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伊斯兰对东南亚各国文化的影响

伊斯兰对东南亚各国文化的影响

姓名:张程岑学号:201106408117 专业及年级:2011级马来语班伊斯兰文化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

东西方的贸易交往中,当新航路开通、欧洲人东来以前,南洋群岛所产的香料,作为欧洲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原先是经由穆斯林商人之手贩运去的。穆斯林商人在给东南亚的岛屿地区带来贸易的同时,也带来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13世纪后期,由来自印度、中东的穆斯林商人和伊斯兰教传教士传入苏门答腊岛北部之后不久,就在马六甲、亚齐、淳泥、淡目、望加锡等地建立了传教中心,并向周围地区扩散。在两个多世纪的时间之内,便迅速传播到马来半岛、爪哇岛、香料群岛、加里曼丹岛以及菲律宾群岛南部,基本上使东南亚海岛地区都实现了伊斯兰化,从而大大改变了东南亚的宗教分布格局。

东南亚是世界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有2亿多穆斯林人口,其中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穆斯林人口1.8亿多,占全国人口的比例高达88%;马来西亚穆斯林人口位居东南亚第二,有1400万,占全国人口的60%;文莱是个小国,人口很少,但穆斯林人口占67%;新加坡穆斯林人口占15%。此外,泰国、菲律宾、缅甸、柬埔寨也有不少穆斯林,但在这些国家穆斯林人口比例较少,约占总人口的4%一5%u J。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是东南亚穆斯林国家,也是伊斯兰世界的重要成员,泰国、菲律宾和新加坡虽然不是穆斯林国家,但众多的穆

斯林人口使其必须面对伊斯兰教与现代化问题。

伊斯兰教传入东南亚并发展的原因:

第一,13—16世纪,马来群岛与马来半岛南部地区的政治形势的变化有利于伊斯兰教的传播。l、伊斯兰教充当反抗暹罗和满者伯夷(又称麻诺巴歇)帝国的思想旗帜,促进了新宗教在东南亚的传播。2、1511年以后,一个新的政治因素包含着宗教因素)就是伊斯兰教作为反抗异教徒葡萄牙人的武器,反过来加速了伊斯兰教的传播步伐。3、伊斯兰教政教合一的社会政治制度,更是当地土著部族乐于采用的一种新的巩固和扩展封建统治的理想模式。

第二,15世纪初,马六甲国王改宗伊斯兰教以及随着商业中心地位的形成,马六甲由王国发展成为独霸一方的帝国,为伊斯兰教的广泛而深入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在此,宗教除了作为信仰,它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促进人们的商业意识,即一种激发人们创造财富的“获权之欲望”,从而推动贸易的繁荣,一个又一个商业中心的出现,这在14、15世纪的东南亚也得到了证实。

第三,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简化等级关系,保护商业利益,限制高利贷和赈济贫民的教义,吸引了土著居民。同时,传人东南亚的沙菲仪教派,尊重当地居民习惯,也易为当地人接受。东南亚的伊斯兰化东南亚海岛地区各国原先在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社会生活等方面存在着种种差异,在接受伊斯兰教之后,它们的各种制度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很多共同的特点,同时也保留了各自原先特有的某些特点。

对东南亚化国家的影响

1.政治制度

在伊斯兰教传人之前,东南亚海岛地区各国的君主仅仅是世俗的统治者,并不具有宗教领袖的身份。在伊斯兰教传人之后,国家的最高权力执行者一般都统称为苏丹,他既是世俗的统治者,又是最高宗教领袖。苏丹的王位往往都是由其子嗣继承。在苏丹之下,有各级政府官吏,其名称和等级因国而异。苏丹和各级政府官员俸禄的主要来源是按《古兰经》和伊斯兰教法典的规定或通过苏丹敕令明确宣布必须缴纳的各种赋税,如贡赋、什一税等。所有穆斯林要向政府交纳什一税。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负责管理基层事务的是奇阿依(伊斯兰教教师)和乌里玛(伊斯兰教教法学家和神学家)。他们的权力来源于伊斯兰教知识和神的世界,而不是来源于世俗政权的委任,因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2. 法律制度

东南亚海岛地区各国皈依伊斯兰教之后,在法律制度上形成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伊斯兰教法典与本地的习惯法相结合。它不仅涉及宗教礼拜习俗,而且还涉及社会、家庭、商业、政治的事务。与此同时,各个苏丹政权考虑到本地习惯法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为了使司法制度易于贯彻实施,便在司法实践中沿用或吸收一些本地习惯法。至于以哪一种法律为主,往往是因地而异。

3. 社会生活

东南亚海岛地区的伊斯兰教在宗教习俗方面,还吸收了大量海岛地方性的东西。东南亚海岛地区地域辽阔,岛屿众多,仅印尼就有13667个大小岛屿,300多个不同种族群,使用着50多种语言。这种地理环境和种族状况决定了这一地区地宗教、文化上的多元性。

与亚洲国家一样,东南亚有着较为浓厚的大家庭的传统。但所不同的是前者大多数为父系定裔制,而东南亚的泰国、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盛行的习俗则是双系亲属制或从女居制。其中菲律宾的双系亲属制较典型,男女双方父母都视儿女及其配偶为自己亲属组织成员,平等对待,无内外之分。因此,新婚夫妇与哪一方父母居住没有任何限制,主要考虑哪家父母的帮助更有利于小家庭;马来西亚盛行从女居,即结婚后,男方到女方家落户,认为女儿在母亲家里会更习惯一些,得到的帮助会更自然。这一传统对马来人影响至深,即使是新加坡的马来人也遵循这一传统,当然如果丈夫是独生子则另当别论。在印度尼西亚,不仅盛行从女居,甚至苏门答腊的米南卡保仍保留着当代社会少见的母系社会。这些习俗同东南亚妇女常常外出挣钱补贴家用的习惯结合在一起,使东南亚妇女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在家庭中也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可以对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可以拥有继承权,住房的归属权以及离婚妇女对子女的抚养权等。

过去人们参加佛教、婆罗门教或原始宗教的礼拜活动,皈依伊斯兰教后,他们要按“五功”的要求到清真寺参加礼拜,交纳

天课(施舍税),在斋月期间进行斋戒,去麦加圣地朝觐,并响应号召参加讨伐异教徒的圣战。皈依伊斯兰教还给割礼带来浓厚的宗教色彩。过去在大多数东南亚海岛国家,人们都早已实行割礼,但并没有宗教意义。伊斯兰教传人之后,割礼通常要在清真寺里举行,而且要由德高望重的伊斯兰教教师主持。只有经过这些程序,一名男童才算真正成为穆斯林。在饮食方面,忌食猪肉的戒律也被大多数地方采纳,并严格禁止饲养猪或食用猪肉②。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就是妇女的作用和地位的变迁。过去东南亚海岛地区的妇女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占有突出的地位,她们有的在宫廷中担任高级官员,有的主持宗教仪式。伊斯兰教传人之后,妇女的作用减少了,地位也下降了。这是因为伊斯兰教认为,男子的权力和地位高于女子,妇女应该服从和从属于男人;妻子的义务是生儿育女,并忠诚于自己的丈夫。因此,妇女再也不能涉足政坛和寺院。

在丧葬习俗方面,按伊斯兰教的教规,穆斯林实行土葬(不用棺椁,将尸体直接埋入土中)、速葬(人死后当天埋葬,最多不超过3天)和薄葬(不用陪葬品,不穿孝服,不大办丧事),但在印尼各地的穆斯林中,丧葬形式多种多样,葬礼习俗也各不相同。

在爪哇,虽然大多数是穆斯林,但其葬礼通常是将死者置于木棺内,然后再土葬。妇女可以参加出殡行列,直到坟场。

在苏拉威西,有一个被称为“上帝之乡”或称为“灵魂永生之乡”的杜拉惹地方。杜拉惹人有埋葬死者在悬崖内的传统。虽然

他们中许多人已皈依伊斯兰教或基督教,但这种崖葬传统一直保留下来。他们相信崖葬能使死者灵魂升天堂,使死者灵魂与活着的人们保持联系,日以断夜地协助守卫稻田,驱逐伤害人群的恶魔。而且杜拉惹人的葬礼非常铺张,耗资巨大,要宰杀家畜(水牛和猪等)以供食宴,葬礼为期有时持续一个月。

苏门答腊的米南卡保人举丧时,尸体要先放在屋前平地上几小时,用意是让死者有机会忏悔并向其所爱的一切东西告别。在百日内,死者所用的床和椅子须加装饰,不得做出任何惹死者生气的事。

总之,海岛地区的伊斯兰教在宗教习俗方面的地方化、民族化是很明显的。伊斯兰教在东南亚海岛地区的传播以和平方式为主,东南亚海岛地区的伊斯兰教有较大的包容性并呈现出多样化,在宗教习俗方面也带有海岛地方性的色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