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交通实验项目记录表-岩石毛体积密度试验[JTG]

建筑交通实验项目记录表-岩石毛体积密度试验[JTG]

建筑交通实验项目记录表-岩石毛体积密度试验[JTG]
建筑交通实验项目记录表-岩石毛体积密度试验[JTG]

岩石毛体积密度试验(水中称量法)原始记录表

复核/旁站:记录:试验:

复核/旁站:记录:试验:

复核/旁站:记录:试验:

复核/旁站:记录:试验:

沥青混合料压实试件毛体积密度试验方法的比较

148中外公路第27卷第2期 2OO7年4月 文章编号:1671—2579(2007)02一0148一03 沥青混合料压实试件毛体积密度试验方法的比较 杨瑞华1。许志鸿1。胡尚军1。王铭2 (1.同济大学,上海市200092;2.连云港市高速公路指挥部) 摘要:沥青混合料压实试件的毛体积密度测定方法一直在道路工作者中存在争议。 该文首先剖析了表千法和钻件蜡封法的试验方法及原理,之后针对SAC矿料级配进行了大 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钻件蜡封法比表干法更准确。对于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钻件蜡 封法的测试结果比表干法的大,且随着沥青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的增加,两种结果的差异性 越大。对于最大公称粒径<25mm的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用表干法已足够能满足精度要 求,对于最大公称粒径≥25mm的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用钻件蜡封法可能更为合适。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毛体积密度f测定方法l表干法;钻件蜡封法 沥青混合料压实试件的毛体积密度是沥青混合料的测试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配合比设计和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指 标,它直接决定着混合料设计的油石比以及施工质量l沥青混合料压实试件毛体积密度测监测的压实度。因此正确区分和选择毛体积密度的试定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长期以来,毛体积密 度测定方法的一些具体环节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的我国现行规范对沥青混合料压实试件的密度测定目的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具体试验,并结合新方法有表干法、水中重法、蜡封法和体积法。其中体积*瞵※{*豢_j{∈豢鬻*啡带{;∈豢嵌豢_j:∈_j}∈鬻鬻并黼_}}}鬻鬻鬻鬻蒜睾鬻岽※黼*瞵豢鬻莱鬻_}}}蠢豢鬻*瞵豢寮繁泰豢舞豢等莱杂*瞵崇矗鬻景枭鬻黼素_j;∈豢*∈*啡*瞵豢杀毋瞵鬻_j}∈斋÷*岽{;∈曾H}∈寨靠豢崇*瞵岽蠢枭鬻*瞵蕾啡*}※ 理论密度。 5结论 (1)采用浸渍法计算的混合料的最大理论密度与实测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密度非常接近,该法试验简单,便于操作,可在施工中采用。 (2)当C值取为o.4时,Superpave加权法计算的混合料最大理论密度与实测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密度非常接近,但是集料类型及性质对权值有一定的影响,应用时应首先确定合理的权值。 (3)施工过程中,若集料料源稳定,则集料的运输、加热及拌和对其密度值影响很弱,其作用可以忽略不计。若为多个采石场的料源,则在施工过程中应按浸渍法计算热料仓取料的集料密度,进而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密度,并将其作为检验压实度的最大 本文研究仅验证了河北鹿泉的石灰岩加权系数C值取o.4比较合适,其他地区及不同岩性的集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郝培文.集料吸人沥青数量评价方法的研究[J].公路,2001(7). [2]游国兰,等.集料沥青浸渍相对密度试验法及估计法的研究[J].华东公路,1996(3). [3]陈锋锋,黄晓明.集料有效密度的研究[J].中外公路,2002(1). [4]李德超.最大理论密度确定方法研究[J].石油沥青,2004(1).[5]严家饭.道路建筑材料(第三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6]袁万杰.多级嵌挤密实级配设计方法与路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收稿日期:2006一11—13 基金项目: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编号:200531800001);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资助项目

公路工程试验及检测收费标准(20191207083115)

精心整理公路工程试验及检测项目收费标准 序 试验检测项目单位单价(元)备注 号 一、土 颗粒分析(砂筛分法)样30 颗粒分析(粘性土筛分法)样40 颗粒分析(碎石类筛分法)样60 颗粒分析(比重计法)样100 界限含水率项30 最大干密度项50 最佳含水率项30 承载比(CBR)试验(室内)组1200 承载比(CBR)试验(室外)点100 比重样50 天然稠度试验样200 室外回弹模量(承载板法)点2000 粗粒土最大干密度项100 粗粒土击实项1000 素土击实样600 凝聚力项50 内摩擦角项50 自由膨胀率项200 烧失量试验个50 有机质含量个200 含水量(烘干法)项20 密度(灌砂法)点100 密度(核子法)点10 密度(环刀法)点20 密度(蜡封法)样30 相对密度样70 液限(搓条法)样30 塑阴(搓条法)样40 液塑限联合测定样150 压缩试验(常速法)项50 压缩试验(慢速法)项100 缩限试验样200 直接剪切试验(快剪)样50 直接剪切试验(固结慢剪)样80 直接剪切试验(固结快剪)样100 土的毛细水上升高度试验样600 常水头渗透试验样300

固结试验组800 酸碱度试验个120 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组200 土无侧限抗压模量 组300 静三轴剪切试验(不固结不排水)样300 低压≤600kPa,高压按低 压5倍计。 静三轴剪切试验(固结不排水)样350 静三轴剪切试验(固结不排水测孔压)样450 静三轴剪切试验(固结排水) 样 600 二、集料 粗集料筛分试验样100 粗集料针片状试验样100 粗集料压碎值指标试验样200 粗集料磨耗试验样400 粗集料磨光值试验样1200 粗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样100 粗集料毛体积密度试验样100 粗集料坚固性试验样800 粗集料碱活性试验样1000 粗集料软弱颗粒含量试验样300 粗集料吸水率试验样150 粗集料堆积试验样100 粗集料空隙率试验样150 粗集料泥块含量试验样100 粗集料含水率试验样50 粗集料有机物试验样200 粗集料冲击值试验样200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样100 细集料砂当量试验样300 细集料吸水率试验样150 细集料棱角性试验样100 细集料含水率试验样50 细集料有机质含量试验样200 泥块含量试验样100 3 亚甲蓝值MBV 样800 细集料筛分试验样100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样100 细集料坚固性试验样800 细集料抗渗性能样200 细集料云母含量试验样150 细集料中轻物质含量试验样300 细集料膨胀率试验样100 细集料SO 3试验 样 300

粗集料表干密度及毛体积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砾石等各种粗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表干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表观密度、毛体积密度,以及粗集料的吸水率。 二、主要试验步骤 1、取一份试样装入容量瓶中加入水,盖上玻璃片,浸水24h后,加水至玻璃片与水面无空隙,称取集料试样、水、瓶、及玻璃片的总质量(m2)。 2、称取带表面水的试样质量(m4)和饱和面干集料的表干质量(m3)。 3、把集料烘干,称其烘干质量(M0)。 4、将瓶洗净,重新装入洁净水,使玻璃片与水面无空隙,称取集料试样、水、瓶、及玻璃片的总质量(m1)。 三、计算 1、计算表观相对密度γ a 、表干相对密度γs、毛体积相对密度γb: γa=m0/(m0+m1-m2) γs=m3/(m3+m1-m2) γb=m0/(m3+m1-m2) 2、集料的吸水率ωx、含水率ω、表干含水率ωs,以烘干试样为基准: ωx=(m3-m0)×100/m0 ω=(m4-m0)×100/m0 ωs=(m4-m3)×100/m0 当水泥混凝土集料需要以饱和面干试样作为基准为取集料的吸水率ωx及 表干含水率ωs时,准确至0.1%: ωx=(m3-m0)×100/m3 ωs=(m4-m3)×100/m3 3、粗集料的表观密度ρa、表干密度ρs、毛体积密度ρb,计算至小数位 3位。温度修正系数αT按规范表2采用。 ρa=γa×ρT或ρa=(γa-αT)×ρw ρs=γs×ρT或ρs=(γs-αT)×ρw ρb=γb×ρT或ρb=(γb-αT)×ρw 式中: ρT--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按表2取用,g/cm^3 αT--试验温度T时的水的修正系数,按表2取用 ρw---水在4℃时的密度,1.000g/cm^3 四、精密度或允许差 重复试验的精密度,对表现密度,表干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两次结果相差不超过0.02,对吸水率不得超过0.2%。

岩石毛体积密度试验[JTG]

石料毛体积密度试验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方法是一个间接反映岩石致密程度、孔隙发育程度的参数,也是评价工程岩体稳定性及确定围岩压力等必需的计算指标。根据岩石含水状态,毛体积密度可分为干密度、饱和密度和天然密度。 岩石毛体积密度试验可分为量积法、水中称量法和蜡封法。 量积法适用于能制备成规则试件的各类岩石;水中称量法适用于除遇水崩解、溶解和干缩湿胀外的其他各类岩石;蜡封法适用于不能用量积法或直接在水中称量进行试验的岩石。 二、仪器设备 切石机、钻石机、磨石机等岩石试件加工设备;天平、烘箱、石蜡、水中称量装置。 三、试验步骤: 水中称量法: 1、将试件放入烘箱,在105℃~110℃下烘至恒量,烘干时间一般为12-24h,取出试件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干试件质量。精确至0.01g。量测精确至0.01mm。 2、将干试件进入水中进行饱和,饱和方法可依岩石性质选用煮沸法或真空抽气法。 3、取出浸水试件,用湿纱布擦去试件表面水分,立即称其质量。 4、将试件放在水中称量装置的丝网上,称取试件在水中的质量。在称量过程中,称量装置的液面应始终保持同一高度,并记下水温。 蜡封法: 1、将试件放入烘箱,在105℃±5℃下烘至恒量,烘干时间一般为12-24h,取出试件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2、从干燥器内取出试件,放在天平上称量,精确至0.01g。 3、将石蜡加热熔化,至稍高于熔点,用软毛刷在石料试件表面涂上一层厚度不大于1mm的石蜡层,冷却后准确称出涂有石蜡试件的质量。 4、将涂有石蜡的试件系于天平上,称出其在水中的质量。 5、擦干试件表面的水分,在空气中重新称取蜡封试件的质量,检查此时蜡封试件的质量是否大于浸水前的质量m1。如超过0.05g时,说明试件蜡封不好,水己浸入试件,应取试件重新测定。 量积法: 1、试件的直径或边长 2、量测试件高度 3、测定天然密度 4、测定饱和密度 5、测定干密度 四、试验结果处理: 毛体积密度试验结果精确至0.01g/cm3,3个试件平行试验。组织均匀的岩石毛体积密度应为3个试件的结果之平均值;组织不均匀的岩石,毛体积密度应列出每个试件的试验结果。

砂的相对密度试验含(公式)

砂的相对密度检测 相对密度是砂土处于最松状态的孔隙比与天然状态孔隙比之差和最松状态的孔隙比与最紧密状态的孔隙比之差的比值。 相对密度是砂性土紧密程度的指标,对于建筑物和地基的稳定性,特别是在抗震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密实的砂,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及较低的压缩性,在震动情况下液化的可能性小;而松散的砂,其稳定性差,压缩性高,对于饱和的砂土,在震动情况下,还容易产生液化。 砂土的密实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用其孔隙比来反映,但砂土的密实程度并不单独取决于孔隙比,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土的颗粒级配。颗粒级配不同的砂土即使具有相同的孔隙比,但由于土的颗粒大小的不同,颗粒排列不同,所处的密实状态也会不同。为了同时考虑孔隙比和颗粒级配的影响,引入砂土相对密度的概念来反映砂土的密度。 1砂相对密度试验 砂的相对密度涉及到砂土的最大孔隙比、最小孔隙比及天然孔隙比,砂的相对密度试验就是进行砂的最大孔隙比(或最小干密度)试验和最小孔隙比(或最大干密度)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5mm,且粒径2~5mm的试样质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15%的土。 2仪器设备 1) 500ml量筒及内径600mm的1000ml量筒; 2) 颈管的内径为1.2cm 的长颈漏斗,颈口应磨平; 3) 直径1.5cm 的锥形塞,并焊接在铁杆上; 4) 砂面拂平器所示; 5) 橡皮板; 6) 称量1000g、最小分度值1g的天平; 7) 金属圆筒,有两种:一种容积250ml、内径为5cm;另一种容积1000ml、内径为10cm,高度均为12.7cm,附护筒; 8) 振动叉; 9) 击锤,锤质量1.25kg,落15 cm,锤直径5 cm。 3试验步骤

砂的相对密度试验

实验六砂的相对密度试验 学时:2学时 实验性质:操作型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砂的相对密度试验方法及实验数据分析与整理,利用试验数据判断砂土的密实度。 二、试验方法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粒径不大于5mm的土,且粒径2—5mm的试样质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的15%。 砂的相对密度试验是进行砂的最大于密度和最小干密度试验,砂的最小干密度试验宜采用漏斗法和量筒法,砂的最大干密度试验采用振动锤击法。 本试验必须进行两次平行测定两次测定的密度差值不得大于0. 03g/cm,取两次测值的平均值。 四、试验仪器设备 本试验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量筒:容积500mL和1000mL,后者内径应大于60mm。 2 长颈漏斗:颈管的内径为1. 2cm,颈口应磨平。 3 锥形塞:直径为1. 5em的圆锥体,焊接在铁杆上(图4. 2. 1)。 4 砂面拂于器:十字形金属平面焊接在铜杆下端。 图6.1 漏斗及拂平器 l—锥形塞;2—长颈漏斗;3—砂面挑平揣 5 金属圆筒:容积250ral,内径为5cm;容积1000mL,内径为10cm,高度均为12.7cm,附护筒。 6 振动叉(图4. 3. 1—1)。 7 击锤:锤质量1. 25kg,落高15cm,锤直径5cm(图4. 3. 1—2)。

图6.2 振动叉图6.3 击锤 1—击球;2—音叉1—击锤;2—锤座 JDM-2型电动相对密度仪 五、试验步骤: (一)砂的最小干密度测定 1 将锥形塞杆自长颈漏斗下口穿入,并向上提起,使锥底堵住漏斗管口,一并放入1000mL 的量筒内,使其下端与量筒底接触。 2 称取烘干的代表性试样700g,均匀缓慢地倒入漏斗中,将漏斗和锥形塞杆同时提高,移动塞杆,使锥体略离开管口,管口应经常保持高出砂面1~2cm,使试样缓慢且均匀分布地落入量筒中。 3 试样全部落入量筒后,取出漏斗和锥形塞,用砂面拂平器将砂面拂严、测记试样体积,估读至5mL。 注:若试样中不含大于2mm的颗粒时,可取试样400g用500mL的量筒进行试验。 4 用手掌或橡皮板堵住量筒口,将量筒倒转并缓慢地转回到原来位置,重复数次,记下

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记录

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记录 委托单位:路线名称:料场名称:委托编号:工程名称:材料用途:委托日期:材料规格:试验日期:

试验:复核:负责人:单位:依据: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T 0330-2005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第88页 精度要求及结果整理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γa、表干相对密度γs及毛体积相对密度γb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 m0/(m0+m1-m2) γs=m3/(m3+m1-m2) γb= m0/(m3+m1-m2) 式中:γa—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γs—集料的表干相对密度,无量纲; γb--砂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 m0--烘干试样质量,g; m1--水、瓶总质量,g; m2--饱和面干试样、水、瓶总质量,g;

m3--饱和面干试样质量,g。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ρa、表干密度ρs及毛体积密度ρb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αT)×ρw ρs=(γs-αT)×ρw ρb=(γb-αT)×ρw 式中:ρs--砂的饱水面干密度,g/cm3; ρb--砂的毛体积密度,g/cm3; ρw--水在4摄氏度时的密度值,g/m3; αt--试验时的水温对水的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附录B表B-1取用。

细集料吸水率计算,准确至%。 Wx=(m3-m0)/m0×100 式中:Wx—集料的吸水率,%; m3--饱和面干试样质量,g; m0--烘干试样质量,g。 精度与充许差 毛体积密度及饱和面干密度以两次平行试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与平均值之差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吸水率以两次平行试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与平均值之差大于%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试验一石料毛体积密度及孔隙率试验

《道路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 班级: 教师: 姓名: 学号: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桥系 二○○七年一月

实验室管理制度 1、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进入实验室。按指定小组到位,听教师讲解实验要求和操作注意事项。 2、实验开始前,检查设备仪器是否完好,工具是否齐全,材料器材是否符合要求,若完好无损,请签字认可;若有问题应立即报告实验教师,由实验教师作好登记。 3、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实验时,不做与本实验无关的事。如遇仪器设备发生故障,应及时报告实验教师,不得自行拆卸;若因违规操作造成设备损坏,按设备价格的200%~300%赔偿。 4、实验结束后,必须切断电源、水源,清点仪器和设备,完成实验报告,并由各班劳动委员安排同学打扫卫生,经指导教师检查同意后方可离开。

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实验成绩单独计分,与一门课程同样对待。 一、平时考核:45分 1、出勤:5分。迟到、早退或中途擅自离开者,每次扣0.5分;病事假而未申请补作,以旷课论,每学时扣1分。 2、表现:10分。要求预习实验指导书,认真听取老师讲解,遵守实验室规则,认真操作,违者酌情扣分。 3、实验报告:30分。按完整、正确、整洁清晰、按时上交四个方面评分(五分制)。不交报告或缺某次实验而未补作,该次实验报告成绩为0分;迟交扣1分。全期实验报告以各次得分的算术平均值乘以6计算。 以上三项平时考核总分为45分,凡不足27分者,取消期末操作考试资格。 二、期末操作考核:55分。 在全期已作项目中,指定若干项为考核范围,现场抽签后独立操作,教师定点监考。按操作正确熟练、记录计算齐全准确、按时完成等方面评分。 三、学期实验总成绩 以上述两项成绩之和分为优(100~90分)、良(89~76分)、及格(75~65分)、不及格(65分以下)四个等级。

毛体积密度试验

T 0204-2005 毛体积密度试验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岩石的毛体积密度(块体密度)是一个间接反映岩石致密程度、孔隙发育程度的参数,也是评价工程岩体稳定性及确定围岩压力等必需的计算指标。根据岩石含水状态,毛体积密度可分为干密度、饱和密度和天然密度=岩石毛体积密度试验可分为量积法、水中称量法和蜡封法: 量积法适用于能制备成规则试件的各类岩石;水中称量法适用于除遇水崩解、溶解和干缩湿胀外的其它各类岩石;蜡封法适用于不能用量积法或直接在水中称量进行试验的岩石。 2 仪器设备 (1)切石机、钻石机、磨石机等岩石试件加工设备。 (2)天平:感量0.01g,称量大于500g: (3)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110℃。 <4)石蜡及熔蜡设备。 (5)水中称量装置。 (6)游标卡尺。 3 试件制备 3.1 量积法试件制备,试件尺寸应符合本规程T0221中3.1的规定。 3.2 水中称量法试件制备,试件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试件可采用规则或不规则形状,试件尺寸应大于组成岩石最大颗粒粒径的10倍,每个试件质量不宜小于150g。 3.3 蜡封法试件制备,试件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将岩样制成边长约40mm~60mm的立方体试件,并将尖锐棱角用砂轮打磨光滑;或采用直径为48mm~52mm圆柱体试件。测定天然密度的试件,应在岩样拆封后,在设法保持天然湿度的条件下,迅速制样、称量和密封。 3.4 试件数量,同一含水状态,每组不得少下3个。 4 量积法试验步骤 4.1 量测试件的直径或边长:用游标卡尺量测试件两端和中间三个断面上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的直径或边长,按截面积计算平均值。 4.2 量测试件的高度:用游标卡尺量测试件断面周边对称的四个点(圆柱体试件为互相垂直的直径与圆周交点处;立方体试件为边长的中点)和中心点的五个高度,计算平均值。 4.3 测定天然密度:应在岩样开封后,在保持天然湿度的条件下,立即加工试件和称量。测定后的试件,可作为天然状态的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用的试件。 4.4 测定饱和密度:试件的饱和过程和称量,应符合本规程T 0205相关条款的规定。测定后的试件,可作为饱和状态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用的试件。 4.5 测定干密度:将试件放人烘箱内,控制在105℃~110℃温度下烘12h~24h,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干试件质量。测定后的试件,可作为干燥状态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用的试件。 4.6 本试验称量精确至0.01g;量测精确至0.01mm。 5 水中称量法试验步骤 5.1 测天然密度时,应取有代表性的岩石制备试件并称量;测干密度时,将试件放入烘箱,在105℃~110℃下烘至恒量,烘干时间一般为12h~24h。,取出试件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干试件质量。

土力学实验一 相对密度

实验一 相对密度、密度、含水量测定 A 、实验目的 测定土的相对密度、密度和含水量,以了解土的疏密、干湿状态和含水情供计算土的其它物理指标和设计以及控制施工质量之用。 B 、实验要求 1、由实验室提供一份扰动土样,要求学生测定该上样的含水量、密度和该土 的相对密度; 2、根据实验结果要求学生确定该土的孔隙比(e )、孔隙率(n )、饱和度(r S )、干土密度(d ρ)及饱和土密度(sat ρ)等物理指标; 3、参观原状土样。 C 、实验方法 一、相对密度实验(又称比重实验) 土粒的相对密度是土在100℃—105℃下烘至恒重时土粒的密度与同体积4℃时纯水密度的比值。 (一)实验目的 测定土的相对密度(比重),为计算土的孔隙比、饱和度以及为其它土的物理力学实验(如颗粒分析的比重计法实验、压缩实验等)提供必需的数据。 (二)实验方法 相对密度实验的方法取决于试样的粒度大小和土中是否含有水溶盐,如果水中不含水溶盐时,可采用比重瓶和纯水煮沸排气法。土中含有水溶盐时,要用比重瓶和中性液体真空排气法。粒径都大于5mm 时则可采用缸吸筒法或体积排水法。本实验采用比重瓶和纯水煮沸排气法。 (三)仪器设备

1、比重瓶:容量100毫升: 2、天平:称量200克,感量0.001克; 3、恒量水槽:灵敏度±1℃; 4、电热砂浴(或可调电热器); 5、孔径5mm 土样筛、烘箱、研钵、漏斗、盛土器、纯水、蒸馏水发生器等。 (四)实验步骤 1、试样制备 将风干或烘干之试样约100克放在研钵中研碎,使全部通过孔径为5mm 的筛,如试样中不含大于5mm 的土粒,则不要过筛。将已筛过的试样在100℃—105℃下恒重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备用。(此项工作由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完成) 2、将烘干土约15克,用漏斗装入烘干了的比重瓶内并称其质量,得瓶加上的质量m l ,准确至O.001克。 3、将已装入干土的比重瓶注纯水至瓶的一半处。 4、摇动比重瓶,使土粒初步分散,然后将比重瓶放在电热砂浴上煮沸(注意将瓶塞取下)。煮沸时要注意调节砂浴温度,避免瓶内悬液溅出。煮沸时间从开始沸腾时算起,砂土和粉土不小于30分钟,粉质粘土和粘土不小于1小时。本次实验因时间关系,煮沸时间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5、将比重瓶从砂浴上取下,注入纯水至近满,然后放比重瓶于恒温水槽内,待瓶内悬液温度稳定后(与水槽内的水温相同),测记水温(T),准确至0.5℃(注:本实验室槽内水温控制在20℃)。 6、轻轻插上瓶塞,使多余水分从瓶塞的毛细管上溢出(溢出的水必须是不含土粒的清水)。取出比重瓶,擦干比重瓶外部水分,称瓶加水加土的总质量(4m )准确至0.001克。 (五)计算 按下式计算相对密度: C w wT m m m m ds ??-+= 44300ρ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