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解质检测与血气分析

电解质检测与血气分析

第十一章电解质检测与血气分析

人体内存在的液体称为体液(bodyfluid)。体液中有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与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有机物统称为电解质。葡萄糖、尿素等不能解离的有机物称为非电解质。体液以细胞膜为界,可分为两大部分,即细胞内液(intracellulerfluid,ICF)和细胞外液(extracellulerfluid,ECF)。细胞外液因其存在部分不同,又可分为血浆和细胞间液,后者包括淋巴液。各部位体液之间处于动态平衡,其内的水与电解质也处于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很易受外界或机体内部因素的影响,导致破坏出现代谢紊乱,即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钠、钾、氯代谢和检验

氯和钠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阴阳离子。体内Na+约有50%分布于细胞外液,约40%存在于骨骼,约10%存在于细胞内。机体通过膳食及食盐形式摄入氯和钠,成人每日需要量5-9g,一般是摄入体内NaCL的量大于其需要量,所以,一般情况下,人体不会缺钠缺氯。

Na+、CL-主要从肾排出,肾排钠量与食入量保持平衡。肾对保持体内钠的含量起有很重要的作用。当无钠摄入时,肾排钠减少,甚至可以不排钠,而让钠保留于体内,以维持体内钠的平衡。钠的摄入与排出往往伴随有氯的出入,钠与氯还有少部分以出汗形式丢失。

体液中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K+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液。Na+有65%-71%是可交换的,其中85%存在于细胞外液,15%在细胞内液。用同位素标记Na+的实验证明,Na+既能透过细胞膜,还可通过主动转运机制,即细胞上存在的钠钾泵将Na+从细胞内泵出到细胞外,使细胞内的Na+保持在低水平。人体中K+约90%是可交换的,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液。体液中细胞外液的Na+浓度高于细胞内液,K+是细胞内液高于细胞外液。

一、体液电解质及其生理功用

血浆中主要电解质有Na+、Cl-、K+。细胞间液是血浆的超滤液,其电解质成分和浓度与血浆极为相似,不同之处是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细胞间液不含或仅含少量的蛋白质,由于蛋白质是大分子量物质,不易通过细胞膜,故血浆蛋白含量高于细胞间液。

由于测定细胞内电解质含量很困难,所以临床都以细胞外液的血浆或血清的电解质含量作为诊疗的参考依据。

细胞内液的电解质浓度是从肌肉活检或红细胞标本中测得,或以同位素示踪方法计算。细胞种类不同,其内电解质的种类及含量是有区别的。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是K+和Mg2+,主要阴离子是蛋白质和有机磷酸盐,而Na+、Cl-、HCO3-则很少。细胞内高K+和低Na+的维持,不是依赖细胞膜对这些离子的不同渗透性,而是依赖膜上的钠钾泵的主动转运。钠钾泵除了维持细胞内外电解质浓度外,还有助于肾的Na+和K+的转动,并在调节细胞内电解质的浓度方面起有重要的作用。

按Donnan平衡论,体液中阴离子总数应与阳离子总数相等,并保持电中性,往往是阴离子随阳离子总量的改变而变化,升高或降低阴离子以适应阳离子的改变。

血浆中Cl-、HCO3-总和与阳离子Na+浓度之间保持有一定比例关系,即:Na+=HCO3-+Cl-+12(或10)mmol/L

若已知血浆Hco3-和Cl-浓度,Na+浓度可以从上式求得。

各体液渗透压均处于同一水平,即渗量摩尔为294-296mOsm/L,理论渗透压为756-760kPa。

二、钠、钾的测定方法

(一)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以血清,肝素化的血浆位常用的标本。及时分离血清是测定钾、钠最需注意的。

因为钠在红细胞中的浓度仅为血浆的1/40,明显溶血会使测定结果下降。钾在溶血吼可使结果明显升高,因为红细胞中的的钾比血浆中高25倍。所以钾、钠测定时,样本需严格防止溶血。

血浆钾比血清钾低0.1-0.7mmol/L(因为凝血过程中血小板破裂释放钾之故)。全血未及时冷藏或分离均可使血钾升高。

血清钠、钾的测定方法有:化学法;火焰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四种。

(二)火焰光度法

火焰光度法是一种发射光谱分析,利用火焰的热能使原子被激发而发射出特异性的光谱来进行测定的方法。根据使用仪器的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内标法和外标法两类。

1.内标法

用含锂的稀释也稀释样品,溶液中的钠、钾、锂同时发出各自特异的光谱。钠、钾发生的特异光谱经各自相应的波长滤色片过滤后,照射在光电池或光电管上产生各自的光电流,而锂的特异光谱照射在另一个光电管上也产生光电流。以标本与标准液的Na/Li比值,K/Li比值,再计算钠、钾的浓度。因为锂的浓度恒定,其比值的改变只反映钠,钾浓度的改变,从而测出钠和钾的含量。内标法可减少雾化,火焰波动所引起的误差。

2.外标法

用去离子水稀释样品,经压缩空气雾化后,与可然气混合燃烧成火焰。样品中的钠离子,钾离子受火焰的激发,有基态转变成激发态(不稳定),再转化未基态的同时放能,发射出该元素特有的波长辐射谱线,钠离子未589nm,钾离子未767 nm,用检流计读出,与标准比较,求出钠离子与钾离子的浓度。

(三)离子选择电极(ISE)

用ISE测钠、钾有两种方法,直接电位法和间接电位法。

1.直接电位法

血样和标准液不经稀释直接进测定仪器的管道做电位分析,ISE只对水相中的活化离子产生选择型响应,与样品中的脂肪,蛋白质等无关,所以直接法能真实反映血清中的离子活度(因为离子活度的对数与电池的电动势呈线性关系)

2.间接电位法:

样品和标准液要用一定离子强度和pH的稀释液作定量稀释,再送入一起种测定其电位。这时样品和标准品的pH和离子浓度一致(因为在很稀的溶液中,活度系数为1,离子活度a=活度系数f×离子浓度c

所以间接电位法测定结果就相当于离子浓度,以mmol/L计。

第二节氯化物的测定

氯离子为细胞外液的主要阴离子,它的代谢与钠离子有密切关系,排出途径同钠离子。血钠的升高或下降常伴有氯离子的升高和下降。

测定方法有:滴定法,比色法和电量分析法。

1.滴定法

Hg2++2Cl- HgCl

2

(可溶但不解离)当滴定终点达到时,标本中全部氯离子与汞离子结合,

Hg2++二苯卡巴腙紫红色化合物

干扰因素:血中过多的胆红素,血脂,及血红蛋白对结果干扰很大。

2.比色法

Hg(SCN)

2 + 2Cl- HgCl

2

+ 2SCN-

3 SCN- + Fe3+ Fe(SCN)

3

橙红色

影响因素:温度,胆红素,血红蛋白,及高脂血症。

3.电量分析法

Ag+ + Cl- AgCl(沉淀)

4.离子选择电极法

是目前测定氯离子最好的方法

正常范围:96-105mmol/L

第二节钙、磷、镁及微量元素检测

钙、磷、镁是人体的重要组成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其代谢异常在临床上亦较多见。微量元素(traceelements)在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和临床意义,已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一、血清钙、磷、镁的测定

血浆(清)钙的60%是可扩散钙,其中一部分(占血浆总钙的15%)是复合钙,即是与柠檬酸、重碳酸根等形成不解离的钙。发挥血钙生理作用的部分是离子钙,占总钙的45%,非扩散钙与离子钙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血清中离子钙是总钙中具有生理活性的部分。故测定离子钙比测总钙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临床上常测定血清总钙量以观察血清离子钙的变化情况,方法简便。

目前已可应用离子选择电极等方法直接测定血清中离子钙的浓度,其正常参考值为0.94-1.26mmol/L。

测定时的注意点:1.采血后应放在密闭容器中离心,立即测定。(可避免二氧化碳的丢失使pH升高,从而导致改例子的下降)

2.不可使用EDTA,柠檬酸盐,草酸盐合氟化物抗凝。测定时最好用血清,如急需检测可用肝素抗凝。

(一)血清钙的测定

测定方法:滴定法,

比色法1)邻甲苯胺络合铜法 (O-CPC)

2)甲基麝香草酚蓝法(MTB)

火焰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IDMS)决定性方法

酶法:

1.邻甲酚酞络合铜法(O-CPC)

邻甲酚酞络合铜是一种金属络合染料,也是酸碱指示剂。在碱性条件下可与钙鳌合成紫红色的鳌合物,与同样处理的钙标准液比色(波长575nm),可求得血清钙的含量。

缺点:邻甲酚酞络合铜可和Ga2+鳌合的同时亦可与镁鳌合,所以在试剂中加入一定量的8-羟基喹啉,以消除标本中镁离子的干扰。

8-羟基喹啉与镁离子的结合比钙离子强的多,但受缓冲液pH的影响。PH 在10.5以下时,8-羟基喹啉与镁离子的结合增强,而pH在11.0时,仅有8%的钙离子与其络合,而镁离子完全被遮蔽。

Ga2+与O-CPC的络合也仅在碱性环境下才显色,在pH10.5-12时,反应敏感型最好,所以,测定时宜选用pH为11最好。

3.甲基麝香草酚蓝(MTB)

M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和络和剂,在碱性溶液中可与钙鳌合,反应液有淡绿色变成蓝色,在612 nm下比色,与同样处理的钙标准液比较,可求得血清总钙的含量。

缺点:1)MTB在酸性溶液中pH<4.0中稳定,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所以显色剂需新鲜配臵。

2)也需用8-羟基喹啉消除镁(Mg2+)离子、铬(Cr)和铜离子的干扰

3)同样,显色必需控制在pH10-13之间进行。

参考范围:2.1-2.7 mmol/L

(二)血清磷的测定

人体内的磷元素不能直接测定,临床实验室进行的无机磷测定实际上只是直接分析磷酸盐阴离子。

方法:磷钼酸还原法;磷钼酸非还原法;酶法。

1.磷钼酸还原法

磷酸盐+钼酸磷钼酸(无色)

磷钼酸+还原剂钼蓝(蓝色)

对甲氨基酚硫酸盐

(常用的还原剂:对苯二酚、氨基奈磺酸、氯化亚锡、硫酸亚铁胺、米吐尔)与同样处理的标准液在620-650nm比色。

缺点:需采用无蛋白血滤液,需沉淀蛋白(因为蛋白有干扰)不除蛋白需加一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2.磷钼酸非还原法

这类方法不使用还原剂,直接测定磷钼酸浓度或用染料(孔雀绿,结晶紫)与磷钼酸结合进行定量测定。黄疸、溶血、高脂血症对本法有干扰,需作空白对照。

3.酶法

特异性好,准确度高。常用嘌啉核苷酸化酶(PNP)和黄嘌碄氧化酶(XOD)偶联+POD为指示剂

参考范围:0.6-1.6 mmol/L

(三)血清镁的测定

镁是体内第四位含量丰富的金属元素,血浆中的镁离子的浓度为0.67-

1.23mmol/L。

存在形式1)Mg2+,约占血浆总镁量55%;

2)与血浆蛋白结合(清蛋白、球蛋白)约占30%

3)其余15%与重碳酸、柠檬酸、磷酸结合。

功能:1.作为酶的辅助因子

3.对神经、肌肉有兴奋作用

测定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甲基麝香草酚蓝比色法

Calmagita比色法(钙镁试剂法)

1.MTB法:

MTB是一种金属络合剂,在碱性溶液中能与血清Mg2+、Ca2+络合,生成蓝紫色复合物。

测镁时加入特殊的钙鳌合剂EGTA(乙二醇双-四乙酸),以掩蔽钙的干扰。EGTA在碱性条件下能络合钙而不络合镁,但EGTA浓度过高也能络合镁离子,所以配臵EGTA浓度要准确。

2.钙。镁试剂比色法

血清镁+钙镁试剂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紫红色复合物

参考范围:0.67-1.23 mmol/L

(四)铁的测定

血清铁的含量很低,均以Fe3+与运铁蛋白结合,体内的铁常以血清铁和血清总铁结合力来表示。

正常情况下,体内的运铁蛋白仅有20-55%与血清铁结合,其余的铁处于不饱和状态。如果在血清中加入过量的铁,使之与运铁蛋白结合达到饱和,除掉多余的铁,再按血清铁的测定方法测定的铁就叫总铁结合力(TIBC)。

铁饱和度=血清铁/总铁结合力

1.测定血清铁:

首先需要使Fe3+与运铁蛋白分离(常常是让铁再酸性环境下与运铁蛋白分离),然后再加还原剂使铁还原成Fe2+。常用的还原剂有:肼、维生素C、盐酸羟胺、巯基乙酸等。铁被还原后再用能与铁结合的显色剂络合Fa2+进行比色测定。

2.测定总铁结合力

先在血清样本中加足量的铁使之与运铁蛋白饱和,过量的铁用轻质碳酸镁粉去除,离心取上清液,最后按测定血清铁的方法测定总铁结合力。

正常参考范围:血清总铁结合力48.3-71.6μmol/L。

血清铁9.0-30.4μmol/L。

第二节血气分析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不断地从环境中摄入营养物、水、无机盐和氧气,同时又不断地排出废物、呼出二氧化碳。机体需要氧气,用于体内的氧化过程,并主要用于能量代谢。追索到上亿年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地适应了有氧的环境,高等生物在有氧环境下,才能让其体内代谢物释放出大量能量,以维持生命活动。有无氧或少氧状态下,能量释放不完全,O2被机体利用的过程中,产生了CO2并排出体外,这种消耗O2产生CO2的过程中,均有赖于机体的气体交换系统,血液在气体交换中起有重要的作用。

一般而言,血气是指血液中所含的O2和CO2气体。血气分析是评价病人呼吸、氧化及酸碱平衡状态的必要指标。它包括血液的pH、PO2、PCO2的测定值,还包括经计算求得如TCO2、AB、BE、SatO2、ContO2等参数。血气分析的有关数据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一)氧的运输

1.氧的运输

氧的运输主要是指肺部的O

2通过血液晕倒组织的过程。O

2

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

是:物理溶解1.5%;化学结合98.5%。

这是因为O

2在血液中溶解度很小。所以O

2

主要是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而存在

(HbO

2

)。并进行运送,少部分以物理溶解形式存在,随血流送往全身各组织器官。

血液中O

2和CO

2

只有极少量以物理溶解形式存在,大部分O

2

以Hb为载体在肺

部和组织之间往返运送。

Hb是运输O

2和Co

2

的主要物质,将O

2

由肺运送到组织,又将CO2从组织运到

肺部,在O2和Co2运输的整个过程中,均有赖于Hb载体对O2和CO

2

亲和力的反

比关系:当PO

2升高时,促进O

2

与Hb结合,PO2降低时O2与Hb解离。

肺部PO

2(13.3kPa)高,Hb与O2结合而释放CO2;相反,组织中PCO

2

高,

PO

2(2.66-7.32kPa)低,CO

2

与Hb作用使O

2

从HbO

2

中释放到组织细胞供利用。

1L血浆仅能溶解O22.3ml,而97%-98%的O

2

是与Hb分子可逆性结合而运输,

每gHb能结合O21.34ml,若1L血液含140gHb,则能携带O2188ml,其携带O

2

能力要比血浆溶解的量高81倍。若不是依赖Hb运送氧,单靠血浆溶解状态的氧运输,血液就得循环81次才能达到与Hb载体同等的运输O2的能力,这是不现实的。

测定动脉血和静脉血中存在的这种形式的O

2

含量及其差值,可以说明血液的O2运输状况。

血液中Hb并未全部与O2结合,如将血液与大气接触,因为大气PO

2

21.147kPa(159mmHg),远高于肺泡气的PO213.566kPa(102mmHg),此时血液中所含的O2总量称为氧容量,其中与Hb结合的部分称为氧结合量,氧结合量的多少决定于Hb量的多少。

Hb与O2可逆结合的本质及解离程度主要取决于血液的PO

2。血液与不同的PO

2

的气体接触,待平衡时,其中与O

2结合成为HbO

2

的量也不同,PO

2

越高,变成HbO

2

量就越多,反之亦然。血液中HbO2量与Hb总量(包括Hb和HbO

2

)之比称为血氧饱和度:

血氧饱和度=HbO

2/(Hb+HbO

2

)

若以PO2值为横座标,血氧饱和度为纵座标作图,求得血液中HbO2的O2解离曲线,称为HbO2解离曲线。血氧饱和度达到50%时相应的PO2称为P50,如图5-5所示。

P 50是表明Hb对O2亲和力大小或对O2较敏感的氧解离曲线的位臵。P

50

正常参

考值为3.54kPa。

⒉影响O

2

运输的因素

⑴pH值:当血液pH值由正常的7.40降至7.20时,Hb与O2的亲和力降低,

氧解离曲线右移,释放O2增加。pH上升至7.6时,Hb对O2亲和力增加,曲线左移,这种因pH值改变而影响Hb携带O2能力的现象称为Bohr效应。反应式如下:上述两方面因素增加了H+浓度,产生Bohr效应,影响Hb对O2的亲和力,

并通过影响HbO2的生成与解离,来影响O

2

的运输。

⑶温度:当温度升高时,Hb与O2亲和力变低,解离曲线右移,释放出O2;当温度降低时,Hb与O2结合更牢固,氧解曲线左移。

⑷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2,3-DPG是红细胞糖酵解中2,3-DPG

侧支循环的产物。2,3-DPG浓度高低直接导致H的构象变化,从而影响Hb对O2亲和性。因为脱氧hb中各亚基间存在8个盐键,使Hb分子呈紧密型(taut或

tenseform,Tform,)即T型,当氧合时(HbO

2

),这些盐键可相继断裂,使HbO2呈松驰型(relaxedform,Rform)即R型,这种转变使O2与Hb的结合表现为协

同作用(coordination)。Hb与O

2

的结合过程称为正协同作用(positivecooperation),当第一个O2与脱氧Hb结合后,可促进第二O2与第二

个亚基相结合,依次类推直到形成Hb(O

2

)4为止。第四个O2与Hb的结合速度比

第一个O

2的结合速度快百倍之多。同样,O

2

与Hb的解离也现出负协同作用,反

应式如下:

上式表明,H+、2,3DPG或CO2等物质浓度的变化对Hb氧合作用有相同的影响,其中任一物质浓度的变化都将影响Hb的R型与T型之间的平衡,从而改变Hb与O2的亲和力,反应式如下:

(二)CO2的运输

血液中CO2的存在形式有三种,即:①物理溶解;②HCO3-结合;③与Hb结合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HbNHCOO3-)。CO2在血液中的这三种存在形式,实际上也是其三种运输方式。动脉血中CO2含量比静脉血低,二者之差为2.17mmol/L,与O2恰好相反。因为组织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CO2自细胞进入

⑵PCO2:PCO2对O2运输的影响与pH作用相同,一方面是CO

2

可直接与Hb分子的某些基团结合并解离出H+:

也可以是CO

2与H

2

O结合形成H

2

CO

3

并解离出H+:

血液的静脉端毛细血管,使血浆中PCO2升高,其大部分CO2又扩散入红细胞,在红细胞内碳酸酐酶(carbonicanhydrase,C.A)的作用下,生成H2CO3,再解离成H+和HCO3-形式随循环进入肺部。因肺部PCO2低,PO2高,红细胞中HCO3-+H+→H2CO3→CO2+H2O的方向生成CO2,并通过呼吸排出CO2到体外。红细胞中一部分CO2以R-NHCOO-形式运送,约占CO2运输总量的13%-15%,溶解状态运送的CO2仅占8.8%。

组织缺O2时,糖酵解加强,致使红细胞中2,3-DPG增加,降低了Hb与O2的亲和力,使HbO2在组织中释放出更多的O2,以适应机体的需要。CO2可以通过H+参与Bohr效应,还直接与Hb结合形成HbNHCOO-,有助于稳定T型构象,并在运输CO2中起有一定作用。

(三)PO2、PCO2、pH、2,3-DPG对Hb运输气体的影响

血红蛋白除作为O2及CO2的运载体外,还控制CO2运输过程中H+量的多少,作为缓冲CO2产生的H2CO3中起有重要的作用。H2CO3的60%是在Hb运载O2及CO2过程中释放出H+,进而成为弱碱以完成缓冲H2CO3的作用,即:

上式表明,Hb与O2或CO2发生的反应互相协调,并通过Bohr效应恰当地处理了来自CO2的H+,使pH值衡定在很狭小的范围。这一过程称为CO2的等氢(isohydric)运输,如图所示。

图5-6 O2和CO2的等氢运输

二、血气分析仪分析方法

(一)血标本采集

血气分析标本的收集是极为重要的,若处理不当,将产生很大的误差,甚至比仪器分析的误差还大,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血气标本以采动脉血或动脉化毛细血管血为主,静脉血也可供作血气测定。只有动脉血才能真实反映体内代谢氧化作用和酸碱平衡的状况,对O2检测的有关指标必须采集进入细胞之前的动脉血,也就是血液中从肺部运氧到组织细胞之间的动脉血,才能真正反映体内氧的运输状态。动脉血液的气体含量几乎无部位差异,从主动脉到末梢循环都是均一的。

对PCO2和pH的检测也以采集动脉血为好。血液循环无障碍的病人,静脉血的这两项指标基本也可反映体液酸碱状况。

⒈标本采取方法

⑴动脉血:肱动脉、股动脉、前臂动脉以及其他任何部位的动脉都可以进行采血。使用玻璃注射器采血,抗凝剂为肝素钠。每支肝素钠每亳升含12500U,相当于100mg,用20ml生理盐水稀释,分装成40支,消毒备用(4℃贮存)。临用时,注射器吸取肝素钠溶液一支,而后将肝素液来回抽动,使针筒局部湿润,多余肝素液全部排出弃之,注射器内死腔残留的肝素液即可抗凝。针刺动脉血管,让注射器内芯随动脉血进入注射器而自动上升,取1-2ml全血即可。拔针后,注射器不能回吸,只能稍外推,使血液充满针尖空隙,并排出第一滴血弃之,让空气排尽,将塑料嘴或橡皮泥封住针头,隔绝空气,再把注射器来回搓滚,混匀抗凝血,立即送检。或者采用微量取样器采集血标本。

⑵动脉化毛细血管血:所谓动脉化的毛细血管血就是指局部组织末梢经45℃温水热敷,使循环加速,血管扩张,局部毛细血管血液中PO2和PCO2值与毛细血管动脉端血液中的数值相近,此过程称为毛细血管动脉化。采血部位以手指、耳垂或婴儿的手足跟及拇趾为宜。用45℃热水敷局部,5-15min后或直至皮肤发红,而后穿刺,穿刺要深,使血液快速自动流出,弃去第一滴血。不能挤压,挤出的血液的测定结果不可信。未充分动脉化的毛细血管血的PO2测定值偏低,对pH、PCO2和HCO3-的测定结果影响不明显。

用肝素锂抗凝比肝素钠好,因为锂含量(3.5%-4.5%)比钠(9.5%-12.5%)少,可减少血中微纤维形成的可能;同时可排除了同一样本测定钠时出现错误的危险,特别是现在一些仪器将血气与电解质测定配套进行,即一份全血既测定血气又测定钠钾氯等电解质。

⑶静脉血:静脉血所测结果不适用于了解体内O2的运输状态,故PO2及有关推算数据仅供参考,对pH及PCO2等酸碱平衡指标是适用的。采静脉血尽可能不使用止血带。

⒉注意事项

⑴让病人处于安定舒适状态,卧床5分钟后采血。

⑵在病人进行治疗过程中采血要特别注意:①若进行辅助或人工呼吸时,采血前至少要等20分钟,让其在完全控制自如的人工呼吸状态下采血。②若病人进行氧气吸入时,作血气测定,应注意氧气流量,以备计算出该病人每分钟吸入的氧含量。例如病人吸氧速度为6L/min,吸氧器的呼吸循环纯氧气为3L/min,其余3L为周围空气(PCO2=0.209),因此病人每分钟得到3L纯氧及3×0.21=0.63L来自周围空气的氧气,因此6L总体积中含有3.6L氧气,含量为60%,此时PO2=0.6。

③若是体外循环病人,应在血液得到混匀后再进行采血。

⑶抗凝剂以肝素锂为好。对于同时作血气、血钙或血锂的标本,则不能用肝素锂抗凝,因为肝素可与部分钙结合造成误差,此时就要用钙缓冲液肝素试剂抗凝。使用液体肝素抗凝剂浓度为500-1000U/ml为宜,含量过低,抗凝剂体积过大,易造成稀释误差;若含量过高也易引起误差。最好使肝素锂以均匀分布于毛细玻管周边壁上为宜,对标本既无稀释作用又有利于样品的抗凝。

⑷注意防止血标本与空气接触,应处于隔绝空气的状态。因为:①空气中PO2高(21.17kPa或150mmHg)于血液,PCO2低(0.040kPa或0.3mmHg)于血液,一旦血液与空气接触,大气中O2会从高压的空气中进入血液,造成血液PO2高的误差;CO2又会从高压的血液弥散到大气中,使血液PCO2测出结果偏低。大于标本10%的空气气泡会明显影响PO2值。②与空气接触,易造成空气污染血标本。

⑸标本放臵时间:采出的全血中有活性红细胞,其代谢仍在继续进行,O2不断地被消耗,CO2不断地产生。有报道标本于体外37℃保存,每10分钟PCO2约增加

1mmHg,pH值降低约0.01单位。血样于4℃保存1小时内,其中pH、PCO2值没有明显变化,PO2值则有改变。按要求,采取的血标本应在30分钟内检测完毕,如30分钟后不能检测,应将标本臵于冰水中保存,最多不超过2小时,在30分钟到2小时之间,血PO2值是个怀疑值,仅供参考。

⑹采末梢血须是动脉化的毛细血管血,只有高灌注局部组织的代谢变化,其静脉血pH、PCO2、PO2与动脉血所测值才非常接近。

三、血气分析常用指标及参数

(一).酸碱度(pH)

指血液中H+浓度的负对数。

PH=Pka+lg HCO- /H

2Co

3

<7.35酸中毒,>7.45碱中毒,在7.35-7.45之间,机体可能是①正常或②代偿型酸碱中毒。

(二)PO

2

指溶解于血浆中的CO

2所产生的张力。PO

2

既是血气指标又是酸碱指标。起双

重作用。

PO

2平均值为5.32Kpa(40mmHg)。当PO

2

小于4.65Kpa(35mmHg),提示低碳酸血

症,表示肺换气过度,呼吸性碱中毒。

当PO

2

大5.98于4.65Kpa(45mmHg)时,为高碳酸血症,提示非同期不足,呼吸性酸中毒。

(三)T-CO

2

(二氧化碳总量)

指血浆中各种形式存在的CO

2总量。其中大部分是(95%)是HCO

3

的结合形

式,少量是物理溶解的(5%)

正常参考值:23-28mmol/L

(四)CO2-CP(二氧化碳结合力)

血浆中以化学结合形式存在的二氧化碳的量。(五)AB、SB

血气分析、酸碱、电解质平衡

血气分析、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第一节血气分析检验值的意义 (一)氧合状况的指标 1.动脉血氧分压(PaO2):是指物理溶解与动脉血中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1)正常值:80~100mmHg。 年龄预计方程式:Pa02=103-年龄×(0.42土3.5)mmHg 不应低于70mmHg。 (2)临床意义:①衡量有无缺氧及缺氧的程度。60~80mmHg为轻度缺氧;40~60mmHg为中度缺氧;20~40mmHg为重度缺氧。 ②诊断为呼吸衰竭。 ③诊断酸碱失衡的间接指标,实践证明Pao2<40mmHg时,机体内乳酸产生增加。 2.血氧饱和度(SaO2)是指血红蛋白被氧饱和的程度,以百分比表示,即血红蛋白的氧含量与氧容量之比乘以100%。 (1)正常值:95%~l00%。 (2)临床意义:SaO2与与血红蛋白和氧的结合能力有关,为缺氧和低氧血症的客观指标。与血红蛋白的功能状态有关,尤其是合并贫血或血红蛋白减低时,并不能完全反映机体的缺氧状态,虽然SaO2正常,但却可能存在缺氧。 (二)酸碱平衡指标 1.pH 是血液内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1)正常值:正常人动脉血pH为7.35~7.45,平均为7.40。 (2)临床意义:根据pH可以直接判断机体是酸中毒还是碱中毒。pH<7.35为酸中毒;pH>7.45为碱中毒。但当pH在正常范围7.35~7.45,可能是没有发生任何酸碱平衡紊乱,也可能是代偿性碱中毒或代偿性酸中毒,或者是混合性平衡紊乱。 2.PaC0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指以物理状态溶解于血浆中的CO2产生的压力。 (1)正常值:35~45mmHg,平均40mmHg。 婴儿较成人、女性较男性、立姿较卧姿约减低3mmHg,睡眠状态下约高9mmHg。 (2)临床意义:是反映呼吸因素的最佳指标。 ①判断肺泡通气量,PaCO2降低表示通气过度;PaC02增高表示通气不足。②判断呼吸性酸碱失衡,呼碱时PaCO2原发性降低;呼酸时PaC02原发性增高。③判断代谢性失衡有否代偿,代酸代偿后PaCO2降低.代碱代偿后PaC02升高。④诊断Ⅱ型呼吸衰竭的必备条件,PaC02>50mmHg(6.67kPa)。⑤参与诊断肺性脑病,评估脑血流量。 3.标准碳酸氢盐(SB)是指全血在PaC02为40mmHg,血温在37。C,血红蛋白充分氧饱和的标准状态下,测得动脉血中碳酸氢盐的浓度。 (1)正常值:22~27mmol/L,平均24mmol/L。 (2)临床意义:由于排除了PaC02与Sa02的影响.因此被认为是判断代谢性酸碱平衡的可靠指标。所以SB升高为代谢性碱中毒,SB降低为代谢性酸中毒。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检查项目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一、肝功能检查项目-谷丙转氨酶(ALT)指标及临床意义: 参考值为男5-40 U/L,女5-35 U/L,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在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但谷丙转氨酶(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另外需要注意,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并不升高。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二:肝功能检查项目-谷草转氨酶(AST)指标及临床意义: 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8-40 U/L,当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一般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三、肝功能检查项目-碱性磷酸酶(ALP)指标及临床意义: 正常参考值为成人40-150 U/L。 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碱性磷酸酶(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升高。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四、肝功能检查项目-谷氨酰转移酶(GGT)指标及临床意义: 健康人血清中GGT男11-50 U/L,女7-32 U/L。 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G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谷丙转氨酶(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炎时,GGT 呈中等度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非活动期,酶活性正常,若G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洁动或病情恶化;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可呈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ALT和AST仅轻度增高,甚至正常。酗酒者当其戒酒后GGT可随之下降。其他如中毒性肝病、脂肪肝、肝肿瘤均可升高。 五、肝功能检查项目-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指标及临床意义: TP(总蛋白)参考值:成人坐立位:64-83 g/L;成人卧位:60-78 g/L。 ALB(白蛋白)参考值:35-52g/L。 GLB(球蛋白)参考值:22-38 g/L。 ALB/GLB(白球比)参考值:1.3-2.5。 临床意义: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常出现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增加,使A/G比例倒置。白蛋白主要在肝脏中制造,一般白蛋白量越多,人体越健康。球蛋白大部分在肝细胞外生成,球蛋白与人体的免疫力有关系,球蛋白要保持一定的量,球蛋白值偏高说明体内存在免疫系统的亢进,偏低说明免疫力不足。

实验诊断——血气分析与电解质的测定

血气分析与电解质的测定 一、血气分析与酸碱测定 (一)酸碱物质的来源及稳态 1.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 1)酸:能提供质子(H+)的物质,如:H2CO3 、乳酸 挥发性酸(H2CO3) 组织代谢生成 固定酸(尿酸、乳酸、β羟丁酸等) 食物在体内转化或经氧化后生成酸性食物或药物 2)碱:能接受质子(H+)的任何物质。如: HCO3- 体内物质代谢产生 (如: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氨;NaHCO3) 食物中所摄入碱性物质 (如:水果蔬菜中的草酸钾、柠檬酸钾;某些碱性药物) 3)酸碱平衡的概念: 将体液H+维持在恒定的范围内的过程 ※机体产生的碱性物质远少于酸性物质 ※代谢活动使细胞内外环境的H+升高或降低 ——机体的调节(体液缓冲系统、肺、肾、组织细胞) ——体液的H+浓度恒定(pH 7.35~7.45) (二)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 1.血气分析:pH值、动脉血O2分压、动脉血CO2分压、 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缓冲碱、碱剩余、阴离子 间隙 血气分析——利用血气分析仪对人体血液酸碱度(pH)、 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进行定量测定。 →计算其他参数(AB、SB等)。 意义:判断患者酸碱平衡状态和呼吸功能。 pH值:H+浓度的负度数。正常:7.35~7.45 意义:判断酸或碱紊乱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2.氧的运输:物理溶解(1.5%)氧合血红蛋白(98.5%) 氧分压(PO2):表示溶解在血中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Hb的氧饱和度(SO2):Hb氧含量占Hb氧容量的百分比。 临床意义: 1)氧分压(PO2) 判断有无缺氧和缺氧程度 判断有无呼吸衰竭 2)Hb的氧饱和度(SO2) 氧离曲线 ——反映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3.二氧化碳的运输 物理溶解(7%)氨基甲酸血红蛋白(23%)碳酸氢钠(70%) 二氧化碳分压(PCO2) ——表示溶解在血中的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AB) ——实际测得的血浆HCO3ˉ含量。 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 bicarbonate,SB) ——血标本体外标化(T 37℃、PaCO2 40mmHg、SaO2 100%) 测得的HCO3ˉ含量。 (1)PCO2测定的临床意义: 1)判断呼吸性酸碱失衡性质 原发性PCO2增高:表示肺泡通气量减少,CO2潴留, 可诊断呼吸性酸中毒 原发性PCO2降低:为肺泡通气量过度,可诊断呼吸 性碱中毒 2)判断代谢性酸碱失衡的代偿状况 代谢性酸中毒,PCO2降低,提示已通过呼吸进行代偿 代谢性碱中毒,PCO2升高,提示已有代偿 3)判断呼吸衰竭类型 ——呼吸性紊乱的指标 (2)AB、SB测定的临床意义: HCO3ˉ含量受呼吸和代谢两方面的影响 当AB=SB =正常值正常 AB=SB <正常值代谢性酸中毒 AB=SB >正常值代谢性碱中毒 AB>SB 表示CO2有潴留,呼吸性酸中毒 AB<SB 表示CO2排出过多,呼吸性碱中毒 (3)缓冲碱:指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阴离子(HCO3-、 Hb-、HPO42-等)的总和。 正常值:45 ~ 55 mmol/L 意义:反映代谢性因素的指标 升高:代谢性碱中毒减低:代谢性酸中毒 (4)碱剩余(base excess,BE) 指在体温37℃时,PCO2在5.32kPa(40mmHg),血红蛋白 在100%氧饱和条件下用酸或碱滴定1L全血或血浆标本至 pH7.40时所需的酸或碱的量。 碱剩余:用酸滴定为正值,反映血中HCO3-高于正常。 碱不足:用碱滴定为负值,反映血中HCO3-低于正常。 正常值:-3.0 ~ +3.0mmol/L 意义:反映代谢性因素的变化 BE负值增加,代谢性酸中毒 BE正值增加,代谢性碱中毒 (5)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 血清中为测定的阴离子总数与阳离子总数之差

血气分析常用参数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一、何为血气分析 应用专门的设备,通过测定人体血液的pH和溶解在血液中的气体(主要指CO2、O2),来了解人体呼吸功能与酸碱平衡状态的一种手段,称为血液酸碱与气体分析简称“血气分析”。 二、测定项目 最初测定单项pH 发展到今天同时测定50多项指标: 血气的主要指标:paO2 、paCO2、CaO2、SaO2、TCO2、AaDpO2、Shunt、P50。 酸碱平衡的主要指标:pH、paCO2、HCO3、TCO2、ABE、SBE及电解质(K+、Na+、Cl-、AG) 三、标本采集与注意事项 采用动脉血或动脉化毛细管血。 血样必须隔绝空气,即针头离开血管后马上刺入弹性好的橡皮中封闭,然后用双手搓血样针管使血液与抗凝剂混匀。 采用肝素抗凝剂(500~1000U/ml),用量只要抗凝剂湿润针筒内壁即可。如用干燥肝素化针筒最好,凡有凝块的血样不能做血气分析。 采血时尽量让病人安静,如采血不顺利或患儿过度哭闹均会影响血气分析结果。 四、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1、pH 表示血液酸碱的实际状态

反映H+浓度的指标,以H+浓度的负对数表示。 正常参考值:~ pH< 酸血症 pH> 碱血症 临床意义:血pH在 ~ 正常参考范围时,不等于病人酸碱内稳状态正常,可能是机体通过缓冲代偿功能及纠正机制的调节,在一定的时间与限度内维持血pH在正常范围。 2、动脉血氧分压 (paO2/pO2) 指动脉血浆中物理溶解的O2单独所产生的分压。 正常参考值: ~ (80~100mmHg) 临床意义: pO2的高低与呼吸功能有关,同时直接影响O2在组织中的释放。呼吸功能障碍时,pO2下降,pO2低于(60mmHg)时,SO2急剧下降,进入呼吸衰竭阶段;pO2低于 kpa(55mmHg)时,即有呼衰。如pO2低于(20mmHg)时,组织细胞就失去了从血液中摄取氧气的能力。所以临床上常将pO2作为给病人吸氧的指标之一。 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CO2) 指血浆中物理溶解的CO2单独产生的分压。 正常参考值:~(35~45mmHg) 临床意义: (1) pCO2>(45mmHg)原发性呼酸或继发性代偿性代碱,也称为高碳酸血症。

酸碱平衡指标、电解质、氧合指标等血气分析结果指标分类、指标解读、抽血气前注意事项及血气分析仪使用要点

酸碱平衡指标、电解质、氧合指标、其他等血气分析结果指标分类、指标解读、抽血气前注意事项及血气分析仪使用要点 血气分析提供结果 酸碱平衡指标: pH(酸碱度)、PaCO2(二氧化碳分压)、HCO3(碳酸氢根)、TCO2(总二氧化碳)、BE(碱剩余); 电解质:K+、Na+、Cl-、Ca2+; 氧合指标:PaO2(氧分压)、SaO2(氧饱和度); 其他:Lac(乳酸)、Glu(血糖)、Hb(血红蛋白)、Hct(红细胞压积)。 结果解读 1. 首先常见指标正常值。 pH:7.35-7.45;PaCO2:35-45 mmHg;PaO2:80-100 mmHg; HCO3- :22-27 mmol/L;BE:-3~+3 mmol/L;SaO2:95~100% 2. 然后判断所检测结果是否正确。 对不存在明显缺氧、休克情况患者,出现 PaO2 不足 60 mmHg,SaO2 低于 80%情况验证方法是让病人带上监护仪指脉氧看看,如果指脉氧的 SaO2是96%,再找个搏动明显地方穿刺。 3. 然后分析检测结果是否存在异常。 (1)看氧合状态 PaO2低于 60mmHg 定义为呼吸衰竭。若 PaCO2 正常或下降则为Ⅰ型呼衰,PaCO2大于50mmHg存在二氧化碳潴留,为Ⅱ型呼衰。SaO2 低于 94% 则提示缺氧。 (2)根据pH值看酸碱失衡

pH<7.35 表示酸中毒;pH>7.45 表示碱中毒;pH 在7.35~7.45 表示正常,也可能是代偿状态,也可能是混合性酸碱失衡。 (3)判断原发酸碱失衡类型 主要是看 PaCO2(呼吸因素)、HCO3ˉ(代谢因素)与 pH 值的变化方向。与 pH变化方向相同就是原发因素。 在酸中毒情况下,PaCO2 升高表示为原发性呼酸;HCO3ˉ降低表示为原发性代酸。 在碱中毒情况下,PaCO2降低表示为原发性呼碱;HCO3ˉ升高表示为原发性代碱。 对存在混合性酸碱失衡情况,同时存在PaCO2 升高和 HCO3ˉ降低酸中毒,或者同时存在PaCO2 降低和HCO3ˉ升高碱中毒,需要根据临床情况判断原发失衡。 存在呼吸道梗阻、肺部感染、慢阻肺、呼吸衰竭等因素考虑为呼吸为原发因素; 存在低血压、血容量不足、感染、大量利尿剂应用、胃肠减压、肝肾功能不全等考虑代谢为原发因素。 (4)判断是否存在代偿和混合性酸碱失衡 检测结果中PaCO2 和HCO3ˉ和变化方向相同,则表示为另一因素为代偿改变。比如呼酸情况下,HCO3ˉ升高表示为代偿。 PaCO2和HCO3ˉ变化方向相反表示存在混合性酸碱失衡。同样比如呼酸情况下,HCO3ˉ降低,表示合并代酸。 抽血气前需要特别注意事项 1. 病人情绪、体温。刚刚活动完或者情绪激动、存在发热等情况,会影响血气结果。应该等待病人休息、安静情况下、体温正常后再进行抽血。如果体温不易控制,则需在检测时输入体温数值矫正。

床旁血气分析仪与生化分析仪电解质测定结果的比较

床旁血气分析仪与生化分析仪电解质测定 结果的比较 陈建新 (兰溪市人民医院ICU 321100) 目的:通过观察同份血标本使用我科新引进的血气分析仪进行床旁电解质测定与生化室常规生化分析仪进行血电解质测定结果的比较,了解两种不同仪器检测数据之间的差异,以及床旁电解质测定是否可以替代常规方法的电解质测定。 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7月16日至2010年8月15日间我院ICU住院病人的42份血标本,分别用床边血气分析仪及生化室常规生化分析仪进行电解质检测。 结果:与生化室常规生化分析仪测得的电解质结果相比,床旁血气分析仪进行床旁电解质测定的结果钾离子浓度(T=8.203,P<0.01)和游离钙浓度(T=2.759,P<0.01)偏低,而钠(T=5.674,P<0.01)和氯(T=11.294,P<0.01)则偏高。见下表: 讨论:从结果中可以看出使用床旁血气分析仪进行电解质测定的结果中钾和游离钙浓度偏低,而钠、氯则偏高。其原因可能为:床旁血气分析仪使用肝素钠抗凝,全血检测,而生化室生化分析仪使用的是血清检测,且床边血气分析仪检测都在抽血后立即完成,而生化室

多在下午进行检测,血液放置时间已数小时,有资料表明随标本放置时间延长,钾离子浓度呈上升趋势,而钠离子浓度有下降趋势。 因为肝素是一种酸性粘多糖阴离子多聚电解质,能够与血液中的阳离子结合.肝素与钾结合形成肝素钾,并且肝素抗凝对血液也有一定的稀释;另外.血液凝固和分离血清的过程中.常有拨动或挤压血块的动作.有可能致使红细胞破碎.从而造成部分钾离子释放进入血清(红细胞内钾离子浓度约为血浆的20倍)。而血气因使用肝素抗凝.红细胞破碎的几率小于血清,所以钾,钙浓度偏低。而对血钠来说,理论上肝素抗凝的标本钠浓度应该偏低,但因肝素钠本身含有较高的钠,足以抵消因肝素造成的消耗,所以检测结果中床旁血气分析仪的钠浓度明显高于生化分析仪。氯离子下降原因可能由于细胞内氯离子浓度与血浆氯离子浓度相差差较大,由于细胞破裂,使血浆量相对增大,致使氯离子浓度假性下降。 电解质测定对患者的诊治十分重要,床旁血气分析仪能同时测定血气,电解质,血红蛋白等,对疾病的诊治带来很大的帮助,但由于实验结果的差异性,血气分析中检测的电解质结果还不能完全替代生化室常规检测的电解质,临床上应以生化室常规检测的血清或血浆电解质为准,尤其是床旁血气分析仪与生化室常规检测的电解质结果差异较大时。同时应设定不同的电解子参考值范围。 参考文献 1,秦胜芳血气分析与常规生化的电解质测定及比较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10月第6卷第20期 671—8194(2008)20—062—02

血气分析报告中的电解质指标解读理解Na和K的影响

血气分析报告中的电解质指标解读理解Na 和K的影响 血气分析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电解 质浓度,可以评估身体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代谢情况。其中,钠离子(Na+)和钾离子(K+)是两个重要的电解质指标。正确地解读和理 解这两个指标的变化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钠离子(Na+) 钠离子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的关键离子。它的浓度主 要受到饮食摄取、肾脏排泄和体液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在血气分析中,钠离子的浓度通常用血浆钠浓度(pNa)来表示。 1. 高钠血症 高钠血症是指血浆钠浓度超过正常范围。原因可能包括血容量减少、水分丢失、摄入过多的钠等。高钠血症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 进而导致细胞内水分向细胞外流动,使细胞收缩和脱水。 2. 低钠血症 低钠血症是指血浆钠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常见的原因有水相对钠的 增加、钠的丢失过多等。低钠血症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从而 导致细胞内水分向细胞内流动,引起细胞肿胀。 二、钾离子(K+)

钾离子是维持细胞内稳定性和正常神经肌肉功能的重要离子。它的浓度主要受饮食摄取、肾脏排泄和酸碱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在血气分析中,钾离子的浓度通常用血浆钾浓度(pK)来表示。 1. 高钾血症 高钾血症是指血浆钾浓度超过正常范围。原因可能包括肾脏排泄功能障碍、细胞释放钾过多等。高钾血症对心脏和神经肌肉功能具有严重影响,可导致心脏停搏和心律失常等危险情况。 2. 低钾血症 低钾血症是指血浆钾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常见的原因有肾脏功能失调、失水等。低钾血症会引起神经肌肉的异常兴奋性,可导致肌肉无力、心脏传导异常等症状。 三、Na和K的相互关系 在正常情况下,维持细胞内外的钠和钾的浓度差异是维持神经肌肉功能的重要基础。钠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中,而钾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液中。钠钾泵是控制这种分布的关键机制。 当钠离子浓度升高时,会导致钾离子从细胞内流出,细胞内钾的浓度降低,进而引起低钾血症。相反,当钠离子浓度降低时,细胞内钾的浓度升高,进而引起高钾血症。 综上所述,血气分析报告中的钠离子和钾离子是衡量人体酸碱平衡和电解质代谢的重要指标。正确解读和理解这两个指标的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疾病,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干预。在临床实践中,医

动脉血气分析与常规生化电解质检测结果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比较

动脉血气分析与常规生化电解质检测结果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比较 目的:探讨动脉血清分析与常生化电解质检测结果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动脉血和静脉血电解质,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差异。结果:患者动脉血与静脉血电解质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血钾血钠相关度分别为r=0.930,0.940,呈正相关,线性回归方程为:静脉血钾=1.082 动脉血钾+0.359(mmol/L);静脉血钠=1.05 动脉血钠+0.169(mmol/L)。结论:动脉血气分析测定电解质能够快速简便地得出电解质结果,对于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但肝素抗凝后对血液中电解质影响较大,不能作为常规诊断依据替代血清电解质测定。 标签:动脉血气分析;电解质;静脉血 临床上,许多疾病会合并或者引起电解质紊乱。钾离子在维持离子平衡、渗透压平衡、参与细胞能量代谢、肌肉神经应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维持心肌功能和心肌细胞膜电位变化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血钾异常能够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因此对于电解质紊乱患者需要准确及时地测定电解质。细胞内外钾和钠含量差异很大,由于细胞内电解质测定十分困难,因此临床上大多以细胞外电解质含量作为诊断和参考依据[1]。生化检测血清电解质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临床未及时得到结果反馈可能会对患者造成生命危险,而动脉血气分析能够快速检测动脉全血,及时得到患者电解质结果。本研究选择住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动脉血气分析和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动脉血和静脉血电解质,分析两种方法直接的结果差异并对临床意义进行比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中5例患者静脉血采集后溶血,拒绝再次采集标本,2例患者动脉血采集不成功,排除后剩余93例患者在同一时间分别接受动脉血气分析和静脉血电解质测定。93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45例,年龄21~54岁,平均47.9±21.3岁,其中电解质紊乱患者40例,无电解质紊乱患者53例。 1.2 仪器及方法本研究使用的血清分析仪为美国实验仪器公司生产的GEM Premier 3000血清分析仪,使用的生化仪为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均为原厂试剂,操作过程由2名固定检验师严格按照仪器提供的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测定前对仪器均进行室内质控和校正。标本的采集由2名固定护士完成,动脉血采集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125U/mL肝素抗凝,先用注射器抽取1mL 肝素后再采集动脉血2~3mL,充分混匀后上机测定电解质;静脉血采集通过中心静脉或外周静脉,置于促凝管中,充分混匀后静置20min,4000r/min离心5min 后上机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

电解质检测与血气分析

第十一章电解质检测与血气分析 人体内存在的液体称为体液(bodyfluid)。体液中有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与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有机物统称为电解质。葡萄糖、尿素等不能解离的有机物称为非电解质。体液以细胞膜为界,可分为两大部分,即细胞内液(intracellulerfluid,ICF)和细胞外液(extracellulerfluid,ECF)。细胞外液因其存在部分不同,又可分为血浆和细胞间液,后者包括淋巴液。各部位体液之间处于动态平衡,其内的水与电解质也处于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很易受外界或机体内部因素的影响,导致破坏出现代谢紊乱,即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钠、钾、氯代谢和检验 氯和钠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阴阳离子。体内Na+约有50%分布于细胞外液,约40%存在于骨骼,约10%存在于细胞内。机体通过膳食及食盐形式摄入氯和钠,成人每日需要量5-9g,一般是摄入体内NaCL的量大于其需要量,所以,一般情况下,人体不会缺钠缺氯。 Na+、CL-主要从肾排出,肾排钠量与食入量保持平衡。肾对保持体内钠的含量起有很重要的作用。当无钠摄入时,肾排钠减少,甚至可以不排钠,而让钠保留于体内,以维持体内钠的平衡。钠的摄入与排出往往伴随有氯的出入,钠与氯还有少部分以出汗形式丢失。 体液中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K+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液。Na+有65%-71%是可交换的,其中85%存在于细胞外液,15%在细胞内液。用同位素标记Na+的实验证明,Na+既能透过细胞膜,还可通过主动转运机制,即细胞上存在的钠钾泵将Na+从细胞内泵出到细胞外,使细胞内的Na+保持在低水平。人体中K+

电解质及血气检查--电解质及血气分析仪的校正

电解质及血气分析仪的校正 需要材料:SRC 1(标准参考校正片,等级1),SRC3(标准参考校正片,等级3)每日使用SRC1和SRC3进行检查,也可每日间隔使用不同的SRC。 图1 电解质及血气分析仪 一、设定标准参考校正片 1. 在首页上选择【System Manager】; 2. 按【Setup】; 3. 输密码:【207】,完成后按【OK】; 4. 按【SRC】; 5. 扫描条形码: 将SRC锡箔外包装上的条形码扫描入条形码扫描仪(条形码面向分析仪,注意不要丢弃锡箔外包装),机器发出一声“哔”,表示扫入有效条形码,红色指示灯闪烁表示条形码无效,如SRC过期。 注:如果条形码毁损会无法扫描,可以手动输入条形码。选择【Manual】后,可见数字键出现在屏幕上,输入铝箔外包装上印的条形码即可。 6. 系统提示:打印上次SRC数据?,可选择【YES】或【NO】, 若选择【YES】→进入【Enter Setup Password】的界面→输入密码:【207】→完成后按【OK】→【Please Wait】→机器自动打印上次数据并删除→屏幕显示【SRC Database Deleted】→按【OK】即可;若选择【NO】,直接进入下一条。 7. 核对信息:核对校正片级别、产品批号和有效日期正确,则选择【Save】保存数据。 若不正确,选择【Edit】加以修改。 8. 确认后,按【Home】返回主菜单。 二、执行SRC(步骤) 1. 按【Quality Control】;

2. 按【SRC】 3. 输入操作者代号,如【LIU】→完成后按【OK】; 4. 按下检体测试槽(SMC)的按钮,打开盖子; 5. 系统提示:放入SRC;检查SRC是否干净,确定后将其放入测试槽内,并轻压SRC使其正确载入。 6. 放入校正片后,系统提示:关上SMC盖子; 7. 关上盖子后,系统显示:SRC信息是否正确?→核对无误后,选择【Yes】; 8. 系统提示:进行测试程序(60秒) 9. 测试完成后,系统显示出测试结果。 10. 若结果全为【PASS】,则可按【UP】打印结果。 11. 打印完成后,系统提示:打开SMC盖子,取出SRC后关上。 12. 按【Home】返回首页。 13. 校正完要将校正片放回待用。

动脉血气分析电解质与静脉血电解质的相关性研究

动脉血气分析电解质与静脉血电解质的相关性研究 王世芳;孙丹雄 【摘要】[目的]了解动脉血气分析电解质与静脉血电解质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50例呼吸内科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建立血气分析电解质与静脉血电解质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静脉血钾与动脉血钾的差值为(0.83 ± 0.32)mmol/L(P<0.01),线性回归方程为静脉血钾=1.23+0.89×动脉血钾;静脉血钠与动脉血钠的差值为(0.47 ± 2.19)mmol/L(P>0.05);静脉血氯与动脉血氯的差值为(2.72 ± 2.85)mmol/L(P<0.01),线性回归方程为静脉血氯=5.78+0.97×动脉血氯;静脉血钙与动脉血钙的差值为(0.96 ± 0.13)mmol/L(P<0.01),线性回归方程为静脉血钙 =0.89+1.07×动脉血钙.[结论]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血钠与静脉血钠差异不明显,血钾、血氯、血钙明显低于静脉血,且与静脉血呈正相关,可通过线性回归方程估算,以指导临床治疗.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 【年(卷),期】2018(032)005 【总页数】2页(P819-820) 【关键词】血气分析;静脉血;电解质;动脉血;血钾;血钠;相关性 【作者】王世芳;孙丹雄 【作者单位】650000,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650000,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2

血气分析是了解病人缺氧程度和酸碱代谢紊乱的重要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比较准确、可靠,临床上比较常用[1]。在临床工作中,一般不采用动脉血气分析的电解质结 果指导治疗,需抽取静脉血送检验科,待血清电解质结果回报后再进一步处理。一般情况下,重症监护室均有动脉血气分析仪,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可迅速获得,若能根据血气分析电解质结果指导临床,可加快抢救速度,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本研究探讨动脉血气分析电解质与静脉血电解质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治疗。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随机选取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1日—2016年5月1日呼吸内科ICU50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50例病人,男30例,女20例,年龄40岁~88岁,平均70.5岁,机械通气35例,所患主要疾病分别为重症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脓毒血症。选取早晨未输液时抽取的合格动脉血气标本及静脉血标本,动脉采血均选取桡动脉,静脉采血均选取肘前静脉,动脉采血与静脉采血间隔时间不超过5 min。合格标本100份,动脉血、静脉血标本各50份。 1.2 检测方法及设备急诊床旁血气分析使用罗氏cobas b221血气分析仪,动脉采血器型号:BD PresetTM 3 mL动脉采血器,22G。生化检验由检验员使用美国雅培公司CI6000自动生化仪进行常规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电解质各项指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正态性检验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变量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软件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 2 结果

血气分析(幻灯)兼论同时测定电解质的必要性

血气分析(幻灯)兼论同时测定电解质的必要性 血气分析(幻灯)兼论同时测定电解质的必要性 标签:血气分析电解质诊断分类:危通社之重症监测技术2010-04-04 21:53 血气分析(幻灯)兼论同时测定电解质的必要性 今天看见dxy急救危重版刊登了病例一枚: 患者男,2岁,因“间断呕吐、精神差8天,惊厥1次”入院。 查体:体温36.6,呼吸56次,心率155次,血压103/58mmHg,体重10kg,烦躁与嗜睡交替,呼吸急促,面色灰暗,中度脱水貌,瞳孔等大等圆,鼻扇,颈部抵抗感阴性,三凹征阳性,双肺呼吸音粗糙,心音尚有力,律齐,腹软,肝右肋下2.5cm,肢端凉。 入院当时血气分析:PH 7.02,氧分压151,二氧化碳分压10,碳酸氢根小于3,BE测不到,乳酸正常,尿常规:PH5,酮体3+,尿糖阴性,予小苏打30ml静点后复查血气:PH 7.11,氧分压169,二氧化碳分压11,碳酸氢根6.4,BE -23.8,血糖8.6mmol;生化:钾2.8,钙1.73,AG 32,二氧化碳结合率10,谷草57,谷丙53,CKMB 28,LDH 269;复予小苏打; 下午血气:PH 7.16,氧分压101,二氧化碳分压13,碳酸氢根4.6,BE -24.1,乳酸正常,复予小苏打;血氨明显增高; 夜间血气1:PH 7.25,氧分压168,二氧化碳分压11,碳酸氢根9.2,BE -20.2,PH>7.2,高AG,未予小苏打; 夜间血气2:PH 7.13,氧分压173,二氧化碳分压15,碳酸氢根7.7,BE -22.2,复小苏打; 入院第二天早上,血气:PH 7.32,氧分压225,二氧化碳分压17,碳酸氢根7.7,BE -15.6; 下午,血气:PH 7.32,氧分压129,二氧化碳分压20,碳酸氢根10.3,BE -14.1; 入院第三天早上,血气:PH 7.29,氧分压131,二氧化碳分压16,碳酸氢根11.8,BE -16.9,当班大夫给小苏打;

血气分析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是一种通过检测动脉血样品中的生化参数来评估患者血液和呼吸系统功能的方法。它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有关患者酸碱平衡、氧合状况和电解质水平的重要信息。血气分析结果能够指导临床医生进行精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对于重症患者尤其重要。 首先,血气分析可以提供关于酸碱平衡的信息。血液的酸碱平衡对于人体正常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通过测量血液中的pH、二氧化碳分压和碳酸氢盐浓度,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酸碱状态。例如,酸中毒可能提示肺功能或肾功能异常,而碱中毒可能与呼吸功能障碍或创伤性伤害有关。血气分析结果提供的酸碱平衡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其次,血气分析可以评估患者的氧合状况。通过测量动脉血液中的氧分压和氧饱和度,医生可以了解患者体内氧气的供应情况。低氧血症是许多疾病的常见表现,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力衰竭和肺栓塞等。血气分析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氧合情况,评估肺功能,并及时采取一些干预措施,如给予氧疗或调整呼吸机参数,以保证患者的氧供应。 此外,血气分析还可以提供关于电解质水平的信息。正常电解质平衡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通过血气分析,医生可以测量血液中的钠、钾、氯和钙等电解质浓度。电解质紊乱常见于许多疾病,如肾功能损害、心衰和消化系统紊乱等。电解质紊乱可以导致循环系统功能障碍、神经系统异常和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因此,血气分析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

和纠正患者的电解质紊乱,以保证身体各系统正常运行。 最后,血气分析还可以为监测治疗效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一些临床诊断和治疗手段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酸碱平衡、氧合状况和电解质水平。通过在治疗过程中多次进行血气分析,医生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在给予患者呼吸机通气治疗时,通过连续监测动脉血气,可以调整呼吸机参数,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血气分析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提供有关酸碱平衡、氧合状况和电解质水平的关键信息,以指导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通过血气分析,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酸碱平衡紊乱、低氧血症和电解质紊乱,以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因此,血气分析在重症患者的监测和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血气分析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血气分析和水、电平衡的维护 一、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是反映呼吸生理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动脉血内的气体组成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肺泡气体变化、吸入气体分布、通气和弥散等功能状况。 1、常用动脉血液气体分析指标及意义: (1)动脉血氧分压(PaO2):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正常值:10。5~13。3KPa(80~100mmHg)。 临床意义:判断机体是否缺氧及其程度。 (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指动脉血氧与Hb结合的程度,是单位Hb含氧百分数。 正常值: 95%~98%。 PaO2/FiO2: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值,亦称为氧合指数或呼吸指数,是较为稳定的反映肺换气功能的指标。 正常值:400~500。 临床意义:低于300提示可能有急性肺损伤,小于200为ARDS的诊断指标之一. (3)动脉血氧二氧化碳分压(PaCO2):指血液中物理溶解的二氧化碳。 正常值:4。7~6。0 Kpa(35~45mmHg) 临床意义: 1)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 2)判断是否有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 3)判断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的代偿反应. 4)判断肺泡通气状态。 影响因素:肺泡通气量,二氧化碳产生量. 临床分析: 1)PaCO2上升:表明肺泡通气不足,常见于:胸肺疾病如痰液、咯血阻塞气管,哮喘、肺炎、急性胸膜病变等;神经肌肉疾病如重症肌无力;循环系统疾病如心 室颤动;呼吸机调节不当。 2)PaCO2降低:表明肺泡通气过度,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精神因素;低氧血症;药物;其他:发热、甲亢、呼吸机通气过度等。 (4)PH值: 是指血液中氢离子浓度[H+]的负对数. 正常值:7.35~7。45,平均7。40。对应[H+]为35~45mmol/L,均值40mmol/L。 临床意义:判断酸碱平衡失调的重要指标。低于7.35提示酸中毒,高于7。45为碱中毒。 (5)碱剩余(BE):是在38℃,PaCO2 5。33Kpa(40mmHg),SaO2 100%条件下,血液标本滴定至PH 7.40时所需酸或碱的量,反映缓冲碱的多少。 正常值:+3 ~-3mmol/L。 临床意义:〉+3 mmol/L提示代碱,<—3 mmol/L提示代酸. 2、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 (1)判断机体是否缺氧及其程度。 低氧血症的程度分级: 轻度:10。5~8。0Kpa (80~60mmHg);

血气分析就这4大问题?说清了!

血气分析就这4大问题?说清了! 血气分析可以迅速评估患者氧合指标、气体交换能力、酸碱平衡状态,也可以快速了解动脉血中的钾离子、钠离子、钙离子等电解质水平,还可以测量血糖、乳酸等指标,在临床上非常实用。 拿到血气结果之后,该如何分析呢? 主要有四个方面: 1、气体交换问题(PaCO2,PaO2); 2、酸碱平衡问题(PH,HCO3-、碱剩余、阴离子间隙、Lac); 3、电解质问题(Na+、K+、Ca2+、Cl-); 4、其他问题(Glu、Hb、Hct)。 1 气体交换 肺是通气、换气的场所,它有3亿个肺泡、70 m2的肺泡表面积、200 m2的毛细血管表面积,肺组织低压低阻高容量,1分钟可以有7 L空气出入和5 L血流出入,1 cmH2O的压力可以是肺组织膨胀150 mL。 图1:肺简易图

气体交换有两个指标,一个是氧分压(PaO2),一个是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图2: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0.863 * [ 二氧化碳产生量(用VCO2表示)/肺泡通气量(用Va表示)] 。 肺泡通气量=分钟通气量-死腔通气量=(潮气量-死腔量)*呼吸频率。 健康人每分钟产生二氧化碳约200 mL,二氧化碳分压能够反应肺通气,具体见下: 图3 PaCO2升高和降低情况 氧分压受到环境、肺泡通气量、肺泡气体交换三个因素影响,在其他不变的情况下,吸入氧浓度越高,氧分压越高。

图4 氧分压影响因素 而肺泡气体交换受三个因素影响,也就是:1.通气血流比例;2.弥散功能(二氧化碳弥散较氧气更容易,单纯的弥散功能障碍对氧分压影响不大);3.静脉分流(见于肺不张、ARDS)。 AaDO2(肺泡氧分压和动脉氧分压差)=(760-47)*0.21-(PaCO2/0.8),如果>15提示肺泡气体交换障碍。其分析思路见下: 图5 肺泡氧分压指导的分析 气体交换阅读顺序:1.通过PCO2判断通气,决定是哪一类型呼吸衰竭; 2.通过PaO2判断有无低氧血症; 3.通过AaDO2判断有无气体交换障碍; 4.诊断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标准:吸氧下氧合指数<300;未吸氧下氧分压<60 mmHg伴或不伴PaCO2升高(50 mmHg)。 2

血气、电解质、生化结果对比

血气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三者所测电解质的比对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利用血气分析仪与电解质分析仪以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钾、血钠,血氯的相关性与偏倚,并探讨其差异。方法分别用OSMETECH OPTI CCA 血气分析仪与康立AFT-300 电解质分析仪及 OLYMPUS AU2700 生化分析仪对 40例患者的动、静脉血样进行 K+、Na+、Cl-浓度的检测,对检测结果做统计学处理,观察三者结果差异有无显著性,并分析原因。结果康立AFT-300 与 OLIMPUS AU2700 测定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康立AFT-300 和 OLYMPUS AU2700 生化分析仪两者的测定值与 OSMETECH OPTI CCA 血气分析仪的测定值结果比较,其中,K+、Na+有显著性差异(P<0.01),Na+为显著增高,K+为显著降低,而 Cl-浓度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一实验室的检测系统应进行方法学对比和结果偏差评估,从而判断其临床可接受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不同的检测分析系统在同一实验室出现已不可避免,然而不同分析系统对同一患者样本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如何,是目前医学检验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因此,如何对不同分析系统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本试验按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 EP9-A2 文件[1]的要求,利用本实验室 Olympus Au-27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康立 AFT-300 电解质分析仪和 OSMETECH OPTICCA 血气分析仪 3 种检测系统,对 K+、Na+、Cl-结果之间的差异进行方法学对比及偏差评估,探讨不同检测系统间对同种检测项目的测定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从而为临床判断检验结果的可接受性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仪器及试剂检测系统一:Olympus Au -2700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所用试剂为 OLYMPUS原装试剂及低、高值定标液 (批号分别为:66316;66317),质控品为英国朗道所生产非值和正常值质控物(批号分别为:526UN;528UN)。检测系统二:美国 OSMETECH OPTI CCA 血气分析仪,所用试剂为原装试带包(批号:914302 )。检测系统三:康立 AFT-300 电解质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校正品为:E09A400漂移校正液和 E09B90 斜率校正液)。 1.1.2 样本采用我院呼吸内科 ICU 病房重症患者的动脉和静脉血,每天 8 例,连续 5 天。 1.2 方法

通过血气分析解读电解质

通过血气分析解读电解质 血气分析中电解质能直接反映肺换气功能及其酸碱平衡状态,主要用于肺功能障碍患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鉴别诊断以及监测患者临床病情的严重程度。 一、检查目的 (1)协助呼吸衰竭诊断; (2)协助酸碱失衡诊断; (3)指导调节呼吸机参数,并为撤机提供准备; (4)协助昏迷患者鉴别诊断; (5)判断缺氧、酸碱平衡患者治疗效果。 二、临床意义 (1)动脉血气分析是判断呼吸衰竭最客观的指标,动脉血气分析也是唯一可靠的判断和衡量人体酸碱平衡状况的指标。 (2)在危重病救治过程中,酸碱失衡是继低氧血症之后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及时诊断和纠正酸碱失衡对危重病的救治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3)它能客观地反映患者呼吸衰竭的性质和程度,对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参数是指导医务人员为呼吸、代谢紊乱等急危重症患者制定诊疗方案的重要参考指标。 (4)评估高铁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浓度。 三、适应症 (1)各种疾病、创伤或外科手术所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患者;

(2)严重的出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心肺复苏术患者等; (3)急、慢性呼吸衰竭及进行机械通气患者; (4)呼吸机等治疗反应进行评估的患者。 四、绝对禁忌症 (1)桡动脉穿刺前应进行Allen试验(同时按压患者尺动脉&桡动脉,瞩患者握拳30s→患者手掌苍白→松开尺动脉压迫→患者手掌在10s 内恢复正常颜色,表明无循环障碍),阳性者不应做穿刺。 图片 (2)局部皮肤感染的患者 五、相对禁忌症 (1)抗凝药物治疗期间 (2)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血气报告四步阅读法 Step 1: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 方法:看PH,PH≥7.45 初步判定为失代偿性碱中毒;PH≤7.35初步判定为失代偿性酸中毒。PaCO2和HCO3-明显异常同时PH正常,应考虑混合性酸碱失衡的可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