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思考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思考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高校设立学生辅导员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优良传统,在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过程中,辅导员一度成了“政治不灵,辅导不能”的“勤杂员”,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加强辅导员岗位培训、严格从业制度、拓宽辅导员成长空间等方面入手,尽快建立一支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思考

一、辅导员职业化问题提出的社会背景

2006年4月27日至28日,教育部在上海召开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会议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及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分析和研究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在高校设立学生辅导员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优良传统,从中国工农红军大学设立的政治指导员,负责基础中队学员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开始,到清华大学设立的政治辅导员,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再到全国高校普遍设立辅导员。其建设大致经历了酝酿期、初创期、形成期、取消期、转型与完善期,辅导员工作的定位经历了从主政治到忙事务再到重导引的历史性的嬗变,其职能

由单一性到多元性转变,其身份也经历了一个由最初的政治工作者逐渐转型为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的演变过程。在这个嬗变过程中,辅导员制度整体上适应了社会变革的要求,但随着高校扩招,就业方式的转换,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加速,使西方文化思潮大量涌入,不同程度地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辅导员一度成了“政治不灵,辅导不能”的“勤杂员”。由此,辅导员“职业化”建设问题成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现阶段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尽管辅导员队伍建设日益受到重视,但目前的辅导员队伍在总体素质、知识结构、年龄层次、生涯发展等方向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政治理论知识不高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项科学没有得到专门性的学科建设,由于当前我国还没有专门开设培养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专业,虽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都在新聘辅导员上岗前安排一周左右的培训,但培训方式单一,内容笼统,忽略了培训对象的特殊性,缺乏相应的体系和针对性。无论何种专业背景、职务和能力的辅导员,接受的上岗培训都是一样的课程和课时。实际工作中大多辅导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学习,他们的理论修养包括马列主义的理论水平,对党的政策的理解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与方法、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以致在解决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时显得力不

从心,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辅导员角色产生错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学生的各种各样的事务也越来越多,很多高校在辅导员管理机制上都存在着多头管理的问题。由于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系统中连接学生的最后一个环节,有很多时间辅导员往往成了“代职”者。因此院系、学生处、教务处、团委、宿管、图书馆等凡是涉及到学生的大小事务都需要辅导员的组织和参与,所以辅导员的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分析、研究学生问题,更谈不上用新知识和新教育理念指导学生成才,长久下去,辅导员“引导”学生成才的本职工作职责就不能很好地履行,从而降低了辅导员的工作效能。虽然工作投入很大,但工作成果却不显著,从而让辅导员自己模糊了他的工作职责和作用,造成了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程度的“错位”,影响着工作职责的履行。

3、队伍专职化基础薄弱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基础,但由于目前多数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性不够,尚未构建出有效的辅导员专职化机制,而同时辅导员工作具有地位低、待遇低、压力大、后顾之忧多等弱势,使得辅导员队伍呈现出高流动、低稳定的特点。进而影响到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时就会缺乏必要的敬业精神,思想政治工作也必然不能长期有效地开展。辅导员的晋升、发展问题也是影响队伍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辅导员在进行职称评定时,需要有一

定的科研成果和教学课时,而如果不能保证辅导员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他们不可能很好地进行研究和教学准备,况且辅导员主要是在课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用课时进行计算也没有具体标准。

三、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工作的成败,如何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已成为摆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加辅导员强岗位培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和培养工作,是队伍建设的关键。我国虽然从1993年开始就在大学里设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然而却没有形成培养辅导员工作专门人才的专业方向,高校辅导员队伍培训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高校要建立日常培训、职业培训和专业培训相结合的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日常培训的重点内容为政策、文件学习和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着重提高辅导员政策水平和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职业培训的重点内容为职业技能如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等。专业培训重点内容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如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着重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同时鼓励辅导员要进行技能训练,不断提高服务学生的水平,使辅导员真正成为学生知识的调配师和职场经纪人的校园实践者。

2、严格从业准入制度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建设,各高校要将辅导员工作职业化作为必然趋势进行认真规划。首先要严格准入制度,要重视对辅导员的选拔,建立辅导员公开竞聘上岗制度,在

辅导员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坚持中共党员优先,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优先的原则,坚持全方位、多渠道择优选拔,把那些知识广、能力强、素质高、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来,增强队伍的战斗力。优化辅导员队伍素质结构。教育主管部门应牵头制定详细的辅导员上岗条件,高校要严格选聘程序,拓宽选聘渠道。让大家认识到,辅导员所从事的工作并不是谁都可以干的琐碎事务,而是有其严格的准入制度和从业标准的职业,使辅导员职业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增强职业荣誉感。

3、拓宽辅导员成长空间高校可成立辅导员协会,拓宽辅导员成长空间,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的领导,要按照职业化的要求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学校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选派优秀辅导员进一步深造,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硕士、学成后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生活待遇,使他们感到事业有奔头,消除只有转岗才能实现其成长发展的状况。

参考文献

[1]周济.《切实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n]《中国教育报》06.04.28.9.(02)

[2]罗俊.《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教育论要》[j].山东:《科技信息》2006.03.

[3]汤宗礼.《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j].高校思想政治工作2007.(3).26

[4]梁丽华.《高职生就业指导》[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0.125-128

对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思考

对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思考 导读:本文对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思考,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对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思考 沈爱平 (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65) 摘要:2014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这是近年来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不断得到推进和加强的重要体现。本文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实际出发,阐述辅导员职业化的必要性,分析辅导员职业化建设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若干可行意见。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 我国特色的高校辅导员制度逐步发展成熟,辅导员已成为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辅导员队伍建设还需要加强的诸多方面。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是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最为紧迫的任务。2014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加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指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那么,什么是辅

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有学者认为,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应包括崇高的政治素养、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同时把辅导员工作当作终身事业,投入热情和精力。[1]我国辅导员职业化水平亟待提高。近年来,学界对辅导员职业化的探究和讨论很多,教育部和各院校也都做过大量探索性的实践,使辅导员职业化逐步向前推进。 一、辅导员职业化的迫切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要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社会精英和优秀人才,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不断提高,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育人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从现状来看,加快推动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提高辅导员整体素质,提高学生工作质量,显得十分迫切。 1.辅导员的工作范畴、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不清晰,地位尴尬。辅导员是教师,却整天忙于应付各类琐碎的学生日常事务,对上处于学院和学生处、教务、团委、招就处、后勤部门等涉及学生的众多机关单位管理中,对下负责学生的生活、学习、纪律、安全、心理健康、思想动态、党团、就业工作等,还要负责学院、学校重大活动的学生组织工作等,是涉及学生各方面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和责任人。因此,辅导员工作繁杂、任务重、责任大,忙于应付各类事务性工作,难以顾及自身职业发展。 2.辅导员岗位流失率高,人员构成不合理。辅导员岗位被很多人作为一个跳板和过渡岗位,做几年之后就转到行政岗或教学岗,流失率极高,已是普遍现象。经验对辅导员工作十分重要,而往往工作几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范文(精选6篇)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范文(精选6篇) 范文1: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其专业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教育质量。然而,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队伍结构不合理、队伍素质不高以及培训体系薄弱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人员配备不足和岗位职责不明确。对策是根据学校的规模和特点,合理配置辅导员人员,同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此外,应加强辅导员团队的协作机制和内部交流,形成辅导员队伍互相补充、协同配合的良好态势。 其次,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不高,这主要体现在辅导员个人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上。对策是通过加强辅导员的培训和进修,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学校可以组织定期的培训班和研讨会,邀请相关专家和优秀辅导员分享经验,培养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 再次,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培训体系相对薄弱,这导致辅导员们难以获取系统、全面的培训。对策是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评价等方面。培训内容应涵盖辅导员工作的各个方面,同时注重培养辅导员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此外,培训方式可以多样化,既包括集中培训,也包括线上学习和实地实训等形式。

最后,应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评价指标应包括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工作成果和学生评价等方面。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鼓励辅导员们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表现,还可以明确辅导员的工作目标和责任。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学校的重视和支持。通过合理配置辅导员人员、加强培训和进修、建立健全的培训体系,以及加强评价和考核机制等措施,可以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范文2: 近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然而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综合性大学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岗位职责不清晰、工作内容重复、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等。为此,合理调整岗位设置、优化工作流程、加强队伍培训等是当前可行的对策。 一方面,岗位职责不清晰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在部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界定模糊,导致工作内容重复、分工不明。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根据辅导员的专业特长和学科背景,合理分工并明确真正需要承担的职责。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辅导员的跨学科知识和辅导能力,使其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思考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高校设立学生辅导员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优良传统,在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过程中,辅导员一度成了“政治不灵,辅导不能”的“勤杂员”,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加强辅导员岗位培训、严格从业制度、拓宽辅导员成长空间等方面入手,尽快建立一支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思考 一、辅导员职业化问题提出的社会背景 2006年4月27日至28日,教育部在上海召开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会议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及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分析和研究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在高校设立学生辅导员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优良传统,从中国工农红军大学设立的政治指导员,负责基础中队学员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开始,到清华大学设立的政治辅导员,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再到全国高校普遍设立辅导员。其建设大致经历了酝酿期、初创期、形成期、取消期、转型与完善期,辅导员工作的定位经历了从主政治到忙事务再到重导引的历史性的嬗变,其职能

由单一性到多元性转变,其身份也经历了一个由最初的政治工作者逐渐转型为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的演变过程。在这个嬗变过程中,辅导员制度整体上适应了社会变革的要求,但随着高校扩招,就业方式的转换,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加速,使西方文化思潮大量涌入,不同程度地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辅导员一度成了“政治不灵,辅导不能”的“勤杂员”。由此,辅导员“职业化”建设问题成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现阶段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尽管辅导员队伍建设日益受到重视,但目前的辅导员队伍在总体素质、知识结构、年龄层次、生涯发展等方向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政治理论知识不高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项科学没有得到专门性的学科建设,由于当前我国还没有专门开设培养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专业,虽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都在新聘辅导员上岗前安排一周左右的培训,但培训方式单一,内容笼统,忽略了培训对象的特殊性,缺乏相应的体系和针对性。无论何种专业背景、职务和能力的辅导员,接受的上岗培训都是一样的课程和课时。实际工作中大多辅导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学习,他们的理论修养包括马列主义的理论水平,对党的政策的理解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与方法、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以致在解决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时显得力不

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报告及思考

关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辅导员是学院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的主力军,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质量。长期以来,学院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以促进辅导员队伍的良性发展,但在学院升格发展新形势下,学生结构及需求发生了变化,辅导员面临的工作环境将更为复杂和更具挑战性,学院将对辅导员赋予更大的期望、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建立一支思想稳定、结构合理、素质全面、能力突出的辅导员队伍已成为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为适应学院本科建设发展需要,学生工作处通过到兄弟高校调研、辅导员论坛、走访交流等渠道,深入了解了辅导员当前的思想现状,发现了辅导员队伍中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如何改善辅导员工作环境、稳定辅导员工作团队提出了建议,现汇报如下。 一、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 1.辅导员队伍的人员情况: 我校现有在岗辅导员49人(其中:男性17人,占总人数34%,女性32人,占总人数66%),全日制在校学生10793人,平均师生比约为1:220,除系团委书记(平均按每人带80人)外,其余辅导员所带学生的平均师生比约为1:248。 2.辅导员工作年限、入职情况: 根据统计情况显示,新入职辅导员或者从教学岗转岗至辅导员岗位的总人数(在岗1年内)为21人,占辅导员总人数42.8%,其中:从事辅导员工作3年以上的仅19人,占辅导员总数的38.8%。从教学岗位临时抽调从事辅导员工作的27人,由此可见,我院辅导员队伍流动性较大,相对稳定性不强(见表1)。 3.辅导员学历、职称、专业情况:

辅导员整体学历层次较高,41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占总人数的83.67%,但职称相对偏低,全部为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且入职时所学专业属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或相近管理专业的辅导员只有17人,另有5名现任系团委书记的科级干部,以专任教师岗位引进、临时担任辅导员工作的有27人。这也是影响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见表3)。 4.辅导员具有岗位资格证情况: 近年来,我院较为重视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送培辅导员参加国家职业指导师培训考证15人,现有持该证的辅导员仅8人(其中有4人为系团委书记,科级干部);送培辅导员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考证10人,现持该证的辅导员仅7人。从表中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院辅导员因离职、离岗、转岗等原因,导致送培考证后人才流失,现有获一种及以上岗位资格证的辅导员只有13人,占辅导员总数的26.53%,很难完成全校性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及《心理健康教育》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从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培训资源,未能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上的优势和作用。 表4:现任辅导员职业资格证表 二、辅导员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几点思考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几点思考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关系到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着职业化程度不高,专业化水平较低,专家型辅导员匮乏等问题。因此,应从健全制度,提升素质等方面来实现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 标签: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 高校辅导员主要承担着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指导等与学生成长成才息息相关的工作,是学生在高校成长最直接的引导者,是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直接维护者,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直接组织者,是高校校风学风建设的直接实施者,是大学精神的直接营造者和传播者。高校学生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决定了这应是一支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强、业务能力精、专业化程度高,能保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职业化队伍。但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学生辅导员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下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 1.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程度不高,兼职多,流动性较大。 所谓职业化,就是要把高校辅导员工作当成一种长期的、专门从事的职业,并以此项工作的薪金作为主要的生活来源,辅导员不再是临时的、过渡性质的工作,保证这支队伍的起始水准和发展潜力。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着人员比较年轻,专职少、兼职多,流动性过大的问题。从延边大学来看,全校2007年兼职辅导员41名,专职辅导员33名,兼职占55%。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辅导员目前仍是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一个阶段性岗位,而不是一种可以让人终其一生的职业,缺乏社会身份认同感。大多数人认为辅导员工作没有前途,岗位上的辅导员成熟一批走掉一批,新老更替特别快,辅导员岗位只是匆匆而过的客栈和跳板,因此导致大多数的辅导员都在为换岗做准备,这就使得整个教育管理系统缺乏一种清晰的思路、长远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辅导员工作不连续、断层,职业化根本谈不上。 2.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普遍较低,知识结构单一。 专业化是指某项工作应由专门的人员经过专业的培训,进而专门从事某项工作并不断提高的过程,这是工业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产生分工与协作的基本要求。现在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存在着职责不清、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精力分散、流动性大、队伍不稳等弊病,只有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具备专业基础的辅导员拥有较厚重的政治理论和文化素养,能够将理论融入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中,为学生解疑释惑。但现在高校辅导员大多是高校各专业毕业后直接留校的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思路举措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思路举措 要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可以按照以下思路和举措: 1. 优化选拔机制: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确保选拔出具备优秀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辅导员。可以通过招聘、竞聘、考试等方式进行选拔,注重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教育经验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评估。 2. 提供专业培训:为辅导员提供系统的专业培训,包括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职业规范等方面的培训,提升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训可以通过组织专业研讨会、邀请专家讲座、组织培训班等方式进行。 3. 建立职业发展通道:为辅导员提供明确的职业发展通道和晋升机制,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有动力和信心前进。可以设立不同级别和职称的辅导员岗位,通过职业评定和晋升考核等方式选拔和评价辅导员。 4. 加强团队建设:建立辅导员团队,注重团队成员的协作、学习和交流,促进团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共同进步。可以组织定期的团队会议、研讨会、工作坊等活动,提高团队成员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搭建专业平台:建立专业平台,提供资源支持、信息分享和交流互动等服务,方便辅导员获取最新的专业知识和资源,提升专业水平。可以建立专业网站、在线教育平台、社交媒体群

组等,为辅导员提供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6. 着力解决困扰的问题:针对当前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扰,进行有效的改进和解决。可以通过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辅导员队伍的需求和问题,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持续改进辅导员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总之,要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需要从选拔机制、专业培训、职业发展、团队建设、专业支持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辅导员的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

关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思考[摘要]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文章深 入分析了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现状,提出完善辅导员准入机制、构建系统的辅导员培训机制、建立规范的辅导员工作、考评、激励制度等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 辅导员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责任人,是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的执行者,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引路人,其工作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水平。近年来,各高校也在不断推进辅导员队伍的改革,促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已成为不少高校的共识。因此,探析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基础现状 1.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人员专业构成不合理。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普遍存在着“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颁布以后,各级教育部门、各高校纷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中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不少高校已将本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大致定为1︰200。随着高校的扩招,所需的辅导员人数激增,高校在配备辅导员时往往重视政治面貌、道德品质、成绩状况,却忽视应聘者的专业背景。高校辅导员专业背景五花八门,政治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反而相对欠缺,难以胜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增加了学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难度。 2.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现状不容乐观。高校育人工作千头万绪,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日常生活管理者、各类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校内和学生直接打交道最多的角色。很多关于学生的实际工作就“自然而然”地在落在了辅导员身上,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局面。长期的“打杂”生涯使得辅导员陷入事务性的工作之中,容易产生强烈的职业倦怠感,缺少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也造成了辅导员岗位“留不住人”的现象。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辅导员要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相关专业的研究上,为转到专任教师岗位打基础,要么为转到校内其他管理岗位投入大量的心思。总而言之,有相当比例的辅导员不全情投入本职工作,工作现状堪忧。 3.现行的高校辅导员管理机制亟待完善。在现行的高校管理体制下,辅导员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其日常管理由所在院系负责,工作由所在院系、学生处、校团委、教务处、宣传部、组织部、校医院等多个部门安排,人事聘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岗位流转又是由所在院系党政领导、组织部和人事处负责①。一是高校不合理的管理机制严重影响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进程。二是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思考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思考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学校教育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支力量,他们承担着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生涯规划和学业指导等工作。为了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质量和水平,需要进行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建设。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思考,探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道路。 首先,职业化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职业化要求辅导员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晋升机制,为辅导员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同时,制定明确的职业道德规范,引导辅导员践行职业伦理,保证服务的质量和公正性。 其次,专业化是提升辅导员队伍能力的基础。辅导员需要具备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心理咨询、生涯规划、学生管理等方面。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专业培训、考核和评价体系,加强对辅导员的培养和管理。此外,辅导员还应积极关注教育研究的最新发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更新知识储备。 最后,专家化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的终极目标。鼓励辅导员在某个领域深耕细作,形成自己的专业特长,并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合作与交流。学校可以为辅导员提供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发表论文等活动,提升其研究能力和影响力。此外,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讲座等方式,扩大自己的学术影响力。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还应加强团队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的辅导员团队,促进辅导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组织定期的团队会议、专题讲座等活动,分享经验、学习成果,提升整个团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此外,在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过程中,还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与教师、家长、学科教务部门等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信息共享

浅谈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辅导员数量相对不足;由于辅导员队伍的结构和 素质问题,导致了辅导员队伍整体水平的不足。本文将从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 在的问题出发,探讨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 1.人员数量不足 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辅导员的数量相对不足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人数庞大,且学生来源多样化,对辅导员的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 着高职院校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学生对辅导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需要更多的专业化、精细化服务。目前辅导员的数量不足,导致了一些学生的需求无法及时得到满足,影响了 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2.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现有的辅导员队伍大 多数是年轻化的,缺少经验丰富的老师,导致了队伍结构不够稳定;一些辅导员个人素质 和专业技能方面也存在不足,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部分辅导员队伍仍存在一些“铺床”现象,工作内容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 3.培训机制不完善 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培训机制也存在问题。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发展相对较快,辅导员队伍的培训需求也不断增加,但相对的培训资源、机制和内容却不够完善;由 于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不够职业化,尤其是对于专业技能和行业经验方面的培训不够完善,导致了辅导员队伍整体水平的不足。 二、对策建议 1.加强队伍建设 针对高职院校辅导员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建议高校加大对辅导员队伍的投入,增加 辅导员的数量。加强对辅导员的招聘和选拔工作,确保新招聘的辅导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 养和道德品质。还要加强对辅导员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队 伍整体凝聚力。

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现状

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大学教育的不断推进和质量要求的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 的职业化建设也逐渐成为各大高校关注的焦点。但是,目前高校辅 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以下将从职业化意识、 职业化素养、职业化机制等方面进行浅析。 1.职业化意识不强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职业化意识。然而,目前许多辅导员对于职业化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他 们普遍存在着“做一些管理支持工作就算是做好了辅导员工作”的 想法,认为只要不犯错误,没有造成学生不良影响,就算是完成了 工作目标。这一方面反映出教育主管部门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视还没 有到位,不能得到较好的薪酬回报,无法建立自信。同时,由于很 多院系辅导员没有一定的职业规划,缺乏职业意识,不太了解职业 的发展和提升的途径,自我提升和发展的动力不足。 2.职业化素养欠缺 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不仅仅包括对职业化意识的认识和理解,更 需要从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职业操守、沟通协调等方面进行全方 位的培养。其中,职业素养是提升辅导员职业化水平的关键之一。 然而,目前一些高校的辅导员素养却存在欠缺。他们往往缺乏创新 精神,处理问题缺乏方法和技巧,一些辅导员甚至存在执业能力和 职业道德的问题,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此外,在未来的

职业化过程中,辅导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增强执行力,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步步为营,保证自己的职场发展。 3.职业发展机制不够完善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需要建立健全的机制。但目前辅导员职业发展机制的不完善,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难以支撑起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首先,在薪资待遇上,辅导员薪酬并不高,难以与其他职业相比拟;其次,在职业晋升和评价机制方面,缺乏明确的标准和规范,容易造成不公正和不公平的现象;再者,对于辅导员的培训和提升机制也不够完善,不能完全满足辅导员的发展需要。同时,高校也很难将辅导员的工作内容量化,原因是辅导员的标准不够明确,这样做难以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考核指标体系,对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造成限制。 以上就是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现状。要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需要各大高校在职业化意识、职业化素养、职业化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支持和改进,切实加强对于辅导员的培训和提升,加强对于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帮助学生在校园内健康成长。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讨材料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讨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为评判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标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与美好生活这一社会主要任务密切相关,两者在相互影响、相互构建中向前演进。高校辅导员对美好生活的认识、体验以及评价,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关乎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因此,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切入点,可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价值方向和精神动力。 一、满足高校辅导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心理需要的现实意义 1.获得感指引成长目标。高校辅导员的获得感是在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过程中,一种不断发展的正向心理感受,是一种满足、幸福、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高校辅导员的获得感是在日常工作实践中由每•份获得而引起的满足感,满足高校辅导员的获得感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动力之一。通过不断增强高校辅导员的获得感,可以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和育人质量。高校辅导员在分析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准确定位职业目标,规划调整职业生涯,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能够增强自身的获得感。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不计回报、不吝付出,旨在做好青年的引路人。同时,他们在工作中可以实现双线晋升,不断增强其获得感,提升其职业自信心,进而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2 .幸福感构建人文关怀。高校辅导员的幸福感来源于自身工作中的角色满足和认同,是其内在悦纳的一种心理感受。高校辅导员的幸福感表现在追求师生关系的融洽感、工作目标的实现感、家长的认同感和社会的信任感等方面。高校辅导员的幸福感直接关系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成效,在幸福感的激励下,高校辅导员可以保持不竭的工作动力以及平和的工作心态,促进面等教育育人目标的最终实现。关注富校辅导员的幸福感,对于维护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3 .安全感彰显育人氛围。高校辅导员的安全感是高校辅导员在从事意识形态教育及学生管理等过程中的一种能动感受,是一种对稳定及安全的内外部环境的一种心理渴求。安全感是爱、尊重等其他心理需求的基础。只有在拥有足够多安全感的基础上,人们才能与他人建立充满信任且和谐的人际关系。外界提供的和谐氛围可以满足高校辅导员内心的安全感,群体间友好、共情、相互支撑,能够使他们在困惑时得到充分的理解与支持。高校辅导员队伍要形成团队协作的育人氛围,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大思政工作体系。 二、高校辅导员实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制约因素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衡量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标准,是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方向。要增强高校辅导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要全面深入了解和把握影响其实现的制约因素。 1.角色自我发展冲突导致获得感匮乏。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变量”与“增量”并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难度也在不断增加,从而引发个人获得感缺失、角色定位模糊等问题。高校辅导员所担任的角色复合性较高,他们同时承担着教师与管理人员的双重角色,而一个承担着复杂角色功能的职业角色必然容易产生角色内部冲突。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出现在高校各种教育和管理的场域,他们要不断满足不同群体的诉求,在这一过程中要频繁转换角色,与此同时,他们的时间又经常被压缩,这就使得高校辅导员在工作状态中充满了忙碌、疲倦和冲突感。高校辅导员的内部角色冲突会影响高校辅导员对职业的认可度,使得他们难以体会到职业自豪感,更谈不上实现工作获得感。 2 .工作时间边界模糊导致幸福感缺失。高校辅导员工作边界的模糊性、学生需求的多元性以及线上线下的交互性使得高校辅导员工作缺乏“聚焦”β很多人将高校辅导员工作描述为“上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大,高校辅导员队伍在担负着教育与管理的重要使命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本文将分析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分析 1.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高校辅导员队伍实际上是由原本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教师组成的。由于辅导员和教师在专业领域和职业层次上有所不同,这导致了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2.缺乏实践经验 辅导员需要担任学生心理咨询、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工作,但大部分辅导员缺乏实践经验,对学生需求缺乏敏感性,导致很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3.工作压力大 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量也增加了。每位辅导员需要面对数百名甚至上千名学生,既需要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又要与教师、家长、校领导等不同的人群进行协调,这使得辅导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4.岗位认可度低 在许多高校中,辅导员往往被忽视,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尊重。教学与科研一直是高校的核心任务,辅导员的工作只是提供学生服务的一项附属任务。这使得许多教师和辅导员不愿意从事辅导员工作。 二、对策分析 1.优化队伍结构 应该通过引进专业辅导员和职业咨询专员等各类人才来优化事业辅导员队伍的结构,使其与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相衔接,使队伍结构更加合理。 2.提高实践经验 应该加强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包括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学生辅导、心理咨询等方面。同时,可以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辅导员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增强其实践经验。 3.减轻工作压力 应该建立科学的管理系统,为辅导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支持。此外,可以通过重新分配辅导员与学生的人数和区域范围,来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 4.加强对辅导员的认可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转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显得更加重要。在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队伍需要更加专业化,更加注重职业化建设。本文就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进行研究。 首先,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有何意义?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是指辅导员在自身的岗位上注重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掌握辅导学科的基本理念和方法,能够有效地参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随着专业化的推进,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化水平逐渐提高,对于完善高校管理体制,提高学生成长和全面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现状如何?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是指辅导员必须遵循一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在行使职务的过程中,保持独立的判断力、正常的情感反应和职业素养,从而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学校的稳定发展。但实际上,在目前的高校辅导员队伍中,仍存在着职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一方面,有些辅导员在职业素质上没有得到全面提升,不能够做到专业胜任、管理协调和精神支持等方面。另一方面,一些辅导员在职业道德上存在缺陷,长期缺乏职业操守,权利和利益倾向明显,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追求个人发展无度等现象。这使得高校辅导员队伍在职业化建设上面临挑战。 那么,如何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呢?首先,高校需要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培训。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

辅导员队伍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心态,增强职业素质和能力,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其次,高校管理部门应该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和要求,加强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建立绩效导向的考核评估机制,使辅导员的贡献能够得到合理评价,也可以激发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热情和干劲。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拓展职业发展渠道、建立职业发展规划等措施,加大对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支持力度。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只有注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逐步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和职业化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发挥其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发展。除了上述建设方式,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知识更新 高校辅导员的岗位需求其本身要求工作更加立足于大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而这离不开辅导员自身良好的专业理论和知识储备。因此,辅导员能够不断加强其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新和充实,对于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的目标至关重要。高校方面应加强对辅导员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使其掌握最新的专业技术和理念,学会如何应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分析。此外,对于一些辅导员,应根据其个人特点和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的培训,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工作和环境。 二、加强实践能力和管理技能的培养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探析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探析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队伍建设质量直接关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然而,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仍存在角色定位不准确、稳定性较差、培训工作薄弱等问题,急待探索积极有效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更是影响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 一、建立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 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包括职业路径、职业能力标准、职业培训和职业评价等,建立健全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就是通过制定职业标准,明确辅导员的职责和能力要求,建立职业发展路径,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引和支持。建立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职业发展路径:明确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包括职业发展阶段、职业发展方向等,让辅导员清楚了解努力方向。 (二)制定职业能力标准:明确辅导员的职业职责和能力要求,开展职业能力评估,针对评估结果进行培训和提高,提高辅导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三)开展职业培训:根据职业能力标准,组织相关的职业培训课程和学习活动,提高辅导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四)建立职业评价体系:建立辅导员职业评价体系,包括业绩评价、绩效评价、成长评价等,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五)建立职业发展档案:建立辅导员职业发展档案,记录辅导员的职业发 展历程、培训经历、工作业绩等,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总之,建立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是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水平的关键措施;策 划者可以从确定职业路径、制定职业能力标准、开展职业培训、建立职业评价体 系和建立职业发展档案等多个方面入手,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 保障。 二、加强辅导员培训和管理 新时代,经济发展对素质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对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更 多要求。高校辅导员能最大限度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因此辅导员理应紧跟 高等教育发展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做推动 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应主要从以下四方面来提升: (一)提高政治站位,高校辅导员不仅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 义道路,而且要坚守政治原则;高校辅导员还要有良好的政治品质、奉献精神, 忠于国家和人民,为党和人民服务。 (二)提升思想素质,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学生的思想 引领发挥着巨大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是释疑解惑的过程;因此,辅导员只有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对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一个基本把握,才能引领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提升道德素质。德高方能为师,身正方能为范,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 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辅导员必须以身作则,以自身 优秀的道德品质感染学生,做学生的道德模范。四是加强专业素养,专业素养是 辅导员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因素,在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对知识的探索和研究。 高校应“将辅导员的专业发展纳入高校师资队伍培训整体规划,坚持将岗前 培训、在岗培训、骨干培训和域外培训相结合”,形成科学有效的培训体系。通

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思考

辅导员职业发展思考 建设一支高水平辅导员队伍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关键。为此,海南大学积极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以“忠诚、热爱、责任、奉献、成长”为核心,以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和职业化发展为目标,以辅导员职业理想塑造为重点,通过辅导员能力提升、理论研究、团队文化和制度建设,增强辅导员职业归属感,激发辅导员职业认同,实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塑造职业理想。一是强化辅导员学习意识。坚持举办辅导员政策学习会、开设辅导员名师讲坛、举办辅导员沙龙,让专家名师论道海大,以知识启蒙理想,以学习强化信念。二是拓展辅导员职业视野。组织辅导员赴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院校研修、挂职,鼓励辅导员在职攻读与工作相关博士学位,支持辅导员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资格。三是探索个性化和人性化教育管理方式。建立辅导员职业发展“传、帮、带”指导制度,依托学校优秀辅导员和经验丰富专家型辅导员,对新进辅导员、职业发展欠缺辅导员进行一对一指导。 提高职业能力。一是以职业能力标准科学规范队伍建设方式。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及时调整辅导员培养培训方案和工作职能,改革辅导员考评考核指标。二是以学习平台打造有效提升职业能力水平。不定期举办高级研修班,实施辅导员外派研修计划,让辅导员职业能力不断提升。三是以技能竞赛促进辅导员自我提高。组织开展辅导员技能大赛活动,选派辅导员参加全省、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 1

展示工作能力、彰显职业风采。四是以发展中心科学引领队伍建设。以打造辅导员队伍科学发展智囊库和思想库为目标,率先成立辅导员发展中心,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推进新思路,探索辅导员由事务型向研究型、专家型转变新途径。 拓宽职业路径。学校倾心助力辅导员成长,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一是加强辅导员职业发展规划。学校对辅导员进行分层、分类规划指导,帮助辅导员做好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以目标引领辅导员。二是落实辅导员岗位和待遇。学校将辅导员纳入教师队伍,落实辅导员相关级数和津贴,充分肯定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优秀辅导员,并将此作为提拔重用依据。三是明确辅导员发展方向。落实双线晋升制度,辅导员既可以按照教师系列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技术职务直至教授,也可以按干部系列晋升至正处级行政职务。 增强职业自信。为增强辅导员凝聚力和自豪感,学校不断提升辅导员职业自觉、增强职业自信、实现职业自强。首先,增强职业认同感。润物无声辅导员文化,使队伍整体身份不断得以强化。其次,增强职业荣誉感。近年来,每年组织开展“优秀辅导员”评选和表彰活动,一批为辅导员可信、可学身边榜样,成长为校级、省级优秀辅导员和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再次,增强职业成就感。由学生工作部和科研处共同设立海南大学辅导员专项课题,组建辅导员科研团队,邀请专家开展项目申报辅导,使辅导员在科研中有项目,有经费,有指导,有团队。最后,消除职业倦怠。学校一方面加强辅导员工作场地建设,另一方面则在制度与经济上予以适当倾斜,使辅导员有可为、有作为。 强化职业保障。学校以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作为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之2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认识与思考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认识与思考 以职业化、专业化为目标,建设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是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举措。 一、职业化的涵义、内容与目标 1.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基本涵义 职业化指将社会中的某项工作固定地作为个人谋生的主要手段,是职业素养的专业化。职业化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从业人员可以以此立足社会,终身从事该行业;从业人员应该体现出一种职业素养,而不是依凭个人兴趣自行其事,应该掌握相当程度的专业技能;有本行业特定的行为规范或行为标准,从业人员做事要符合该行为规范或行为标准的要求。高校辅导员是为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发展指导和学生事务管理而设置的专职工作岗位,辅导员工作是集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为一体的工作,是一种专门的职业。辅导员的职业化应理解为:第一,辅导员可以终身从事该行业,并以此在社会安身立命;第二,辅导员工作要成为一种具有普遍原理和专业技术要求的专门化职业,从业人员要有相应的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第三,从事辅导员工作的队伍应具有明确的从业规范,有相应的职业化组织和职业标准等制度保证。 2.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具体内容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队伍建设、机构设置、工作内容规划以及职业精神塑造等方面。其一,建设职业化队伍。要逐步推行辅导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从业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并达到职业的基本要求;要为辅导员的聘任、考核、晋升等设计职业通道,使他们工作有动力,发展有前景;规范辅导员的继续学习和培训制度,根据高校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不断提高辅导员素质;要加强辅导员职业生涯指导,拓宽辅导员的后续发展空间。其二,设置职业化机构。辅导员工作职业化还必须成立相应的机构,设置相应的岗位,明确相关职责。其三,合理规划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发展指导和学生事务管理等三个方面合理设计辅导员的工作,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寓教育于引导之中;以学生发展指导为主体,寓指导于辅导之中;以学生事务管理为基础,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其四,培养职业精神。作为一门职业,应该有其自身的职业精神,辅导员职业精神最主要的是要具有以人为本的思想、爱岗敬业的精神、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服务意识。

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问题的思考

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问题的思考 作者:张妍珲 来源:《东方教育》2016年第07期 摘要:随着大学制度的逐渐发展完善,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专业化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为转变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观念,高校首先需要深刻的认识到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所存在的实际重要意义,然后才是加强对于现有辅导员的职业化培训和培养。此外在其他方面也要有一定的改变,例如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待遇,完善职务评审、考核制度等问题。 关键词:队伍建设;职业化;高校辅导员;专业化 制定完善、完整的辅导员梯队的审批考核制度,有助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规范化,更加有利于高校辅导员的内在认同度,让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能有一个更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对于建设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一、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在校内的家长,在普通的日常工作中要顾忌到方方面面的事情,高校的辅导员所经历的学生家长的过程,所以身为高校的辅导员,他们需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除此之外,高校辅导员还应该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便能够更好的和学生进行沟通。 目前,高校辅导员的流动性较大,为使更多的辅导员能够更好地融入学校的生产生活中来,学校需要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而强调辅导员职业角色的稳定性,将对实现辅导员的专业化有一定的帮助,这将有效降低辅导员职业的流动性。 结合现有的实际工作来说,辅导员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的身上,在校的大学生大多是没有经历过社会历练的孩子,他们的身心都没有得到很大的锻炼和发展,这时就需要辅导员的引导和鼓励。而如果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够,这将会很大的限制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所以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具體问题 随着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进程的逐渐完善,整个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也得到了一定的肯定,但在去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晰的认识到,在当前的辅导员队伍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一)辅导员一兼多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