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护理学基础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护理学专业必修课。本课内容特为从事护理专业的学员提供专业理论课及相关理论知识以及执行专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及技能、运用护理程序科学化管理病人,以满足整体化护理的需要的知识。

二、课程基本内容

护理学基础包括两大部分:第1~6章主要介绍护理学作为一门专业的发展趋势,护理实践中常用的相关理论与概念,护理学独特的理论与模式,并重点描述作为护理实践框架结构的护理程序。第7~20章为基础护理内容,包括帮助满足病人生理和心理需要,维持病人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获得健康状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三、课程目标

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内容的学习后,将能够:

1、描述护理作为一个专业的发展趋势。

2、运用所学理论、概念和技巧评估各年龄阶段个体的各层次需要。

3、在护理实践中有效地应用护理程序。

4、解释各项护理基本技能的原理。

5、按规程独立完成常用的技术操作。

6、运用所学知识为病人及其家庭提供维持身心健康所需要的基本护理活动。

本课程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规范的护理技术操作技能。为使学生明确教学的具体要求,本课程以行为目标的形式明确教学大纲的要求,使教学要求具有更强的操作性。目标以外的内容不做考核要求。

四、课程衔接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前期课为医学基础课(包括人体解剖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等)及人文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后期课为护理学专业课。

五、媒体的选择与配合

本课程的主媒体是护理学基础教材及护理学基础学习指导,辅助媒体是18学时电视课,网上教学辅导;考试辅导资料等。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实习课20学时,课程实施和媒体的相互配合及学习建议详见课程设计方案。

六、教学方法

多种媒体教学,学生以自学为主,结合学习指导教材、音像教材及辅导课、小组活动、网上学习及实习进行学习。

本课程的主教材为郑修霞主编的《护理学基础》(第二版);辅导教材为郑修霞主编《护理学基础学习指导》(第二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建议课外主要参考书目

1.邹恂. 现代护理新概念与相关理论. 第3版.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

2.邹恂. 现代护理诊断手册. 第3版.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

3.殷磊. 护理学基础.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第二部分大纲本文

第一章护理学概论(5学时)

教学内容

一、护理学发展简史

(一)古代护理

(二)近代护理

(三)现代护理

二、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护理与护理学

(二)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三)护理概念的转变

三、护理专业与护士角色功能

(一)护理的专业特征

(二)护士的专业角色

(三)护理功能

(四)临床护理服务方式

四、护理学基础的学习内容、目的与方法

(一)学习内容

(二)学习目的与方法

目标

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将能:

1、描述护理学四个基本概念。

2、列出专业护士的主要角色功能。

3、描述各种临床护理服务方式。

4、举例说明护理学四个基本概念在护理实践中的意义。

5、讨论影响我国护理专业发展的因素。

第二章护理实践中的相关理论与概念(7学时)

教学内容

一、一般系统理论

(一)理论概述

(二)一般系统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二、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

(一)理论概述

(二)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三、成长与发展的理论

(一)理论概述

(二)爱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四、应激与适应的概念和理论

(一)理论概述

(二)应激与适应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目标

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将能:

1、陈述一般系统论对人的认识。

2、按照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列出个体的各种需求。

3、陈述成长与发展的概念及规律。

4、列举爱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八个发展阶段。

5、举例说明应激原、应激、适应和应对概念。

6、简述塞尔耶应激学说的中应激反应的三个阶段。

7、举例说明一般系统理论、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成长与发展理论以及应激与适应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第三章护患关系与沟通(3学时)

教学内容

一、护患关系

(一)护患关系的性质

(二)护患关系的分期

(三)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目的与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沟通的概念与技巧

(一)沟通的概念

(二)沟通的形式

(三)有效的沟通及沟通技巧

(四)治疗性沟通

目标

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应能够:

1.描述护患关系的性质与分期

2.复述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意义以及护士必备的基本素质。

3.陈述沟通的概念。

4.举例说明影响沟通的因素。

5.陈述治疗性沟通的特点。

6.描述治疗性沟通中常用的沟通技巧。

7.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沟通技巧。

第四章护理理论与模式(5学时)教学内容

一、Orem的自理理论

(一)Orem的自理理论中的四个基本概念

(二)Orem自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Orem自理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二、Roy适应模式

(一)Roy适应模式中的四个基本概念

(二)Roy适应模式的主要观点

(三)Roy适应模式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目标

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能够:

1. 复述Orem和Roy对人、环境、健康、护理四个基本概念的定义。

2. 复述Orem自理理论中自理、自理力量、治疗性自理需求的概念

3.叙述Orem自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4.叙述Roy适应模式的主要观点。

5.举例说明自理理论和适应模式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第五章护理程序(5学时)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一)护理程序的概念

(二)护理程序的发展间史

(三)护理程序的特性

二、评估

(一)资料的收集

(二)资料的组织

(三)资料的记录

三、护理诊断

(一)概述

(二)护理诊断的发展历史

(三)护理诊断的组成部分

(四)护理诊断的分类方法

(五)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

(六)合作性问题-潜在并发症

四、计划

(一)排列优先顺序

(二)制定目标

(三)制定护理措施

(四)护理计划成文

五、实施

(一)实施前的准备

(二)实施

(三)实施后记录

六、评价

(一)收集资料

(二)比较资料与目标并作出判断

(三)修定护理计划

目标

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将能:

1.复述护理程序的概念及步骤。

2.叙述评估的内容与方法。

3.复述护理诊断的概念及组成部分。

4.解释护理诊断的分型方法。

5.按正确格式书写护理诊断。

6.复述合作性问题的概念。

7.按正确格式书写合作性问题。

8.描述合作性问题与护理诊断的区别。

9.复述护理诊断的排序原则

10.按正确格式书写护理目标。

11.列举书写护理目标时的注意事项。

12.描述护理措施的类型及制定时的注意事项。

13.为具体病人制定护理计划。

第六章病人的心理社会反应(7学时)教学内容

一、病人对疾病的反应

(一)病人对疾病的心理反应

(二)病人对疾病的行为反应

(三)病人对疾病的心理适应过程

(四)影响病人心理社会反应的相关因素

二、病人的心理社会评估

(一)心理社会评估的目的和特点

(二)心理社会评估的方法

(三)心理社会评估的内容

三、焦虑

(一)焦虑的性质

(二)焦虑的原因

(三)焦虑的诊断依据及分级

(四)焦虑病人的护理

四、疼痛

(一)概述

(二)疼痛的发生机理

(三)病人对疼痛的反应

(四)疼痛病人的评估

(五)疼痛病人的护理措施

目标

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应能够:

1.描述病人对疾病的心理、行为反应及心理适应过程。

2.陈述影响病人心理社会反应的有关因素。

3.描述焦虑的定义、性质、诊断依据及分级。

4.描述疼痛的定义及护理诊断标准。

5.举例说明疼痛病人的生理、心理反应。

6.在护理实践中应用疼痛的评估方法。

7.在护理实践中为焦虑病人和疼痛病人制定护理计划。

8.在护理实践中对病人进行心理社会评估。

第七章医院环境(5学时)教学内容

一、医院环境

(一)医院的物理环境

(二)医院的社会文化环境

二、病人床单位的准备

(一)备用床

(二)暂空床

(三)麻醉床

(四)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

三、出入院病人的护理

(一)病人入院时的护理

(二)病人出院时的护理

目标

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将能:

1. 描述环境的组成及含义。

2.复述医院环境中适宜的物理环境标准及调节法。

3.举例说明住院期间社会文化环境对病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4.描述帮助病人适应医院社会文化环境的方法。

5.描述出入院病人护理的主要内容。

6.按操作规程准备床单位。

第八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7学时)教学内容

一、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

(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

二、清洁、消毒、灭菌

(一)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

(二)消毒、灭菌的种类和方法

(三)各种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方法

(四)洗手与手消毒

三、无菌技术

(一)无菌技术的概念

(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三)常用无菌技术的操作方法

四、隔离

(一)隔离的目的

(二)隔离制度

(三)隔离种类

(四)其他隔离种类

(五)隔离技术的操作方法

目标

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应能:

1、描述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原则。

2、复述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

3、描述消毒、灭菌的种类、方法及注意事项。

4、列举各类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的方法及保养原则。

5、复述常用化学消毒剂的名称、浓度、作用机理及注意事项。

6、描述无菌技术操作的原则。

7、按无菌技术的原则进行各项无菌操作。

8.描述隔离的概念、意义、目的及隔离种类。

第九章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的应用(5学时)教学内容

一、概述

(一)常用力学原理

(二)力学原理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三)不正确使用力学原理可能造成的问题

二、协助病人保持各种体位

(一)仰卧位

(二)侧卧位

(三)半坐卧位

(四)端坐位

(五)俯卧位

(六)头低脚高位

(七)头高脚低位

(八)膝胸卧位

(九)截石位

三、移动和搬运病人

(一)移动和搬运病人的常用方法

(二)移动和搬运病人时的注意事项

目标

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应能:

1.举例说明力学原理在护理实践中的作用

2.正确运用力学原理站立、行走、下蹲、起立、持物、拾物

3.描述常用体位的种类和适用范围

4.按力学原理正确协助病人采取和保持各种体位

5.按力学原理正确移动及搬运病人

6.描述移动及搬运病人的注意事项

第十章病人舒适的需要(3学时)

教学内容

一、舒适

(一)舒适的概念

(二)影响舒适的因素

(三)促进病人舒适的护理

二、休息与睡眠

(一)休息

(二)睡眠

三、活动

(一)活动的意义和种类

(二)影响病人活动的因素

(三)活动受限对病人的影响

(四)病人活动状况的评估

(五)促进病人活动的护理

目标

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将能:

1.复述舒适、休息、全范围关节运动的概念

2.列举影响舒适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3.陈述睡眠的周期

4.识别影响休息与睡眠的因素

5.列举促进休息与睡眠的方法

6.描述活动对机体的意义

7.识别活动受限的原因

8.能按病人具体情况选择活动的方法

第十一章病人清洁卫生的需要(5学时)教学内容

一、皮肤、头发的护理

(一)皮肤的解剖

(二)皮肤的生理功能

(三)皮肤的评估

(四)皮肤附属器的评估

(五)皮肤护理的方法与原则

(六)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二、口腔的护理

(一)口腔卫生的评估

(二)口腔护理的方法

目标

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应能:

1.描述满足病人清洁卫生需要的意义。

2.描述皮肤及其附属器的生理功能。

3.评估不同病人对清洁卫生的需要。

4.按规程为病人提供皮肤、头发、口腔护理活动。

5.列出压疮发生的原因及好发部位。

6.描述压疮的分期及临床表现。

7.为压疮病人制定护理计划。

第十二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7学时)教学内容

一、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一)体温的产生与调节

(二)影响体温的因素

(三)体温的测量方法与记录

(四)体温异常及其护理

二、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一)血压形成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二)血压的生理变化及异常

(三)血压的测量方法与记录

三、脉搏的观察与护理

(一)脉搏的产生

(二)脉搏的生理变化及异常

(三)脉搏的测量方法与记录

四、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一)正常呼吸及生理变化

(二)呼吸异常的表现

(三)呼吸的测量方法与记录

(四)促进护理功能的护理方法

目标

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应能:

1、描述生命体征的正常生理范围。

2、识别生命体征的异常变化。

3、按规程进行生命体征观察。

4、正确记录生命体征的观察资料。

5、为高热病人及呼吸困难病人制定护理计划。

6、正确管理体温计和血压计。

第十三章病人饮食与营养的需要(5学时)

教学内容

一、人体对营养的需求

(一)热能

(二)营养素

二、病人饮食与营养的护理

(一)影响饮食与营养的因素

(二)营养状况的评估

(三)促进病人饮食与营养的护理

(四)液体的出入量

三、医院饮食

(一)基本饮食

(二)治疗饮食

(三)试验饮食

四、特殊饮食护理

(一)管喂饮食

(二)要素饮食

目标

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应能:

1.复述热能、营养素、基础代谢、要素饮食的概念。

2.描述各类营养素的基本功能。

3.描述对护理对象营养状况的评估方法和内容。

4.列举促进病人营养的护理措施。

5.列出医院的基本饮食、治疗饮食、试验饮食的种类、特点及适用范围。 6.描述鼻饲饮食与要素饮食的目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7.按规程正确执行鼻饲法。

第十四章胃肠及排尿活动的观察与护理(7学时)教学内容

一、胃活动的观察与护理

(一)胃的解剖及生理

(二)恶心、呕吐的机理及分类

(三)呕吐病人的护理

二、大肠活动的观察与护理

(一)大肠的解剖及生理

(二)影响正常排便的因素

(三)排便的观察

(四)排便异常病人的护理

(五)灌肠法

三、排尿活动的观察与护理

(一)泌尿系的解剖及生理

(二)影响正常排尿的因素

(三)排尿活动的观察

(四)促进正常排尿

(五)排尿异常病人的护理

(六)导尿法

目标

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应能:

1.描述胃活动的形式与功能。

2.复述恶心、呕吐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3.描述灌肠的种类、目的、常用溶液、作用机理及注意事项。

4.按操作规程正确执行灌肠法、膀胱冲洗法及导尿法。

5.识别影响正常排便及排尿功能的因素。

6.描述协助病人维持正常排便及排尿功能的护理活动。

7.为排泄功能异常的病人制定护理计划。

第十五章给药(9学时)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一)给药过程中护士的职责

(二)给药的目的

(三)药物的种类及给药途径

(四)药物的管理

(五)给药的原则

(六)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二、口服给药法

(一)摆药方式

(二)发药

(三)服药后的处理

三、吸入给药法

(一)蒸汽吸入法

(二)氧气雾化吸入法

(三)超声波雾化吸入法

(四)手压式雾化吸入法

四、注射给药法

(一)注射给药的原则

(二)注射给药的评估

(三)各种注射法

五、其他给药法

(一)皮肤外用药

(二)粘膜给药法

六、药物过敏试验与过敏反应的处理

(一)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的机制

(二)青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三)链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四)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及脱敏注射法

(五)普鲁卡因过敏试验法

(六)细胞色素C过敏试验法

(七)碘过敏试验法

目标

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应能:

1.陈述药物的保管及给药原则。

2.解释吸入法给药的原理。

3,按操作规程完成三种吸入法给药。

4,描述注射法给药的原则。

5.按规程进行各种注射法的操作。

6.阐述常用皮试液配制的方法。

7.正确判断过敏试验的结果。

8.描述破伤风脱敏注射的步骤。

9.描述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的原理、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

第十六章输液与输血(7学时)教学内容

一、静脉输液

(一)概述

(二)静脉输液的部位与方法

(三)静脉留置针与输液泵的应用

(四)输液反应与防治

二、输血

(一)血液及制品的种类

(二)输血的方法

(三)输血反应

目标

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将能:

1、描述静脉输液的原则、常用溶液的种类及作用。

2、按规程进行静脉输液操作。

3、独立排除输液过程中出现的故障。

4、描述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作用。

5、复述输血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6、描述输液、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

第十七章一般急救技术(8学时)教学内容

一、止血、包扎、固定

(一)出血与止血

(二)包扎

(三)固定

二、心肺脑复苏

(一)概述

(二)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及表现

(三)基本生命支持

(四)进一步生命支持和持续生命支持

(五)心肺脑复苏的普及

三、氧气疗法

(一)概述

(二)缺氧的评估

(三)给氧前的准备

(四)给氧方法及操作步骤

(五)氧气疗法的注意事项

(六)氧气疗法的并发症及预防

四、洗胃术

(一)目的

(二)方法

(三)洗胃的禁忌证

(四)洗胃液的选择

(五)洗胃的注意事项

目标

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将能:

1.识别出血的类型

2.列出常用的止血法。

3.描述绷带、三角巾及多头带的包扎原则。

4.举例说明三角巾及多头带包扎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5.复述固定的目的及原则。

6.复述呼吸心脏骤搏的表现。

7.复述心肺脑复苏的基本步骤及原则。

8.描述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操作的有效指标。

9.正确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操作。

10.列出缺氧的类型。

11.复述氧气疗法的分类。

12.分析各种氧气疗法的适应证及原则。

13.举例说明氧气疗法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14.正确执行给氧方法。

15.描述洗胃的适应证,禁忌证。

16.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洗胃方式和洗胃溶液。

17.能复述洗胃的注意事项。

18.按操作规程正确执行各种洗胃术。

第十八章危重病人的管理(3学时)教学内容

(一)危重病人的病情监测

(二)危重病人的呼吸道管理

(三)危重病人的一般护理

(四)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

目标

1.复述危重病人的监测内容

2.描述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

3.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病人制定护理计划。

4.陈述常见呼吸机参数的设置。

5.复述呼吸机常见报警的原因及简单处理方法。

6. 为上呼吸机病人制定护理计划。

7.正确进行吸痰操作。

第十九章临终病人的护理(3学时)教学内容

一、概述

(一)临终关怀

(二)濒死与死亡

二、临终病人的护理

(一)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与护理

(二)临终病人的生理变化和护理

(三)临终病人的护理原则

(四)临终病人家属的反应及护理

三、病人死亡后的护理

(一)尸体护理

(二)死者家属的护理

目标

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将能:

1、复述临终关怀的概念。

2、描述临终病人各阶段的心理反应及生理变化。

3、列出濒死病人的临床表现及死亡的诊断依据。

4、描述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护理原则和方法。

5、按规程正确进行尸体护理。

第二十章标本的采集(2学时)

教学内容

一、标本采集的意义和原则

(一)标本采集的意义

(二)标本采集的原则

二、常见标本的采集

(一)血液标本采集

(二)尿标本采集

(三)粪便标本采集

(四)痰标本采集

目标

1.描述标本采集的原则

2.描述采集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标本的目的、要求及采集时的注意事项3.列出常用尿标本防腐剂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4.正确采集各种常用标本

《护理学基础》临床实践课时分配

第一次病人的心理社会反应1学时

第二次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的应用1学时

第三次病人舒适的需要2学时

第四次病人清洁卫生的需要2学时第五次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1学时第六次病人饮食与营养的需要2学时第七次胃肠及排尿活动的观察与护理2学时第八次消毒、灭菌、无菌技术2学时第九次给药3学时

第十次输液与输血2学时

第十一次一般急救技术2学时

(完整word版)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正治与正护: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相一致情况下所实施的治法与护法,又称 “逆治逆护法”。 2.反治与反护: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不相一致情况下所实施的治法与护法。 3.热因热用:用温热药、温热护法,治护热的症状表现的方法。 4.寒因寒用:用寒凉药、寒凉护法,治护寒的症状表现的方法。 5.塞因塞用:用补塞药、补塞护法,治护闭塞不通症状的护法。 6.通因通用:用通利的药物、通利的护法,治护通泄症状的方法。 7.同病异护:一般情况下,相同的症证,应该使用相同的护法。 8.异病同护: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病证,应该使用不同的护法。 9.未病先防:使之在未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10.既病防变:指的是在疾病发生的初始阶段,应力求早诊断、早诊断,以防止疾病的发展 及传变。 11.汗法:亦称解表法。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促使人体微微出汗, 使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12.吐法:亦称涌吐法。是指通过药物,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 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13.温法:亦称温阳法。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作用,使寒气去,阳气复,经络通, 血脉和的一种方法。 14.刮痧法:又称“挑痧”,是指在边缘钝滑的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其 局部皮下出现瘀斑或痧痕的一种治疗方法。 15.药熨法:是将中药用白酒或食醋搅拌后炒热,装入布袋内,在患处或特定穴位来回移动 或回旋运转,利用温热及药物的共同作用,已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温经通络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16.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加工制成艾条或艾炷,点燃后在人体体表的一种部位或腧 穴进行烧灼熏烤,借灸火的热力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17.拔罐法:又称“吸筒法”,是以罐或筒为工具,利用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 罐或筒吸附于腧穴部位皮肤上或应拔部位,造成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淤血,产生刺激以调节脏腑功能,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二、简答题 1、煎药加水方法 1)第一煎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cm 2)第二煎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2-3cm为准加水方法是按平均每1g药加水10ml计算出该方的需水量一般第一煎将总水量的70%加入,第二煎加入剩余的30%应一次将水加足,避免在煎药过程中频频加水 2、中草药中毒 1)立即停止接触服用有毒药物 2)尽快清除毒物 3)解毒:催吐:口服有毒药物2-3h;洗胃;导泻中毒超过6h 4)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泄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治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入门课程;是学习护理专业的基础教材,它包括了护理学发展史、护理学基本概念、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卫生服务体系、护理专业与法律、护理程序、以及基础护理理论基础和操作技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最带有普遍性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二、总体要求 通过护理学基础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护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各项基本技能,掌握病人的生理需求及心理社会需求,用护理理论知识和娴熟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满足病人的生理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护理学基础》主要教授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时数分配 总学时:81 (理论:60 操作:21)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护理学基础的教学目的及护理学的任务和范畴。 熟悉护理工作方式及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 了解现代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课程内容 一、护理学的形成,现代护理学和中国护理学的发展。 二、护理学的任务、范畴与工作方式,护士素质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三、学习护理学基础的意义。 考核知识点 一、护理学的发展过程。 二、现代护理的任务和范畴、发展方向 考核要求 一、掌握现代护理学发展的特点,护理学的主要任务 二、熟悉护理学实践的范畴 三、了解我国卫生保健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今后方向 第二章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人的基本需要的特性及意义,健康的定义及影响因素熟悉护理的发展历程,成长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 了解护理的特征,整体护理为护理领域带来的变革 课程内容 一、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人的基本需要 三、人的成长与发展 四、人的自我发展 五、健康和疾病的概念及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六、人的内外环境、人类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七、护理的概念及演变进程 八、护士在维持和促进健康中的角色 九、专业与护理专业 十、学习护理学基本概念的重要意义 考核知识点 一、健康的定义、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英语口语教学大纲

《英语口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02003 课程名称:英语口语 大纲执笔人:汤姆 大纲审核人:陶伟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考试课。本系列教材全套共四册,讲授对象为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及水平相当的学习者。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这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顺利地用英语进行交流。课堂教学以实践活动为主,同时培养对话能力要求将功能与语法结合起来。重点不放在学习语法上,而更多的是重视语言交际过程,以说话流利为口语训练的首要目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年级学生主要掌握口语中的一些基本功能和一些基本意念的表达方法,逐步培养日常生活口语的表达能力;二年级学生应能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个方面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思考,用基本准确和较为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能参与讨论和论辩。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和练习 五、学时、学分 英语听力课程开设两年,四个学期。每学期课时为34学时,2学分,总学时为132学时,共计8学分。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第一学年

七、教学内容 第一学年 Unit One First Day in College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掌握与主题“Meeting people”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式 重点及难点: Introduction; Greeting; Address system 3.主要教学内容:

1)Listening activities:Listen to three conversations and match each dialog with the right picture 2)Group work: Ask each other some Get-Acquainted Questions 3)Discussion: What courtesy titles do people in China usually use nowadays When do you use them Unit Two Hometown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掌握与主题“Hometown”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式及相关的风景点知识介绍 重点及难点: Describing places; Describing weather 主要教学内容: 1)Discussion: some places in China are notorious for bad weather. Name three of them and describe the weather briefly 2)Reading activities:read the text and discuss the whether in different places 3)Interview: interview three classmates about their hometowns Unit Three What’s he like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掌握与主题“Describing people”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式 重点及难点: Identifying people; Describing appearances 主要教学内容: 1)Pair work: student A and student B describe three pictures to each other without looking at the other person’s choices. Find out he common one 2)Group work: each student in the group describes a friend, a former classmate, or someone that has impressed him/her. Talk about the person’s character, habits, likes and dislikes, and ways of doing things. 3)Role play: Imagine that you are David, Linda and Judy. What would you say about your mother Unit Four Lets Go Shopping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掌握与主题“Shopping”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式及相关的销售技巧 重点及难点:

中医护理学基础100题

五禽戏的创立者华佗 被称为刚脏的是肝 下列具有表里关系的经脉是足阙阴与足少阳经 五化中,属于火的是长 治疗和护理疾病的基本原则是调整阴阳, 恢复其相对平衡 失眠兼见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者,多为心肾不交 “阳胜则阴病”,用下列那种理论解释为宜阴阳消长平衡 下列不属于津液范畴的是痰饮 脾的生理功能有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 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产生各种变化 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前半夜 泻南补北法是指泻心补肾法 七情致病的特点有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 机/情志变化与病势相关 经络的主要组成部分十二经脉 目睛斜视多为肝风内动 与血液正常运行有关的因素有脉管的完整性/气的推动/气 的固摄/心肝脾等脏的功能/ 血液自身清浊 诊寸口脉,右寸候肺 与血液生成无关的是自然界清气 期的生理功能有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 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五脏中以升为健的脏是脾 在液为唾的脏是肾 属于六腑的有胆/胃/三焦/膀胱 数脉的主病是热证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凝

滞,主用/其性收引 湿证患者面色多表现为黄色 格阴的本质是真热假寒 过度安逸易导致的病理变化是气血运行不畅 均属于肝系统的是胆/筋/目/爪 脾在体合肉 下列哪项症状属于假神面赤如妆 神识不清,胡言乱语,声高有力,称为谵语 行气利水并用治水肿的依据是气能行津 与肺相表里的六腑是大肠 被称为百病之长的六淫邪气是风邪 呕吐清水痰涎,多属痰饮 机体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血 具有主决断的脏腑是胆 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腻,主病是痰饮证 五行制化关系中,异常的是相乘/相侮 宗气的盛衰可诊察虚里穴 潮热多见于阳明实证/湿温病/阴虚 证 卫气的生理功能是防御、温煦、调控 人体组织结构中,属于阳的是六腑 大实有羸状是指真实假虚 望络脉通用的年龄是3岁内 灰黑苔主病是热极或寒极 瘀血疼痛的性质多是刺痛 肝主流泄的功能体現在调畅气机/促进血液运 行/调解情志/促进肠胃 运化 性质精纯, 灌注于脉中之气是营气 水火既济概括的是哪两个脏腑的关系心与肾

英语口语教学大纲

英语口语教学大纲-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英语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总纲 口语是语言基本功:听、说、读、写、译诸项技能之一,在外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口语课旨在传授英语口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是口头交际能力,逐步达到在英语口头表达方面准确与流利相结合;扩大社会文化知识面,为升入高年级打好扎实的基础。英语口语课力图把学生置于英语国家文化背景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口语学习。把听说领先的教学原则置于一种真实、宽松、主动和持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中去贯彻和落实,摆脱学生“张口难”的障碍,培养学生掌握准确、流利的教学原则,提高英语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英语口语教程内容覆盖面广,语言环境真实,情景意念生动有趣,语言范例标准地道,注意到不同场合的语言交际过程,强调学生全面的口语能力培养。 二、教学目的:英语口语课的目的是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和实践,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利用已掌握的英语,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就所听到的语段进行问答和复述,能就日常生活话题进行交谈,做到正确表达思想,语音、语调自然、无重大语法错误,语言基本得体;能运用交际策略绕过难点达到交际的目的;能准确掌握诸如询问、请求、建议、忠告等交际功能;能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用恰当、得体的语言形式去体现不同的交际功能;逐步达到在英语口头表达方面准确与流利的结合。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课程类别:公共课 四、教学时数:周学时数 3,总学时数96 五、开课时间:第一、二学期 六、开课专业:英语口语 七、教学对象: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 八、课程性质、培养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原有的听说基础上熟悉更多地语言交际主题,指导学生掌握听说技巧。使学生侧重掌

中医护理学基础

中医护理学基础 第一篇调理概说 本章摘引古籍原文,重点阐述对病人的饮食起居,七情,劳逸,房室,寒温等调护方法。使只和适而不乱,顺应病情而不悖。调护者若能帮助和督促病人做好上述各项调理,则有助于病人康复。 第一节调七情 七情为多种疾病的发病内因,在疾病过程中影响尤重。古代医家不惟重药疗尤重疗人之心,认为不知疗人之心,是尤舍本逐末,不穷其源而攻其流,与求疾病,安可得乎。又认为精神衰退,服药无益。调护者须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尽力设法消除紧张,恐惧,忧虑,烦脑等精神刺激使之安心治疗,以助药力。 一、疗心须知 【原文】恬憺虚无①真气从之,精神内宁,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注释】①恬憺(dàn淡)虚无:恬淡,安静的意思。虚无,张景岳说:漠然无所动于中。 【释义】思想上要保持安静,不为贪欲所动,真气就能够顺从人体的机能,精神要守护在内,不要过多好散,疾病还能从何处产生呢?

【原文】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①忧,恐。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注释】①悲:按〈〈天元纪论〉〉``悲``作``思``。 【释义】人有五脏之气化为五志,形成喜怒悲思恐等不同的情志。 怒能上肝,悲哀能抑制怒气。喜能伤心,恐能抑制喜气。嘶能伤脾,怒能抑制思虑。忧能伤肺,喜能抑制忧愁。恐能伤肾,思虑能抑制恐惧。 【按语】古籍中灵活应用五行配五脏,五志,用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来治疗因七情刺激的疾病,其病例屡见不鲜。 【原文】故凡思虑伤心,忧悲伤肺,忿怒伤肝,饮食伤脾,淫乱伤肾。药之所治,只有一半,其一半则全不系药力,唯要在心药也。何为心药?予引林鉴堂诗曰:自家心病自家知。起念还当把念医,只是心生心作病,心安哪有病来时,此之谓心药。以心药治七情内起之病,此之谓疗心。(〈〈寿世青编卷上勿药须知〉〉) 【按语】心病还须心药治,以情治情,虽靠病人自克,尤须调护人员予以开导劝解。 【原文】谚有之曰①:药补不如食补,我则曰:食补不如精补②,精补不如神补,节饮食,习精神,用药得宜,病有不痊焉者寡矣。(〈〈医学切要全集论补法〉〉)

护理_学基础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学时、学分及分配 课程总学时68学时周学时2 学分4分开课学期第四、五学期。 2、课程类别 《护理学基础》为专业主干课 3、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对病人的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各种注射术、病情观察、抢救技术等;使学生能结合患者生理、心理特点和治疗康复的要求,实施整体护理,以满足患者的心身需求。 4、教学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护理学基本概念 2 第三章护理学理论与相关理论 6 第四章医疗卫生体系 2 第五章护士与病人 2 第六章护理程序 6 第七章护理专业与法律 2 第八章环境 4 第九章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2 第十章舒适与安全 2 第十一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5 第十二章病人的清洁卫生 2 第十三章休息与活动 4 第十四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6 第十五章冷、热疗法 1 第十六章饮食与营养 2 第十七章排泄 2 第十八章药物疗法与过敏试验法 4 第十九章静脉输液与输血 4 第二十章标本采集 1 第二十一章病情观察与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 2 第二十二章临终护理 1 第二十三章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 4 总计 68 5、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 参考教材:本科护理专业教材《护理学基础》殷磊主编,人民卫生2004出版第三版 参考书目: 《新编护理学基础》安丽主编,高等教育1999年出版

《护理学基础》白继荣主编,医科大协和医大联合出版2001年出版 《护理学基础》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2001年出版 《护理学导论》孟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1999年出版 《现代护理与临床》美玲主编科学2000年出版 《现代护理学》树贞主编人民军医2000年出版 6、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如何理解护理理论关于人、环境、健康、护理的概念及相应关系;如何了解护士与患者的关系,护士的角色功能;正确树立无菌概念、掌握各种无菌技术操作及隔离技术;掌握病情观察方法,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排泄的观察及护理;各种抢救技术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掌握各种注射术;能熟练进行氧气吸入疗法、洗胃术、鼻饲法、吸痰术;掌握营养与疾病治疗的关系,如何进行膳食护理;如何理解临终关怀的意义并掌握临终护理的有关技术;能准确理解各种医嘱并以正确无误地执行。 7、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解、教师示教、学生演示、操作辅导练习、模拟情境演示、多媒体教学、临床见习等各种手段开展教学。 8、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本课程理论考核采用平时考核、期中考核、期终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平时考试占10%,包括作业、出勤;期中考核占20%;期终考试占70%。 考试实行考教分离,运用试卷库试卷,试卷命题根据院规定题型灵活多样、难易及题量适中,有综合性分析题,能检测学生对本课程掌握的程度及测试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实践性教学容安排 本课程实践性强,理论课和实践课之比1:1。实验课已单独设课和计分。对实践采取早接触临床,多接临床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毕业实习前,第四学期末、第六学期初安排课间见习;第五学期末、第七学期初教学实习。 10、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生理学,药理学,人体解剖学。 后续课程: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等临床专业课程。 二、教学容纲要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 1、护理工作方式 2、护理学的任务 3、护士的基本素质 熟悉: 1、南丁格尔对近代护理学的贡献 2、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3、护理学的畴

英语口语教学大纲

《英语口语》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64学时 总学分:4学分 开课学期:第1-2学期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先修课程:无 执笔人:宫林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英语口语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第一,二学期)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每周2学时,共计64学时,4学分。该课旨在通过课堂的英语口语操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英语口语是一门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是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旨在通过课堂内外的英语口语操练,使学生能就所听到的语段进行问答和复述,能就日常生活话题进行交谈,做到正确表达思想,语音、语调自然,无重大语法错误,语言基本得体。 三、教学时数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广泛,既涉及英美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包括了时下流行于大学生中的热门话题,包括购物、娱乐、健身、互联网、旅行、文化、爱情等。通过针对以上话题的学习和操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讨论中,不断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第一学期《英语初级口语》 Lesson 1 Frst day in college Let students talk about their first day in college. 2学时 Lesson 2 Hometown Where is your hometown? How about the people there? Are there any famous persons? 2学时 Lesson 3 What's he like? Let students talk about their own hobbies 2学时 Lesson 4 Let's go shopping! Let students practice the dialogue in shopping 2学时 Lesson 5 Striving for excellence in study Let students talk about their own learning method 2学时 Lesson 6 seeing a doctor Let students talk about their feelings. 2学时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Teaching Syllabus for Fundamental Nursing 一、课程任务与性质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是护理专业主干学科之一,是护理患者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满足患者清洁、舒适、休息活动、营养排泄等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用药知识与技能;常用抢救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护理事业的情感,掌握评估和满足患者各种基本需要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敏锐的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情景式模拟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科学化管理病人,满足服务对象整体护理的需要,为后期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打下重要基础。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单元测试、阶段测试、期末测试、操作考核及实验报告测评等方法进行教学评价。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形式,理论考试占70%,技能考试占30%。 三、学时分配表 理论课教学内容学时数实验(见习)课教学内容学时数 绪论 1 环境 3 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3 铺备用床法、铺麻醉床法12 舒适与安全 3 卧位与搬运3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9 无菌技术、隔离技术 6 患者的清洁卫生 6 口腔、皮肤、头发护理 6 休息与活动 3 协助患者活动 3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8 T、P、R、BP测量及绘制、鼻导管 吸氧法 9 冷、热疗法 1 冷、热疗法 3 饮食与营养 6 鼻饲法 3 排泄 6 女患者导尿术、灌肠法 6 给药9 摆发口服药法、肌内注射法、静脉 注射法、皮下注射法、皮肤过敏试 验法 15 静脉输液与输血8 周围静脉输液法 6 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抢救 6 基础生命支持技术 6

(完整版)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0000002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全院各专业学生 开课学期:春/秋季 学分:2学分 主讲教师:陈晓红等 指定教材: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组编,《教师口语》、《教师口语训练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教学目的: “教师口语”是根据发展基础教育的需要和强化教师职业技能的需要而为全校师范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同时也是积极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该课程以训练为手段,在理论指导下,以特定的训练目标和训练内容,培养师范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口语运用技能、言语识别能力、言语判断力和应变力,为将来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一章语音常识与发声技能 课时:2周,共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语音的产生 一、发音器官 二、发音原理 思考与练习: 1、在发音器官图上指出发音器官的名称、部位及各种活动方式。 第二节发声技能 一、用气发声训练 二、共鸣控制训练 三、吐字归音训练 思考与练习: 1、共鸣控制有何作用?按要领训练中、低、高三腔共鸣的方式。 2、慢速吟诵《雨巷》,要求把每一音节的出字、立字、归音按要领读好。 第三节语音的基本概念与训练步骤 一、语音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语音的四要素) 二、语音训练的一般步骤 第二章普通话语音训练 课时:3周,共6课时 第一节普通话声调训练

一、四声基本训练 二、声调辩正 三、声调发音检测 思考与练习: 1、对照方言与普通话的声调差异,找出对应的规律。 2、进一步体会声调的区分词义的作用——训练《施氏食狮史》。 第二节普通话声母训练 一、声母基本训练(掌握辅音发音要领) 二、声母辩正(重点辨正平翘舌音、边鼻音、舌面音和舌尖音、唇齿音和舌根音等方言难点音,提供记忆的规律) 三、声母发音检测 思考与练习: 1、对照方言与普通话存在的声母差异,找出对应的规律。 2、针对性训练——根据“声母处方”制定训练计划。 第三节普通话韵母训练 一、韵母基本训练(掌握元音发音部位及韵母发音要领) 二、韵母辩正 三、韵母发音检测 思考与练习: 1、对照方言与普通话存在的韵母差异,找出对应的规律。 2、针对性训练——根据“韵母处方”制定训练计划。 3、加强前后鼻音的训练。 第四节普通话语流音变训练 一、声调音变训练 二、轻声的发音训练 三、儿化的发音训练 四、语气词“啊”的音变训练 五、语流音变检测 思考与练习: 1、什么叫语流音变?举例说明轻声和儿化的作用。 3、朗读训练《老朋友相遇》 第三章普通话词汇和语法的规范运用 课时:1周,共2课时 第一节词语的规范运用 一、词语规范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二、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主要差异 三、如何面对层出不穷的新词 思考与练习: 1、收集整理本地的方言词语,与相对应的普通话词语进行比较。

英语口语教学大纲

英语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总纲 口语是语言基本功:听、说、读、写、译诸项技能之一,在外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口语课旨在传授英语口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是口头交际能力,逐步达到在英语口头表达方面准确与流利相结合;扩大社会文化知识面,为升入高年级打好扎实的基础。英语口语课力图把学生置于英语国家文化背景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口语学习。把听说领先的教学原则置于一种真实、宽松、主动和持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中去贯彻和落实,摆脱学生“张口难”的障碍,培养学生掌握准确、流利的教学原则,提高英语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英语口语教程内容覆盖面广,语言环境真实,情景意念生动有趣,语言范例标准地道,注意到不同场合的语言交际过程,强调学生全面的口语能力培养。 二、教学目的:英语口语课的目的是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和实践,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利用已掌握的英语,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就所听到的语段进行问答和复述,能就日常生活话题进行交谈,做到正确表达思想,语音、语调自然、无重大语法错误,语言基本得体;能运用交际策略绕过难点达到交际的目的;能准确掌握诸如询问、请求、建议、忠告等交际功能;能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用恰当、得体的语言形式去体现不同的交际功能;逐步达到在英语口头表达方面准确与流利的结合。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课程类别:公共课 四、教学时数:周学时数 3,总学时数96 五、开课时间:第一、二学期 六、开课专业:英语口语 七、教学对象: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 八、课程性质、培养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原有的听说基础上熟悉更 多地语言交际主题,指导学生掌握听说技巧。使学生侧重掌 握在旅游和餐饮主题方面的日常表达。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 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会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取得在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等各方面 综合发展 九、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听 能够听懂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单词、句子及简单的口语对话。能够基本听懂正常语速的听力 内容,并能听懂课堂实训时相关主题的讨论。 (二)说 能够就相关主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和小组讨论中,积极 活跃的反映自己的观点。 (三)读 能够每天读一些英文美文,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同学之间养成用简单英语口语交

中医护理学基础

1.《内经》与中医护理学基础大概内容(空) 2.《金贵要略.杂疗方》记载主要内容(空) 3.特殊药物煎法 ①先煎:是将质地坚硬的介壳或矿物类的药物打碎后煎煮一定时间再下其他中药的煎煮方法。 1.难溶于水的药物,如贝壳类(珍珠、牡蛎等)、矿石类(生石膏、磁石等)和角、骨、甲类药物,因质坚而难煎出味,故应打碎后先煎煮3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 2.有毒药物,如附子、乌头、半夏、商路等,需先煎60-90分钟,以消除或降低毒性。 3.泥沙多的药物(灶心土)和质轻量大的药物(如芦根、茅根等)应先煎,澄清后取汁,以其药汁代水再煎其他药。②后下:是将气味芳香借挥发油取效的药物,为防其有效成分挥发,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煎好前5-10分钟放入再与其他药同煎的煎煮方法。如薄荷、藿香、砂仁、豆蔻、沉香等。③包煎:是将药物装进纱布内与其他药物同煎的煎煮方法。 1.质地比较轻或容易浮在上面,或容易成糊状的药物如蒲黄、海金沙等。 2.含淀粉粘液质多、易粘锅煳化或焦化的药物如车前子、葶苈子等。 3.带毛的药材,对咽喉有刺激性易引起恶心、呕吐的药物如旋覆花、砂仁、枇杷叶等。④另炖或另煎:是将某些贵重药材单独煎煮,减少同煎时被其他药物吸收以保存其有效成分的煎煮方法。将药物切成小片,单味煎煮60-120分钟不等,煎好后,单独服用或兑入汤药中同服,如人参、西洋参、鹿茸等。⑤烊化:是将胶质类或黏性大且易溶的药物,单独加温溶化或臵于刚煎好的去渣的药汁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熔解的煎煮方法。胶质类或黏性大且易溶的药物与其他药物同煎时易粘锅煮糊,且附着他药,影响药效,因此需要烊化。如阿胶、龟甲胶、鹿角胶等。⑥冲服:是将某些不耐高温且又难溶于水的贵重药物,先研成粉末,再用开水或用煎好的药液调匀后服用的方法。如三七、琥珀、珍珠、羚羊角等。 ⑦泡服:是将某些易出味、不宜煎煮、挥发性较强的药物加沸水泡10-15分钟,出味后服用的方法。如番泻叶、胖大海、菊花等。也可将药物放入刚煎煮好的药液中泡服。 ⑧兑服:液体中药如放臵于其他药中煎煮,往往会影响其成分。因此,往往待其他药物煎煮去渣取汁后,再行兑入而服用,比如,黄酒、竹沥水、新鲜藕汁、姜汁、梨汁、蜂蜜等。 4.针刺疗法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①晕针: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让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给饮温开水或糖水,静卧片刻即可恢复;重者在上述处理的基础上,指掐或针刺人中、合谷、内关、足三里;或灸百会、气海、关元。若仍不缓解,应立即配合其他治疗及抢救措施。 ②滞针:解除患者紧张情绪,尽量使肌肉放松,或在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弹击针柄,或在附近再刺1~2针,以宣散气血,待肌肉松弛后再起针。因单向捻针造成的,应反向将针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松解,即可消除滞针。 ③弯针:针身轻微弯曲,将针缓慢拔出;弯曲角度较大时,应顺着弯曲的方向顺势将针退出。若针身弯曲不止一处,须视针柄扭转倾斜的方向,逐渐分段慢慢拔出。由体位改变引起者,应协助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再行退针,切忌强行拔针,以防折针。

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实训大纲

《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护理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它包括有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实践性强的应用性学科。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护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掌握护理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使之具备初步护理工作的职业能力,为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适用专业及层次 适用于护理、英语护理、助产专业中专层次学生。 三、实训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护生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操作练习要求学生掌握临床所必须的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并通过操作考核,为临床实习作好准备。 1.培养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有严谨、勤奋的工作作风。 2.培养有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 3.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4.培养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四、实训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参观医院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通过参观医院,熟悉医院的组织结构、布局等,对门诊部、住院部的护理工作有初步的认识。 2、培养护士生懂得关心患者痛苦,有同情心、工作责任心等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实验内容(项目) 参观医院 三、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五、说明 实验二铺床法(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铺备用床的用物准备、操作方法。

3、熟练掌握铺麻醉床的用物准备、操作方法。 4、具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动作轻稳,符合节力。 二、实验内容(项目) (一)铺备用床:移桌椅、翻床垫、扫床→铺大单(斜角法)→套被套(卷筒式、“S”形式)→套枕套→放回桌椅 (二)铺暂空床 (三)铺麻醉床 三、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床、床单、被套、毛毯或棉胎、枕套、枕心、床扫、床扫套。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每生独立进行该操作考核,老师现场给予评分。 2、完成实验报告并进行成绩评定。 五、说明 实验三轮椅、平车运送技术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轮椅、平车运送病人的技术。 2、具有认真的态度,动作轻稳,保证病人安全。 二、实验内容(项目) (一)轮椅运送法 (二)平车运送法:1、挪动法 2、单人搬运法 3、二人或三人搬运法 4、四人搬运法 三、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轮椅、平车等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五、说明 实验四安置各种卧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会安置临床常用的各种卧位。 2、具有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实验内容(项目) 安置各种卧位:1、仰卧位2、侧卧位3、俯卧位4、半坐卧位5、端坐位 6、头低足高位 7、头高足低位 8、膝胸位 9、截石位 三、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床、患者(护理模型人或学生充当)、枕头3个等。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五、说明 实验五协助病人更换卧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教师口语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师范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口语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师范类各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必修课。这门课程的开设,对提高未来教师的口语表达水平,乃至提高全民族的口语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口语作为一门公共课,主要是为了培养师范生正确把握教师口语的特点,运用教学口语的技能、教育口语规律以及教师在不同语境中的语言运用,使学生成为学习规范的、文明的、优美的语言的典范。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师口语是根据发展基础教育的需要、强化教师职业技能的需要开设的,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师口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主要是: 1.教育师范生热爱祖国语言,认真学习,积极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增强语言规范意识。 2.能够用标准和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一般口语交际和开展教育、教学等工作;做到熟练地发准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音节,掌握语流音变的规律,具备一定的方言辩正能力。 3.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发声技能,做到语音响亮、圆润、持久不衰。 4.掌握一般口语交际技能。做到听话准确,理解快,记得清,有一定的辨析能力;说话清晰、流畅,得体,有一定应变能力,语态自然大方。 5.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口语的基本技能。能够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和其他工作情景的需要,调控声音的高低强弱,掌握语气、语调、顿连、重音、节奏等口语修辞技巧,口语表达做到科学、严谨、简明、生动、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1.根据不同内容,可灵活地采用讲授法、自学辅导法、小组讨论法、实践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根据本地本校实际,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2.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可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以教师集中辅导与自学、小组讨论相结合等多种教学形式。 3.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市电大将通过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辅导,发布教学信息 四、课程教学内容 上编普通话训练

中医护理学基础

中医护理学基础 第一章 *1中医护理学的概念: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护理,结合预防,保健,康复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人群施以健康照顾与服务,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2中医护理学的研究领域和服务对象:研究领域:(1)在研究对象对方面,既涉及患者的疾病护理,病后调摄与康复,又涉及人群的养身保健与防未病;(2)在临床实践方面,既涉及医院的专科护理,又涉及社区护理,(3)在学科任务方面及包括临床护理,还包括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服务对象:既包括患者,又包括健康人群。 3中医护理学的两个基本点:(1)整体观念—即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及人和自然界的统一。中医护理学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体五脏六腑的完整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和谐,运用整体观念,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2)辩证施护—辩证施运用中医学理论,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收集患者有关疾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发生、发展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施护施在辩证的基础上,从疾病的证候定性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制定出护理计划和具体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辩证施决定护理的前提与依据,施护施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4中医整体护理:施指在观察判断病情和护理疾病时应注意把人体的局部病变与机体整体病理变化统一起来,重视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根据四时气候、地理环境、居住条件及一天昼夜晨昏变化等各方面因素,制定出适宜的护理计划。 5证、症、病三者的关系与区别:“病”是疾病的总称,概括疾病的全部病理过程,因此,“病”可以概括“证”,“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症”施指症状,而“证”施证候,是辩证所得到的结果,概括了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出现的各种症状。“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的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6八纲辩证的概念: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辩证将疾病的病位深浅、病位性质、邪正盛衰、证候类别等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证候,称为八纲辩证。 7扶正祛邪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邪正关系来说是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互相斗争的过程。 8护病求本的概念:护病求本就是在护理患者时必须先抓住疾病的本质,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护理,这是辩证施护的根本原则。 9三因制宜的概念:三因制宜护理施指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因时,因地,因人的差异性,区别对待,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 10治未病的概念: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维持机体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即被称为“治未病”。 11阴阳:(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寒证、里证、虚证属于因证热证、表证、实证属于阳证 (1)阴证:多因体内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所致。临床可见面色暗淡,精神萎靡,形寒肢冷,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便溏,尿清,舌淡胖嫩,苔润滑,脉沉迟等。 (2)阳证:多因体内热邪炽盛或阳气亢盛所致。临床可见面赤身热,神烦,烦躁不安,声高气粗,口干,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降,苔黄黑起芒刺,脉象浮数、洪大等。 (3)阴虚证:病理机制是阴液亏损,阴部制阳表现:阴液亏损,阳气相对偏盛而生虚热(4)阳虚证:病理机制施阳气亏损,阳不制阴表现:机体功能减退的气虚证候,阴气相对偏盛而生虚寒 (5)亡阳证:指由于体内阴液大量消耗所表现出阴液衰竭的证候。阴虚而阳亢,表现出一

(新)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1、护理学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专科护理学的基础,要求学生学好护理学基础为临床专业课打好基础。 2、熟悉护理学基础有关操作的目的,适应症。 3、熟悉运用护理程序做好各项护理操作,规范各项操作规程,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4、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和技能,更好地适应今后临床工作,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成为优秀的高级护理人才。 二、实验学时分配

三、实验内容 实验一护士基本素质及行为规范 【内容提要】护士的仪表要求与行为规范 【目的与要求】 1、熟悉正确的颈、胸、腰、腹、臀部姿态;正确的站、坐、行走、下蹲姿态。 2、掌握正确的端治疗盘、持病历夹、推治疗车、下蹲捡物的方法;护士仪表 的要求。 实验二环境 【内容提要】医院业务科室的设置及护理工作 【目的与要求】 1、了解门诊及病区的设置、布局和护理工作。 2、熟悉急诊科的设置、布局和护理工作。 实验三入院和出院护理 【内容提要】 1、病员床单位的设施。 2、铺床法。 3、运送病人法。 【目的要求】 1、熟悉病员床单元的设施。 2、掌握三种病床的铺法。 3、掌握搬运病人法。 实验四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内容提要】 1、协助病人更换卧位法。 2、保护具的应用。

【目的要求】 1、熟悉各种操作目的、要求和适用对象。 2、熟悉约束带的使用方法。 4、掌握正确协助病人更换卧位的方法。 实验五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内容提要】 1、清洁、消毒、灭菌。 2、无菌技术基本操作。 3、隔离技术。 【目的要求】 1、树立清洁、消毒、灭菌观念。 2、熟悉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技术等概念。 3、掌握清洁、消毒、灭菌的方法。 4、掌握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 5、掌握隔离技术的操作方法。 实验六患者的清洁护理 【内容提要】 1、口腔护理。 2、床上梳发洗发。 3、床上擦浴。 4、压疮护理。 5、卧有患者更换床单法。 6、全背按摩法。 【目的要求】 1、常用漱口溶液的临床应用。 2、熟悉压疮护理、全背按摩的方法。 3、掌握特殊口腔护理、床上梳发洗发、床上擦浴、卧床患者更换床单、递

英语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英语口语》是一门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是英语专业和复合型专业(含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旨在通过课堂内外的英语口语操练,使学生能就所听到的语段进行问答和复述,能就日常生活话题进行交谈,做到正确表达思想,语音、语调自然、无重大语法错误,语言基本得体。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广泛,既涉及英美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包括了时下流行于大学生中的热门话题,包括聚会、饲养宠物、健身、互联网、旅行、金钱、文化、爱情等。通过针对以上话题的学习和操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讨论中,不断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三、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作为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其他英语单项和综合技能训练课程既有所区别、又相辅相成。口语技能作为一项语言的输出性技能,与阅读、听力、语法等课程关系密切,也为学生参与综合训练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四、教学内容和安排的原则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在编排上遵循了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和多样性原则,注重语言真实地道、体裁丰富多样。在此基础上,特别强调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安排上,以“听读导入,口语为本”作为指导原则,通过让学生接触大量的听力和阅读材料,使他们开展有意义的口语训练,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 五、主要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遵循科学的口语教学原则和口语学习步骤,在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之前先让其接触大量的听力和阅读材料,然后让其通过跟读单词、回答问题、复述材料、背诵课文、自由讨论等丰富多彩的操练逐渐达到口语交际的最高阶段。本课程采取“ 教师指导下的网络课堂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网络课件,完成本课程的学习。 六、课时安排 每周2学时,一学期16周。 七、采用教材 以自编的网络版教材(朱晔主编,未出版)为主,辅以《英语中级口语》和“ Let's talk”等其他原版英语口语教材等印刷类教材。 八、考核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