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性: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性: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性: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性: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性:

①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②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基本一致;

③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分界线基本一致;④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⑤是温带季风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⑥秦岭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⑦是东部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⑧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性:

①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②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基本一致;

③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分界线基本一致;④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⑤是温带季风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⑥秦岭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⑦是东部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⑧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性:

①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②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基本一致;

③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分界线基本一致;④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⑤是温带季风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⑥秦岭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⑦是东部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⑧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性:

①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②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基本一致;

③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分界线基本一致;④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⑤是温带季风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⑥秦岭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⑦是东部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⑧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性:

①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②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基本一致;

③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分界线基本一致;④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⑤是温带季风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⑥秦岭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⑦是东部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⑧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性:

①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②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基本一致;

③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分界线基本一致;④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⑤是温带季风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⑥秦岭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⑦是东部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⑧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性:

①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②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基本一致;

③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分界线基本一致;④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⑤是温带季风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⑥秦岭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⑦是东部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⑧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性:

①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②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基本一致;

③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分界线基本一致;④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⑤是温带季风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⑥秦岭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⑦是东部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⑧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性: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性: ①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②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基本一致; ③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分界线基本一致;④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⑤是温带季风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⑥秦岭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⑦是东部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⑧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性: ①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②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基本一致; ③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分界线基本一致;④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⑤是温带季风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⑥秦岭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⑦是东部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⑧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性: ①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②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基本一致; ③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分界线基本一致;④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⑤是温带季风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⑥秦岭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⑦是东部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⑧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性: ①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②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基本一致; ③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分界线基本一致;④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⑤是温带季风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⑥秦岭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⑦是东部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⑧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性: ①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②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基本一致; ③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分界线基本一致;④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⑤是温带季风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⑥秦岭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⑦是东部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⑧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性: ①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②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基本一致; ③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分界线基本一致;④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⑤是温带季风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⑥秦岭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⑦是东部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⑧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性: ①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②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基本一致; ③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分界线基本一致;④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⑤是温带季风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⑥秦岭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⑦是东部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⑧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性: ①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②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基本一致; ③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分界线基本一致;④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⑤是温带季风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⑥秦岭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⑦是东部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⑧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八年级地理秦岭-淮河线新人教版

秦岭-淮河线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重要地理意义和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分界线的位置 2 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 二导学提纲 1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有哪些界线要经过秦岭-淮河,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_____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和_____;以南耕地类型以______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 3秦岭山脉是我国_____流域和____流域的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____平原,南侧是狭窄的____谷地. 4.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______性,地理______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5.在中国地图上,把________线,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和________边缘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可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6.我国的北方和南方都位于东部_________气候区.秦岭和淮河是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______地区和_____地区的分界线. 三探究讨论 探究一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差异很大. 例1 以秦岭—淮河为界的是( ) A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 B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C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D暖温带和中温带的界线例2 秦岭—淮河穿过的省区有( )①山东②河南③江苏④安徽⑤山西⑥陕西⑦甘肃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⑥⑦ C②③④⑥⑦ D①②⑤⑥⑦ 探究二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四训练题

秦岭-淮河一线为何成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为何会成为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我们应该明确秦岭淮河一线的走向,以及它作为我们南北分界线的重要条件是什么。知道这条分界线是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线。 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此线众多的地理意义。 (1)气温:大致与一月0℃等温线重合。 (2)降水:大致与800mm等降水量线吻合。 (3)河流结冰期:界线以北地区河流有结冰期,以南地区河流无结冰期。 (4)温度带:大致是亚热带(南)和暖温带(北)的分界线。 (5)干湿地区:大致是湿润地区(南)和半湿润地区(北)的分界线。 (6)植被:大致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北)的分界线。 (7)土地利用:大致是水田(南)与旱田(北)的分界线。 (8)粮食作物:大致是水稻(南)与小麦(北)集中分布地区的分界线。 (9)水果:大致是柑橘(南)与苹果(北)的分界线。 (10)气候类型:大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与温带季风气候(北)的分界线。 (11)区域划分:大致是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12)河流流域:大致是长江流域(南)与黄河流域(北)的分界线。 (13)地形区:秦岭:大地形区:大致是四川盆地(南)与黄土高原(北)的分界线。 小地形区:大致是汉中谷地(南)与渭河谷地(北)的分界线。 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通过探究可以知道,秦岭主体位于陕西省南部与四川省北部交界处,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长约1500公里。南北宽达100至150千米,海拔多为1500至2500米。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为中国东部超过3000米的少数山峰之一。 由于海拔高导致冬天的时候,秦岭能够阻挡寒潮南下,夏天又能阻挡潮湿的海风进入西北地区,因为有秦岭的气候屏障和水源滋养,才会有八百里秦川的风调雨顺。才会导致这条

秦岭——淮河线

第四章第一节“秦岭——淮河线”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秦岭、淮河,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分区等三部分内容。这一节涉及的地图比较多,主要是综合复习前面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读图找出秦岭——淮河线两侧的地理特征的差异。把前面所学的内容做一个系统的概括和总结。通过读图找出其他的地理界线让同学能清晰的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分区,为下面分区地理的学习打好基础。 知识目标:1.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 2.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及界线。 4.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5.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重点: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难点:分析秦岭——淮河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显著差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秦岭—淮河景观图片的课件,看同学们能从图片中读出哪些信息? 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读出的秦岭—淮河地理信息。 二、合作探究 (一)秦岭——淮河 1.淮河为什么会称为“害河”“夺淮入海”? ①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②“夺淮入海”:1128年,黄河在今河南原阳南岸破堤决口后,黄河水侵夺了淮阴 以下的淮河河槽,与淮河合流入海。直到1855年,黄河又在北岸决口改由利津 入海。更为严重的是,1938年国民党政府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黄河水南流,再 次侵夺淮河流域。从决口到堵口的9年中,造成了54000平方千米的黄泛区。 ②分组讨论:学生搜集的有关淮河称为“害河”的原因 ③师生共同总结:成为“害河”的原因:在黄河夺淮的700年中,黄河多次泛滥,携带大量的泥沙。淤高了淮河的河床,使中游的河槽变成了半地上河、下游的入海出路淤塞。每遇汛期,上游来水大增,下游有无通畅泄水渠道,一直破堤决口,泛滥成灾。 (过渡)秦岭—淮河到底在哪里?让我们从图中找到它。 2.课件展示图4—1: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出秦岭——淮河的位置,让学生在课本上描出这条线。 3.请再仔细读图:请说出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 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出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 4.秦岭—淮河的范围,包含哪些省区?(出示判断题,判断部分省区分别) a)先让学生先到到大屏幕前指出各省的名称。 b)描出各行政单位的分界线,再分别说出各行政单位的名称。 c)实战演习:出示的湖南、河北、江西、山东、浙江、陕西、山西省区让学生 判断分别位于秦岭和淮河南北

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一线(Qinling Mountains-Huaihe River Line,或Qinling-Huaihe Line,也简称秦淮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特别是东部)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 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 有明显的不同。 目录 地理意义秦岭的地理意义淮河的地理意义 概念的提出分界线的范围划分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分界线区域界限 地理意义秦岭的地理意义淮河的地理意义 概念的提出分界线的范围划分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分界线区域界限 展开 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 候的分界线。以及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蔡博峰,《中国国家地理》)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 沙量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河 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秦岭-淮河是我国最重要地地理分界线。秦岭被誉为中国的龙脉,它的西端在甘肃省 境内,东段到河南省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的南部与四川省交界处,长约1500公里,是 昆仑山脉的延伸。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岭南终年温暖潮湿,岭北干燥,冬季寒冷。秦岭同时也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秦岭的最高峰是太白山,高3763.2米,是中国内地东半壁的第一高峰(号称群峰之冠)。秦岭是我国中西部交界处最重要的动植物 基因库,有着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华山松、油松等都生长于此。 正是因为诸多地位,秦岭,被称为“献给地球的礼物”。

应用秦岭淮河一线也是下列地理分界限

[应用]秦岭淮河一线也是下列地理分界限秦岭淮河一线也是下列地理分界线。 1、气温: 1月份0?等温线 2、日均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3、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4、降水:年降水量800mm年等降水量线 5、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6、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7、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8、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 9、植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10、河流: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大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11、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12、地形: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该线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13、区域: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14、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 15、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与一年一熟的分界线 区域界限 1、地理分区上: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分界线。 3、温度带上: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的分界线。 4、自然带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的分界线。 5、典型植被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的分界线。

6、土壤上:棕壤(北)和红、黄壤(南)的分界线。 7、水文上: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8、干湿地区上:半湿润地区(北)与湿润地区(南)的分界线。 9、地形上: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10、一月份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11、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2、农业:小麦主产区(北方旱作农业)与水稻主产区(南方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13、亚热带水果柑橘生长的北限(橘生南国)。 14、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重要意义表现在: 1.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2.相当于我国年降水800mm等降水量线 3.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即水稻和小麦主产区分界线 4.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5.相当于我国一月份平均气温零摄氏度的等温线 6.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7.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界线 8.河流无冰期和有冰期的分界线 9.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土高原分界线 10.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人口密度界线 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我国地势阶梯界线 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我国气候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湿润区与

从自然地理方面浅谈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

从自然地理方面浅谈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王琳洁 464000) 摘要:秦岭淮河一线历来被称之为中国的南北地理分界线。本文主要论述了南北分界线概念的提出,唐人感知中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及从地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野生动物等方面论述了分界线的划分依据。秦岭淮河一线是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摄氏度等温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以及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和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关键词:秦岭;淮河;自然地理;南北分界线 引言:横贯中国东西的秦岭—淮河一线,传统上一直被视为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2006 年3月,就在安徽蚌埠建成号称中国南北分界线标志的雕塑“火凤凰”龙之时,关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城市的争论第一次引起公众关注。2008年8月底,伴随着江苏淮安开建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这种争论再次蜂拥而起……到底中国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到底在哪?下面我来阐述一下我的研究结果。 1.地理位置 1.1秦岭淮河线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分界线。《禹贡》中的九州中有六个就是以此为分界的,自西而东,此线北侧为雍、豫、徐三州,此线南侧为梁、荆、扬三州。东部徐州与扬州以淮河为界,《禹贡》云: “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扬州”。中部豫州、荆州以秦岭淮阳山弧为界,“荆及衡阳惟荆州”,“荆、河惟豫州”。“荆”指荆山,伏牛山脉中。“衡”指衡山,大别山区的安徽霍山县,山均在秦岭淮阳山弧中。“荆及衡阳”应释为“荆山东至衡山一线以南的地区”, 即荆州和豫州是以秦岭东端淮阳山弧为界的。西部梁州与雍州以秦岭为界即“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西河”指晋陕间的一段黄河,华阳”指华山一线以南,黑水是梁州和雍州的分界,大致呈东西走向。“华阳、黑水”是梁、雍二州共同的疆界。“华阳、黑水” 实是指秦岭山脉而言[1]。 1.2.秦岭的区域 秦岭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 秦岭西起青藏高原东缘,与昆仑山 脉相接,蜿蜒于甘肃、陕西两省南 部,向东到豫西为伏牛山、熊耳 山,在河南与湖北交界处为桐柏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复习讲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一、知识要点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4)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5)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 (6)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7)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 (8)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分界线 (9)水田与旱地分界线

二、跟踪训练 1.我们所学的教材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这四大区域是指() A.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青藏高原区 B.沿海地区、岛屿地区、内陆地区、青藏高原区 C.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D.季风区、非季风区、农业耕作区、畜牧业区 2.我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接近() A.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局部)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1月0 ℃等温线(局部) D.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局部) 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我国北方地区人口和面积占全国比例的是() A.A B.B C.C D.D 4.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我国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 A.热带和亚热带 B.亚热带和暖温带 C.暖温带和中温带 D.中温带和寒温带

5.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吻合的是() A.1月0℃等温线 B.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D.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6. 以下是家住图6中A处的小张关于其家乡的叙述,你认为可信的是() A.居民的主食以面食为主 B.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 C.一月平均气温﹣20℃ D.农田类型以水田为主 7.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题: (1)图中的℃、℃、℃、℃分别代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其中水热资源最丰富的是() A.℃ B.℃ C.℃ D.℃

秦岭与淮河一线

秦岭一淮河 秦岭一淮河一线(Qinling Mountains-Huaihe River Line ,或Qinling-Huaihe Line , 也简称秦淮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特别是东部)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 线,此线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目录 地理意义 概念的提出 分界线的范围划分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一、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蔡博峰,《中国国家地理》) 一、气候方面 1.秦岭一淮河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一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一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一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秦岭一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一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一淮河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4.秦岭一淮河是1月0C等温线的界限。秦岭一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C 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一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 C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一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6.秦岭一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一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咼温多雨。冬季,秦岭一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一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7?水稻小麦种植区分界线 8.旱地与水田地区分布分界线 二、植被方面 秦岭一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一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

三、河流水文方面 秦岭一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一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结冰。 四、地形、土壤、矿产方面 1.地形:秦岭一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秦岭一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2?土壤:秦岭一淮河以南渐以红壤为主;秦岭一淮河以北以黄壤或棕壤为主, 东北以黑土为主,西北多白色沙质土。 3.矿产:秦岭一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属居多,工业上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出口加工等轻工业为主;秦岭一淮河以北以煤、铁、石油为主,工业方面以重工业占的比例较大。 五、农业方面 1?耕地类型:秦岭一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一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 2.粮食作物:秦岭一淮河以南以水稻为主;秦岭一淮河以北以小麦为主。 3.油料作物:秦岭一淮河以南以油菜为主;秦岭一淮河以北以花生、大豆为主。 4.糖料作物:秦岭一淮河以南以甘蔗为主;秦岭一淮河以北以甜菜为主。 5?作物熟制:秦岭一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秦岭一淮河以北两年三熟或一年 一熟。 秦岭的地理意义 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它就象一堵挡风墙”阻止 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 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但秦岭正式的名称是自汉代才有的。 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 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省郧县。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狭义的秦岭是秦岭山脉中段,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汉代即有秦岭”之名,又因位于关中以南,故名南山” 淮河的地理意义 秦岭东边的淮河是中国的一条大河,全长1000公里。值得一提的是,淮河两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征的差异不如秦岭南北的差异明显,在很大程度上淮河作为南北分界线提出主要是依据其地理分区的意义。《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撰文《淮河找不到自己的家》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将淮河看做中国南北分界线的一部分,同样也应该作为一个带来理解,不宜局限在某一具体的水系上,这也和淮河的实际流域有关。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纬度位置32°N~34.5°N。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畜牧业和耕作业的分界线。以及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秦岭-淮河是我国最重要地地理分界线。秦岭被誉为中国的龙脉,它的西端在甘肃省境内,东段到河南省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的南部与四川省交界处,长约1500公里,是昆仑山脉的延伸。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岭南终年温暖潮湿,岭北干燥,冬季寒冷。秦岭同时也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秦岭的最高峰是太白山,高3763.2米,是中国内地东半壁的第一高峰(号称群峰之冠)。秦岭是我国中西部交界处最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有着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华山松、油松等都生长于此。 正是因为诸多地位,秦岭,被称为“献给地球的礼物”。 从自然地理来分,是以秦岭——淮河一线分界。中国零度等温线是以此划分。传统上北边的河流有冰冻期封航,南边的则没有。并且分界线两边的物种有较明显的不同。从人文地理看,长江是南北分界线,历史造成的。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一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人们平常所说的“南稻北麦”、“南甘北甜”、“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鄂、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秦岭的地理意义 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它就象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但秦岭正式的名称是自汉代才有的。 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

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区域划分的原因: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第五章我国的四地理大区域 形成四大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 第一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一、位置范围 四至:东至渤海、黄海,南至秦岭、淮河,西至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北至内蒙古高原。 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河湖:黄河、淮河、京杭运河、辽河、鸭绿江、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湖、呼伦湖……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 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 民族:以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 二、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 矿产资源:铁。 主要能源:煤炭、石油等。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等。 四、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 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 运动项目:溜冰 六、生态环境及治理措施 脆弱的生态环境:由于长期的垦植开荒、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东北——黑土流失;华北——旱、涝、碱、风沙威胁;黄土高原——黄土裸露,沟壑纵横); 治理措施:东北平原: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重建生态家园;华北平原: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营造农田林网,改善土壤,减轻灾害;黄土高原:植树种树,退耕还林,退林还牧,发展生态农业。 七、主要城市 北京、天津、济南、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 南方地区 一、位置范围 四至:东至东海,南至南海,西至青藏高原,北至秦岭、淮河。 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5% 以上,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广西、云、贵、川、渝、湘、琼等省区。人数较多的有: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 地形: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东南沿海受夏季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大——水田;四川盆地——紫色土富含磷、钾等养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南方地区——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土壤肥沃,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单季水稻、油菜、冬小麦的主要产区); 河湖:长江、京杭运河、华南大动脉-珠江水系、沿海港口。 二、气候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最高气温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经济作物——棉花。 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植桑养蚕——蚕丝的主要产区;

说说秦岭-淮河:一条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说说秦岭-淮河:一条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重要地理意义分界线1、气温:1月份0℃等温线2、日均温≥10℃积温4500℃等值线3、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4、降水:年降水量800mm年等降水量线5、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6、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7、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8、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9、植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10、河流: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大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含沙量小11、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12、地形: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该线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13、区域: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14、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15、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的分界线区域界限1、地理分区上: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2、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分界线。3、温度带上: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的分界线。4、自然带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的分界线。5、典型植被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的分界线。6、土壤上:棕壤(北)和红、黄壤(南)的分界

线。7、水文上: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8、干湿地区上:半湿润地区(北)与湿润地区(南)的分界线。9、地形上: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10、一月份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11、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12、农业:小麦主产区(北方旱作农业)与水稻主产区(南方水田农业)的分界线。13、亚热带水果柑橘生长的北限(橘生南国)。转载须征得本头条号作者同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秦岭—淮河线教学设计

秦岭—淮河线教学设计 张家界市永定区沙堤乡中心学校欧昭戎 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包括秦岭与淮河、秦岭与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等三部分内容。 学情分析:农村学生起点低,分析推理事物的能力较差。 教学目标: 1、知道秦岭—淮河线的地理位置及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2、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知道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界线和范围。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秦岭—淮河两侧的地理差异。 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界线和范围。 教学过程:一:秦岭—淮河线的地理位置。 秦岭—淮河线自西向东通过的省区:甘肃、陕西、河南、安徽和 江苏。 二:秦岭—淮河线南北的地理差异。 <一>、气温 1、1月份0c等温线 2、日均温>103积温4500 C等值线 3、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降水 4、年降水量800mm 等降水量线 5、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三>、气候 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四>、农业 7、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8、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五>、植被 9、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六>、河流 10、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有结冰期 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无结冰期 11、秦岭(和巴颜喀拉山)还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七>、地形 12、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该线以南地形破 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八>、区域 13、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14、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线总结: 1、地理分区上: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 分界线。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总结复习讲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复习讲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一、知识要点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二、跟踪训练 1. 以下是家住图中A处的小张关于其家乡的叙述,你认为可信的是()

A.居民的主食以面食为主 B.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 C.一月平均气温﹣20℃ D.农田类型以水田为主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题: 2.图中的℃、℃、℃、℃分别代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其中水热资源最丰富的是() A.℃ B.℃ C.℃ D.℃ 3.图中椭圆中,甲、乙、丙、丁中,交通网比较稠密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4.与北方比较,南方地区() A.冬季河流结冰 B.民居屋顶坡度更小 C.河流水量更大 D.农作物生长期更短 5.“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 这首歌中所写的区域是我国的哪一个地理区域() A.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青藏地区 D.南方地区 6.我们所学的教材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这四大区域是指() A.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青藏高原区 B.沿海地区、岛屿地区、内陆地区、青藏高原区 C.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D.季风区、非季风区、农业耕作区、畜牧业区 7.我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接近() A.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局部)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1月0 ℃等温线(局部) D.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局部) 8.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我国北方地区人口和面积占全国比例的是() A.A B.B C.C D.D 9.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我国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 A.热带和亚热带 B.亚热带和暖温带 C.暖温带和中温带 D.中温带和寒温带 10.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吻合的是() A.1月0℃等温线 B.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D.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11.下列地理界线与秦岭—淮河一线基本吻合的是() A.我国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我国7月20℃等温线 D.我国1月0℃等温线 12.下列关于南北方人民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限 B.热带与温带地区的分界限 C.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 D.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重要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重要地理意义 分界线 1、气温:1月份0℃等温线 2、日均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3、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4、降水:年降水量800mm年等降水量线 5、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6、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7、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8、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 9、植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10、河流: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大 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11、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12、地形: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该线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13、区域: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14、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 15、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的分界线 区域界限 1、地理分区上: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分界线。 3、温度带上: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的分界线。 4、自然带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的分界线。 5、典型植被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的分界线。 6、土壤上:棕壤(北)和红、黄壤(南)的分界线。 7、水文上: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8、干湿地区上:半湿润地区(北)与湿润地区(南)的分界线。 9、地形上: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10、一月份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11、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2、农业:小麦主产区(北方旱作农业)与水稻主产区(南方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13、亚热带水果柑橘生长的北限(橘生南国)。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27950231.html,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作者:陈阳 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0年第08期 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东西绵延约1600千米,其北侧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南侧为低山丘陵和江汉平原,秦岭主峰太白山挺立于重峦叠嶂之上。淮河发源于桐柏山,是我国东部的主要河流之一,向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等省注入海洋。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也是华北和华中的分界线,分界线两侧在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特点和人文特点方面都有明显差异。 一、气候方面 1.气温差异:秦岭—淮河线是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冬季,秦岭一淮河线以北一月平均气温低于0℃,北方地区常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秦岭一淮河线以南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二十多度。南北两侧气温相差十几度,真是“一山之隔,如距千里”,景象迥然不同。产生原因主要是:东西向山脉对冬季南下冷空气起着屏障阻滞作用,使山脉南北两侧气候截然不同。 2.降水差异:由于夏季风的强度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年降水量也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加上秦岭南侧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多降地形雨,使南方地区成为我国降水丰富的地区,也是水分循环最活跃的地区,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秦岭—淮河线正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之地。秦岭—淮河线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如郑州、北京的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秦岭—淮河线以南雨季较长,如广州雨季长达五个月。而且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3.气候类型:秦岭—淮河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该线以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该线以南地区,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二、地形方面

秦岭淮河线知识点

1.秦岭淮河线知识点: ①南北方分界线②200mm等降水量线③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④0℃等温线⑤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⑥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2.秦岭淮河线两侧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以南 1月平均气温<0摄氏度>0摄氏度 河流封冻情况封冻不封冻 年降水量<800毫米>800毫米 植被类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 作物熟制两年散熟或一年两熟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经济林木苹果、柿子、枣子柑橘、茶叶、油棕 主要运输方式公路、铁路公路、铁路、水运 3.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北方地区:以平原为主,降水量在400~800mm之间。温带季风性气候,平原高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南方地区:第十西高东低,平原、盆地、高原、丘陵交错,平原地区呵护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山地丘陵区大多植被繁茂,郁郁葱葱,景色秀丽。 青藏地区:主体是由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使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本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那片湖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保护区。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太阳辐射告知去;河流稀少,大多数为内流河;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4.四大地理分区的农牧业生产特征 北方:以旱作为主,长城以北一年一熟,主要作物: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长城以南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主要作物: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东北、华北、渭河平原为重要农业地区。 南方: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海南岛、台湾岛南部、雷州半岛和云南西双版纳是我国热带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产地。汉江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是重要商品粮基地。主要热带作物:天然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等。 青藏:主要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小麦等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高(太阳光照强)主要胜出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西北:主要牧区。出产:奶、肉、皮、毛。内蒙古大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是重要畜牧基地。主要农作区:河套平原、银川平原。主要运用绿洲农业,靠地表水、地下水或泉水灌溉。绿洲分布:天山山麓、河西走廊、宁夏平原以及塔里木、准格尔盆地边缘.

秦岭-淮河一线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 一、气候方面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7.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 二、植被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 三、河流水文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结冰。秦岭—淮河还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 四、地形、土壤、矿产方面 1.地形:秦岭—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2.土壤:秦岭—淮河以南渐以红壤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黄壤或棕壤为主,东北以黑土为主,西北多白色沙质土。 3.矿产:秦岭—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属居多,工业上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出口加工等轻工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煤、铁、石油为主,工业方面以重工业占的比例较大。 五、农业方面 1.耕地类型: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 2.粮食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稻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为主。 3.油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油菜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花生、大豆为主。 4.糖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甘蔗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甜菜为主。 5.作物熟制:秦岭—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秦岭—淮河以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八年级地理上册秦岭淮河线随堂检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秦岭——淮河线随堂检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课堂达标题A卷 一、选择题 1.秦岭主要位于() A.山西省 B.河南省 C.陕西省 D.湖北省 2.秦岭——淮河线大致是() A.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B.一月0℃等温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 3.我国四大区域的界线不包括() A.秦岭——淮河线 B.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C.青藏高原边缘线 D.200毫米等降水量线KCB铜齿轮泵 4.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没有明显差异的是() A.自然环境 B.地理景观 C.居民主食 D.人种宗教 5.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的分界线 B.黄河冬季不结冰,海河、淮河冬季结冰KCB不锈钢齿轮泵 C.秦岭——淮河以北的农作物一般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D.油菜、甘蔗在秦岭——淮河以北也有大面积分布 二、综合题 6.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KCB齿轮油泵安装尺寸 ⑴界线A大致与毫米等降水量线相接近。 ⑵界线B是我国地势阶梯与阶梯的分界线,这条界线上有一系列高大雄伟的山脉自西向东南依次为、阿尔金山脉、和。 ⑶界线C为和淮河一线。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课堂达标题A卷答案ZYB齿轮油泵 一、选择题1.C 2.B 3.D 4.D 5.C 二、综合题 6.⑴400 ⑵第一第二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⑶秦岭 地理学科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齿轮油泵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课堂达标题B卷 一、选择题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 A.历史沿革 B.民族构成 C.人口多少 D.区域特征 2.某山以北是旱地,以南是水田;以北树木冬季落叶,以南树木大多常绿,此山是()齿轮泵KCB-200 A.太行山 B.巫山 C.秦岭 D.南岭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气候最干旱的区域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