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战争解读

货币战争解读

货币战争解读
货币战争解读

货币战争,信or不信?一个普通人的视角

《货币战争》一本现在很火的书?(中国证券报连载了)有人赞有人骂,信还是不信~?

这本书是去年12月10日于和讯blog开始连载

今年6月份印发实体书。如果你在看书后的第一时间,就去购买黄金,那么现在你八成会相信书中内容,因为你赚的很开心。如果你不信,那你很郁闷……但不管你是否在这轮资本狂欢的盛宴中分到一杯羹,有些东西,还是要一点一点来分析一下的。

专家是专家的话,课本是课本的话,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作为一个普通人,也需要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回到正题

作者可以肯定不是宋鸿兵本人,根据他blog的言论,和货币战争的笔锋而言,大部分非本人著,而书发行时也注明是其编著的。他本人,偶感觉更像是个“愤青”而后,其本人在其blog中也证明,他们是一个团队,至于团队成员的具体情况,并无透露。

我是去年12月20日开始关注的,更倾向把它当成历史来读。不过着实是补习了很多金融基础知识。

基本上,书中的内容可以说是把我的历史观翻了一个天。

信与不信,大大的问号啊,开始当然是不信。

然后就查阅一些历史资料,目前只是发现关于罗斯切尔德家族的那段,作者是摘自一个英国当红的金融史学家,尼尔?福格森的几本著作,尼尔?福格森是专门研究欧洲金融史,政治史,很年轻,不到40岁。

而后又发现一部记录片《money master》

基本解构和《货币战争》是差不多的

―――――――――――――――――――――

尼尔?福格森

NiallCFerguson

现为牛津大学政治与金融史教授、纽约大学商学院访问教授。著有《战争的不幸》 《纸与铁》,《罗斯柴尔德家族》和《现金关系》等。

―――――――――――――――――――――

美联储确实是个私有银行,美国政府的确没有货币发行权。证实了这几点后,基本可以确定,历史的偶然性因素已经可以达到改变历史进程的程度了,至于具体的方式和手段,知不知道已经无所谓了。

如果说全然不信的话,《货币战争》中关于几任美国总统的刺杀阴谋的推论又全然成体系,并且你也无法从正史中得到任何可信的说法。

尤其是肯尼迪。

如果用金融阴谋论来解释,所有美国总统被刺杀的原因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这点,我也就信了,至于之后银行家们世界货币,环保货币等等,有待观察,姑且不信了。我可不想承认银行家控制着整个世界,这样活着郁闷。

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货币战争》,还是非常有价值的。至少说明,西方的历史比我们想象中要复杂的多,就和我们的历史西方人也看不懂的道理一样。

高中的时候,玩一些欧美的电脑游戏,策略类型的,其中不少作品都有提到佣兵战争的形式以及相关历史。所以,感觉西方人对于金钱的理解,着实和东方人有些本质差别。权力和金钱,东方选择了前者,西方选择了后者。

那么现在分为几个部分,谈下我对《货币战争》论点的看法

关于《货币战争》中阴谋论的部分

共济会,货币战争中提到的共济会,以及共济会的种种理想(阴谋),在历史中确实存在过(现在中国的共济会会址在上海,似乎是2003年复会的,成员28人,名称是中国美生会,由台湾的美生会过来的,网址是:

https://www.doczj.com/doc/211420427.html,/)

(共济会简介:https://www.doczj.com/doc/211420427.html,/9526063_d.html)我对共济会进行了简单研究,得到几个结论,

第一,共济会是一个准宗教的精英组织,

第二,第二共济会的分会遍布全世界,中国上海也有一个。现在已经成为旅游景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考证。另外就是美生会(台湾共济会复会后的名称,是音译过来的名称)

第三,共济会的名人很多,影响很大,

例如莫扎特(我已经把莫扎特的所有共济会音乐都down下来了,有9CD差不多,大部分是仪式用。),其代表作是《魔笛》一篇公认的带有共济会思想音乐作品。

找到一篇硕士论文《18世纪共济会的理想及其在音乐创作中的体现》

(https://www.doczj.com/doc/211420427.html,/9523436_d.html)其中提到不少启蒙时期的名家,除了莫扎特外,还有(觉得麻烦的话,可以略去往下看)

―――――――――――――――

海顿在1785年2月成为共济会的成员,在埃斯特哈齐分会入会,他的兴趣得到了他的密友P.万利兹基的更大刺激,P.万利兹基是埃斯特哈齐伯爵宫廷的音乐指导。海顿在入会后,似乎没有参加任何共济会活动,也没有为共济会创作任何音乐,虽然有人认为其作品《创世纪》(The Creation)有某些种共济会象征主义的证据,但无确论。1787年,海顿的会员资格终止了。

贝多芬对共济会仪式的了解比熟悉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流行的思想要更深。有材料指出作曲家贝多芬“是共济会成员,只是在他的晚年在共济会不再活跃”。他创作勒几部显然受到共济会启发的作品,尤其是弦乐四重奏

(Op.59No.1)的柔板,《菲黛里奥》(Fidelio)中的一些乐句,以及《第九交响乐》的终曲乐章等,都是对共济会经文谱的曲。

19世纪作曲家中参加共济会的有很多,李斯特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他在1841年加入法兰克福的“Zur Einigkeit”分会,1842年在柏林的“RoyalYork”分会被提升为工匠,然后1870年在布加勒斯的“Zur Einigkeit”分会被提升为大师。他对共济会的兴趣受到瓦格纳《帕西法尔》[Parsifal]的一些方面的影响,这部作品被认为是瓦格纳有意在从入会和炼金角度创作的。在1872年前后他一到达柏林,就要求加入这个城市的一个分会,但精神的压力使他放弃这种想法。古诺,虽然是位实践天主教徒,对共济会象征主义非常感兴趣,创作了一部“准共济会”歌剧。这部作品的乐谱非常类似《魔笛》的韵律因素和管弦乐特征。音乐学家胡戈?里曼(Hugo Riemann)也是位著名的共济会成员。

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共济会中所强调的某些思想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勒西方自古典注意以来音乐文化中自

由思想的形成,因而使得18世纪的音乐出项一种理想主义的风格,它体现在奥地利人的亲切随和虔诚敬神的结合之中。作曲家们凭借自己的创作展示勒他们对世俗音乐在风格与形式方面的关注,进而把他们追求的自由精神融入他所生活的那一时代的语汇之中。

――――――――――――――――――

上述是音乐方面的。

还有孟德斯鸠,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都是共济会的成员,美国开国的一些政治人物多数也为共济会成员。

这里要说明的,不是因为这些名人的功绩而对共济会作出评论,而是倒过来,为什么这么多名人会是共济会会员,共济会为他们的事业提供了什么样的支持?

这点我是从一本《关于欧洲禁书检查制度发展史》的书中得到启发的。欧洲的禁书制度的形成是一个复杂并且

逐渐发展的过程,中间的斗争是非常残酷的,而这点往往被中国西方历史学者所忽视。西方历史不像中国,中国对于禁书的传播并未形成严密而成体系的检查制度,往往仅仅依靠皇权就可轻松解决,所以并无系统化的必要。但是在西方,因为长久以来并无中央集权,封建社会基督教以及各个王国政权的禁书需求并不可能如中国这样随心所欲。所以渐渐的就形成了一个体系庞大的书报出版发行检查制度。

而由出版前的“审批”制度到出版后“追查”制度之间的过渡,其中各种推动的力量,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共济会,一个超国家的组织,在欧洲出版业以及出版检查制度的发展和改革中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书中提到,当时书商为了获利而转入地下印刷(新教宣传的小册子,以及其他启蒙思想的书籍),而如果共济会在这个时候提供过帮助的话,那么就必然同银行家们打交道。所以,我想共济会和金融家的关系应该是这个时候建立的,而共济会本身的会员对象则是社会上层的精英,包括,商人,银行家,政治领袖,贵族等。

所以,一圆美元背后的图案,毫无疑问就是共济会,以及共济会的理想的符号标识。

阴谋论的其他地方暂时无法考证,美国总统的刺杀,以及一战二战的动因等等。可信,可不信吧。

没必要在这些问题上纠缠过多。

关于《货币战争》中,经济部分的看法。

这点很多经济学圈内人士对本书的经济理论都表示出非常的不屑,不过与之相反的是,就我身边的情况而言,不少证券银行业的从业人员,对此书兴趣颇大,购书后纷纷传阅,而后便开始购买黄金,或者有这种计划(在股市退烧后),进行保值投资。认识一个朋友,6月份的时候几公斤几公斤的往家里搬黄金。(现在半年内累计升值30%多了,从166到200元/克)

我想这大概是金融和经济学的区别吧。

说白了,没有金融操作,经济学就什么也不是,纯粹的数学游戏。

如果在2007年初看过《货币战争》,并且按照书上建议的行为(购买黄金)去做了,那么年底的时候你可以把《货币战争》当成圣经,因为年度的资本收益必然超过35%(而承担的风险恐怕比国债还低),也可以安静的让那群无聊的专家们去争执学术问题了。

关于经济学究竟是不是数学游戏这个问题,我和朋友吵过N次,他学理论经济出身的。

其中,争执较多的问题,就是在我国强制结汇制度下(目前为止这个制度已经宣布结束,但是双顺差的局面依然形成),对于“外汇占款”现象的定义问题,他是死活不承认有“外汇占款”这种现象,执意说是热钱问题,坚持国际收支账户平衡论。虽然都认为目前的通货膨胀不是局部结构性的通胀,而有全面通胀的危险,但是他坚持认为是热钱推动了成本上升,现在则为成本需求共同作用下的通货膨胀。丝毫不提货币供给问题,认为那个通过货币政策可以解决。(完全一套课本理论)

看过《货币战争》后,对目前通胀问题的认识,很简单,就是因为RMB发多了,为什么发多了,因为外汇储备过多,顺差过大(双顺差,资本和经常性项目都是顺差),中国人民的劳动价值被低估,而在保证汇率不变的情况下,将有大量货币增发进入经济体。从而必然产生通货膨胀(所有供小于需的商品上)。因为储备的美元只是代表美国所欠的债务。

(后来知道,这些经济言论是类似奥地利经济学派对经济的认识的,也算是主流认识之一了,但在中国还是很新鲜的,中国目前主流经济学界仍旧信奉的是凯恩斯主义)

从商品市场来看,恰恰是因为美元是债务货币的原因,才导致美元滥发进而造成全球原材料的上升,这个是根本原因。债务货币以及通货膨胀具体表现在中国以及美国的企业层面,为美国企业的平均融资成本为2%,而中国

企业的融资成本则为13%。从这点来看和《货币战争》中的认识相同。

而且,《货币战争》一书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就提到了美国次级房贷的泡沫问题,而今天,美国次按风暴的暴发,也算是证明了书中的一些预言吧(后宋本人又在blog中发文说美国次债危机早在2年前就有人寓言过)。

另外一个从社会学现象来看,也可以证明《货币战争》中美元阴谋论的成立,

2006年最流行的词汇是M型社会,主要是日本学者近年的研究结论

“M型社会,日本趋势学研究者大前研一以日本近20年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类型的判断。即,原本人数最多的中等收入阶层,除了一小部分能往上挤入少数的高收入阶层,其他大多数沦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原本的中间阶层凹陷下去,变得很小,于是,社会像个被拉开的M字。”

今年流行的一本书《下流社会》讲述的也是日本中产阶级“下流化”的一个现象。

至于这种社会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在日本和中国,看看外汇储备的美元数额就可以明白,第一和第二,两个加

起来占到全球外储的一半。

所以日本和我国是美国通胀的主要输出国,

这种轻微通胀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对经济发展有所帮助,但我认为在其是造成社会贫富分化的根本原因,也是社会M化经济层面的动因。

因为通货膨胀腐蚀着所有人的资产,但在资本高通胀,实物低通胀的环境下。能够参与资本游戏的人是这种

制度的最终收益方,原因是国家为保证社会稳定,会刻意打压物价而放任资本市场,所以目前的现实既是资本利得远大于实业收益。

但是能够参加资本游戏的人毕竟是少数,举个例子,2003年以前买房的人和2003年以后买房的人所面对的生存压力完全不一样,换句话说,03年以前买房的人,则稍微的获得了一些账面的资本收益进而参与了这场全民的资本狂欢中。

然后将视角回到80后的一代人,

事实上,“80后”能够获得不动产的几率已经很低了,现在的房价,算上工资增长(10年能买房已经很奇迹了),换句话说,我们这一代人要加入那个资本俱乐部准入许可的几率已经远比70年代的人低了。所以,即便80后的人有了中产的收入,也无法达到中产的生活水平。

那么这种环境下,M型社会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

而这一现象,联系《货币战争》中所论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和石油美元的债务货币体系的确立,是可

以得到答案的。

下面是一些与书中观点不同的地方,

关于金融阴谋论

可以看到,美国企业借钱如此容易,但除了滥发美元货币外(因为是债务货币,所以,理论上能借多少,央

行就可能发多少),不对等的贸易关系以及重商主义的发展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巨大的顺差才是造就天文数字的外汇储备的元凶。说白了,咱就是廉价给美国人民打工去了,手中拿了巨额的欠条,至于人家什么时候还,不得而知。但是这个过程中也有不少好处,首先,保证了高速的发展速度,资本都是逐利的,哪里利润高会往哪里跑,中国如此大方的赠送资源和劳力,外商们岂有不赚的道理,而资本,尤其是债务资本,是促进人们超额支付劳动力的根源。中国得到的回报是增长速度的奇迹,同时也满足了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确认。所以,就政府而言,他很乐意选择这条道路,同时满足发展以及执政合法性的需要。

所以,导致中国陷入这种状况的原因,本质上我想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而不大可能是某种“阴谋”,俗话说,苍蝇不钉无缝的蛋,自己大大咧咧的发展,出现无数漏洞,老外又不傻,岂有有钱不赚的道理。对于这点原因的解释,《货币战争》中的论述,确实过于“阴谋论”了。认为整个过程都是少数金融精英有预谋的行为。

而且就算假设这种阴谋论是真的话,其实这种精英游戏和平民也没有太大关系(谁统治这个世界关一个普通人

什么事情?,尤其在他们还是虚拟“统治”的情况下),就类似西方企业的破产,无非就是换个领导,换个人管理,和下面的工人毫无关系(当然,条件是人家有工会,HEHE)。

第二个我不认同《货币战争》的地方就是,关于恢复金本位制度的问题。

这里就不用经济学课本的论调了,没啥意思。

根据人类学的研究表明,

超额的劳动时间(标准劳动时间指能够满足自我生活预期的劳动量),是一个社会进步,经济能够发展的重要动因。而信息的交换,则是产生超额劳动时间两个因素中的重要因素,(文化演化论的观点)货币实质上就是一种需求信息。货币本身也是一种信息媒介,虽然它原本只是记录劳动时间的符号。

债务是一种明确且可多次交换的并带有某种强制性的信息。

所以债务货币能够使人产生超额的劳动时间,并且,金融债务是一个严密的体系,它能够让经济体内每一个单位,都付出一定的超额劳动时间。

所以,债务货币的设计,尽管它不那么诚实。但是我们应该相信大部分人还是诚实守信的,会还债的,只要这个利息别太过分。

最后呢,政治关系方面

《货币战争》中谈到,关于石油美元的产生,以及操作。

事实上,几个有趣的事情可以提供一些证据的联想信息吧: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在被美国攻打的前一个月,对外表示要用欧元结算石油,1个月后,萨达姆政权倒台。伊拉克战争爆发一年后,美元走弱,中东地区一些国家纷纷表示将才用多元化的外汇储备策略。而沙特发表声明,坚持美元。看当今伊朗,最多只是表示要增加欧元储备,坚持美元资产,丝毫未提改用其他货币结算石油的问题。(最近已经宣布完全停止使用美元结算了,但是其他石油输出国成员没有跟进,估计离打不远了)

不管石油美元的产生以及维持是如何进行的。一个既成事实就是,美元之所以能够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条件,就是因为石油必须用美元买~!不然的话,RMB作为储备货币也是不错的选择,呵呵(我们产品多啊)。

总结,

整体而言,我对《货币战争》的评价还是非常高的,能用通俗的语言,将平时高深莫测的金融学以及经济学常识进行普及,要比那些快成了纯粹数字game的学术出版物有价值的多。所以,没看的人,一定要看看。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自己掂量着。

这本书至少能告诉你几个已经成为事实的问题,以及你所能够做的一些自保方法(黄金)。

1,你的财富正在被抢劫,不管是谁抢劫的,总之,如果你会经常听到学者说,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有所帮助,理论上是。但是,通货膨胀对作为个体的平民而言,没有多少好处。因为资产价格上涨,普通人并不参与分配(现在的房子不是普通人能买的起)。而通货膨胀所导致的货币贬值则显得真真切切,粮价,肉价,房价,教育,医疗,泡面也涨了。消费能力下降,实际上抵消了因为投资增加的经济发展效果。事实上,轻微的通货膨胀会加速贫富分化。

2,黄金可能是保值的最好选择,如果你5年前购入一公斤黄金,这个投资现在看来绝对是正确的。所以,感觉到自己辛苦积攒的财富有危险,要么买黄金,要么买房子,当然考虑到房子还有被做空的风险,最安全的还是黄金,但这并不能让你牟利,仅仅是保值而已,泡沫总会破裂的,黄金也不例外。

3,关于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有些时候还是重视下偶然性的影响吧。精英,尤其是金融方面的精英。

《货币战争》的价值,我看来在于两点,其一是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认识这个世界,哪怕有阴谋论的嫌疑,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这个阴谋论是我目前见过的体系最完善的阴谋论,可以解释历史上绝大多数正史无法解释的历史事件。

第二点,它的价值在于,通过对历史事件在新的角度上进行解释,通俗的普及了金融和经济学的基础概念。让普通人至少有那么一点认识,足以保护自己可以保护的财富了。

最新发展服务外包考试题目92分

发展服务外包考试题目92分 一、单选 ( 共 12 小题,总分: 40 分) 1. 孙晓琴教授指出,美国的服务外包是以()选择为特征的。 A.近岸服务外包 B.远岸服务外包 C.在岸服务外包 D.离岸服务外包 2. 2008年,我国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来源地排名第一的是() A.日本 B.中国 C.泰国 D.菲律宾 3. 孙晓琴教授提到,据有人预测,中国与印度在服务外包行业的对决将会出现在哪一年? A.2012 B.2013 C.2014 D.2015 4. 在孙晓琴教授看来,中国将成为第几大服务外包发包国?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5. 孙晓琴教授提到,管理在岸外包的国家机构是()? A.国务院 B.商务部 C.发改委 D.财政部 6. 根据孙晓琴教授所讲,以下哪个国家不在承接方服务外包的优先承接国行列? A.加拿大 B.印度 C.爱尔兰 D.中国 7. 2011年1月11日,()宣布以1.141亿元收购医疗行业ERP领导厂商望海康信得73.14%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 A.东软集团 B.中软集团 C.联软集团 D.星软集团 8. 孙晓琴教授提到,联合国的贸发会议曾经出过一个报告,上面提到的未来研发的聚集地是以下哪个国家?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印度 9. 根据孙晓琴教授所讲,以下哪项不属于IPO的类别? A.后勤办公业务外包 B.系统集成外包 C.软件外包 D.技术支持 10. 以孙晓琴教授的观点,我国服务外包的增长情况基本呈现出了怎样的特点? A.规模小,增速快 B.规模大,增速慢 C.规模大,增速快 D.规模小,增速慢 11. “从中国入世的那天起,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都必须跑得越来越快。这是因为中国的入世极大地推动了另一种形式的合作:离岸经营”——这段话选自哪本书? A.《货币战争》 B.《世界是平的》 C.《微观经济学》 D.《管理学》 12. 2009年,我国十大领军型企业服务外包额占产业份额的() A.12% B.22%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

书中说,增长的极限是“吞吐能力”的极限——维持人类、汽车、房屋和工厂维持运转所需的能量和物质流的极限。贯穿整本书的难点是我们如何理解和描述大大超过地球承载量的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后果。增长的极限曾经是遥远的未来,但今天它们已经广泛存在。崩溃的概念曾经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但今天它已经进入公众谈论的话题。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是过冲,所谓过冲是指走过了头,意外的而不是有意的超出了界限。至于产生过冲的原因:一是因为有增长,加速或过快速的变化;二是因为有某种形式的界限或阻碍,超出这种界限或阻碍,运动中的系统就会变得不安全;三是因为在感知或反应上存在滞后或事物,无法努力将系统控制在其界限之内。 我们人类所生长居住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个小行星,就像是汪洋大海中的一艘航船,虽然地球在我们人类看来是一个庞然大物,但终究是有极限的,因此,人口不能无限增长,资源也不能无限地供人类消耗浪费。书中提到了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工业的增长呈现指数型增长,并提出“人越多越穷,越穷人越多”,用一系列理论加实际证明此观点。现在,不论是人口还是资源的消耗,都已经接近地球承载能力的极限。并且,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污染物和废弃物等都已接近极限。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不断的增加对这些资源的需要程度,未曾注意人类在许多方面已经超出了地球的承载能力之外,已经超越了极限。对于曾经的我们来说,增长的极限曾经是遥远的未来,但今天它们已经广泛存在。 因为在看书之前,我们进行了关于全球变暖相关问题的讨论,讨论过程中也提到了臭氧,而本书中用一章的内容,讲解了臭氧的故事,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第六次货币战争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第六次货币战争 拉美债务危机 本章导读: l 22位诺贝尔奖得主,芝加哥学派是怎样炼成的? l 芝加哥学派是怎样给全世界洗脑的? l 中国为什么有那么多经济学家说胡话? l 你下套,我收索,美国政学两界的邪恶组合! l IMF真的是为了帮助拉美才援助他们的吗? 1.四百年屈辱史和民族工业强国梦 拉丁美洲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历史上曾经孕育过灿烂的玛雅文化和强大的印加帝国,但这里也是个苦难深重的地方。最早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是印第安人,自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欧洲人就在这里进行着无休止的杀戮和掠夺。最初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再后来是荷兰、法国和英国,最后加入但也最善于掠夺是美国。 1494年6月7日,在教皇的调停下,西班牙和葡萄牙签定了《托德西利亚斯条约》,瓜分殖民地,美洲也被这两个国家垄断。到1541年,北起加利福尼亚湾,南至南美洲最南端的广大地区,几乎完全为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所占领。 为了最大限度地压榨殖民地,保护本国的工业,宗主国对殖民地的产业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只是把殖民地当作独占的廉价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倾销市场。例如西班牙王室禁止殖民地生产棉、毛织品,不许开采铁矿和制造铁器,而且殖民地只能与宗主国进行贸易,不得与其他国家往来。所有开往殖民地的船只必须由塞维利亚起航(1717年改为由加的斯起航),所有货物必须由西班牙船只装运。这些限制性的规定,造成了殖民地的产业极其单一,例如巴西当时作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其主要的产业就是“巴西木”的出口和甘蔗种植。 16、17世纪,荷兰与英法相继崛起,面对美洲的财富,他们先是以海盗的形式参与掠夺,到后来直接发动战争,进行武装侵略,夺取他国的殖民地。 由于饱受剥削和压迫,拉丁美洲殖民地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进行了独立运动,多个国家相继独立。1816年拉普拉塔联合省(今阿根廷)独立,1819年建立哥伦比亚共和国,1821年墨西哥独立,1822年又建立了包括厄瓜多尔在内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822年9月7日巴西宣布独立。到1826年,拉丁美洲除加勒比海岛屿及大陆极小一部分地区外,都摆脱了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但是,民族独立并没有帮助拉美各国步入梦想中的生活。拉美各国独立后,英国和美国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奴役拉美人民的新的殖民主义者。英国是第一个对拉美进行渗透的国家。独立战争时,英国以帮助独立运动为名,对拉美贷款和投资,至19世纪30年代,英国的投资和贷款总额已达2500万英镑。1833年英国武力夺取了马尔维纳斯(即福克兰)群岛,1835年又以武力将洪都拉斯的部分领土作为自己的殖民地,1837年派舰队封锁卡塔赫纳。英国在拉美地区获得了许多政治和经济特权,1918年英国在拉美的投资已达10亿英镑以上。 美国对拉美的扩张是后来居上。1823年12月,美国总统J.门罗发表门罗宣言,反对欧洲列强干涉美洲事务,意图把美洲变成“美国人的美洲”。19世纪中叶,美国推出“西进政策”,要把领土从大西洋向西推进到太平洋东岸。1835-1845年,美国军队侵占墨西哥的得克萨斯。1846-1848年发动美墨战争,强迫墨西哥签订《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墨西哥割让得克萨斯、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大片土地给美国。1853年,美国又从墨西哥

朱自清匆匆读后感550字优秀作文

朱自清匆匆读后感550字 篇一:朱自清匆匆读后感 读完《匆匆》这一课后,让我感到了时间的飞逝及作者对已逝日子无比的惋惜与无奈。 时间就是如此的飞逝,如此的无情。在不经意间,时光便会稍纵即逝,无法挽留。它来的匆匆,去的匆匆,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尽管你珍惜它也好,尽管你挥霍它也好,它永远也不会挽留一刻,永远不会回头。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洗手、吃饭、默默时,他就在我们不经意间来去匆匆。时光去得无声无息、无影无踪。回过头去,我们已经虚度了4000多日子,从婴儿时代的牙牙学语,成长为了一个要迈入中学的少年,十几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当我们叹息时,也是无用的。时光不会因为同情你而停下脚步,只有我们珍惜时光,不虚度年华,才会赢得未来。如果我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无限的价值,那么,在我们去世的时候,也不会留有任何的遗憾和惋惜了。 在我们小学生时代,很多孩子还没有察觉到时间的匆匆,他们总认为,自己还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总认为自己才十几岁,还有几十年的光阴等着我们,他们已经虚度了多少光阴,但他们还没有察觉到,难道你们不感到惋惜吗? 过去的日子我们的确是浪费了不少,那么就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珍惜所给我们的一分一秒。我们不能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又赤裸裸的回去。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多么得不容易,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只有一次机会,既然来了,就应该有所作为,有所成就,不能白白走这一遭,我们要在这世界上留下永不磨灭的痕迹。要知道:只有抓住今天,才能赢得明天,才能赢得未来! 篇二:朱自清匆匆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匆匆》一文,它使我明白了什么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 这篇文章是朱自清写的,文中曾写道:但这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燕子去了,又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所以,我们应该有所作为,才不会留下遗憾。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时间去了,便再也不会回来了。 从古至今,有许许多多关于时间的名言: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些名言都在告诉我们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 的确,时间是宝贵的,不是用钱就能买到,即便花再多的钱,时间也不会多出一丝一毫。同时,时间又是易逝的,在不经意间,它便轻轻悄悄地离开,不再回来了。正如作者所说的: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在文中感叹他的时间流逝得太多,我又何尝不是如此?虽然我已经过去的时间不如作者多,但也有四千多日子已经从我身边无声地流逝。我想挽回它,却又无法挽回,因为它已离开,一去不复返。于是,在我的懊恼中,在我的悔悟中,时间毫不留情地一天又一天地流走,甚至不曾向我告别。

第二曲线创新笔记摘抄有感

第二曲线创新 创新篇 第一章第一曲线:增长的极限 1、用创新破除增长魔咒 推动企业增长的内因 红利、管理、创新 2、S曲线与连续性创新 任何产品、产业和公司随着时间推移,最后增长形态都是S曲线。 S曲线都有破局点和极限点,破局点是开始增长,极限点代表着即将衰退渐进式创新的三个特征 ①沿着技术曲线持续改善原有的产品性能 ②定位于主流市场的主流消费者 ③更好 3、识别极限点的能力价值千金 任何行业都会到达极限点,在企业逼近自己或行业的极限点时,越坚守本业,便越容易走向末路。因此,对于企业或是团队领导人,识别行业、企业极限点的能力价值千金。 4、单一要素10倍速变坏 极限点识别最简单有效的标准是单一要素10倍速变坏识别。要特别注意两类曲线,一类是以财务指标为代表的显曲线,另一类是以单一要素如技术、市场、组织和产品为代表的隐曲线,隐曲线会先于财务曲线到达极限点。当财务曲线到达极限点时,技术、产品、市场等要素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已经回天乏术了。在隐藏曲线中,某个单一要素发生10倍速变化时,就是企业达到极限点的前兆。增长速度一旦放缓,就意味着极限点的到来。 5、企业宿命 历史数据表明,大企业根本不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只有创新企业才是。很多知名企业都是主业亏损,副业赚钱。 6、传统管理扼杀创新 计划、领导、控制等智能来实现既定目标的传统管理,都会对创新在不同程度的扼杀。有时候缺乏创新,并不是因为管理不到位,恰好是因为良好管理。 第二章第二曲线10倍速增长的新物种 1、市场和企业 行业的增长是远远快于企业的增长,是因为A企业发展壮大,市场中的资金、消费者、资金向A流动,但到了一定程度,市场会起破坏性作用,选择B 企业,之后各种资源流向B,A则被淘汰出局。 2、大哥吃小弟效应 在开放的破坏性思维影响下,新旧冲突之时,市场会毫不犹豫的把旧企业淘汰,而自作聪明的企业会在面对新旧业务冲突的时候,放弃充满未知风险的新型业务,这一现象就是大哥吃小弟模式、 3、第二曲线创新

货币战争读后感1000字

货币战争读后感1000字 导读:本文货币战争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货币战争读后感1000字(一) 作为一名经济学类的大一新生,在众多的书目中选取了《货币战争》一书,由于对经济学理论只有浅显的了解,我仅简单地浏览了该书系第一部的大致内容。 作者宋鸿兵,1968年出生于四川,1990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自动控制系;1994年赴美留学,主修信息工程和教育学,获美利坚大学(AmericanUniversity)硕士学位。长期关注和研究美国历史和世界金融史。1996年后在美国媒体游说公司、医疗业、电信业、信息安全、联邦政府和著名金融机构供职。2002年开始先后担任美国最大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房利美(FannieMae)和房地美(FreddieMac)的高级咨询顾问,主要从事房地产贷款自动审核系统设计、金融衍生工具的税务计算分析、MBS(资产抵押债券)的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货币战争》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世界金融寡头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追述了世界金融寡头的世界历次重大经济、政治、社会运动中的角色以及给社会经济造成的破坏,证明了金融资本的逐利的本质,分析了金融资本利用货币发行权制造通货膨胀剥夺广大民众财富的种种手法。使人感到震撼,对世界金融发展历史有了深刻的理解。

国际银行家通过种种手段在美国和欧洲等国确立中央银行制度,从而控制美国及其他国家经济。为了得到一个好收成,通货膨胀是最不为人民所发觉的手段。经济学理论中提到,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定时期内通货膨胀可以增加一部分需求,从而刺激生产,出现经济的虚假繁荣,但通过增发货币所增加的需求不是真正的需求,没有相应的商品保证,不能根本解决生产和需要的矛盾。高通货膨胀率不仅会打乱经济秩序,而且会危害社会安定。 国际银行家施展他们的绝技,先使劲发放信贷,把泡沫吹起来,让人民和其他行业拼命创造财富,然后猛踩信贷刹车,使得大量企业和和人民破产。当看到收获的季节到了,国际银行家和他们在美国的代理人携手再度收紧信贷,造成了"1857年恐慌"."金钱没有祖国,金融家不知道何为爱国和高尚,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利",这是书中多次提到的拿破仑的一句话,美国的南北战争,从根本上看,是国际金融势力及其代理人与美国政府激烈争夺美国国家货币发行权和货币政策的利益之争。在南北战争前后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双方在美国中央银行系统的建立这个金融制高点上进行反复的殊死搏斗,前后共有7位美国总统因此被刺杀,多位国会议员丧命。直 至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系统的成立,最终标志着国际银行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作者利用历史的分析,说明了亚洲金融危机与上世纪日本经济低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读后 郑伟华先生的《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这本书的经济史视野比较开阔,从16世纪欧洲金银本位制和中国银本位制的确立,一直讲到二战后的多次金融货币战争,截止到20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给大家一个国际货币、世界货币发展历史进程的全貌,值得一看。 这本书中揭露出金银本位制下一样有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这些不是纸币(信用货币)特有的现象。金银本位制下劣币驱除良币就是良币作为储藏货币,劣币作为流通货币,是金银本位制下通货膨胀的表现。而近古时期(16-18世纪)国际贸易的长期西方逆差和东方顺差不平衡,造成了西方的通货紧缩和东方中国的通货膨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从1032年北宋益州(今扬州)政府以盐钞为准备金发行交子,到1287年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发行大元宝钞,到1374年明朝明太祖发行大明宝钞,到1581年明朝宰相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废止纸币,确立白银本位制,中国古代历史上使用纸币500多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使用信用货币的国家,中国使用信用货币的历史超过近代的纸币信用货币时间。 纸币信用货币制度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明,是由于中国当时具有世界最大的统一经济体,具有最先进的造纸印刷技术,具有最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提供信用。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中国古代的纸币信用货币制、盐铁官营与租庸调制(即国有资本控制国家资源工业流通经济命脉)、定期授田均田和军屯制度(土地国有分配和军事化农业生产储备)、以工代赈与赋税地方差异化制度(灵活的税负调整和转移支付),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经济制度创造,可以和四大技术发明媲美。 中国的货币史可以分成五个阶段,1、北宋纸币出现之前的金银铜本位阶段(春秋战国-1023年北宋交子出现前),2、宋元明时期的纸币信用货币阶段(1023-1581年),3、明清民国时期的银本位(银两、银元流通)阶段(1581-1935年),4、民国后期的金本位纸币阶段(1935-1948年),5、建国后的纸币信用货币阶段(1949-现在)。 中国古代纸币的退出和银本位的确立,与数百年的外贸长期顺差、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发现美洲和环球航路的开通)、“海上丝银贸易”的美洲白银(4-5亿两)的大量输入又直接关系。 近代以来,英国等西方殖民国家为获取金银而对华开展的鸦片贸易(177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直接经营鸦片)、鸦片战争到庚子赔款的数次对华侵略战争赔款(累计数亿两白银)、西方工业革命对中国手工业的替代造成外贸长期逆差,使白银大量外流,使中国长期处于通货紧缩阶段,造成了晚清民国时期的长期积弱。 1934年美国白银法案对中国经济的伤害是中国遭受的第一次货币战争的最后一役,是压垮中国银本位制的最后一根稻草,而迫使中华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放弃银本位而接受了金本位的纸币,也标志着金本位纸币制度在全球的确立。 世界货币史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西方金银本位阶段(公元前539年重建耶路撒冷圣殿后,散居在亚非欧的犹太人每年一度朝圣的圣殿金银货币市场—英镑金币发行前),2、英美金本位纸币阶段(1694年英镑纸币发行-1696年牛顿铸造英镑金币-1945年美元黄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3、纸币信用阶段(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现在)。 这本书中也有一些盲区,如90年代日本开始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巨量国债和日元发行,利用日元升值地位对美国的反制,这是国际热钱大量来自日本的原因,也是日本外汇储备并未削弱的原因之一。而这也是引发2008年金融危机时美国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原因之一。刘军洛是比较早关注到日元国际热钱问题的。 由于这本书截稿于2010年,所以未能记录到2011年的欧元区国债危机,这可以说

关于匆匆的读后感500字7篇

关于匆匆的读后感500字7篇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侯;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时朱自清在《匆匆》里写的一段话。 我们没有想过自己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恐怕没有过。我们甚至还幻想着,有一天,自己可以长大,不再听妈妈的唠叨,不再受学校的管制,想玩电脑就玩电脑,想看电视就看电视,不再写作业,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幻想归幻想,现实的生活我们还是要面对的。 也许我们都想长大,但是等到长大的时候,却又想回到童年。如果问起家里的长辈,她们都会说:“人这一辈子过得很快,你还小,等你到了我这个岁数自然就明白了。” 如果有一天,当你失去一个亲人时,在心痛之余,你会对“时间匆匆”这个词有更深的了解。我在20xx年的时候,我的太爷爷过世了。太爷爷生前是一个庄重而慈祥的人,他写的一手好字,文章写得也不错,经常给报社写文章,文章也经常被刊登。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烟草公司,给儿女留下了一份家业,公司的所有人对太爷爷的评价都很不错。 在太爷爷过世之后,我经常不甘心地问妈妈:“人去世之后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吗?”“唉—能有什么呀?”妈妈经常用叹息回答我。面对“死”这个字,很多人都很害怕,但,我却不怕,我很平静。因为,我知道自己将来也会有那么一天。

所以,珍惜时间,把自己美好的一面留给世界。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了: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这是散文家朱自清写于一九二二年三月八日的一篇脍炙人口的 散文——《匆匆》里面的一段话。这段话给了我无尽的遐想和无数的启示。 《匆匆》这篇散文主要抒发作者对时间易逝的体验与感受。本 文以“匆匆”为题,细腻地刻画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蕴含着浓烈的情味,潜隐着深刻的道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读了这篇散文,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文中,作者用了大量优美的语句和很多寓意深远,耐人回味的句子。如“像针尖上的一滴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新奇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个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在时间的海洋里那么渺小,消逝得是那么快。我的成长历程也是如此,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我从一个咿呀学习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即将步入中学的少年,六年时光,转瞬而逝,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同学们,珍惜时间吧!不要在虚度年华了!要知道昨天是一张 空头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期票,今天才是唯一的现金! 最后,请同学们一起读一首诗吧!

十种数字出版物

十种电子出版物(数字出版物) 电子书包;手机报;电子阅读器;微动漫;网游;按需印刷;光盘;多媒体电子出版物;无纸无盘联机版1.制作者(出版单位):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的指导与支持下年份:2011年11月8日 形式:电子书包企业联盟正式成立。 首次入会的企业有10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被推举为理事长单位。联盟将促进会员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电子书包产业发展。据悉,电子书包项目是国家教育部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其意义不在于普通意义上的教育教材的电子化,它是在教与学的服务性平台基础上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内容,成为数字出版在教育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上海虹口区作为电子书包项目的唯一试点地区,已与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虹口园区建设相结合,为电子书包项目的推进提供软硬件等产业资源保障,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和研究实践,最终将使电子书包运营模式在上海乃至全国推广和普及。 2010年,上海虹口小学开始试点使用“电子书包” 2.制作者:盛大文学全称盛大文学有限公司,是盛大集团旗下文学业务板块的运营和管理实体 年份:2008年7月宣布成立 形式:电子书。2011年2月,盛大文学宣布云中书城正式独立运营,云中书城是盛大文学的运营 Android客户端上阅读到。(用户可以通过云中书城网站、Bambook电子书阅读器、Android、iphone 手机端应用、ipad应用、电视等多种平台设备随时随地下载阅读云中书城的海量内容。通过云中书城开放平台,所有出版单位均可自主上传数字图书、数字报刊等内容,自主定价,借助云中书城庞大密集的销售网络进行推广销售。云中书城凭借强大的内容与平台优势,推动数字出版,引领数字阅读潮流,为全球用户带来数字时代全新的阅读体验。) 盛大文学运营的原创网站包括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网、言情小说吧、晋江文学城、榕树下、小说阅读网、潇湘书院七大原创文学网站以及天方听书网和悦读网。盛大文学拥有三家图书策划出版公司:“华文天下”、“中智博文”和“聚石文华”。2010年12月开卷数据显示:盛大文学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民营出版公司。2011年4月20日,盛大文学已经以保密形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了上市申请草案,以此为可能的IPO做准备。 3.制作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综治办主办,法制日报社、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新疆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年份:2011年10月28日 形式:法制日报手机报《新疆政法综治专刊》开通 法制日报手机报《新疆政法综治专刊》正式创刊开通运行,该专刊由。 《新疆政法综治专刊》采用全免费形式发送浏览,自治区政法各级部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各级成员单位、各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等都是免费订阅用户。该专刊旨在及时、便捷、权威地发布政法综治信息、动态资讯、经验交流,宣传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以推进自治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确保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的法制舆论环境。 4.制作者:E·Ink公司[ E-Ink一般称之为“电子墨水技术”(电泳式电子纸),它是一种屏幕技术]所研发的此种电子纸张。 年份: 形式:电子纸;电子阅读器 汉王电纸书N518是汉王最新推出的一款带手写的类纸阅读器。产品手写功能十分强大,采用汉王最新手写识别技术和汉王电磁板技术,实现手写、键盘双触控操作。汉王电纸书是一款类纸阅读器。基于电子墨水最新显示技术,就像阅读纸书一样阅读电子书,舒适环保、不伤眼睛。同时有大容量和便携性的特性。功能特点:节能环保:一次充电,开机状态可连续待机15天以上,无需天天充电。保护视力:可长时间阅

科学读书笔记怎么写

科学读书笔记怎么写

科学读书笔记怎么写 【篇一:《幼儿园科学教育》读书笔记】 《幼儿园科学教育》读书笔记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一本专业性比较强的书,记得还在读书的时候,有位老教师就跟我说过这么一句话:科学领域的教育很深奥、也是比较难把握的一门学科。当时也没什么特别的感受,只是心里对科学这两个字有了点模糊的印象。 后来学校专门开设了《幼儿园科学教育》这一课程,一个学期下来,虽然从字面上理解了“儿童的科学”与“成人科学”的不一样:“儿童的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他们所理解的科学知识,并不是我们意义上所指的抽象的、概念化的科学知识,而是具体的科学经验,是经验层次的知识。它是直接的、具体的,而不是间接的、抽象的;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解释性的,所以一旦要让幼儿说明具体事物背后的间接联系,或是解释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幼儿就显的无能为力。其次“儿童的科学”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孩子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影响着他们现有知识结构,并且通过不断地同化和整合改变着知识结构,换句话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处在不断发展,变化和完善过程中的科学认识。最后,“儿童的科学”是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因为他们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如认为船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很勇敢),这既是它的不成熟之处,也是其独到之处。 书中还详细阐述了如何制定科学教育的目标,如何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并介绍了一些科学教育的方法。特别是集体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如观察认识型活动、实验操作性活动、科学讨论型活动、技术操作性活动都逐一做了详细的阐述并附了很多实例进去。 虽然当时“接受”了,但真的遇到一群活蹦乱跳的孩子时,却仍然觉得很茫然。特别是这学期,我尝试着带了几个科学活动:小班的《水

新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 这些天把《货币战争》看完,现将读后感与大家分享。 我个人感觉是我看这本书的过程让我收获很大,引起了我很多疑问,让我查了很多资料,做了很多思考。虽然很多疑问还是没能找到答案,但是还是从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货币和金融的了解。对于这点,我还是非常满意的,也非常感谢作者。 就书本身和它的内容观点而言,有一部分是比较有见地,也值得深入探讨的。我非常理解它为何能在中国畅销。书里面的内容煽动性强,有非常强烈的阴谋论色彩,再加上很强的忧患意识,所以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面,会与广大的中国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产生共鸣,因为大家对美国和外资都心存警惕。但是,越是这样的重大问题,越是要慎重讨论,应该严肃认真严谨地来研究,毕竟经济是一门科学,要讲真凭实据,逻辑紧密,这点我感觉本书是比较缺乏的。 宋鸿兵先生的写作风格,就我感觉,对于一本经济政策论述的书来说,太过于天马行空和夸张随意,文学性太强,导致他对理论的阐述,缺乏逻辑和条理。 1、在许多事情上,只提出了观点和理论,并没有给予解释来论证,比如说宋先生提出了“剪羊毛”这个说法,声称这是国际银行家的剥削平民的终极方式,但是这个方式的具体操作和机制,并没有被很详细的阐述。像这样的缺乏逻辑支撑的说法在整本书里比较多,当然我知识浅薄,有些简单的概念不理解也是有的,不过总体感觉,逻辑推理还是比较缺乏的。 2、我对书中较多的比喻和有时候过于随意的概括比较反感,比如把经济比作身体,将肥胖,高血压,冠心病此类名词引入,我认为这对解释经济现象和金融运作完全是有副作用的,只会让人觉得混乱,像是在蒙混过关,用准确朴实的语言进行解释,会清晰有效得多;在解释金融衍生产品的时候,作者很果断的定义说其本质就是债务,对此,我深表怀疑,非常多的衍生产品的本质是某种保险形式,如何能和债务等价呢? 3、就是数据图表的缺乏,大量的命题,都缺乏有效的数据来做证据,真实严谨的数据,是经济理论的基石,否则可信度很难建立。 4、书中引用的许多评论和警示,相当多得来自19世纪,20世纪早期,已经不符合现在的时代背景,毕竟金融系统在不断的改变和进化,人们对经济体系的认识也在演变,历史上的争论也许在现在根本没有意义。书中引用的材料,大多来自美国金融阴谋主义作品,经济资料非常有限,所以我对观点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有怀疑。

朱自清匆匆读后感

朱自清《匆匆》读后感 《匆匆》读后感1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匆匆》,我是在二十几年前开始读的,至今已看了很多遍。每次读时内心中都有所感所悟,可是仔细品味时,又无法确切的明白其中的滋味。二十多年后,我经历了生活的磨练,品味了世事的艰难,人生的变迁,对社会、对人生渐渐有了一些看法,经过这许多经历之后,在闲暇时偶尔内心里也会浮现出《匆匆》上的一些话语,平淡里却蕴含至深哲理。似乎有所悟,才渐渐体会到这篇文字优美的散文,在淡淡的愁思里却寓意深刻。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生命?则会有很多说法,可是众说纷纭,无所适从。然内心里却对此问题挥之不去,茫茫然然,正如《匆匆》说:“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是啊,我们匆匆忙忙来了,糊糊涂涂的走,在生命的过程里,如一场黄粱美梦,了无所得。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若是一次旅途,这一站中国是生,这一站的终点是死,没有一个死去的人会让生者明白死去后的体验,可是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正如我们有生,可是为什么会恐惧死亡,我想正是源于我们对生的无知。人们在活的时候,一些人总想争名夺利,无休无止,他们的欲望大的可怕,他们总是看见自己没有的,却总是看不见自己有的;他们总是追求进取,可是却不知道休养生息。因此,老子说:“知止不辱,知足长乐”。孔子说:“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是啊,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可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却是有限。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失,早晚自食恶果。正如我们赤裸裸的来,赤裸裸的去,可是我们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什么?给世界万物众生留下了什么?给养育我们的天地留下了什么? “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很悲观吗?也许以前我是这样看得,但是现在的观念看来,这句话是很冷静的,我们之所以为人应该明白:为什么人之所以为人?应该明白:我们为什么而活?也有人说:“过去的已过去,如轻烟、薄雾,不留一丝痕迹;未来的还没有来,太渺茫了;只有现在,是最实在,最可把握的了。”我也认为这个观念很好!可是仔细推敲起来,却发现最可把握的现在是如此的不可把握,当你想抓住它时,它刹那间即逝,了不可得。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啊,当我想现在时,现在马上就过去了,倏然而逝;可是未来的日子,马上就在现在的影子里变成过去。 朱自清先生感叹,我们的日子逃去如飞。佛说:我们的生命是念念生灭,比射出的箭快。你掩着面叹息,又能怎么样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是啊,你何曾留有一丝一毫的痕迹呢?就算你有无尽的财富,很高的威望,可是你能带走什么?你终将赤裸裸的走,不留一丝痕迹。孔子教诲我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善不积不足以扬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三国的刘备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啊,你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可是众人的力量是无穷的,社会上的大多数人避恶向善,我们的社会就是天堂;反之,则是地狱。我们的快乐,是源自我们的内心;健康的身体,和睦的家庭,知足感激之心,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如果失去了这些,就算你拥有无尽的财富,你的快乐又在那里呢? 最后,“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世界十大顶级家族,第一名在中国,罗斯柴尔德家族排最后

世界十大顶级家族,第一名在中国,罗斯柴尔德家族排最后 在世界历史上,家族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结成的亲属集团,也可以称作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是用夫妻关系与亲子女关系构成的最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它不断维持着最直接的人类社会的延续性,并形成家族体系。对于历史悠久的人类社会,诞生过无数影响时代进程的家族。在笔者看来,以下十大家族,在世界历史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第十位:罗斯柴尔德家族一部《货币战争》,让无数人 们对这个家族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罗斯柴尔德家族发迹于19世纪初,在创始人梅耶·罗斯柴尔德的领导下,其和五个 儿子在欧洲建立了世界上最为庞大的金融王国。鼎盛时期,这个家族翻云覆雨的力量甚至左右国际战争的走向。第九位:金雀花王朝金雀花王朝源自于法国,并在12世 纪开始对英格兰的统治。金雀花王朝的正式君王有八位,统治着1154年—1399年的英格兰。在最鼎盛的时期,这个家族拥有着从比利牛斯山到苏格兰边境的广大统治版图,由此,后人也用“安茹帝国”来形容该时期的英格兰王国。第八位:尼赫鲁·甘地家族对于尼赫鲁·甘地家族,其名字可 以说印度“圣雄”甘地的杰作。在印度,尼赫鲁来自于高贵的 婆罗门。不过,这个家族的独生女英迪拉却与异教的拜火教徒结婚,为此,“圣雄”甘地给了他们“甘地”的姓,“尼赫鲁·甘

地家族”的称呼就这样诞生了。在这个显贵的家族中,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成为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任内阁总理。在2004年的印度大选中,该家族年仅34岁的拉胡尔·甘地当选印度人民院(下院)议员,像他的祖辈、父辈一样,又开始投身于印度的政坛。第七位:儒略·克劳狄王朝公元前27年—公元68年,儒略·克劳狄王朝成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至于这个家族的名字,是由于统治者通过婚姻关系分别来自于儒略和克劳狄这两个家族而得名。一共经历屋大维等五位皇帝,统治了罗马帝国近百年。第六位:成吉思汗家族作为世界历史上统治区域最辽阔帝国的创 建者,成吉思汗首先完成了对蒙古地区游牧民族的统一,打造了作战能力极强的蒙古骑兵。在构建蒙古帝国后,成吉思汗继续自己的扩张之旅,以致于整个欧洲地区都对成吉思汗的动向密切关注。后来,成吉思汗的后代忽必烈消灭了南宋,建立了元朝。第五位:明朝朱氏朱元璋推翻了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统治,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至于明朝的名字来历,有说法是因为朱元璋在寺院当过和尚,所以他命名新近建立的王朝为大明王朝,取其明亮之意。在明朝时期,朱姓大约有18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列为第十一位。第四位:哈布斯堡家族哈布斯堡家族源自于日耳曼人,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438年开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由哈布斯堡家族世袭。

《增长的极限》读书笔记

《增长的极限》读书笔记 《增长的极限》最初写于1972年,曾因论点“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引起激烈争议。但是几十年过去了,此书一版再版,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其价值,低碳经济、生态足迹正在走入人们的生活,更大的价值也正为人们所接受,即增长应被视为广泛的,并不局限于地球和经济,我们自身的心智、所从事的各类活动,如投资等,虽然都希望不断增长,但都可能有极限和过冲。因此,此书成为挑战现有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必读之书,是系统思考方面的典范之作。 此书共有三位作者,德内拉?梅多斯、乔根?兰德斯和丹尼斯?梅多斯。德内拉?梅多斯(DonellaMeadows),系统思考大师之一,也是“学习型组织之父”、《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的老师。著有畅销书《增长的极限》、系统思考入门读物《系统之美》。1996年创立了可持续性发展协会。2001年辞世,生前是达特茅斯学院副教授、系统分析师。乔根?兰德斯(JorgenRanders),挪威管理学院名誉院长。丹尼斯?梅多斯(DennisMeadows),新罕布什尔大学系统管理学教授、社会科学与政策研究所的所长。 全书最主要观点之一便是“可持续发展”,这在今天看来是个浅显易懂的道理。作者丹尼斯·米都斯在研究过程中用world3模型预测了未来世界的人口增长、粮食增长、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其中人口增长与粮食产量增长与现实完全吻合。作者写书的时候正是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西方社会的主流学者都对未来的发展抱着乐观的信心。直到一年后的石油危机,那些主流学者和政治家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过更多人还是对有增长的极限这种说法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丹尼斯·米都斯用大量的数据和模型说明了人口、粮食、资源消耗等的增长是呈指数型增长,而非线性性增长。如果人口、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增长是按照这种模式一直持续下去,那么世界将会“灾难性的崩溃”。 (一)类型和主题 《增长的极限》属于理论性书籍,它首次提出了地球的极限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极限的观点,对人类社会不断追求增长的发展模式提出了质疑和警告,并且通过我国金融创新的数据对理论成果进行了实证研究。 (二)总体架构 《增长的极限》全书共分为八个章节。第一章过冲,介绍过冲的概念,即走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宋鸿兵编著,中信出版社出版。该书立足于自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300年间的西方近代史与金融发展史,通过揭示大量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再现了国际金融集团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云覆雨的过程。读完《货币战争》读后感有什么感想,下面推荐一篇《货币战争》读后感范文。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最近看了一本书《货币战争》,听说这本书当下很是流行,而且又有不少人推荐,于是开始看了。越看就越被其中的内容所吸引,于是一口气看完了。看完之后很是激动,觉得这真是一本好书。《货币战争》主要是介绍了从十七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家是如何通过夺取货币发行权而掠取人民财富的,并揭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如:林肯、肯尼迪等美国总统死亡的原因,美联储其实是私有的中央银行等。而这些信息足以让人瞠目结舌,开始我也是被这些令人震惊的文字所吸引。如果说作者希望以此来吸引读者的话,那么他的确做到了。但冷静下来之后,仔细想想,觉得其实还是有很多问题并不象书中所说的那样。不过这本书还是给了我很多启示,所以有必要批判地读这本书。 书中其实有许多疑点。比如:此书开篇就说罗斯查尔德家族是如何神秘以致于没几个人知道,又说他如何富有,如果按每年5%的收益率来算,他现在的财富已经超过50万亿美元。但我在网上搜索罗斯查尔德时,发现其实他并没有那么神秘,甚至还有罗斯查尔德家族的网站,新生儿唇裂。而他不为人所知的原因是他经营的资产并没有摩根或高盛那么庞大和有影响力。当然,这也许是象书上所说的那样,只是个假象,罗斯查尔德喜欢躲在幕后。但作者计算罗斯查尔德财富的方法却是绝对错误的。因为他的资产并不是存银行,怎么可以按一个固定的收益率来算呢?难道他的资产只赚不赔吗?就算是存银行,利率也不可能不变,银行也可能会倒闭啊。不过这并不要紧,因为不论是罗斯查尔德、摩根还是洛克菲勒,他们都是国际金融家的代表,我们只要知道国际金融家对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就行了,至于到底谁才是他们的领袖并不是关键。 书中的语言很吸引人,有点象小说。但这就使得这本书不太严谨了。不过这也没关系,毕竟这本书不是什么学术著作。 这本书最核心的观点就是黄金才是财富的最终代表,应当恢复金本位制。书中描写国际金融家们不惜一切地获得货币发行权,就是为了通过利用货币发行权制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来攫取人民的财富,而黄金就是他们最大的敌人。因为黄金产量比较稳定,可以比较稳定地表示商品的价值,在金本位制下也不会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书中对国际金融家行径的描述的确让人深感信用货币的弊端,在金本位制下就不会有这些悲剧了。但是大家都知道,黄金价值稳定是因为它的产量稳定,不象信用货币那样可以随意发行。而它的这个有点也正是它致命的缺点。黄金的产量跟不上现代经济的发展,这样必然造成通货紧缩,而通货紧缩显然会引起经济衰退。书中只对金本位制的优点歌功颂德,而对其缺点却只说“这只是人们主观的感觉”,这就太不严谨了。 当然《货币战争》也给了我许多启示,让我能新的他角度去看问题。比如,书中描述了国际金融家操纵政治,控制经济,这使我明白其实政治是实现经济目的的手段,不能孤立地看待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在看待政治问题的时候还要考虑它背后的经济问题;而经济问题有往往夹杂这许多政治的因素,对待经济问题是还需要探求它背后的政治因素。另外就是,寡头对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实在不可低估,当政治家们粉墨登场时,幕后总是闪烁这各种寡头的影子。

历史上的十大货币战争!(建议收藏后仔细阅读!)

历史上的十大货币战争!(建议收藏后仔细阅读!) 何为货币?何为财富? 货币本身并不是财富,只是因为货币可以很方便地“购买”到真正的财富,所以货币才成了财富的象征。大国不仅追求实物财富,而且非常擅长于玩“财富游戏”。 所谓“财富游戏”,就是大国自己印刷“虚拟财富”(本国货币),然后拿这些“虚拟财富”去交换别国的真正实物财富,并且在别的国家所拥有的“虚拟财富”足够多时,制造金融危机大规模地将其消灭。而美国就是玩“财富游戏”的顶尖高手。 第一次货币战争:中国古代纸币崩溃,欧洲崛起 众所周知,早在北宋时期中国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交子。经过宋、金时期的实践之后,元朝的纸币发展的相当成熟。但是到了明朝中叶,尽管纸币的发行与流通使用得到朝廷的法律保障,但由于朝廷滥发纸币,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最终不得不退出流通,白银取而代之。 中国开始了银本位制,这也成为日后中国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而与此同时,出于对黄金和白银的渴望,西班牙和葡萄牙积极支持航海事业,开辟了直通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建立起海外殖民地,大肆掠夺当地的黄金和白银,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欧洲逐步崛起。 第二次货币战争:牛顿奠定金本位制 当中国建立银本位制时,欧洲实行的却是金银复本位制,即黄金和白银同时作为货币流通。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使得银价高涨,欧洲人纷纷把白银运往中国以牟取暴利。这些运往中国的白银,除了从美洲开采出来的,还有直接从欧洲的流通领域中退出的货币。白银大量退出货币流通领域,使得欧洲出现了普遍的白银短缺,造成了通货紧缩。为了解决金银复本位制下的币值紊乱,英国决定在1696年再次重铸货币,却以失败告终。1717年,牛顿建议不再用白银进行铸币,同时将黄金定价。自此,英国进入了事实上的金本位制。 由于牛顿的贡献,英国在欧洲率先建立起金本位,并在欧洲普遍实行金银复本位制的国家进行金银套购,形成了巨额黄金储备,由此奠定了英国的金融霸主地位。

最新《匆匆》读后感15篇

《匆匆》读后感15篇 读过匆匆这篇散文,仿佛有千言万语闷在心头。却说不出口。 来的都要来,去的也都去了。一件事发生后又来啦一件事。时间也随着这么的事一分一秒流失了。这世上为什么要有时间这个限制!令人空虚了三千七百三十多天就这么默默的流失了,也不知道流在了那里,如一滴水滴在了大海再也找不到了那么的一滴相同的水了。在这三千多天里只带给家庭的一些温暖,与同学的快乐与悲伤……在这时间里人人求名求利。要这么多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我们来这个世界是干什么的?来这里要到哪里去?为什么会来这里?是来享乐的吗?那为什么又有人生九苦一份乐?来受苦的吗?谁那么没事干。 三国演义开头词:“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堵上,看惯秋月春风。 我读了《匆匆》这篇课文觉得他写得非常好、非常有教育意义,作者是朱自清。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对时间来去匆匆当无法挽回而感到无奈和惋惜。 这篇课文让我们知道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年轻时不好好用功学习和努力工作,到老了才后悔,真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啊!在联想到自己,虽然现在的日子过得还不错,但是在自己小学的六年生活里没有做过什么事。我觉得好像在浪费自己的时间,但是已经回不去了,就好像朱自清所说的: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对啊!我们的日子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的。 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有句格言不是说:时间就像海棉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年华。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朱自清是二十世纪末的散文家,他写这篇文章时只有二十三岁,当时他已经是清华大学的才子,但他仍然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没有为国做出贡献,他笔下的《匆匆》就是他当时心情的流露。 时间像流水,时间像风,时间像光,稍纵即逝。自己难道不为自己浪费时间的行为心痛吗?两个月的时间,自己能做多少事,有没有浪费时间呢?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要爱惜时间,因为岁月不饶人,再有本事的人,也无法把时间留下,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合理的学习、生活、休息,决不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我读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后第一次感到时间的流逝。 在过去3000多日子里,我做过些什么呢?除了徘徊,便是匆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