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检验质量保证程序图

检验质量保证程序图

检验质量保证程序图

检验质量保证程序图

检测质量保证制度

检测质量保证制度 1、检测人员: 1.1检测人员必须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基本技术和检测水平,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后发给上岗证书,在指定的岗位上进行检测工作。 1.2检测人员要遵守岗位职责,工作中要坚持原则,实事求事,不徇私情,检测认真负责,做到严、细、准。 2、检测仪器设备: 1.1检测仪器设备性能状态应符合设备管理制度和专业技术检测有关规定要求。 1.2各种检测用的仪器设备应按规定检定(或校准)。 1.3主要检测设备要有使用记录、设备档案和操作规程。 1.4仪器设备有故障或过期未检定,不得投入检测工作。 1.5保持在用仪器设备完好率达100% 3、检测数据读取和记录: 1.1数据读取和记录必须按有关标准规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发现数据可疑时应停机检查。 1.2原始数据应如实记录在专用的记录本上,字迹要清楚,不准任意涂改。 1.3原始记录和计算结果要有检测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字。 4、检验报告的审查: 1.1检测原始记录及其计算过程和结果由检测人员负责整理撰写,并在试验上签字,对数据负责。原始记录经校核后出具正式检测报告。 1.2试验室技术负责人对检测报告负责审批,审查是否符合技术标准,检测方法是否正确,数据图表是否与原始记录相符,并在负责人一栏上签字,对检测质量负责。 1.3检测报告经审核后,加盖公章发出。 1.4在审核中,任何人都无权更改检测数据,如发现错误应由检测人员理正(或重新试验),重新履行逐级审批手续。 5、试验室管理: 1.1试验室要有专人管理,负责仪器设备保管、维护、安全和卫生等工作。 1.2下列试验室的环境条件应达到的标准: ①混凝土试验室:20±5℃; ②水泥试验室:20±2℃,湿度≥50%; ③混凝土养护室:20±2℃,湿度≥95%; ④水泥养护箱温度:20±1℃,湿度≥90% 。

混凝土生产质量检验与控制-检测大纲

混凝土拌合楼 生产质量检验及控制 2015年3月15日

目录 一、范围 (1) 二、引用文件 (1) 三、进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2) 3.1水泥 (2) 3.2粗骨料 (2) 3.3细骨料 (2) 3.4矿物掺合料 (2) 3.5外加剂 (3) 3.6原材料的检测频率 (4) 四、混凝土拌合楼质量控制程序 (5) 4.1混凝土拌合楼质量控制程序 (5) 4.2混凝土拌合楼控制程序 (7) 4.3应急处理措施 (11) 五、混凝土质量评定 (13) 5.1统计方法评定 (13) 5.2非统计方法评定 (16) 5.3混凝土强度的和个性评定 (16) 六、混凝土拌合楼质量控制常见问题 (17) 6.1聚羧酸减水剂对用水量敏感问题 (17) 6.2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较差引起混凝土的质量问题 (17) 6.3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超标 (17) 6.4骨料混仓问题 (17) 6.5混凝土堵管现象 (17) 6.6配合比设计不合理的问题 (18) 6.7冬季施工 (18)

混凝土生产质量检验及控制 一、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混凝土工序质量检验、技术要求、质量管理、混凝土拌和物的废料标准与应急处置措施等。本标准适用于拌和楼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及检验。 二、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程序的引用而成为本程序的条款。 《混凝土搅拌机》GB/T 9142-2000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44-2001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01 《预拌混凝土》GB/T 14902-201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2011 《混凝土泵送技术规范》JGJ/T 10-201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GB175-2007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GB/T8074-2008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1999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μm筛筛析法)》GB1345-2005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1346-2011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2005 《水泥取样方法》GB/T 12959-2008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2014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2012 《建筑用砂》GB/T14684-2011 《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 《水工混凝土砂石料试验规程》DL/T5151-2001 《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 63-2006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12-2000 《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433-2009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

首件检验规范流程

首件检验规范流程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对新品的首件检验、批首件检验的要求及工作程序。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对新品的首件检验、批首件检验的控制。 2.职责 生产部门负责组织安排首件检验工作。 未经新品首件、批首件检验或首件检验不合格,而擅自生产产品,由此引起的质量事故,由直接责任者负责。 检验员、生产线负责人对首件检验的正确性负责。 对首件确认工作未完成,检验员开始出具质量凭证,造成的质量事故,责任由检验员负责。 3.控制要求 对生产部门首次连续性生产的第一个完工的半成品和成品,必须经过首件检验和确认。 对于常规生产产品,须按批次进行首件检验。 由于设备、工艺等原因造成的停机,停机再开机时要进行首件检验和确认。 产品材料、规格变更后投入生产时要进行首件检验和确认。

新品首件检验时,应由生产单位负责通知检验有关人员,按现行有效的图纸、清单(或顾客提供的样件)、工艺文件进行,检验员填写检验记录,检验合格后在首件卡上签字,并将卡片挂在首件产品上做好首件标记;首件检验不合格应立即退回,重做首件,并做好记录。未经首件检验合格的产品不得进行验收。 首件作为批量生产的样件,由生产部门负责保留到全批生产结束后才能最后送交。 首件检验中应检查产品生产过程所用的所有原辅材料,必须与规定相符。 4.工作程序 在首件制作过程中,生产线负责人、检验人员应到生产现场监督检查实际生产者按生产工艺流程,根据现行有效的生产工艺文件自行完成首件,并对每一生产工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解决。 常规生产产品及停机再开机生产的产品首件生产必须完成所有生产工序,经生产者检验合格在首件牌上签字后再交由检验人员等进行首件检验。首件检验时,检验员应会同生产线负责人按现行有效的图纸、清单(或顾客提供的样件)、工艺文件、产品要求进行检验,合格后在首件产品上做好标识(如签注“首件合格”等),并在首件卡上由生产者(或代表)、检验人员会签。对于因产品因较大更改所需作的首件检验可由相关人员及检验签字认可;首件检验不合格立即退回,重做首件。 新产品第一次批量生产及材料、规格发生变更后生成的半成品、成品都需要进行首件检验及确认。 首件检验时应及时做好首件记录,填写首件确认书。

首件检验管理制度

首件检验管理制度 一、目地: 为规范首件作业流程,避免因未做首件出现盲目生产造成批量性质量问题,特制订本管理规定 二、范围: 本公司各车间制造过程,均应进行首件检验。 三、定义: 首件检验:是指产品在批量生产之前,或因生产过程中设备、人员等影响产品生产的因素有较大变化时,应对产品所用原材料和所生产出的产品重新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确认;首件品指的是量产前面第一或前几件产品。 四、检验时机: 1. 产品连续批量生产前; 2. 设备模具更换或设备模具损坏维修好以及优化改进后; 3. 工程变更产品首次生产时; 4. 批量生产后中途转做其它产品,重新开始生产时; 五、检验流程: 1. 操作工按照生产计划单依据工艺技术标准要求进行自检; 2. 操作工判定生产制作的产品首件符合要求时,填写自检数据并签名,并将首件交互检人员进行确认,互检人员确认合格后签名。 3. 由班组长对首件进行确认; 3. 操作工将该首件提交QC(过程检验员)进行确认. 4. QC(过程检验员)依据依据工艺卡片、图纸等技术标准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并对检验的结果作出判定。如判定不合格,应向相应的操作工提出,并要求改善,重新制作首件,直至判定为合格为止,方可以进行量产。 5. 检验人员对首件判定不合格但属于设计问题或生产加工单位暂时无法改善的问题时.由生产车间通知部门主管、品质主管、技术中心进行裁决,必要时通知

其他有关部门人员一起进行判定评审,判定合格或临时放行才能进行大批量生产。

六、 首件合格品处理方式: 首件合格样品均由过程检验员放置在过程检验遏制区,并由过程检验员进行钢印标识,待本工序完工后与剩余相同规格的半成品一起流入下道。 七、 责任划分: 1. 对于所有检验项目以检验指导书、工艺卡片及图纸等技术标准为准,检验必须认真对照技术标准确认,不能漏检项目或在不确认是否合格的情况下盲目签字确认。 2. 如因首件检验有误造成产品批量不良返工(报废),组长(班长)、QC (过程检验员)负同等责任。 3. 如首件没有被确认或确认不合格,操作工仍然进行批量生产,则加工出来的不良品由操作工全部负责。 4. 首件检验时效性,,要求30分钟内完成。并由过程检验员向送检操作工作出判定结果。 八.首件作业流程图: 权责部门 流程 表单与注意事项 3、巡检记录单 各加工工序 各工序班组长 检验人员 生产车间 2、巡检记录单 1、巡检记录单

检测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 1 目的 保证检测的布点、采样、测试、数据处理、审核、综合评价报出数据整个过程质量管理。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所检测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 3 检测人员素质要求 (1)热爱本专业检测事业,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廉洁奉公、忠于职守。认真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勤奋学习的工作作风。 (2)所有从事检测的人员要掌握本专业基本知识,正确掌握专业检测中操作技术和质量控制程序。 (3)所有从事检测的人员执行检测合格证制度,参加国家和内蒙组织的检测、分析项目考核,合格者发给证书。做到持证上岗。 4 计量器具和测量仪器的检定和检验 4.1 为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认真执行国家计量法,对计量器具定期检验,实行标识管理。 4.2 检测仪器的检定 由国家计量部门或其授权的计量站检定的仪器设备,按时送检;仪器检修后要重新检定;使用检验源的仪器,每次测量前后均须用检验源进行检验,误差在15%内,对测量结果进行检验源修正,超过15%时,应检查原因,进行重新检定。 5 检测方法的选用和验证 原则上按国家的标准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测量。个别国家没有标准分析方法的项目,按国家认可的常规方法分析,但对其检出线、准确度、精密度要掌握。 6 采样质量保证 严格按质量的要求进行布点、采样和对样品的管理。 7 实验室内分析测量的质量控制 7.1 实验室基本要求 实验室建立并严格执行的规章制度,包括:检测人员岗位责任制;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仪器管理使用制度;放射性物质管理使用制度;原始数据、记录、资料管理制度等。实验室保持整洁、安全的操作环境,应有正确收集和处置放射

性“三废”的措施,严防交叉污染。 7.2 放射性标准物质及其使用 7.2.1 放射性标准物质 经过国家计量监督部门发放或认定过的放射性标准物质; 经过国际权威实验室发放或认定过的放射性标准物质; 某些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标准,可用高纯度化学物质来制备。如总β或γ射线谱仪测量的40K标准可用优级纯氯化钾制备。 7.2.2 放射性标准物质的使用 用标准溶液配置工作溶液时,应做详细记录,制备的工作溶液形态和化学组成应与未知样品的相同或相近。 在使用高活度标准溶液时,防止其对实验室本底的污染。 7.3 放射性测量装置的性能检验 放射性测量系统的工作参数(本底、探测效率、分辨率和能量相应等),按仪器使用要求进行性能检验,测量系统发生某些可能影响工作参数的改变,做了某些调整或长期闲置后,必须进行检验。当发现某参数在预定的控制值以外时,应进行适当的校正和调整。 7.3.1 长期可靠性检验 取自正常工作条件下代表实际的定时或定数计数的常规测量的本底或效率测量值20个以上,由这些数据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绘制质控图。之后每收到一个相同测量条件下的新数据,就把它点在图上,如果它落在两条控制线之间,表示测量装置工作正常,如果它落在两条控制线之外,表示装置可能出了一些故障,但不是绝对的,此时需要立即进行一系列重复测量,予以判断和处理,如果大多数点子落在中心线的同一侧,表明计数器出现了缓慢的漂移,需对仪器状态进行调整,重新绘制质控图。 7.4化学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是通过质量控制样品实施的,质量控制样品一般包括平行样、加标样和空白样。 7.4.1 空白实验 一次平行测定至少两个空白实验值,平行测量的相对偏差一般不得大于5%,将所测两个空白实验值的均值点入质控图中进行控制。 7.4.2 平行双样

10-6 混凝土质量检验

10-6 混凝土质量检验 10-6-1 混凝土分项工程质量检验 10-6-1-1 一般规定 1.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的规定分批检验评定。 对采用蒸汽法养护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混凝土试件应先随同结构构件同条件蒸汽养护,再转入标准条件养护共28d。 当混凝土中掺入矿物掺合料时,确定混凝土强度时的龄期可按现行国家标准《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 146)等的规定取值。 2.检验评定混凝土强度用的混凝土试件的尺寸及强度的尺寸换算系数应按表10-75取用;其标准成型方法、标准养护条件及强度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J 81)的规定。 混凝土试件的尺寸及强度的尺寸换算系数表10-75 注:对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的混凝土试件,其强度换算系数可通过试验确定。 3.结构构件拆模、出池、出厂、吊装、张拉、放张及施工期间临时负荷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根据同条件养护的标准尺寸试件的混凝土强度确定。 4.当混凝土试件强度评定不合格时,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对结构构件中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推定,并作为处理的依据。 5.混凝土的冬期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 104)的规定。 10-6-1-2 原材料 1.主控项目 (1)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

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75)等的规定。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2)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当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时,混凝土中氯化物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的规定。 (3)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应符合本章“10-2-3控制碱骨料反应配合比设计要点”和设计的要求。 2.一般项目 (1)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1596)等的规定。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2)的规定。 1)混凝土中的粗骨料,其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3/4。 2)对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mm。 (3)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 63)的规定。 10-6-1-3 配合比设计 1.主控项目 混凝土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的有关规定,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对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尚应符合本章“10-2-2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国家现

首件检验流程规范

、目的 本文件规定了公司产品生产过程中对新品首件检验、批首件检验的要求及管理规定,以利于整批产品加工得到满足顾客的要求。 2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对新品的首件检验、批首件检验的要求及工作程序。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对新品的首件检验、批首件检验的控制。 3职责 3.1生产部门负责组织安排首件检验工作。 3.2未经新品首件、批首件检验或首件检验不合格,而擅自生产产品,由此引起的质量事故,由直接责任者负责。 3.3检验员、生产线负责人对首件检验的正确性负责。 3.4对首件确认工作未完成,检验员开始出具质量凭证,造成的质量事故,责任由检验员负责。4控制要求 4.1对生产部门首次连续性生产的第一个完工的半成品和成品,必须经过首件检验和确认。 4.2对于常规生产产品,须按批次进行首件检验。 4.3由于设备、工艺等原因造成的停机,停机再开机时要进行首件检验和确认。 4.4产品材料、规格变更后投入生产时要进行首件检验和确认。 4.5新品首件检验时,应由生产单位负责通知检验有关人员,按现行有效的图纸、清单(或顾客提供的样件)、工艺文件进行,检验员填写检验记录,检验合格后在首件卡上签字,并将卡片挂在首件产品上做好首件标记;首件检验不合格应立即退回,重做首件,并做好记录。未经首件检验合格的产品不得进行验收。 4.6首件作为批量生产的样件,由生产部门负责保留到全批生产结束后才能最后送交。 4.7首件检验中应检查产品生产过程所用的所有原辅材料必须与规定相符。 5工作程序 5.1在首件制作过程中,生产线负责人、检验人员应到生产现场监督检查实际生产者按生产工艺流程,根据现行有效的生产工艺文件自行完成首件,并对每一生产工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解决。

质量检验流程图

产品质量检验流程图 1. 产品质量检验流程与风险控制图 产品质量检验流程与风险控制 不相容责任部门/责任人的职责分工与审批权限划分阶业务风险 总经理技术总监质量管理部各生产单位段如果没有规范的产品开始 质量检验标准和操作 审批规范,企业生产的产 品质量就得不到有效 保障 如果对产品质量检验 的每个环节把关不 严,产品质量就会受 到影响,企业形象和 消费者利益也会受到 损害 如果不对产品存在的 审批质量缺陷和问题进行 反思总结,产品的质量 就得不到有效改善, 最终将不利于企业的 长远发展 1 审核制定质量检验标准 2 制定《质量检验 操作规范》 执行质量检验标准 3 原材料检验 4 在制品检验 5 产成品检验 6 编写《年度质检 审核 总结报告》 修订质量检验标准 及操作规范 结束 D1 进行生产 配合工作 D2

D3 2. 产品质量检验流程控制表 产品质量检验流程控制 控制事项详细描述及说明

1. 质量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及专业人员参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外标准、客户需求 及本身制造能力等,严格制定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并报技术总监审核、总经理审批D1 2. 质量管理部应制定《质量检验操作规范》,对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的检查项目、质 量标准、检验频率、检验方法及使用仪器设备等进行详细说明 3. 原材料购入时,仓库管理部门应依据相关规定办理收料,并通知质量管理部人员进行 阶 检验,质量管理部检验人员应依照原材料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规定完成检验,对不段 符合质检要求的原材料进行相应的退换货处理 控 D2 4.质量管理部检验人员对制造过程的在制品均应依照在制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实施质制 量检验,以提早发现问题并迅速处理,确保在制品质量 5.质量管理部检验人员应依照产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实施质量检验,以提早发现问 题并迅速处理,以确保产成品质量 6.质量管理部应每年提交《年度质检总结报告》,对本年度产品质量检验的标准、规范及D3 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及检验规范的修订意见相应建《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关规范《产品质量检验操作规范》 规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范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产品质量操作规范》 文件资料 《年度质检总结报告》 责任部门及责任人质量管理部、相关部门 总经理、技术总监、质量管理部经理

首件检验控制程序

首件检验控制程序 首件检验控制程序 一、目的 为了保证产品生产质量,在产品量产前对影响产品质量 的因素和首件产品实物质量进行验证和确认,尽早发现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避免出现批量性质量问题。 二、范围适用所有新项目,新产品开发设计,供方提供产品

等的首件新产品验证,设计、工艺变更后的首件检验以及每日批量生产前首件验证。 2.1在新开发产品首次上线生产时的首件检验。 2.1.1 新产品的内部首检。 2.1.2 新产品交付顾客前的外部首件检验(顾客有要求现场验证的情况)。 2.1.3 供应商(外包、外购)提供的新产品首件检验。 2.2 因后续设计、工艺更改等变化导致先前首检失效的首件检验。 2.3 在批量生产过程中(每个生产班次开始加工的第一个工件,或加工过程中因换人、换料及换工装、调整机床等改变工序条件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的首件检验。 三、定义 )即工Process First Article Inspection 3.1 P-FAI(序首检,是对工序的制程因素及其结果的验证。)即首件检验。是3.2 FAI (First Article Inspection 指按照技术文件的要求,对批量生产前的首个零(部或组)件进行全面的工序和成品检查、考核,以确定零部件是否满稳定的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足技术要求,是否具备批量的、公司提供技术要求产品制造过程外包:(技术协议、3.3

图纸等)、必要时提供零部件(或原材料、半成品),要求供应商按技术要求进行相应工序加工的过程。 3.4外购:产品不是由组织(公司)设计的,通过选型向外界直接购买。 (四)职责 4.1营销部门(或新产品项目组) 4.1.1负责对客户提供技术资料、图纸等外来文件的审核、传递、归档。 4.1.2负责对客户所提供的图纸、验收准则等存在分歧的沟通协调处理。 4.1.3 负责提供产品的所有图纸、原材料清单、技术标准、关键零部件清单等检验准则,编制内部首件检验计划。4.1.4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对供方提供的零部件新产品的首件验证及对产品制造过程外包的首件验证,对其它新产品的首样验证要求供方提供相关资料。 负责发起并组织顾客现场验证的首检工作(顾客 4.1.5 有要求的情况),并为迎接外部首检做工作安排,制定外部首检计划。 4.1.6参与并推动和促进首检工作。 负责跟踪产品交付后客户使用情况,整理和传递4.1.7 外部首检不合格项,并组织落实外部首检不合格项关闭。4.1.8

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

业务学习资料 患者准备、原始样本采集与运送 患者准备、原始样本采集、运送属于检验分析前阶段中的几个环节,分析前阶段又称检验前过程(pre-examinationprocess),分析前阶段按时间顺序该阶段始于来自临床医师的申请,包括检验要求、患者准备、原始样本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部的传递,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时结束。 保证检验项目申请的科学、合理性;根据临床医师的检验要求,患者的病情正确准备;原始样本的正确采集及运送是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的主要内容。 这一阶段质量保证的目的:在于保证所提供的检验信息对临床医师用于患者诊断、治疗时的有效性、可靠性。也就是说这一阶段质量保证工作是为保证检验结果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病情或健康状态所应采取的必要保证措施。 举一个例子:如一个溶血的血清标本,即使用最好的方法、技术最熟练的人员去检测,其钾的测定值一定是增高的。对该标本来说,此结果是准确的,因它反映了血清中钾的真实含量,但对患者来说,此信息是无效的,因为此结果并不反映患者当前病情变化,因为血钾增高是由溶血引起,而不是病情变化引起的。所以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是临床实验室质量认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保证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而检验信息的有效性是检验工作的目的也是检验质量重要内涵之一。检验信息的不正确、不可靠不仅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还可能对临床诊治产生误导,延误对患者及时诊治。 一、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 检验项目选择是否正确,是检验信息是否有用的前提。临床实验室向临床提供的信息如下。 1.诊断信息。 2.治疗信息。 3.患者病情转归的信息。 4.预防信息。 5.人体健康状况评估的信息。 6.其他。 医疗机构临床医师要求临床实验室主要是前三方面的信息;预防信息及人体健康状况评估的信息除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外往往还由防疫部门、体检部门、采供血等部门临床实验室提供。本章重点谈的虽是医疗机构检验项目选择问题,其原则基本上也适用其他部门。二、患者的准备 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保存、送检实际上是分析前阶段"标本流"的管理。 所谓"标本流"指的是从标本的采集开始,经保存、输送、分析前处理、分析、分析后留验直至销毁处理的整个过程。对临床实验室而言,"标本流"是一种特殊的"物流”,它既与检验质量密切相关,也与生物安全密切相关。临床实验室的活动,主要的就是和标本打交道,所以"标本流"的管理是质量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患者的准备是保证送检标本质量的内在条件及前提要求。而保证送检标本的质量是这一阶段质量保证工作的核心。 (一)患者状态 患者状态是影响检验结果的内在的生物因素,包括固定的和可变的两个方面。

混凝土质量评定表及填表说明

混凝土工程填表说明1.本章表格适用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工程的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可参照执行。 2.划分工序的单元工程,其施工质量验收评定在各工序验收评定合格和施工项目实体质量检验合格的基础上进行。不划分工序的单元工程,其施工质量验收评定在单元工程中所包含的检验项目检验合格和施工项目实体质量检验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3.工序施工质量具备下列条件后进行验收评定:①工序中所有施工项目(或施工内容)已完成,现场具备验收条件;②工序中所包含的施工质量检验项目经施工单位自检全部合格。 4.工序施工质量按下列程序进行验收评定:①施工单位首先对已经完成的工序施工质量按《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混凝土工程》(SL 632—2012)进行自检,并做好检验记录;②自检合格后,填写工序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质量责任人履行相应签认手续后,向监理单位申请复核;③监理单位收到申请后,应在4h内进行复核。 5.监理复核包括下列内容:①核查施工.单位报验资料是否真实、齐全;②结合平行检测和跟踪检测结果等,复核工序施工质量检验项目是否符合SL 632—2012标准的要求,在工序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中填写复核记录,并签署工序施工质量评定意见,核定工序施工质量等级,相关责任人履行相应签认手续。 6.单元工程施工质量具备下列条件后验收评定:①单元工程所含工序(或所有施工项目)已完成,施工现场具备验收条件;②已完工序施工质量经验收评定全部合格,有关质量缺陷已处理完毕或有监理单位批准的处理意见。 7.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按下列程序进行验收评定:①施工单位首先对已经完成的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进行自检,并填写检验记录;②自检合格后,填写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向监理单位申请复核;③监理单位收到申报后,应在一个工作日内进行复核。 8.监理复核包括下列内容:①核查施工单位报验资料是否真实、齐全;②对照施工图纸及施工技术要求,结合平行检测和跟踪检测结果等,复核单元工程质量是否达到SL 632—2012的要求;③检查已完单元工程遗留问题的处理情况,在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检验程序的质量保证程序

检验程序的质量保证程序 1.1 检验程序的质量保证 1.1.1概述 采取有效措施,对检验的过程进行质量监控,以提高检验工作能力,确保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1.1.2 职责 1.1. 2.1质量负责人组织完成上级下达的样品考核任务;负责审批质量控制活动计划;组织对上述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评审。 1.1. 2.2质控组负责制定年度质量控制计划;组织质量控制活动的实施;负责对质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1. 2.3各检验科室主任组织本室人员完成上级下达的样品考核任务和比对、能力验证试验,督促实施内部质量控制要求;审核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结果。 1.1. 2.4检验人员完成质控活动中应承担的检验工作; 1.1.3 要求 1.1.3.1 可能时实验室应确定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度。 1.1.3.2可以选用的监控技术方法: a. 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实验室比对计划应符合GB/T15483的要求; b. 使用相应的参考物质,有证书说明其材料的特性; c. 用相同或不同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反复检验,如人员、方法、设备和检验地点的比对检验; d. 对保留样品再次检验; e. 使用已经明确建立的、经规定的、性能已确定的且被有关方面普遍接受的协议标准或方法; f. 将供应商或制造商提供的关于试剂、程序或检验系统的溯源性的说明形成文件。 1.1.3.3 质量监控计计划及其实施和评审

具体质量监控计划应在年度计划或项目计划中体现,由质控组制定和组织实施,实施情况应记录并整理分析报告。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对监控计划及其使用的监控方法和监控结果进行有效性评价,并向每年的管理评审报告,以利不断改进提高。 1.1.3.4 所有记录由质控组整理交由资料管理员保管。 1.1.4 支持性文件 1.1.4.1 《检验结果质量保证程序》 1.1.4.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1.2 检验后程序 1.2.1概述 检验后结果评价及样品的处理要求。 1.2.2 职责 1.2.2.1 检验结果的评价和解释由主任授权的人负责,报告的签发由主任授权给报告签发人批准签发。 1.2.2.2检验样品的处理由总务室按照国家环保法规进行处理。 1.2.3 要求 1.2.3.1 检验的原始记录由检验人员送主任授权的报告解释人签署解释意见,解释意见包括符合或不符合某项规定或对检验结果进一步使用的意见。 1.2.3.2 报告打印人员根据检验人员签字完整的检验原始记录打印报告后送报告审核和授权的报告签发人批准。 1.2.3.3 综合管理组在报告上盖上检验专用章及相关认证和认可章后交血库发放报告给客户。

混凝土质量检验程序图

鞍山市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第二分公司针对2008年所属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一、质量目标 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检察和管理体系,按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施工。以企业质量宗旨为准则,不负业主及总公司重托,严格质量管理,确保每道工序受控,确保市优质工程,争创省、部级优质工程。 二、质量保证措施 ㈠质量检察管理体系 本公司所属工程按项目管理模式组织施工,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为确保工程质量,组建项目经理部及质量管理体系负责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㈡质量保证措施: 为实现质量目标,在施工全过程中,我们将始终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视工程质量为企业的生命,认真依照招标文件所明确的各项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和各项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去组织实施。 1、组建高素质的施工队伍 (1)在每一项工程开工前,从我二分公司中选拔质量意识强、领导水平高、施工经验丰富、身体素质好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由业务熟练、配合默契的领导班子带队。 (2)我二公司是一支技术过硬、工种齐全、作风顽强、能打硬仗的施工队伍,在原有基础上加强队伍思想建设,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2、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科学、规范、经济合理的施工技术措施和施工工艺是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求效益的重要条件: ⑴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和岗位责任制。实行以项目总工程师为主

的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同时建立各级技术人员的岗位责任制,逐级签订责任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格遵守施工程序、坚决执行施工规范。 ⑶认真作好施工组织设计 ①在经过周密调查、研究取得可靠数据的基础上,编制科学可行的施工组织计划,并严格按计划组织实施,坚决杜绝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使整个施工过程时时处于受控状态,做到环环相扣、井然有序。 ②认真编制施工技术方案。由单项工程技术负责人牵头,针对所承担工程的技术难易程度和环境特点,拟定两个以上的施工技术方案,提交给项目总工程师。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对所提出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优化,最后确定一个实施方案。 ③对于重大部位和关键部位的施工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先提出具体的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⑶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①认真核对设计文件和图纸资料,切实领会设计意图,查找是否有碰、错、漏等现象,及时会同设计部门和建设单位解决所发现的问题。 ②认真进行技术交底。图纸会审后,由项目经理部的总工程师、技术员、施工队长、各班组队长逐级进行书面及口头技术交底,确保操作人员掌握各项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质量标准等。 ⑷抓好技术资料管理。施工过程要做好详细记录,各种原始资料搜集齐全,用以组织后期施工、编制竣工文件,并进行施工技术总结,为做好技术档案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⑸制定工艺标准、实行标准化作业。使钻孔桩、承台、墩身帽、涵洞、立交、通道等施工均按工艺标准进行。 ⑹材料供应及时充足,机具设备精良,确保施工工艺的执行和

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

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评定及注意事项 1、实体检测目的 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的目的是为对施工质量进行检验评定,为工程验收提供资料。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第3.0.3条第8款“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第5.0.3条第3款“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和设备安装等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和抽样检测结果应符合有关规定”。 建筑安装工程给排水、电气、空调、燃气等,安装完成后对设备运行进行实体检验。混凝土结构工程完成后加载试验量大,会损坏结构,选择一种替代方法进行实体检验,取混凝土结构中关键的两种材料—钢筋和混凝土各选一项进行检验。 《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第10章和附录D、附录E规定。 2 检测检验的组织和实施 组织者:施工单位是实体检验的组织者,由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 监督见证者: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对实体检验进行见证,包括取样时在场,参与确定取样部位和数量,监督检测试验过程,审核试验结果及对检测结果的确认。检测单位:承担结构实体检验的实验室或检测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以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准确、公正。 3 检测项目 混凝土施工验收规范第10.1.2条 结构实体检验应包括: 1)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 2)工程合同约定的项目(根据工程需要由合同事先约定) 3)必要时可检验其他项目(一般为质量纠纷或事故处理等特殊情况)。 常规项目两项: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 评定标准:实测结果与设计文件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保护层厚度对比。 4 混凝土强度实体检测 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 一般情况下用同条件试块的强度作为实体验收的依据,没有条件时或同条件试块强度出现问题时,现场构件上检测混凝土强度标养试块强度(检验批混凝土验收);同条件试块强度(该强度等级混凝土实体强度验收);构件上非破损或局部破损方法检测推定强度; 4.1标养试块强度 特点:以其统一检测验收的条件而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反映的是混凝土拌合物的组成和搅拌质量,实际上只是一种“材料混凝土强度”,无法反映施工工艺(振捣、成型)和养护条件(温湿度、龄期)的影响。标养条件:150 mm x150mm x150mm立方体试块,在温度20±2℃,湿度95%以上,28天龄期。 试验条件:以加载速度0.3~0.8MPa/sec,测得强度代表值。(强度等级低于C30时加载速度0.3~0.5MPa/sec,强度等级在C30 ~ C60时加载速度0.3~0.5MPa/sec )。 强度评定: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 50107-20XX;3个试块为一组,得出该组代表值,按批所有组的代表值非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得到强度值。 4.2 同条件试块强度评定 1、取样: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块,同一强度等级的留置数量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宜少于10组(适用于方差未知的统计方法验收),且不应少于3组(适用于非统计方法验收),每组3块。

产品检验控制程序流程图

产品检验控制程序(附流程图) 1 更多搜索AIEIN质量了解

1目的 为了规范产品检验和控制的流程,确保产品检验按照既定要求执行,保证产品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 2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检验控制涉及的所有过程。 3职责 3.1生产部负责产品的生产制造。 3.2采购部负责外协或外购原材料、零部件或产品的采购工作。 3.3质量部负责对内外部原材料、零部件或产品的检验工作。 3.4设计部对内外部原材料、零部件或产品不合格的评审工作。 4工作程序 4.1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按抽样频次分包括首末件检验、抽样检验、100%全检。 产品检验按产品类别分样品检验、常规检验。 产品检验按产品来源分源检(供应商)、来料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产品检验按检验宽严度分严格检验、正常检验、宽松检验。 4.2检验流程 4.2.1检验需求 质量部根据项目部样品检验需求、采购部来料到货入库需求、生产部生 2 更多搜索AIEIN质量了解

产需求、生产部完工入库需求对原材料、零部件或产品进行检验确认。 4.2.2检验准备 质量部根据检验需求准备检验作业指导书和检验器具,待原材料、零部件或产品。 4.2.3检验实施 质量部对入待检库原材料、零部件或产品实施检验,检验实施参照《抽检检验管理规定》。 4.2.4检验处置 质量部对实施的检验活动进行记录和处置 4.2.4.1检验记录 检验活动需对检验信息进行记录,完成后在原材料、零部件或产品上粘贴合格或不合格标签,不合格原材料、零部件或产品需填写《NC通知报告》通知相关部门,并要求责任部门填写《纠正预防8D报告》,质量部负责跟踪改进效果。 4.2.4.2检验处置 检验处置包括接收、挑选、退回: a.判为合格的检查批应整批接收; b.判为不合格的检查批原则上全部退回供货方,特殊情况下与供货方协商,实施检查水平Ⅳ进行挑选; c.无论何种抽样方案,在检查时发现的不合格品,一律不予接收 3 更多搜索AIEIN质量了解

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

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 (一)范围 本国际标准规定的质量体系要求,是用于供方证实其在最终检验和试验期间查出和控制产品不合格项并加以处理的能力。 本标准用于下述环境,即只有当供方能提供证实其最终产品的检验和试验能力的足够证据时,才能相信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 (二)引用标准 本国际标准发布时所引用的下列标准的有效版本,构成了本标准的一部分。因所有标准都将修订,故鼓励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尽可能采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IEC和ISO成员均持有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 ISO8402: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词汇。 (三)定义 本标准采用ISO8402的定义及下述定义。 1.产品 活动或过程的结果。 注2 产品可包括服务、硬件、流程性材料、软件或它们的组合。 注 3 产品可以是有形的(如组件或流程性材料)或无形的(如知识或概念)或它们的组合。 注4本标准中所用的术语“产品”仅适用于打算提供的产品,并非指无意中形成的、影响环境的副产品。这点与ISO8402所给出的定义有差异。 2.投标 供方做出的满足产品合同招标要求的报盘。

3.合同 供需双方以任一方式达成一致的条文。 (四)质量体系要求 1.管理职责 (1)质量方针 负有决策职责的供方管理者,应规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对质量作出承诺,并形成文件。质量方针应体现供方的组织目标以及顾客的期望和要求。供方应保证组织的各级人员都理解质量方针,并坚持贯彻执行。 (2)组织 ①职责和职权 对按照本国际标准要求从事管理、执行和验证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对需要独立行使权力的人员,应书面规定其职责、职权和相互关系,以便: a)进行最终检验和试验; b)确保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不使用或不交付。 ②资源 供方应确定资源要求并提供适当的资源,包括委派经过培训的人员从事管理、执行和验证活动,含内部质量审核。 ③管理者代表 负有决策职责的供方管理者,应指定一名管理者代表。不论他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明确其以下职权: a)确保按照本标准规定建立、运行和保持质量体系; b)向供方的管理者报告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便评审和改进质量体系。 注5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也可包括供方质量体系方面与外部机构的联络。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控制要点 一、混凝土浇筑之前需具备的条件 1、钢筋工程(包含但不限于墙体插筋、楼板插筋、构造柱插筋等)完成,并且验收合格; 2、模板工程完成,并且验收合格; 3、满堂脚手架工程完成,并且验收合格; 4、降板区(包含但不限于卫生间、楼梯间、上反梁等)的吊模完成,并且验收合格; 5、后浇洞口(包含但不限于水暖井)的预留施工完成,并且验收合格; 6、预留洞口(包含但不限于电井、风井、电梯呼梯按钮、消防箱、电箱、排气道等)的预留施工完成,并且验收合格; 7、安装的预留预埋施工完成,并且验收合格; 8、施工措施工作已完成,并且验收合格。 (1)外架拉结点按要求预留; (2)卸料平台锚环按要求预留; (3)悬挑脚手架锚环按要求预留; (4)卸载钢丝绳锚环按要求预留; (5)钢筋安装完毕,作业面铺设跳板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二、混凝土运输 1、在运输途中及等候卸料时,应保持搅拌运输车罐体正常运转,

不得停转。 2、混凝土搅拌车到达浇筑地点后,卸料前必须快档旋转罐车不少于20秒,以防混凝土离析。 三、混凝土后场控制 1、运至现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没有离析现象,实测塌落度符合要求,施工中应特别注意严禁私自加水。 2、混凝土浇筑之前,首先检查混凝土小票,保证此车混凝土确实属于本工程,且强度等级符合要求,同时检查混凝土的运输时间,测定混凝土塌落度,一般两小时测一次。 3、混凝土浇筑之前,必须要求塌落度筒摆放到位,以保证混凝土塌落度能够及时检测。 4、在有洗车池的情况下,混凝土运输车必须将冲洗的污水冲洗到洗车池内;在没有洗车池的情况下,料斗或小推车必须摆放到位,混凝土运输车必须将冲洗的污水冲洗到料斗或小推车内,严禁将污水直接冲洗到混凝土泵内。 四、楼板标高控制 1、支设布料机处是顶板混凝土浇筑时容易出现浮浆、漏筋、凹坑等缺陷的地方,施工中应注意:①洗泵水应注入料斗中吊走,不能直接浇筑在楼板上。②混凝土浇筑完成应及时把布料机吊走,瓦工及时整平、振实。 2、楼板的标高控制采用拉水平通线的方式进行,浇筑前在墙柱钢筋上提前画出50线。

检验控制流程图IQC IPQC FQC OQC

IQC 作业流程图流程图 权责单位及人员 相关文件及窗体 供货商 《送货单》 物控部 《收料单》 N 品管单位 《料品免检管理办法》 《合格供货商名录》 Y 品管单位 《MIL-STD-105E LEVEL II 》 《进料检验管理程序》 N N 《进料验收单》 品管单位 《进料检验规范》 《外观检验规范》 《成品作业检验规范》 《QC PASS 章》 N Y 《进料矫正措施单》 《不良品待处理单》 《质量异常处理办法》 《不合格料品管理程序》 N 相关单位主管 《进料验收单》 Y 品管单位 《进料验收单》 《条件允收标签》 物控单位 《进料验收单》 核准: 审核: 制定:王明星 供应商收 料 入库资格认定抽样计划 MIL-STD-105E 抽样检验M.R.B 会议条件允收纠正及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流程图 权责单位及人员 相关文件及窗体 生管单位 《生产工单》 生管单位 《生产工单》 生产单位 《生产工单》 N 生产/品管单位 《首件标签》 《制程首件检查报告》 Y 《外观检验规范》 《产品作业标准书》 生产单位 《生产工单》 《QC PASS 章》 《制程巡回检验作业办法》N 品管单位 《外观检验规范》 《可靠性试验规范》 《不合格品管制程序》 生产单位 《产品作业标准书》 生产单位 《包装规范》 《QC PASS 章》 N 《制程巡回检验作业办法》 品管单位 《外观检验规范》 《不合格品管制程序》 《可靠性试验规范》 Y 《产品作业标准书》 《质量异常处理程序》 生产单位 《送验单》 核准: 审核: 制定:王明星 生产计划备料 首件检查批量生产 IPQC 巡回 抽样检验包 裝 产品标签 IPQC 巡回 抽样检验成品待验改正与预防措施 要求作业程序 首件试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