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书编目员应懂的相关英文术语(附图书馆相关词汇)要点

图书编目员应懂的相关英文术语(附图书馆相关词汇)要点

图书编目员应懂的相关英文术语(附图书馆相关词汇)要点
图书编目员应懂的相关英文术语(附图书馆相关词汇)要点

图书编目员应懂的相关英文术语(附图书馆相关词汇)OPAC: 全称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 在图书馆学上被称作“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读者可以利用万维网实现图书的查找和借阅。原来的电子书目用TELNET作为技术支持,但是已不能满足现今图书馆联盟间的书目进行汇总。现在的网上书目多以地区性图书馆的书目加以汇总,能使读者的查询结果覆盖更大范围的图书馆。

CALIS: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高等教育“211工程”“九五”“十五”总体规划中三个公共服务体系之一。CALIS的宗旨是,在教育部的领导下,把国家的投资、现代图书馆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起来,建设以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服务。

CIP:CIP就是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它是英文Cataloguing In Publicntion的缩写。指依据一定的标准,为在出版过程中的图书编制书目数据,经图书在版编目产生的并印刷在图书主书名页背面或版权页上方的书目数据称为在版编目数据。

MARC:机读编目格式标准(英语:MA chine-R eadable C ataloging,缩写:MARC),是一种图书管理的通讯格式标准,用以让图书馆或出版商之间作目录信息交换用途。MARC标准沿于美国国会图书馆于1970年代开发的目录格式。虽然说是标准,但其实MARC是各国的机读编目格式标准的一个大集合,每个国家依然有自己的格式标准。

A

Abbreviated title简名(连续出版物);见Key-title

Abridgement简本、节本

Access point检索点;参见Heading

Accompanying material附件

Acronym首字母缩略词

Activity card游戏卡;参见Game, Kit

Adaptation (Music)改写曲(音乐);参见Arrangement (Music) Added entry附加款目;参见Main entry

Added title page附加题名页;参见Series title page。Alternative title交替题名

Analytical cataloging分析编目

Analytical entry分析款目

Analytical note分析注释;见"In" analytics

Annexes (Materials)附页(资料)

Annotated catalogue注释目录

Anonymous佚名

Anonymous work佚名著作

Appendix附录

Architectural rendering建筑示意图

Area著录项目;参见Element, Entry

Arrangement (Music)改编曲(音乐);参见Adaptation (Music)

Art original艺术品原件

Art print艺术印刷品

Art reproduction艺术复制品

Artefact人工制品;参见Realia

Atlas图集

Audio-visual materials视听资料

Audiorecording录音资料;见Sound recording

Author著者;见Personal author

Author title added entry著者-题名附加款目;见Name title added entry Author title reference著者-题名参照;见Name title reference

Autonym署名著作

Avant-titre题上信息

B

Back cover封底、封四、底封

Basic description基本著录

Bibliographical resource书目资源

Bibliographical description书目著录

Binder's title装订题名;参见Cover title, Spine title

Book catalogue书本目录

Braille work盲文著作

Brand name出版商标记

British title of honour(英)姓名尊称

British title of nobility(英)贵族称号;见Title of nobility Broadsheet单面大张印刷品;见Broadside

Broadside单页印刷品;参见Sheet

C

Caption title文首题名;参见Running title

Carrier载体;见Physical carrier

Cartographic material测绘制图资料

Case binding函套装

Cased盒装;见Case binding.

Catalogue目录

Catchword entry关键词款目

Chart图表、航图、挂图

Chief source of information主要信息源

Chinese style中国格式

见Traditional format (Oriental book)

Chorus score合唱总谱;参见Vocal score

Cinefilm电影胶片;见Motion picture

Close score缩编谱;参见Condensed score.

Coded information block编码信息块

Collaborator合作者;参见Joint author, Mixed responsibility, Shared responsibility.

Collection文献集

Collective title总题名

Colophon书末出版说明(尾署)

Coloured illustration彩图

Common title共同题名;参见Dependent title

Compiler编纂者;参见Editor

Compound surname复姓

Compound title复合题名;参见Common title, Dependent title Computer file计算机文件;参见Electronic resource Condensed score缩写谱;参见Close score

Condensed edition缩写本;见Abridgement.

Conductor part指挥分谱;见Piano conductor part

Conference会议

Container容器

Continuation续编;参见Supplement

Continuing resource连续性资源

Conventional name惯用名称

Conventional title惯用题名;见Uniform title.

Corporate body团体

Copyright版权

Copyright page版权页

Cover title封面题名;参见Binder's title, Spine title.

Cross reference相关参照;见Reference

D

Diagonal slash斜线" / "

Dimension文献尺寸

Diorama透视图画、立体透视模型

Direct access (Electronic resource)直接访问(电子资源);参见Remote access Direct subheading直接副标目;见Indirect subheading

Disc (Electronic resource)光盘(电子资源);见Optical disc (Electronic resource)

Disk (Electronic resource)磁盘(电子资源);参见Optical disc (ELectronic resource)

Distributor发行者;对文献具有独家或部分经销权的经销店或代理商。

Double leaf双折叶;参见Traditional format (Oriental books)

E

Edition: Books, pamphlets, fascicles, single sheets, etc.版本:图书、小册子、分册、单张等;参见Facsimile reproduction, Impression, Issue, Reprint Edition: Electronic resources版本:电子资源

Edition: Other materials版本:其它资料;参见Facsimile reproduction, Issue

Edition: Unpublished items版本:未出版文献

Edition statement版本说明

Editor编者

Electronic resource电子资源;参见File (Electronic resources)

Element著录单元;参见Area

Engineering drawing工程图;见Technical drawing

Enlarged text增订本;见Abridgement.

Entry款目;参见Area, Heading

Entry element款目要素;见Entry word

Entry word款目词;参见Heading.

Explanatory reference说明参照

Explicit正文尾署

Extent of item文献数量

F

Facsimile reproduction摹真复制品;参见Reprint

Fascicle分册(卷);参见Volume, Part

File (Electronic resources)文件(电子资源);参见Electronic resources

File, computer计算机文件;见Computer file

File name (Computer files)文件名(计算机文件)

Filing title排列题名;见Uniform title

Filing word排列词;见Entry word

Filmstrip幻灯卷片

Fingerprint指印

Flash card闪视卡

Format文献格式

Format (Machine-readable data file) 机读文件格式

Format (Texts)开本

Frequency出版频率(出版周期)

Full score总谱;见Score.

G

Game智力玩具、游戏

Genealogical tables (Geneal. tables)(家族)谱系表

General material designation文献类型标识(一般资料标识);参见Specific material designation.

Globe球仪

Government body政府机构

Graphic图示资料

H

Half title半题名;参见Added title page

Half title page半题名页

Hanging indention悬行式

Harmony (Bible)主题对照表(圣经)

Heading标目;参见Access point

Hologram全息图

I

Illustration插图

Impression印次

Imprint出版项(过去使用的编目术语);见Publication, distriburion, etc., area "In" analytics"In"分析

Incipit引言

Incunabula摇篮版(古版书)

Indirect subheading间接副标目

Initial title element起始题名单元

Integrating resource集成性资源

International intergovernmental body国际政府间组织

ISB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国际标准书号;参见Standard number

ISS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ue发行印次;参见Impression, Reprint

Iteration替换页(部分)

Item单册(文献)

J

Jacket封套;参见Sleeve

Japanese style日本格式;见Traditional format (Oriental books)

Joint author合著者;参见Shared responsibility.

Journal期刊;见Periodical.

Jurisdiction管辖范围(或管辖区域)

K

Key-title识别题名(或关键题名)

Kit多载体配套文献

L

Leaf叶(张)

Level of description著录级次

Limited edition限定版

Local access (Electronic resources)本地访问(电子资源);见Direct access (Electronic resources)

Loose-leaf publication活页出版物;见Updating loose-leaf

M

Machine-readable data file机读数据文档;见Electronic resource

Macroform直观品、放大资料

Main entry主要款目;参见Added entry

Main heading主标目;参见Subheading

Main series主丛编

Manuscript手稿

Map地图

Map section截面图

Map series系列地图

Masthead标头

Material special detail area文献特殊细节项

Mechanical drawing机械图纸;见Technical drawing.

Microfiche缩微平片

Microfilm缩微胶卷

Microform缩微资料;参见Macroform

Microopaque不透明缩微片

Microscope slide显微载物片

Microtape缩微纸带

Miniature Score小总谱

Mixed authorship混合著者;见Mixed responsibility

Mixed responsibility混合责任;参见Joint author, Shared responsibility Mock-up实物模型

Model模型;参见Toy

Monograph专著(普通图书)

Monographic series丛书;见Series

Motion picture电影片

Multimedia item多媒(载)体文献;参见Kit

Multipart file多部分文件;参见Computer file

Multipart item多部分文献

Multivolume monograph多卷书;见Multipart item

Music (large print) 大字印刷乐谱

Music format乐谱格式

Musical presentation statement乐谱型式说明(音乐表现说明)N

Name authority file名称规范档

Name-title added entry名称/题名附加款目

Name-title reference名称/题名参照

Non-Book materials非书资料

Note area附注项

Numbering编号

O

Object实物;参见Artefact, Realia

Open entry"开口"款目

Optical disc (Electronic resources)光盘(电子资源);参见Disk (Electronic resources)

Other title information其他题名信息

Overhead Projectual投影图像;见Transparency.

Overlay透明复盖片、叠片

P

Parallel title并列题名

Part部分

Part (Music)声部、分谱

Patronymic源于父名的名字

Periodical期刊

Personal author个人著者

Personal heading人名标目;参见Heading.

Phonorecord唱片;见Sound recording .

Photocopy照相复制品

Physical carrier物理载体

Physical description area载体形态项

Piano conductor part钢琴指挥分谱(乐谱)

Piano score钢琴缩编谱

Picture图画

Plan平面图、详图

Plate图版

Plate number (Music)图版编号(乐谱);参见Publisher's number Political name行政区划名称

Portfolio文件夹

Predominant name显著名称、主要名称

Preliminaries正文前书页

Prescribed punctuation规定标识符

Prescribed source of information规定信息源

Principal responsibility主要责任者

Printed music publication印刷乐谱

Printing印刷(次);见Facsimile reproduction, Impression, Reprint Producer制作人

Production Company (Motion picture)制片公司

Profile (Cartography)剖面图(测绘资料)

Program file程序文件

Pseudonym笔名

Publication, distribution, etc., area出版发行项

Publisher's number (Music)出版商编号(乐谱)

R

Radiograph射线片

Realia实物;参见Artefact, Model, Object, Toy

Recto奇数页、右页、正面、图片正页;参见Verso

Reference参照、参考书目

Reference source参考源

Reissue再发行、重新发行;见Issue, Reprint

Related body相关团体

Related music相关乐谱;见Adaptation (Music)

Releasing agent发行者

Remote access远程访问(电子资源);参见Direct access (Electronic resources)

Reprint重印本、再印本

Resource, Electronic电子资源;见Electronic resource

Respondent (Academic disputations)答辩人

Romanization罗马化、拉丁化

Running title逐页题名

S

Score总谱

Secondary entry次要款目;见Added entry

Section (Cartography)截面图(测绘制图资料);见Map section

Section (Serials )分辑(连续出版物);参见Series定义2, Subseries See also reference相关参照

See reference单纯参照

Sequel续编、续集;参见Continuation, Supplement.

Serial连续出版物;参见Series定义1。

Series丛编、辑;参见Section (serials).

Series area丛编项

Series titles page丛编题名页

Shared authorship合著者;见Shared responsibility

Shared responsibility分担责任者;参见Joint author, Principal responsibility, Mixed responsibility

Sheet单页资料;参见Broadside.

Short score缩编谱;参见Close score, Condensed score

Sine loco (S.l.)缺地点(出版地不详)

Sine nomine 缺名称(出版者不详)

Sleeve封套

Slide幻灯片

Sound recording录音资料

Source of information信息源;参见Chief source of information

Specific material designation文献单位标识(具体资料标识);参见General material designation.

Spine title书脊题名;参见Binder's title, Cover title

Standard number标准编号;参见ISBN, ISSN

Standard number and terms of availability area标准标号与获得方式项Standard title标准题名;见Uniform title

Statement of responsibility责任说明

Study score研习总谱

Subheading副标目(附属标目)

Subordinate body从属团体

Subseries分丛编;参见Section (serials)

Subtitle副题名;参见Other title information

Supplement补编;参见Continuation, Sequel

Supplied title提供题名

Surname姓氏

T

Tactile material触摸资料

Talking books; Audio books有声图书

Technical drawing技术图、工艺图;参见Architectural rendering.

Tete-beche publication双向倒转印刷出版物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的思考

Value Engineering 0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通信、多媒体各项技术实现了相互渗透相互融合,2O世纪9O年代以来,大大拓宽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彻底改变了图书馆原始的、封闭式的手工编目方式,书目数据的联机编制和网上交流有了得以实现的条件,加速了我国高校图书馆迈向数字化建设的进程。如何适应全新的工作环境、技术手段及服务范围,是摆在计算机工作人员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1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编目工作发生的变化及其特点 1.1读者需求的变化网络环境下,高校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不断扩大,读者需求不再以获得与某一问题相关的原始文献为满足。面对庞杂无序的信息资源,他们需要的可能是从各种信息经过提炼的具有研究价值的信息。他们利用信息的目的和类型千差万别,对图书馆编目加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要求图书馆在信息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方面做出努力,而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恰恰满足了这一需求。编目工作者必须对自身职能重新定位,创造新的工作方法,开辟新的工作领域,以适应当前读者服务的新要求。 1.2编目人员的角色变化随着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和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使图书馆编目人员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编目人员如今将更多精力用于对网上资源的整理和开发,编目范围的逐渐扩大,工作手段和作业方式也逐渐发生率改变,编目人员开始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导航上,而不再仅仅只是文献的整理、加工,为读者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对馆藏文献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和标引。此外,编目工作要求编目人员具有一人多能的综合素质,改变了过去的单方面强调个人的专业技能力的要求,同时还应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技术知识,在具备较高英语能力的同时,熟悉掌握计算机编目的各方面知识。 1.3编目工作职能的多样化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开始扩展到对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传统编目工作主要是揭示文献、提供书目、报道图书,但随着读者对网络资源需求的增多,图书馆开始增设书目检索、专题导航、电子图书、电子期刊、音频资料等内容。要想满足读者对网络环境和电子资源、多媒体资源等各方面服务的需求,图书馆编目工作必须要做到多样化、全面化,使网上信息资源成为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得自身的服务更加到位。 1.4编目模式的变化文献编目是图书馆工作的基础,决定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质量。传统的文献编目工作一般是各个图书馆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对各自的馆藏文献进行著录、标引及目录组织,各馆的编目工作处于相对独立、封闭的手工操作状态,所产生的书目信息往往只供本馆的员工和读者使用。联机编目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编目工作模式,这时编目员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书目数据进行套录,大大减少了原始编目的数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书目质量,加强了各馆之间的交流和联系。良好的网络环境使编目工作更加社会化、网络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并使资源共享能够真正得以实现。 1.5编目载体的变化传统图书馆的编目对象是以纸质载体为主的印刷型文献,文献类型比较单一,主要是图书、报纸、期刊等,文献的特征、数量、格式都是明确的。在数字化环境中,编目对象即文献信息资源呈多样化趋势,新的文献资源如电子文献、多媒体文献、缩微文献、网络信息、计算机文档等层出不穷。随着读者对网络资源需求的增多,这些非印刷型的文献资源也加入到编目对象的行列之中,逐步成为高校图书馆中的重要信息资源和馆藏类型,所占的比重也将越来越大,形成一种多层次、多类型、多载体的馆藏结构体系。 1.6编目环境的变化高校图书馆发挥着其对信息资源环境整体的高层次的影响作用,已经从物化的资源管理者逐步转变成为信息服务的导航者,由传统的简单的对文献资源进行机读目录的录入等内容,转变为对一些新的信息资源的处理和加工。随着网络环境的产生和数字资源的大量涌现,开始扩展到对网络上的各种类型信息进行编目加工,不再仅仅局限于图书馆内的文献信息,从而使网上信息资源成为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编目工作的范围也随之打破原有的限制向外扩展,包括网上全文信息、数据库信息、网页信息等非文献型的信息。图书馆编目工作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对馆藏文献进行的信息加工,在这样一种全新的数字化环境中,变成一个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迅速揭示、整理并有效进行组织的过程。 2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编目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2.1文献编目的标准化问题对于网络环境下编目工作来说,标准化是一个重要问题。不标准的编目数据,造成数据混乱,使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编目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直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的思考 Reflections on College Library Cataloging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牛莉侠Niu Lixia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710302) (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Xi'an710302,China) 摘要: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因工作环境、信息载体、编目职能、编目技术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而呈现新的特点。分析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论述编目工作应建立新的管理体系,以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求。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对策建议。 Abstract:Because of the major changes in the working environment,information carriers,catalog functions,cataloging technology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the cataloging work of university library has new features.The main problems in cataloging work of university library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re analyzed,the idea that new management system of cataloging work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demands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introduced,an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网络环境;编目工作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network environment;cataloging work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147-02 —— —— —— —— —— —— —— —— —— —— —— — 作者简介:牛莉侠(1969-),女,陕西岐山人,职称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编 目工作及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孙屹.SystemView通信仿真开发手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1-362. [2]青松,程岱松等.数字通信系统的SystemView仿真与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127-136. [3]罗卫兵,孙桦等.Systen View动态系统分析及通信系统仿真设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98-104. [4]樊昌信.通信原理(第5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5]汪英,杨喜,张勇华,低通信号的采样与重建及其System View仿真[J].现代电子技术,2006,29(14),130-133. ·147·

分类号-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

中图分类号 填写要求:要求分类细分到22个大类代码后三位数字。例如: “古代文学”,其分类号是I206.2,填写时只需填写I206即可;又如“人造石生产机械制造”的分类号是TQ177.1+5,只需填写TQ177。 可在以下网址查询详细分类号: https://www.doczj.com/doc/2118734665.html,/tools/ztf/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图分类号查询系统)https://www.doczj.com/doc/2118734665.html,/sjk/tsflf/index.htm (中图法第四版计算机辅助分类查询系统)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介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简称《中图法》。自1999年第四版起更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不变,英文译名为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英文缩写为CLC。《中图法》的编制始于1971年,先后出版了四版,即1975年出版的第一版,1980年出版的第二版,1990年出版的第三版,1999年出版的第四版。此外1973年还出版了试用版。《中图法》与国内其他分类法相比,编制产生年代较晚,但发展很快,它不仅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分类法的编制经验,而且还吸取了国外分类法的编制理论和技术。 目前,《中图法》已普遍应用于全国各类型的图书馆,国内主要大型书目、检索刊物、机读数据库,以及《中国国家标准书号》等都著录《中图法》分类号。 《中图法》在它的发展史上,获得了许多殊荣,曾于1985年连同各种版本及辅助工具书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曾被美国图书馆协会主持编制的《世界图书馆及情报机构百科全书》收入到"世界九大分类法"词条中。但是,《中图法》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中图法》的发展历史就是从第一版到第四版不断更新、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史,每出一版都有一个质的飞跃。至四版为止,《中图法》为五大部类:即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二十二个大类;53,811个类目(包括专用和通用类目)。中图分类号简表附后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实景图 设计机构:尤根·恩格尔建筑师事务所(KSP) 作品类型:建筑设计 项目类型:文化建筑 图片类型:实景照片 设计风格:现代风格 所在地区:中国->北京->海淀区 摄影师:H ansSchlupp 德国 KSP尤根·恩格尔建筑师事务所在北京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设计了一座宏伟的建筑,一座可以展现中华文明精髓、令人为之震撼的建筑。它强调了中国文化过去的辉煌,且面向未来,这是一座可以宣告中国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的建筑:环绕着中国图书宝藏“四库全书”的,是浩瀚无边的数字图书资源。中国国家图书馆将跃居成为世界第三大图书馆,它要为12,000,000多册藏书寻一处安身之所。尤根·恩格尔(Jürgen Engel)说:“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必须把所有的元素融合在一起。我们必须设计一座超越时代、同时

又独具匠心的建筑。它必须引人瞩目,但又应该庄重内敛,不会使人忽略了图书馆内藏书的珍贵意义。”这是一座不去迎合周围火柴盒式建筑风格的建筑作品。 北京虽然有着多元化的建筑风格,但却追求一种简约、宁静的基调。因此,建筑师从北京古典公共建筑的经典构造中获得了创作灵感:升起的基座和拾级而上的大型台阶,加上宏伟的柱形结构和“漂浮”的屋顶。建筑师以这种构造为基础,积极寻求具有当代特色的诠释方法。与很多传统的中国古典建筑一样,这座建筑的视觉重点是屋顶的造型。建筑师经过苦心力作,设计出了现有的建筑作品。总高度27米的建筑按照功能的不同被分为三个部分:它包括一个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基石的基座,用于珍藏历史经典作品;一个玻璃围合的全通透中间层,在南北两侧各有三个巨型支架支撑着屋顶,它不同于古罗马和古希腊的建筑,看起来就像一个开敞的空间,代表着现在;还有一个“漂浮”的巨构金属屋顶,代表着数字化的未来。 古代与现代、传统与创新,在这座建筑上既相互对比又紧密结合。这座建筑就像是一件从古代和传统中蜕变而成的艺术品,虽然高高地飘离在古老和传统之上,但却又与它们相生相息,互不排斥。建筑的最上面两层是由钢结构和玻璃建造而成,它们是数字图书馆的所在,屋顶偏平的弧线造型与基座的立方体形成强烈视觉对比。尤根·恩格尔(Jürgen Engel)一语道破:“这是一个完美的共栖之所。” 这座建筑的结构对结构工程师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最后实际建造时,屋顶部分的钢结构首先在地面搭建完成,然后在一天之内用电脑同步控制的液压技术把钢结构吊到16米高空进行定位安装。这堪称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一次创举,其所提升的钢结构总量达到了11000吨,相当于一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基座部分是在屋顶部分钢结构定位好之后进行建造的,基座幕墙交错的石材百叶,将光线反射到室内,为图书馆内部营造出非常舒适的阅览环境。读者既与外界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保持了必要的距离,可以专注于学习和研读。

图书馆图书分类编目细则(34)教学文案

莎车县图书馆图书分类编目细则 本细则依据《专著出版物国际标准书目著录》、《普通图书著录规则》、《中文文献编目规则》、,《新编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计算机编目技术手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使用手册》,结合本馆具体情况制定此细则,本细则适用于中文图书(包括非书资料)。 (一)图书分类 1、分类依据 所有中文文献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进行分类标引。并在CNMARC的690字段中@v子字段加注分类法版次说明。版次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690 @aI247.57@v4。 2、分类级次 凡涉及我馆设置的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相关专业的图书能细分则应细分,但标引深度不超过“+”号(即:不采用资料法分类号)。其他文学素质类和人文综合类图书原则上不超过六级类目。期刊的类目设置最多不超过五级。 3、图书归类原则根据文献的性质、特点确定 (1)必须以图书资料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作为主要分类标准,其他显著属性特征作为辅助分类标准。 (2)必须体现分类体系的逻辑性、系统性,凡能归入某一类的图书,必须带有其上位类的属性。 (3)必须归入最大用途和最恰当的类,即对完成本馆任务最有利和读者最需要的类。 (4)特殊图书的归类规则 ① 多主题的书 a.从属关系的,依为主的主题归类。 b.比较关系的,依作者赞同的主题归类。 c.因果关系的,依用途效果归类。 d.并列关系的,依在前的主题归类。 e.应用关系的,依被应用的主题归类。 ② 丛书和多卷书 a.科普性、知识性的丛书采用集中归类。 b.为某一问题编制的学科性、技术性的丛书采用集中归类。 c.内容广泛,横跨几门学科的丛书采用分散归类。 d.多卷书采用集中归类。 4、具有本馆特色的几个分类细则 (1)TP311.138 有关数据库系统的分类 依数据库系统名称的前两个英文字母区分,并按字母序列排。若系统名称的前两个字母相同,则再取第三个,以此类推。例如Basic数据库取 “TP311.138BA”。 (2)TP312 有关计算机程序语言设计的文献分类

当前国内图书馆界在编目上可以分为五大系统全

编目规则差异和统一进展 姜新年 深圳图书馆广东深圳518026 The Differences and Unify Standard Progress on Cataloging Rules Jian Xinnian Shenzhen Library, Shenzhen, Guangdong 518026 1国内编目规则的差异 目前,国内所存在的编目体系呈多足鼎立态势,各地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以及港澳台图书馆的编目方式均有不同,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全国联合编目中心和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全国联合编目中心是公共图书馆的代表,CALIS是高校图书馆的代表,这两大系统几乎覆盖了全国大多数公共馆和近50%的高校馆。国家图书馆是全国联合编目中心规则的制定者,而CALIS编目规则的制定者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加入这两大系统的图书馆都要遵循这两大系统的规则,这就在客观上形成了两大阵营,阻碍了图书馆数据的交流与传输。 编目工作包括著录规则和机读格式。著录规则就是文献编目规则,机读格式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MARC格式。在MARC格式的问题上,全国联合编目中心和CALIS没有多少异议。问题的焦点突出表现在著录规则上。中国图书馆学会曾经组织全国联合编目中心和CALIS的专家参与编写《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一书,该书已推出了第2版。但是国家图书馆也仅使用此书作为参考,而CALIS对于这本书的态度是:对的就用,不对的就不用。很显然,这里对与不对的标准完全取决于CALIS。双方都参与制定的规则,而且冠以“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之名,但谁都不作为标准执行。 全国联合编目中心和CALIS在编目规则上到底有哪些分歧呢?概括地说,CALIS编目体系属于“学院派”,而全国联合编目中心的编目体系则属于“实用派”。前者的文献著录规则和MARC格式的规定,大部分都可以在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和UNIMARC中找到依据;而后者的文献著录规则和MARC格式的规定,则更多考虑了中文文献的特点。CALIS的数据偏重教参、教辅、科研类图书,其编目人员过去又长期从事西文编目工作,因此认为中文图书编目也应该严格执行国际标准;而全国联合编目中心的数据以中文社科图书为主,很多社科图书都具有中国特色。因此,两大系统在诸如作者与年代的放置顺序等问题上不统一。是保持特色还是与国际接轨?这对全国联合编目中心与CALIS而言确实是一个问题。CALIS主张与国际接轨,全国联合编目中心也不反对与国际接轨,但强调打造中国特色。 下面通过一些实例对全国联合编目中心和CALIS中文图书书目数据的差异进行比较。 1.1并列题名著录及其标目的差异 例1.题名页有并列题名信息 国图:200 1 @a世界国家地理@e图文版@f翟文明主编 510 1 @a National geography @zeng CALIS:200 1 @a世界国家地理@d= National geography @f主编翟文明@zeng 510 1 @a National geography @zeng 例2.题名页没有并列题名信息,但封面有外文并列题名信息 国图: 200 1 @a布尔芬奇讲述神祇和英雄的故事@f(美)布尔芬奇著@g姚志永,陆蓉蓉译 510 1 @aStories of Gods and Heroes@zeng CALIS:200 1 @a布尔芬奇讲述神祇和英雄的故事@f(美)布尔芬奇著@g姚志永,陆蓉蓉译 312 @a英文并列题名取自封面 510 1 @aStories of Gods and Heroes@zeng 对于并列题名,两家图书馆的著录方式都不尽相同:国图不在200字段中著录,关于200字段的@d 子字段,国图在它编写的《中文图书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中明确规定:“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不使用该子字段。” CALIS则根据ISBD的著录规定,当并列题名信息在规定信息源(题名页)中出现时,著录在正题名之后;当并列题名信息不在规定信息源出现时,则不著录在题名与责任说明项,而在312字段中说明并列信息的出处。 对于并列题名的标目,两家编目机构都在510字段作检索点。国图是按原题名形式作检索点;但CALIS按CNMARC格式的规定,以标目检索点的形式录入,即当有带首冠词的外文并列题名时将首冠词略去。

百年记忆——国家图书馆馆史展方案脚本

百年记忆——国家图书馆馆史展 1909-2009 前言 一九〇九年九月九日,清政府批准筹建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调内阁大库、翰林院、国子监南学书,以及文津阁《四库全书》、敦煌劫余遗书作为基本馆藏。一九一六年,教育部饬京师图书馆,凡在内务部立案的出版图书均交京师图书馆庋藏,国家图书馆职能开始体现。 百年来,京师图书馆陆续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二日改称国家图书馆,通过国家拨交,社会捐赠和馆员努力购藏,形成了两千七百万册件藏书、两百TB数字资源的浩瀚馆藏。馆舍面积达到二十五万平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位,承担着为国家立法决策机构、教育科研单位和社会公众服务的重任。 国家图书馆先后有缪荃荪、陈垣、梁启超、蔡元培、任继愈等出任馆长,团结社会贤达共襄馆务,培养出众多图书馆人才。还有一代代默默奉献的普通员工,他们立志岗位成才,恪尽职责,甘为人梯,爱岗敬业,求实创新,支撑起国家图书馆这座知识大厦,也形成了贯穿百年的国图精神。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家图书馆大胆开拓,锐意改革,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承担了许多国家重要文化工程。国家图书馆以人才兴馆、科技强馆、服务立馆为宗旨,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 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 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 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 果。——胡锦涛 第一单元筚路蓝缕(1909-1927) 【版头词】1909年9月9日(清宣统元年七月二十五日),朝廷批准军机大臣、学部尚书张之洞的奏请,筹建京师图书馆。 京师图书馆成立后,缪荃荪首任监督。江翰、夏曾佑、梁启超等先后任馆长。鲁迅等知名学者为它的建设付出了巨大努力。尽管清政府及辛亥革命后的北洋政府国库空虚,无力维持图书馆的经费,但京师图书馆古籍馆藏丰富,同时因接受全国缴送而具有国家馆地位,它的成立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大进步。 首任监督缪荃荪江翰,任馆长期间主持了京师图书馆的开馆工作。

工作总结-中国国家图书馆

工作总结 2005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最后一年,是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年。一年来,我馆在文化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落实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推动力,落实“人才兴馆、科技强馆、服务立馆”三大发展战略,以机制创新带动服务创新,经过全馆人员的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年初部署的各项任务。 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圆满完成 按照中共中央和文化部党组的部署,我馆自2005年1月26日至6月20日,在全馆党员中深入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馆党委为高质量地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精心谋划,周密组织,成立了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建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先后召开6次党委常委会、10次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形成了馆党委总负责、教育活动办公室组织指导、各支部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扎实推动了各阶段教育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在整改提高阶段,馆党委集中解决了几个涉及员工利益的问题,如:食堂问题、馆服问题、工资分配问题、全馆午餐补助问题等,真正把先进性教育活动落到实处。 为配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编发简报73期,举办了“我为党旗增辉”主题歌咏比赛,组织党员参加“谈文化部系统共产党员先进性”征文活动,参观有关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题展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4周年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圆满结束之际,馆党委在全馆范围内评选表彰了一批先进。通过全体共产党员的努力和高质量的工作,我馆圆满地完成了规定的全部任务,基本达到了中央提出的“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按照文化部要求,我馆召开了有200多位各方面代表参加的满意度测评会,测评结果对我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整体评价满意度为100%。 二、进一步巩固文化体制改革成果 2005年是全面实施岗位管理改革的第一年,根据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馆党委班子把今年定为调整年。 (一)完善岗位管理 为真正建立起科学的岗位管理体系,我馆就岗位管理试行情况专门组成调研小组,在全馆范围内展开调研。一个是由业务处牵头组成的业务调研小组,通过召开315人参加的29个大大小小的座谈会,就图书采选编目部等10个业务部处实行岗位管理的情况,广泛听取了意见和建议;一个是由人事处牵头组成的职能部门调研小组,走访了13个部处,

图书编目的具体操作方法

在服务器端注册成功后系统显示操作员登录界面(也可选现在不注册,以后在帮助中在注册),此时只有一个用户,密码为小写的guest,我们进入程序后,系统在Win Server下会在进入时提示是否激活自动备份服务,应选是。进入后一般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设置(除说明的以外各操作均可在服务器或客户端进行): 1、操作员及权限管理。设置系统管理员姓名为本馆馆长;对本馆的每个管理员设置其操作员并赋于相应权限;设置一个公众用户,如public,权限采用系统自动赋于的即可;对于每个编目人员设置对应的操作员对应其姓名,赋于相应权限或所有权限(在编目结束后应将编目人员操作员删除)。 2、书库设置。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例如“公共书库”、“资料库”。 3、借阅规则。应根据该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设置。 4、部门设置向导+部门设置。对于大中专学校及中小学校在首次建立部门时应采用:部门设置向导+部门设置来进行,以便在每学年结束时能顺利地进行毕业及升级操作。对社会综合性图书馆不存在此要求(此操作必须在服务器端进行)。 5、总括单编辑。输入总括号如“z001”并保存。如果有多个可新增。 6、设置备份文件夹(建议指向SQL Server数据所在的另一物理硬盘或另一盘符,分区格式应为FAT32以便在操作系统崩溃时可用win98盘启动看到备份文件。)、镜像备份文件夹及备份方案(在系统管理模块中)。(此操作必须在服务器端进行)。 7、设置暂离锁。 8、设置假期(用户一般可自行设定)。 9、如客户购买了大于标准的藏书量也应为其升级好(藏书量升级)。 10、字体设置。在服务器和各客户机上的“系统”菜单中设置字体。注意所设字体仅对本机有效。最好将打印机安装在服务器端并共享。 11、示范用户使用办借书证。在打印借书证时如果有些字能在计算机上显示出来却不能在打印机上打印,这是由于有些字体在某些打印机上不存在的原故。此时可改变字体设置中借书证字体及读者姓名字体为‘宋体’一般即可解决。如果用户各部门(班级)读者姓名已用Excel表形式准备好,则可导入到本系统中,导入时在Excel表中用鼠标拉块,在本系统读者姓名栏(如果采用一卡通则可包括借书证栏)中拉块,右击鼠标执行从Excel导入即可。办借书证时如果几台计算机同时录入则必须注意应指定好各部门(班级)的第一个读者的借书证号(为确保不冲突可多放点,如每班100个号)并手工录入,以避免系统自动给出的号码重复。在第一个号确定后后面只需按↓键即可。例如初三(1)班 S1000800,初三(2)班S1000900 …。如果用户要用一卡通借还则最好将一卡通按照班级和部门为表单名将姓名、卡号分两列录入为Excel表,再进行导入。同时注意如果一卡通的卡号第一位为字母’B’或’Y’则在首次打印图书及音像编号条码时应将其首位字母修改为与一卡通的卡号第一位

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编目标准化建设的三大主题

第28卷第3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年6月 收稿日期:2008-03-12 作者简介:张明明(1973-),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已实现了文献编目计算机化。计算机编目是一种信息深加工(智能化)的过程,是以现代的信息技术和软科学为主形成的信息产品,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从事图书文献信息加工、处理、存贮、传递、传播的工作。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学术性、稳定性这两个方面。高校读者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文献检索的频次和要求都相对较高,因此,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编目标准化建设问题也就特别值得关注。 1编目模式标准化建设是核心主体 编目模式标准化,就是指图书馆的计算机编目需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实现机读目录的标准化。编目模式标准应该以《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以下简称《规则》)规定的著录详简级次为依据。《规则》规定了三个著录详简级次:“简要级次、基本级次和详细级次。”同时还规定了三个级次著录的要求:“a.简要级次只著录主要项目;b.基本级次既著录主要项目又著录部分选择项目;c.详细级次著录主要项目和全部选择项目。”实现机读目录标准化必须依据这三个级次。为了便于说明问题,这里列出《规定》规定的主要项目和选择项目的内容:“主要项目:题名与责任说明项的正题名、第一责任说明;版本项的版本说明;文献特殊细节;出版、发行项的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载体形态项的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尺寸、附件;丛编项的丛编正题名、丛编编号、分丛编名;文献标准编号。选择项目:并列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其他题名信息、其他责任说明;印制地、印制 者、印制日期;版本项的版本说明;文献特殊细节;出版、发行项的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丛编并列题 名、丛编其他题名信息、丛编责任说明、丛编ISSN;附注版;装帧、获得方式、附加说明。”由上述可知,这三个著录级次的数据范围是清晰的。实际上,无论是计算机编目,还是传统的手工编目,都存在以上主要项目和选择项目以外的编目信息,如索书号、条码号等馆藏信息。所以,计算机编目数据的选择范围与《规定》的规定范围是包含关系。但这并不影响编目模式标准化的确定。《 规则》的第一章《总则》对采取何种著录详简级次有明确的规定:“国家书目和全国集中编目必须采用详细级次;其他类型目录的著录详简级次可根据文献机构的类型与规模和文献用户的检索要求做出选择。”因此,计算机编目中,高校图书馆可采用基本级次。 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采用CNMARC格式。所设的字段、子字段较多,一不注意就容易出错。如:把卷(册)号著录在200字段的题名后,把附录说明著录在225字段的丛编项目中,把第二出版者著录在210字段等,要想使得每条目录数据都成为规范的目录数据,就要促使编目员彻底弄清整个CNMARC格式,了解每个字段的著录内容,掌握每个字段的著录技术,使之能严格按照标准化的机读目录格式去编制符合标准的目录数据。选用标准化的机读目录格式,是为了编制统一的机读目录,以利于更多的读者使用,实现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开展计算机编目工作,首先要提倡选用标准化的目录格式。否则,广泛性的资源共享将成为空谈。 随着时代的迁移,图书馆所采用的标准化机读目录格式也会为了适应时代需要而作出必要的调 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编目标准化建设的三大主题 张明明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河南 许昌 461000)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编目;CALIS;联机合作编目摘 要:针对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编目标准化建设问题,从编目模式、CALIS联机合作编目、 编目员素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工作实际,详述了一些具体做法。中图分类号:G254.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1588(2008)03-0085-02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详表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详表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A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全集入此] ▲ A11 ,选集、文集 A119,选读 A12 ,单行著作 A13 ,书信集,日记、函电、谈话 A14 ,诗词 A15 ,手迹 A16 ,专题汇编 A18 ,语录 A2 列宁著作[全集入此] ▲ A21 ,选集、文集 A219,选读 A22 ,单行著作 A23 ,书信集、日记、函电、谈话 A25 ,手迹 A26 ,专题汇编 A28 ,语录 A3 斯大林著作[全集入此] ▲ A31 ,选集、文集 A319,选读 A32 ,单行著作 A33 ,书信集、日记、函电、谈话 A35 ,手迹 A36 ,专题汇编 A38 ,语录 A4 毛泽东著作[全集入此] ▲ A41 ,选集 A419,选读 A42 ,单行著作 A43 ,书信集、日记、函电、谈话 A44 ,诗词 A45 ,手迹 A46 ,专题汇编 A48 ,语录 A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著作汇编▲ A56 ,专题汇编 A58 ,语录 A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生平和传记▲A71 ,马克思 A72 ,恩格斯 A73 ,列宁 A74 ,斯大林

A75 ,毛泽东 A8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A8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A82 ,列宁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A83 ,斯大林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A84 ,毛泽东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A85 ,著作汇编的学习和研究 B哲学 B0 哲学理论▲ B0-0,马克思主义哲学(总论) B01 ,哲学基本问题 B02 ,辩证唯物主义 B03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B08 ,哲学流派及其研究 B1 世界哲学▲ B12 ,古代哲学 B13 ,中世纪哲学 B14 ,近代哲学 B15 ,现代哲学 B1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发展 B2 中国哲学▲ B20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总论) B22 ,先秦哲学 B232,秦汉哲学(总论) B233,秦代哲学 B234,汉代哲学 B235,三国、晋、南北朝哲学 B241,隋、唐、五代哲学 B244,宋、元哲学 B248,明代哲学 B249,清代哲学 B25 ,近代哲学 B26 ,现代哲学 B27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B3 亚洲哲学▲ B4 非洲哲学▲ B5 欧洲哲学▲ B6 大洋洲哲学▲ B7 美洲哲学▲ B80 思维科学(总论)▲ B81 逻辑学(论理学)▲ B811,辩证逻辑 B812,形式逻辑(名学、辩学) B813,数理逻辑(符号逻辑)[宜入O141]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中国的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旧称北京图书馆,一般简称“国图”。裙楼分布在主楼两侧,并形成两个面积甚大的天井,天井内为花园,形成楼中有园的独特景致,裙楼地上5层地下1层,分布着图书馆的各个功能单元,设有各具特色的阅览室46个,其中开架阅览室23个,日均可接待读者六、七千人次。该建筑还曾被评为“八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榜首。包括北海公园附近的文津街分馆,馆舍面积共17万平方米。国家图书馆每年大约要接待海内外读者400多万人次。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丰富,品类齐全,古今中外,集精结粹。作为国家藏书机构,中国国家图书馆依法接收中国大陆各出版社送缴收藏的出版样书,此外还收藏中国大陆的非正式出版物,例如各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均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收藏之列。是图书馆学专业资料集中收藏地和全国年鉴资料收藏中心。从藏书量和图书馆员的数量看,中国国家图书馆(即原北京图书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图书馆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可上溯到700多年前的南宋皇家缉熙殿藏书,最早的典藏可以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中珍品特藏包括善本古籍、甲骨金石拓片、中国古旧舆图、敦煌遗书、少数民族图籍、名人手稿、中国少数民族文献、革命历史文献、家谱、地方志和普通古籍等260多万册(件)。外文善本中最早的版本为1473-1477年间印刷的欧洲“摇篮本”。这部分藏品极为珍贵,闻名遐迩,世界瞩目。截至到2005年,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容量达2500多万册,其中价值连城的古籍善本就有200余万册,著名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举不胜举。其中尤以“四大专藏”即“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文津阁四库全书”最受瞩目。2007年6月8日,中国国家图书馆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国家图书馆接待年满十六周岁以上的读者(少年儿童图书馆接待六至十五周岁的少年儿童);双休日及国家法定节假日可接待中学生及在家长陪同下的少年儿童参观;全年接待中小学校组织的集体参观。凭身份证、户口簿、军官证、士兵证、护照、港澳通行证或台胞回乡证、首次免费办理国家图书馆读者卡,享有读者卡基本功能并在符合其他相应条件的情况下按手续办理扩展功能;少年儿童凭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户口簿、护照、港澳通行证、台胞回乡证)、学籍卡、学生证办理少年儿童图书馆读者卡(详见办证相关规定)。进入阅览室、服务点须持国家图书馆读者卡。年满十六周岁以上的中国公民可以凭第二代身份证进入开架阅览室阅览,少年儿童凭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读者卡进入少年儿童图书馆。持卡者须遵守国家图书馆借阅规则及相关规定。违反规定情节严重者,其读者卡/第二代身份证借阅功能将被置停,待接受处理并纠正后恢复使用。持有优待证的老年读者可优先借阅;持残疾证的残疾人读者免收因特网上机浏览费。随身携带的包、饮用水、及其它与借阅无关的物品请凭有效读者卡或身份证免费寄放到存包处。因座位有限,为保证查阅资料读者的需要,请勿带个人书籍(含从本馆借出的图书)在馆内自习。注意仪表着装,请勿穿汗背心、趿拖鞋入馆。请勿在馆区内吸烟和使用明火,请勿带易燃、易爆物入馆。请在指定地点就餐、饮水,请勿携带食品、液体物品入馆。请勿在馆内娱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表农业科学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表(农业科学) S 农业科学 S7林业 S7-0 林业理论与方法论 S7-05 林业与各业的关系 [S7-9] 林业经济 S71 林业基础科学 S711 森林数学 S712 森林物理学 S713 森林化学 S714 森林土壤学 S714.1 森林土壤形成演化 S714.2 森林土壤理化性质 S714.3 森林土壤生物学 S714.4 森林土壤类型、土壤分类 S714.5 森林土壤分析 S714.6 森林土壤改良 S714.7 森林水土保持 S714.8 森林土壤肥力、土壤肥料 S714.9 森林土壤地理、土壤调查 S714.99 森林土壤图 S715 森林水文学 S715-3 森林水文调查、试验、研究S715.1 森林流域降水动态 S715.2 林冠截流和树干水流 S715.3 林地渗透、径流和侵蚀 S715.4 森林蒸发和蒸腾 S715.5 水量平衡 S715.7 森林水文效益的评价 S716 森林气象学 S716.1 气象观测和预报 S716.2 森林气象要素 S716.3 森林气候 S716.4 森林气象观测仪器设备 S716.5 观测资料 S717 森林地理学、森林分布 S717.1 森林地带分布 S717.1+1 赤道带 S717.1+2 热带 S717.1+3 亚热带 S717.1+4 暖温带 S717.1+5 温带 S717.1+6 亚寒带 S717.1+7 寒带 S717.19 森林地文分布 S717.19+1 平原 S717.19+2 丘陵、山地 S717.19+3 沙漠 S717.19+4 岛屿 S717.19+5 高原 S717.19+9 其他 S717.2/.7 森林地区分布(树木志)S718 森林生物学 S718.3 森林植物学 S718.4 树木学S718.4-3 树木学研究方法与工作方法 S718.4-33 树木学试验方法与试验设备 S718.4-339 树木园 S718.42 树木形态学 S718.43 树木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S718.45 树木生态学 S718.46 树木遗传学 S718.47 树木解剖学 S718.49 树木分类学 S718.5 森林生态学 S718.51 森林与非生物环境 S718.51+1 地形 S718.51+2 气候 S718.51+2.1 大气 S718.51+2.2 光热 S718.51+2.3 水 S718.51+6 土壤 S718.51+9 其他 S718.52 森林与生物环境 S718.52+1 生物因素 S718.52+1.1 动物 S718.52+1.2 植物 S718.52+1.3 微生物 S718.52+4 人类因素 S718.52+9 其他 S718.53 生境 S718.54 森林群落 S718.54+1 群落的发生和演替 S718.54+2 群落结构、特征 S718.54+5 群落分类 S718.54+9 其他 S718.55 森林生态系统 S718.55+1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S718.55+1.1 天然林生态类型 S718.55+1.2 人工林生态类型 S718.55+3 森林生态系统特征 S718.55+4 森林生态系统平衡 S718.55+4.1 能量流、能量转换 S718.55+4.2 物质循环 S718.55+6 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 S718.55+7 森林生态系统评价、分析 S718.56 森林的生态效益 S718.59 其他 S718.6 森林动物学 S718.61 爬行类 S718.62 两栖类 S718.63 鸟纲 S718.65 哺乳纲 S718.69 其他 S718.7 森林昆虫学 S718.8 森林微生物学 S718.81 真菌 S718.83 细菌 S718.85 病毒

图书馆分类与编目字母 对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再探讨

摘要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编目环境、编目范围、编目对象、编目手段、编目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编目工作呈现了新的趋势。但是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提高对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的认识,提高编目工作人员的素质,并在加强编目标准化,控制编目质量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编目编目工作发展现状完善措施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愈加突显出来。图书馆将其收藏的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提供服务,而服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搜集和整理的质量。因此,图书馆的采编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图书馆现代化的发展,在图书馆的整个工作流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的文献编目工作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发展现状 (一)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我国的文献编目工作开始向标准化、自动化、网络化方向迈进,已经由手工纸质编目、计算机脱机编目发展到计算机联机编目。联机编目是指以一个权威机构的编目数据为主,其他成员馆共享编目数据的一种编目形式。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了。统一制作并提供书目数据的编目中心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展,现在已经形成四种类型一是区域性联合采编中心。全国一些大城市相继成立了区域性联合采编中心,如北京图联文献信息咨询公司、上海申联公司等。二是政府支持的联合编目中心。如国家图书馆于1997年成立并启动了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项目;还有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IS)。三是书商、出版商建立的编目中心。例如北京图书大厦的编目中心等。四是专门的书目数据公司。 高校图书馆可以从有关的编目中心、书商和书目公司有偿或无偿的获得相关书目数据,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提高了编目的效率,加快了图书入库、上架、借阅流通的速度。 (二)编目标准、规则趋于统一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享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通过高校图书馆馆际文献资源的共享,使得各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得到了扩充;有利于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的整合利用。这对于每一个图书馆本身和广大读者来说都是好事,而要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图书编目的标准化是一个前提性的工作,没有图书书目数据的标准化各个图书馆之间就无法交换信息,也就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我国的文献著录标准化工作发展速度相对是比较快的。1995年出版了《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1996年制定了《中国文献编目规则》。这两部工具书经修订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正式出版。1999年12月,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分委员会重新修订了《文献著录总则》、《普通图书著录规则》、《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以及(非书资料著录规则)。2001年10月,六分会参照《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电子资源)制定了《电子资源著录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