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绝对标高计算

绝对标高计算

绝对标高计算

绝对标高(海拔标高)计算:后视-前视+已知水准点。后视就是把塔尺的零刻度(塔尺底部)放在已知水准点上读取的数值,然后仪器不动,在自然地面上任意点放上塔尺,读取到的数值就是前视。百格网里的前视可能有N个,但后视只有一个,每一个绝对标高都是这么算出来的。举例说明:规划院给定已知水准点高程为24.311m,塔尺立在24.311m上时读到的数值为1.511m,那么后视就是1.511m,仪器的绝对标高就是24.311+1.511=25.822m,因为仪器的高度是始终不变的,所以,后视+已知水准点高程=前视+自然地面高程,所以,自然地面高程=后视-前视+已知水准点,若前视读取数值为2.111,

自然地面绝对标高=24.311+1.511-2.111=23.711m

后视-前视+已知水准点=高程

前视=后视+已知水准点-高程

竖曲线任意点标高计算方法

竖曲线任意点标高计算 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竖曲线任意点标高计算方法一、曲线要素的计算 1、转坡角ω=(i 1-i 2 )(上坡取正、下坡取负) 2、竖曲线曲线长L = ω× R ( R为曲线半径) 3、切线长T = L ÷ 2 4、外矢距 E = T2÷ 2R 二、任意点起始桩号、切线标高、改正值的计算 1、竖曲线起点桩号 = 变坡点里程-切线长 竖曲线终点桩号 = 变坡点里程+切线长 2、切线标高 = 变坡点标高(不考虑竖曲线标高)-(变坡点里程- 待求点里程)× i 1(所求点位于变坡点后乘i 2 ) 3、改正值 = (待求点里程-起点里程)2÷(2R)(所求点位于变 坡点前) = (待求点里程-终点里程)2÷(2R)(所求点位于变坡点后) 4、待求点设计标高 = (切线点标高-改正值) 三、例: 某高速公路变坡点里程为DK555+550,高程为,前为上坡i 1 =‰,后为上 坡i 2 =‰,设计曲线半径R=30000m,试算竖曲线曲线要素及桩号为DK555+450及DK555+680处的设计标高? 1、计算曲线要素 转坡角ω=(i 1-i 2 )=(-)‰= 竖曲线曲线长 L = ω× R = ×30000 =(m)

切线长 T = L ÷ 2 = ÷2 =(m) 外矢距 E = T2÷ 2R = ÷(2×30000)=(m) 2、竖曲线起、始桩号计算 起点桩号:(DK555+550)- = DK555+ 终点桩号:(DK555+550)+ = DK555+ 3、DK555+450、DK555+680的切线标高和改正值计算 DK555+450切线标高 = (DK555+550-DK555+450)׉=(m) DK555+450改正值 =(DK555+450-DK555+2÷(30000×2)=(m) DK555+680切线标高 = (DK555+680-DK555+550)׉=(m) DK555+680改正值 =(DK555+680-DK555+2÷(30000×2)=(m) 4、DK555+450、DK555+680设计标高计算 DK555+450设计标高 = - =(m) DK555+680设计标高 = =(m)

高程布置计算

7、3高程布置 在处理工艺流程中,各构筑物之间水流应为重力流,两构筑物之间的水面差,即为流程中的水头损失,包括构筑物本身,连接管道计量设备水头损失。水头损失通过计算确定,并留有发展余地 当各项水头损失确定之后,便可进行构筑物高程布置。构筑物高程布置与厂区地形、地质条件及所采用的构筑物形式有关。为使土方量平衡,在进行高程布置时,以清水池最高水位与清水池所在地面标高相平为依据。 7、3、1处理构筑物水头损失 处理构筑物中的水头损失与构筑物的型式与构造有关,具体根据设计手册第3册表15-13(P865)进行估算,估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7-2 净水构筑物水头损失估算值 7、3、2构筑物之间的水头损失 水头损失一般应通过计算确定,也可参照规范进行估算,并考虑水头跌落损失,本次设计构筑物内部的水头损失参照规范,构筑物之间的水头损失通过计算,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g v ξil h h h j f 2+=+=2 ; 式中h f - 两构筑物之间的沿程损失,m; h j - 两构筑物之间的局部损失,m; i - 管道坡度; l - 管道长度,m ; v - 管道流速,m/s ; 1. 清水池至吸水井

清水池到吸水井管线长15m,管径DN1000,最大时流量Q=640L/s,查水力计算表可知,水力坡度i=0、00072,v=0、82m/s,沿线设有两个闸阀,进口与出口,局部阻力系数分别为0、06,1、0,1、0,则管线中的水头损失为: 设计中取h Δ=0、09m 2、滤池到清水池 滤池到清水池之间的管线长为15m,设两根管,管径为DN800,每根流量为429L/s 查水力计算表,v=0、89m/s,i=0、00125,沿线有两个闸阀,进口与出口局部阻力系数分别就是0、06,1、0,1、0,则水头损失 设计中取h Δ=0、11m 滤池的最大作用水头为2、0-2、5m,设计中取2、3m 。 2. 沉淀池到滤池 沉淀池到滤池管长为L=15m,Q=0、859m 3/s,v=1、05m/s,DN1000,i=0、00128,沿线有两个闸阀,进口与出口局部阻力系数分别就是0、06,1、0,1、0,则水头损失 设计中取h Δ=0、14m 表7-3 水厂各构筑物 m 084.0=9.8×282.01.0+1.0+2×0.06+15×00072.0=h Δ2 )(m 104.0=9.8 ×289.01.0+1.0+2×0.06+15×00125.0=h Δ2 )(m 138.0=9.8 ×205.11.0+1.0+2×0.06+15×00128.0=h Δ2 )(

标高计算口诀

(1)绝对标高 绝对标高: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统一规定的基准面作为零点的标高,我国规定以青岛附近黄海的平均海平面作为标高的零点;所计算的标高称为绝对标高。 (2)相对标高 相对标高:以建筑物室内首层主要地面高度为零作为标高的起点,所计算的标高称为相对标高。 ①建筑标高 建筑标高:在相对标高中,凡是包括装饰层厚度的标高,称为建筑标高,注写在构件的装饰层面上。 ②结构标高 结构标高:在相对标高中,凡是不包括装饰层厚度的标高,称为结构标高,注写在构件的底部,是构件的安装或施工高度。 标高是标出建筑各部分的相应高度. 有以黄海渤海珠基等高程体系为基础的,也有建筑物本身的相对高程. 除了建筑相关的标高程外其他一般都只标尺寸.

标高的标准是根据建筑中楼地面面做法里的面层厚度而定. [编辑本段]3.标高符号建筑标高符号 用细实线绘制、高为3m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 标高标注的注意事项: (1)总平面图室外整平地面标高符号为涂黑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标高数字注写在符号的右侧、上方或右上方。 (2)底层平面图中室内主要地面的零点标高注写为+0.000。低于零点标高的为负标高,标高数字前加“-”号,如-0.450。高于零点标高的为正标高,标高数字前可省略“+”号,如3.000。 (3)在标准层平面图中,同一位置可同时标注几个标高。 (4)标高符号的尖端应指至被标注的高度位置,尖端可向上,也可向下。 (5)标高的单位:米。 标高:就是以一个参考点为0点,其他地方相对这个参考点的高差我国就有黄海高程和吴淞口高程,就是以这里的一块基石为0米,其他地方的高程就以此为基准的.标高测量很简单:仪器整平后,其视线是水平的,当水准尺立在一个点A时,仪器里的水平线对准水平尺的一点,这点就有个读数h1,然后将水准尺立在另外一个点B时,仪器又有一个读数h2;计算:A点标高+h1-h2=B点标高,

工程量自动计算操作说明书

工程量自动计算 工程量在演示时以某些典型的构件作为对象,介绍一些特殊的功能,让客户感觉到它的简单与快捷。 1、首先新建一个工程,输入工程名称,打开。单击“定额”,先选取这个工程要套的定额(这样可以实现在做工程量的同时就能套好定额,到后面算造价时就不用再去套定额了)。 2、划分楼层。(只要简单的举个首层、标准层、顶层) 单击“划分楼层”,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楼层名,层高,数量。然后单击“存盘退出”。 3、选择当前楼层。 单击“选择当前楼层”,双击首先要画的楼层,如:“标准层”。 4、画主轴线。(主轴线只要按对应的图纸来进行输入就可以了) 在这里可以同时一次性定义八套轴线、五套弧形轴线、二套圆形轴线。 单击“主轴”,单击“第一套正交轴线”,在弹出的窗口中横向与纵身轴线分别简单的举几条轴线。存盘退出。(提一下如果还有其它的轴线可以再定义第二套正交轴线,然后进行轴线的拼接) 5、画辅轴线。(简单举一个“轴线平移生成辅轴线”的功能) 单击“辅轴”,单击“轴线平移生成辅轴线”按钮,辅轴线是针对哪条主轴进行平移的,先单击一下对应的主轴,输入平移的距离,如:1500,确认。辅轴线是对应主轴向哪一边平移的,单击那一边的黄色圆圈的圆心,则辅轴线生成。 6、画柱。(柱子可以讲的祥细一些,下面的构件可以简单的讲)(先讲一下在下面的构件中,都应该先进行定义属性,把相关的信息输进去,然后再进行画构件)(可以举一个距形,一个圆形柱,一个异形柱的例子)] 首先看距形柱的定义,单击“柱”单击“定义(柱)属性”快捷按钮,在弹出的窗口中[定额]:直接输入定额号;或用鼠标单击其右面的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单击其所选中的定额,则该柱所套用的定额号即被提取出来。如果需要换算的在[换算]:用鼠标单击其右面的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柱所用的混凝土标号。输入对应柱的截面尺寸。输入柱子编子号,如z1。单击“添加”。 圆形柱的定义:首先在窗口下方的截面中选中“圆形”然后在上方选择所需要的定额,输入“横直径”,柱编号如:z2,单击“添加”。 异形柱的定义:在窗口下方的截面中选中“异形”,选择异形柱的定额,单击“截面编辑”,单击标准异形柱,选择所需要的截面,在上方输入对应的尺寸,单击“存盘退出”,单击“确认提取多边形”,则异形柱的截面被提取出来了,输入柱子的编号,如:z3,单击“添加”。 当所有的柱子都定义完以后,把属性窗口拖到右边,在属性表中双击所需要画的柱的编号,单击“一点画(柱)”按钮,移动鼠标至要画柱的轴线交叉点或任意点上,单击鼠标左键,则柱画在鼠标确定的位置上。 7、画梁。(可以讲一下与上面的柱的定义一样,先是定义属性,然后再画梁) 单击梁。单击“定义(梁)属性”按钮,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所要套的定额,输入梁的截面尺寸,“宽”及“高”。提一下[悬臂高]:填写悬臂梁的小头高度,系统自动计算悬臂梁平均高度,[顶标高]:如梁顶标高同板标高可省略不填,输入梁编号如:KL1,单击“添加”。下方的类型是梁定义计算规则进行扣减时

三角高程测量的计算公式

三角高程测量的计算公式 如图6.27所示,已知A点的高程H A,要测定B点的高程 H B,可安置经纬仪于A点,量取仪器高i A;在B点竖立标杆,量取其高度称 为觇 B 标高v B;用经纬仪中丝瞄准其顶端,测定竖直角α。如果已知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 (如全站仪可直接测量平距),则AB两 点间的高差计算式为: 如果当场用电磁波测距仪测定两点间的斜距D′,则AB两点间的高差计算式为: 以上两式中,α为仰角时tanα或sinα为正,俯角时为负。求得高差h AB以后,按下式计算B 点的高程: 以上三角高程测量公式(6.27)、(6.28)中,设大地水准面和通过A、B点的水平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在较近的距离(例如200米)内可 以认为是这样的。但事实上高程的起算面——大地水准面是一曲面,在第一章1.4中已介绍了水准面曲率对高差测量的影响,因此由三 角高程测量公式(6.27)、(6.28)计算的高差应进行地球曲率影响的改正,称为球差改正f1,如图6.28(见课本)所示。按(1.4)式: 式中:R为地球平均曲率半径,一般取R=6371km。另外,由于视线受大气垂直折光影响而成为一条向上凸的曲线,使视线的切线方向向 上抬高,测得竖直角偏大,如图6.28所示。因此还应进行大气折光影响的改正,称为气差改正f2,f2恒为负值。 图6.23 三角高程测量

图6.24 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影响 设大气垂直折光使视线形成曲率大约为地球表面曲率K倍的圆曲线(K称为大气垂直折光系数),因此仿照(6.30)式,气差改正计算公式 为:

球差改正和气差改正合在一起称为球气差改正f,则f应为: 大气垂直折光系数K随气温、气压、日照、时间、地面情况和视线高度等因素而改变,一般取其平均值,令K=0.14。在表6.16中列出水 平距离D=100m-200m的球气差改正值f,由于f1>f2,故f恒为正值。 考虑球气差改正时,三角高程测量的高差计算公式为: 或 由于折光系数的不定性,使球气差改正中的气差改正具有较大的误差。但是如果在两点间进行对向观测,即测定h AB及h BA而取其平均 值,则由于f2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而高差h BA必须反其符号与h AB取平均,因此f2可以抵消,f1同样可以抵消,故f的误差也就不起 作用,所以作为高程控制点进行三角高程测量时必须进行对向观测。

标高的计算口诀

标高的计算口诀 标高是建筑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但是很多人对建筑标高还是了解的并不特别的清楚,其实建筑标高就是在相对的标高当中,凡是所有的装饰层的厚度的一些标高我们都称之为建筑标高。那么你知道标高计算口诀是什么吗?如何测量标高呢?各种标高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和小编学习一下吧。 一、标高计算口诀是什么? 其实标高计算口诀是非常简单的,用一句话就可以解决:楼层的算到楼板的建筑面楼,顶屋面算到屋面结构层面(檐口处)。标高的计算方法:前视-后视+基准点高层=绝对标高。 二、如何测量标高 方法一: 用水准仪,先对后视读数,也就是把塔尺放在已知高程的水准点上,读出读数(记为后视读数);再把塔尺放在要测的点上,读出读数(记为前视读数)。

公式一般为:后视点的一个标高+后视的读数-前视的读数=你要测的那个点的一个标高。 方法二: 用全站仪,不同的是要在测量的时候就要设定好仪高和棱镜高,然后同样地测量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 公式为:后视点标高-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三、各种标高的一些区别 1、绝对标高 绝对标高: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统一规定的基准面作为零点的标高,我国规定以青岛附近黄海的平均海平面作为标高的零点;所计算的标高称为绝对标高。 2、相对标高 相对标高:以建筑物室内首层主要地面高度为零作为标高的起点,所计算的标高称为相对标高。

(1)建筑标高 建筑标高:在相对的标高当中,只要是包括装饰层厚度的一些标高,我们都会称为建筑标高,并且注写在构件的装饰层面上。 (2)结构标高 结构标高:在相对标高中,凡是不包括装饰层厚度的标高,称为结构标高,注写在构件的底部,是构件的安装或施工高度。 标高一般都是标出建筑各部分的一些相应高度。一般都是有以黄海渤海珠基等一些标高体系来作为主要基础的,同时也有建筑物本身的一个相对标高。除了建筑相关的标高程外其他一般都只标尺寸。标高的标准是根据建筑中楼地面面做法里的面层厚度而定。 (3)标高符号建筑标高符号 用细实线绘制、高为3m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测量坐标计算及高程计算

在测量岗位工作已经有三个月到时间了,三个月的时间学习和收获了许多,现对这三个月的工作学习做一下总结。 测量工作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测量放线(坐标计算),高程控制。 一、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到主要技术包括坐标计算和仪器使用。坐标计算包括直线段坐标计算和曲线段坐标计算。 1、直线段坐标计算。直线坐标计算分为中桩坐标计算和边桩坐标计算。 1)中桩坐标计算。根据公式 ααsin ,cos d Y Y d X X +=+=起中起中 d — 所求点到起点距离; α— 该直线坐标方位角。在此顺带详细介绍一下坐标方位角到计算方法: (1)坐标方位角的计算 AB AB A B A B AB x y x x y y ??=--=arctan arctan α当 R y x R y x R y x R y x -360,0,0180,0,0-180,0,0;,0,0?=?+?=??>?αααα;; (2)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 , 218021*********βαβααβαβαα-?+=-=+?+=+=B B AB BA B 由此推出:βαα±?+=180后前(“左”→“+”, “右”→“-”),计算中,若α值大于360°,应减去360°;若小于0°,则加上360°。 2)边桩坐标计算 应用公式 )90sin(90cos(?±+=?±+=ααl y y l x x 中边中边), 进行边桩坐标到计算。北客站为直线车站,坐标计算较简单,现以位于机场线第二段底板的变电所夹层东北角C 点为例进行计算: 以机场线右线为基准来计算中、边桩坐标。已知起点坐标A (22264.4009,11553.2031),终点坐标B (22180.2655,11279.0739),起点里程为YDK0+255.275,C 点里程为YDK0+286.075,偏距为15.33m ,则由以上公式计算C 点坐标: α=arctan((11279.0739-11553.2031)/(22180.2655-22264.4009))+180°=252.938°, =中x 22264.4009+(286.075-255.275)*cos252.938°=22255.3640 =中y 11553.2031+(286.075-255.275)*sin252.938°=11523.7586 =c x +15.33*cos (252.938°+90°)=22270.0193 = c y +15.33*sin (252.938°+90°)=11519.2606,则可求出C (22270.0193,11519.2606)。 2、曲线段坐标计算 1)不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中、边桩坐标计算 北 中 x 中 y

竖曲线任意点标高计算方法

竖曲线任意点标高计算方法 一、曲线要素的计算 1、转坡角ω=(i1-i2)(上坡取正、下坡取负) 2、竖曲线曲线长L = ω×R (R为曲线半径) 3、切线长T = L ÷2 4、外矢距 E = T2÷2R 二、任意点起始桩号、切线标高、改正值的计算 1、竖曲线起点桩号= 变坡点里程-切线长 竖曲线终点桩号= 变坡点里程+切线长 2、切线标高= 变坡点标高(不考虑竖曲线标高)-(变坡点里程- 待求点里程)×i1(所求点位于变坡点后乘i2) 3、改正值= (待求点里程-起点里程)2÷(2R)(所求点位于变坡点前)= (待求点里程-终点里程)2÷(2R)(所求点位于变坡点后) 4、待求点设计标高= (切线点标高-改正值) 三、例: 某高速公路变坡点里程为DK555+550,高程为,前为上坡i1=‰,后为上坡i2=‰,设计曲线半径R=30000m,试算竖曲线曲线要素及桩号为DK555+450及DK555+680处的设计标高 1、计算曲线要素 转坡角ω=(i1-i2)=(-)‰= 竖曲线曲线长L = ω×R = ×30000 =(m) 切线长T = L ÷2= ÷2 =(m) 外矢距 E = T2÷2R =÷(2×30000)=(m) 2、竖曲线起、始桩号计算 起点桩号:(DK555+550)-= DK555+

终点桩号:(DK555+550)+= DK555+ 3、DK555+450、DK555+680的切线标高和改正值计算 DK555+450切线标高= (DK555+550-DK555+450)׉=(m) DK555+450改正值=(DK555+450-DK555+2÷(30000×2)=(m) DK555+680切线标高= (DK555+680-DK555+550)׉=(m) DK555+680改正值=(DK555+680-DK555+2÷(30000×2)=(m) 4、DK555+450、DK555+680设计标高计算 DK555+450设计标高= - =(m) DK555+680设计标高= =(m)

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一、 方位角的计算公式 二、 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 三、 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四、 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五、 竖曲线上点的高程计算公式 六、 超高计算公式 七、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八、 标准差计算公式 一、 方位角的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x 1:QD 的X 坐标 y 1:QD 的Y 坐标 x 2:ZD 的X 坐标 y 2:ZD 的Y 坐标 S :QD ~ZD 的距离 α:QD ~ZD 的方位角 2. 计算公式: ()()212212y y x x S -+-=

1)当y 2- y 1>0,x 2- x 1>0时:1 21 2x x y y arctg --=α 2)当y 2- y 1<0,x 2- x 1>0时:1 21 2360x x y y arctg --+?=α 3)当x 2- x 1<0时:1 21 2180x x y y arctg --+?=α 二、 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α1:QD ~JD 的方位角 α2:JD ~ZD 的方位角 β:JD 处的偏角 2. 计算公式: β=α2-α1(负值为左偏、正值为右偏) 三、 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U :JD 的X 坐标 V :JD 的Y 坐标 A :方位角(ZH ~JD ) T :曲线的切线长,23 22402224R L L D tg R L R T s s s -+??? ? ??+= D :JD 偏角,左偏为-、右偏为+

2. 计算公式: 直缓(直圆)点的国家坐标:X ′=U+Tcos(A+180°) Y ′=V+Tsin(A+180°) 缓直(圆直)点的国家坐标:X ″=U+Tcos(A+D) Y ″=V+Tsin(A+D) 四、 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P :所求点的桩号 B :所求边桩~中桩距离,左-、右+ M :左偏-1,右偏+1 C :J D 桩号 D :JD 偏角 L s :缓和曲线长 A :方位角(ZH ~JD ) U :JD 的X 坐标 V :JD 的Y 坐标 T :曲线的切线长,23 22402224R L L D tg R L R T s s s -+??? ? ??+= I=C -T :直缓桩号 J=I+L :缓圆桩号 s L DR J H -+ =180 π:圆缓桩号

坐标、高程计算公式

一个建筑设计师应知道的基本数据 一、普通住宅建筑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 1、多层砌体住宅: 钢筋:30KG/m2 砼:0.3~0.33m3/m2 2、多层框架: 钢筋:38~42KG/m2 砼:0.33~0.35m3/m2 3、小高层11~12层: 钢筋:50~52KG/m2 砼:0.35m3/m2 4、高层17~18层: 钢筋:54~60KG/m2 砼:0.36m3/m2 5、高层30层H=94米:钢筋:65~75KG/m2 砼:0.42~0.47m3/m2 6、高层酒店式公寓28层H=90米: 钢筋:65~70KG/m2 砼:0.38~0.42m3/m2

7、别墅: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介于多层砌体住宅和高层11~12层之间; 以上数据按抗震7度区规则结构设计 二、普通多层住宅楼施工预算经济指标 1、室外门窗(不包括单元门、防盗门)面积占建筑面积0.20~0.24 2、模版面积占建筑面积2.2左右 3、室外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0.4左右 4、室内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3.8 三、施工功效 1、一个抹灰工一天抹灰在35平米 2、一个砖工一天砌红砖1000~1800块 3、一个砖工一天砌空心砖800~1000块 4、瓷砖15平米 5、刮大白第一遍300平米/天,第二遍180平米/天,第三遍压光90平米/天 四、基础数据 1、混凝土重量2500KG/m3 2、钢筋每延米重量0.00617×d×d 3、干砂子重量1500KG/m3,湿砂重量1700KG/m3 4、石子重量2200KG/m3 5、一立方米红砖525块左右(分墙厚) 6、一立方米空心砖175块左右 7、筛一方干净砂需1.3方普通砂 建筑程序歌 要想建设效果好,选择队伍要招标。

高程计算土石方公式

土石方测量记录 高程点1.35根据河边路面高程测量转换591.92为施工图高程 转点测量数据为:1.53、1.55、1.60、1.60、0.81、0.63、1.41、1.47、1.49、1.30、1.15、1.05、0.74、1.10 计算公式为:1.35+591.92-1.53=591.74 1.35+591.92-1.55=591.72 1.35+591.92-1.60=591.67 1.35+591.92-1.60=591.67 1.35+591.92-0.81=59 2.46 1.35+591.92-0.63=59 2.64 1.35+591.92-1.41=591.86 1.35+591.92-1.47=591.80 1.35+591.92-1.49=591.78 1.35+591.92-1.30=591.97 1.35+591.92-1.15=59 2.12 1.35+591.92-1.05=59 2.22 1.35+591.92-0.74=59 2.53 1.35+591.92-1.10=59 2.17 第一个转点的测量数据:1.05、0.91、1.08、0.74、0.97、1.52、1.81、1.85、1.13、1.13、1.12、1.69、1.67、1.55、后视1.72减去前视0.07加上高程点1.35等于3 计算公式为:3-1.05+591.92=593.87 3-0.91+591.92=594.01 3-1.08+591.92=593.84 3-0.74+591.92=594.18 3-0.97+591.92=593.95 3-1.52+591.92=593.40 3-1.81+591.92=593.11 3-1.85+591.92=593.07 3-1.13+591.92=593.79 3-1.13+591.92=593.79 3-1.12+591.92=593.80 3-1.69+591.92=593.23 3-1.67+591.92=593.25 3-1.55+591.92=593.37 第二个转点的测量数据为:1.07、1.04、1.05、1.15、0.86、1.15、4.95、4.93、4.83、4.80、4.97、4.98、4.78、4.65、后视5.00减去前视0.39加上第一个转点高程3等于7.61 计算公式为:7.61-1.07+591.92=598.46 7.61-1.04+591.92=598.49 7.61-1.05+591.92=598.48 7.61-1.15+591.92=598.38 7.61-0.86+591.92=598.67 7.61-1.15+591.92=598.38 7.61-4.95+591.92=594.58

标高标注

标高标注 坐标标注在工程制图中用来表示某个点的平面位置,一般由政府的测绘部门提供,而标高标注则是用来表示某个点的高程或者垂直高度,标高有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的概念,绝对标高的数值也来自当地测绘部门,而相对标高则是设计单位设计的一般是室内一层地坪,与绝对标高有相对关系。天正分别定义了坐标对象和标高对象来实现坐标和标高的标注,这些符号的画法符合国家制图规范的工程符号图例。 * 标注状态设置 标注的状态分动态标注和静态标注两种,移动和复制后的坐标符号受状态开关菜单项的控制: ?动态标注状态下,移动和复制后的坐标数据将自动与世界坐标系一致,适用于整个DWG文件仅仅布置一个总平面图的情况; ?静态标注状态下,移动和复制后的坐标数据不改变原值,例如在一个DWG 上复制同一总平面,绘制绿化、交通的等不同类别图纸,此时只能使用静态标注。 在2004以上AutoCAD平台,软件提供了状态行的按钮开关,可单击切换坐标的动态和静态两种状态,新提供了固定角度的勾选,使插入坐标符号时方便决定坐标文字的标注方向。 * 坐标标注 本命令在总平面图上标注测量坐标或者施工坐标,取值根据世界坐标或者当前用户坐标UCS,TArch8新增加坐标引线固定角度的设置功能。 符号标注→坐标标注(ZBBZ) 点取菜单命令后,命令行提示: 当前绘图单位:mm,标注单位:M;以世界坐标取值;北向角度90.0000度 请点取标注点或 [设置(S)]<退出>:S 我们首先要了解当前图形中的绘图单位是否毫米,如果图形中绘图单位是米,图形的当前坐标原点和方向是否与设计坐标系统一致; 如果有不一致之处,需要键入S设置绘图单位、设置坐标方向和坐标基准点,显示注坐标点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线路坐标、高程计算公式

高速公路的一些线路坐标、高程计算公式(缓和曲线、竖曲线、圆曲线、匝道) 一、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 已知:①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 ②圆曲线的半径:R 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 ④转向角系数:K(1或-1) 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 ⑥点ZH的坐标:xZ,yZ 计算过程: 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 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 当计算第二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时,则: l为到点HZ的长度 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 K值与计算第一缓和曲线时相反 xZ,yZ为点HZ的坐标 切线角计算公式:

二、圆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 已知:①圆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 ②圆曲线的半径:R 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 ④转向角系数:K(1或-1) 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 ⑥点ZH的坐标:xZ,yZ 计算过程: 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 当只知道HZ点的坐标时,则: l为到点HZ的长度 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 K值与知道ZH点坐标时相反 xZ,yZ为点HZ的坐标

三、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公式中各符号说明: l——任意点到起点的曲线长度(或缓曲上任意点到缓曲起点的长度)l1——第一缓和曲线长度 l2——第二缓和曲线长度 l0——对应的缓和曲线长度 R——圆曲线半径 R1——曲线起点处的半径 R2——曲线终点处的半径 P1——曲线起点处的曲率 P2——曲线终点处的曲率 α——曲线转角值

四、竖曲线上高程计算 已知:①第一坡度:i1(上坡为“+”,下坡为“-”) ②第二坡度:i2(上坡为“+”,下坡为“-”) ③变坡点桩号:SZ ④变坡点高程:HZ ⑤竖曲线的切线长度:T ⑥待求点桩号:S 计算过程:

Excel标高计算程序

Excel标高计算程序 新建一个Excel文件,把Sheet1表重命名为“竖曲线”,把Sheet2表重命名为“设计标高”。 (1)在竖曲线表中的A1-E1(合并)单元格输入线路名称,在A2-E2单元格中分别输入“变坡点编号”、“变坡点里程”、“变坡点标高”、“曲线半径”和“切线长”,从第三行开始输入对应数据, (2)打开VB编辑器(Alt+F11),双击工程资源管理器中“设计标高”表图标,复制以下程序到界面上,保存后返回Excel窗口,在“设计标高”表中的第一列,从第二行开始输入要计算的里程桩号,完成后,在任一单元格中双击单元格,即可看见输入结果(在第二列),本程序默认遇到桩号列空单元格时不再向下计算。 Dim K As Double Dim H As Double Dim P1 As Double, P2 As Double, P3 As Double Dim H1 As Double, H2 As Double Dim R1 As Double, R2 As Double Dim T1 As Double, T2 As Double Dim D1 As Double, D2 As Double Dim G1 As Long, G2 As Long Private Sub Worksheet_BeforeDoubleClick(ByVal Target As Range, Cancel As Boolean) On Error Resume Next Dim i As Long Dim hang As Long Dim cell n = 0 For Each cell In Sheets("竖曲线").Range("a3:a65536") If cell.Value <> "" Then n = n + 1 Else Exit For End If Next i = 2 flag: P2 = 0 P3 = 0 hang = 3 If Sheets("设计标高").Cells(i, 1) <> "" Then K = Val(Cells(i, 1)) canshu: P1 = P2 D1 = Val(Sheets("竖曲线").Cells(hang + 1, 2)) D2 = Val(Sheets("竖曲线").Cells(hang + 2, 2)) H1 = Val(Sheets("竖曲线").Cells(hang + 1, 3)) H2 = Val(Sheets("竖曲线").Cells(hang + 2, 3)) P3 = (H2 - H1) / (D2 - D1) D1 = Val(Sheets("竖曲线").Cells(hang, 2)) D2 = Val(Sheets("竖曲线").Cells(hang + 1, 2))

Excel表格制作标高计算程序

Excel表格制作标高计算程序 新建一个Excel文件,把Sheet1表重命名为“竖曲线”,把Sheet2表重命名为“设计标高”。 (1)在竖曲线表中的A1-E1(合并)单元格输入线路名称,在A2-E2单元格中分别输入“变坡点编号”、“变坡点里程”、“变坡点标高”、“曲线半径”和“切线长”,从第三行开始输入对应数据, (2)打开VB编辑器(Alt+F11),双击工程资源管理器中“设计标高”表图标,复制以下程序到界面上,保存后返回Excel窗口,在“设计标高”表中的第一列,从第二行开始输入要计算的里程桩号,完成后,在任一单元格中双击单元格,即可看见输入结果(在第二列),本程序默认遇到桩号列空单元格时不再向下计算。 Dim K As Double Dim H As Double Dim P1 As Double, P2 As Double, P3 As Double Dim H1 As Double, H2 As Double Dim R1 As Double, R2 As Double Dim T1 As Double, T2 As Double Dim D1 As Double, D2 As Double Dim G1 As Long, G2 As Long Private Sub Worksheet_BeforeDoubleClick(ByVal Target As Range, Cancel As Boolean) On Error Resume Next Dim i As Long Dim hang As Long Dim cell n = 0 For Each cell In Sheets("竖曲线").Range("a3:a65536") If cell.Value <> "" Then n = n + 1 Else Exit For End If Next i = 2 flag: P2 = 0 P3 = 0 hang = 3 If Sheets("设计标高").Cells(i, 1) <> "" Then K = Val(Cells(i, 1)) canshu: P1 = P2 D1 = Val(Sheets("竖曲线").Cells(hang + 1, 2)) D2 = Val(Sheets("竖曲线").Cells(hang + 2, 2)) H1 = Val(Sheets("竖曲线").Cells(hang + 1, 3)) H2 = Val(Sheets("竖曲线").Cells(hang + 2, 3))

最新坐标、高程计算公式

坐标、高程计算公式

一个建筑设计师应知道的基本数据 一、普通住宅建筑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 1、多层砌体住宅: 钢筋:30KG/m2 砼:0.3~0.33m3/m2 2、多层框架: 钢筋:38~42KG/m2 砼:0.33~0.35m3/m2 3、小高层11~12层: 钢筋:50~52KG/m2 砼:0.35m3/m2 4、高层17~18层: 钢筋:54~60KG/m2 砼:0.36m3/m2 5、高层30层H=94米:钢筋:65~75KG/m2 砼:0.42~0.47m3/m2 6、高层酒店式公寓28层H=90米: 钢筋:65~70KG/m2

砼:0.38~0.42m3/m2 7、别墅: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介于多层砌体住宅和高层11~12层之间; 以上数据按抗震7度区规则结构设计 二、普通多层住宅楼施工预算经济指标 1、室外门窗(不包括单元门、防盗门)面积占建筑面积0.20~0.24 2、模版面积占建筑面积2.2左右 3、室外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0.4左右 4、室内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3.8 三、施工功效 1、一个抹灰工一天抹灰在35平米 2、一个砖工一天砌红砖1000~1800块 3、一个砖工一天砌空心砖800~1000块 4、瓷砖15平米 5、刮大白第一遍300平米/天,第二遍180平米/天,第三遍压光90平米/天 四、基础数据 1、混凝土重量2500KG/m3 2、钢筋每延米重量0.00617×d×d 3、干砂子重量1500KG/m3,湿砂重量1700KG/m3 4、石子重量2200KG/m3 5、一立方米红砖525块左右(分墙厚) 6、一立方米空心砖175块左右 7、筛一方干净砂需1.3方普通砂

线路标高计算

线路标高计算 圆曲线型竖曲线的计算公式: 切线长度 )(2000 m i R T ?= 竖曲线长度 )(2m T C ≈ 竖曲线上任一点纵距 )(22m R x y = 竖曲线外矢距 )(220 m R T E = 竖曲线标高 )(m y h H ±= 式中: R —竖曲线半径(m ); i ?—相邻坡段坡度代数差的绝对值,21i i i -=?,1i 、2i 上坡取 “+”号,下坡取“-”号。当m R 5000=时,i T ?=5.2;当 m R 3000=时,i T ?=5.1;当m R 2000=时,i T ?=。 x —竖曲线横距,即计算点至竖曲线起点(或终点)的距离(m ); y —竖曲线上计算点的纵距(纵坐标)(m )。 1)、当线路中没有竖曲线时: 任意点钢轨面标高=起点轨面标高+坡度×(任意点里程-起点里程-短链+长链)±(任意点处的超高值/2) 2)、当线路中有竖曲线时: 任意点轨面标高=起点轨面标高+坡度×(任意点里程-起点里程-短链

+长链)±(任意点处的超高值/2)±任意点的纵距 (凹形竖曲线时取“+”号,凸形竖曲线时:取“-”号) 例:设计轨顶标高计算: 某左线基标k0+190在这样一个位置,线路坡度为2‰,坡顶里程为k0+200,坡顶设计轨面标高为30m;竖(凸)曲线里程为k0+180——k0+220,半径5000m;平曲线里程为k0+170——k0+310(左高右低),圆曲线里程为k0+230—k0+250,半径300m,最大超高120mm;且在k0+195(=k0+198)设置一短链3m,要求计算该基标的左股设计轨面标高。 解:该基标与坡顶里程之差为:(k0+200)-(k0+190)=10m,但在k0+195(=k0+198)设置一短链3m,故实际长度为10-3=7m,该基标对应设计轨面标高(线路中心)为30-7*2‰-(k0+190-k0+180)^2/(2*5000)=29.976m. 该里程的超高为((k0+190)- (k0+170))*120/(60-3)=42mm. (注:实际缓长=(k0+230)-(k0+170)-短链(3m)=60-3=57m 故左股轨顶标高为:29.976+0.042/2=29.997m(半超高)。

路面标高计算程序

高程计算程序 主程序“1” U“SXG”:Lbl 0:Fixm:{KBX}回车 K≤***=>K≥***=>M=***:L=***回车 终点桩号起点桩号计算公式或者固定数值 。。。逐段输入所有数据。。。 K≤***=>K≥***=>M=***:L=***回车 Prog“2”: Prog“4”:Goto 0回车 说明:M---左幅超高值计算公式 L----右幅超高值计算公式 按超高方式图输入数据 子程序“2” K≤该段竖曲线终点=>K≥上段竖曲线终点=>A=***:J=***:C=***:D=***:回车 。。。逐段输入所有数据。。。 K≤该段竖曲线终点=>K≥上段竖曲线终点=>A=***:J=***:C=***:D=***:回车 Prog“3”回车 说明:A---变坡点高程 J---变坡点桩号 C---第一纵坡 D---第二纵坡 V---竖曲线半径 按纵段面图上的竖曲线数据

子程序“3” E=C-D:T=V×Abs(E÷2):Q=J-T:S=J+T回车 E>0=>Y=-(K-Q)2÷(2V):≠=>Y=(K-Q)2÷(2V)回车 K≤Q=>H=A-(J-K)C: ≠=>K≤S=> K≥S=>回车 “H=”:H 说明:本程序计算中桩高程 子程序“4” B≥0=>W=H+LB:≠=>回车 “W=”:W O=W-(U-X)-0.74回车 “T=”:O×1.25 说明:本程序计算任意宽度的高程 B—计算左半幅输负数,右半幅输正数 W—任意点的路面设计高程 0.74—路面的结构层厚度,需逐层调整 T—仍需填的高度,1.25为松铺系数,根据实验室数据及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高程布置计算

高程布置 在处理工艺流程中,各构筑物之间水流应为重力流,两构筑物之间的水面差,即为流程中的水头损失,包括构筑物本身,连接管道计量设备水头损失。水头损失通过计算确定,并留有发展余地 当各项水头损失确定之后,便可进行构筑物高程布置。构筑物高程布置与厂区地形、地质条件及所采用的构筑物形式有关。为使土方量平衡,在进行高程布置时,以清水池最高水位与清水池所在地面标高相平为依据。 处理构筑物水头损失 处理构筑物中的水头损失与构筑物的型式和构造有关,具体根据设计手册第3册表15-13(P865)进行估算,估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7-2 净水构筑物水头损失估算值 构筑物之间的水头损失 水头损失一般应通过计算确定,也可参照规范进行估算,并考虑水头跌落损失,本次设计构筑物内部的水头损失参照规范,构筑物之间的水头损失通过计算,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g v ξil h h h j f 2+=+=2 ; 式中h f - 两构筑物之间的沿程损失,m ; h j - 两构筑物之间的局部损失,m ;

i - 管道坡度; l - 管道长度,m ; v - 管道流速,m/s ; 1. 清水池至吸水井 清水池到吸水井管线长15m ,管径DN1000,最大时流量Q=640L/s ,查水力计算表可知,水力坡度i=,v=s ,沿线设有两个闸阀,进口和出口,局部阻力系数分别为,,,则管线中的水头损失为: 设计中取h Δ= 2.滤池到清水池 滤池到清水池之间的管线长为15m ,设两根管,管径为DN800,每根流量为429L/s 查水力计算表,v=s ,i=,沿线有两个闸阀,进口和出口局部阻力系数分别是,,,则水头损失 设计中取h Δ= 滤池的最大作用水头为设计中取。 2. 沉淀池到滤池 沉淀池到滤池管长为L=15m ,Q=s ,v=s ,DN1000,i=,沿线有两个闸阀,进口和出口局部阻力系数分别是,,,则水头损失 m 084.0=9.8 ×282 .01.0+1.0+2×0.06+15×00072.0=h Δ2 )(m 104.0=9.8 ×289.01.0+1.0+2×0.06+15×00125.0=h Δ2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