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子学堂简介

孔子学堂简介

孔子学堂简介

孔子学堂简介

孔子学堂成立于2000年,总部设在山东枣庄,已在全国各个省份均有分布。成立以来,已服务数百万考生,如今散布天涯海角。成功人士比比皆是。服务行业专一,专门面向小学、初中、高中三阶段的基础教育。我们的教育风格如泉头活水,不去按部就班。截止至13年9月,我学堂考入一本人数已达832762人,均在总部档案册中记载。另,重点初中高中数不胜数。

12年9月入住甘肃青海地区以来,省会地区反响强烈。故总部决定在西北地区扩大范围至周县地区,扎根于斯。截止13年底,已在甘青地区服务2万余考生。

我们是老品牌,我们更是良心品牌,我们一直在用心从事教育行业。孩子成绩差,送到这里来!

孔子背景资料简历简介

孔子简介 (一)基本信息 (二)经 历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 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 30岁时,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 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 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 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 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 养弟子。) 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一 年,四方皆则之” 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鲁、齐夹谷之会, 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齐景公欲威胁 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 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 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 55岁时,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 个人概况 姓名 孔子,名丘,字仲尼 国籍 中国(春秋时期鲁国) 民族 汉 族 出生地 曲阜尼山(今山东济宁曲阜) 出生 日期 前551年9月28日 (农历八月廿七) 逝世 日期 前479年4月11日 (农历二月十一) 个人背景 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思想家 其他信息 信 仰 儒学 祖 籍 宋国(今河南商丘) 主要著作 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 性格特点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2.安贫乐道;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直道而行; 5.与人为善; 弟 子 子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曾参、子夏、子张……

孔子周游列国简介

孔子周游列国简介 公元前497年,阳春三月,春光明媚。这本是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孔子却不得不离开生他养他的父母之邦——鲁国。为了保持自己清高的人格,也为了寻求新的从政机会,在众弟子的簇拥下,疲马凋车,孔子开始了为期14年周游列国的生涯。 对鲁国,他一往情深,对它也充满希望,他曾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雍也》)“道”指“天下有道”的西周时代。他认为鲁国比齐国好,只要稍事变革,就可以上拟于太平盛世的西周。在数年为政生涯中,他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热忱,希望在鲁国重致太平,复兴周公之业。 即使不能为政,在鲁国隐居也是一件乐事。那沂水的清波,舞零台的清风,还有二三同道,都深深地令他流连忘返。当他离开时,却行道迟迟,一步三回头。在鲁国的边境上还住了三天,以示对父母之邦的眷念。 孔子一行出境的第一站是卫国。卫国是周公弟弟卫康叔的封国,孔子说:“鲁卫之政,兄弟也。”也具有“一变至道”的优点。历史上卫国曾是拥有“带甲之士八万”的强国,但进入春秋,也是每况愈下。卫灵公在位时,由于用人得当,政局稳定,民物殷阜,倒还有点太平景象。孔子一踏入卫国领土,便被那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吸引往了,就此阐发了一番“庶、富、教”的政治理论。来到帝丘,卫灵公给孔子很高的礼遇,让他享受上卿之禄。但是卫灵公并不是大有作为之 1 君,他优待孔子不过出于“爱贤”美名,并不真是对孔子的学说感兴趣。孔子重礼轻刑,他却问战阵之事;孔子轻视女人,他那妖冶淫荡的南后却招见孔子;特别让孔子难受的是灵公与南后和太监坐首车,让孔子乘次车,招摇过市。孔子对他也只有失望,于是再申“吾未见好德如好色”之叹。但相比之下,在孔子访问的大小国君中,卫灵公对孔子最优惠,因此,当孔子在别国不利时,总是回到卫国,卫国算是给孔子温暖最多的国家,他在那里几进几出,呆的时间也最长。

对外汉语教学对儒家思想的渗透

对外汉语教学对儒家思想的渗透 【摘要】一个民族的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托而存在的,语言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繁荣的根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单方面传授汉语言知识,而忽略语言文化所具有的差异性、民族性、历史性及不可替代性。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语言、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均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从“仁”、“和”、“中庸”三个方面来分析儒家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字】儒家文化;文化全球化;孔子学院;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由来已久,从最初对汉语言的教授、研究、翻译,到我国民族文学、历史的对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除去单纯的语言教学之外,文化教学在近十年来开始得到广泛的关注与讨论。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的设立,为汉语言教学与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搭建了有利平台,它秉承儒家的经典思想与核心价值理论,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华文化的中心。儒家“五常”的“仁义礼智信”中,“仁”居于首位。仁者,人二也,爱人也。即要求人与人在相处时,能够做到和谐融洽,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移,人与人的关系也变得不再是那么纯洁与单纯,许多人一心扑在物质上、金钱上,忘记了怎样做人和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行为出轨,道德偏向,失“仁”失心,因此,难免成了人的“半成品”。儒家思想的“仁”,是对做人处事的一种行为规范,倡导做人要有礼有德,诚实有信,知廉耻守忠孝,做人有节,处事有度,而这些正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妙药,是奠定事业成功的基点,是实现管理成效的良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多向留学生渗透“仁”的理念,引导学生将语言的学习与领悟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突破语言差异带来的文化冲击,实现价值的和谐统一。 儒家提出的“和为贵”的思想,在中国历史发展史上影响甚远。中国人历来讲求“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的人丁兴旺,需要“和睦”,一个人

浙江省2019届中考英语总复习语法填空01量子之父潘建伟+大教育家孔子试题新版外研版20181205

语法填空(一)量子之父潘建伟+ 大教育家孔子 阅读下面短文,在空白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或填入括号中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 A[2018·南充改编] Pan Jianwei, “F ather of quantum(量子)”,was born in Zhejiang in March 1970.After he studied 1.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from 1987 to 1995, Pan went to Vienna in 1996 for 2.(far)studies and stayed there until 2001.Then he returned to the Chinese university 3. a physics professor(教授) and began 4.(build) a quantum science research team at the university. The team now includes about 50 scientists, most of 5.are also returnees from overseas(海归). He 6.(become) a memb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中国科学院) in 2011.Of a ll t he m embers, h e w as t he 7.(young) o ne. I n 2015, h e 8.(name) the standing vice-president of th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nder his leadership(领导), the world's first quantum satellite(卫星) was launched(发射) 9.(successful) in August 2016. Pan Jianwei was recognized by Nature magazine on its list of 10 “people who 10. (matt er)” in 2017. B[2018·盐城改编]

孔子的人物介绍

孔子的人物介绍 孔子做为我国的伟大圣人,不仅仅只是教育的代表,也更是影响力最大最广的思想家。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孔子的人物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成为中国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他兴办私学,突破官府垄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拜师的典故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是他还是认为自己的知识并不是那么的渊博。于是在他三十岁的时

候,就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曲阜,来到洛阳想要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但是孔子的家到洛阳并不是那么的近的,之间的距离恐怕有上千米,于是孔子到洛阳的过程中基本上是都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直到几个月后,终于来到了洛阳城。准备进洛阳城的时候,他瞧见一架马车,在马车的旁边站着一位将近七十多岁的老人。身穿长袍,头发和胡子全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的样子。于是孔子猜测这位老人可能是自己要拜访的老子先生吧!便上前行礼询问:“老人家,您就是老子先生吗?”老人见这位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就有些纳闷。孔子见老人神情疑惑,于是上前说:“我是学生孔丘,特地前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徒弟吧。”老人才恍然大悟:“原来你就是仲尼,听说你要来,我特地在这里迎你,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可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这以后,孔子每天都跟在老师身旁,有不懂的就随时问,而老子也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知道的传教给他。 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孔子自小过着清贫的生活。三岁时,父亲就离开人世。母亲颜氏就带着他离开出生地尼山,来到阙里。生活拮据的他,做过许多工作来补贴家用。虽然经济上困难,但也抵挡不了孔子对求学的热情。孔子聪明早慧,对知识非常的渴求,经常去拜访各位名师,请他们指教,向他们学习。 17岁时,孔子的母亲颜氏离开人世。孔子多方打听才将父母亲合葬在一起。19岁时,给贵族担任职事,管理东西。不久,迎娶了

《大教育家孔子》读后感

《大教育家<孔子>》读后感 读完《大教育家<孔子>》这本书,让我对“礼”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孔子的“礼”在当今社会中是人际交往中至关重要的,对我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的礼仪有很主要的借鉴价值。 孔子说过,“礼也者,理也,礼者,人道之极也。”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必须要讲究基本礼仪。礼仪是一个人或一个集体形象的代表,也是化解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的催化剂。在当今社会提倡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诚信和礼仪是重点提出来的,随着人们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对和谐社会的愿景,礼仪作为一种交际艺术备受人们的青睐,礼仪是一种良好风貌的体现,人们开始重视和利用礼仪,成为了一种趋势,也是人们所期望的氛围。 孔子对于“礼”的追求很高,也很重视“礼”的思想。孔子拜见鲁公的时候,总是在还没有到达鲁公的殿前就开始施礼跪拜,说明孔子对于“礼”是极其重视。孔子的礼没有高低之分,他对遇到的人都是彬彬有礼,无论是上级、君主,还是学生都是以礼相待。可见,“礼”是一种没有分界和级别的礼仪,以一个人的行为素养的体现,也是在人际交往中做到与人友好相处的前提。 至今孔子的礼仪思想备受全世界很多国家青睐,也足以说明孔子是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指导思想,是一些人文环境的营造元素,对自己、对集体都有深人人心的理念,对实际工作和生活的应用价值不可估量,领悟并学会运用孔子的思想,必定会有显著的效果。孔子的礼仪思想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对社会的发展进步的影响深远,孔子所推崇的礼仪道德正是如今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价值观之一,对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的维护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孔子的思想应该更多地被我们学习吸收和应用,传授给下一代,发扬和继承下去。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应该对孔子的“礼”赋予新的理解,用心感悟礼的文化价值,“礼”是一种道德,也是一种自我约束性的行为规范。在提倡依法治国的今天,如果把孔子的礼仪思想灌输人心,就可以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遵纪守法的意识。今后我们应该认真领悟孔子礼仪,勇于担当责任,履行个人义务和职责,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向社会展现我们的良好修养和精神风貌。

孔子行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王某,我来自孔子的家乡山东。很荣幸我能够有机会向大家介绍我自己。 我猜想,和我一样报名参加“孔子行”活动的同学一定很多。与其他竞争者相比,我认为我有三点优势:专业,英语,性格,以下我将从这几个方面加以阐释: 1、专业。我是师范类学生,我热爱我的专业,我热爱讲台。在两年的大学生活中,我积极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努力充实自己,为将来走上教师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曾三次获得专业一等奖学金,并获得校“优秀学生”的称号。另外,我抓住各种机会积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我参加过班级以及理科部举办的讲课比赛,并取得不错的成绩。一直以来,我都在带家教。带家教的经历以及暑假办补习班的经历让我积累了不少教学的经验,使我获益良多。总之,相比其他非师范类的学生,我认为在教学方面,我们更专业。 2、英语。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英语学习无疑成为了当下的一个热潮。掌握这门语言无疑给我们增加了竞争力。在大学期间,我很注重英语的学习,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四级考试中,我得到了594分,同时,我还把英语作为我的第二专业进行学习。为了提高我的听力和口语水平,我爱上了英文电影,同时我坚持去英语角与各国的学生交谈,并结交了不少外国朋友。我热爱这门语言,我很期望能够把双语教学应用到将来的教学中。 3、性格。我是个活泼的山东大嫚,钟情于说话,交朋友。我爱好演讲,朗诵,主持。热爱众人注视下的那份自信。同时,我做事认真,踏实,具有团队的协作精神。我和队友成功举办了多次班级的活动。学生会的工作,也充分使我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我们齐心协力,共同举办了多次比赛。我们团队还成功申请了勤助科研的项目,获得了在老师实验室搞科研的机会。当然,我也存在不足,比如过于追求完美而显得有些刻板。 以上就是我对我的优势的介绍,下面我想谈一谈我申请这个项目的原因。 1、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我是师范生,我尤其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但由于贫困的原因,很多孩子求知的道路被阻断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牵动着我的心。我希望用我的绵薄之力滋润孩子们求知的心田。 2、这次孔子行的意义还远不止于此。这次支教行动,将两岸四地的爱汇聚在一起,将希望挥洒在贫困山区。而且,我愿做两岸的爱心使者,将大陆民众的真诚,关爱和热诚带给台湾人民。 3、其次,.我也想通过这次活动,认识更多有理想,有抱负,有爱心的学子,我相信

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读《孔子与儒家思想》有感 通过本次培训,我对孔子作为教育大家,做了如下提炼:我将具体从教师素养和教育理论两个方面来阐述。 教师素养方面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自己爱学习,这样才能以自己的好学精神感染学生。自己不学习,却整日严格要求学生,这样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更直接的理由是,教师不断学习,才能有足够的知识去教育学生,否则就可能捉襟见肘,难免遇到尴尬的局面。 诲人不倦也是教师的重要素质。教育是一项深入灵魂的工作,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它更需要的是耐心,是诲人不倦的精神。 2、修己以敬,以身作则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最深刻的教育是潜移默化,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是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教书,更在于育人,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自身的品德和修养。“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一言中的,说到了教育的本质。 3、民主平等

纵观论语,孔子的教学充满了民主平等的精神。他总是心平气和的与学生对话、探讨,从不以势压人,也绝无盛气凌人的感觉 教育理论方面 1、志存高远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这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孔子很重视这一点。 2、因材施教 孔子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懂得分类教学,让不同智力不同心性的学生都能有进步。 3、重视学法指导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定期复习,是巩固知识的基本方法,是完全符合近现代心理学原理的。 “兴於诗。立於礼。成於乐。”这叫熏陶法,既是教法,也是学法。 现在的教师们整日空谈教法,轻视学法指导。他们忘记了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学法比教法更加重要。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好好向我们的老前辈孔老师学习。 综上所述我认为,孔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家,我们的先师,学习的榜样。

孔子的资料50字

孔子的资料50字 孔子是个伟人,如何快速地记住他?下面由为大家带来孔子的短篇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孔子简介50字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家世渊源 孔子的先世出自王家,为子姓殷商遗民。在商朝,孔氏长支被封为宋公负责商朝历代君王的祭祀。商朝灭亡后,孔氏远祖微子启(商纣王的哥哥、殷末“三仁”之一)受封于宋,都商丘,奉殷商祀。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即宋厉公),自为宋国上卿,孔子先祖遂由诸侯之家转为公卿之家。弗父何生宋父周(名周,字宋父),周生世父胜(名胜,字世父),胜生正考父(名正,字考父)。正考父接连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为上卿,以谦恭著称于世。他熟悉商代文献,曾校“商之名颂”。他受君委命,一命而偻,二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不

争于人。正考父生孔父嘉(名嘉,字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嘉子木金父(名木,字金父)避难奔鲁,定居陬邑(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世为鲁大夫。根据古代宗法制度“五世亲尽,别为公族”,自弗父何让位至孔父嘉已有五代,子孙以嘉字为氏,遂为孔氏。木金父生夷父睪(名睪,字夷父又作祈父),睪生防叔(名失考,为防邑大夫,因号防叔),防叔生伯夏(其字,名失考),伯夏生叔梁纥(名纥,字叔梁)。叔梁纥为鲁国陬邑大夫,颇以勇武闻名于时。《左传;襄公十年》载:公元前563年,叔梁纥随诸侯军讨伐伯阳。伯阳虽是个附庸小国,却长于诡计。当诸侯军兵临城下四面楚歌之时,伯阳人大开城门,妄称受降。诸侯军不知其诈而争入,军人方半, 伯阳人猛然放下高悬的城门,诸侯军有被拦腰截断、各个歼灭的危险。叔梁纥见势不妙,双手托住千斤城门,呼令诸侯军迅速撤出,避免了一场重大灾难。七年后,叔梁纥与大夫臧孙纪同守防邑,被齐军团团围困,众寡悬殊,动弹不得。一天夜里,叔梁纥侦察好敌情,挑选精壮三百,披坚执锐,乘间突围。将臧孙纪送出重围,然后重返防邑坚守。一往一来,如入无人之境(《左传;襄公十七年》)。由于他有谋有勇,遂以武功知名诸侯。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九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病足,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复娶颜徵在,时叔梁纥已六十六岁,而颜徵在还不到二十岁,遂生孔子。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

孔子学堂2020年度工作总结通用版

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 年______月______日 孔子学堂2020年度工作总结通用版 ——Summaring Experience, Carrying Over To Go Forward Striving for More Achievement 。

孔子学堂2020年度工作总结 在中国孔子基金会湖南省孔子学堂推进委员会的指导下,平江县孔子学堂于201X 年11月获得授牌。一年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学堂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获得中国孔子基金会颁发的“优秀学堂”奖。主要工作如下: 一、举办大型活动 1、201X 年12月在平江阳光国际大酒店举办“中南大学国学三湘行走进平江大型公益讲座暨平江孔子学堂授牌”活动。社会各界踊跃参与,参加人数达400余人,湖南卫视、经视、都市、公共频道、上海梨视频及地方媒体相继报道。 2、2020年9月在平江孔子学堂场馆举行颇具地方特色的祭孔典礼暨国学研讨会。参加人数达300余人,地方官员、学校领导及各界人士参加祭祀和研讨,中国孔子网和地方媒体全程直播本次活动。 二、学堂建设 1、2020年上半年开始策划将孔子学堂作为独立的公益机构运营,由9位公益发起人组成筹委会。 2、2020年8月底开始装修学堂场馆,9月下旬竣工,为一处建筑的四合院建筑,建筑面积1061㎡,环境优雅、宁静。 3、2020年12月,民政局发放平江县耕读传家公益文化促进中心执照。 三、制定公益发展目标:“十百千万”公益计划。 学堂计划于 2020年底前,三年内在公益教育方面实现以下目标:

孔子简介

孔子简介 导读: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身世: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

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孔子其人: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简介大全汇总

孔子简介 孔子简介 中文名称: 孔子 又名: 孔丘字仲尼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生卒年: 前551~前479 孔子(前551~前479)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孔子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均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与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一大部分人近两千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出身于没落的宋国贵族家庭,刻苦好学。曾从事“儒”(贵族丧事赞礼者)的职业,中年时开办私学。一度出任鲁国的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职,四年后因遭小人暗算,弃职,后率弟子周游列国,经十三年,晚年归鲁,继续讲学,整理古籍。《论语》20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纪录。 孔子经常被认为是一种宗教的创始人,但这是不正确的。孔

子及少谈论神,拒绝讨论来世,避免任何形式的形而上学。他对人生的关系深刻了解,他的学说并不是他所创立的,严格来说,他只是及中华文化思想的大成者。他是一位重视个人的伦理道德和行为的现世哲学家。 孔子把“仁”和“义”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他规范著高尚者的行为。“仁”在有些时候可以解释为“爱”,但我们最好将他理解为对人类的关心。“礼”是道德,礼节,规矩,传统等观点的总和。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虽然当时的统治者没有采纳孔子的学说,然而在他死后,儒家成为显学。但是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儒家学说遭到贬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他采用法家的建议,下令“焚书坑儒”。以为这样就可以整齐学术,统一思想。然而,秦始皇的努力并不成功,在秦朝灭亡前夕,儒生们又开始宣讲儒家学说。西汉时期的汉武帝时代,儒家学说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

孔子(附)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学案 【考试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在鲁从政、周游列国、晚年从事文化教育事业。 2.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知识梳理】 一.结合P20了解孔子的生平 二.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1.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背景及目的: 背景: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充满着新与旧的矛盾。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2.孔子的思想观点: ①“礼”的思想(含义、地位、达到“礼”的方法、评价) 礼的含义:即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君臣有别,长幼有序”。 地位:孔子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方法:“克己复礼”。 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恢复周礼,目的在于维持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评价: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 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②“仁”的思想(含义、地位、达到“仁”的方法、评价) 含义:“爱人”包括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 “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地位: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方法: 对于普通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 对于统治阶级:关爱百姓,反对苛政,为政以德 子曰:“苛政猛于虎!” 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具有进步性。 仁与礼的关系怎样? P22 正文第三段。 如何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呢? ③“中庸”思想(含义、达到“中庸”的方法) 含义:“过犹不及”,过头和不及同样不好,恰到好处才是中庸。 达到中庸的做法:“和而不同”,P22“历史纵横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孔子的中庸思想?它是墙头草两边倒吗?中庸=折中吗? “中庸”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 中庸思想要求执政者妥善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实现“和为贵”(和谐)的价值目标。应该说中庸思想倡导的崇尚和平,讲究信义,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群体的和谐,是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对调适、化解、规范社会各方面利益的矛盾与冲突,使社会

浙江省201X届中考英语总复习 语法填空01 量子之父潘建伟+大教育家孔子试题 (新版)外研版

语法填空(一) 量子之父潘建伟+大教育家孔子 阅读下面短文,在空白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或填入括号中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 A [xx·南充改编] Pan Jianwei, “Father of quantum(量子)”, was born in Zhejiang in March 1970.After he studied 1.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from 1987 to 1995, Pan went to Vienna in 1996 for 2. (far)studies and stayed there until 2001.Then he returned to the Chinese university 3. a physics professor(教授) and began 4. (build) a quantum science research team at the university. The team now includes about 50 scientists, most of 5. are also returnees from overseas(海归). He 6. (become) a memb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中国科学院) in xx.Of all the members, he was the 7. (young) one. In xx, he 8. (name) the standing vice-president of th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nder his leadership(领导), the world's first quantum satellite(卫星) was launched(发射) 9. (successful) in August xx. Pan Jianwei was recognized by Nature magazine on its list of 10 “people who 10. (matter)” in xx. B [xx·盐城改编] Over 2,000 years ago, in China, there lived a boy called Confucius. When he was only three, his father 11. (die). His mother was very poor. In those days people had to pay to go to school and his mother did not have enough money 12. (send) him to receive education. As Confucius grew up, he wanted to learn things. So he decided to teach 13. (him). Unfortunately he was a strange-looking boy. The other children often pointed at him and made fun of him. They called him names and laughed 14. him. Confucius got very upset, but he was a kind, gentle boy and did not fight back. Confucius did not play with other children. He went off to talk to holy men(圣人) in the temple and learned from them. He talked to artists and 15. (musician) and learned from them. If he tried to do something difficult, he would keep trying over and over again 16. he learned how to do it. In this way the boy taught himself to read and write and learned lots of interesting things. Confucius grew up to be a very clever man. When he was a man, Confucius became the 17. (rule) of the city of Changtu. People were very happy. When he was their 18. (lead), he used his abilities and skills 19. a wise way.

孔子生平事迹简介

孔子生平事迹简介 1、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送过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由于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又因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孔子三岁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孔子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升高九尺三寸(今米以上),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场的小官),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不断提拔。到孔子五十一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长),后又升任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局部局部长兼检查部长兼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由于孔子升迁过快,不符合当时官员晋升标准,因此为代理宰相)。孔子执政仅三个月,鲁国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社会秩序非常好(史书上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奸佞之人和刁民纷纷出逃;同时,孔子还通过外交手段,逼迫齐国将在战争中侵略鲁国的大片领地还给了鲁国。孔子杰出的执政能力让齐国倍感威胁,于是设置送鲁哀公美女良马从而让鲁国国君沉溺与酒色中这样卑鄙的计谋,以此挤走道德至圣的孔子。孔子离开鲁国后周游列国,虽然大多数时候都受到了国君的礼遇,但由于孔子坚持的政治理想与当时急功近利的“霸道”不相符合,历经十四载不得重用。于是孔子与公元前484年六十八岁时返回鲁国。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可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 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的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

孔子的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发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孔子的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 发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万海滨 准考证号: 012112000065 指导教师:文迎霞 年月日

中文摘要 众人皆知,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古代文化的象征,他的教育思想遍及全世界。直到今天它也是世界公认的大教育家,像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兴办了孔子庙,孔子学堂。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做出巨大的贡献。而如今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代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根据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思结合等教育思想加以实践,以此促进我们的教学。本文将从孔子的教育思想进行如下的分析。:一、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三、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关键词:孔子;论语;现代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

目录 中文摘要------------------------------------------------------------------------------------------2 引言-------------------------------------------------------------------------------------------------4 一、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及其启示----------------------------------------------------------5 二、-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及其启示---------------------------------------------------------6 三、学思结合的教学思想及其启示------------------------------------------------------------7 结束语---------------------------------------------------------------------------------------------7 参考文献------------------------------------------------------------------------------------------9

孔子简历

个人简历--孔子一、基本信息 个人概况姓名孔子,名丘,字仲尼国籍中国(春秋时期鲁国) 民族汉族出生地曲阜尼山(今山东济宁曲阜) 出生 日期 前551年9月28日 (农历八月廿七) 逝世 日期 前479年4月11日 (农历二月十一) 个人背景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思想家 其他信息信仰儒学祖籍宋国(今河南商丘)主要著作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性格特点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2.安贫乐道;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直道而行; 5.与人为善; 弟子子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曾参、子夏、子张……

二、经历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 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 30岁时,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 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 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 寇。(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 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齐景公欲威 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 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郓、龟阴三 地归还鲁国。) 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他为 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 55岁时,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

中国孔子学堂国学幼儿园

中国孔子学堂国学幼儿园 目录 基本介绍 创始人 创始人说 创办理念 课程体系 线上系统 文化系统 十二条信念

基本介绍 中国孔子学堂国学幼儿园——中国人的幼儿园,是中国孔子学堂有限公司旗下全国加盟的国学教育机构。提供全套国学教育系统导入,帮助幼儿园、培训机构引入国学全新品类,打造差异化。 《礼记·学记》中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是国家兴旺的根本,是家庭幸福的底色。中国孔子学堂想让家庭更加温馨,和谐,自由,民主,进取。想让孩子们在浮躁的物质社会里成长的更快乐,更智慧,真正有力量应对未来社会的种种困难挫折。中国孔子学堂为孩子做的就是培养孩子心灵的根,根深才能叶茂。在3-6岁,在孩子们的价值观养成关键期,用古圣先贤留下来的经典,滋养孩子们的心灵智慧。培养宽阔的心胸、善良的品德。 中国孔子学堂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幼教机构,不仅拥有自己的研究院,还拥有 自己的幼儿园,其第一所样板园第一年做到了:一年12堂国学品牌活动;一年招满员;一

年500位园长入园参观;一年估值5000万;同时中国孔子学堂为需要嵌入国学的幼儿教育机构提供线上服务平台——“3+1数字保姆”,即:智慧园务运营系统、SOP标准化系统、云端授课系统和微信营销系统。合作模式有嵌入式国学班、加盟样板园、城市合伙人。 创始人

杨其壮 中国孔子文化研究院院长 山东儒家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新国学幼儿园模式发起人 孔子学堂国学幼儿园创始人 青少年励志教育专家 幸福家庭成长系统总幸福导师 “十、百、千、万、亿”工程发起人 从事教育培训行业十余年 擅长团队打造、项目运营管理 创始人说 发起人杨其壮讲到:走在教育路上十余年,体验最深的是一句话:教育,不是功德,即是罪过。《礼记·学记》有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是强国之本,儿童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正所谓“蒙以养正,圣功也”,这也是我一路从初高中辅导,家庭教育,直到现在从事国学早期教育的原因。人的童年时期,天真未泯,记忆力最强,最容易接受外界的信息引导。在这个时候接受道德启蒙教育,明事理、讲道德、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将成为孩子一生幸福成功的基础! 创办理念 中国孔子学堂团队是一群有梦想和满怀教育情节的年轻团队——他们来自于教育一线,从事教育行业均在十年以上,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思考,教育的最终意义和个人的事业方向到底是什么。历数现在众多幼儿国学教育市场,却发现没有真正系统的幼儿园国学落地方案,于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