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练习题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练习题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练习题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练习题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练习题

一、最佳选择题

1、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可以见到

A、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

B、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减少

C、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

D、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

E、嗜碱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

2、成年男性正常的血红蛋白范围应是

A、90~110g/L

B、110~150g/L

C、120~160g/L

D、140~180g/L

E、170~200g/L

3、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

A、急性、化脓性感染

B、伤寒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副伤感

E、流感

4、白细胞增多常见于

A、伤寒

B、慢性白血病

C、流行性感冒

D、风疹

E、再生障碍性贫血

5、患者外伤摘除脾脏后,血常规检查报告可能会出现

A、红细胞沉降率生理性增快

B、红细胞沉降率病理性增快

C、红细胞沉降率病理性减慢

D、血小板增多

E、血小板减少

6、支气管哮喘患者,血常规检查报告可能会出现

A、中性粒细胞增多

B、中性粒细胞减少

C、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D、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E、全血细胞减少

7、肾小管性蛋白尿见于

A、间质性肾炎

B、多发性骨髓瘤

C、剧烈运动

D、尿道炎

E、肾病综合征

8、正常成人血清尿素氮的范围应是

A、0.6~1.1mmol/L

B、1.0~6.5mmol/L

C、3.9~7.14mmol/L

D、2.78~8.04mmol/L

E、1.78~7.14mmol/L

9、直肠癌患者的大便常表现为

A、胨状便

B、鲜血便

C、细条便

D、柏油便

E、白陶土便

10、患者大便呈米泔水样,最有可能是

A、急性胃肠炎

B、小肠炎症

C、消化不良

D、霍乱

E、慢性菌痢

1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正常参考范围是

A、0~20U/L

B、40~70U/L

C、20~40U/L

D、5~40U/L

E、10~70U/L

12、心肌梗死下列哪项指标活力最高

A、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B、血清总蛋白

C、血清白蛋白

D、血清碱性磷酸酶

E、血清球蛋白

13、儿童血清尿素氮正常值是

A、4.2~7.1mmol/L

B、3.8~6.5mmol/L

C、3.2~7.1mmol/L

D、1.8~6.5mmol/L

E、2.9~7.8mmol/L

14、血清尿素氮的值高于正常时,说明有效肾单位

A、30%~40%已受损害

B、40%~50%已受损害

C、50%~60%已受损害

D、60%~70%已受损害

E、70%~80%已受损害

15、下列那项是早期诊断AMI的灵敏指标

A、血清肌酸激酶

B、血清淀粉酶

C、血肌酐

D、血尿酸

E、谷丙转氨酶

16、急性胰腺炎患者,下列指标中最易升高的是

A、血尿酸

B、淀粉酶

C、血清尿素氮

D、血肌酐

E、三酰甘油

17、长期食用猪肝、猪腰等食物最易导致下列哪项指标增高

A、血尿酸

B、淀粉酶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D、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E、血清尿素氮

18、诊断心肌坏死最特异和敏感的首选标志物是

A、血尿酸

B、血清肌酐

C、肌钙蛋白

D、空腹血糖

E、淀粉酶

19、碱性磷酸酶(ALP)升高的疾病是

A、心肌梗死

B、急性胰腺炎

C、胸腔积液

D、骨骼疾病

E、肾盂肾炎

20、以下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质核心重要组分的是

A、血清总胆固醇

B、甘油三酯

C、低密度脂蛋白

D、高密度脂蛋白

E、血清总蛋白

21、在糖尿病的控制程度评价中,在血糖和尿糖波动较大时,具有特殊诊断价值的指标是

A、空腹血糖

B、糖化血红蛋白

C、口服葡萄糖耐量

D、总胆固醇

E、血清CK

22、成人空腹血糖的正常参考值是

A、3.2~7.8mmol/L

B、4.1~6.6mmol/L

C、3.0~7.1mmol/L

D、2.8~6.5mmol/L

E、3.9~6.1mmol/L

23、常作为急性HBV感染的指标的是

A、HBsAg-IgM

B、抗HBs-IgM

C、HBeAg-IgG

D、抗HBe-IgM

E、抗HBc-IgM

24、接种乙肝疫苗会出现

A、HBsAg阳性

B、抗-HBs阳性

C、HBeAg阳性

D、抗-HBe阳性

E、抗-HBc阳性

25、诊断乙型肝炎的直接依据是

A、HBsAg

B、抗-HBc

C、HBeAg

D、HBV-DNA

E、抗-HBs

二、配伍选择题

1、A. (100~300)×109/L

B.(15.0~20.0)×109/L

C.(3.5~5.0)×1012/L

D.110~150g/L

E.0~20mm/h

<1> 、成年人血小板计数范围是

A B C D E

<2> 、成年女性红细胞沉降率

A B C D E

<3> 、成年女性血红蛋白计数范围是

A B C D E

2、A.肾盂肾炎

B.肾小管性酸中毒

C.大量饮水

D.恶性高血压

E.痛风

<1> 、患者晨尿pH 8.2,可见于

A B C D E

<2> 、患者晨尿pH 4.1,可见于

A B C D E

3、A.尿酸盐结晶

B.胆红素结晶

C.胱氨酸结晶

D.草酸盐结晶

E.脂肪醇结晶

以下患者尿沉渣可见

<1> 、痛风患者可见

A B C D E

<2> 、严重慢性肾病患者可见

A B C D E

<3> 、黄疸患者可出现

A B C D E

<4> 、膀胱尿潴留患者出现

A B C D E

4、A.脓血便

B.鲜血便

C.柏油样便

D.白陶土样便

E.稀糊状便

<1> 、阻塞性黄疸可见

A B C D E

<2> 、上消化道出血可见

A B C D E

5、A.ALT

B.AST

C.γ-GT

D.ALP

E.TP

<1>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缩写

A B C D E

<2> 、血清γ-谷胺酰转移酶的缩写

A B C D E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患者女,29岁,WBC检查结果为20×109/L <1> 、成人的WBC正常参考值为

A、(4~10)×109/L

B、(3~10)×109/L

C、(5~12)×109/L

D、(15~20)×109/L。

E、(2~12)×109/L

<2> 、儿童的WBC正常参考值为

A、(4~10)×109/L

B、(3~10)×109/L

C、(5~12)×109/L

D、(15~20)×109/L

E、(2~12)×109/L

<3> 、引起患者WBC升高的原因可能是

A、扁桃体炎

B、月经前、妊娠

C、脓肿

D、流感

E、腹泻

<4> 、下列不属于白细胞减少的原因的有

A、流感

B、服用抗生素

C、尿毒症

D、风疹

E、放射线影响

四、多项选择题

1、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表明患者可能患有

A、肾病综合征

B、混合型高脂血症

C、营养不良

D、腹泻

E、肥胖症

答案部分

一、最佳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可见到,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和嗜碱性粒细胞减少。所以此题是选C。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02313,点击提问】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血红蛋白参考值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 g/L。

新生儿:180~190 g/L。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10464,点击提问】

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中性粒细胞增多

(1)急性感染或化脓性感染

(2)中毒

(3)出血和其他疾病

(4)生理性参见“白细胞增多”。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10465,点击提问】

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白细胞增多

(1)生理性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新生儿和婴儿高于成人。

(2)病理性主要见于各种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坏死、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物的急性中毒,应用某些升白细胞的化学药物也会促使白细胞增高。【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10466,点击提问】

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血小板增多的临床意义

(1)创伤急性失血性贫血,脾摘除术后、骨折、出血后,可见一过性血小板增多。

(2)其他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病、类白血病反应、霍奇金病、恶性肿瘤早期、溃疡性结肠炎等。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10469,点击提问】

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药物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血清病、过敏性肺炎等。

(2)皮肤病与寄生虫病牛皮癣、湿疹、天疱疮、疱疹样皮炎、真菌性皮肤病、肺吸虫病、钩虫病、包囊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和绦虫病等。

(3)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10477,点击提问】

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肾小管性蛋白尿通常以低分子量蛋白质为主(β-微球蛋白),常见于活动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管重金属(汞、铅、镉)损伤。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02327,点击提问】

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血清尿素氮的参考值

成人:1.78~7.14 mmol/L。

婴儿、儿童:1.8~6.5mmol/L。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10479,点击提问】

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细条便为直肠狭窄的表现,主要见于直肠癌等。

【该题针对“粪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10468,点击提问】

1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米泔水样便:由肠道受刺激,大量分泌水分所致,常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该题针对“粪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10470,点击提问】

1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参考范围:速率法:成人5~40U/L

【该题针对“肝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02332,点击提问】

1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AMI),AST活力最高,在发病后6~8小时AST开始上升,18~24小时后达高峰。但心绞痛时,AST正常。D项是反映肝胆疾病、骨骼疾病等的指标;B、C、E项是了解肝脏对蛋白代谢功能的指标,其异常多见于急慢性肝脏损害,也可见于肾病、大面积烧伤、恶性肿瘤、甲亢等其他疾病。本内容还可能出现在配伍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中。

【该题针对“肝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02333,点击提问】

1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尿素是人体蛋白质的代谢产物,氨在肝脏尿素循环中也合成尿素。BUN主要是经肾小球滤过而随尿液排出体外,比例约占90%以上。当肾实质受损害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致使血液中BUN浓度增加,因此通过测定尿素氮,可了解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参考值,成人:1.78~7.14 mmol/L。婴儿、儿童:1.8~6.5mmol/L。

【该题针对“肾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02337,点击提问】

1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肾功能轻度受损时,血清BUN检测值可无变化。当此值高于正常时,说明有效肾单位的60%~70%已受损害。因此,血清BUN测定虽不能作为肾病早期肾功能的测定指标,但对肾功能衰竭,尤其是尿毒症的诊断却有特殊的价值。

【该题针对“肾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02338,点击提问】

1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血清肌酸激酶(CK)为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灵敏指标之一。

【该题针对“血液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10467,点击提问】

1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急性胰腺炎是淀粉酶(AMS)增高的最常见原因。

【该题针对“血液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10472,点击提问】

1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猪肝、猪腰为高嘌呤食物,过多食用,会导致血尿酸增高。

【该题针对“血液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10473,点击提问】

1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肌钙蛋白(cTn)是诊断心肌坏死最特异和敏感的首选标志物,cTnI是其中之一,其生理作用是抑制肌动蛋白中的ATP酶活性,使肌肉松弛,防止及纤维收缩。

【该题针对“血液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10474,点击提问】

1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骨骼疾病,如骨损伤、骨疾病、变形性骨炎症(Paget病),使成骨细胞内有高度的ALP释放入血;纤维骨炎、骨折恢复期、佝偻病、骨软化症、成骨不全等,因ALP生成亢进,而血清ALP或活性升高。

【该题针对“血液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10475,点击提问】

2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LDL是富含TC的脂蛋白,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因素。LDL通过血管内皮进入血管壁内,在内皮下滞留的LDL被修饰成氧化型LDL(Ox- LDL),巨噬细胞吞噬Ox- LDL后形成泡沫细胞,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板块脂质核心的重要组分。

【该题针对“糖、脂代谢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02341,点击提问】

2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糖化血红蛋白(GHb)是红细胞生存期间血红蛋白(HbA)与己糖缓慢、连续的非酶促反应产物,其中与葡萄糖结合的HbA1c含量最高(60%~80%),是目前临床最常检测的部分;在血糖和尿糖波动较大时有特殊诊断价值。

【该题针对“糖、脂代谢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10471,点击提问】

2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空腹血糖(FBG):3.9~6.1mmol/L。

【该题针对“糖、脂代谢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10476,点击提问】

2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HBcAg与抗-HBc:HBcAg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内,血液中游离的HBcAg极少,故较少用于临床常规检测。抗-HBc不是中和抗体,而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的可靠指标,主要有IgM和IgG 两型:抗HBc-IgM是机体感染HBV后在血液中最早出现的特异性抗体,故常作为急性HBV感染的指标;抗HBc-IgG出现较晚,其阳性可持续多年,甚至终身,具有流行病学意义。

【该题针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02343,点击提问】

2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抗-HBs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①乙型肝炎恢复期;②曾经感染过HBV;③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

【该题针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02344,点击提问】

2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是诊断乙型肝炎的直接证据。比血清免疫学检查更灵敏,特异性更强。

【该题针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10478,点击提问】

二、配伍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血小板主要作用有:①对毛细血管的营养和支持作用;②通过黏附、聚集与释放反应,在伤口处形成白色血栓而止血;③产生多种血小板因子,参与血液凝固,形成血栓而进一步止血;④释放血小板收缩蛋白使纤维蛋白网发生退缩,促进血液凝固。血小板在一日内的不同时间可相差6%~10%。

参考范围:(100~300)×109/L(10万~30万/μl)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02315,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红细胞沉降率(ESR)是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的沉降距离。红细胞的密度大于血浆密度,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产生自然向下的沉降力。一般说来,除一些生理性因素外,凡体内有感染或坏死组织的情况,血沉就可加快,提示有病变的存在。

参考范围:魏氏(Westergren)法:男0~15mm/h;女0~20mm/h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02316,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血红蛋白参考范围: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80~190g/L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02317,点击提问】

2、

【正确答案】 B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02320,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本组题考查尿液酸碱度改变的临床意义。

正常人晨尿pH5.0~7.0。

pH增高

(1)疾病代谢性碱中毒、感染性膀胱炎、长期呕吐、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2)用药应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乳酸钠。

pH降低

(1)疾病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风、高热、失钾性代谢性碱中毒、严重腹泻及饥饿状态。(2)用药应用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氯化铵等。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02321,点击提问】

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尿酸盐结晶常见于痛风。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02323,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大量的草酸盐结晶提示严重的慢性肾病,或乙二醇、甲氧氟烷中毒。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02324,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胆红素结晶见于黄疸、急性肝萎缩、肝癌、肝硬化、磷中毒等患者的尿液中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02325,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脂肪醇结晶见于膀胱尿潴留、下肢麻痹、慢性膀胱炎、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的尿液中。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02326,点击提问】

4、

【正确答案】 D

【该题针对“粪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02330,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本组题考查粪便外观异常的临床意义。

阻塞性黄疸时由于胆汁排泄障碍,以致粪胆素减少,甚至缺如,使粪便颜色变浅灰或呈白陶土色;上消化道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时,因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故粪便呈柏油样。此考点还可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该题针对“粪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02331,点击提问】

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该题针对“肝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02335,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

【该题针对“肝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02336,点击提问】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成人白细胞计数正常参考范围是(4~10)×109/L。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02309,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儿童白细胞计数正常参考范围是(5~12)×109/L。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02310,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导致白细胞增多的原因有:

(1)生理性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新生儿和婴儿高于成人。

(2)病理性主要见于各种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坏死、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物的急性中毒,应用某些升白细胞的化学药物也会促使白细胞增高。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02311,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主要有:

(1)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2)用药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

(3)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等。

(4)其他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响。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02312,点击提问】

四、多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ABE

【答案解析】低密度脂蛋白增高的临床意义

(1)血脂紊乱高胆固醇血症或混合型高脂血症。

(2)其他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阻塞性黄疸、肥胖症等。

(3)药物影响使用糖皮质激素、β受体阻滞剂等。

【该题针对“肾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710480,点击提问】

大单元七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222

大单元七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第01讲血常规检查(一)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第六节其它常用血生化检查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第七节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 第三节粪常规检查(两对半)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第五节肾功能检查 分值少内容多 有难度真功夫 医学检查指标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亦是疾病治疗中需要监控的指标。

一、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区间】 新生儿:(6.0-7.0)×1012/L 婴儿:(5.2-7.0)×1012 /L 儿童:(4.2-5.2)×1012/L 成人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二、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正常参考区间】 女性:110-150g/L 男性:120-160g/L 新生儿:170~200g/L 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红蛋白(Hb)的临床意义 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2.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3.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量(RBC)与贫血 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①相对增多: 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等,由于大量失水使血浆减少,血液浓缩,血中各种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相对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 ②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 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和肿瘤患者,可引起红细胞代偿性增生;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 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计数可达(7.0-12.0)×1012 /L。 2.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 ②生成减少 ③红细胞破坏过多: 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 常由各种原因的出血引起,如消化道溃疡、痔疮、十二指肠钩虫病等。 ②生成减少 红细胞生成减少: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如骨髓病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肾性贫血。 血红蛋白生成减少: 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贫血、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③红细胞破坏过多: 包括红细胞内异常:如膜结构缺陷,导致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酶活性缺陷,导致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等;珠蛋白肽链量改变及分子结构变异导致的血红蛋白病等。 红细胞外异常:如血清中存在红细胞抗体或补体导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化学、物理及生物因素、脾亢等红细胞破坏过多。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全网发布:2013-12-04 17:28 发表者:张涛23219人已访问 一、谷丙转氨酶(ALT): 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之一,参考值为小于40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 在急性乙肝及慢性乙肝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 但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 另外需要注意,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ALT并不升高。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二、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0~37μ/L,当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三、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与值为30-90u/L。 临床意义: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ALP明显升高。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四、谷氨酰转移酶(GGT): 健康人血清中GGT水平甚低(小于40单位) 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G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谷丙转氨酶(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乙肝时,GGT呈中等度升高;慢性乙肝、肝硬化的非活动期,酶活性正常,若G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洁动或病情恶化; 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可呈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ALT 和AST仅轻度增高,甚至正常。酗酒者当其戒酒后GGT可随之下降。其他如中毒性肝病、脂肪肝、肝肿瘤均可升高。 五、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高于成人 6月-2岁:5~12×109/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减少: 疾病:再障,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 药物:肿瘤化疗、磺胺、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特殊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病毒、寄生虫等其他:放射治疗、化学品 ●增加: 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情绪变化等。 病理性:细菌感染,白血病,恶性肿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化学药中毒。 2.白细胞分类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N):~ 嗜酸性粒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N): 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可伴有核左移);中毒;急性出血,白血病,某些恶性肿瘤及组织损伤等。 减少:基本与白细胞总数减少相同。 嗜酸性粒细胞(E): 增加:过敏性疾病与皮肤病;寄生虫;血液病;用药。 减少:疾病(伤寒、副伤寒);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嗜碱性粒细胞(B): 增加: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及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铅中毒等 淋巴细胞(L): 增加:某些细胞及病毒感染(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排斥反应。 减少: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性淋巴细胞减少见于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时。 单核细胞(M):增加:传染病或寄生虫病;血液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红细胞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男性:(~)×1012 女性:(~)×1012 新生儿:(6~7)×1012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增多: 相对增多:血液浓缩, 绝对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高原性心脏病,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减少: 造血物质缺乏 造血功能低下 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继发性:各种炎症、结缔组织病 4.血红蛋白 (1)正常值参考范围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新生儿:70-200g/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增加: 疾病: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病。大细胞高色素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创伤:失水,大面积烧伤 用药:维生素K,硝酸甘油 减少: 出血:减少程度和红细胞一致 疾病: 血红细胞减少比红细胞减少严重: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 红细胞减少比血红细胞减少严重:大细胞高色素贫血。 5.血小板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100~300)×109/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减少: 生成减少:再障、急性白血病、骨髓转移瘤、骨髓纤维化

常见微生物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卫生部规定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卫办医政发〔2011〕56号)。特介绍微生物检验项目,方便统计与分析点评。细菌检验为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目标性治疗:提高微生物的送检率与检出率,有利于诊断与使用抗菌药。 经验治疗:根据本地区病原菌类型时间、区域、耐药谱等使用抗菌药。 调整治疗方案针对性用药:获得准确病原菌和细菌药敏结果。 细菌培养的临床意义 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不同,由于其样本采集易受杂菌的干扰和培养条件的限制,因而造成检测结果有时与临床不完全一致,故在分析细菌培养报告时应明白:细菌培养阴性不代表无细菌感染、细菌培养阳性不代表该菌一定是病原菌,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1、血液和骨髓培养 目前血液培养仍然是菌血症和败血症的细菌学检验的基本方法,并且广泛地应用于伤寒、副伤寒及其它细菌引起的败血症的诊断。菌血症系病原菌一时性或间断地由局部进入血流,但并不在血中繁殖,无明显血液感染临床征象。常可发生在病灶感染或牙齿感染,尤以拔牙、扁桃体切除及脊髓炎手术后等多见。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造成身体的严重损害,引起显著的全身症状(如不规则高热与全身中毒等症状),它多继发于组织器官感染,尤其是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及烧伤等。 单次的血培养结果,对临床无鉴别指导意义,应多次多部位采集血液进行培养,才可判定检出菌究竟是病原菌还是污染菌。 抽血时应特别注意皮肤消毒和培养瓶口的灭菌。 2、脑脊液培养 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故在脑脊液中检出细菌(排除操作中的污染)应视为病原菌。引起脑膜炎的细菌种类不同,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多为脑膜炎奈瑟菌,除此之外尚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3、尿液培养 尿液细菌培养对于膀胱和肾脏感染的及早发现和病原学诊断很有价值,对于尿道、前列腺以及内外生殖器的炎症也有一定价值。尿液中出现细菌通常称为菌尿症,如果尿液本身澄清但培养出细菌,一般为标本采集时未彻底消毒尿道口引起。如果细菌培养阳性同时伴有脓尿出现,则提示有尿路感染的可能(需指出轻度感染时可无脓尿出现)。泌尿系感染常见菌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除结核分枝支杆菌外,这些细菌又是尿道口常驻菌,极易引起标本留样污染,应注意鉴别。某些真菌疾病,如曲菌病在播散时也可造成肾脏感染,且尿中也能检查到。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 ~0.05 (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 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 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 单核细胞M 0.03 ~0.08 (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 ×10的6次方/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医学检验试题库

医学检验试题库-----检验综合题(1)A1型题 1.毛细血管采血常用的部位是: A、手背 B、肘部 C、足跟 D、手指 E、耳垂 2.婴幼儿毛细胞血管采血常用的部位是: A、手背 B、颈部 C、足跟 D、手指 E、耳垂 3.用自动血液分析仪,首选的抗凝剂是: A、肝素 B、EDTA-K2 C、EDTA-Na2 D、草酸盐 E、枸橼酸钠4.下列属碱性蛋白的物质是: A、DNA B、RNA C、嗜碱颗粒 D、杜勒小体 E、红细胞胞质 5.正常血涂片白细胞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占: A、20%~40% B、2%~4% C、5%~10% D、0%~5% E、0.5%~5% 6.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于: 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白血病 E、急性溶血性贫血 7.红细胞大小不一最常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细胞贫血 C、失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8.巨幼细胞贫血时,血液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变化如下: A、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 B、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 C、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 D、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 E、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减低,↓↓明显减低) 9.不属于血红蛋白继发性增多的疾病是: A、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B、肺源性心脏病 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D、某些肿瘤患者 E、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10.卡波环现认为可能是: A、核残余物 B、脂蛋白变性 C、色素沉着 D、血红蛋白聚集 E、胞质发育异常 11.血涂片计数100个白细胞见25个有核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值为10×109/L,则白细胞计数的真实值为:

-血常规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主要反映有无感染,当然作用很多,这是主要作用. 红细胞系列的主要反映有无贫血. 血小板系列的主要反映有无血小板减少或者增多. 以上是常用的作用.

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为36.9℃~37.5℃。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上述基础体温是指的直肠温度,即从肛门所测得,一般口腔温度较其低0.3℃~0.5℃,腋下温度又较口腔温度低0.3℃~0.5℃。 我的孩子有一回发烧,也是的,退烧药才吃下去,不一会就退下去了,过了几个小时又烧起来,如此反复。送去医院看了,验了个血,为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发烧,病毒性感染的一个特征就是反复发烧。 医生并没有开退热针,也没吊瓶,只是开了3针抗病毒针,打了3天果然就没再高起来过。若高烧38.5度以上,请立即让医生确诊是病毒感染的,还是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细菌感染的就用抗菌素(如头孢类),不要急于退烧,烧只是表象,要把病因找出来。 另外我想说的是不要迷信输液。医生说了,可以吃药的不要打针,可以打针的不要输液,关键是要用对药,而不是用重药。 注意是否有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情况存在。 主要的症状及原因有以下: 发烧的同时流鼻涕——感冒(感冒症候群) 咽喉痛——咽喉炎、扁桃腺炎 持续发烧39℃左右,白眼珠充血且出眼屎——游泳池热 在高温场所发高烧的同时,筋疲力尽——中暑症(日射病) 腮腺肿胀——流行性腮腺炎 耳朵流水、情绪不稳——中耳炎 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呼吸困难——肺炎 牙床发红、唾液多——口腔炎 呕吐、抽筋、前囟门凸起——脑膜炎 呕吐、抽筋、意识不清——肺炎、急性脑病 尿的次数多、血尿——尿道感染 发烧的同时,抽风——热性抽筋

各种指标临床意义

ADA得临床意义 (1)肝脏疾病 ADA活性就是反映肝损伤得敏感指标,可作为肝功能常规检查项目之一,与ALT或GGT等组成肝酶谱能较全面地反映肝脏病得酶学改变。血清中得ADA活性测定可用于: ①判断急性肝损伤及残留病变,急性肝炎时,ADA轻、中度升高,但重症肝炎发生酶胆分离时,ADA明显升高。急性肝炎后期, ADA增高率高于ALT,其恢复正常时间也较后者为迟,ALT恢复正常而 ADA持续升高者,常易复发或易迁延为慢性肝炎。 ②协助诊断慢性肝病, 可作为慢性肝病得筛选指标、慢性肝炎、肝硬化与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DA活性显著升高。其阳性率达85%~90%,慢性活动性肝炎 ADA活性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可用于二者得鉴别诊断、 ③有助于肝纤维得诊断 ④有助于黄疸得鉴别,阻塞性黄疸血清ADA活性及阳性率均明显低于肝细胞性黄疸及肝硬化伴黄疸者。 (2)结核得诊断与鉴别诊断

体液中ADA活性水平测定就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核病得一个重要 辅助手段。 结核患者得血清、胸腹水、脑脊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得ADA活性都有不同程度地升高。脑脊液ADA检测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得重要指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ADA明显升高,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得鉴别诊断、脑脊液ADA可作为早期结脑诊断、观察病情与疗效得常规检查项目;ADA就是高度特异得结核性胸腹水标志物,胸水ADA活性可用于结核性与癌性胸膜炎得鉴别诊断、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胸水ADA大于40U/L提示结核性,小于35U/L提示恶性或非结核性、 (3)糖尿病得鉴别诊断据国内外文献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血AD A明显升高,且与HbA1c 有明显正相关关系,1型糖尿病患者得ADA与H bA1c无明显相关关系。因此,测定血清ADA对于鉴别诊断1型与2型糖尿病、衡量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好坏有一定得意义。 (4)血液病得诊断 血清ADA活性检测有助于白血病得临床分期与分型判断,白血病得鉴别诊断与慢粒或慢淋急变得早期诊断,并可作为判断患者体内白血 病细胞负荷情况得一项生化指标。另外,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

骨科常用化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骨科常用化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一、血常规化验(正常标准) 1、血细胞成人每立方毫米5000~10000;1~5岁儿童约为8000~11000 2、红细胞成人男性每立方毫米400~500万;成人女性350~450万;新生儿600~700万;两岁后逐渐下降 3、血红蛋白成人男性13、5~15克%;女性12~1 4、5克%。 4.血沉:A、长管法,每小时儿童12毫米以下;成人男性15毫米以下;成人女性20毫米以下。B、短管法,每小时儿童2~10毫米,成人男性0~8毫米,成人女性0~10毫米。 5.血小板:每立方毫米10~30万。 6.出血时间:1~5分钟。 7.凝血时间:A、试管法4~12分钟;B、毛细血管2~4分钟;玻片法2~8分钟。 8.蛋白质:总量6~7、5克%;白蛋白3、5~4、8克%;球蛋白2~3克%;白蛋白/球蛋白3、8~4、8克%。 9.葡萄糖:成人80~120毫克%;儿童80~100毫克%。 10.总胆固醇:成人100~230毫克%;6岁以上儿童130~200毫克%。 11.甘油三酯:比色法<5、45毫当量/升或40~150毫克%。 12.谷丙转氨酶:定量法2~40卡门氏单位。 13.肝功能:黄疸指数2~6单位;总胆红素0、1~1毫克%;麝香草酚浊度0~6 单位;硫酸锌浊度2~12单位。 二、血常规检查(常见表现及原因) 1、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正常情况: (00、05-00、3)*109/L 增高: 支气管哮喘,荨麻疹,湿疹,寄生虫病,何杰金氏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阿狄森病病,西蒙病,席汉病、降低: 使用糖皮质激素,柯兴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 2、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情况: (00、5-1、5)% 增高: 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降低: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3、红细胞正常情况: 男性: (4-5) *1012/L; 女性: (3、5- 4、5) *1012/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得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降低: 贫血,出血。 4、血红蛋白正常情况: 男性: (120-150) g/L; 女性: (105-135) g/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得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降低: 贫血,出血。 5、白细胞正常情况: (4-10)*109/L 升高: 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降低: 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中性粒细胞正常情况: (50-70)% 增高: 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 病毒性感染 6、嗜酸性粒细胞正常情况: (00、5-3)% 增高: 过敏性变态反应,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寄生虫感染; 降低: 伤寒, 副伤寒、糖皮质激素长期或大量用药后。

临床生化常规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1) 1、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参考值0-40IU/L 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2、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参考值0-40I/L 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转肽酶——GGT:正常参考值0-40IU/L 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4、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考值30-115IU/L 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5、乳酸脱氢酶——LDH:正常参考值90-245U/L 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12-48小时开始升高,2-4天可达高峰,8-9天恢复正常。另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可引起LDH增高 6、总胆红素——TBIL:正常参考值 4.00-17.39umol/L 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TBIL=DBIL+IBIL 7、直接胆红素——DBIL:正常参考值0.00-6.00umol/L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8、游离胆红素——IBIL:正常参考值0.00-17.39umol/L 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9、总蛋白——TP:正常参考值55.00-85.00g/L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TP=ALB+GLB 10、白蛋白——ALB:正常参考值35.00-55.00g/L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如白蛋白30g/L,则预后较差。

各种指标临床意义

ADA的临床意义 (1)肝脏疾病 ADA活性是反映肝损伤的敏感指标,可作为肝功能常规检查项目之一,与ALT或GGT等组成肝酶谱能较全面地反映肝脏病的酶学改变。血清中的ADA活性测定可用于: ①判断急性肝损伤及残留病变,急性肝炎时,ADA轻、中度升高,但重症肝炎发生酶胆分离时,ADA明显升高。急性肝炎后期,ADA增高率高于ALT,其恢复正常时间也较后者为迟,ALT恢复正常而 ADA持续升高者,常易复发或易迁延为慢性肝炎。 ②协助诊断慢性肝病, 可作为慢性肝病的筛选指标。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DA活性显著升高。其阳性率达85%~90%,慢性活动性肝炎ADA活性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可用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③有助于肝纤维的诊断 ④有助于黄疸的鉴别,阻塞性黄疸血清ADA活性及阳性率均明显低于肝细胞性黄疸及肝硬化伴黄疸者。 (2)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体液中ADA活性水平测定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核病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 结核患者的血清、胸腹水、脑脊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ADA活性都有不同程度地升高。脑脊液ADA检测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ADA明显升高,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脑脊液ADA可作为早期结脑诊断、观察病情和疗效的常规检查项目;ADA是高度特异的结核性胸腹水标志物,胸水ADA活性可用于结核性和癌性胸膜炎的鉴别诊断。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胸水ADA大于40U/L提示结核性,小于35U/L提示恶性或非结核性。 (3)糖尿病的鉴别诊断据国内外文献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血ADA 明显升高,且与HbA1c 有明显正相关关系,1型糖尿病患者的ADA 与H bA1c无明显相关关系。因此,测定血清ADA对于鉴别诊断1型与2型糖尿病、衡量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好坏有一定的意义。 (4)血液病的诊断 血清ADA活性检测有助于白血病的临床分期和分型判断,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和慢粒或慢淋急变的早期诊断,并可作为判断患者体内白血病细胞负荷情况的一项生化指标。另外,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完整版)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医学检查指标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亦是疾病治疗中需要监控的指标。药师在参与设计临床药物治疗方案时,要善于学习和掌握常用医学检查的基础数据,并了解其指标的主要临床意义,以便于与医师沟通,观察疾病的病理状态和进程,对药物治疗方案和疾病的监测指标作出判断,提高疗效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血液是在中枢神经的调节下由循环系统流经全身各器官的红色粘稠液体,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而形成血流,具有输送营养、氧气、抗体、激素和排泄废物及调节水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功能。一般成人的血液占体重的8%~9%,总量为5000~6000ml,血液的pH为7.35~7.45,比重为1.050~1.060。 血液中的成分可分为血浆(无形成分)和细胞(有形成分)两大部分。血浆为去细胞后的液体部分,占血液总量的55%~60%。血浆中除去91%~92%的水分外,还包括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酶、激素等;而血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血液检查的内容通常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参数的检查。 一、白细胞计数(WBC) (一)简述 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细胞,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参考范围:成人末梢血:(4.0~10.0)×109/L 成人静脉血:(3.5~10.0)×109/L 新生儿:(15.0~20.0)×l09/L 6个月~2岁儿童:(5.0~12.0)×109/L (二)临床意义 1.白细胞减少: (1)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麻疹、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 (2)用药: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 (3)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 (4)其他: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响 2.白细胞增多: (1)生理性 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新生儿及婴儿明显高于成人。 (2)病理性: 主要见于各种细菌感染(尤其是金葡菌、肺炎链球菌等化脓菌感染)、慢性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的急性中毒。 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因素较多,其总数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均为异常现象,必要时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形态等指标综合判断。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是一个“大家族”,正常血液中白细胞以细胞质内有无颗粒而分为有粒和无粒两大类,前者粒细胞根据颗粒的嗜好性分为中性、嗜酸性、嗜碱性三种;后者包括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每类细胞的形态、功能、性质各异。 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1~0.05(1%~5%) 嗜碱性粒细胞:0~0.01(0%~l%)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一)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为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在白细胞中占的比例昀高,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具有吞噬和杀灭病毒、疟原虫、隐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等的作用。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减的临床意义如下。 1.中性粒细胞增多 (1)急性、化脓性感染:

常见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常见生化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 ----检验科 丙氨酸转移酶(ALT) 增高:肝胆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肝癌、中毒型肝炎、胆管炎、胆囊炎等)、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淤血、脑出血等)、骨骼肌组织受损、药物性肝损害(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抗癌药、四氯化碳、酒精、铅、汞等)。 碱性磷酸酶(ALP) 增高: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等)、骨骼疾病(纤维性骨炎、成骨不全症、佝偻病、骨转移癌、骨折修复愈合期等)。 主要用于骨骼、肝胆系统疾病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是黄疸的鉴别。r-谷氨酰转移酶(GGT)又称为r-谷氨酰转肽酶(r-GT) 增高:胰腺癌和泛特氏壶腹癌、胆道梗阻、恶性肿瘤有无肝转移、嗜酒或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避孕药等。 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 增高: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硬变活动期、心肌炎、皮肌炎、肾炎、胆道疾病、急性胰腺炎、胆道阻塞、肝癌等。 乳酸脱氢酶(LDH) 增高:心肌梗塞、肝胆疾病(如:肝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等)、肺梗塞、急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乳腺癌、结肠癌、胃癌及肺癌等。(由于各组织中LDH含量较血清高上千倍,微量损伤也足以引起血清LDH升高,故该项检查敏感性较高,正因为如此,其特异性就相对较差,但这一特点可以用于分析无明显原因升高的LDH及其同工酶,可以为早期发现无症状肿瘤病人提供线索)。(同工酶有:LD1—LD5) 胆碱脂酶(CHE) CHE是判断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是协助有机磷中毒诊断及预后估计的重要手段。胆碱酯酶在肝脏中合成,然后分泌到血液中。 增高:甲亢、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脂肪肝等。 减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杀虫剂中毒时,其活性明显降低;各种慢性肝脏疾病,如肝炎(包括病毒性肝炎、阿米巴肝炎),肝脓肿和肝硬化病人中,约有50%患者ChE活性降低,各种肝病时病情越差,其活性越低,持续降低无回升迹象者多预后不良;肝、胆疾病都会引起ALT、r-GT升高,往往难以进行鉴别,如果增加ChE测定,可以发现ChE活性降低者均为肝脏疾病,而正常者多为胆道疾病;营养不良时亦可减低。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一、肝功全项 (一)白蛋白/球蛋白的比例A/G 1—2、5 用于衡量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A/G比值<1提示有慢性肝实质性损害。动态观察A/G比值可提示病情的发展与估计预后,病情恶化时白蛋白逐渐减少,A/G比值下降,A/G比值持续倒置表示预后较差。 (二)球蛋白 1、增高 (1)、多发性骨髓瘤及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2)、肝硬化。 (3)、结缔组织病、血吸虫病、疟疾、红斑狼疮。 (4)、慢性感染、黑热病、慢性肾炎等。 2、降低 1、生理性低蛋白血症,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 2、低Y-球蛋白血症或先天性无Y-球蛋白血症。 3、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与使用免疫抑制药等常使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球蛋白降低。 (三)间接胆红素IBIL 1、5-18、0umol/L 增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疽、先天性黄疽、肝细胞性(肝炎)或混合性黄疽,也见于阻塞性黄疽。 注: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辩证关系: 1、三者均高,属肝细胞性黄疽、如急性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肝癌等。 2、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升高,属阻塞性黄疽,如胆道结石、胆道阻塞、肝癌、胰头癌等。 3、总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升高,属于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盆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症疾、新生儿黄疽等。 (四)总胆红素TBIL 5、1-20、0cmol/2 1、增高见于 (1)肝细胞性疾病:如急性黄疽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 (2)阻塞性疾病:如胆石症、胰头癌等。 (3)其她:如新生儿黄疽、败血症、溶血性贫血、严重大面积烧伤、溶血等。 2、减低无临床意义 (五)直接胆红素DBIL 1、7-6、8umol/L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疽、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六)丙氨酸转氨酶ALT 0-40u/L 增高: 1、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石症、胆管炎、胆囊炎。 2、心血重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功能不全的肝淤血、脑出血等。 3、骨骼肌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4、其她:某些药物与毒物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氨丙嗪、异烟肼、水杨酸制剂、乙醇、铅、汞、四氯 化碳或有机磷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七)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0-40u/L 增高:

12、常见POCT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常见POCT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gotropin、HCG) HCG是由胎盘滋养层细胞所分泌的一类糖蛋白激素,hCG有α、β两个亚基,α亚基的分子量为约为13000(92个氨基酸),α亚基的生物特性与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及TSH的α亚基相同。β亚基的分子量为15000(145个氨基酸),为特异性链,可被单克隆抗体检测,是一个较好的标志物(β-hCG)。β-hCG在乳腺癌、睾丸癌、卵巢癌时升高;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等非肿瘤疾病时,β-hCG也会升高。 在妊娠的前几周内,hCG对维持黄体的功能很重要,在怀孕后hCG持续稳定升高,至第10周达到峰值,然后在怀孕的进程中缓慢回落,分娩后几周即降至正常人水平。某些生殖细胞肿瘤也会产生hCG,胚胎滋养层疾病时hCG也会升高。 【临床意义】 用于确定和监测怀孕,HCG在受孕后9-13天即有明显升高,妊娠8-10周时达高峰,然后下降,维持较高水平,直至足月娩,如果怀孕的最初3-6周,HCG不能持续以每两天66%的速度递增,应考虑异位妊娠或先兆流产的可能性或用于胚胎滋养层疾病及精原细胞癌。 帮助诊断滋养层疾病和生殖细胞癌,可阶段性检测用于监测以上疾病的治疗效果及肿瘤复发。在绒毛膜上皮癌以及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等中,HCG可见升高,经治疗后降低,因此,HCG也可作为疾病预后的监测指标。在胰腺癌、胃癌、小肠癌、结肠癌、肝癌、乳腺癌也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当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等非肿瘤状态时,HCG含量也会升高。 帮助诊断宫外孕,帮助诊断和监测习惯性流产孕妇、监测流产后的孕妇看是否有残留;在怀孕早期,血中hCG每2-3天浓度会升高一倍,宫外孕时则升高较慢。妊娠失败时hCG浓度加倍时间会延长,并很快呈现迅速降低趋势。若流产后hCG不能降至极低水平,可能表明有hCG生成性性组织残留需要清除。还可用于性早熟诊断,绝经期判断,不孕症的诊断。 1. 若所测结果与临床观察不符,应该用其他方法核实,如尿hCG定性实验,尿中无hCG,则表明血清检测结果为假阳性。另外一种鉴别办法是将标本作系列稀释测定,含有干扰物质的样本测定结果会呈现与稀释度不成比例的变化。

常用医学计算公式

不同年龄每日需水量计算式 年龄每日需水量计算式 成人体重(kg)×40(ml) 10~14岁体重(kg)×[50~80(ml)] 8~9岁体重(kg)×[70~100(ml)] 4~7岁体重(kg)×[90~110(ml)] 2~3岁体重(kg)×[100~110(ml)] 1~2岁体重(kg)×[120~160(ml)] 肌酐清除率计算 肥胖中度:=SW+SW×(0.31~0.30) 重度:=SW+SW×(0.31~0.50) 瘦弱:=SW-SW×(0.11~0.20) 严重瘦弱:= SW-SW×0.20(及其0.21以上) 体重指数 体重指数=体重(kg)/BSA(m2) 正常值:男20~25,女19~24(超过此指数为肥胖) 体表面积计算

中国成年男性 BSA=0.00607H+0.0127W-0.0698 中国成年女性BSA=0.00586H+0.0126W-0.0461 小儿体表面积BSA=0.0061H+0.0128W-0.1529 新 30公斤以上:(W-30)*0.02+1.05 30公斤以下:W*0.035+0.1 静息能量消耗计算 Harris-Benedict计算公式: 女性:REE(Kcal/d)=655+9.6W+1.7H-4.7A 男性:REE(Kcal/d)=66+13.7W+5.0H-6.8A [W=体重(Kg);H=身高(cm);A=年龄(岁)] 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3.888 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1.1666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7 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5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03 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3.311 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993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596

临床检验基础--常用医学检验学英文缩写

检验学英文缩写 英文缩写中文意义 AB 酸性磷酸酶 AFP 甲胎蛋白DC 白细胞分类计数 dsDNA 双股去氧化核糖核酸 EGT 血浆乙醇凝胶试验 EUS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T 优球蛋白溶解试验 ERFT B花结形成试验 ESR 血沉 FDP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g 血浆纤维蛋白原 FM 纤维蛋白单体 GHb 糖化血红蛋白 GOT 谷一草转氨酶 G-6一PD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Pr 糖化血浆蛋白 GPT 谷一丙转氨酶 γ-GT γ-谷氨酰转肽酶 GIT 葡萄糖耐量试验 HAV 甲型肝炎病毒 Hb 血红蛋白 HBcAg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 HBcAb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HBeAg 乙肝病毒e抗原 HBeAb 乙肝病毒e抗体 HBsAg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b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HBV 乙型肝炎病毒 HCT 红细胞压积(比积) HDL 高密度脂蛋白 HDL-ch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英文缩写中文意义 IcG 靛氰绿潴留试验 IFA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g(A、D、E、G) 免疫球蛋白(A、D、E、G) IHA 间接血凝试验 Ⅱ黄疸指数 KPTT 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17-KS 17一酮类固醇 ICA 扁豆凝集素

LDH 乳酸脱氢酶 LDL 『氐密度脂蛋白 LDL-ch 嘛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TT 林巴细胞转化率 SPE 特异性酯酶染色 SIB 血清总胆红素 STGT 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SUN 血清尿素氨 T4 甲状腺素(四碘甲腺原氨酸) T3 三碘甲腺原氨酸 TBG 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 TBT 甲苯胺蓝纠正试验 TC02 二氧化碳总量 TG 血清甘油三酯 TT 凝血酶原时间 TTT 麝香草酚浊度试验、 TXA2 血栓素 UA 血清尿酶 V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 WBC 白细胞计数 A/G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JP(AKP) 碱性磷酸酶 ALT(GOT) 丙氨酸转氨酶 Am 淀粉酶 AMSA 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ANA 抗核抗体 apoAl 载脂蛋白A1 apoBloo 载脂蛋白B。。 Aslr 天门冬酸转氨酶 ASMA 抗平滑肌自身抗体 英文缩写中文意义 AB 酸性磷酸酶 AFP 甲胎蛋白 A/G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JP(AKP) 碱性磷酸酶 ALT(GOT) 丙氨酸转氨酶 Am 淀粉酶 AMSA 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ANA 抗核抗体 apoAl 载脂蛋白A1 apoBloo 载脂蛋白B。。 Aslr 天门冬酸转氨酶

生化项目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生化项目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一、总胆红素T-BIL 2.0-20.0cmol/2 1、增高见于 (1)肝细胞性疾病:如急性黄疽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 (2)阻塞性疾病:如胆石症、胰头癌等。 (3)其他:如新生儿黄疽、败血症、溶血性贫血、严重大面积烧伤、溶血等。 2、减低无临床意义 二、直接胆红素D-BIL 0.0-6.0umol/L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疽、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三、间接胆红素IBIL 1.7-13.0umol/L 增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疽、先天性黄疽、肝细胞性(肝炎)或混合性黄疽,也于见阻塞性黄疽。注: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辩证关系: 1、三者均高,属肝细胞性黄疽、如急性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肝癌等。 2、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属阻塞性黄疽,如胆道结石、胆道阻塞、肝癌、胰头癌等。 3、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属于溶血性黄,如溶血性盆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症疾、新生儿黄疽等。 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0-40u/L 增高: 1、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石症、胆管炎、胆囊炎。 2、心血重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功能不全的肝淤血、脑出血等。 3、骨骼肌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4、其他:某些药物和毒物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氨丙嗪、异烟肼、水杨酸制剂、乙醇、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五、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0-37u/L 增高: 1、肝脏疾患: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 2、胆道疾患: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 3、心脏疾患: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等。 4、一些感染性疾患:如肺炎、伤塞、结核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六、总蛋白TP 60.0-80.0g/L 1、增高 (1)常见于高度脱水症(腹泻、呕吐等)。 (2)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3)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病等。 2、减少: (1)营养不良和消耗增加:如肾病综合症、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2)蛋白合成障碍:如肝细胞病症、肝功能受损等。 (3)水钠潴引起的血浆被稀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