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地质灾害通报(2006—2008)

全国地质灾害通报(2006—2008)

全国地质灾害通报(2006—2008)
全国地质灾害通报(2006—2008)

2006年地质灾害通报(1月~12月)

发表日期:2007年1月31日

1、地质灾害灾情

2006年,除北京、上海和宁夏外,全国28个省(区、市)都发生了地质灾害,共发生102804起。其中,滑坡88523起、崩塌13160起、泥石流417起、地面塌陷398起、地裂缝271处、地面沉降35处,95.2%是自然因素引起、4.8%是人为因素诱发的(图1),共造成663人死亡、111人失踪,45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3.16亿元。与2005年相比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增加了14.7%,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增加了18.4%(2005年共发生地质灾害17751起,造成578人死亡、104人失踪,33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6.5亿元)。

图1 2006年不同地质灾害类型发生情况

2006年,地质灾害造成人员死亡和失踪40人及以上的有7个省(区),死亡和失踪人数分别为广东171人;湖南145人;福建103人;广西73人;四川73人;云南60人;浙江43人。

2006年,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及以上的有6个省,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福建16.66亿元、广东7.07亿元、湖南4.73亿元、甘肃1.39亿元、广西1.29亿元、四川1.06亿元(图2)。

2、重大地质灾害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对地质灾害灾情等级的划分,2006年,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特大型地质灾害有22起,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大型地质灾害有27起。死亡和失踪1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有10起(表1)。

3、重要地质灾害隐患

通过巡查,2006年1月至9月存在威胁人口超过500人或1000万元以上潜在经济损失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329处(包括新发现37处),主要分布在四川、福建、云南、甘肃、湖北、湖南等省,总计威胁人口91.13人,潜在经济损失263.69万元。

4、地质灾害的分布和成因

2006年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的广东、福建、浙江,中西部的湖南、广西、四川、贵州、重庆、甘肃等省(区、市)(图3)。

1~3月,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67%是自然因素引起,33%是人为因素诱发,形成地质灾害的自然因素主要有自然失稳、降雨、融雪和雪水入渗等;人为因素主要有铁路和公路施工中人为削坡、人为弃土、水库蓄水。

进入主汛期,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发生主要由暴雨诱发。6月下旬,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降水,南方部分地区遭暴雨袭击,湖南、贵州等省部分地区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7月和8月,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发生主要是7月14日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和8月10日超强台风“桑美”引起的强降雨和局地暴雨诱发。广东、福建、浙江、湖南、广西、安徽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9月,虽然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局地暴雨天气频繁,甘肃、广西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发生地质灾害。

10~12月,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减少。10月上旬,云南南部部分地区持续中到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致使云南省红河、临沧和玉溪等市(州)部分地区发生暴雨洪涝或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5、地质灾害监测成功预报情况

2006年,通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和群测群防,全国各地共成功避让各类地质灾害478起,共安全转移20566人;避免财产损失2.39亿元。注:数据来源2006年1月~12月各省地质灾害月报和速报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室

二〇〇七年一月二十三日

图3 2006年1月-12月全国地质灾害分布图2007年地质灾害通报(1月~12月)

发表日期:2008年1月25日

1、地质灾害灾情

2007年1月~12月,除北京、天津、内蒙、上海外,全国27个省(区、市)都发生了地质灾害,共发生25364起。其中,滑坡15478起、崩塌7722起、泥石流1215起、地面塌陷578起、地裂缝225处、地面沉降146处,96%是自然因素引起的,4%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图1)。共造成598人死亡、81人失踪、44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4.75亿元。与2006年同期相比,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和失踪人数减少了12%,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减少了42.7%(2006年1月~12月发生地质灾害102804起。共造成663人死亡、111人失踪,45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3.16亿元)。

2007年1月~12月,地质灾害造成人员死亡和失踪30人及以上的省(区、市)有5个,与2006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个。四川死亡134人、失踪13人,云南死亡114人、失踪11人,陕西死亡59人、失踪27人,重庆死亡50人、失踪3人,贵州死亡37人。

1月~12月,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及以上的省(市)有6个,与2006年持平。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四川6.17亿元,重庆4.13亿元,湖南3.22亿元,云南2.75亿元,湖北2.67亿元,广东1.08亿元(图2)。

2、重大地质灾害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灾情等级划分,2007年1月~12月,因灾死亡和失踪30人(含)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特大型地质灾害有14起,死亡和失踪10人(含)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以下的大型地质灾害有35起,其中,因地质灾害死亡和失踪10人(含)以上的事件有7起(表1)。

表1 2007年1月~12月全国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死亡和失踪10人(含)以上事件统计

3、地质灾害的分布和成因

2007年1月~12月,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的易发省份,如西南部的四川、湖南、重庆、云南、贵州、湖北,东南部的福建等省(区、市)(图3)。1月~12月引发地质灾害的自然因素以强降雨为主(图4),人为因素中工程施工引发地质灾害特别突出(见全国地质灾害通报(7-9月))。

1月~3月,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零星分布在我国西南部的贵州、重庆、四川,以及东南部的广西、湖南、江西等省、区、市,共计132起。其中68%是自然因素引起,32%是人为因素诱发。形成地

质灾害的自然因素主要有自然失稳、降雨、融雪和雪水入渗等,人为因素主要有铁路和公路施工中人为削坡、采矿、水库蓄水等。

4月,虽然全国平均月降雨量较常年同期略偏少,但局地暴雨频繁,引发点多面广的地质灾害,在重庆奉节县、广东和平县发生规模较大和灾情较重的滑坡灾害。

5月,在局地暴雨和5月下旬南方部分地区连日降雨作用下,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安徽等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其中,四川九龙县、雷波县、石棉县,湖北巴东县,云南镇雄县、水富县、香格里拉县灾情严重。

进入主汛期,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发生主要由强降雨诱发。6月,华南的福建、广东、广西,中南的江西、湖北、湖南,以及西南的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先后遭受暴雨袭击,局地暴雨诱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比较严重。6月中、下旬,湖北中部和西部、重庆大部、四川东北部出现较大范围强降水过程,过程降水量达100~200 mm,此次过程造成湖北巴东县,重庆万州区、涪陵区、长寿区,四川达县等地区发生规模较大或灾情较重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21.8 mm,较常年同期(116.8 mm)略偏多,在云南、四川、重庆有三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引发较严重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湖北、湖南等省(区、市)局地暴雨诱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也比较严重。如四川省达州市地区、重庆西部地区、云南西部地区。人为因素引起地质灾害主要有水利工程施工和公路施工。如2007年7月19日云南省腾冲县猴桥镇苏家河口电站小江平坝滑坡,7月26日湖南省泸溪县潭溪镇朱雀洞村丛树坪吉常高速公路VK190+200~650段滑坡。其中云南省腾冲县猴桥镇苏家河口电站小江平坝滑坡造成29人死亡、5人受伤。是继2001年5月1日重庆武隆县滑坡造成79人死亡和2003年5月12日贵州省三穗县滑坡造成33人死亡以来,又一次重大的因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见全国地质灾害通报(7-9月))。

8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10.0 mm,较常年同期(103.3 mm)略偏多,受“圣帕”台风和局地暴雨的影响,湖南、福建、云南、陕西、四川等省(区、市)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也比较严重。如湖南郴州地区、福建宁德地区、江西兴国县和吉安市地区、云南中部和西部、陕西南部、四川省宜宾和乐山等地区

9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67.9 mm,接近常年同期(66.2 mm),云南、广西、四川、贵州、浙江、西藏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强降水天气,局部地区遭受暴雨,在云南、四川、重庆、贵州等省(区、市)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灾情比2006年同期严重。

10月~12月,地质灾害灾情总数明显减少,分别为186、51和35处,主要分布在贵州、四川、浙江、甘肃和云南。人为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10月占总数17%,11月占50%,12月占31%,人为因素引起地质灾害所占的比例显著增加。引起地质灾害的人为因素主要有工程施工中的不合理活动,如2007年10月5日广州市多宝路如意坊直街90号,因工程施工引发地面塌陷,塌陷面积300m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2万元,威胁数十户居民安全。

4、地质灾害监测成功避让情况

2007年1月~12月,全国各地共成功避让各类地质灾害920起,安全转移37926人,避免财产损失5.5亿元。通过监测成功避让地质灾害的方法主要是群测群防(图5)。

图5 2007年1月~12月成功避让地质灾害点分布图

(数据依据2007年1月~12月各省、区、市地质灾害月报)

注:本通报数据依据2007年1月~12月各省、区、市地质灾害月报和速报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室

二○○八年一月十八日

2007年地质灾害通报(1月~12月)

发表日期:2008年1月25日

1、地质灾害灾情

2007年1月~12月,除北京、天津、内蒙、上海外,全国27个省(区、市)都发生了地质灾害,共发生25364起。其中,滑坡15478起、崩塌7722起、泥石流1215起、地面塌陷578起、地裂缝225处、地面沉降146处,96%是自然因素引起的,4%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图1)。共造成598人死亡、81人失踪、44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4.75亿元。与2006年同期相比,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和失踪人数减少了12%,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减少了42.7%(2006年1月~12月发生地质灾害102804起。共造成663人死亡、111人失踪,45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3.16亿元)。

2007年1月~12月,地质灾害造成人员死亡和失踪30人及以上的省(区、市)有5个,与2006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个。四川死亡134人、失踪13人,云南死亡114人、失踪11人,陕西死亡59人、失踪27人,重庆死亡50人、失踪3人,贵州死亡37人。

1月~12月,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及以上的省(市)有6个,与2006年持平。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四川6.17亿元,重庆4.13亿元,湖南3.22亿元,云南2.75亿元,湖北2.67亿元,广东1.08亿元(图2)。

2、重大地质灾害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灾情等级划分,2007年1月~12月,因灾死亡和失踪30人(含)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特大型地质灾害有14起,死亡和失踪10人(含)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以下的大型地质灾害有35起,其中,因地质灾害死亡和失踪10人(含)以上的事件有7起(表1)。

表1 2007年1月~12月全国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死亡和失踪10人(含)以上事件统计

3、地质灾害的分布和成因

2007年1月~12月,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的易发省份,如西南部的四川、湖南、重庆、云南、贵州、湖北,东南部的福建等省(区、市)(图3)。1月~12月引发地质灾害的自然因素以强降雨为主(图4),人为因素中工程施工引发地质灾害特别突出(见全国地质灾害通报(7-9月))。

1月~3月,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零星分布在我国西南部的贵州、重庆、四川,以及东南部的广西、湖南、江西等省、区、市,共计132起。其中68%是自然因素引起,32%是人为因素诱发。形成地质灾害的自然因素主要有自然失稳、降雨、融雪和雪水入渗等,人为因素主要有铁路和公路施工中人为削坡、采矿、水库蓄水等。

4月,虽然全国平均月降雨量较常年同期略偏少,但局地暴雨频繁,引发点多面广的地质灾害,在重庆奉节县、广东和平县发生规模较大和灾情较重的滑坡灾害。

5月,在局地暴雨和5月下旬南方部分地区连日降雨作用下,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安徽等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其中,四川九龙县、雷波县、石棉县,湖北巴东县,云南镇雄县、水富县、香格里拉县灾情严重。

进入主汛期,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发生主要由强降雨诱发。6月,华南的福建、广东、广西,中南的江西、湖北、湖南,以及西南的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先后遭受暴雨袭击,局地暴雨诱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比较严重。6月中、下旬,湖北中部和西部、重庆大部、四川东北部出现较大范围强降水过程,过程降水量达100~200 mm,此次过程造成湖北巴东县,重庆万州区、涪陵区、长寿区,四川达县等地区发生规模较大或灾情较重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21.8 mm,较常年同期(116.8 mm)略偏多,在云南、四川、重庆有三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引发较严重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湖北、湖南等省(区、市)局地暴雨诱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也比较严重。如四川省达州市地区、重庆西部地区、云南西部地区。人为因素引起地质灾害主要有水利工程施工和公路施工。如2007年7月19日云南省腾冲县猴桥镇苏家河口电站小江平坝滑坡,7月26日湖南省泸溪县潭溪镇朱雀洞村丛树坪吉常高速公路VK190+200~650段滑坡。其中云南省腾冲县猴桥镇苏家河口电站小江平坝滑坡造成29人死亡、5人受伤。是继2001年5月1日重庆武隆县滑坡造成79人死亡和2003年5月12日贵州省三穗县滑坡造成33人死亡以来,又一次重大的因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见全国地质灾害通报(7-9月))。

8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10.0 mm,较常年同期(103.3 mm)略偏多,受“圣帕”台风和局地暴雨的影响,湖南、福建、云南、陕西、四川等省(区、市)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也比较严重。如湖南郴州地区、福建宁德地区、江西兴国县和吉安市地区、云南中部和西部、陕西南部、四川省宜宾和乐山等地区

9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67.9 mm,接近常年同期(66.2 mm),云南、广西、四川、贵州、浙江、西藏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强降水天气,局部地区遭受暴雨,在云南、四川、重庆、贵州等省(区、市)

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灾情比2006年同期严重。

10月~12月,地质灾害灾情总数明显减少,分别为186、51和35处,主要分布在贵州、四川、浙江、甘肃和云南。人为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10月占总数17%,11月占50%,12月占31%,人为因素引起地质灾害所占的比例显著增加。引起地质灾害的人为因素主要有工程施工中的不合理活动,如2007年10月5日广州市多宝路如意坊直街90号,因工程施工引发地面塌陷,塌陷面积300m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2万元,威胁数十户居民安全。

4、地质灾害监测成功避让情况

2007年1月~12月,全国各地共成功避让各类地质灾害920起,安全转移37926人,避免财产损失5.5亿元。通过监测成功避让地质灾害的方法主要是群测群防(图5)。

图5 2007年1月~12月成功避让地质灾害点分布图

(数据依据2007年1月~12月各省、区、市地质灾害月报)

注:本通报数据依据2007年1月~12月各省、区、市地质灾害月报和速报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室

二○○八年一月十八日

全国地质灾害通报(2008年1-12月)

发表日期:2009年5月21日

一、地质灾害灾情

2008年1-12月全国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26580起,其中滑坡13450起、崩塌8080起、泥石流443起、地面塌陷451起(图1)。共造成1598人伤亡,其中死亡656人,失踪101人,直接经济损失32.7亿元。

图1 2008年全国地质灾害类型构成

(数据依据2008年1-12月各省、区、市地质灾害月报)

与2007年相比,2008年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都有所增加,分别增加了4.8%、11.5%和31.9%(表1);与2001年以来的多年同期相比,2008年地质灾害发生数量低于多年平均值,但仅低于2002年和2006年,排序第三高;造成的死亡人数低于多年平均值,仅高于2005年和2007年,排序倒数第三;直接经济损失低于多年平均值,仅高于2007年,排序倒数第二(表2)。

表1 2008年与2007年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对比

表2 2001年以来地质灾害灾情多年对比

全国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方案

全国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方案

目录 一、建设背景 (1) 二、目标任务 (2) (一)总体目标 (2) (二)总体任务 (2) 三、总体架构 (3) (一)建设框架 (3) (二)应用体系 (3) (三)服务对象与内容 (4) 四、主要建设内容 (6) (一)地质环境数据分中心建设 (6) (二)地质环境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6) (三)地质环境网络环境建设 (7) (四)地质环境信息平台建设 (7) (五)地质环境业务支撑系统建设 (7) (六)地质环境决策支持分析系统建设 (9) (七)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平台建设 (9) 五、实施计划 (9) (一)第一阶段 (10) (二)第二阶段 (10) (三)第三阶段 (11) 六、保障措施 (11) (一)组织保障 (11) (二)制度保障 (11) (三)经费保障 (12) (四)队伍保障 (12)

一、建设背景 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标志着信息化已被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同时,破解市场经济、新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土资源管理难题,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强国土资源监督和管理工作,推动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 地质环境管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按照国土资源信息化的总体要求,结合《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今后一段时期的地质环境信息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依托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成果,研究建立涵盖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监测及保护的信息化体系,推动信息化成果的深化应用,提高地质环境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信息支撑及决策支持服务。 我国地质环境信息化工作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国家级信息网络框架基本形成,数据标准及规范初步建立,全国尺度的基础数据库建设取得进展,研发了多种地质环境专业应用软件,国家级地质环境信息平台初具规模。但是,全国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信息化的统筹整合还需进一步加强。地质环境数据管理和存储分散,存在数据孤岛问题,导致数据共享难度较大,海量数据集成度较低,综合分析能力较弱,地质环境信息的多目标服务能力较低,难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防灾减灾等对地质环境信息越来越高的需求。地质环境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没有形成完整的政务管理信息系统体系。因此,迫切需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建立业务支撑、决策支持和综合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地质环境管理和服务水平。 本方案以国家级地质环境信息节点建设为基础,分阶段进行。2013年完善系统和平台建设,加大推广力度;至2017年,基本完成国家级、省级地质环境数据中心及条件具备的地州级、县市级数据节点的建设和信息平台部署,基本实现全国地质环境信息化四级体系的互联互通和全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信息化。

2016年度全国地质勘查成效结果通报

2016年全国地质勘查成果通报 一、地质勘查投入 2016年我国地质勘查投入①延续了近年来的下滑态势,以2012年为拐点,继续下行。 全国地质勘查投入资金247.29亿元,同比减少24.6%。 图1 2006-2016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对比图 资金来源:中央财政63.20亿元,占总量的25.6%,同比减少10.6%;地方财政81.82亿元,占总量的33.1%,同比减少14.1%;社会资金102.27亿元,占总量的41.3%,同比减少36.8%。 资金投向:矿产勘查169.84亿元,占总量的68.7%, ①未统计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所有勘查投入数据不包括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矿产勘查投入。下同。

同比减少29.3%;基础地质调查34.89亿元,占总量的14.1%,同比减少13.7%;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25.15亿元,占总量的10.2%,同比减少6.2%;地质科技14.19亿元,占总量的5.7%,同比减少15.8%;资料服务与信息化3.22亿元,占总量的1.3%,同比减少10.1%。 资金投入排名前5位的省份依次是:新疆(56.80亿元)、内蒙古(26.99亿元)、云南(10.30亿元)、甘肃(10.14亿元)、四川(9.45亿元)。 图2 2016年各省(区、市)地质勘查投入示意图 (一)矿产勘查。 2016年矿产勘查投入资金169.84亿元,同比减少29.3%。 资金来源:中央财政22.07亿元,占13.0%,同比减少20.5%;地方财政52.93亿元,占31.2%,同比减少12.2%;

社会资金94.84亿元,占55.8%,同比减少37.7%。 资金投向:以金(33.55亿元)、铜(31.29亿元)、铅锌(17.48亿元)、煤(17.47亿元)、铁(10.28亿元)为主,占总投入的64.8%。与2015年相比,钼、磷、钨、煤、铁、镍、铜等矿种投资降幅较大;铝土矿投资明显增加;稀有、稀土、稀散、石墨、金刚石等战略新兴矿种投资同比大幅增加71.4%。 资金投入排名前5位的省份依次是:新疆(48.62亿元)、内蒙古(22.03亿元)、云南(7.28亿元)、甘肃(7.17亿元)、陕西(6.57亿元)。 图3 2016年各省(区、市)矿产勘查投入示意图 实施项目7944项次,同比减少21.6%,其中,新开2775项次,续作5169项次。完成钻探工作量913万米,同比减少31.0%。完成钻探工作量排名前5位的省份依次是:新疆(162.26万米)、内蒙古(130.29万米)、山东(80.95万

下载国内期刊稿费版面费及不收费得期刊一览表

国内期刊稿费+版面费一览表 包括不收费得哦 希望以下信息对广大研究生论文投稿有帮助, ------------------------------------------------------------------------------------- 征收审稿费+版面费的国内期刊: 1.《岩土工程学报》月刊审稿费:100(录用后收) 版面费:200/页 2.《建筑结构学报》 3.《土木工程学报》月刊审稿费:0 版面费:300/页 4.《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月刊审稿费:100 5.《建筑结构》 6.《工业建筑》 7.《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审稿费:100(录用后收取)版面费:150/页(审稿周期3个月,EI收录率高,主要收本校文章,选择地发表校外及海外作者省部级以上基金课题的优秀论文) 稿酬:100 8.《中国给水排水》

9.《岩土力学》月刊审稿费:100,版面费:220/版(审稿一般3个月) 10.《给水排水》 11.《施工技术》 12.《建筑技术》 13.《世界建筑》 14.《建筑科学》 15.《世界地震工程》 16.《建筑学报》 17.《混凝土》 18.《工程勘察》月刊版面费:800/篇审稿周期:岩土工程约3个月,测绘工程约4个月,水文地质约4个月,工程物探约4个月。 19.《城市规划》 20.《暖通空调》 2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核心)版面费前4页200/页,后30 0/页,稿费80元/页,审稿费100元 23.《建筑机械》 24.《四川建筑科学研究》审稿费:100 25.《土木建筑及环境工程学报(重庆建筑大学学报)审稿费:10 0 26.《新型建筑材料》 27.《空间结构》 28.《城市规划汇刊》 29.《中国公路学报》审稿费:0,版面费:300/页 30.《水利学报》审稿费:100,版面费:6页以下150/页,以上2 00/页 31.《建筑材料学报》版面费:0 32.《四川大学学报》审稿费:100(校内稿件免论文评审费)感谢:geosdu007 33.《中南大学学报》审稿费:0

云南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xx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推进xx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规范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和《xx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xx 3-2xx 0年)》(以下简称《综合体系建设方案》)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由中央财政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省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支持并经xx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治理项目”)的管理。 第三条治理项目管理坚持以下原则: (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二)急重优先、逐步实施; (三)分级负责、属地为主。 第四条治理项目管理包括项目核查筛选、勘查可研、投资评审、立项审批、施工设计、组织实施、竣工验收、后期管护、监督检查等各工作阶段的管理。 各工作阶段的管理实施细则或规定,省国土资源厅另行制定。 第五条治理项目技术工作实行资质管理制度,治理项目技术质量管理实行专家咨询和评审论证制度,治理项目组织实施实行项目法

人、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信息公开、竣工验收和决算评审、审计、专项核查、责任追究等制度。 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必须持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与其承揽的治理项目级别、类型相对应的甲级资质证书。法定代表人相同的不同施工、监理单位,不得承担同一治理项目的施工和监理工作。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六条省级国土资源、财政部门的主要职责: (一)省级国土资源部门主要职责 1、省国土资源厅主要职责 (1)组织制定和完善治理项目管理办法及配套的核查筛选、招投标、勘查可研、施工设计、组织实施、竣工验收、后期管护等实施细则或规定; (2)会同省财政厅编制省级年度治理项目与资金预算计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后,及时下达治理项目任务; (3)组织审查勘查及可行性研究、施工图设计等前期工作技术报告,组织治理项目前期工作招标,制定施工、监理招标工作实施方案; (4)组织、协调、指导治理项目实施; (5)组织开展治理项目监督检查,上报督查报告; (6)协调解决治理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 (7)组织特大型治理项目的竣工验收。

中国地质灾害

中国地质灾害 1. 第一章中国地质灾害分布概况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全,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管理司等,1998)。它们是: 1.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3.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5.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6.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9.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 10.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12.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全国共发育有较大型崩塌3000多处、滑坡2000多处、泥石流2000多处,中小规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则多达数十万处。全国有350多个县的上万个村庄、100余座大型工厂、55座大型矿山、3000多公里铁路线受崩塌、滑坡、泥石流的严重危害。除北京、天津、上海、河南、甘肃、宁夏、新疆以外的24省、区、市都发现岩溶塌陷灾害。全国岩溶塌陷总数近3000处,塌陷坑3万多个,塌陷面积300多平方公里。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20个省、区内,共发生采空塌陷180处以上,塌陷面积大于1000多平方公里。全国共有上海、天津、江苏、浙江、陕西等16个省(区、市)的46个城市出现了地面沉降问题。地裂缝出现在陕西、河北、山东、广东、河南等17个省(区、市),共400多处、1000多条。据统计,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300—400人死亡,经济损失100多亿元,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每年造成1000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200多亿元。一些地区和县(市)的地质灾害已成为制约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及其危害程度与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格局和新构造运动的强度与方式,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水文地质条件等)、气象水文及植被条件,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及其强度等有着极为密切关系。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和喜玛拉雅构造带聚汇部位,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和印度板块向北对亚洲板块的碰撞使中国大陆承受着最主要的地球动力作用。在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碰撞边界上产生了世界上最高的喜玛拉雅山脉,并使青藏高原受压隆起,东部因太平洋板块俯冲造成了华北、东北地壳向东拉张,形成华北和松辽沉降大平原。这两种活动构造带汇聚和西升东降的地势反差,不仅形成了中国大地构造和地形的基本轮廓,同时也是形成我国地质灾害种类繁多的根本原因。 东西向构造与北北东向构造的交叉,使中国在大地构造和地形(主要表现在山脉和盆地的走向上)上形成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的分区特点,从而使我国地质灾害的区域空间分布同样具有东西分区、南北分带、亚带成网的特点。

广东地区地质勘查成效结果通报

广东省地质勘查成果通报 (2018年度)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二〇一九年一月

目录 概述 (1) 一、地质勘查投入 (2) (一)矿产资源勘查资金投入 (3) (二)基础地质调查资金投入 (5) (三)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资金投入 (6) (四)地质科技与其他资金投入 (7) 二、基础地质调查 (7) (一)区域地质调查 (7) (二)区域地球物理调查 (8) (三)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8) (四)区域遥感地质调查 (8) (五)区域海洋地质调查 (8) (六)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 (8) (七)其他 (9) (八)矿产远景调查 (9) 三、矿产资源勘查 (9) (一)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 (9) (二)新发现矿产地 (10) (三)新增查明矿产资源储量 (10) (四)矿产资源勘查重大成果 (11) 四、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11) (一)水文地质调查评价 (11) (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 (12) (三)地质灾害调查 (12) (四)地热资源调查评价 (12) 五、地质科学研究与技术方法创新 (12)

六、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 (13) 七、勘查形势简要分析 (13) 八、附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附表(按项目申报地汇总统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概述 2018年,我省地质勘查系统严格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努力提高地勘工作水平,积极开展绿色勘查试点工作,不断完善地质找矿新机制,扎实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省地质勘查工作稳中有进。 ?矿产勘查取得一定进展 ?基础地质工作程度进一步提高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成效显著 ?地质科技成果不断创新 ?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能力日趋完善

全国地质灾害通报(2006—2008)

2006年地质灾害通报(1月~12月) 发表日期:2007年1月31日 1、地质灾害灾情 2006年,除北京、上海和宁夏外,全国28个省(区、市)都发生了地质灾害,共发生102804起。其中,滑坡88523起、崩塌13160起、泥石流417起、地面塌陷398起、地裂缝271处、地面沉降35处,95.2%是自然因素引起、4.8%是人为因素诱发的(图1),共造成663人死亡、111人失踪,45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3.16亿元。与2005年相比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增加了14.7%,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增加了18.4%(2005年共发生地质灾害17751起,造成578人死亡、104人失踪,33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6.5亿元)。 图1 2006年不同地质灾害类型发生情况 2006年,地质灾害造成人员死亡和失踪40人及以上的有7个省(区),死亡和失踪人数分别为广东171人;湖南145人;福建103人;广西73人;四川73人;云南60人;浙江43人。 2006年,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及以上的有6个省,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福建16.66亿元、广东7.07亿元、湖南4.73亿元、甘肃1.39亿元、广西1.29亿元、四川1.06亿元(图2)。

2、重大地质灾害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对地质灾害灾情等级的划分,2006年,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特大型地质灾害有22起,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大型地质灾害有27起。死亡和失踪1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有10起(表1)。

3、重要地质灾害隐患 通过巡查,2006年1月至9月存在威胁人口超过500人或1000万元以上潜在经济损失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329处(包括新发现37处),主要分布在四川、福建、云南、甘肃、湖北、湖南等省,总计威胁人口91.13人,潜在经济损失263.69万元。 4、地质灾害的分布和成因 2006年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的广东、福建、浙江,中西部的湖南、广西、四川、贵州、重庆、甘肃等省(区、市)(图3)。

中国地质灾害

中国的地质灾害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 2.理解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和危害。 3.掌握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形成的原因和灾情。 【自主学习】 一、地震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 2.我国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 原因: 总结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影响因素。(自然、人文) 唐山灾情严重,有其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①地震的强度大;②与震中距有关,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市区;③与震发的时间有关,凌晨震发,逃生的机会少。 人为因素主要有:④与人口密度有关,唐山是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⑤与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有关,房屋抗震系数小;⑥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 3.我国地震造成的人口死亡数下降,但经济损失上升? ①地震预测,建筑物搞震性加强,民众的防震意识加强;②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灾害损失上升。 4.地震灾害的防御措施: 非工程性措施:①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②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③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加强国际合作等。 工程性措施:①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②实施岩土体改造加固工程,防止诱发次生灾害。 二、滑坡、泥石流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教材P33) 2.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特点(时间和空间)。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 1.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地质构造:复杂(不稳定),地震多发区(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②地形:地势起伏大(崎岖);③岩性:破碎,有不稳定的土体,风化碎屑物多,土质松散;④降水: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降水强度大);⑤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①破坏植被(毁林开荒、过度樵采、开矿等);②工程建设开挖陡坡,破坏山体的稳定性。 2.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非工程性措施:①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②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③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

Altaxwa_a2010年度四川省地质勘查成果通报

、| !_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附件: 2010年度 四川省地质勘查成果通报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2011年3月

概述 四川省2010年共实施省内各类基础地质、矿产勘查、地环地灾、科研等项目共计1980项,实现各种地勘经费投入182589万元;同比2009年(108730万)增加67.93%。其中: 1、实施基础地质调查项目19项,投入经费共计6540万元;同比2009年(2609万)增加150.67%。 2、承担省内各类矿产勘查项目760项,实施勘查的各类矿种43个,共投入各类地勘经费126057万元;同比2009年(77778万)增加62.07%。 3、实施各类地环地灾项目1170项;共投入经费48610万元,同比2009年(26438万)增加83.86%。 4、地质勘查科技研究与技术方法创新项目31项,投入经费1382万元,同比2009年(1905万)减少27.45%。 此外,2010年境外实施项目5项,各类矿产勘查投入302万元。 基础地质调查占3.58% 矿产勘查占69.04% 水工环调查占26.62% 地质科学研究占0.76% 四川省2010地质勘查投入资金方向结构图 新增查明主要矿种资源/储量:煤—(333及以上)6.28亿吨;铁—矿石量(333及以上)2.34亿吨;铜—(333及以上)20.93万吨;铅—(333及以上)16.66万吨;锌—(333及以上)11.38万吨;金—(333及以上)11.44吨;磷矿—矿石量(333及以上)2.10亿吨。 完成评价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54处,新发现矿产地14处;提高规模级别的矿产地9处。6个矿产资源勘查项目取得了重要成果。

全国地质灾害通报

全国地质灾害通报 (2018年)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

目录 一、灾情概况 (1) 二、分布情况 (2) 三、历史对比 (5) 四、成功避让情况 .................................................................... .6

全国地质灾害通报 (2018年) 一、灾情概况 2018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2966起,其中滑坡1631起、崩塌858起、泥石流339起、地面塌陷122起、地裂缝9起和地面沉降7起,分别占地质灾害总数的55.0%、28.9%、11.4%、4.1%、0.3%和0.2%(图1),共造成105人死亡、7人失踪、7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4.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死亡失踪人数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减少60.6%、68.4%和59.1%(表1)。 全国2966起地质灾害中,自然因素引发的有2738起,占总数的92.3%;人为因素引发的有228起,占总数的7.7%。自然因素主要为降雨等;人为因素主要为采矿和切坡等。 图1 2018年地质灾害类型构成

表1 2018年与去年同期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对比表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四条对地质灾害灾情分级的规定,其中特大型地质灾害有21起,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6亿元;大型地质灾害有36起,造成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3亿元;中型地质灾害有259起,造成53人死亡、5人失踪、1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8亿元;小型地质灾害有2650起,造成51人死亡、2人失踪、5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0亿元。 二、分布情况 2018年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全国29个省(自治州、直辖市)(图2)。按发生数量多少,四川、甘肃和湖南等省(自治州、直辖市)排在前列(图3);按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多少,重庆、云南和甘肃等省(自治州、直辖市)排在前列(图4);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多少,甘肃、四川和云南等省(自治州、直辖市)排在前列(图5)。

云南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云南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法规类别】地质勘查工作 【发文字号】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公告第24号 【发布部门】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发布日期】2015.01.15 【实施日期】2015.02.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公告 (第24号) 云南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云南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已经2014年12月11日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第15次党组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2月15日起施行。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2015年1月15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推进云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规范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和《云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3-2020年)》(以下简称《综合体系建设方案》)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由中央财政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省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支持并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治理项目”)的管理。 第三条治理项目管理坚持以下原则: (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二)急重优先、逐步实施; (三)分级负责、属地为主。 第四条治理项目管理包括项目核查筛选、勘查可研、投资评审、立项审批、施工设计、组织实施、竣工验收、后期管护、监督检查等各工作阶段的管理。 各工作阶段的管理实施细则或规定,省国土资源厅另行制定。 第五条治理项目技术工作实行资质管理制度,治理项目技术质量管理实行专家咨询和

中国的地质灾害

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 【教学目标】 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地理分布。 2.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理解西南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的原因。 3.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地震灾情和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各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危害 难点: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基本知识】 一、我国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和多发区 多发区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以及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 二、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1)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来源:学&科&网Z&X&X&K] 思考: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质灾害的成因。 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地壳活动强烈。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 (2)一个地震带:南北地震带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 思考:唐山灾情严重的原因。 自然因素主要有:a与震中距有关,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市区; b与震发的时间有关,凌晨震发,逃生的机会少。 人为因素主要有:c与人口密度有关,唐山是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 d与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有关,房屋抗震系数小 e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 (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 思考:我国近年来死亡人口下降与经济损失上升的原因。[来源:学。科。网]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识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3、地震灾情隐患严重 我国地震的震源浅、烈度高。 思考: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 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地质资料 管理

1服务化管理期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人们对地质资料的需求不断加大,地质资料服务工作逐步展开。2002年国务院发布《地质资料管理条例》,2006年要求加强地质工作,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重要工作任务。国土资源部要求建立健全地质资料网络服务体系,明确服务信息维护更新和网络技术支撑工作责任,强化网络服务体系建设的培训与监督检查,这是地质工作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新特征。该时期成果地质资料服务主要体现在借阅、复制和网络目录查询等项目上,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侧重于展览、科教,网络服务正在建设中,原始地质资料的汇交与监督已经得到重视,新规定将原始地质资料汇交列为发放“地质资料汇交凭证”的必要条件。 2地质资料管理发展趋势 当前地质资料按属性可分为原始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和成果地质资料三类;按服务部门可以分为地质调查资料管理系统、省级地质资料管理系统、武警黄金部队地质资料管理系统、油气地质资料委托管理系统、核工业地质资料管理系统等五大系统。地质资料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地质服务工作,管理好地质资料,能为基础地质调查提供基础支撑,能推动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能优化地质科研工作水平和提高国土资源管理质量。经过60年的发展,地质资料工作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深入推进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着重强化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形成一套地质资料管理体系。全国地质资料馆通过接收、保管和服务利用由中央财政出资的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物化遥、水工环等工作中产生的地质资料,向国土资源部汇报并对各省级馆藏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各省(区、市)均建立了独立或合署办公的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负责本行政区的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油气资源、放射性矿产、海洋地质等资料实行了委托保管机制,地质资料的开放使用与服务工作将逐步展开。在新形势、新机制、新政策引导下,地质资料管理迎来了新的变化,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建设各地纷起,实物地质资料和原始地质资料得到重视,地质资料监管系统逐渐成熟,信息服务程度开始加大,三大类地质资料间建立有效关联是地质资料的核心发展方向。 2.1馆藏机构建设逐步加强 地质资料馆是专门存放与管理地质资料的机构,其职能就是规范化收集地质资料,对地质资料系统梳理、分类、归档,公开地质资料目录,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除全国地质资料馆和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实施成果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分开管理外,全国31个省(市、区)均建立或正在建立综合型地质资料馆,独立馆的主管单位多为各省(区、市)

国内期刊稿费+版面费一览表

国内期刊稿费+版面费一览表【积累好久,需要的拿去!】 希望以下信息对广大研究生论文投稿有帮助,同时欢迎网友补充。 不收审稿费+版面费的国内期刊: 1.《水运工程》(中文核心刊)无版面费出版速度快,主要面向港口航道类的 2.《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中文核心)无版面费 3.《强度与环境》统计源期刊无版面费 4.《洁净与空调技术》(有稿费)无版面费 5.《砖瓦》建材核心有稿费无版面费 6.《水利发展研究》无版面费 7.《中国水利》给200左右的稿费无版面费 8.《钢结构》无版面费 9.《交通企业管理》有少量稿费无版面费 10.《中国建筑防水》有稿费无版面费 11.《城市交通》无版面费 12.《新型建筑材料》无版面费 13.《公路》(中文核心)无版面费

14.《施工技术》无版面费(如果是高校作者,要交800元版面费) 15.《建筑材料学报》EI收录,收100元审稿费,无版面费 16.《建筑技术》(中文核心)无版面费 17.《力学学报》(英文版无版面费)SCI收录(中文刊收版面费) 18.《科学通报》(英文版无版面费)SCI收录(中文刊收版面费) 19.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中文核心)无版面费 *另大部分国外期刊都无审稿费+版面费 ------------------------------------------------------------------------------------- 不收审稿费的国内期刊: 1.《中国公路学报》(EI 期刊) 2.《中国铁道科学》(EI 期刊) 3.《中南大学学报》(EI 期刊) 4.《土木工程学报》(EI 期刊) 5.《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核心) 6.《工程勘察》(核心) 7.《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核心)

云南省地质灾害监测员和监测补助经费管理办法

云南省地质灾害监测员和监测补助经费管理办法 【法规类别】地质矿产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公告第23号 【发布部门】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发布日期】2014.07.03 【实施日期】2014.09.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公告 (第23号) 《云南省地质灾害监测员和监测补助经费管理办法》已经2014年3月25日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第5次党组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9月1日起施行。 2014年7月3日云南省地质灾害监测员和监测补助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员和监测补助经费的管理,建设高效的监测员队伍,提高补助经费使用效率,保障监测员的合法权益,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通知》、《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质灾害监测员,是指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批同意,从事地质灾害隐患巡查监测、预警报告等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使用财政补助经费,由自然因素引发或由人为因素引发但责任人已灭失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和监测补助经费的管理。 矿业、旅游、水利、电力、公路铁路、工业与民用建筑等资源开发与工程建设企(事)业单位的监测员和监测补助经费,由责任主体或主管部门负责落实。 第四条各地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因自然因素引发或由人为因素引发但责任人已灭失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调查、排查、核查和监测员的登记备案、分类动态管理,指导和监督因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群测群防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因自然因素引发或由人为因素引发但责任人已灭失的地质灾害隐患监测员补助经费的筹措、使用和监管。 第五条地质灾害监测员实行公选制、审批制、备案制,并分类动态管理。

国土资源部文件 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文件 国土资发[2004]69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部有关直属单位: 为认真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减少因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简化有关审批环节,现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要求如下,请严格遵照执行。 一、《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加大监督力度,切实做好此项规定的落实工作,在用地审批和规划审查中应加强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监督管理。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分级进行。评估工作级别按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和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分为三级。具体分级标准和评估技术要求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附件1)。 三、对承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严禁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正式颁布之前,一级评估暂由获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甲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二级评估暂由获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甲、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三级评估暂由获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甲、乙、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 四、评估单位应自行组织具有资格的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对拟提交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进行技术审查,并由专家组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审查专家应具有水文、工程、环境地质专业高级技术职称;从事相关工作10年以上,同时主持过中型以上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的编制工作或参与过大型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的审查。 一级评估报告一般聘请5—7名专家、二级评估报告3—5名专家、三级评估报告2—3名专家。 评估报告的质量,作为评估单位资质升降级的重要依据。 五、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实行备案制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通过专家组审查后,评估单位应在一个月内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备案材料包括《XX……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XX……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专家组审查意见》和《XX……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

(完整word版)中国地质灾害分布概况

第一章中国地质灾害分布概况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全,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管理司等,1998)。它们是:1.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3.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5.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6.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9.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 10.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12.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全国共发育有较大型崩塌3000多处、滑坡2000多处、泥石流2000多处,中小规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则多达数十万处。全国有350多个县的上万个村庄、100余座大型工厂、55座大型矿山、3000多公里铁路线受崩塌、滑坡、泥石流的严重危害。除北京、天津、上海、河南、甘肃、宁夏、新疆以外的24省、区、市都发现岩溶塌陷灾害。全国岩溶塌陷总数近3000处,塌陷坑3万多个,塌陷面积300多平方公里。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20个省、区内,共发生采空塌陷180处以上,塌陷面积大于1000多平方公里。全国共有上海、天津、江苏、浙江、陕西等16个省(区、市)的46个城市出现了地面沉降问题。地裂缝出现在陕西、河北、山东、广东、河南等17个省(区、市),共400多处、1000多条。据统计,八十年代末至九十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6-9)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6-9) 胡经国 四、贵州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 1、跟踪贵州页岩气勘查开发进展 据报道(20140904),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页岩气调查室所属工作项目《页岩气招标区块勘查跟踪评价》项目组人员,近日跟踪调研了贵州省页岩气招标区块勘查开发进展。 据了解,第二轮页岩气招标中,贵州省共出让了贵州凤冈一、凤冈二、凤冈三、绥阳和岑巩5个区块。自取得探矿权以来,5个区块相继开展了不同程度的页岩气勘查开发工作。 其中,贵州岑巩区块勘查开发进展最快。在二维地震解释基础上,已完成天星1井的压裂。目前,正在返排中,返排率已将近60%。返排过程中,气体点火火焰高达5~7米,进一步证实了牛蹄塘组页岩的含气性。天马1井也正在钻井过程中;但在钻井过程中钻遇溶洞,造成钻井泥浆的大量漏失现象。贵州凤冈二区块,通过二维地震解释和2口调查井的钻探,也发现大约100多米的大段含气性较好的牛蹄塘组页岩层段,正在着手下一步的探井井位论证。贵州凤冈三区块,目前也开钻1口探井——凤参1井,设计井深2515米;主要钻探目的是取全取准各类地质参数,落实目的层含气性,评价勘查区页岩气资源潜力,力争取得牛蹄塘组勘探突破,并与相关研究单位建立了合作研究平台,共同解剖牛蹄塘组页岩的含气特征和储层地质特征。贵州绥阳区块和凤冈一区块的勘探进展稍缓,目前正在部署二维地震的采集、处理、解释工作。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总体来说,通过中标企业对区块内主要页岩气目的层牛蹄塘组的勘探和认识,初步确定了牛蹄塘组的含气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但由于底部灯影组灰岩含水层和顶部溶洞的发育及后期构造运动的破坏,为下一步的钻探和压裂改造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五、江苏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 1、黄海机械公司页岩气项目获补助 据报道(20140917),黄海机械公司17日午间公告,根据有关通知,公司申报的“深井页岩气高效顶驱勘探与开采技术及成套装备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得江苏省2014年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扶持,专项扶持资金总计1200万元。其中,省级拨款资助600万元,贴息300万元,地方匹配拨款300万元。项目实施期为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按照相关规定要求,上述经费采取分年度拨款。公司对该经费实行专账管理,独立核算,专款专用。 公司表示,本次获得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项目立项和资金资助,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页岩气勘探装备的研发能力,加快产业化步伐。

云南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云南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推进云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规范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和《云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3-2020年)》(以下简称《综合体系建设方案》)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由中央财政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省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支持并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治理项目”)的管理。 第三条治理项目管理坚持以下原则: (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二)急重优先、逐步实施; (三)分级负责、属地为主。 第四条治理项目管理包括项目核查筛选、勘查可研、投资评审、立项审批、施工设计、组织实施、竣工验收、后期管护、监督检查等各工作阶段的管理。 各工作阶段的管理实施细则或规定,省国土资源厅另行制定。 第五条治理项目技术工作实行资质管理制度,治理项目技术质量管理实行专家咨询和评审论证制度,治理项目组织实施实行项目法

人、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信息公开、竣工验收和决算评审、审计、专项核查、责任追究等制度。 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必须持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与其承揽的治理项目级别、类型相对应的甲级资质证书。法定代表人相同的不同施工、监理单位,不得承担同一治理项目的施工和监理工作。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六条省级国土资源、财政部门的主要职责: (一)省级国土资源部门主要职责 1、省国土资源厅主要职责 (1)组织制定和完善治理项目管理办法及配套的核查筛选、招投标、勘查可研、施工设计、组织实施、竣工验收、后期管护等实施细则或规定; (2)会同省财政厅编制省级年度治理项目与资金预算计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后,及时下达治理项目任务; (3)组织审查勘查及可行性研究、施工图设计等前期工作技术报告,组织治理项目前期工作招标,制定施工、监理招标工作实施方案; (4)组织、协调、指导治理项目实施; (5)组织开展治理项目监督检查,上报督查报告; (6)协调解决治理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 (7)组织特大型治理项目的竣工验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