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地貌学论述题.doc

(完整版)地貌学论述题.doc

(完整版)地貌学论述题.doc
(完整版)地貌学论述题.doc

第一章

1、简述影响地貌形成发育的基本因素

2、戴维斯的侵蚀循环学说和彭克的地形分析学说的中心思想。

3、现代地貌学的发展特点。

一.影响地貌发育的基本因素

一)地貌形成的内外营力

二)岩性和地质构造

三)内外力作用时间

四)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地貌形成的内外营力-- 内力

1)内力的来源 ---由地球内能:热能、

化学能、重力能以及地球旋转能等。2)主要表现形式 --- 地壳运动、地球深

处岩浆活动和地震等。

内力作用的总趋势:

加大地表起伏,形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形态。

陆上的山地、盆地、高原等,大洋底部海岭、海盆、海沟等一些巨型、大型的地貌

形态主要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一)地貌形成的内外营力-- 外力

1)外力的来源

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日月引力能、重力能和生物活动而产生的营力。

2)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

按照外力的性质可分为流水作用、风力作用以及生物作用、人类活动的作用等;按

照外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外力作用的总趋势:使地表起伏趋向缓和

二)岩性和地质构造 -- 岩性(岩性是指反映岩石特征的一些属性,如颜色、成分、结构、构

造、胶结物、及胶结类型、特殊矿物等。)

1. 岩性不同本身就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火山地貌、岩溶地貌、黄土地貌。

2.岩性的差异可形成不同地貌形态

石英砂岩和石英岩在任何气候条件下总是形成正地形;页岩多数形成负地形;酸性脉岩多半形成正地形;而基性脉岩多半形成负地形。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的地貌形态随气候带及产状的不同而异

二)岩性和地质构造 --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地貌形态的骨架,在地质构造影响下,出现各类构造地貌,按构造地貌的规模

可分为三级:

全球构造地貌——大陆和洋底。

大地构造地貌——如大陆上的褶皱山脉、大型拱起高原,洋底的洋中脊、海岭和深

海平原等。是地壳运动、大地构造的表现。

地质构造地貌——指由断裂、褶皱和火山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三)内外力作用时间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作用时间长短不同亦会出现不同的地貌形态,显示出地貌发育的阶段性。

例如:急剧上升运动减弱初期出现的高原,外力作用虽然强烈,但保存了大片高原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原面在外力作用下侵蚀殆尽,成为崎岖的山区,再进一步发展,可转化为

起伏和缓的丘陵.

四)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

通常有两种方式:

1.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某种地貌过程;

2.是直接干预地貌过程,甚至改变地貌发育方向。

低地国家荷兰,将近一半的土地海拔不到一米,27%在海平面以下。荷兰人民筑坝

排水、造田,把海滩变成农田,面积相当于荷兰全国的1/5 。我国古代开挖的南北大运河、

苏北沿海的海塘工程等,都是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趋利避害的措施.

二.戴维斯的侵蚀循环学说和彭克的地形分析学说的中心思想

1.侵蚀循环学说

侵蚀循环学说是戴维斯于1899 年创立的关于地形发育的主要理论。

他认为地貌的发育要素有三个——构造、时间和营力,地貌的演化体现了这三者之间的函数关系,这一提法抓住了地貌演化过程的实质。

他通过对外营力作用下的地貌的研究,把地理循环分为“风蚀循环”、“冰蚀循环” 、“水蚀循环”、“海蚀循环” 等。而在每种循环中,又把地貌的发育分为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

一个短暂而起伏迅速增加的青年期,一个起伏最强烈、地形变化最大的壮年期,起伏微弱而时间无限长的老年期。指出了地貌发育的阶段性。

戴维斯的侵蚀循环学说能够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地貌发育的因素,是地貌学中第一个系统阐述地貌发展的古典理论,对地貌学的发展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其不足之处是,在思想方法上过于简单化,忽视了地貌发育过程中许多因素的变化。实际地貌的发育是非循环模式,而是旋迴性的;同时,他把地壳上升和侵蚀作用人为地分开,也是一个严重的失误;其次,他只注意到河流的下切作用,而忽视了其它形式的流水作用。

2.彭克的“地形分析”学说

该学说与戴维斯的观点不同,他认为地貌是内外力同时相互作用下的产物。研究地貌学的

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分析地貌形态去了解内外力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确定地壳运动的性

质。地貌分析的具体方法是分析斜坡形态。

他把内外力数量之间的关系和自然界常见的山坡形态联系起来,但没有考虑气候、岩性等对山坡形态的影响。

三.现代地貌学的发展特点。

1.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2.分支地貌学科发展较快。

3.与相邻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

4.研究手段和方法提高很快。

第二章构造地貌

1.构造地貌及类型。

2.全球构造地貌的特点及板块构造学说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一.陆壳和洋壳的特征差异?

大陆地壳大洋地壳

厚度大薄

双层单层

O,Si,Al,K O,Si,Mg,Fe

年代老新

二.全球构造地貌的成因

——板块构造学说

在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由美国的摩根、英国的麦肯齐和法国的勒比雄等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

扩张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板块构造说。

基本观点是:地球的岩石圈由若干个板块构成;各板块之间存在着相对水平运动,这是岩石圈运动或构造运动的主要方式,垂直运动是由水平运动派生出来的;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主要是地幔物质的热力对流。

三条活动带

1.环太平洋大陆边缘带

2. 地中海 - 喜马拉雅山脉带

3. 洋脊裂谷带板块边

界:三大活动带

边界地貌反映了两侧板块性质与活动的特点:

洋脊裂谷带的生成反映了两侧洋壳板块的分离。

环太平洋大陆边缘主要反映了洋壳板块与陆壳板块的汇聚。

喜马拉雅山突出反映了两侧陆壳板块的碰撞过程。

第二节

一.海底构造地貌类型海底构造地貌的特征

1. 大洋中脊在大西洋和印度洋称中脊,在太平洋又称中隆,发育中央裂谷。过去认为太平洋中隆不发育中央裂谷,但是据研究 ( Raymond Si ever ) ,也有中央裂谷。

主要特征:长条状隆起、有中央裂谷、有转换断层、浅源地震、火山喷发

2.大洋盆地

大洋盆地位于大洋中脊两侧,向外与大陆边缘相接。它是洋壳从洋脊向外迁移过程中形成的。这里构造运动相对平静,岩浆活动微弱,缺少地震活动。其中主要地貌类型有 : 海岭、深海平原和海沟

海岭:海底大型正地形的总称(不包括洋中脊)外形以长条状为主,主要有火山海岭、断裂海岭和陆壳海台。

火山海岭——火山串联的海底山脉

断裂海岭——断裂活动造成,如地垒断裂海岭

第三节

一.陆地构造地貌分区

(一)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的大地构造地貌

1、新生代褶皱山带

由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造山带,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等,特征是:巨大深断裂、倒转褶皱、频繁地震、火山活动等。

2、大陆裂谷带

以东非大裂谷为典型,由中央裂谷盆地和两侧的断块山脉组成,断裂切穿整个地壳进入地幔。

此外,欧洲莱茵河谷也是大陆裂谷。

(二)板块内部构造活动带的构造地貌

现在的板块内部某些地带曾经是板块边界,至今仍然比较活跃,在地貌上有一定的表

现,主要为:褶皱块断山、断块山和断陷谷。

1..褶皱块断山:古生代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因板块碰撞遭受强烈的挤压褶皱运动,中生代后期尤其是新生代又成为板块内部以块断运动为伴有褶皱的强烈构造活动带,形成现代山脉

2、断块山与断陷谷

古生代板块内部稳定区,由于新生代断块运动形成有些以断块山为主、有些以断陷谷为主

的块断构造地貌,如

断块山——太行山、贺兰山等

断陷谷——汾河谷地、渭河谷地等

(三)板块内部稳定区的大地构造地貌

板块内部稳定区长期以来构造宁静,新

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大多表现为大面积的拱

起和拗陷。

高原或丘陵:如大面积拱起,缺少构造差异

活动,形成高原,如鄂尔多斯高原;

如差异运动明显,地形起伏复杂,如

四川盆地东部丘陵。

平原:大面积凹陷区经长期堆积

二.陆地构造地貌的类型

1.构造山系和裂谷

2.高原与平原

3.丘陵与盆地

第三章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

第一节风化作用和风化壳

一、 1.物理风化作用与化学风化作用的实质及相互关系。

风化作用

地表岩石和矿物受温度变化、大气、水溶液和生物的影响所发生的一切物理状态和化

学成分的变化称为风化作用。它是一切外营力作用的先导。

通常把风化作用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三种。而生物风化作用就其本质而言,

可纳入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之中。

物理风化作用

是指岩石发生物理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过程,一般不引起化学成份的改变。产生物理

分化作用的原因有:

①岩石卸荷释重而引起的剥离作用

②外来晶体在岩石裂隙中的挤压作用

③因温度变化而引起岩石体积发生膨胀

与收缩作用

④生物活动对岩石机械风化作用的影响

化学风化作用

岩石、矿物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

而改变了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这种作用称为化学风化作用。

影响化学风化作用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水、大气和温度。

化学风化作用的类型有: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碳酸盐化作用、氧化作用、

生物化学风化作用等。

以上各种风化作用在自然界不是单独进行的,往往是同时进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物理风化作用使岩石发生机械破碎,加大孔隙度,岩石表面积增加,有利于水、空气、微生物

的侵入。因此,物理风化作用促进了化学风化作用的进行;而化学风化作用不仅改变了岩石

的化学成分,而且破坏了其结构,减弱了矿物之间的凝聚力,又有利于物理风化的进行,它

也是物理风化作用的继续和深入。

二.风化壳的特征及发育阶段。

(一)风化壳的概念及其特征

1.残积物 : 残留在原地基岩之上的风化物称为残积物。

2.风化壳 : 被风化了的岩石圈的疏松表层称为风化壳。

3.平面形态特征 : 面状、线状、囊状和复合型风化壳

4.垂直分带性 :

土壤层、风化土层(全风化带)、风化碎石带(强风化带)、风化块石带(弱风化带)、风化裂隙带(微风化带)以及原岩。各带之间都是逐渐过渡的。

(二)风化壳的发育阶段

1.物理风化为主的阶段:岩(碎)屑型风化壳

2.化学风化为主的阶段:①

化学风化的早期阶段:

硫酸盐常在地势低洼的地方富集,形成

硅铝一硫酸盐型风化壳;碳酸盐常在原地富集

形成硅铝一碳酸盐型风化壳(黄土风化壳),

故又称富钙阶段。

在半干旱地区,化学风化很弱,多为易溶

的盐酸盐和硫酸盐类在地势低洼的地方富集,

形成硅铝 - 氯化物 - 硫酸盐型风化壳

②化学风化的中期阶段:

盐酸盐、硫酸盐、碳酸盐类及胶体SiO2 均被淋溶,硅铝酸盐分解为各种粘土矿物。在这些风化物中,硅铝相对富集,故又称富硅铝阶段。组成的风化壳称为硅铝粘土型风化壳或

高岭土型风化壳

③化学风化的晚期阶段:

Al2O3.2SiO2.2H2O+nH2O→ Al2O3. nH2O+ 2SiO2.H2O

最后残留的多为铁、铝、锰的氧化物及耐风化的石英,在这些风化物中,铝铁相对富

集,故又称为富铝铁阶段。所形成的风化壳称为铁铝型风化壳或砖红壤风化壳。

三.影响风化壳发育的因素

1.气候条件

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水热条件,风化壳的发育阶段和风化壳的类型均不一

样,使得风化壳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

①极地和高山寒冷气候区:岩屑型风化壳②温带半干旱和沙漠

地带:硅铝 - 氯化物 - 硫酸盐型风化壳③温带草原气候:硅铝

- 碳酸盐型风化壳④温带森林气候,硅铝 - 粘土型风化壳⑤热

带、亚热带湿热气候:砖红壤风化壳

2.地貌条件

不同的地貌条件,影响到风化作用及残积物的分布。在地面起伏较大、新构造运动较

强烈的山区及地势低洼的地方均不利于风化壳的发育,只有在准平原上、分水岭的鞍部以及较平坦的地区,才有可能发育成巨厚的残积型风化壳;高大山区会形成风化壳类型的垂直分带性。

3 .岩性和时间

.

母岩的成分影响风化壳的发育。风化作用时间直接影响到风化壳的发育阶段

第二节

坡地重力地貌的定义

坡面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及地表水地下水影响下沿坡向下运动称为块体运

动,并形成一系列独特的地貌,即坡地重力地貌。

第三节

一.崩塌的特征和形成条件

(一)崩塌及其特征

陡峻斜坡上的岩土体、石块和碎屑层等,主要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快速地向坡下崩落,

在坡麓形成倒石堆,这一过程称为崩塌。发生突然;速度块;破坏性大;形成倒石堆

(三)崩塌的形成条件

1.地貌条件

1)崩塌只能发生于陡峻的斜坡地段。

2) 崩塌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强烈切割、地势高差较大、地形破碎、坡度陡峻的高山峡谷区,特别是河流的上游、河流强烈侧蚀的凹岸,以及海蚀崖、湖蚀崖和水库的库岸等处。

2.地质条件

主要是受岩性、结构和构造的影响。

幻灯片 31

3.气候条件

崩塌是和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密切相关的,因而,在一些日温差、年温差较大的干

旱、半干旱地区,易形成崩塌。

4.触发因素

暴雨、强烈的融冰化雪、爆破、地震及人工开挖坡脚等是引起崩塌的触发因素。二.滑坡的特征和形成条件

坡面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它碎屑堆积,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做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

(一)滑坡的地貌特征

①滑坡体

②滑动面与滑动带

③滑坡壁与滑坡台阶

④滑坡舌与滑坡鼓丘

⑤滑坡湖与滑坡洼地

⑥滑坡裂缝

(二)滑坡的形成条件

1.斜坡的地貌特征:

斜坡的高度、坡度和外形是决定滑动力大小

的主要因素。

2.斜坡的组成物质与地质结构:

滑坡主要发生在由松散堆积层构成的较陡斜

坡上。松散地层中的滑坡,多与粘土夹层有关;

基岩滑坡较少见。基岩中的滑坡,多发生在页

岩、泥质灰岩以及千枚岩、片岩等岩层分布区。

斜坡内的各种地质软弱面(断层面、解理

面、片理面、堆积层分界面等等)常构成滑动

带的软弱面。

3.地下水的作用:

地下水丰富的斜坡易发生滑坡。直接降

低坡体的抗剪强度;上覆土体和岩层的付托

作用;促使土石分化;水压力的变化

4.促使滑坡滑动的因素:①斜

坡形态的改变②大气降水和

地下水的变化

③震动影响

三.古滑坡的识别

辨别古滑坡的形态标志主要有:

①滑坡壁遗迹

②反坡台阶、池沼或湿地

③坡脚出现渗泉、大弧石或弧形突出的堆积体

④斜坡上单沟转向与双沟同源

⑤岩层倾向异常及埋藏高度的变化

⑥滑坡泥、擦痕、滑动面和被填塞的裂缝

四.滑坡与崩塌的关系

滑坡和崩塌如同孪生姐妹,甚至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伴而生,产生于相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和相同的地层岩性构造条件下,且有着相同的触发因素,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带也是崩塌的易发区。例如宝成铁路宝鸡至绵阳段,即是滑坡和崩塌多发区。崩塌可转化为滑坡:一个地方长期不断地发生崩塌,其积累的大量崩塌堆积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滑坡;有时崩塌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滑坡运动,且这种转化是比较常见。有时岩土体的重力运动形式介于崩塌式运动和滑坡式运动之间,以至人们无法区别此运动是崩塌还是滑坡。因此地质科学工作者称此为滑坡式崩塌,或崩塌型滑坡、崩塌、滑坡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诱发、互

相转化:崩塌体击落在老滑坡体或松散不稳定堆积体上部,在崩塌的重力冲击下,有时可使老滑坡复活或产生新滑坡。滑坡在向下滑动过程中若地形突然变陡,滑体就会由滑动转为坠落,即滑坡转化为崩塌。有时,由于滑坡后缘产生了许多裂缝,因而滑坡发生后其高陡的后

壁会不断的发生崩塌。另外,滑坡和崩塌也有着相同的次生灾害和相似的发生前兆。

崩塌与滑坡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常堆积在山坡脚,呈锥形体,结构零乱,毫无层序;而滑坡堆积

物常具有一定的外部形状,滑坡体的整体性较好,反映出层序和结构特征。也就是说,在滑坡堆积物中,岩体(土体)的上下层位和新老关系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是有规律的分布。

2 .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山体),而滑坡体则很少是完全脱离母体的。多属部分滑体残留在滑床之上。

3 .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的垂直位移量远大于水平位移量,其重心位置降低了很多;而滑坡则不然,通常是滑坡体的水平位移量大于垂直位移。多数滑坡体的重心位置降低不多,滑动距离却很大。同时,滑坡下滑速度一般比崩塌缓慢。

4 .崩塌堆积物表面基本上不见裂缝分布。而滑坡体表面,尤其是新发生的滑坡,其表面有很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纵横裂

缝。比如:分布在滑坡体上部(也就是后部)的弧形拉张裂缝;分布在滑坡体中部两侧的剪

切裂缝(呈羽毛状);分布在滑坡体前部的横张裂缝。其方向垂直于滑动九向,亦即受压力的方向;分布在滑坡体中前部,尤其是以滑、坡舌部为多的扇形张裂缝,或者称为滑坡前缘的放射状裂缝。

第四章流水地貌

第一节

一.坡面流水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类型

坡面径流对坡地的作用

冲刷、搬运和堆积作用

不明显冲刷带

冲刷带

淤积带

(一)不明显冲刷带

位于接近分水岭的斜坡顶部,地貌类型以浅凹地为代表。

(二)冲刷带

位于斜坡中部,冲刷作用最强,形成一系列与坡向一致的平行侵蚀纹沟,其流向与坡

向基本一致,横剖面多为 V 形。

(三)淤积带

坡积裙:在坡麓地带,由于坡度变缓,坡面径流流速减小,并有大部分水体渗入地下,水

流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坡麓发生堆积,形如裙边,称为坡积裙。

a. 形态特征:

纵向剖面形态呈中部微凹的倾斜曲线,上部坡度较大,一般60~ 80,向下逐渐变缓。前缘常与河谷底部、山间盆地或山前平原相连接。

b.组成特征

坡积物的岩性与所在坡地的基岩相同,自顶部向前缘机械组分由粗变细。碎屑物的磨

圆度很差,分选性不好,在垂直剖面上稍具层理结构。

第二节

一、沟谷的类型、特征与演变。

1.切沟:

细沟:

裸露的坡地上,水流顺坡流动,往往聚集成多股细流,侵蚀坡面形成许多大致平行的

细小沟谷称为细沟。

切沟:

细沟不断发展扩大,形成切沟。

宽深约 1-2 米,横剖面呈 V 字形,沟缘明显,沟底纵剖面与所在坡面大致平行,沟底无

稳定的堆积物。

2.冲沟:由切沟进一步发展而成

在水流的向源侵蚀作用下,沟头后退,沟谷增长,沟头产生陡坎和跌水。由于侧蚀作

用,沟槽加宽,横剖面呈宽展V 字形。沟底纵剖面与原始斜坡坡面不一致,呈凹弧曲线,

沟谷下端有部分堆积物存在。

3.坳沟:

冲沟发育到一定的阶段, 向源侵蚀和下切侵蚀减弱, 沟谷不再加深,纵剖面坡度相当平缓,沟底有沉积物覆盖。沟坡平缓,没有明显的沟缘,横剖面是宽浅的U 字形。这种宽浅的干谷称为坳沟。

根据侵蚀沟谷的纵横剖面形态特征和演变过程,可把沟谷的发育分为:切沟- 冲沟 - 坳沟三个阶段。

二、洪积扇的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变形。

暂时性沟谷水流出山口后,坡降骤减 ,水流迅速展开成辐射状,加上部分水流渗入地下,水流搬运能力随之大减,其所挟带的大量泥沙、碎屑物质发生堆积,形成一个以沟口为中心的半

圆形扇状堆积体,称为洪积扇(湿润地区小规模的扇形地称冲积扇或冲积锥)。

形态特征:平面上呈扇形,规模较大;顶部与沟口相连,坡度较大,向边缘坡度逐渐减

小;洪积扇表面发育有放射状散流,且不稳定,经常改道。

物质组成与内部结构特征:

自扇顶至扇缘可分为三个相带:

扇顶相:

位于洪积扇顶部,通常表现为舌状叠覆的砾石堆积体,分选差,透水性强,其间发

育有砂、亚粘土等物质充填废弃河道而形成的充填构造。

扇中相

位于洪积扇的中部,组成物质比扇顶细,主要由砾石、砂和粉砂组成,扁平的砾石

呈叠瓦状向上游倾斜,常见交错层理。

扇缘相:

位于洪积扇边缘部分。组成物质较细,由亚砂土、亚粘土组成,具有水平层理和波

状层理。地下水往往在该地带溢出地面,局部地段产生地表滞水和沼泽化等现象。

洪积扇在发育过程中,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会发生各种形式的变形,形成不同类型的

洪积扇。

(1 )叠置式洪积扇:在洪积扇形成之后,山体断续上升,山前地带相对下沉,在老洪积扇

前面可形成新的洪积扇,后者部分地覆盖在前者之上,形成叠置式洪积扇。

(2)念珠式洪积扇:当洪积扇形成后,山体发生大规模抬升,山前平原迅速相对下降,老

洪积扇位置抬高,新、老洪积扇以沟谷相连,无覆盖现象,形成成串的洪积扇。

(3)不对称叠置式洪积扇:在老洪积扇的两侧,新构造运动不等量升降,暂时性沟谷水流

所挟带的物质向上升量小的一侧偏离堆积,成为不对称形,在老洪积扇一侧形成新洪积扇

三、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类型、地貌特点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现象,是由大量土、砂、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

组成的一种特殊洪流。

1.要有大量松散的固体物质:这些物质主要是由风化、崩塌、滑坡等提供的,在高

山地区还有冰川活动所提供的物质。

2.要有充足的水源:主要由暴雨、洪水、冰雪大量融化及湖泊、水库溃决时产生。

3.有利的地形条件:沟谷的上游为环形洼地,有利于固体物质和水的聚集,中游为

沟坡陡峻、比降较大的沟床,有利于泥石流的快速下泻。

1.按泥石流的物质结构和流态特点可分为:

粘性泥石流:固体物质含量一般大于 40%,

最多达 80%,尤其含有一定量的粘性成分。

稀性泥石流:固体物质含量一般10~40%,粘性

成分少;

2.按泥石流的物质组成可分为:泥流、泥石流

和水石流

3.按泥石流的激发因素可分为:冰川泥石流、

暴雨泥石流和地震泥石流等。

上游 : 为高山环抱的环形洼地,此区域以侵蚀

作用为主。

中游 : 为峡谷地形。

下游 :以堆积作用为主。

粘性泥石流堆积地貌:形成许多平行于主

流方向的砾石垄岗;

稀性泥石流的堆积地貌:呈扇状(泥石流扇),

沉积物粒径自上游而下游逐渐变小,有一定

的分选性。

第三节

一、河道水流的运动特征及其对河流地貌发育的影响。

河道水流运动特征

河流是一种天然的、由一定区域内的地下水和地表水补给、长期性沿狭长凹地流动的

水流,较小者称溪、涧,较大的为江、河、川。水流占据的凹槽即为河道。其中紊流、环

流、旋涡流对河流地貌的影响最为密切。

(一)层流与紊流

层流 :流体各层,各质点的流动方向,速度相等

紊流 : 流体的各个质点在流动过程中方向,速度不断变化,各不相同。由雷诺数判定: R=vL/ V。一般> 500 为紊流。大部分天然河道水流属于紊流。 v:平均流速; L:代表长度;V:水的粘滞系数。

(二)环流

河道水流中,垂直于主流方向的封闭的横向水流系统,称为环流。

1.在弯道河流的横断面上

表层水流由凸岸流向凹岸,底层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所构成的一个封闭环流系统。环流与纵向水流结合一起,成为螺旋流(又称弯道环流)。

弯道离心力作用—主要原因

地球自转偏向力作用

2.顺直河流的横断面上:涨

水时:中间水位高,两边低

退水时:中间水位低,两边高

三)旋涡流

旋涡流是绕着垂直于流向的环流轴旋转的水流。根据旋涡流对河床作用的不同,可分

为:

①直轴旋涡流:河岸附近绕直轴旋转,常对河岸

产生强烈侵蚀,引起河岸崩塌。

②横轴旋涡流:河床底岩槛及沙丘等起伏处形成,会使床底发生变形。

(四)缓流与急流——由费洛德数判定。

缓流:Fr < 1;

急流: Fr>1。

v

Fr

v:平均流速;h:平均水深。gh

侵蚀作用

河道水流携带泥沙及溶解质,并推移床底沙砾的作用称为河流的搬运作用。

河道水流破坏地表,并冲走地表物质的作用,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的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水平面。

终极侵蚀基准面:海平面。

局部侵蚀基准面:是指局部河段下切侵蚀的界限,它只是暂时地、局部地控制河流的下切

侵蚀。

当侵蚀基准面上升时(海面上升或河流流经的陆地部分下降),河流中下游水面比降减小,河流发生堆积;而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海面下降或河流流经的陆地部分上升),新出露的河床坡度较大,下切作用加强,产生溯源侵蚀。若新出露的河床坡度较小,则堆积作

用加强。

曲流的截弯取直

螺旋流作用:当弯曲河床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下两个反向河弯按某个固定点,呈 S 形向两侧扩张,河曲颈部越来越窄,当水流冲溃河曲颈部后便引起自然的截弯取直。河弯截

直后,废弃的旧曲流便逐渐淤塞衰亡,成为牛轭湖,新河因流程缩短,比降增大,往往迅

速拓宽,发展成为深槽。

河流的搬运作用

河道水流携带泥沙及溶解质,并推移床底沙砾的作用称为河流的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当河流的搬运能力下降时,其搬运的物质就要发生沉积,即河流的堆积作用。

引起河流搬运能力降低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流速减小、水量减少、河床坡度减小、泥沙增多及人工筑坝拦水等。

综上所述,河流作用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方式。三者是同时进行的,但在不同时期和

不同河段,其作用性质和强度是有差别的。一般情况下,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下游以堆

积作用为主;凹岸以侵蚀为主,凸岸以堆积为主。

就某一河段而言,主要取决于水流的挟沙力与河流含沙量的对比关系

第四节

一.河谷的基本形态特征

1.从河流的横断面来看

包括谷坡和谷底二部分。谷坡上常有阶地发育。

谷底由河床和河漫滩组成。

2.从河流的纵向来看

上游 : 河谷深窄,谷壁陡峭,呈V 形谷,河床纵剖面坡降较大,谷底多急流、瀑布,两岸山嘴交错分布;

中游 : 谷地宽浅,表现为U字形,发育有河漫滩和阶地;

下游 : 河谷宽广,河床坡度较小,多曲流和分汉河道,有广阔的河漫滩或冲积平原发育。

3.从河谷的发展历史来看

在其发育初期: 河流坡降较大,多为深狭的

峡谷地形,谷底常有急流、瀑布和壶穴;

之后 : 河床纵剖面坡度变小,侧蚀作用加强,

发育曲流和河漫滩,河谷横剖面呈宽浅

的 U 字形;

最后 : 谷坡在长期的侵蚀作用下,在宽广的河漫

滩或冲积平原两侧,仅残留缓斜坡地或丘

陵。

河谷的基本要素:河床、河漫滩、阶地

二.侵蚀基准面的类型以及其变化对河流地貌发育的影响

终极侵蚀基准面和局部侵蚀基准面

三.河床地貌的类型

沙坡浅滩和深槽石质浅滩和深槽、岩槛与壶穴

四.三角洲的类型

按三角洲形成的主要营力可分为

三大类:河流型、波浪型、潮汐型

①河流型

河流作用力较强,泥沙来源丰富,波浪、潮汐作用较弱,形成鸟爪形、扇形、舌形等形态的三角洲,如密西西比河、伏尔加河、黄河、多瑙河等三角洲②波浪型

波浪作用较强烈,三角洲沉

积物经波浪的再次侵蚀、搬运和

堆积,形成平行海岸的沙坝、沙

滩,三角洲呈向海突出的尖头形、

弓形,如尼罗河三角洲。

③潮汐型

潮汐作用较强烈,形成一系列由

粉砂和淤泥构成的、平行潮流的长条

状沙脊(水下)、沙岛(水上)等堆

积形态,沙脊或沙岛之间为宽阔的潮

汐通道所分隔,如湄公河、恒河、长

江等三角洲。

第六节

一、水系和水系类型

水系是指一条干流及其所属各级支流共同

组成的河流系统。

①树技状水系

②平行状水系

③格状水系

④长方状水系

⑤放射状水系

⑥环状水系

⑦分散洼地状水系

⑧扭曲状水系

二、分水岭的移动和河流袭夺

分水岭:把相邻两条河流或流域分隔开的

山岭或高地。有对称和不对称的分水岭。

分水岭的迁移: 由于分水岭两侧坡地的岩性、

坡度、构造及其它自然条件的差异,距

基准面距离远近不同.就会导致两侧坡

地剥蚀速度和侵蚀速度的差异,溯源侵

蚀能力强的河流,其源头不断地向分水

岭伸展,分水岭逐渐降低,并使分水线

不断地向另一侧移动,产生分水岭的

迁移。

河流袭夺 : 分水岭迁移的结果,有时使得溯源

侵蚀能力强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的

上游段,这种水系的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袭夺他河的河流叫袭夺河。被袭夺的河流称

为被夺河。被夺河的下游,因上游河道改道

流入袭夺河,源头切断,称为断头河。

河流袭夺后所产生的地貌标志有:袭夺湾、裂点

和瀑布、阶地或谷中谷现象、反流河、风口

、宽谷小河形态的断头河等

三、流水侵蚀地貌的演化(以戴维斯侵蚀循环学说为例)

在对美国西部地区大规模调查的基础上,戴维斯( W. M. Davi s, 1850- 1934)提出了“ 解释性的地貌描述法” 与“侵蚀轮回”理论等,认为:

一个地区的地貌发育是构造、营力和时间的函数,在构造抬升的基础上,外动力侵蚀剥蚀作用下,该地区的地貌发育过程(时间)可以分为幼年期、壮年期与老年期等几个地貌发育阶段。

每一轮回即从构造抬升到再次达到老年晚期,全区呈现和缓波状起伏准平原状态,大约需要几百万年到几千万年之久。

第五章

一.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

1、岩石的可溶性

2、岩石的透水性

3、水的溶蚀力

4、水的流动性

二.喀斯特水的垂直分带性

①垂直渗透带

(充气带);

②季节变动带

(过渡带);

③水平流动带

(饱水带);

④深部缓流带。

教育学论述题及答案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论述题的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一)、论述题题型特点: 理论性强,是论述题最突出的特点。理论要有深度,是论述题主要的质量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论述题最显著的特色。 (二)、论述题解题技巧 论述题要求对所学过的理论(要把握住基本要点)展开论述。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要结合本人或学校、学区工作实践、经验,把它们做为阐述观点的材料。观点和材料要统一,语言要精炼。 1、论述题涉及的都是主要理论,其中一些问题,需要全方位论述,因此,开阔视野,多角度看问题,这是解答论述题的首要策略,当然这也要求您能对基本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有扎实的基本功,能较好的理解,这也是与你同行在我的学习经验中一再强调的观点,必须要多读,多看,多学,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以不变应万变。 例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如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回答这一问题,就要注意到三个方面,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这样论述,在发挥学校教育占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必须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通过书面或互访的形式,加强相互了解,保持经常性联系,达到对学生教育的统一要求和统一行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搞好教育工作。 2、“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论述题中,常引用这样一类格言,与教育现象联系起来,看你的理解能力。在这里,此格言表明了智力开发的重要意义,涉及的是知识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由这一点展开论述,就抓住了本质。与这一个类似的还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等说法的辨析等。 3、能用教育学理论指导实践,是论述题考察学生知识程度的又一个方面。这一点对于在职教师考取教师资格证是一个优势,但对于新毕业的学生,难度就较大,但任何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我们新毕业的同学一个优势就是记忆能力较好,能掌握好知识点,这是一个最大的优势。更何况,我们都过了10几年的学校生活,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与老师的接触、交流中度过的,这也给你们对解答这类论述题提供一些联系实际的素材,要注意多挖掘一些。与你同行提示您,必要时的一些理想化的实例(甚至是虚构的,有说服力的)都可以写出来,增强自己在论述中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去打动阅卷老师的心。当然,所有这些也必须符合现实,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4、对一种教育观点或新生事物作出评价,是论述题中最难的一类问题。要会分析,指出优点和可能存在的弊端。一定要表明自己的看法,最好能自由发挥。当然,这种发挥要符合教育原理,不能偏离主题。还是离不了与你同行提醒您的,任何论述题都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做基础的。 (三)、实例分析 论述题,有的试题给出一个实例,要求用所学的某一理论去分析实例,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类题也是同学们感到最难以作答的。答这类题一定要把握住某理论的几个要点,有针对性地对实例进行分析。 例如:前不久,我在xx学校见到一位教师给一名学生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数学23分,语文46分”。这个学生耷拉着脑袋,满眼泪花。你的感触是什么?请从教师职业道德和义务方面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 分析这一实例,题中已明确提示,请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义务方面考虑这位教师

地貌学原理考试题库

地貌学原理考试题库 一( 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其中,谷底包括河漫滩和河床 ;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阶地发育。 2.由流水堆积在沟谷中的沉积物称为冲积物。 3.在岩溶地貌中,溶蚀洼地是溶蚀漏斗进一步溶蚀扩大而成。 4.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在雪线处的年降雪量等于消融量。副热带高压带的雪线高度比赤道附近要高,说明降水对雪线高度有重要影响。 5.多年冻土区的冻土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叫活动层,下层叫永冻层。 6.沙丘移动的速度与沙丘的高度成反比,与输沙量成正比。 7.荒漠地貌按地貌特征与地表组成物质的不同,可将荒漠分为四种类型: 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 8.当波浪传播到水深小于 1/2 波浪波长的浅水区时,由于海底的磨擦波浪要发生变形,并最终导致破碎。在水深小于1/20波浪波长的极浅水区,波浪在水深为两个波高处发生破碎。(P138,3.波浪破碎中的第2行) 9.淤泥质海岸类型可以划分为堡岛型,平原型和港湾型三种。 10.我国四大盆地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和四川盆地。 11.我国三大平原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平原。 二.判断题(在题后括弧内打?或?,每题0.5分,共10分) 1. 壶穴和岩槛是河流下游常见的河流堆积(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 ) 2. 溯源侵蚀只能发生在河流源头,在近河口河段不可能出现。( × ) 也可从源头开始或河口开始溯源侵蚀抑或以瀑布形式实现后退

3. 河流袭夺是冲积平原上自由河曲截弯取直(分水岭迁移或新构造运动)的结果。( × ) 4. 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分布在谷底、洪水期可被淹没的阶梯状地形就是河流阶地。( × ) 见第四大题第六小题 5. 我国著名旅游胜地云南路南石林是白垩纪砂砾岩风化剥蚀(地表水溶蚀)形 成的地貌景 观。(× ) 6. 蛇形丘是一种冰水沉积地貌,其延伸方向可用来研究古冰川的大致流向。( ? ) 7. 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属于大陆冰盖地区(山地冰川的重要地貌)常见的冰蚀地貌类 型。( × ) 8. 年平均地温在0oC以下的土体或岩体不一定都是冻土。(? ) 9. 热喀斯特洼地是由岩溶作用形成的石灰岩地貌形态。( ? ) 10. 石环是由较细粒土和碎石为中心,周围由较大砾石为圆边的环状冻土地貌。( ? ) 11. 砾漠是在湿润气候区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 砾漠是由沉积物(洪积物、冰积物)以及基岩风化后的碎屑残积物在强烈风化作 用下,细沙和粉砂被吹走,留下粗大的砾石覆盖着地面。 12.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流动型)沙漠。(× ) 13. 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卯是典型的黄土沟(谷)间地地貌。(? ) 14(大陆裂 谷是由于地幔对流上升、地壳拉张、岩石圈变薄陷落的结果。( ? ) 15. 海沟-岛弧地貌是两个海洋板块(海洋板块与陆地板块)之间的辐合汇聚地带。(× ) 16. 活动褶曲构造山地是在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地表褶曲隆起形成的山地。( ? ) 17. 断块山地是受正断层控制的块体呈整体抬升或翘起抬升形成的山地。( ? ) 18. 断层

毛概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简答题: 1.为什么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首先,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的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其次,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最后,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的巨大勇气。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所以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2.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内在的辩证关系。 答: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都是围绕实事求是的。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与教训。 答: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是: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实现了平稳过渡,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对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至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4.怎样理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要继续解放生产力? 答:首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是最积极活跃的因素,而生产关系一旦形成则是相对稳定的。所以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展开,生产关系就会逐渐落后于生产力,这时就必须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和调整,解除对生产力的制约和束缚,实现解放生产力的目标。这是适用于任何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 其次,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原油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改革,继续不断的解放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前景。 5.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改革和发展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互相协调和互相促进,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6.为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哪三个转变? 答:(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学前教育学论述题及答案

论述题: 1、试论述蒙泰梭利教育理论的要点。 蒙台梭利是20世纪杰出的幼儿教育家,也是西方教育史上与福禄贝尔齐名的两大幼儿教育家之一。她的教育理论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 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遵循自身内部法则的生物体,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表。她视教育委促进幼儿内在力量自然发展的过程,强调幼儿的自由活动,反对成人中心的教育,反对成人中心的教育,反对传统的班级教学统一,允许幼儿个别的学习。 (2)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她认为,幼儿的发展离开适宜的环境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教育就是给幼儿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要具有以下特点:a、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b、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儿童能在那里安静而有规律的生活。c、一个生机勃勃的环境,幼儿在那里充满生气、欢乐、和可爱,毫不疲倦的生活,精神饱满的自由活动。d、一个愉快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都是为儿童设置的,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对儿童有极大的吸引力。(3)教师的作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教师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教师为幼儿精神设计环境和学习材料,提供必要的发展手段,保证幼儿能展开自由的学习。教师通过“全神贯注的观察”去发现幼儿巨大的个别差异,对幼儿的不同需要做出恰当的反应,提供必要的帮助。 (4)幼儿的自由和作业的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蒙台梭利认为,给予幼儿自由和教师对作业的组织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她说,理想的作业组织给予了幼儿自我发展的可能性,给予幼儿发泄能量的机会,才使每个幼儿获得了满足。没有作业组织的自由将是毫无效益的。没有作业手段、被放任自流的幼儿将一事无成。因此她认为,教师在为幼儿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当然也要设置必要的纪律。 (5)重视感觉教育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感觉教育是重要内容。她认为3-6岁是儿童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敏感期,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使他们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为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她设计了一套教具。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

教育学: 一、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二)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三)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简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 (一)父母的表率作用;(二)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三)父母的文化修养;(四)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3、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部客观条件)、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力) 4、简述应试教育的负效应。 (一)片面追求升学率;(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三)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5、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哪些规律? (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6、简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基本要求。 (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2)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 (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4)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7.、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差异,做好教育工作? (1)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2)教师对不同气质类型占主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 (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 (4)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点和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8、社区在发展教育中有什么样的的功能? (1)服务功能;(2)教育功能;(3)宣传功能;(4)经济功能;(5)协调功能; 9、中国教师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 (1)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2)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3)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教育。 10、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教育影响是老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 (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11、人格教育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确定人格教育的导向。(3)明确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12、教师的知识结构。 (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教育知识。 (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13、教师的能力结构:

地貌学考试题A卷和B卷及答案#(精选.)

黄冈师范学院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考试课程:地貌学考核类型:考试A卷 考试形式:闭卷出卷教师:XXX 考试专业:地理科学考试班级:地理201101、02班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4×5=20分) 1、冰斗: 2、黄土塬: 3、雪线: 4、河漫滩: 5、雅丹地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分布及其的科学。 2地貌学是介于学与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3、天然河道中的水流具有环流和流两种方式。 4、一个被抬升起来的石灰岩高原,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区域Karst地貌的发育将经历如下几个阶段:幼年期、期、期和老年期。 5、黄土的主要矿物成份是、和。 6、滑坡的三要素为、、和。 7、坡面侵蚀坡面侵蚀只出现在降雨和冰雪融水时期,有两种主要的作用过程。一是_____ 作用,二是_____________作用。 8、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与岩石。 9、冰川运动的速度为每年几十到几百米不等,速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冰床或冰面与冰川。 A卷【第1页共2 页】

10、未改变自然地貌基本形体的人工地貌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 ,另一种 是。 三、填图题(每一小题1分,共10分) 下图为滑坡纵切面示意图,请根据图示滑坡的特征,指出下图中1-10所指的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每1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地貌形成与演化的动力类型。 2、简述河流阶地的与主要特征。 3、简述黄土的主要特征 五、论述题(每1 小题13分,共26分) 1、论述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2、分析湖北省地貌的特征及其成因。 图1滑坡纵切面示意图 A卷【第2页共2 页】

毛概简答题及论述题答案

毛概简答题及论述题答案 欧阳学文 1.第一题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 ①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党带领人民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更好发挥制度优势,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效能。两者一脉相承、有机统一。 ②国家治理体系实际上就是我国经济社会管理制度体系,既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制度安排、体制机制。

③治理能力则是我们运用这些制度和体制机制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有了好的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治理能力,才能发挥治理体系的效能。 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继“四个现代化”后我们党提出的又一个“现代化”战略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第二题如何把握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一、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1.新常态形成的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外部因素和内在条件互相作用的结果,是符合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变化过程。 ①外部因素影响: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受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拖累效应影响,世界经济进入了深度结构调整之中。

②内在条件变化: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经济增长的阶段性转换是由内在条件决定的。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根本原因,是由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出现新变化所导致的。 2.新常态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 ①是速度变化。本质上说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将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低排放、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②是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层级低、产业素质低、产品档次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的顽症和痼疾,也是我国经济大而不强的根源所在。③是动力转换。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动力之源。④是多重风险。 二、科学把握新常态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认识新常态,深刻领会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所贯穿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防止形而上学倾向。 2.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教育学 (书本课后复习思考题、湘潭教育学院练习册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 第一章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答: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的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综上所述,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2.大教育观的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答:大教育观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的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大教育观包含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因此大教育观的形成,并不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3.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答: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第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基础。第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第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4.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 普通教育学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两大任务。 理论建设:第一,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第二,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第三,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第四,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 实践应用:首先,教育学要为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提供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提供一些具体实施的原则和方法。其次,教育学还必须为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论证和解释。此外,普通教育学还必须研究如何使教育理论迅速而有效地在实践中运用的问题。 6.谈谈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答: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7.怎样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来?(略) 8.怎样运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去研究教育问题? 答:研究法:首先要获取有关凭证,也就是尽全面地搜索有关个案材料;然后进行初步诊断,即对个案材料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关键;最后提出治疗方案和改进意见。运用个案研究法切忌将个案研究结果作一般推论,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名词解释: 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条痕:是矿物在条痕板上擦划后留下的痕迹的颜色。 解理: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破裂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性能称为解理 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集合体,是组成地壳和岩石圈的基本物质。 溶洞:地下水对可溶性岩体各种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间。 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和岩石。 纹泥:冰川融水携带的细粒物质在冰川前缘湖泊中缓慢地沉积在湖底的具有明显韵律层理的冰川-湖沼沉积物。 化石:凡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都叫化石。 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以粉沙为主,富含碳酸钙和大孔隙,质地均一,无层理,具有垂直解理的未固结的黄色土状堆积物。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热能、重力能和地球旋转能等所引起地壳的机械运动,主要表现在地层的变形,产生种种地质构造,同时引起了地表形态的改变。 变质作用:岩石所处的环境与当初岩石形成时的环境有了变化,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以便使岩石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这种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填空) 简答 1、任意举出5种常见矿物并根据晶体化学分类方法归类。 (1)自然元素:如石墨、自然金; (2)硫化物:如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 (3)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如磁铁矿、赤铁矿、石英等; (4)含氧盐:可细分为硅酸盐类(如橄榄石、辉石、正长石、斜长石)、碳酸盐类(如方解石)、硫酸盐类(如石膏); (5)卤化物:如萤石。

2、简述三大类岩石间的相互转化。 在地壳—地幔范围内,三类岩石处于不断地循环演化过程中,即: (1)在地下深部,沉积岩和岩浆岩可通过变质作用成为变质岩。 (2)在地球表面,岩浆岩、变质岩可通过风化—搬运—沉积转变成沉积岩。(3)当变质岩、沉积岩进入地下更深处,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被熔融形成岩浆,再经历冷却结晶作用又可生成岩浆岩。 3、比较岩浆岩与沉积岩在化学成分(或矿物组成)的异同 相同点:沉积岩的化学成分与火成岩基本相似,即皆以SiO2、Al2O3等为主。不同点: (1)沉积岩和岩浆岩中铁的总量大致相同,但沉积岩中Fe2O3的含量高于FeO,而岩浆岩中则FeO略高于Fe2O3,这是由于沉积岩形成于地表有氧的条件下,大部分Fe2+被氧化为Fe3+所致。 (2)沉积岩中K2O>Na2O,而岩浆岩则相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岩浆岩风化分解后产生的Na2O常形成易溶性盐溶于海水中。而含钾矿物如白云母在表生条件下较稳定,粘土矿物又易于吸附钾,故母岩中的K2O大部分含在白云母碎屑和粘土吸附物中进入沉积岩。 (3)沉积岩中富含H2O和CO2,这显然是由于沉积岩形成于表生条件下所致。 4、简述冰斗的形成过程 冰斗形成于雪线附近的积雪凹地,其形成的原因是在地势低洼处,剧烈的寒冻风化作用,使基岩迅速冻裂破碎。崩解的岩块随着冰川运动搬走,洼地周围不断后退拓宽,底部被蚀深,并导致凹地不断扩大形成冰斗。 5、黄土的主要特征。 (1)成分 ①粒度成分:质地均一,以粉砂为主。 ②化学成分:富含CaCO3,还有SiO2。 ③矿物成分:包括碎屑矿物和粘土矿物。 2、厚度

教育学原理之论述题及案例分析(全)

四、论述题(本大题13分) 32.教育内容的确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请结合实际论述某一因素的影响作用。 五、案例分析(本大题15分) 33.有一项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实验,其中心是尊重学生,发挥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实验的核心为十六字方针:“学生主体,分层指导,激励评价,及时反馈”。此实验在初一年级选了一个学习成绩和班风都差的“双差班”进行。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按十六字方针进行工作, 使学生感到老师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到初中三年级毕业时,该班学习成绩及班 风处于全年级领先位置,由“双差班”转变为“双优班”。 请结合相关的教育理论分析该实验成功的原因。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评述实验教育学。 2.论述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史,从中得到什么经验,对我国现行学制改革有 哪些启示?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辨证关系。 2.论述美育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3分) 32.经济基础对教育具有哪些制约作用?请联系实际就其中的某一方面展开论述。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33.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 毕业走上工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 生的信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 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老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 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 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老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教育如何促进青少年的 四、论述题(本题13分)

地貌学试题(资源)

一、选择题 1褶皱山系是重大的()的产物。 A地壳运动 B地质构造 C地槽回返 D流水作用 2绥化市域南部、西部、中部地区的地貌 类型属于()。 A剥蚀平原 B堆积平原 C洪积平原 D以上答案都不对3松嫩平原的地貌类型属于()。 A剥蚀平原 B堆积平原 C洪积平原 D以上答案都不对4绥化市域中部地区的地貌类型属于()。 A波状漫岗平原 B坡度很小的平原 C一马平川 D以上答案都不对5平原多数为()。 A剥蚀平原 B堆积平原 C洪积平原 D冲积平原 6盆地和周围山地是()的产物。 A同一构造成因 B不同构造成因 C同一构造 D不同构造 7高原或台地,是地面()的水平岩层 构造地貌类型。 A只受到轻微侵蚀 B没有受到侵蚀 C受到强烈侵蚀 D以上答案都对 8大陆裂谷是()的产物。 A地幔物质上涌和 地壳拉张 B地槽下降 C流水侵蚀 D大陆分裂 9粤北仁化县的丹霞 山,是典型的 ()。 A方山地貌 B峰林地貌 C崖壁地貌 D风成地貌 10桂林山水是() 地貌 A岩溶地貌 B峰林地貌 C崖壁地貌 D风成地貌 11地球上巨型、大型的 地貌,主要是由 ()所造成的。 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人力作用 D岩浆作用 12山脉大多是() 构造抬升运动和强 烈侵蚀切割的产物 A第三纪晚期以来 B第四纪晚期以来 C白垩纪以来 D第三纪以来 13在原来稳定的板块 内部,由于(), 使一些断块强烈上 升,从而形成了断块 山。 A新构造断裂活动 B老构造断裂活动 C新构造褶皱活动 D老构造褶皱活动 14地球表面形状,指的 就是地壳表面由 (),简称为“地 形”或“地貌”。 A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 B构造构成的起伏形态 C土地构成的起伏形态 D岩体构成的起伏形态 15外力作用包括()。 A岩石风化作用、块体运 动 B流水、冰川、风力、海 洋的波浪、潮汐等的侵 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C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的作 用 D地壳水平运动和垂直运 动 16气候(主要为温度和降水 量)决定着外力的性质和强 度,从而影响到其塑造的地 貌。()与气候关系强 烈。 A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 B风成地貌、黄土地貌 C冰川地貌、冻土地貌 D海岸地貌、重力地貌 17关于大陆与大洋形成的学 说很多,其中以()最 为重要。 A大陆漂移学说 B均衡说和海底扩张—板 块构造说 C灾变说 D收缩说 18地貌学是介于()之间 的一门边缘科学。 A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 B水文学和地质学 C自然地理学和水文学 D自然地理学与气象学 19高原往往是()的结果。 A大面积构造隆起过程中 而外力侵蚀切割微弱 B大面积构造隆起过程中 而无外力侵蚀 C大面积构造隆起过程中 而外力强烈侵蚀切割 D无大面积构造隆起也无 外力侵蚀 20湖南张家界天子山的黄狮 寨、顶天楼等方山,地貌类 型上属于()。 A水平岩层构造地貌类型 B褶皱构造地貌类型 C断层构造地貌类型 D直立岩层构造地貌类型 21松嫩平原构造沉降过程中 主要表现为拗陷形式,内部 ()。 A缺乏明显的断裂活动 B有明显的断裂活动 C无断裂活动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2阿尔泰山、秦岭、阿巴拉契 亚山及乌拉尔山等均属() 大陆构造地貌类型。 A褶皱—断块山类 B新生代褶皱山系 C断块山类 D断陷谷和断陷盆地 23吐鲁番、哈密、艾丁湖、尤 尔都斯及焉耆等均属() 大陆构造地貌类型。 A褶皱—断块山类 B新生代褶皱山系 C断陷谷和断陷盆地 D断陷盆地。 24我国的太行山、吕梁山、恒 山、贺兰山、庐山和泰山等 均属()大陆构造地貌 类型。 A褶皱—断块山类 B新生代褶皱山系 C断块山类 D断陷谷和断陷盆地 25汾、渭河谷等均属() 大陆构造地貌类型。 A断陷谷和断陷盆地 B断陷盆地。 C大陆裂谷 D断陷谷 26庐山的五老峰,在地貌上是 (),只有在单斜崖一

行政组织学简答题、论述题及解答(第1-10章)

第一章行政组织学导论 一、简答题 1、简述组织的构成要素。 (1)组织目标;(2)机构设置;(3)人员构成;(4)权责体系;(5)制度规;(6)资金设备;(7)技术;(8)信息沟通;(9)团体意识;(10)环境。 2、简述正式组织及其特征。 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正式组织的特征有: (1)经过特定规划建立起来的,并不是自发的形成;(2)有较为明确的组织目标;(3)组织部分成各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完成工作任务皆有明确规定;(4)组织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每个人承担一定的角色;(5)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3、简述非正式组织及其特点。 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非正式组织具有的特点是:(1)自发性。(2)聚性。(3)不稳定性。(4)领袖作用较大。 4、简述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1)组织能够创造一种新的合力,起着“人力放大”作用;(2)组织能够产生一种协同效应,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3)组织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5、与其它社会组织相比,行政组织具有哪些特点? (1)行政组织是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机关;(2)行政组织是一个具有天然垄断地位的组织;(3)行政组织是可以合法行使行政权的组织;(4)行政组织是承担公共责任的组织;(5)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6、简述行政组织学的研究特点。 (1)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2)应用性和理论性的统一;(3)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4)权变性和规性的统一。 二、论述题 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 (1)行政权力不断扩,行政组织的规模日趋扩大;(2)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3)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向;(4)组织间的相互依存和协调的加强;(5)法律限制和程式化;(6)重视社会的目的;(7)国际影响和国际化的趋向。 2、试论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2)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者;(3)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4)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 3、试论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最低条件的法律和制度;(2)组织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3)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4)宏观经济的调控,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5)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 4、试论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学的目的和意义。 (1)了解和掌握行政组织管理与运行的规律;(2)促进和提高行政组织的效率;(3)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组织体制;(4)改善政府形象和增强政府的国际竞争力;(5)提升政府管理能力。 第二章组织理论的发展

张根寿_现代地貌学测试题B

现代地貌学测试题 B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30分) 1.地貌是以—————————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地貌学研究的任务是——————————————————————————————————————————————————————。 2.山顶形态一般划分为三种,即————,————,————。 3.谷地由————,谷坡,————等要素组成。 4.山坡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的形态,常见的有———、———、————、阶梯状坡在地形图上是通过等高线的——————————变化来显示的。 5.陆地地貌划分为几种主要类型,即山地,———,平原,———,———。 6.洋底是起伏不平的,地貌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中央海岭,深海(大洋)盆地,断裂谷,海底平顶山——--——,-——--——,--——————,——————————。 7.组成地表物质的岩石是构成地貌的物质基础。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主要是岩石的————,————————————————。 8.促使地貌发展变化的基本动力是————和————,前者作用的总趋势是————————————————————————,后者作用则是对地表形态进行————————————————————。 9.单斜构造地貌的独特地貌表现为————和——-——两种形态类型。 10.坡地的外部形态特征主要由————、————、坡形,坡度等方面表现出来。11.大陆边缘是大陆的自然延伸部分,由——--,和--——,大陆岛和大陆基四部分组成。12.组成坡地的松散堆积物或不稳定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能发生向坡下的运动,形成坡地重力地貌主要有崩塌、———、崩落、———等类型。 13.冰川侵蚀地貌主要形态有————和————,角峰和刃脊。 二.概念题(共20分,选4题回答) 1.地貌图 2.数字高程模型 3.扇形地 4.河漫滩 5.峰林 三.简答题(共30分) 1.荒漠类型及其地貌特点 2.海岸类型(组成物质划分)及其地貌变现 3.黄土墚类型及其形态特点 4.地貌图类型(根据内容) 5.冲积平原(类型) 6.扇形地及其地貌形体特征 7.山岳冰川类型8.大陆边缘地貌及其地貌结构 四.论述题(20分) 1.河床的平面形态类型(10分) 2.褶皱断块山(10分) 现代地貌学自测题B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部分) 一、简答题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经济规律的特点是:①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②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③各种经济学都带有阶级性,因而会影响经济学对经济规律认识的程度。 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为社会谋福利。但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而失败。如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由于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后来经济上的蹦溃。 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什么? 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有:①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在展开激烈的竞争、促进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③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3、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因素,该规律 如何实现? 答: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结构;二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这一规律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答: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5、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及其特征,经济全球化的两重作用是什么?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趋势的形成:生产社会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国际间分工和合作关系越紧密,要求整个世界经济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

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就是脱节就是出现在(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心理起源说得代表人物就是( )。 A、孟禄 B、杜威 C、利托尔诺 D、斯宾塞 3、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得就是( )。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区教育 D、社会教育 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就是( )。 A、夸美纽斯得《大教学论》 B、柏拉图得《理想国》 C、斯宾塞得《教育论》 D、昆体良得《雄辩术原理》 5、实用主义教育学得代表人物就是( )。 A、昆体良 B、杜威 C、赞科夫 D、赫尔巴特 6、前苏联凯洛夫主编得,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得教育专著就是(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7、1632年出版得《大教学论》得作者就是( )。 A、布鲁纳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夸美纽斯 8、在整个中世纪,占主导地位得教育机构就是( )。 A、城市学校 B、堂区学校 C、主教学校 D、教会学校 9、西周得官学已有较完备得制度,主要分两类两级:一类就是国学,一类就是( )。 A、府学 B、内学 C、乡学 D、藩学 10、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得教育代表作就是( )。 A、《普通教育学》 B、《教学与发展》 C、《人得教育》 D、《教育过程》 11、教育得质得规定性就是指( )。 A、教育就是一种阶级现象 B、教育就是一种上层建筑 C、教育就是人才培养活动 D、教育属于生产力得范畴 12、教育得最根本职能就是( )。 A、传播文化 B、生产功能 C、培养人才 D、社会服务 13、教育得发展与政治经济得发展并不同步这就是教育得( )。 A、能动性 B、可控性 C、超前性 D、相对独立性 1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15、从教育有史以来,除( )之外教育都就是具有阶级性得特征。 A、原始教育 B、西周教育 C、近代教育 D、现代教育 16、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得内容就是礼、乐、射、御、书、数,世称( )。 A、六艺 B、六学 C、六识 D、六经 17、西方古代以其雄辩与与青年智者得问答法著名得教育家就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漠克里特 18、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得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得教育思想得就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

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

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

1.(03.7)简述婴儿动作训练的要点。P248 2.(0 3.7)简述家庭的教育功能。P200-202 3.(03.7/08.7)简述教师在指导儿童结构游戏时应注意的事项。结合教育实际,论述教师如何指导儿童结构游戏。P126 4.(03.7/0 5.7 )简述张雪门的幼稚园教学法。P97 1.做学教合一; 2.教材与教法融为一体; 3.自由自动教学; 4.制定儿童能力目录表 5.(03.7)简述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P302-304 6.(03.7/08.7)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卢梭的教育方法?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方法的主要内容?P63-64 7.(03.7/09.7/07.4)试述学前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并分析其原因。试分析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以及原因,并提出改革建议。P341-317 8.(03.7/04.7)应用:在教育工作实践中尝试使用环境体验法。在教育实践中尝试使用环境体验法。 9.(11.4)请结合实际分析,如何将环境体验法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P181 10.(03.4/06.4/11.7/08.4)陶行知提出的解放儿童创造力的六个解放是什么?陶行知主张的“六解放”的内容。P93陶行知主张解放儿童的内容:六解放1. 解放儿童的头脑2. 解放儿童的双手3. 解放儿童的眼睛4. 解放儿童的嘴巴5. 解放儿童的空间6. 解放儿童的时间 11.(03.4/11.7/08.4)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直观形象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实施直观形象法注意的问题。P164采用直观教学法应注意的事项:一.内容的选择;二、实施的要求;1.直观形象法的手段可以多样化;2. 直观形象法的形象化对象也可以多样化;3直观形象法要与语言法相结合;.4. 直观形象法要与行为联系相结合。 12.(03.4)怎样帮助幼儿处理好同伴关系?P293 13.(03.4/06.7)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如何正确处理好全面发展教育与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P109 1.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所规定,但不等于全面发展是对全体儿童进行同一标准教育 2.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句有年龄阶段和个别差异性, 3.同一年龄段的儿童在身心特征方面具有相同之处,也存在个体差异, 4.每个幼儿都句有独特的特点,要根据儿童个性潜能在体智美德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全面发展, 5.在“面面俱到”做到.“重点突出”因人而异,因材而就地前面发展 总之: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个人潜能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展现,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使每个儿童能在教育的影响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14.(03.4/11.4)(11.7/08.4)试分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纠正策略。结合实际,举例说明教师如何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P297-P298 15.(04.4)为什么说“爬行对婴儿身心发育具有重要意义”?P248 16.(04.4/10.7/07.7)对幼儿实施批评法应注意哪些问题?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举例说明实施批评法应注意的问题。P19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