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完善(改)

浅谈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完善(改)

浅谈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完善(改)
浅谈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完善(改)

浅谈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完善

【摘要】《侵权责任法》跳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桎梏,以单章形式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明确不再以构成医疗事故作为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同时,明确过错责任原则, 强调患者的知情权,堪称侵权责任立法之一大亮点。但其也存在部分条款过于原则、举证责任由弱势方承担、医疗损害鉴定混乱等缺憾,故需从司法解释、实行举证责任缓和、制定科学的医疗损害责任鉴定制度等方面予以补充和完善。

【关键词】医疗损害责任医疗纠纷举证责任

2010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

法》)以单章形式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 其跳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之桎梏, 明

确不再以构成医疗事故作为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进一步明确了医

疗损害归责原则,强调了患者知情权,为有关机关解决医患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

而且体现了对医患关系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关注, 是我国医疗侵权立法的一大

进步①。但是, 详读相关条款, 不难发现其中部分条款规定得过于原则,鉴于此,

本文试图对医疗损害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以期从立法和司法层面完善医疗

损害责任有所裨益。

一、《侵权责任法》中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的新变化

《侵权责任法》第七章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的规定,共有11个条文,全面

规定了新的医疗损害责任的救济规则,建立了一元化的医疗损害救济制度,从立

法层面而言,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1.终结了“二元化”医疗损害救济制度,明确了过错责任原则

在实践中,医疗事故责任按照国务院颁布的《条例》的赔偿标准来执行,医

疗过错责任则按照一般的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来执行。在诉讼中的鉴定方式也有

两个标准,造成了法院在适用法律上的困惑,也给当事人的维权带来了困难,法

律的“二元化”标准混乱,使得医疗纠纷案件中经常出现医患双方各执一词争论

不休②。新出台的《侵权责任法》采用的是“医疗损害责任”的概念,将“医疗

事故”纳入了“医疗损害”的外延下。其实施后,医疗损害赔偿将不以是否构成

医疗事故为前提,只要侵害到患者权利,都适用于该法。因此,医疗纠纷诉讼中

的适用法律和赔偿标准的二元化现象将被终结③,使用统一的“医疗损害责任”

概念,将医疗损害责任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医疗技术损害责任、医疗伦理损害

责任和医疗产品损害责任,分别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和具体规则。

①参见赵存喜:《评<侵权责任法>中的医疗损害责任》,《中国司法鉴定》2010年第2期,第36页。

②郑雪倩、王李红、聂学:《正确理解<侵权责任法>之医疗损害责任》,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版,第34-35页。

③刘鑫、王宝珠主编:《<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条文深度解读和案例剖析》,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2.医疗损害责任制度举证责任的变化

在《侵权责任法》颁布之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4条第1款(八)项的规定,医疗损害纠纷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并在实践中被广泛使用,是对相对弱势的患者权益的保护。而《侵权责任法》第54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第58条规定,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三)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由此可见《侵权责任法》放弃了之前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取而代之的是“过错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④其第58条明确规定了三种情形适用过错直接推定,除了这三种外,其他情况就需要患者主动举证了。

3.强调了医生的说明义务和患者的知情同意

患者知情同意权对医生的职业行为提出了更高要求。《侵权责任法》第55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与现行的法律法规不同的是,《侵权责任法》明确了“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注意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其次,在病情等向患者家属说明、交代上,《条例》规定是向患方“告知”病情,而《侵权责任法》要求医疗人员向患者“说明”情况,两者相比较,“说明”一词,医生在交代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等问题上,需承担的义务进一步扩充⑤。医生如果在诊疗程中造成患者损害,虽已尽说明义务并征得书面同意,并不一定可以免除责任⑥。另外,在有证据证明医务人员有过错的情况下,患者尽管签署了书面同意,侵权责任人还是要承担其过错责任⑦。

二、《侵权责任法》对于医疗损害责任相关规定的不足之处

《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制度进行的改革是有进步的,对保护受害患者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侵权责任法》第七章进行全面审视,其仍存在诸多不足。

1.相关条款加剧了医方医疗活动外的工作负荷,产生新的医患纠纷

④陈惠、王兵:《侵权责任法:为举证责任倒置松绑.》,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6页。

⑤徐江:《<侵权责任法>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继承与变革》第54页,中国卫生法制,第7期,23页

⑥王波永:《违反医疗告知义务的侵权责任——以<侵权责任法>为主要研究视角》,法制与社会,第5期,第22页。

⑦参见杨立新:《中国医疗损害责任制度改革》,《法学研究》2009年第4期,第37页。

医方为保护自身利益必将强化医疗服务中证据的收集,从而增加医方的额外工作量,加剧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和对患者的防范,导致医患不信任和医患关系的进一步紧张,医方执业环境恶化。如《侵权责任法》第60条第1项规定“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同时规定,医方也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也就是说,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方进行符合规范诊疗的情况下,致使医患合同无法延续,医方却要承担收集相应证据免责,医方投入的相应成本加大;第60条第3项“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如何具体明确“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以何种等级医疗机构为参照,需要卫生部细化和标准化;另外,医疗损害责任纳入《侵权责任法》有可能导致医方“固步自封”,进而影响医学探索和创新的实现,也影响基于医学伦理学原则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

2.由患方承担举证责任,患方难维权

《侵权责任法》第54条规定由“过错原则”取代了原来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⑧由患方就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过错及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这样的举证原则可能让患方的维权之路更加艰难。其一,由于医患之间信息完全不对等,受害人很可能因为缺乏医学知识而无法有效举证,患方将难以有效维权;其二,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诊疗行动的全过程只有通过病历资料才能最大程度再现,而病历资料病历材料绝大部分由医疗机构单方制作和保管,患方除依程序索取,不可能得到医疗机构主动供给的病历;其三,在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况下,尚有不少患方不愿通过诉讼解决医疗纠纷,实行过错原则势必会造成更多的医疗纠纷不能通过诉讼解决,而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患方不愿意通过诉讼解决纠纷,并不能说是好事。⑨诸如此类医疗纠纷的减少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3.对司法鉴定工作所造成的不便

在司法实践中,我国现行的医疗损害责任鉴定制度备受争议。按照《条例》规定的医学会进行的医疗事故责任鉴定,其所作出的鉴定结论是在医学会的主导下进行的,不具有司法的严肃性,并且被群众斥之为“医医相护”,缺少公信力。⑩而司法鉴定机构作出的医疗过错责任鉴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都不相信,因

⑧刘鑫主编:《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条文深度解读与案例剖析》,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年版,第112页。

⑨常纪文:《医疗损害纠纷处理的若干法律问题——兼论<侵权责任法>的不足以及完善》,《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⑩杨立新:《<侵权责任法>改革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成功与不足》,《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第19页。

为作鉴定的人是法医。在立法过程中,各方都呼吁立法机关在《侵权责任法》中规定基本的医疗损害责任鉴定制度,但都被以“实体法不规定程序法的内容”为理由而予以拒绝,没有对医疗损害责任鉴定作出任何规定。因此,就留下了医疗损害责任鉴定制度这个空白。《侵权责任法》生效后,究竟是医学会进行鉴定,还是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或者另行设立新的鉴定制度,不得而知,继续保持了医疗损害责任鉴定的混乱制度,这是不应该出现的问题。

三、我国医疗损害责任制度之完善

如前所述,《侵权责任法》所规定之医疗损害责任制度存有诸多不足。尤其在改革后的医疗损害责任中,就受害患者、医疗机构与全体患者的利益平衡等问题,仍有诸多缺憾,需加以完善。

1.对医疗损害责任之相关立法应予以解释,以补充其不足

确定医疗产品损害责任应当区别缺陷医疗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以及医疗机构的不同,分别适用法律。司法解释可以规定:第一,在一般情况下,医疗机构对使用缺陷医疗产品造成患者损害有过失,或者医疗机构强制指定患者使用缺陷医疗产品造成患者损害的,适用产品责任的一般规则,按照不真正连带责任规则,受害患者一方既可以向医疗机构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缺陷产品的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赔偿。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后,生产者、销售者应当承担责任的,医疗机构有权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追偿11。第二,医疗机构使用缺陷医疗产品致患者损害,无法确定缺陷医疗产品的制造者或者供货者的,应当比照第42条第2款规定的产品销售者承担产品责任的规则,承担赔偿责任。第三,《侵权责任法》第59条没有规定医疗产品销售者的责任,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第42条和第43条的规定确定缺陷医疗产品销售者的责任。

2.在医疗技术过失和因果关系的证明上实行举证责任缓和

举证责任缓和,就是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在原告存在技术或者其他方面的障碍无法达到法律要求的证明标准时,适当降低原告的举证证明标准,在原告证明达到该标准时,视为其已经完成举证责任,实行举证责任转换,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例如,《侵权责任法》第66条规定的环境污染责任因果关系推定,其实就是举证责任缓和。在原、被告医疗资讯严重不对称的医疗损害责任中,原告负担全部举证责任(尤其是过错和因果关系要件的举证责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难以完成的。如果原告基于资讯的原因而举证不能达到应当达到的证明标准,就判决原告负担举证不足的不利诉讼后果,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司法解释应当对此采取补救措施,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第8项规定的基础

11杨立新:《<侵权责任法>改革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成功与不足》,《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第19页。

上进行修改,强调在过错要件以及因果关系要件证明上,原告的举证责任实行缓和,适当降低其证明标准。司法解释应当规定,原告在证明医疗过失或者因果关系具有可能性,因受客观局限无法完成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的,视为其已经完成举证责任,实行举证责任转换,由医疗机构举证证明自己不存在医疗过失、自己的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能够证明的,不构成医疗损害责任,不能够证明的,确认成立过错要件和因果关系要件,构成医疗损害责任。

3.需制定科学的医疗损害责任鉴定制度

目前的医疗事故责任鉴定与医疗过错责任鉴定都存在较大的缺陷,不是合理的医疗损害责任鉴定制度。医疗损害责任鉴定的性质应当是司法鉴定,具体组织责任鉴定的不应当是医学研究机构,而是法院和法官。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卫生部应当制定科学的、符合司法规律的医疗损害责任鉴定制度。对医疗损害责任医学司法鉴定结论,应当像对待其他司法鉴定一样,法官有权组织并进行司法审查,有权决定是不是进行重新鉴定,有权决定对鉴定结论是否采信,并且鉴定专家有义务出庭接受当事人的质询。如果有充分的根据,法官有权依据调查的事实或者根据更有权威的鉴定结论而否定先前的鉴定结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医疗损害责任认定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才能充分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12

综上所述,面对日益增长的医疗纠纷案件,《侵权责任法》对于医疗损害责任的规定,比先前更加具体、详细,考虑的也更加周到,但是仅仅数十条,终究过于原则,且在很多方面仍未涉及,在实际操作案件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法律规定的不清楚或者法律没有规定的情形,尤其是医疗过失行为程度与损害责任的承担,更是处理医疗事故纠纷案件中的难点,如不及时出台相应司法解释予以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侵权责任法能发挥的作用终究还是有限,这些都需要立法作进一步的细化和规定,进一步予以完善。

12杨立新:《中国医疗损害责任制度改革》,《法学研究》2009年第4期,第120页。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利明:《侵权责任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杨立新:《中国医疗损害责任制度改革》,《法学研究》2009年第4 期。

[3]杨立新:《医疗损害责任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 年版。

[4]杨立新:《论医疗机构违反告知义务的医疗侵权责任》,《河北法学》2006年第12期。

[5] 杨立新:《医疗过失损害赔偿责任的适当限制原则》,《政法论丛》2008年第4期。

[6]杨立新:《医疗侵权法律与适用》,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医疗制度改革经典案例——神木医改

神木医改 背景: 2009年3月1日,地处陕西最北部的神木县,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了“全民免费疗”的医疗改革措施,此举也引发了一直以来人们对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再度关注。而神木县的“全民免费医疗模式”也为此后更多地方推出医疗改革提供了借鉴。因为实行了“全民免费医疗”,陕西省神木县,在一夜之间名扬全国。而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政策的实行,成为了一项“开国内先河的医疗保障制度”。 神木县位于陕西省北部,矿产资源丰富,县境内煤炭探明储量500亿吨,属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域。200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亿元,人均GDP高达6.87万元,财政总收入72.27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92位,西部第5位,陕西省第1位。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神木县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行“全民免费医疗”,成为全国医改格局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神木县的发展是从采煤开始的,由于一些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财政富百姓穷的现象还是普遍,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屡见不鲜,经过核查原有数据,医疗预算,搜集国内外相关信息,走访各部门、医药单位及企业。终于在2009年3月1日颁布了《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实施办法(试行)》。在之后的九个多月以来,这项被称为”开国内先河”的医疗保障制度推行了的确让全体神木群众真正体会到了”看得起病”的实惠。 改革的举措:“全民免费医疗制度”包括三项基本内容:改革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责任;实施覆盖城乡的全民免费医疗制度;实施门诊医疗卡制度。 具体来说: 1.设定点医院,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新模式,在公共医疗服务中引入竞争机制。政府以购 买者的身份选择服务的提供者,政府通过制定竞争机制,按照医院条件选择定点医院,对县里评选的1家公立和7家民营医院作为“全民免费医疗”的定点医院实行动态考核,不达标要求被取消资格; 2.施行设定起付线的住院报销制度,乡镇医院报销起付线为每人次200元,县级医院为400 元,县境以外的医院每人次3000元。起付线以下的费用患者自付,以上的费用全额报销。住院可完全报销的范围包括一般费用,特殊病情特别治疗的可以报销70%-90%,每人每年的医疗费用最高可以报销30万元。还将其他医院不提供报销的医疗项目也纳入了报销之列,比如安装人工器官,器官移植等特殊检查费、治疗费和材料费等等。 3.实行门诊医疗卡制度,城乡居民每人每年给予100元门诊补贴,职工基本医保卡延续原 政策,门诊卡超额自付,结余资金可以结转使用和继承。 4.施行转诊制度,基本医疗实行就地、区域、逐级转诊,是确保基本医疗全覆盖、公立医 疗机构良性运行、卫生经费高效率、总经费不破盘的最基本制度 5.覆盖范围:神木县范围内参加医保的神木籍干部职工和城乡居民,未参加城乡居民合作 医疗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不予享受免费医疗。 6.组织机构:

浅议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认定及其法律适用问题(一)

浅议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认定及其法律适用问题(一) 内容提要:近年来,医疗纠纷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中将医疗纠纷分为医疗事故和非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两类,并要求人民法院在审理非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时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医患双方的利益冲突,人民法院在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时,如何认定此类案件的性质、如何适用法律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就谈谈医疗纠纷的种类及其责任的性质、医疗侵权案件的认定以及医疗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问题。 关键词:医疗事故非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法律适用 近年来,医疗纠纷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由于医患双方的利益冲突,对医疗纠纷的法律适用也有不同的主张。人民法院审理医疗纠纷案件,应当依据我国现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依法平等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以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正确适用法律,确保执法标准的统一,始终是人民法院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掌握的基本原则。而在这类案件处理中的法律适用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在审判实践中许多审判人员在对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适用及赔偿标准处理上存在着很大的出入,尤其在医疗损害赔偿适用法律上并不一致,相类似的案件却常常出现大相径庭的判决结果,特别是在精神损害赔偿和死亡赔偿金等方面,判决结果差异甚大,不利于维护我国法律的统一性和严肃性。本人就医疗纠纷的种类及其责任的性质、医疗侵权案件的认定以及医疗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问题,谈谈看法。 一、医疗纠纷的种类及责任性质根据2002年4月4日国务院第55次常务会议通过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2003年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出的《关于审理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的相关规定,可以将医疗纠纷分为两类:一是医疗事故纠纷;一是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其他医疗纠纷”。 所谓医疗事故,就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医疗事故纠纷就是指因医患双方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行为而发生的民事争议。其他医疗纠纷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的诊疗护理行为虽不构成医疗事故,但亦造成了患者损害,从而在医患双方之间发生的民事争议。 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事故的界定,可以看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强调“过失”在构成医疗事故责任要件中的重要性,体现了过错责任原则作为我国侵权行为法中最基本的归责原则精神。而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确定行为人民事责任的标准和规则。它直接决定着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举证责任以及赔偿范围等诸多因素,是确定民事责任的根据之一。我国民事责任的归责体系是由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所构成的。所谓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以行为人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要件的归责原则。所谓无过错责任原则,指的是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以过错的存在判断行为人应否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所谓公平责任原则,指在法律没有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而适用过错责任又显失公平时,依公平原则由当事人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但是,在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时,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当行为人的过错无法判明,或法律有特别规定时,可以实行过错推定。亦称为过错推定原则。它是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损害事实的发生推定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只有行为人证明自己确无过错时,才免除责任。过错推定原则与一般过错责任原则所不同就在于举证责任。一般的过错责任的举证责任在受害人,过错推定原则实行举证责任的倒置,即把举证责任加给致害人,致害人须证明自己无过错,否则推定其有过错。 医疗损害赔偿责任作为一种特殊民事责任,将适用何种归责原则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八)项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方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这就明确规定了

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赔偿部分条款解读

《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赔偿部分条款解读胡家强 《侵权责任法》以法律单章形式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堪称侵权责任立法一大亮点,不仅为规范医疗机构及其人员依法行医,患者及其家属依法维权,有关机关解决医患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而且体现了对医患关系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关注,是我国医疗侵权立法的一大进步。 一、关于医疗侵权责任的基本归责原则 《侵权责任法》第54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第58条规定“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2)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3)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上述规定表明,只要医院和患者存在诊疗关系、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存在过错,就要承担赔偿责任,不再要求构成医疗事故,且无需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确定了医疗侵权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以及附条件的推定过错责任原则。具体而言,在适用第54条过错责任原则条件下,诉讼中采取的是“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分担原则,由患者就“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进行举证,并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而在适用第58条推定过错责任原则条件下,采取的是由患者证明医疗机构存在上述三种法定情形,若医疗机构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则推定其存在过错。这种类似的附条件的推定过错还体现在第55条、第57条,以及第59条。 二、关于医疗机构告知和说明义务 《侵权责任法》第55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这不仅体现了患者的健康权益,而且体现了对患者自主决定权的尊重。而“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规定,则要求在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必须向患者或其近亲属履行告知和说明义务,不仅要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在需要实施手术及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时,而且还必须及时地说明医疗风险以及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应取得患者或其近亲属的书面同意,若医疗机构不能举证证明其尽到了告知和说明义务,以及取得了患者或其近亲属的同意,患者因此受到了损害,医疗机构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三、关于医疗机构的依法诊疗义务 《侵权责任法》第58条第1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且“患者有损害”的,应“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第57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不仅重申了医疗机构实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情形为过错,而且从医务人员职业特点出发规定了其应尽的谨慎注意义务,要求医疗机构严格遵守医疗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采取合理的医疗措施,履行相应的诊疗义务,否则患者因此而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责任。因此,在未来的医疗纠纷中,医务人员是否尽到了谨慎义务将是

医疗纠纷、事故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

医疗纠纷、事故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医疗纠纷的受理 (2) 第三章医疗纠纷的院内鉴定 (3) 第四章医疗纠纷的处理 (4) 第五章医疗纠纷性质的认定 (5) 第六章医疗纠纷、事故责任人责任追究 (6) 第七章管理者的责任 (7) 第八章医疗纠纷、事故免于和从轻、从重追究范畴 (7) 第九章医疗纠纷、事故的备案登记 (8) 第十章附则 (9) 第三十四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解释权在医院。 (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增强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结合我院的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临床、医技及护理人员等。 第三条各科应进一步健全各项医疗制度,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重视医疗安全工作,积极防范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 第二章医疗纠纷的受理 第四条医疗纠纷发生后,首先当事科室负责人及当事人应积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并妥善保存病历,收集和保存有关实物及证据等,尽量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科室层面,并及时上报医院医务科。 第五条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应按有关规定立即封存有关的病历资料及相关物品,对医疗纠纷进行调查核实和调解,及时组织科内讨论,得出初步结论,并将情况如实向主管副院长或院长报告,向家属通报、解释。 第六条较为复杂或严重的医疗纠纷由主管副院长或院长根据医务科的报告,组织院内医疗事故处置专家小组进行讨论和鉴定,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第七条医疗纠纷发生后经医患双方协商,同意进行医疗事故

医疗损害侵权责任若干问题研究

论文提纲 一、医疗损害侵权责任的法律性质界定 (一)医疗损害与医疗事故的概念关系 (二)医疗损害侵权责任性质在实践中的几种不同理解(三)医疗损害侵权责任的特殊性 二、医疗损害侵权的归责原则与举证责任 (一)医疗损害侵权的归责原则 (二)医疗损害侵权责任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三、医疗损害侵权责任构成要件 (一)医疗损害侵权责任三要件 (二)医疗损害的免责事由 四、法律适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民法通则》与《条例》的效力关系 (二)《条例》有关条款的理解与适用 五、解决医疗损害风险的对策——建立医疗责任强制保险制度(一)现实的必要性 (二)基本原则

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医疗损害赔偿问题不仅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也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点。与一般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不同,医疗行为造成的人身损害涉及医学专门技术,患者处于弱势地位,医患双方冲突激烈,加之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协调统一,对法律适用的理解和实践做法也不完成一致,增加了处理的难度。由于学术上对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论述较多,而对医疗纠纷中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损害赔偿研究有所欠缺,本文以侵权行为法和人身损害赔偿理论为基础,从医疗损害侵权责任的法律性质入手,试图从广义上对医疗损害侵权责任的若干基本问题作一浅显分析研究,以期抛砖引玉,为实践中正确妥善处理医疗纠纷,依法平等保护患者方和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提供帮助。不妥之处,请予斧正赐教。论文内容包括五个部分:一、医疗损害侵权责任的法律性质界定;二、医疗损害侵权的归责原则与举证责任;三、医疗损害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四、法律适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五、解决医疗损害风险的对策——建立医疗责任强制保险制度。 [关键词]:医疗损害侵权责任 一、医疗损害侵权责任的法律性质界定 正确认识和准确界定医疗侵权责任的性质是研究医疗损害侵权责任诸问题的逻辑起点,也是解决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的理论前提。医疗侵权责任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时,医疗机构所应承担的损害赔偿法律责任。与一般人身损害侵权责任相比,医疗侵权责任具有下列法律特征:(1)医疗损害法律关系主体是特定的;医疗侵权发生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侵权责任是基于医疗行为而产生的民事法律责任,主体一方是医疗机构,另一方是患者; (2)医疗侵权侵害的客体是患者的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3)医疗侵权责任是基于医疗行为有过错。因实践中医疗故意侵权毕竟是少数,不具有普遍意义,故本文只论述医疗过失产生的侵权责任。

浅谈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完善(改)

浅谈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完善 【摘要】《侵权责任法》跳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桎梏,以单章形式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明确不再以构成医疗事故作为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同时,明确过错责任原则, 强调患者的知情权,堪称侵权责任立法之一大亮点。但其也存在部分条款过于原则、举证责任由弱势方承担、医疗损害鉴定混乱等缺憾,故需从司法解释、实行举证责任缓和、制定科学的医疗损害责任鉴定制度等方面予以补充和完善。 【关键词】医疗损害责任医疗纠纷举证责任 2010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 法》)以单章形式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 其跳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之桎梏, 明 确不再以构成医疗事故作为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进一步明确了医 疗损害归责原则,强调了患者知情权,为有关机关解决医患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 而且体现了对医患关系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关注, 是我国医疗侵权立法的一大 进步①。但是, 详读相关条款, 不难发现其中部分条款规定得过于原则,鉴于此, 本文试图对医疗损害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以期从立法和司法层面完善医疗 损害责任有所裨益。 一、《侵权责任法》中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的新变化 《侵权责任法》第七章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的规定,共有11个条文,全面 规定了新的医疗损害责任的救济规则,建立了一元化的医疗损害救济制度,从立 法层面而言,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1.终结了“二元化”医疗损害救济制度,明确了过错责任原则 在实践中,医疗事故责任按照国务院颁布的《条例》的赔偿标准来执行,医 疗过错责任则按照一般的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来执行。在诉讼中的鉴定方式也有 两个标准,造成了法院在适用法律上的困惑,也给当事人的维权带来了困难,法 律的“二元化”标准混乱,使得医疗纠纷案件中经常出现医患双方各执一词争论 不休②。新出台的《侵权责任法》采用的是“医疗损害责任”的概念,将“医疗 事故”纳入了“医疗损害”的外延下。其实施后,医疗损害赔偿将不以是否构成 医疗事故为前提,只要侵害到患者权利,都适用于该法。因此,医疗纠纷诉讼中 的适用法律和赔偿标准的二元化现象将被终结③,使用统一的“医疗损害责任” 概念,将医疗损害责任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医疗技术损害责任、医疗伦理损害 责任和医疗产品损害责任,分别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和具体规则。 ①参见赵存喜:《评<侵权责任法>中的医疗损害责任》,《中国司法鉴定》2010年第2期,第36页。 ②郑雪倩、王李红、聂学:《正确理解<侵权责任法>之医疗损害责任》,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版,第34-35页。 ③刘鑫、王宝珠主编:《<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条文深度解读和案例剖析》,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侵权责任法》之医疗损害责任试题

侵权责任法》之医疗损害责任试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 _______________ 通过, 自___________ 起施行。 2、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3、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等情况,并取得其 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 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4、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_ 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 5、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__________________ 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6、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

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可以向 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求赔偿,也可 以向_________________ 请求赔偿。 7、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填写并妥善保管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等病历资料。 8、患者有损害,因哪些情形可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9、患者有损害,因哪些情形下,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10、晚上10 点,急诊室送来一位胸闷、气急,超声显示有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需急诊行心包积液引流术,但当时患者家属正在赶往上海的火车上,且电话联系不上。只有送患者来院的工友在场,并且其认为不能承担手术风险,拒绝签字。在这种情况下,医院该如何处置?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医院医疗纠纷、事故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医疗纠纷、事故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医疗纠纷、事故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增强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结合我院的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临床、医技及护理人员等。 第三条各科应进一步健全各项医疗制度,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重视医疗安全工作,积极防范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 第二章医疗纠纷的受理 第四条医疗纠纷发生后,首先当事科室负责人及当事人应积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并妥善保存病历,收集和保存有关实物及证据等,尽量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科室层面,并及时上报医院医务科。 第五条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应按有关规定立即封存有关的病历资料及相关物品,对医疗纠纷进行调查核实和调解,及时组织科内讨论,得出初步结论,并将情况如实向主管副院长或院长报告,向家属通报、解释。 第六条较为复杂或严重的医疗纠纷由主管副院长或院长根据医务科的报告,组织院内医疗事故处置专家小组进行讨论和鉴定,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第七条医疗纠纷发生后经医患双方协商,同意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由医务科按照《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准备相关资料,报分管院长、院长同意后,按程序进行。 第三章医疗纠纷的院内鉴定 第八条医院医疗事故处置专家小组承担我院医疗纠纷鉴定工作,医务科承担日常工作,其程序如下:(一)各科室对发生的医疗纠纷必须组织科内讨论和评析,并把结果及时上报医务科。 (二)纠纷主要责任人和其他责任人要写出书面报告材料,包括事故发生经过、自己应负的责任及吸取的经验教训。 (三)医务科负责收集患方投诉材料。 (四)整理有关资料,组织并通知相关人员参加院内医疗纠纷鉴定。 (五)纠纷发生科室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有责任配合进行有关医疗事故调查及医疗事故鉴定工作。 第九条组织院内医疗纠纷鉴定的目的: (一)医疗纠纷处置专家小组应对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存在的缺陷、应吸取的教训提出意见。 (二)医院有无过错及医院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及责任大小。 (三)纠纷性质的判定,初步判定是否构成医疗事故或

医疗体制改革,民生问题

基层医疗卫生与民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医疗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应 看到,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主要包括: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群众得不到更多的实惠;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等等。 上述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引起强烈反响,所以,要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益问题。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合理配置资源,推进医疗卫生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建立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性、一般性、多发性病的初级疹疗、康复服务。充分发挥城市医院在危重急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 用。推进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院、发达地区对口技援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 二、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从重点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 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国家、单位、家庭和个人责任明确、分担合理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实现社会互助共济。建立和完善以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妥善解决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工会等社会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互助活动。引导各类

浅析医疗损害侵权责任

浅析医疗损害侵权责任

浅析医疗损害侵权责任 【摘要】:本文介绍了现行法规对于医疗事故的界定,进而阐述医疗事故侵权责任的性质,并且从理论与比较法的角度出发,着重对比分析了境内外关于医疗损害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和免责事由的不同理论和相关法律规定。 【关键词】:医疗事故;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免责事由;比较法 随着医疗事故和医疗争讼的日益增多,我国有关医疗事故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的弊端日益凸显。新出台的《侵权责任法》第七章对医疗损害责任做出了新的规定,这些规定对于完善医疗侵权法律体系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本人拟从医疗事故概念的界定及医疗事故侵权责任的性质入手,结合国外法学界关于医疗事故侵权责任的理论和实践,对我国医疗事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和免责事由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医疗事故的概念及性质 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目前处理医疗事故的专门法规。其第2条将医疗事故界定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对于医疗事故的性质,本人认为,一方面,医疗关系是医院与患者之间就对患者的一系列医疗活动形成的意思表示一致的医疗服务合同,本质是一种契约关系。患者在医院挂号后,该医疗服务合同成立,医患之间即产生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当这种医疗服务合同成立以后,因医护人员的过失对病人人身健康造成损害的,构成违约,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另一方面,过失医疗行为对公民的人身权造成侵害,又构成侵权责任。但是实际生活中,绝大多数的患者并不了解医疗服务合同的性质,无法向医方索赔,所以医疗事故按照侵权责任处理更有利于对受害人的保护。因为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只有构成医疗事故的,医院才承担赔偿责任。而根据《侵权责任法》则是只要医院和患者存在诊疗关系、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并且医疗机构有过错,医疗机构就应该赔偿。 二、医疗损害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1.有关医疗损害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学界观点

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什么

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什么 一、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什么? 1、过错原则。《侵权责任法》第54条规定医疗机构在医疗行为中须存在医疗过错,且因为该过错导致了患者医疗损害才需要承担侵权赔偿责任,这是《侵权责任法》实施以后在医疗损害诉讼案件中,医方承担赔偿责任的前提。 2、过错推定原则。《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2)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3)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在以上三种情况下,患者不需证明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存在医疗过错,只要证明医方存在上述情况,法院就应推定医疗机构存在医疗过错。 3、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59条规定了在医疗行为中,只要医疗机构使用了不合格的医疗产品致使患者人身受到损害,无论其医疗行为是否有医疗过错,都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二、医疗损害责任的基本特征 1、医疗损害责任的责任主体是医疗机构,且必须是合法的医疗机构。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医疗机构应为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医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和急救站等机构。如执业助理医师个人从事诊疗活动的为非法行医,就不能适用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处理,而只能适用《侵权责任法》的一般规定。 2、医疗损害责任的行为主体是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包括了医师和其他医务人员。按《职业医师法》的规定,医师包括了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是指依法取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尚未取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XX医生也视为医务人员。执业助理医师如果独立从事临床诊断活动,发生了人身事故,构成医疗损害责任,以及未取得医师资格的医学毕业生,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从事相应的医疗活动,是可以构成法律规定的医务人员,成为医疗损害责任的行为主体。而关于护士是否可以成为医疗损害责任的主体,只有经注册登记的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造成病人人身损害,才构成医疗损害责任。 3、医疗损害责任发生在医疗活动中。按常人的理解,医疗活动是指有医疗的活动。其实不然,病人在医院进行的身体检查、医疗器械的植入、对病人的诊断、护理、

医疗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发展

医疗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发展 余少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摘要:中国“医改”30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是不成功的。目前,医疗卫生行业具有明显的市场化、商业化特征,传统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遇到很大困难,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2008年“新医改”方案看起来很美,但没有实质创新和政府投资的具体措施等,不容盲目乐观。“医改”应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在医疗管理体制上实现“三个分离”,最终建立覆盖全民的、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体制和医疗救助制度,使全体国民都能够“病有所医”。关键词:医疗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医疗卫生体制的变革方向是商业化、市场化,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开性下降,从总体上讲,医疗体制改革是不成功的。新医疗改革方案有望在2009年初出台,该方案将确定“政府主导”的体制,并明确医疗卫生事业属于“社会公益事业”。 一中国“医改”制度现状(一)城镇医疗体制现状 1从医疗卫生行政管理及资金投入方面看,中央政府的统一协调职能不断弱化,各种责任越来越多地由地方政府承担近几年,中央政府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但总体效率低下。目前,医疗卫生行业管理体制、药品生产与流通体制都发生

了非常大的变化,服务目标从追求公益为主转变为全面追求经济效益,商业化、市场化特征明显。2从医疗卫生机构所有制结构看,由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结构转变为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从过去的分工协作走向全面竞争公立医疗机构的组织与运行机制在扩大经营管理自主权的基础上已逐步演变为市场主体。除鼓励竞争、放开价格,在医疗机构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外,不少地方还套用国有企业改革的做法,通过股份制改造、整体出售、授权经营等多种方式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市场化、民营化。3从医疗保障模式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及其他方面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遇到了很大困难目前,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国家建设的重点、占主导地位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其主要内容如下。李岚清:《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让职工群众享有更好医疗服务》,2001年1月5日《人民日报》。(1)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根据国务院的指导意见和当地情况具体规定用人单位缴费占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和个人缴费占本人工资的比例;(2)建立个人账户,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分开管理,分别核算,个人账户用于小病或门诊费用,统筹基金用于大病或住院费用;(3)对统筹基金的最高支付额确立“封顶线”,“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各地在实践中试行了一些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办法,国家也在积极探索商业医疗

浅谈《侵权责任法》关于医疗损害责任规定的不足及完善

浅谈《侵权责任法》关于医疗损害责任规定的不足及完善 论文摘要本文对《侵权责任法》关于医疗损害责任规定的不足进行了探讨,并且给出了一些完善建议。本文的探讨对于完善《侵权责任法》中关于医疗损害责任规定具有重要的 意义。 论文关键词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医疗体制改革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民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在人民法院审理的民事案件中,医疗纠纷所占比例较大,并有逐年攀升的趋势。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一直以来备受争议,《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在对医疗损失责任制度改革这方面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对保护患者一方合法权益的保护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经过审视不难发现其中还存着一些不足。在司法实践中这些不足在适用法律规定解决具体医患纠纷时,可能会出现不利于患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的问题,可能出现其它一些不好的后果,对此我们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践中找到解决不足的方法,从而达到更好协调医疗机构、患者甚至全体患者的利益关系的目的。 一、《侵权责任法》在医疗损害赔偿责任方面的适当限制规定不足 总所周知的,医疗行为产生的损害不同于传统的侵权损害。首先,传统的侵权行为通常是以非法的方式侵犯法律所保护的合法权益,体现的是非法性;医疗行为本身属于对人体的干预行为,其是为保障公共的福利和患者的生命健康而实施的,体现的是合理性和合法性。其次,传统的侵权行为追求的就是损害,排除不当方位和紧急避险不当等特殊情形;医疗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对人体的干预,是一种带有某种程度的伤害或某种程度的负面风险,但其目的却与一般侵权行为相悖,其是为了改善、提高人体健康情况。再次,传统的侵权行为是“不请自来的”;而医疗行为大多都是患者的请求在先,属于“邀请而来”《侵权责任法》中缺乏依据医疗行为的特殊性对医疗损害赔偿责任作出适当限制的规则。目前医疗损害责任统一适用人身损害赔偿规则,应当区分医疗行为产生损害的特殊性,对医疗机构的损害赔偿责任进行适当限制。在医疗损害赔偿责任案件中,往往存在多因一果情况。在多因一果的案件中,数人的行为分别对损害结果的发生起不同的作用。各行为对损害结果所起作用大小不同,其原因力就不一样。原因力理论适用于多因情况喜爱各行为人侵权责任份额的承担或赔偿义务人与受害人之间对损害后果的分担。一般说来,其行为原因力大的,承担更多的赔偿份额,反之则承担较少的赔偿份额。比较行为人行为的原因力通常与比较当事人之间的过错结合运用,以最后确定责任分配。由于在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中,患者的损害后果完全是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导致的情况比较少,患者损害后果的发生往往都有病情的原因和患者自身的原因,因此,在责任承担中要充分考虑原因力合比例和过错的大小,合理确定医疗机构的赔偿责任,明确具体的赔偿数额时,扣除受害患者因自身基础疾病的 原因造成的损害后果。 二、《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在举证责任方面的规定存有不足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医疗事业,努力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此同时医疗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一些方面取得进展,但是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在我国现阶段,社会大众普遍认为看病难,看病贵。当前,医疗改革的一些思路和做法,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卫生的基本需求。我国的医疗卫生的现状已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不相适应,滞后的医疗卫生事业已经成为影响、制约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医改难题亟待破解。 一、我国医疗改革存在问题 1、卫生资源总体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优质卫生资源严重不足,这是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总费用的2%左右。同时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城乡之间医疗保健资源分配不均,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社区和农村承担基本医疗的功能不强,卫生发展严重滞后。老百姓得了病,在基层得不到有效治疗,只好奔向城市大医院。因此,到大城市大医院看病难,在偏远农村地区看病更难现象凸现。 2、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疗机构以药补医,公益性淡化 我国对卫生事业的投资比例非常低,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国家每年给医院的补贴常不到位,由于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医疗机构公益性质淡化,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群众看病不仅要负担医药成本,还要负担医院工资、奖金、买设备、盖病房。政府为了弥补补偿不足,允许医院对购进药品加成15%,这就意味着,药品进价越高医院收入越多。没有合理的制度机制控制,“以药养医”于是泛滥。有人戏称“天使”下凡至人间,非人非鬼。的确,中国的医改,让白衣“天使”增添更多的困惑、更多的无奈。“人鬼”情结,多年来医生在道德与利益之间徘徊,医院在公益与市场之间摇摆。 3、医疗保障制度存在明显缺陷 农村医疗没有一套完整的农村医疗保障法律体系,缺乏法律规范。缺乏法律规范是导致农村合作医疗难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农村的医疗保障问题至今仍然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薄弱之处。许多农村人口因为经济收入较低,一旦生病,就会产生“因病致贫”的后果。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将会大大危害到我国经济的发展。而现行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目标人群只包括就业人员及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将绝大部分少年儿童、相当一部分老人以及其他无法就业的人员排除在外。这样的制度设计必然导致如下结果:一是上述人群的医疗需求难以得到制度化的保障,个人及家庭面临的医疗风险难以化解,从而带来经济、社会方面的消极后果。二是在一部分人有医疗保障而另外一部分人没有医疗保障的情况下,无法避免体制外人员以各种方式侵蚀体制内医疗资源的问题。 二、对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思考 1、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侵权责任法 第七章 医疗损害责任

第七章医疗损害责任 第五十四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五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六条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 第五十七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八条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三)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第五十九条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可以向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的,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 第六十条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 (二)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 (三)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 前款第一项情形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也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六十一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填写并妥善保管住院志、医嘱单、检验报告、手术及麻醉记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医疗费用等病历资料。

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赔偿部分条款解读

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赔偿部分条款解读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赔偿部分条款解读 胡家强 《侵权责任法》以法律单章形式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堪称侵权责任立法一大亮点,不仅为规范医疗机构及其人员依法行医,患者及其家属依法维权,有关机关解决医患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而且体现了对医患关系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关注,是我国医疗侵权立法的一大进步。 一、关于医疗侵权责任的基本归责原则 《侵权责任法》第54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第58条规定“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2)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3)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上述规定表明,只要医院和患者存在诊疗关系、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存在过错,就要承担赔偿责任,不再要求构成医疗事故,且无需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确定了医疗侵权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以及附条件的推定过错责任原则。具体而言,在适用第54条过错责任原则条件下,诉讼中采取的是“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分担原则,由患者就“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进行举证,并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而在适用第58条推定过错责任原则条件下,采取的是由患者证明医疗机构存在上述三种法定情形,若医疗机构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则推定其存在过错。这种类似的附条件的推定过错还体现在第55条、第57条,以及第59条。 二、关于医疗机构告知和说明义务 《侵权责任法》第55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这不仅体现了患者的健康权益,而且体现了对患者自主决定权的尊重。而“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规定,则要求在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必须向患者或其近亲属履行告知和说明义务,不仅要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在需要实施手术及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时,而且还必须及时地说明医疗风险以及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应取得患者或其近亲属的书

医疗体制改革中的四梁八柱

医改的“四梁八柱” 【四梁】 1、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 ?确定公共卫生服务范围。明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增加服务内容。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探索整合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有效形式。加强城乡急救体系建设。 ?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加强卫生监督服务。 2、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 ?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政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 ?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健全各类医院的功能和职责。有条件的大医院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可以通过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 ?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 ?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 ?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 3、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从重点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不断提高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统筹层次,缩小保障水平差距,最终实现制度框架的基本统一。

《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改革的成功与不足(一)

《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改革的成功与不足(一) 关键词:医疗损害责任;改革;成功;不足;完善 内容提要:《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损害责任制度进行了成功的改革,主要表现在统一适用医疗损害责任的案由、对医疗损害责任进行科学分类、确定适合国情的归责原则体系、统一适用人身损害赔偿标准等方面,正确地处理了受害患者、医疗机构和全体患者的利益关系平衡,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应当通过司法解释等方法予以补充完善,以协调好上述三者利益关系,保护好各方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七章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的规定,共有十一个条文,全面规定了新的医疗损害责任的救济规则,对由“医疗事故责任”与“医疗过错责任”等三个双轨制构成的二元化的医疗损害救济制度1]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建立了一元化的医疗损害救济制度,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但是,认真审视《侵权责任法》第七章的全部规定,可以发现这些规则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司法实践中适用这些法律规定,对于保护受害患者的合法权益可能出现不利的后果,应当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协调受害患者、医疗机构和全体患者的利益关系。一、《侵权责任法》进行医疗损害责任改革的成功之处《侵权责任法》改革医疗损害责任制度取得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性地采用了统一的医疗损害责任概念 《侵权责任法》面对司法实践中医疗事故责任和医疗过错责任双轨制

的现实问题,2]断然采用统一的“医疗损害责任”概念。3]在我看来,《侵权责任法》使用这个概念有以下三点重要的含义:第一,这个概念比较中性,比较容易被社会各方所接受;第二,这个概念与《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其他特殊侵权责任的概念例如物件损害责任、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等比较协调;第三,最为重要的是,使用这个概念,就切割了医疗损害责任与医疗事故责任的关系,切割了《侵权责任法》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之间的联系,使存在较多争议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不再与《侵权责任法》尤其是医疗损害责任发生关系,不再将其作为侵权法的特别法对待。因此,统一使用医疗损害责任概念,就不仅仅是一个侵权法的概念的统一问题,更重要的是结束了医疗损害责任双轨制所表现的法制不统一现状,统一法律适用规则,实行统一的、一元化结构的医疗损害救济制度,用统一的法律尺度保护受害患者的民事权益。 (二)科学地确定了医疗损害责任的基本类型 医疗损害责任是一个含义非常广泛的概念,几乎概括了在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损害的救济问题,远比医疗事故责任和医疗过错责任的概念为宽。在理论上,我曾经提出将医疗损害责任的类型分为医疗伦理损害责任、医疗技术损害责任和医疗产品损害责任。4]《侵权责任法》第55条至第59条分别规定了这三种医疗损害责任的类型,构成了医疗损害责任完整的类型体系: 1.医疗伦理损害责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