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大公因数教学案例

最大公因数教学案例

最大公因数教学案例
最大公因数教学案例

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最大公因数》教学片断与反思

背景与导读

《最大公因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最大公因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是为学习约分做准备。《课标》中有关求最大公因数的要求是: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因数,突出了一个“找”字。教材在编排上从生活中的问题情境用方砖铺一块长方形地面,要求方砖都是整块的,方砖的规格如何选择,最大规格是多少导入,注重数学的工具性。

本节课教学之前,我在钻研教材后,萌发了利用学生身边的例子进行教学的想法,为此我课前到班上了解哪些同学近期购了新房,并到其中两位同学家实地了解情况,准备素材。在这节课中我以课前搜集到的周杰同学家的房间贴地板砖的事例为题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小激情,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决心。

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调动情绪

师:同学们,我们班周杰同学上周高高兴兴住进了新居,你们愿意和他一起分享快乐,参观他的新家吗?

生:愿意

师:好,让我们一起随着大屏幕走进周杰同学家,和他一起分享搬进新居的喜悦(播放新居图片,周杰同学作介绍,画面定格在周杰同学的房间)

师:周杰同学的新家漂亮吗?

生:

师:不过呀!周杰同学还有一点不满意的地方,让他来告诉大家吧

周杰:(指着图片)我房间的装修,我大多都比较满意,就这地方看着挺别扭(房间有两边靠墙的地板砖不是整块的)

师:其实呀,要使地板压是整块的,也是一个数学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解决了这个问题呀,你家买了新房子你就可以帮忙出谋划策,解决房间贴地板砖的问题,就不会出现和周杰同学一样的遗憾了,你们想探究吗?(全班同学异口同声“想”,气氛异常高涨)

[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在这节课中我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作用,产生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究的迫切心情,憧憬到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激发了兴趣,调动了学生情绪。

[片断二]合作探究,认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师:周杰同学房间的长是36分米,宽是30分米,选用什么规格的方砖铺地,才能使方砖刚好都是整块的呢?

(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1:我认为方砖的边长应该是房间长和宽的因数。

生2:方砖的边长应该既是长的因数,又是宽的因数。

生3:也就是说方砖的边长应是长和宽公有的因数

生4:对,比如说,3既是36的因数,又是30的因数,那么,选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铺满长边需12块砖,铺满宽边需10块砖。假如选择边长4分米的方砖的话,那么长边9块砖刚好铺满,宽边7块砖不够,8块砖又多了,就不能都是整块的了。

生5:老师,老师,边长2分米的方砖也能保证使用的是一整块数。

生6:可以选择边长是1、2、3、6分米的地砖,因为它们都是36和30公有的因数,边长最大是6分米。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用因数的知识解决了方砖铺地时选择方砖的边长问题。要使用所有的方砖是整块的,方砖的边长必须既是36(长)的因数,又是30(宽)的因数,你们知道吗,既是36的因数又是30的因数的数,有一个规定的名称,请大家从课本中找答案吧!(指导学生自己看课本)

[反思]

选材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情境,学生有解决问题的欲望,思维活跃,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两个概念的认知在探究中感悟,通过解决问题理解,从自主学习中升华。

[片断三]围绕新知合作探究

出示例2:怎样找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师: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呢(讨论)

生1:通过自学课本我知道了先把18和27的因数分别都找出来,再在里面找共有的因数,共有的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

师:板书

18的因数:1、2、3、6、9、18

27的因数:1、3、9、27

18和27的公因数:1、3、9

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9

师: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找最大公因数呢?讨论一下

A.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指导)

B.汇报交流

师:第二小组的同学们找出了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大家想知道吗?

生:想

师:大家掌声欢迎小组长高鹏同学

高鹏板书:18和27

18×

9√

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是9

高鹏:我们小组通过讨论认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不可能比18和27中的较小数18大。所以我们就从18 的最大因数开始找,18的最大因数是18,18不是27的因数,也就是说18不是127的最大公因数,那么我们再找18的第二大因数,18的第二大因数是9,9是27的因数,那么9就是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生:你那×和√是什么意思

高鹏:×代表18的最大因数18不是27的因数也就不是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代表18的第二大因数,9是27的因数,也就是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师:高鹏他们小组真了不起,探究出了这种简便快捷的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种方法简便、快捷在不需要找出两个数的所有因数,就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让我们

把掌声送给高鹏他们小组,向他们学习。

生:……

师:熟能生巧,下面我们训练一下大家找“最大公因数”的能力,也是对大家的考查,同学们可要努力哟!

(出示:16和20 18和12 10和15)

生:16和20的最大公因数是4。

师:你是怎样找出来的?

生:16的最大因数16不是20的因数,第二大因数8也不是20的因数,第三大因数4才是20的因数,所以16和20的最大公因数是4。

生:18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6

……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这么快就掌握了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找的时候又快又对,老师向你们表示祝贺。

(此时,突然响起一激动且兴奋的声音)

生:老师,老师,我发现了一种更好的方法一减就出来了。

师:一减就出来了,彭焕你说说看。

彭焕:20-16=4,4是16和20的最大公因数;18-12=6,6是18和12的最大公因数。

生1、生2……对对,是这样的

生3:好像不行……

师:彭焕同学的这种方法比较新颖,老师没见过也没想到过,我们一起讨论下吧!

此时课堂上气氛异常热烈,同学们都在思考、举例,最后同学们举出了很多例子来说明减的方法很多时候是行不通的,如8和20,18和30,12和30,10和30,10和40……

师:用减法找最大公因数有时候行,有时候不行,那么究竟什么时候可以用这种方法呢?老师把同学们刚才举的例子分为行和不行两块板书在了黑板上,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适合用减法找最大公因数的例子:16和20,8和12,0和15……

不适合用减法找最大公因数的例子:12和30,16和20,10和30……

生4:适合的例子中两个数比较接近。

生5:不适合的例子中,两个数相差较大。

生6:适合的例子中,两个数的差往往比较小数小。

生7:不适合的例子中两个数的差往往比较小数大。

生8:适合的例子中差都是两个数的因数。

生9:对,如果差是两个数的因数就适合。

生10:我们可以这样理解,a-b=c,如果c是a和b公有的因数,c也就是a和b的最大公因数。

……

反思:

学习过程是在学生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是一个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在这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师生合作,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最终形成共识,达成共享、共进的目的。

点评与拓展:

本节课郑老师给学生提供了来源于身边的研究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享受解决问题后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学生学的主动、思维活跃,较好的体现了新的教学课程

理念。尤为突出的是,在求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因数这一环节,从突出“找”入手,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学生创造性的发现用减法找最大公因数这一新的思路,得出a-b=c,,如果c是a和b公有的因数,则c就是a和b的最大公因数这样的结论,学生在亲历知识构建的过程中,思维能力、数学素质都得到了培养和发展。遗憾的是,郑老师在本节课中虽然没有受预设教案的限制,花较多时间解决了课堂上学生的动态生成,特别是用减法找“最大公因数”这一创新的思路,但预设的教学程序“最大公因数”的应用没有完成。且由于学生讨论激烈延时较长。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教案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数学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数学 2、课时:1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9-3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解决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 ⑴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⑵学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目标: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学具准备:若干张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若干张边长1—7厘米的各种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剪纸艺术图片,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剪纸作品吗?下面请看大屏幕。(出示多幅剪纸图片,如贴在窗上的剪纸-------)【百度百科】http://wenku.baidu. com/view/769a767501f69e31433294a7.html 师:漂亮吗! 师: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具有很强的普及性、装饰性和趣味性。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与剪纸有关的知识。 (板书:剪纸中的数学) 2、出示情景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情境图,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1:4位小朋友在剪纸。 生2:他们已经剪成4幅漂亮的正方形纸花了。 生3:长方形纸的长是18厘米、宽是12厘米。 生4:要求把这张长方形的纸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 生5:剪完后没有剩余。 生6: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呢? 二、合作探讨,理解意义,学习方法。 1、演示课件,指导操作方法。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要将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正方形纸,没有剩余,边长可以是几厘米?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生:边长可以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等。 师:怎样验证你们的猜想呢? 生:拿正方形纸片摆一摆。 师:你的方法很好,我们可以先选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来摆摆看,有没有剩余。请看屏幕。(课件演示过程) 师:长方形的长有没有剩余?长方形的宽有没有剩余?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表格式)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 二、探究新知:】 ,1、如果老师现在 给你一个数(12), 你能很快找出它 的因数吗 2、照这样的方法, 你能很快说出18 的全部因数吗 { 哪几个数既是12 的因数又是18的 因数 3、在这些公因数 里面,哪个数最 大? 这就是我们这节 课要学习的内容 ———找最大公因 数(师板书课题) 1、学生当裁判, 玩游戏: 2、学习集合图: (课件出示) ! 两个集合圈交叉 重合的部分表示 什么填什么数 (2)师:那圈里 的左边、右边填什 么数 3、得出结论:1、 2、3、6既是12 的因数又是18的 因数,它们是12 生回答师板书: 12的因数有:1、2、3、4、6、12 生回答师板书: 18的因数有:1、2、3、6、9、12 ¥ 生回答师板书: 12和18的公因数有:1、2、3、6 生回答师板书: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6 - 1、请学号是12因数的同学到前面来。 (左) 2、请学号是18因数的同学到前面来。 (右) (个别同学站位出现问题,请全体同学 做裁判,1、2、3、6号应该站在什么位 置为什么) 让1、2、3、6号站在中间。因为1、2、 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 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可以用集合圈 来表示。 填公因数 课前通过小活动唤醒学生对 以往知识和技能的记忆,以 便于更好地过度和接受新的 知识。 ! 创设情境,将学生自然地带 入求知的情境中去,通过设 疑,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 中提出问题。创设这样的情 境,一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 识经验的基础上,放手让学 生去交流、探索,更利于培 养学生自主探索、提出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调 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始 就融入到课堂中浓厚的学习 气氛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这样既激发了 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同时 又为后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学 习的目标。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1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1 一、借助操作活动,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以往教学公因数的概念,通常是直接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因数,然后让学生发现有的因数是两个数公有的,从而揭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本单元教材注意以直观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样安排有两点好处:一是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能体会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实际背景,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二是有利于改善学习方式,便于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经历学习过程。在这节课上,让学生按要求自主操作,发现用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正好铺满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在发现结果的同时,还引导学生联系除法算式进行思考,对直观操作活动的初步抽象。再把初步发现的结论进行类推,发现用边长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都正好铺满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1、2、3、6这些数和18、12有什么关系。这时揭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突出概念的内涵是既是又是即公有。并在此基础上,借助直观的集合图显示公因数的意义。实实在在让学生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效果较好。 二、预设探究过程,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例3中,教师宣布游戏规则后,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感知思考原因想象延伸讨论思辨明确意义。例4更是学生探究广阔的平台,教师抛出问题后,让学生独立探究。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充分调动了已有知识经验、方法、技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找出了各种求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建

构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是真正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模仿者,充分的发掘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也充分体现了教师驾驭教材,调控学生的能力。 三、重视方法和策略的渗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课程标准只要求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二是只要求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而不是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出公倍数或公因数。不教学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还有两个原因:一是通过列举出两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找出公倍数或公因数。突出对公倍数和公因数意义的理解;二是学生对用短除的形式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算理理解有困难,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在教学找公倍数或公因数时,应提倡思考方法多样化。例4教学中,学生得出了三种方法来寻找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当然到底是三种还是两种有待商榷,不过在这里,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姑且称之为三种吧)这就存在了一个方法优化的过程,哪一种方法会更简单?通过对比,大多数学生赞同方法二。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以后解决此类问题时可以多运用较好的方法二。在这中间教师注意到了引导、小结、鼓励,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复习题中回顾了四年级知识基础、列举法和标记法,在例3中,学生思考还有哪些边长整厘米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

10、最大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 城区一小金晓飞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79、80页内容。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方格纸三张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1、创设情景。 师:王叔叔最近买了新房子,其中有一个长16分米、宽12分米的贮藏室,他想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储藏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你能理解这句话吗? 学生交流: 在长方形的地面上铺正方形砖;既要铺满,又要都用整块的地砖。 2、质疑:我们要想帮助王叔叔,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师板书:边长?)边长最大是几分米?(师板书:最大?) 3、你们的问题就是王叔叔的问题! 出示自探提示:(请你们带着问题、结合自探提示、认真探究,相信一定会帮王叔叔找到答案的!) 自探提示 自学课本79-80页的内容,思考探究以下问题: 1、在长方形纸上画一画、摆一摆,你能有多少种铺法? 2、选择的地砖边长可以是几分米?你发现这些数字与16、12的因数有什么关系? 二、解疑合探(16分钟) 1、交流几种不同的铺法。(3种) (1)师展示学生的铺法,学生讲一讲为什么。 边长是1、2、4、

师:要使所用的正方形的地砖都是整块的,地砖的边长是1分米为什么合适?(因为1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要使所用的正方形的地砖都是整块的,地砖的边长是2分米为什么合适? (因为2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要使所用的正方形的地砖都是整块的,地砖的边长是4分米为什么合适? (因为4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师:边长是3分米的地砖合适吗?为什么?5分米呢? 小结;我们刚才用画、摆的方法知道地砖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所以地砖的边长可以是1dm、2dm 、4dm,最大的4dm。 2、引导交流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我们知道16的因数除了1、2、4,还有哪些?(师板书“8、16”)12的因数除了1、2、4,还有哪些?(师板书“3、6、12”) (2)师总结:在这里1、2、4是16和12公有的因数,叫做他们的公因数(师板书公因数),其中,4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师板书最大公因数)。 即时练习:请你试着找一找14和49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你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什么叫几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吗? 三、质疑再探(4分钟) 1、知识回顾:回过头来看一看,王叔叔的问题我们都解决了吗? 地砖的边长可以是1dm、2dm 、4dm,最大的4dm 2、质疑:那么请快速浏览课本79--80页内容,看看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疑问,请提出来,我们共同探究! 预设: (1)、几个数的公因数个数是无限的吗?(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2)、学习了最大公因数有什么作用? 四、运用拓展 (一)我当小老师 展示学生高质量的习题,全班交流。 (二)根据学生自编题的情况,老师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1、判一判 快速判断下面各组数有没有公因数2?有没有公因数3?有没有公因数5? 6和9 15和12 42和54 30和45 2、游戏。游戏中出错的同学要为我们表演节目的!

《最大公因数》导学案讲解学习

《最大公因数》导学案 责任学校龙泉镇中心小学责任教师李晓辉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公因数就是几个数共同公有的因数,而在这些共同公有的因数当中,最大的 那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2. 知道找几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有多种,分别是:列举法、筛选法、短除法。能 熟悉地运用其中的一种方法来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学习重点: 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 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二、复习铺垫 1、在“3×4=12”这个算式中,12是3和4的(),3和4是12的()。 2、12的因数有:() 16的因数有:( ) 24的因数有:() 36的因数有:() 3、写出3的倍数。(写5个) 三、自主探究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如何找12和16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为了更形象地表示出1、2、4与16和12的关系,我们还可以用集合图的形式来表示出来。自学课本45页集合图,体会用集合图求公因数。 16的因数 28的因数 16和28的公因数有() 16和28的最大公因数是()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呢?可以分为哪几步?小组讨论交流。

1、 2、 3、 4、 四、巩固测评 1、短除法:用18和27的最小质因数3去除,一直除到它们的商只有公因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相乘,得到的积,就是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3 18 27 3 6 9 2 3 18和27除了两次3以后,除得的商2和3只有公因数1,就不要在除了,直接把两个除数3相乘,()×()就得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9了。 2、我知道 (1)10的因数:() 15的因数:() 10和15的公因数:() 10和15的最大公因数是()。 (2)14的因数:() 49的因数:() 14和49的公因数:() 14和49的最大公因数是()。 3.用短除法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25和30 24和36 五、学习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

五年级上册数学《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数学《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 计 五年级上册数学《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 我校地处城郊,所带班级学生共25人,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比较善于提出数学问题,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动探究知识。本册一单元,学生已经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用乘法算式、集合等方式列举出一个数的因数。因此用列举法找最大公因数没有困难。而利用因数关系、互质数关系找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不易发现这两个数具有这些关系。 教学内容: 教材直接呈现了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式分别找出12和18 的因数,再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教材用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在练习1、2中引出了用因数关系、互质数关系找最大公因数,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方法并会运用。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要重视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

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过程与方法: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教学重点: 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难点: 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出示3×4=12,()是12的因数。 生:3和4是12的因数。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师:除了3和4是12的因数,12的因数还有哪些? 生独立完成后汇报,板书 12的因数有:1、2、3、4、6、12。 师:要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需要注意什么?

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 罗江县御营小学吴聪 这节课是最大公因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要在学生解决问题中经历抽象公因数概念的过程,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为学生学习约分打好基础,这节课我在设计时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课堂上我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呈现王叔叔家用地砖铺贮藏室地面的现实情境,要求同学们帮助王叔叔选择地砖,学生在帮助王叔叔选择地砖的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正方形地砖边长与长方形地面长、宽之间的关系,通过讨论交流抽象出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概念。 二、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上课伊始,我创设了王叔叔家装修新房铺地砖的问题情境。后面,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均由学生帮助王叔叔选择地砖开始,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发现了可以选择边长1分米,2分米,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接着学生围绕着这几种可选择的正方形地砖边长与长方形地在长、宽之间关系展开讨论,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就会很快发现1、2、4是16的因数,也是12的因数,在这个基础上,老师请学生用简洁的话说一说1、2、4是16和12的什么数,由学生来抽象出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然后返回到帮助选择地砖的问题,由铺地砖的问题情境引入,到抽象出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概念,再到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学生在动手操作讨论交流中经历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三、注重数学交流 这节课每项活动,都考虑到学生的真实交流。例如,在呈现王叔叔请李叔叔铺地砖的情境后,请学生来设计可以铺什么样的地砖,可以铺正方形等不同的设计,通过简单的交流,引发全体学生对王叔叔

家铺地砖的关注之情,当学生倾听王叔叔的想法后,请同桌同学来讨论,并向大家解释王叔叔的想法,来自不同学生的解释,使所有学生明白了要用边长是整分米的正方形地砖,和用的地砖都是整块的要求,让学生满怀信心地去王帮助选择地砖,在学生动手操作完成了选择地块的任务后,要求各小组踊跃展示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关于可选择正方形地砖的边长和长方形地面的长、宽关系的探讨,和抽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的活动,都是通过学生讨论交流与师生之间的交流来实现的。 四、教材处理矛盾,学生思维跨度大 在处理教材的过程我,我同时感到十分困惑。教材的编辑是通过解决问题(也就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应用)来突破概念教学的,教材处理与学生年龄、思维特点均有较大矛盾。如果像今天的教案设计所处理的一样直接过度到应用,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应用相对学生来说是整节教材的难点,直接由一般方法到应用,部分学生的能力跟不上。而且学生根本还没有具体掌握找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众多方法,应用中是要找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加大了学生解题的难度。如果由应用中抽象概念同时教学找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整节课的时间又不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教学找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众多方法,而且课堂重、难点就会杂乱,不突出。教材处理总觉不够完美。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活动,还是能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老师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空间,也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交流氛围,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思考、操作、讨论、交流,获得了数学概念,获得了数学方法,同时也体验着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多种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14年4月

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 题目

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知识梳理 教学重、难点 作业完成情况 典题探究 例1.看谁找得快. (1)15的全部因数有. (2)21的全部因数有. (3)既是15的因数,又是21的因数有. 例2.王老师买了36支铅笔,48本练习本奖励给一些进步的学生,刚好发完,没有剩余,一个有多少个进步的学生? 例3.24的因数有:, 32的因数有:; 24和32的公因数有:. 24和32的最大公因数是:. 用这种方法找36和48的最大公因数. 例4.用一批布做同样的上衣20件或者裤子30件.那么用这批布可以做这样的衣服多少套?

例5.把一张长30厘米、宽24厘米的长方形纸裁成成同样大小、面积尽可能大的正方形,纸没有剩余,至少可以裁多少个?(画出示意图) 演练方阵 A档(巩固专练)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12?泗县模拟)6是36和48的() A.约数B.公约数C.最大公约数 2.(2012?中山模拟)在2、3、4、6、11这五个数中互质数有()对. A.2对B.3对C.4对D.6对 3.(2011?漳州)a、b和c是三个不同的非零自然数,在a=b×c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b一定是a的公因数B.c一定是a和b的最大公因数 C.a一定是b和c的最小公倍数D.a一定是b和c的公倍数 4.(2011?夷陵区)36和48的公约数一共有() A.1个B.2个C.3个D.6个 5.(2011?昆明模拟)36和24的公因数有()个. A.3B.4C.6D.8 6.(2008?大足县)在2,50,33,19这四个数中,互质数共有()对. A.2B.3C.4D.5 7.(2006?宣汉县)互质的两个数的积有()个约数. A.1B.2C.3D.无法确定 8.1998、1332、666这三个数的公约数中是质数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9.m:n为最简整数比,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m、n的公约数只有1 B.m、n都是质数 C.m、n是互质数 10.已知a、b的最大公因数是12,那么a、b的公因数共有()个. A.1B.2C.4D.6 11.16和34的公因数有()个. A.1B.2C.3D.4⑤无数

(完整版)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练习题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练习(一) 姓名: 一、填空 1、按要求写数 12的因数有: 18的因数有: 12和18的公因数有: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 几个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 ),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 )。 2、在下面集合圈内,分别填上24和32的因数和公因数,再说说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 9和18的最大的公因数是( ) 24和32的最大公因数是( ) 3、写出下面各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76( )124( ) 93( )2412( )119 ( ) 3542( )3913( )9165 ( )7766( )5829 4、自然数a 除以自然数b ,商是15,那么a 和b 的最大公因 数是( ) 5、按要求写出两个数,使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互质) (1)两个数都是质数:_____和______ (2)两个数都是合数:_____和______ (3)两个数都是奇数:_____和______ (4)奇数和偶数:_______和________ (5)质数和合数:_______和________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 1、互质数是没有公因数的两个数.( ) 2、成为互质数的两个数,一定是质数.( ) 3、只要两个数是合数,那么这两个数就不能成为互质数.( ) 4、两个自然数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商是互质数.( ) 5、因为 15÷3=5,所以15和3的最大公因数是5.( ) 三、解决问题 1、五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4人,如果把两个班的学生都平均分成若干组,要使两个班每个小组的人数相等,每组最多有多少人? 2、有一张长方形的纸,长80厘米,宽60厘米,如果要剪成若干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而没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 边长最长是多少厘米? 3、现有三根铁丝,一根长12米,一根长16米,一根长32米,要把三根铁丝截成同样长的若干段,三根铁丝都不许有剩余,每段最长多少米?一共截成多少段?

《找最大公因数》导学案123

课题:找最大公因数 【学习目标】 1、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 重点: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难点: 2、探索找两个公因数的方法。 一、【温故互查】 1、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根据。 1632 =( )16 = 4( ) = ( )4 =1( ) 2、举例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3 × 4 = 12 因数 因数 积 (3和4都是12的因数) 二、设问导读:。 1、找出12和18的全部因数,并与同伴交流你是怎么找的? 12的因数有: 18的因数有: 2、12和18公有的因数是哪几个?公有的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是多少? 公有的因数有( ),其中公有的因数中最大的是( )。 3.如何将这些因数填入两个相交的集合呢?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又应该填哪因数呢?讨论,并试着填一填。 4、说说什么叫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

归纳: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它 们的()。. 三、自学检测: 1、把16和20的因数和公因数分别填在下面的集合圈中,再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8的因数有() 42的因数有() 28和42的公因数有() 28和42的最大公因数是() 3、下表中哪些数是20的因数,哪些数是15的因数?在相应的格子里打上“√”。说一说哪些数是20和15的公因数。 四、拓展延伸 有两根木料,一根长16米,另一根长18米。现在要把它们截成相等的小段且每根不许有剩余,则每小段最长是多少米?一共可以截成多少段? 五、我的收获

小学数学五年级《最大公因数》优秀教学设计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并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引出公因数概念的过程。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印有长方形的纸,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片(硬卡纸做的)、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为新知打好铺垫 师:咱们已经见过面了,通过与你们聊天我还知道你们已经学过因数与倍数的知识,那谁来说说12的因数有哪些?16的因数呢?谁是所有自然数都含有的因数?并且它还是最……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今天要学的新知识就和因数和倍数有密切的联系,这节课上我要看看谁最会学习,能联系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 二、创设情境,引导动手操作 1、出示问题,明确要求。 师:现在咱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几乎家家室内的地面上都铺上了地砖,连咱们多媒体教室也不例外,铺上地砖以后显得非常的整洁和美观,王叔叔家的贮藏室也要铺地砖了,可选择什么样的地砖让他挺伤脑筋,能帮帮他吗?我们来看看他的要求。(师放课件) 师:再仔细看看,王叔叔对于地砖有什么要求? 当学生提到一些重点要求,例如:整块,整分米时,教师利用课件使这些重点要求下面出现下划线。 师:整分米是什么意思?整块呢?

学生回答。如果学生解释不清教师可以稍作引导。 师:在铺地时有时剩余的部分放不下一块地砖时,我们就要把地砖进行切割,那么这样做符合王叔叔的要求吗? (课件演示) 2、初步感知 师:王叔叔家贮藏室的地面是长16分米,宽12分米的长方形,要用边长是整分米的整块正方形地砖把它铺满,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你们猜猜吧。 生回答。 师:到底哪种方砖符合王叔叔的要求呢?还有没有其他答案, 三、自主探索,形成概念 1、汇报,揭示概念 师:通过亲自动手铺,找到符合要求的地砖了吗?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结果。学生汇报。 师:边长一分米的方砖沿着长边和宽边各铺几块? 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演示课件。 师:边长2分米和4分米的呢? 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演示课件。 师:看来边长1分米2分米4分米的方砖确实符合要求,那你们为什么不选择边长3分米和5分米的地砖呢?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孩子说出由于3只是12的因数而不是16的因数,5既不是12的因数也不是16的因数。 师追问:也就是要满足用整块方砖铺满地面的要求地砖的边长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生回答。可以多找几个孩子回答,只要意思对就可以了。 师:你们说的都对,它必须是12和16共同的公有的因数,12和16公有的因数有哪些? 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笔圈出。 师:我们就把1、2、4叫做12和16的公因数。(师板书) 师:谁还能完整地说一说?(多找几个孩子说以深化概念)

找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

《找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 义城完小张婷娟今天的这节数学课属于概念教学------《找最大公因数》,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课前,我也进行了重点分析,主要是: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我采取的解决策略是:解决“找最大公因数”的这一难点的策略是举例说明。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倍数、找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通过找公因数的过程,让学生懂得找公因数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为了加深理解,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让学生明确找两个数公因数的方法,并对找有特征的数字的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方法有所体验。在此过程中我注意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索,重视引发学生思考,注重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重要的是不要归纳成固定的模式让学生记忆。对于找公因数有困难的学生,我从方法上作进一步引导。在本节课中,我努力将找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教学课,设计成为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我认真地处理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关系,以数学思想来引领数学方法,尤其是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归纳:列举法和观察法,当两个数之间有特殊关系(因数关系和互质数关系)时用观察法就行,有效的扩张了数学的发展性功能。在落实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活动。充分激活了原有的知识基础,努力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构建,给予学生适时、适当、适量的帮助,使学生学会参与、学会发现、学会提高、学会应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满足学习体验需求。当下课之后,我就意识到不足之处,反思如下: 一是在利用学生熟悉的学号为学习材料,以“游戏”的形式之后就应该及时出现集合圈让学生填写就更好了。 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想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知识,验证所学到的知识。但我觉得放得不够开,学生自己写得太少,所以学得也不够扎实,有个别同学还不会写互质数。 在今后的教学路上,我会且思且行,且行且思……

小学奥数训练题 因数与最大公因数(无答案)

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1、 12345678987654321的除本身之外的最大因数是多少? 2、将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减去或加上它的个位数字,所得到的两个数都是78的大于1的因数。求这个两位数。 3、有一个自然数,它的最小的两个因数之和是4,最大的两个因数之和是100,求这个自然数。 4、有一个自然数,它的最大的两个因数之和是123,求这个自然数。 5、求只有8个因数但不大于30的所有自然数。 6、给出一个自然数n,n的所有因数的个数用T(n)表示。(1)求T(42);(2)求满足T(n)=8的最小自然数n;(3)如果T(n)=2,那么n是怎样的数? 7、在1~100中,所有的只有3个因数的自然数的和是多少? 8、如果自然数a和b各自恰好都有5个不同的因数,那么a×b能否恰好有10个不同的因数? 9、☆少年宫游乐厅内悬挂着200个彩色灯泡,这些灯泡或明或暗,十分有趣。这200个灯泡按1~200编号,它们的亮暗规则是: 第一秒,全部灯泡变亮; 第二秒,凡编号为2的倍数的灯泡由亮变暗; 第三秒,凡编号为3的倍数的灯泡改变原来的亮暗状态,即亮的变暗,暗的变亮; 一般地,第n秒凡编号为n的倍数的灯泡改变原来的亮暗状态。 这样继续下去,每4分钟一个周期。问:第200秒时,明亮的灯泡有多少个? 10、 100以内因数个数最多的自然数有五个,它们分别是几? 11、一个学生做两个两位数乘法时,把其中的一个乘数的个位数字9误看成7,得出的乘积是756。问:正确的乘积是多少?

12、给出一个自然数n,n的所有因数的和用S(n)表示,求S(24)和S(36)。 13、☆对于任意的大于2的自然数n,所有小于n且与n互质的自然数的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还是不能肯定? 14、一个数如果等于除它本身以外的所有因数之和,则称此数为完全数。已知30以内有两个完全数,请将它们找出来。 15、某商店把几十个单价原为0.2元的转笔刀降价后全部售出,共卖得2.53元。问:降价后单价多少元? 16、有一瓶440毫升的酒和容量不同的甲、乙两种酒杯。如果将酒倒入甲种杯,则倒满若干杯后,还剩35毫升酒(不足一杯);如果将酒倒入乙种杯,则倒满若干杯后也剩35毫升酒(不足一杯)。已知甲、乙两种酒杯的容量都不超过100毫升,求甲、乙酒杯的容量。 17、把21,26,65,99,10,35,18,77分成若干组,要求每组中任意两个数都互质,至少要分成几组?如何分? 18、 a,b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2,已知a有8个因数,b有9个因数,求a和b。 19、用1~9这九个数码可以组成362880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九位数,求这些数的最大公因数。 20、用1-7这七个数码组成两个三位数和一个一位数,要求三个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已知其中一个数为714,求另两个数。 21、现有三个自然数,它们的和是1111,这样的三个自然数的公因数最大可以到多少? 22、 100个正整数之和为6666,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最大可能值是多少? 23、 A、B是两个奇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3,求(A+B)和(A-B)的最大公因数。

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详案

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详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丁双梅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7——78页。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找出12和18的因数为例,安排了四个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先找出12和18的所有因数,再找它们相同的因数,明白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最后通过集合图让学生理解12和18的公因数。这一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为下一节学习约分做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学习了有关因数的知识,能够较准确的找出一个数所有的因数,重点在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公因数及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学习目标 1.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带有数字(1——30)的磁性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 在第三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因数与倍数,那我们现在玩个游戏---“找因数”。 我给学生每人发一张数字卡片(1——40),每个人代表一个数。 1.请12的因数站起来。 2.请18的因数站起来。 (让学生说一说找因数的方法,并且说出怎样才不会重复、不会遗漏。)【设计意图】为本课知识做铺垫,让学生提前梳理找因数的方法,在课堂上也能节约时间。 一、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师:你们真聪明!丁老师今天遇到了一个问题,想请聪明的你们来帮忙。请看大屏幕: 1.出示情景,引发思考 王叔叔是切割工,他需要把长12厘米和18厘米的木棍截成同样长的小段,每根不许有剩余,那么每根木棍最长截多少厘米? 2.说说你从题中发现了那些重要的数学信息。 3.你认为这个长度要符合什么要求? (生:这个数是12的因数也是18的因数,而且是12和18相同因数中最大的。) (师:你的分析很到位!同学们,这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12和18相同的因数就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公因数中最大的因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有关《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范文

有关《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范文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相互关系,会找1~100的自然数的因数,并且在学习面积概念时积累了“密铺”的活动经验开展教学的。对于《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这样一节概念课的教学,其教学重、难点我认为就是对“公”字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如何体验这个数既是一个数的因数,又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才是两个数“公有”的因数。为了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结合我们本学期的教研主题“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尝试教学: 一、重视活动体验,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一次猜想: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如果用同样大的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来摆,刚好摆满没有剩余,可以选边长是几厘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去操作验证,在操作中体会“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摆满没有剩余”,初步感知正方形既要把长方形的长摆满没有剩余,又要把长方形的宽摆满没有剩余。 第二次猜想:现在把长方形变大,长6厘米,宽4厘米,同样的要求,这次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学生可以熟练地操作验证,在活动体验和交流中进一步感知选择正方形时既要保证长方形的长摆满没有剩余,又要保证长方形的宽摆满没有剩余。

第三次猜想:继续变大,长18厘米,宽12厘米长方形,还是同样的要求,用同样大的小正方形来摆,刚好摆满没有剩余,这次可以选边长是几厘米的正方形呢?学生继续操作验证。这时学生已经有了前两次的操作感知,积累了充分的活动经验,这些活动经验可以支撑他们去推理、想象,找到能“摆满没有剩余”的本质,从而从整体感知正方形边长的规律。 然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前后共摆了三个长方形,得到了黑板上的这些数据。仔细想一想,这些正方形的边长和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呢?”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发现规律,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通过创设以上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实在在地经历了公因数产生的过程,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充分体验公因数的意义。 二、借助几何直观,增进学生对概念意义的理解。 通过上面的操作体验和思考认知,学生认识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又经历了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学生能感知“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这三个概念之间存在着一些联系。为了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概念,提出问题:“对比这三个概念,现在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吗?可以选其中两个说一说。”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思考。这时学生交流:“‘因数’是一个数的,而‘公因数’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公有的”、“‘最大公因数’首先它也是‘公因数’中的一个,而且是‘公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79-8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结合解决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⑵学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学具准备:若干张长16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格子纸;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的小正方形;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和同桌说一说自己学号的因数。 2、游戏:看谁反应快。 第一组: (1)学号只有两个因数的同学起立。点拨:这样的数叫质数。 (2)学号是合数的同学起立。 (3)谁一次也没有站起来?为什么? 第二组: 学号是20(1、2、4、5、10、20等6人)的因数的同学起立,学号是16(1、2、4、8、16等5人)的同学起立,1、2、4号同学为什么起立两次?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王叔叔铺地情景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王叔叔买了一套房子,正忙着装修,但他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一个储藏室,地面长16分米,宽12分米如果用边长是整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把这个房间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 教师引导:谁能说说王叔叔对铺地砖有什么要求? 三、合作探讨,理解意义,学习方法。 1、演示课件,指导操作方法。 教师引导:这个房间长16分米,宽12分米如果用边长是整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把这个房间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学生回答自己的猜想) 教师引导:怎样验证你们的猜想呢?(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教师评价,学生评价。) 教师总结:你的方法很好,我们可以先选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来摆摆看,有没有剩余。请看屏幕。(课件演示过程)教师引导:长方形的长有没有剩余?长方形的宽有没有剩余? 教师质疑提出新学习目标:用其他的正方形来摆有没有剩余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或用水彩笔在长方形纸上画一画,把出现的几种的情况记录下来,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学生分组进行画,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分组操作,发现规律。 ①学生操作。 学生在长方形纸上试画边长是2、3、4、5、6……厘米的正方形。 ②交流汇报。 请xx小组汇报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展示学生作品,教师评价,课件出示对应的幻灯片,演示铺地过程。) 教师引导:结合刚才的操作,我们发现,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厘米?为什么只选择边长是1、2、4厘米的正方形呢?

《用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用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用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之后教学的,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不能灵敏利用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同学一看到求最大、最多、最长是多少,便不假思索,直接求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至于为什么是求最大公因数,有的同学不理解,或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基于此,我设计了这节课。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大了以下几点: 1、借助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学中,我以学生感兴趣的六一节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在积极、快乐的氛围中学习。通过给学生提供详尽的材料,让他们利用已有的材料,剪一剪、画一画、折一折、想一想、算一算,用例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动手操作中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实质上是求已知数量的最大公因数,并结合课件演示明确为什么是求最大公因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层次。再通过后面的尝试应用,练一练,灵敏应用等环节进一步明确思路。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 2、预设探究过程,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尝试应用环节更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广漠平台,我抛出问题后让学生独立探究。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知识经验、方法、技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找出各种求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的方法,从中再次体验到要解决这个问题实质上还是求已知数量的最大公因数。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能主动的建构知识,而不是简单模仿,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地。 3、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给学生充分的交流与研究时间,让学生在交流展示中明确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达到把繁复的问题变得简单,把简单的问题变得有厚度。 1/ 1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 最大公因数(1)导学案

4.约分车前实验小学陈道锋 第1课时最大公因数(1)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 1.什么是因数?因 数有什么特点? 2.写出12和16所 有的因数。你是怎样找 一个数的因数的? 3.引入新课,板书 课题。 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 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除数是被 除数的因数。总结因数的几个特点: (1)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 因数是它本身。 (2)因数的个数有限的。 (3)一个数除以它的因数,商 一定是自然数(0除外)。 2.学生独立练习,然后交流检 查。 3.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 容。 1.填空。 (1)既是质数又是奇数的最 小的一位数是()。 (2)在50以内的自然数中, 最大的质数是(),最小的合 数是()。 答案:(1)3(2)47 4 2.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 因数。 15和21 30和50 9和 10 答案: 15和21的最大公因数是3。 30和50的最大公因数是2 ×5=10。 9的因数有1,3,9。 10的因数有1,2,5,10。 9和10的最大公因数是1。 3.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 填在括号里) (1)9和15的最大公因数 是()。 ①1 ②3 ③9 ④15 (2)3和14的最大公因数 是()。 ①1 ②3 ③14 ④42(3) A是B的倍数,A、B两数的最大 公因数是()。 二、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学习新知。(20分钟) 1.探究概念。 (1)课件出示例1。 8和12公有的因数 是哪几个?公有的最大 因数是多少? (2)说一说你是怎 么找出8和12公有的因 数的。 (3)引导学生学习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 概念。 2.探究求最大公因 数的方法。 课件出示例2。 引导学生用列举法 和筛选法找出18和27 的最大公因数。 1.(1)独自在练习本上8和 12公有的因数和最大因数,完成后 汇报。 生:8和12公有的因数有1,2, 4,其中最大因数是4。 (2)在组内交流找公有的因数 的方法。 生1:分别找出8和12的因数, 再从中找出公有的因数。 生2:通过集合图知道,1,2, 4是8和12的公因数,其中4是最 大的,叫做8和12的最大公因数。 (3)自学教材第60页上面的 内容。 2.汇报自己喜欢的方法。 (1)列举法:先分别找出18 和27的因数,后看18和27的因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