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LT和AST测定方法

ALT和AST测定方法

ALT和AST测定方法
ALT和AST测定方法

3.8.2.1小鼠肝、肾、心组织ALT含量测定

1实验原理

谷丙转氨酶作用于由丙氨酸及α-酮戊二酸组成的基质,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产生一定量的丙酮酸。在酶反应到规定时间时,加入2,4-二硝基苯肼,在当量浓度的酸性条件下,终止了酶反应。2,4-二硝基苯肼分别与反应产生的丙酮酸及剩余的基质α-酮戊二酸形成各自对应的2,4-二硝基苯腙。在碱性条件下,虽然二种苯腙分别显出红棕色,但由于丙酮酸生成的颜色较深,以同等克分子计算,在480-530nm波长范围内其浓度约为α-酮戊二酸生成的颜色的3倍,利用这一差别可以反映出丙酮酸的生成量。本实验设谷草转氨酶活力为:样品液与ALT 基质液在37℃下反应60min时每生成1μmol丙酮酸所需的酶量为1个活力单位(U)。

2试剂配制

(1)0.1mol/L磷酸缓冲液(pH7.4)

称取NaH2PO4.2H2O 2.96495g,Na2HPO4.12H2O 29.0142g,溶解于蒸馏水中,定容到1000mL。

(2)20μmol/L丙酮酸钠标准溶液

称取22mg丙酮酸钠,溶解于0.1mol/L磷酸缓冲液(pH7.4)100mL中。现配现用。

(3)ALT基质液

称取α-酮戊二酸29.2mg,DL-丙氨酸1.78mg(L-丙氨酸0.85mg)溶解于30mL 0.1mol/L磷酸缓冲液(pH7.4)中,溶解后校正pH至7.4,再用pH7.4的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mL,置冰箱中保存备用(可保存一周)。可加入氯仿数滴防腐。(4)0.02% 2,4—二硝基苯肼溶液

称取20mg2,4—二硝基苯肼先溶解于10 mL纯盐酸中,电炉加热助溶,待2,4—二硝基苯肼全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过滤后盛于棕色中,置冰箱中保存备用。

(5)1mol/L NaOH溶液:

称取4g NaOH溶解于蒸馏水后,定容到100mL。

(6)0.4 mol/L NaOH溶液

称取16 g NaOH溶解于蒸馏水后,定容到1000mL。

3实验方法

(1)样品的处理按 3.5方法进行。

(2)ALT标准曲线的制作

○1将测定所用试剂除氢氧化钠溶液外全部置于水浴箱内,预温37℃至然后使用.取6支试管,按表4进行配制

表4 ALT标准曲线的配制

20μmol/L丙酮酸

0.00 0.05 0.10 0.15 0.20 0.25

钠标准溶液

ALT基质液0.50 0.45 0.40 0.35 0.30 0.25 0.1mol/L磷酸缓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冲液(pH7.4)

混匀,将各管置于37℃水浴中保温60min

2,4-二硝基苯肼0.5 0.5 0.5 0.5 0.5 0.5

混匀,将各管置于37℃水浴中保温20min

0.4 mol/L NaOH

5 5 5 5 5 5

溶液

混匀,将各管置于37℃水浴中保温10min

○2冷却后以0为对照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吸光值OD520nm。

○3以丙酮酸含量为纵坐标,吸光值OD520nm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见图3)。

图3

ALT标准曲线见图3,建立回归方程为:

y =1.4149x (线性相关系数:R=0.9965)

其中:x-吸光度;

y-丙酮酸含量(μmol/L)

(3) 小鼠肝、肾、心组织ALT含量测定

○1将测定所用试剂除氢氧化钠溶液外全部置于水浴箱内,预温至然后使用.取2支试管,按表5进行配制

表5 ALT含量测定

样品0.10 0.10 ALT基质液- 0.50

混匀,将各管置于37℃水浴中保温60min

ALT基质液0.50 - 2,4—二硝基苯肼0.5 0.5

混匀,将各管置于37℃水浴中保温20min

0.4 mol/L NaOH溶液 5 5

混匀,将各管置于37℃水浴中保温10min

○2冷却后以0为对照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吸光值OD520nm。

○3在标准曲线中读出样品丙酮酸的生成量(见图3) 。

3.8.2.2小鼠肝、肾、心组织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测定

1实验原理

AST作用于门冬氨酸和α-酮戊二酸组成的基质,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产生一定量的草酰乙酸,草酰乙酸在反应过程中又自行脱羧成为丙酮酸。在酶反应到规定时间时,加入2,4-二硝基苯肼,在当量浓度的酸性条件下,终止了酶反应。2,4-二硝基苯肼分别与反应产生的丙酮酸及剩余的基质α-酮戊二酸形成各自对应的2,4-二硝基苯腙。在碱性条件下,虽然二种苯腙分别显出红棕色,但由于丙酮酸生成的颜色较深,以同等克分子计算,在480-530nm波长范围内其浓度约为α-酮戊二酸生成的颜色的3倍,利用这一差别可以反映出丙酮酸的生成量。本实验设谷草转氨酶活力为:样品液与AST基质液在37℃下反应60min时产生的草酰乙酸自行脱羧成为1μmol丙酮酸所需的酶量为1个活力单位。

2试剂配制

(1) 0.1mol/L磷酸缓冲液(pH7.4)

称取NaH2PO4.2H2O 2.96495g,Na2HPO4.12H2O 29.0142g,溶解于蒸馏水中,定容到1000mL。

(2) 20μmol/L丙酮酸钠标准溶液

称取22mg丙酮酸钠,溶解于0.1mol/L磷酸缓冲液(pH7.4)100mL中。现配现用。

(3) AST基质液

称取α-酮戊二酸29.2mg,DL-门冬氨酸2.66 g,置于亦小烧杯中,加入1N 氢氧化钠溶解,并校正pH至7.4,再用pH7.4的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mL,置冰箱中保存备用(可保存一周)。

(4) 0.02% 2,4—二硝基苯肼溶液

称取20mg2,4—二硝基苯肼先溶解于10 mL纯盐酸中,电炉加热助溶,待2,4—二硝基苯肼全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过滤后盛于棕色中,

置冰箱中保存备用。

(5) 1mol/L NaOH溶液:

称取4g NaOH溶解于蒸馏水后,定容到100mL。

(6) 0.4 mol/L NaOH溶液

称取16 g NaOH溶解于蒸馏水后,定容到1000mL。

3实验方法

(1) 样品的处理按 3.5 方法进行。

(2) AST标准曲线的制作

○1将测定所用试剂除氢氧化钠溶液外全部置于水浴箱内,预温至然后使用.取6支试管,按表6进行配制

表6AST标准曲线的配制

20μmol/L丙酮酸

0.00 0.05 0.10 0.15 0.20 0.25

钠标准溶液

AST基质液0.50 0.45 0.40 0.35 0.30 0.25 0.1mol/L磷酸缓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冲液(pH7.4)

混匀,将各管置于37℃水浴中保温60min

2,4-二硝基苯肼0.5 0.5 0.5 0.5 0.5 0.5

混匀,将各管置于37℃水浴中保温20min

0.4 mol/L

5 5 5 5 5 5

NaOH溶液

混匀,将各管置于37℃水浴中保温10min

○2冷却后以0管为对照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吸光值OD520nm。

○3以丙酮酸含量为纵坐标,吸光值OD520nm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见图4)。

图4 AST标准曲线见图4,建立回归方程为:

y =1.3294x (线性相关系数:R=0.9992)其中:x-吸光度;

y-丙酮酸含量(μmol/L)

(3) 样品AST含量测定

测定方法同ALT含量测定。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全网发布:2013-12-04 17:28 发表者:张涛23219人已访问 一、谷丙转氨酶(ALT): 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之一,参考值为小于40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 在急性乙肝及慢性乙肝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 但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 另外需要注意,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ALT并不升高。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二、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0~37μ/L,当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三、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与值为30-90u/L。 临床意义: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ALP明显升高。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四、谷氨酰转移酶(GGT): 健康人血清中GGT水平甚低(小于40单位) 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G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谷丙转氨酶(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乙肝时,GGT呈中等度升高;慢性乙肝、肝硬化的非活动期,酶活性正常,若G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洁动或病情恶化; 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可呈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ALT 和AST仅轻度增高,甚至正常。酗酒者当其戒酒后GGT可随之下降。其他如中毒性肝病、脂肪肝、肝肿瘤均可升高。 五、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

最新血清临床检测指标

血清临床检测指标 血清酶 血清生化 血清蛋白 血清激素 一、血清酶 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 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 ALP(ALKP):碱性磷酸酶 GGT:γ-谷氨酰转肽酶 CK:肌酸激酶 LDH:乳酸脱氢酶 AMYL:淀粉酶 LIPA:脂肪酶 Arginase:精氨酸酶 1、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 来源:大量存在于犬和猫的肝细胞浆内,肝脏疾病时,ALT逸至血清中且超过正常的3倍;横纹肌里也含有此酶,横纹肌损伤,ALT不会超过正常的3倍 作用: 丙氨酸磷酸吡多醛谷氨酸 ↓↑ALT (肝内)↓↑ 丙酮酸磷酸吡多胺α-酮戊二酸 犬正常值:8 - 75 (<6个月);10-100 (成)U/L 猫正常值:12-115 (<6个月);12-130 (成)U/L 升高评价: 200~400U/L中等程度肝坏死,400以上表明肝脏严重坏死。肝细胞坏死或损伤停止后此酶仍升高1~3周。此酶半衰期犬60h,猫3.5h。 检查适应症:腹泻、黄疸、腹水、精神不振和厌食,以及难以诊断的疼痛时,应检验此酶。 ALT值升高: 肝病:见于肝坏死、肝肿瘤(癌)、脂肪肝及肝炎(原发及继发)、肝硬化、肝脓肿和肝胆炎时。肝脏损伤(自然、手术、外伤) 药物:氯丙嗪、利福平、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皮质类固醇抗惊厥药(扑癫酮、苯巴比妥)等药物。 中毒:四氯化碳,铅、汞等重金属,砒霜等中毒 传染病:犬传染性肝炎、猫传染性腹膜炎、马传贫。肝脓肿和肝胆炎、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

其他疾病:肾炎,肺炎,败血症,脑炎,脑膜炎,肌肉发炎,胆囊炎,胆结石,胆管梗阻,甲亢,风湿病,消化道疾病,尿毒症,骨骼疾病、蛔虫、肝片吸虫等时也升高。 严重休克肝脏灌流不足。 ALT值在肝损害一周以上才持续升高。当肝细胞千分之一有炎症时,血清转氨酶含量就会增高一倍以上。 生理:妊娠、过度劳累、剧烈活动(乳酸在体内大量生成、积聚,使机体相对缺氧及低血糖,致使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引起转氨酶升高)。 代谢紊乱与继发性肝疾病:急性胰腺炎、糖尿病、应激、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肾病综合征、 毒血症、饥饿或长期厌食、不吸收综合症、酮血病和各种原因引 起的肝脂肪沉积症(肥胖猫多见)、猫甲状腺机能亢进。 循环紊乱与继发肝病:心肌炎、心脏机能不足、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严重贫血、缺氧、 休克。 ALT值降低: 无临床意义。但肝脏纤维化或硬化时可能减少。 2、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来源:AST通常存在于心肌细胞和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心肌细胞中含量最高,其次是肝细胞及骨骼肌细胞。 作用:L-天冬氨酸+α-酮戊二酸←AST(肝、肌肉)→草酰乙酸+谷氨酸 犬正常值:0-50U/L 猫正常值:0-32 (<6个月);0-48 (成)U/L 犬半衰期12h,猫半衰期1.5h。多用于大动物。 AST升高: 由心肌疾病(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损伤)、骨骼肌疾病(坏死、损伤,见下页)、肝细胞受损(坏死、肝癌、硬化)等引起。使役、训练和运动后及妊娠也会升高。中毒(铜、黄曲霉)、甲亢继发等也会升高。人为误差(溶血、分离血清延时)。 AST升高就是肝脏和肌肉部位的损害并无理论依据,为了进一步了解损害部位,有必要进行其他更多的特殊检查。 骨骼肌肉疾病也升高:损伤和坏死、挫伤、褥疮、肌肉注射、蛇咬伤。肌炎、梭菌性疾病、化脓感染、嗜酸性白细胞性肌炎。捕捉、过度训练。犬变性肌病。 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时。 非特殊性组织损伤:败血症、慢性铜中毒、黄曲霉毒素中毒、疝痛。 延长血清与红细胞分离时间和溶血(人为)。 结合ALT和CK值的升高: ALT升高,AST正常或轻微升高,有轻微可逆性肝损伤。 AST和ALT都明显升高,有明显肝细胞损伤或坏死。 AST升高,ALT正常或轻微升高,不是肝问题,如果CK升高就是肌肉损伤。 AST降低:VB6缺乏;大面积肝脏硬化(纤维化)。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一、肝功全项 (一)白蛋白/球蛋白的比例A/G 1—2、5 用于衡量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A/G比值<1提示有慢性肝实质性损害。动态观察A/G比值可提示病情的发展与估计预后,病情恶化时白蛋白逐渐减少,A/G比值下降,A/G比值持续倒置表示预后较差。 (二)球蛋白 1、增高 (1)、多发性骨髓瘤及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2)、肝硬化。 (3)、结缔组织病、血吸虫病、疟疾、红斑狼疮。 (4)、慢性感染、黑热病、慢性肾炎等。 2、降低 1、生理性低蛋白血症,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 2、低Y-球蛋白血症或先天性无Y-球蛋白血症。 3、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与使用免疫抑制药等常使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球蛋白降低。 (三)间接胆红素IBIL 1、5-18、0umol/L 增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疽、先天性黄疽、肝细胞性(肝炎)或混合性黄疽,也见于阻塞性黄疽。 注: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辩证关系: 1、三者均高,属肝细胞性黄疽、如急性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肝癌等。 2、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升高,属阻塞性黄疽,如胆道结石、胆道阻塞、肝癌、胰头癌等。 3、总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升高,属于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盆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症疾、新生儿黄疽等。 (四)总胆红素TBIL 5、1-20、0cmol/2 1、增高见于 (1)肝细胞性疾病:如急性黄疽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 (2)阻塞性疾病:如胆石症、胰头癌等。 (3)其她:如新生儿黄疽、败血症、溶血性贫血、严重大面积烧伤、溶血等。 2、减低无临床意义 (五)直接胆红素DBIL 1、7-6、8umol/L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疽、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六)丙氨酸转氨酶ALT 0-40u/L 增高: 1、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石症、胆管炎、胆囊炎。 2、心血重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功能不全的肝淤血、脑出血等。 3、骨骼肌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4、其她:某些药物与毒物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氨丙嗪、异烟肼、水杨酸制剂、乙醇、铅、汞、四氯 化碳或有机磷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七)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0-40u/L 增高: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最新资料推荐------------------------------------------------------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一、谷丙转氨酶(ALT): 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之一,参考值为小于 40 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 在急性乙肝及慢性乙肝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 但 ALT 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 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 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 60 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 80 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 另外需要注意, ALT 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 ALT 并不升高。 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二、谷草转氨酶(AST): 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 0~37 /L,当 ALT 明显升高,谷草(AST) /谷丙(ALT) 比值1 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 1 / 6

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三、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参与值为 30-90u/L。 临床意义: ALP 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 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 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 ALP 明显升高。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 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 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 ALP 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四、谷氨酰转移酶(GGT): 健康人血清中 GGT 水平甚低(小于 40 单位)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 GGT 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谷丙转氨酶(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乙肝时, GGT 呈中等度升高;慢性乙肝、肝硬化的非活

临床常规检验项目及英文缩写

一、临床常规检验项目及检查指标的临床意义 血常规: 1、红细胞记数RBC: 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 正常参考值:男(4.0-5.5)T/L 女(3.5-5.0)T/L 2、血红蛋白HGB 临床意义:同上 正常参考值:110-160g/L 3、红细胞比积HCT 临床意义:同上 正常参考值:0.37-0.49 4、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 正常参考值:82-92fl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 正常参考值:27-31pg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 正常参考值:320-360g/L 7、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临床意义:RDW增加可见于营养缺乏性贫血 正常参考值:11.6-14.8 8、白细胞记数WBC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感染、组织损伤、白血病;降低见于血液病、自身免疫病、脾功能亢进等 正常参考值:4-10G/L 9、白细胞分类DC 临床意义:用于血液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中性粒细胞增高见于感染、白血病;降低见于某些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脾亢等 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见于过敏性疾病、某些皮肤病及传染病的早期;降低见于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 正常参考值:分叶核粒细胞GRAN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OS50-300G/L(G=106) 淋巴细胞L YM 20-40% 单核细胞MID 3-8% 10、血小板记数PLT 临床意义:检测凝血系统的功能 正常参考值:100-300G/L 1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临床意义:判断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正常参考值:6.8-13.5fl 12、血小板压积PCT

医院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参考模板

医院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一、谷丙转氨酶(ALT) 临床意义: (1)ALT活性在下列疾病可见升高 a.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管炎和胆囊炎等 b.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的肝脏淤血、脑出血等 c.骨骼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2)一些药物和毒物可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及酒精、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 二、谷草转氨酶(AST) 临床意义: (1)AST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多,当心肌梗死时,血清中AST活性增高,在发病后6-12小时之显著增高,在48小时达到高峰,约在3-5天恢复正常 (2)疟疾、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急性胰腺炎、胸膜炎、肾炎及肺炎等也可引起血清AST 活性轻度增高

(3)肝炎时,AST和ALT均可明显增高,可高与正常值上限10-30倍,这在其它疾病时少见.在黄疸期间,AST和ALT即可见增高,有助于早期诊断,由于肝中AST含量增高,往往AST>ALT,但由于ALT清除率较慢,所以不久以后即ALT>AST.恢复期一般ALT恢复较慢,持续ALT、AST增高,往往说明有慢性肝炎.AST/ALT比值如<1,则有可能是慢性迁延性肝炎.如酶活性增高,且AST/ALT比值>1,则很有可能是慢活肝.。 三、r_谷氨酰转移酶(r_GT) 临床意义: 人体各器官中r_GT的含量按下列顺序排列:肾、前列腺、胰、肝、盲肠和脑.肾脏中含量较高,但肾脏疾病时,血液中的该酶活性增高不明显.肾单位病变时,r_GT经尿排出,检验尿中酶活性可能有助于诊断肾脏疾病,r_GT主要诊断肝胆疾病.显著增高常见于:原发行肝癌、胰腺癌、阻塞性黄疸、胆汁性肝硬化、胰头癌、肝外胆管癌等.轻度或中度增高见于:传染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胰腺炎、胆石症等 四、碱性磷酸酶(ALP) 临床意义: (1)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可见于下列疾病: a.生理性增高:妊娠期、儿童生长发育期、射入性血糖增多及紫外线照射后

血清生化25项检查指标表名称的词解释及病理

血清生化25项检查指标表名称的词解释及病理 一、总卵白 总卵白,英文缩写TP。正常范围:成人60~80g/L。 一般解释:血清卵白质是血清固体成分中含量最多的一类物质。 临床意义: 一、增高:主要是血清中水分减少,使总卵白浓度相对增高,如高度脱水而至血液浓缩,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钠丢失继发水分丢失,进而促推血浆出现浓缩现象。 2、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钠潴留,使血浆被稀释,或静脉打针过多的低渗溶液而形成血浆中总卵白降低。 肝功能障碍,则肝脏合成卵白质减少,白卵白下降就明显。

营养不良或消耗增加,如长期食物中卵白质含量不足或慢性肠道疾患而至接收不良,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恶性肿瘤、肝硬化等。 总卵白偏高的原因:一、日常平凡身体的正常心理性升高例如:剧烈运动后也是引起总卵白偏高的原因。二、总卵白偏高的原因是因为某种疾病引起的偏高,常见的原因有: 1.慢性肝脏疾病:包孕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酒精性肝病,原发胆汁性肝硬化等;球卵白偏高程度与肝脏病严重性相关。如果发现总卵白偏高时因为慢性肝脏疾病引起的,就要经由过程用药来控制,降低总卵白。 一、总卵白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时,因为病毒的连续存在,导致免疫系统的增生,球卵白的连续增多,如果这时肝脏的功能还比力好,能够合成足够量的白卵白,以这时的化验成果往往是白卵白正常,球卵白增加,总卵白也增加,白/球比例谷氨酰转移酶偏高可正常或轻度下降,公式表示:T=A G(总卵白=球卵白白卵白)

二、总卵白偏高的原因的分析,总卵白偏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总卵白偏高的原因一、心理性升高:剧烈运动后也会引起总卵白偏高。2、是因为某种病因引起的偏高,常见的原因有:1.自身免疫性疾病2.慢性肝脏疾病:包孕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酒精性肝病,原发胆汁性肝硬化等;球卵白偏高程度与肝脏病严重性相关。 如果白卵白尚能保持正常,申明肝功尚还有一定的储备能力,这时即使是球卵白升高,导致的白/球比下降也不能认为是肝功恶化。如果白卵白明显下降,低于35克/升,则提示肝功较差,储备能力不足,是肝功能恶化的表现。 二、白卵白 白卵白(又称Alb)系由肝实质细胞合成。主要受血浆中白卵白水平调节。白卵白的主要心理作用如下:(1)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恒定(2)血浆白卵白的运输功能(3)浆白卵白的其它心理作用 肝功能第六项白卵白:50.4g/L 偏高怎么调理?卵白偏高临床意义不大,白卵白浓度可以受口腹

血清生化学检测指标与部分CT的临床意义

1. ALT(丙氨酸转氨酶) 肝细胞损伤释放到血液中的酶。丙氨酸转氨酶一般称为GPT,肝、肾、心肌等几乎所有的脏器组织细胞中都有,特别在肝脏含量较高。与AST相比,在其它脏器中的分布量较少,可以用于肝损伤的特征指标。但数值大小并不一定能够反映细胞坏死或肝脏损伤程度。ALT中存在CK或ALP的脏器特异性,没有同工酶。ALT常用于肝炎的过程观察,肝细胞损伤导致ALT数值上升,有时可达1000IU/L。肝硬化呈现轻度上升。 2. AS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代表性的肝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有时也称GOT,肝细胞损伤后释放到血中,骨骼肌、心肌、红细胞等破损可引起升高。 AST在肝脏含量最高,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但发生骨骼肌、心肌疾病或溶血性疾病时AST也上升,而ALT(GPT)为肝脏特有。因此只有AST,难以鉴别诊断肝脏疾病,而通过计算AST/ALT可以提高特异性。 AST中没有CK类的脏器特异同工酶,细胞内存在不同的m-AST(线粒体成分)、s-AST(细胞上清成分)。脏器细胞受损,通常s-AST首先释放,但如果细胞损伤到线粒体,血中将出现m-AST。骨骼肌也可以释放AST,肌肉运动后数值上升。另外发生溶血将产生正误差。 3. ALP(碱性磷酸酶) ALP是发生肝脏损伤、胆汁淤滞或骨坏死、妊娠等上升的酶。碱性磷酸酶广泛分布在生物体的细胞膜,通过碱性端的PH可分解各种磷酸化合物的酶。ALP 为糖蛋白分子,因糖链不同,存在来自于数种不同的脏器的同工酶。ALP异常时,可以检查同工酶以及由来的脏器。 ALP升高的主要原因:肝胆系统疾病,骨代谢系统疾病,妊娠或恶性肿瘤出现的胎盘性的ALP。青春期骨生长旺盛,ALP可为成年期的2-3倍。 4. GLU(血糖) 糖尿病的基本检查项目。饭前、饭后变化较大,空腹时126mg/dl以上可能患有糖尿病。 血糖通过食物摄取外,肝脏也产生、释放葡萄糖,与脑、肌肉、红细胞等末梢组织的消耗呈平衡状态。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葡萄糖是唯一的能源。

医学检验所临床常用项目一览表

伊康医学检验所临床常用项目一览表 检测项目临床意义价格标本要求报告时间唐氏综合征筛查用于产前唐氏综合征筛查200 血清1ML 3个工作日 肿瘤异常糖链蛋白TAP测定一次组合检测几十种异常糖链糖蛋白,提高肿瘤 检测的准确性,根据糖链的质变来诊断,因此灵 敏度高,特异性强,出具图文报告 370 血清2ML 1个工作日 甲状腺五项 (T3、T4、TSH、FT3、FT4)增高:甲亢、妊娠、急性肝炎。 降低:甲减、长期营养不良、其他全身性疾病 200 血清2ML 24小时 妊娠甲状腺功能检测五项(FT3、FT4、TSH、TG-AB、TPC-AB)增高:甲亢、妊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慢性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等。 降低:甲减、低蛋白血症、长期营养不良、自身 免疫性甲状腺炎等。 200 血清2ML 24小时 降钙素原(PCT)细菌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的早期及 鉴别诊断 230 血清1ML 24小时 糖类抗原CA50 广谱肿瘤标志物,可用于胰腺、肝、卵巢、肠道、 胃、肺等肿瘤的诊断和疗效监测。 80 血清1ML 4个工作日 液基细胞学检查TCT 两者结合检测灵敏度极高,HPV阴性同时TCT 正常者,其发病率风险很低,随访间隔可延至3 年HPV阳性但TCT正常者,可每年随访一次, 对HPV和TCT同时阳性及HPV阴性但TCT阳 性者进行病理切片检查确诊170 宫颈刷出物 2个工作日 人乳头瘤病毒(HVP)340 宫颈刷出物 女性肿瘤四项 (APF、CEA、CA125、CA153)用于女生常见肿瘤(如原发生肝癌、肺癌卵巢癌、 子宫内膜等)诊断和治疖监测,以及乳腺癌的辅 助诊断 235 血清1ML 24小时 孕酮测定(PGN)增高:妊娠、糖尿病孕妇、多胎、原发性高血压、 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等 40 血清1ML 1个工作日 微量元素6项检测人体内微量元素平衡状态,预防微量元素失 衡所致疾病的发生;铅为有毒金属元素;铅增高 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高血压、贫血、胃 肠功能紊乱、儿童智力下降和行为异常等,损伤 生殖细胞及性功能 60 专用管24小时 甲胎蛋白(AFP)测定用于原发生肝癌的诊断,疗效预后监测:畸胎瘤 及胎儿畸形诊断。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AFP 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37.5 血清1ML24小时 癌胚抗原(CEA)测定是肺癌和肠癌的首选标志物,用于肺癌、子宫、 乳腺、消化系统肿瘤、肝转移癌等诊断和治疗、 复发监测、判断预后 37.5 血清1ML 24小时 糖类抗原CA19-9测定用于胰腺癌、胆囊癌、胃癌等肿瘤的辅助诊断及 疗效观察 80 血清1ML 24小时 糖类抗CA72-4测定胃癌首选标志物,可用于肠癌、胰腺癌、肝癌的 辅助诊断及疗效监测。 80 血清1ML 24小时 孕妇叶酸水平测定三项:维生素B12;叶酸;红细胞内叶酸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可导致营养性和巨幼细 胞性贫血,如得不到及时纠正,可导致不可逆性 神经系统损伤,妊娠期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水 平低下可导致胎儿神经管缺损 105 血清1ML 24小时 特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早孕、异位妊娠、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及绒癌术后 随访指标:睾丸肿瘤等40 血清1ML 24小时

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2018

ICS 11.100 C 50 W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459—2018 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 和质量管理 Common used serum tumor marker tests:clinical practice and quality management 2018-12-11发布2019-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北京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健民、王传新、郝晓柯、吕时铭、胡晓波、杨振华。

引言 自20世纪60年代,甲胎蛋白(AFP)及癌胚抗原(CEA)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检验后,肿瘤标志物的概念已被医学界普遍接受,并受到全世界医学领域科学家们广泛重视和研究。目前已知的肿瘤标志物达上百种,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需要有指导医疗实践的文件,以适应目前临床检测的需要,为此制定“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和质量管理”。

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和质量管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和质量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临床实验室以及研制和生产肿瘤标志物试剂的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470 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要求 WS/T 414 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应用指南 WS/T 420 临床实验室对商品定量试剂盒分析性能的验证 WS/T 460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前列腺癌临床应用 WS/T 492 临床检验定量测定项目精密度与正确度性能验证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肿瘤标志物 tumor marker;TM 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所产生的或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异常产生和(或)升高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同工酶)、多胺及癌基因产物等,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体液、细胞或组织中,可用生物化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测定,对肿瘤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复发监测以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3.2 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 CA 利用杂交瘤技术研制出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肿瘤特异性大分子糖蛋白类抗原,可分为两大类,即高分子粘蛋白类肿瘤标志物(如CA125、CA15-3、CA27-29,CA549等)和血型类抗原肿瘤标志物(如CA19-9、CA50、CA72-4等)。 4 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本文件主要包括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鳞状细胞癌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和糖类抗原19-9在内的9个肿瘤标志物。

铁代谢指标检测临床意义

铁代谢指标检测临床意 义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一、铁的代谢 (1)铁的来源 铁的正常来源为食物以及衰老的红细胞中释放的铁。铁在整个消化道均可被吸收,但主要部位是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铁是以二价离子的形式被吸收的。 (2)铁在生物体内转运 吸收入血的Fe2+→经铜蓝蛋白氧化为Fe3+→与血浆中的转铁蛋白结合,才被转运到各组织中去。 (3)铁在体内的分布 铁在人体的分布很广,以肝脾组织含量最高,在人体内可分为两类:一是功能铁,包括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少量含铁酶及转运蛋白中所含的铁。另一类是贮存铁,包括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 (4)铁的排泄 正常人排铁量很少,主要通过肾脏、粪便、和汗腺排泄,另外女性月经期、哺乳期也将丢失部分铁。 二、铁代谢检测指标 未饱和铁=总铁结合力—血清铁 转铁饱和度=血清铁/总铁结合力 (1)血清铁 概念:即与转铁蛋白结合的铁,其含量不仅取决于血清中铁的含量,还受转铁蛋白的影响。 临床意义: 血清铁增高: 1.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 2.红细胞再生成熟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3.铁的利用率减低,如铅中毒或维生素B6缺乏引起的造血功能减退; 4.贮存铁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细胞损害、坏死性肝炎等; 5.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或铁剂治疗。 血清铁增高: 1.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 2.红细胞再生成熟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3.铁的利用率减低,如铅中毒或维生素B6缺乏引起的造血功能减退; 4.贮存铁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细胞损害、坏死性肝炎等; 5.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或铁剂治疗。 (2)转铁蛋白(TRF): 概念:是血浆中主要的含铁蛋白质,负责运载由消化道吸收的铁和由红细胞降解释放的铁。体内仅有1/3的转铁蛋白呈饱和状态。每分子转铁蛋白可与2个Fe3+结合。转铁蛋白主要在肝脏中合成。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一、谷丙转氨酶(ALT): 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之一,参考值为小于 40 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 在急性乙肝及慢性乙肝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 但 ALT 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 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 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 60 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 80 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 另外需要注意, ALT 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 ALT 并不升高。 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二、谷草转氨酶(AST): 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 0~37 /L,当 ALT 明显升高,谷草(AST) /谷丙(ALT) 比值1 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

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三、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参与值为 30-90u/L。 临床意义: ALP 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 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 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 ALP 明显升高。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 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 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 ALP 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四、谷氨酰转移酶(GGT): 健康人血清中 GGT 水平甚低(小于 40 单位)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 GGT 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谷丙转氨酶(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临床检验指标的意义

临床检验指标的意义 1.血脂四项 组成血脂的最主要成份是:胆固醇、甘油三脂和磷脂。而胆固醇与甘油三脂等血脂,大都是与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的形式进行转运的。脂蛋白通过离心法,可分为四种:即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乳糜微粒。 低密度脂蛋白是脂蛋白其中的一种,它的主要成份是胆固醇。临床上通过测定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来综合判定血脂增高的程度与类型。 血脂增高是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及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关系最为密切。 引起血脂升高的主要因素有:遗传因素、膳食因素、肥胖、不爱运动、过量饮酒、精神压力等。 2.血清葡萄糖(GLU) 血糖是指血中的葡萄糖,血糖是临床上的习惯简称。血糖测定对糖尿病的诊断,疗效观察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血糖浓度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而保持相对稳定,当这些调节失去原有的相对平衡时,则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生理性血糖升高:饭后1~2小时,摄入高糖食物、紧张训练、剧烈运动和情绪紧张,肾上腺分泌增加。血糖升高常见于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内分泌腺疾病,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等血糖降低常见于肝脏病变,急性肝炎、肝硬化等严重肝功能损害,使肝糖原分解障碍亦可有发生低糖血症的可能。低血糖亦见于糖原累积症;某些肿瘤,如巨大纤维瘤或纤维肉瘤;胰岛素分泌功能紊乱;营养不良、吸收不良综合征或重症肾性糖尿病也可出现血糖降低趋势。 3.转氨酶两项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体内肝肾心肌肉等组织和器官内都含有ALT增高:见于肝脏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炎脂肪肝 阻塞性黄疸)胆道疾病(胆管炎胆囊炎)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时的肝脏淤血)内分泌疾病胰腺疾患重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疟疾流行性感冒外伤严重烧伤休克药物中毒以及早期妊娠和剧烈运动一些药物和毒物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乙醇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也可引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增高 (2)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广泛存在于多种器官中,按含量多少顺序为心脏、肝、骨骼肌和肾,还有少量存在于胰腺、脾、肺及红细胞中。发生心肌梗死时,血清中AST活力增高,可用于判定心肌梗塞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血清中AST也可来源于肝细胞,各种肝病可引起血清AST升高,肌炎、胸膜炎、肾炎及肺炎等也可引起AST轻度增高。在肝脏病中,AST测定可用于评价肝细胞坏死和判定预后、诊断病人有无活动性酒精性肝病。 4.胆红素三项

血清临床检测指标

血清临床检测指标 血清酶 血清生化 血清蛋白 血清激素 一、血清酶 ALT : AST : ALP ( ALKP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 碱性磷酸酶 GGT : CK : LDH : AMYL : LIPA : 丫-谷氨酰转肽酶 肌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 淀 粉酶 脂肪酶 Arginase : 精氨酸酶 1、AL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 nine ami notra nsferase ) 来源:大量存在于犬和猫的肝细胞浆内,肝脏疾病时, ALT 逸至血清中且超过正常的 3倍; 横纹肌里也含有此酶,横纹肌损伤, ALT 不会超过正常的3倍 作用: 丙氨酸 磷酸吡多醛 ALT (肝内 丙酮酸 磷酸吡多胺 犬正常值:8 - 75 (<6 个月);10-100(成)U/L 猫正常值:12-115 (<6 个月);12-130(成)U/L 升高评价: 200~400U/L 中等程度肝坏死, 400 以上表明肝脏严重坏死。 肝细胞坏死或损伤停止后此 酶仍升高1~3 周。此酶半衰期犬 60h ,猫3.5h 。 检查适应症 :腹泻、黄疸、腹水、精神不振和厌食,以及难以诊断的疼痛时,应检验此酶。 ALT 值升高: 肝病 :见于肝坏死、肝肿瘤(癌) 、脂肪肝及肝炎(原发及继发) 、肝硬化、肝脓肿和肝胆炎 时。肝脏损 伤(自然、手术、外伤) 药物: 氯丙嗪 、利福平 、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皮质类固醇抗惊厥药(扑 癫酮、苯巴比 妥)等药物。 中毒 :四氯化碳,铅、汞等重金属,砒霜等中毒 传染病 :犬传染性肝炎、猫传染性腹膜炎、马传贫。 肝脓肿和肝胆炎、钩端螺旋体病、败 血症。 其他疾病 :肾炎,肺炎,败血症,脑炎,脑膜炎,肌肉发炎,胆囊炎,胆结石,胆管梗阻, 甲亢,风湿病, 消化道疾病,尿毒症,骨骼疾病、蛔虫、肝片吸虫等时也升高。 严重休克肝脏灌流不足。 谷氨酸 a -酮戊二酸

血清临床检测指标复习课程

血清临床检测指标

血清临床检测指标 血清酶 血清生化 血清蛋白 血清激素 一、血清酶 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 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 ALP(ALKP):碱性磷酸酶 GGT:γ-谷氨酰转肽酶 CK:肌酸激酶 LDH:乳酸脱氢酶 AMYL:淀粉酶 LIPA:脂肪酶 Arginase:精氨酸酶 1、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 来源:大量存在于犬和猫的肝细胞浆内,肝脏疾病时,ALT逸至血清中且超过正常的3倍;横纹肌里也含有此酶,横纹肌损伤,ALT不会超过正常的3倍作用: 丙氨酸磷酸吡多醛谷氨酸 ↓↑ALT (肝内)↓↑

丙酮酸磷酸吡多胺α-酮戊二酸 犬正常值: 8 - 75 (<6个月);10-100 (成)U/L 猫正常值:12-115 (<6个月);12-130 (成)U/L 升高评价: 200~400U/L中等程度肝坏死,400以上表明肝脏严重坏死。肝细胞坏死或损伤停止后此酶仍升高1~3周。此酶半衰期犬60h,猫3.5h。 检查适应症:腹泻、黄疸、腹水、精神不振和厌食,以及难以诊断的疼痛时,应检验此酶。 ALT值升高: 肝病:见于肝坏死、肝肿瘤(癌)、脂肪肝及肝炎(原发及继发)、肝硬化、肝脓肿和肝胆炎时。肝脏损伤(自然、手术、外伤) 药物:氯丙嗪、利福平、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皮质类固醇抗惊厥药(扑癫酮、苯巴比妥)等药物。 中毒:四氯化碳,铅、汞等重金属,砒霜等中毒 传染病:犬传染性肝炎、猫传染性腹膜炎、马传贫。肝脓肿和肝胆炎、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 其他疾病:肾炎,肺炎,败血症,脑炎,脑膜炎,肌肉发炎,胆囊炎,胆结石,胆管梗阻,甲亢,风湿病,消化道疾病,尿毒症,骨骼疾病、 蛔虫、肝片吸虫等时也升高。严重休克肝脏灌流不足。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练习题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练习题 一、最佳选择题 1、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可以见到 A、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 B、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减少 C、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 D、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 E、嗜碱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 2、成年男性正常的血红蛋白范围应是 A、90~110g/L B、110~150g/L C、120~160g/L D、140~180g/L E、170~200g/L 3、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 A、急性、化脓性感染 B、伤寒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副伤感 E、流感 4、白细胞增多常见于 A、伤寒 B、慢性白血病 C、流行性感冒 D、风疹 E、再生障碍性贫血 5、患者外伤摘除脾脏后,血常规检查报告可能会出现 A、红细胞沉降率生理性增快 B、红细胞沉降率病理性增快 C、红细胞沉降率病理性减慢 D、血小板增多 E、血小板减少 6、支气管哮喘患者,血常规检查报告可能会出现 A、中性粒细胞增多 B、中性粒细胞减少 C、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D、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E、全血细胞减少

7、肾小管性蛋白尿见于 A、间质性肾炎 B、多发性骨髓瘤 C、剧烈运动 D、尿道炎 E、肾病综合征 8、正常成人血清尿素氮的范围应是 A、0.6~1.1mmol/L B、1.0~6.5mmol/L C、3.9~7.14mmol/L D、2.78~8.04mmol/L E、1.78~7.14mmol/L 9、直肠癌患者的大便常表现为 A、胨状便 B、鲜血便 C、细条便 D、柏油便 E、白陶土便 10、患者大便呈米泔水样,最有可能是 A、急性胃肠炎 B、小肠炎症 C、消化不良 D、霍乱 E、慢性菌痢 1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正常参考范围是 A、0~20U/L B、40~70U/L C、20~40U/L D、5~40U/L E、10~70U/L 12、心肌梗死下列哪项指标活力最高 A、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B、血清总蛋白 C、血清白蛋白 D、血清碱性磷酸酶 E、血清球蛋白 13、儿童血清尿素氮正常值是 A、4.2~7.1mmol/L

临床常用检查指标

常用检查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李艾檐 Lay’s

1、常见监测指标体温即您的正常体表温度,我们一般都量腋下体表温度;正常人呼吸次数与脉搏次数呈1:4关系,体温升高呼吸脉搏均可增高;血压可良好地监测您循环是否稳定。由麻醉医师插管还可监测中心静脉压,它们能更好地反映了您循环的状况。 2、血常规常规表明我们会经常抽血化验这些项目,因为它们反映了很重要的信息。我们一般通过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来关注您是否贫血以及术后是否存在内出血;我们通过白细胞计数及中性或淋巴细胞分类来关注你是否存在感染或鉴别感染的类型;而血小板是反映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如果您是位肝硬化患者,那么脾功能亢进时白细胞和血小板因为被脾脏吞噬而减少,所以您容易受感染、容易牙龈出血等。

您需要留取中间那一段尿来作为标本常规化验,女性应注意避免阴道分泌物污染。我们会很关注您的24小时尿量,尿量过多或过少均可能反映肾功能受损,此时再结合尿常规的各项指标就可作出科学判断。

4、便常规您需要留取清晨大便作为标本常规化验,如果您近期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或出现胃黏膜糜烂,就会出现黑粪或者便潜血阳性,当然您应该明白口服了铁剂或铋剂潜血也可阳性,将会影响对是否出血的判断。另外偶尔便秘不用着急,可以观察对症处理;术后一般2~4天会排气、进食后1~3天就会排便。 5、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是针对您最常规的化验指标。它们从肝脏的合成功能、受损害程度等各方面反映肝脏功能:一般来说,白蛋白和胆碱酯酶能够反映肝脏的储备功能;而其他各项酶类是因为肝细胞损害释放入血才会升高的,谷丙转氨酶最为敏感,所以肝病早期最容易升高,但它的特异性不强,而谷草转氨酶升高代表肝细胞受到了进一步的损害;而如果肝纤维化严重或肿瘤生长阻塞胆汁分泌,黄疸水平就会升高,高黄疸持续时间过长会对全身系统及器官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死亡;断流术改变不了肝硬化的原发病状态,但能够缓解肝脏压力,酶类及黄疸水平可适当降低,但需要结合其他指标来鉴别术后是否存在感染、出血、血管堵塞、药物中毒等。

免疫检测指标临床意义

免疫检测指标临床意义 -自身抗体系列 ANA阳性:多见于SLE.也可见于药物(抗新律不齐药普鲁卡因酰胺,降压药如肼苯达嗪,治癫痫药乙内酰脲,抗甲状腺药物硫脲嘧啶等)所引起的狼疮.重叠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全身性硬皮病.皮肌炎.Sjogen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役性肝炎及桥本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等。 均质型:此型与抗DNP抗体有关几乎所有活动的SLE均可测出此种ANA. 周边型:此型对应的抗体为ds-DNA抗体,多见于SLE. 斑点型:此型相关抗体为抗U1-RNA.抗Sm.抗Scl-70(Og). 抗SS-B(La).抗SS-A(Ro).抗Ki.抗Ku及其他非组蛋白的抗体。多见于MCTD。对SLE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出现频率极低。其他结缔组织患者抗ds-DNA也可阳性,但此类患者一般认为是SLE重叠综合征。 在诊断SLE时,特别是狼疮性肾炎,合并检查Sm抗体将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另外,同时检测其他抗体如ENA抗体,类风湿因子等有助于进一步诊断和鉴别诊断。 核仁型:此型与针对核的核糖体.U3-RNP.RNA聚合酶的抗体有关。常见于SLE. DsDNA 对SLE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出现频率极低。其他结缔组织患者抗ds-DNA也可阳性,但此类患者一般认为是SLE重叠综合征。 在诊断SLE时,特别是狼疮性肾炎,合并检查Sm抗体将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另外,同时检测其他抗体如ENA抗体,类风湿因子等有助于进一步诊断和鉴别诊断。 ENA SM主要见于SLE及其重叠综合征,有人认为可作为SLE的标志抗体,但其阳性率较低。UIRNP见于多种风湿病患者,SLE.类风湿关节炎.进行性全身性硬化症.皮肌炎患者阳性率约10%-50%,但MCTD患者的阳性率通常可达95%-100%,且效价甚高 SSA为干燥综合征的特异抗体。为SLE标记抗体,阳性率为30%。 SSB为干燥综合征特异抗体。 SCL70为全身性硬皮病的标志抗体。 Jo1 为多发性心肌炎及皮肌炎的标记抗体。 RIb为SLE标记抗体,阳性率为30%。 甲功五项 T3 是体内生物活性最高的甲状腺激素.血中T3在出生后3天-6周为最高峰,5岁后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T3是诊断甲亢的灵敏指标.(甲亢复发时T3的升高早于T4)甲状腺功能低下时,T3 不降低,甚至可代偿性增高.严重肝病.禁食.高热病人可出现'低T3综合征 T4 是体内主要的甲状腺激素.新生儿血中浓度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时T4 升高.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及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T4 往往降低。 FT3同T3.由于FT3不受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的影响,对非甲状腺疾病有诊断价值.血清FT3是研究低T3综合征和甲状腺激素代谢的重要手段. FT4同T4.但由于FT4不受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的影响,对孕妇.口服避孕药者的甲状腺功能具 有特殊的诊断价值. TSH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