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护理措施

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护理措施

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护理措施
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护理措施

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护理措施

医院感染定义

(一)医院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源性感染:

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传播三要素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医院感染主要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

2、直接接触

3、间接接触

4、飞沫传播

5、空气传播

6、水、食物、生物媒介物传播

7、医源性传播(药物、血液)

8、垂直传播

医务人员的职业危险

1、工作环境特殊(病原微生物集中)

2、工作对象(易感者)

3、遭受职业伤害的机会和频率高:传染性疾病、医疗器械、化学物质、放射物质

4、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5、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制度

6、经血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7、所有医务人员均存在感染性疾病传播的潜在危险

8、所在诊疗过程均具有潜在危险性,其中以锐器误伤最为常见

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

1、传统的传染病死灰复燃

2、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

3、无菌操作技术的问题

4、环境条件的问题

标准预防概念(standardprcaution)

针对所有病人的预防性措施,认定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损伤的皮肤、粘膜和被这些物质污染的物品具有潜在感染而采取的标准水平消毒、隔离等预防措施。

同时,还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飞沫、接触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概念的提出

“标准预防”(standardprecautions,SP)是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1995年提出的,于1996年在全美实施。

我国1999年引人并在2000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明确规定“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患者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新旧感染控制观念的差别

感染控制基于诊断的预防原则。当病人或环境已确信被感染时才采取预防措施。

感染控制基于标准预防的原则。标准预防针对所有为患者实施诊断、治疗、护理等操作的全过程。不论患者是否确诊或可疑感染,都要采取标准预防。

病人在确诊前就可以具有传染性,检查初期的传染性往往高于检验结果核实以后

标准预防措施是指提供医疗服务时假设所有病人都可能具有传染性的一种观念

标准预防措施适用于每个病人,无论其诊断如何以及是否真的有传染性。

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

1、隔离的物质:标准预防隔离的物质不仅包括病人的血液、全部体液,还包括病人的分泌物与排泄物等。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预防的对象: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隔离的方法: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个人防护装备

1、手套

2、防护服

3、口罩

4、护目镜

5、面罩

6、其他的防护裝备如帽和鞋套

标准预防的措施

1、洗手

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

1、摘除手套后

2、接触两病人之间(接触病人前后)

3、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4、无菌操作前后

5、标准预防的措施

2、戴手套

戴手套是为了避免与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的物质接触,其目的是双重性的,既保护医护人员,也保护病人;

研究表明,如果被血液污染的针刺穿手套,其有关人员所接触到的血液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到的血液量低50%以

上。这一数据说明,在处理针头或被污染的器械时戴手套的重要性。

标准预防的措施

1、接触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

2、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

3、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

4、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并穿防护衣

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防止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给病人提供口罩!

4、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

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其它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与环境间的传播。

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如内镜、呼吸机、湿化瓶等)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

5、被服

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环境控制

保证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当的消毒床单位、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床栏杆、床单位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

7、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一次性应用的注射器、针头、刀片和其它锐利物品应置于适当的防穿刺的容器内,尽可能的被置在工作处需重复使用的尖锐器械也应置于耐穿刺的容器内以便

运输至再处理部门

锐器刺伤的现状

据WHO报道,2002年全世界3500万医护人员共发生300万次经皮暴露血源性病原体的针刺伤害。

据OSHA的研究报告,经皮暴露于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其感染的可能性分别约为6%~30%、0.4%~1.8%和0.3%。

到2001年为止,美国CDC收到本国医护人员职业感染HIV 的报告共57例,其中经皮肤刺伤造成的感染48例,占84.2%。

锐器误伤的原因

1、操作程序欠规范,未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防护意识淡薄;

3、护理对象的不合作;

4、不良的环境因素和工作繁忙;

5、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刺伤的预防原则

1、禁止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

2、禁止将针等锐器物徒手传递;

3、禁止针等锐器物复帽;

4、用后的锐器物放入专用利器收集盒内

5、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没必要毁形或浸泡处理锐器处理

1、勿过满装盛

2、手勿伸入容器

3、使用后锐器丢入锐器盒

4、专人回收集中处理

锐器伤的处理原则

1、被污染利器刺伤

2、立即挤血及冲洗

3、报告

4、尽快求诊

5、填写利器刺伤表呈报

三大隔离系统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措施上实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由于标准预防的基础预防措施中不能预防经空气、飞沫、接触途径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因此,对一些l临床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或有流行病学意义的耐药菌感染在待诊或确诊后需要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接触隔离

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主要而常见的传播途径,一般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

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的疾病,如多重耐药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甲型肝炎病毒、轮状病毒感染以及副流感病毒、婴儿的肠道病毒感染等。

预防措施除实施标准预防外,具体措施还包括:

1、隔离室;

2、洗手和手套;

3、隔离衣;

4、限制病人离开隔离室。必须转运病人时,病人及运送人员都要防护,以防传染和扩散;

5、设备: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将其清洗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

6、正确处置医疗废物;

7、使用隔离标识等。

空气隔离

空气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经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粒径小于5um)一气溶胶来传播的方式

这种微粒能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并可随气流漂浮到较远处,所以可造成多人感染,甚至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预防措施除实施标准预防外,还应实施空气隔离,包括:

1、设立隔离室。病人所的环境需要屏蔽,可使用单人房间、专门的空气处理系统和通风设备防止空气传播。

2、限制病人离开隔离室,病人及运送人员要戴口罩。

3、医务人员和进入该环境的人员应使用呼吸道保护装置。例如当进入已诊断或怀疑为易传染肺结核的隔离房应戴口罩(N95口罩);

飞沫隔离

飞沫传播是指经较大的飞沫气溶胶微粒(粒径大于5um)

而传播的疾病。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不长,喷射的距离不过1m左右。

预防措施除了实施标准预防之外,还应实施飞沫隔离措施。包括:

1、隔离室;

2、屏蔽(近距离时),在近距离(1m之内)接触病人时应加屏障(戴口罩);

3、、病人的运送限制病人的活动和外出,如果必须外出应戴口罩。

记住3句话

WHO:目前药物失去作用的速度和科学家发现新药物的速度差不多。

“治疗是成功的,但是病人死于感染”。

还为另一个问题而苦恼,“预防方法是知道的,只是我们不能实行”。

防护安全标准及措施

喜德人民医院 XDYY/GL-FS-2014 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标准及措施 2014版 2014年1月26日发布 2014年2月1日实施

目录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 (3) 放射科岗前防护培训 (11) 放射科受检查者的防护原则 (12) X线透视检查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14) X线检查中对患者的防护 (15) 放射科医生的温馨提示 (16) 受检者须知 (20) 婴幼儿、妊娠期女性X线检查告知书 (21)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 1.引言 1.1本标准的宗旨是;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与安全,并提高放射防护措施的效益;在此基础上促进我国放射工作的发展。 1.2从上述宗旨出发,对电离辐射源的使用必须将其产生的照射给予适当限制,从而防止发生对健康有害的非随机效应,并将随机性损害效应的发生率降低到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 1.3本标准适用范围 1.3.1使用电离辐射源或产生电离辐射的一切实践活动。1.3.2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接受电离辐射照射需加控制的一切实践活动。 1.4在1.3所列范围内进行与防护有关的设计、监督、管理时,必须遵从以下基本原则。 1.4.1实践的正当化:产生电离辐射照射的任何实践要经过论证,或确认该项实践是值得进行的,其所致的电离辐射危害同社会和个人从中获得的利益相比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拟议中的实践不能带来超过代价(包括健康损害代价和防护费用的代价)的净利益,就不应当引进该项实践。 1.4.2放射防护最优化:应当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以放射

防护最优化为原则,以期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净利益,从而使一切必要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1.4.3个人剂量的限制:个人所受照射的剂量当量不应超过规定的限值。 1.5凡从事放射工作的单位均应设立专职防护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放射防护工作,按有关规定上报防护监测数据或资料,并接受该地区放射卫生防护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1.6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加强安全和放射防护知识的教育,并定期进行考核,使他们自觉遵守有关放射防护的各种标准和规定,有效地进行防护并防止事故的发生。新参加工作的人员要经过放射防护部门的考核,领取合格证后才可以从事放射工作。1.7各省、市、自治区及有关部门,可根据本标准的原则和要求,结合各地区各部门的特点,制订相应的实施办法或实施细则。2.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 2.1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是指一年工作期间所受外照射的剂量当量与这一年内摄入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待积剂量当量二者的总和,但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和医疗照射。 2.2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剂量限制要考虑随机性效应和非随机性效应。同时满足以下两种限值: 2.2.1为了防止有害的非随机效应,任一器官或组织所受的年剂量当量不得超过下列限值。 眼晶体 150mSv(15rem)

整体护理

第二部分整体护理 一、责任制护理 (一)发展简史 责任制护理(primary nursing)是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制度,50年代初期由美国莉迪亚.霍尔(Lydia nall)首先提出,50年代后期在美国明苏大学医院首先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健全和发展。到70年代,美国条件较好的医院都已采纳实施。同时在欧洲得到了推广。我国是80年代初期开始由点到面地逐步实施的。 (二)概念与特点 责任制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贯彻“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由专人对病人的身心健康施行有计划、有系统的整体护理。 责任制护理模式强调: ①护士的责任和义务不仅是护理,而且要对病人进行护理管理; ②强调准确的评估、诊断和制定计划的重要性; ③强调病人积极参与护理活动; ④强调责任护士和其他护士、医生及健康保健人员、病人及病人家属之间互相沟通信息; ⑤强调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⑥强调责任护士对病人护理的综合协调,即将个别的治疗汇合成有机的整体。 责任制护理的实质是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内容,以责任制为特点,对病人体现24小时负责。 (三)责任制护理与护理程序的关系 “护理程序”是关于临床护理工作的一个新的学说,是施行责任制护理的核心内容;“责任制护理”是护理程序在临床工作的体现,是保证护理程序有效施行的护理形式。由此看出,“护理程序”属理论部分,起指导作用。而“责任制护理”属实践,二者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四)责任护士职责 1.在护士长/总责任护士的领导下,对所管的病人实行8小时在班、24小时负责制。 2.热情接待新病人,作好入院介绍并阐明自己的职责。 3.对所负责病人的健康估计,计划的制定,实施及效果评价。 4.对所负责病人的问题观察,有效地预防种种并发症。 5.关心、重视病人的心理,营养及饮食护理。 6.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病人掌握预防和康复的自护措施,积极从事功能恢复护理。 7.对接班护士报告所负责的每个病人的情况。对护士间合作的评价。 8.对各有关专业的综合协调。 9.对制定的护理活动行为和决策结果负责。 10.病人出院、转院或转科时,及时写好护理小结、出院指导,必要时定期随访。 二、系统化整体护理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责任制护理的深化与继续。 (一)概念 系统化整体护理以病人为中心,护理程序为核心,并将护理程序系统的护理临床业务及护理管理模式,按照护理程序的科学工作方式,为病人解决问题实施有效的整体护理。 (二)特点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90637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主要编制依据 1.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1.2 《建筑施工扣件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J84-2001) 1.3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1.4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1.5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01/J119-2001) 1.6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标准预防概念

3.4 标准预防 standard precaution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7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7.1隔离原则 7. 1.1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它途径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7.1.2 一种疾病可能有多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7.1.3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7.1.4 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7.1.5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7.1.6 建筑布局符合第五章中相应的规定。 7.2 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7.2.1 患者的隔离 7.2.1.1 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7.2.1.2 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7.2.2 医务人员的防护 7.2.2.1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 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7.2.2.2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 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传染 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7.3 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7.3.1 患者的隔离 7.3.1.1 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7.3.1.2 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7.3.1.3 应严格空气消毒。 7.3.2医务人员的防护 7.3.2.1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

采掘作业安全防护措施(标准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采掘作业安全防护措施(标准 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采掘作业安全防护措施(标准版) 1.井巷揭穿突出煤层和在突出煤层中进行采掘作业时,必须采取远距离爆破、避难硐室、反向风门、压风自救系统等安全防护措施。 突出矿井的入井人员必须携带隔离式自救器;采掘工作业时,隔离式自救器应当悬挂或存放在其3m的范围内。 2.采取震动爆破措施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必须编制专门设计。爆破参数,爆破器材及起爆要求,爆破地点,反向风门位置,避灾路线及停电、撤人和警戒范围等,必须在设计中明确规定。 (二)震动爆破工作面,必须具有独立、可靠、畅通的回风系统,爆破时回风系统内必须切断电源,严禁人员作业和通过。在其进风侧的巷道中,必须设置2道坚固的反向风门。与回风系统相联

的风门、密闭、风桥等通风设施必须坚固可靠,防止突出后的瓦斯涌入其他区域。 (三)震动爆破必须由矿技术负责人统一指挥,并有矿山救护队在指定地点值班,爆破30min后矿山救护队员方可进入工作面检查。应根据检查结果,确定采取恢复送电、通风、排除瓦斯等具体措施。 (四)震动爆破必须采用铜脚线的毫秒雷管,雷管总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ms,严禁跳段使用。电雷管使用前必须进行导通试验。电雷管的联接必须使通过每一电雷管的电流达到其引爆电流的2倍。爆破母线必须采用专用电缆,并尽可能减少接头,有条件的可采用遥控发爆器。 (五)应采用挡栏设施降低震动爆破诱发突出的强度。 (六)震动爆破应一次全断面揭穿或揭开煤层。如果未能一次揭穿煤层,在掘进剩余部分时(包括掘进煤层和进入底(顶)板2m 范围内),必须按震动爆破的安全要求进行爆破作业。 采取金属骨架措施揭穿煤层后,严禁拆除或回收骨架。

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护理措施

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护理措施 医院感染定义 (一)医院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源性感染: 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传播三要素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医院感染主要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 2、直接接触 3、间接接触 4、飞沫传播

5、空气传播 6、水、食物、生物媒介物传播 7、医源性传播(药物、血液) 8、垂直传播 医务人员的职业危险 1、工作环境特殊(病原微生物集中) 2、工作对象(易感者) 3、遭受职业伤害的机会和频率高:传染性疾病、医疗器械、化学物质、放射物质 4、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5、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制度 6、经血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7、所有医务人员均存在感染性疾病传播的潜在危险 8、所在诊疗过程均具有潜在危险性,其中以锐器误伤最为常见 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 1、传统的传染病死灰复燃 2、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 3、无菌操作技术的问题 4、环境条件的问题 标准预防概念(standardprcaution)

针对所有病人的预防性措施,认定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损伤的皮肤、粘膜和被这些物质污染的物品具有潜在感染而采取的标准水平消毒、隔离等预防措施。 同时,还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飞沫、接触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概念的提出 “标准预防”(standardprecautions,SP)是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1995年提出的,于1996年在全美实施。 我国1999年引人并在2000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明确规定“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患者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新旧感染控制观念的差别

安全防护标准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标准 一、确定防护标准的目的 1、本标准是规范分公司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使用及相关作业活动,实施建筑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并确定安全防护专项费用的基本依据。 2、安全防护设施是指为预防工程施工中发生人员伤亡事故而设置的各类设施、设备等。 3、现场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立和使用,除执行本标准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现行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4、现场安全防护设施的验收由项目经理部组织。 二、相关术语 1、高处作业 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2、临边作业 施工现场中,工作面边沿无围护设施或围护设施高度低于80cm时的高处作业。 3、洞口作业 孔与洞口边的高处作业,包括施工现场及通道旁深度在2m以上(含2m)的桩孔、人孔、沟槽与管道、孔洞等边沿上的作业。 4、卸料平台 采用型钢制作定型化、工具式的,安装于结构楼层,为塔吊等垂直运输设备转运周转料具、建筑材料的提供平台。 三、临边防护 3.1 基本规定 3.1.1 临边作业时,必须设置防护措施。施工现场内的作业平台、人行通道、施工通道、运输接料平台等,如临边落差达到或超过2m,必须沿周边设置防护栏杆。 各种垂直运输接料平台,除两侧设防护栏杆外,平台口还应设置安全门或活动防护栏杆。

3.1.2 防护栏杆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为1.0~1.2m,下杆离地高度0.5~0.6m。坡度大于1:2.2的屋面,防护栏杆应高1.5m。横杆长度大于2m时,必须加设栏杆柱。 2、栏杆柱固定及其与横杆连接,其整体构造应使防护栏杆在上杆任何处,能经受任何方向的1000N的外力。 3、防护栏杆必须设置自上而下的密目安全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0mm的挡脚板。 4、当临边外侧临街道时,除设置防护栏杆外,敞口立面必须采取满挂密目安全网作全封闭处理。 5、防护栏杆及防护用挡脚板应涂刷醒目的黄黑相间或红白相间油漆。 6、密目安全网必须是不小于2000目/100cm2的阻燃或难燃的安全网,进场前必须提供相应的生产厂家资料,进场后应随机抽检合格并提供销量单;若地方有规定品牌或厂家的应按照地方要求执行。脚手架上所用安全网同此要求。 3.1.3 防护栏杆用材和连接方式的选择: 1、防护栏杆采用钢筋时,各杆件直径要求见下表,应电焊固定和连接。 2、防护栏杆采用钢管时,应统一采用Ф48×3.5mm钢管,以扣件连接,或采用套丝丝扣连接、螺栓连接和焊接等可靠连接方式。 3、以其它钢材作防护栏杆时,应选用不小于L63×8的角钢或强度相当的其他规格,以电焊固定和连接。 3.1.4 栏杆柱固定的基本方式: 1、在基坑四周固定,可采用钢管打入地面以下500~700mm深,钢管离基坑坑口边沿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2、当在混凝土楼面、屋面或墙面固定时,可用预埋件与钢管或钢筋焊接固定,钢管离边沿距离应为200~300mm。

安全防护措施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6384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安全防护措施标准版本

安全防护措施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施工现场一般安全措施及防护 1、参加施工的工人,要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在操作中,要严守工作岗位。 2、特殊工种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3、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安全防护措施。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带安全帽,禁止穿拖鞋或光脚。在没有防护设施的高空、悬崖和陡坡施工,必须系安全带。上下交叉作业有危险的出入口要有防护棚或其他隔离措施。距地面3米以上作业要有防护栏杆、挡板或安全网。 4、施工现场的脚手架、防护设施、安全标志和

警告牌,不得擅自拆动,需要拆动时,要经工地施工负责人同意。 5、施工现场的洞、坑、沟、升降口、漏斗等危险处,应有防护设施或明显标志。 二、安全用电措施 1、安全用电技术措施: 严格按国家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有关规定进行系统设置,重点注意以下问题: (1)现场用高、低压设备及线路,按编制的《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禁止使用破坏或绝缘性能不良的电线,严禁电线随地走。 (2)本工程临时用电按要求设置接地或接零,杜绝疏漏。所有接地、接零处必须保证可靠的电气连接。专用PE线必须严格与相线、工作零线区分,杜绝混用。电气设备的设置、安装、防护、使用、维护

及操作人员必须符合JGJ46-88规范中有关规定。 (3)施工现场的配电箱均应配置漏电开关,确保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并且开关箱中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开关箱内所设漏电开关漏电动作电流值不超过30mA/0.1S。机械设备必须执行工作接地和重复接地的保护措施;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 (4)配电箱及开关箱中的电气装置必须完好,装设端正、牢固,不得拖地放置,各接头应接触良好,不准有过热现象,各配电箱、开关箱应标明回路号、用途名称、编号,负责人姓名并配锁。 (5)电焊机上要有防雨盖,下铺防潮垫;一、二次电源接头处要有防护装置,二次线使用接线柱,一次电源线采用橡皮套电缆或穿塑料软管,长度不大于3米。 (6)手持电动工具都必须安装灵敏有效的漏电

医院标准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皮肤和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一、标准预防的三个概念: 1、隔离对象: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要采取隔离措施。 2、防护: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隔离措施: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和手消毒: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后,不论是否戴手套,都应认真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医务人员必须采用正确的洗手方法。 2、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戴手套可以杜绝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细菌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同时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成为传染微生物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源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操作时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摘除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1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操作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等物质喷溅时必须戴眼罩、口罩,以防止污染工作人员的头部,眼睛、口腔及粘膜。戴口罩还可以阻断气溶胶传播。 4、隔离衣:在有可能发生血液或体液喷溅或污染工作服应穿隔离衣。一旦受到污染应尽快更换。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5、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做好清洁处理,以防止其暴露及污染其他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物品,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其他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与环境间的传播。重复使用的仪器设备在用于别的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适当的消毒灭菌。 6、环境控制:医院应有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基础上,适当的消毒床单位,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床栏杆,床旁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等),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保证制度和程序的落实。 7、被服:污染的床单等布制品要及时处理:触摸,传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时,应避免扰动,以防微生物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8、正确处理锐器:锐利的器具和针头等锐器要小心处理,以防刺伤,禁止回套针帽的动作,当必须重新套上时应用器具不用手。针头不应用手从注射器上取下,折弯,破坏或进行其它操作。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刀片和其他锐器应直接放入防水耐刺的容器内。2

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基本要求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65358 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基本要求标准范 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基本要求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 目的 为加强船舶及海工(以下统称船舶)建造现场防护措施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发生事故,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中现场安全防护措施是指高处作业边、沿、孔洞的安全防护措施。 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企业船舶建造现场防护措施的安全管理。 3 管理职责

3.1 企业各部门负责提前落实本部门现场高处作业边、沿、孔洞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可靠。 3.2 企业现场防护措施安装单位负责提前准备所需的防护材料,根据施工的需要及时将现场防护措施安装到位,并做好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 4 管理要求 4.1 现场安全防护措施的职责分工 各企业应结合企业特点,按照船舶建造的不同阶段,明确现场安全防护措施的安装、维护职责。 4.2 防护时机及安全要求 安全防护措施安装的原则是及时、快速、稳固、有效,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4.2.1 船舶建造分段上胎制作起至交船前,下列几种状态必须进行防护。

标准预防原则

标准预防原则 概念 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 1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2 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3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

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4、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5、可重复使用的设备:(1)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2)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 (3)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 (4)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臵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6、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1)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2)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 (3)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4)复用的衣服臵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清洗、消毒,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7、急救场所可能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臵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8、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家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

安全标志和防护措施设置规定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2920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安全标志和防护措施设置 规定详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安全标志和防护措施设置规定详细 版 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省公路水运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范施工现场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减少施工伤亡事故,切实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和《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防护技术规范》等有关法规、规章、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省境内从事公路水运建设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等有关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的公路水运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标志(以下简称“安全标志”)是指在公路水运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设置的由图形符号、安全色、几何形状(边框)或文字构成的用以表达特定安全信息的标志。 本规定所称的公路水运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以下简称“安全防护设施”)是指在公路水运建设工程施工现场预防施工时发生人员伤亡事故而设置的各类安全设施、设备、器具等。 第四条公路水运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应当根据“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实用”的原则设置。 第二章安全标志设置 第五条安全标志类型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

标准预防概念

标准预防 1.概念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2.标准预防的措施 1.接触感染物品后立即洗手 2.尽可能应用不接触技术能不接触的就不要去接触 3.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和污染物品时戴手套 4.脱手套后立即洗手 5.处理所有尖锐物品时应特别小心,防锐器伤。 6.立即清洁溅出的感染物品 7.保证对受到感染性物质污染后的病人医疗器具、用品、被服等做出适当处理 (1)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2)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

环境。(3)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4)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8.急救场所可能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9.操作时或操作后,尽快将使用过的医疗废物直接丢弃在分类收集箱中。按照国家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 10.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1)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2)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3)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4)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清洗、消毒,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11.禁止在可能存在血液暴露的工作场所进食,不得将食物及饮料放在放置感染性材料的冰箱

整体护理的概念

整体护理的概念 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或称护理观念,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 整体护理的内容 1、以现代护理理论为指导,实施护理程序为方法,恢复健康为目标,为患者提供计划性、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涉及身心、社会、文化综合因素的优质护理. 2、患者入院2h内进行入院评估,提出护理问题(诊断),24h内完成护理病史及补充护理计划。 3、患者从入院至出院,以实施护理程序为方法进行护理,护理程序为: ①护理评估:搜集患者资料、问病史、查体、分析资料,找出需为患者解决的护理问题. ②护理计划:应有针对性(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的护理)、全面性(从入院到出院)、完整性(疾病护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可操作性及可测性(有预期目标及反馈评估). ③护理措施的实施:本着患者感到舒适及安全为原则,遵循医嘱、护理常规及护理计划,正确、及时、有效地实施身心护理及健康教育。 ④护理评价:搜集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反应与预期目标相对照,并从患者或患者家属中得到反馈,确定患者要求是否得到满足。 4、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宗旨,以患者利益为最高利益,以患者满意度为检验工作合格与否的标准,全院工作均应为病房服务,以保证护士在临床工作的时间。

5、护士长负责本病区各级护理人员工作程序,制订常见病标准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方案。 6、根据患者需要合理派班,科学管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按照护理人员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层次专业技术职务,实施按职称上岗。 7、护理人员为患者执行医嘱及护理措施时,应运用科学思维切忌盲目执行医嘱及护理措施,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8、健康教育要保证其思想性、科学性、有效性及群众性,方法可灵活多样,以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 9、护理病历简洁、完整、及时、准确,每日按护理问题、措施及评价记录,出院时提出口头及书面康复护理指导。

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措施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1213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措施 标准版本

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措施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高空作业防护 1、起重机吊砖:使用上压式或网罩式砖笼。 2、起重机吊砌砖:使用摩擦式砌块夹具。 3、安全网 平网: (1)从二层楼面起设安全网,同时再设一道随施工高度提升的安全网。 (2)网绳不破损,生根牢固、绷紧、圈牢、拼接严密,网杠支杆用钢管为宜,毛竹梢径不少于7.5厘米。 (3)网宽不少于2.6米,里口离墙不大于15

厘米,外高内低,每隔3厘米设支撑,角度45。。 立网: (1)随施工层提升,网高出施工层面1米以上。 (2)网之间拼接严密,空隙不大于10厘米。 4、圈梁施工 搭设操作平台或小搁脚板,扶梯间搭操作平台。 (二)洞口临边防护 1、预留洞口 (1)边长或直径在20-50厘米的洞口,可用砼板内钢筋或固定盖板防护。 (2)50-150厘米的洞口,可用砼板内钢筋贯穿洞径构成防护网,网格大于20厘米要另外加密。 (3)150厘米以上的洞口,四周设护栏,洞口下张安全网,护栏高1米设二道水平杆。

(4)预制构件的洞口,包括缺件临时形成的洞口参照上述原则防护或架设脚手板满铺竹笆固定防护。 (5)垃圾井道、烟道,随楼层砌筑或安装消除洞口或参照预留洞口要求加以防护。 (6)管笼施工时,四周设防护栏,并设明显标志(尺寸同上)。 2、楼梯口 (1)分层施工楼梯口装临时护拦。 (2)梯段每边设临时防护栏杆(用钢管或毛竹)。 (3)顶层楼梯口,随施工装正式栏杆或临时护栏。 3、阳台临边 利用正式阳台板,随楼层安装或装设临时护栏,

标准预防原则

标准预防原则

标准预防原则 概念 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1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2 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3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

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 接触隔离 接触传播指通过接触而传播的疾病,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主要而常见的传播途径,一般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对确诊或可疑感染了接触传播病原微生物的,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病人,在进行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隔离预防。 1、病人的隔离 (1)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无条件时可将同种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安置于一室。 (2)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 (3)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病人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2、防护隔离 (1)进入隔离病室接触病人包括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2)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 (3)进入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4)隔离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完整版)整体护理工作模式

整体护理工作模式 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工作模式,护士除了应加强对病人自身的关注外,还需要把注意力放到病人所处的环境、心理状态、物理因素等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因素上。整体护理概念: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或称护理观念,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 整体护理观的整体概念包括几方面的含义: (1)人是由身心、社会、文化各方面组成的,其健康也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整体护理要面向整体的人。 (2)人的一切均需要护理,护士要关心人的生命过程的整体。(3)护理是连续的,护士不仅当人生病时给予照顾,而且要关心其康复、自理,达到个人健康最佳水平。 (4)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通过整体护理促使护理从个人向家庭、社区延伸。 因此,我们可能把整体护理理解为一方面把护理对象视为一个整体,即把病与病人视为一个整体;把生物学的病人与社会及其生存的整个外环境视为一个整体;把病人从入院到出院视为一

个连续的整体。另一方面,把我们提供的护理观视为一个整体,即对病人的护理是系统的、连续的,要保证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不间断;对病人的护理是主动的、积极的,按照护理程序,有计划进行,做到防患于未然;对病人的护理是全面的、整体的,即包括身心两方面,也包括疾病的预防、保健、康复指导等方面的内容。 1.临床护士每日工作项目: 按A、B、C、D、E步骤进行: A-- 看病人前 ①看排班,了解今天负责哪几个病人。②有无合作伙伴,是哪些人。③听所管病人的交班报告。④看医生的病情记录、化验报告。⑤看必须完成的护理工作和时间分配。 B-看病人 ①目的地交谈,自我介绍。②对病人进行评估。 C-离开病室 ①重新计划今天必须完成的事以及时间安排。②准备必要的护理操作用具(治疗、护理、健康教育)。 D-再回到病人处 ①告诉病人今天要为他完成的事及时间。②按计划执行治疗、护理。 E-写护理记录按要求记录 2.责任组长每日工作项目

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使用规范样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使用规 范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20257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使用规范 Site safety protection facilities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在火电工施工现场上,班组工人经常接触的或经常便用的安全防护设施有:防护栏杆、孔洞盖板、安全网、速差自控器、安全自锁器、手扶水平安全绳等。要求每个作业者都会使用,并会检查和维护,任何人不得擅自损坏或拆除。 一、防护栏杆 施工现场上的任何部位,当作业人员的作业边沿无围护设施,使人或物有各种坠落可能的高处作业均属于临边作业。对于临边作业的安全防护,以设置防护栏杆为主。 (1)防护栏杆应符合以下要求: 1)栏杆制作要统一标准,色标要醒目,安装必须牢固可靠。 2)栏杆材料表面光滑,无破损,无毛刺,无变形。 3)栏杆高度为1.O5m,设上、下道横杆,立杆间距不大

于2m,并在下部设置18cm高的挡脚板。 (2)楼板、平台、走台、屋面等临边部位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3)大的预留孔洞,大的吊装口,井口的周边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4)楼梯、电梯各层出人口处的通道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二、孔洞盘板 由于工艺、设备和施工的需要,建筑物或机筑物上,常会出现各种预留洞口、通口、上料口、楼梯口、电梯井口,作业人员在其附近工作,称为洞口作业。在深度为2m及2m 以上的桩孔、人孔、沟槽、某坑及管道孔洞边沿上的施工作业也是洞口作业。 对于洞口作业的防护,一般以孔洞盖板为主。 在各种预留洞口,桩孔上口,环形、条形基础上口,未回填土的坑槽,人孔、天窗等处,应设置稳固的盖板。孔洞盖板应满足以下要求: (1)盖板的上表面要有醒目的红、白颜色标志(红白道); (2)盖板底下应有不少于四点的限位块(限位块与孔洞

整体护理内涵

整体护理的内涵 整体护理的概念:整体护理时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或称护理观念,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的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 内涵: 1、把病人看作完整的人,是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的复合体。 2、整体护理的宗旨或核心是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 ①整体护理思想体现了对“人”的深切关注,体现了现代人文主义或人文关怀的精神。 ②整体护理思想与传统医学天人合一,形神相俱的思想不谋而合,符合中国人的文化习惯 和道德信念。 3、整体护理以护理程序为开展工作,解决病人健康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以人为本 1、关注人、关心人,重视人性,重视人的个性,满足人的需要,尊重人的权利。 2、充分发挥和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激励人,满足人发展的需要,建立使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4、重视人际关系,积极创造良好氛围。 5、提高人的素质,规范人的行为。 二、人本管理的意义 1、是整体护理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 2、是关心护士身心健康,保障护士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3、是保持护士持久工作热情和创造性的可靠保障。 4、是实现护士职业角色人格化得根本途径。 三、整体护理实施 1、总目标:巩固成果,实事求是,减负增效,强化内涵,促进整体护理持续健康发展。 2、任务: 一个确保:确保整体护理持续健康发展。 二个目标: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为目标。 三个理顺:理顺“内涵和形式”、“标准与创新”、“关心病人与关心护士”的关系。 3、四个落实: 落实护士文明语言行为规范。 落实病情变化和病人心理状态的观察。 落实重病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病人的基本生活护理。 落实手术前后、特殊检查治疗用药前后、病人出入院时的健康教育咨询和指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