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专题练习

八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专题练习

八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专题练习
八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专题练习

八下历史选择题专题练习

1.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主要是因为

A 完成土地改革

B 实现农业合作化

C 掀起“大跃进”运动

D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颁布于

A .1949年

B .1953年

C .1954年

D .1982年

4.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下图是西藏

人民欢庆青藏公路通车的场面,青藏公路修建成功是在

A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 .大跃进时期

C .改革开放以后

D .文革时期

5.1958年,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影响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错误决定

A 进行整风运动

B 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C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开展反“右倾”斗争

6.追溯历史,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我国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右

图人物便是其中之一。他是

A

.邱少云

B .邓稼先

C .焦裕禄

D .王进喜

7.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分别

A .中共一大 中共七大

B .中共七大 中共十五大

C .中共一大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七大 中共十四大

8.右边是摄于1971年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的珍贵照片《乔的笑》,照片中的

“乔冠华”是盐城籍名人。当时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原因是

A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 .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C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 .APEC 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

9.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2008年3月5日,泰安市某中学初二.

三班的四位同学分别发表了演讲。甲说:“周恩来领导了南昌起义,打

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乙说:“周恩来参与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丙说:“周恩来在重庆谈判中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丁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其中有一位同学的演讲有知识性错误。他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0.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访问大陆,他表示:在“九二共识”

的基础上,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创造双赢。祖国大陆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A.解放台湾、完成统一B.民间交流、维持现状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D.实行三通、加强联系

11.李明同学以“我国高科技领域的成就”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下列研究内容与主题不符的是

A.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B.“两弹”的成功研制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D.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12.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主人的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中国大陆的解放13.决定建立右图中的纪念性建筑是在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开国大典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七届二中全会

1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

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

15.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指的是

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②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④交通运输业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6.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在农村推行了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生产队责任制C.互助合作社制D.乡镇责任制17.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依据是

A.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

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18.“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_______中的严重失误

A.第一个五年计划具体实施过程B.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C.新中国成立以后土地改革过程D.三大改造过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程19.制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0.报纸连续报道“小麦亩产12万斤”“一棵白菜500斤”等,这事可能发生在A.1953年B.1954年C.1955年D.1958年2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土地改革方面的文件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土地改革法大纲》D.《新解放区土地改革法》

2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一“伟大转折”的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B.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23.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大区别在于

A.主权归属不同B.外交政策不同C.社会制度不同D.经济政策不同

24.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社会经济稳定繁荣,1998年又成功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这充分说明了

A在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

B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C香港的稳定为世界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

D“一国两制”是香港稳定繁荣的政治保证

25.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展现中国领导人的外交风采是在

A.1953年中朝韩美谈判签订停战协定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26.海峡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是在A.大陆确立“三十六计,和为上计”的对台政策

B.大陆提出“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

C.台湾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交往

D.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

27.下列事件的历史作用与其他项不同的是

A 1958年总路线的提出B“大跃进”的开展

C中共八大的召开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掀起

28.中共中央提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议是在

A.筹建新中国时B.制定宪法时 C.修改宪法时 D.中共“八大”上

29.发展两岸关系的基础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一国两制C.经济文化交流D.同属中华民族3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的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土地改革②人民公社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农业合作化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31.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严重经济困难最主要的因素是

A.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B.苏联政府撕毁合同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

3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典型事例是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维护农民利益

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使用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3.在中共十六大上首次被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

A.马克思主义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邓小平理论34.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广泛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②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完

全由本民族自己解决③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④少数民族与汉族一样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

35.中国的科技人员为“两弹一星”的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杰出代表有

①邓稼先②钱学森③王进喜④杨利伟⑤李四光

A.①②B.①②C.②④⑤D.①③④36.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在20世纪

A.70年代早期B.70年代中期C.70年代后期D.80年代初期37.我国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

C.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D.1956年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完成38.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形成于

A.解放战争时期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39.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于

①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②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③苏联撕毁合同④急于求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0.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迈出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第一大步是

A.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C.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41.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决定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除了深圳、珠海外,还有A.上海、海南B.厦门、上海 C.汕头、海南D.厦门、汕头42.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

A.特区问题B.香港问题C.澳门问题D.台湾问题43.使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得以实现的主要措施是实行

A.民族平等的原则B.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C.民族团结的原则D.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44.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

A.钱学森B.袁隆平C.杨利伟D.邓稼先45.我国跨入核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A.大亚湾核电站的建成B.远程火箭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初中历史选择题的分类

初中历史选择题的分类 选择题具有概念性强,灵活性大,系统考察双基,知识覆盖面广,时间利用率高等优点,从而成为能够全方位、多层次考察学生根据已知的历史知识独立地分析、理解、归纳、判断、推理等多方面能力的重要题型,在各级各类考试中被广泛运用。 选择题的结构一般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题干就是用陈述句或疑问句或图片材料创设解题情景和思路;选项就是根据题干创设的情景设置可供选择的答案。 选择题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大类型: 一.表述型选择题 其题干中常用“…是”、“表现在”、“标志是”、“反映出”、“开始于”、“内容是”、“性质是”、“特点有”等提示语。 二.否定型选择题 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题干中常用“错误”、“不正确”、“没有”、“不是”、“不包括”、“无关的”、“不属于”等词语。 三.因果型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列出的是原因,常用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

了”、“根本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常用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作用”、“结果”等。 四.比较型选择题 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 映放在一起,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其相同点或不同点。题干中一般都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点”、“相似”、“新特点”、“新变化”、“继承了”、“发展了”等标志性词语。 五.组合性选择题 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列出四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根据这些数字序号组合成备选项。 六.排序型选择题 就是把打乱了顺序的事件,按一定要求(时间、空间、逻辑关系等)排列出正确的顺序。 七.材料型选择题 就是在题干中引入一些图片、数据、表格,根据材料创设相关情景,设置备选项,或者以不同材料设置备选项。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选择题专练地方历史(解析版)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选择题专练:地方历史 选择题 1.扬州是一座古今文化交相辉应的城市。下列属于古代历史文化遗存的是() A. 扬州火车站 B. 润扬大桥 C. 瘦西湖 D. 扬州泰州机场 【答案】C 【解析】【分析】扬州是一座古今文化交相辉应的城市。下列属于古代历史文化遗存的是瘦西湖。火车和飞机是近现代才出现的交通工具,AD属于近现代建筑成就,C润扬大桥2004年才建成,都不符合题干中强调的古代历史文化遗存。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扬州古代历史文化遗存的是瘦西湖。 2. 岳麓书院位于() A. 益阳 B. 衡阳 C. 郴州 D. 长沙 【答案】D 【解析】【分析】岳麓书院是古代汉族书院建筑,属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岳麓山风景区岳麓山东面山下.北宋开宝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并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现为湖南大学下属学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岳麓书院.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岳麓书院的相关史实。 3. 湖湘文化的开启者是() A. 屈原、魏源 B. 屈原、贾谊 C. 胡安国、胡宏 D. 贾谊、周敦颐 【答案】B 【解析】【分析】战国时期的屈原和西汉的贾谊的作品反映出忧国忧民、奋进探索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开启了湖湘文化的源头.屈原是战国时期的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他的作品大多写作或完成于洞庭湖地区,对湖湘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上下求索的精神,融会成湖湘文化的重要特征.贾谊是西汉初年,贾谊被贬谪长沙.著《吊屈原赋》《鹏鸟赋》,其作品表现了他愤世嫉俗、志洁行廉的高尚品格、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故选B。

历年中考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

2009年中考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 1、文字狱自古就有,统治者实行文字狱的目的都是为了 A.笼络人才 B.选拔官吏 C.稳定社会秩序 D.从思想上控制人民 2、为保卫祖国的边疆不受侵犯,亲自组织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大败俄军的清朝皇帝是 A.顺治 B. 雍正 C.康熙 D.乾隆 3、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清朝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设置了 A.驻藏大臣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黑龙江将军 4、在清朝前期,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①达赖②伊犁将军③班禅④驻藏大臣 A. 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毒品鸦片对中国产生的危害及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告诉我们要 ①与贩毒活动斗争②远离毒品③抵制毒品的诱惑④开展禁毒教育 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列强获取大量赔款 D.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7、《马关条约》中,体现了帝国主义时代特征的条款是 A.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C.增开新的通商口岸 D.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8、20世纪初,有人说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这种看法 A.是正确的,因为它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B.是正确的,因为中国已经成为殖民地 C.是错误的,因为它还是中国人的政府 D.是错误的,因为它根本不可能去统治洋人 9、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在 A.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了思想解放,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 创建了近代第一批机器工业员 D.挽救了民族危亡,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0、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下列体现这一传统的史实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初一历史上册选择题100题

1、推翻秦朝统治的决定性战役是( B )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淝水之战 2、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B )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3、发明水排的是(B ) A、西汉的王景 B、东汉的杜诗 C、东汉的王景 D、西汉的杜诗 4、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族杰出首领是( A ) A、冒顿单于 B、呼韩邪单于 C、卫青 D、霍去病 5、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取了( D ) A、河套地区 B、河西走廊区 C、漠北地区 D、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6、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B ) A、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7、西域都护设立于( D ) A、138年 B、119年 C、73年 D、60年 8、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B )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9、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 C ) A、西汉初年 B、秦朝 C、西汉末年 D、东汉 10、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A ) A、秦始皇 B、陈胜 C、汉武帝 D、班超 11、官渡之战之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 D ) A、黄河以南 B、长江以南 C、南方 D、北方 1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之战是(B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城濮之战 13、淝水之战交战的双方是( A ) A、东晋和前秦 B、西晋和前秦 C、东晋和北魏 D、西晋和北魏 14、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是( D ) A、羌、氐、鲜卑、胡 B、西戎、鲜卑、羌、羯 C、匈奴、鲜卑、羯、氐、越 D、鲜卑、匈奴、羯、氐、羌 15、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C ) A、长安 B、许 C、洛阳 D、殷

2020浙江高考历史题型专练:选择题专练(一)

选择题专练(一) (建议用时:30分钟) 1.(2019·嘉兴高三测试)西周时期,“君权宗法化”是王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的体现之一。下列选项可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B.“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C.“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D.“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解析:选A。“君权宗法化”指代宗族血缘关系,“文王”“本支百世”体现了君权、宗族色彩,故A项正确;“周公吐哺”,体现的是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故B项错误;C 项反映了武士与公侯的关系,故错误;D项描写了女子出嫁,是家庭和睦昌盛的景象,故错误。 2.《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 A.代田法已经出现B.注重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发达D.耕地面积增加 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代田法出现于西汉时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讲述了对于不同的田地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体现了注重精耕细作,故B项正确;材料与水利灌溉无关,故C项错误;对于土地的处理并不能增加耕地的面积,故D项错误。 3.(2019·宁波新高考选考适应性考试)有首唐诗曾如此描述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整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这一作品采用的书法字体是() A.小篆B.隶书 C.行书D.草书 解析:选D。小篆字体略长,圆劲均匀,故A项错误;隶书气势浑厚,雄健壮美,朴实率真,稚拙天趣,取法高远,古典味浓,故B项错误;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故C项错误;草书书写时满纸盘旋飞舞,内气充盈,十分传情浪漫,激情不可抑止,故D项正确。 4.有学者指出:“世宗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军机处,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在该学者看来,军机处的作用在于() ①强化君主专制②体现开放决策 ③提高行政效率④协调满汉矛盾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初中历史中国史各地中考选择题库

初中历史各地中考选择题库 一、中国古代文化史(上)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注意原因是()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2、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下列遗址的考古发现中可为这一论断提供证据的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3、相传,造出衣裳、舟车、宫室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的“人文始祖”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4、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传说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风、雨神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A、牧野 B、逐鹿 C、长平 D、城濮 5、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灾害抗争中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右图反映的是() A、大禹治水 B、精卫填海 C、后羿射日 D、夸父逐日 6、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该地区原始农耕文化成就是() A、种植粟 B、种植水稻 C、人工取火 D、住干栏式房子 7、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8、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被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齐国 B、楚国 C、燕国 D、秦国 9、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社会生产力发展,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10、某校七年级二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一课后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奖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 11、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瀛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秦——西汉 B、西汉——东汉 C、东汉——三国 D、三国——西晋 12、“地方推行郡县制。小篆成为规范字,焚书坑儒稿专制。”这一顺口溜反映的是()实行的统治政策。

八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专题练习

八下历史选择题专题练习 1.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主要是因为 A 完成土地改革 B 实现农业合作化 C 掀起“大跃进”运动 D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颁布于 A .1949年 B .1953年 C .1954年 D .1982年 4.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下图是西藏 人民欢庆青藏公路通车的场面,青藏公路修建成功是在 A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 .大跃进时期 C .改革开放以后 D .文革时期 5.1958年,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影响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错误决定 是 A 进行整风运动 B 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C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开展反“右倾”斗争 6.追溯历史,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我国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右 图人物便是其中之一。他是 A .邱少云 B .邓稼先 C .焦裕禄 D .王进喜 7.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分别 是 A .中共一大 中共七大 B .中共七大 中共十五大 C .中共一大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七大 中共十四大 8.右边是摄于1971年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的珍贵照片《乔的笑》,照片中的 “乔冠华”是盐城籍名人。当时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原因是 A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 .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C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 .APEC 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 9.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2008年3月5日,泰安市某中学初二. 三班的四位同学分别发表了演讲。甲说:“周恩来领导了南昌起义,打 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乙说:“周恩来参与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丙说:“周恩来在重庆谈判中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丁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其中有一位同学的演讲有知识性错误。他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0.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访问大陆,他表示:在“九二共识” 的基础上,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创造双赢。祖国大陆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初中历史重要选择题合集(附答案)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2、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下列遗址的考古发现中可为这一论断提供证据的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3、相传,造出衣裳、舟车、宫室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的“人文始祖”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4、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传说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风、雨神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A、牧野 B、逐鹿 C、长平 D、城濮 5、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灾害抗争中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右图反映的是 A、大禹治水 B、精卫填海 C、后羿射日 D、夸父逐日

6、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该地区原始农耕文化成就是 A、种植粟 B、种植水稻 C、人工取火 D、住干栏式房子 7、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8、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被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齐国 B、楚国 C、燕国 D、秦国 9、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社会生产力发展,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10、某校七年级二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一课后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奖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 11、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瀛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秦——西汉 B、西汉——东汉 C、东汉——三国 D、三国——西晋 12、“地方推行郡县制。小篆成为规范字,焚书坑儒稿专制。”这一顺口溜反映的是实行的统治政策。

2017年高考历史-概念类选择题-专题练习(七)

2017年高考历史专题练习 概念类选择题 (时间:15分钟满分:48分) 1.(2016·北京西城示范校期中)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重农抑商B.农商并重 C.重商主义D.自由主义 2.(2016·山东潍坊期末)春秋时,楚国国君用人“内姓选于亲,外姓选于旧。……贵有常尊,贱有等威。”这体现了() A.分封制B.宗法制 C.察举制D.科举制 3.(2016·四川南充一模)孙中山也提出过要实现社会主义,他在1912年的演讲中宣称“今吾国之革命,乃为国利民福革命。拥护国利民福者,实社会主义。”据此判断,孙中山所谓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指的是实现() A.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B.民主平等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平均地权 4.(2016·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有学者认为:“英国金融资本的突击力量远比船坚炮利的帝国海军更具威力,他们首先打垮了中国的白银货币本位……进而剥夺了清帝国的财政税收大权。”英国“首先打垮了”清朝“白银货币本位”的方式是() A.商品输出B.鸦片走私 C.军事进攻D.迫签条约 5.(2016·广东肇庆二模)一个思潮出现之后,引起许多人的讨论。一位德国诗人认为那是一种疾病;另一位法国小说家却认为那是文学中的自由主义,融合怪异和悲剧性或庄严,是生命的完整的真理。这一思潮是() A.理性主义B.古典主义 C.浪漫主义D.现实主义 6.(2016·天津六校联考)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开展了()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 7.(2016·广东七校联考)1981年1月,年已70的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就任美国第40任总统,他没有学过经济专业,却在最危难的时候带领美国走出“滞胀”泥潭,“里根经济学”成为世界经济史上一个响当当的学说。下列经济措施最有可能属于“里根经济学”的是()

高考历史选择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选择题及答案 【篇一: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txt>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 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 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 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 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 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 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 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 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应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三大改造练习题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三大改造练习题 人教版历史(2017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三大改造 同步检测题 1.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个体生产缩小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D.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 土地改革之后,我国又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被称为“三大改造”,其中对农业的改造途径是( ) A.走集体化道路 B.供销合作社.一大二公 D.公私合营 3. 1953年春,河南安阳的一个村支部书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带领大家把社办下去,决不向困难低头。”他所说的“社”是指( ) A.手工业生产合作社B.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村信用社 D.农村供销社 4. 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手工业合作化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 5.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 6. 电视剧《大宅门》讲述的是老北京一家百年药店白家“百草厅”的百年兴衰沉浮历史,这家民族资本家老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应走的发展道路是( ) A.公私合营 B.独立经营.投资国外 D.股份制经营 7. 下面表格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比例,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国民收入 (%) 商业零售 (%) 工业产值(%) 公有制经济 92.9 95.8 100 私有制经济 7.1 4.2 0 A.新中国成立 B.抗美援朝胜利.土地改革完成 D.三大改造完成

九下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200题

九下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 1.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A.1789年法国大革命B.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D.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维护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国际组织是A.国际联盟B.联合国C.欧洲共同体D.欧盟 3.下列凡尔赛和约的规定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分赃性质的是 A.军备问题B.殖民地问题C.德国边界问题D.赔款问题 4.使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事件是 A.苏联的建立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D.1936年通过新宪法 5.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B.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C.新政的实施使美国的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 D.新政实施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6.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相似表现有 ①曾以中立国的地位发战争财②为捞取战利品而决定参战 ③美国参战加速了战争结束④美国参战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7.20世纪70年代初,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是A.法国B.英国C.日本D.德国 8.二战后,美国在经济上援助西欧的根本目的是 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B.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 C.向苏联和东欧地区进行经济渗透D.帮助欧洲经济复兴 9.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A.信息化、全球化B.高速度、低膨胀 C.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D.高速度、低失业率 10.导致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的根源是 A.美苏争霸B.第三世界兴起 C.苏联解体D.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多极化 11.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500年历史结束的事件是 A.纳米比亚独立B.埃塞俄比亚独立 C.阿尔及利亚独立D.埃及独立 12.慕尼黑会议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是 A.希特勒吞并捷克斯洛伐克B.绥靖政策破产 C.德国突袭苏联D.加速二战的全面爆发 13.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留给我们有许多启示,其中说法不正确是 A.农轻重的比例要协调发展B.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 C.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D.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 14.“我带者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这句话是 下列哪位中东地区的领导人说的 A.拉宾B.佩雷斯C.阿拉法特D.萨达姆 15.世界第一只细胞克隆的山羊在中国诞生,这一现象出现于 A.工业革命期间B.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C.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D.第四次工业革命期间 16.下面关于科索沃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索沃战争是首次不经过联合国发动的战争 B.科索沃战争以南联盟的胜利而结束 C.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格局多极化受阻D.美国首次打出“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17.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 A.美国开始称霸世界B.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C.美苏冷战的开始D.美国开始主宰是世界 18.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尼赫鲁曾说:“今天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 材料中提到的“结束厄运”的时代发生于 A.1945年B.1947年C.1949年D.1950年 19.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是 A.冲击了斯大林模式B.根本改变了斯大林模式 C.最终导致苏联解体D.使工业生产总值超过了美国 20.下列关于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曾按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B.各自的经济建设都走了不少弯路 C.曾经先后进行了不同的改革D.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摆脱苏联的控制2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争结束的标志是 A.德国签署投降书B.意大利投降 C.日本签署投降书D.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22.下列各项联系,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A.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一次世界大战 B.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 C.改革开放——深圳崛起D.斯大林格勒战役——美国 23.珍珠港事件中日本偷袭的是 A.英国军队B.美国军队C.法国军队D.苏联军队 24.下列内容不属于雅尔塔会议的是 A.战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B.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 C.各国保证用人力、物力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 D.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25.20世纪末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是 A.日本B.美国C.欧盟D.德国 26.中国的海尔电器厂,它的美国工厂生产的家用电器已经位居美国同行业的前列,在美国各地的商场中几乎都可以看到海尔电器,这说明 A.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发展趋势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不平等C.高新科学技术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 D.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 27.最早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国家是 第 1 页共8 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包括答案

八年级历史(下)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25题,共75分,把选项填入表格中。) 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④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2.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共同纲领》B.《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 4.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的那首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那西藏“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 A、西藏和平解放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新中国的成立 D、抗日战争胜利 5、张艺谋的电影中具有历史震撼力的是《活着》。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发生在 A、“文化大革命”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期间 6、1958年中共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 B、在总路线指导下,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总路线忽略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总路线的提出,大大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7、十年文化大革命, 是中国人民蒙受了深重灾难和付出了惨重代价的年代,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 九一三事件 B. 四五运动 C. 二月抗争 D. 粉碎四人帮 8、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为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 9、建国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有( ) ①和平解放西藏②稳定物价之战③土地改革运动④抗美援朝

初中历史选择题题库

初中历史中考选择题库 一、中国古代文化史(上)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注意原因是()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2、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下列遗址的考古发现中可为这一论断提供证据的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3、相传,造出衣裳、舟车、宫室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的“人文始祖”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4、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传说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风、雨神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A、牧野 B、逐鹿 C、长平 D、城濮 5、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灾害抗争中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右图反映的是() A、大禹治水 B、精卫填海 C、后羿射日 D、夸父逐日 6、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该地区原始农耕文化成就是() A、种植粟 B、种植水稻 C、人工取火 D、住干栏式房子 7、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8、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被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齐国 B、楚国 C、燕国 D、秦国 9、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社会生产力发展,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10、某校七年级二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一课后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奖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 11、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瀛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秦——西汉 B、西汉——东汉 C、东汉——三国 D、三国——西晋 12、“地方推行郡县制。小篆成为规范字,焚书坑儒稿专制。”这一顺口溜反映的是()实行的统治政策。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13、“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同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了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14、下图中反映的信息包括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击败匈奴,安定边疆

2020浙江高考历史二轮练习:选择题专练(一)

选择题专练、非选择题专练 选择题专练(一) (建议用时:30分钟) 1.(2019·嘉兴高三测试)西周时期,“君权宗法化”是王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的体现之一。下列选项可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B.“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C.“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D.“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解析:选A。“君权宗法化”指代宗族血缘关系,“文王”“本支百世”体现了君权、宗族色彩,故A项正确;“周公吐哺”,体现的是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故B项错误;C 项反映了武士与公侯的关系,故错误;D项描写了女子出嫁,是家庭和睦昌盛的景象,故错误。 2.《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 A.代田法已经出现B.注重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发达D.耕地面积增加 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代田法出现于西汉时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讲述了对于不同的田地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体现了注重精耕细作,故B项正确;材料与水利灌溉无关,故C项错误;对于土地的处理并不能增加耕地的面积,故D项错误。 3.(2019·宁波新高考选考适应性考试)有首唐诗曾如此描述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整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这一作品采用的书法字体是() A.小篆B.隶书 C.行书D.草书 解析:选D。小篆字体略长,圆劲均匀,故A项错误;隶书气势浑厚,雄健壮美,朴实率真,稚拙天趣,取法高远,古典味浓,故B项错误;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故C项错误;草书书写时满纸盘旋飞舞,内气充盈,十分传情浪漫,激情不可抑止,故D项正确。 4.有学者指出:“世宗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军机处,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在该学者看来,军机处的作用在于() ①强化君主专制②体现开放决策 ③提高行政效率④协调满汉矛盾 A.①②B.②③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与国得成立与巩固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会决定以______________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_________________、 2、1949年 ________月1日下午,首都30万居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4、1951年,________________ 与平解放,中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得人 1、朝鲜内战爆发后,以______________ 为主得所谓“联合国军”入侵朝鲜。 2、美国 ___________________ (舰队名称)入侵中国台湾海峡,组织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 _________ 年10月,以 __________ 为司令员得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作战。 4、 _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 就是志愿军中无数可歌可泣得英雄人物中得代表。 5、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_____________ 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得胜利。 第3课土地改革 1、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前,严重阻碍农村经济与中国社会发展得就是封建 _______ 制度。 2、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得_______________ 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 地改革。 4、到__________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5、 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得封建土地制度。 第4课工业化得起步 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________ 年开始执行,它得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___________ ,建立国家 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______ 得初步基础。 2、“一五”计划期间,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我国得“一五”计划以________ 帮助兴建得一百多个项目为中心。 4、 ___________ 年9月,第一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得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就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 类型得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九年级历史中考选择题专题练习

九年级历史选择题专题练习(全册) 1.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A.会建造房屋B.会使用天然火C.会制造彩陶D.会种植水稻2.右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体育运动图标,它是在中国古代 某种字体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这种字体是 A.行书B.隶书C.楷书D.篆书 3.丝绸之路开辟后,在汉代的长安城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一位将军骑着汗血宝马飞驰而过 B.一个法国人在街头摆卖他的火枪 C.一个阿拉伯人在客栈吃完胡萝卜大餐后拿出波斯银币付帐 D.一支驮着丝绸的商队正准备往西域出发 4.历史上为“纸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孔子B.李冰C.蔡伦D.祖冲之 5.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其中在今天淮安、扬州的一段叫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 6.我国封建治世中最为繁荣的是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7.小明爷爷爱好收藏古钱币,他有一枚钱币最能反映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它应该是下图 中的 A.B.C.D. 8.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取的文章《范进中举》、《孔乙己》批判的制度是 A.八股取士B.宗法制度C.行省制度D.九品中正制 9.“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张学良的这首诗称颂的历史人物是 A.岳飞B.郑成功C.戚继光D.文天祥 10.学完中国近代史,班里开展了一次题为“近代化的探索”的历史小论坛活动。下列选项内容不恰当的是 A.虎门销烟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11.“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把皇帝“拉下马”的是下面哪一个人 A.B.C.D. 12.右图两则事件发生的时间分别是 A.1894年和1944年 B.1895年和1945年 C.1895年和1944年 D.1894年和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之黄海海战日军投降

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

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 1.(2015·开封检 测)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2.(2015·恒台联 考)学习英语时,老师会介绍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与西方相比,中国人更看重姓氏传承与家人团圆。这从文化史、社会史观的视角看反映出的本质是( )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观念淡漠 D.专制王权强大 3.(2015·商丘联 考)《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中曹兵武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 ) 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C.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D.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4.(2015·德州一中期中)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下图变化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题组2 君主专制的逐步加强——皇权VS相权 5.(2015·德州联考)《千秋兴亡——秦统一2 236年祭(前221~2015)》:“秦始皇从千秋万代着眼,比较彻底地消除了旧宗制的影响,精心构造的帝制和一整套国家制度,开创了延续至今2 236年的中华帝国基业。”对材料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国家制度”的核心 B.肯定了秦国改革对中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消除旧宗制”的具体内涵 D.“中华帝国”意指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6.(2015·潍坊模 拟)唐代规定:一切政府法律,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法律地位。材料主要反映了唐代( ) A.注重依法治国 B.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C.皇权不断加强 D.宰相掌控了决策权 7.(2015·青岛联 考)“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江苏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 8.(2015·南京联 考)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那就是( ) A.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B.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C.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D.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八年级历史下册基础练习题2

一、单项选择 1.1948年三大战役中首先展开的是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下列战役中,被陈毅称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是指()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1949年初,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三大战役中“关门打狗”的战役是指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5.在辽沈战役中,被比做“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的一条扁担”是指() A.营口B.沈阳C.长春 D.锦州6.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7.三大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参加的有 () ①辽沈战役②渡江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平津战役 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②④ 8.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在____________之后() A.辽沈战役B.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 D.淮海战役9.下列对淮海战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是由中原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合力进行的战役

B.是以俆州为中心展开的战役 C.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 D.为人民解放军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 10.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由林彪参与指挥的著名战役是() ①平型关大捷②百团大战③辽沈战役④淮海战役 ⑤平津战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二、简答题 11.结合课本《辽沈战役示意图》,分析辽沈战役关键是什么战役?这一战役胜利后达到了什么战略意图?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对全国战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12.淮海战役由哪两支野战军参战?主要领导人有谁?这一战役围绕哪一中心城市展开?根据战役过程你能概括一下主要采用什么战术?淮海战役的胜利对全国战局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13.平津战役制定“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是在什么基础上制定的?该原则是如何实现的?傅作义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平津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何在? 答案:1.A 2.B 3.C 4.A 5.D 6.B 7.B 8.C 9.A 10.D 11.(1)锦州会战。(2)关门打狗。达到了将东北国民党军队消灭到关外的战略目标,使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占有优势,而且第一次在数量上也取得优势,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的基本格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