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麦粉的分类,水分超标带来的影响,水分测定方法

小麦粉的分类,水分超标带来的影响,水分测定方法

小麦粉的分类,水分超标带来的影响,水分测定方法
小麦粉的分类,水分超标带来的影响,水分测定方法

小麦粉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等。小麦粉中的蛋白质含量比其他谷物产品高,一般在11%以上,高的可达15%--20%,由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组成,它们吸水后可揉成具有粘弹性的面筋质,因此用小麦粉可制成独特品质和风味的食品。小麦粉中碳水化物含量在70%以上,主要由淀粉、纤维素和其他糖类组成,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一、小麦粉的分类

1.专用面粉(如面包粉、饺子粉、饼干粉等)

2.通用面粉(如标准粉、富强粉)、营养强化面粉(如增钙面粉、富铁面粉、“7+1”营养强化面粉等)。

3.按精度分为:特制一等面粉、特制二等面粉、标准面粉、普通面粉等。

4.面粉按蛋白质含量多少来分类

(1)高筋面粉高筋面粉又称强筋面粉,其蛋白质和面筋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为12%----15%,湿面筋值在35%以上。最好的高筋面粉是加拿大产的春小麦面粉。高筋面粉适宜做面包、起酥点心、泡夫点心等。

(2)低筋面粉低筋面粉又称弱筋面粉,其蛋白质和面筋含量低。蛋白质含量为7%----9%,湿面筋值在25%以下。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弱力面粉均属于这一类。低筋面粉适宜制作蛋糕、甜酥点心、饼干等。

(3)中筋面粉中筋面粉是介于高筋面粉与低筋面粉之间的一类面粉。蛋白质含量为9%----11%,湿面筋值为25%----35%。美国、澳大利亚产的冬小麦粉和我国的标准粉等普通面粉都属于这类面粉。中筋面粉用于制作重型水果蛋糕、肉馅饼等。馒头粉也是要发酵。只不过是蒸出的馒头要比普通面粉好吃很多。

二、小麦粉的水分含量

1.小麦粉,水分≤14.5%

2.蛋糕用小麦粉,水分≤14%

3.低筋小麦粉,水分≤14%

4.发酵饼干用小麦粉,水分≤14%

5.高筋小麦粉,水分≤14.5%

6.糕点用小麦粉,水分≤14%

7.饺子用小麦粉,水分≤14.5%

8.馒头用小麦粉,水分≤14.5%

9.面包用小麦粉,水分≤14.5%

10.面条用小麦粉,水分≤14.5%

11.酥性饼干用小麦粉,水分≤14%

12.小麦胚(胚片、胚粉),水分≤4%

13.营养强化小麦粉,水分≤14.5%

14.自发小麦粉,水分≤14%

三、小麦粉水分超标的影响

水分超标将导致小麦粉存放的时间缩短,易引起霉变,损害消费者身体健康。水分超标的主要原因是部分食品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较低,原材料把关、生产过程控制、成品检验等环节存在一定缺陷,个别企业未按工艺要求组织生产,未能做到产品批批检验合格后出厂,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此外,个别企业后续干燥工序不完善,在小麦本身含水量较高时不能保证水分达标,造成水分偏高。

四、小麦粉的水分检测方法

1.烘干法

2.快速水分检测法

你不知道的知识!面粉行业水分的重要

一:什么是面粉? 面粉是一种由小麦磨成的粉状物。按面粉中蛋白质含量的多少,可以分为高筋面粉、中筋面粉、低筋面粉及无筋面粉。 面粉(小麦粉)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主食,用面粉制成的食物品种繁多,花样百出,风味迥异 二:面粉的吸水率 面粉的吸水率是指调制单位重量的面粉成面团所需的最大加水量,以百分比表示(%)。它表示面粉在面包厂或馒头厂和面时所加水的量。面包行业最关心的是从面袋内取出的面粉是否做出理想质量和体积的面包。面粉吸水率可以提高面包、馒头的出品率,而且面包中水分增加,面包芯较柔软,保存时间也相应延长。面粉吸水率低,面包出品率也降低。这决定着面包厂利润率的高低,因而也就自然成为面包制造商主要关注的问题。对于面包制造商来讲,比较不同面粉的面包产出量是很正常的事情。当然,在比较两种或多种不同面粉之间的吸水率时,必须将不同的面粉含水量统一到相同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的比较。对于饼干、糕点面粉,则要求用吸水率较低的面粉,这有利于饼干、糕点的烘烤。 三:干燥箱方法原理 干燥箱法也叫烘箱干燥法或热解失重法。试样在105±2℃烘箱内,常压下烘干,直至恒重,丢失的重量为水分。即通过计算样品干燥前后的重量差,计算出含水率或105℃下挥发物含量,分常压干燥法和减压干燥法两种,其原理相同。 计算公式:(干燥前重量-干燥后重量)÷干燥前重量×100=水分(%) 计算公式:(W1-W2)/(W1-W0)×100 =水分(%) 式中:W1=105℃烘干前试样及称样皿的重量(g); W2=105℃烘干后试样及称样皿的重量(g); W0=已恒重的称样皿的重量(g)。

注意:定温恒温箱在规定的温度内,恒重铝盒,直至前后两次重值之差小于0.005克,即为恒重,取样后按照要求烘干,至前后两次称重之差小于 0.005g,但两次测定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2%。 3.2冠亚面粉快速水分检测仪: 1、原理: 干燥失重法原理,采用率的烘干高品质的环状灯管,对样品进行快速、均匀的加热,样品的水份持续不断的被烘干。整个测量过程,仪器全自动的实时显示测量结果:样品重量、含水量、测定时间、加热温度等。应用了国际烘箱干燥法原理,测定结果与烘箱法水分测定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工作效率却远远高于烘箱法水分测定,一般样品只需要几分钟即可测量完毕,因此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与好评。

GBT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211—2007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 211-2007 代替GB/T 211-199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煤中全水分的试剂、仪器设备、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 在氮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1和方法B1)适用于所有煤种;在空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2和方法B2)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微波干燥法(方法C)适用于烟煤和褐煤。 以方法A1作为仲裁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 GB/T 煤碳机械化采样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GB/T ,ISO 13909-4:2001,NEQ)

211—2007 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2-2001,eqv ISO 11722:1999,eqv ISO 1171:1997,eqv ISO 562:1998) 3 方法提要 3.1 方法A(两步法) 3.1.1 方法A1:在氮气流中干燥 一定量的粒度<13mm的煤样,在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再将煤样破碎到粒度<3mm,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根据煤样两步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1.2 方法A2:在空气流中干燥 一定量的粒度<13mm的煤样,在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再将煤样破碎到粒度<3mm,于(105~110)℃下,在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根据煤样两步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2 方法B(一步法) 3.2.1 方法B1:在氮气流中干燥 称取一定量的粒度<6mm的煤样,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根据煤样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2.2 方法B2:在空气流中干燥 称取一定量的粒度<13mm(或<6mm)的煤样,于(105~110)℃下,在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根据煤样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3 方法C(微波干燥法)

实验二 食物初水分的测定(半干样品的制备)

实验二食物初水分的测定(半干样品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目的半干样品又称风干样品,不含游离水,仅含吸附在物品中蛋白质和淀粉中的水分。吸附水的含量一般在15%以下。 新鲜样品由于水分含量高而不易保存。为此,可将新鲜样品先测得初水分,制成半干样品用于分析。 2要求通过本实验,学习并掌握新鲜食物水分测定的重量法及电子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方法 1用百分之一感量的天平称取新鲜样品两份,平铺在表面皿上,放入60~70℃烘箱中, 4h后取出,自然冷却(15~30min),称量总重和表面皿重,计算样品干物质含量。公式:新鲜样品风干物质含量=风干物质重量(g)新鲜样品重量(g)×100% 2用分析天平称取粉状样品两份,加入称量瓶,称取称量瓶重量和总重量,放入70℃烘箱中,0.5~1h 后取出,移入干燥器内冷却30min,称量总重和表面皿重。重复两次的重量相差不超过0.5g。计算样品干物质含量。公式:新鲜样品70℃干物质含量=70℃物质重量(g)新鲜样品重量(g)×100% 三、实验仪器 1公用仪器 (1)鼓风烘箱1台; (2)组织捣碎机1台; (3)千分之一电子天平1台; (4)干燥器1~2个。 2分组及仪器4人一组,每组仪器包括以下物品: (1) 25cm×35cm搪瓷盘1个; (2) 40cm×60cm搪瓷盘1个; (3)切菜板1个; (4)菜刀1把; (5)取样铲1把; (6)玻棒1根; (7)托盘天平1台; (8)分析天平1台; (9) 15cm 直径表面皿2个; (10)称量瓶2个。 四、实验步骤 1新鲜样品采集 (1)按“几何法”采集样品。 (2) 切碎,放入40cm×60cm搪瓷盘中,用“四分法”采取次级样品2份。 (3)称量表面皿中,取30~40g新鲜样品置于表面皿上铺平。 (4)将表面皿置于25cm×35cm搪瓷盘中,于60℃烘箱内烘2~3h,70℃烘箱内烘1h,自然冷却0.5h后称重。 (5)计算半干样品重量及初水分含量。

煤样水分的测定

煤样水分的测定 一、内水的测定 1 测定原理:空气干燥法 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置于105~110℃干燥箱中,在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质量分数。 2 仪器、设备: 干燥箱:带有自动控温装置,内装有鼓风机,并能保持温度在105~110℃范围内; 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 玻璃称量瓶:直径40mm ,高25mm ,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 分析天平:感量。 3测定步骤: 在预先干燥并恒重过(精确至的称量瓶中称取粒度小于 mm 以下的空气干燥煤样(1±)g ,精确至,平摊在称量瓶中。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鼓风(预先鼓风是为了使温度均匀。将称好装有煤样的称量瓶放入干燥箱前 3~5min 就开始鼓风)并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在一直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1h ,无烟煤干燥1~.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 后,称量。然后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 ,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减少不超过 .或质量增加时为止。在后一种情况下,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为计算依据。水分在%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4 结果计算: 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按下式计算: Mad == m m 1 × 100 式中: Mad ——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含量,%; m1——煤样干燥后失去的质量,g ;

m——煤样的质量,g。 5水分测定的精密度: 水分测定的重复性如下表规定。 附: 仪器分析(内水测定简易操作步骤) 1准备好水/灰分坩埚,试验样品,样勺,检查控制线路和电源线路是否坚固好。 2打开电源,启动计算机。 3双击《SDTGA5000a》软件 4单击《设置》中的《参数设置》,水分方法[自定义水]单击《保存》 5单击〈〈实验〉〉中的〈〈称样〉〉;称量项目[水分],测试方法[自定义水],试样个数[],新编号;单击〈〈开始〉〉,按提示操作(放入坩埚,加入试样),点击〈〈确认〉〉。该试验一般需用时30min。 6实验结束后,系统进入“恒温”状态。 7退出〈〈SDTGA5000a〉〉软件,关闭计算机。 二. 外水的测定 1 测定原理:空气干燥法 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置于70~80℃干燥箱中,在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质量分数。 2 仪器、设备: 干燥箱:带有自动控温装置,内装有鼓风机,并能保持温度在105~110℃范围内; 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 浅盘:有镀锌薄铁板或铝板等耐腐蚀又耐热的材料制成;其面积能以大约cm2煤样的比例容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实验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常压干燥法的原理、操作,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二、原理 食品中的水分一般是指在100摄氏度左右直接干燥的情况下,所失去物质的总量。将样品置于常压恒温干燥箱内,在95~105℃下干燥至恒量。失去的重量为样品中水分的量。 三、试剂和材料 1.仪器 电热恒温干燥箱、干燥器、分析天平、研皿、扁形铝制或玻璃制称量瓶 2.样品 面包:热狗面包墨西哥 蛋糕:柠檬水果 干点:牛奶饼 四、操作及实验步骤 取洁净玻璃制称量瓶两个,置于95~105℃干燥箱中,瓶盖斜盖于瓶口或放置在旁边,加热30~60分钟,盖好取出,置于干燥其内冷却30分钟,称量,并重复干燥至恒量。取切细或磨细的两份样品,放入这两个称量瓶中(以下以“瓶1”、“瓶2”标号)加盖,精密称量后,记下称量结果。再置于95~105℃干燥箱中,瓶盖斜盖于瓶口或放置在旁边,干燥2~4h后,盖好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30分钟后称量并记录结果。然后再放入95~105℃干燥箱中干燥1h左右,取出,放干燥器内冷却30分钟后再称量。至前后两次称量差不超过2mg,即为恒量。 五、实验数据记录 整理数据

计算: X=[(M总-M总’)/(M总-m瓶)] ×100%式中: X ——样品中水分的含量(%) m瓶——称量瓶的质量(g) M总——称量瓶和样品的总质量(g) M总’ ——称量瓶和样品干燥后的总质量(g) 六、结果 1.热狗面包: =[ / – ] ×100%=% 瓶1: X 1 瓶2: X =[ – / – ] ×100%=% 2 平均值:X=%

2.墨西哥: =[ / – ] ×100%=% 瓶1: X 1 =[ – / – ] ×100%=% 瓶2: X 2 平均值:X=% 3.柠檬水果: =[ /– ] ×100%=% 瓶1: X 1 =[ – / – ] ×100%=% 瓶2: X 2 平均值:X=% 4.牛奶饼: =[ – ] ×100%=% 瓶1: X 1 =[ – / – ] ×100%=% 瓶2: X 2 平均值:X=% 七、结论 通过对两个样品水分含量的测量结果数据分析表明:两个称量瓶中所装样品一样,之所以得出的水分含量不同,除了实验仪器引起的系统误差外,还与操作的的熟练程度产生的误差有关。可能是由于两个样品放进干燥箱中的时间快慢有差别,从干燥箱取出移入天平室干燥器的途中吸收了空气中的微量水分。因此取两个样品水分含量的平均值比较接近面包、蛋糕和干点水分含量的真实值,但永远达不到其真实值。

煤炭化验设备化验水分的方法

https://www.doczj.com/doc/211734313.html, 根据GB/T213-2008《煤的水份测定方法》的要求,为大家简介叙述煤炭化验设备化验煤炭水分的方法: 1做水分前先把鼓风干燥箱升温至105度(国标的标准温度),恒温等待实验。 2全水又叫外水用字母(mar)表示。我们做全水时称取粒度小于6mm的空气煤样1g,称准到0.0001g放入干燥箱里进行烘干。两个半小时以后取出,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大约5-10min 后放入天平进行称量。 3全水份=减少的重量比上空气煤样*100% 4分析水也叫内水用字母(mad)表示。我们做分析水时取小于0.2mm的煤样1g,称准到0.0001g。放入105度恒温的干燥箱里。烘干2.5个小时,取出后放在空气中自然冷却,5-10min 放入天平称量。 5分析水=减少的重量比上空气煤样*100% 这种方法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最常用的做水分的方法,精度高,不过时间过长,不适合大批量做样。有我们全自动水分测定仪10-20min可连续测量9个样品,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根据GB/T213-2008《煤的水份测定方法》的要求,为大家简介叙述煤炭化验设备化验煤炭水分的方法: 1做水分前先把鼓风干燥箱升温至105度(国标的标准温度),恒温等待实验。 2全水又叫外水用字母(mar)表示。我们做全水时称取粒度小于6mm的空气煤样1g,称准到0.0001g放入干燥箱里进行烘干。两个半小时以后取出,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大约5-10min 后放入天平进行称量。 3全水份=减少的重量比上空气煤样*100% 4分析水也叫内水用字母(mad)表示。我们做分析水时取小于0.2mm的煤样1g,称准到0.0001g。放入105度恒温的干燥箱里。烘干2.5个小时,取出后放在空气中自然冷却,5-10min 放入天平称量。 5分析水=减少的重量比上空气煤样*100% 这种方法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最常用的做水分的方法,精度高,不过时间过长,不适合大批量做样。有我们全自动水分测定仪10-20min可连续测量9个样品,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1题目:煤中全水分的测定GB/T 211 –1996 方法B(空气干燥法) 2目的:测定煤的空气干燥基水分 3煤炭化验设备: 3.1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3.2 玻璃称量皿:直径70mm,高35--40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 3.3 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 3.4 电子天平:JF1004型感量0.0001g。 3.5 托盘: 4试剂和材料: 变色硅胶:工业用品。 5煤中全水分的测定实验步骤: 5.1 预先将干燥箱鼓风并加热到105~110℃。 5.2 称量预先干燥过的称量皿,精确到0.2mg,记录称量皿的质量。

食品中水分测定方法

方法有如下几种: 1、有损检测 则是指在测量的过程中待测物粉碎或发生了化学变化,致使其不能保持原有的形状、结构或组分。在这两类中,无损检测的方法更经济、快捷,发展也最为迅速,是当今世界水分检测的主流。 2、直接干燥法 直接干燥法是指将待测样品置于烘箱中,根据ASAE标准,在130℃的温度下保持19h,测量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其水分含量。 3、红外线加热干燥法 红外线加热干燥法是利用红外线加热样品使其失水,从而达到测量水分含量的目的。代表仪器为SFY-20,测量精度为±0.1%,测量时间为1200s,测水范围为0~100%,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和加热时间。该法不能进行在线测量。 4、微波加热法 微波加热法是利用微波炉的磁控管所产生的2450MHz或915MHz的超高频率微波快速振荡粮食中的水分子,使分子相互碰撞和摩擦,进而去除粮食中的水分。代表仪器为MMA30,测量精度≤0.01%,测量时间为100s,测水范围为12%~100%,主要影响因素为微波炉的功率、谷物质量、密度和介电特性。该法不能进行在线测量。与传统干燥法相比,这两种方法缩短了测量周期、减少了能耗。其中,红外法不需加热介质,提高了热能利用率;微波法操作方便,并可同时测量多种样品,但它存在温层效应和棱角效应,造成微波的不均匀,从而影响测量精度。 5、电容法 电容法是根据水分的介电常数远远大于粮食中其它成分的介电常数,水分含量的变化势必引起电容量变化的原理,通过测量与样品中水分变化相对应的电容变化即可知粮食的水分含量。代表仪器为SCY-1A,其测量精度≤0.3%,测量时间为5s,测水范围为10%~20%,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品种和紧实度。该法可进行在线测量。以上两种方法的测量原理非常简单,技术相对来说也比较成熟,但都存在不足之处:直接干燥法. 测量周期较长,人为干扰因素多,并且不能进行在线测量;电容法的影响因素较多,在精度和重复性等方面难以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随着人工智能和数据融合技术的发展,为数据综合处理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结果。 6、介电损失角法 研究表明:谷物含水率不同,介电损失角也不同,并且呈单值分段线性关系。该方法经济实用、测量精度高,尤为适合测量高水分谷物。代表仪器为MSA6450,测量时间为0.1s,测水范围为1%~30%,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和品种。该法可进行在线测量。 7、复阻抗分离电容法 复阻抗分离电容法通过复阻抗分离电路的设计,有效消除电阻参量的影响,而只保留电容参量的变化。这种方法对提高电容式水分计测量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8、高频阻抗法 高频阻抗法是依据在敏感频带(100k~250kHz)施以外加电场的情况下粮食水分与其交流阻抗呈现对数关系这一理论来测量其水分的。代表仪器为LSK-1,测量精度≤0.5%,测量时间为1.2s,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品种、紧实度与电极间距。该法不能进行在线测量。

食品分析实验面粉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实验五面粉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内容 利用常压干燥法测定面粉中水分的含量。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练掌握烘箱的使用、天平称量、恒重等基本操作。 2、学习和领会常压干燥法测定水分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3、掌握常压干燥法测定面粉中水分的方法和操作技能。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是基于食品中的水分受热以后,产生的蒸汽压高于在电热干燥箱中的空气分压,从而使食品中的水分被蒸发出来。同时由于不断地供给热能及不断地排走水蒸气,而达到完全干燥的目的。食品干燥的速度取决于这个压差的大小。 食品中的水分一般是指在101~105℃直接干燥的情况下所失去物质的总量。此法适用于在101~105℃下,不含或含其他挥发性物质甚微的食品。 四、材料普通面粉 五、仪器 称量瓶(直径50 mm,矮形)、干燥器、恒温干燥箱、电子天平(最小分度值1mg)、手套或牛皮纸带。 六、实验步骤 取洁净铝制或玻璃制的扁形称量瓶,置于101~105℃干燥箱中,瓶盖斜支于瓶边,加热1.0 h,取出,盖好,置干燥器内冷却0.5 h,称重,并重复干燥至恒重。称3~5g(准确至0.001 g)面粉样品,放入此称量瓶中,样品厚度应均匀,约5 mm。加盖,精密称量后,置于101~105 ℃干燥箱中,瓶盖斜支于瓶边,干燥2~4 h后,盖好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h后称量。然后放入101~105℃干燥箱中干燥1h左右,取出,放干燥器内冷却0.5 h后再称量。至前后2次质量差不超过2 mg,即为恒重。 七、结果处理 1、实验记录

2、结果计算 八、说明 1、“恒重”是指两次烘烤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规定的毫克数,本实验不超过 2 mg。 2、本法测得的水分包括微量的芳香油、醇、有机酸等挥发性物质。 3、测定结果以质量百分数计,数据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数。

gb5009.3水分检测方法

标准介绍 GB 5009.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第一法(直接干燥法)适用于在101℃~105℃下,蔬菜、谷物及其制品、水产品、豆制品、乳制品、肉制品、卤菜制品、粮食(水分含量低于18%)、油料(水分含量低于13%)、淀粉及茶叶类等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水分含量小于0.5g/100g的样品。第二法(减压干燥法)适用于高温易分解的样品及水分较多的样品(如糖、味精等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添加了其他原料的糖果(如奶糖、软糖等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水分含量小于0.5g/100g 的样品(糖和味精除外)。第三法(蒸馏法)适用于含水较多又有较多挥发性成分的水果、香辛料及调味品、肉与肉制品等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水分含量小于1g/100g的样品。第四法(卡尔?费休法)适用于食品中含微量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含有氧化剂、还原剂、碱性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硼酸等食品中水分的测定。卡尔?费休容量法适用于水分含量大于1.0×10-3g/100g的样品。 本标准于2017年3月1日代替GB 5009.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T 12087-2008《淀粉水分测定烘箱法》、GB/T 18798.3-2008《固态速溶茶第3部分:水分测定》、GB/T 21305-2007《谷物及谷物制品水分的测定常规法》、GB/T 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第一法105℃恒重法、GB/T 8304-2013《茶水分测定》、GB/T 12729.6-2008《香辛料

和调味品水分含量的测定(蒸馏法)》、GB/T 9695.15-2008《肉与肉制品水分含量测定》、GB/T 8858-1988《水果、蔬菜产品中干物质和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SN/T 0919-2000《进出口茶叶水分测定方法》。 相关公告:关于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磷酸氢钙》(GB 1886.3-2016)等24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2项标准修改单的公告 该标准文本已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网站发布的标准勘误进行更正。点击查看勘误具体内容 标准变化 新版标准代替了GB5 0 0 9.3—2 0 1 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T1 2 0 8 7—2 0 0 8《淀粉水分测定烘箱法》、GB /T1 8 7 9 8.3—2 0 0 8《固态速溶茶第3部分:水分测定》、GB /T2 1 3 0 5—2 0 0 7《谷物及谷物制品水分的测定常规法》、GB /T 5 4 9 7—1 9 8 5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GB /T8 3 0 4—2 0 1 3《茶水分测定》、GB /T1 2 7 2 9.6—2 0 0 8 《香辛料和调味品水分含量的测定(蒸馏法)》、GB /T9 6 9 5.1 5—2 0 0 8《肉与肉制品水分含量测定》、GB /T8 8 5 8—1 9 8 8《水果、蔬菜产品中干物质和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SN/T0 9 1 9—2 0 0 0《进出口茶叶水分测定方法》。

食品分析实验面粉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食品分析实验面粉中水 分含量的测定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实验五面粉中水分含量的测定一、实验内容 利用常压干燥法测定面粉中水分的含量。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练掌握烘箱的使用、天平称量、恒重等基本操作。 2、学习和领会常压干燥法测定水分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3、掌握常压干燥法测定面粉中水分的方法和操作技能。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是基于食品中的水分受热以后,产生的蒸汽压高于在电热干燥箱中的空气分压,从而使食品中的水分被蒸发出来。同时由于不断地供给热能及不断地排走水蒸气,而达到完全干燥的目的。食品干燥的速度取决于这个压差的大小。 食品中的水分一般是指在101~105℃直接干燥的情况下所失去物质的总量。此法适用于在101~105℃下,不含或含其他挥发性物质甚微的食品。 四、材料普通面粉 五、仪器 称量瓶(直径50 mm,矮形)、干燥器、恒温干燥箱、电子天平(最小分度值 1mg)、手套或牛皮纸带。 六、实验步骤 取洁净铝制或玻璃制的扁形称量瓶,置于101~105℃干燥箱中,瓶盖斜支于瓶边,加热 h,取出,盖好,置干燥器内冷却 h,称重,并重复干燥至恒重。称3~5g (准确至 g)面粉样品,放入此称量瓶中,样品厚度应均匀,约5 mm。加盖,精密称量后,置于101~105 ℃干燥箱中,瓶盖斜支于瓶边,干燥2~4 h后,盖好取出,放

入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量。然后放入101~105℃干燥箱中干燥1h左右,取出,放干燥器内冷却 h后再称量。至前后2次质量差不超过2 mg,即为恒重。 七、结果处理 1、实验记录 2、结果计算 八、说明 1、“恒重”是指两次烘烤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规定的毫克数,本实验不超过2 mg。 2、本法测得的水分包括微量的芳香油、醇、有机酸等挥发性物质。 3、测定结果以质量百分数计,数据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数。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2008-06-08 00:12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Determination of total moisture in coal 国家标准局1984-08-07 发布1985-05-01 实施 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商品煤样、生产煤样和煤层煤样的全水分测定。全水分是指煤样在采取时所含水分的总量。 本标准规定测定煤中全水分的三种方法,其中方法A 仅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并作为测定烟煤和无烟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而方法B 和C 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并以方法B 作为测定褐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 方法要点:煤样在105~110℃或145±5℃的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以煤样的失重计算水分的百分含量。 1 仪器设备 1.1 干燥箱:内附鼓风机,并带有自动调温装置,温度能保持在105~110℃或145±5℃范围内。 1.2 浅盘:由镀锌薄铁板或铝板等耐腐蚀又耐热的材料制成,其面积能以大约每平方厘米0.8g煤样的比例容纳500g 煤样。而且盘的重量应小于500g。 1.3 托盘天平:感量为1g 和5g 各一台。 1.4 干燥器:内装干燥剂(变色硅胶或未潮解的块状无水氯化钙)。 1.5 玻璃称量瓶:直径为70mm,高为35~40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 1.6 分析天平:感量为1mg。 2 煤样的制备

2.1 按照GB 474—83《煤样的制备方法》中第 3.9 条缩制煤样。 2.2 方法A 和B 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13mm,煤样量约2kg。方法C 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6mm,煤样量不应少于300g①。 2.3 在测定全水分之前,首先应检查装有煤样的容器的密封情况,然后将其表面擦拭干净,用托盘天平(1.3)称重②,并与容器上标签所注明的重量进行核对。如果称出的煤样毛重(即煤样与容器的总重量)小于标签上所注的毛重(不超过1%),并且能确定煤样在运送过程中没有损失时,应将减轻的重量作为煤样在运送过程中的水分损失量。并计算出该量对煤样净重(标签上煤样毛重减去容器的重量)的百分数(W1),在计算煤样全水分时,应加入这项损失,并将容器中的煤样充分地混合。 注:①GB474—83《煤样的制备方法》中3.9.3 全水分煤样粒度小于 3mm,煤样量100g 的规定改为本条的规定。 ②当煤样与容器的总重量不超过1kg 时,应采用感量为1g 的托盘天平进行称重。 3 测定步骤 3.1 方法A 用已知重量的干燥、清洁的浅盘(1.2)称取煤样500g(称准到1g),并将盘中的煤样均匀地摊平。将装有煤样的浅盘放入预先鼓风注并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1.1)中,在不断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2~2.5h,无烟煤干燥3~3.5h。再从干燥箱中取出浅盘,趁热称重。然后进行检查性的试验,每次试验30min,直到煤样的减量不超过1g 或者重量有所增加时为止。在后一情况下,应采用增重前的一次重量作为计算依据。 注:将称好煤样的盘子放入干燥箱之前3~5min 开始鼓风。 3.2 方法B 用已知重量的干燥、清洁的浅盘(1.2)称取煤样500g(称准到1g),并将盘中的煤样均匀地摊平。

面粉的测定与分析

面粉的测定与分析 面粉的品质特性是小麦粉的理化特性、面团的物理特性、面粉食用品质特性及其他特性的总和。面粉的品质特性一般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原料小麦的品质特性。因此原料小麦在加工过程中要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这些因素中有机械的、物理的,也有化学的,这些因素对面粉品质特性的影响有时是不可忽略的。 一、面粉的理化特性 (一)色泽和加工精度 小麦粉的加工精度即小麦在制粉工艺中的去皮程度,一般加工精度愈高、粉色愈好、麸星愈少,其直观评定通常以粉色、麸星的比较来衡量。小麦面粉的色泽简称粉色,是指面粉颜色的深浅、明暗,它是面粉划定等级的基本项目。正常的面粉色泽为白色或乳白色。在储藏过程中,由于空气的氧化作用,面粉的白度将增加。 面粉粉色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一是面粉等级。不同等级的面粉,其中的麸星比例是不同的。面粉等级越低,麸星比例越大,粉色越差。面粉等级越高,麸星含量越少,面粉的色泽就越好。实际上,麸皮中的色素并非面粉本色,但却直接影响面粉色泽的明暗。二是胚乳本身的颜色。小麦胚乳中含有一种橘黄色素,它会转变成为商品面粉的淡黄色,当然,这种淡黄色不仅与叶黄素、叶黄素酯、胡萝卜素及某些天然物质的数量有关,还与这些物质被添加剂漂白程度有关。三是小麦的软、硬红白品种。通常软麦的粉色好于硬麦的粉色,白麦的粉色优于红麦的粉色。四是面粉的粗细度。面粉研磨得越细,越显现出亮色。这是由于每一粉粒产生的暗影降低了粉粒发光的效果。五是小麦加工前外来物的污染和黑穗病孢子等的存在。此外面粉的水分含量对面粉粉色也有影响。水分含量越低粉色越亮。 面粉粉色的测定方法有五种:干法、湿法、湿烫法、干烫法和蒸馒头法。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其结果容易受操作者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常常造成人为误差,并且没有数量概念,对粉色差异较小的面粉难以分辨。 利用白度仪测定面粉的白度是一种反映面粉色泽的有效方法,目前这种方法已被国内外广泛使用。相应的仪器也有很多类型。影响面粉白度测定结果的因素基本类似于影响面粉色泽的因素。当然,白度仪测得的白度值是干面粉对光线的反射量的量度,因此,有时也有局限性。比如,面粉粗细度会影响面粉的白度,一般面粉越细,白度值越高。有时面粉厂为了提高白度,把面粉研磨得很细,但是面制食品或湿粉样的白度值却不会增加,反而使面粉中破损淀粉远超过指标值,制作成的成品易芯发粘。 我国小麦面粉(73%出粉率)的白度为75%~84%。 (二)水分 面粉的水分是指在105℃下烘干面粉,所损失的水分占试样的百分含量。

煤中全水的测定方法.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标准号:GB/T211-2007。代替GB/T211-1996《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2008-06-01实行。 水是煤炭的组成部分,煤中水分含量与其变质程度有一定的关系。煤中含水量过多,会增加加工利用的难度,同时也会给运输、贮存带来不利的影响;煤中含水量高,其发热量就降低,因为煤在燃烧过程中,水分蒸发要消耗相当热量。全水分还是商品煤的定量指标,如:洗精煤的计量指标定在7.0 %。 图 1 煤中水分存在状态的分类 例如:硫酸钙(CaSO4·H2O)、高岭土(Al2O3·2SiO2·2H2O)中 的水。 煤中的游离水又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 全水分

燥状态时所失去的水。 煤中水分的测定主要是指全水分的测定和空气干燥基水分的测定,这两种测定的原理和操作基本相同。煤中全水分的测定包括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的测定。 1范围 △规定测定煤中全水分的试剂、仪器设备、实验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等。 △在氮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1和方法B1)适用于所有煤种; △在空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2和方法B2)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微波干燥法(方法C)适用于烟煤和褐煤。 △方法A1为仲裁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 GB/T19494.2 煤炭机械化采样第二部分:煤样的制备 GB/T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3 方法分类 图 2 煤中全水分测定方法分类 4 试剂 △氮气:99.9%,含氧量<0.01%。(氮气为实验室常用惰性气体,主要作 用——防止样品氧化。若干燥时通入含氧量>0.01%的氮气,会使煤样在失去水分同时,氧化加剧,导致全水分测定值偏低。) △无水氯化钙:化学纯,粒状。(白色,易吸水,常用干燥剂,密封贮存) △变色硅胶:工业用品。(常用干燥剂) 5 仪器设备 △空气干燥箱:带有自动控温和鼓风装置,能控温在(30~40)℃和 (105~110)℃范围内,有气体进、出口,有足够的换气量,如每小时可换气5次以上。 △通氮干燥箱:带自动控温装置,能控温在(105~110)℃范围内,可容 纳适量的称量瓶,且具有较小的自由空间,有氮气进、出口,每小时可换气15次以上。 方法A1(在氮气流中干燥) 方法A2(在空气流中干燥) 方法C(微波干燥法)

---GBT211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 211-2007 代替GB/T 211-199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煤中全水分的试剂、仪器设备、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 在氮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1和方法B1)适用于所有煤种;在空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2和方法B2)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微波干燥法(方法C)适用于烟煤和褐煤。 以方法A1作为仲裁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 GB/T 19494.2 煤碳机械化采样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GB/T 19494.2-2004,ISO 13909-4:2001,NEQ) 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2-2001,eqv ISO 11722:1999,eqv ISO 1171:1997,eqv ISO 562:1998) 3 方法提要 3.1 方法A(两步法) 3.1.1 方法A1:在氮气流中干燥 一定量的粒度<13mm的煤样,在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再将煤样破碎到粒度<3mm,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根据煤样两步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1.2 方法A2:在空气流中干燥 一定量的粒度<13mm的煤样,在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再将煤样破碎到粒度<3mm,于(105~110)℃下,在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根据煤样两步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2 方法B(一步法) 3.2.1 方法B1:在氮气流中干燥

食品中水分和灰分含量的测定

实验一食品中水分和灰分含量的测定 水分含量的测 一、目的及意义 通过测定食品中的水分含量,可以研究食品的最佳保存条件,食品的成熟程度,以及食品所含有的营养素浓度等一系列有关食品的问题。 二、试剂与药品 奶粉 三、实验原理 利用食品中水分的性质,在101.3Kpa (一个大气压),温度在101℃~105℃下采用挥发方法测定样品中干燥减失的重量,包括吸湿水、部分结晶水和该条件能挥发的物质,再通过干燥前后的称量数值计算出水分的含量。 四、仪器及设备 铝盒、电热恒温干燥箱、干燥器(内附有效干燥剂)、电子天平 五、分析步骤 1. 取洁净铝盒,置于101℃~105℃干燥箱中,铝盒盖斜支于铝盒边,加热1.0h ,取出盖好,置于干燥器内冷却0.5h ,称量,并重复干燥前后两次质量不超过2mg ,取为恒重 2. 称取奶粉2g 左右放入铝盒中,置于101℃~105℃干燥箱中,盒盖斜支于盒边,干燥2h~4h 后,盖好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h 后称量。然后再放入101℃~105℃干燥箱中干燥1h 左右,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h 后再称量。并重复以上操作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 ,即为恒重。 六、结果分析与讨论 食品中(水分%+干物质%=100%) 水分%= %100%100103?--m m m 3m --------干物质与铝盒的总重 3m =18.2208g 0m --------铝盒恒重的重量 实验数据 0m =16.2665g 1m --------奶粉的称量重量 1m =2.0084g

计算可得 水分%=2.694% 由此可知奶粉中水分的百分比为2.694% 灰分含量的测定 一、 目的及意义 检测食品中矿物质的含量,是食品有机物破坏的方法之一。 二、 试剂与药品 奶粉 三、 实验原理 食品经灼烧后,所残留的无机物称灰分,灰分数值系用灼烧、称重后计算得出。 四、 仪器及设备 马弗炉、电子天平、坩埚、干燥器(内附有效干燥剂)。 五、 分析步骤 1. 取大小适宜的石英坩埚或瓷坩埚置于马弗炉中,在550℃下灼烧0.5h ,冷却至200℃左 右,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0.5h ,准确称量。重复灼烧至前后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5mg 为恒重。 2. 称取2g 左右奶粉,放入瓷坩埚,然后先在电热板上以小火加热使试样充分碳化至无烟, 然后置于马弗炉中,在550℃灼烧4h ,冷却至200℃左右,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 。重复灼烧至前后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5mg 为恒重。 3. 注意事项; 把坩埚放入高温炉或从炉中取出时,要在炉口停留片刻,使坩埚预热或冷却。 防止因温度剧变而使坩埚破裂. 六、 结果分析与讨论 计算 灰分%=%1001 02?-m m m 2m --------灰分与瓷坩埚的总重 2m =51.4785g 0m --------瓷坩埚恒重的重量 实验数据 0m =51.3679g 1m --------奶粉的称量重量 1m =2.0004g 计算可得 灰分%=5.528%

最新最全食品中水分的国标测定方法

食品中水分的国标测定方法 食物水分测定方法 1.原理 食物中水的存在形式为三类,即游离水,吸附于蛋白质、淀粉及细胞膜上的水,其余是与糖及盐类结合的水。一般样品用烘干法测定水分都采用105℃,主要原因是非游离水分都不能在100℃以下烘干。但是象水果和糖类等含糖多的食物不宜在105℃烘干,因糖在高温时容易分解,尤其是果糖。所以测定含糖高的食品时都采用减压低温烘箱干燥法,用烘干法测定的水分中还包括有少量芳香油,醇及有机酸等物质。 2.适用范围 GB 5009.2-85 本法适用于在95~105℃下,不含或含其他挥发性物质甚微的食品及饲料的测定。 3.仪器 电子天平电热恒温干燥箱玻璃干燥器(硅胶干燥剂) 4.操作步骤 将样品磨细或切碎。在已称得重量的玻璃皿内称入样品2~10g,将玻璃皿同样品置于温度预先调节至105℃的烘箱内,干燥4小时。然后用坩埚钳将玻璃皿放入干燥器内,待降至室温后称重。然后再将玻璃皿置于105℃的烘箱内,干燥2小时。干燥后用坩埚钳将玻璃皿放入干燥器内,降至室温后称重。需测至恒重为止。 5.计算 烘前玻璃皿及样品重量 - 烘后玻璃皿及样品重量×100 水分%= ------------------------------------------------- 样品重量 6.注意事项 (1)烘干法测定水分可用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进行干燥。如粮食可在130℃烘1小时,其结果与105℃烘4小时一致。 (2)蔬菜样品在购到后必须用水将泥沙洗净再用蒸馏水冲一次,用纱布将菜上的水吸去,再用风扇将附着的水吹去。然后用刀在玻璃板上切碎或用手撕碎,将茎叶混匀后取样。 (3)因蔬菜含水分多,所以应多取样品测定,如可采20~50g。 (4)在测定豆瓣酱、蜂蜜、油脂等粘稠样品时,可用1:1HCL浸后洗净的大粒砂子掺入样品中并用玻棒在烘干的时候,不时的搅拌,才能得到好的结果。 (5)测定水分的恒重是前后两次称得的重量之差不超过10mg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直接干燥法 一、原理 利用食品中水分的物理性质,在101.3kPa (—个大气压),温度101C?105C 下采用挥发方法测定样品中干燥减失的重量,包括吸湿水、部分结晶水和该条件下能挥发的物质,再通过干燥前后的称量数值计算出水分的含量。 二、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规定,本方法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1. 盐酸:优级纯。 2. 氢氧化钠(NaOH :优级纯。 3. 盐酸溶液(6 mol/L ):量取50m盐酸,加水稀释至100mL 4. 氢氧化钠溶液(6mol/L ):称取24g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5. 海砂:取用水洗去泥土的海砂或河砂,先用盐酸(3.3 )煮沸0.5h,用水洗至 中性,再用氢氧化钠溶液(3.4 )煮沸0.5h,用水洗至中性,经105C干燥备用。 三、仪器和设备 1. 扁形铝制或玻璃制称量瓶。 2. 电热恒温干燥箱。 3. 干燥器:内附有效干燥剂。 4. 天平:感量为0.1mg。 四、分析步骤 1. 固体试样:取洁净铝制或玻璃制的扁形称量瓶,置于101C?105C干燥箱中, 瓶盖斜支于瓶边。加热1.0h,取出盖好,置干燥器内冷却0.5h,称量,并重复干燥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即为恒重。 2. 将混合均匀的试样迅速磨细至颗粒小于 2mm不易研磨的样品应尽可能切碎, 称取2g?10g试样(精确至0.0001g ),放入此称量瓶中,试样厚度不超过5 mm 如为疏松试样,厚度不超过10mm加盖,精密称量后,置101C?105C干燥箱中,瓶盖斜支于瓶边,干燥2h?4h后,盖好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h 后称量。 3. 然后再放入101C?105C干燥箱中干燥1 h左右,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h 后再称量。并重复以上操作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即为恒重。 注:两次恒重值在最后计算中,取最后一次的称量值。 五、分析结果的表述 1. 试样中的水分的含量按下式进行计算。 X= (m1-m2/m「m3)*100 X――试样中水分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m――称量瓶(加海砂、玻棒)和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2——称量瓶(加海砂、玻棒)和试样干燥后的质量,单位为克(g);m3

实验二 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实验二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一、水分测定的意义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食品组成离不开水,水分是影响食品质量的因素。控制食品水分含量,对于保持食品的感官性质、维持食品各组分的平衡关系、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食品中水分的存在形式 1、按水分子间作用力不同,食品中水分分为: ①自由水(游离水)——是靠分子间力形成的吸附水。如不可移动水或滞化水、毛细管水、自由流动水。 ②结合水(束缚水)——以氢键结合的水,结晶水。 2、按水分存在形式的不同,食品中水分分为: ①物理结合水②溶液状态水③化学结合水 三、水分测定的方法 ①直接法——利用水分本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测定水分:重量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化学方法。 ②间接法——利用食品的物理常数通过函数关系确定水分含量:如测相对密度、折射率、电导、旋光率等。 直接法比间接法准确度高。 一、干燥法 干燥法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通过加热的方式将样品中的水分蒸发完全,根据样品加热前后的质量差来计算水分含量的方法。包括直接干燥法和减压干燥法。 以原样重量—干燥后重量= 水分重量 (一)干燥法的注意事项 1、干燥法的前提条件(样品本身要符合三项条件) (1)水分是样品中唯一的挥发物质,不含或含其他挥发性成分极微。 (2)可以较彻底地去除水分,即含胶态物质、含结合水量少。

(3)加热过程中,如果样品中其他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由此引起的质量变化可以忽略。 2、操作条件的选择 ①称量瓶的选择(铝制、玻璃) 玻璃称量皿——能耐酸碱,不受样品性质的限制,常用于常压干燥法。 铝制称量盒——质量轻,导热性强,但对酸性食品不适宜,常用于减压干燥法或原粮水分的测定。 ②称样量 样品一般控制在干燥后的残留物为1.5~3克; 固态、浓稠态样品控制在3~5 克; 含水分较高的样品控制在15~20 克; 面粉称3~5克,番茄酱称6-8克。 ③干燥设备 烘箱:电热烘箱有各种形式,对流式、强力循环通风式。另外按工作时的压力干燥箱又分为普通干燥箱和真空干燥箱。 干燥器 ④干燥温度 1、一般是95~105 ℃;对含还原糖较多的食品应先(50~60℃)干燥然后再105℃加热。 2、对热稳定的谷物可用120~130 ℃干燥。 3、对于脂肪高的样品,后一次重量可能高于前一次(由于脂肪氧化),应用前一次的数据计算。 ⑤干燥时间 规定时间——根据经验,准确度要求不高的,一般2-4小时左右。 恒重——最后两次重量之差<2 mg 。基本保证水分蒸发完全。 对于易结块或形成硬皮的样品要加入定量的海砂。 称量皿放入烘箱内,盖子应该打开,斜放在旁边,取出时先盖好盖子,用纸条取,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