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洁取暖实施方案(最新)

清洁取暖实施方案(最新)

清洁取暖实施方案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财政部等10部委印发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X-X年)》提出的总体要求,结合《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全省清洁取暖三年滚动计划(X-X年)>的通知》(X政办发〔X〕116号)文件要求,为提高我市取暖清洁化水平,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和“气化X”“电化X”工作要求,以保障全市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减少雾霾天气为立足点,坚持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方针,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加快提高清洁取暖比重,构建节约、高效、协调、适用的清洁取暖体系。

(二)基本原则

1.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完善配套设施,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充分调动企业和用户的积极性,强化企业在清洁取暖领域的主体地位,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规范建设管理,实现多方共赢。

2.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在确保民生取暖安全的前提下,以清洁化为目标,尽可能利用天然气、电、地热、生物质、太阳能、工业余热等清洁能源取暖,结合地方实际和能源结构,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宜电则电、宜气则气。统筹大气污染防治紧迫性、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在城镇中心区以及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较好的郊区、农村地区优先推进。

3.合理负担、经济可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兼顾群众承受能力,把好事办好,实现预期效果。采取多效互补适合的清洁取暖策略,优先选取符合居民消费理念的供暖方式。

(三)主要目标

按照由城镇到农村分层次全面推进的总体思路,加快提高清洁取暖比重。城镇优先发展集中供暖,集中供暖难以覆盖的,加快实施各类分散式清洁能源取暖;市城和城乡结合部构建以集中供暖为主、分散供暖为辅的基本格局;农村地区优先利用地热、生物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取暖,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天然气或电供暖,适当扩大集中供暖延伸覆盖范围。到X年,全市预计供热面积达到700万平方米,其中热电联产450万平方米、热水炉190万平方米、燃气供暖60万平方米。

X年工作目标:X年全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545万平方米,新城建成区开发民用工程集中供热率预计达到100%,其中X发电公司供热能力达到410万平方米、X新热力达到130万平方米、X燃气供热面积5万平方米。

二、重点工作任务

在市城建成区加快发展集中供热,在集中供热没有覆盖的城乡结合部及广大农村推进“煤改电”“煤改气”,构建以集中供热为主,以天然气、电、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利用为辅的现代清洁取暖体系。

(一)集中供热

继续推进热电联产清洁供暖,提升全市热电联产供热能力,在市城建成区加快发展集中供热,加快推进热电联产项目发电供热,在X 市发电厂和X市新城热力实施火电机组灵活性调峰改造基础上,继续扩大供热面积,使供热能力达到700万平方米。

(二)“以电代煤”供热改造

稳步推进利用电网低谷电发展电储能供暖项目,重点推进目标集中在目前仍然无法连接到集中供暖且仍使用淘汰标准范围内锅炉的企事业单位。推进建成区内10吨以下燃煤锅炉煤改电供暖工作,在确保建成区内全面实现高效一体化供热基础上,对保留的燃煤锅炉实现全部达标排放,基本实现我市建成区内无10吨及以下燃煤锅炉,高污染燃煤禁燃区内无燃煤锅炉。

(三)生物质能供热

加快发展以畜禽养殖废弃物、秸秆等为原料发酵制取沼气,用于清洁取暖和居民生活。积极推进我市已被列为国家“百个城镇”市域清洁供热示范项目建设,在农村实施生物质能供热,覆盖周边乡镇。

(四)“以气代煤”供热改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