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共7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共7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共7篇)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需要多少钱》教学设计

庙沟门中心小学:陈如

教学内容:

教材32、3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法:引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暑假里,有三个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出示挂图:同学门自己观察这幅图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技巧。

(二)出示自学指导:(小黑板出示)

自学课本第4页“试一试”以上内容,并解决以下问题:

1、观察情境图,并根据图提出问题。

2、精选最有价值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

3、尝试计算: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三、反馈交流:

1.小组交流,列式计算。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乘法算式:12 × 3 = 全班交流算法。

2.解决问题:(小黑板出示) 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每个学生先独立列出乘法算式,尝试解决,再交流、汇报。

四、精讲点拨: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五、当堂训练:

课本“练一练”的1、2 题,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练一练”的3 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讨论交流。

作业布置:第33页1、2题。

板书设计:

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12+12+12=36 (元)12×3=36(元)

先算:10×3=30

再算:2×3=6 最后算:30+6=36(元)

教学反思:

答:需要36元。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0__

一、本学期教材分析^p (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一)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扩展了数及其应用的范围。第一课“买文具”,结合购物的情境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小数,初步建立小数概念。在“买文具”时,会看到文具标价牌上用小数表示它们的价格,从而自然地引入小数;经历把这些表示价格的小数改写为几元几角几分、再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为小数表示的过程,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体会小数与它所表示的实际的量的单位之间的联系,体会小数的特征,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第二课“货比三家”,要建立小数大小的初步认识。在解决“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学生自己的购物经验,交流比较两个小数(价

格)大小的多种方法:既可以把两个小数都改写为几元几角后比较它们的大小;也可以找到一个适当的整数为中介,通过它间接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切忌把成人认为更简单的方法强加给学生,更简单的方法可能也更理性、更抽象,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不良后果;如果更简单的方法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那应该鼓励。在进一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很可能提出“去哪个文具店买橡皮便宜”的问题,它涉及到比较3个小数的大小,要找出其中最小的一个,更具有挑战性。这个问题应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答;然后再引导他们体会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来解决的策略,即先比较其中两个数的大小;再拿其中较小的数与第三个数比较,就能找出最小的小数。经历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体验进行有条理地数学思考的过程。

第三课“买书”与第四课“寄书”的问题情境,是为理解一位小数加减运算的意义及算法而创设的。前后这两节课的区别在于,前者学的是一位小数的没有进位的加法与没有退位的减法,后者学的是一位小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这两节课都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算法的基础上,独立去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关键环节是经历小数加减的竖式算法的抽象过程,理解其中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由于单位相同的数值才能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数位对齐,把小数点对齐,小数加减的竖式计算就类似于学生已经熟悉的多位数加减的竖式计算。学生必须体会这一点,那么,小数加减法便可以融合到学生整数加减法已有的经验之中,学生对小数加减法不但不再感到陌生或负担,而且能体会到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

(二)平移、旋转和对称

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把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对象,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空间与图形,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第一课“对称图形”,让学生先观察、欣赏民间剪纸的艺术作品,再经历“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等操作活动,逐步感知什么是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进而在直观辨认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的分类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对称图

形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在方格纸(钉子板)上画(围)出对称图形,用几种基本图形进行组合,摆出(构成)对称图形,从而初步形成对称图形的概念。

第二课“镜子中的数学”,向学生呈现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激发他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空间知觉。第18页练习第1题“从镜子中看到的左边图形的样子是什么?”并给出3个答案供选择,很有挑战性;其实这3种答案都有可能,取决于镜子放在适当的位置。经历这样的空间位置与图形的探索,空间观念是会大有长进的。

第三课“平移和旋转”,首先结合生活中具体的实例,如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国旗沿着旗竿徐徐上升、直升飞机起飞时的机翼运动、小风车迎风旋转等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进而通过区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两类运动,描述见过的平移或旋转运动等学习活动,以丰富关于平移和旋转的感性认识;并要求学生“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获得体验。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移,让学生观察在方格纸上简单图形平移前后的位置,通过“移一移”“说一说”“填一填”“画一画”等操作与交流活动,去逐步感悟这样一个道理:要确定图形平移后的位置,不仅需要知道图形平移的方向(上、下、左、右)还要知道平移的距离(几格)。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是平移的两个基本要素,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它,但不能也不必要把它归纳成知识点强加给学生们。

第四课“欣赏与设计”,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体会平移、旋转与对称在创作图案中的应用,为学生展示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力提供机会,获得创作图案的初步经验和体验。

(三)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

第三单元“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等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乘法的。第一课“找规律”,让学生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时积的变化规律;掌握这一规律,两个整十数的乘法就能口算得出结果。在发现规律之前,计算12×40,120×40对于学生来说是有挑战性的,他们要把这些算式转化成熟悉的形式:12×40=12×5×8=?120×40=60×2×40=60×80=?从中应让学生体会到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而式子的变形是实现这种转化的重要手段。

第二课“整理书”,结合“整理书”的问题情境,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没有进位的乘法。首先让学生估算,培养学生[ ]对数量关系的直觉能力,回答“20__本放得下吗?”再探索精确计算的各种算法,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但必须掌握它。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乘法的基础,必须让学生体会这两者的联系与区别,理解每一层计算的含义。

第三课“电影院”,结合电影院有多少座位的问题情境,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首先需要理解问题情境,明确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即“这是21排26号,是最后一个座位”是什么意思,把它与来看电影的“500人”联系起来,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其次提高了对估算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解释自己估算的方法和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与习惯。至于“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座位”的计算,应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因为本课的算法与上一课类似,所不同的是需要提醒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注意进位问题。

(四)关于面积

第四单元“面积”,第一课要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首先结合四对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体或图形,直观说明面积的含义。接着让学生从附页中剪下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比一比它们的面积大小。解决这个问题的挑战性在于单纯依靠观察难以判断,要鼓励学生尝试寻找其他的比较手段和途径。教材中提供了三种办法:剪一剪,拼一拼;用硬币摆一摆,再数一数;先画格子,再数一数。不仅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其中摆硬币或画格子的办法所蕴含的思想,还为后继学习面积的度量埋下了伏笔。

第二课,让学生再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有多大?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画方格数方格的方法测量封面,以及交流各自测量结果的过程,并在对彼此不同的测量结果的质疑与反思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认识1厘米2的面积单位,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厘米2?使1厘米2面积单位变得直观、具体,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有了对1厘米2面积单位的体验后,让他们再估一估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并用格子纸量一量,检验估测得准不准。这样的活动对培养学生[ ]的空间观念与估测

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后续教材引导学生认识1分米2与1米2等面积单位的活动,也要经历与认识1厘米2大体相同的认知过程,特别要体会学习1分米2与1米2这两个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获得它们所示的面积大小的具体体验。因为不同大小的面积单位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境或场合加以选择使用的。

第三课“摆一摆”是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探索活动从估测3个长方形的面积开始,培养估测意识;然后用1厘米2的小正方形放在这3个长方形上摆一摆,看需要摆几行几列,能够分别把这些长方形铺满,从而获得每一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的相关数据;把这些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进行观察、比较,发现长方形面积与乘法的联系,从而建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个实验、探索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合情推理、建立数学模型的抽象思维的过程。有了建立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经验,经过类比推理,学生能够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第四课“铺地面”,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进率)。教材创设了“铺地面”的问题情境,探索1分米2与1厘米2的换算关系。先让学生估计1分米2里有多少个1厘米2,再通过直观操作或合情推理来检验原先的估计是否正确,从而确认1分米2=100厘米2的换算关系。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之后,就可能类似地推出1米2=100分米2、1米2=10 000厘米2等结论。在掌握厘米2、分米2和米2之间的单位换算关系之后,再认识米2、公顷和千米2之间的单位换算关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忆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例如,1米2=10 000厘米2、1公顷=10 000米2,这两个换算关系有相同的进率;1分米2=100厘米2、1米2=100分米2、1千米2=100公顷,这三个换算关系也有相同的进率――利用这种形式上的联系,也许有助于保持对它们的记忆。

(五)认识分数

第五单元“认识分数”是学生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在本单元,分数被作为整体的一个部分来认识,这种认识又与平均分的经验分不开。其实,学生正式学习分数以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曾想过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第一课“分一分(一)” 从学生熟悉的一个简单的数学事实出发: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到半个苹果。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呢?这个讨论过程,一方面学生可以意识到原来学

过的数不够用了,要另想办法表示“一半”;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创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式其实是很多的。在这个基础上才引入“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进而,让学生在“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等操作与描述活动的过程中,理解简单的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第二课“分一分(二)”,是对分数意义认识的进一步发展。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个部分,而这个整体的内涵是丰富的。单位1是一个整体,由许多事物组成的集合也是一个整体,分数更深层的意义是表示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的数量关系,从而运用分数可以描述现实世界的许多现象。教材创设的“试一试”的问题情境,就是要让学生体验到这一点;第60页第3道思考题还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所具有的相对性,它不能撇开“这堆铅笔”这个整体的背景,从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第三课“比大小”,由于分数具有相对性,所以比较两个分数大小就有一个必要的前提,即这两个分数所表示的必须是同一(或相同)整体的两个部分。抽象的分数可以用图形直观表示,所以借助图形的直观可以比较分数的大小;这种直观的比较分数大小的策略,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的发展水平。这部分教材的要求也是最基本的,仅比较两个分母都不大于10的分数的大小;但它所充分体现的形数结合的思想方法却是要让每个学生都经历和体验的。

第四课“吃西瓜”,结合小熊吃西瓜的情境,学习同分母的简单分数的加减算法。对小学生而言,直观是通往抽象思维的必由之路。理解抽象的分数加减的算法过程,教材中都通过直观的图形来揭示其中的算法原理;在“练一练”中,还再次结合线段图进行分数加减,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的意义。但是,学生进行分数加减运算最终必须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为此,学生做了“练一练”中的第2题后,要求他们“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目的是帮助他们自己去发现“两个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形式规律,即“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他们一旦领悟到这一点,在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时,才可能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抽象思维也才可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六)统计与猜测

第六单元“统计与猜测”的重点是读统计图表,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做出判断与决策。

第一课“奖牌给哪组”,结合读两组投篮比赛的统计图,在讨论该哪组获胜的过程中,体会计算平均数的意义与必要性,进一步获得怎样利用统计图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体验,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应用意识。怎样求平均数,教材呈现两种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它们彼此不分优劣,重要的是学会在不同的场合会选择适当的方法。教材没有给出求平均数的公式,重点放在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上;当然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描述、建立平均数的算法模型,但无须要求死记硬背。在“试一试”与“练一练”中提供了平均数应用的现实问题。

第二课“猜一猜”,让学生体会在可能发生的事情中,发生的可能性还有大小的区别。第一个活动是说一说“如果转动转盘,指针停在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学生不做试验也能够通过比较不同颜色区域的面积大小,进行合情推理,做出正确判断。但“抛纸杯”各种结果可能性的大小,不做试验就难以推断。在做这个试验前,应该让学生先猜一猜纸杯落地后有几种情况,哪一种发生的可能性,哪一种最小;然后再通过试验进行验证。“摸球”试验,同样要求学生能够列出所有可能发生的几种结果,猜想发生各种结果可能性的大小,再通过试验来检验猜想。进一步可以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尝试寻找各种结果可能性大小的原因,与同伴进行交流,体验数学思考的力量。对于任何概率的简单试验,首先要弄清楚它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有几种,这是进一步研究和描述发生各种结果可能性大小的必要前提,所以教材中设计的“讨论”和“试一试”都加强了对这一前提的关注和体验。“你知道吗”介绍降雨概率,有助于学生认识可能性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七)实践活动

“旅游中的数学”和“体育中的数学”,较好地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某一领域的应用,具有综合的特点。像这样专题性的实践活动,不但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有助于生成数学内部知识之间的内在有机的联系,还能更好地理解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例如,“旅

游中的数学”,从出发、租房、游览、吃饭到设计旅游计划,无处不用数学来解决问题,而且很自然地把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知识融合在解决旅游问题的过程中。“体育中的数学”,无论编排体操表演的队形,还是安排比赛的场次,同样需要数学,在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获得对数学的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学生情况分析^p :

所教的是305班和306班,305班35人,306班是36人。两个班在数学方面的整体情况比较好,对数学比较感兴趣。305班在课堂上的发散思维比较开阔,学生比较乐于动脑子,在课堂常规方面听讲、举手方面比较积极,但在学习的主动性上还不够强,作业的完成比较理想,在书写方面比较端正,页面干净整洁。在班级有一批像郭富斌、赵昕怡、杨文强等一批拔尖分子,在班级中起了非常好的带头作用,但有三个学生在学习能力上还比较薄弱,吴家成、王宇琛比上学期有明显的进步,但需要督促,学习不够积极,倪加乐在学习态度上比较好,但在学习能力上比较薄弱,本学期要继续加强后进生的补习工作。今年又来了一个新同学,她原先所学的是义教版的教材,跟我们北师大的教材在内容上有所出入,所以也要加强该学生的补习工作。306班,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欢乐的一个班级,整体非常整齐,整个班级学习氛围浓厚,主动性非常强,在班级中,在数学方面比较优秀的占全班的大部分,不管是课堂听讲,还是作业都是非常理想的。但班级中还有三个学生相当比较薄弱,诸佳俊学习不够努力,周文迪比较粗糙,徐维在理解能力上还有待提高,也要加强这三个学生的补习工作。

三、本学期的教学总目标和总的要求: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

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第三单元“乘法”

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第五单元“分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第四单元“面积”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除了安排“森林旅游”“旅游中的数学”和“体育中的数学”等3个较大的实践活动外,还在正文或练习中提供了如下的实践活动:

1.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并做好记录。

2.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电费开支情况,并记录下来。通过分析^p 数据把你的感受与同伴说一说。

4.收集一些对称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5.用纸剪出一个喜欢的图形,通过对称、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

6.设计旅游计划。

7.厨房铺地砖的设计方案。

8.制作七巧板。

9.调查你和同学的身高,计算你们组的平均身高约是多少。

10.在报刊上找出与平均数有关的信息,并与同伴交流。

11.经历以上一系列观察、操作、制作、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并积累更多的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网斐斐,课件园的主要措施:

(一)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

本册教材中的小数与分数、图形的变换与面积等概念,都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的基础知识,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它们是至关重要的。儿童建立这些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强调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利用实物材料、图解和现实世界的情况,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些概念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为了激活学生先前的具体经验(包括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这些具体经验是学生个人化的知识,也是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数学学习,理解、接纳新知识的基础;在有意义的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新知识又变成学生的具体经验或体验,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才得以发展。在本学段强调这些基本概念,将减少通常在高年级中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和困难方法所花费的时间。

(二)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和建构自己的数学意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交流他们彼此的想法

这不仅能够满足学生想成为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的强烈的心理需要,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也提供了教师了解学生的充分机会,从而教师的引导与指导也就更富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如第一单元“货比三家”中,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便宜?第二单元“镜子中的数学”中问“机灵狗从镜子中看到的对吗?”第三单元“找规律”,算一算后“你发现了什么?”第四单元体会统一面积单位必要性,第五单元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第六单元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等学习内容,都必须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操作等自主学习活动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师只要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同一单元的教学过程(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一乘除法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2、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和一位数整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用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4、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的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 2、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口算。单元课时安排:10课时 第一课时 小树有多少棵(1) 教学内容:P2-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复习:⑴口算3×8= 5×4= 9×3= 4×2= 8×7= 7×9= 5×5= 8×4= 二、情境引入 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喜欢)要有美丽的环境,就需要花草树木。 三、探索新知: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 引出:20×3= 4、讨论算法。 ①用加法算:20+20+20=60(棵) ②用乘法算:20×3=60(棵)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20×3”的口算过程 2×3=6,20×3=60· 5、教师提出问题:4捆一共多少棵?5捆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自已完成,最后与同伴交流。 四、拓展应用: 1、 3×2 5 × 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你发现了什么? 2、P3第3题 香蕉每堆200根 小象每天吃60根。 大象每天要吃90根。 ⑴、3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1天吃吗? ⑵、1头大象一个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 ⑶、你还能提吃哪些数学问题? 五、小结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已经养成了研究的惯和常规。然而,由于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和思维发展不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研究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存在研究态度的问题,需要积极引导他们,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因此,在新的学期里,我们不仅要端正学生研究态度,还要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研究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三个领域,八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第三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乘与除”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研究(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通过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六单元“乘法”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研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册一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包括: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乘法、年月日和认识小数。图形与几何包括:观察物体、周长。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观察物体”设计了两个课时,从更多的不同位置观察一个或两个物体,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推理、模拟、观察、验证,获得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以此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综合与实践”设计了“校园中的测量”,引导学生选择合适工具和方法在开展测量活动,经历活动全过程,积累实际活动经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整理与复习”、“总复习”按照整套教材的整体编排重新设计,具体设计思路请见整套教材的修订方案。 1.借助画直观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体会“化繁为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标准》明确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册教材特别注重运用画直观图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学信息,理清数量关系,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通过画图方式呈现、筛选有用信息,进而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在观察、解释和比较中体会“化繁为简”的过程,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本册教材在前几册教科书已有渗透和铺垫的基础上,力求突破以往的呈现形式,结合生活或具体情境,不仅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即:“从哪里来”;还在试一试和练习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算式寻找生活中的原型的活动,即:“到哪里去”。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每个算式所表示的实际含义,理解其意义,增强应用意识。 2.借助最熟悉的生活原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探索计算方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一、学情分析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分三个领域,八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第三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乘与除”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

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六单元“乘法”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第七单元“年、月、日”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 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 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空间与图形

混合运算北师大三上数学教学教案

混合运算北师大三上数学教学教案 混合运算北师大三上数学教学教案 北师大三上数学教案篇一:新北师大版3上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出混合算式的过程,理解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初步学会借助直观图等方式,分析、表示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列式或者综合列式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积累、提高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3.体会“先乘除后加减”的合理性以及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进行简单的整数混合运算(两步),激发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第1课时小熊购物(一)(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 2.会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教学准备:课件、食物面包、饼干、饮料的图片。 1 2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分步:3×4=12(元)综合:3×4+6 12+6=18(元)=12+6

(元)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2课时小熊购物(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 2.会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 教学准备:课件、食物面包、饼干、饮料的图片。 4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二)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第3课时买文具(一)(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2.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5 北师大三上数学教案篇二: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上) 第三单元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内容:课本第26页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目标: 1、通过排列搭配活动,训练学生有序地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创造的能力。 2森林狂想曲、渗透排列、组合的思想。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三班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1 设计说明 本节课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是在同学已经把握了表内乘法及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针对同学的学情,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1.注意同学对算理的理解,用直观运算关心同学把握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为了使同学真实地理解算理,组织同学摆人民币模型,在点子图和表格中进行计算,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直观地呈现在同学面前,使同学心领神会,为同学进行算法运算打好基础。 2.从同学的爱好动身,引导同学自主探究,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枯燥的计算往往会令同学感到乏味。在教学中,为了避开消失此类状况,敬重同学已有的学问阅历,让同学自主探究不同的算法,并借助多种手段帮同学理解算理,呈现多种计算方法,使同学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观性。 课前预备 老师预备 PPT课件人民币模型 同学预备人民币模型带有表格和点子图的题卡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引出问题 1.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32页情境图。 师:暑假的一天,同学们预备到海滨游泳场去游泳,他们先来到了海滨游泳场的游泳用品销售处,选购一些游泳用品,这里的商品真是琳琅满目啊! 2.引出问题。

师:请大家认真观看画面,你能发觉哪些数学信息呢? 请同学全面地说出画面上供应的数学信息。(有3个同学在买游泳用品,泳衣每件28元,泳裤每条13元,泳帽每顶9元,泳圈每个12元,皮球每个18元,泳镜每个16元) 师: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请同学自主提出问题,老师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同学熟识而感爱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同学乐观的思索,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探究12×3的计算方法。 (1)在同学所提问题中选出: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元?(课件出示) 师:要求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元,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出算式呢? 同学依据题意列出算式:12×3。 (2)尝试计算。 师:这道题你们能自己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同学尝试独立算出得数。 (3)集体反馈沟通,展现算法。 师:你们是怎样算的?说说你的想法吧。 预设 生1:由于12×3表示3个12相加的和是多少,所以可以用连加计算,12+12+12=36。 生2:把整十数和个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加,10×3=30,2×3=6,30+6=36。 (4)用人民币模型演示算理。 师:现在我们一起摆人民币模型,演示一下其次种算法。 北师大版三班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2 一、教学目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 希望每个学生都能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无论是在思考问题、与他人交流还是参与小组活动,你们的积极参与和投入非常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04页主题图及第105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①通过猜测、试验、论证,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②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 教具、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准备两个盒子(1号盒和2号盒),8个白球,4个红球和4个橙球和蓝球。 教学过程 一、动画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观看喜洋洋和美羊羊的赛跑比赛(懒洋洋当裁判),同学们猜测一下谁会赢?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可能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二、联系实际,探索新知 (一)1、师:同学们,这节课咱们一起来玩游戏,你们开心吗?但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能做到吗?(生:能) 2、师:看!老师这里有一个什么的魔术盒子,里面装着一些球,我请同学们随意的摸出一个球,只要放到我的耳边,让我听一听,我就知道它是什么颜色的,相信吗? 3、生摸球(找3到4名学生摸球) 4、师都猜是白色的。 5、师:怎么样,老师厉害吧!知道老师为什么猜的这么准吗? 6、生:发表意见,达成一致,盒子里面的球都是白色的。 7、师:同学们真聪明,事先老师知道这个盒子里装的都是白色的球,所以无论同学们怎么摸,摸出来的球一定是白色的。(板书:一定) (二)体验“不可能” 1、师:同学们,你们还想玩吗?看,老师在接着领你们玩一个抽奖的游戏,好不好?(师拿出一些事先购买的学习用品当做奖品),只要你们从这个盒子里摸出白色的球,这些奖品就是你们的了,想要吗? 生1:没中奖 生2:没中奖 生3:没中奖 2、师:这几名同学的运气是不是太差了,怎么都没中奖那? 3、生猜想(各抒己见),最后认为盒子里面根本就没有白色的球,所以无论怎么摸都不可能中奖。 4、师:如果你们让全班同学都摸到,可能摸出白色的球吗?(不可能)(板书:不可能) (三)体验“可能” 1、师:老师根本没有放入白色的球让你们来摸球中奖,你们心里平衡吗?那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数学始终在潜移默化地在微小之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且我们在小学时代渐渐形成的数学思维会始终影响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让我们生活得更加精致华蜜。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验探究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增加学生讲所学学问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4、培育学生的口算实力、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的计算实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6+41=19+41=56+28=83+12=75+11= 75+21=

67+21=73+15=45+24=58+42=57+17= 48+37=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1、获得信息,理解题意。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专线大巴票价:48元,一般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 提问:我们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一般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一般快客便宜多少元?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当怎么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探讨、沟通,然后汇报。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混合运算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教法:引导发现法。学法:动手操作法教学课时:2 教学准备:挂图,实物,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课件,故事引入。 今天是星期日,熊妈妈领着小熊贝贝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真 多呀!小熊贝贝都看不过来,这也摸摸,那也碰碰,嘴里还一个颈地嘟囔:“妈妈,我想买这个。妈妈,我还想买那个……”最后,他们来到了超市 的东南角。2、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谁能用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二、自主学习 自学提示,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 么信息? (2)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指名汇报。

(3)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食品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些 什么呢? (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既调动了 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反馈交流 1、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和解答的 问题大多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会后可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自己提出问 题再自己解答,学生回兴趣浓,积极性高。)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2)那么小熊该付多少 钱呢?请你来帮它算一算。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的解答可能回出现多种形式:有的列两个算式分步解答;有的 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综合算式解答。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让学生明确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如果班中学生只有分步解答的,教师 要启发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把不同的三种形式 进行板书。) (3)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运算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4)四、精讲点拨 教师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及方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北师大版 (学习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教案,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大学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教案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lesson plan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junior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university lesson plans, other lesson plan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lesson plans, stay tuned!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北师大版5篇 三年级数学教师应该融入学生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去掉严肃的表情,和学生们成为朋友。每个三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之前都应该写三年级数学教案。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北师大版”,下面本店铺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北师大版篇1 教学目标:

三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教案(集锦7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教案(集锦7篇)三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创设有目的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固体胶、小纸片、硬币等) 2、学生准备: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固体胶、小纸片、硬币等)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含义,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手掌面及数学书封面引出物体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面积) 2、以淘气想加入到同学们当中来,出示课件引出: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 二、初探面积的含义。 1、感知: ①寻找身边物体的面积,学生举手回答。 ②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同桌互说并举手回答。 2、学生活动: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大小 ①教师出示长方形与正方形。学生猜测图形面积的大小。 ②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具袋中的学具想出多种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师巡视指导。 ③学生演示不同方法并由学生选择测量面积比较准确的方法。 ④师引出数格子的方法。 三、应用。 1、(课件出示)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生观察后举手回答。 2、出示两个正方形,学生讨论并判断是否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让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共7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共7篇) 第1篇:新北师大版三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需要多少钱》教学设计 庙沟门中心小学:陈如 教学内容: 教材32、33页。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难点: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教法:引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暑假里,有三个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出示挂图:同学门自己观察这幅图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技巧。 (二)出示自学指导:(小黑板出示) 自学课本第4页“试一试”以上内容,并解决以下问题: 1、观察情境图,并根据图提出问题。 2、精选最有价值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 3、尝试计算: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三、反馈交流: 1.小组交流,列式计算。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乘法算式:12 × 3 = 全班交流算法。 2.解决问题:(小黑板出示) 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每个学生先独立列出乘法算式,尝试解决,再交流、汇报。四、精讲点拨: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五、当堂训练: 课本“练一练”的1、2 题,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练一练”的3 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讨论交流。作业布置:第33页1、2题。 板书设计: 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12+12+12=36 (元)12×3=36(元) 先算:10×3=30 再算:2×3=6 最后算:30+6=36(元) 教学反思: 答:需要36元。 第2篇:北师大版三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021 一、本学期教材分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一)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扩展了数及其应用的范围。第一课“买文具”,结合购物的情境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小数,初步建立小数概念。在“买文具”时,会看到文具标价牌上用小数表示它们的价格,从而自然地引入小数;经历把这些表示价格的小数改写为几元几角几分、再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为小数表示的过程,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体会小数与它所表示的实际的量的单位之间的联系,体会小数的特征,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第二课“货比三家”,要建立小数大小的初步认识。在解决“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学生自己的购物经验,交流比较两个小数(价格)大小的多种方法:既可以把两个小数都改写为几元几角后比较它们的大小;也可以找到一个适当的整数为中介,通过它间接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切忌把成人认为更简单的方法强加给学生,更简单的方法可能也更理性、更抽象,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不良后果;如果更简单的方法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那应该鼓励。在进一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很可能提出“去哪个文具店买橡皮便宜”的问题,它涉及到比较3个小数的大小,要找出其中最小的一个,更具有挑战性。这个问题应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答;然后再引导他们体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16篇)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1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自制各教具,准备实物及挂图;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运用现实物体引入新知。 谈话:我们已学过求长方形的周长,下面,我们一起讨论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出示地砖一块) 二、探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①出示情境:同学们又在教室的地板上铺上了许多鲜艳的泡沫地板,你们看,每块地板都是什么形状的呢?(正方形) ②出示数学信息:“每边的长都是60厘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③学生独立思考:怎样计算每块正方形地板的周长?

④讨论交流:60+60+60+60=240(厘米) (60+60)×2=240(厘米) 60×4=240(厘米) ⑤回答问题:每块地板的周长是240厘米。 ⑥小结: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有时间的话,可以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1、先测量,再计算各图形的周长。(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必要条件,再准确测量,正确计算。) 2、淘气将两块泡沫地板拼在了一起(如图),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60×2+60)×2=360(cm) 60×3×2=360(cm) 60×4×2―60×2=360(cm) 60×6=360(cm) 3、用16根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能摆出几种?写出它们的长和宽。(以小棒根数为单位)(四人一组,把各种形状的图形都摆出来) 提问:这些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一样长) 为什么?(都是用16根小棒摆成的) 4、游戏:找朋友(周长相等的图形是朋友) 老师依次出示(a)、(b)、(c)号图形,学生从(1)~(7)号图形中找到和老师出示的图形周长相等的图形,用手势表示图形的编号。 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教科书51页实践活动:先估计,再测量黑板面、数学书封面、自己鞋底等周围学习生活用品各面的周长。 3、课后分组测量并计算学校一个篮球场的周长。(可以使用目测、步测、工具测量等各种方法。)

关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通用14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关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通用14篇) 时间真是转瞬即逝,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教学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篇1 一、学情分析 这一届三年级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册一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包括: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乘法、年月日和认识小数。图形与几何包括:观察物体、周长。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观察物体”设计了两个课时,从更多的不同位置观察一个或两个物体,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推理、模拟、观察、验证,获得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以此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综合与实践”设计了“校园中的测量”,引导学生选择合适工具和方法在开展测量活动,经历活动全过程,积累实际活动经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整理与复习”、“总复习”按照整套教材的整体编排重新设计,具体设计思路请见整套教材的修订方案。 1.借助画直观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体会“化繁为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标准》明确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册教材特别注重运用画直观图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学信息,理清数量关系,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

教学内容:P2 --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 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 序。 教具准点:口算题卡、ppt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北师大版(推荐15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北师大版(推荐15 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北师大版第1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乘除法”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第三单元“千克、克、吨”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第四单元“乘法”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

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第六单元“除法”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学习乘除混合两步运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5、第七单元“年、月、日” 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在这一单元里学生学习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第五单元“周长” 本单元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出混合算式的过程,理解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初步学会借助直观图等方式,分析、表示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列式或者综合列式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积累、提高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3.体会“先乘除后加减”的合理性以及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进行简单的整数混合运算(两步),激发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第1课时小熊购物(一)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 2.会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课件、食物面包、饼干、饮料的图片。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 分步: 3×4=12(元)综合:3×4+6 12+6=18(元) =12+6 =18(元) 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2课时小熊购物(二)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 2.会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课件、食物面包、饼干、饮料的图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出混合算式的过程,理解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初步学会借助直观图等方式,分析、表示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列式或者综合列式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积累、提高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3.体会“先乘除后加减”的合理性以及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进行简单的整数混合运算(两步),激发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第1课时小熊购物(一)(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 2.会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课件、食物面包、饼干、饮料的图片。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 分步: 3×4=12(元)综合:3×4+6 12+6=18(元) =12+6 =18(元)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2课时小熊购物(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 2.会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课件、食物面包、饼干、饮料的图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