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篇一

国学经典诵读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5.感受到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享受到美的熏陶。

6.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段:有凝望明月思念故乡的思乡诗,有寒光铁衣锁边关的边塞诗,也有杨柳依依话斜阳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将走近两位唐代诗人。

二、学习古诗

1.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读好古诗。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 一/青螺。二、写字

“庭”字共()笔,第七笔是(),第八笔是()。“亭”字共()笔,第九笔是(),组词()。三、理解古诗意思

跌系课文中注释,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看看插图,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并练习说出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理解的意思是:()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意思是:()

1.想象画面,感情朗读:

诵读《独坐敬亭山》,诗人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感情,也正是因为诗人投身于大自然,以山为伴,才寻找到了“,”的安慰。

吟咏《望洞庭》,感受到了诗人用轻快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岀了一幅优美的()图。方圆数百里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竟似玲珑的“潭面”;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在诗人眼里又恰似“ ”。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不禁又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怀。

2?假如你是“诗仙”李白,你会怎么吟诵《独坐敬亭山》——

假如你是“诗豪”刘禹锡,你会怎么吟诵《望洞庭》——

这两首诗都描写的是(),要将它们背下来,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

四、课后作业

1、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

2.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一、精彩回顾:

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知:

1 ?借助拼音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初读古诗,并会填:

(1)读准字音,并认真抄写下来:

(2)通过朗读,发现:这首诗歌在形式上是“”句子导学设计

或长或短”,叫(

),也叫()。这种诗歌体裁都有词牌名,()就是这首诗歌的词牌名。

(3)能结合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谙”的意思是:。

“红胜火”的意思是:。

“绿如蓝”的意思是:

3.熟读古诗,知道:

(1)____________________ 《忆江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结合注释,想一想课题的意是:。

(3)结合课文中注释,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联系插图,用自己的话给同桌说说诗意。吟诵这首词,边读边体会出这首词的朗读节奏。

三、熟读成诵,体会诗意:

1、在《忆江南》中,诗人把杭州作为了自己的第二个故乡,一句“

把作者的思绪引向了对昔日江南的美好回忆,成为了千古绝唱。

2、其实,通过对这三首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我们都能感受到(

),体验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积累下了名诗佳句:

四、拓展阅读:

其一

/、"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曾写下了三首《忆江南》,课文选取了其中的第一首,

五、课外积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一一(清)王士祯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一(唐)杜甫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篇二

国学经典诵读《长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时间的宝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教学重难点: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谜语导入,创设教学情境

1.以抽签的形式背诵学过的古诗词。

2.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又没脚,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学生猜)引出并板书课题.

二:新授:朗读全诗,读通读顺。

1、听范读,然后划分节奏自由练读古诗。出示生字卡片正音:朝露,华叶衰,布德泽,焜黄。(要读正确这首诗很不容易的,再准备一遍,待会儿请同学起来读。)

2、师生合作朗读。

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块儿读了,你们欢迎吗?(师生合作朗读)

咱们合作得真愉快!下面请同桌一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读一读这首诗。

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4、齐读全诗。分男女读。

师过渡:大家能把诗句读通了,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想把诗读得更好,还得理解诗的意思.

1、齐读译文,理解诗句意思。

2、师:“咱们来做一个“我说你猜”的游戏,老师先用一段话来说出一句诗的意思,你们边听边看画面,猜猜老师说的是哪几句诗,找到后举手大声读出来,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3、理解第一、二句。

师描述:你看,那园中的蔬菜一颗颗长得绿油油的,那早晨的露水正等着太阳来晒干,春天的阳光把所有的一切都给了这世间的生命,这一草一木。也正是无私的太阳让世界有了如此美丽的光辉。大家猜猜老师描述的是哪一句?

如果你是这位诗人,面对这眼前的一切,你将怀着怎样的心情读这两句呢?(生自由读)。

4、理解第三、四句。

师:诗人正陶醉在美景中,可一想到随着时间一天天溜走,秋天一到,这草

木都会枯黄,花儿也会枯萎。就像河流总会向东流到大海里,而从来不会向西又回到它们的起点一样。猜猜这是哪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猜

你准备用怎样的心情读这两句?为什么?

指名读。

5、理解最后一句。出示画面让学生配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⑴指名读,说说它告诉我们什么?(2)指导感情朗读。(3)拓展延伸:读了这句诗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哪句名言警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师:同学们,时间从诗人身边一天天过去,看着花儿即将枯萎,春天也将过去,诗人多想留住这美好的时间,可时间能回头吗?是呀,时间总是无情而又不等人的。一个人只有好好利用时间,珍惜时间,这样就不会因为小时候不努力而等到长大了再来白白地伤心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的最后一句。

6古诗学到这儿,你们能背出来了吗?现在老师给几分钟的时间你们背,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背一背。你可以摇头晃脑地背,也可以像诗人一样踱着方步边走边背,甚至可以一边做动作一边背。

7、学生自由背诵,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

8、学生展示背诵情况。

三、欣赏古诗新唱。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篇三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

一.诵读内容:5、《桃夭》(诗经)6、《题都城南庄》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

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5、《桃夭》(诗经)6、《题都城南庄》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⑶朗读示范。

⑷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⑸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经典中传承古人先贤的智慧,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办在全县了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主题实践活动,活动收效显著,市民精神面貌再度提升,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得到了巩固和深化。 一、高度重视,宣传组织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为了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县文明办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主题活动的通知》,对活动的开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各乡镇、各机关单位和学校纷纷响应,制定了符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学习计划,保证了活动有序开展。 县文明办利用媒体的有利优势,对“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展开宣传,国学之风日益兴起的今天,“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一推出,就得到了群众尤其是学校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国学教育十分必要。各单位将“经典诵读”纳入考核范围,全县各中小学也特地开辟了“经典诵读”课程,并纳入考试范畴,全县“诵读经典”之风蔚然兴起。 二、形式多样,全民参与 为了一改经典诵读过去给人的枯燥无味,县文明办、各乡镇、

机关单位和学校纷纷推出了许多别出心裁的活动形式,增加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趣味性,使得人们愉快阅读的同时,汲取了国学知识,领略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开设经典课堂。县内三家媒体均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专题栏目,为干部群众讲解经典,领悟经典的深刻内涵,同时,党校的老师、各校高级教师还走入社区、走入乡村、走入机关单位,为干部群众,教师学生送上国学大餐。机关单位把国学经典故事当作“道德讲堂”的课程,在讲述的同时,还向人们传达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深刻含义。形式多样的课程内容,深入显出的经典讲解,为“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打下良好铺垫。 开展“经典诵读”比赛。不管是乡镇、还是单位、社区、学校,各式各样的“经典诵读”大赛正方兴未艾。各校根据学生的学龄和年龄,设定了趣味多样的经典诵读活动,洋洋洒洒万余言的国学经典,短短十几个字的唐诗宋词都成为人们比拼的内容,在比赛的过程中,人们对经典的领悟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 开展“经典再创作”活动。县文明办、各级机关单位还开展了各式各样的经典二度创作活动,“诵读经典读后感”、“经典故事排演”、“学习写古诗”等活动,别出心裁而又富于趣味性,满足了人们对于经典的神秘心里,让人们分享交流自己对于经典的心得,表达了对于经典学习的领悟。 三、全民参与,成效显著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它们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中国文库网为大家带来的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比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教学。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以下是关于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一) 谈到国学经典,我心十分澎湃,所谓国学,就是一国之所术也,这也必然与我们的古圣先贤紧密相关。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 ·

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经典,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国学圣贤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所以, ·

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案_(四年级下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 教 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下册) 学期计划 一、教材分析 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 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本学期教学进度如下: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1)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活动课时:三课时 四、活动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五、活动过程: (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比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 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3)布置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语文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诗文诵读交流汇报,我们尝试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如唱演诗文,陶冶审美情趣。为古诗文配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如诗配画,彰显创新才能。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中描写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如创用诗文,提高思辨能力。即引导学生把诗或文改编成一个个课本剧,展开丰富的联想,再现古诗文的意境,理解诗意,充实内容;如改创诗文,培养创作爱好。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

国学经典诵读总结

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正是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播和不断发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基于此种认识,我校把“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把该活动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板块之一。优秀的古典诗文都在我们的诵读之列。 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潜移默化地滋润学生的心灵。 一、诵读内容及方式 1、国学精粹《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等,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应作为诵读的重点,有关励志、爱国、惜时、亲情、好学等方面的诗文和中外现、当代美文,也是诵读的重要篇目。 2、本学期主要以国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为主。 3、开设经典诵读课、活动课。由语文老师担任教师。通过开展晨读、早读、大课间、课外活动等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利用自习课、辅导课、活动课、班会课等时间,开发经典诗文兴趣课、体验课等特色课程,确保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时间、数量、质量上的保证。

4、充分发挥师生能动性,组织学校的各种文艺社团积极参与诵读活动。利用黑板报、橱窗、宣传栏、校园广播,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5、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诵读比赛、知识竞赛、写经典、悟经典、演经典等活动和比赛,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终生受益。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动,交流情感。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二、诵读活动基本时间安排 1、早读:早自习铃响后即读。 2、课前3分钟。班主任或科任老师负责,各班利用每天课前3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吟唱或强化记忆。 3、课后班主任负责开展丰富活动,体验“诵读”乐趣,开展“诵读比赛”、评选“诵读之星”等活动。 三、活动成效 通过近一年时间的坚持,我校经典诵读有了一些收获,主要表现在: 1、通过诵读,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讲解内容: 弟子规——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篇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篇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升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教学预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爱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预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 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竞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 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 诵的教学。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 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依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依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 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竞赛,激发学生 诵读的激情。 (3)布置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语文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诗文诵读 交流汇报,我们尝试开展各种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如唱演诗文,陶冶审美情趣。为古诗文配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如诗配画,彰显创新才能。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通过 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中描写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 理解;如创用诗文,提升思辨能力。即引导学生把诗或文改编成一个个 课本剧,展开丰富的联想,再现古诗文的意境,理解诗意,充实内容; 如改创诗文,培养创*好。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 等 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 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改创诗文。学生把对经典诗 文的喜爱倾注在各种教学之中,表达于他们精心设计的手抄报以及精 心撰写的读后感上。丰富的教学调动了学生们诵读的热情,校园内到 处可以听到朗朗的诵读声 五、教学总结

国学经典活动总结

国学经典活动总结 篇一:国学经典总结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让我们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劳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本学期,我们联合校继续深入开展了《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论语》、《增广贤文》、古诗词等为内容的经典诵读活动。一学期以来,我们联合校以各中心校为单位,积极开展师生经典诵读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我们把经典诵读作为学生民族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随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承认个体差异,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鼓励,没有责备。引导学生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二、开展活动,保证实效。 1、课前一吟,熟读成诵。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早读前20分钟的时间,开展“课前一

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 2、举办诵读比赛,激发热情。各中心校利用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诗比赛,本学期,各中心校举办 了两次大型的经典诵读比赛,其内容设计丰富,有的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有的是诗句接龙,有的是你问我答,有的是对歌竞赛,有的是游戏表演。 3、发放读书积累卡。各年级每位学生都有一份读书积累卡。 三、科学评价,促进提高。 1、各班级根据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数量的多少涂星级读书积累卡。作为评比星级少年的依据。 2、5月中旬,联合校组织人员对各中心小学的国学诵读情况进行了督促量化,促使学生多读书,多搜集资料,了解诗文方面的知识,名篇佳句等。各学校评出优秀班级和个人,并给予表彰和鼓励。 总之,诵读经典诗文已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是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优秀文化的一个亮点,我们将继续努力,把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推向深入。 XX---XX学年下学期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诵读教案 诵读经典之——《三字经》 1、人之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

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国学经典活动总结

国学经典活动总结

肖家完小“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总结 2015年下期 “诵国学明世理做贤人”我校在深入开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中,使学生了解到国学经典传统文化的深远意义,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现将学校的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总结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到实处。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周泽任组长,领导班子、班主任和语文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业务副校长负责“国学”方案制定,营造校园经典文化氛围,班级评比;教导处负责国学教案、国学上课情况;政教处负责新闻报道、督查国学每周一积累;少先队负责校园广播:《三字经》《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播放、读书笔记检查及活动开展;各班主任落实学校活动方案及设计本班国学活动实施计划、组织本班国学活动;语文教师备好、上好国学经典课及辅助班主任开展好本班国学活动。这样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把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二、营造国学氛围,构建书香校园。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弘扬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精神必先让其从小从国学经典中吸取之精神养分与智慧,使其辈在诵读经典中踏寻人生之哲理、探觅历史之使命,国学教育迈入我校文化殿堂,少年童子浸润国学之经典,促其成长成才。徜徉校园,文化长廊中的《国学宣传栏》尽显古韵;教室外墙国学名句方窥一斑;图书角中书香沁人心脾;教室、食堂走廊间一个个国学小故事引领成长;学生

食堂“粒粒皆辛苦”乃圣贤家训。 三、成立国学课题研究小组,国学教学,自成特色。 学校从一——六年级的语文教师中选拔具有一定工作经验且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成立国学课题研究小组,由学校业务校长任组长。课题研究小组主要负责研讨如何上好国学课、如何编写国学校本教材、对学校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的建议、班级怎样开展国学活动等。要求国学课堂体现六环节: ①导入新课(复习导入、生活情境、背景介绍、兴趣游戏) ②自读感悟(每有会意,不求甚解;有所领悟,有所体会;) ③讨论交流 ④教师点拨(知礼明行) ⑤拓展延伸(古代文化知识、古今中外文章、故事) ⑥复习温故 四、依据年龄特点分层要求,分段实施。 我校把经典诵读作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在诵读的内容上,以《中华经典诵读》为主,以选读内容为辅:一年级选读《三字经》、二年级选读《弟子规》、三年级选读《千字文》、四年级选读《增广贤文》、五年级选读《笠翁对韵》、六年级选读《论语》。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不同年级作了不同要求:小学一、二年级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 三、四年级要求能够读准字音,会写会背并理解词义,学会适当应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春日 一.教学内容简析。 在本单元中,本次学习的目的是诵读《春日》,分别为北宋词人秦观的《春日》,北宋文学家晁补之的《春日》和南北诗人朱熹的《春日》。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背诵诗歌。 2.感受我国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积淀的精美华章的魅力。 3.培养学生热爱古典和国学的情趣。 三.教学过程。 探讨春天引入课文。 同学们,春天在你眼中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谁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一下春天?春天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喜欢描写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跟随北宋文人的足迹,去欣赏欣赏春日的生机勃勃。 整体感受。 1.学生自由读三首春日,把诗句诗通顺,读流利,并自己通过链接认识诗人。 2.学生齐读三首春日。 3.指名学生读。

诵读第一首《春日》。。 1.读诗句。 全班齐读。 指名读,评读。 跟教师读。 2.学生自主学习,交流 3.全班齐读译文。 4.学习诗歌的写作方式。 5.再把诗句美美地读一读,读出诗人描写的那么美的意境,读出诗句的韵味。 6.各种形式的背诵。 ①自由背。 ②指名背。 ③分小组背。 诵读第二首《春日》。 1.读诗句。 男女生读。 跟读,齐读。 比赛读。 2.学生自主交流

说说作者这首美丽的春天表达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这里我们又学到了一种写作方式,快把他收藏起来吧! 3.背诵。 同桌背 指名背 全班评出“背书小能手”, 诵读第三首《春日》, 1.读诗句。 学生自由读。 教师指导读。 学生与教师配合朗读。 2.学生默读注释,译文,简析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3.练习背诵 4.检查背诵 5.布置背诵 6.全班跟着音乐齐读三首《春日》。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三首有关《春日》的诗句,并且把诗句背诵下来,你们表现得非常棒,我们一起完成了一次非常棒的合作,老师感谢你们的努力。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篇一 国学经典诵读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5.感受到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享受到美的熏陶。 6. 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段:有凝望明月思念故乡的思乡诗,有寒光铁衣锁边关的边塞诗,也有杨柳依依话斜阳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将走近两位唐代诗人。 二、学习古诗 1.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读好古诗。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写字 “庭”字共( )笔,第七笔是( ),第八笔是( )。 “亭”字共( )笔,第九笔是( ),组词( )。 三、理解古诗意思

联系课文中注释,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看看插图,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并练习说出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理解的意思是:( )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意思是:( ) 1. 想象画面,感情朗读: 诵读《独坐敬亭山》,诗人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因怀才不遇而产生( )的感情,也正是因为诗人投身于大自然,以山为伴,才寻找到了“,”的安慰。 吟咏《望洞庭》,感受到了诗人用轻快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优美的( )图。方圆数百里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竟似玲珑的“潭面”;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在诗人眼里又恰似“”。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不禁又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 )的情怀。 2.假如你是“诗仙”李白,你会怎么吟诵《独坐敬亭山》—— 假如你是“诗豪”刘禹锡,你会怎么吟诵《望洞庭》—— 这两首诗都描写的是( ),要将它们背下来,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 四、课后作业 1、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 2. 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一、精彩回顾: 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初读古诗,并会填: (1)读准字音,并认真抄写下来: (2)通过朗读,发现:这首诗歌在形式上是“”句子导学设计 或长或短”,叫( ) ,也叫( )。这种诗歌体裁都有词牌名,( )就是这首诗歌的词牌名。 (3)能结合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第周 1、学生熟读经典,感受经典氛围。 2、导学生掌握诵读节奏,熟练朗诵经典。 3、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诵读,提高诵读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解决经典中出现的生字,使学生流畅朗诵。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经典中的名句,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时间5分钟) 二、结合国学经典诵读课本,出示本节课内容。(时间5分钟) 《椒聊》——赞扬妇人硕大丰腴,健康而多子。(赏析:《椒聊》赞美家庭人员兴旺,子孙繁多。诗以花椒多子起兴,而象征子孙蕃衍兴旺,并祝愿流长久远,这又是以花椒树长长的枝条来象征的。) 【原文】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1。彼其之子,硕大无朋2。椒聊且!远条且3!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4。彼其之子,硕大且笃。椒聊且!远条且! 【注释】 1、椒:花椒,又称山椒。多子,味香。古人以椒喻妇人子孙多。聊:聚也。草木结子多成一串,古人叫聊,今人叫嘟噜。 2、无朋:无比。《传》:“朋,比也。” 3、远条:指香气远扬。《传》:“条,长也。” 4、匊(音居jū):两手合捧。陈奂《传疏》:“匊俗作‘掬’。”匊为掬的本字。 【译文】 一串山椒多难汁,种它可结一升许。我们看到的那人,魁梧大得难以比。一串一串山椒啊!香味飘得真远啊! 一串山椒难计数,结子两手捧不住。我们看到那个人,身体高大有风度。一串一串山椒啊!香味飘得真远啊! 《鸨羽》——行役人的哀叹,差遣没有完时,哪能奉养爹娘? 【原文】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1。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2。父母何怙3?悠悠苍天!曷其有所肃肃鸨翼,集于苞棘5。王事靡盬,不能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6?肃肃鸨行,集于苞桑7,王事靡盬,不能艺稻梁。父母何尝8?悠悠苍天!曷其有常9?【注释】 1、肃肃:鸟飞的声音。鸨(音保bǎo):形状像雁的大鸟。苞:丛生而繁密。栩:是柞树。 2、靡:没有一天。盬(音古gǔ):停止。艺:种植。 3、怙(音户hù):依靠。一说借为糊,糊口。 4、曷:何。 5、棘:酸枣树。 6、极:终点,尽头。 7、行:行列。一说指鸟的羽茎。一说指鸟的腿。 8、尝:本义为鉴别滋味。此处引申为吃。充饥。 【译文】 呼呼鸨鸟振羽,群落在茂密的柞树上。国王的差事没完没了,无法回家耕种谷米。父亲母亲靠什么活命?老天真是渺茫茫!何时才有安身的地方? 呼呼鸨鸟展翼,群落在茂密的酸枣树上。国王的差事没完没了,无法回家耕种米谷。父亲母亲吃什么?老天真是渺茫茫!何时国王的事才能完? 呼呼鸨鸟展翅,群落在茂密的桑树上。国王的差事没完没了,无法回家耕种水稻高梁。父亲母亲拿什么充饥?老天真是渺茫茫!什么时候才能生活正常? 《终南》——在终南山上,看见了所爱慕的人。 【原文】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1。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2?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3。君子至止,黻衣绣裳4。佩玉将将,寿考不忘5! 【注释】 1、条:山楸。一说柚树。 2、渥(沃wò):丰润。其君也哉:《传》:“仪貌尊严也。” 3、纪、堂:王引之《述闻》:“纪读为杞,堂读为棠。……纪、堂假借字耳。” 4、黻(音弗fú):古代礼服上,黑与青相间的花纹。绣:五彩俱备的绘画。 5、将将(锵qiāng):即锵锵。寿考不忘:王引之《述闻》:“亡,犹己也。……‘寿考不忘’,犹言万寿无疆也。”己,终结的意思。无已,无终结。 【译文】 什么长在终南山?山楸红梅生长繁。来到此地那君子,狐裘袍儿彩衣鲜。面目丰满又红润,真似君王很庄严。 什么长在终南山?杞树赤棠生长繁。来到此地那君子,青黑绣衣彩裳宽。佩戴美玉叮当响,祝你长寿永得安! 三、教师领读,学生集体诵读两遍。(时间10分钟) 四、指导学生小组内合作诵读。(时间10分钟) 五、要求学生小组诵读展示。(时间8分钟) 活动总结(时间2分钟)优胜小组:组组

国学社团活动总结

国学社团活动总结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国学社团活动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收藏。篇一:国学经典诵读社团总结 陈庄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及其社团学期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同时也相继成立了国学经典诵读社团。其目的是不仅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国学经典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我们学校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及社团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地开展。我们转变观念,让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回归教育

本质,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做了一些具体的如下工作: 一、树立统一诵读目标 学校成立了国学诵读活动工作小组,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保证每一个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学生开展诵读活动;保证每一个班有专用的国学诵读时间;保证保证每一个学生有诵读读本;保证每学期开展一至二次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学校对各班级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给予督促、评估,并列入学期考核。 二、将课程渗透孩子心中 为了让经典真正植入孩子们的生命,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文化血脉,我校把经典文化作为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通过社团进行文化浸润。在社团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心理教育,通过德育课程、班级个性化评价等途径,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实现学生、教师、学校

的和谐发展。本学期,我们将国学经典诵读引进课堂形成社团,引入学生学习生活。一至六年级开设专门的国学经典诵读课,范文TOP100结合我们过去编写的校本经典古诗诵读读本开展活动。 三、将课程融入教师教学中 国学诵读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语文教学同步,与学生生活联系。语文学科主要通过课前三分钟的经典诵读、课堂教学的适时链接、课外阅读的有效拓展,营建孩子们与经典对话的环境,随时随处感受经典的魅力。同时,还把经典诵读与每周的社团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社团活动来激励孩子们积累祖国文化的精髓,提升孩子们的文化素养。而在经典诵读及社团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开展古诗文诵读,根据不同年级每学期规定一定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篇一 国学经典诵读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5.感受到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享受到美的熏陶。 6.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段:有凝望明月思念故乡的思乡诗,有寒光铁衣锁边关的边塞诗,也有杨柳依依话斜阳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将走近两位唐代诗人。 二、学习古诗 1.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读好古诗。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 一/青螺。二、写字 “庭”字共()笔,第七笔是(),第八笔是()。“亭”字共()笔,第九笔是(),组词()。三、理解古诗意思

跌系课文中注释,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看看插图,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并练习说出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理解的意思是:()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意思是:() 1.想象画面,感情朗读: 诵读《独坐敬亭山》,诗人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感情,也正是因为诗人投身于大自然,以山为伴,才寻找到了“,”的安慰。 吟咏《望洞庭》,感受到了诗人用轻快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岀了一幅优美的()图。方圆数百里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竟似玲珑的“潭面”;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在诗人眼里又恰似“ ”。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不禁又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怀。 2?假如你是“诗仙”李白,你会怎么吟诵《独坐敬亭山》—— 假如你是“诗豪”刘禹锡,你会怎么吟诵《望洞庭》—— 这两首诗都描写的是(),要将它们背下来,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 四、课后作业 1、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 2.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一、精彩回顾: 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知: 1 ?借助拼音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初读古诗,并会填: (1)读准字音,并认真抄写下来: (2)通过朗读,发现:这首诗歌在形式上是“”句子导学设计 或长或短”,叫( ),也叫()。这种诗歌体裁都有词牌名,()就是这首诗歌的词牌名。 (3)能结合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国学经典诗词吟诵比赛活动总结3篇

国学经典诗词吟诵比赛活动总结3篇 导读:本文是关于国学经典诗词吟诵比赛活动总结3篇,希望能帮助到您! 读书可以感悟人生,这个人生可以是自己的人生,可以是历史的沧桑。可以是天地的沉浮,可以是……;读书是一种德性,在理性的引导下,读书人在灿烂的星空与神圣的道德之间,获得了灵性和自由,以及诗意生存。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国学经典诗词吟诵比赛活动总结,欢迎阅读。 国学经典诗词吟诵比赛活动总结1 为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熏陶,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校于4月19日举行了学生古诗词诵读比赛活动。 对本次活动,我校教导处和各班级非常重视,提前拟定方案,做好准备,经过教师们的精心指导,学生们的认真准备,“吟诵经典、品味书香”古诗词诵读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当天下午,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引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现对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优点 1、全员参与,发动面广。这次活动,以班级为单位,人人参与,全校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比赛的训练中去,在校园内掀起

了古诗词背诵的热潮。 2、精神饱满,声情并茂。孩子们精神饱满,感情真挚,通过声音、表情、动作的变化反映了诗歌的内涵,较好地表现了作品的情感。 3、形式新颖,这次比赛使参赛的教师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尽情展现自我的风采,特别是对于那些比较害羞的教师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二、问题 1、个别班级背诵的古诗数量少,还有个别学生背诵不下来,有滥竽充数的现象。 2、部分学生在舞台上不自信,表情不自然,缺乏锻炼,朗读的自信心尚未充分培养出来。 3、古诗特有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没有表现出来,语速过快,不能引起听者的共鸣,朗诵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4、有个别班级的展示还停留于齐诵诗文上,形式上略显单调。 三、思考 1、经典古诗文诵读,你能发现什么是文章之美,什么叫意境之美,什么叫经典之美。本次活动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大家发现美、欣赏美、展示美、歌颂美。 2、经典诗文读诵活动能让我们重温历史,追溯文化,培养我们对中华民族产生自豪之情,对中华文化产生景仰之情,这也是一堂形式生动、内涵丰富的爱国主义课程,是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形式。 3、鼓励学生读诵古代经典诗文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 国学经典《笠翁对韵》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大致文意。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课件出示了有水有轩的地方,老师讲解那个地方叫江心洲,后来叫鹦鹉洲,因为这个故事离我们很远了,都藏在地下了,课件跳动变为“地下文章鹦鹉洲”,同样方法,揭示了“空中事业麒麟阁”。 2、当孩子们理解这两句韵语时,接着继续讲解典故陈后主,隋炀帝,一个喜好音乐,一个喜好游玩,都不是好的君王。出示:“陈唱临春乐yue,隋歌清夜游。”老师出示以上四句后,让学生朗读,让学生猜猜他们各喜欢什么。 3、指出这些语句来自李渔《笠翁对韵》。引入今天的课题。 二、激发兴趣,品读韵诗 1、自读整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正音 3、出示整首韵诗,“鱼对鸟,鹡ji对鸠jiu。翠馆对红楼。七 贤对三友, 爱日对悲秋。虎类狗,蚁如牛。列辟pi对诸侯。陈唱临春乐, 隋歌清夜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旷野平原,猎士 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齐读,感觉节奏感。 4、老师出示课件,有关鹡和鸠,翠馆和红楼的图案,让学生理 解鹡和鸠都是鸟类,翠馆和红楼是建筑物,鱼对鸟,鱼和鸟都是动物,接着朗读,诵读。 5、这里压的是什么韵?学生——ou韵.老师继续问这首韵诗,哪 个字最多——对。那么一个字对的有:(读)鱼对鸟,鹡对鸠;两个字 对的有: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列辟对诸侯。五 个字对的有: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七个字对的有:空中事业 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十一个字对的有:旷野平原,猎士马蹄 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6、继续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背诵。 7、“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七贤,老师解释了七个爱写 文章的人,三友,用课件(梅,竹,松)让学生自己练说。“虎类狗,蚁如牛。”好多同学按今天的眼光来分析,最后,由老师说出其中 的典故。 8、在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后,从听觉的角度来引出“旷野平原, 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播放马儿快跑的声音,学习“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用悠扬婉转的短笛声让 学生学习“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9、韵诗不但有韵律美,还有节奏美,让我们拍着手,再来读一读。 10、我们一起背这首韵诗,老师出示填空题, 鱼对(),鹡对(),翠馆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