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临泉县历史沿革

安徽临泉县历史沿革

安徽临泉县历史沿革
安徽临泉县历史沿革

阜阳临泉县历史沿革

临泉,古称沈地。西周初,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封聃季载于沈地,建立了沈子国。公元前506年,沈为蔡国所灭,后楚国又灭蔡国,此处即属于楚,为楚国平舆邑。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全国设36郡,310余县,我县当时被设为平舆县。

西汉时我县仍为平舆县,并在今同城镇设同阳县东汉时仍为平舆县,同阳县改为同阳候国,封阴庆为同阳候。属汝南郡。

两晋时期平舆、同阳两县仍并存。

南北朝时,此处为南北战争要冲,平舆、同阳两县先后废止。

隋朝时实行州、县制。公元583年开始设沈丘县,复设同阳县。先后属沈州和颍州。

唐朝时,公元618年在县境东南增设高塘县,6年后又废,公元627年,沈丘、同阳两县废。公元706年,重设沈丘县。属颍州。

宋朝时,沈丘县属顺昌府。

元朝时,沈丘县属颍州行省。姜寨、同城、瓦店属河南行省。元朝末年,沈丘城中百姓北逃,城空而废。

明朝初年,废沈丘县,降为沈丘镇,属凤阳府颍州。西部姜寨、瓦店,同城属汝宁府。公元1497年,在距今临泉县城西北30里的乳香台(今沈丘县老城)复设沈丘县。

清朝建立不久,沈丘镇属江南省(包括今江苏、安徽两省),公元1667年安徽省正式成立,沈丘镇属安徽阜阳县。

1935年正式成立临泉县,因县城滨临泉河而得名。驻地在沈丘集。1947年10月临泉解放,由于革命形势的需要,先后在临泉境内设临泉市、临泉县、泉阳县和泉南县。

1949年2月又同归为临泉县。

临泉风俗民情

临泉县有着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远在七、八千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息和劳动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大量的遗迹。在近现代革命战争中,我们的先辈为我争自由、求解放,也生活和战斗在这时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老丘堆位于县城西1千米流鞍河南岸。又叫沈子墓,长50余米,宽20余米,高10余米。相传聃(丹)季载受封于沈,死后埋葬于此。但据考古学家认定,迹里是新故事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因为此处遍地是陶制器皿碎片和残断的石器,生产工具。出土有石斧、石锛、石箭头、石刀、陶方鼎、陶纺轮等,还有骨刀、骨针、骨箭头、骨鱼叉等。老丘堆原来很大,因处于流鞍河岸边,长期受到暴雨冲刷和农民深翻耕作,现在相当小了。这里地势较高,地面干燥,前有大平原,后临流鞍河,是原始社会的一个村落。已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费子街遗址在涎河汇入泉河西岸的杨桥集费子街村。高出河床3米,长300米,宽150米,周围环水,中间有河流冲击形成的一条大沟。在这里采集有石锛、陶网坠、陶纺轮等古代文物。属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的遗址。

岗上遗址在黄岭集东北1千米处的岗上村头。长800米,宽200米,高3米。南部和西部是断层,断层处暴露出有烧土层和遗迹层。出土有蚌镰、骨镞、骨针、骨镖、石镞、石斧、陶纺轮、陶罐、獐牙、鹿角等大量遗物,属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在上术三处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石器、陶器、骨器、蚌器,但是没有发现青铜器,表明当时社会尚处于氏族公社会时期,还没有进入奴隶制社会。人类已经过着定居的生活。捕鱼用的网坠、狩猎用的箭头,则表明渔猎工具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这只有在氏族社会的晚期才能出现,说明母系氏族公社会已过渡到父系氏族公社。社会的分工大致是:农业生产、渔猎为男子所担任;制陶、饲养家畜、纺织缝纫是女子的事情;年老的人负责指导、传授经验,并做些轻便事务;孩子

们从事辅助性劳动。全体氏族成员人人都要劳动,产品显然掌握在父系家长手中,但仍为氏族成员所共享,还没有产生剥削和私有制。

沈子国古城在县城西500米处的古城子。这里北依泉河,南临流鞍,地垫很高,瓦砾遍地,地下文物埋藏丰富,城郭规模宏伟,轮廓清晰,确有一派古城堡的气象。

早在西周初年,周文王的第十个儿子聃季载被封于沈地,在此建立了沈子国,其后,聃季载的子孙们在此繁衍生息。

鲷阳古郡在鲷城镇北郊,因面临鲷水之阳而得名。这里地垫很高,陶片瓦砾俯拾皆是,城池规模清晰。在此出土有大量的古代文物,如陶壶,陶鼎、铜镜、石馨及战国时楚国的黄金货币呈郢(YIUG影)爱(YUAN员)等。

鲷阳早在两汉、魏、晋时就曾两次设郡。一次在南朝封宋永初元年(420年)元月,刘裕废东晋称帝,改国号宋,将新蔡郡设在鲷阳。30年后,又将郡移至汝南。另一次在南朝宋升明三年(479年)四月,萧道成废宋,改号齐,将新蔡郡改为北新蔡郡,仍设在鲷阳。

毕卓墓在鲷城镇1千米处,高4米,周长80余米,宏伟威严。墓内分为正室、后室、西室、东室。全为青砖结构,墓砖上刻有鸟花纹。毕卓为晋朝鲷阳人,曾任吏部郎。因嗜洒如命,醉盗领家酿酒而传笑古今。1958年,当地群众掘墓取砖,曾挖出大量五铢铜钱和一只洒壶,及一“吉士夫人”的砖刻。

银杏树在县城西古迹子处。银杏树、古城子、老丘堆并称为临泉三大古迹。树高30余米,胸围8米。九棱十八丫、本十二枝杈,已有两千多年的树龄,至今仍枝叶繁茂,挺拔苍劲,银果累累。突出地面的根部,自然形成的各种造型,如雄狮巨龙,如跃虎奔马,千姿百态,任凭想象。其中,在一根木上可见一清晰的马蹄印,附近根木上又有一个脚印。传说,为明未农民起义军首领李闯王攻打北京时,在此倚树稍息留下的。

据林业工作者考证,离城市这么近,又这么大,这么古的银杏树,为全国第一。此树已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树木。

老枸桔树在鲷城镇古鲷阳城遗址处。相传为元朝未年大将察罕铁木尔在鲷阳城建花园时所植,至今已有660余年的历史。

其树虽然不大,但经年已久。高3米多,上部主干老死之后再抽新干,新干死后又发新干,如今五代树干残枝历历在目,可见其古老之甚。而今所发新枝,仍绿叶茵茵,并结果数枚。每年都有众多慕名者来此观赏一番。

育才阁在长官集中心的涎河南岸。是革命烈士张蕴华于1929年任长官小学校长时所建。当时,他组织有学生会、穷人会、夜校等,提出“扒庙宇,打神像,兴学堂”的口号,带领学生、教师和穷人先后扒掉7座庙宇,建成育才阁后,他在大门上写一别对联:“竖起两根硬骨头;誓与土劣拼死命”。在二门上写一副对联:“有什么思想说什么话;做一番事业尽一番心”。育才阁有上、中、下三层,共16间。第一、二层为教室,第三层仅一间,仿意大利式建筑。从整体看,既美观而又严整,既朴实而又和谐。

长官清真寺在长官集南首。建于明代万历(1573)年间,已有420余年历史,当时作为长官店回民礼拜场所。大门楼悬挂一横匾,上书“古清真寺”;二门楼横匾“率由理门”;北讲堂匾额“主敬存诚”;大殿明柱上有对联:“认真主无影形凭万物作证;参造化非高远唯一理在心”。1983年县政府拔专款又重修大殿6间,南讲堂6间,北讲堂5间及大门楼和二门楼,使清真寺面貌焕然一新。

魏野畴烈士陵园坐落在老集东首界南河东岸。魏野畴原为中共皖北特委书记,1928年4月9日根据中央“八·七”会议精神,组织和发动了著名的阜阳“四·九”起义。但由于准备工作不成熟,起义归于失败。魏野畴率部撤离阜阳,星夜兼程向西南转移,途经老集时被敌人杀害于界雕南河边。

1988年,县政府辟地在魏野畴牲处建造陵园。陵园分两部分,前面为陵园风景区,遍植松柏、花圊。后面为烈士墓地,墓前立有墓碑。陵园大门两帝旁有“四·九举义旗名垂千古;皖北洒碧血光照后人”的对联。

刘邓合纪念碑在韦寨中学校园内。1947年8月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出,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的序幕。在大别出实施战略再展开期间,刘伯承司令员率领的后方指挥所于12月转出大别出,来到临泉的韩老家。1948年2月24日,邓小平政委率领的前方指挥所自大别出转出,来到韦寨,与刘伯承率领的后方指挥所在分别75天后胜利会合。1991年县政府拨款在此立碑纪念。

游磻溪姜太公庙

据载,姜太公隐钓渭滨,遇周文王,虎变天下。从此姜太公钓鱼处便成圣地,历代立庙建观,供奉姜太公。儒道释三教门面人物也鱼贯而入,沾太公圣光。今已蔚然大观。

姜太公庙位于秦岭以北、渭河以南的一条磻溪大峡谷内,峡谷三面屏山,一面临水,形如簸箕,固又称箕谷。三国诸葛亮兵出岐山伐魏,所谓“驻兵箕谷”,即此地也。远望景区,层峦叠嶂,奇峰穿云,林海无际,尽如黛泼。

越过山门,进入前院,迎面便见一尊巨大的汉白玉姜太公雕像,目光炯炯,威仪万端,似透人间万象。两边分列以汉留侯张良为主配的姜太公的十大配享雕像,其中还有孙武、吴起、诸葛亮、李靖等。此典缘自唐朝。斯时唐朝皇帝追封姜太公为“武成王”,择取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军事家配享姜太公。景区在此复制唐典,以此增壮姜太公的王者气象。姜太公大殿内还有一个现象耐人寻味,在姜太公主塑像的右侧立一三国人物关羽的塑像。关羽曾是国人一度尊奉的“忠义神武大帝”,与“武成王”姜太公齐名。一王一帝,同为至尊,今供一殿,孰君孰臣?孰尊孰卑?景区做此构设,显然意味姜太公胜关羽一筹。

踏沙南行约里许,就到了主景区,这里就是姜太公钓鱼和周文王访贤的地方。东岸石壁上刻有“姜太公钓鱼台”六个大字,石壁上方平台上建有一亭,亭内立一尊姜太公垂钓雕像。站在钓鱼台,放眼望去,怪石屹屹,清涧粼粼,古柏森森,云雾袅袅,栈道悬空,彩虹飞架,瀑布水帘飞流激石,红宇碧阁隐约青林。置身此景,万般杳然尘外。涧深处,有

一清泉,恐怕就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所说的“滋泉”了。泉水来自上游悬流,由于此处低洼而宽阔,水流至此便静不欲流,遂成渊渚。临渊而观,泉底可见绿苔白沙,游鱼嬉戏;青丝白发,如镜可鉴。泉边有一块青灰色、四米见方的花岗岩巨石,据传就是当年姜太公钓鱼所坐过的石块。石块近水一边有两条长约二尺、宽约四寸的光滑的小圆槽,恰像双膝长久跪磨的印痕。据说这是姜太公在此十年垂钓时磨下的膝印,因此当地人又称为“跪石”。“跪石”因是姜太公垂钓的实物见证,所以是姜太公庙景区的最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点,因此凡来游览的游客,必看“跪石”,不看“跪石”算是白来了。我国古今许多名人在“跪石”前留下了大量的感言。如明代杨启凤诗:“磻石亭亭水际头,当年曾此把鱼钩。波声震撼山灵动,千载鹰扬竟未休。”再如明代许仲琳诗:“闲居渭水垂钓竿,只等风云际会缘,八十才逢明圣主,方立周朝八百年。”又如清代许荪荃诗:“避世寻常甘钓渭,向年八十独兴周。行人不忘飞熊梦,每过磻溪忆壮猷。”留诗最多的要数北宋苏东坡了,比较著名的是:“闻道磻溪石,犹存渭水头。苍崖虽有迹,大钓本无钩。”这些诗文,都对姜太公的事业、功绩、智慧给予了高度赞扬,流露出对姜太公的崇高景仰。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在这里留下了种种神奇的传说,尤以“钓璜”最为著名。说是姜太公钓一鲤鱼,剖腹得一璜,璜乃玉也。玉璜中刻有姜太公后半生经历的预言。这件事古籍多有记载。如宋书《符瑞志》云:“吕尚钓得玉璜,其文曰:…姬受命,昌来提,撰尔洛钤报在齐。?”《括地志》亦云:“姜太公钓渭,鱼腹有璜,文曰:…周受命吕佐。?”姜太公后来果

然被周文王姬昌聘为秉钓之臣,撰写出了博大精深的兵书《六韬》,辅助姬昌父子灭了殷商,建立了西周,被封到齐国为君侯。据说姜太公阅过璜文后,顺手把它放在一片沙滩上,谁知玉璜脱手便长,一下大的长、宽、高各有三丈多,重达四百多吨,上大下小,形如莲座。这块玉璜现仍屹立在磻溪河床中部,就是一块大石头,与钓鱼台紧邻,后人把这块石头名之曰“钓璜灵矶”。据说凡求子女者,只要往这块石头上扔一小石子,便可遂愿。清代乾隆时期,宝鸡知县徐文博在这块石头上书写了“孕璜遗璞”四个大字,寓意杰出人才往往流落在荒野,人君应像周文王那样慧眼识才。这块石头至今已成为宝鸡著名的八景之一。

在磻溪河西岸的一座小山顶上,有一长约三丈,宽约一丈的石台,站在台上看兹泉和钓鱼台,一览无遮。据说这座石台是当年周文王为寻访姜太公所筑。原来周文王得知姜太公在磻溪钓鱼后,曾几次来访,都由于此处石壁深高,幽篁邃密而不得,情急之下,让人筑台以望远,这才发现了姜太公,于是即刻前往拜贤,二圣合德,终成大业。后人为了纪念这件盛事,将此台称之为“望贤台”。人们在台上为周文王塑了一尊雕像,一副情深意切的神态,望着钓鱼台方向,刻画出周文王为国屈尊求贤的博大胸怀。

位于钓鱼台西南向山坡处,有座三间大殿,殿前四株巨柏,如四座天蓬等距排列,门前柱上书有一联:斩将封神功贯古今神第一,兴周诛纣才兼文武世无双。这就是姜太公庙。这确是块风水宝地:崇山作背,清溪于前。峰峦林海,平湖波澜,白云苍狗,一揽于怀;远听松涛,近闻

清泉。这座庙《新唐书》明文记载为唐太宗所建。文曰:“贞观中,以太公兵家者流,始令磻溪立庙。”殿前四株巨柏据考证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树龄,与建庙时间吻合,可见也是当时所植。自唐太宗立庙起,历代皇帝对姜太公的追封逐步升级。开元十九年,唐玄宗下令“两京及天下诸洲各置太公庙一所”。上元元年,唐肃宗追封姜太公为“武成王”。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加谥姜太公为“昭烈武成王”。元朝皇帝则把姜太公庙直接建在枢密院,定期祭祀。姜太公在民间的根植更是远远超过官方,有记载说,凡有炊烟处,就有太公庙。至今民间有不知三皇五帝、周公孔孟、秦皇汉武者,没有不知姜太公大名的。历史上的帝王将相,三教九流都曾有过时褒时贬的遭遇,只有姜太公穿越千年历史时空,一路颂歌,即使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文革”时期,姜太公这个中国第一神也没有谁动他一根毫毛。

游罢姜太公庙,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姜太公把自己的后路铺得真好!许多历史人物生前轰轰烈烈,壮丽辉煌,称颂一时,盖棺便遭诟病,都是没把后路弄好。由此看来,人生在世,做事是不能只图一时的,要存后来之心,谋好后路才是大智慧。

阜阳历史文源

阜阳可供参观的历史文源 摘要:阜阳拥有丰富的可参观的历史古迹。阜阳风景优美,颍州西湖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齐名,颍上县八里河公园为国家AAAAA级风景区、阜阳生态园和迪沟生态园均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阜阳剪纸、颍上花鼓灯、界首彩陶等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阜南县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龙虎尊被列为中国十大国宝青铜器之一。 关键字:阜阳,历史文源,风景名胜,历史名人。 阜阳襟带淮河,怀抱西湖,淮河的重要支流沙颍河、汾泉河呈“Y”形在阜交汇,东城河、南城河、西城河、东清河、中清河、西清河、一道河、二道河、济河、古泉河等河网纵横交错,慧湖、瑶池、西城河内河、八中塘等沟塘星罗棋布,“水”构成了阜阳最重要的自然景观元素。城区拥有大小18条河流,在北方城市并不多见。阜阳的18条河流都已打通,形成了统一的水系,重现了古颍州“三清贯颍”美景,18条河流如18根蚕丝,织造出皖北的“滨水城”。 一:历史沿革 阜阳市历史悠久,人文蔚盛。历史上以颍州(今阜阳市区)为中心的南部开发较早。西周以后,在今阜阳境内即建立了妫姓的胡子国,临泉境内的沈子国,颍上境内的慎等。

春秋战国时,又出现了太和原墙的原阳,倪邱的新,临泉的寝等县邑。由此地域概念逐渐形成。秦代始置汝阴县,汉属汝南郡。三国魏置汝阴郡。北魏孝昌四年(公元528年)置颍州[3],隋设汝阴郡,唐设颍州,宋设顺昌府,元属汝宁府,明属凤阳府。明代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颍、亳二州首次并为统一版图。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亳县复升为州,分出。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颍州为直隶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颍州为颍州府,并以颍州本辖新置附郭县,乾隆皇帝依奏赐名阜阳县[4]。颍州府不仅包括今阜阳市、亳州市全境,而且含今六安地区霍丘县的大部分地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阜阳地区专员公署,下辖八县一个行政办事处。 1998年2月,亳州市从阜阳市划出,由省直辖。2000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亳州市、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划归亳州市管辖。目前,阜阳市辖界首市和太和、临泉、颍上、阜南四县及颍州、颍泉、颍东三区。 二:风景名胜 2.1 颍州西湖 颍州西湖位于阜阳市西9公里处,系安徽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远景规划70平方公里,省政府批准一期规划24.32

安徽池州市2021届高三理综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 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P 31 Cl 35.5 Co 59 Pt 195 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7.化学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乙醇、过氧乙酸、次氯酸钠等消毒液均可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B.“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C.热的纯碱溶液可洗去仪器表面的矿物油 D.ABS树脂、光导纤维和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8.普伐他汀是一种调节血脂的药物,其结构如图所示。在一定条件下普伐他汀可以转化为有机物A。有关普伐他汀及有机物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普伐他汀的分子式为C23H36O7 B.普伐他汀和有机物A均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C.1 mol有机物A最多可与6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普伐他汀转化成有机物A的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 9.某种钠离子的二次电池,其放电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石墨上的电势比MnPO4上的高 B.充电时,石墨接直流电源的正极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NaMnPO4+e-=MnPO4+Na+

D.充电时,Na+由右侧经过离子交换膜迁移到左侧 10.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在空气中进行煅烧,生成Cu、Fe3O4和SO2气体,为了验证生成的气体能与某些钡盐溶液反应和测定该黄铜矿的纯度,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流顺序是a→b→e→f→g→h→c→d B.通网的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氧气 C.实验结束后,还需向装置中通入过量的空气 D.实验中的Ba(NO3)2溶液可用BaCl2溶液代替 11.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 12.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和Z同主族,且Z的原子序数是Y 的2倍。n、q、s是上述元素的单质,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其中m的水溶液显碱性。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的常见氧化物均为酸性氧化物 B.W和X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Z>Y>X D.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能促进水的电离 13.用0.1 mol·L-1 NaOH浴液滴定20 mL 0.1 mol·L-1 H2A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已知:

安徽省池州市谷歌卫星地图下载

安徽省池州市谷歌卫星地图下载 一、概述 池州,简称池,别名秋浦,安徽省地级市,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也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核心区域,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所在地。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南接黄山市,西南与江西省九江市为邻,东和东北分别与芜湖市、铜陵市、宣城市接壤。截至2014年3月,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和青阳县,总面积8272平方公里。 至2012年,池州市下辖1个市辖区(贵池区)、3个县(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此外,池州市还设立以下管理区:九华山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池州经济开发区、池州火车站站前区、池州江南产业集中区。 池州市行政区划谷歌卫星地图,如下图所示。

夏商王朝时期,区内政区设置无考。周朝按山川物产分天下为九州,池州属扬州之域。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两级政区制,区境大部属扬州之鄣郡,西南境属九江郡之鄱阳县。 西汉时,区境大部初属鄣郡。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改鄣郡为丹阳郡,今贵池市、青阳县、石埭县以及东至县的大部地区均属丹阳郡。区境西南部——今东至县——部分,属豫鄣郡鄱阳县地。 东汉至三国时,池州属吴国丹阳郡地。丹阳郡属扬州。 1949年5月,池州专区成立,隶属皖南人民行政公署,池州专署驻贵池县。

1952年2月至1965年5月,撤销池州专区,辖区各县分别划入安庆专区、徽州专区、芜湖专区。 1965年5月至1980年1月,复设池州专区,直属安徽省。[5] 1980年1月至1988年8月,撤销池州专区,辖区各县并入安庆专区、宣城专区、徽州专区。 1988年8月,复设池州地区,隶属安徽省。 2000年6月撤地建市,辖贵池区、东至县、青阳县、石台县、九华山风景区和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池州市谷歌卫星地图离线包如何下载? 池州市10到19级谷歌卫星地图数据离线包为6.59GB,可以从百度网盘中直接下载。 在百度网盘中有2个压缩包文件,下载地址分别为: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2118899386.html,/s/1c2cxnNE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2118899386.html,/s/1o7S9z8A

安徽省池州市数学高三上学期理数第一次联考试卷

安徽省池州市数学高三上学期理数第一次联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集合,,则() A . {-1,0,1} B . {0,1} C . ? D . {0} 2. (2分)已知` ,,若,则与的夹角为() A . 30° B . 60° C . 120° D . 150° 3. (2分) (2017高一下·姚安期中) 已知直线l的方程为3x+4y﹣25=0,则圆x2+y2=1上的点到直线l的最大距距离是() A . 1 B . 4 C . 5 D . 6 4. (2分) (2019高一上·郁南月考) 若函数f(x)=cosωx(ω>0)在区间[ , ]上单调递减,在区间[ , ]上单调递增,则ω=().

A . B . C . D . 5. (2分)设是公差为正数的等差数列,则() A . 40 B . 50 C . 60 D . 70 6. (2分)某运输公司有12名驾驶员和19名工人,有8辆载重量为10吨的甲型卡车和7辆载重量为6吨的乙型卡车.某天需运往A地至少72吨的货物,派用的每辆车需满载且只运送一次.派用的每辆甲型卡车需配2名工人,运送一次可得利润450元;派用的每辆乙型卡车需配1名工人,运送一次可得利润350元,该公司合理计划当天派用两类卡车的车辆数,可得最大利润为() A . 4650元 B . 4700元 C . 4900元 D . 5000元 7. (2分)已知是夹角为60°的两个单位向量,若,,则与的夹角为() A . 30° B . 60° C . 120° D . 150°

河南项城市历史沿革及现状分析

沧桑巨变,古今相依 ——项城市历史沿革介绍及现状分析 摘要 项城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居黄河冲积平原南部,淮河主要支流沙颍河中游。境域南北长49.5公里,东西宽35.2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1′-115°40′,北纬33°03′-33°30′ 。西邻上蔡县、商水县,东连沈丘县,北与与淮阳县隔河相望,南与平舆县接壤,东南与安徽临泉县毗临。河南省5个重点扩权市之一。项城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项城与周口毗邻,交通发达,在同级市区中,拥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进展快,工农业协调发展,正在迅速成为优秀的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光阴荏苒,项城经历沧桑巨变,从历史到现在古今相依,都有那么一番让人难以捉摸的感觉。 关键字:项城历史沿革现状分析 Ⅰ、基本概况 项城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居黄河冲积平原南部,淮河主要支流沙颍河中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1′-115°40′,北纬33°03′-33°30′ 。境域南北长49.5公里,东西宽35.25公里。总面积1083平方千米,总人口116.9万人。西邻上蔡县、商水县,东连沈丘县,北与与淮阳县隔河相望,南与平舆县接壤,东南与安徽临泉县毗邻。河南省5个重点扩权市之一。全市辖3乡12镇6个办事处,总面积1083平方公里,人口117万人。 项城市历史悠久辉煌,文化底蕴深厚,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项城人杰地灵,西楚霸王项羽,“建安七子”之一的应瑒,民国首任总统袁世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袁家骝,著名诗词家张伯驹等,皆是“一日嘉名万代传”的项城籍人士。袁氏旧居、袁氏行宫、南顿故城、高丘古寺等文物古迹极具开发价值。 Ⅱ、历史沿革 项城在周初年为项子国。是西周时封疆划界分封的子爵。到东周春秋时,仍为项子国。鲁僖公十七年夏,鲁国灭掉项子国,从此项子国国名即被取消,仅存项地名。战国时期,楚灭鲁,项地即改属于楚国。楚襄王时,将楚都由郢徙于陈,以项为别都(即陪都)。秦始皇并兼六国,统一中国后,废除封建制,实行郡县制,改陈地为颍川郡,以陈为县。项地归属于颍川郡,只有项地名而无项郡或项县名。 秦末楚汉相争之后,楚败汉胜,汉高祖在项地设置项县,属汝南郡。到东汉时,沿袭西汉的地方行政区划而无变更,仍为项县,属汝南郡。三国时期,仍为项县,在曹魏统辖境域之内。项县隶属陈国。晋代行郡国制。

安徽省池州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

安徽省池州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 池州作为皖南丘陵山区的典型代表之一,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征,更由于人口压力的增加,土地和资源不适当的开发和利用,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旱涝灾害频繁且加重,水土流失依然严重,开山采矿引发的地表破坏还在蔓延等,不仅影响了市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的发挥,也制约着池州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进行池州市生态经济的定量评价研究,分析生态经济的动态演变趋势,对池州乃至皖南山区实现生态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是经济系统对自然需求的无限性与生态系统对自然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一研究区概括 安徽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临浩荡长江,南接雄奇黄山。东接铜陵,南邻黄山,北与安庆隔江相望,西望庐山,与江西九江、景德镇、上饶市毗邻。是皖江经济带和“两山一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池州地处东经116°38′至108°05′,北纬29°33′至30°51′。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属暖湿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5°C,年均降水量1400--2200mm,年均日照率45%,年均无霜期220天,最长286天。 二具体研究 1生态足迹的供需变化 1996-2004年池州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比较,揭示了生态经济系统自然资源环境供需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996-2004年池州人均生态足迹呈增加趋势,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呈减少趋势。池州人均生态足迹从1996年的1.1906hm^2增加到2004年的1.8433hm^2,增幅为54.28%。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96年的0.6759hm^2减少到2004年的0.6430hm^3,减幅为4.87%,二者的差距越来越大;人均生态赤字由0.5147hm增至1.2003hm,总生态赤字由78.13万hn^2增至186.53万hm^2.生态赤字的存在说明池州市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已超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受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生态系统退化,人地关系紧张。一般而言,生态足迹赤字部分主要靠进口和(或)枯竭本地的自然资源来解决,而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进出口贸易较小,所以该地区只能靠过度消耗自身的自然资源存量来弥补生态承载力供给的不足,这同样说明池州市目前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处于不安全状态。 2各类生态足迹的供需结构变化 从池州市各年的生态系统的供需结构来看,林地和建筑的供给大于需求,存在较大的可利用空间。林地的生态盈余最大,这符合池州森林覆盖率57.5%的实际,表明池州市多年来坚持的“治山治水”的政策很有成效,但从侧面也说明池州市人民还没有从传统的农业模式中解放出来,对林业资源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利用,这将会加大对耕地的压力。建筑用地存在生态盈余反映丘陵山区城镇化水平低的特点,与之相反的是耕地、水域、草地的承载力供给不能满足生态足迹需求。其中耕地的生态赤字最大,池州的耕地面积人均占量仅为

安徽省池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C卷

安徽省池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题 (共14题;共14分) 1. (1分) (2019高一上·随县月考) 已知全集U=R,集合A={x|x≥2},B={x|0≤x≤5},则(?UA)∩B=________. 2. (1分)函数y=log2(x2﹣4)的定义域为________ 3. (1分) (2016高一上·宜春期中) 已知幂函数y=f(x)的图象过点(2,),则f(x)=________. 4. (1分) (2019高一上·静海月考) 已知函数是一次函数,且,则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 5. (1分)已知函数,且,则 ________ 6. (1分) (2020高一下·泸县月考) 计算的值为________. 7. (1分) (2018高一下·蚌埠期末) 设,记,,,则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用“ ”连接). 8. (1分)(2019·永州模拟) 若,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9. (1分) (2019高一上·河南月考) 已知函数的定义域、值域都是,则 ________. 10. (1分)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是________. 11. (1分)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x2+2x,则当x<0时,f(x)=________ 12. (1分) (2018高二上·灌南月考) 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13. (1分) (2018高一上·北京期中) 设函数,则f(f(-1))=________. 14. (1分) (2016高一上·马山期中) 用“>”或“<”或“=”填空:1.70.3________0.911 . 二、解答题 (共6题;共50分)

高三历史常识:东汉宰相列表及简介

高三历史常识:东汉宰相列表及简介 对于东汉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可能会很轻松地说出东汉的每一位皇帝,但大家可能并不了解皇帝身边的助手。其实,掌握越多历史常识,对于 我们的历史学习越有帮助,我们更容易理解历史书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东汉宰相列表及简介,我们一起来了解东汉的那些名将。 高三历史常识:东汉宰相列表及简介1、东汉大司马列表《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尉,公一人。掌水土事。掌四方兵事功课,岁尽即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亚献;大丧则告谥南郊。凡国有大造大疑,则与司徒、司空通而论之。国有过事,则与二公通谏争之。世祖即位,为大司马。建武二 十七年,改为太尉。”今据《后汉书》诸《帝纪》作此表,在位年数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计算。大司马《后汉书·孝光武帝纪上》载:“建武元年秋七月壬午,以大将军吴汉为大司马。”序次爵位姓名籍贯在位年数在位时间皇帝东汉大司马(25年—51年)1舞阳忠侯吴汉南阳宛(今河南南阳)18年25年—44年汉光武帝《后汉书·孝献帝纪》载:“永汉元年九月乙酉,以太尉刘虞为大司马,董卓自为太尉。”此时大司马与太尉并存。序次爵位姓名籍贯在位年数在位时间皇帝东汉大司马(189年—198年)1襄贲侯刘虞东海郯(今山东郯城)4年189 年—193年汉献帝2无李傕北地(治今陕西高陵)[1]1年195年—196年汉献帝3无张杨云中(治今内蒙古托克托)2年196年—198年汉献帝[1]李傕生于约公元160-170年,北地郡人,永和六年(141年)春,征西将军马贤为羌人击败身亡,东汉惊恐,将北地郡迁至冯翊(郡治高陵,今陕西高陵县西南)。东汉建 安十八年(213年),北地郡治富平县,在今陕西富平县。李傕出生时,北地郡治在今陕西高陵。[2]《彭城从亭里刘氏》作“以汉宣帝子楚孝王刘嚣为开派

(最新)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池州城市简介(doc-7页)

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撤地建市后,安徽省池州市人民政府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池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本次规划成果具有以下特点: 1 立足区域,论证了池州市在皖江经济带和“两山一湖”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九华山风景名胜区对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提出了“一主一副一区”的城市结构; 2 以现有城市建成区为发展中心,实行城市外延拓展及存量土地的再开发相结合;优化建成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原有城市各项设施; 3 针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提出主城区城市格局保护、老城区风貌保护和视线通廊的要求。并且对重点地段、主要文物建筑等需要重点保护和公共利用的对象,提出保护范围控制和环境整治的要求; 4 积极控制城市景观,基于城区滨水轴线和城市轴线的整体结构,制定池州城区新的整体空间结构、公共开放空间和景观环境方面的策略,作为编制开发控制规划的依据; 5 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城市外围山水田园的生态格局。 城市结构分析

池州城市简介 池州市位于长江南岸,安徽西南部,东与铜陵、芜湖交界,东南与黄山毗邻,北与安庆隔江相望,西南与江西省接壤。198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池州地区,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现辖贵池区、东至县、青阳县、石台县和九华山管委会。1996年我市被国家环保局批准为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1997年被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列入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全国十六个地方试点之一,2003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生态安徽”建设试点市。池州市是以林为主的重点山区市,全市国土面积8272平方公里,林地面积80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64.3%,三县一区均为省重点山区县,自然格局呈“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1998年大水后,在水利部党组治水新思路的指引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近14.4亿元。完成了以长江堤防除险加固为主的一批防洪保安水利工程,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水利保障。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

安徽省二甲以上医院名录,要最新的,准确的。池州市

安徽省二甲以上医院名录,要最新的,准确的。池州市 安庆 安庆中医院 (二甲) 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 (二甲) 安庆市宜城医院 (二甲) 海军安庆医院 (二甲) 桐城市中医医院 (二甲) 安庆市第六人民医院 (二甲, 特色:精神) 宿松中医院 (二甲) 望江县人民医院 (二甲) 合肥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 (二甲) 安徽省立友谊医院 (二甲) 安徽省立新安医院(二甲) 合肥市友好医院 (二甲) 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二甲) 合肥市传染病医院 (二甲, 特色:传染) 安徽省红十字会医院 (二甲) 蚌埠 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 (二甲, 特色:儿童) 怀远县中医院 (二甲) 蚌埠二院 (二甲) 天长市人民医院 (二甲)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二甲) 蚌埠市中医院(二甲) 淮南 淮南东方医院 (二甲) 淮南东方肿瘤医院 (二甲) 淮南市第二人民医院 (二甲) 淮南广济医院 (二甲) 淮南市第四人民医院 (二甲) 阜阳 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二甲) 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二甲) 阜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二甲) 颍上县人民医院 (二甲) 巢湖 庐江县人民医院 (二甲) 巢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二甲) 和县人民医院 (二甲) 芜湖 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二甲) 芜湖县中医院 (二甲) 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 (二甲, 特色:精神) 宣城 宣城中心医院 (二甲) 宁国市人民医院 (二甲) 滁州 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二甲) 来安县人民医院 (二甲) 六安 六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二甲) 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二甲) 亳州 亳州市人民医院 (二甲) 铜陵 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 (二甲) 池州 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二甲) 黄山 祁门县人民医院 (二甲)

安徽临泉县历史沿革

阜阳临泉县历史沿革 临泉,古称沈地。西周初,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封聃季载于沈地,建立了沈子国。公元前506年,沈为蔡国所灭,后楚国又灭蔡国,此处即属于楚,为楚国平舆邑。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全国设36郡,310余县,我县当时被设为平舆县。 西汉时我县仍为平舆县,并在今同城镇设同阳县东汉时仍为平舆县,同阳县改为同阳候国,封阴庆为同阳候。属汝南郡。 两晋时期平舆、同阳两县仍并存。 南北朝时,此处为南北战争要冲,平舆、同阳两县先后废止。 隋朝时实行州、县制。公元583年开始设沈丘县,复设同阳县。先后属沈州和颍州。 唐朝时,公元618年在县境东南增设高塘县,6年后又废,公元627年,沈丘、同阳两县废。公元706年,重设沈丘县。属颍州。 宋朝时,沈丘县属顺昌府。 元朝时,沈丘县属颍州行省。姜寨、同城、瓦店属河南行省。元朝末年,沈丘城中百姓北逃,城空而废。 明朝初年,废沈丘县,降为沈丘镇,属凤阳府颍州。西部姜寨、瓦店,同城属汝宁府。公元1497年,在距今临泉县城西北30里的乳香台(今沈丘县老城)复设沈丘县。 清朝建立不久,沈丘镇属江南省(包括今江苏、安徽两省),公元1667年安徽省正式成立,沈丘镇属安徽阜阳县。

1935年正式成立临泉县,因县城滨临泉河而得名。驻地在沈丘集。1947年10月临泉解放,由于革命形势的需要,先后在临泉境内设临泉市、临泉县、泉阳县和泉南县。 1949年2月又同归为临泉县。 临泉风俗民情 临泉县有着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远在七、八千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息和劳动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大量的遗迹。在近现代革命战争中,我们的先辈为我争自由、求解放,也生活和战斗在这时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老丘堆位于县城西1千米流鞍河南岸。又叫沈子墓,长50余米,宽20余米,高10余米。相传聃(丹)季载受封于沈,死后埋葬于此。但据考古学家认定,迹里是新故事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因为此处遍地是陶制器皿碎片和残断的石器,生产工具。出土有石斧、石锛、石箭头、石刀、陶方鼎、陶纺轮等,还有骨刀、骨针、骨箭头、骨鱼叉等。老丘堆原来很大,因处于流鞍河岸边,长期受到暴雨冲刷和农民深翻耕作,现在相当小了。这里地势较高,地面干燥,前有大平原,后临流鞍河,是原始社会的一个村落。已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费子街遗址在涎河汇入泉河西岸的杨桥集费子街村。高出河床3米,长300米,宽150米,周围环水,中间有河流冲击形成的一条大沟。在这里采集有石锛、陶网坠、陶纺轮等古代文物。属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的遗址。 岗上遗址在黄岭集东北1千米处的岗上村头。长800米,宽200米,高3米。南部和西部是断层,断层处暴露出有烧土层和遗迹层。出土有蚌镰、骨镞、骨针、骨镖、石镞、石斧、陶纺轮、陶罐、獐牙、鹿角等大量遗物,属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在上术三处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石器、陶器、骨器、蚌器,但是没有发现青铜器,表明当时社会尚处于氏族公社会时期,还没有进入奴隶制社会。人类已经过着定居的生活。捕鱼用的网坠、狩猎用的箭头,则表明渔猎工具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这只有在氏族社会的晚期才能出现,说明母系氏族公社会已过渡到父系氏族公社。社会的分工大致是:农业生产、渔猎为男子所担任;制陶、饲养家畜、纺织缝纫是女子的事情;年老的人负责指导、传授经验,并做些轻便事务;孩子

池州市区域概况

年平均气温:167C 。年内气温以1月份最低,为3.1~35C,7月份达到最高值,为27.9~2 8。 第二章区域概况 2.1地理位置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南接黄山市,西南与江西省九江市为 邻,东和东北分别与芜湖市、铜陵市、宣城市接壤。主城区位于池州市北部,北隔长江与安 庆市相望。其中东北的江口区属于江口镇的一部分,东邻梅龙镇;主城中信片区东隔白沙毗 邻马衙镇,西隔秋浦河与高岭镇、乌沙镇相邻;火车站地区的城南片区属于里山镇的一部分, 西南靠近涓桥镇。贵铜公路从东北向进城, 318国道在城区南部包绕而过。 阪利寸 言.电;77 IS 4 r?lL A 迪恢七丸中 遷云鼎大 H / 帀舉耐 1 冷泄严1服业 '邑技术字疋 I ?三台山£园 A 星期大甲 亢霁山口 罠生甘 牛栏曲 2.1.1气象条件 $卜療村 图2-1池州地理位置示意图 池州市地处亚热带北缘,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湿润,雨量充 沛,雨热同季,植物生长期长。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年均日照时数:1730~2100小时之间。 7C 。极端最低气温为-16C ,极端最高气温为409C 。 平均年无霜期:220天。最长286天,最短189天。 年均降水量:1400--2200m m ,大多年份超过1000mm 。 2.1.2地形地貌 池州市地貌变化较大,分为丘陵与圩区两种地貌类型。主城中心片区的西侧与城南片区 均为 堆积港岗地,秋浦河水系呈脉络状延伸其间,地形较破碎,中心片区东侧白洋河以西地 区地形相对完整,有微坡起伏,白洋河以东主要为圩区。 东部经济园片区为冲击平原,地势平坦,海拔小雨 50米,相对高差小于10米,建设条件 好,水利条件优越。 2.1.3水文 池州市水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是以地表水资源为主。 (1) 地表水 该市地表水资源主要由长江过境径流量、区域内各支流径流量、湖泊和水库四部 分组成。 ?河川径流 该市多年平均径流深500~1000mm 。东南部高山区森林覆盖率高,径流系数在60% 上,多年平均径流深1000mm 以上;沿江圩区及丘陵径流系数 45%,500~800mm 。 径流 的年际变化大,干旱年径流深为 300~500mm ,78年大旱径流深平均为400mm 。丰 水年 流深可达900~1400mm 。 经流年内分配极不平均,4~7月份汛期径流500~600mm 。占全年的50~70%,而8~9 月份为高温耕水期,径流深只有 50~170mm ,占全年的10%左右,供需卖盾尖锐,易形 成 秋旱。特别是山区,遇旱河水断流,又无地下水可取,旱情更为严重。圩区在汛期受 江水内河水顶托,圩内积水无法自排,易形成内涝。 该市多年平均径流量71.19亿m 3,人均5273 m 3,亩均573m 3,均高于全国平均水 平境内河流较多,十大河流横跨三大水系,直接入江的河流6条,流入青戈江的河流

池州市区域概况

第二章区域概况 2.1 地理位置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南接黄山市,西南与江西省九江市为邻,东和东北分别与芜湖市、铜陵市、宣城市接壤。主城区位于池州市北部,北隔长江与安庆市相望。其中东北的江口区属于江口镇的一部分,东邻梅龙镇;主城中信片区东隔白沙毗邻马衙镇,西隔秋浦河与高岭镇、乌沙镇相邻;火车站地区的城南片区属于里山镇的一部分,西南靠近涓桥镇。贵铜公路从东北向进城,318国道在城区南部包绕而过。 图2-1 池州地理位置示意图 2.1.1 气象条件 池州市地处亚热带北缘,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植物生长期长。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年均日照时数: 1730~2100小时之间。 年平均气温:16.7℃。年内气温以1月份最低,为3.1~3.5℃,7月份达到最高值,为27.9~28。7℃。极端最低气温为-16℃,极端最高气温为40.9℃。 平均年无霜期:220天。最长286天,最短189天。 年均降水量:1400--2200mm,大多数年份超过1000mm。 2.1.2 地形地貌 池州市地貌变化较大,分为丘陵与圩区两种地貌类型。主城中心片区的西侧与城南片区 均为堆积港岗地,秋浦河水系呈脉络状延伸其间,地形较破碎,中心片区东侧白洋河以西地 区地形相对完整,有微坡起伏,白洋河以东主要为圩区。 东部经济园片区为冲击平原,地势平坦,海拔小雨50米,相对高差小于10米,建设条件 良好,水利条件优越。 2.1.3 水文 池州市水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是以地表水资源为主。 (1)地表水 该市地表水资源主要由长江过境径流量、区域内各支流径流量、湖泊和水库四部分组成。 ?河川径流 该市多年平均径流深500~1000mm。东南部高山区森林覆盖率高,径流系数在60%以上,多年平均径流深1000mm以上;沿江圩区及丘陵径流系数45%,500~800mm。 径流的年际变化大,干旱年径流深为300~500mm,78年大旱径流深平均为400mm。丰水年径流深可达900~1400mm。 经流年内分配极不平均,4~7月份汛期径流500~600mm。占全年的50~70%,而8~9月份为高温耕水期,径流深只有50~170mm,占全年的10%左右,供需卖盾尖锐,易形成秋旱。特别是山区,遇旱河水断流,又无地下水可取,旱情更为严重。圩区在汛期受江水和内河水顶托,圩内积水无法自排,易形成内涝。 该市多年平均径流量71.19亿m3,人均5273m3,亩均573m3,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境内河流较多,十大河流横跨三大水系,直接入江的河流6条, 流入青戈江的河流

安徽省池州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安徽省池州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6分) 1. (6分)(2019·广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道德的本质不是远离“得”,而是要学会如何在处理现实复杂利益关系中获得正当性;道德的完满也不是不要“得”,而是能够自如地运用符合“德”的方式去“得”。儒家“孝”伦理发展到“德”的阶段,便在个体自身内部完成了“孝”的内化,但这只是抽象地完成。儒家“孝”伦理的意义与价值,决不仅仅是精神的自我完成,而是“外化为他物”。这种现实外化就是“得”,就是使儒家“孝”伦理能够更有效地干预现实社会生活。“得”是儒家“孝”伦理逻辑运行的目的。但“得”的实现与获取也不能偏离伦理的逻辑。 在儒家“孝”伦理中,“德”与“得”互相投射,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逻辑结构。第一,“得”必须有“德”。在中国传统社会,因为孝行而获得社会广泛认可的孝子不乏其人,这种认可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嘉奖:在物质上能够获得上层的封赏,比如对孝子实行放免赋税的优惠等;在精神上获得社会的广泛赞誉,孝子们被旌表门间、载入史书,甚而能够因为孝行被速入官,反之,如果有不孝者,则被除名削身,永世不得续用。 第二,“德”必然能“得”。舜因何能贵为天子,因为舜是大孝之人,德行高远。而且这种大德能使老百姓受益,自然就会受到上天的保佑,所以大德之人必然会“得”。“德”不以“得”为目的,但“德”却必然有“得”的报答。父子是血亲相连的天伦关系,如果孝敬双亲是为了赢得孝子的美名和求得功利,则损害了亲亲之情,使人失去最基本的情感依托。所以,“得”并非最终目的,只是在进行价值预设时,人们确信孝子必然会得到好的归宿。所以,在主观动机上,“德”并非为了“得”;但在客观效果上,“德”却必然“得”。 第三,有“德”就是“得”。孝的根本是对父母的血缘情感的真实流意,而不是出于机心和利益,那种对自然本真的背离会导致孝的矫揉造作。特别是汉代以来,越来越多外在的物质利益附加在孝上面,使孝越来越远离人性的自然。而孝本该是为人子女良善本性的流露和自然天性的表达,有父母可以供养就是福气,就是大“得”。孝是道他的始源,是源自人的真性情。这种发自内心的亲爱父母之情是对父母养育之思的感念和追思,是儒家“孝”伦理深刻的情感基础。人们为了孝敬父母而孝敬父母,不掺杂任何外在的功利目的。 由“德”至“得”的逻辑运行过程解决的是孝德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得失问题,也即儒家“孝”伦理的现实外化过程。由此,儒家“孝”伦理逐步形成由现实的亲子血缘关系出发,最后又回归现实生活的逻辑运行路径。 (王健崭《儒家“孝”伦理的逻辑运行路径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临泉天禄出土记

临泉天禄出土记 古往今来,对天禄的记载与诠解颇多,天之福禄至无上也。有帝以此祥而名年号,如辽世宗耶律阮之年号曰天禄;有以此喻供官之俸,如《孟子·万章下》:“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也有以此喻皇阁、珍食、美酒等不一而祥。更为广传的天禄,系指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属祥瑞图腾之物。古代多雕刻成形以天禄、避邪,谓能祓除不祥,永绥百禄,故称为天禄,或作天鹿,也称“挑拨”、“符拨”,与“天命”和“禄位”有关。颜师古注《急就篇》云:“射鬾、辟邪,皆神兽名”。天禄于辟邪,或有别,或一同。古权贵之族将之置于堂寺祠庙墓前,既有祈护永安之意,亦作升仙之座骑。《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复修玉堂殿,铸铜人四,黄锺四,及天禄﹑虾蟆,天禄多同辟邪对举”,又西汉东方朔撰《海内十洲记》云:“聚窟州有辟邪天鹿”。 一九八五年二月五日,临泉县艾亭镇腰庄乡(现属于陶老乡)农民在修路时,挖出一件石雕。据考证,此石雕系东汉天禄,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具有极为重要的考古价值,现珍藏于临泉县博物馆,属镇馆之宝。 此件石雕,质地青石,系整块雕凿而成,四足及尾五连一长方形底板。高117厘米,长182厘米。其状若虎、头类狮,头顶独角,类龙犄状,若驰骏之鬃,力垂而下。昂首眦目,张口利牙,长尾锥地,若嘶啸状。四足遒劲,前张后积,左足在前,足踩小兽,双翼侧晗,似腾跃状。器物线条流畅,纹理清晰,极具神威。

说起临泉天禄的出土,还真有着难忘的过去,时隔27年,近日,我走访了时任临泉县博物馆馆长冯耀堂先生,他今年已经85岁高龄。 那年春节将至,腊月二十八(公历1985年2月17日),冯馆长耀堂先生和往常一样上班。上班后,就抓紧忙活手边的活计,还要考虑春节的值班安排,还想着下午到街上办点年货。转眼就到快下班的时间,时任艾亭区文化站站长张学恩急匆匆来到冯馆长办公室,向冯馆长报告,在艾亭腰庄村,群众修路时挖出一个石雕“四不像”,有真老虎一般大。 听到张学恩所言的“四不像”,冯耀堂当时尽管存疑难定,但已经预感到将有重要发现。接着,冯耀堂询问了器物的出土地。当时张只讲其概,在艾亭南腰庄村,后经勘定,出土地点在艾亭区公所南3公里,洪河北岸1公里的腰庄村前,距地表80厘米。据石雕出土地西约百米处,原有一座大型砖室墓,当地群众介绍,此墓是1958年破坏,当时出土有陶楼、陶狗、陶灶、铜镜、五铢钱等。 冯耀堂有着多年的文物管理经验,对考古知识有极深的造诣,对临泉境内的遗址和所有出土的管藏都如数家珍。他知道,艾亭是临泉现境内具有较古老历史的文化古镇,在19世纪70年代初,在艾亭境内的洪河(古称大汝河)北岸就出土过楚金币50块、陈爰8块等,

河南行政区划沿革

1949年 ★1949年5月5日撤销中原临时人民政府,设立河南省人民政府 ★1949年5月5日郑州市为省辖市,下设第一至五区 ★1949年5月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成立。开封市正式定为省会,下设第一至七区 ★设立漯河市,以偃城县漯河镇为其行政区域 ★设立信阳市,以信阳县城关镇为其行政区域 ★设立朱集市,以商丘县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 ★设立驻马店市,以确山县驻马店为其行政区域 ★撤销邓南县、邓北县,合并设立邓县(1949年3月) ★撤销商丘市,并入商丘县(1949年3月) ★撤销洛北县、洛南县,合并设立洛宁县 ★雪枫县更名为永城县(1949年3月) ★开封县驻地由朱仙镇迁至黄龙寺 1950年 ★商丘专区驻地府由商丘县迁至朱集市(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5月3日报告备案) ★设立汝南市,以汝南县城镇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5月9日报告备案)★设立商丘市,以商丘县城镇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5月9日报告备案)★沈丘县驻地由老城镇迁至槐店镇(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2月19日批准) ★撤销开封市第一区,并入第二区、第四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3月9日批准) ★撤销开封市第六、七区,合并设立郊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3月9日批准) ★开封市第五区更名为第一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3月9日批准) ★撤销郑州市第五区,并入第四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4月批准) 1951年 ★河南省人民政府驻地由开封市迁至郑州市(政务院1951年批准,1954年实施) ★撤销汝南市,并入汝南县(政务院1951年4月26日批准) ★设立平舆县,以汝南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驻平舆镇(政务院1951年4月26日批准) ★设立谷熟办事处(县级),以商丘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1年7月2日决定) ★设立郸城办事处(县级),以潢川、淮阳、沈丘3县各一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1年7月2日决定) ★设立淮滨办事处(县级),以故始、潢川、息县3县各一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1年7月2日决定) ★撤销朱集市,并入商丘市,驻地由城关镇迁至朱集(河南省人民政府1951年8月3日决定) ★撤销郑州市第四区(郑州市人民政府1951年4月1日决定) 1952年

池州概况

(一)池州市位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北临浩荡长江,南接雄奇黄山,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总面积8272平方公里,总人口154万。全市生态环境良好,经济与人口、环境协调发展,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 文化积淀深厚。自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立州府建制以来,池州已有1380多年历史,其间人文荟萃,佳话连篇。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三上九华、五游秋浦,写下了数十首赞美池州山水的不朽诗篇;晚唐诗人杜牧在任池州刺史时写下的《清明》诗,被后人称作千古绝唱,也使池州杏花村名播青史、蜚声中外;此外,还有陶渊明、白居易、苏轼、王安石、包拯、文天祥、岳飞、朱熹、陆游、李清照等许多文人雅士也曾徜徉在池州山水之间,留下了数千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被称作"千载诗人地"。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九华山,千百年来,古刹林立,飞阁流丹,香烟缭绕,修持佛法,享有"莲花佛国"之称。始于母系社会的贵池傩戏被誉为"戏剧活化石"。 生态环境优美。池州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左右,年降雨量约1500毫米;山川秀丽,地形多样,南部是丘陵山区,北部是长江冲积平原,襟江带湖,江河湖泊错落有致,山光水色天然成趣。境内有二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处是被誉为"中国鹤湖"的亚洲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升金湖,一处是有着"华东动植物基因库"之称的国家级野生 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牯牛降,此外,还有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多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6%以上。 区位交通良好。池州境内有长江黄金水道160公里,沿江达海,承东接西,是长江经济开发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紧邻长江三角洲,有利于承接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池州港是长江干线重点港口之一,现有码头泊位17个,可常年停靠5000吨级船舶,目前年吞吐量达300万吨,为一类开放口岸;贯穿池州的东接上海、西连武汉的沿江高速公路和北连合肥、南通杭州的合黄高速公路已经开工,东接上海、西达重庆的沿江铁路大动脉的铜九铁路即将动工,并且正在筹建九华山旅游机场。不久,池州就能形成比较完善的对外立体交通网络。 物矿资源丰富。池州自古就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盛产水稻、棉花、油料、竹木、茶叶、蚕茧、中药材等农产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出口红茶、茧丝绸和速生丰产林基地,特种水产品养殖和畜禽饲养也初具规模。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仅中药材就有1300多种。已探明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藏40余种,其中铅、锌、锑、锰等有色金属矿产储量居安徽省首位,金、银储量可观,特别是石灰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英砂等非金属矿产更是得天独厚,不仅品质优,而且储量大,开采方便。 旅游特色鲜明。池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水洞俱全,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理想的旅游休闲胜地。闻名遐迩的九华山是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色秀美,同时有着灿烂的佛教文化,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且在寺庙、僧尼的数量上居冠,特别是自唐代以来已 有15位大德高僧和比丘尼修成不腐之身,成为海内外佛教史上的奇迹,正成为国际性佛教道场。省级风景名胜区齐山-秋浦仙境、大历山、溶洞群、大峡谷等自然景观和珍贵的贵池傩戏、杏花村等人文景观,各具特色,引人入胜。境内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也正成为森林旅游、

新蔡县 地方志

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 ————新蔡县 班级:建筑学一班 专业:建筑学 学号:100108029 姓名:崔丹丹

一.地方志、 1.历史沿革 a.地理位置 新蔡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豫皖两省四市六县交界处,地处淮河流域洪汝河下游,2014年1月1日成为河南省直管县,由河南省委省政府全面直管。 东部与安徽省临泉县接壤,南部与信阳市淮滨县、息县相连,西部与驻马店市正阳县相邻,北部毗邻于驻马店市平舆县。总面积1453平方公里,耕地148万亩,辖20个乡镇、3个街道,355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10万。大广高速、新阳高速在县内交叉通过,国道106线、省道平长路、棠西路在县城交汇。 b.交通状况

新蔡水陆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备。大广、新阳高速公路及国道106线、平长路、棠西路横纵县境,西接京广铁路,东连京九铁路,北临漯阜铁路。大洪河上建有与驻新铁路配套的练村水运码头,顺流而下,可入淮河,进长江,直达上海、杭州等江南各埠。东距阜阳机场仅100公里,西距驻马店李新店机场140公里,距武汉、郑州、合肥三省会城市均为300公里。 c.历史沿革 新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史料记载,上古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尧舜时代,伯夷因佐大禹治水有功,曾封于此地为吕侯国(唐书宰相表曰其地蔡州新蔡是也)。禹为豫州域。 到春秋时期,蔡平侯将国都迁到此地名为“蔡州”,后取名“新蔡”,属楚秦属颖州郡公元前221年,秦灭楚,统一全国,废封建设郡县,始置新蔡县。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改元初始,新蔡更名新迁县,曹魏属汝阴郡。 东汉建武元年复名新蔡县。 晋惠帝分汝阴郡地,立新蔡郡帖治汝南。武帝因人流流于汉九江,王京布旧城置南新蔡郡(今固始至九江一带),属南豫州。 自西晋至唐代初年三百余年间,新蔡县城曾屡为州、郡治所。 隋开皇初废郡,十六年置舒州及舒县广宁县,仁寿年间,改广宁为汝北县。 蒙古忽必烈至元三年,省新蔡入息州。翌年11月,于县城置新蔡,兼置新蔡提领所。 明洪武四年复置新蔡县至今,属河南汝宁府。 清属汝宁府。 民国初属汝阳道,以后撤道,归省直辖。 建国后,初属信阳专区,1965年改属驻马店专区,至今未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