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具史论文

家具史论文

家具史论文
家具史论文

中国传统家具的演变及未来的出路

姓名:

学号:

专业:木材科学与工程(室内与家居设计)

日期:2013年5月26日星期日

摘要:介绍自远古部落时代至清朝家具,着重研究家具的材料变化和技术工艺的发展,同时介绍各朝代家具的主要造型、风格以及新发展等。主线为席地而坐时期——过渡时

期——垂足而坐时期——鼎盛时期四大主要时间模块,按照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细分,从材料、工艺这两个侧面分析家具发展

至今的内在变化,并加深了对历史的认识。结尾并上对中国传统家具的展望。

关键字:材料、技术工艺、造型、风格

正文:

人类自远古时代以来,便知道使用茅草,树叶或兽皮为席,艺术装石块作墩,形成了最初的原始家具雏形。“从距今约7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现一些编制席的实物,已知当时的席就已采用二经二纬的‘人’字形和交互编织工艺……许多建筑木结构上已采用带有销钉孔的榫结构形式①。”由此可见,在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先民们就用双手为后来确切纪年开始的商周奠定了家具材料和技术的基础。

商朝时代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极盛时期,其中青铜器的俎和禁是代表的礼器,礼器上的兽足、高座、加盖、附耳是当时的人追求美和高压华贵的体现,是当时家具的一大特征,用饕餮纹、夔纹和蝉纹作为器物的装饰也是商周文化的特征之一。商代的造车技法已经成熟,木工技术也得到发展,直至西周,出现了髹漆技术和在漆木家具上镶嵌蚌壳的技术。但当时的家具制作总体水平不高,且加工木材的工具有限,所以漆木家具较少。

春秋战国时代,手工业很发达,铁器工具的产生、髹漆工艺的广泛应用使家具的制作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鐀匏、陶冶、梓工。

②”说明这个时期木工(梓工)作为一个行业出现了。由于席地而坐的居座方式依然盛行,故这一时期仍是各种低矮的家具,包括席、床、榻、俎、禁、几、案、箱等。而当时出现的银锭榫、凹凸榫、格角榫(如图)和燕尾榫(如图),亦说明了当时木工技法的高超。

秦汉时期科技文化迅速腾飞,手工业蓬勃发展,漆器制作工艺成为最重要的家具制作工艺。低矮型漆木家具的制作使用榫卯架构,装饰以彩绘为主,颜色有红黑彩绘发展到多彩,并出现了堆漆手法,髹漆技术达到一个新的高超,金银扣,镶嵌,金箔贴花等技法也标志着装饰上的成就,使当时的家具更显华丽无比。而家具的类型也从春秋战国的基础上发展到了床、榻、几、案、屏风、柜、箱和衣架等,其中的几到了汉代的作用更是多样化,有时起到与案同用的功能,“古人席地而坐,疾者凭几,食后观书则皆用几案”也由得而来。

魏晋时期中外文化及民族交流活跃,输入了各种形式的高坐具家具,带来了椅,凳、墩等高型家具,凭几,隐囊的出现也意味着人们在坐式上的改变,床、榻增高增大并形成了封闭式屏风床。装饰上除秦、汉以来的传统纹样,更多了入火焰纹、莲花、卷草纹、狮子、飞天纹等与佛教有关的纹样。而其家具用材除了漆木家具外,竹制家具和藤编家具等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审美情趣。

隋唐时期经济发达,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尤其是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品种和装饰纹样,其造型浑圆丰满、装饰华丽。如月牙凳的小口凳腿,桌案的丝腿,床榻的腿足无不以细致的雕刻和彩绘装饰,而且漆工艺品类繁多,技艺高超。唐末至五代垂足而坐的方式由上层阶级开始遍及全国,出现了高低型家具并存的局面,在须弥座丰富多彩式样的启迪下,中原工匠风湿创造出许多有束腰结构的新家具。

五代风格变唐家具之厚重为轻简,变浑圆为秀直,家具高足化,装饰减少,应用框架式结构,显得挺拔、简明。五代家具是唐代家具的改进和发展,是宋代家具简练质朴新风的前奏。

宋代,包括辽、金,历史三百余年,高型家具的系统已基本建立。宋代家具的种类、形制以及室内陈设都有了新面貌,家具多采用梁柱式框架结构,造型朴素、简洁、工整规范。新发展还包括有抽屉、圈椅和交椅的出现,而凭几也变为了圆形和方形的高几。工艺技法方面也更突出在零部件进行装饰,尤其为桌腿,

桌椅四足的断面除了方形和圆形外,还做成马蹄

形(如右图);桌面下开始用束腰,桌面的四周镶

边,枭混曲线的应用也十分普遍。

元代是蒙古族建立的一大统封建王朝,存在

不足百年,故未形成新特色。但仍有许多创新:

如抽屉桌、罗锅椅、展腿式椅的出现,霸王伥这

一新结构的运用,多用云头、转珠、委角等线型

做装饰等。同时髹漆、雕花、镶嵌工艺的发展,显示了元代家具制作技术的成就,并为明代家具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明代中值得一提的莫过于明代家具材料的革新,郑和七次下西洋除了返回有珠宝、香料、药材等,还有许多东南亚地区产出的高级家具用材,如花梨木、紫檀木、鸡翅木、乌木、红木和楠木等。这些木材质地坚硬,强度高并且色泽纹理优美,使得家具在造型艺术和工艺结构中有不少创新,故而硬木家具大量取代漆木家具。

明代家具用材将就,造型大方优美,比例合理,结构科学,重在表现木材本身的色泽和自然纹理,制作工艺精湛严谨。家具中主要运用榫卯结构进行连接,极少用钉和胶,牢固美观,没有丝毫的做作。在装饰上,工匠们在意的靠背板、桌案的牙子等显眼部位雕刻一些简单的纹饰或镶嵌小块玉石,使小面积的装饰在大面积的素面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不破坏家具的完整性和自然美,充分体现了木料的优雅的色泽和纹理。故而得到了“王世襄先生对明代家具总结的‘十六品’:简练、淳朴、后拙、凝重、雄伟、浑圆、沉穆、秾华、文琦、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高度概括为‘简、厚、精、雅’③。”的美评。

清代传统家具进入了繁缛华丽的时代,虽然继承了明代家具构造上的某些传统做法,但企望家具能像皇权一样流传百世的不凋朽,清代家具造型趋向复杂,风格华丽厚重,雕饰繁琐。强调稳定厚重的雄伟气度,尺寸较前代大、宽,与此对应,局部尺寸、部件用料也会随之加大,线条平直硬拐,如明代桌案的腿为内翻或外翻马蹄,则清代则多用直角回纹马蹄。

在清代家具中,太师椅是一个显著的特点,太师椅式样极多,各方面都不同于清代之前任何类中的一种,从另一方面来说,太师椅的产生也表明了清朝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清代的桌、椅、榻、屏风、杌凳等石材镶嵌的螺钿家具(即用

螺片嵌饰的家具)又是清代家具的一明显特点,同时清代家具还用象牙、珐琅、竹藤、丝绳等多种材料,结合雕刻、雕嵌、漆饰等多种工艺手法,精雕细作,吸

取外来文化长处,仿制西欧家具的样式。(如上图)

此外,清代家具在风格上也形成了不同的地

域性特色,以苏州、广州、北京为代表,形成“苏

氏”、“广式”和“京式”等不同风格的家具流派。

另有学者也认为“清代家具在风格上过多的

追求装饰而忽视了使用的功能性和结构的合理性。

尤其道光后清末家具与当时的社会现状一般,再

也没有当初一统天下的气魄,所剩下的仅有刻意

追求奢华的俗套。④”

中式家具内容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在世界家具史上独树一帜。现代社会从服装、造型、生活模式各方面都兴起了一股复古热潮,并随着中国在世界地位的提高,中国元素慢慢渗入生活各方面时尚潮流的模块,中式传统家具的兴起指日可待。且中国传统家具融汇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体现了儒家“天人合一”的和谐性,与当代日益重要的养生观念相贴合,必能在今后的家具发展道路上占据很大的地位。

参考文献:

①顾杨.传统家具[M].合肥: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2:3

②墨子,周才珠.墨子全译[Z].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③李雨红,于伸.中外家具发展史[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0:33

④李雨红,于伸.中外家具发展史[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0:63

中国近代史论文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人物之一。他和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一样,从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罪恶活动中发迹,一跃而为清政府的封疆大吏,手握重兵,权势煊赫。接着,他参与了镇压捻军的活动,并进兵陕甘,扑灭西北的回民起义。后来,他挥戈出塞,进军新疆,击溃了英俄帝国主义的走狗但积诚相与,久将自威,无他道也。”〔①①〕 这里,有件事情很值得一提:1860年北京条约刚刚签订,俄、法、美等国或请们乘机提出用西法自行采煤的主张,认为这样不仅可以杜绝外人之觊觎,而且可以兴中国之大利。左宗棠并没有提出这一点。 (三)1870年,天津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洋教斗争,人民群众将作恶多端、行凶杀人的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击毙,并将法国教堂、领事馆、育婴堂等烧毁,一些英美耶稣教堂也被波及。清政府派直隶总督曾国藩由保定赴津查办。曾国藩鉴于“目下中国海上船炮全无预备,陆兵则绿营固不足恃,勇丁亦鲜劲旅。若激动众怒,使彼协以谋我,处处宜防,年年议战,实属毫无把握”〔①⑥〕,所以抱定对外国侵略者“委曲求全”的方针,一意妥协退让。他所采取的措施,激起了广大群众的不满。他自己了解到这一点,于致友人书中写道:“六月初旬奉旨力疾来津查讯此案。办理既多棘手,措施未尽合宜,内疚神明,外惭清议。敝处六月二十三日一疏庇护天主教,本乖正理,而发抄时内阁又删去疏中五疑一层,物议沸腾,致使人不忍闻。”〔①⑦〕 左宗棠支持曾国藩对外妥协退让的方针,并表示十分同情曾国藩的处境。他在致夏献纶的信中说:“津门事暂作了局,曾侯之奏尚为得宜,外人犹以为软,不知其中亦具苦心也。弟处答总署一函,曾录寄幼丹中函(沈葆桢字幼丹),想得闻其略。昨见香(闽浙总督英桂字香岩)、幼(幼丹)两公复信,大意均同,私幸所言尚不谬也。”〔①⑧〕可见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的政策,是得到左宗棠、沈葆桢、英桂等洋务派官员普遍支持的。左宗棠又说:“津事草草了结,侯相颇不为时论所许。然当仓猝时,议论纷纭,莫敢执咎。侯相平日于夷情又少讲求,何能不为所撼?观其内愧方寸、外干清议之奏,亦可谓较然不欺者。”〔①⑨〕他对曾国藩寄予了莫大的同情。 (四)1874年日本派兵侵略我国台湾。清政府派沈葆桢率兵渡台,办理台湾防务。但它毕竟缺乏抵抗侵略的决定,与日本进行谈判。在英、美等国公使的“调停”下,它与日本签订了所谓北京专条,规定日军撤出台湾,但清政府给予日本“抚恤”银10万两,另偿还日本在台湾“修道造房”费用40万两,共50万两。这是清政府对日本作出的一大妥协退让。 左宗棠对清政府的妥协政策是表示完全支持的。他说:“台湾事已可议结,非幼丹谋之于外,恭邸(恭亲王奕欣)主之于内,未易臻此。外间未悉底里,尚以费抚恤十万、收回番地四十万为过者,非也。”〔②⑩〕 日本侵略者得寸进尺,于1875年又正式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县。李鸿章主派兵助剿,或请代运南漕赴津。清廷征询曾国藩等人的意见,曾国藩于1861年1月5日上折说:“此时我之陆军,势不可能遽进金陵,若俄夷兵船即由海口上驶,亦未能遂收夹击之效。应请敕下王大臣等传谕该夷酋,奖其效顺之忱,缓其会师

中国古典家具鉴赏论文[1]

中国古典家具鉴赏 中国古典家具发展时间很长,形式样式丰富多变,一直都有着符合时代发展的特点。中国古典家具的艺术成就,对东西方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世界家具体系中,它占有重要的地位。 家具的发展,从最初的古人席地而坐,到慢慢床、屏、几、案,再到南北朝的高型坐具陆续出现,最后的元明清对家具的生产、设计要求精益求精,尤其是明清两代,成为传统家具的全盛时期。 但是多数会选择喜欢明清的家具。 明清的家具有着造型简练、结构严谨、做工精细、装饰适度、繁简相宜、木材坚硬、纹理优美等特点。备受家具收藏界的喜爱。 对于明清时期的家具制造业,在中国古代家具历史中空前的繁荣,大致上可归于两个原因,一是城市乡镇的商品经济普遍发达起来,社会时尚的追求也是从另一个侧面刺激了家具的供需数量;另一个原因可能与海运的开放有关,硬质木材大量涌入,使工匠们有发挥的空间,竞相制造出在坚固程度和美观实用等方面都超越了前代的家具。 崇尚简约,在选材时追求天然美,巧妙地运用木材天生的色泽和纹理之美,而不做过多的雕琢——这与现代人返璞归真的审美时尚是完全契合的。 家具对于人类的作用体现在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历史中不断更替的家具形式,更是在生活甚至是艺术上代代都有着不同的创新。家具一直以独特的方式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家具也会一直以它自己的方式继续变化发展下去。 从家具本身来说,它作为一种物质文化产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科技和工艺水平。古代的家具的本身体现的是同时代的文化和民间习俗,以及材质的分类则具有不同的价值。而现代家居更是体现了当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现代家居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现代家具制作工艺和设备的创新,是现代家居形成的重要原因。 现代家具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以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存在的,它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单线条到优雅的线条,不断经历着时代和文化的影响。所以家具和人类的生活总是以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方式存在的。 人们的日常生活,先从物质需求的满足渐渐上升到精神需求的满足。而对于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更多的人都比较注重精神的消遣,对家庭装修和生活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家具更是在家庭装修中成为重要的点缀。 (许多有个人爱好的业主会专门提出,中式的家庭装修风格。设计师多数也会选择明清的家具做设计中的点缀,这些家具的风格,同时也会大大丰富中式设计元素。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中式风格家庭的家具,也是某种身份的提升。)中式家具的设计美感和它本身材质的价值,能很大的提升主人的身份地位。所以,它也是社会地位与身份的象征。 家具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人类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所以,家具对于我们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1对传统家具艺术进行改良和创新,是古典家具制造行业所面临的时代使命我们所谈的传统家具,主要是以明清两代不同风格的家具为代表。明式家具的简约空灵、方正素雅,与清式家具的繁缛华丽、庄重肃穆形成强烈对比,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用繁简各异的艺术手法,共同建构了我国传统家具的辉煌成就,傲然卓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正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行业的先辈身处不同的经济文化环境,勇于对家具艺术形式进行改良创新,才使得我们今天得以瞻仰明清两代传统家具的艺术高峰,因此,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家具欣赏论文

河南理工大学 家具欣赏论文 院系名称外国语学院 专业班级英语1302班 学号311314010228 姓名茹文捷 5号

我对家具的认识 家具是由材料、结构、外观形式和功能四种因素组成的物品,它是为了满足人们一定的物质需求和使用目的而设计与制作的。而广义的家具是指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类器具。狭义家具是指在生活、工作或社会实践中供人们坐、卧或支撑与贮存物品的一类器具。 家具是人们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既方便了人们的休息与享受,又方便了人们工作时的需求。 我国家具的产生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从新石器时代到秦汉时期,受文化和生产力的限制,家具都很简陋。人们席地而坐,家具均较低矮。南北朝以后,高型家具渐多。至唐代,高型家具日趋流行,席地坐与垂足坐两种生活方式交替消长。至宋代,垂足坐的高型家具普及民间,成为人民起居作息用家具的主要形式。至此,中国传统木家具的造型、结构基本定型。此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家具在工艺、造型、结构、装饰等方面日臻成熟,至明代而大放异彩,进入一个辉煌时期,并在世界家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清代家具体量增大,注重雕饰而自成一格。20世纪初,因受外来家具的影响,出现了“西式中做”的新式家具。50年代后,中国家具工业迅速发展。80年代,在借鉴各国不同的家具风格和先进生产技术的同时,中国家具不断发掘传统技艺,并结合自己的国情民俗,逐渐形成一代新的家具风格。 家具除了实用、美观外,还有着一项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蕴含了

所对应时代的特征与文化价值。任何家具,往往都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形态、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人文理念、美学理念和价值理念,从而使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这些,都是文化的体现。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只是把家具当成一件物品来使用,并没有重视它的意义和价值。直到近几十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人们才逐步认识到家具中所蕴涵的文化艺术价值,使家具的收藏鉴赏成为一种潮流,使家具研究成为一门学问,也迎来了家具发展的春天。 分析家具的特点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思想和文化。例如,夏商西周的古典家具有着原始、古拙、质朴、浑厚的特点。这是由于当时人们思想意识中存在着浓厚的鬼神观念,商代家具装饰纹样往往有一种庄重、威严、凶猛之感。元代的古典家具有着形体粗大、雕式华美的特点。这种特点的出现是因为蒙古族崇尚武力,追求豪华的享受,反映在家具造型上,是形体厚重粗大,雕饰繁缛华丽,具有雄伟、豪放、华美的艺术风格。清代时期的家具工艺制作精湛,达到了封建时期的高峰。清式家具在继承传统家具制作技术的过程中,还吸收了外来文化,形成了鲜明的时代风格。又由于经济的繁荣,还形成了不同地区的家具风格,如广式、苏式、京式等,各具特色。清式家具自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造型上以浑厚稳重、装饰上以富丽繁缛、工艺上以技术精湛而著称。因为其处于盛世,所以家具有着雍容华贵的特点。由此可见,家具的特点对于研究古代的文化风俗有着极其重要的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 期中论文 论文题目:从两次鸦片战争看中国之变迁与发展学生姓名:贾智翔 学号:00904002 所在院系:哲学学院 所在年级:2009级 任课老师:侯馥中 完成时间:2010年6月

从两次鸦片战争看中国之变迁与发展 内容提要:中国社会在鸦片战争后,进入了近代的进程,并且随之发生了众多的变 化。两次战争之后,广大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侵入的不断深化,几近渗入社会的各个层面,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中国权利的不断扩大,带给了古老中国无休止的战火。这两次战争究竟在那些主要方面影响了中国?中国的社会进程又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本文重点描述了这些。 关键词: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自然经济、洋务运动、海关 一、两次战争,一种命运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发生在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同时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走私贸易,让接连遭受1825年和1837年经济危机的大英帝国尝到了不小的甜头,源源不断地白银流入大英帝国的国库,正如梭伦所说:“财富催生饱腻,饱腻催生暴行”,大英帝国迫不及待的将侵略的坐标插入了中国的版图之上。与此同时,国库的亏空严重地影响了大清帝国的收入,军备海防废弛,政治腐败,清廷不止一次的下令查禁鸦片,但英殖民主义者任意破坏禁令,利用行贿和走私等手段,继续罪恶的鸦片贸易,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中国人的道义抵制的直接后果就是,帝国当局、海关官员和所有官吏都被英国人弄得道德堕落。侵蚀到天朝官僚体系之心脏,摧毁了宗法制度之堡垒的腐败作用,就是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上被偷偷带进这个帝国。”[1] 1839年6月3日至21日,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英、美等商人呈缴的鸦片21298箱[2]。英国殖民主义者再也坐不住了,1840年2月英国内阁正式决定发动侵华战争,4月英国国会正式通过,6月由英国全权代表懿律(G.Elliot)统率4000侵略军,乘舰船40余艘到达广东海面并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此时,清廷的腐朽衰落在此展露无疑,统治阶级中的妥协派占据了主导,林则徐、邓廷桢被革职查办;沙角、大角、虎门炮台相继失守,定海、宁波、镇海相继被攻陷,跋涉重洋的侵略者让战火在古老的东方国度持续燃烧了两年零两个月,最终于1842年8月29日,以中方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而结束。自此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开始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109年水深火热的日子! 当中国国内太平天国起义达到高潮的时候,英法两国在美俄的支持下,对中国发动了新一轮的侵略战争,并以此来扩大鸦片战争中所获得的利益,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0月,广东水师在中国船“亚罗号”上逮捕了12名海盗,英国侵略者借口此事件进行干涉并伴以武装挑衅;同年,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派葛罗(Baron.J.B.L.Gros)率军来华,暗中与英国侵略者结盟并联合美俄构建了四国

关于明清家具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明清家具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明清时代是具我们较近的时代,也曾有繁盛的时期,因此解明清时期的文化是专家的必要任。在明清时代,家家户都需摆放家具,而且摆放的位置有所讲究,因此要想了解清的文化可以通过对明物品的了解得知。 代可以说是汉人掌管天下,因主要的文化都是以汉人的习俗基准的,家具的创造与制造者都符合汉人的喜好来打造,并且结合前朝遗留下来文化与发明,不断的革新从而制出符合明代特点的家具。明代的具除了在结构上使用了复杂榫铆外,造型工艺术也充分满足人的生活需要。因而是传统的、体现文化的艺术品,并具有艺术性,科学性,实用。 明代家具的风格特,概括起来,可用造型简练、结构谨、装饰适度、纹理优四句话予以总结。以上四句,也可说四个特点,不是孤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了明代家具的风格特征。 清代家具的发展是贴近现代的,也是在明代家具的础上不断创新得来的,清代是满掌管天下的。因此满人的习影响了家具的发展方向匠师们根据满人的爱纷纷设计家具的样式,因此与代汉人的习惯有所距。清代家具的发展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从继承、变、发展,以至形成为自己的立风格,这主要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清至康熙初期——明代家具风的延续;第二阶段是康熙末,经雍、乾隆,至嘉庆期间——式家具初露端倪,造型厚重装饰华丽;第三阶段是道光以至清末——社会动荡,化混杂的粗制家具期。

可见在整个三百年的历史中,可堪称“清式家具”的时仅为第二阶段,与此同时,我不难发现,家具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的环境密可分。因为只有在第二阶段中于盛世阶段国力昌盛,故将“式家具”中无不流露出霸气、厚、尊贵和华丽。而且盛世家具风的形成,与清代统治者所创造的风有关。在家居风格中表现了游牧民族,到一统天下的雄伟魄,代表了追求华丽和富贵世俗作风。由于过分求豪华,而带来一些弊端也是存在的。但是,清式家,利用多种材料,调动一工艺手段来为家具服务,这是历来不及的。可以说,清式家有许多经验可谈,也有许优点可取。其风格独特,便是为有力的证明。 家具的选用是经济水平欣赏品味、社会地位的综合现。对于购买家具,年轻人通喜欢购买一些价格济实惠,造型时尚另风格的产品,而对于大部的中年人,则讲究的是除了结实耐,大方美观之外,时在家具中的细节追求展一种优雅与稳重。在同时期不同年龄群体对于家具喜好有很大差别,不得知,在不同朝代,文化在具中的体现更是各不相同。追溯明代家具作,明代家具的制作灵感来自汉时期,经典明式家主要应用于宫廷及宦之家,其形制则在浑厚古朴中增入诸多华美艳丽的雕饰以展示贵族气象,在家具中中极见时文人追崇古朴自然、不尚浮华的气,不过很遗憾,部分人都不曾得知这一深入义。首先,明式家具发展与演变始终是尚古朴与尚华丽种审美观念并存。次,代表经典明式家制作的宫廷家具恰恰体现了追华美雕琢而兼含古朴内致审美取向。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可以说,明式家具之雕刻术风范,恰恰是孔子所倡的“文”、“质”兼的美学情趣

中国家具历史

中国家具的产生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从新石器时代到秦汉时期,受文化和生产力的限制,家具都很简陋。人们席地而坐,家具均较低矮。南北朝以后,高型家具渐多。至唐代,高型家具日趋流行,席地坐与垂足坐两种生活方式交替消长。至宋代,垂足坐的高型家具普及民间,成为人民起居作息用家具的主要形式。至此,中国传统木家具的造型、结构基本定型。此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家具在工艺、造型、结构、装饰等方面日臻成熟,至明代而大放异彩,进入一个辉煌时期,并在世界家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清代家具体量增大,注重雕饰而自成一格。20世纪初,因受外来家具的影响,出现了“西式中做”的新式家具。50年代后,中国家具工业迅速发展。80年代,在借鉴各国不同的家具风格和先进生产技术的同时,中国家具不断发掘传统技艺,并结合自己的国情民俗,逐渐形成一代新的家具风格。 史前至春秋时期的家具(史前~公元前476)1978~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发掘山西襄汾县陶寺村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公元前2500~前1900)时,从器物痕迹和彩皮辨认出随葬品中已有木制长方平盘、案俎等,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中国木家具。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发明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出现了坚利的金属工具,为制造木器用具提供了条件,致使西周以后木家具逐渐增多。在《诗经》、《礼记》、《左传》的记载中,这一时期的木家具已有床、几、(屏风)和箱等。同时,也出现了青铜家具。从出土文物中见到的商代铜禁和饕餮蝉纹铜俎,反映出这一时期青铜家具在铸造技术以及实用、装饰方面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家具结构早期的木家具已从建筑中移植应用榫卯结构。1979年,在江西贵溪春秋晚期崖墓出土的两件木制架座残件中,发现了方形榫槽。 青铜家具在商代为整体浑铸,至春秋时期已发展为分铸、焊接、失蜡铸造、镶嵌等多种工艺。1979年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春秋晚期多层云纹铜禁,就是采用失蜡铸造工艺制造的,造型更加精美而富有装饰性。 家具漆饰新石器时代,人们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于制器。商、周时期,漆饰工艺已较普遍。当时的涂料取自漆树的汁液,称为生漆,其中含有漆酚、漆酶、树胶质和水分。漆可配成多种色彩,用它作涂料既能保护器物,又起到装饰作用。东周时期留存的漆木家具较多。黄河中、下游出土的漆箱等,表面多饰以云雷、回纹、蟠螭、窃曲等图案的彩绘;江汉、江淮地区楚墓出土的座屏、几、案等漆木家具,造型优美,纹饰流畅。 战国时期家具(公元前475~前221)战国时期,漆木家具处于发展时期,青铜家具也有很大的进步。 漆木家具战国时期的漆木家具种类繁多,饰面新颖、富丽端庄。1957年河南信阳战国楚墓出土的漆案,案边有4个可提挽的铺首,案角镶铜,案足铜制,案面髹漆彩绘与铜饰件相映生辉。1978年湖北随县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二十八宿象图衣箱,黑漆作底朱纹其上,绘有北斗和青龙、白虎天文图象(图1[战国二十八宿象图衣箱] ) 信阳楚墓出土的六足漆绘围栏大木床、栅足雕花云纹漆几,以及1958年湖南常德战国墓出土的漆几等,造型淳朴,漆饰华丽,反映当时的漆饰工艺已较成熟。 木家具如几、案、床类形体较大的家具,多为框架结构,以榫卯连接。常用的榫接形式有十字搭接榫、闭口贯通榫、闭口不贯通榫、开口不贯通榫、明燕尾榫等。如信阳楚墓出土的大木床、雕花漆几、木俎等,在足与框架、足与案面、屉板木梁与边框、围栏矮柱与床框之间的连接,就采用了以上各种榫接方法,结合牢

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总结

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总结 -论明清家具的结构 二O一四年四月二十五日

目录 1 前言 (4) 2 模型设计与制作技巧与方法 (4) 2.1手工艺品设计与制作 (4) 2.1.1设计思路 (4) 2.1.2材料与工具选择 (4) 2.1.3制作过程 (5) 2.1.4小结 (5) 2.2卡纸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 (6) 2.2.1设计思路 (6) 2.2.2材料与工具选择 (6) 2.2.3制作过程 (6) 2.2.4小结 (7) 2.3石膏产品模型设计与制作 (8) 2.3.1设计思路 (8) 2.3.2材料与工具选择 (8) 2.3.3制作过程 (8) 2.3.4小结 (9) 2.4木质家具模型设计与制作 (9) 2.4.1设计思路 (9) 2.4.2材料与工具选择 (9) 2.4.3制作过程 (9) 2.4.4小结 (10) 3明清家具结构的分析 (10) 3.1文献解读 (10) 3.2案例分析 (11) 3.3见解与分析 (12) 4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结 (12)

4.1在专业学习中的作用与地位 (12) 4.2对该课程的建议 (12) 4.3心得与体会 (13) 5参考文献 (13) 1.前言 模型作为设计理念和形态的表达,由二维的设计方案转化为三维的实施

模型,使设想变成现实,是产品的立体表现技法,模型的制作能直观立体的体现设计师的设计想法[1]。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就是根据设计的图纸,按一定的比例微缩制作,要求制作材料的相似,特别注重细节,同时在制作方面注重精细,完整。模型制作的精细非常重要,才能保证实体的顺利制作。同样,模型也是适用于展示,收藏的艺术品。由此可见,模型的制作对于设计创造非常重要。 2. 模型设计与制作技巧与方法 2.1手工艺品设计与制作 2.1.1设计思路 对于手工艺的制作,我选择了一个我较为熟悉的乐器,二胡。整体看来,二胡的结构还是较为简单的,大体上由琴筒、琴杆、琴头、琴轴、弓子和琴弦等部分组成,还有千斤、琴马等细小部分。可以按照一比三的比例作一个缩小版二胡。底盘由400mm*300mm*15mm的长方体构成。如图 1.1 图1.1 二胡 2.1.2材料与工具选择 主要材料,牙签,一个和琴筒类似的塑料材质的空心圆柱体,废纸来做琴杆,硬卡纸,琴弦由白线制成,底盘则由卡纸制成。 工具上需要,剪刀,直尺,美工刀,双面胶,U胶,胶水等。 2.1.3制作过程

家具史论文

中国传统家具的演变及未来的出路 姓名: 学号: 专业:木材科学与工程(室内与家居设计) 日期:2013年5月26日星期日 摘要:介绍自远古部落时代至清朝家具,着重研究家具的材料变化和技术工艺的发展,同时介绍各朝代家具的主要造型、风格以及新发展等。主线为席地而坐时期——过渡时 期——垂足而坐时期——鼎盛时期四大主要时间模块,按照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细分,从材料、工艺这两个侧面分析家具发展 至今的内在变化,并加深了对历史的认识。结尾并上对中国传统家具的展望。 关键字:材料、技术工艺、造型、风格 正文: 人类自远古时代以来,便知道使用茅草,树叶或兽皮为席,艺术装石块作墩,形成了最初的原始家具雏形。“从距今约7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现一些编制席的实物,已知当时的席就已采用二经二纬的‘人’字形和交互编织工艺……许多建筑木结构上已采用带有销钉孔的榫结构形式①。”由此可见,在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先民们就用双手为后来确切纪年开始的商周奠定了家具材料和技术的基础。 商朝时代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极盛时期,其中青铜器的俎和禁是代表的礼器,礼器上的兽足、高座、加盖、附耳是当时的人追求美和高压华贵的体现,是当时家具的一大特征,用饕餮纹、夔纹和蝉纹作为器物的装饰也是商周文化的特征之一。商代的造车技法已经成熟,木工技术也得到发展,直至西周,出现了髹漆技术和在漆木家具上镶嵌蚌壳的技术。但当时的家具制作总体水平不高,且加工木材的工具有限,所以漆木家具较少。 春秋战国时代,手工业很发达,铁器工具的产生、髹漆工艺的广泛应用使家具的制作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鐀匏、陶冶、梓工。 ②”说明这个时期木工(梓工)作为一个行业出现了。由于席地而坐的居座方式依然盛行,故这一时期仍是各种低矮的家具,包括席、床、榻、俎、禁、几、案、箱等。而当时出现的银锭榫、凹凸榫、格角榫(如图)和燕尾榫(如图),亦说明了当时木工技法的高超。

中国近代史论文

浅谈中国近代史神秘人物——戴笠 姓名:王博专业班级:工管1508班学号:2015014266 摘要:戴笠,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首长。在抗日战争中,戴笠和他领导的军统局为中华民国立下卓著功勋,死后被国民政府追任为陆军中将。由于其行踪不定、神出鬼没,他被美国《柯莱尔斯》杂志称为亚洲的一个神秘人物、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 关键词:戴笠、国民党、特工、神秘 一.简介 戴笠,国民政府军统局局长,因得到蒋介石的信任,长期从事特工与间谍工作,曾负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情治机关军统局并担任副局长(但为实际领导人)与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主任。其所领导的军统局行动,杀死、迫害许多异议分子、中共及民主党派人士,日本人及与日本人合作的汉奸。戴笠是一个曾让很多人闻之色变的名字。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他指挥的“军统”搜集了大量情报,并为政府除掉了很多反叛者,还为蒋介石除掉了很多政敌。 从小怀有“希圣、希贤、希豪杰”的戴笠,年届30岁才考入黄埔军校。由于成绩突出,戴笠被蒋称为“文可安邦,武能定国”,毕业后任蒋介石的秘书、保镖兼副官,从此踏上了民主革命的大路。戴笠所领导之军统局,业务多至数十种,不光是人们常说的暗杀、情报这几种,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其工作人员累计达十万以上,“诛倭锄奸、除暴安良,所捕元恶大憝以千计”。由戴笠一手组成的“忠义救国军”与各地游击部队,以及战后吸收输诚中央之伪军,总数不下一百万人之众。 二.事迹 1933年,原本在一二八事变中英勇抗敌的19路军军长蔡廷锴,受共产党影响,假借抗日之名宣布福建省独立。戴笠派人策反其将领,不到三个月蔡宣布下野出国流亡。假如当时未能及时阻止中共发动的这种分裂行径,以当时军阀割据的势态,加上日本乘虚而入、分而治之,今日中国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建筑电子书经典收藏

建築电子书經典收藏 1、《营造法式》.jpg陶本 2、《营造法式》.pdg全四册1933年初版 3、《营造法式註释》.pdg—梁思成 4、《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pdf—陈明达【有原书】 5、《营造法式解读》.pdf—潘谷西(部分)【有原书】 6、《营造法式》研究札记.pdf(续一)—陈明达【有原书】 7、《营造法式》图样.jpg 8、《营造法原》.pdf—姚承祖【有原书】 9、《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pdf【有原书】 10、《梁思成全集》.pdf(缺第十卷)【有原书】 11、《清式营造则例》.pdf—梁思成【有原书】 12、《中国古建筑图典》.pdf—林洙 13、《枓栱》—潘德华(部分).jpg【有原书】 14、《工程做法注释》.jpg—王璞子(部分)【有原书】 15、《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pdf【有原书】 16、《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pdf—陈明达 17、《中国木构建筑营造技术》.pdg—马炳坚【有原书】 18、《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pdf—刘大可【有原书】 19、《中国古代建筑史》.pdf—刘敦桢【有原书】 20、《中國古代建築史》.pdf第二卷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築【有原书】 21、《中國古代建築史》.pdf第三卷宋、遼、金、西夏建築【有原书】 22、《中國古代建築史》.pdf第四卷:元明建筑【有原书】 23、《中國古代建築史》.pdf第五卷清代建築【有原书】 24、《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李允鉌.pdf【有原书】 25、《祁英涛古建筑论文集》.jpg【有原书】 26、《山东广饶关帝庙正殿》—颜华 27、《应县木塔》.pdf—陈明达【有原书】 28、《园冶》【有原书】 29、《中国城墙》.pdf—罗哲文 30、《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pdf 3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pdf—付熹年【有原书】 32、《中国古典园林分析》.pdg—彭一刚【有原书】 33、《中国古建筑构件图典》.pdf 34、《中国古建筑装饰彩绘工程技术》.jpg—速算速询卡【有原书】 35、《中国建筑设计参考资料图说》.pdf—冯建逵 36、《中国建筑史(光盘)参考图》—潘谷西主编 37、《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电子教案 38、《中国塔》.ebook—张驭寰 39、《中國古建築二十講》.pdf 40、《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pdf—梁思成 41、《中国清代官式建筑彩画技术》.pdf【有原书】 42、《中国营造学社汇刊》.pdf 精装十一册【有原书】

明清家具的书房文化

探溯明清家具的“书房文化”之道

探溯明清家具的“书房文化”之道 在尚学和治工两相兼修之下,集“仙作”工艺于大成的仙游,成为“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和“中国古典家具品牌城市”,也是历史的必然,而红木古典家具作为传统文化和工艺传承的载体,毋庸置疑,当以其中的书房用品系列为最高表现形式。 探溯明清家具的“书房文化”之道 文/曾升潮 莆田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是: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该联典故源自宋高宗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廷试后偈御,榜眼陈俊卿答帝问之佳句。其时,高宗见状元黄公度、榜眼陈俊卿都来自福建莆田时,深感惊异,当帝问“卿乡土何奇?”时,榜眼陈俊卿作如是答问,一语道出莆仙人勤奋进取的求学精神。莆田之所以被誉为“文献名邦、海滨邹鲁”,是因为从古至今都人才辈出。历史上,由莆仙两县组成的古兴化府、举进士者多达2400多名,其中全国级的文武状元22名、宰相14名、尚书(中央政府各部部长)近70名,是历史上在全国排名最前面的科举名邦之一。当前,有7000多位教授以上高职称的莆田籍人才遍布全国,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6人(其中2人为两院院士),更有近3000名莆仙籍专家学者遍布国外。 莆仙悠久的尚学传统,孕育了莆仙璀璨的人文历史。同时,向来以“精微透雕”著称的莆田传统工艺美术也是历史悠久。作为中国工艺美术的发源地之一,3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了陶瓷、瓷砖工艺,进入北宋时期,在仙游籍国师蔡京提倡下,仙游工匠就把京都宫廷器用与书画工艺有机结合、制作出木雕家具,首开“仙作”

木雕家具工艺的先河。仙作工艺发端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即使到现在,全国还找不到第二处像莆仙这样,既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拥有源远流长的传统工艺之地。 在尚学和治工两相兼修之下,集“仙作”工艺于大成的仙游,成为“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和“中国古典家具品牌城市”,也是历史的必然,而红木古典家具作为传统文化和工艺传承的载体,毋庸置疑,当以其中的书房用品系列为最高表现形式。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谈谈:为什么说“书房用品系列”是红木古典家具的最高表现形式?藉此追溯红木古典家具行业“书房文化”的人文历史渊源—— 从历史沿革来看 明清两代的家具制作,造就了中国乃至世界家具文化的一个高峰。而明式家具的发端,从传世家具实物以及文献记载中都可以看到,主要集中在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富庶之地。自明代起海外各式硬木种材的流入,生活在江南地区的许多文人雅士,基于对古董珍玩与琴棋书画的特殊爱好和功能要求,使得家具在选材的问题得以解决之后,这些文人对家具的形制、修饰和种类等等,有条件作更深入的研究。一直到清代前期,明式硬木家具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生产,但从产品不难看出,仍只有江南地区的风格流派和工艺特征最具底蕴。这些风格鲜明的新巧家具因为文人参与设计,不但从品种和形制方面得以丰富,而且还因为文人的积极倡导,形成了独有的红木古典家具文化,产生了影响深远的,源自红木艺术的审美观与哲学观。 特别有意思的是,明中期以后,当时的人们把花梨、紫檀等有着天然美丽花纹的种材竟然统称为“文木”。这不是臆测,从字面上不难理解,这是指“文人选用的木材”,用“文木”制成的家具当然就是“文人家具”,而“文人家具”作为各式书房用品发挥各种功能,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红木古典家具因文人的所好与所用,推动着家具的品种与形制等方面的发展,其最高表现形式非书房用品而无他,是完全经得起历史的推敲和时间的考验的。 从书房的功能来看 《庄子?田子方》中有一段“解衣画史”的典故:描写的是宋元君召集众多画师来作画,大家接受旨意后便在一旁恭敬地拱手而立,舔着笔,调着墨,站在门外恭候的人还有许多,只有一位叫田子方的画师跚跚来迟,他的举止与众不同,接受了旨意后不是恭候站立,而是回到自己馆舍里去了。宋元君派人去观察,发现他把房子关着,已经解开了衣襟,一个人裸露身子,伸腿而坐,酣畅漓淋地在那里作画。宋元君说:“好!这才是真正的画师”。 “解衣画史”的典故所反映的只是书房承载文人情怀,表达文人情趣的一个缩影。就像红木古典家具已经超出了单纯作为器物使用的范畴,书房也不再仅仅是个藏书读书、吟诗作赋的雅居,她更是文人藉以追求情态自由的心灵宿地,也超

中国传统家具赏析作业

中国传统家具赏析 学院、系艺术设计系 专业名称环境艺术设计 年级 2009 级室内2 班 学生姓名刘箬溪 指导教师马素英 2011年 6月25日

中国传统家具赏析 摘要: 中国传统绘画中描绘了大量家具图像,这些图像不仅为研究家具史带来了便利,还为一些在断代上有争议的重要绘画解开迷团带来了重要佐证;中国传统家具上装饰有不同的绘画,这些绘画对于家具的美化和意蕴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二者关系值得深入研究。论文第一部分为中国传统家具和绘画的关系概论,探讨了两大艺术的概念和联系。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研究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家具。在总论中探讨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家具基本造型、装饰和透视问题,在专题研究中选择了前人尚未深入涉及的五个方面进行研究:①汉代绘画中的特色家具;②中国最早的椅子图像辨析;③敦煌壁画在中国传统家具嬗变研究中的独特价值;④家具与《韩熙载夜宴图》断代新解;⑤《清明上河图》与宋代市井家具。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研究中国传统家具上的绘画。在总论中探讨了中国传统家具上的绘画类型、发展历程和不同绘画之间的关系,在专题研究中选择了五个有代表性的方面进行研究:①战国楚地家具上的漆画;②中国传统家具上的绢、纸画;③中国传统家具上的“石画”;④中国传统家具上的瓷画; ⑤中国传统家具上的“雕画”。第六部分探讨了中国传统家具上绘画的现代制造技术,其中重点以中国传统家具上“雕画”为例探讨了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和CNC(数控机床)技术在“雕画”现代制造中的运用。第七部分对论文作了总结,并对课题的继续研究提出了建议。以上研究填补了家具和绘画研究的一些空白,而且对于当代家具汲取绘画因素,绘画研究借助家具佐证以及使用现代制造技术深化中国传统家具上的绘画装饰皆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家具;中国传统绘画;“雕画”;现代制造技术

中国近代史论文

近代国家出路的探索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摘要:探索国家出路可以作为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一条线索,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一生都献身于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先进人士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是多层次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改革派等不同阶级在经济、制度和思想等方面分别做出了探索,本文将对不同阶层在经济、制度和思想方面采取的不同方法进行辩证分析,探寻其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 关键词:制度探索;思想探索;经济探索 中国近代史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从不同方面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1]。尽管绝大多 数探索是以失败告终,但是其探索精神及历史意义,经验教训,确实为后人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深究,发掘其背后的价值。这些经济、制度及思想上的探索对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制度上的探索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除了遭受本国残酷的封建压迫以外,更是遭受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残暴的民族压迫。其根本原因,正如毛泽东所说:“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在这里我们就要首先探讨制度的问题。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才能开辟新路。 而对于制度的改革,不同的阶级做出了不同的努力,这其中有非武力的即对政策的改良改变,也有武力的即通过革命斗争更换政权。 (1)资产阶级非武力——甲午战争失败后,在新的民族危机下,以康有为、梁启超、 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开展了百曰维新. 主张君主立宪来救国。但结果以失败告终。维新变法思想是当时中国社会最进步的思想,因为它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也是爱国的,因为它把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其最大功绩在于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使更多的知识分子接受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思想。 但是由于其思想主张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内容,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这必然导致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推行维新变法主张依靠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失败是必然的。 (2)资产阶级武力——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选择了用革命手段推翻清 政府的统治,力求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 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其基本主张是用暴力推翻了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他们的不懈斗争下,终于取得了 胜利。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但好景不长,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

文物与博物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及文化遗产学系统知识,具备各方向实际应用能力,能在文化管理部门、博物馆、展示馆、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海关、新闻出版、教育等机构从事文物、博物馆、考古等领域研究和保护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 掌握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及文化遗产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 熟悉我国文博工作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文物、考古、文化遗产及博物馆管理的国际规章。 3. 掌握文物修缮、保护及保管的传统方法和现代科技知识;掌握博物馆的基本职能和全面的操作管理要求;掌握考古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评价、分析、鉴赏文化遗产的基本能力。 4. 具备良好的调查研究和论文写作能力,并能合理运用相关理论方法独立进行文物学、博物馆学及考古学的综合研究。 5. 学术视野开阔,并具有独立思考习惯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三、主干学科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 四、核心课程 考古学导论、文物学导论、博物馆学导论、中国古代史、世界通史、物质文化史、中国考古学、文物保护学概论、文物保存环境概论、文化遗产概论、中国古代玉器、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陶瓷、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管理、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馆与观众、文博技术。 五、修业年限四年 六、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七、各教学环节学时学分分配表 业与创业指导、军事教育、心理健康等课程。 2. 学分比例指占总学分的比例。 3. 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不包括课程教学过程中所设置的实践环节以及单独设置的实验、实践课程。

八、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结课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 ——怡园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关键词:园林苏州怡园藕香榭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深厚,开始于商周时代的帝王苑囿,秦汉时已初具模仿自然的造园风格,魏晋南北朝时寄情山水的园林大盛,唐宋时又将诗、书、画等艺术引入园林的造景中。经过长期的造园实践,到明清时终于达到了最辉煌时期,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都发展出各具特色的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可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可按占有者身份、隶属关系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又可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为北方类型、江南类型、岭南类型、以及除三大主题风格外,还有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各种形式。 我生活在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誉的苏州,说起苏州,苏州园林又是一大亮点。苏州园林以它秀丽,幽雅,做工精巧而闻名于世。下面我就谈谈苏州园林——怡园。 怡园为苏州著名园林之一。怡园建于清代晚期同治、光绪年间。原为顾文彬私家花园,是由花园、住宅、义庄、祠堂组合而成的完整的、典型的江南绅宦私人宅园。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在明代尚书吴宽旧宅遗址上营造九年,耗银20万两建成,取《论语》“兄弟怡怡”句意,名曰怡园。怡园在苏州各园林中建造时间最晚,它吸收了苏州诸园的优点,形成了集锦式园林的艺术特色。 怡园总平面东西狭长,面积约0.6公倾。园景因地制宜分为东西两部,中以复廊相隔,廊壁花窗,沟通东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廊东以庭院建筑为主,曲廊环绕亭院,缀以花木石峰,从曲廊空窗望去皆成意蕴丰富的国画。廊西为全园主景区,池水居中,环以假山、花

大学中国近代史论文3000字

回望五四爱国运动 组员:于梦黄宇翔 摘要: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其历史意义非常重大。五四运动以学生运动为开端,是知识分子的伟大觉醒。他们用新的的世界观来审视世界,变革世界。可见知识分子的社会洞察、先锋觉悟作用。 关键字:五四运动;学生;爱国主义 历史背景: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历史过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高师、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 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

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等口号。各界人士给予关注和支持,抗议逮捕学生,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严禁抗议公告,大总统徐世昌下令镇压。但是,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纷纷支持。 5月11日,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14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成立。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和工人也给予支持。 5月19日,北京各校学生同时宣告罢课,并向各省的省议会、教育会、工会、商会、农会、学校、报馆发出罢课宣言。 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武汉、长沙、厦门、济南、开封、太原等地学生,在北京各校学生罢课以后,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 6月1日,由于学生影响不断扩大,《五七日刊》和学生组织宣传,学生抗议不断遭到镇压。3日,北京数以千计的学生涌向街道,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被军警逮捕170多人。4日,逮捕学生800余人,此间引发了新一轮的大规模抗议活动。 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响应学生。上海日商的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日华纱厂、上海纱厂和商务印书馆的工人全体罢工,参加罢工的有两万人以上。6日、7日、9日,上海的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上海工人罢工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 6日,上海各界联合会成立,反对开课、开市,并且联合其他地区,告知上海罢工主张。通过上海的三罢运动,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6月11日,陈独秀、高一涵等人到北京前门外闹市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声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陈独秀因此被捕。各地学生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纷纷通电,抗议政府的这一暴行。面对强大压力,曹、陆、章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