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分作文范文-和平与核武器

高分作文范文-和平与核武器

继德国之后,世界上的几个先进国家都纷纷投入核武器的研究和制造之中,并且都已获得了显着的成效。据调查统计,当前美国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核武器,无论在导向、射程等几方面都是当今世界的“龙头老大”。就连数量之多也是无可比拟。

前不久,朝鲜已推出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且对外宣称要正式着手于核武器的研发。对这一举动,美国始终坚持反对意见,并出手阻挠,说他们愿意承担一切的损失。朝鲜出于自身利益,提出要与美国签定《互不侵犯条约》。但美国却不同意。

“核”的威力之大,是难以估量的,难怪朝鲜要想拥有它。就拿中国的秦山核电站来讲,“核”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大大地提高了发电量与发电效率,为我们中国增加了许多的经济效益。朝鲜对“核”的研发一定会促进朝鲜的经济发展,从而也促进了世界的经济发展。

朝鲜研究出核武器之后是否会对中国有威胁?不会。

在美国日益发出赤裸裸的对中朝等几个国家先发制人进行核袭击的威胁下,朝鲜当然有权利发展核武器来进行自卫!朝鲜发展核武器当然是针对美国和日本,而不是中国。有的人说朝鲜有了核武器将使中国遭受池鱼之秧,我看正好相反,朝鲜没有核武器才真正可能使中国遭受池鱼之秧!美国已经抛出了核态势评估报告要先发制人对他国进行核打击,如果没有中俄核保护,如果朝鲜自己没有核武器,一旦爆发战争,为了“减少美国军人的伤亡”,美国向朝鲜扔核武器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而一旦朝鲜有了核武器,美国就得三思而后行。最近美国对朝鲜和伊拉克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就是一个很好得证明。美国之所以对伊拉克如此凶狠,就是因为通过不断的核查和轰炸,美国已经确信伊拉克根本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所以美国才敢如此肆无忌惮。

有的人还说不能容忍邻国拥有核武器,虽然美国不是我们的邻国,但是它的核武器却是对我们有致命的威胁。美国的核武器的射程距离和打击目标的精确度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他还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核潜艇及核动力航空母舰。他的军事能力可随时攻打世界上任何一个目标。而朝鲜及第三世界国家是决不可能与美国抗衡的。这么大的国家为什么要对小小的朝鲜怀有那么大的戒心?难道核武器就只能掌握在少数的超级大国的手里?对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区和国家为所欲为吗?

中国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最高目标是收复台湾,而中国收复台湾的最大的障碍在于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为了实现收复台湾的最高战略目标,我们不得不在全球范围内与美国周旋。基于历史与地理等原因,朝鲜是我们收复台湾的最好借助力量,是抗衡美国和日本的最好助手和最可靠盟国。

再说,如果美国真的诚心,就应该与朝鲜签定那《互不侵犯条约》,以显示出他的诚意!当今的美国把自己扮演成“世界警察”,对于整个世界虎视眈眈,对于第三世界国家指手画脚,让一些弱小国家都处于不安全的境地。对于捉摸不定的美国,朝鲜怀有一定的戒备是正确的,他们不会忘记美国在五十年代初发动的那场侵朝战争,他们一定会牢记那场战争给他们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他们知道想要保护自己必须有强大的军队,要使自己国家的领土完整、不受别国的侵略、必须拥有先进的武器。要使国家的经济强盛,必须研究核动力(武器)。朝鲜研究核武器是正确的抉择。

核化生武器

1.什么是核化生武器?各有哪些杀伤特点? 核武器 是利用爆炸性核反应放出的能量,造成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又称原子武器。 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 杀伤特点:杀伤破坏范围大、杀伤破坏程度严重、杀伤破坏因素多、伤害作用持续时间长、防护复杂等。 化学武器 战争中用来毒害人、畜的化学物质,叫做毒剂。 装有毒剂的各种炮弹、炸弹、火箭弹、导弹、毒烟罐、手榴弹、地雷和布洒器等 杀伤特点:杀伤范围大,伤害途径多,持续时间长。(剧毒性、多样性、空气流动性、杀伤持续时间长) 生物武器 战争中用来伤害人、畜,毁坏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菌,立克次体)和细菌所产生的毒素,叫做生物战剂。 装有生物战剂的各种导弹弹头、炸弹和气溶胶发生器等 杀伤特点:致病力强,污染范围广,伤害途径多,具有传染性,危害作用时间长,没有立即杀伤作用。 2.核武器主要性能有哪些? 光辐射:对人员可造成直接烧伤、还可引起衣物或其他物体燃烧引起间接烧伤。 冲击波:可造成人员脑震荡、骨折、肝脾破裂以及肺、胃和耳鼓膜、皮肤等损伤,同时由于工事、建筑物的倒塌、破坏,以及刮起的沙石,造成人员的间接损伤。 早期核辐射:引起放射病。 核电磁脉冲:能干扰电子、电器设备的正常工作,并能使其失效。 放射性沾染:外照射、内照射、皮肤沾染。 3.化学、生物战剂各分为哪几类? 化学战剂(性能) 杀伤后果(致死性和非致死性毒剂) 杀伤作用持续时间(暂时性和持久性毒剂) 1)神经性毒剂(破坏神经系统正常功能):沙林、梭曼、维埃克斯 2)糜烂性毒剂(使细胞坏死、组织溃烂):芥子气、路易氏气 3)全身中毒性毒剂(破坏组织细胞氧化功能,使全身缺氧):氢氨酸、氯化氢 4)失能性毒剂(使人的思维和运动机能发生障碍,暂时失去战斗能力):毕兹 5)窒息性毒剂(伤害肺部使人员缺氧窒息):光气 6)刺激性毒剂(刺激眼睛、上呼吸道,引起流泪或打喷嚏,妨碍人员战斗):苯氯乙酮、亚当氏气、西埃斯、西阿尔 生物战剂(性能) 1)细菌:鼠疫杆菌、炭疽杆菌、霍乱杆菌、野兔热杆菌、布氏杆菌、类鼻疽杆菌 2)病毒:黄热病、东马脑炎病毒、西马脑炎病毒、马尔堡病毒、登革热 3)立克次体:Q热立克次体、立氏立克次体、普氏立克次体 4)真菌: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菌 5)毒素:肉毒杆菌毒素、葡萄球菌毒素 6)衣原体: 4.对核化生武器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立场文件-巴西 核不扩散

立场文件 代表:王景行丁悦 学校: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国家:巴西 委员会:裁军及国际安全委员会 议题:核不扩散 核武器是破坏力最大的杀伤性武器,无疑是对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最大潜在威胁。虽然已签订《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等国际公约限制核武器,但当今核问题仍层出不穷,部分国家为了自身国家军事外交地位,不惜发展核武器,并进行核试验,严重威胁了核不扩散的形势和当今世界局势的稳定。 巴西作为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与国际核不扩散的各项行动,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姿态,致力于不扩散核武器和核裁军事业。我国于1996年签署、1998年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同年还加入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作为条约的参与国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成员国,我国积极帮助消除核威胁,削减核武器数量,参与斡旋伊朗核问题,主张通过对话的方式解决现有核问题。 我国一贯主张不扩散核武器,遵守和不扩散条约,和平利用核能,愿意与其他国家共同监督和防止核不扩散,履行应尽的义务。 我国政府在此做出承诺并提出建议: 1.严格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以及其他批准生效的关于核不扩散和核裁军的条 约与协议,倡导各国相互监督。 2.积极磋商,加快《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等条约的批准生效和签订,进一步限制 和严格和不扩散的监管,推进国际无核化进程。 3.维护本国和平使用核能的权利,发展民用核电站技术,同时加强本国自身核领域 的监管,努力做到公开化、透明化。 4.主动配合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其他组织的监督与检查,并参与完善监察机制,实时 有效地进行监控各国核的利用。 5.对于潜在的核武器拥有国和发展国,联合国应加大监察力度,增加检查次数,并 加强有关惩罚措施,包括经济制裁等措施。 6.有核国家应积极谈判,尽快达成削减核武器数量、进行核裁军、建立沟通对话与 监管机制方面的一致。 7.有核国家不应在地区问题、国际问题中过度使用核威慑,对于无核国家应给予尊 重,以国际利益和国际局势的稳定为重,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8.各国应积极开展合作,在民用核能领域相互扶持,互利共赢,有核国家应给予资 金、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援助,帮助无核国家发展核电站、核能科学研究等民用核能计划。 我国政府将坚持以上承诺,参与核不扩散的相关工作,承担本国责任。在此号召世界各国积极投入核不扩散的进程中,为世界无核化做出应有的贡献,携手合作,解决现有的核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消除潜在威胁,为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世界而努力。

对二战中核武器的使用与反思

对二战中核武器的使用与反思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掷了第一颗原子弹,这一天出现的巨大灾难,空前可怕景象与深远持久的影响注定会被历史铭记。随着一声惊天巨响,瞬问火光冲天,广岛变成一片火海,强大的冲击波使大部分建筑物被毁,大约全城居民中9万多人死亡,5万多人受伤,城市面目全非,夷为平地,放射性的伤害与污染,更难以准确统计及时治疗。3天之后,美国一架B-29轰炸机将第二颗原子弹从长崎上空投卜,长崎山地起伏,一面临海,人口20多万。因当天雾大,原子弹投掷偏离市中心约2公里。距爆心1公里内人畜全部死亡,4公里内皆有毁伤,公里处的哨所蹬梯已被光辐射烧焦。原子弹爆炸造成44%的地区被毁(山地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3万5千多人死亡,6万多人受伤,受放射性杀伤和损坏的后果极为严重。”在促使二战尽早结束的同时,原子弹也给世人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一、核武器使用的后果及影响

原子弹爆炸产生了怎样的后果和影响?对此学者们阐述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其中一种观点对于原子弹使用提出了肯定的看法。因为其加快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并减少了双方不必要的损失。如土春良就提出了广岛原子弹轰炸促使日本法西斯不得不做出提前投降的决定此类观点,因为它比美国原先估计的1946年11月15日左右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提前一年零三个月结束,为此降低了大约1300万人口的伤亡。其实广岛原子弹爆炸是反法西斯力量对于日本法西斯暴行的惩罚,它给予人类的尽早结束战争而不是继续战争。而苏联对日宣战的决定加速了日本投降的时问表,进而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终结束另外的观点指出我们应对原子弹爆炸进行客观的判断。 它在促速日本的投降,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同时,也使以美苏为首的“冷战”形成和升级。原子弹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也给人类带来了核灾难,它还直接造成战后美、苏的核竞赛,世界各国在核威慑卜度过冷战时期。原子弹作为历史上最残忍的大规模杀伤性性武器,第一次使用就引起广泛的争议,科学技术与社会伦理之问的博弈,我们应该如何取舍与选择。当时二战的结局明朗,纳粹德国宣布投降,日本的失败无法避免,因此原子弹使用的必要性

核军控

国外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的研究综述 编者按:冷战结束以来,随着1995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无限期延长和1996年《全面禁止核实验条约》的通过,标志着国际社会的核不扩散努力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在国际上仍然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特别是朝鲜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的先后出现,表明了国际核不扩散体制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所以,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的研究仍显得十分必要。由于中国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参阅了国外大量特别是欧美国家的原始材料和国外学术界对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研究的权威研究成果,对国外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研究进行了概述,以期对国内学者核不扩散体制的研究有所启迪。 自从核武器出现以来,由于其威力巨大,所以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对它进行严格控制。几十年来,除了达成《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这一基本防扩散条约之外, 国际社会还制订了各种各样的公约、协定,成立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共同构筑了一个庞大的限制核武器扩散的体制,其内容具体包括:第一,有关核裁军的条约,如《美苏关于销毁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等。第二,关于限制核武器部署空间及有关无核区的条约,包括《外层空间条约》等。第三,限制核武器发展的条约,包括《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等。第四,有关无核国家安全保障问题的文件。第五,国际出口控制与核查机构,包括核出口委员会、核供应集团、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核不扩散体制有效地遏制了核武器及核材料的扩散,促进了核裁军的进展,对维护国际和平、安全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特别是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签署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作为最具普遍性的国际军控条约,为防止核武器扩散、实现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努力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安全形势正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日益突出,恐怖主义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交织,使防扩散面临新的复杂因素和挑战。核扩散的潜在破坏性由于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威胁突出而上升。原有的以国家为对象,以传统威胁为目标的防核扩散国际规范,已很难应对核恐怖主义等新型核扩散威胁。另一方面,不稳定的国际安全环境,特别是出现了以武力解决问题、以军事手段“先发制人”应对核扩散的倾向,这就更加深了一些国家的不安全感。当“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战争”事实上是改变政权战争时,“拥核自保”就可能成为更有吸引力的选择。在一些特殊领域(如导弹和导弹防御)和地区(如朝鲜半岛、中东地区),控制与反控制斗争日趋尖锐。特别是近几年以

(安全生产)美国核武器安全技术与安全控制概述

美国核武器安全技术与安全控制概述核武器的安全性是保持战略威慑力的基石和有核国家的最高利益所在。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早拥有核武器且拥有数量最多的国家,高度重视核武器的安全问题,在发展新的核武器技术的同时,不断对现有核武库进行安全性改造,将安全思想贯穿于武器设计、贮存管理和作战使用中,已在设计技术、管理机制、保卫措施、指挥程序以及安全制度上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安全体系。 1 采用多重技术手段,从系统设计上确保核武器的内在安全 核武器是一种高风险武器,在撞击、着火或枪击等意外事件下容易发生核爆炸与放射性事故,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因此,安全性是核武器最重要、最严格的一项技术性能。提高安全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实施核部件与非核部件的分开放置,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对核航弹即采用此种方法,但分储不利于战备。为此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注重从系统设计上提高核武器的安全性,为保障核武器的核爆安全与化爆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措施。 1.1 增强核爆安全装置 为防止核武器在异常环境或事故状态下过早解除保险而启动引爆系统,美国桑迪亚实验室20世纪70年代初研制出增强核爆安全装置。该系统将核武器引爆控制系统的关键电气部件隔离在一个“禁区”内,用结构壳体和绝缘壁使该区域和各种意外“能量源”隔离开。控制正常解保和点火电能进入禁区的唯一通道是强链接开关。目前,美国部署的核武器中已有3/4装备了这种安全装置。为了提高核武器指挥与控制的可靠性,防止非授权使用核武器,美国还采用了将增强核爆安全装置与密码锁结合起来的更先进的技术设计。 1.2 钝感高能炸药 钝感高能炸药是为防止核武器意外核爆而研制的新型炸药,对提高核武器储存安全,防止钚污染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与早期采用的高爆速、大能量炸药相比,该种炸药具有独特的钝感性,在火烧、碰撞、跌落或枪击等情况下发生爆炸的概率很低,有利于实现化爆安全。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1978年提议对“今后所有核武器均采用钝感高

核弹设计

自己动手设计制造颗原子弹 核弹是利用易裂变元素进行链式反应,将亏损的质量以质能方程:E=MC 2转化成如冲击波、辐射等形式的能量,在几百万分之一秒内释放出来,从而造成巨大破坏的武器,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一枚核弹的设计过程。 第一章 核临界及弹芯设计 下面我们来正式进入核弹的理论设计工作,我们知道核弹的爆 炸来自于链式反应(1)放出的巨大能量,而如何使(1)持续地进行下去,我们就要引入“核临界”这个概念,即单位时间内穿过单位体积的中子数保持恒定,即中子通量守恒。在没有外中子源的情况下,核燃料内部的中子扩散方程为(我们假定只有快群中子参与反应): 22()()0c c c r B r φφ?+=(2) 在反射层内部,中子扩散方程为: 22()()0r r r r k r φφ?-=(3) 在核燃料与反射层的边界面上,必有中子通量相等,中子泄露量相等, 边界条件: ()()c r r r φφ=(4) 0lim c r φ→<∞ (5) ''c c r r D D φφ=(6) 0r r R T φ=+=(7) 首先,方程(2)有通解: cos sin ()c c c Br Br r A C r r φ=+,

由条件(6)知AC=0,故有sin ()c Br r C r φ=。 在反射层中(3)有通解:cosh()sinh()()r r r r r k r k r r A C r r φ=+,由于 边界条件(7),故有tanh[()]r r r A C k R T =-+。 因此有:sinh[()] r r A k R T r r φ+-=。A 为新的参数。 由条件(4)、(6)可得: sinh()sinh()C T B R k T C A R R = 22cos()sin()cosh()1[][sinh()]c c c r r c r r B B R B R k k T D A D C k T R R R R -=-- 将以上两式相除,我们就可得到带有反射层的球型核弹临界方程: [1cot()][1coth()]c c c r r r R T D B R B R D L L -=+(8) (8)式给出了带有反射层的弹芯在核临界时各种材料的物理性质与他们半径的关系。经计算,在带有足够厚度的铍中子反射层时,铀-235的临界质量为13KG 。在我们的设计中,弹芯材料选为铀235,反射层为铍9,弹芯由几层球状的金属壳构成,中心部位是一个半径为3cm 的中子源——铍、钋弹丸球或镅、铍弹丸球,它是一个铍制的空心金属球,里面填充钋金属,用金箔片隔开。钋210是人工核反映堆中合成,能时刻自发产生大量阿尔法粒子。 炸药爆炸并制造冲击波。

世界核问题

很久以来,大家一直在讨论一个问题:核问题。核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说起似乎是非常简单,细思之又不那么简单。 核问题简单又复杂的原因在于核的巨大威力。核技术一问世,一是为敏感的军事领域所吸纳,造出核武器,美苏曾为此进行过殊死竞赛。二是和平利用,成为造福人类的重要能源。核电产业不仅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而且为缓解能力和环境压力提供了新的出路。 核问题的关键在于和平利用核能与防扩散。国际社会在1970年生效关于如何利用核能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其中第三条款、第四条款、第五条款都涉及和平利用核能问题,认为"扩散核武器将使发生核战争的危险严重增加",各成员国承诺"进行合作为应用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和平核活动的各种保障措施提供便利"。《条约》确认以下原则:"一切缔约国,不论是有核武器国家或无核武器国家,均能为和平目的而获得和平应用核技术的利益,包括有核武器国家由于发展核爆炸装置而可能得到的任何技术副产品。""深信在促进此原则时,所有缔约国均有权参加尽可能充分的科学情报交换,以促进和平目的应用原子能的发展,并且单独地或与其他国家合作,对促进这种发展做出贡献。"条约写得很清楚:有核武器国家不得向无核武器国家扩散武器;无核武器国家不去谋求核武器,同时还规定世界任何国家都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而有核武器国家还要承担核裁军的义务。但条约签署后,有关各方都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承诺。有核武器国家,尽管达成系列核裁军协议,但远没有兑现条约中规定的水平;部分无核武器国家在和平利用核能的幌子下发展核武器,印度、巴基斯坦、南非、朝鲜等国相继研制出核武器。 有核武器国家不裁军是因为它们仍信赖于核武器这种超级武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指出"美国要保留足够的战略核力量,以阻止那些敌对国领导人想通过战略核力量的发展威胁美国的利益"。近年来,俄罗斯更是把核力量当作抗衡美国常规力量优势的重点建设项目。 无核武器国家同样看好核武器的政治含义。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激发起人们许多想象。南亚一位退役将军在评述这场战争时说了一句经典之语:"没有核武器,就不要打美国人。"它提出了这样一种假设:如果伊军手中有核武器,多国部队就不会如此狂轰滥炸,也不会在几十个小时里完成地面进攻任务。印度的一位学者在1998年印度核试验后也提出相同的假设:假如当年日本拥有相同的能力,广岛和长崎悲剧就不可能出现。"很清楚,

核弹设计理论

核弹设计理论

————————————————————————————————作者:————————————————————————————————日期:

核武器设计的物理基础 核弹是利用易裂变元素进行链式反应,将亏损的质量以质能方程:E=MC2转化成如冲击波、辐射等形式的能量,在几百万分之一秒内释放出来,从而造成巨大破坏的武器,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一枚核弹的设计过程。 第一章认识裂变物质 首先允许我小小地科普一下,按照宇宙物理学的图景,我们的宇宙产生于一个奇点,起初并没有物质,只有能量与弦,在弦与能量交汇的节点产生了光子,高能光子又分裂为正负电子对,随着弦的波动与能量的纠缠诞生出强子及电子、中微子等各种物质,这些物质如夸克、电子等以精细对称的形式结合成稳定的基团,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各类元素,在大质量的天体如恒星的中央,较轻的元素比如氢,在巨大的压力下进行聚变反应产生出新的更重的元素,如氦、锂,同时释放出能量,这一自持聚变燃烧反应对原子序数在铁之前的元素是有效的,对于铁之后的物质,则可能是晚年恒星坍缩爆炸的产物,所以平衡性减小,如果原子核受到新的粒子如中子、或者质子等扰动,则新基团的势垒将高于核子结合能,核子将分裂开来,并释放出多余的结合能,这就是核能的来源。 第二章核反应简介 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中子所造成的核反应,当一个自由中子入射到原子核附近时,按照不同的几率,会产生如下几种反应: 1.弹性散射(EL),就像两个乒乓球相撞,然后又互相弹开了,改

变的仅仅是各自的速度和运动方向,我们通过经典力学就足 够了解它们了。 2. 非弹性散射(NON),当发生非弹性散射时,中子首先被原子核吸 收形成激发状态的复合核,然后复合核通过发射伽马射线放 出中子而回到基态,发生这一反应的前提是中子的动能必须 达到原子核的第一激发态。 3. 吸收(INL),吸收反应就是中子被原子核吸收掉了,产生出一个不 稳定的复合核,通过发射各种物质如:γ、α、氢离子等来消 耗多余的能量来回到基态,有一类元素在吸收低能中子后有 很大概率分裂成几个较小的原子核,并释放2个以上的中子, 引发新一轮的裂变反应,反应式为: 235 1236 1 2192092120[]*A A Z Z U n U X Y n ν+→→++(1) 这种元素被称为易裂变元素,在核反应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铀-235、钚-239就属于此类物质。 当不同能量的中子入射到不同物质中时,发生每种反应的几率是不一样的,称之为核反应截面,现在网络上有详细的评价核数据库供我们使用。例如铍-9的总截面谱为:

模拟联合国 核威胁与核不扩散 伊朗 立场文件

代表:杨智超、宋业平 国家: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学校:青岛理工大学 委员会:联合国第一委员会 议题:核威胁与核不扩散 经过多年的努力,国际社会在防止核扩散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建立了防核扩散的全球机制(如《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多边机制(如核供应国集团、桑戈委员会)、双边机制(如《战略武器限制条约》《战略武器削减条约》),实现了一些有意义的战略核武器削减,推动了核不扩散国际共识的形成。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就,在于各国认识到了核扩散的重大危害,相信军控与不扩散制度建设有效并且有益,而且威胁来源单一并且相对可控。 伊朗一贯遵守《联合国宪章》的若干规定。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约国,伊朗承诺对此条约的义务,并始终贯彻执行。但根据对该条约,缔约国也有权按照条约第一条和第二条的规定,不受歧视地为和平目的进行核能的研究、生产和利用。同时,伊朗希望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专属和平性质的信任进行恢复,使伊朗核计划将受到与《不扩散条约》无核武器签约国相同的待遇。 在伊朗看来,美国对以色列实际拥有核武器的支持,以及美印之间关于核合作的条约,都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核不扩散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对“民主国家”和盟友,完全可以罔顾以色列和印度不是《核不扩散条约》签字国的事实,对其发展核工业乃至核武器开绿灯,不惜一再破例;但对伊朗这样身为条约签字国的国家,仅因为其同美国不和,就可以被剥夺利用核能的权利。在西方世界的双重标准下,自主开发核能乃至最终造出核武器成为伊朗维护国家民族尊严和安全的虚实双重保证。 回顾联合国2006年12月23日的第1737号决议,2007年3月24日的第1747号决议,以及2008年3月3日的第1803号决议,国际社会对伊朗进行了无数的 在2010年6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6335次会议上通过的1929号决议中,伊朗被严重损害了自身的贸易自由权利以及公民人身自由权利,一些西方国家以伊朗研制核武器和拒不配合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检查为借口,对伊朗进行了迄今为止最严厉的制裁。伊朗对此表示深感遗憾,与此同时我们也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在此我们重申,在《联合国宪章》《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框架下,任何国家或组织,都无权干涉我国独立自主的进行用于和平目的的核开发和研究活动。 在国际社会将目光集中在中东地区的时候,伊朗也注意到美国单方面停止销毁核武器的行动,再此伊朗也提醒以美国为首的有核国家,切实落实核武器国家在2000年审议大会的《最后文件》中明确承诺彻底消除其核武库,最终实现核裁军,这是所有条约缔约国在《条约》第六条下作出的承诺。 伊朗呼吁各国通过政治与外交途径,打破现在的谈判僵局。我国曾停止过铀浓缩活动和西方国家进行核燃料交换,但在个别国家武力威胁和经济制裁的压力下,伊朗被迫重启核研究,走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

美国核武器安全技术与安全控制概述

美国核武器安全技术和安全控制概述核武器的安全性是保持战略威慑力的基石和有核国家的最高利益所在。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早拥有核武器且拥有数量最多的国家,高度重视核武器的安全问题,在发展新的核武器技术的同时,不断对现有核武库进行安全性改造,将安全思想贯穿于武器设计、贮存管理和作战使用中,已在设计技术、管理机制、保卫措施、指挥程序以及安全制度上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安全体系。 1 采用多重技术手段,从系统设计上确保核武器的内在安全 核武器是一种高风险武器,在撞击、着火或枪击等意外事件下容易发生核爆炸和放射性事故,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因此,安全性是核武器最重要、最严格的一项技术性能。提高安全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实施核部件和非核部件的分开放置,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对核航弹即采用此种方法,但分储不利于战备。为此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注重从系统设计上提高核武器的安全性,为保障核武器的核爆安全和化爆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措施。 1.1 增强核爆安全装置 为防止核武器在异常环境或事故状态下过早解除保险而启动引爆系统,美国桑迪亚实验室20世纪70年代初研制出增强核爆安全装置。该系统将核武器引爆控制系统的关键电气部件隔离在一个“禁区”内,用结构壳体和绝缘壁使该区域和各种意外“能量源”隔离开。控制正常解保和点火电能进入禁区的唯一通道是强链接开关。目前,美国部署的核武器中已有3/4装备了这种安全装置。为了提高核武器指挥和控制的可靠性,防止非授权使用核武器,美国还采用了将增强核爆安全装置和密码锁结合起来的更先进的技术设计。 1.2 钝感高能炸药 钝感高能炸药是为防止核武器意外核爆而研制的新型炸药,对提高核武器储存安全,防止钚污染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早期采用的高爆速、大能量炸药相比,该种炸药具有独特的钝感性,在火烧、碰撞、跌落或枪击等情况下发生爆炸的概率很低,有利于实现化爆安全。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1978年提议对“今后所有核武器均采用钝感高能炸药”。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部署的核武器大约有1/3采

核物理学在军事上的应用

核物理学在军事上的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核物理学在军事上的应用—核武器,从核武器的分类、爆炸方式、破坏效应三个方面介绍了核武器的发展及前景。 关键词:武器分类,核爆炸方式,破坏效应 核物理学是研究原子核的结构、性质及核能利用的科学,它在军事上的应用主要是核武器。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自持进行的原子核裂变或裂变—聚变反应瞬时释放的巨大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 核武器一般是指由核战斗部及其承载壳体组成的武器,俗称核弹。如果将投掷发射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等使核武器构成作战能力的各部分都包括在内,则称为核武器系统。核战斗部的主体是核爆炸装置,简称核装置。核装置由核部件、炸药部件、火工品、核点火部件(中子源)和其他结构件组装而成,并与引爆控制系统等一起组成核战斗部(有时还包括制导、突防等装置),装入承载壳体,即构成核弹。核武器投掷发射系统由运载工具、投射装置及各种辅助设备等组成。 一、核武器的分类 随着核武器技术的发展,核武器种类日益增多,从不同角度出发,核武器的分类有以下几种:①按核装置原理结构划分,可分为原子弹、氢弹和特殊性能核弹。后者包括中子弹、减少剩余放射性弹等。通常称原子弹为第一代核武器,氢弹和中子弹、减少剩余放射性弹为第二代核武器。②按投掷发射系统划分,可分为核导弹、核炸弹、核炮弹、核深水炸弹、核鱼雷、核地雷等。③按作战使用划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于袭击对方战略目标和防御己方战略要地的战略核武器;另一类是用于支援陆、海、空战场作战打击对方战术目标的战术核武器。④按威力大小划分,可分为高威力核武器(百万吨TNT当量级)、中等威力核武器(数十万吨TNT当量级)和低威力核武器(万吨TNT当量级以下),但其界线也不是很严格的。核爆炸对面目标的破坏效果,同威力大小不是简单的比例关系。对大多数以冲击波为主要杀伤破坏因素的核武器来说,通常是以高于一定的冲击波超压的效应面积,来度量其破坏能力的,即取核武器威力与百万吨TNT当量的比值的2/3次方为其“等效百万吨数”,来度量其破坏能力;也有按目标特性、分布和核攻击的规模大小等不同情况,选用小于2/3的其他方次来度量其破坏能力。至于对点(硬)目标的破坏能力,则还要考虑核武器命中精度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核武器爆炸方式 由于核武器在不同介质中和不同高度(或深度)处爆炸时,外观景象和杀伤破坏效应差别很大。因此,核爆炸方式的选择要根据作战任务,目标性质和地形、气象条件等因素确定。

规范说服与精英弃核决策评核不扩散规范国家为何选择核克制精编

规范说服与精英弃核决策评核不扩散规范国家 为何选择核克制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规范说服与精英弃核决策 ——评《核不扩散规范:国家为何选择核克制》 颜琳 摘要冷战结束后,核武器为何没有像现实主义所预测那样快速地扩散。在分析和总结现实主 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对核不扩散问题研 究成果与不足的基础上,鲁布利在《核不扩散规 范:国家为何选择核克制》一书中提出的问题是: 为什么有核能力和核意愿的国家会选择核克制,放 弃发展核武器作者的核心假设是:由规范和观念构 成的国际社会环境有效地说服了国家精英的弃核决 策,并进一步说明了规范影响精英决策的过程、机 制与条件。尽管作者的研究具有理论创新与政策意 义,但是仍然需要认识到规范说服只是精英弃核决 策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充分条件,同时还需要 注意规范兴起与传播的历史背景。 关键词规范说服精英弃核决策核不扩散

目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 NPT,简称《条约》)是世界 上最普遍的裁军条约,拥有187个成员国,但印度、巴基 斯坦、以色列、朝鲜(朝鲜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条约》,于2003年1月10日宣布退出)仍然游离在外。以《条约》为核心,核不扩散机制①不断发展壮大,这既是国际社会认同的结果,也使得核不扩散规范的国际法律效力 大大增强。冷战结束后,核不扩散条约及其核不扩散机制 遭受了来自国家行为体、非国家行为、气候变化等因素的 挑战。②但是绝大多数的国家还是较好地遵守了《条约》及其规范,有些国家甚至在拥有核武器之后又自动地放弃和 销毁已有的核武器及相关技术设备。③ 然而,绝大数国家遵守《条约》这一事实并没有得到 应有的重视和充分的研究。玛利亚·罗斯特·鲁布利(Maria Rost Rublee)重点研究95%的国家遵守《条约》和 弃核决策的原因。鲁布利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有核能力 * 颜琳,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2009级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37)。 ①《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于1970年生效,并在许多发展中国出于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考虑和力推下,于1995无限期延长。核不扩散机制主要包括: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为核心,及其由《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所支持的、由多边和双边协议、结构和关系相互连结的网络;其他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桑戈联盟(Zangger Coalition)与核供应集团(Nuclear Suppliers Group)所组成的两个非正式、自愿联盟核供应控制机制、6个无核区。参见:Rodney W. Jones and Mark G. McDonough, Tracking Nuclear Proliferation,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1998, pp. 14-17; Roger K. Smith, “Explaining the Nonproliferation Regime: Anomalies for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41, No. 2, Spring 1987, . ② William Walker, “Nuclear Enlightenment and Counter-Enlightenment,”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83, No. 3, May 2007, pp. 431-453; Milagros álvarez-Verdugo, “Will Climate Change Alter the NPT Political Balance New Challenges for the Non-proliferation Regime,”, 2010, pp. 205-219. ③如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南非。

国防教育 第二课:核武器极其杀伤破坏因素

国防教育第二课:核武器极其杀伤破坏因素 教学目的: 1、了解核武器的基本概念。 2、对核爆炸的方式和外观景象有明确了解。 3、掌握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教学重点: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教学难点: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教学方法与手段: 直观、形象教学,利用电脑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引言: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上空扔下了一种当时非常神秘的武器,造成24.5万人死伤,20万人失踪。广岛人为此修了纪念碑,并在每年的8月6日举行悼念活动。这种武器是什么呢?噢!是原子弹。原子弹是核武器的一种,这节课我们就讲《核武器及其杀伤破坏做用》。 一、核武器 1、什么是核武器 核武器是利用核反应瞬间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 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统称核武器。 原子弹的引爆装置起爆后,使核装料迅速达到临界状态,中子撞击重原子核,一个原雍肆驯涑闪礁觯礁鲈雍肆驯涑伤母龅龋购俗傲夏诜⑸驯淞词椒从⒚土沂头拍芰俊4雍说慊鸬搅驯淞词椒从鹗橇驯浞拍芙锥危恍枰种肝⒚搿? 氢弹的引爆装置起爆后,发生裂变链式反应,产生高温、高压,氘化锂在高温、高压和中子作用下,锂即产生氚,随之氘氚迅速聚合,放出高能中子和巨大能量,引起比原子弹更为猛烈的爆炸。由于聚变反应须在极高温度下才能进行,氢弹也叫做热核武器。 不管是裂变反应还是聚变反应,在核反应的瞬间都能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武器可用导弹、火箭、火炮、飞机等运载工具发射、投掷,也可制成地雷使用。 核武器的威力是指核爆炸时释放的总能量,通常用TNT(炸药)当量来表示。 1当量 = 1吨TNT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 核武器按当量大小可分为百吨级、千吨级、万吨级、十万吨级、百万吨级、千万吨级等。 2、核武器的爆炸方式和外观景象

比利时立场文件(核能问题)

立场文件 代表:周文妍,欧美婧 学校:泉州师范学院 国家:比利时王国 委员会:国际原子能机构 议题:核能的和平利用及无核国家的建设 由于全球可利用资源数量有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国都开始寻找新型能源。此时,核能——一种安全、可靠、清洁、经济的新型高效能源,逐渐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首选。然而,切尔诺贝利事故、福岛核泄漏事故等核泄漏事故,对世界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核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同时,将威力巨大的核能用于军事,即研发核武器,也成为了一些科技军事大国的首选。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化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和制约关系加深,核武器在解决全球安全和拥有国自身安全方面的作用不断降低。美俄等有核大国甚至军备了上千枚战略性核武器,这对世界和平构成了巨大威胁。 面对当今这一形势,作为欧盟的成员国和创始国,我国应为世界核安全贡献一份力量。我国是无核国家,并且坚持认为核武器不应该继续研发,对于核能源的使用也应当增强控制力度。在核问题方面我国做了很好的表率。依从人民意愿,我国将于2016年4月关闭两个

反应堆——Doel 1和Doel 2 ,并于2015年对正在使用中的Tihange核电站进行彻底的检修,并将在2032年前关闭所有核电站,从而成为彻底放弃核电的发达工业国。作为环保中的积极分子,我国也是最坚决执行《京都议定书》的国家,在减排方面起着模范作用。关闭清洁的核电站,对环保也是一个挑战。我国目前除了在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方面下工夫,还大力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积极应对废弃核电与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从各个方面为全面无核做准备。我国对于无核问题表示坚决支持,并已付诸行动,全力配合。 核能的和平利用及无核国家的建设需要长期的持续以及各国的支持,并分步骤循序渐进。根据国际形势,我国提出以下几点初步的努力方向及要求: 一、比利时始终致力于推动,在以联合国安理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为框架下的国际核安全对话与合作,始终提倡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与分歧。 二、比利时呼吁各方保持冷静,敦促有关各方切实履行国际义务,遵守有关条约,回到平等对话的轨道上来。 三、比利时始终反对任何形式的核扩散,我国已签署《核不扩散条约》,并一直坚持履行条约内容。 四、核安全关系到全球的生态环境,关系到全人类的安全和未来。各方应保持清醒,正确认识全人类的根本利益,从长远角度出发,切实推动国际核谈判进程。比利时愿意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 五、美俄作为世界核武器大国,应当履行自身责任,带头进行

禁止核试验条约

禁止核试验条约 限制核试验方式或爆炸威力,直至全面禁止核试验,是限制核武器发展、促进核裁军和核不扩散的重要措施。下面由给大家整理了禁止核试验条约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禁止核试验条约简介 早在1954年印度领导人贾瓦哈拉尔;尼赫鲁首次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缔结一项禁止核试验国际协议的要求。1994年1月,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正式开始谈判《条约》。1996年8月22日,谈判结束。9月10日,第五十届联大续会以158票赞成、3票反对(印度、不丹和利比亚)、5票弃权(古巴、黎巴嫩、叙利亚、坦桑尼亚和毛里求斯)的压倒多数票通过决议,正式认可《条约》文本。9月24日,《条约》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放供签署。中国自始至终参加了《条约》谈判,并在东道国美国之后,于当日第二个签署了《条约》,同时发表了中国政府声明,重申了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并为早日实现这一目标继续努力奋斗的原则立场。《条约》现尚未生效。由于《条约》附件二中所列44国中有美国、中国等多个有核国家尚未批准该条约,不满足《条约》第十四条(下面的主要原文中的第四款)的《条约》生效条件,《条约》尚未生效。 禁止核试验条约的产生与签署过程 1999年10月,联合国在维也纳首届召开促进《全面禁止核试

验条约》生效大会。2001年11月,第二届《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生效大会在纽约举行。2003年9月,第三届促进《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生效大会在维也纳举行。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 NPT) 又称“防止核扩散条约”或“核不扩散条约”,是1968年1月7日由英国、美国、苏联和其他59个国家分别在伦敦、华盛顿和莫斯科缔结签署的一项国际条约,共11款。 1959年和1961年,联合国大会先后通过爱尔兰提出的要求有核武器国家不向无核国家提供核武器和“防止核武器更大范围扩散”的议案,这两项议案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雏形。 1960年和1964年,法国和中国先后成功地爆炸了核装置,美苏极为担心将会有更多的国家拥有核武器。美国于1965年8月向日内瓦18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一项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草案。同年9月,苏联也向联大提出一项条约草案。1966年秋天,苏美两国开始秘密谈判并于1967年8月24日向18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联合草案,1968年3月11日美苏又提出联合修正案。1968年6月12日,联大核准该条约草案。1970年3月5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正式生效。 该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 该条约有11条规定,主要内容是: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非核国家,不援助非核国家制造核武器;非核国家保

FDS介绍

63 工程计算应用软件系列介绍火灾动态模拟器FDS软件介绍 李 萍 上海超级计算中心 上海 201203 pli@ssc.net.cn 摘要: 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作为研究火灾中烟气传播规律以及火灾预防研究的开源代 码,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该软件的特点、安装平 台、编译、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在文章末尾给出了几个典型的应用实例。 1. 简介 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是美国国家标准研究所(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建筑火灾研究实验室(Building and Fire Research Laboratory)开发的模拟火灾中流体运动的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该软件采用数值方法求解受火灾浮力驱动的低马赫数流动的NS方程(粘性流体NavisStokes),重点计算火灾中的烟气和热传递过程。由于FDS是开放的源码,在推广使用的同时,根据使用者反馈的信息持续不断地完善程序。因此,在火灾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源码可以从www.fire.nist.gov/fds/下载并学习。 该软件发展到现在已有25年的历史,在九十年代中期,LES(large-eddy simulation)、NIST-LES、LES3D、 IFS(Industrial Fire Simulator)和ALOFT(A Large Outdoor Fire Plume Trajectory)等代码统一被整理发展成为FDS,从2000年开始对外发布,2001年12月发布第二版,2002年12月发布了第三版,2004年8月发布了第四版,2005年发布了第五版,当前版本为5.2。 该程序源码包括25个独立的Fortran文件,每个都是模型相关的程序,比如:质量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压力求解、灭火洒水等。该软件就有很大的开放性,其源码放在特定的ftp上,即使做了小的改动,也可以在ftp上发现新文件;除此之外,专门的讨论区便于使用者交流经验与发现问题。 Smokeview是用于展示FDS模拟结果的可视化程序。 2. 软件特点 FDS自2000年公开发布以来受到了普遍的关注,据统计,该模型大约一半应用于烟气控制系统和喷头、探测器的激活启动的研究设计,另一半应用于居民和工业建筑火灾后的重建和修复设计。通过一系列的发展,FDS致力于解决火灾保护工程中的实际消防问题,与此同时,也为火灾动力学和燃烧的理论研究提供工具。 1.流体动力学模型:FDS数值求解热驱动下低速流动的N-S方程。其核心算法为显式预估校正方案,时间和空间采用二阶精度,湍流采用Smagorinsky形式的大涡模拟(LES,Large Eddy Simulation),在足够细的网格下能实施直接模拟(DNS,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缺省状况下使用LES。采用拉格朗日粒子法追踪洒水和燃料喷雾模型。 2.燃烧模型:对于大多数应用,FDS采用混合物燃烧模型。该模型假设燃烧混合控制,燃料和氧气反应速度无限快。主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分数通过”状态关系”从混合物分数中得到,通过简单分析和测量的结合得到经验表达式。 3.辐射输运:辐射热传递通过求解非扩散气体的辐射输运方程得到,在有些特殊情况下采用宽带模型。与对流输运方程一样,此方程求解也采用有限体积法。此方法使用约100个离散的角,有限体积解法需要15%的计算机CPU运行时间,对于解决复杂的热辐射传导问题这个代价是适度的。水滴可以吸收热量辐射,在包含水幕喷雾的情况下是很重要的,在所有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情况下都很有用。吸收系数通过Mie理论得到。 4.几何:FDS基于直线性网格求解控制方程。所以在直接建模时,要注意所建实体区域为矩形以适应背景网格。

俄罗斯核不扩散政策探析

俄罗斯核不扩散政策探析 陶祥军 2012-10-20 20:57:22 来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洛阳)2007年4期 作者简介:陶祥军,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欧亚语系,河南洛阳471003 陶祥军(1969-),男,山东成武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俄语语言学、俄罗斯国情学。 内容提要:俄罗斯立国至今,逐渐形成了明晰而坚定的反对核扩散的政策,但并没有出现美国式的从“防扩散”到“反扩散”的转变。俄核不扩散政策的主导原则主要有:将反对核扩散视为保障国家安全的主要任务之一;主张维护并完善现有的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反对以“武力”方式解决核扩散问题;以维护国家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俄在伊朗和朝鲜有其重要利益,因此在对待这两个国家的核问题上有自己的原则立场。 关键词:俄罗斯核不扩散政策核不扩散体系 防止核扩散,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安全问题,也是俄罗斯面临的战略安全任务。朝鲜于2006年10月成功试爆原子弹后,在“六方会谈”第五轮会议上,同意关闭宁边核设施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检查,但朝鲜能否最终放弃核武器计划,仍不明朗。而伊朗则无视安理会决议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要求,继续扩大铀浓缩活动,使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再次面临严峻挑战。

1968年6月1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简称《核不扩散条约》),奠定了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基础。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各自集团内成员国的政治主张,许多国家的安全保障依靠美苏来提供,他们慑于大国的压力和可能带来的政治、经济甚至军事上的后果,无意拥有或不敢公开研制核武器。美苏两国在对其他国家的核技术输出上也较为克制。冷战结束后,世界战略格局和地缘政治态势发生了根本改变,核武器及其相关技术的扩散问题日渐突出。 俄罗斯(苏联)作为世界上拥有核武器数量最多、核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最先签署《核不扩散条约》的国家之一,其在核不扩散问题上的态度与做法,对国际防扩散体系具有重要影响。俄罗斯从立国至今,其核不扩散政策逐渐明晰和坚定,但并没有出现美国式的从“防扩散”到“反扩散”的明显转变。 1.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核不扩散政策与举措回顾 1. 1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基本继承了苏联时期的核不扩散政策和所承诺的国际义务。为消除西方社会对苏联解体后核武器外流的疑虑,俄罗斯明确表达了在防止核扩散领域的政策和立场。1992年1月27日,叶利钦总统在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信件中写道:俄罗斯“将采取有效措施,以加强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不扩散机制”,表示继续减少武器级钚的产量。这一时期,俄罗斯积极致力于独联体范围内的防扩散努力,“我们希望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及其他独联体成员国以无核国家的身份加入核不扩散条约”(奥尔洛夫,2001: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