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战争观后感

货币战争观后感

货币战争观后感

专业班级:国贸131 _学生姓名:王安然 _ 学号: 2 ______

指导老师:王丽娜 ______

《货币战争》观后感

《货币战争》很久之前便知道,而且看过它的简介,当时就觉得这是一部很有意义的纪录片。在渐渐地对国家军事了解增加,也随之增加了对政治经济的些许了解,也慢慢接触了这部纪录片。美国的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引发了全世界的经济海啸,这一场世界级的经济狂潮不知道还会肆虐多久,甚至对于正处在腾飞的中国经济到底会造成多大的影响,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社会发展到现在,由于核威胁力的存在和大国之间的制衡,很少会出现传统意义上的大规模战争,但小的,局部的冲突将在所难免,比如俄罗斯出兵格鲁吉亚时,美国,欧洲除了震惊,然后磋商,便没有下文了。当然还有其他局部的军事演习和军事调动,像中菲黄岩岛争端,中日钓鱼岛争端,中印边境争端,美国的介入,中国就经常进行着一个个大型军事演习,不得不做好军事斗争的充足准备。

反过来看,人与人之间永远少不了相互攀比,说得好听一点就是,人与人之间永远也不放弃追求更好或者比别人更好的享受。其实每一个人心中都希望被别人接受,也希望别人能更多地听他的意见,甚至接受他的意见。国与国之间也是这样,美伊战争就是萨达姆不听布什的话,一个“莫须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足以让他国破家亡,同样的政权颠覆也比比皆是,既然常规的大范围战争无法实现,那么非常规的战争就在所难免了。记得看过一片文章,日本有一个知名学者在研究日本经济时说,上世纪末日本的经济危机损失不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损失,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当时日本国内一片欢呼,似乎超越美国就在眼前,并且很多美国的重要资产都被日资企业冠名。然而在经济危机之后,日本的经济便长期低迷,徘徊不前。这就是金融,这就是货币的威力,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韩国发展迅速,当日本经济出现有超越美国的趋势的时候就受到的了美国的经济制裁了。

纵观整个货币发展史,美元先后和黄金石油挂钩,成就了其独特的国际地位。伦敦也是老牌的金融中心,纽约是后来居上的金融制度,其资本运作手法和经验都是随着资本主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其历史悠久,经验也丰富。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体,尤其跳过了资本主义这个注重资本运作的社会发展阶段。因此,我们一定要放置处与资本主义列强的欧美,尤其是处于领导地位的美国对中国经济

的压制,打击和摧毁,无形之中掠夺中国人民所创造的的财富。一个事实,我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其实就是一个把未来的钱拿到现在来花的过程,当本国的不够花时,再去拿全世界人民的全来花,30年不够,再拿50年。由于现在黄金在尼克松时代便与美元完全脱钩,因此现在的美国国债就是一张白条,美国利用这些白条来掠夺全世界人民的财富,而这一过程便是利用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升值,贬值来实现的。20世纪末的时候,他们通过同样的方法,大肆掠夺了日本的财富,而禁他们又通过相同的方法来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大量的钱热涌入中国的股市,楼市,造成大量的泡沫,然后再抽出热钱,把广大的中国人民套在股市和楼市里面;还有就是通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调整和控制,是大量的美国国债贬值,这一切财富在瞬间便蒸发的无影无踪,而且善良的中国人民还在蒙蔽之中。

货币一直都是一个国家对本国经济进行调整的有力手段,例如对银行利率的调整,对一些进出口产品征税和退税的控制等等,这些都对社会货币流量总量和刺激市场起到了很好的调控作用。人民币一直是中国人民银行在进行着管理和控制,而且在国外基本没有流通。通过了解,后来才知道,因为人民币一直是中国人民银行在进行这管理和调控,而且在国外基本没有流通,这就对中国避开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也是很有帮助的,在那次金融危机当中,我们国家力挺人民币,做到了既不贬值也不升值,这就是稳定的基础。货币作为一个交易单位,就像长度单位,米、厘米;质量单位千克、克;如果厘米千克时时刻刻都在波动,那我们能信任谁的尺子和秤?货币也是一样,一个随时都可能动荡变化的币种,怎么会让人信任和支持呢?

尽管很多学者对此片有很多看法,但对我来说,观看后还是很有收获的。

第一,该片提供了一个看待西方政治和了解历史的新思路。以《货币战争》第二集和第四集为例,该集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和一战期间,国际银行家们与美国政府,欧洲列强之间的博弈。书中“国际银行家”神通广大,他们凭借手中的数目庞大的资金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力甚至可以操纵战争。因此,战争的起因并非战争中宣传的为了自由和民主,也不仅仅是政治家们代表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而是国际银行家们为了攫取民众血汗而进行的“剪羊毛”运动。先不说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但它的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丝路,令人眼前一亮。所谓民主,法制,天赋人权,社会契约终究只是表面文字,内在还是利益博弈。越大规模的

战争,越是轰轰烈烈的政治事件,其中就有越大的利益驱动。尽管国际银行家操作战争的说法有待考究,但无需争论的是,在百年来西方政治局势的变迁背后,的确是赤裸裸的利益。这也提醒我们,在看待问题的时候要破除迷雾看本质,找到根源加以分析才能深刻理解,准确预测。

第二,该纪录片对“货币战争”的到来做出了警告。日本的衰退是华尔街“金融核弹”造成的,而且07、08年两次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海啸,使中国,俄罗斯,冰岛等国家损失巨大,也是由国际银行家一手策划的。更需警惕的是,中国是国际银行家的下一个目标,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应对即将到来的金融、货币战争。

尽管这种阴谋论饱受争议,但我认为其出发点是正确的,这种担忧也是有必要的。首先,由于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许多人开始飘飘然,以为“太平盛世”而忽视了我们自身发展的瓶颈和国际环境中蕴藏的巨大风险。如果阴谋论者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那至少还能提高自身警惕,而被发展成果蒙蔽双眼,一味歌功颂德的观点队发展而言毫无益处。其次,无可否认,中国的崛起已经对欧美发达国家长期以来统治世界的局势发起了挑战,彼此完全有动机有能力发起一场货币战争。因此,有备无患,重视金融安全并积极的增强我国的金融实力,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心切经济发展,许多问题都被忽视了,经济安全问题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过去的三十多年的发展中,不少外资打压民营企业,攫取国有资产,压榨民众血汗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是在发展胜过一切的环境下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如今,经济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显现,如美国国债缩水,铁矿石涨价等现象也越来越得到政府和国民的关注。《货币战争》纪录片的拍摄正说明了人们对国家经济安全的担忧,采取措施增强我国在金融方面的“战斗力”势在必行。

第三,给我们敢于向强权挑战的精神。宋鸿兵曾言,自己最喜欢的实景就是对别人已经盖棺定论的说法进行权威思考。我们很早就被告知,经济危机是随机产生的,是可以被预测的。且不说究竟哪种理论是正确的,这种敢于挑战权威,挑战人所共识的“常识”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无需赘言,有很多人都是推翻了之前被人们广泛认同的错误理论而成为各自领域的巅峰人物,敢于怀疑的精神在

学术研究上是必不可少的。再看金融市场上种种迷惑人心的现象,被热议的“低碳阴谋论”,我们可以看到学会怀疑更是必备的生存技能。

第四,从反面讲,这部纪录片也给我们一些启示:要避免成为阴谋论者。所谓阴谋论,是指把一切利益分配都看做有人阴谋操作的结果。把自身受的委屈和不平都看做别人的阴谋,这是一种愤世嫉俗,一厢情愿的看法,会使自己的判断脱离客观公正。判定某个事件由阴谋论操纵并非不可,但必须有确凿的证据来支持这个观点,否则很有可能沦为毫无依据的歪理。

我不知道看完《货币战争》是否对我现在的生活有作用,但它至少增加了我的国际视野的眼光,同时我也为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有了一些隐忧,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觉得自己了解的世界太小,不知道怎么才能更好地表达出自己对于货币相关的经济政治的一些理解,可是我们可以在今后的日子中努力的获取更多的知识,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更好地报效国家。我们需要努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