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市社区用房建设规范

成都市社区用房建设规范

成都市社区用房建设规范
成都市社区用房建设规范

ICS

DB510100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

DB 510100/T 150—2015 成都市社区用房建设规范

2015-05-08发布2015-05-08实施

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用房功能分类 (1)

5 建设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基本要求 (3)

5.2 功能分类要求 (3)

5.3 各功能房面积占比 (4)

6 标识 (5)

6.1 标识设计、设置及管理 (5)

6.2 标识图样 (6)

7 管理与维护 (6)

7.1 管理 (6)

7.2 维护 (7)

附录A(规范性附录)标识图样 (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成都市民政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成都市民政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昌川、江维、黄小宇、梁秋蓉、任雁、李茂春。

成都市社区用房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成都市社区用房的术语定义、分类、建设要求、标识、管理和维护。

本标准适用于成都市域范围内的城市(镇)社区、涉农社区和建制村用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10001.9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9部分:无障碍设施符号

GB 13495 消防安全标志

GB/T 15566.1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1部分:总则

GB 15630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96 住宅设计规范

GB 50180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368 住宅建筑规范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T 50908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

CJJ 14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JGJ 67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建标 167-2014 城市社区服务站建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3.1

社区用房

社区开展民主自治、服务管理和各类活动的用房,包括具有产权或使用权的社区办公、服务、活动和辅助用房。

4 用房功能分类

社区用房按使用功能不同分为办公用房、服务用房、活动用房和辅助用房,其中:

a)城市(镇)社区用房各功能分类详见表1;

b)涉农社区和建制村用房各功能分类详见表2。

表1 城市(镇)社区用房功能分类

表2 涉农社区和建制村用房功能分类

表2 (续)

5 建设要求

5.1 基本要求

5.1.1 社区用房选址与布局应符合建标167-2014第四章的规定。

5.1.2 社区用房建筑应符合建标167-2014第五章的规定。

5.1.3 社区用房应具备办公、服务、开展活动等基本功能,能满足社区“一站式”服务和社区各类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各种活动需要。

5.1.4 社区用房应按使用功能不同,分别设置社区办公用房、社区服务用房、社区活动用房和附属用房等。

5.1.5 社区用房应遵循服务优先和高效实用的原则,使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提倡“一室多用”,提高社区用房的使用效率。

5.1.6 社区用房建筑面积按社区常住人口数量(或户数)和社区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分别进行配置,平均每户按3口人计算,每100户居民至少应配置20 m2的社区用房,社区用房面积最低配置要求应符合表3规定。

表3 社区用房面积配置

5.1.7 社区用房中的社区综合服务厅、社区助残服务室、社区老年服务室和老年活动室等宜设置在一楼,当设置在其他楼层时,应安装电梯、升降装置或无障碍坡道。

5.1.8 社区用房应设置在方便居民出入、通风采光好、建筑物低层、便于服务辖区居民的位置。

注:地下室;层高、采光通风不满足国家规定的架空层;楼梯间夹层、廊道、异形房间等不成型的空间不得计作社区用房。

5.1.9 社区用房应为独立成套的单体空间并拥有独立使用通道,房屋应方正不得异型,房屋空间、层高和室内净高应符合JGJ 67和GB 50096的相关规定。

5.1.10 当社区用房因条件限制不能集中设置时,可按功能分类拆分设置,拆分设置的社区各功能用房应符合本标准的相应规定,用房面积叠加计算。

5.1.11 社区用房应按GB 50016、GB 50096、GB 50368和JGJ67的相关规定,配备完善的供电、给水、排水、消防、通讯网络设施。

5.1.12 社区用房应按JGJ 67和CJJ 14的规定配备相应的公共卫生间,并按GB 50763的规定设置相应的无障碍设施。

5.1.13 新建社区用房除应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符合建标167-2014第四章的规定以及GB/T 50908的相关要求。

5.2 功能分类要求

5.2.1 办公用房

5.2.1.1 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办公用房应按社区工作需要进行设置,应采用大开间的集中办公模式,不应设置单人办公室。

5.2.1.3社区警务用房应设置在有独立出入通道的一楼位置,并应与社区办公用房相邻。

5.2.2 服务用房

5.2.2.1社区服务用房应按服务功能不同和一站式服务要求设置综合服务厅,服务厅内应至少设置2个综合服务窗口,并将相应的服务项目分别纳入对应的服务窗口;当条件具备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更多服务窗口。

5.2.2.2 应根据社区服务工作发展需要,设置相应的志愿者服务站、社会组织服务站等社会组织活动室。

5.2.2.3 当城市(镇)社区用房具备相应条件时,应设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室、社区老人日间照料室等。

5.2.2.4 当涉农社区用房面积大于1000m2时,卫生服务站面积应≥200m2;当建制村用房面积大于800 m2时,卫生服务站面积应≥80m2。

5.2.2.5 当涉农社区和建制村用房面积>400m2时,应设置社区老年服务室、助残服务室等。

5.2.3活动用房

5.2.3.1社区活动用房应满足社区居民参事议事、休闲娱乐和社区各类组织活动的需要,活动用房应具备读书阅览、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召开居民会议的功能。

5.2.3.2当社区用房面积>300m2时,应增加社区活动用房面积,并设置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等。

5.2.3.3当社区用房面积<300m2时,应保障社区活动用房的最低配置要求,应将社区用房中面积相对较大的房屋作为社区活动用房。

5.2.3.4社区活动用房宜设置在三楼以下(包括三楼),当设置在三楼以上时,应安装电梯、升降装置或无障碍坡道。

5.3 各功能房面积占比

5.3.1 城市(镇)社区各功能房面积占比见表4。

表4 城市(镇)社区各功能房面积占比(%)

5.3.2 涉农社区和建制村各功能房面积占比见表5。

表5 涉农社区和建制村各功能房面积占比

表5 (续)

5.3.3 表4、表5中所列比例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但用房面积调整范围不得超过10%。

5.3.4 当社区用房总面积超过1000m2时,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办公用房面积不得超过80m2,社区综合服务厅面积不得超过100m2,增加的面积应用于社区活动用房。

6 标识

6.1 标识设计、设置及管理

6.1.1 社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的设计和设置应符合GB/T 15566.1的规定。

6.1.2 社区安全标志设计和设置应符合GB 2894的规定。

6.1.3 社区消防标志及其设置应符合GB 13495和GB 15630的规定。

6.1.4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图形符号及其设置应符合GB/T 10001.1和GB/T 15566.1的规定。

6.1.5 社区无障碍设施标志应符合GB/T 10001.9的规定。

6.1.6 社区用房标识设计和设置应分别按社区总体标志和各功能房分类标志进行设置,并按要求悬挂摆放。

6.1.7 社区每个功能用房或功能区域都应有相应明确的标识,对一室多用的功能房,应将所有功能逐一集中标示。

6.1.8 每个社区功能用房的标识规格、颜色、字体应统一,标识悬挂位置应固定。

6.1.9 社区用房主体建筑物的显著位置应设置永久性社区总体标识。

6.1.10 社区办公用房主建筑正门外两侧应分别悬挂“××社区支部委员会或××社区党总支或××社区党委或××村支部委员会或××村党总支或××村党委等,以及××社区居委会或××村村委会等标牌。

6.1.11 社区警务室应按相关规定在警务室门口显著位置悬挂“××派出所××警务室”标识。

6.1.12 民事调解服务室应按相关规定悬挂××街道(乡镇)××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标识。

6.1.13 社区其他社会组织或经济组织需要挂牌时,可按上述规定并参照附录A.7的式样设置。

6.1.14 非一站式服务大厅,社区服务用房外显著位置可悬挂“××社区服务站”标识牌匾,服务站内的服务窗口应按各服务功能归类,分别悬挂“综合一、综合二”等标识牌。

6.1.15 社区不同活动功能用房外显著位置应分别悬挂相应标识,如“图书阅览室”、“会议室”等。6.1.16 对于临时需要挂牌的服务组织和服务项目,应采用便于更换的插条式的标识方式。

6.1.17 室外标识应选用耐日晒雨淋的材料制作,室内标识宜采用轻质材料制作并便于更换。

6.1.18 所有标识的悬挂、装订应牢固、持久。

6.1.19 社区应指定专人对标识的有效性、牢固性、清晰度进行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2 社区用房标识图样

6.2.1 社区标识由社区logo和社区名称两部分组成,社区logo标识整体色彩以“中国红”(PANTONE: 186C)为准,图样见附录A图A.1;社区logo和社区名称组合见附录A 图A.2,标牌底色为白色,字体为红色楷体,logo和文字字体大小应根据现场牌匾制作大小合理确定,达到美观、协调、醒目的效果。

6.2.2 社区办公用房主建筑正门悬挂的标牌图样见附录A图A.3,标牌底色为白色,字体为红色宋体,规格为2000×320㎜,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比例缩放。

6.2.3 社区综合服务厅大门正上方悬挂的标牌图样见附录A图A.4,标牌底色为白色,字体为红色楷体,大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设计。

6.2.1 社区综合服务厅内对应的服务窗口应分别悬挂“综合一”和“综合二”等服务标识牌,标识图样见附录A图A.5,标牌规格为300×200㎜,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比例缩放,颜色为白底黑色楷书字体或蓝底白色楷书字体。

6.2.2 社区服务用房和活动用房各功能用房标识图样见附录A图A.6,标牌规格为300×100㎜,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比例缩放,颜色为白底红色楷书字体或蓝底白色楷书字体。

6.2.3 社区其他组织和服务项目标识应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插条式标识,插条式标识图样见附录A图

A.7,插条式标牌规格尺寸视现场情况确定,应协调、美观、醒目。

7 管理与维护

7.1 管理

7.1.1 社区用房由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负责使用,街道(乡、镇)应将社区用房的数量、房型、面积、用途、权属登记造册,并由各街道(乡、镇)统一报区(市)县级民政部门备案。

7.1.2 社区居委会负责对社区用房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及时掌握房屋及设施的使用情况,定期排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7.1.3 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在社区用房的使用中不得改变房屋用途,不得出租、转让,不得在社

区用房中开展经营活动。

7.1.4 社区用房在使用中应征求社区居民议事会和居民代表的意见,充分发挥社区用房的作用。

7.1.5 社区用房需进行内部结构改动时,应按相关规定程序报批,且不能影响房屋的安全性,不能影响社区用房的整体外貌。

7.1.6 社区用房的使用情况应按规定接受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

7.1.7 社区撤销或合并后,其原有社区用房由所属街道重新规划,用于本辖区社区建设,不得挪做他用或用于商业经营,并按相关规定程序备案。

7.2 维护

7.2.1 属国有资产的社区用房日常维护由使用方负责,大修或改造社区用房,由所属街道(镇)负责实施。

7.2.2 属集体资产的社区用房日常维护由使用方负责,大修或改造社区用房,由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实施。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标识图样

A.1 社区标识图样

图A.1 社区logo

图A.2 社区logo和社区名称组合

2000mm

320mm

图A.3 社区办公区标牌图样

图A.4 社区服务站标识

300mm

200mm

图A.5 综合服务窗口标识

300mm

100mm 300mm

100mm 图A.6 社区功能用房标识

图A.7 临时插条式标识

2019年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总结

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扎实推进“三基建设”工作,按期完成“一年解决突出问题、初见成效,两年不断深化拓展、显著改观,三年实现整体提升、全面进步”的总体目标,XX市委组织部组工干部创新工作思路,走出机关、深入一线包联基层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力求“三基建设”工作在2018年不断深化拓展、实现显著改观。 一是理清思路,明确目标。XX市委组织部通过召开党小组会、支部会及部务扩大会议进行多次广泛讨论、深入酝酿,按照省委、市委关于全面加强“三基建设”的部署安排,出台了《XX市关于加强全市村(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意见》,要求每一名部机关干部包联两到三个村(社区)党支部,并通过半年的“点对点”、“打靶式”的努力工作,使之成为标准化建设的样板,在下半年召开的全市现场观摩推进会上进行示范推广。 二是抓住重点,强化举措。根据《XX市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每一位包联干部都针对所包支部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并抓住农村(社区)“两委”换届后的有力契机,突出政治功能,重点提升组织力,以创建“五个好”党组织为目标,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过硬、全面进步。

按照“三个三”工作思路和举措,重点围绕规范运行、制度落实、支部建设、活动开展、问题整改等方面每周至少深入包联支部一次,对支部工作进行全面的指导,帮助基层党支部“查问题、找根源、堵漏洞、抓整改、促提高”。积极了解基层党员群众思想动态,参加包联支部的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指导开展“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等,通过一对一包联、面对面帮扶,真正达到突破“三基”瓶颈、消除“三基”软肋、补齐“三基”短板、练强“三基”弱项的目的。 三是完善考核、注重实效。为了防止包联工作走过场或方向走偏,市委组织部要求包联干部积极利用支部所在党委党建工作例会和部机关周一例会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对通报情况进行汇总存档,每月按照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排名,采取“排查”立账、“对照”查账、“验收”销账的办法全面掌握包联情况和党支部整改情况,加强对包联过程的管理与考核,鼓励先进,激励后进,激发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基层组织常抓不懈、一抓到底的信心和动力。

党政办公用房标准XX【办公用房建设标准】

党政办公用房标准XX【办公用房建设标准】 ___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在 ___办公用房建设中,贯彻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的方针,合理确定办公用房的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加强管理和监督,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为全国统一的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___办公用房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审查工程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的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全国县级及以上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机关办公用房(以下简称“ ___办公用房”)的新建工程。改建、扩建工程参照执行。 第四条 ___办公用房必须按照统筹兼顾、量力而行、逐步改善的原则进行建设。办公用房的建设规模,应根据使用单位的级别和编制定员,按照本建设标准规定的建设等级、建筑面积指标确定。 第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县(市、旗)同级 ___及其直属机关办公用房宜集中建设或联合建设,充分利用公共服务和附属设施。

第六条 ___办公用房的建设应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建筑性质、建筑造型、建筑立面特征等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并应符合国家有关节约用地、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和消防安全等规定。 第七条 ___办公用房的建设水平,应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功能适用、简朴庄重。为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应设置或预留办公自动化等设施的条件。 第八条 ___办公用房的建设,应坚持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方向,充分利用社会服务设施。集中建设或联合建设办公用房的公共服务和附属设施,应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共同使用。 第九条 ___办公用房的建设除应符合本建设标准外,还应执行国家有关建筑设计的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等级与面积指标第十条 ___办公用房建设等级分为三级:一级办公用房,适用于中央部(委)级机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机关,以及相当于该级别的其他机关。 二级办公用房,适用于市(地、州、盟)级机关,以及相当于该级别的其他机关。

社区建设的历程

社区建设的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回顾社区建设的历程,描述当前社区建设的现状和各地实践的模式,分析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借鉴国际社区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来把握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社区建设的基本走向,以利于下阶段我区社区建设的发展和指导街道、社区顺利开展工作。 一、“社区建设”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按照我国政府权威文件的表述: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也是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的过程,还是我国社会基层组织结构重组和社会资源整合的过程。通过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社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并通过这一体制的有效运作,逐步解决社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概括而言,社区建设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社会性 社区建设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它既不是一种单纯的政府行为,也不是一种单纯的民间活动,而是各类社区主体、各种社区力量共同参与的过程。它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政组织发挥着领导或主导作用。二是社区建设工作面向整个社区,面向社区成员,为社区组织和成员提供多方位、多样化的服务。三是社区建设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辖区单位与社区居民的共驻共建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工程。 2.群众性 社区建设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主要表现为:一是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二是社区居民的参与是社区发展的坚实基础。三是社区建设工作必须是全体居民对其所生活的社区形成认同感、荣誉感、归属感与参与感,即社区意识。只有使社区居民真正树立起社区意识,才能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促进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 3.地域性 中国的城市社区是一种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因此,社区建设也具有突出的地域性特征。其主要表现为:一是社区建设主要是根据本社区成员的需求和愿望,解决本社区问题,为本社区成员提供多样化服务。二是社区建设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主要是本社区内的居民、单位和群众、组织。三是社区建设的活动范围主要局限于本社区之内,并在一定程度上受本社区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 4.综合性 社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而不是特指某一方面的工作。其表现为:一是社区建设工作涉及面很广,它包括拓展社区服务、美化社区环境、强化社区治安、繁荣社区文化、推进社区卫生。二是社区建设既然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所以评估社区建设工作的标准也不是单一的,或固定不变的。三是社区建设工作是一种多学科的集合体,既有社会学,也有人口学、政治学、环境学、管理学等等。开展社区建设的工作,要求社区工作者必须掌握多方面的知识。 5.计划性 社区建设的计划性表现为:一是社区建设是一项有计划的社区变迁。人们认识和掌握了社会变迁的客观规律,制定社区建设计划,推动社区发展的过程,就是社区变迁。二是社区建设作为有计划的社区变迁,是人的自觉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三是社区建设必须从社

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标准

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标准(试行) 一、新型农村社区定义 在农村一定地域范围内聚居的,从事现代农业生产、享受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社会服务的、实行城镇社区管理模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建设目标: 居住集中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社区化、设施城镇化。 三、建设要求 集约土地、规模生产、提升功能、方便生活。 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大力推行“多村整合”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同一县(区)域内农村社区达到建设标准基本一致,服务标准基本一致。 五、建设规模及住宅建设标准 1、人口及建设用地规模 新型农村社区根据各村人口、产业、文化等情况按600户、2000人左右确定规模;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100-140平方米。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可预留0.5平方公里左右的产业发展用地。 2、设区规划 ①坚持便于服务管理、尊重群众意愿和最大限度集约利用公共资源的原则,兼顾农村地域特点、历史沿革和农民生活习惯等因素,综合考虑乡镇合并、迁村并点、集中居住建设和农业区域化发展等情况,科学设置社区空间布局,合理确定社区服务范围。

②规划编制要按照《延安市市级生态村考核标准(暂行)》,充分考虑社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3、住宅建设标准 社区内住宅与生产用地、用房间距不小于100米;人均不低于28平方米;清除危旧房屋,危旧房改造率达到100%;住宅立面及色彩应体现地域风貌特色。建筑材料应立足于就地取材。 五、道路交通 1、社区道路 社区道路应全面硬化。社区道路网应本着方便、快捷的原则合理布置建设,社区主干道不应低于7米,次干道不低于5米。 2、公共停车设施 社区应设有客运车辆停车站点。根据人口规模,应考虑公共停车面积,结合村民住宅形式,考虑私家停车位。 3、社区广场 社区广场面积为1000-2000平方米,根据人口规模确定。(广场配置绿地、文化活动场地和体育健身器材等) 六、市政公用设施 1、供水 水源应充足,生活饮用水、取水、净水、输配水设施应安全、完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2、排水

社区党建阵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和谐家园”建设方案 ――社区党建阵地建设整体提升工程 为扎实有效地落实好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年现场推进会工作,打造一批精品示范社区党建阵地,现提出社区党建阵地建设整体提升工程“和谐家园”建设方案如下: 一、建设目标 以改善党建服务设施,提升党建创新含量,规范党建活动内容,发挥党建阵地作用为重点,在原有办公及服务用房的基础上推进社区党建区域化水平的整体提升,进一步改善社区服务,发挥社区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强社区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综合功能。 二、建设原则 (一)规范标准,量力而行。统一设定标识,统一设计风格,规范上墙制度及内容等。在现有阵地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拓展功能,要量力而行,不能贪大求洋。 (二)功能完善,彰现特色。落实社区阵地建设基本硬件要求,能够适应社区党组织、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和社区党员开展活动的需要,具有教育、管理、服务社区各类党员和居民群众的必要设施,在此基础上,各社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二到三个特有场馆。 (三)综合设置,一室多用。整合资源,多室合一,充分发挥各功能场馆作用。 (四)合理布局,便民惠民。坚持以人为本,方便党员

群众办事,方便活动开展,布局合理。 三、外观设置 社区建筑内外形象设计上要根据本社区特点,突出体现社区居民自治和服务居民两大主题,发挥好引导效应。要突显社区位置,方便群众办事。外墙一般以桔红色为主,白色相间,内墙以灰白或白色为主。社区建筑外部统一悬挂社区标识和三块机构标牌。社区标识为:“XX街道XX社区‘和谐家园’”,在标识前印制统一设计的“和谐家园”标志;三块机构标牌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便民服务站标牌,按上述顺序挂于社区建筑大门外墙。其他各种社区组织机构标牌都不得再在建筑内外悬挂。 四、场馆设置 场馆按“一站两栏四校五室+X”的要求进行设置,其中“一站两栏四校五室”是基本要求。一站:社区便民服务站;两栏:宣传栏、居务公开栏;四校:社区党校、居民学校、家长学校、老年大学(大型会议室);五室:社区办公室、警务室(调解室、综治室)、党员活动室、残疾人康复室、图书阅览室(文艺活动室可整合在党员活动室内,有条件的社区可单列)。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各社区实际情况,设置X个特色功能室。 (一)和谐讲堂 1.场馆功能 作为社区党校、居民学校、家长学校、老年大学及社区大会议室使用。

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

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 标准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 第二章建筑分类与面积指标 第九条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根据单位级别和性质分为五类,其适用对象见表1。 表1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类别划分 第十条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由基本办公用房(办公室、服务用 4

房、设备用房)、附属用房两部分组成,并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功能分类 第十一条各级工作人员办公室使用面积不应超过表3的规定: 表3 各级工作人员办公室使用面积

第十三条设备用房使用面积应根据地理位置、建设规模以及相关设备需求确定,宜按办公室和服务用房使用面积之和的9%测算。 第十四条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应合理确定门厅、走廊、电梯厅等面积,提高使用面积系数。基本办公用房建筑总使用面积系数,多层建筑不应低于65%,高层建筑不应低于60%。

第十五条附属用房建筑面积,不应超过下列规定: 1、食堂:食堂餐厅及厨房建筑面积按编制定员计算,编制定员100人及以下的,人均建筑面积为平方米;编制定员超过100人的,超出人员的人均建筑面积为平方米。 2、停车库:总停车位数应满足城乡规划建设要求,汽车库建筑面积指标为40平方米/辆,超出200个车位以上部分为38平方米/辆, 7

可设置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自行车库建筑面积指标为平方米/辆;电动车、摩托车库建筑面积指标为平方米/辆。 3、警卫用房:宜按警卫编制定员及武警营房建筑面积标准计算,人均建筑面积为25平方米。 4、人防设施:应按国家人防部门规定的设防范围和标准计列建筑面积,本着平战结合、充分利用的原则,在平时可以兼作地下车库、物品仓库等。 第十六条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总建筑面积可按下式计算得出:S=[A+B+(A+B) ×9%]/K+C 式中:S—总建筑 面积; A—各级工作人员办公室总使用面积;B— 服务用房总使用面积;K—基本办公用房 建筑总使用面积系数;C—附属用房总建 筑面积。 第三章选址、布局与建设用地 第十七条党政机关办公用房选址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要求,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选择位置适合、交通便利、环境适宜、基础设施和地质条件良好、有利于安全保卫的地点。 第十八条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在城市中的布局宜相对集中。联合建设时,其设备用房和附属用房等应统一规划与建设。 第十九条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的建筑总平面布置应遵循功能组织合理、建筑组合紧凑、服务资源共享的原则,科学合理组织和利 8

社区建设理论与实务第八章 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八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社区文化:社区文化总是社区的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反映,包括有形和无形两种形式两大部分,并总是这样或那样体现在社区居民和组织的行为过程之中。有形的社区文化为社区的物质文化,具体表现为社区文化设施、社区环境、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等。无形的社区文化,即是指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与创造中形成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等。具体表现为社区的组织结构和各种规章制度,内部的管理哲学和管理风格,群体间相互沟通的方式、相互制约的规范,社区管理者及其居民、成员单位的共同价值观念、历史传统、生活习惯、办事准则等。 2.行为文化:行为文化也被称为活动文化,是社区成员在交往、娱乐、生活、学习、经营等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通常所说的社区文化都是指这一类的社区文化活动。 3.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社区成员在生活、娱乐、交往、学习等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与社区精神、社区价值观、社区理想等相适应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等。 4.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社区文化的核心,是社区独具特征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包括社区精神、社区道德、价值观念、社区理想、行为准则等。这是社区成员价值观、道德观生成的主要途径。 5.社区文化活动评估:社区文化活动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对活动环境、活动内容及活动效果进行系统地评价,总结整个活动策划过程、考察活动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 6.社区文化活动策划:社区文化活动策划是活动策划的一种,它是指社区活动中,为了达到弘扬社区文化、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的目的,活动策划者运用已掌握的文化资源及手段,对活动目标对象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优化组合和配置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分析、设计并制定社区文化活动方案的

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建为关键,以服务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社会服务的载体、社会管理的依托、社会稳定的基础,使社区在基层民主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方面发挥桥梁作用,在创造安居乐业美好环境方面发挥促进作用。 二、创建目标 通过努力,使社区基本形成坚强有力、运转协调的组织体系;管理民主、居民自治的运转机制;广泛参与、项目齐全的服务功能;安全稳定、治安良好的社会秩序;清洁卫生、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诚信互助、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为构建和谐望城奠定基础。 三、创建方法 各个社区要从以下十个方面抓好创建工作,包括创建理念、办公设施、班子团结、居民自治、民间组织、社区服务、实事工程、主题活动、文明祥和、管理良好等十个方面。 四、评选办法 创建工作采取“星级评定”的办法,即将和谐社区各项指标分成创建理念、办公设施、班子团结、居民自治、民间组织、社区服务、实事工程、主题活动、文明祥和、管理良好十个方面,按照十分制考核,每个方面达到9分以上获得“一星”,十个方面都在9分以上的为“十星级和谐社区”,获得“七星”以上为“达标社区”。“十星社区”每年评选一次,由社区自荐、乡镇审查,县和谐社会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检查验收。被评为“十星级和谐社区”的,由县委、县政府进行表彰。 五、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是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件大事,必须坚持上下联动,各方配合,抓好落实。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社会事务办,其主要职责是抓好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的协调、指导和监督。各社区要立足实际,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制定出本社区居委会创建活动的工作计划和目标,并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和创建工作的落实。 (二)统筹安排,分类指导。各乡镇和社区要按照“十星级和谐社区”的标准,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明确且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工作目标,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村、社区上墙制度

首问责任制度 一、群众到本单位办事或电话咨询有关事项,接受询问的工作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首问责任人要热情接待来访群众,并负有为其服务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属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的事,要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不属于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的事,首问责任人要负责把群众引导到综治中心主任处,及时协调办理。 三、属于业务不明确或首问责任人不清楚承办人员的,综治中心主任要及时上报上一级综治中心,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对群众一般性咨询,要做到全面、细致介绍,让群众满意;属电话咨询或举报的,首问首接责任人除应将来电反映的事项、来电人的姓名、联系电话等登记在册,还应明确告知办理的人员。承办人员必须按服务承诺和时限的要求提供服务。 四、村、社区党委书记是本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一责任人,要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项工作。 新义街道办事处综治中心 宣 ____村(社区)综治中心

应急联动制度 一、综治中心要健全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备勤,明确组织领导、部门职责、具体经办人员等。 二、接到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报告后,综治中心应迅速派员赶赴现场,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及时有效措施,维护现场秩序,防止事态扩大;第一时间查实事件基本情况,对事件性质、发展趋势、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等作出清晰判断,及时报告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 三、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后,相关领导迅速进驻指挥,调配辖区内相关资源力量,依法妥善处置。 新义街道办事处综治中心 宣 ____村(社区)综治中心

工作例会制度 一、综治中心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由主任召集综治中心全体人员参加。主要议题是听取本月工作情况汇报,研究下月工作重点。分析综治、维稳、信访工作形势,对突出问题提出预防处置措施;其它需要会议研究的事项。 二、会议内容应做好记录,重要事项应形成会议纪要印发相关人员贯彻落实。会议记录和纪要列入工作台帐,归档保存。 三、在重要节点敏感时期和重大活动、或出现带有倾向性的社会治安热点、社会稳定问题,随时组织专题会议分析讨论,及时安排部署工作。 新义街道办事处综治中心 宣 ____村(社区)综治中心

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发改投资[2014]2674号)

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发改投资[2014]2674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提高投资决策科学化水平,合理确定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标准,满足办公使用功能的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项目决策和建设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以及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全国乡(镇、苏木)级及以上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机关,以及各级机关组成机构、直属机构、派出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的新建(或购置)、改建和扩建工程。配备、租用办公用房参照执行。 第四条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必须贯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方针,按照统筹兼顾、适用为主、满足办公需要的原则进行建设。 集中建设或联合建设的办公用房,应充分利用公共服务和附属设施,打破系统、部门之间的界限,实行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共同使用。 第五条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必须符合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要求,从严控制用地规模,严格土地审批,节约集约用地,严禁超标准占地、低效利用土地,不得占用耕地,新建项目不得配套建设大型广场、公园等设施。 第六条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应做到庄重、朴素、经济、适用和资源节约,不得定位为城市标志性建筑。外立面不得搞豪华装修,内装修应简洁朴素。 第七条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的建设规模应根据使用单位的类别和各级别编制定员,按照本建设标准的规定确定建筑面积。严禁超规模、超标准、超投资建设党政机关办公用房。

城市社区建设概论练习题-125套

第一章社区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A、物业 B、房地产 C、社区 D、社会 2、社区的()主要是指社区的发展。 A、历史岸 B、时代 C、沿革 D、阶段 3、社区发展也叫()。 A、社区时代 B、社区历史 C、社区开发 D、社区建设 二、多项选择题 1、社区的基本要素包括()。 A、人文区域 B、人群 C、管理组织 D、管理机构 E、管理工作 2、按社区发展的历史分()。 A、流动型 B、半固型 C、永久型 D、整体社区 E、局部社区 3、按社区內部组织形式分()。 A、流动型 B、半固型 C、永久型 D、整体社区 E、局部社区 4、按社区特有的功能分有()。 A、文化社区 B、商业社区 C、工业社区 D、农业社区 E、城市社区 5、按社区结构及综合表现分()。 A、文化社区 B、商业社区 C、工业社区 D、农业社区 E、城市社区 6、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A、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B、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C、责权统一,管理有序 D、扩大民主、居民自治 E、因地制宜、渐进 7、社区建设的基本內容包括()。

A、社区服务 B、社区卫生 C社区治安、 D社区文化、 E、社区环境 三、简答题 1、社区与社会有什么区别? 1)社区是地方社会,是社会的部份。 2)社区强调共同文化和意识;注重地域概念;比社会的关系更密切;比社会更明确和专门化2、简述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1)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从我国国情出发,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功能。 3)巩固党在城市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扩大 基层民主,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4)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3、简述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管理体制: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市、区、街、居) 2)运行机制: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主管,相关部门分管,居委会主办,社会各方支持,群 众广泛参与。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要进行社区建设?(社区建设的意义) 1)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必然选择。 2)是扩大民主,促进城市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 3)是打牢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的基础性工作。 4)是建设新型社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是民心工程。 2、试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 1)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的建设,建设新型的社区和社区 组织体系。 2)已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求。 3)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改革基层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区 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4)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居民素质和社区 文明程度。

社区创建星级化标准

十星 领导核心星、队伍建设星、民主管理星、社会服务星、工作覆盖星、社会稳定星、共驻共建星、精神文明星、环境整洁星、清正廉洁星。 社区“星级化”创建的意义 为进一步深化社区“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推行社区“星级化”管理,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求社区发展的新思路,对社区发展尤为重要,抓住社区“星级化”创建的有利时机,明确社区发展的新举措。科学、有效地运用“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成果,充分发挥社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全面提升社区在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把城市建设成为发展充满活力,环境优良舒适,人民安居乐业,邻里和睦相处、社会平安稳定,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型社区。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贯穿街道社区党组织活动的始终,发挥党组织在精神文明和谐社区中领导核心作用的要求,以开展稳定为基础,以协助社区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和开展群众服务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共建工作机制,促进社区管理职能不断加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维护稳定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调动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巩固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提高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能力为目标,以开展“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为抓手,紧紧围绕和田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从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区管理服务制度、整治社区环境、强化服务功能,努力建设民主法制、诚信友爱、安定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民族团结、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为居民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通过引入“星级化”管理模式,积极培育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通过典型示范,不断推进城市基层组织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星级标准 (一)领导核心星。(1)社区党组织健全,党组织的设置符合党章要求。党组织书记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管理能力和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模范带头作用强。(2)党组织“三会一课”活动正常,每年召开一次党员民主生活会。(3)社区党组织核心作用发挥好,指导社区内具备条件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商务楼宇、集贸市场、住宅小区成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4)社区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健全,按照各自章程有效开展工作。落实党组织的决议,积极配合党组织的工作。(5)社区实行重大问题由党组织集体研究,并形成书面决定。(6)居民小区业主委员会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和社区居委会的指导与监督,依法履行职责,维护业主权利,物业服务企业具备相应资

城市社区创建标准

城市社区创建标准 1、在显著位置展示市民公约。 2、刊播“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和“图说我们的价值观”通稿以及本市自行制作的公益广告作品情况。 3、①综合文化站或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正常运行及设备维护情况;②综合文化站或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无被挪用或侵占现象;③综合文化站或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向居民开放的情况。 4、①晨晚练体育活动点正常运行及设备维护情况;②晨晚练体育活动点无被挪用或侵占现象。 5、人际关系融洽,友善对待外来人员,耐心热情回答陌生人的询问。 6、①设有无障碍设施;②管理、使用情况良好。 7、①小区环境绿化美化,卫生状况良好,无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现象;②小区内路面硬化、平整,无明显坑洼积水,无露天排水沟渠;③生活垃圾定点投放、分类收集,垃圾房、箱(桶)完好、整洁;④楼门内干净整洁,楼道无堵塞,墙面、玻璃无污秽破损,照明灯完好;⑤在显著位置张贴公布社区居民公约,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 8、①有符合标准的物防、技防、人防、消防设施; ②无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现象。

9、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展示精神文明创建内容。 10、70%的城市社区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11、社区有未成年人开展文体活动的设施、场所和活动安排。 集贸市场创建标准 1、在公共场所广泛刊播展示公益广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风尚有机融入各类生活场景之中,让人们抬眼可见、举足即观。 2、①从业人员文明用语,礼貌待人,规范服务; ②有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 3、①有符合标准的物防、技防、人防、消防设施; ②无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现象。 4、无过期、变质、伪劣食品。 5、①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垃圾清运及时;②管理规范有序,无占道经营、违章停车现象;③经营性场所证照齐全、亮证经营;④公共厕所保洁及时,无明显异味。

社区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太谷县鼓楼社区标准化建设调查报告 摘要: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标准化建设,近期,我深入全区部分小街、小巷,对基层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入户走访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社区标准化建设工作情况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和认识,对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分析和思考。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区的基本情况 社区位于太谷县东大街,社区共有居民3168户达8000余人,辖区单位有车辆段检修车间、鼓楼商场、太谷县派出所、太谷县委老等单位,太谷县鼓楼社区在太谷县鼓楼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联建单位的帮助下,在驻区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社区居民及社区工作人员的齐心努力下,社区以邓小平理论及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重点,紧紧扣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这一重要目标,加强和完善社区服务,努力探索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资源共享、携手共建社区建设发展路子,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区组织,理顺各种关系,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在建设和谐社区的各项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分别于2010年度获得区综合治理、五五普法先进单位及和谐平安单位,2010年度获得市老年体育示范社区。 二、社区标准化建设中的存在问题 虽然社区高度重视标准化建设工作,使此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社区标准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凸现出一些困难、矛盾和问题。

(一)社区的认识有待深化。第一,对社区标准化建设的主体认识模糊。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其健康发展有赖于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的效力。一方面,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方式仍然以行政指挥为主导,对引导社区居民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认识不够,对居民的服务意识不强,简单地把社区工作等同于完成部门交办的任务,从而形成对政府的依赖性,社区工作尤其是社区服务比较滞后。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往往把社区居委会当成“下属”,直接向社区安排行政工作,“什么事都要社区参与,什么人都可以指挥社区”,社区忙于应付,难以开展自己的工作。第二,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认识模糊,还限于社区就是办办证明、管管卫生的层次,对社区工作的参与意识不够。很多单位的居住小区自成体系,小区资源开放程度不高,对社区工作不关心、不支持,由于对社区职能缺乏了解,因此,对这部分居民服务不畅。 (二)社区服务有待深入。社区服务是加强社区标准化建设的重点之一,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和谐社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但社区服务还存在着以下问题,制约了社区服务的开展。 一是社区服务内容单一.各社区主要依托于政府职能部门如劳动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开展工作,服务内容以政府部门安排的工作内容为主;另外,受场地、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在居民大量需要的养老、托幼、保健、娱乐、家政、保洁、绿化等方面的服务还很欠缺,致使有些楼栋角落、边墙边角、居民生活处堆满生活垃圾,长年没有清理,导致居民生活环境严重受到破坏,社区内绿化环境严

和谐社区的自查报告2020

和谐社区的自查报告2020 我社区按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的指导标准,以“和谐社区” 建设为突破口,围绕大局,全面推动社区各项工作,使我社区各项工 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社区概况 概况:卫星路社区成立于2001年8月,位于卫星路北二巷22号,辖区东起太原路、西至乌昌路、南起卫星路、北至北海路,总面积 0.49平方公里,以卫星广场为轴心,辖区分布着11条主次干道,17 个住宅小区、14家企事业单位和105个商业网点,属混合型社区,社 区现有工作人员31人。 居民基本情况:辖区共有居民楼53 栋,其中高层住宅2栋。社区居住有汉、维、回等9个名族,社区总户数3112户,7229人,其中常住居民2552户6099人,流动人口560户1130人;社区居民中党员总 数117人。 阵地建设:社区办公用房建筑面积408平方米,两层砖混建筑, 为2005年老年星光计划修建,有产权,涵盖了社区六站一室所有业务 办理大厅及居民文化活动场所、会议室、市民文明学校、图书室等。 二、社区党建建设 (一) 和谐班子建设 建设“和谐社区”首先,要有一支过硬、廉洁、高效、和谐的领 导班子,按照街道办的要求制定方案,成立相关机构,健全领导机构。 创建“和谐班子”,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创建中促动领导班子整体素质,抓紧学习这个关键环节, 重点抓每周的学习并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学习规范化、制度化、经常

化。建立“努力学习型”的领导班子。初步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带动了社区党员、干部的业务知识和理论水平的学习。 2、把工作水平建设作为落脚点。在创建中把理论学习和调查研 究结合起来,总结经验,勤沟通多交流,制定“社区联系卡”、“民 情日记”,来畅通居民利益诉求表达渠道。 3、我们制定了“三步走”的实施方案。第一步从社区环境入手, 从老百姓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从困难群体需要提供协助的问题入手,进一步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长效管理,消化社会矛盾,创建一个 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生活便利的生活环境,促动人居环境和谐,让 有困难的人得到协助,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满意 度和认同感。;第二步通过和谐楼院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的统 筹协调机制和居民民主自治机制,建立弃管楼院的居民自管组织,充 分征求居民意见,制定楼院《居民公约》、《居民代表议事规则》、《楼院管理制度》等自我管理规则和制度,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法制 观点和参与意识。社区每半年实行评比,对团结邻里、热心助人、积 极参加公益活动的个人、家庭,分别授予“居民之星”、“睦邻之家”称号;第三步围绕社区的实际情况,创新地研究和制定“我爱家园”的 活动展开与评比。各楼院要充分发挥党员、楼长的示范作用,带动楼 内居民,增强治安看护和各种灾害预防,搞好楼院内的卫生清扫与保持,花草树木的绿化与美化,共建安全整洁温馨的家园。 4、社区党的领导班子健全,相继在社区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党员议事会”、“在职党员联络站”、“党员服务站”等“三会两站”。以党员为主体建立“四自”管理模式(自我组织、自我学习、自 我形成、自我完善)。建立健全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党支部组织生 活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干部能够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并 在和谐社区的建设中为居民群众作好表率,持续扩大和延伸社区党建 触角,带动和谐社区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 思想建设

社区服务站建设标准

社区服务站建设标准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根据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每个社区都要设立社区工作站,具体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进社区的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管理、计划生育、城市低保、劳动保障等管理服务工作。 一、整体形象标准 1、社区服务站的选址应选择居民群众较为集中,方便群众办事的地方。 2、社区服务站门前的显著位置应设置醒目的统一名称和标识,社区服务站的名称为“任城区金城街道××社区服务站”。 3、周围环境整洁美观,道路平整,绿化良好。内部宽敞明亮,光线充足,墙壁干净,门窗整洁。 二、硬件建设标准 考虑到各社区的不同情况,现对各社区服务站建设提出A、B、C三类标准要求。 A类标准: (1)结构:服务站设在一楼,用房建筑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为一站式服务大厅。室内装修整洁、宽敞、大方,设立一体式服务柜台。柜台内为工作人员服务处;柜台外为居民办事处,柜台外放置四座以上连体居民座椅。

(2)服务内容:设立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管理、计生、劳动保障、低保救助等服务窗口,每个窗口明确专人专门负责。 (3)办公设施配备:配备统一的办公桌椅、电脑(连接互联网)、电话、打印机、文件柜、空调等办公设备。 (4)岗位牌:服务柜台设立立式岗位牌,内容按上述服务内容设置;工作人员着装整洁,统一佩戴服务证。 (5)墙面公示栏: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站职责、服务站工作制度、服务站组织机构等制度。 B类标准: (1)结构:服务站设在一楼,用房建筑面积不低于40-60平方米,为一站式服务大厅。室内装修大方、整洁,设立一体式服务柜台。柜台内为工作人员服务处;柜台外为居民办事处,柜台外放置四座以上连体居民座椅。 (2)服务内容:设立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管理、计生、劳动保障、低保救助等服务窗口,每个窗口明确专人专门负责。 (3)办公设施配备:配备办公桌椅、电脑(连接互联网)、电话、文件柜、风扇等办公设备。 (4)立式岗位牌:内容按上述服务内容设置。 (5)墙面公示栏: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站职责、服务站工作制度、服务站组织机构等制度。 C类标准:

从标准化建设谈社区治理新变化

从标准化建设谈社区治理新变化 近年来,社区治理的标准化建设需求如雨后春笋,一个个拔地而起。尤其体现在类似浙江省杭嘉湖这种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城市,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政府在社区治理方面的新变化,希望通过标准化建设快速推动社区治理方式的转型,通过打造试点,建立示范,鼓励向优秀社区管理模式学习。这种变化有政府社区管理本身改善的因素,也有新时代下社区发展的新需求。下面我们从新时代社区发展的新变化和新时代社区治理变化趋势两个方向来进行分析。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则推动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城市的发展又推动了新时代下社区的发展,这种发展导致了社区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主要如下: 一、社区数量和容量的变化 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新居民越来越被城市所接受,也不在是一个新词汇。为承载越来越多的新居民生活和工作,城市的小区也越建越多,而单个社区管理的范围也在不多扩大,以前一个社区管几个小区,而现在一个社区多的管十几个小区,这严重考验着社区的管理能力。 二、社区组成成分的变化 传统社区的组成成分是以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组成为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和外来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新时代城市建设的主力军,而他们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也逐渐成为城市的主人之一。社区的成分开始

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本地居民和新居民的变化、知识分子和农民工的变化、常驻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变化,甚至还体现出老龄化和年轻化两极分化的变化,这种新变化也对社区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退休干部和职工相对比较集中且时间相对自由,便于组织和发动,而一些新小区则以知识分子和年轻人为主,工作相对繁忙,生活上追求个性和自由,在参与社区治理方面相对较少。甚至一些新小区入住率相对较少,很多人无法有效联系。 三、社区服务和管理主体的变化 由"单位制"管理转变为多元主体治理,以传统政府和事业单位主导不同,新时代社区发展下催生了很多新的社区治理主体,如物业、居委会、各类社会组织和第三方机构等等,给社区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提供了更多的社区服务,承担了更多的社区治理功能。 新时代下社区发展的变化也自然倒逼社区治理的变化,社区的办公场所不断扩大,社区办公环境设施不断改善,实行了一站式办公和规范化管理,统一制作了社区的微章;除了在硬件上变化很大外,在人员配备及管理上也有了完善。社区管理的工作人员也逐渐年轻化和专业化,越来越多的专业社工投入到社区治理工作当中,充实了社区的力量。虽然如此,然而,基于以上社区发展的变化和新时代下城市建设的不断变化,现有的社区管理力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吃力,无法有效满足社区治理的需要。为此,政府不断鼓励社区治理模式创新,鼓励更多的社区治理主体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不断丰富社区服务和管理工作,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领导干部办公用房标准

篇一:2014年最新《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 2014年最新《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 2014年11月27颁布,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27日发布《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其中规定部级正职办公室装修设计每人不超过54平方米(使用面积)。据介绍,这一建设标准适用于全国乡(镇、苏木)级及以上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机关,以及各级机关组成机构、直属机构、派出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办公室的新建(或购置)、改建和扩建工程。配备、租用办公用房参照执行。标准提出,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必须符合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要求,从严控制用地规模,严格土地审批,节约集约用地,严禁超标准占地、低效利用土地,不得占用耕地,新建项目不得配套建设大型广场、公园等设施。 申伯装饰设计师建议党政机关办公室装修设计,应做到庄重、朴素、经济、适用和资源节约,不得定位为城市标志性建筑。严禁超规模、超标准、超投资建设党政机关办公用房。 标准将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根据单位级别和性质分为五类,分别为中央机关、省级机关、市级机关、县级机关、乡级机关,各级工作人员办公室使用面积有了严格限制。以中央机关为例,部级正职每人不超过54平方米,部级副职不超过42平方米,正司(局)级不超过24平方米,副司(局)级不超过18平方米,处级不超过12平方米,处级以下不超过9平方米。 建筑标准方面,要求党政机关办公用房不宜建造一、二层的低层建筑,也不应建造超高层、超大体量的建筑。 室内环境与建筑设备方面,提出办公室冬季采暖设定温度不应高于20℃,夏季制冷设定温度不应低于26℃。 相关链接申伯装饰设计新闻:正部级办公室设计面积每人不超过54平米 篇二: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 贯彻落实中办发〔2013〕17号文件 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领导干部办公用房面积超标问题 根据《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原国家计委投资“1999”2250号)和17号文件精神,领导干部超标办公用房按如下原则整改:办公用房(含休息室,不含卫生间)超标面积占标准面积50%及以上,由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或房管部门及时安排整改。副省级城市、副部级单位副职领导干部办公用房,参照市(地、州、盟)级正职标准执行。 二、关于领导干部两处占用办公用房问题 按照17号文件精神,领导干部原则上只能占用一处办公用房,确因工作需要另行安排办公用房的,须严格审批后,由领导干部兼职单位提供小于标准面积的适当工作用房。其中,省区市和中央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审批;其他相关负责同志由省区市和中央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审批。各地市州和各司局级以上单位参照执行。 三、关于企事业单位占用党政机关办公用房问题 1.在立项批复中已明确和行政机关办公用房一并建设的事业单位,可继续使用行政办公用房,但应严格按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 原国家计委投资“1999”2250号)进行核定。 2.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及实际情况,对其占用的行政办公用房做如下处理: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占用的行政办公用房,按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原国家计委投资“1999”2250号)和事业单位业务用房需求进行核定,超出部分应予以清理腾退;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占用的行政办公用房原则上予以清理腾退,确有困难的,由上级机关事务主管部门统一调整安排,实行有偿使用,租金收入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规定管理;其他事业单位应将占用的行政办公用房及时清理腾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