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楔形文字法

第一章 楔形文字法

第一章  楔形文字法
第一章  楔形文字法

第一章楔形文字法

近年出题情况:

2009年10月

1.迄今为止世界上保留较完整的早期成文法典是(A)

A.《汉穆拉比法典》

B.《乌尔纳姆法典》

C.《苏美尔法典》

D.《俾拉拉马法典》

2.《汉穆拉比法典》规定诉讼由私人提起,当事人负有完全的举证责任,法典规定可采信的证据不包括(A)

A.证人证言

B.宣誓

C.神明裁判

D.决斗

26.楔形文字法各法典的结构体系比较完整,一般表述方法为(ABD)

A.序言

B.正文

C.附录

D.结语

E.后记

09年1月

1.楔形文字法中第一部于本文后附有结语的法典是(D)

A.乌尔那姆法典

B.苏美尔法典

C.李必特?伊丝达法典

D.汉穆拉比法典

31.楔形文字法(名词解释)

1.《乌尔那姆法典》的结构是(A)

A.序言和正文29条 B.序言和正文23条

C.总则和正文 D.序言、正文和结束语

31.阿维鲁(名词解释)

08年1月

2.古代西亚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编纂的通行于全境的法典是(D)

A.《苏美尔法典》

B.《汉穆拉比法典》

C.《俾拉拉玛法典》

D.《乌尔纳姆法典》

31.乌尔纳姆法典(名词解释)

07年10月

1.《汉穆拉比法典》的原文刻于(D)

A.泥版上

B.铜表上

C.陶片上

D.石柱上

2.迄今所知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是(B)

A.摩奴法典

B.乌尔纳姆法典

C.汉穆拉比法典

D.苏美尔法典

31.汉穆拉比法典(名词解释)

07年1月

2.世界第一部保存最完整的早期奴隶制成文法典是(C)

A.乌尔纳姆法典 B.苏美尔亲属法

C.汉穆拉比法典 D.摩奴法典

1.世界上最古老的成文法律是(B)

A.古印度法

B.楔形文字法

C.古希腊法

D.古罗马法

2.20世纪初,《汉穆拉比法典》被法国考古队发现于(D)

A.今伊拉克境内

B.今沙特阿拉伯境内

C.今北非一带

D.伊朗西部

总结:

(1)基本上考单选题和名词解释题。

(2)重点内容是《乌尔那姆法典》和《汉穆拉比法典》。

1、楔形文字法

是指由古代西亚幼发拉底与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居民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以楔形文字镌刻而成的奴隶制法的总称。(注意名词解释题)

2、《乌尔纳姆法典》

是两河流域的一部楔形文字法典,大约制定于公元前21世纪,由乌尔第三王朝的国王乌尔纳姆制定。除序言外,共有29个条文。它的出现为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开创了法典化的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

(1)结构——序言和29个条文。

(2)地位——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注意单选)

3、《汉穆拉比法典》

是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所制定的一部楔形文字法,它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其中规定了君主专制制度、等级制度、财产法、契约制度、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犯罪与刑罚制度、法院组织与诉讼制度等内容。它是流传至今的楔形文字法中最完整的一部成文法典,是具有代表性的早期奴隶制法。(注意名词解释题)(1)又称为“石柱法”。

(2)结构——序言、正文和结语。

(3)基本内容和特点:

①君主专制制度。君权与神权相结合。

②等级制度。确立各阶层的法律地位,将全体居民分为自由民和奴隶。自由民分为两种,一种叫阿维鲁,是享有充分权利的自由民;一种叫穆什凯努,是不享有充分权利的自由民。

③财产法。实行土地公有制;对其他动产实行私有;有一系列关于买卖、租赁和盗窃奴隶的规定。

④契约制度。重要契约须遵循一定规则并采用书面形式;契约种类有买卖、财产租赁、接待、保管、合伙、人参雇用等。

⑤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实行具有买卖性质的契约婚姻;夫妻关系不平等,妻处于从属地位;子女在家庭中没有独立地位;只有男子才有充分的继承权。

⑥犯罪与刑罚制度。关于犯罪与刑罚的条文没有作为单独部分集中加以规定,而是分散地附在其他各类条文之后;刑罚十分残酷;对

侵犯财产罪规定最多,处刑最为严厉;在侵犯人身罪的处罚上实行血亲复仇和同态复仇原则。

⑦法院组织与诉讼制度。司法权与行政权无严格划分;诉讼完全由私人提起。

4、楔形文字法的基本特征

(1)法典的结构体系比较完整。

(2)法典内容涉及面较广。

(3)重视对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调整。

(4)大多是司法判例的汇编,没有规定抽象概念和立法原则。

(5)是世俗法。

5、楔形文字法的历史地位

(1)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形成的法律体系之一,也是最早将习惯法成文化的先驱。

(2)是奴隶制早期具有代表性的法系之一,表现出较发达的立法技术。

(3)是古代西亚法的先驱。

外国法制史选择题

外国法制史练习题 第一章古埃及法 第二章楔形文字法 一、选择题 1、现在已知的人类最早的成文法典是( )。 A.《苏美尔法典》 B.《摩奴法典》 C.《乌尔纳姆法典》 D.《汉穆拉比法典》 2、根据古巴比伦法,享有完全权利的自由人(权利主体)是 ( )。 A.刹帝利 B.穆什凯努 C.阿维鲁 D.吠舍 3、按《汉穆拉比法典》的规定,伤害他人奴隶眼睛的赔偿原则同伤害他们的牛的眼睛相同,即应赔偿奴隶主人( )。 A.奴隶的身价 B.奴隶身价的一半 C.用一个健康奴隶赔偿 D.把伤害者的一个奴隶的眼睛打瞎 4、按《汉穆拉比法典》的规定,债务人不能清偿债务,债权人有权对债务入采取的措施是( )。 A.终身成为债奴 B.成为债奴三年 C.成为债奴六年 D.不能使其成为债奴 5、古代楔形文字法典包括( )等。 A.《汉穆拉比法典》 B.《那罗陀法典》 C.《俾拉拉马法典》 D.《李必特·伊丝达法典》 参考答案

1、C 2、C 3、B 4、B 5、ACD 第三章古印度法 一、选择题 1、古印度最早形成的法律是( )。 A.印度教法 B.婆罗门教法 C.佛教法 D.嗜那教法 2、被雅利安人视为“圣书”的是( )。 A、.吠陀经典 B.三藏 C.《摩奴法典》 D.《乔达摩法经》 3、古印度婆罗门教法最重要的一部法典是( )。 A.《摩奴法典》 B.《述杞氏法典》 C.《那罗陀法典》 D.《布里哈斯帕提法典》 4、按婆罗门教义,婆罗门是由梵天的( )产生的。 A.足 B.手 C.头 D、口 5、古印度种姓制度将全体居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种性),他们是( )。 A、阿维鲁 B.婆罗门 C.刹帝利 D、吠舍 E.首陀罗 6、古印度婆罗门教法的渊源主要有( ) A.三藏 B.法经 C.吠陀 D、法典 7、古印度法的主要渊源包括:() A.吠陀 B.法经 C.法典 D.三藏 E、国王敕令 8、在古印度,旎陀罗,即“贱民”是()

状态空间法教案

一、问题引入 结合一些典型问题(分油问题)提出问题: 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在人工智能领域又可以通过怎样的方法去解决呢?(状态空间法) 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得出结论。 二、讲授新课 (一)基础知识部分 1、什么是状态空间法? 许多问题求解方法是采用试探搜索方法的。也就是说,这些方法是通过在某个可能的解空间内寻找一个解来求解问题的。这种基于解答空间的问题表示和求解方法就是状态空间法,它是以状态和算符(operator)为基础来表示和求解问题的。 2、状态空间法三要点 1) 状态(state):表示问题解法中每一步问题状况的数据结构; 2) 算符(operator):把问题从一种状态变换为另一种状态的手段; 3) 状态空间方法:基于解答空间的问题表示和求解方法,它是以状态和算符为基础来表示和求解问题的。

由上可知,对一个问题的状态描述,必须确定3件事: 1) 该状态描述方式,特别是初始状态描述; 2) 操作符集合及其对状态描述的作用; 3) 目标状态描述的特性。 问题的状态空间可用一个三元序组来表示: S:问题的全部初始状态的集合 F:操作的集合 G:目标状态的集合 4、用状态空间表示问题的步骤: 1)定义状态的描述形式 2)用所定义的状态描述形式把问题所有可能的状态都表示出来,并确定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集合描述 3)定义一组算符,使得利用这些算符可以把问题由一个状态转为另一个状态。 4)利用状态空间图表示求解过程。 (二)实践应用部分

【分油问题】有A、B、C三个不带刻度的瓶子,分别能装8kg, 5kg和3kg油。如果A瓶装满油,B和C是空瓶,怎样操作三个瓶,使A中的油平分两份?(假设分油过程中不耗油) 解:第一步:定义问题状态的描述形式: 设Sk=(b,c)表示B瓶和C瓶中的油量的状态。 其中: b表示B瓶中的油量。 c表示C瓶中的油量。 初始状态集:S={(0,0)} 目标状态集:G={(4,0)} 第二步:定义操作符: 操作:把瓶子倒满油,或把瓶子的油倒空。 f1:从A瓶往B瓶倒油,把B瓶倒满。 f2:从C瓶往B瓶倒油,把B瓶倒满。 f3:从A瓶往C瓶倒油,把C瓶倒满。 f4:从B瓶往C瓶倒油,把C瓶倒满。

第三章 知识的状态空间表示法

第三章知识的状态空间表示法 1 课前思考: 人类的思维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搜索的过程。 某个方案所用的步骤是否最少?也就是说它是最优的吗?如果不是,如何才能找到最优的方案?在计算机上又如何实现这样的搜索?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本章我们要介绍的搜索问题。 2 学习目标: 掌握回溯搜索算法、深度优先搜索算法、宽度优先搜索算法和A搜索算法,对典型问题,掌握启发式函数的定义方法。 3 学习指南: 了解算法的每一个过程和细节问题,掌握一些重要的定理和结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程序实现每一个算法,求解一些典型的问题。 4 难重点: 回溯搜索算法、算法及其性质、改进的A*算法。 5 知识点: 本章所要的讨论的问题如下: 有哪些常用的搜索算法。 问题有解时能否找到解。 找到的解是最佳的吗? 什么情况下可以找到最佳解? 求解的效率如何。 3.1 状态空间表示知识 一、状态空间表示知识要点 1.状态 状态(State)用于描述叙述性知识的一组变量或数组,也可以说成是描述问题求解过程中任意时刻的数据结构。通常表示成: Q={q1,q2,……,qn} 当给每一个分量以确定的值时,就得到一个具体的状态,每一个状态都是一个结点(节点)。

实际上任何一种类型的数据结构都可以用来描述状态,只要它有利于问题求解,就可以选用。 2.操作(规则或算符) 操作(Operator)是把问题从一种状态变成为另一种状态的手段。当对一个问题状态使用某个可用操作时,它将引起该状态中某一些分量发生变化,从而使问题由一个具体状态变成另一个具体状态。操作可以是一个机械步骤、一个运算、一条规则或一个过程。操作可理解为状态集合上的一个函数,它描述了状态之间的关系。通常可表示为: F={ f1 , f2,……… fm} 3.状态空间 状态空间(State Space)是由问题的全部及一切可用算符(操作)所构成的集合称为问题的状态空间。用三元组表示为: ({Qs},{F},{Qg}) Qs:初始状态,Qg:目标状态,F:操作(或规则)。 4.状态空间(转换)图 状态空间也可以用一个赋值的有向图来表示,该有向图称为状态空间图,在状态空间图中包含了操作和状态之间的转换关系,节点表示问题的状态,有向边表示操作。 二、状态图搜索 1.搜索方式 用计算机来实现状态图的搜索,有两种最基本的方式:树式搜索和线式搜索。 2.搜索策略 大体可分为盲目搜索和启发式(heuristic)搜索两大类。 搜索空间示意图 例3.1 钱币翻转问题 设有三枚硬币,其初始状态为(反,正,反),允许每次翻转一个硬币(只翻一个硬币,必须翻一个硬币)。必须连翻三次。问是否可以达到目标状态(正,正,正)或(反,反,反)。问题求解过程如下: 用数组表示的话,显然每一硬币需占一维空间,则用三维数组状态变量表示这个知识: Q=(q1 , q2 , q3) 取q=0 表示钱币的正面q=1 表示钱币的反面 构成的问题状态空间显然为: Q0=(0,0,0),Q1=(0,0,1),Q2=(0,1,0),Q3=(0,1,1)

外国比较法选择题1(带答案)整理

分章测试题 第二章世界主要法系 第一节楔形文字法 一、选择题 1、现在已知的人类最早的成文法典是( )。 A.《苏美尔法典》B.《摩奴法典》C.《乌尔纳姆法典》D.《汉穆拉比法典》 2、根据古巴比伦法,享有完全权利的自由人(权利主体)是 ( )。 A.刹帝利B.穆什凯努C.阿维鲁D.吠舍 3、按《汉穆拉比法典》的规定,伤害他人奴隶眼睛的赔偿原则同伤害他们的牛的眼睛相同,即应赔偿奴A.奴隶的身价B.奴隶身价的一半 C.用一个健康奴隶赔偿D.把伤害者的一个奴隶的眼睛打瞎 4、古代楔形文字法典包括( )等。 A.《汉穆拉比法典》B.《那罗陀法典》 C.《俾拉拉马法典》D.《李必特·伊丝达法典》 第二节印度法 一、选择题 1、古印度最早形成的法律是( )。 A.印度教法B.婆罗门教法C.佛教法D.嗜那教法 2、被雅利安人视为“圣书”的是( )。 A、.吠陀经典B.三藏C.《摩奴法典》D.《乔达摩法经》 3、古印度婆罗门教法最重要的一部法典是( )。 A.《摩奴法典》B.《述杞氏法典》C.《那罗陀法典》D.《布里哈斯帕提法典》 4、古印度种姓制度将全体居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种性),他们是( )。 A、阿维鲁B.婆罗门C.刹帝利D、吠舍E.首陀罗 5、古印度婆罗门教法的渊源主要有( ) A.三藏B.法经C.吠陀D、法典 6、古印度法的主要渊源包括:() A.吠陀B.法经C.法典D.三藏E、国王敕令 7、下列判断哪些是错误的() A、古印度法中的“石柱法”是指摩奴法典 B、在古代印度社会只有四大种姓 C、古代印度法在发展中,都围绕种姓制度规定基本内容的 D、摩奴法典是古印度唯一的法典 第三节罗马法 一、选择题 1、罗马最古老的成文法是( )。 A.克里特法B.迈锡尼法C.十二表法D.梭伦法 2、在古罗马,在解决外国人之间发生的财产关系时适用( C)。 A、.市民法B.当事人本国法C.万民法D。自然法 3、按罗马物权法的分类,属自物权的物权是( )。 A.所有权B.役权C.地上权D.担保物权 4、根据罗马法,享有完整的人格必须具备的几种权利是( )。A.自由权B.公民权C。家族权D.继承权 5、在罗马法典编纂史上,第一部官方汇编的法典是( )。 A.《格里哥利安法典》B.《格尔摩格尼安法典》 C.《狄奥多西法典》D.《查士丁尼法典》 6、共和国时期罗马成文法的渊源有( )。 A.民众大会制定的法律B.元老院决议C.长官告示 D.法学家解答E.法典 7、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在位和去世后不久完成了四部法律汇编,它们是( )。 A.《罗马法辑要》B.《查士丁尼法典》C.《法学阶梯》 D.《学说汇纂》E.《查士丁尼新律》

状态空间分析法

第9章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 重点与难点 一、基本概念 1.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1)状态空间概念 状态 反映系统运动状况,并可用以确定系统未来行为的信息集合。 状态变量 确定系统状态的一组独立(数目最少)变量,它对于确定系统的运动状态是必需的,也是充分的。 状态向量 以状态变量为元素构成的向量。 状态空间 以状态变量为坐标所张成的空间。系统某时刻的状态可用状态空间上的点来表示。 状态方程 状态变量的一阶导数与状态变量、输入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一般是关于系统的一阶微分(或差分)方程组。 输出方程 输出变量与状态变量、输入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 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合称为状态空间描述或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定常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一般用矩阵形式表示: ???+=+=Du Cx y Bu Ax x & (9.1) (2)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可以由系统微分方程、结构图、传递函数等其他形式的数学模型导出。 (3)状态空间表达式的线性变换及规范化。描述某一系统的状态变量个数(维数)是确定的,但状态变量的选择并不唯一。某一状态向量经任意满秩线性变换后,仍可作为状态向量来描述系统。状态变量选择不同,状态空间表达式形式也不一样。利用线性变换的目的在于使系统矩阵A 规范化,以便于揭示系统特性,利于分析计算。满秩线性变换不改变系统的固有特性。 根据矩阵A 的特征根及相应的独立特征向量情况,可将矩阵A 化为三种规范形式:对角形、约当形和模式矩阵。 (4)线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解。状态转移矩阵)(t φ(即矩阵指数At e )及其性质:

i . I =)0(φ ii .A t t A t )()()(φφφ ==& iii. )()()()()(122121t t t t t t φφφφφ±=±=+ iv. )()(1 t t -=-φφ v. )()]([kt t k φφ= vi. )( ])exp[()exp()exp(BA AB t B A Bt At =+= vii. )( )ex p()ex p(11非奇异P P At P APt P --= 求状态转移矩阵)(t φ的常用方法: 拉氏变换法 =)(t φL -1])[(1--A sI (9.2) 级数展开法 ΛΛ++++ +=k k At t A k t A At I e ! 12122 (9.3) 齐次状态方程求解 )0()()(x t t x φ= (9.4) 非齐次状态方程式(9.1)求解 ?-+=t Bu t x t t x 0d )()()0()()(τττφφ (9.5) (5)传递函数矩阵及其实现 传递函数矩阵)(s G :输出向量拉氏变换式与输入向量拉氏变换式之间的传递关系 D B A sI C s G +-=-1)()( (9.6) 传递函数矩阵的实现:已知传递函数矩阵)(s G ,找一个系统},,,{D C B A 使式(9.6)成立,则将系统},,,{D C B A 称为)(s G 的一个实现。当系统阶数等于传递函数矩阵阶数时,称该系统为)(s G 的最小实现。 传递函数矩阵的实现并不唯一。实现的常用标准形式有可控标准形实现、可观测标准形实现、对角形实现和约当形实现等。 (6)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离散化及其求解 对式(9.1)表示的线性定常数连续系统进行离散化,导出的系统离散状态空间描述

古巴比伦楔形文字探究.doc

楔形文字教案准备 1 (放映第1张)玥:我先来问一问同学们,历史上有名的四大古国是哪四个? 古巴比伦,古埃及,印度,中国(第2张) 建议:顺便了解一下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 2 刘:(如果回答正确)对了。四大古国就是这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 (如果错误)还有谁补充的?好,XXX来答答看。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放映第3张上) 3 毕: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放映第3张下) 4 冯:请同学们用心来记每一个知识点,我们后面会有问答的(在放映第3张下时说) 5 饶:先来看一看楔形文字的简介,看完后我们来补充几点(读红色第○1条) (放映第4张) 6 毕: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楔形文字,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放映第5张后说) 7 张:下面是古波斯文,这种楔形文字包含41个符号,有时也作为表示音位的字母 (放映第6张,将纸○2拿出来,放在投影仪上) 8 刘:这就是三种文字的一些关系(放映第7张表格时),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楔形文字和甲骨文。 9 冯:这就是楔形文字(放映第8张时开始说) 10 饶:这个故事我来读一下(放映第8张后一张图时说) 11 毕:这是甲骨文(放映第9张时说) 12 张:接下来,我们开始回答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在黑板上计分,看看哪个小组得分最高。(放映第10张时说) 13 (五个人谁想说都一起说,管理好计分和请人回答) (答案顺序A, C, B, A) 14 玥:最后,我们来看看楔形文字与象形文字的对比表(放映第16张) 15玥:通过以上的内容,我们认识了甲骨文和楔形文字,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再去了解一下有关方面的知识,谢谢大家。

状态空间分析法的特点及其应用

状态空间法分析及其应用的特点 摘要 基于为寻求便于分析系统的性能的相应状态变量以及探究状态空间变量线性变换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来阐述状态空间分析法的特点。通过应用状态空间法到绞线一叠层橡胶复合支座隔震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中来进一步阐述其特点,将结构控制理论中的结构状态空间法应用到该复合支座隔震结构的数值模拟分析中。建立了普通框架、安装叠层橡胶支座和安装绞线一叠层橡胶复合支座框架的结构状态方程,应用MATLAB/SIMULINK工具箱建立结构仿真模型,得出不同条件下框架结构的时程反应曲线。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绞线一叠层橡胶复合支座能很好地改变结构的隔震效果,应用状态空间法进行绞线一叠层橡胶复合支座隔震结构的数值模拟分析简单准确。 关键词:系统、传递函数、线性变换、状态空间变量

一、引言 状态空间分析从实质上说并不是什么新颖的东西,其关键思想起源予19世纪到拉格朗日、哈密顿等人在研究经典力学时提出的广义坐标与变分法。当然,由高斯等人奠定的古典概率、估计理论以及线性代数等也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上世纪40年代以来,布利斯、庞德里亚金和别尔曼关于极大值原理,卡尔曼、布西与巴丁等人提出的卡尔曼滤波理论,以及许许多多的学者完成的并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积累起来却对算法及分析结果产生了决定性意义的贡献。这些便是状态空间方法发展的历史概况。状态空间分析是对线性代数、微分方程、数值方法、变分法、随机过程以及控制理论等应用数学各学科的综台。对动态系统的性能分析,特别是对扰动的响应、稳定性的特性、估计与误差分析以及对控制律的设计及性能评估,这些便构成状态空间分析的内容。这主要表现在利用向量、矩阵等一整套数学符合,把大量资料加以整理与综合,形成了观念上统一的体系——60年代中期之后出现了现代控制理论。 状态空间分析随着动力学与控制问题维数的增加(其中包括坐标、敏感器、执行机构以及其它装置的数量)而越发显得重要。另一方面亦由于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完善,特别在可靠性及用户接口方面的改善与进展,使得计算工作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易于进行,使状态空间分析越发显得有生命力。它具有的特性使得在设计控制系统时,不在只局限于输入量、输出量和误差量,为提高系统性能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加之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设计及实时控制,因而可以应用于非线性系统、时变系统、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以及随机过程等。

1楔形文字法

1楔形文字法 第一章楔形文字法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法律的起源,了解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演变过程及其意义。教学重点: 楔形文字法的起源与发展,楔形文字法的总体特征,《汉穆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历史地位。 第一节楔形文字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楔形文字法的概念 它是古代西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的早期居民创造的、以楔形文字镌刻而成的奴隶制法的总称。 二、楔形文字法的产生和演变 楔形文字法是伴随着两河流域城市国家的形成与统一王国的建立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其演变具体可分为四个时期: 1.分散的习惯法时期(公元前30世纪——公元前22世纪) 城邦国家的兴起产生了最初的习惯法;简要介绍拉格什王国的社会改革。 2.成文法的初步发展时期(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8世纪) 乌尔国家的兴起,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乌尔那姆法典》的编撰;随后兴起的拉尔萨王国的《苏美尔法典》,埃什嫩那王国的《俾拉拉马法典》等。 3.全盛时期(公元前18世纪——公元前16世纪) 古巴比伦王国《汉穆拉比法典》的制定代表着楔形文字法发展的高峰。 4.衰败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6世纪) 古巴比伦王国灭亡后,赫梯王国的《赫梯法典》和亚述王国的《中期亚述法典》继承了楔形文字法的传统,但楔形文字法的衰落不可避免。 三、楔形文字法的特征 1.法典结构比较完整,逐渐向序言、正文、结语三段式结构过渡。 2.以楔形文字镌刻。 3.法典缺乏抽象原则。楔形文字法大多是司法判例汇编,法律条文一般都是对具体法律问题的个别规定。 4.楔形文字法一般都将法描述成神意的体现,但它们仍属世俗法,并非宗教法。5.属于典型的古东方奴隶制法。 第二节《汉穆拉比法典》 一、法典的制定背景 1.巴比伦统一以前,两河流域各城邦国家的习惯法和成文法存在很大差异,各自为政,法律不统一。 2.汉穆拉比时期,经济发展较为迅速,新型的经济关系开始出现,需要用新的法律手段去解决。

第一章 楔形文字法

第一章楔形文字法 近年出题情况: 2009年10月 1.迄今为止世界上保留较完整的早期成文法典是(A) A.《汉穆拉比法典》 B.《乌尔纳姆法典》 C.《苏美尔法典》 D.《俾拉拉马法典》 2.《汉穆拉比法典》规定诉讼由私人提起,当事人负有完全的举证责任,法典规定可采信的证据不包括(A) A.证人证言 B.宣誓 C.神明裁判 D.决斗 26.楔形文字法各法典的结构体系比较完整,一般表述方法为(ABD) A.序言 B.正文 C.附录 D.结语 E.后记 09年1月 1.楔形文字法中第一部于本文后附有结语的法典是(D) A.乌尔那姆法典 B.苏美尔法典 C.李必特?伊丝达法典 D.汉穆拉比法典 31.楔形文字法(名词解释)

1.《乌尔那姆法典》的结构是(A) A.序言和正文29条 B.序言和正文23条 C.总则和正文 D.序言、正文和结束语 31.阿维鲁(名词解释) 08年1月 2.古代西亚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编纂的通行于全境的法典是(D) A.《苏美尔法典》 B.《汉穆拉比法典》 C.《俾拉拉玛法典》 D.《乌尔纳姆法典》 31.乌尔纳姆法典(名词解释) 07年10月 1.《汉穆拉比法典》的原文刻于(D) A.泥版上 B.铜表上 C.陶片上 D.石柱上 2.迄今所知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是(B) A.摩奴法典 B.乌尔纳姆法典 C.汉穆拉比法典 D.苏美尔法典 31.汉穆拉比法典(名词解释) 07年1月 2.世界第一部保存最完整的早期奴隶制成文法典是(C) A.乌尔纳姆法典 B.苏美尔亲属法 C.汉穆拉比法典 D.摩奴法典

1.世界上最古老的成文法律是(B) A.古印度法 B.楔形文字法 C.古希腊法 D.古罗马法 2.20世纪初,《汉穆拉比法典》被法国考古队发现于(D) A.今伊拉克境内 B.今沙特阿拉伯境内 C.今北非一带 D.伊朗西部 总结: (1)基本上考单选题和名词解释题。 (2)重点内容是《乌尔那姆法典》和《汉穆拉比法典》。 1、楔形文字法 是指由古代西亚幼发拉底与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居民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以楔形文字镌刻而成的奴隶制法的总称。(注意名词解释题) 2、《乌尔纳姆法典》 是两河流域的一部楔形文字法典,大约制定于公元前21世纪,由乌尔第三王朝的国王乌尔纳姆制定。除序言外,共有29个条文。它的出现为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开创了法典化的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 (1)结构——序言和29个条文。 (2)地位——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注意单选)

状态空间分解法计算公式分析

同批工件间同时到达的耦合关系? 工件本来是一个个到达,如C-C+1-C+2,但考虑为批次同时到达,C 可以直接到C+2; 基于更新过程的关键更新定理,将小车与B2、B4间的耦合关系用节点间的批量到达速率、批量离开速率变化替代?B2的输出与B4的输入之间相互依赖 节点二: 两次小车装载之间通常会有多个工件到达B2,在小车两次到达的间隔中B2内的工件数量曲线是单调非减的。因此,实际上小车回到B2时B2拥有的工件数量的期望(锯齿的上尖点)远远比稳态后(稳态后不变,中间水平线)计算的期望要大 节点四: 实际上小车来到B4时B4拥有的工件数量的期望远远比稳态后计算的期望要小,当小车容量C 越大、小车速度越慢(保持当量运载能力不变)的时候这个偏差越明显,这样将提高小车由于阻塞停留在B4处的计算概率(实际堵塞概率比计算值要小),降低前环节的处理能力。 平均在制品数量: ()()()() ()121112223331122334444444441112123 ,,,01 01 11 11C 4,,201 1 WIP=; N N C S w b S w b S w b b w b w b w N i S w b S w b w w P w P w P w P w P N +======+===?+?+?+?+?∑∑∑∑∑∑∑ ∑∑ 第4项改为乘以W4;第五项(节点四在制品数期望)就是小车阻塞的概率乘以节点4的个数 (N4+1) 状态之间的转换速率:存在概率路径,则用概率路径乘以速率,不存在概率路径,则直接用速率。实际上概率路径之和一定=1 1 i b =-0 i b =1 i b =2 i b = B2 B4 节点3:2C+2个状态对应2C+2个方程 右边第一项:上标为W3,漏了V ,第二项是只可能是从小车上只有一个变为空车返回状态

西方法制史练习1

古埃及法、楔形文字法、希伯来法、古希腊法——练习1 一、单项选择题 1.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地区国家形成初期所适用的法是() A.原始宗教教义 B.习惯法 C.成文法典 D.国王诏令 2.下列国家和地区中,最早出现奴隶制法的是()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希腊 D.古罗马 3.下列哪部法典包含着两河流域苏美尔法典的精华?() A.《乌尔纳姆法典》 B.《苏美尔法典》 C.《汉穆拉比法典》 D.《苏美尔亲属法》 4.《汉穆拉比法典》规定银钱借贷利率() A.不得超过20% B.为20%—30% C.为本金的1/3 D.为本金的1/2 5.《汉穆拉比法典》规定,租借的奴隶如出逃,租借人需承担的责任是() A.偿还相同数量的奴隶 B.追捕出逃奴隶 C.物质赔偿 D.赔礼道歉 6.世界上最古老的成文法律是() A.古印度法 B.楔形文字法 C.古希腊法 D.古罗马法 7.20世纪初,《汉穆拉比法典》被法国考古队发现于() A.今伊拉克境内 B.今沙特阿拉伯境内 C.今北非一带 D.伊朗西部 8.《汉穆拉比法典》的原文刻于() A.泥版上 B.铜表上 C.陶片上 D.石柱上 9.世界第一部保存最完整的早期奴隶制成文法典是() A.乌尔纳姆法典 B.苏美尔亲属法 C.汉穆拉比法典 D.摩奴法典 10. 古代西亚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编纂的通行于全境的法典是() A.《苏美尔法典》 B.《汉穆拉比法典》 C.《俾拉拉玛法典》 D.《乌尔纳姆法典》 11.《乌尔那姆法典》的结构是() A.序言和正文29条 B.序言和正文23条 C.总则和正文 D.序言、正文和结束语 12.楔形文字法中第一部于本文后附有结语的法典是() A.乌尔那姆法典 B.苏美尔法典 C.李必特·伊丝达法典 D.汉穆拉比法典 13.迄今为止世界上保留较完整的早期成文法典是() A.《汉穆拉比法典》 B.《乌尔纳姆法典》 C.《苏美尔法典》 D.《俾拉拉马法典》 14.《汉穆拉比法典》规定诉讼由私人提起,当事人负有完全的举证责任,法典规定可采信的证据不包括() A.证人证言 B.宣誓 C.神明裁判 D.决斗 15.《汉穆拉比法典》中告诫后人要严守这部法典的部分是() A.结语 B.正文 C.序言 D.附录 16.《汉穆拉比法典》中规定得最多,处刑也最为严厉的犯罪类型是() A.侵犯人身罪 B.侵犯财产罪 C.国事罪 D.宗教罪 17.发明楔形文字的是( ) A.阿卡德人 B.苏美尔人 C.阿摩利特人 D.亚述人 18.对楔形文字法的发现和认识始于20世纪初成功解读的出土石刻和( ) A.木刻 B.铜器 C.泥版文书 D.纸草文书 19.为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的发展开创了法典化时代的法典是() A.《汉穆拉比法典》 B.《乌尔纳姆法典》 C.《苏美尔法典》 D.《阿卡德法典》 20.巴比伦长期实行土地公有制,法律上国王对全部土地享有最高所有权,实际经济生活中则存在两种土地形式,即() A.王室土地和私人土地 B.公社占有土地和私人土地 C.王室土地和私人占有土地 D.王室土地和公社占有土地

外国法制史_论述题(整理)

外国法制史论述题 试述楔形文字法律的主要特征?答:楔形文字法律指古代两河流域其毗连地区广泛适用的法律,因用楔形文字镌刻而得名。这些法律虽然适用地区很文,存在时期很长,但具有以下共同特征:都编纂为成文法典,这些法典在体系结构上比较完整,一般划分为三个部分:序言,法典本文和结语,如楔形文字法集大成者<汉穆拉比法典>本文由组成。被描绘为神的意志的体现,这是由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以及人们的宗教信仰程度所决定的。远在乌尔王国的铭文里就记载:遵照沙马什的“正义”法律,使“正义”能够获得胜利。<汉穆拉比法典>原物的石柱上端刻有汉穆拉比从太阳神沙马什手中接受权标的图像。在法典序言里公开声称:安努和恩利尔等诸神把国家交给汉穆拉比统治,为的是“使公道与正义统治国境”。楔形文字法律虽然被说成是听从神的意志而制定的,但这些立法均非宗教法规,一般均由世俗的君主通过各种手段加以制定或编纂,不像印度,希伯来等法律那样与宗教教义结合在一起。楔形文字法律的内容缺乏一般的抽象概念和立法原则,多半是针对某种事例,纠纷,确定解决的具体方法,实际上均是习惯的记载或审判实践的记录,是一些处理具体案件所体现的具体规则,并未经过深入分析,综合和概括,也未形成一般抽象的准则。我们看到许多楔形文字法典条文的结构多半是上半部各种违法行为,下半部是对该违法行为所给予的处罚,也充分证明这个特点。 试述<汉穆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 答:<汉法>的内容比较详尽,广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肯定和维护巴比伦王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法典宣布国王是最高统治者,集行政,立法,司法,军 事和祭祀大权于一身。为了证明 国王权力的至高无上,法典贯彻 君权神授思想,将君权和神权结 合起来,以神权维护君权,法典 序言把这一思想充分加以表现, 宣布汉穆拉比是授命于神的巴比 伦的太阳。充分保护私有财产权 和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法典 的许多条文针对各种盗窃行为予 以相应的严厉惩罚,如盗窃神庙 或宫廷财产处死刑;犯强盗罪而 被捕者亦处死刑。法典肯定了奴 隶制,视奴隶为主人的财产,可 以任意买卖和出租,甚至可以杀 死奴隶,伤害他人奴隶的后果和 伤害他人牲畜的后果相同。法典 对盗窃他人奴隶,特别是盗窃宫 廷和穆什凯努的奴隶,进行严厉 制裁。反映和维护自由民内部的 等级不平等。古巴比伦自由民内 部划分为两个等级,即阿维鲁和 穆什凯努,它们的地位是公开不 平等的,法典反映了这一事实, 并维护着这种不平等关系。阿维 鲁是享有完全权利的臣民,包括 僧侣贵族,高级官吏和独立的劳 动者,法典有许多条款保护他们 的人身和财产权利,穆什开努是 不完全权利的臣民,虽然自身权 利也受到保护,但与阿维鲁处于 不平等地位,如两者的身体受到 同样的伤害,后果是不同的,伤 害阿维鲁实行同态复仇,伤害穆 什开努只交罚金。包含着大量调 整手工业和商业的规范。法典颁 布时古巴比商业手工业已相当 发达,所以,法典调整商业手工 业的规范占很大比重,在商业方 面规定了各种契约形式,如买卖, 借贷,租赁,保管,合伙,人身 雇佣等,订立契约的手续已经简 化。在手工业方面,规定了工匠 每天应得的工资等。保留了若干 原始公社时期习惯的残余。古巴 比伦社会是从原始社会脱胎出来 的,不可避免会具有这一特点, 表现很多,如保留土地的公社占 有制,血亲复仇和同态复仇盛行, 宣誓和神明裁判是最重要的证据 等。 试述古印度法的基本特点? 答:和其他古代法相比较,古印 度法有如下特点:结构体系异常 复杂。古印度宗教众多,先后兴 起了婆罗门教,佛教和其他较小 宗教,耆那教,因而相应出现了 婆罗门教法和佛教法中。每一种 法又有各种不同的渊源,如婆罗 门教法的吠陀经,法经,法典, 佛教法的三藏,这两种法的渊源 又有交叉,如婆罗门教法的主要 渊源<摩奴法典>又是佛教法的 渊源之一。法的体系结构很复杂。 法律与宗教紧密结合。宗教在古 印度政治,经济和社会生产中具 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法律和宗教 的关系密不可分,宗教经典是基 本法律渊源,法律汇编也包括宗 教教义;法律要信赖宗教去贯彻 实施,宗教也要凭借法律去有效 传播,二者互为补充。反映和维 护种姓制度。种姓制是古印度的 一种严格等级制,它把居民划分 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 较四个种姓,各种姓在社会生活 各方面均有严格区分,职业世袭, 种姓之间永远不能混杂。古印度 法严格维护这一制度。法律汇编 是法律和宗教,哲学,伦理道德 的混合体。这同以上第二个特点 是相联系的。就古印度最基本的 法律渊源<摩奴法典>来说,纯 法律的条文仅占全部条文的四分 之一强。 试述古印度法关于种姓制的规 定? 答:种姓制是古印度的一种严格 等级制,是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 国家过渡的过程中形成的。它把 居民划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 刹帝利,吠舍利和首陀罗。这种 制度是古印度的基本制度,古印 度法对此严格加以规定和维护,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宣布 种姓划分是神意所决定的。<摩 奴法典>提出了洁的理论,认为 人体以脐为界,脐上为洁净部分, 以下为不洁部分。婆罗门是梵天 用口创造的,因而生来最高贵, 首陀罗自梵天的脚产生,最低下。 这部法典还说,摩奴制定法典的 目的就是要将各种姓的义务加以 区分。对各种姓的地位,职业和 权利义务作了明确规定。婆罗门 执掌神权,地位最高,义务和职 业是传授经典,主持宗教仪式。 刹帝利掌握军政大权,担任文武 官职。吠舍由农民,手工业者和 商人组成,主要从事社会生产和 经济活动。首陀罗是地位最低的 劳动者,包括奴隶,无权参加宗 教活动。种姓地位世袭,永远不 变。维护家长制和丈夫特权。等 级制贯穿在社会关系的各个领 域,在婚姻家庭关系中就表现为 家长制和丈夫的特权地位。<摩 奴法典>规定,家长拥有处置家 内一切事务的权力,包括出卖和 杀死子女;妻子,子女地位同于 奴隶,妻子在所有方面均从属于 丈夫。犯罪和刑罚公开不平等, 以残酷刑罚维护种姓制。按古印 度法,高级种姓犯罪一般只处罚 金,低级种姓犯罪则处各种酷刑。 例如,婆罗门杀害吠舍仅受一年 戒刑或捐赠一百头牛了事,而首 陀罗只是说了前三个种姓的坏 话,就要被割去舌头,骂了婆罗 门要割去两唇。总之,严格维护 种姓制是古印度法律的基本任务 和主要特征。 试述雅典“宪法”的民主性及其 局限性? 答:雅典“宪法”的民主性开始 形成较早,到公元前-世纪进入 最发达时期。这种民主性表现如 下:形式上允许一切雅典公民参 与国家的日常活动。公民都享有 各种政治权利,有资格被选担任 国家的各种官职,享有接受荣誉 的权利,特别是通过民众大会这 个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每个公民 均可参与内政,外交,立法以及 其他各项重要活动。()大多数国 家公职人员,都是选举产生,而 且集体职务多于个人职务。例如, 作为国家最高管理机关的议事会 是由名成员组成,他们是按每个 选区名的数额,从年满岁的公民

(word完整版)状态空间平均法建模总结,推荐文档

7.1 状态空间平均法 151109,状态空间平均法是平均法的一阶近似,其实质为:根据线性RLC 元件、独立电源和周期性开关组成的原始网络,以电容电压、电感电流为状态变量,按照功率开关器件的“ON ”和“OFF ”两种状态,利用时间平均技术,得到一个周期内平均状态变量,将一个非线性电路转变为一个等效的线性电路,建立状态空间平均模型。 对于不考虑寄生参数的理想 PWM 变换器,在连续工作模式(CCM )下一个开关周期有两个开关状态相对应的状态方程为: 11i x A x B v =+& 0t dT ≤≤ (7-1) 22i x A x B v =+& dT t T ≤≤ (7-2) 式中d 为功率开关管导通占空比,/on d t T =,on t 为导通时间,T 为开关周 期;[] v L C x i =,x 是状态变量,x &是状态变量的导数,L i 是电感电流C v 是电容电压,i V 是开关变换器的输入电压;1A ,2A ,1B ,2B 是系数矩阵与电路的结构参数有关。 对式(7.1)和(7.2)进行平均得到状态平均方程为 x Ax Bv =+& 0t T ≤≤ (7-3) 式中,12(1)A dA d A =+-,12(1)B dB d B =+-,这就是著名的状态空间平均法。可此式可见,时变电路变成了非时变电路,若d 为常数,则这个方程描述的系统是线性系统,所以状态空间平均法的贡献是把一个开关电路用一个线性电路来替代。 对状态平均方程进行小扰动线性化,令瞬时值?d D d =+、'?'d D d =-、'1D D +=、?vg Vg vg =+、?x X x =+。其中?d 、?vg 、?x 是相应D 、vg 、X 的扰动量,将之代入到式(7-3)为: ????()()i i X x A X x B V v +=+++& (7-4) ''1212????????()()()()()()i i i A X x B V v Ax Bx D d A D d A X D d B D d B V ????+++=++++-+++-??? ? (7-5) 将其中的扰动参数变量分离就得到了动态的小信号模型式。 1212????[()()]i i x Ax Bv A A X B B V d =++-+-& (7-6)

外法史整理

一、楔形文字法 1、汉穆拉比法典:是什么,21第二段,25阿维鲁穆和穆什钦奴 公元前19世纪,阿摩利人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到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第六代 王汉穆拉比完成了两河流域的统一,并制定了著名的《汉穆拉比法典》。《汉穆拉比 法典》集两河流域文字法之大成,它的制定标志着楔形文字法乃至整个古东方法发 展到完备阶段。《汉穆拉比法典》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汉穆拉比时期两河流域的政治 经济和法律发展状况,而且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因此,是我们研究楔形文字法 最可靠的史料,在世界法制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巴比伦的自由民被分为两个不同的等级。自由民的最上层被称为阿维鲁穆,包括国 王、大臣、僧侣、商人、高利贷者、自耕农和手工业者,他们享有完全的权利。自 由民的另一个等级被称为穆什钦奴,是指处于公社之外而依赖于王室经济为王室服 务的人,包括耕种王室份地的纳供人,以服兵役为条件而获得王室土地的人以及为 王室负担其他义务的人。 二、印度法 2、34-36印度法的渊源5种,婆罗门教的渊源与佛教渊源,三藏,世俗的法律渊源, 阿育王,石柱 (1)吠陀:印度最早的传世文献,婆罗门教最古老的经典,印度最古老最神圣的 法律渊源。诗歌体。梨俱吠陀、娑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反映了当时印 度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充满神话和幻想,其中许多内容涉及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社 会习惯。 (2)法经:用以解释并补充吠陀的经典,附属于吠陀。散文体。主要规定祭祀规 则、日常礼节和教徒的生活准则、权利义务以及对触犯教规者的惩罚等。乔达摩法 经、阿帕斯檀跋法经、槃达耶那法经、伐悉私陀法经、毗湿奴法经。各法经都确认 了吠陀法典的至高地位,将雅利安人的习俗系统化,使种姓制在法律上固定下来。 法经被认为是奠定“印度人永世不变的生活规则和行为规范的圣典”。 (3)法典:婆罗门祭司根据吠陀经典、累世传承和古来习俗编成的教法典籍。诗 歌体。最为重要的法典即《摩奴法典》,约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是印 度法制史上第一部较为正规的法律典籍,具有相当大的权威性。较全面地论述了吠 陀的经义,规定了以种姓制度为核心的基本内容。该法典对印度法制史产生了深刻 影响,并传播至东南亚及远东地区。 (4)佛教经典。佛教经典总称三藏,基本定型于阿育王在华氏城主持的第三次结 集。三藏由三部分组成: 经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及其门徒宣扬的佛教教义 论藏,佛教各教派学者对教义的论说 律藏,佛教寺院规条 其中律藏的法律意义最为明显。佛教法的中心内容为“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 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是每个佛教徒众生必须信守的戒条。 (5)国王诏令:世俗法渊源。最为重要的是阿育王的诏令,尤其是为弘扬佛法而 被刻于岩石或石柱上的诏令。阿育王在这些诏令中要求人们遵循佛法,服从官府,规定官吏不得贪污渎职,并设立正法官,以监督法律的实施。 3、43印度法系,印度化王国,死法系,五大法系,中华法系和印度法系都是死法系 据有关史料记载,缅甸、暹罗(泰国)、锡兰(斯里兰卡)、扶南(柬埔寨)、老挝、占

林榕年《外国法制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楔形文字法)【圣才出品】

第二章 楔形文字法 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常考知识点 ·楔形文字法的基本特征 ·《汉穆拉比法典》的内容与特点 ·楔形文字法的历史地位 楔形文字法的概念 产生与发展演变 楔形文字法的产生 楔形文字法的发展和演变 楔形文字法 法律的结构体系比较完整 基本特征 法典的内容涉及面较广 楔形文字法大多是司法判例的汇编 法律被描绘为遵从神意制定的 法典的制定和结构 君主专制制度 社会各阶层的法律地位 财产法 《汉穆拉比法典》 法典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债权法 婚姻、家庭与继承法 刑法 法院组织与诉讼 楔形文字法的历史地位 楔形文字法的基本特征 楔形文字法的历史地位 楔形文字法

一、楔形文字法的产生、发展演变和基本特征 1.楔形文字法的产生与发展演变 (1)楔形文字法的概念 楔形文字法,是指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代左右的西亚幼发拉底与底格里斯两河流域以楔形文字镌刻而成的奴隶制法的总称。因这种法律后来扩展至与其相毗邻的周围地区和国家,故也有楔形文字法系之称。 (2)楔形文字法的产生 ①公元前3000年代初期,居住在两河流域的人相继建立起十几个以城市为中心与周围若干农村结合而成的城市国家,并创造了字形上粗下细,形如木楔的古代楔形文字。 ②约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一些零星的以楔形文字记载的成文法,其内容主要是有关婚姻家庭方面的法规。此后,成文法逐渐盛行,涉及的内容也渐趋广泛,并逐渐向自成一体的“法典”化方向发展。 ③约在公元前22世纪至公元前21世纪之交,乌尔第三王朝的国王乌尔纳姆创制了《乌尔纳姆法典》,这是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乌尔纳姆法典》的出现为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的发展开创了法典化的时代。在这以后,两河流域地区其他城市国家也都相继制定成文法典。 (3)楔形文字法的发展和演变 在这以后,两河流域地区其他城市国家也都相继制定了成文法典,这些法典继承了《乌尔纳姆法典》的风格,但在结构体系和立法技术上已有所提高,在内容上已较为丰富,反映了楔形文字法在两河流域获得进一步发展。 公元前18世纪,汉穆拉比王吸取两河流域原有楔形文字法的精华,制定了《汉穆拉比

第三章 知识得状态空间表示法

第三章知识得状态空间表示法 1 课前思考: 人类得思维过程,可以瞧作就是一个搜索得过程。 某个方案所用得步骤就是否最少?也就就是说它就是最优得吗?如果不就是,如何才能找到最优得方案?在计算机上又如何实现这样得搜索?这些问题实际上就就是本章我们要介绍得搜索问题。 2 学习目标: 掌握回溯搜索算法、深度优先搜索算法、宽度优先搜索算法与A搜索算法,对典型问题,掌握启发式函数得定义方法。 3 学习指南: 了解算法得每一个过程与细节问题,掌握一些重要得定理与结论,在有条件得情况下,程序实现每一个算法,求解一些典型得问题。 4 难重点: 回溯搜索算法、算法及其性质、改进得A*算法。 5 知识点: 本章所要得讨论得问题如下: 有哪些常用得搜索算法。

问题有解时能否找到解。 找到得解就是最佳得吗? 什么情况下可以找到最佳解? 求解得效率如何。 3、1 状态空间表示知识 一、状态空间表示知识要点 1.状态 状态(State)用于描述叙述性知识得一组变量或数组,也可以说成就是描述问题求解过程中任意时刻得数据结构。通常表示成: Q={q1,q2,……,qn} 当给每一个分量以确定得值时,就得到一个具体得状态,每一个状态都就是一个结点(节点)。实际上任何一种类型得数据结构都可以用来描述状态,只要它有利于问题求解,就可以选用。 2.操作(规则或算符) 操作(Operator)就是把问题从一种状态变成为另一种状态得手段。当对一个问题状态使用某个可用操作时,它将引起该状态中某一些分量发生变化,从而使问题由一个具体状态变成另一个具体状态。操作可以就是一个机械步骤、一个运算、一条规则或一个过程。操作可理解为状态集合上得一个函数,它描述了状态之间得关系。通常可表示为: F={ f1 , f2,……… fm} 3.状态空间 状态空间(State Space)就是由问题得全部及一切可用算符(操作)所构成得集合称为问题得状态空间。用三元组表示为: ({Qs},{F},{Qg}) Qs:初始状态,Qg:目标状态,F:操作(或规则)。 4.状态空间(转换)图 状态空间也可以用一个赋值得有向图来表示,该有向图称为状态空间图,在状态空间图中包含了操作与状态之间得转换关系,节点表示问题得状态,有向边表示操作。 二、状态图搜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