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脏骤停护理查房

心脏骤停护理查房

心脏骤停护理查房
心脏骤停护理查房

心脏骤停护理查房

一查房日期:2017年1月10日

查房科室:急诊科

查房的目的:掌握心肺复苏的相关理论

主持人:夏小艳

二临床资料

护士长夏小艳介绍基本情况:患者景开才,男,61岁,于2017年1月6日13:45分被快递员发现晕倒在我院门卫室,立刻通知我科值班护士,接到通知后立即到达现场。

现场情况:发现患者俯卧位倒地,面色紫绀,将病人翻身处于平卧位。未扪及大动脉,无呼吸,无脉搏,无意识,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考虑心脏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准备简易呼吸器。

抢救措施:继续心肺复苏,开放气道,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安置心电监护示室颤波,心率178次/分。继续心肺复苏,{心三联(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呼二联(尼可刹米、洛贝林)}。13:50急转入急诊科。立即电除颤,遵医嘱分别调至于200J, 200J, 300J。持续心肺复苏。14:25患者无自主呼吸、无脉搏、无意识、瞳孔散大,于14:28抢救无效,宣布临床死亡。

三发言与提问

1夏小艳护士长:请问哪位护士老师告诉我们心脏骤停的原因?

方丽老师: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

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

心脏骤停按发生原因:

心源性心脏骤停前者为心脏疾病所直接导致,心跳通常早于呼吸停止。

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心肌梗死。

非心源性心脏骤停为其他疾病或意外等导致,心跳可晚于呼吸停止。最常见的是意外事故。

2夏小艳护士长:很好,方丽老师将心脏骤停的原因解释的非常好。那么老师们知道心脏骤停的类型吗?那就有请陈思吉老师为我们讲解一下。

(1).心室颤动

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的快速颤动,心电图上可见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连续而不规则的室颤波,频率达200~400次/分。室颤多见于心肌严重缺血或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室颤是心脏骤停最常见的类型,而且复苏成功率最高,尤其是室颤波粗大且快速时。

(2).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身节律

心室肌呈断续慢而微弱的不完全性收缩,频率多在20~30次/分以下,虽然心电图上有间断出现的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但听不到心音,扪不到脉搏,亦称为“电-机械分离”,多是心肌严重损伤的后果,复苏不易成功,预后颇差。

(3).心脏(室)停顿

心脏完全丧失了收缩活动。心电图上没有P-QRS-T波群或仅有P波。多见于麻醉、外科手术及某些内科严重情况时,复苏成功率亦较室颤为低。

3夏小艳护士长:很不错,陈思吉老师分析的很详细。那有谁知道心脏骤停的的临床表现吗?那就请陈晓兰老师为大家讲解。

心脏骤停是临床死亡的标志,其症状和体征如下:①心音消失;②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③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暂抽搐,抽搐常为全身性,多发生于心脏停搏后10秒内,有时伴眼球偏斜;④呼吸断续,呈叹息样,以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脏停搏后20~30秒内;⑤昏迷,多发生于心脏停搏30秒后;⑥瞳孔散大,多在心脏停搏后30~60秒出现。但此期尚未到生物学死亡。如予及时恰当的抢救,有复苏的可能。

4夏小艳护士长:嗯,心脏骤停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有请王冬玲老师为我们介绍。

对于危重病人处于濒死阶段的抢救性医疗措施称为复苏术。最初针对呼

吸骤停、心脏骤停而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称为心肺复

苏(CPR)

心肺脑复苏(CPCR)包括心、肺、脑复苏三个主要环节。完整的CPCR

包括三部分: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延续生命支持。

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取决于抢救是否及时,措施和手法是否有效、正确。

心脏骤停一旦发生,时间就是生命。抢救越早,复苏的成功率越高。

5夏小艳护士长:下面有请尚雅琪老师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基础生命支持。

基础生命支持又称初期复苏处理或现场急救。目的是建立有效的人工循

环,向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使其得到保护。

触摸颈动脉是简便易行的方法。采用正确位置,未触到搏动即证实心跳

停止。疑有错误时,应检查有无意识、呼吸、瞳孔散大、面紫绀,苍白,

再加上,触不到颈动脉搏动,才可判断心跳是否停止。检查时间不超过

10秒钟。

人工循环:采用人工方法帮助心脏跳动,维持血液循环,最后使病人恢

复心跳的一种急救技术。适用于触电、溺水、心脏病等引起的心跳骤停。

具体方法如下:病人仰卧在床上或地上,解开衣服,急救人员跪在病人的

一侧,

无论双人或单人心脏按压,按压的比例都是30:2

(1)体位:即患者体位;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

(2)部位:即按压部位,操作者位于病人一侧,以一手掌根部置于患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剑突上二横指宽距离),手掌与胸骨纵轴平行以免按压肋骨,另一手掌压在该手背上。

(3)姿势:即操作者身体姿势;操作者肘关节伸直,借助双臂和躯体重量向脊柱方向垂直下压。不能采取过快的弹跳或冲击式的按压,开始的一、二次用力可略小,以探索病人胸部的弹性,忌用力过猛,以免发生肋骨骨折、血气胸和肝脾破裂的并发症。

(4)深度:按压深度;每次按压,成人使胸骨下压3-5cm;儿童3cm±;婴幼儿(用示指和中指指端按压胸骨)1~2cm。按压后放松胸骨,便于心脏舒张,但手不能离开按压部位。待胸骨回复到原来位置后再次下压,如此反复进行。

(5)频率:按压频率为80-100次/min

由于按压时操作不当,可发生肋骨骨折,折断的肋骨骨折端可刺伤心、肺、气管以及腹腔脏器或直接造成脏器破裂,从而导致气胸、血胸,肝、脾、胃、膈肌破裂,脂肪栓塞等。

夏小艳护士长:那接下来由唐婕老师为我们介绍开放气道。

开放气道当心搏停止后,全身肌张力下降,包括咽部肌张力下降,导致舌后坠,造成气道梗阻。如将下颌前推移,可使舌体离开咽喉部;同时头部后伸可使气道开放。如发现口腔内有异物,如食物、呕吐物、血块脱落的牙齿、泥沙、假牙等,均应尽快清理,否则也可造成气道阻塞。无论选用何种开放气道的方法,均应使耳垂与下颌角的连线和患者仰卧的平面垂直,气道方可开放。在CPR的全过程中,应使气道始终处于开放状态。

1、仰头抬法如患者无颈椎损伤,可首选此法。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一侧,用

一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向下压迫;同时另一手食、中指并拢,放在颏部的骨性部分向上提起,使得颏部及下颌向上抬起、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

2、仰面举颌法如已发生或怀疑颈椎损伤,选用此法可避免加重颈椎损伤,但不

便于口对口吹气。站立或跪在患者头顶端,肘关节支撑在患者仰卧的平面上,两手分别放在患者头部两侧,分别用两手食、中指固定住患者两侧下颌角,小鱼际固定住两侧颞部,拉起两侧下颌角,使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

3、托下颌法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一侧,用一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向下压迫;

同时另一手拇指与食、中指分别放在两侧下颌角处向上托起,使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在实际操作中,此法优于其他方法,不仅效果可靠,而且省力、不会造成或加重颈椎损伤,而且便于作口对口吹气。

6 夏小艳护士长: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重建循环。

1、将患者置仰卧位,头后抑,迅速松解衣和裤带以免障碍呼吸动作,急救

者一手按住额部,另一手抬起颈部。

2、如病人牙关紧闭或下颌松弛,将抬颈之手来支持下颌并使口部微张,以

便于吹气。

3、急救者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病人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以嘴唇密封住患者的口部,用力吹气,直至病人胸部隆起为止。

4、当病人胸部隆起后即停止吹气,放开紧捏的鼻孔,同时将口唇移开,使

病人被动呼气。

5、当病人呼气结束即行第二次吹气,吹气时间约占呼吸周期的1/3(1~1.5秒),

吹气频率为14-16次/minn(小儿为20次/mi)。若仅一个人实施复苏术,

则每心脏按压30次后,迅速大力吹气两口,若两人实施复苏术,则每心

脏按压5次吹气1次。

6、口对口人工呼吸可致胃膨胀,吹气期压迫环状软骨以关闭食道的方法有

一定预防作用,但不如食道堵塞如喉罩气道效果良好。压迫上腹部以

逐出胃内气体的方法,易致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弊多利少,一般不宜

采用。

7 夏小艳护士长:下面由方丽老师介绍进一步生命支持。

(一)维持循环功能

(二)维持呼吸功能

(三)防治肾功能衰竭

(四)防治胃肠道出血

(五)维持体液、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六)控制抽搐

(七)预防感染

8 夏小艳护士长:下面由陈思吉老师介绍药物治疗。

静脉给药:静脉给药安全、可靠,为首选给药途径。

1、肾上腺素:就心脏复苏而言,该药被公认为是最有效且被广泛使用

的首选药物。推荐标准剂量为1mg(0.02mg/kg)静注,若初量无效,每

3-5分钟可重复注射1次,直至心搏恢复。

2、碳酸氢钠,心跳呼吸停止必然导致乳酸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致

使血PH明显降低,在心脏按压过程中,低灌流状态,使代谢性酸中

毒进一步加剧,酸中毒使室颤阈值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弱,机体对心

血管活性药物(如肾上腺素)反应差,只有纠正酸中毒,除颤才能成功。

因此,积极合理地应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无疑对提高复苏成功率有

意义。碳酸氢钠首次静注量1mmol/kg。

3、利多卡因,可降低心肌应激性、提高室颤阈、抑制心肌异位起搏点。

对室性异位起搏点最有效,是目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其

用法:先以1mg/kg剂量缓慢静注,然后以每分钟1-4mg连续静滴维持。

4、阿托品,能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因迷走神经反

射刺激及缓慢性心律失常所致心脏骤停者。用量0.5-1mg。

9 夏小艳护士长:下面由陈晓兰老师介绍延续生命支持。

1、关于脑低温治疗的作用机理及目的:脑低温疗法有极强的脑保

护作用,但降温及控制温度有一定困难,并且28℃-32℃的中度低

温对全身免疫系统、心肺功能、血液及代谢有抑制作用,因此,目

前主张头部重点降温,以及亚低温(34℃左右)也能减轻复苏后早期

脑功能和脑组织病理损害。

2、利尿脱水是减轻脑水肿,改善脑循环的重要措施。在自主心跳恢

复测得血压后,尽早使用甘露醇0.5~1g/kg,每天快速静滴2-3次,

以后视尿量辅用利尿剂,如速尿20-40mg静注。此外,浓缩白蛋

白、血浆亦可用于脱水治疗,尤其对于低蛋白血症,胶体渗透压低

的患者,联用速尿效果更佳。

3、促进脑内血流再流通,复苏早期尽量维持血压正常或稍高正常,

可促进脑内血流再流通,适当的血液稀释,使红细胞压积降至30%

左右,以降低血液粘度,防止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如应用低分子

右旋糖酐250~500ml/日

4、脑保护药物的应用,(1)促进代谢药物(2)钙通道阻滞药(3)

氧自由基清除剂

5、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的目的是稳定细胞膜结构,改善血脑屏障

功能,减轻脑水肿。通常选择地塞米松,也可选用短效的甲基强的

松龙,一般应用3-4天,应注意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如诱发

上消化道出血。

6、高压氧能极大的提高血氧张力,显著提高脑组织与脑脊液中的氧

分压,增加组织氧储备,增强氧的弥散率和弥散范围,纠正脑缺氧,

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还具有促进缺血缺氧的神经组织和脑血

管床修复的作用。促进意识的恢复,提高脑复苏的减功率,有条件

者应尽早常规应用。

10 夏小艳护士长:总结

论心跳骤停患者抢救成功与否与心脏停搏时间、原发病是否可逆、抢救人员专业水平、抢救措施等因素密切相关。

心跳呼吸骤停的护理

时间:2017年01月12日 题目:心跳骤停患者的护理 主讲人:李宏 参加人员:门诊输液室全体人员 内容: 定义: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临床表现为扪不到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消失;继之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若不及时抢救可引起死亡。一般认为,心脏停搏5~10秒可出现眩晕或晕厥,超过15秒可出现晕厥和抽搐,超过20秒可出现昏迷;若心搏停止超过5分钟常可造成大脑严重损伤或死亡,即使复跳也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危重的急症,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抢救。 一、病因 1.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是心脏性猝死中最常见的病因。其次冠状动脉痉挛: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所致,而缺少显著的、明确的冠状动脉病变,目前已较肯定,严重的冠状动脉痉挛足以使ST段抬高,且可以是无症状性的,也可以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自发性ST段抬高与严重心律失常在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同时出现,常提示预后不良。 (3)其他如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2.非冠状动脉性疾病 (1)原发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常发生猝死。 (2)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有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少部分可致猝死 (3)先天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以法洛四联症,尤其是术前有严重肺动脉瓣狭窄者猝死多见,其次为艾生曼格综合征。 (4)其他心肌炎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急性弥漫性心肌炎引起猝死的危险性很大。心肌炎为猝死的第2位病因,多系统性结节病不少见,少数病例可有心脏受累。

3.电生理异常 先天性或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预激综合征;传导系统病变。 二、临床表现 ①突然意识丧失或抽搐;②大动脉搏动(股动脉、颈动脉)消失;③听不到心音,测不到血压;④急性苍白或发绀,继之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固定,肛门括约肌松弛。 三、辅助检查 1.心电图 心脏骤停时做的心电图常有3种类型: (1)心室颤动最常见,占绝大多数;表现为QRS波消失,代之以规则或不规则的心室扑动或颤动波; (2)心室停顿占极少数,因心室电活动停止,心电图呈一直线或尚有心房波; (3)电-机械分离占少部分,表现为缓慢,宽大,低幅的QRS波,但不产生有效的心室机械性收缩,一般认为,心室停顿和电机械分离复苏成功率较低。 2.脑电图脑电波低平。 四、处理措施 1.心肺脑复苏 心肺脑复苏(CPR)是针对心脏骤停而采取的尽快建立有效循环,提高心输出量的一系列措施。心脏停搏时间越长,全身组织(特别是脑组织)经受缺氧的损害越严重,维持生命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开始抢救时间的早晚。 整个复苏抢救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一是基本的生命支持;二是进一步的支持生命活动,争取恢复心跳;三是复苏后处理。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其处理原则大致相同,首要任务是尽快建立有效循环,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心输出量,给予有效的生命支持。处理心脏复跳后的各种后遗症及原发病。心脏骤停的复苏处理大致可分为3期: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一、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护理常规 按急诊抢救患者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迅速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姓名,轻拍患者肩部,观察其对刺激有无反应,判断意识是否丧失,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2.判断呼吸看:患者胸部有无起伏;感觉:面部贴近患者的口鼻,感觉有无气体呼出;听:耳听患者呼吸道内有无气流逸出的声音,判断有无呼吸,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 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用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相当于喉结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头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护理措施】 1.一旦确诊心脏骤停,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并紧急呼叫值班医师,积极就地抢救,立即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术(CPR) 2.紧急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术,建立呼吸通道 (1)将患者置于硬板床或背部坚实的平面(木板、地板、水泥等),取仰卧位,双腿伸直,解开上衣,放松裤带 (2)开放气道,清除呼吸道内异物: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患者仰卧,急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外向上抬颏。若呼吸道内有分泌物,应当及时清理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再开放气道。 (3)人工呼吸:人工呼吸采用口对口呼吸法:抢救者深吸气后,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呈密封状,缓慢吹气持续2秒,确保胸廓隆起。送气时,用一手拇指与食指捏住患者鼻子防漏气; 呼气时,两手指松开。通气频率为10~12次/分钟,每次吹气量为700~1000ml应用简易呼吸器法: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8~10L/min,一手以“FC”手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钟。送气同时观察人工呼吸的有效指征,即见患者胸廓起伏。 (4)胸外心脏按压:抢救者跪于患者的右侧,快速确定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处。按压手法:以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的准确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要部 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按压幅度:使患者胸骨下陷成人为4~5cm;5~13岁儿童为3cm;婴幼儿为2cm。按压频率:100次/分钟。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颈动脉搏动及自主呼吸10秒,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自主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个循环再次判断,直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到达 (5)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效指征:①能摸到大动脉搏动,收缩压在8kPa(6mmHg)以上;②发绀减退,面色、口唇、甲床及皮肤等色泽由灰转红:③散大的瞳孔缩小;④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⑤昏迷变浅或出现反射或挣扎;⑥可以排尿;心电图波形改善以上只要出现前2项指标,说明有效,应继续行CPR。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可用面置呼吸囊加压给氧,必要时立即行气管内插管或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3.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给药通道,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予各种抢救药物,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并密切观察药物的效果。 4.进行心电监护。如出现室颤,经药物治疗无效,应尽快进行电除颤术 【健康指导】

心脏骤停护理查房

心脏骤停护理查房 一查房日期:2017年1月10日 查房科室:急诊科 查房的目的:掌握心肺复苏的相关理论 主持人:夏小艳 二临床资料 护士长夏小艳介绍基本情况:患者景开才,男,61岁,于2017年1月6日13:45分被快递员发现晕倒在我院门卫室,立刻通知我科值班护士,接到通知后立即到达现场。 现场情况:发现患者俯卧位倒地,面色紫绀,将病人翻身处于平卧位。未扪及大动脉,无呼吸,无脉搏,无意识,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考虑心脏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准备简易呼吸器。 抢救措施:继续心肺复苏,开放气道,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安置心电监护示室颤波,心率178次/分。继续心肺复苏,{心三联(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呼二联(尼可刹米、洛贝林)}。13:50急转入急诊科。立即电除颤,遵医嘱分别调至于200J, 200J, 300J。持续心肺复苏。14:25患者无自主呼吸、无脉搏、无意识、瞳孔散大,于14:28抢救无效,宣布临床死亡。 三发言与提问 1夏小艳护士长:请问哪位护士老师告诉我们心脏骤停的原因? 方丽老师:心脏骤停就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 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 心脏骤停按发生原因: 心源性心脏骤停前者为心脏疾病所直接导致,心跳通常早于呼吸停止。最 常见的就是冠心病、心肌梗死。 非心源性心脏骤停为其她疾病或意外等导致,心跳可晚于呼吸停止。最常见的就是意外事故。 2夏小艳护士长:很好,方丽老师将心脏骤停的原因解释的非常好。那么老师们知道心脏骤停的类型不?那就有请陈思吉老师为我们讲解一下。 (1)、心室颤动 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的快速颤动,心电图上可见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连续而不规则的室颤波,频率达200~400次/分。室颤多见于心肌严重缺血或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室颤就是心脏骤停最常见的类型,而且复苏成功率最高,尤其就是室颤波粗大且快速时。 (2)、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身节律 心室肌呈断续慢而微弱的不完全性收缩,频率多在20~30次/分以下,虽然心电图上有间断出现的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但听不到心音,扪不到脉搏,亦称为“电-机械分离”,多就是心肌严重损伤的后果,复苏不易成功,预后颇差。 (3)、心脏(室)停顿 心脏完全丧失了收缩活动。心电图上没有P-QRS-T波群或仅有P波。多见于麻醉、外科手术及某些内科严重情况时,复苏成功率亦较室颤为低。 3夏小艳护士长:很不错,陈思吉老师分析的很详细。那有谁知道心脏骤停的的临床表现不?那就请陈晓兰老师为大家讲解。 心脏骤停就是临床死亡的标志,其症状与体征如下:①心音消失;②脉搏触

心脏骤停护理常规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最新版) 一、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一)迅速判断患者意识大声呼喊患者,轻拍患者双肩,观察其对刺激有无反应,同时快速检查呼吸(默数自己平静呼吸两次患者无1次呼吸或仅为喘息),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如患者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仅喘息),立即启动急救系统(呼救)。 (二)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一旁滑移2-3CM,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护理措施】 一旦确认患者无反应且无呼吸,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并紧急呼叫值班医师(呼叫120或通知专业人员),呼叫准备除颤仪及抢救车,积极就地抢救,立即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术(CPR)。 1.将患者置于硬板床或背部坚实的平面(木板、地板、水泥等),取去枕仰卧位,双手放于两侧,身体无扭曲,松解衣裤。 2.胸外心脏按压: 抢救者跪于患者的右侧,快速确定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处。按压手法:以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的准确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按压幅度:使患者胸骨下陷成人为至少5cm,幼儿大约5厘米,婴儿大约4厘米。(婴儿和儿童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如果有2名或更多急救者在场,每2min应更换按压者,避免因劳累降低按压效果,每次更换尽量在5s内完成。 3、开放气道:

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呕吐物或其他异物(捶背或推压下胸部),观察口腔情况:有无舌后坠及活动假牙。打开气道,可以用仰头举颏法,对怀疑有颈椎损伤的患者采用推举下颏法。 4.人工呼吸: ①采用口对口呼吸法:开放气道→捏鼻子→口对口→“正常”吸气→缓慢吹气(1秒以上),胸廓明显抬起,8-10次/分→松口、松鼻→气体呼出胸廓回落。 ②应用简易呼吸器法: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10L/min,一手以“EC”手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 10~12次/分钟。送气同时观察人工呼吸的有效指征,即见患者胸廓起伏。如已建立高级气道,且二人CPR则8至10 次/分,潮气量6-7ml/kg,按压与通气可同时进行。 5. 尽早除颤: 按压通气要持续进行,直至除颤仪到来。准备好除颤仪后,用纱布清洁除颤部位的皮肤,电击板上均匀涂抹导电膏。分析心律,如为室颤或无脉性室速,实施电击除颤一次,立即行5个周期的CRP后(约2分钟)再次分析心律,必要时再次除颤。 能量选择:双向波除颤仪,120J-200J/次, 单向波除颤仪为 360J 。不清楚依次为200J,200-360J,360J 。 除颤仪电极板的放置位置:心底(STERNUM):患者右侧锁骨中线第2—4 肋间。心尖(APEX):患者左乳头外侧第4—5肋间与腋中线的交点。两个电极板之间距离不要小于10cm。 6.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效指征: (1)能摸到大动脉搏动,收缩压在8kPa(60mmHg)以上; (2)发绀减退,面色、口唇、甲床及皮肤等色泽逐渐转为红润;(3)散大的瞳孔缩小; (4)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 (5)昏迷变浅或出现反射或挣扎; (6)可以排尿;

院内心脏骤停急救流程图

院心脏骤停急救流程 1、目击病人昏倒或发现病人情况不好:医护人员应首先确定病人是否心脏骤停,通过轻拍重喊判断是否有意识,随后摸颈动脉判断是否有心跳(时间不超过10秒钟),同时观察是否呼吸不正常及存在紫绀。 如确定病人已经心脏骤停,应立即求救(如身边有人,请通知医生或护士),并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 如身边无人应视是成人或儿童,成人可先离开求救,儿童应进行5个循环心肺复后离开求救。 求救应在通知到一名医护人员后立即返回实施心肺复急救。 建议建立医院院心肺复小组专项急救(总值班),可由总值班负责通知复小组到位。也可考虑在各电脑上设置复报警器,通过网络 直接通知复小组。 2、一人及多人心肺复:围绕生存链(早按压且少中断按压;早除颤;早气管插管和早期建立静脉通路使用肾上腺素)要点先后或同时进行。 3、复小组应在接到求救后10分钟赶到,协助抢救,重点分析心脏骤停原因及未能复原因(6H6T),注意脑复及超长期复。建议医院在各病区配置A E D ,或由复小组携带。 4、当班医护人员在抢救空隙应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及医院相关领导。 5、注意医疗相关证据的收集与保存,与家属做好沟通,必要时启动医疗纠纷预警。

1 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一、检查 1.必须尽快在询问病史的同时完成必要的体格检查,包括意识状态、大动脉搏动、呼吸、 瞳孔、心音、血压等情况; 2.心电图检查及进行心电监护。 二、治疗原则 (1)胸外心脏按压:患者平卧硬板床,拳击胸骨中点一次,如未复跳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80~100次/分。每次按压和放松时间相等。 (2)畅通气道:输氧。 (3)人工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牙关紧闭时可改为口对鼻呼吸,立即准备好气管插管,安上人工呼吸机。 (4)进一步维持有效循环,若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好必要时可考虑开胸按压。 (5)建立静脉滴注通道:滴注增加心排出量药物及碱性药物:如肾上腺素1mg 静注,必要时每隔5~10分钟重复一次;多巴胺每分钟2~10微克/kg静滴;5%碳酸氢钠100ml静滴。 (6)心电图监测和心律失常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药物和电技术两方面: 1)电击除颤:心室纤颤可用非同步电击除颤,所需能量为200~360焦耳。2)药物治疗: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选用胺碘酮、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硫胺、溴苄胺等;若由于洋地黄中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可选用苯妥英钠静注。 3)对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静注治疗。 三重症监护室处理 (1)维持有效的循环:纠正低血压,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处理心律失常;防治急性 左心衰竭等等。 (2)维持有效呼吸:关键问题是要防治脑缺氧及脑水肿,也可用呼吸兴奋剂,

38系统精讲-循环系统-第十二节心脏骤停病人的护理

1.男,59岁,患冠心病20年,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经抢救已脱离危险。接下来最重要的处理是 A.纠正酸中毒 B.应用抗生素c.强心利尿 D.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 E.持续心电监护 【答案】:D 【解析】:考察心脏骤停复苏后的处理。复苏后重要的是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2.心肺复苏时抗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是 A.肾上腺素 B.利多卡因c.阿托品 D.多巴胺 E.碳酸氢钠 【答案】:B 【解析】:考察心脏骤停高级生命支持。心肺复苏时,利多卡因是最有效的药物之一。能抑制缺血心肌由折返激动所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是治疗和预防心室颤动的首选药物。 3.男,30岁,因触电致心跳、呼吸骤停。双人复苏时,按压和吹气比例为 A. 5 : 1 B.15 : C.15 : D.30 : E.30 : 【答案】:D 【解析】:考察心肺复苏的操作。无论单人还是双人复苏,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比例均为30: 2。 4.复苏中提起下颌的目的是

A.改善咽喉成角 B.充分打开气道 C.保护咽部 D.防止颈椎损伤 E.防止牙齿咬伤舌 【答案】:B 【解析】:考察气道通畅的方法。心跳呼吸停止后,意识丧失,全身肌肉(包括舌肌)松弛,舌根后坠,造成呼吸道阻塞。由于舌附于下颌,若将下颌向上抬,并向前移,舌将离开咽喉部,气道即可开放。 5.男,30岁,因触电心跳骤停,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双掌应按压胸骨的 A.下1/3 B.中下1/3 c.中间 D.中上1/3 E.上1/3 【答案】:B 【解析】:考察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交界处。 6.男,59岁,患冠心病20年,突然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成功后意识仍未恢复,拟行脑复苏,其主要措施是 A.维持有效的循环 B.确保呼吸道通畅c.降温和脱水疗法 D.加强基础护理 E.治疗原发疾病 【答案】:C 【解析】:考察心脏骤停复苏后的处理。脑复苏的重点在于防止和减轻脑水肿, 主要措施是降温和脱水疗法。

急诊科常见护理常规

急诊科护理常规目录 一.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1) 二.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常规 (3) 三.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4) 四.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6) 五.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8) 六.脑出血护理常规 (9) 七.开放性骨折护理常规 (11) 八.昏迷护理常规 (13) 九.急性左心衰护理常规 (14) 十.过敏性休克护理常规 (15) 一、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迅速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姓名,轻拍患者肩部,观察其对刺激有无反应,判断意识是否丧失,判断时间不超过 10 秒。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2、判断呼吸看:患者胸部有无起伏;感觉:面部贴近患者的口鼻,感觉有无气体呼出;听:耳听患者呼吸道内有无气流逸出的声音,判断有无呼吸,判断时间不超过 10 秒。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

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用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相当于喉结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头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不超过 10 秒。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护理措施】 1、一旦确诊心脏骤停,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并紧急呼叫值班医师,积极就地抢救,立即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术(CPR)。 2、紧急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术,建立呼吸通道 (1)将患者置于硬板床或背部坚实的平面(木板、地板、水泥等),取仰卧位,双腿伸直,解开上衣,放松裤带。 (2)开放气道,清除呼吸道内异物: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患者仰卧,急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外向上抬颏。若呼吸道内有分泌物,应当时清洁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再开放气道。 (3)人工呼吸:人工呼吸采用口对口呼吸法:抢救者深吸气后,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呈密封状,缓慢吹气持续 2 秒,确保胸廓隆起。送气时,用一手拇指与食指捏住患者鼻子防漏气;呼气时,两手指松开。通气频率为 10~12 次/分钟,每次吹气量为 700~1000ml。 应用简易呼吸器法: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 8~10L/min,一手以“EC”手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 400~600ml,频率 10~12次/分钟。 送气同时观察人工呼吸的有效指征,即见患者胸廓起伏。 (4)胸外心脏按压:抢救者跪于患者的右侧,快速确定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 1/3 处。按压手法:以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的准确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要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按压幅度:使患者胸骨下陷成人为 4~5cm;5~13岁儿童为3cm;婴幼儿为2cm。按压频率:100次/分钟。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颈动脉搏动及自主呼吸 10 秒,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自主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 个循环再次判断,直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到达。 (5)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效指征:①能摸到大动脉搏动,收缩压在8kPa(60mmHg)以上; ②发绀减退,面色、口唇、甲床及皮肤等色泽由灰转红;③散大的瞳孔缩小;④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⑤昏迷变浅或出现反射或挣扎;⑥可以排尿;⑦心电图波形改善。 以上只要出现前2项指标,说明有效,应继续行CPR。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可用面罩呼吸囊加压给氧,必要时立即行气管内插管或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3、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给药通道,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予各种抢救药物,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并密切观察药物的效果。 4、进行心电监护。如出现室颤,经药物治疗无效,应尽快进行电除颤术。 【健康指导】

心脏骤停的抢救和护理

心脏骤停的抢救与护理 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为危急的情况,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严重的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特别是高血钾、药物中毒(如洋地黄、奎尼丁等)或过敏、触电、溺水以及麻醉或手术中意外等均可引起心脏骤停。若不及时抢救,必将导致全身各组织,特别是脑组织的缺血、缺氧而危及生命,故抢救必须当机立断,分秒必争。 1 心脏骤停要求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1 诊断要求确切及时最佳诊断时间15 s~30 s,从而不失时机地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患者突然出现神志丧失或抽搐、大动脉博动消失、心音消失,即可作出心脏骤停的明确诊断,其次可出现呼吸停止或喘息、瞳孔固定且散大、手术时伤口不出血、口唇发绀等体征,但并不作为心脏骤停的必备依据。 1.2 心电图显示是确诊心脏骤停的最可靠依据之一,必须立即实施心脏停顿:心室肌完全处于静止状态,心电图呈一直线。心脏颤动:心室呈快速、不规则、不协调的蠕动状颤动,心电图上正常的QRS波群消失,而代之以不规则、大小形态不一的心室颤动波,频率为150次/min~500次/min。无论心脏停顿或是心室颤动,其结果心脏丧失有效的收缩功能,故都应果断正确地进行心脏复苏抢救。 1.3 迅速建立抢救小组一旦确诊心脏骤停后,在施行胸外心脏按摩之余,迅速组成现场抢救小组(数秒内)。一般由7人组成:第1位,负责整个抢救复苏的指挥工作;第2位,负责施行胸外及胸内心

脏按压及电击除颤等重要救治措施;第3位,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实施人工呼吸,给予氧气吸入;第4位,立即安装心电图机作心电监护;第5位,作专人护理,密切观察患者T、P、R、BP,保持静脉输液的通畅,供给急需物品;第6位,负责联络、召集、调动急救人员参加抢救及配备有关急救设备等外勤工作;第7位,详细记录抢救过程及病情变化。所有参加人员必须配合默契,听从指挥,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工作,即使现场仅1人存在,也应立即实施复苏抢救,同时派人通知医生,切不可抛开危险中的患者寻找上级医生或建立复苏抢救小组后进行抢救,以致耽误抢救时间。对实施抢救护士的要求:必须切实掌握本病的诊断技术;必须熟悉抢救的各种步骤、有关药物的应用及机制;必须有分析心电图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3个必须,才能担当起第一救护者及初期复苏抢救工作的重任。 2 心脏骤停的紧急抢救 2.1 第一阶段心脏复苏,迅速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和气体交换,争取心脏恢复搏动。 2.1.1 胸外心脏按摩(心脏挤压) 即有节律地对心脏进行挤压,用人工方法代替心脏的自然收缩,从而达到维持循环的目的。心前区拳击术:一旦确诊心脏骤停,立即使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若无硬板,则置患者于地面上)叩击心前区1次~2次迫使心脏复跳,也可抬高下肢约5 s~15 s,以利有足够的回心血量;胸外心脏按摩:心脏拳击无效,即行胸外心脏按摩,用左手掌根置于患者胸骨下半部上,右手掌根置于左手的手背上,按压使胸骨下陷3 cm~4 cm为宜。按摩须有

心脏骤停护理常规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一)迅速判断患者意识大声呼喊患者,轻拍患者双肩,观察其对刺激有无反应,同时快速检查呼吸(默数自己平静呼吸两次患者无1次呼吸或仅为喘息),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如患者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仅喘息),立即启动急救系统(呼救)。 (二)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一旁滑移2-3CM,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护理措施】 一旦确认患者无反应且无呼吸,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并紧急呼叫值班医师(呼叫120或通知专业人员),呼叫准备除颤仪及抢救车,积极就地抢救,立即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术(CPR)。1.将患者置于硬板床或背部坚实的平面(木板、地板、水泥等),取去枕仰卧位,双手放于两侧,身体无扭曲,松解衣裤。 2.胸外心脏按压: 抢救者跪于患者的右侧,快速确定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处。按压手法:以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的准确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按压幅度:使患者胸骨下陷成人为5-6cm,幼儿大约5厘米,婴儿大约4厘米。(婴儿和儿童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按压频率: 100-120次/分。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如果有2名或更多急救者在场,每2min应更换按压者,避免因劳累降低按压效果,每次更换尽量在5s内完成。 3、开放气道: 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呕吐物或其他异物(捶背或推压下胸部),观察口腔情况:有无舌后坠及活动假牙。打开气道,可以用仰头举颏法,对怀疑有颈椎损伤的患者采用推举下颏法。4.人工呼吸: ①采用口对口呼吸法:开放气道→捏鼻子→口对口→“正常”吸气→缓慢吹气(1秒以上),胸廓明显抬起,8-10次/分→松口、松鼻→气体呼出胸廓回落。 ②应用简易呼吸器法: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10L/min,一手以“EC”手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 10~12次/分钟。送气同时观

心脏骤停护理查房

精品文档 心脏骤停护理查房 一查房日期:2017年1月10日 查房科室:急诊科 查房的目的:掌握心肺复苏的相关理论 主持人:夏小艳 二临床资料 护士长夏小艳介绍基本情况:患者景开才,男,61岁,于2017年1月6日13:45分被快递员发现晕倒在我院门卫室,立刻通知我科值班护士,接到通知后立即到达现场。 现场情况:发现患者俯卧位倒地,面色紫绀,将病人翻身处于平卧位。未扪及大动脉,无呼吸,无脉搏,无意识,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考虑心脏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准备简易呼吸器。 抢救措施:继续心肺复苏,开放气道,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安置心电监护示室颤波,心率178次/分。继续心肺复苏,{心三联(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呼二联(尼可刹米、洛贝林)}。13:50急转入急诊科。立即电除颤,遵医嘱分别调至于200J, 200J, 300J。持续心肺复苏。14:25患者无自主呼吸、无脉搏、无意识、瞳孔散大,于14:28抢救无效,宣布临床死亡。 三发言与提问 1夏小艳护士长:请问哪位护士老师告诉我们心脏骤停的原因? 方丽老师: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 心脏骤停按发生原因: 心源性心脏骤停前者为心脏疾病所直接导致,心跳通常早于呼吸停止。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心肌梗死。 非心源性心脏骤停为其他疾病或意外等导致,心跳可晚于呼吸停止。最常见的是意外事故。 2夏小艳护士长:很好,方丽老师将心脏骤停的原因解释的非常好。那么老师们知道心脏骤停的类型吗?那就有请陈思吉老师为我们讲解一下。 (1).心室颤动 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的快速颤动,心电图上可见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连续而不规则的室颤波,频率达200~400次/分。室颤多见于心肌严重缺血或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室颤是心脏骤停最常见的类型,而且复苏成功率最高,尤其是室颤波粗大且快速时。 (2).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身节律 心室肌呈断续慢而微弱的不完全性收缩,频率多在20~30次/分以下,虽然心电图上有间断出现的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但听不到心音,扪不到脉搏,亦称为“电-机械分离”,多是心肌严重损伤的后果,复苏不易成功,预后颇差。 (3).心脏(室)停顿 心脏完全丧失了收缩活动。心电图上没有P-QRS-T波群或仅有P波。多见于麻醉、外科手术及某些内科严重情况时,复苏成功率亦较室颤为低。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探究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以及护理,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以及护理干预,总结疗效。结果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以及护理干预,好转48例(96%)。 结论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并在患者心跳恢复之后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治疗、护理价值,值得应用及推广。 标签: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急救;护理 心脏骤停主要是指患者心脏突然停止跳动,从而使排血终止,并出现心脏射血功能停止,无法听到大动脉搏动等一系列反应的一种急危病症。心脏骤停会导致患者呼吸停止,在短时间内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即导致患者出现缺氧、缺血症状[1],从而影响患者生命安全。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50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其治疗与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心脏骤停诊断,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8~81岁,平均年龄(56.41±10.87)岁。 1.2 方法 对心脏骤停患者采用心肺复苏急救措施进行治疗,即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准备急救设备、建立静脉通道等。 在对患者实施急救之后,护理人员还需要对其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即降温护理、查房护理、吸痰护理、口腔护理、静脉滴注护理等。 2 结果 通过对50例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措施治疗,经有效急救、护理最终好转48例(96%)。 3 讨论 临床上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实施诊断的时候,应该及时确切,患者最佳诊断时

急诊科十大护理常规

急诊病区护理常规目录 一.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1) 二.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常规 (3) 三.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4) 四.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6) 五.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8) 六.脑出血护理常规 (9) 七.开放性骨折护理常规 (11) 八.昏迷护理常规 (13) 九.急性左心衰护理常规 (14) 十.过敏性休克护理常规 (15)

一、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迅速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姓名,轻拍患者肩部,观察其对刺激有无反应,判断意识是否丧失,判断时间不超过 10 秒。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2、判断呼吸看:患者胸部有无起伏;感觉:面部贴近患者的口鼻,感觉有无气体呼出;听:耳听患者呼吸道内有无气流逸出的声音,判断有无呼吸,判断时间不超过 10 秒。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 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用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相当于喉结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头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不超过 10 秒。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护理措施】 1、一旦确诊心脏骤停,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并紧急呼叫值班医师,积极就地抢救,立即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术(CPR)。 2、紧急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术,建立呼吸通道 (1)将患者置于硬板床或背部坚实的平面(木板、地板、水泥等),取仰卧位,双腿伸直,解开上衣,放松裤带。 (2)开放气道,清除呼吸道内异物: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患者仰卧,急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外向上抬颏。若呼吸道内有分泌物,应当时清洁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再开放气道。

急诊科专科护理常规

急诊科护理常规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 急性左心衰护理常规………………………………………………- - 过敏性休克护理常规………………………………………………- - 急性中毒抢救护理常规……………………………………………- - 急性食物中毒护理常规……………………………………………-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常规……………………………………- - 一氧化碳中毒抢救护理常规………………………………………- - 急性酒精中毒护理常规……………………………………………- - 急性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护理常规…………………………………- -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护理常规………………………………………- - 急性鱼胆中毒护理常规……………………………………………- - 中暑抢救护理常规…………………………………………………- - 电击伤抢救护理常规………………………………………………- - 溺水抢救护理常规…………………………………………………- - 高血压病护理………………………………………………………- - 急性心肌梗塞护理…………………………………………………- -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护理…………………………………………- -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 - 严重复合伤病人的急救护理………………………………………- - 腹部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护理常规…………………………………- - (血)气胸护理常规………………………………………………- -

院内心脏骤停急救流程

院内心脏骤停急救流程 1、目击病人昏倒或发现病人情况不好:医护人员应首先确定病人 是否心脏骤停,通过轻拍重喊判断是否有意识,随后摸颈动脉判断是否有心跳(时间不超过10秒钟),同时观察是否呼吸不正常及存在紫绀。如确定病人已经心脏骤停,应立即求救(如身边有人,请通知医生或护士),并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如身边无人应视是成人或儿童,成人可先离开求救,儿童应进行5个循环心肺复苏后离开求救。求救应在通知到一名医护人员后立即返回实施心肺复苏急救。建议建立医院院内心肺复苏小组专项急救电话(总值班电话),可由总值班负责通知复苏小组到位。也可考虑在各电脑上设置复苏报警器,通过网络直接通知复苏小组。 2、一人及多人心肺复苏:围绕生存链(早按压且少中断按压;早 除颤;早气管插管和早期建立静脉通路使用肾上腺素)要点先后或同时进行。 3、复苏小组应在接到求救后10分钟内赶到,协助抢救,重点分析 心脏骤停原因及未能复苏原因(6H6T),注意脑复苏及超长期复苏。建议医院在各病区配置AED,或由复苏小组携带。4、当班医护人员在抢救空隙应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及医院相关领 导。 5、注意医疗相关证据的收集与保存,与家属做好沟通,必要时启 动医疗纠纷预警。 1 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一、检查 1. 必须尽快在询问病史的同时完成必要的体格检查,包括意识状态、大动脉搏动、呼吸、瞳孔、心音、血压等情况; 2. 心电图检查及进行心电监护。二、治疗原则 (1)胸外心脏按压:患者平卧硬板床,拳击胸骨中点一次,如未复跳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80~100次/分。每次按压和放松时间相等。(2)畅通气道:输氧。 (3)人工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牙关紧闭时可改为口对鼻呼吸,立即准备好气管插管,安上人工呼吸机。 (4)进一步维持有效循环,若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好必要时可考虑开胸按压。 (5)建立静脉滴注通道:滴注增加心排出量药物及碱性药物:如肾上腺素1mg静注,必要时每隔5~10分钟重复一次;多巴胺每分钟2~10微克/kg静滴;5%碳酸氢钠100ml静滴。(6)心电图监测和心律失常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药物和电技术两方面:1)电击除颤:心室纤颤可用非同步电击除颤,所需能量为200~360焦耳。 2)药物治疗: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选用胺碘酮、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硫胺、溴苄胺等;若由于洋地黄中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可选用苯妥英钠静注。3)对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静注治疗。三.重症监护室处理 (1)维持有效的循环:纠正低血压,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处理心律失常;防治急性左心衰竭等等。 (2)维持有效呼吸:关键问题是要防治脑缺氧及脑水肿,也可用呼吸兴奋剂,自主呼吸恢复前,要连续使用人工呼吸机。若气管插管已用2~3天仍不能拔除,应考虑气管切开。

心脏骤停的急救与护理

心脏骤停的急救与护理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是心脏突然丧失泵血功能,导 致循环完全停止。常见原因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病、药物中毒与过敏、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手术与麻醉意外,以及电击、溺水、窒息等,其中以冠心病为最多见。一旦确诊为心脏骤停,必须迅速进行心肺脑复苏(CPCR)。严密的组织与分工可减少人为的浪费时间,使心肺复苏在最快的时间得到有序的贯彻实施,大脑对缺氧的时间只能耐受4~6min,因此抢救时必须争分夺秒。 1 临床资料临床表 现:①先兆症状:心脏骤停发生前可无任何先兆症状,仅部分病人发病当日有心绞痛、胸闷和极度疲乏感。②意识丧失。 ③颈动脉、股动脉等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④呼吸断续,如不能紧急恢复血液循环,很快就呼吸停止。⑤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以至消失。⑥心电图表现:心室颤动或扑动约占91%;心电—机械分离,有宽而畸形、低振幅的QRS,频率20~30次/min,不产生心肌机械性收缩;心室静止,呈无电波的一条直线,或仅见心房波。心室颤动超过4min 仍未复律,几乎均转为心室静止。 2 抢救要点心脏骤停常迅速伴有呼吸骤停,因此一般应心肺复苏同时进行。即首先是建立人工循环,再疏通气道以及人工呼吸。如有条件还应再加上电除颤,理由是心脏骤停大多数是心室颤动,

除颤是最积极的心脏复苏手段。 2.1 恢复有效血循环:①胸外心脏按压,先拳击前胸2~3次,如无心跳立即胸外心脏按压。要点是:病人仰卧,背置地面或垫硬板,术者双掌重叠,双肘直,用肩部力量以掌根垂直按压病人胸骨中、下1/3交界处,使胸骨下段下陷4cm左右,频率70~80次/min。②心电监测,若是心室颤动,即行直流电非同步除颤。③肾上腺素:首先静注,如来不及建立静脉通道则可心内注射或气管注入。④如一时难以电除颤,或电除颤一次不复律,可选用利多卡因75~100mg、或溴苄胺250mg、或普鲁卡因胺100~200mg静注,药物除颤与电除颤同时交替使用,能提高复苏成功率。⑤如心电监测是心室静止,可加用异丙肾上腺素0.5~lmg静注,3min后可重复。⑥如心室静止用药无效,尽快行胸外心脏起搏,或经静脉心内临时起搏。⑦复苏20min仍无效,应开胸心脏按压,并继续用药,直到无望。 2.2 呼吸停止时立即疏通气道及人工呼吸:①将病人头后仰,抬高下颏,清除口腔异物。②紧接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时要捏住病人鼻孔,如病人牙关紧闭,可口对鼻吹气,使病人胸部隆起为有效,吹气12~16次/min,人工呼吸要与胸外心脏按压以1∶5或2∶10交替进行。③吸氧。④15min仍不恢复自动呼吸,应尽快气管插管使用机械通气,而不提倡用呼吸兴奋剂,以免增加大脑氧耗或引起抽搐惊厥。 2.3 纠正酸中毒:过去常规早期大量使用碳酸

心脏骤停护理

心脏骤停护理 发表时间:2011-04-19T15:19:42.8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期作者:王国红 [导读] 心脏骤停是在原来全身或心脏较好的情况下,意外地突然发生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 王国红(黑龙江省农垦总医院 150088)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01-0318-01 【关键词】心脏骤停抢救护理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是在原来全身或心脏较好的情况下,意外地突然发生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心脏骤停后应争分夺秒地连续进行抢救,尽快恢复有效的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使整个机体生命活动和功能得以恢复,这种急救称为心肺脑复苏或复苏术。 【病因】 (一)心脏病变以冠心病居多,其他还有风湿性心瓣膜病、病窦综合征、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急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心房粘液瘤和Q'T间期延长综合征等。 (二)非心脏病变常见的有急性缺氧、触电、溺水和急性颅脑损伤等。另外,洋地黄类、奎尼丁等药物中毒;麻醉、心脏手术、某些特殊检查及治疗(如气管插管、心包穿刺和心导管检查)等,以及严重酸碱失调及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钾症)亦可引起。 导致心脏骤停的直接原因以心室颤动最常见。 【病理生理】 心跳骤停发生后,导致机体组织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体内出现酸碱度和电解质的急剧变化:细胞内酸中毒,细胞外钾浓度增高,严重威胁细胞的生存,最终发生线粒体和溶酶体破裂、细胞死亡和自溶,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但人体各系统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不一,最敏感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一般认为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时限是6分钟,超过则预后不良。其次是心脏,严重缺氧时心脏节律和传导受抑制。再次是肝脏和肾脏,如心跳骤停后抢救不及时,脑及心、肾等重要脏器的缺氧性损伤变为不可逆性的,则失去复苏的机会。 【临床表现】 发作前可无任何先兆,部分病人发作前数天或数分钟可有心前区痛,胸闷等。发作时病人突然意识丧失,可伴有短阵抽搐,呼吸短促乃至停止,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判断心脏骤停最可靠的临床表现是意识突然丧失,伴有大动脉搏动消失。 【心电图表现】 常见下列三种情况: 1.心室完全丧失电活动,表现为直线,为心脏停搏;如仅有心房波,称心室停顿; 2.心室颤动或扑动; 3.心电机械分离。 【主要护理措施】 1.准确做出判断病人表现突然意识丧失、抽搐及检查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是最可靠的临床表现,有条件可做心电图,常见室颤、心脏停搏或电机械分离。心脏骤停诊断确定,应立即开始抢救。 2.心肺复苏的护理让病人仰卧在硬板床上或地上,清除口腔中异物,将病人头向后仰,颏部上抬,避免舌根阻塞呼吸道,气道通畅后,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测病人处于室颤状态,应迅速进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开放气道除暂时口对口呼吸外,争取尽早做气管内插管,以充分供氧,同时开放两条静脉通道,遵医嘱给药。如利多卡因、肾上腺素、阿托品静脉注射,及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观察病人意识状态,记录血压、心率、呼吸、出入量。 3.脑复苏的护理 (1)降低体温:遵医嘱将冰袋放在病人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头部戴冰帽,也可配合冬眠疗法,以减少脑细胞耗氧量。监测体温,预防局部冻伤。 (2)遵医嘱使用脱水剂:常用20%甘露醇及速尿,使用中记录尿量,有条件可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改善脑缺氧,降低颅内压。 4.复苏后护理 (1)加强基础护理及监测病情:观察意识状态、生命体征、记出入量,了解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结果。预防压疮、呼吸道感染。 (2)保证病人摄入足够的热量:遵医嘱静脉输入高营养,神志清楚者可进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 (3)保持循环、呼吸功能:心脏复跳后病人血压较低,与心脏收缩无力、缺氧、酸中毒等因素有关,应遵医嘱给予处理,同时心脏仍处于电不稳定阶段,仍需严密监测。继续保持呼吸道通畅,自主呼吸恢复后,可暂维持一段时间呼吸机使用,观察呼吸频率、深度,监测血气分析结果。 (4)维持肾脏功能:由于心脏骤停时间较长或复苏后持续低血压,易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复苏后应监测尿量、尿比重。参考文献 [1]高玉明.心脏骤停抢救(一)[J].中原医刊.1980年04期. [2]岳子珠.心脏骤停的诊断和处理[J].中原医刊.1983年02期. [3]张顺道.心脏骤停2例复苏成功体会[A].华东地区第二次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3年. [4]陈健行.心脏骤停复苏成功3例经验体会[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