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基本能力考试复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2
- 格式:doc
- 大小:148.50 KB
- 文档页数:21
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复习题及答案1、能把声音和图像转化为电流的装置分别是()A、耳机和摄像机B、话筒和摄像机C、话筒和显像管D、耳机和显像管答案:B答案解析:话筒能把声信号变成电信号,耳机是把电信号变成声信号,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显像管把放大的图像信号还原成图像,所以B项正确。
2、有一个学生经常上课打瞌睡,对此,教师最不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
A、让他的同桌叫醒他B、让他坐在教室的前部或者靠近讲台的地方C、让他回答问题使他保持活跃状态D、当着全班同学面训斥他,使他清醒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遇到这种问题教师应从学生立场出发,着眼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最好以关心的语气帮助他清醒。
3、每年一到秋收季节.某小学都会以生活实践的名义组织学生收玉米.学生在地里一干就是10多天,每天工作至少10小时,非常疲惫。
秋收所得的收入全部归学校。
如果学生不想参加,需向学校交纳100元。
以下关于学校的行为说法不妥的是()。
A、侵犯了学生的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B、侵犯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权C、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D、侵犯了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财产权答案:D答案解析:学校以勤工俭学的名义让学生“以劳赚钱,以钱代劳”的做法是违法的,侵犯了学生的劳动报酬权和财产权;学校不严格执行教学计划,随意停劳动对未成年的小学生来说是不适宜的,侵犯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权;学校是违法主体,有关责任人员应负一定的行政责任,依法受到相应的行政处分。
@##4、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第一要做到()。
A、勤学B、慎独C、内省D、自律答案:A5、张丽莉老师在2012年5月8日的一次交通事故中,为救学生而受重伤,致使双腿截肢。
张丽莉的行为体现了她( )A、终身学习,爱国守法B、关爱学生,行为世范C、因材施教,为人师表D、作风正派,关心集体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张丽莉老师不顾个人安危,勇救学生的事迹体现了她关爱学生、保护学生安全的良好品德,可谓“行为世范”。
一、单选题(下面每题仅有一种对旳答案,请将对旳答案涂在答题卡旳相应位置。
本大题共60小题,每题0.5分,共30分)1.下列哪部法律拟定了国内教师旳法律地位。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国内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指A.幼儿园、小学阶段B.小学、初中阶段C.初中、高中阶段D.幼儿园、高中阶段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未成年人指旳公民。
A.未满十四周岁B.未满十六周岁C.未满十七周岁D.未满十八周岁4.小学教育旳主线性质是A.培养公民旳基本素质B.为升入中学打基本C.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D.培养合格旳劳动后备力量5.素质教育旳三大要义是A.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自主发展B.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积极发展C.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个性发展D.面向全体、自主发展、积极发展6.编写教科书旳直接根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旳重要原则是A.课程B.课程原则C.课程筹划D.课程目旳7.新一轮课程改革旳核心是A.学生学习方式旳变革B.教师教学方式旳变革C.学校管理方式旳变革D.后勤服务方式旳变革8.制定国内教育目旳旳理论基本是A.人旳身心发展规律B.人旳自然发展学说C.人旳本质观D.马克思主义有关人旳全面发展学说9.教师旳教育专业素养除了规定具有先进旳教育理念、良好旳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旳A.交往能力B.研究能力C.管理能力D.学习能力10.教育过程中旳学生是A.未成熟旳人B.发展中旳人C.成熟旳人D.被塑造旳人11.学校旳中心工作是A.教学B.完毕本地领导机关布置旳重要任务C.思想品德教育D.完毕教育行政部门布置旳突击任务12.班主任工作旳中心环节是A.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旳教育力量13.教学工作旳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作业布置D.学生学业检查和评估14.“孟母三迁” 旳故事反映了对人旳重要影响。
小学教育联盟数学教师专业理论考试试题姓名:成绩:第一部分:数学课程标准基础知识(20分)一、填空题。
(以修订稿为标准)(1’×20=20’)1、数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人人都能获得()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的关系,直接经验和()的关系。
5、除()学习外,()、()和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6、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的关系。
7、在各个学段中,《数学课程标准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学与代数、()、()、()。
8、《数学课程标准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等四个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的学习和改进()。
第二部分:学科基础知识(100分)一、填空(20分)(1)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遭受了特大地震灾害,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纷纷捐款捐物,截止到6月5日,我国民政部共收到国内捐款437.64亿元,把这个数改写成用“1”作单位的数是(),改写后读作()。
(2)3.02立方米=( )立方米()立方分米;34时=()分。
(4)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6)在一次数学考试中,10名学生得分如下:65、80、85、85、90、85、95、85、92、95,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中位数是( ),平均数是( ),其中能较好反映10名学生的成绩是( )。
(7)某潜艇A在水下30米记作“-30米”,另一潜艇B的位置记作“-16米”表示B在A的 ( )方(填上或下) ( )米处。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是()。
A.计划B.实施C.检查D.总结答案:B。
2.下列我国古代教育家中,提出“仁有四心”,主张教育目的为“明人伦”的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答案:B。
3.学校教育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S小学成立了十几个学生社团,开设了三十多门兴趣活动课。
这一做法依据的是()。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B.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C.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答案:C。
4.学校教育作为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个体成长起()。
A.主导作用B.保障作用C.决定作用D.基础作用答案:A。
5.“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
”陶行知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践锻炼法答案:B。
6.在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反应离散趋势的统计量是()。
A.中数B.标准差C.平均数D.加权平均数答案:B。
7.早餐对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如果小学生没吃早餐,出现了头晕、反应迟缓等症状,这是因为血液里缺少了()。
A.葡萄糖B.维生素C.脂肪D.微量元素答案:A。
8.将某一学习语言的任务、快乐的事情联系起来,以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进而泛化到其他学习任务中,增强学习的效果。
这一主张所依据的学习理论主要是()。
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认知学派D.精神分析答案:B。
9.根据记忆规律的特点,学习了一篇作文之后,记忆效果最好的是()。
A.开头与结尾部分B.开头与中间部分C.结尾与中间部分D.所有部分答案:A。
10.在人格结构中,理性自我具有调节作用,通过这种调节作用,个体可能解决发展中的各种危机,进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提出这种说法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德B.埃里克森C.霍尔D.班杜拉答案:B。
11.数学课上,杨老师给小学生讲授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即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与检验。
徐州市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测试题第一部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40分)一、填空。
(每空1分,共15分)1.《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四个学习领域。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和基础之上。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的过程。
5.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更要关注他们在的变化和发展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多项)填在上。
(每题1分,共6分)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①现实的②有意义的③科学的④富有挑战性的2.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①组织者②传授者③引导者④合作者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被细化为四个方面:。
①情感与态度②知识与技能③数学思考④数与代数⑤解决问题⑥空间与图形⑦统计与概率⑧实践与综合应用4.《数学课程标准》所使用的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有。
①理解②了解(认识)③体验(体会)④灵活运用⑤掌握⑥探索5.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数的认识②测量③数的运算④常见的量⑤式与方程⑥探索规律6.数学。
①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②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③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④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三、判断。
(每题1分,共4分)1. “实践活动”是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
()2. 在第二学段,“数的运算”要求学生能笔算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3. 在第一、二学段中,课标没有安排“中位数”、“众数”的内容。
()4.“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第二学段的内容。
( )四、请你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每题2分,共4分)0.5x -2=24 m ÷0.6=4.5五、简答。
(11分)《课程标准》第四部分 课程实施建议中,对第一、二学段分别提出了哪四条教学建议?(1)第一学段教学建议:(2)第二学段教学建议:(3)试分析这两个学段的教学建议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第二部分 数学专业知识(100分)一、填空。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单选题(共50题)1、张老师对《匆匆》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将“体会时间的宝贵,并珍惜时间”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该目标属于()。
A.知识性目标B.过程性目标C.技能性目标D.情感性目标【答案】 D2、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
A.操作B.接受C.领会D.模仿【答案】 C3、教师对学生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属于( )。
A.绝对性评价B.个体内差异评价C.甄别评价D.相对评价【答案】 B4、《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小学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第二学段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
这要求该部分内容应采取的组织方式()A.直线式B.圆周式C.螺旋式D.横线式【答案】 C5、下列关于德育规律的描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B.德育过程是通过活动与交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C.德育过程是一个短期的、直线提高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答案】 C6、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卢梭D.杜威【答案】 B7、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中,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举出“杯子”的用途。
这侧重培养的是()A.思维的独创性B.思维的灵活性C.思维的流畅性D.思维的深刻性【答案】 C8、科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 )。
A.自然观察法B.实验室实验法C.两难故事法D.对偶故事法9、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事物潜在作用,这种阻碍理解的因素是()。
A.已有的知识经验B.问题特征C.功能固着D.原型启发【答案】 C10、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A.激励B.情感交流C.信息传递D.沟通【答案】 D11、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A.生活性B.计划性C.组织性D.系统性1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 )A.Mainly based on testingB.Done mostly at the end of a learning perioD、C.Mainly for testing students’ knowledge and skillD.Focused on the progress of students【答案】 D13、下列主张属于儒家教育思想的是A.有教无类B.道法自然C.绝圣弃智D.以史为师【答案】 A14、为了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对做错的题目暂不打“x",做对后再打“V“,这种评价属于()。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附答案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资格考试也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对于申请小学教师资格证书是非常有帮助的。
下面是一些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练习题,并附上了详细的答案,供参考。
1. 以下哪一种评价方法最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a) 组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后进行评价;b) 老师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评价;c) 指定学生完成任务后进行评价;d) 老师直接进行评价。
答案:a) 组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后进行评价。
2. 以下哪一种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最为普遍?a) 传统的黑板课;b) 计算器辅助教学;c) 数学建模;d) 网络教学。
答案:a) 传统的黑板课。
3. 学生学习的主体是谁?a) 英语老师;b) 班主任;c) 学生本人;d) 学生的家长。
答案:c) 学生本人。
4. 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是什么?a) 好奇心旺盛;b) 自控能力强;c) 言语表达能力强;d) 容易理解抽象概念。
答案:a) 好奇心旺盛。
5. 以下哪种教学法最适用于小学生?a) 问答式教学;b) 讲授式教学;c) 模拟实验教学;d) 互动式教学。
答案:d) 互动式教学。
6.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a) 创设情境;b) 强制要求;c) 多做笔记;d) 严厉批评。
答案:a) 创设情境。
7. 在小学课堂中,教师最重要的是?a) 段位高低;b) 手段多少;c) 素质与态度;d) 学科知识掌握程度。
答案:c) 素质与态度。
8. 以下哪一项是小学教师最需要具备的能力?a) 严格要求;b) 耐心倾听;c) 传道授业解惑;d) 信息获取能力。
答案:c) 传道授业解惑。
9. 师德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要求,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师德的内容?a) 师生关系;b) 敬业精神;c) 个人形象;d) 学科知识掌握程度。
答案:d) 学科知识掌握程度。
10. 以下哪一项是小学教育中常见的过教育?a) 严厉批评;b) 短暂夸奖;c) 排斥操作;d) 游戏化学习。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前练习试题试卷含答案(二)1.1954年,国际少年儿童书籍协会在苏黎士设立了以童话大师()的名字命名的国际儿童文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这是20世纪儿童文学发展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A、夏尔?贝洛B、卡洛尔C、安徒生D、格林兄弟2.甲专家针对我国国内的煤炭市场结构已经供大于求的局面,提出:“要么限产以保价,要么降价。
”乙说:“我不同意”。
如果乙坚持自己的意见,那么以下哪项断定,乙在逻辑上必须同意( )。
A.限产来保价但不降价.B.如果既不限产来保价也不降价不行的话,就必须既限产又降价C.既限产又降价D.降价但不限产来保价3.我国最早用白话翻译外国小说的周桂笙,曾翻译了一篇外国小说(),被公认为我国第一部直译小说。
A.《巴黎茶花女遗事》B.《四日》C.《默》D.《毒蛇圈》4.下面几位历史人物.属于一朝开国国君的是( )。
A.汉武帝B.纣C.汤D.周文王5.开展素质教育,必须坚持“()”的原则。
A.德育为先,五育并举B.全面发展C.以人为本D.终身学习6.在夏夜星空的某一区域,有7颗明亮的星星:A星、B星、C星、D星、E星、F星、G 星,它们由北至南排列成一条直线,同时发现:(1)C星与E星相邻;(2)B星与F星相邻;(3)F星与C星相邻;(4)A星在F星北侧某个位置。
据此,7颗星由北至南的顺序不可以是( )。
A.A星、B星、F星、C星、E星、D星、G星B.A星、B星、F星、C星、E星、G星、D星C.A星、E星、C星、B星、F星、D星、G星D.A星、E星、C星、F星、B星、G星、D星7.蝴蝶:蟋蟀A.桑葚:鲜花B.海棠:海参C.鹦鹉:海鸥D.恒星:太阳8.下列哪位不是元曲四大家?( )A.马致远B.王实甫C.郑光祖D.白朴9.下列名言与出处,对应正确的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管子》)B.四海之内皆兄弟(《老子》)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论语》)D.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10.第一个公开向神学挑战并宣告自然科学独立的科学家是()。
2020年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专业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十)一、选择题(1-16单项选择,17-20多项选择)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过程。
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A教教材B用教材教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A)的动词。
A过程性目标B知识技能目标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A联系生活学数学B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6、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该以(A)评价为主。
A、过程B、结果7、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8.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
C)A.一、 B.二、C.三、 D.四9.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A)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10.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11.“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C)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④12、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
A组织者合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C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1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六项具体目标有:转变课程的功能、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和(A)。
小学数学教师能力测试题【提示】以下是一份小学数学教师能力测试题,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
Question 1:两个数的差是75,它们的和是125,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Question 2:某小组有30只小猫和鸟,它们的总腿数是70只,其中小猫的腿数是鸟腿数的3倍,求小猫和鸟各有多少只?Question 3:某商店的饮料促销活动中,每瓶饮料打6折,如果现在购买4瓶饮料共需支付40元,请问一瓶原价是多少元?Question 4:某学校图书馆准备购买新书,根据学生们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40%的学生希望购买科幻书籍,25%的学生喜欢读历史书籍,其余学生更喜欢其他类型的书籍。
如果学校计划购买200本书籍,请问需要购买多少本科幻书籍和历史书籍各有多少本?Question 5:小明从家到学校步行需要15分钟,从学校返回家里需要20分钟。
假设小明在家里和学校之间都是以相同的速度行走,请问小明从家里到学校的路程比从学校返回家里的路程多还是少?比例是多少?【答案】1. 设这两个数分别为x和y。
根据题意,有以下方程:x - y = 75x + y = 125解这个方程组,得到:x = 100y = 25所以,这两个数分别为100和25。
2. 设小猫的数量为x,鸟的数量为y。
根据题意,有以下方程:4x + 2y = 70x = 3y解这个方程组,得到:x = 15y = 5所以,小猫的数量为15只,鸟的数量为5只。
3. 设饮料的原价为x元。
根据题意,有以下方程:4 * (x * 0.6) = 40解这个方程,得到:x = 25所以饮料的原价为25元。
4. 设科幻书籍的数量为x,历史书籍的数量为y。
根据题意,有以下方程:0.4 * 200 = x0.25 * 200 = y解这个方程组,得到:x = 80y = 50所以,需要购买80本科幻书籍和50本历史书籍。
5. 设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x,从学校返回家里的路程为y。
根据题意,有以下方程:x = 15y = 20所以,从家里到学校的路程比从学校返回家里的路程少5分钟,比例是3:4。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定势【答案】 D2、“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由( )提出的。
A.赫尔巴特B.赞科夫C.巴班斯基D.布鲁纳【答案】 B3、关注教育主体,解释教育现象,运用“深描”的写作手法,以讲故事方式呈现研究结果。
这一教育研究方式被称为()A.调查研究B.行动研究C.叙事研究D.实验研究【答案】 C4、刘老师是学校的模范教师,她在上每一堂课之前总会先和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大家的学习准备情况,然后才会设计教学过程。
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会不断地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体现了刘老师遵循了教育过程中()。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C.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D.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答案】 C5、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A.有影响B.没有影响C.几乎没有影响D.有实质性影响【答案】 A6、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
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答案】 C7、( )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A.教学评价B.教学测量C.课程评价D.教学模式【答案】 A8、我国小学阶段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在( )前后。
A.三年级上学期B.三年级下学期C.四年级上学期D.四年级下学期【答案】 B9、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
A.是同一种活动B.方向一致.但课外活动不是一种正规教育活动C.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但方向不一致D.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且方向一致【答案】 D10、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③)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② )。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③自己创造教材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③)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①)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5、“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①)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7、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③)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8、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 ②)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9、“用数学”的含义是(②)。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10、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④ ). ①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②认真备课,认真上课③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④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二、填空题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态度)、( 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2、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
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3、《新课程标准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4、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5、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6、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专业知识考试模拟试题XXX数学教师专业理论考试试题一、第一部分:填空题。
(数学课程标准基础知识)。
(1’×25=25’)1、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性和数量关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实用性、趣味性和启发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会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成功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均衡的发展。
4、学生的数学研究内容应当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
5、有效的数学研究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是学生研究数学的重要方式。
6、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实际和兴趣的基础上。
7、在各个学段中,《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几何与空间、数据与概率、数学思想四个研究领域。
8、《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数学基本能力、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数学方法等四个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研究历程,激励学生的研究和改进教学。
二、第二部分:选择题。
(教育学、心理学理论)。
(1’×15=15’)1、关于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主体。
2、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XXX。
3、“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育原理出自下列哪部作品——《大学》。
4、能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的方法是讲授法。
5、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教会学生研究。
6、以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是智育。
7、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的意义有诊断作用、强化作用、调节作用。
8、“人之初,性本善”这样的性善论属于儿童中心主义儿童发展观。
9、德国心理学家XXX研究发现,遗忘在研究之后立即开始,特点是先快后慢。
10、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直观、形象、感性。
小学教师数学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一)一、填空(每空0。
5分,共20分)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 )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 )、(持续 )、(和谐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 )、(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单项选择题(60分,每题1分)1. 曹老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讲述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上的卓越贡献,同学们感到很自豪,曹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巩固性原则B.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启发性原则答案:B解析: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两者之间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进行学生对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
题干中,教师在数学课上讲述我国古时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卓越事迹,并使同学们产生自豪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了发展,遵循了准确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2. 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故而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这一改动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是()。
A.学做合一B.教学合一C.教做合一D.言行合一答案:B解析:理论知识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意思是教师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钻研这体现了要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即教学合一。
因此答案选。
3. 班级授课制出现以后产生了()。
A.教师B.校长C.班主任D.学生答案:C解析:班级授课制产生先前,没有班级这一概念,代为也就没有各种类型负责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管理工作的班主任。
班主任是班级的策划者和领导者。
班级设班委会,班委会是学生会的学联基层组织,在下要班主任领导之下由学生自主管理,开展工作。
4. 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
A.学习兴趣B.家长鼓励C.老师表扬D.班级排名答案:A解析:学生动机是指内在的学习目的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学习活动本身能使学生得到情绪上才的满足,从而产生成功感。
》》》》》》2023年整理试题资料,word版欢迎下载《《《《《《2021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40 分)1. 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A. 经济发展水平B. 科技发展水平C. 人口结构状况D. 基础教育水平2. 下列主张属于儒家教育思想的是()。
A. 有教无类B. 道法自然C. 绝圣弃智D. 以史为师3. 我国教育史上首次纳入师范教育并实施的学制是()。
A. 癸卯学制B. 五四三学制C. 壬寅学制D. “六三三学制”4. 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二个月喊爸”这一说法所体现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
A. 稳定性B. 顺序性C. 不平衡性D. 个体差异性5. 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学者是()。
A. 马斯洛B. 皮亚杰C. 科尔伯格D. 罗森塔尔6. 在发生火灾时,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正确的步骤是()。
①将灭火器提到距火源两米左右的上风处②倒置灭火器,握紧压把③除掉铅封,拔出保险销④右手用力压下压把,左手拿着喇叭筒,对准火源根部喷射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7. 在教育研究中,访谈法与问卷法相比()。
A. 更具客观性B. 更有利于做大样本研究C. 更易对数据进行编码处理D. 更有利于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8. 某小学为弘扬民族文化,围绕“中国风”,组织学生在课外开展书法练习、风筝制作、中国结编织等活动。
这属于()。
A. 学科活动B. 科技活动C. 游戏活动D. 主题活动9. 小英帮助生病在家的小勇辅导功课后感到很快乐,这种情感属于()。
A. 道德感B. 美感C. 理智感D. 幸福感10. 小学生学写新字时,先听教师讲解,观察教师书写示范。
这时的技能学习阶段处于()。
A. 操作定向B. 操作模仿C. 操作整合D. 操作熟练11. 芳芳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会主动向老师请教。
2020年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基本功考试题及答案(五)一、填空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8、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路)、(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9、《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10、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二、填空题。
(45%)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基本能力考试复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第一部分:新课程通识部分试题及答案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④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的答案是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C.有利于学生的发展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在学生观方面,新课程倡导的主要观点有()A.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B.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C.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权利的主体、责任的主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B.课外兴趣小组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D.劳动与技术教育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A.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B.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C.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D.能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体现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它具体表现在()A.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对考试结果作出具体分析,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C.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D.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
其中,利用网络资源()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B.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及时、更开放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D.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简答题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是什么?请简要谈谈目前应该如何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五、分析说明题(共27分)1.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
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数学试卷。
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正当他打开橱们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
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
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
”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11分)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 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
然后,教师举出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
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请问: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16分)基础教育新课程通识考核参考答案和评分意见判断题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共21分)1.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在整个学校课程体系中作用的判断,系统地收集、分析有关信息,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方案、课程计划、实施过程和研究结果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主体性特点:学生既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又是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主体。
这样,使教与学在评价中得到和谐的统一。
多元性特点:以往学科课程的评价者主要是各科教师或班主任,以“分数的高低”或升入“重点学校多少”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不能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给予学生全面完整的评价。
形成性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强调研究全过程的评价,即做好开题阶段、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评价。
激励性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5.实践性特点:研究性学习评价应注重实践性。
五、分析说明题(共27分)1.张主任的做法是欠妥的。
(2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处处为学生着想,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理解和同情学生并给予热情而诚恳的帮助,不能简单采取批评、惩罚的方法。
(5分)言之有理即给分。
(4)2.“教学设计一”中的教师采用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让学生主动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索。
(3分)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技能,但如果一味采用这种方法,将使学生形成接受学习的方式,只会模仿,不会灵活运用,更不会创造。
(5分)“教学设计二”中的教师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展开知识发生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思考,从而得出结论。
(3分)这种教学方法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5分)六、新课程通识简答题1.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是什么?答: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在整个学校课程体系中作用的判断,系统地收集、分析有关信息,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方案、课程计划、实施过程和研究结果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主体性特点:学生既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又是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主体。
这样,使教与学在评价中得到和谐的统一。
(2).多元性特点:以往学科课程的评价者主要是各科教师或班主任,以“分数的高低”或升入“重点学校多少”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不能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给予学生全面完整的评价。
(3).形成性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强调研究全过程的评价,即做好开题阶段、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评价。
(4.)激励性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5).实践性特点:研究性学习评价应注重实践性。
2.在语文课上,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
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
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经常不及格,今天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A级组进军。
请问: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9分)答: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
(2分)采用适应不同学生的多种评价方法,实施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这种分层评价使各类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
(7分)3、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指定领域是什么?答:(1)研究性学习(2)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3)信息技术教育(4)劳动与技术教育4、新课程结构区别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均衡性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2)综合性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
它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选择性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它要求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于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性适应于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5、学生是“发展的人”,这句话的基本含义是什么?答:(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2)学生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6、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答:第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第二,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唯一中心,应该更多地成为一位平等交流中的主持人、引导者,成为课堂活动的有效的组织者,正确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