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追梦之路

中国的追梦之路

中国的追梦之路

摘要:“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追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表达了每一个中国人对人民英雄们的尊敬与思念。同时,可以看出他们的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我们的梦想。笔者将就追梦的历程进行描述并在教育和道德建设上给出粗鄙的意见。

关键词:民族复兴教育道德梦

一、中国梦的含义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1]。由此看来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造福人民;这亦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价值。但是这个设想的提出对普通老百姓又有什么好处呢?或者,我们不该问得那么功利,我们该问这又对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笔者就此不进行正面解答,将就中国梦的发展历程进行轮论述,侧面说明国家的发展关乎每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进而说明中国梦的重要性。

二、发展历程

1、新中国成立前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与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名族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是不谋而合,这不能纯粹理解为巧合。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因为清末闭关锁国等政策放慢了中国的发展步伐,与此同时,西方列强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使得西方列强与中国的差距越来越大,世界格局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昔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却不料想,等来的却是英国军队的坚船利炮,等来的是要么亡国要么奋起反抗的破釜沉船之境地。或者英雄不一定能够造时势,但是时势一定可以造英雄。中华大地涌现了一大批救国图存的英雄志士。在“中国梦”的建立之道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无疑是转折点。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之日起,就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这场革命中,共产党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从失败革命中的悲痛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后的东山再起,从奋起反击国民党军的全面内战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正可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直到1949年,中国人民才站起来当家做主,中国才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2、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综合考虑了中国国情,首先建立起来的,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纽带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于此同时,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第二次结合”,并且保护生产力,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但是在经过早期的探索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扭曲。“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革”是共产党历史的耻辱。好多人对毛主席的辩解是“他被下面的人蒙蔽了”,要我看,与其说他不知道,不如说不想知道。这个情境里,毛主席的无知可以满足其意识形态的偏执[2]13。在历史上,乾隆皇帝也犯过同样的错误。在圆明园的一个密室里,有着与英法联军同等先进的枪炮。也就是说,清朝不是没有技术去改善其军力装备,而是不愿去改善(纪录片《圆明园》中有提及)。按照乾隆皇帝的想法,如果去改善,就相当于承认“大清”不如西方国家的“雕虫小技”。毛主席同乾隆皇帝一样,不愿面对,自大蚕食了他的理智。庆幸的是,1976年,粉碎“四人帮”取得胜利,不可扭转地进行拨乱反正;1977年三中全会的召开,彻底宣告“文革”结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并取得了可歌可颂的成就。到如今,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基本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1921+100=2021))。

三、对发展历程的理解与感悟

“中国梦”产生于强国梦的破碎,现实的骨感不断刺激心怀天下的志士的心。对梦的追求是奋起直追,使中国足够强鹤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是怀念盛唐。我们现在所处的年代是历史以来最好的年代,即使是世界二战也比二战之前的年代好(我们在关注二战的死亡人数时,忽略考虑了死亡率这个指标。部落间战争的死亡率比20世纪和大屠杀的高出9倍......[3]。古语有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笔者觉得以史为镜还应加上勿忘根。“中国梦”发展历史的艰辛,我们更加有理由承前人未了心愿,在追梦的旅程中勇往直前,势必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说小点是让全中国的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说大点是让全世界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这两点并不是悖论。我们不该以过去的观点去看待世界,心忧天下中的天下不再是仅仅指中国,而是指全世界。我们有什么理由可以仅仅因为版图的边界而失去了对版图之外的人的关爱呢(这说的有点大,但是这并不是我们某一个人的任务,而是由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去完成)?

四、追梦之路

1、从娃娃抓起

有人说过,中国梦就是大国梦,其根本意图就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全球经济战略才是王道,而经济的支撑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依靠人才,所以全球经济战略也应该是全球人才战略[4]。这个观点一点都没有错,参照一下最近的教育改革,群众心不心寒不知道,反正群众不乐意买单。俞敏洪在好多年前就提出英语高考要改革,国家教育局却在这两年才有改革的意思,其改革效率之慢让人实在难生“怜悯”之心,当然,最终还是改革了,还是可以给个赞的;因为违反交通规则就删了《背影》,其改革目的让人难以接受,在课本的教育比不得遵守交通规则的社会环境教育;还有最近的支援中西部教育计划的出台,引来一场口水战,当然,教育局的出发点是好的,国民的不理解,互相对骂,实在让人心忧中国的教育到底怎么了?一个可以让中国贫富差距缩小的改革,为什么国民都不买单呢?当初说好的“先富带后富”,现在大伙却只看到个人的利益。这样的举动与占中又有什么不同呢?保不定参与这次口水战的人就在前段时间声讨占中,将邓紫棋骂得那个顺溜......扯远了,言归正传,但是上面的这些现象都在警示我们,国人没有团结,更谈不上什么民族凝聚力了,没有做到的抛诸个人情感守卫爱国热情。对教育的投入虽逐年递增,但是和发达国家比起来还是有所欠缺。《美丽中国》的项目老师郝琳硕说过:送孩子一件衣服,不如给她们一堂课,相比于物质,他们更需要一种可以一直拥有的理念和精神[5]。所以,我认为,要实现“中国梦”,就要从教育抓起,教育就要从娃娃抓起。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拥有一群民智足够开的国民(虽然“民智未开,国民不配拥有先进的体制”这句话是错的,但是这告诉我们民智在提升国家实力的重要性)。

2、道德建设

“帮扶”这几年一直受社会热议,各种“碰瓷”不断挑战国民的道德底线,使得人民在“行善”的时候增加了潜在成本,国民的道德素质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对道德进行建设势在必行。我们先讲讲发生在美国的一个事件:从2003年开始到2009年,据联合国的数据,苏丹的武装冲突已导致40万人丧生,世界的一些主要媒体和国际组织将它的发生定性为“屠杀”或者“种族清洗”。美国有部分民众就坐不住了,他们上街为万里迢迢之外的苏丹达尔富尔人的命运呼吁[6]79。他们不但自扫门前雪,还管他人瓦上霜。请相信这在美国绝对不是个案,我们或者会对美国充当“世界警察”这一角色嗤之以鼻,但是这“管尽天下事”的精神,我们该好好向美国国民学习,做到这一点,“帮扶”等不再是一个问题,“管尽天下事”的这种精神的引入,必将改变国民冷漠的现状。“管尽天下事”的精神内涵与中国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谋而合,不过,前半句思想在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的现代是不适用的,每个人都是一个重要的组成,做不到兼济天下,但是同样可以兼济有需要的人。如果硬要达才兼济天下,那达的标准又是什么呢?那是不是不达外界都与自己无关,做一个“橡皮人”才是最合乎规则的选择呢?又有人担忧了,这种精神的普及,不是搞霸权主义了吗?按这个怀疑理论,那是不是国际上所有的援助都带有霸权主义的色彩?那是不是这些可能具有霸权主义的的国家援助都应该终止?很

显然这个“多米诺骨牌”是不经推敲的。笔者认为,中国现如今的道德问题,出在“冷漠”二字。请设想一下,如果中国是一个人人爱“找茬”的社会,社会中的不道德现象必将呈指数倍减少。

五、结语

一百七十六年以来,华夏儿女做着同一个梦——复兴大我中华。这在以前可能会有很多人觉得是痴人说梦,但是我们的前辈们一直在用鲜血告诉嘲笑的人,我们并不天真。让我们一齐大喊: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我们不必羡慕诗和远方,因为路一直在脚下,莫忘中国梦,我们也是造梦者。

参考文献:

[1]https://www.doczj.com/doc/226079593.html,/doc/5348311-7571014.html

[2]刘瑜,观念的水位,江苏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4

[3]斯蒂芬·平克,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甲4号富盛大厦2座,中信出版社,2015

[4]https://www.doczj.com/doc/226079593.html,/q/1386083676121318?pn=1

[5]刘瑜,民主的细节,上海市乌鲁木齐南路396弄10号,上海三联书店,2009

[6]https://www.doczj.com/doc/226079593.html,/topics/teachForChina?utm_source=https://www.doczj.com/doc/226079593.html,&utm_medi um=web_banner&utm_campaign=busines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