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6年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暨

2006年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暨

2006年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暨
2006年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暨

2006年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暨

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学术年会日程

(2007年1月25-26日)

1月25日上午会议地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一楼多功能厅

09:00-09:30 开幕式主持人:李维京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巢清尘副司长致辞

大会合影

09:30-12:00 特邀报告(报告25分钟,讨论5分钟)主持人:李维京亚洲夏季风的多尺度变化丁一汇院士,国家气候中心

近千年中国气温序列的建立王绍武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关于ENSO可预报性研究的若干新进展穆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Climatic Regime Change and Decadal Anomalous Event in China

钱维宏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气候变化问题对农业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林而达研究员,农科院环境发展研究所12:00-13:30 午餐午休

1月25日下午分会报告

1月26日全天分会报告

(分会报告13分钟,讨论2分钟,请报告人提前将PPT文件拷贝会务人员)

1月25日18:00开始招待会(地点:育园餐厅,中国气象局北气院二楼)

1月26日下午17:10 大会总结

第一分会气候变率的机理、预测与气候评价

会议地点:气象科技大楼十楼IPCC会议室(东楼)

1月25日下午13:30-17:45

(一)气候变率的诊断与机理研究主持人:李栋梁张祖强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Semiannual Oscillation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张祖强,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Song Yang,Qin Zhang,V ernon E. Kousky,NOAA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USA

2006年汛期主要气候异常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柳艳香王凌,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诊断预测室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变化及其与太阳活动和ENSO循环的关系

李栋梁,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工程研究所

南海西南季风爆发前后海-气通量交换系数研究

闫俊岳唐志毅姚华栋等,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

东亚夏季风指数及其应用

吕心艳,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秀芝,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Zonally Seasonal Oscillations of the Subtropical Asia-Pacific Climate

韩荣清,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诊断预测室;李维京,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东亚阻塞高压变化特征与华北盛夏旱涝

史印山池俊成张延宾,河北省气象台

湖北省2006年夏季干旱的主要成因分析以及雨带变迁的探讨

高正旭,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北半球绕极涡的变异及其与我国气候异常的关系

顾思南,宁波市气象局

初夏孟加拉湾风暴与云南雨季开始期

刘瑜黄玮,云南省气候中心;赵尔旭,云南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

2005年淮河流域致洪暴雨过程水汽特征分析

陈晓红余金龙邱学兴等,安徽省气象台

云南汛期旱涝特征及成因分析

段长春,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朱勇,云南省气候中心;尤卫红,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

江南春雨的时空分布

万日金,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吴国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1月26日上午08:30-12:00

会议地点:气象科技大楼十楼IPCC会议室(东楼)

(二)气候模式模拟及预测方法研究主持人:张培群吴统文

一个海洋环流模式模拟的北印度洋经向环流及其热输送气候态

吴方华,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室;李薇刘海龙等,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热带印度洋-太平洋相互作用的耦合模式模拟

赵珊珊,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影响评估室;周天军,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Simulations of the impact of orbital forcing and ocean on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during the Holocene

李跃凤,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

年际时间尺度上全球植被与大气相互作用的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

李伟平王在志董文杰等,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室

区域植被-大气相互作用模式对中国气候的模拟

高荣董文杰,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影响评估室/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保形平流方案在海洋模式和耦合模式中的应用

肖潺俞永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WRF中微物理过程对降水模拟的影响

刘术艳戴永久,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张华,中国气象局气候开放实验室

“初始”土壤湿度对后期降水的影响研究-区域气候模式试验

史学丽,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室

河套区域土壤湿度与短期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

张秀芝,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影响评估室

南海三维变分海洋同化模式及其验证

肖贤俊王东晓,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室;闫长香朱江,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动力相似预报的策略和方法研究

任宏利张培群李维京,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诊断预测室12:00-13:30 午餐午休

1月26日下午13:30-17:00

会议地点:气象科技大楼十楼IPCC会议室(东楼)主持人:封国林闫宇平2006年春季亚洲沙尘气溶胶入海通量的数值模拟

申彦波石广玉,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SVM方法在热带气旋气候预测中的应用

毛燕军樊高峰,浙江省气候中心;严洌娜,浙江省气象台

CAR和SVM方法在郑州冬半年大雾气候趋势预测中的试应用

常军,河南省气候中心;黄玉超,洛阳市气象局;李素萍,河南省专业气象台

(三)区域气候分析与评价

重庆严重伏旱气候初步分析

江玉华程炳岩向鸣等,重庆市气象局

秦岭地区秋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

方建刚,陕西省气候中心;侯建忠陶建玲等,陕西省气象台

河北省雨水资源及其应用浅析

高霞,河北省保定市气象局

北疆汛期降水异常偏多、偏少年前期环流的差异

江远安毛炜峄,新疆气候中心;谭艳梅,新疆气象台

基于信息扩散和模糊集方法的四川盆地气候干旱综合评价

张顺谦侯美亭王素艳,西南区域气候中心

河北省冬麦区干热风特征及成因分析

尤凤春,河北省气象台;郝立生,衡水市气象局;史印山等,河北省气象台

第二分会气候变化检测、预估及其影响评估

会议地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一楼多功能厅

1月25日下午13:30-17:45

(一)气候变化监测、检测及成因分析主持人:任国玉姜彤气候变化观测上的不确定性

任国玉,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东亚地区气候变化热点分析

徐影高学杰,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F. Giorgi, Abdus Salam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Trieste, Italy

1960s中期亚非夏季风减弱的全球气候背景异常分析

宋燕,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季劲均,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我国江淮流域气候变化的事实检测

田红鲁俊江双五,安徽省气候中心

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研究

任福民王小玲,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诊断预测室/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基于SPOT/VEGETATION数据的植被变化敏感区监测方法研究——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中部阴山北麓地区为例

范锦龙,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许文波,电子科技大学地表空间信息技术研究所;刘成林,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近五十年中国干旱变化的时空特征

王志伟,山西省气候中心;翟盘茂,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

华北地区地表气温观测中城镇化影响的检测和订正

周雅清,山西省晋中市气象局;任国玉,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气候变暖背景下浙江干旱特征研究

樊高峰毛燕军,浙江省气候中心;苗长明,浙江省气象局

石家庄地区气温变化和热岛效应分析

刘学锋阮新谷永利,河北省气候中心

大连市近百年气温变化特征

王秀萍祝青林,大连市气象台;宋军,大连市气象局

近46年重庆市降水及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浅析

周浩杨宝钢程炳岩,重庆市气候中心

近45年中国高空温度的趋势估计和突变分析

张建军,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周后福,安徽省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

近40年来吉林省极端气温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北半球表面温度异常的关系

于秀晶,吉林省气候中心

50年东北地区的气候变化事实

赵春雨张运福王颖,沈阳区域气候中心

1982-2003年若尔盖湿地NDVI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严晓瑜何勇董文杰,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压力式自动雨量计的设计

唐慧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与控制学院

1月26日上午08:30-12:00 主持人:江志红朱蓉(二)气候变化模拟及预估

中国21世纪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的最新预估

江志红陈威霖王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全球增暖背景下2050年前长江流域气候变化与水资源趋势预估

姜彤曾小凡张增信等,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区域大气污染数值预报研究

朱蓉,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资源中心;王郁徐大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深圳市近年主要空气污染物演化的小波分析

高鸿,深圳市气象服务中心

中国东部地区高分辨率气候变化试验的初步结果分析

石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高学杰,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武汉区域未来30年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分析

史瑞琴陈正洪,武汉区域气候中心;陈波,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PRECIS模式对内蒙古气候变化情景的模拟与分析

尤莉,内蒙古气候中心;许吟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风速变化评估和预估初探

赵宗慈罗勇江滢等,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近50年中国风速变化特征分析

江滢罗勇赵宗慈,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资源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湖北通山核电站周边地区龙卷风时间分布与灾害特征

陈正洪刘来林,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高平分辨率模式在风能预报领域的初步研究

孙川永朱蓉罗勇等,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资源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风能资源数值模拟系统WEST在中国风能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张德朱蓉罗勇,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资源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海南省及其近海风能资源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

邢旭煌,海南省气象局;朱蓉,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资源中心;翟盘茂,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河西走廊风速变化及风能资源

王毅荣,兰州区域气候中心

建设我国海洋气候综合观测系统的建议

闫俊岳张秀芝,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12:00-13:30 午餐午休

1月26日下午13:30-17:00

(三)气候变化影响与评估主持人:刘洪滨高歌

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植被变化与气候变化分析

范锦龙李贵才张艳等,中国气象局遥感卫星辐射测量和定标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分析与评价

何磊刘寿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赵艳霞,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Sensitivity analysis of SOC of arable land to temperature raising and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its stock in China

张称意李维京,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阿克苏河年径流量年际变化的前期大气环流指数因子分析及年径流量预测

毛炜峄王铁江远安等,新疆气候中心

气候变暖对宁夏降水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陈豫英陈楠,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郑广芬,宁夏气象台

华北玉米生育期CO2浓度和通量特征

郭建侠北京师范大学;卞林根,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气候变化背景下北京气温变化及其影响评估

李青春郑祚芳王迎春等,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黑龙江省近代气候变化与气候异常及产生的影响

宋丽华,黑龙江省气候中心

江西省近55年台风降水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彭静王怀清胡菊芳等,江西省气候中心

风与城市工业企业合理布局的关系分析

赵丽平秦爱民,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李拽英,山西省气象局

17:10 大会总结(罗勇)主持人:李维京会议地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一楼多功能厅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中国气象局令第号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雷电防护装置(以下简称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维护国家利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未设气象主管机构的县(市),由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 第三条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以及便民、高效和信赖保护的原则。 第四条下列建(构)筑物、场所和设施的防雷装置应当经过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 (二)油库、气库、加油加气站、液化天然气、油(气)管道站场、阀室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及设施; (三)邮电通信、交通运输、广播电视、医疗卫生、金融证券、文化教育、不可移动文物、体育、旅游、游乐场所等社会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以及各类电子信息系统; (四)按照有关规定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其他场所和设施。 第五条防雷装置设计未经审核同意的,不得交付施工。防雷装置竣工未经验收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防雷装置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第六条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程序、文书等应当依法予以公示。 第二章防雷装置设计审核 第七条防雷装置设计实行审核制度。建设单位应当向气象主管机构提出申请,填写《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报表》(附表1、附表2)。 建设单位申请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设计文件审查时,应当同时申请防雷装置设计审核。 第八条申请防雷装置初步设计审核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书》(附表3); (二)总规划平面图; (三)设计单位和人员的资质证和资格证书的复印件; (四)防雷装置初步设计说明书、初步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 需要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项目,应当提交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第九条申请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审核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书》(附表3); (二)设计单位和人员的资质证和资格证书的复印件; (三)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施工图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 (四)设计中所采用的防雷产品相关资料; (五)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认可的防雷专业技术机构出具的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报告。

中国气象局《各类气象探测环境的技术规定(试行)》

各类气象探测环境的技术规定(试行) (中国气象局 1998年5月) 本规定经中国气象局批准,以中气业发[1997]43号通知颁发,自1998年1月1日开始执行。 准确可靠的气象观测资料,是气象部门研究天气和气候变化规律,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提供气象服务,进行国际气象情报交换的基本依据。为确保这些资料准确可靠,长期稳定。特制定各类气象探测环境的技术规定。 第一条:本规定适用于被中国气象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列入气象探测站网的台站点。 第二条:对基准气候站观测环境的技术要求: 一、基准气候站周围的建筑物、树木和其它遮挡物边缘与基准气候站边缘的距离,必须为遮挡物高度的10倍以远; 二、基准气候站周围的工程设施边缘与基准气候站边缘(围墙)的距离要求:铁路路基必须为200米以远(电气化铁路路基为100米以远);公路路基必须为30米以远;水库等大型水体(最高水位时)必须为100米以远; 三、经省级气象局论证确定对观测资料准确性有影响的各种源体,其与基准气候站边缘(围墙)的距离必须为500米以远; 四、观测场四周10米内不能种植高杆(1米以上)作物,以保证气流畅通。

第三条:对基本气象站观测环境的技术要求 一、基本气象站周围的成排(从观测场围栏外缘起量,视宽角>22.5度,下同)建筑物、树木和其它遮挡物边缘与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的距离,必须为遮挡物高度的10倍以远;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与四周孤立(从观测场围栏外缘起量,视宽角≤22.5度,下同)障碍物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8倍以上;两孤立障碍物最近的横向距离不得小于30米。 二、基本气象站周围的工程设施边缘与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的距离要求:铁路路基必须为200米以远(电气化铁路路基为100米以远);公路路基必须为30米以远;水库等大型水体(最高水位时)必须为100米以远; 三、经省级气象局论证确定对观测资料准确性有影响的各种源体,为观测环境有害的污染源,其边缘与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的距离必须为500米以远。 四、观测场四周10米内不能种植高杆(1米以上)作物,以保证气流畅通。 第四条:对一般气象站观测环境的技术要求: 一、地面气象观测场围栏(外缘)与四周孤立障碍物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3倍以上;两孤立障碍物最近的横向距离不得小于30米。距离成排障碍物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8倍以上; 二、一般气象站周围的工程设施边缘与观测场围栏的距离要求:铁路路基必须为200米以远(电气化铁路路基为100米以远);公路路基必须为30米以远;水库等大型水体(最高水位时)必须为50米以远。 三、经省级气象局论证确定对观测资料准确性有影响的各种源体,其边缘与一般气象站边缘的距离必须为300米以远。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7号令正式稿)

中国气象局令 第7号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已于2004年7月1日经中国气象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 二○○四年八月九日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 第一条为了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证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获取的气象探测信息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提高气候变化的监测能力、气象预报准确率和气象服务水平,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本办法所称气象探测设施,是指用于各类气象探测的场地、仪器、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管理全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设有气象台站的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本部门气象台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 第五条国家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义务,有权检举侵占、损毁和擅自移动气象探测设施和破坏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宣传教育,树立全民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意识。对在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七条本办法保护以下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一)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自动气象站、太阳辐射观测站、酸雨监测站、生态气象监测站(含农业气象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 (二)高空气象探测站(包括风廓线仪、声雷达、激光雷达等)的探测环境和设施;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生导师介绍

丁一汇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系气象专业,1967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生毕业。1979年至1981年、1985年至1986年、1993年至1994年先后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气候系统中心作为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从事研究工作。长期担任研究生教学工作,被我国许多大学和研究生院聘任为兼职教授。原任国家气候中心主任。现任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顾问、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世界气象组织东亚季风研究计划主席、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季风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亚洲季风区能量和水循环试验计划国际科学委员会副主席、英国皇家气象学会国际气候杂志编委。 该导师长期从事季风动力学、灾害性天气以及候变化研究工作。在国内是该学科的著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已出版中英文专著9本,主编专集11本,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27篇,其中22篇论文被SCI收录,33篇论文被SCI 刊物引用122次,国内核心刊物引用330余次。被中国科学技术情报中心评为1997年被引用最多的前20名国内科技工作者之一。自1978年以来,已培养40多名硕士生和博士生。曾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四项,部委级奖十一项,其中:“中国卫星气象学研究”,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排名第五);“东亚季风研究”,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二);“中国暴雨的研究”,1992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二);“西太平洋台风形成和结构问题的研究”,1997年获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暴雨科学、业务试验和天气动力学研究”,1997年获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北京地区短时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系统”1998年获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西太平洋台风概论”,1980年获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中国科技部攀登项目“南海季风试验研究”(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研究”(项目专家领导小组副组长和课题负责人)。国家科技部“973”项目“ 我国主要旱涝事件的研究”(专题负责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近百年气候变化与模式预测”(课题负责人)。 研究方向:中尺度天气动力学和气候变化。

中国气象局第7号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精)

中国气象局第7号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保护办法》 第一条为了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证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获取的气象探测信息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提高气候变化的监测能力、气象预报准确率和气象服务水平,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本办法所称气象探测设施,是指用于各类气象探测的场地、仪器、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管理全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 设有气象台站的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本部门气象台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

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 第五条国家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义务,有权检举侵占、损毁和擅自移动气象探测设施和破坏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宣传教育,树立全民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意识。 对在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七条本办法保护以下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一)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自动气象站、太阳辐射观测站、酸雨监测站、生态气象监测站(含农业气象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 (二)高空气象探测站(包括风廓线仪、声雷达、激光雷达等)的探测环境和设施; (三)天气雷达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 (四)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含静止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极轨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卫星测控站、卫星测距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 (五)大气本底台站、沙尘暴监测站、污染气象监测站等环境气象监测

2006年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暨

2006年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暨 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学术年会日程 (2007年1月25-26日) 1月25日上午会议地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一楼多功能厅 09:00-09:30 开幕式主持人:李维京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巢清尘副司长致辞 大会合影 09:30-12:00 特邀报告(报告25分钟,讨论5分钟)主持人:李维京亚洲夏季风的多尺度变化丁一汇院士,国家气候中心 近千年中国气温序列的建立王绍武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关于ENSO可预报性研究的若干新进展穆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Climatic Regime Change and Decadal Anomalous Event in China 钱维宏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气候变化问题对农业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林而达研究员,农科院环境发展研究所12:00-13:30 午餐午休 1月25日下午分会报告 1月26日全天分会报告 (分会报告13分钟,讨论2分钟,请报告人提前将PPT文件拷贝会务人员) 1月25日18:00开始招待会(地点:育园餐厅,中国气象局北气院二楼) 1月26日下午17:10 大会总结 第一分会气候变率的机理、预测与气候评价 会议地点:气象科技大楼十楼IPCC会议室(东楼) 1月25日下午13:30-17:45 (一)气候变率的诊断与机理研究主持人:李栋梁张祖强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Semiannual Oscillation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张祖强,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Song Yang,Qin Zhang,V ernon E. Kousky,NOAA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USA 2006年汛期主要气候异常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柳艳香王凌,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诊断预测室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变化及其与太阳活动和ENSO循环的关系 李栋梁,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工程研究所 南海西南季风爆发前后海-气通量交换系数研究 闫俊岳唐志毅姚华栋等,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 东亚夏季风指数及其应用 吕心艳,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秀芝,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第4号令《气象资料共享管理办法》

中国气象局第4号令 《气象资料共享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共享气象资料的提供 第三章 共享气象资料的使用 第四章 罚则 第五章 附则 附件:我国参加地面气候资料国际交换的站点表 (2001年11月27日中国气象局令第4号公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气象资料共享,进一步促进气象资料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组织提供气象资料共享,以及用户使用其提供共享的气象资料,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气象资料,是指各级气象主管机构组织

收集并存档的各种气象观(探)测记录,以及由这些记录加工处理而成的各类气象数据集、各种气候统计值和数值分析资料等。 第四条 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气象资料共享工作的管理。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资料共享工作的管理。 第五条 提供涉密气象资料共享,以及使用、保管共享的涉密气象资料,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气象部门保守国家秘密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 第二章 共享气象资料的提供 第六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共享气象资料提供工作的单位,应当通过网络适时、滚动向社会发布下列基本气象资料,供公众无偿下载: (一)我国参加世界气象组织全球通信系统(GTS)交换的地面气象站的定时(4次)观测报告和高空站的定时(2次)观测报告; (二)我国参加地面气候资料国际交换的气象站(附件)的气温、气压、湿度、风、降水、日照等要素的当年的月、年统计值。 第七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共享气象资料提供工作的单位,应当免费向从事气象工作的机构、事业单位开展的公益服务、非营利性科研和教育机构从事的非商业性活动提供所需的气象资

中国气象局_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试行)

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实施细则(试行) 为规范公众天气预报等级用语,科学发布天气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依照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试行)》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总则 1.根据天气过程或系统的逼近时间和影响强度,预报等级用语一般依次为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预警信号是警报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最高级别的警报。只有热带气旋和大风降温预报可以发布“消息”。 2.无论是预报、警报还是预警信号,都应明确预报名称、发布单位和发布时间;天气过程或系统影响区域、出现时段、强度、可能造成的影响及防御提示等。 3.本规定给出了热带气旋、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冰雹、雪灾、道路结冰、霜冻、灰霾、城市内涝、地质灾害、森林高火险、城市高火险等十六类天气预报等级用语。文中规定的预报时效一般是指最长预报时效,各级气象台可根据对每次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确定预报发布的时间和等级用语。 4.天气预报等级用语是根据目前的预报能力确定的。随着预报能力的提高,需要滚动修正。 二、热带气旋预报等级用语 分消息、预报、警报、紧急警报和预警信号五级。 1.消息:编号热带气旋远离或尚未影响到预报责任区时,根据需要可以发布消息,报道编号热带气旋的情况,解除警报时也可以用消息方式发布。 2.预报:预计编号热带气旋在未来72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发布预报。 3.警报:预计编号热带气旋在未来48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或登陆时发布警报。 4.紧急警报:预计编号热带气旋在未来24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或登陆时发布紧急警报。 5.台风预警信号:根据逼近时间和强度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关于预警信号的规定,详见中国气象局《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附件2),下同。 —1 —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厄尔尼诺+去年雨季过早结束=西南大 旱 中国西南地区的干旱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如果把目光转向周边国家,我们还发现,泰国、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也遭受严重旱灾。 中国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菲律宾部分地区的干旱是厄尔尼诺现象直接造成的,而中国西南地区以及周边的泰国和越南部分地区只受厄尔尼诺现象的间接影响,当地的干旱还有其他因素。他指出,过去200天,冷空气明显偏北偏东,无法给干旱地区带来降水。 在采访中,有关专家都提到去年雨季过早结束这一因素。越南自然资源和环境部专家认为,本次旱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去年的雨季过早结束,蓄水偏少,而今年由季风带来的降水又不够。任福民也认为,去年中国西南地区雨季在不该结束的时候提前结束了,正常是10月结束,而去年9月份雨季就结束了,这使该地区蓄水不足。 任福民:今年北方进入春季偏晚但属正常 中广网 2010-03-23 18:34 [打印本页][字号大中小][关闭] 新华网北京3月23日电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23日做客新华网,解读近期恶劣天气情况。 [嘉宾主持徐丽娜]这个春天除了沙尘暴和干旱以外还有一个话题大家也比较关注。前几天也有媒体在报这个春天可能会很晚,因为

3月21日已经是24节气中的春分,春分已经到来了但是北方还感觉不到春意,包括辽宁出现了大雪,从气象部门掌握的数据和我们的分析来看这个春天是不是来得最晚的春天? [任福民]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也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春分我们通俗地讲是它是春季中间的时刻,这个时刻正好是太阳直射地球,在这个时刻我们的昼夜时长是一样的,包括北极南极时长都是12个小时,再往后北半球白天会增长夜晚会缩短,北极会出现极昼。那么从气象学的角度来讲什么叫春分,这还存在一个是不是真正进入春天的问题。我们从气候的角度定义是这样的,就是平均气温稳定地超过10度是定义为春分的一个标准。实际上按照这个标准来看,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尤其南北的跨度也很大,如果按照这个标准统一衡量的话,在春分的这个时节上也就是在长江流域或者是长江流域稍微偏南一点的地方正好是处在平均10摄氏度的标准。而北方在平均情况来看这个季节不是春季,多年平均是在4月初,而在过去的十年中,就拿北京为例,北京进入春季的时间基本是在3月下旬。那么根据今年的情况来预测,在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以北京为例还没有达到,我们预计是会在4月上旬能够达到。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时间确实像网友所提出的,至少是最近10年来是春季到来得最晚的一个年份。 [杨贵名]我们今年分析,立春以来东北、华北这两个地区的气温跟多年平均相比是偏低一点,我们分析是如果谈气候异常的话,那就是区域性的异常,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从2月份以来,一直到3月20日期间的这段时间气温和多年平均比起来是偏低的,华北这块大

中国气象局第11号令

中国气象局 第11号 现发布《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自2005年4 月1日起施行。 局长 二○○五年一月二十八日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维护国家利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未设气象主管机构的县(市),由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 第三条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以及便民、高效和信赖保护的原则。 第四条下列建(构)筑物或者设施的防雷装置应当经过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 (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 (二)油库、气库、加油加气站、液化天然气、油(气)管道站场、阀室等爆炸危险环境设施; (三)邮电通信、交通运输、广播电视、医疗卫生、金融证券,文化教育、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体育、旅游、游乐场所以及信息系统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 (四)按照有关规定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其他场所和设施。 第五条防雷装置设计未经审核同意的,不得交付施工。防雷装置竣工未经验收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防雷装置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六条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程序、文书等应当依法予以公示。 第二章防雷装置设计审核 第七条防雷装置设计实行审核制度。申请单位应当向本规定第二条规定的气象主管机构(以下称许可机构)提出申请,填写《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报表》(附表1、附表2)。 第八条申请防雷装置初步设计审核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书》(附表3);

中国气象局工作介绍

一、部门简介 中国气象局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它的前身是中央军委气象局,成立于1949年12月。1994年由国务院直属机构改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后,经国务院授权,承担全国气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全国气象工作的组织管理。全国气象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气象部门与地方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我国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宗旨。200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开始施行,之后颁布实施了《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施放气球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天基、空基和地基相结合、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现代化大气综合观测系统;基本组成了由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干旱监测与预报、雷电防御、农业气象与生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构成的气象服务体系,气象服务领域涉及工业、农业、渔业、商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林业、水利、国土资源、海洋、盐业、环保、旅游、航空、邮电、保险、消防等多个行业和部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气成分分析与预警预报、空间天气预警、沙尘暴天气监测与预报、防雷装置检测和工程专业设计、健康和医疗气象、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响应等气象保障业务和服务也迅速发展。目前,气象服务已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各个领域,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投入与产出比达到了1∶40。 我国形成了气象科学技术基础性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体系。中国气象局拥有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等9个国家级科研院所。2004年科技部批准中国气象局成立了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是我国首批开展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的部门之一,并通过了国家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的验收,初步形成了新型气象科技创新体系。中国气象局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国内牵头单位,开展了一系列气候变化科学、影响与对策的研究。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围绕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和外交战略,积极开展与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的多边和双边气象科技合作,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双边气象科技合作与交流,与21个国家签署了气象科技合作协议,向70多个发

论文题目-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试验室-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暨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2007年度学术年会日程 (2008年2月25-27日) 2月24日下午16:30-18:30 注册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一楼大厅 2月25日上午08:30-09:00 注册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一楼大厅 会议地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一楼多功能厅 2月25日09:00-09:20 开幕式主持人:罗勇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领导致辞 国家气候中心领导讲话李维京 09:20-10:40 特邀报告(报告35分钟,讨论5分钟)主持人:罗勇从2008年1月我国南方持续性大雪看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丁一汇院士,国家气候中心 2008年冷冬的启示王绍武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12:00-13:30 午餐午休 2月25日下午分会报告专题讨论 2月25日18:00 招待会(地点:培训中心育园餐厅) 2月26日全天分会报告专题讨论 2月26日17:10 大会总结闭幕式主持人:罗勇(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一楼多功能厅) 2月27日参观活动(京外代表) 分会报告10分钟,讨论2分钟,请报告人提前将PPT文件拷贝会务组 专题讨论:20-30分钟 第一分会气候变率的机理、预测与气候评价 会议地点:气象科技大楼会议中心二楼第六会议室 2月25日下午13:30-17:45 S1-1 气候变率的诊断与机理研究主持人:封国林宋燕 青藏高原东部夏季降水凝结潜热及其影响 李栋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青藏高原积雪时空演变特征与我国夏季雨带的关系(2006年开放课题) 宋燕,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中国西北及青藏高原沙尘天气动态演变特征(2006年开放课题) 王劲松,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第1号令《气象行政处罚办法》

中国气象局第1号令《气象行政处罚办法》 《气象行政处罚办法》已于2000年4月29日经中国气象局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局长:温克刚 二○○○年四月三十日 气象行政处罚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气象行政处罚行为,保障和监督气象主管机构有效地实施行政管理,维护气象工作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气象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实施气象行政处罚,应当以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并依照法定的程序实施。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气象行政执法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以提高气象行政执法水平。 第四条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气象法制机构)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行政处罚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实施气象行政处罚必须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第六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对气象违法行为查证属实后,应当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改正、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等行政强制措施,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七条对当事人同一气象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气象主管机构作出罚款处罚,实行决定罚款与收缴罚款分离制度。 第八条气象主管机构在对气象违法行为实施处罚时,应当在法定的处罚种类和幅度范围内,综合考虑以下情节: (一)当事人的过错程度; (二)违法行为造成的危害后果; (三)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的态度和采取的改正措施; (四)其他应当考虑的情节。 第二章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与管辖 第九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气象行政处罚。 第十条气象主管机构在必要时,可以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委托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气象行政处罚。受委托的组织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其处罚的气象主管机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 委托的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监督受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管辖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行政处罚案件。 气象行政处罚一般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气象主管机构管辖。下列气象行政处罚案件,由本条规定的气象主管机构管辖: (一)对违反《气象法》规定,从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使用的气象资料不是气象主管机构提供或者未经其审查的行政处罚,由建设工程所在地的气象主管机构管辖; (二)对外国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其管辖的其他海域单独或者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组织、个人合作从事气象活动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由该违法行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管辖。

国家气候中心ss

国家气候中心ss 1、如何获取国家气候中心160个台站数据 ? 2、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深圳市气候中心)怎么样? 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深圳市气候中心),本省范围内,当前企 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深圳市气候中心) 更多信息和资讯。 3、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截至2011年1月30日,山东、安徽、江苏、河南等地部分地区气象干旱已达特旱标准. 从图中看出,A是新疆,B是湖北,C是山东,D是海南;从资料 中得知,截至2011年1月30日,山东、安徽、江苏、河南等地部分 地区气象干旱已达特旱标准,因此轮廓图中属于特旱省份是山东省.故选:C. 4、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寒潮天气在以下哪个月出现最多? 11月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寒潮天气在11月出现最多。 5、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任李俊峰是哪里人 姓名:李俊峰 单位: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中心和国际合作中心 职务:主任 所在行业:学术/科研 个人主页:https://www.doczj.com/doc/2218649095.html,/834203/Default.aspx 详细介绍: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中心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能源经济和能源环境理论的研究。先后组织并主持了我国第 一部可再生能源法、国家中长期可再生能源规划的起草工作、参与了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的研究和起草工作,完成了中国第一个清洁 发展机制项目的组织与实施。组织了我国“十五”期间风力发电和太 阳能光伏发电高技术计划的实施等工作。目前还担任国家发展和改革 委能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副所长,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科技顾问,中国再生能源学会和中国沼气学会副理事长、国际风能理事会副主席、国际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委员会副主席。 6、中国气候中心刘向文担任什么 刘向文,男,博士,担任国家气候中心资料同化与气候模式预测 系统攻关团队的首席专家。 入选第二批气象部门青年英才。在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工作。

09-3.《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16号)

中国气象局令第16号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经2007年6月11日中国气象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局长郑国光 二○○七年六月十二日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发布与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以下简称预警信号),是指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向社会公众发布的预警信息。 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 第三条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本办法根据不同种类气象灾害的特征、预警能力等,确定不同种类气象灾害的预警信号级别。 第四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预警信号发布、解除与传播的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预警信号发布、解除与传播的管理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预警信号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畅通、有效的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渠道,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并组织有关部门建立气象灾害应急机制和系统。 学校、机场、港口、车站、高速公路、旅游景点等人口密集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应当设置或者利用电子显示装置及其他设施传播预警信号。 第六条国家依法保护预警信号专用传播设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 第七条预警信号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按照发布权限、业务流程发布预警信号,并指明气象灾害预警的区域。发布权限和业务流程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另行制定。 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预警信号。 第八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及时发布预警信号,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更新或者解除预警信号,同时通报本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防灾减灾机构。 当同时出现或者预报可能出现多种气象灾害时,可以按照相对应的标准同时发布多种预警信号。 第九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固定网、移动网、因特网、电子显示装置等手段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号。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布预警信号时除使用汉语言文字外,还应当使用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第十条广播、电视等媒体和固定网、移动网、因特网等通信网络应当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及时传播预警信号,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直接提供的实时预警信号,并标明发布预警信号的气象台站的名称和发布时间,不得更改和删减预警信号的内容,不得拒绝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不得传播虚假、过时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第十一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接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提供的预警信号后,应当及时公告,向公众广泛传播,并按照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 第十二条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教育宣传工作,编印预警信号宣传材料,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第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预警信号专用传播设施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要素的客观预报_MOS系统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要素的客观预报)))MOS 系统 X 刘还珠 赵声蓉 陆志善 赵翠光 杨元琴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李玉华 (山东省气象台,济南250031) 摘 要 面向全国2000多个台站,应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M OS 技术制作温度、降水、相对湿度、风、云量及能见度等要素预报,并实现了预报业务运行。通过建立M OS 预报系统,表明预报因子和预报对象的处理,建方程前的参数选择以及预报因子的选取都会影响要素预报的质量,需要做大量的细致工作。预报检验结果显示,降水预报尚未达到可用程度,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短期预报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用的或是可参考的,但还有待进一步改进。降水预报尚需在预报因子和充分运用多种探测信息方面着手加以改进。关键词:要素预报 释用技术M OS 方法 多元回归 检验 因子分析 引 言 客观要素预报是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需求而提出来的。目前,定 时、定点、定量的客观要素预报是建立在数值预报的基础上。作为集大气探测、天气学、动力气象学以及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学的数值预报,并由此而生成大量可用信息,这些既包含天气发展演变,也包含某些天气现象产生的动力机理的信息,当然还包括由于种种局限而产生错误的和虚假的信息,需要气象工作者去深入研究和解读。在研究、解读过程中必然将其中的信息直接或间接(经过变换)地用于满足实际的需求。这样,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课题应运而生,它是对数值预报这一综合性的结果,运用动力学、统计学技术再一次加工、修正,使预报精度得到进一步提高,以达到有价值的要素预报水平。 实践证明通过数值预报的释用,确实使要素预报比模式直接输出的预报有了明显的提高。由图1可见模式直接输出的温度预报误差远远大于释用预报的结果,这就显示了释用预报的意义。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天气预报的精度和时效的要求日益提高,定时、定点、定量的要素预报势在必行。因此,数值预报产品释用预报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另外,从数值预报本身的发展过程可以预见,在资料同化、物理过程和并行计算等方 第15卷2期 2004年4月 应用气象学报 JOU RN AL OF AP PLI ED M ET EOROL OGICAL SCIENCE Vol.15,N o.2 A pril 2004 X 本文由国家气象中心NM C789302YF2001A -02/基于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技术客观预报系统的开发0课题资助。 2003-02-21收到,2003-05-06收到修改稿。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第24号令)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中国气象局第24号令 现公布《中国气象局关于修改<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的决定》,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 局长郑国光 二〇一三年五月三十一日中国气象局关于修改《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的决定 中国气象局决定对《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十二条第三款修改为:“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分为甲、乙、丙三级,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认定。” 二、将第二十条修改为:“防雷装置检测机构的资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 构负责认定。” 三、本决定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 修订,重新公布。 2 3第一章 第一条为了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规范雷电灾害管理,提高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和水平,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从事雷电灾害防御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雷电灾害防御(以下简称防雷减灾),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雷电和雷电灾害的研究、监测、预警、风险评估、防护以及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等。 第三条防雷减灾工作,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全国防雷减灾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做好本部门和本单位的防雷减灾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防雷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广应用防雷科技研究成果,加强防雷标准化工作,提高防雷技术水平,开展防雷减灾科普宣传,增强全民防雷减灾意识。 第六条外国组织和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防雷减灾活动,应当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批准,并在当地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备案,接受当地省级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 4第二章

国家气象中心区域台风模式预报性能分析

第34卷第4期2018年08月 热带气象学报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Vol.34,No.4 Aug.,2018 麻素红,陈德辉.国家气象中心区域台风模式预报性能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8,34(4): 451-459. 文章编号:1004-4965(2018)04-0451-09 国家气象中心区域台风模式预报性能分析 麻素红,陈德辉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摘 要:为了更好发挥区域台风模式GRAPES_TYM在业务预报中的参考作用,利用2017年GRAPESJTYM升级版本对2014—2016年的回算结果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全球模式(NCEP-GFS)以及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中期预报模式(EC-IFS)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全球模式的预报路径平均误差小于区域台风模式GRAPESJTYM的平均路径误差;GRAPESJTYM和NCEP-GFS的路径预报均存在显的差,EC-IFS移向偏差不明显;GRAPESJTYM对我国近海登陆的热带气旋120 M路径预报误差小于NCEP全球模式,同ECMWF差 ;区域模式的(面最风速)预报平均误差在72 M前小于两个全球模式,而三个模式在强度预报上存在显 差,差主要存在于25 °N以(区域为强台风和 台风主区域)。 关键词:台风模式;路径误差;最大风速误差;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P4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032/j.issn.1004-4965.2018.04.002 1引言 年来,预报模式的 发 见 的 以及同的进步,热带气旋路径的 预报和主 预报水 平了显进,对 的热带气的预报平前?1!2]。 分 预报模式?3!6]以及可以 热带气 及结 的 热带气预报的 [M]。级算算能的不,全球模式的平分,2017年,NCEP全球模式的平分 到近T1534(接近13 km),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 心的全球模式分更,为TCo1279 (truncation-cubic-octrahedral,N-1279,接近 9 km),对热带气 预报 了能 , 为预报业务预报的参考。2007年美国NCEP为 了热带气路径预报能力发展了HWRF中预报系统,进行了 的改进[1°-13]。2015年,HWRF的平分 2 km。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 气象 所2006年起,基于GRAPES非静模式框架建立了台风模式预报 ,进行了 的 改进[14-17],预报效果得了显的升。 2010年国家气象中心基于自主发的中 数值预报模式GRAPES-MESO[18-19]发区域中台风 预报 (GRAPES_TYM),于 2012年7月业务运行。为了 GRAPES_TYM对热带气旋路径及强度的预报能 力,自2012年GRAPES TYM业务化以来,针对 GRAPES_TYM在热带气旋路径以及强度预报中 存在的 差进行了相应的 进和系升级。进主包括4个部分:(1)模式参考气的升级:由原来的等温气升级为基于模式 平平均的一维参考气,了模式算稳性和预报9P0];(2)模式物理过程 的进:对流参案由SAS升级为 收稿日期:2017-08-09;修订日期:2018-01-07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GYHY201406006)资助 通讯作者:麻素红,,区,研究员级高级,主要从事台风数值预报方法。E-mail: masM@https://www.doczj.com/doc/2218649095.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