔业生产。 四、本调查制度报告期分为年度报表和定期报表,数据采取条块结合及多种调查方法收集。有关农业要紧产品生产情形指标凡能从抽样调查中直截了当取材的,则应按照抽样调查资料填报;林业、茶桑果和渔业生产情形等指标取自于同级业务部门的统计资料;其他农林牧渔业产量指标可按照各地的实际情形,采取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全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或利用部门统计资料和住户调查资料加工推算。 五、计量单位为“万元”,不保留小数。 六、本报表制度实行全省统一的统计分类标准和编码;各表表式的填报要求和指标讲明,除表内和表下已有讲明外,均应以省农村经济调查局2 002年10月编印的《农村基层统计基础知识》为准。 七、本报表制度规定的报送时刻为省辖市汇总报省统计局。县(区、市)报省辖市的时刻由各省辖市自定。 八、本报表制度由江苏省统计局负责讲明。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简介 工业增加值是衡量工业企业生产成果的重要指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深入,国家统计局对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和规范。现将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简要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工业增加值的概念及其与工业总产值的区别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生产活动中新增部分的价值,是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工业增加值不包含工业生产活动中的中间投入价值。 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工业产品总量,它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包括: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初差额价值三个部分。工业总产值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 由于工业总产值包含中间投入价值,因此在企业之

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重复计算;而工业增加值所反映的仅是工业生产活动中新增部分的价值,不受中间投入价值的影响,因此不存在重复计算,其核算结果也不受企业重组、合并、拆分等因素的影响,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工业生产成果,并能较好地与GDP核算和国际标准接轨。 二、工业增加值核算口径 工业增加值核算口径含所有的工业生产活动,包括采矿、制造、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活动。 三、工业增加值核算分类 工业增加值核算分类分为2个层次。第一层次按国民经济行业门类分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个行业(即第三级分类)。第二层次按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分为39个行业(即第四级分类),其中采矿业有6个,制造业有30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有3个。 四、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的关系

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的关系 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是反映工业产品总量的两项重要指标。这两项指标之间既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共性的特点,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和不同。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为:首先,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核算的范围是一致的,都是工业生产的范围,所反映的都是工业企业本期生产活动的成果。其次,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都遵循最终产品的核算原则。它们核算的均是企业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环节的产品价值,以避免企业内部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再次,工业增加值总量计算的基础来自于工业总产值,是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间投入的差额价值。 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工业增加值所反映的是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不包括原材料等一次性转移到产品中的价值量和付给各部门的劳务支出,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量,与其他部门没有重复计算。工业总产值所反映的是工业企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包括原材料等转移到产品中的价值量,是工业企业生产的总周转量。虽然在企业内部产值没有重复计算,但企业之间产值允许重复计算。

附件一:工业企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企业增加值计算方法主要有生产法和分配法,理论上二者的计算结果应该一样,可实际操作过程中,结果稍有差异,一般来说差异不会很大。针对计算增加值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搞准增加值的统计,现将工业企业计算方法增加值的两种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一、生产法 工业企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现价)-工业中间投入+增值税要搞好增加值的统计,关键在于搞准中间投入及增值税两个指标的统计。 (一)工业中间投入 1、定义: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 2、计算原则:计算工业中间投入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①必须是从企业外部购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值。②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转移价值。③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须与总产值的计算口径相一致。即计入工业中间投入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必须已经计入了工业总产值中。 3、分类:(1)工业中间投入按企业支付对象可以分为中间物质投入和中间劳务投入。中间物质投入是指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以及其他实物产品和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建筑业、货物运输及邮电业)的服务费用。中间劳务投入指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如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的服务费用。(2)中间投入按照具体内容分为如下五大项:①直接材料(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其他直接材料等)。②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租赁费、差旅费中的非个人支出、其它)。③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办公费、差旅费中的非个人支出、运输费、保险费、租赁费、修理费、宣传费、咨询费、诉讼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无形资产摊销、

经济增加值的基本概念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目录: 一、为什么我们要价值衡量? 二、经济附加值是什么? 三、EV A产生的背景 四、EV A的计算 1.EV A的基本计算方法 2.EV A计算的变量 3.EV A计算的报表项目调整 4.EVA计算的加权平均成本资本成本 5. 5.EVA的计算步骤 五、EVA的应用 1、作为评价指标(Measurement) 2、构建管理体系(Management)。 3、建立激励制度(Motivation) 4、建造理念体系(Mindset) 六、EVA的应用实例。 1、可口可乐公司的做法 2、安然的突然破产倒闭 3、美国邮政署的扭亏 4、长虹公司节节败退 5、青岛啤酒的股价走势证明投资人对EVA的认同 七、经济增加值的主要局限 1、适用范围的局限 2、通货膨胀影响 3、折旧影响 4、EVA是历史性的而不是前瞻性的 5、EVA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利润指标 八、结论 【相关链接1】:2001年中国上市公司EVA排行 【相关链接2】:市场增加值 【相关链接3】:剩余收益 【相关链接4】:参考书籍

一、为什么我们要价值衡量? ——股东作为企业的最终所有者,他们的利益才是企业最根本的利益; ——股东的利益表现为企业带来的收益超过其技入的资本; ——股东的利益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一致的; ——股东价值的增如与社会整体的福利改进是一致的。 ——上市公司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股东投资价值最大化,这就要求衡量公司业绩的指标应该准确反映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 ——公司每年为股东创造的价值等于收入减去全部成本和费用后的剩余。 ——传统的业绩衡量指标如税后净利润、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等无法准确反映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主要是因为它们存在以下两个缺陷: (1)传统指标的计算没有扣除股本资本的成本,导致成本的计算不完全,因此无法判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的准确教量; (2)传统指标的计算以会计报表信息为基础,而会计报表信息对公司业绩的反映本身就存在部分夫真。 ——以税后净利润的计算为例,其中债务资本的成本在计算时已经利息的形式扣除,但股本资本的成本在计算中并没有体现。 二、经济附加值是什么? ——经济附加值(Economic Va!ue Added,简称EV A)则是一种新型的公司业绩衡量指标,它克服了传统指标的上述缺陷,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9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在国外获得广泛应用,成为传统业绩衡量指标体系的重要补充。 ——EV A的基本理念是:资本获得的收益至少要能补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也就是说,股东必须赚取至少等于资本市场上类似风险投资回报的收益率。 ——实际上,EV A理念的始祖是剩余收入(Residual Income)或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并不是新观念,作为企业业绩评估指标已有200余年历史。但EV A给出了剩余收益可计算的模型方法。 ——在EVA注册为商标后,为避免纠纷,分析人员一般只能使用经济利润这一说法,但其本质和EV A一致。 ——EV A是一种基于会计系统的公司业绩评估体系。 三、EV A产生的背景 ——1964年,JoelM.Stern从Chicago商学院毕业后,进入Chase Manhattan银行,通过实际考察和不懈思考,深感当对流行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收益,EPS等在衡量公司市场价值方面的

影响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因素

影响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因素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我国农业的现状,并且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来检验哪些因素对于农业生产总值有显著的影响。根据计量经济学原理,在模型中我引入了四个变量:受灾面积,农业从业人员数,农业机械总动力以及农作物播种面积。并收集了1980年至2009年三十年的全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其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最后对所得的分析结果进行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意见。研究发现,近三十年来农业机械总动力和播种面积因素对于农业生产总值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农业从业人员和受灾面积虽然与农业生产总值有负面的影响,但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农业生产总值;受灾面积;农业从业人员;农业机械总动力;播种面积

一、引言 随著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与此同时,随著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用于农业生产的耕地资源和淡水资源逐步减少。中国已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农业发展也深受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压力。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89年生产年鉴,我国全年谷物总产3.65亿吨,位居世界第一,但是若按人口平均,则我国平均每人谷物产量327公斤,低于年度世界人均的358公斤水平,更是远远低于美国1146公斤的人均水平。如果我国的农业不发展,则会使我国的农民和农村人口无法摆脱贫困,也将会严重的妨碍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那么,在如今我国农业落后的情况下,该如何才能更好的发展农业?怎样发展才能更好的满足我国人口对于粮食的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收集了从1980年至2009年三十年的全国的时间顺序数据,并加以数据分析及比较数据分析,讨论影响农业总产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及这些因素的发展变化。 本文以下的章节的内容安排如下:第二章为文献综述;第三章为数据统计分析;第四章为运用OLS估计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第五章为相关建议。 二、文献综述 在阅读了很多与农业生产总值有关的其他论文之后,我发现可以把论文分成两类。第一类是数据的收集是连续几年的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如李林所著的《中国农业发展》中,就是运用了2006年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作为例子介绍了2006年我国农业的总体情况。又如刘进宝、张延君所著的《农业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中,就是用了河南省各个地区几年的农业生产总值的数据做分析的。再如方鸣所写的《影响我国农业产出绩效主要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就利用了近几年的中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做分析,从而得出重要的因素。 第二类论文是数据收集是全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如贵州财经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印明辉所写的《我国农业生产总值预测模型的探讨》中,就是1995年到2007年全国的农业生产总值与农作物播种面积,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成灾面积,能源消费总量,农业从业人员,农业各税之间的关系。又如天津财经大学的李实所写的《云南省农业生产总值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中,选取了1978年到2010年的云南省的农业生产总值进行分析,并且还预测了2011年云南省的农业总产值情况。再如扈云所著的《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中,就利用连续的十年全国的农业生产总值的数据得出农业占了我国十分大的比重。总而言之,这两类的论文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分析了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总值的重要因素。 而本论文则是属于后者,数据收集了1980年至2009年三十年全国的时间序列数据。虽然类型相同,但对于变量来说,我研究的是农业生产总值与受灾面积之间、农业从业人员数、农业机械总动力以及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关系。并结合了各种参考文献,从国家统计局及各大农业网站上收集了关于农业生产总值的真实的数据,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探讨农业生产总值的各种影响因素。 三、数据统计分析 (一)、关于农业生产总值

工业增加值统计方法

工业增加值统计方法 第一部分:工业增加值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工业增加值? 所谓工业增加值,就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产品或对外提供工业性服务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是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工业总产出)扣除了在生产过程消耗或转换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 如何正确理解概念,是关系到能否准确计算的基础。对于工业增加值的概念理解,我们要把握三点: 1、工业增加值是工业企业从事工业生产活动创造的,这里的“生产”是包括生产、经营、管理三个方面在内的大生产概念,不包括企业中非工业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如企业的生活福利部门(子校、医务室等)、基建部门从事非工业生产活动创造的; 2、工业增加值是最终成果指标,有别于总产值和销售产值等总成果的指标,它是已经从总产值中扣除中间转移价值后的最终价值; 3、工业增加值是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个月、季、年或几个月)内创造的,它是一个时期指标; 二、计算工业增加值应遵循的原则

从工业增加值的概念出发,计算工业增加值应遵循以下原则: 1.本期生产的原则。 生产是劳动者利用劳动手段转换或消耗原材料和劳务的 投入,创造产品和劳务的产出过程。工业增加值是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只有进入了企业的工业生产过程,通过工业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和劳务,才能作为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果进行核算;并且,必须是企业报告期内的生产成果,非报告期内生产的产品即使在报告期内出售,也不能作为本期的生产成果;反之,只要是报告期内生产的产品,不论是已出售的,还是未出售的或是不出售的(自产自用货物),均应计入本期的生产成果。 2.最终成果的原则。 工业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产品形态上看,体现为本期生产出发的,已出售、可供出售和自产自用的产品和劳务,不包括用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从价值形态上看,生产的过程同时是价值转移的过程,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产品(中间投入)价值随同生产重复计算,必须在工业总产值(新规定)的基础上扣除中间投入与最终产品划分的界线,界线规定到哪里,增加值就计算到哪里。需要注意的是,一

中国农业总产值问题的计量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小组成员:朱莹、黄志瑛、顾昕、施政保险02级1班

[关键词]:农业总产值、农业从业人员、户均生产原值、耕地面积、农业机总动力、灌 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出口额、进口额。 [内容提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可以说,目前“三农”问题是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在近几年中,农业总产值出现了一些波动,在这里,我们希望通过计量分析的方法找出影响农业总产值变动的因素及其在这些变动中所起的作用,并对这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一.前言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用不到占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这是一项举世瞩目的成就。据2003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2002年我国农业总产值达到452.85亿元。 农业总产值受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都很大。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农业总产值出现了一些波动。从1998年到2002年,我国的农业总产值分别为:14241.88亿元,14106.22亿元,13873.59亿元,14462.79亿元,14931.54亿元。在讨论中我们发现几个因素可能对此产生影响:第一,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的耕地正因各种原因,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因此,地少人多这一矛盾将长期困扰我国粮食生产。第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加入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的行列,农村留守从事种植业的人很多都是老人和小孩。第三,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各样的肥料,新型的灌溉方式,农机具的使用也对农业总产值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第四,在各种农作物中,有些是优良品种很受市场欢迎,但是有些品种却乏人问津,比如,近年来,由于籼型杂交水稻的口感比不上很多优质的新品种,已经逐渐被市场淘汰,而由于我国国产的黄豆品质价格与美国的同类产品相比不占优势,造成国内黄豆的减产,同时大量从美国进口黄豆。由此可以看出,粮食的市场需求和进出口都对粮食的产量有影响。第五,灌溉的面积、病虫害波及范围、程度,各地区土地的种类和分布等都会对粮食的产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模型的建立 为了验证在我们能够考虑到的范围内的各种因素对某一时点上农业总产值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我们引入如下变量: 设定模型如下:Y=β 0+β 1 X 1 +β 2 X 2 +β 3 X 3 +β 4 X 4 +β 5 X 5 +β 6 X 6 +β 7 X 7 +β 8 X 8 +U 通过分析2003年我国31个省市农业总产量的历史资料可建立模型如下:Y为2002年农业总产值(亿元) X1----农业从业人员(万元) X2----户均生产原值(元/每户) X3----为耕地面积(千公顷) X4----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 X5----灌溉面积(千公顷) X6----化肥施用量(万吨) X7----出口额(万美元) X8----进口额(万美元)

计量经济学论文影响农业总产值的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 期末论文 学院:金融学院 班级:14金融3班 学号: 姓名:陶锐 题目:影响农业总产值的因素分析 [总评成绩: ] 影响农业总产值的因素分析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用于农业生产的耕地资源和淡水资源逐步减少。但是中国政府出台了一些列保护农业的措施才不会让危机真正到来,近年来中国粮食丰收持续好几年,农业产值也不断增加。这与加大农业的投入密切相关,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与农用机械的增加,各种水利设施的建设,化肥的用量都有很大的关系。 关键词:农业,模型,多重共线性,异方差 前言

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正逐渐变成制造大国,随之各种矛盾接踵而来,用地矛盾不断凸显,工业抢占农业用地,城市抢占农村用地,我国耕地正在面临逐渐减少的局面,加上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比如西南地区的缺水危机和长江中下游的缺水危机,致使粮食危机也可能将要显现出来。中国已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农业发展也深受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压力。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89年生产年鉴,我国全年谷物总产3.65亿吨,位居世界第一,但是若按人口平均,则我国平均每人谷物产量327公斤,低于年度世界人均的358公斤水平,更是远远低于美国1146公斤的人均水平。如果我国的农业不发展,则会使我国的农民和农村人口无法摆脱贫困,也将会严重的妨碍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那么,在如今我国农业落后的情况下,该如何才能更好的发展农业?怎样发展才能更好的满足我国人口对于粮食的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收集了从1995年至2009年中国农业生产总值,及各种农业投入,并加以数据分析及比较数据分析,讨论影响农业总产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及这些因素的发展变化。 一、问题的提出 (一)总论 20世纪即将过去,在20世纪的后5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之而来的各种矛盾也不断加剧,比如用地矛盾不断显现出来,工业抢占农业用地,城市发展不断占用耕地,从而使我国的农业用地不断减少,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渐渐凸显。但是好在政府提出了确保十八亿亩耕地的红线,才不至于让中国真正面临粮食危机。而且近年来我国粮食连续几年丰收,农业年产值也不断增加,从1995年11884.6亿元到2009的30661.1亿元,几乎增长了近三倍左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农业生产上的成就与我国政府重视农业生产有关,而且还与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关,工业的发展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农用机械的增加,各种水利设施的建设,与化肥的用量都有很大的关系。但是这些因素中那些是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只有了解哪些是主要影响因素,就把大部分生产成本投入到这个方面上,才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二)问题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在《工业增加值统计试行方案》中,工业增加值的分配法计算公式为:工业增加值(按构成项目计算):劳动者报酬+福利基金+利润和税金+折旧及大修理基金+其他。 计算工业增加值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1、“生产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计算公式: 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2、“收入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制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 工业增加值=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劳动、待业保险费+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营业盈余。 或: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结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我国从1992年开始正式使用工业增加值指标,至此已走过15年历程,工业增加值已经成为衡量工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就现行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计算工业增加值应遵循的原则 1、本期生产原则 非报告期内生产的产品即使在报告期出售,也不能作为本期的生产成果。反之,凡是报告期生产的产品,不论是已出售的、尚未出售的或是不出售的(自产自用),均应计入本期的生产成果。 2、最终成果原则 工业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产品形态上看,体现为本期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的自产自用的产品或劳务,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产品或劳务。从价值形态上讲,生产过程同时是价值转移的过程,生产过程中耗用的产品(中间投入)价值随生产过程转移到新产品的价值中。因此,为了避免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必须在工业总产值的基础上扣除中间投入的转移价值。 3、市场价格原则 工业增加值是以价值形态表现的工业生产最终成果的总量,它包括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两个因素。因此,这一总量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数量的多少,而且取决于所采用的价格。关于增加值的计算价格,国际上采用的有两种,即按基本价格和按生产者价格计算。我国目前采用

对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分析

中国农业生产总值的计量模型统计0901李婷婷 2009111050

对中国农业生产总值的因素分析 (一)前言 通过对影响我国农业产值的因素分析,找出对其影响较大的因素,有针对性的提高部分因素,从提高农业总产值达到边际效用最大化,合理利用资源。 (二)理论背景 农业对我国的综合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目前形式来说,“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它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可以说,在近些年中,农业总产值出现了一些波动,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那么分析出现这些波动的原因,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迄今为止有许多的专家做过这些方面的研究,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农业总产值下设的科目中影响农业产值的有耕地面积、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村水力设施及用电量、受灾面积、成灾面积。下面我们从1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2播种面积(千公顷)3农业化肥使用量(万公斤)4成灾面积(公顷)5有效灌溉面积(千公顷)6乡村办水电站装机容量(万千瓦时)7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万部)8主要农作物产量(万吨)9农产品价格指数%几个方面来分析对农业产值的影响。 (三)模型的选择与建立 本模型是以2010年为准的31省截面数据 其中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为: y 农业总产值(万亿元) 解释变量为: x1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 x2播种面积(千公顷) x3农业化肥使用量(万公斤) x4成灾面积(千公顷) x5有效灌溉面积(千公顷) x6乡村办水电站装机容量(万千瓦时) x7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万部) x8主要农作物产量(万吨) x9农产品价格指数% 初始模型为: Y = f[(X1,X2,X3,X4,X5,X6,X7,X8,X9),(β0,β1,β2,β3,β4,β5,β6,β7,β8,β9)]+u (四)数据来源于分析 一、原始数据

农业产值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分析,旨在得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探讨我国农业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农业产值影响因素模型检验 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很大一部分内容涉及农业发展问题,重农学派把农业的发展作为其理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魁奈曾把农业看作是唯一具有生产价值的部门,并以著名的《经济表》分析作为纯产品的农产品在社会各生产部门间的流动和交换。古典学派的伟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不朽的经典著作《国富论》中以相当的篇幅论述了农业的发展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之所以重视农业发展问题,一是因为如果农业本身不发展,农民和农村人口便无法摆脱贫困;二是因为农业的不发展将严重的妨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换言之,在经济发展中,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的发展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把农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的增长依赖于农业的发展;2.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农业和农

业人口作为工业品的市场的作用举足轻重;3.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在经济构成中的比例下降,农业部门构成其他部门的投资的主要来源;4.通过出口农产品和进行替代进口农产品的生产,国内农业可以为平衡国际收支起到重要作用;5.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将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乡村居民的福利 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农业产值对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对于农业产值的分析有着现实的意义,我们选取了以下因素进行分析: a农作物播种面积。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力落后,大部分地区仍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产值很大程度上受到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 b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的发展贯穿着农业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土地通常对一定数量的资本和劳动的报酬率。农业科技的创新与进步不断加速,主要是农业生产手段的改善(农业机械的普及与大量应用)。 c受灾面积。从农业生产的发展的条件来看,容易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使其产出出现大幅波动。 d化肥施用量。从生产实践来看,通过使用化肥、农药,有效的控制杂草和病虫害,加上管理用水可以普遍提高农业产量。 e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农业生产具有特殊性,容易形成丰年产品过剩,影响农民的利益和以后年度农业生

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概念

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的概念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作为第一产业起着稳定大局、支撑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俗话说:“无农不稳、无粮则慌”,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反映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主要是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增加值,它们的概念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知道农业的基本含义。平时我们所表述的农业通常指的是“大农业”,即包括农、林、牧、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而在农、林、牧、渔业中,其中的农业一般指的是“小农业”。在以前“小农业”指的是种植业和农民家庭兼营手工业,而按现在国民经济行业划分,“小农业”单指种植业。如果我们单说农业一般指的是“大农业”。如果需要分别计算农、林、牧、渔业,其中的农业那就是计算种植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概念。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的全部产品总量和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的价值。它反映某个国家和地区一定时期内农林牧渔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是计算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基础资料。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核算范围是辖区内各种经济组织类型,各个系统的全部农林牧渔业生产单位和非农行业附属的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单位。军委系统的农林牧渔业生产(除军马外)也应包括在内。但不包括农业科研单位试验机构的农业生产。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概念。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指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生产货物或提供服务活动而增加的价值。为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扣除农林牧渔业现价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增加值也称附加价值或追加价值,是指各单位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从宏观上来说,增加值是计算生产总值的基础,即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就是生产总值。从微观上来说,增加值能客观反映行业的投入、产出、效益、速度和收入情况。 (邢瑞俊王沛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