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代核武器

第四代核武器

第四代核武器
第四代核武器

铁血军事2015-08-10 17:37:59阅读(7310)评论(0)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日称中国用氦3材料造第四代核武器可1次炸毁数千广岛长崎

功能介绍最新最全的军事新闻

[鹰眼图说军事编者按]第四代核武器就是核定向能武器:因为这些核弹不产生剩余核辐射,因此可作为“常规武器”使用,主要种类有:反物质弹、粒子束武器、激光引爆核炸弹、干净的聚变弹、同质异能素武器等。第四代的另一特点是突出某一种效果,如突出电磁效应的电磁脉冲弹,使通讯信号混乱,使高能激光束、粒子束、电磁脉冲等离子体定向发射,有选择地攻击目标,单项能量更集中,有可控制的特殊杀伤破坏作用,其实,第四代核武器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核辐射,可以完全看做一种常规武器来使用,目前,世界各主要核国家都对自身的下一代核武器研究秘而不宣,但私底下却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理论基础和可行

性试验,一旦在理论基础上获得突破,生产和研制一种可实战的第四代核武器已经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科幻。

对于第四代核武器,目前已知的是,中、美、法、英、俄等五大核武器大国都正在研究中,如美国费米实验室、美国国家点火工程、欧洲核子中心以及俄罗斯的高能物理研究所等都在为新型核武器进行理论铺垫,目前已知的各国正在研制的第四代核武器主要当量可调弹头、“合二为一”弹头、干净的聚变弹、反物质弹、粒子束武器、激光引爆的炸弹、核同质异能素武器等。其中比较主要的且容易实现的是第四代核武器有三种:金属氢武器、核同质异能素和以氦-3为基础的新型核聚变弹。外国媒体普遍猜测,中国的第四代核武器研制可能倾向于上述三种形式,因为中国已经具备上述三种武器研制的科研技术条件。

金属氢武器,是将氢气在一定压力下转化为固态结晶体,然后使其爆炸,其威力相当于目前威力最大的化学爆炸物。核同质异能素,同质异能素是指质量数和原子序数相同,在可测量时间内具有不同能量和放射性的两个或多个核素,其爆炸能量比高能炸药高100万倍。由于以氦-3为基础的新型核聚变弹不使用原子弹爆炸的能量作为核聚变的反应条件,因而不产生剩余核辐射,几乎可作为“常规武器”使用。而英美两国似乎也热衷于核武器小型化的研究,这使得世界变得更为“危险”。

2015年,日本《外交学者》网站突然刊文称,“许多国家都在悄悄的为第四代核武器寻找氦-3材料,得到这种无放射性沉降物的材料将成为世界新的霸主,而中国在这场竞争中,获得了胜利”。该文章宣称,在2014年10月,中国嫦娥5号T1月球探测器成功实现了绕月飞行。继美国和俄罗斯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绕月”后“返回”地球,中国也完成了这一壮举。探测器将带回含有核燃料氦- 3的月壤,这些氦- 3的可以用来产生能量以及应用在下一代核武器中。这使中国在太空竞赛中处于领先的位置。

印度前总统阿卜杜勒?卡拉姆(Abdul Kalam)曾表示,月球拥有着能产生比地球燃料十倍多的能量的氦-3。1吨氦-3能够产生1万兆瓦的电力。这可以为东京提供一年80%的用电量,或者可以为一个像香港、海德拉巴或者新加坡这样的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城市提供整年的能量。与历史上最大的核武器爆炸相比,在1962年俄罗斯的沙皇炸弹的测试中,其爆炸产生了210-240千兆焦耳的能量,相当于5000-5800万吨的爆炸当量,相当于摧毁广岛和长崎的核弹加起来的1350倍。也相当于在二战中所有常规炸弹爆炸当量总和的十倍。在炸弹爆炸后摧毁了半径35公里的地方,产生的蘑菇云高达65千米。这枚炸弹拥有的巨大能量能产生8.1级地震,在900公里以外的窗户都能被震碎,地震冲击波可以绕地球三次。这是目前为止最大的核爆炸。而一吨氦-3带来的破坏能力相当沙皇炸弹的1.5倍。换句话来说,它可以制造出的核武器具有7500万吨的产量(可以1次炸毁数千个广岛长崎)。沙皇炸弹释放出的能量97%都是来自核聚变,它放射性尘降物的产出较少,被认为是最干净的核爆炸。

热核武器利用氘和氚的聚变,所产生有害的放射性物质是一个标准核裂变反应堆的两倍。氦-3在地球上主要的存在方式是由氚衰变产生的,美国和俄罗斯的储存量加上在自然界中的含量仅有600公斤。然而在月球上,地下6米深的地方就有大量的氦-3.因此,氦-3现在变成非常理想的核燃料,因为当它自身产生聚变时不会产生有害的辐射性物质。同样的,使用纯净的氦-3的第四代核武器可以产生最少的甚至不产生放射性沉降物。没有放射性沉降物的产生,氦-3导弹很适合用于摧毁小行星。在2013年,美国航天局估计超过1400颗的危险的小行星对地球产生威胁。如果某个国家得到了氦-3,那么将成世界上新的霸主。

中国在从氦-3中提取能源生产中将会有突破性进展,而且《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和《核不扩散条约》并没有限制核聚变的研究。氘和氦-3聚变的能量与科学家们使用的粒子

加速器相类似。而提取氦-3是一个相对简单的表面采矿工作,它需要筛选月球土壤至6米深的地方,然后加热分离出气体氦-3。提取、压缩并且将其带回地球。

中国嫦娥5号探测器将以嫦娥3号玉兔探测器为基础,将配备有月球矿物分光仪和月壤气体分析器,除了钻探装置。该探测器将在月球表面的土壤钻到两米深,其目的是为了带回2公斤的月壤样本到地球,以分析氦- 3浓度。来自月球表面氦- 3的能源潜力对于所有主要的航天国家的安全竞争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毫无疑问会导致一项新的竞争——以一种“争夺非洲”的风格来宣布月球领土和露天矿所属。一些人根据1967年的《外层空间条约》,称月球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呼吁建立法律制度来共享月球资源。但是这或许会阻碍发展这些资源的投资。这不是科学,或是对人类共同遗产的援助努力。这是人类对利益和繁荣的渴望。相同的动机将推动人类在月球上继续寻找氦- 3和其他资源。

据悉,我国探月工程的一项重要计划,就是对月球氦-3含量和分布进行一次由空间到实地的详细勘察,为人类未来利用月球核能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国的探月计划中,有一件事情是外国从未涉足的:我国计划测量月球的土壤层到底有多厚,这对于我们计算月球氦-3含量意义重大,如果工程顺利,我们估算氦-3的资源含量可能要比前人前进一步。最后,我们将研究地月空间环境,这对于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安倍:“销毁全世界的核武器是日本的使命”

8月6日是美国对日本广岛实施原子弹轰炸69周年纪念日,日本按传统在广岛举行纪念仪式。最近经常发表惊人言论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再次语出惊人,称“销毁全世界的核武器是日本被赋予的使命”。

浅谈核武器的利弊

浅谈核利弊 众所周知,1945年8月6日8时15分,美军一架B -29轰炸机飞临日本广岛市区上空,投下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小男孩”是一颗铀弹,长3米,直径0.7米,内装60公斤高浓铀,重约4吨,梯恩梯当量为1.5万吨。炸弹在距地面580米的空中爆炸,在巨大冲击波的作用下,广岛市的建筑全部倒塌,全市24.5万人口中有78150人当日死亡,死伤总人数达20余万。8月9日,美军又出动B -29轰炸机将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投到日本长崎市。长崎市约60%的建筑物被毁,伤亡8.6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37%。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具体数据参考自百度文库) 两颗原子弹伤亡了将近30万人口,从此核武器正式走进了世人的眼帘,核武器无与伦比的杀伤力不仅震惊了全世界,同时也为人类新能源的利用提供了灿烂的曙光。 我们知道,核武器是利用能进行核裂变或聚变反应的物质所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其中主要利用铀235(U-235) 或钚239(239Pu)

等重原子核的裂变链式反应原理制成的裂变武器,通常称为 原子弹;主要利用重氢(D,氘)或超重氢(T,氚)等轻原子核的热核反应原理制成的热核武器或聚变武器,通常称为氢弹。而相比于原子弹更为威力巨大的氢弹则是世界各国进行主 权维护的王牌。 但是似乎大多数人都认为“核能”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制作核武器,进行核威胁,但是事实上却不是这样。核能开发的初衷并不是制造杀伤力巨大的武器,是为了利用聚变反应所释放的巨大能量来造福人类。据《爱因斯坦自述》记载,爱因斯坦曾写信给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美国制造原 子弹,但当原子弹的威力在日本得到验证后,这位科学巨匠却实实在在的后悔了,他在晚年曾对身边的友人说:“我死后会因为原子弹而被上帝责骂的,可惜的是我无法后悔,这是我应得的……” 自从二战结束后,全世界都看到了核武器的巨大军事利益,于是各大军事强国都投入巨大财力物力进行核武器的开发研究,这本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拥有了核武器对于保卫本国主权无疑是多了一把利剑,但是有些拥有核武器国家却因此对那些无力研发制造核武器的国家进行核威胁,虽然这都不是明面上的。 我觉得在核武器的利用上中国就做的非常到位。1964年

立场文件-巴西 核不扩散

立场文件 代表:王景行丁悦 学校: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国家:巴西 委员会:裁军及国际安全委员会 议题:核不扩散 核武器是破坏力最大的杀伤性武器,无疑是对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最大潜在威胁。虽然已签订《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等国际公约限制核武器,但当今核问题仍层出不穷,部分国家为了自身国家军事外交地位,不惜发展核武器,并进行核试验,严重威胁了核不扩散的形势和当今世界局势的稳定。 巴西作为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与国际核不扩散的各项行动,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姿态,致力于不扩散核武器和核裁军事业。我国于1996年签署、1998年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同年还加入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作为条约的参与国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成员国,我国积极帮助消除核威胁,削减核武器数量,参与斡旋伊朗核问题,主张通过对话的方式解决现有核问题。 我国一贯主张不扩散核武器,遵守和不扩散条约,和平利用核能,愿意与其他国家共同监督和防止核不扩散,履行应尽的义务。 我国政府在此做出承诺并提出建议: 1.严格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以及其他批准生效的关于核不扩散和核裁军的条 约与协议,倡导各国相互监督。 2.积极磋商,加快《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等条约的批准生效和签订,进一步限制 和严格和不扩散的监管,推进国际无核化进程。 3.维护本国和平使用核能的权利,发展民用核电站技术,同时加强本国自身核领域 的监管,努力做到公开化、透明化。 4.主动配合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其他组织的监督与检查,并参与完善监察机制,实时 有效地进行监控各国核的利用。 5.对于潜在的核武器拥有国和发展国,联合国应加大监察力度,增加检查次数,并 加强有关惩罚措施,包括经济制裁等措施。 6.有核国家应积极谈判,尽快达成削减核武器数量、进行核裁军、建立沟通对话与 监管机制方面的一致。 7.有核国家不应在地区问题、国际问题中过度使用核威慑,对于无核国家应给予尊 重,以国际利益和国际局势的稳定为重,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8.各国应积极开展合作,在民用核能领域相互扶持,互利共赢,有核国家应给予资 金、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援助,帮助无核国家发展核电站、核能科学研究等民用核能计划。 我国政府将坚持以上承诺,参与核不扩散的相关工作,承担本国责任。在此号召世界各国积极投入核不扩散的进程中,为世界无核化做出应有的贡献,携手合作,解决现有的核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消除潜在威胁,为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世界而努力。

对二战中核武器的使用与反思

对二战中核武器的使用与反思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掷了第一颗原子弹,这一天出现的巨大灾难,空前可怕景象与深远持久的影响注定会被历史铭记。随着一声惊天巨响,瞬问火光冲天,广岛变成一片火海,强大的冲击波使大部分建筑物被毁,大约全城居民中9万多人死亡,5万多人受伤,城市面目全非,夷为平地,放射性的伤害与污染,更难以准确统计及时治疗。3天之后,美国一架B-29轰炸机将第二颗原子弹从长崎上空投卜,长崎山地起伏,一面临海,人口20多万。因当天雾大,原子弹投掷偏离市中心约2公里。距爆心1公里内人畜全部死亡,4公里内皆有毁伤,公里处的哨所蹬梯已被光辐射烧焦。原子弹爆炸造成44%的地区被毁(山地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3万5千多人死亡,6万多人受伤,受放射性杀伤和损坏的后果极为严重。”在促使二战尽早结束的同时,原子弹也给世人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一、核武器使用的后果及影响

原子弹爆炸产生了怎样的后果和影响?对此学者们阐述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其中一种观点对于原子弹使用提出了肯定的看法。因为其加快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并减少了双方不必要的损失。如土春良就提出了广岛原子弹轰炸促使日本法西斯不得不做出提前投降的决定此类观点,因为它比美国原先估计的1946年11月15日左右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提前一年零三个月结束,为此降低了大约1300万人口的伤亡。其实广岛原子弹爆炸是反法西斯力量对于日本法西斯暴行的惩罚,它给予人类的尽早结束战争而不是继续战争。而苏联对日宣战的决定加速了日本投降的时问表,进而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终结束另外的观点指出我们应对原子弹爆炸进行客观的判断。 它在促速日本的投降,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同时,也使以美苏为首的“冷战”形成和升级。原子弹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也给人类带来了核灾难,它还直接造成战后美、苏的核竞赛,世界各国在核威慑卜度过冷战时期。原子弹作为历史上最残忍的大规模杀伤性性武器,第一次使用就引起广泛的争议,科学技术与社会伦理之问的博弈,我们应该如何取舍与选择。当时二战的结局明朗,纳粹德国宣布投降,日本的失败无法避免,因此原子弹使用的必要性

(安全生产)美国核武器安全技术与安全控制概述

美国核武器安全技术与安全控制概述核武器的安全性是保持战略威慑力的基石和有核国家的最高利益所在。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早拥有核武器且拥有数量最多的国家,高度重视核武器的安全问题,在发展新的核武器技术的同时,不断对现有核武库进行安全性改造,将安全思想贯穿于武器设计、贮存管理和作战使用中,已在设计技术、管理机制、保卫措施、指挥程序以及安全制度上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安全体系。 1 采用多重技术手段,从系统设计上确保核武器的内在安全 核武器是一种高风险武器,在撞击、着火或枪击等意外事件下容易发生核爆炸与放射性事故,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因此,安全性是核武器最重要、最严格的一项技术性能。提高安全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实施核部件与非核部件的分开放置,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对核航弹即采用此种方法,但分储不利于战备。为此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注重从系统设计上提高核武器的安全性,为保障核武器的核爆安全与化爆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措施。 1.1 增强核爆安全装置 为防止核武器在异常环境或事故状态下过早解除保险而启动引爆系统,美国桑迪亚实验室20世纪70年代初研制出增强核爆安全装置。该系统将核武器引爆控制系统的关键电气部件隔离在一个“禁区”内,用结构壳体和绝缘壁使该区域和各种意外“能量源”隔离开。控制正常解保和点火电能进入禁区的唯一通道是强链接开关。目前,美国部署的核武器中已有3/4装备了这种安全装置。为了提高核武器指挥与控制的可靠性,防止非授权使用核武器,美国还采用了将增强核爆安全装置与密码锁结合起来的更先进的技术设计。 1.2 钝感高能炸药 钝感高能炸药是为防止核武器意外核爆而研制的新型炸药,对提高核武器储存安全,防止钚污染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与早期采用的高爆速、大能量炸药相比,该种炸药具有独特的钝感性,在火烧、碰撞、跌落或枪击等情况下发生爆炸的概率很低,有利于实现化爆安全。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1978年提议对“今后所有核武器均采用钝感高

核军控

国外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的研究综述 编者按:冷战结束以来,随着1995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无限期延长和1996年《全面禁止核实验条约》的通过,标志着国际社会的核不扩散努力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在国际上仍然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特别是朝鲜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的先后出现,表明了国际核不扩散体制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所以,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的研究仍显得十分必要。由于中国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参阅了国外大量特别是欧美国家的原始材料和国外学术界对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研究的权威研究成果,对国外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研究进行了概述,以期对国内学者核不扩散体制的研究有所启迪。 自从核武器出现以来,由于其威力巨大,所以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对它进行严格控制。几十年来,除了达成《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这一基本防扩散条约之外, 国际社会还制订了各种各样的公约、协定,成立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共同构筑了一个庞大的限制核武器扩散的体制,其内容具体包括:第一,有关核裁军的条约,如《美苏关于销毁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等。第二,关于限制核武器部署空间及有关无核区的条约,包括《外层空间条约》等。第三,限制核武器发展的条约,包括《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等。第四,有关无核国家安全保障问题的文件。第五,国际出口控制与核查机构,包括核出口委员会、核供应集团、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核不扩散体制有效地遏制了核武器及核材料的扩散,促进了核裁军的进展,对维护国际和平、安全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特别是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签署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作为最具普遍性的国际军控条约,为防止核武器扩散、实现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努力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安全形势正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日益突出,恐怖主义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交织,使防扩散面临新的复杂因素和挑战。核扩散的潜在破坏性由于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威胁突出而上升。原有的以国家为对象,以传统威胁为目标的防核扩散国际规范,已很难应对核恐怖主义等新型核扩散威胁。另一方面,不稳定的国际安全环境,特别是出现了以武力解决问题、以军事手段“先发制人”应对核扩散的倾向,这就更加深了一些国家的不安全感。当“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战争”事实上是改变政权战争时,“拥核自保”就可能成为更有吸引力的选择。在一些特殊领域(如导弹和导弹防御)和地区(如朝鲜半岛、中东地区),控制与反控制斗争日趋尖锐。特别是近几年以

第四代核武器

铁血军事2015-08-10 17:37:59阅读(7310)评论(0)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日称中国用氦3材料造第四代核武器可1次炸毁数千广岛长崎 功能介绍最新最全的军事新闻 [鹰眼图说军事编者按]第四代核武器就是核定向能武器:因为这些核弹不产生剩余核辐射,因此可作为“常规武器”使用,主要种类有:反物质弹、粒子束武器、激光引爆核炸弹、干净的聚变弹、同质异能素武器等。第四代的另一特点是突出某一种效果,如突出电磁效应的电磁脉冲弹,使通讯信号混乱,使高能激光束、粒子束、电磁脉冲等离子体定向发射,有选择地攻击目标,单项能量更集中,有可控制的特殊杀伤破坏作用,其实,第四代核武器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核辐射,可以完全看做一种常规武器来使用,目前,世界各主要核国家都对自身的下一代核武器研究秘而不宣,但私底下却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理论基础和可行

性试验,一旦在理论基础上获得突破,生产和研制一种可实战的第四代核武器已经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科幻。 对于第四代核武器,目前已知的是,中、美、法、英、俄等五大核武器大国都正在研究中,如美国费米实验室、美国国家点火工程、欧洲核子中心以及俄罗斯的高能物理研究所等都在为新型核武器进行理论铺垫,目前已知的各国正在研制的第四代核武器主要当量可调弹头、“合二为一”弹头、干净的聚变弹、反物质弹、粒子束武器、激光引爆的炸弹、核同质异能素武器等。其中比较主要的且容易实现的是第四代核武器有三种:金属氢武器、核同质异能素和以氦-3为基础的新型核聚变弹。外国媒体普遍猜测,中国的第四代核武器研制可能倾向于上述三种形式,因为中国已经具备上述三种武器研制的科研技术条件。 金属氢武器,是将氢气在一定压力下转化为固态结晶体,然后使其爆炸,其威力相当于目前威力最大的化学爆炸物。核同质异能素,同质异能素是指质量数和原子序数相同,在可测量时间内具有不同能量和放射性的两个或多个核素,其爆炸能量比高能炸药高100万倍。由于以氦-3为基础的新型核聚变弹不使用原子弹爆炸的能量作为核聚变的反应条件,因而不产生剩余核辐射,几乎可作为“常规武器”使用。而英美两国似乎也热衷于核武器小型化的研究,这使得世界变得更为“危险”。 2015年,日本《外交学者》网站突然刊文称,“许多国家都在悄悄的为第四代核武器寻找氦-3材料,得到这种无放射性沉降物的材料将成为世界新的霸主,而中国在这场竞争中,获得了胜利”。该文章宣称,在2014年10月,中国嫦娥5号T1月球探测器成功实现了绕月飞行。继美国和俄罗斯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绕月”后“返回”地球,中国也完成了这一壮举。探测器将带回含有核燃料氦- 3的月壤,这些氦- 3的可以用来产生能量以及应用在下一代核武器中。这使中国在太空竞赛中处于领先的位置。

高分作文范文-和平与核武器

继德国之后,世界上的几个先进国家都纷纷投入核武器的研究和制造之中,并且都已获得了显着的成效。据调查统计,当前美国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核武器,无论在导向、射程等几方面都是当今世界的“龙头老大”。就连数量之多也是无可比拟。 前不久,朝鲜已推出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且对外宣称要正式着手于核武器的研发。对这一举动,美国始终坚持反对意见,并出手阻挠,说他们愿意承担一切的损失。朝鲜出于自身利益,提出要与美国签定《互不侵犯条约》。但美国却不同意。 “核”的威力之大,是难以估量的,难怪朝鲜要想拥有它。就拿中国的秦山核电站来讲,“核”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大大地提高了发电量与发电效率,为我们中国增加了许多的经济效益。朝鲜对“核”的研发一定会促进朝鲜的经济发展,从而也促进了世界的经济发展。 朝鲜研究出核武器之后是否会对中国有威胁?不会。 在美国日益发出赤裸裸的对中朝等几个国家先发制人进行核袭击的威胁下,朝鲜当然有权利发展核武器来进行自卫!朝鲜发展核武器当然是针对美国和日本,而不是中国。有的人说朝鲜有了核武器将使中国遭受池鱼之秧,我看正好相反,朝鲜没有核武器才真正可能使中国遭受池鱼之秧!美国已经抛出了核态势评估报告要先发制人对他国进行核打击,如果没有中俄核保护,如果朝鲜自己没有核武器,一旦爆发战争,为了“减少美国军人的伤亡”,美国向朝鲜扔核武器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而一旦朝鲜有了核武器,美国就得三思而后行。最近美国对朝鲜和伊拉克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就是一个很好得证明。美国之所以对伊拉克如此凶狠,就是因为通过不断的核查和轰炸,美国已经确信伊拉克根本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所以美国才敢如此肆无忌惮。 有的人还说不能容忍邻国拥有核武器,虽然美国不是我们的邻国,但是它的核武器却是对我们有致命的威胁。美国的核武器的射程距离和打击目标的精确度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他还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核潜艇及核动力航空母舰。他的军事能力可随时攻打世界上任何一个目标。而朝鲜及第三世界国家是决不可能与美国抗衡的。这么大的国家为什么要对小小的朝鲜怀有那么大的戒心?难道核武器就只能掌握在少数的超级大国的手里?对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区和国家为所欲为吗? 中国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最高目标是收复台湾,而中国收复台湾的最大的障碍在于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为了实现收复台湾的最高战略目标,我们不得不在全球范围内与美国周旋。基于历史与地理等原因,朝鲜是我们收复台湾的最好借助力量,是抗衡美国和日本的最好助手和最可靠盟国。 再说,如果美国真的诚心,就应该与朝鲜签定那《互不侵犯条约》,以显示出他的诚意!当今的美国把自己扮演成“世界警察”,对于整个世界虎视眈眈,对于第三世界国家指手画脚,让一些弱小国家都处于不安全的境地。对于捉摸不定的美国,朝鲜怀有一定的戒备是正确的,他们不会忘记美国在五十年代初发动的那场侵朝战争,他们一定会牢记那场战争给他们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他们知道想要保护自己必须有强大的军队,要使自己国家的领土完整、不受别国的侵略、必须拥有先进的武器。要使国家的经济强盛,必须研究核动力(武器)。朝鲜研究核武器是正确的抉择。

世界核问题

很久以来,大家一直在讨论一个问题:核问题。核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说起似乎是非常简单,细思之又不那么简单。 核问题简单又复杂的原因在于核的巨大威力。核技术一问世,一是为敏感的军事领域所吸纳,造出核武器,美苏曾为此进行过殊死竞赛。二是和平利用,成为造福人类的重要能源。核电产业不仅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而且为缓解能力和环境压力提供了新的出路。 核问题的关键在于和平利用核能与防扩散。国际社会在1970年生效关于如何利用核能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其中第三条款、第四条款、第五条款都涉及和平利用核能问题,认为"扩散核武器将使发生核战争的危险严重增加",各成员国承诺"进行合作为应用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和平核活动的各种保障措施提供便利"。《条约》确认以下原则:"一切缔约国,不论是有核武器国家或无核武器国家,均能为和平目的而获得和平应用核技术的利益,包括有核武器国家由于发展核爆炸装置而可能得到的任何技术副产品。""深信在促进此原则时,所有缔约国均有权参加尽可能充分的科学情报交换,以促进和平目的应用原子能的发展,并且单独地或与其他国家合作,对促进这种发展做出贡献。"条约写得很清楚:有核武器国家不得向无核武器国家扩散武器;无核武器国家不去谋求核武器,同时还规定世界任何国家都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而有核武器国家还要承担核裁军的义务。但条约签署后,有关各方都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承诺。有核武器国家,尽管达成系列核裁军协议,但远没有兑现条约中规定的水平;部分无核武器国家在和平利用核能的幌子下发展核武器,印度、巴基斯坦、南非、朝鲜等国相继研制出核武器。 有核武器国家不裁军是因为它们仍信赖于核武器这种超级武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指出"美国要保留足够的战略核力量,以阻止那些敌对国领导人想通过战略核力量的发展威胁美国的利益"。近年来,俄罗斯更是把核力量当作抗衡美国常规力量优势的重点建设项目。 无核武器国家同样看好核武器的政治含义。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激发起人们许多想象。南亚一位退役将军在评述这场战争时说了一句经典之语:"没有核武器,就不要打美国人。"它提出了这样一种假设:如果伊军手中有核武器,多国部队就不会如此狂轰滥炸,也不会在几十个小时里完成地面进攻任务。印度的一位学者在1998年印度核试验后也提出相同的假设:假如当年日本拥有相同的能力,广岛和长崎悲剧就不可能出现。"很清楚,

核弹设计

自己动手设计制造颗原子弹 核弹是利用易裂变元素进行链式反应,将亏损的质量以质能方程:E=MC 2转化成如冲击波、辐射等形式的能量,在几百万分之一秒内释放出来,从而造成巨大破坏的武器,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一枚核弹的设计过程。 第一章 核临界及弹芯设计 下面我们来正式进入核弹的理论设计工作,我们知道核弹的爆 炸来自于链式反应(1)放出的巨大能量,而如何使(1)持续地进行下去,我们就要引入“核临界”这个概念,即单位时间内穿过单位体积的中子数保持恒定,即中子通量守恒。在没有外中子源的情况下,核燃料内部的中子扩散方程为(我们假定只有快群中子参与反应): 22()()0c c c r B r φφ?+=(2) 在反射层内部,中子扩散方程为: 22()()0r r r r k r φφ?-=(3) 在核燃料与反射层的边界面上,必有中子通量相等,中子泄露量相等, 边界条件: ()()c r r r φφ=(4) 0lim c r φ→<∞ (5) ''c c r r D D φφ=(6) 0r r R T φ=+=(7) 首先,方程(2)有通解: cos sin ()c c c Br Br r A C r r φ=+,

由条件(6)知AC=0,故有sin ()c Br r C r φ=。 在反射层中(3)有通解:cosh()sinh()()r r r r r k r k r r A C r r φ=+,由于 边界条件(7),故有tanh[()]r r r A C k R T =-+。 因此有:sinh[()] r r A k R T r r φ+-=。A 为新的参数。 由条件(4)、(6)可得: sinh()sinh()C T B R k T C A R R = 22cos()sin()cosh()1[][sinh()]c c c r r c r r B B R B R k k T D A D C k T R R R R -=-- 将以上两式相除,我们就可得到带有反射层的球型核弹临界方程: [1cot()][1coth()]c c c r r r R T D B R B R D L L -=+(8) (8)式给出了带有反射层的弹芯在核临界时各种材料的物理性质与他们半径的关系。经计算,在带有足够厚度的铍中子反射层时,铀-235的临界质量为13KG 。在我们的设计中,弹芯材料选为铀235,反射层为铍9,弹芯由几层球状的金属壳构成,中心部位是一个半径为3cm 的中子源——铍、钋弹丸球或镅、铍弹丸球,它是一个铍制的空心金属球,里面填充钋金属,用金箔片隔开。钋210是人工核反映堆中合成,能时刻自发产生大量阿尔法粒子。 炸药爆炸并制造冲击波。

两弹一星研制过程简介.doc

两弹一星研制过程简介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兴,面对国际上严峻的核讹诈形势和军备竞赛的发展趋势,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毅然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1956年,研制导弹、原子弹被列入中国的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国于50年代初创建核工业,1954年9月18日通过铀矿普查探明中国有丰富的铀矿资源,可为核工业提供基本原料。1957年10月,中国、前苏联签订了关于国防新技术的协定,前苏联同意在核技术方面给予中国援助,但1959年6月,前苏联毁约停援,撤走了专家,于是中国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原子弹。1960年初,从全国各有关部门调集百余名高中级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核武器研制工作。在对“枪法”和“内爆法”进行分析比较后,以“596”作为代号的第一颗原子弹的设计,确定采用较先进的“内爆法”。到1962年底,基本掌握了以高浓铀为主要核装料的原子弹的物理规律,完成了物理设计和爆轰物理、核弹飞行弹道、引爆控制系统台架等三大关键试验。 1964年10月16日15时,在新疆罗布泊沙漠成功地进行了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试验,威力为2.2万吨TNT当量,核装置重1550千克,试验在102米高的铁塔上进行。1965年5月14日又成功地进行一颗核炸弹空投爆炸试验,威力为3.5万吨TNT当量。当时在国民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一批科学家在张爱萍将军率领下跋涉在戈壁沙漠,他们风餐露宿,夜以继日,终于以中华民族的骨气研制出原子弹。山呼海啸的巨响震撼大地,云蒸霞蔚的蘑菇云升起在大漠上。从此,中国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为核武器的发展树立了第一个里程碑。 原子弹爆炸两年后的1966年10月27日,中国首次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1967年6月17日凌晨,中国第一颗氢弹又在罗布泊试验靶场上空爆炸成功。这是中国核武器的一个飞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了。这颗卫星的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公里,最远点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68.5度,绕地球一周114分钟,卫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 从此之后,中国的国防科技和航天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先后掌握了中子弹设计技术和核武器小型化技术,研制和发射了各种型号的战略战术导弹和运载火箭,潜艇水下发射成功,发射多颗返回式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及太阳同步轨道卫星。 1

以色列 关于核武器的 立场文件

以色列关于核武器的立场文件 半个多世纪以来,核武器的研发和限制就是世界各国与各组织所严重关注的议题。二战后期人类第一次在战争中,也是至今唯一一次动用了核武器,造成了数以万计的人员伤亡和不可估量的环境影响,直接左右了战争格局,也让我们直观的感受到核武器已经对人类安全构成了的极大威胁。如今,核扩散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作为一个中东国家,以色列深刻认识到了核武器给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带来的威胁,也对近年来伊朗等国的核危机保持密切的关注。考虑到一场核战争将使全人类遭受浩劫,因而需要竭尽全力避免发生这种战争的危险并采取措施以保障各国人民的安全,近年来国际上采取了许多措施防止核扩散及促进核裁军。196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95年,在联合国《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审议和延长大会上,179个缔约国以协商一致方式决定无限期延长该条约。在过去的40年中,该条约在防止核武器扩散、推动裁军、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等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面对动荡不安的中东局势,长期处于与各阿拉伯国家的复杂且不稳定的关系中,以色列对核扩散有着强烈的危机感和不安全感。以色列国内在近年来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抵制核扩散,支持世界核不扩散体系,确保核能造福人民。1950年,以色列成立了由8名成员组成的原子能委员会,由以色列总理亲自任主席,负责全国原子能研究的计划和管理,作为以色列研制核技术、和平运用核能的开端。1955年,以色列政府签署了和平使用原子能协议,在之后的研究中致力于民用核能的发展。另外,以色列对中东其他各国的核能发展保持高度关注,时刻关心着中东地区的核安全。1981年,以色列及时发现并轰炸了伊拉克在奥西拉克(Osirak)建立的核子反应炉,阻止了伊拉克制造核武器的企图,为维护中东地区局势稳定作出了贡献。以色列认为,要维持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就应尽快地解决世界范围内的核问题。鉴于出现的问题,以色列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对核裁军和和平利用核能制定出详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使核裁军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具体。 2.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缔约国规定明确和严格的退出条件和退出机制,防止类似朝鲜核谈判的问题再一次出现。 3.在对无核国家规定了明确和具体的义务的同时,应该对核国家规定更为清晰具体的义务,从而对核国家构成持续和清晰的压力,促进核裁军的进程。 4. 国际原子能理事会加强监督,建立相关机制监督各国核储备及发展动向。安理会成员支持《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加强有关《条约》各个方面的承诺以促进核不扩散和核裁军。 5. 希望有核国家提供高浓缩核原料与无核国家,支持他国开发和利用核能并向核国家回收低浓缩核废物进行销毁,从而有效地防止核扩散并减少核库存,维持世界和平稳定。 核问题关乎每个国家及其人民的安全和切身利益。如果对核扩散不加以控制,其造成的世界性的影响效果将不堪设想。以色列作为深受核危机影响的中东国家之一,支持世界核不扩散体系,呼吁全球建立完善的军队和核问题的法律规定及相应的监督机制,从而确保国与国之间相互信任,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和平与稳定。以色列愿与各国一道为世界的和平贡献一份力量。

模拟联合国 核威胁与核不扩散 伊朗 立场文件

代表:杨智超、宋业平 国家: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学校:青岛理工大学 委员会:联合国第一委员会 议题:核威胁与核不扩散 经过多年的努力,国际社会在防止核扩散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建立了防核扩散的全球机制(如《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多边机制(如核供应国集团、桑戈委员会)、双边机制(如《战略武器限制条约》《战略武器削减条约》),实现了一些有意义的战略核武器削减,推动了核不扩散国际共识的形成。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就,在于各国认识到了核扩散的重大危害,相信军控与不扩散制度建设有效并且有益,而且威胁来源单一并且相对可控。 伊朗一贯遵守《联合国宪章》的若干规定。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约国,伊朗承诺对此条约的义务,并始终贯彻执行。但根据对该条约,缔约国也有权按照条约第一条和第二条的规定,不受歧视地为和平目的进行核能的研究、生产和利用。同时,伊朗希望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专属和平性质的信任进行恢复,使伊朗核计划将受到与《不扩散条约》无核武器签约国相同的待遇。 在伊朗看来,美国对以色列实际拥有核武器的支持,以及美印之间关于核合作的条约,都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核不扩散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对“民主国家”和盟友,完全可以罔顾以色列和印度不是《核不扩散条约》签字国的事实,对其发展核工业乃至核武器开绿灯,不惜一再破例;但对伊朗这样身为条约签字国的国家,仅因为其同美国不和,就可以被剥夺利用核能的权利。在西方世界的双重标准下,自主开发核能乃至最终造出核武器成为伊朗维护国家民族尊严和安全的虚实双重保证。 回顾联合国2006年12月23日的第1737号决议,2007年3月24日的第1747号决议,以及2008年3月3日的第1803号决议,国际社会对伊朗进行了无数的 在2010年6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6335次会议上通过的1929号决议中,伊朗被严重损害了自身的贸易自由权利以及公民人身自由权利,一些西方国家以伊朗研制核武器和拒不配合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检查为借口,对伊朗进行了迄今为止最严厉的制裁。伊朗对此表示深感遗憾,与此同时我们也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在此我们重申,在《联合国宪章》《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框架下,任何国家或组织,都无权干涉我国独立自主的进行用于和平目的的核开发和研究活动。 在国际社会将目光集中在中东地区的时候,伊朗也注意到美国单方面停止销毁核武器的行动,再此伊朗也提醒以美国为首的有核国家,切实落实核武器国家在2000年审议大会的《最后文件》中明确承诺彻底消除其核武库,最终实现核裁军,这是所有条约缔约国在《条约》第六条下作出的承诺。 伊朗呼吁各国通过政治与外交途径,打破现在的谈判僵局。我国曾停止过铀浓缩活动和西方国家进行核燃料交换,但在个别国家武力威胁和经济制裁的压力下,伊朗被迫重启核研究,走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

初中语文 说明文阅读理解分类练习 第四代核武器 新人教版

第四代核武器 ①现今正在研制的第四代核武器,是一种不用传统的核爆炸即可释放大量核能、产生大规模杀伤效应的武器,第四代核武器虽然威力巨大,但是其附带杀伤效应较弱,强化了核反应中的部分杀伤效应,同时抑制了其他杀伤因素的产生;它的杀伤手段和目标更为单一,可以只利用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来攻击特定的目标或设备,令使用者在使用核武器攻击时有更大的选择余地,也更加灵活;而且高科技含量非常高。 ②从技术角度来说,第四代核武器的发展虽以原子弹和氢弹的原理为基础,但所用的关键研究设施是惯性约束聚变和加速器等装置。它不像发展前三代核武器那样需要进行大量核试验,它的基础是民用核科学研究。因此,它的发展不受《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限制。在军事上,由于这类武器不产生剩余核辐射,可作为“常规武器”使用,因此受到了许多发达国家的青睐。 ③现今正在研制的第四代核武器包括核同质异能素武器、金属氢武器、反物质武器、粒子束武器等。最近,军事科研人员正在研制的核同质异能素武器取得了重大进展,这项技术已被列入某国国防部的“军事关键技术清单”,并被认为“有给战争带来革命性影响的潜力”。 ④核同质异能素是指质量数和原子序数相同、在可测量的时间内具有不同能量和放射性的两个或多个核素,比如,铪-178m2和铪-178就是核同质异能素。每克高能炸药释放的能量约为1千焦,而每克核同质异能素释放的能量大约是100万千焦,比高能炸药的能量大100万倍。目前,一些研究人员利用重离子碰撞或惯性约束核聚变中产生的中子脉冲,可得到核同质异能素。 ⑤这种新武器的能量来源于核同质异能素的衰变过程。高能状态的铪-178m2放出γ射线衰变为铪-178的半衰期为31年。按照这么慢的衰变速度,核同质异能素当然不会有什么威力。要使得核同质异能素能作为核武器的能源,必须使得它们能瞬间衰变。最近,得克萨斯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利用低能X射线轰击铪-178m2,可以使得铪-178m2进行瞬间衰变。不过,在使用以前,首先要给铪核“注入”高能光子,使铪-178转变成铪-178m2。这一步骤需要在加速器或反应堆内完成,而且产量甚微。目前,国外一家空军研究实验室获得铪-178m2的产量小于万分之一克。 ⑥科学家预测,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5年内将能获得克量级的产品,可以利用微型导弹携带核同质异能素弹头,其威力远大于传统武器。这类武器释放的高能γ射线能够杀死位于现场的所有生命体。与裂变武器相比,核同质异能素武器的核辐射却微不足道,因此,它可作为“常规武器”。 ⑦第四代核武器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将有飞跃。 1.请给本文加一个恰当的标题。写在下面。(2分) 2.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4分)(原创) (1)它(核同质异能素武器)可作为“常规武器”。 (2)这项技术已被列入某国国防部的“军事关键技术清单”,并被认为“有给战争带来革命性影响的潜力”。 3.选文第⑤段中的“这种新武器”的能量来源和传统核武器的能量来源各是什么,分别用一个词回答。(4分) 4.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错误的请说明理由。(4分)(原创) ①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5年内将能获得克量级的产品,可以利用微型导弹携带核同质异能素弹头,其威力远大于传统武器。

美国核武器安全技术与安全控制概述

美国核武器安全技术和安全控制概述核武器的安全性是保持战略威慑力的基石和有核国家的最高利益所在。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早拥有核武器且拥有数量最多的国家,高度重视核武器的安全问题,在发展新的核武器技术的同时,不断对现有核武库进行安全性改造,将安全思想贯穿于武器设计、贮存管理和作战使用中,已在设计技术、管理机制、保卫措施、指挥程序以及安全制度上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安全体系。 1 采用多重技术手段,从系统设计上确保核武器的内在安全 核武器是一种高风险武器,在撞击、着火或枪击等意外事件下容易发生核爆炸和放射性事故,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因此,安全性是核武器最重要、最严格的一项技术性能。提高安全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实施核部件和非核部件的分开放置,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对核航弹即采用此种方法,但分储不利于战备。为此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注重从系统设计上提高核武器的安全性,为保障核武器的核爆安全和化爆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措施。 1.1 增强核爆安全装置 为防止核武器在异常环境或事故状态下过早解除保险而启动引爆系统,美国桑迪亚实验室20世纪70年代初研制出增强核爆安全装置。该系统将核武器引爆控制系统的关键电气部件隔离在一个“禁区”内,用结构壳体和绝缘壁使该区域和各种意外“能量源”隔离开。控制正常解保和点火电能进入禁区的唯一通道是强链接开关。目前,美国部署的核武器中已有3/4装备了这种安全装置。为了提高核武器指挥和控制的可靠性,防止非授权使用核武器,美国还采用了将增强核爆安全装置和密码锁结合起来的更先进的技术设计。 1.2 钝感高能炸药 钝感高能炸药是为防止核武器意外核爆而研制的新型炸药,对提高核武器储存安全,防止钚污染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早期采用的高爆速、大能量炸药相比,该种炸药具有独特的钝感性,在火烧、碰撞、跌落或枪击等情况下发生爆炸的概率很低,有利于实现化爆安全。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1978年提议对“今后所有核武器均采用钝感高能炸药”。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部署的核武器大约有1/3采

核物理学在军事上的应用

核物理学在军事上的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核物理学在军事上的应用—核武器,从核武器的分类、爆炸方式、破坏效应三个方面介绍了核武器的发展及前景。 关键词:武器分类,核爆炸方式,破坏效应 核物理学是研究原子核的结构、性质及核能利用的科学,它在军事上的应用主要是核武器。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自持进行的原子核裂变或裂变—聚变反应瞬时释放的巨大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 核武器一般是指由核战斗部及其承载壳体组成的武器,俗称核弹。如果将投掷发射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等使核武器构成作战能力的各部分都包括在内,则称为核武器系统。核战斗部的主体是核爆炸装置,简称核装置。核装置由核部件、炸药部件、火工品、核点火部件(中子源)和其他结构件组装而成,并与引爆控制系统等一起组成核战斗部(有时还包括制导、突防等装置),装入承载壳体,即构成核弹。核武器投掷发射系统由运载工具、投射装置及各种辅助设备等组成。 一、核武器的分类 随着核武器技术的发展,核武器种类日益增多,从不同角度出发,核武器的分类有以下几种:①按核装置原理结构划分,可分为原子弹、氢弹和特殊性能核弹。后者包括中子弹、减少剩余放射性弹等。通常称原子弹为第一代核武器,氢弹和中子弹、减少剩余放射性弹为第二代核武器。②按投掷发射系统划分,可分为核导弹、核炸弹、核炮弹、核深水炸弹、核鱼雷、核地雷等。③按作战使用划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于袭击对方战略目标和防御己方战略要地的战略核武器;另一类是用于支援陆、海、空战场作战打击对方战术目标的战术核武器。④按威力大小划分,可分为高威力核武器(百万吨TNT当量级)、中等威力核武器(数十万吨TNT当量级)和低威力核武器(万吨TNT当量级以下),但其界线也不是很严格的。核爆炸对面目标的破坏效果,同威力大小不是简单的比例关系。对大多数以冲击波为主要杀伤破坏因素的核武器来说,通常是以高于一定的冲击波超压的效应面积,来度量其破坏能力的,即取核武器威力与百万吨TNT当量的比值的2/3次方为其“等效百万吨数”,来度量其破坏能力;也有按目标特性、分布和核攻击的规模大小等不同情况,选用小于2/3的其他方次来度量其破坏能力。至于对点(硬)目标的破坏能力,则还要考虑核武器命中精度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核武器爆炸方式 由于核武器在不同介质中和不同高度(或深度)处爆炸时,外观景象和杀伤破坏效应差别很大。因此,核爆炸方式的选择要根据作战任务,目标性质和地形、气象条件等因素确定。

规范说服与精英弃核决策评核不扩散规范国家为何选择核克制精编

规范说服与精英弃核决策评核不扩散规范国家 为何选择核克制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规范说服与精英弃核决策 ——评《核不扩散规范:国家为何选择核克制》 颜琳 摘要冷战结束后,核武器为何没有像现实主义所预测那样快速地扩散。在分析和总结现实主 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对核不扩散问题研 究成果与不足的基础上,鲁布利在《核不扩散规 范:国家为何选择核克制》一书中提出的问题是: 为什么有核能力和核意愿的国家会选择核克制,放 弃发展核武器作者的核心假设是:由规范和观念构 成的国际社会环境有效地说服了国家精英的弃核决 策,并进一步说明了规范影响精英决策的过程、机 制与条件。尽管作者的研究具有理论创新与政策意 义,但是仍然需要认识到规范说服只是精英弃核决 策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充分条件,同时还需要 注意规范兴起与传播的历史背景。 关键词规范说服精英弃核决策核不扩散

目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 NPT,简称《条约》)是世界 上最普遍的裁军条约,拥有187个成员国,但印度、巴基 斯坦、以色列、朝鲜(朝鲜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条约》,于2003年1月10日宣布退出)仍然游离在外。以《条约》为核心,核不扩散机制①不断发展壮大,这既是国际社会认同的结果,也使得核不扩散规范的国际法律效力 大大增强。冷战结束后,核不扩散条约及其核不扩散机制 遭受了来自国家行为体、非国家行为、气候变化等因素的 挑战。②但是绝大多数的国家还是较好地遵守了《条约》及其规范,有些国家甚至在拥有核武器之后又自动地放弃和 销毁已有的核武器及相关技术设备。③ 然而,绝大数国家遵守《条约》这一事实并没有得到 应有的重视和充分的研究。玛利亚·罗斯特·鲁布利(Maria Rost Rublee)重点研究95%的国家遵守《条约》和 弃核决策的原因。鲁布利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有核能力 * 颜琳,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2009级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37)。 ①《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于1970年生效,并在许多发展中国出于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考虑和力推下,于1995无限期延长。核不扩散机制主要包括: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为核心,及其由《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所支持的、由多边和双边协议、结构和关系相互连结的网络;其他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桑戈联盟(Zangger Coalition)与核供应集团(Nuclear Suppliers Group)所组成的两个非正式、自愿联盟核供应控制机制、6个无核区。参见:Rodney W. Jones and Mark G. McDonough, Tracking Nuclear Proliferation,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1998, pp. 14-17; Roger K. Smith, “Explaining the Nonproliferation Regime: Anomalies for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41, No. 2, Spring 1987, . ② William Walker, “Nuclear Enlightenment and Counter-Enlightenment,”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83, No. 3, May 2007, pp. 431-453; Milagros álvarez-Verdugo, “Will Climate Change Alter the NPT Political Balance New Challenges for the Non-proliferation Regime,”, 2010, pp. 205-219. ③如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南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