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栓形成的原因

血栓形成的原因

血栓形成的原因






血栓形成的原因包括血液改变、血管受损和血流淤滞。

一、血液因素

主要是血小板、凝血、抗凝血、纤溶及其他血细胞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1)血小板改变:a、血小板计数增高 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若血小板计数超过(800- 1000)*109/升可并发血栓、栓塞。继发性血小板增高一般很少引起血栓形成。b、血小板功能亢进或被激活 血小板的聚集随年龄而增高,血液循环中出现凝血酶、内毒素、免疫复合物、纤维蛋白原等使血小板功能亢进。c、血小板膜上糖蛋白的数量和组合改变。 (2)凝血因子异常:a、先天性的凝血因子增高或结构异常,如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引起的血栓;b、人工心脏、人工瓣膜、人工血管、体外循环时凝血因子被激活,导致血栓形成;c、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循环 组织损伤、感染、过敏毒素、肿瘤细胞、免疫复合物、内毒素血症、炎症,都可促组织因子释入入血液循环,导致血栓形成。 (3)抗凝血因子缺乏、减少或结构异常:遗传性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缺乏引起血栓形成。遗传性抗凝血因子缺乏的发生率较高,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原因中可达40%. (4)纤溶活性减低:纤溶是人体防止和清除血管内血栓的重要功能,遗传性纤溶活性降低,另外缺血性心脏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者均易引起纤溶活性降低,形成血栓。 (5)血液及血浆黏稠度增高:血温度从37℃下降至22℃时,其黏度增高60%-70%,血中纤维蛋白原增高、球蛋白增高、血脂增高,均使血液黏稠度增高。

二、血管因素

血管受损是引起血栓的重要原因,血管在下列因素下可发生受损:1.物理因素 如高血压、放射线;2.化学因素 一氧化碳中毒、血糖增高、血乳酸增高、儿茶酚胺增高;3.生物因素 病毒、细菌、内毒素、凝血酶、肿瘤坏死因子等;4.免疫因素 免疫复合物、补体激活的产物、白介素等。血管受损后血管内皮细胞下组织可暴露,引起血小板黏附、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

三、血流因素

血流速度变慢、淤滞和血凝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心力衰竭、静脉受压、长期卧床易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因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而狭窄、受压而弯曲、血管分叉、瓣膜等原因导致血流紊乱造成涡流时,血细胞在涡流内滞留时间长,促进血栓形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