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美国宗教与政治

论美国宗教与政治

第7卷第2期
2007年6月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I ()F D()N(;HUA UNlVERSlTY(Social Science)
Vo1.7,No.2
Jun.2007
论美国宗教与政治
张惠玲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上海200062)
摘要:从美国的思想文化史看,影响美国基督教历程的主要有三大思潮:清教主义、启蒙运动和实用主义。假
如用一个词来概括美国基督教的特征,最恰当的莫过于“世俗化”。美国的犹太一基督教传统呈现犹太教、天主
教和新教的三分状况,但是从本质上看,美国文明的基础仍是新教传统。总体来说,美国宗教团体的政治参与水
平呈上升趋势,如新基督教右翼在2O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崛起。其长期目标是力图纠正或修补现代化造成的精
神价值观的错位或损失,近期目标则是更深入地参与美国的社会政治生活,通过政党的政治活动推行新右翼的
政治理想,用它的价值观去影响美国社会。
关键词:基督教;美国政治;新基督教右翼
中图分类号:D 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9034(2007)02—0087—04
美国的政治家历来都在说,美国宗教是个人的而不是国家的宗教。法国著名政治学者和历史学者托克
维尔在他的《旅美札记》中这样谈到美国的宗教:“踏上美国国土,使最感印象深刻的是它的宗教。我在美国
呆得越久,便越是感受到它造成的巨大政治后果。我对此很觉费解。在法国,我所看到的是宗教精神与自
由精神的完全背道而驰,但在美国,这两者却是紧密结合起来的,它们共同支配着这个国家。宗教在美国并
不直接参与社会政治,但它又被认为是国家政治机构当中最重要的部分。..,事实上,美国的居民本身也
是以这样的观点来看待宗教的。我不知道美国人是否全都如此诚心诚意地信仰他们的宗教,谁能看透别人
的心呢?但我可以肯定,他们认为宗教对于维持共和国的体制是不可或缺的。抱有这样观点的并不只是公
民当中的某一阶级或者某一集团,而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各阶层[1]。”这里,实际上托克维尔看到了美国政治
文化中的基督教精神和美国政治社会中的道德主义情绪。

、美国基督教的三个思想来源
从美国的思想文化史看,影响美国基督教历程的主要有三大思潮:清教主义、启蒙运动和实用主义。按
照卡莫迪(DI I .Carmody)的看法[引,清教主义渗人了美国文化的精髓,尤其它的人性论,甚至在新英格兰
的清教团体衰落之后,仍然强烈地影响着美国的宗教和教育,其基本原则几乎已经嵌人美国人的天性。启
蒙运动尽管范围相对狭窄,但直接决定了美国的法律精神,为美国宗教文化的世

俗性和多元性提供了理论
依据和法律保障。实用主义是美国的本土哲学,它不仅将人的行为置于理论之上,而且为宗教信仰在俗世
凡间争得一席之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三种思潮是美国基督教思想的基础和源泉。
清教主义是美国早期宗教生活的主流,先后持续150年。清教主义发源于欧洲,原指英国圣公会内部清
洗罗马天主教残余的改革运动。传人美国之后,则与加尔文主义紧密结合,变成基督教生活一个完整的理
论和实践。殖民初期,英国清教徒在弗吉尼亚建立第一个殖民地。随后,大批的英国清教徒涌进新英格兰,
清教势力在那里迅速壮大,清教主义也得以广泛传播。由于原来的背景不同,移民中教派林立,各树一帜,
其中最有势力的一支当属加尔文宗。尽管圣公会、震颤派及其他一些教派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加尔文主义,
但是他们都承认,人性原本堕落,必须接受神明的恩典,这正是加尔文主义的核心。因此,加尔文主义在美
收稿日期:2006—11—13
基金项目:2006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研究生项目(项目留金出[2006]3037号)
作者简介:张惠玲(1970一),女,安徽宿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E-mail:zhanghumng2OO5@sina.tom
维普资讯 https://www.doczj.com/doc/206256029.html,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7卷
国生长拥有广阔的土壤。不过,清教主义并不严格恪守加尔文主义的神学思想,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
修正,至少有两方面的明显偏离:(1)拒绝上帝审判的武断和极端.将加尔文主义的绝对上帝变成可理解
的、纳入理性的普遍秩序,从技艺和契约的角度解释上帝的恩典。(2)强调教会一社会的互约(Church—
Social Covenant),模糊并削弱“恩典之约”与个体遴选的界限。
美国的启蒙运动是将新英格兰清教主义世俗化的结果。这种转化不是由教士进行的,而是依靠那些出
类拔萃的政治家,诸如赛米尔·亚当斯、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杰斐逊、詹姆斯·麦迪森等人。他们
著书立说,摇旗呐喊,为一个新兴国家的诞生寻求理论的准备。启蒙运动对美国基督教的贡献在于它倡导
宗教自由,从法律上为各派宗教的发展开拓空间。1791年美国颁布的“人权法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法律
确立某一宗教或禁止信仰自由;不得剥夺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不得剥夺人民和平集会以及向政府请愿的
权利[3]。”美国启蒙领袖清楚地看到,要使美国免除欧洲宗教界长期遭受的灾难和痛苦,政教分离是必须坚持
的原则。在他们看来,政府的立法权只能触及伤害他人的行为,并不允许进入信仰领域。正如杰斐逊所说,
“唯独自由

讨论”才能保证宗教的纯洁和人的尊严。同样,一切世俗的活动,譬如科学探索和政治追求,也不
应受到政府或教会的干预,否则,它们将失去内在活力和原创精神。
实用主义哲学是“美国对哲学世界的一个原创性贡献,,『 。它的生长一方面扎根于美国本土文化,尤其
上面所说的清教主义和启蒙运动,另一方面则继承欧洲的哲学传统,反思其局限。实用主义从诞生之日起,
便表现出深切的宗教关怀。这不仅因为实用主义已经渗入美国宗教文化,潜移默化地改变人的观念,而且
因为实用主义直接阐发了一种宗教哲学,分析和揭示了宗教的特点,从理论上为美国宗教提供了依据。实
用主义从初创时起,其真正意图就是重建宗教、拯救信仰。在实用主义看来,宗教信仰围绕着有限与超越的
张力展开,实际上已经从超自然领域转移到自然领域,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宗教和神学与人们活生生的经
验联系在一起,融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活方式。实用主义是美国宗教文化的主流,在塑造美国基督教过
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用主义的自然主义并不意味着宗教的世俗化或宗教的终结,而是为了促进世俗化
的宗教,这种意义的宗教和神学显然与传统大相径庭。更确切地说,实用主义为美国世俗化的宗教提供了
理论基础。
二、美国世俗化的宗教及其历史演变
从上述清教主义、启蒙运动和实用主义三大思潮,可以窥见美国基督教成形和演变的一般趋势,至少有
以下几个特点为人们所公认:即宗教私人化、宗教多元化、宗教现代化。但是,假如用一个词来概括美国基
督教的特征,最恰当的恐怕莫过于“世俗化”。的确有人用“世俗化”(Secularization)概括美国基督教的特征,
如威尔·赫伯格曾经指出,美国基督教的兴起始终伴随着世俗化过程。他认为,“在美国环境的影响下,历
史上的犹太信仰和基督教信仰世俗化,意思是说,作为部分被整合到美国生活方式所规定的更大的整体中。
基督教和犹太信仰所以备受珍视,乃因为它们有助于实现美国人期望共享的理想和标准。凡涉及~切美国
人信仰以及官方宗教谈论的上帝,主要都是为了支持和巩固他们信仰的最高价值,这种信仰凝聚在美国生
活方式中。宗教的世俗化恐怕已经无以复加[5]。”因此,在美国出现了一种奇怪现象,即所谓“世俗化的宗教”
(Secularized religion)。社会与教会似乎不断地进行地盘争夺战,而且每每以教会的失败而告终。但是,宗
教并不随之萎缩,走向毁灭,而是呈现出十分复杂的情况。随着世俗化,宗教现象出现的场所转移了,从教

转入凡人的日常生活,进入私人的领地;原来高居天上的神,现在降临人间;原来只有教会才能发挥的宗
教功能,现在凭借个人的信仰便可实现。宗教与人们现世的生存结合在一起,融于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
假如宗教能在这个俗世生根成长,那么,宗教的地盘究竟是扩大还是缩小,宗教的命运究竟是生存还是毁
灭,不是一清二楚吗?
为什么世俗化并不等于宗教的消失,而仅仅意味着制度宗教的领域缩小,并让位于世俗领域?原因在
于美国的宗教发展史与欧洲的不同。欧洲有千余年的宗教传统,伴随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理性化的
发展,原有的教会和宗教面临严峻挑战,逐渐让出自己的地盘,呈萎缩状态。美国则不同,美国是一个新兴
的国家,即使大部分宗教派别是随移民从欧洲迁徙来的,但一踏上新的土地便遇到生存和扩展问题。根据
新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调整或改变原有的形态,既是美国民主制的需要,也是美国人价值生活和精神寄
维普资讯 https://www.doczj.com/doc/206256029.html,

第2期 张惠玲:论美国宗教与政治
托的需要。托克维尔早在l9世纪就谈到了这个区别。他说:“在欧洲,有些人之不信宗教,只是由于他们愚
蠢无知;而在美国,你却可以看到作为世界上最自由和最有教养的民族之一的美国人,以极大的热情履行宗
教所赋予的义务。”他甚至认为,美国宗教的兴盛与它的世俗社会制度之间有必然联系。因为“专制制度可
以不要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自由的国家却不能如此。宗教,在他们所赞扬的共和制度下,比在他们所攻击
的君主制度下更为需要,而在民主共和制度下,比在其他任何制度下尤为需要。”他发现美国的宗教精神与
自由精神“是紧密配合,..,共同统治着同一国家的”。在美国,宗教的主要任务是“净化、调整和节制人们
在平等时代过于热烈地和过于排他地喜爱安乐的情感,.. ,如果宗教试图完全压制和破坏人们的这种情
感,那将大错特错。宗教绝对无法使人放弃爱财之心,但它还是可以说服人们只用正当的手段去致富的”。
因此,“美国的神职人员不把人的视线引向和固定于来世,而是让人心更多地注意现世”l1]。
美国的基督教最早是随着殖民运动从欧洲“舶人”的。但是,从一开始,它的确立和发展便采取了独特
的方式,逐渐形成不同的风格和方向,表现出鲜明的特点。最早进入北美的欧洲移民绝大部分是基督徒。
16世纪主要是西班牙和法国的天主教徒,天主教各修会先后向北美派遣大批传教士,并在北美各地建立天
主教会,其中尤以魁北克、马里兰、宾夕法尼亚等

地最为有名。17世纪初,英国的各派新教徒大量涌人,并在
新英格兰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殖民地,向天主教的垄断发起挑战。到了18世纪,英国击败西、法、葡等国,确
立了它在北美的殖民体系,新教的势力范围也随之扩张。到1800年,美国大约有500万白人居民,几乎所有
的人都具有新教背景。“当时,美国不仅在总体上是一个基督教社会,而且特别是一个新教社会..[6]。”当
然,在美国,任何教派都不可能实现“大一统”的局面。移民来自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文化背景大相径庭,带
来的宗教信仰自然千差万别,甚至相互敌视。即使同信上帝,其信仰方式和崇拜礼仪也未必一致。众多的
宗教派别和混乱的信仰秩序,使这个基督教国家的画面变得异常复杂。不过,美国毕竟是一个“大熔炉”。
也许美国的基督教就是这种融合力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生命力或许就在于能够通过不断创新和变革,
包容这种多异性。从一定意义上说,美国宗教组织的形态过于五花八门,其中的个人信众又非常流动,因而
很难找到一种理想的宗教分类来安置所有宗教教派。根据美国社会学家对于11.3万人的社会调查而提供
的材料,美国的犹太一基督教传统呈现犹太教、天主教和新教的三分状况。但是从本质上看,美国文明的基
础仍是新教传统。
三、基督教各主要教派的政治态度
一般来说,美国人按政治态度可简单分为自由派和保守派。几乎所有的主要宗教团体均称自己是保守
派,其中福音派和新教主流派最保守,其信徒比例高达73 和59 ,但是,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观点不尽相同。
在社会、性与文化问题上,福音派、新教主流派和罗马天主教派最保守,他们坚决反对堕胎、同性恋,支持男
人与女人在家庭和工作中传统的角色分工;犹太教在该问题上持自由态度。在政府开支、市场经济及保障
公民生活水平的作用等问题上,福音派教徒最保守,他们认为社会问题(如贫困和不平等)最好通过个体转
化和自我拯救来解决;新教主流派教徒也较保守;犹太教徒最支持政府在经济和社会福利方面起更大的作
用,天主教徒次之。在种族问题上,福音派最保守,其次是新教主流派和天主教,而黑人新教最自由。多数
福音派和新教主流派教徒认为黑人的状况主要由自身造成而不是社会歧视的结果,黑人新教则努力促使政
府在消除种族歧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福音派最保守,他们笃信“末世”前的地球生命
将充满冲突、无序和灾难。在外交与防御问题上,福音教派最支持美国增加国防开支和动用武力解决国际

题,其他教派则比较温和。
美国宗教各教派对各政党的态度也有所区别。支持共和党的教派有福音派和新教主流派的虔诚信徒
(指参加传统宗教活动、持传统宗教信仰的人)及摩门教徒。在1996年总统选举中,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鲍
勃·多尔得到福音派和新教主流派虔诚信徒最有力的支持,支持率分别为71 和6O ;其次是虔诚的天主
教徒(50 )和新教主流派非虔诚教徒(47 9/6);在黑人新教徒、天主教非虔诚教徒和犹太教徒中的支持率最
低[7]。小布什在2000年大选中,大致也获得了上述教派相同的支持率。在共和党主体选民中,非虔诚教徒
大约在5O 以上;“新基督教右翼”,即保守福音派、新教主流派和天主教的虔诚教徒占46 ,其势力和影响
在不断增大 ]。支持民主党的教派有黑人新教徒、犹太教徒、拉丁美洲裔天主教徒、穆斯林教徒等,其中犹太教
维普资讯 https://www.doczj.com/doc/206256029.html,

90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7卷
徒和虔诚的黑人新教徒最亲民主党,其比例分别为52 和41 9/6_7。多数宗教团体都认为美国政治中应该有
第三党,摩门教最为赞成,大约占总教徒的65 [=7],福音派虔诚信徒和新教主流派教徒对第三党的兴趣最小。
总体来说,宗教团体的政治参与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虔诚信徒比同一教派的非虔诚教徒对参与政治
活动更积极,更支持教会表达政治观点。福音派虔诚信徒中支持教会参与政治的人从1968年的44 增加
到1996年的75 ,天主教虔诚信徒的支持率上升了25 ,新教主流派虔诚信徒中支持率增长了16 9/6,犹太
教徒和非虔诚信徒中的支持率也在上升。目前,有47 9/6的福音派虔诚信徒和52 9/6的黑人新教徒认为教会对
总统选举过程的影响太小,而52 的犹太教徒则认为教会对总统选举的影响太大[7]。
四、新基督教右翼与当代美国政治
当前美国的基督教新教依照政治态度来划分,分为自由主义的主流派(Mainline)和偏于保守的福音派
(Evangelica1)两个阵营。福音派在2O世纪的2O年代以前一直是美国社会中最强大的宗教势力。一战后,
新教福音派作为主流文化的地位大大下降,引起这种变化的是社会的现代化及其冲击,传统的美国价值观
在2O年代以后逐步崩溃。在6O年代末和7O年代初,保守的神职人员的政治参与热情还远低于主流派,但
到了8O年代后期,情况便大不一样了。有学者认为基督教福音派在2O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积极活动是对现
代化理论的挑战,因为后者认为随着现代化和世俗化的发展,传统宗教便会越来越消沉下去。而在美国这
样的环境中,即使它曾经占据过社会的统治地位,如今也只是强弩之末了,

何况在许多方面它还带有基要主
义的成分。福音派的政治活动一直同共和党的“亲家庭(Pro-family)”、“亲道德(Pro-morality)”社会纲领相
濡以沫,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一大宗教景观。
新基督教右翼运动(The New Christian Rights)是指美国宗教特别是基督教新教中一些积极参与政治
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宗教保守派及其活动。新基督教右翼运动中的主要派别有道德多数派、基督教福音派
等,它的基础主要是基督教福音派,该派在神学上是保守的,信徒主要是美国中下层人士。新基督教右翼既
是一种宗教政治思潮,又是一种宗教社会运动,它代表了一批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事务的宗教保守派
组织和人士,为提高宗教在美国的地位,使宗教界更好地参与社会政治并拥有更多的权利而做的积极努力。
一般认为,新基督教右翼在2O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崛起,首先反映了教会政治经济地位的变化,以及它所生
存的美国社会大环境的现代化。城市化使得社会价值观受到威胁,进一步则使教会的威信下降。通过政治
途径重建以往宗教集团的价值观也就成了当务之急。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基督教右翼的积极政治表现是对
传统生活方式的忧虑和挽救,也体现为对现代社会结构的意欲调整和宗教理想的回归,形式上它表现为对
神圣纯洁的道德生活方式的关怀。传统的福音派是反对宗教过问政治的,但这种政治冷淡到了新的形势下
却转化为意图实行更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政策。应该说,福音派的政治行动并不仅仅是象征性地批评政府,
而确实触及了现代社会对于家庭价值以至人生意义的冲击。从更深一层的意义上看,这是现代社会的危
机,只是它首先在最现代化的美国表现出来而已。
从对社会政治的参与方式看,新基督教右翼主要是以世俗的、社会行动团体的形式,而非宗教组织的名
义进行活动的,其形式类同美国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或压力集团。其中影响最大的有“道德多数派”
(Moral Majority)和基督教联盟(Christian Coalition)。“道德多数派”由著名保守派领袖杰里·福尔韦尔创
建于2O世纪7O年代末,它把基督教保守派关注的焦点,首次从个人灵魂得救扩大到了社会政治问题,是当
时大规模公开介入美国政治的新基督教右翼的代表性组织,因而名噪一时。前总统里根在1980年大选中曾
得到过该组织的大力支持。1988年竞选共和党总统提名失利的基督教牧师帕特·罗伯逊以其竞选中的支
持者为基础,于1989年创立了基督教联盟。该组织在总干事拉尔夫·里德的领导下,大力倡导“亲家庭运
动”,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成为

在全国拥有12万个教会,190万以上缴费成员的最大的新基督教右翼政治
组织。此外,还有以捍卫传统家庭价值观而闻名的家庭研究会(Family Research Council)及关注家庭
(Focus on Family)、基督教之声(Christian Voice)、生命的权利(Right to Life)、全国福音派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vangelicals)、基督教法律协会(Christian Legal Society)等几十个各种各样的社会行动组
织。这些组织关心的问题各有侧重,但是在特定时期,例如选举期间,特定问题上,例如堕胎与家庭问题,常
(下转第96页)
维普资讯 https://www.doczj.com/doc/206256029.html,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7卷
两行一韵,抑扬格的: 奏也整齐了些,表达的准确性也有所加强。
三、结语
以上是作者在欣赏李白的原涛和推敲张、魏的译诗时,个人的一点感受。张廷琛教授选译《唐诗一百
首》,选诗眼光独到,译诗精求原创。诗歌翻译被人称作“带着锁链起舞”,为求准确地再现原诗的风貌与精
神,还原其“意美”、“音美”和“形美”,译者付出的努力不仅不比原作者少,甚至可能是他们的两倍!前辈孙
大雨质疑Witter Bynner翻译的《静夜思》中的一句:“So bright a gleam on the foot of my bed”时,用六百字
介绍详细唐朝的床,从而得出结论:床前就是指床前的地上,并不是Bynner所译的“on the foot of my
bed”Fe]。“吟出一个字,拈断三根须”,这种字斟句酌的顶真态度,不仅适用于作诗者,更加倍地应用于译
诗者。
参考文献
[1]张廷琛,魏博思.唐诗一百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62.
[2]孙大雨.古诗文英译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677.
[3]刘军.沦诗歌翻译中的英汉语词义和语篇的结构差异及其表现I-J].皖西学院学报,2003,19(6):106
[4]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中国x4fib翻译出版公司,1984:52,65.
[5]吕叔湘.英译唐人绝句一百首[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97.
[6]翁显良.本色与变相I-J].外国语,1982,17(1):24.
[7]孙梁.英美名诗一百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74.
[8]翁显良.以不切为切I-J].外国语,1981,15(5):27.
(上接第90页)
常进行合作,结成相互呼应的联盟。
五、结语
清教主义、启蒙运动和实用主义三大思潮影响了美国基督教的历程,而美国基督教的兴起和发展始终
伴随着世俗化过程。新基督教右翼运动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崛起,其在美国政治中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
呢?其长期目标是力图纠正或修补现代化造成的精神价值观的错位或损失,近期目标则是更深入地参与美
国的社会政治生活,通过政党的政治活动推行新右

翼的政治理想,用它的价值观去影响美国社会。新基督
教右翼还会在长时期内影响美国的内政外交,但是无论新基督教右翼如何发展,美国社会的自我调节机制
是不会把美国变成一个基督教原教旨主义国家的。
参考文献
[1][法]托克维尔.沦美国的民主[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342,341,544,545.
[2]Camlody D f .The Republic of Many Mansionsl,M].New York:Paragon House,1990:10—11.
[3]世界人权约法总览[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285.
[4]Diggins J P.The Promise of Pragmatism[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2.
[5]Herberg W.Protestant,Catholic,Jew,Rev.Edl,M].New York:Doubleday&Company,1960:82—83.
[6]约翰·麦克曼勒斯.牛津基督教史[M].张景龙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324.
[7]Andrew Kohut,John C Green,Scott Keeter,et a1.The Diminishing Divide[M].Washington D C:Brooking Institution Press,2000:75
76,77,78,8O.
维普资讯 https://www.doczj.com/doc/206256029.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