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法练习题二(已审)

刑法练习题二(已审)

刑法练习题二(已审)
刑法练习题二(已审)

刑法练习题二

一、判断题

1、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按《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3、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内对国家或公民犯罪,按《刑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4、刘毛毛过14周岁生日那天,和朋友喝过酒后去舞厅,在晚上九点时和另一人发生争吵,拿起刀把对方捅死,刘毛毛应负刑事责任。()

5、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6、死缓不是死刑,而是介于无期徒刑和死刑之间的刑种()

7、张三1980年犯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判处11年,2010年又犯危害国家安全罪,因距上次释放时间超过5年,张三不是累犯。()

8、李四犯故意伤害罪判处15年,犯诈骗罪判处9年,犯盗窃罪判处3年,有人说总和刑期超过20年应判无期徒刑()

9、王五因犯罪被判处11年有期徒刑,后因重大立功表现减刑,服刑5年即被释放。()

10、赵六制售假电蚊拍,生产3000把,每把20元,卖出2000把时事发,赵六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二、单项选择题

1、犯罪嫌疑人张某采用爬窗入室的方法潜入一居民住宅,窃得人民币500元后,见女青年宋某某单身睡在床上,顿生强奸的念头,即对宋采用卡脖子、按肩膀等暴力手段欲对宋实施奸淫。由于宋极力反抗,一时未能得逞。宋为不被奸淫,即向张哀求,并提出让其摸摸的“建议”。张自感宋极力反抗,无法强奸成功,即侧身睡在宋的身旁,对宋进行猥亵后离开。犯罪嫌疑人张某的行为属于强奸罪的哪种形态?()

A、犯罪的预备

B、犯罪的未遂

C、犯罪的中止

D、犯罪的既遂

2、某外国商人甲在我国领域内犯杀人罪,对甲应如何处理?()

A、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C、适用该外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D、直接驱逐出境

3、我国刑法第13条“但是”,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C、不构成犯罪

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

4、张某(男,1989年1月1日出生)与李某(女,1989年10月5日出生)系同学,二人从2001年7月起开始谈恋爱。2003年7至8月间,张某与李某先后在李某家3次发生性关系。对张某的行为,处理正确的是:()

A、构成奸淫幼女罪

B、构成强奸罪

C、不构成犯罪

D、张某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但由于情节轻微,危害不大,免于刑事处罚

5、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

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6、某甲在12岁时抢劫价值3000元的物品,15周岁时盗窃价值5000元的物品,

在16周岁时抢劫价值6000元的物品。某甲的行为构成何罪,数额是多少?

()

A、抢劫罪,9000元;盗窃罪5000元

B、抢劫罪,6000元

C、抢劫罪,6000元;盗窃罪5000元

D、抢劫罪,3000元;盗窃罪5000元

7、某甲15周岁将邻居4岁小孩绑架到家中,向小孩父亲索要4万元,后因怕小

孩认出自己而将小孩杀死。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犯罪,但不负刑事责任

C、构成故意杀人罪

D、构成绑架罪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周岁的某甲抢劫了爆炸物,由于刑事责任年龄的原因,某甲不负刑

事责任

B、15周岁的某乙在拐卖幼女的过程中,将该幼女强奸,某乙对其行为不

负刑事责任

C、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组织者,不属于特殊主体身份

D、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部门不能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9、某甲某日因朋友过生日,而喝得酩酊大醉。某甲在丧失意识的情况下,用刀

杀死了前来服务的饭店服务员。某甲的行为是:( )

A、某甲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实施杀人行为,不构成犯罪

B、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某甲酗酒后杀人,应当从重处罚

D、某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10、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

水泥地上,宋某头部倒地,当即昏迷。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宋某杀死。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

B、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C、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

D、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

11、甲是精神病患者,一日突然手持匕首追杀乙。甲将乙逼到一房屋的角落里,乙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顺手拾起地上的一块砖头扔向甲,致甲重伤。乙的行为是:()

A、紧急避嫌

B、故意伤害

C、正当防卫

D、防卫过当

12、某农村少妇只身居家,深夜12时一男子闯入其家,以暴力相威胁欲行奸,

少妇口头答应,男子正做准备,她从炕头上抓起—把剪刀,反身猛刺男子胸腹部两下,致男子死亡。少妇捅死男子的行为属于:()

A、防卫过当

B、正当防卫C故意杀人D、故意伤害致死

13、张某想杀周某,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李某,并骗李某说是空枪,叫李

某向周某瞄准恐吓周某,结果周某中弹身亡。张某与李某( )。

A、构成共同犯罪

B、以共同过失犯罪论处

C、不属于共同犯罪

D、只有张某构成犯罪。

14、甲乙二人通谋共同盗窃,乙在门外望风,甲入室行窃,甲行窃时不慎碰倒水

杯,将独自在卧室熟睡的女工人某丙惊醒,甲停止盗窃,强奸了丙,事后与乙逃走。应对甲、乙二人的行为如何定性? ( )

A、构成共同犯罪,均应以盗窃罪和强奸罪并罚

B、甲构成强奸罪,乙构成盗窃罪

C、甲构成强奸罪;乙不构成犯罪

D、甲构成盗窃罪、强奸罪,乙构成盗窃罪

15、某甲因犯盗窃罪情节轻微,被免于刑罚。一年后,某甲又犯煽动分裂国家罪,

应被判五年有期徒刑。下列那项说法是正确的? ( )

A、普通累犯

B、构成危害国家安全累犯

C、不构成累犯

D、属于刑满释放后又犯罪

16、我国刑法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

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 )

A、追诉期延长一倍

B、追诉期延长二倍

C、追诉期延长三倍

D、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17、对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后,如认为必须追诉的,须

经( )批准。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最高人民检察院

C、公安部

D、最高人民法院

18、李某向公安机关报案称,自己被张某抢劫,因李某说话颠三倒四,接案人员

对其报案有怀疑而末立案。关于本案追诉时效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张某的追诉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

B、对张某的追诉受追诉时效的限制

C、对张某的追诉适用时效中断的规定

D、不应再追诉

19、某人于1998年5月3日犯甲罪,该罪的法定最高刑为10年,2005年7月3

日该人又犯乙罪。那么,甲罪的追诉期限的结束时间是?( )

A、2020年7月2日

B、2005年7月3日

C、2013年5月2日

D、2020年5月2日

20、张某为了表现自己的英勇行为,将造纸厂一造纸原料草垛点燃后再去救火,

但火势迅速蔓延无法控制。张某虽奋力扑救,但仍造成损失20万元,自己也被火烧伤,对张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

A、放火罪

B、危害公共安全罪

C、失火罪

D、破坏生产经营罪

21、张某与孙某有仇。张某为了报复孙某,就在孙某与其邻居(3户)公用厨房里

装上了炸药和雷管,引起爆炸着火,炸毁财产价值3万余元,并将孙某炸成重伤。张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

A、故意伤害罪

B、爆炸罪

C、故意杀人罪

D、故意毁坏财物罪

22、某食品厂工人甲为了报复领导,在生产的面包上偷撒毒药,造成多人食物中

毒,损失400万元,甲的行为构成什么罪? ( )

A、破坏生产经营罪

B、故意毁坏财物罪

C、投放危险物质罪

D、报复陷复罪。

23、郭某在公共汽车上偷得某军人的一个手提包,内装有人民币8000元及手枪

1支、子弹17发。郭某将枪藏于家中。郭某的行为构成? ( )

A、盗窃罪

B、盗窃枪支罪、弹药罪

C、盗窃罪和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

D、盗窃罪和盗窃枪支、弹药罪

24、王某在学校的操场上练习摩托车,因技术不佳,将陈某撞伤,陈某经抢救无

效死亡。王某的行为构成?( )

A、故意杀人罪

B、过失致人重伤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

D、交通肇事罪

25、某甲与某乙发生争吵,某甲将某乙勒昏。某甲以为某乙已死亡,就将某乙藏

在附近的水沟里,离开现场。后经鉴定,某乙是溺水死亡。某甲的行为构成什么罪?()

A、故意杀人罪

B、过失致人死亡罪

C、故意伤害罪

D、意外事件

26、因家庭纠纷,甲乙夫妻两人约好一起死,服毒时丈夫甲假喝农药,浑然不知

的妻子却将农药喝光。丈夫将昏迷的妻子推到山沟里后逃回家中,导致妻子因来不及抢救而死亡。事后查明,乙的死亡时间是在甲逃离现场之后。在公安机关调查时,甲说是乙自杀身亡。甲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故意杀人罪

C、过失致人死亡

D、伪证罪

27、某甲与某乙二人携带炸药到一深山炸野生动物。某甲在放置炸药时,不慎引

起爆炸,将某乙炸死,某甲的行为构成:( )

A、过失致人死亡罪

B、过失爆炸罪

C、非法狩猎罪

D、意外事件

28、宋某欠肖某现金3万元,肖某多次向宋某索要,但宋某以种种借口拖延不还。

肖某遂与他人将宋某骗出非法拘禁,使用暴力方法逼其还债。致使宋某左眼伤残,丧失视力,经法医鉴定为重伤。肖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A、非法拘禁罪

B、故意伤害罪

C、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

D、绑架罪。

29、张某欠周某赌债5000元,一天,周某将张某绑架至宾馆内,然后打电话让

张某的父亲带8万元来,才能放人。周某的行为构成:( )

A、非法拘禁罪

B、绑架罪

C、非法拘禁罪和绑架罪数罪并罚

D、敲诈勒索罪

30、甲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了乙。在获取赎金后,为防罪迹败露,便杀害乙

以灭口。甲的行为:( )

A、构成绑架一罪

B、构成故意杀人罪一罪

C、构成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二罪

D、构成非法拘禁罪、敲诈勒索罪和故意杀人罪三罪

31、某甲将10岁儿童拐骗离家出走,并欲将乙带到外地卖掉,途中甲被抓获而

乙得救。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

A、拐骗儿童罪

B、拐卖人口罪

C、拐骗儿童罪和拐卖人口罪

D、拐卖儿童罪

32、某甲捏造某乙受贿4000元的事实,并写成小字报四处散发、张贴,致使某乙

的名誉受到很大损害。某甲的行为属于:( )

A、诬告陷害罪

B、诽谤罪

C、侮辱罪

D、伪证罪

33、高某很想将刘某的手机据为已有。一天,高某趁刘某喝酒之机将刘某灌醉,

然后在送刘某回家的途中将刘某的手机拿走。高某的行为构成:( )

A、盗窃罪

B、抢夺罪

C、诈骗罪

D、抢劫罪

34、乙某持甲某的借条要甲某还钱,甲某不仅不还钱,反而指使丙某将乙某强行拘留在一空房子里,并对其进行殴打,直到乙某交出借条。甲在撕毁借条后才将乙释放。本案处理正确的是( )

A、甲某构成绑架罪

B、甲某构成非法拘禁罪

C、甲某构成敲诈勒索罪

D、甲某构成抢劫罪

35、李某花5000元购得摩托车一辆,半年后,其友王某提出借用摩托车,李某

同意。王某借用数周不还,李某碍于情面,一直未讨还。某晚,李某乘王某家无人之机,将摩托车推回。次日,王某将摩托车丢失之事告诉李某,井提出用4000元赔偿。李某故意隐瞒真情,称:“你要赔就赔吧。”王某于是给付李某摩托车款4000元。后李某恐事情败露,又将摩托车偷偷卖给丁某,获得款项3500元。李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 )

A、盗窃罪

B、诈骗罪

C、销售赃物罪

D、盗窃罪和诈骗罪的牵连犯

36、李某一天晚上路过某商场门前,见某甲醉倒在地上神志不清,旁边放着一只

皮包。李某将某甲扶至一偏僻处,将皮包拿走,包内有1万元。李某的行为构成:()

A、抢夺罪

B、抢劫罪

C、盗窃罪

D、诈骗罪

刑法练习二答案

1、B

2、A

3、C

4、C

5、A

6、B

7、D

8、C

9、D 10、D 11、C 12、B 13、C 14、D 15、C 16、D 17、B 18、A 19、A 20、A 21、B 22、C 23、C 24、C 25、A 26、B 27、A 28、B 29、B 30、A 31、D 32、B 33、D 34、D 35、A 36、C

刑法练习题2

练习题二 一、1.我国的船舶航行在公海时,发现犯罪分子正在该船上实施犯罪,我国刑法对犯罪分子是() A.必须适用的 B.不适用的 C.可以适用的 D.酌情适用的 2. 我国的留学生K,在他国校园寻衅重伤我国大学生C。我国刑法对K A.有管辖权 B.实行豁免 C.无管辖权 D.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3.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行为中,15周岁的人实施时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A.绑架 B.强奸 C.决水 D.抢夺 4. 下列行为中,属于共同犯罪的是 A.甲乙互不相识,同时在一仓库内行窃 B.甲乙共同强奸妇女 C.甲教唆13岁的乙投毒 D.甲乙同时基于过失构成犯罪 5. 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范围是指 A.犯罪行为 B.违法行为 C. 违法和犯罪行为 D. 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6. 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某检查站时,被工商执法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乙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乙抓住汽车车门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乙,在疾驶时突然急刹车,导致乙头部着地身亡。甲对乙死亡的心理态度属于下列哪一选项?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7. 某甲患有梦游症,一天夜晚在梦游时将同宿舍的室友某乙杀死,某甲早上醒来后见状大惊,随即报案。此案中,某甲的行为 A.构成故意杀人罪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是受到精神强制下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D.是睡梦中的无意识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8. 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法令行为B.紧急避险C.正当防卫D.自救行为 9. 管制的特点是 A.犯罪分子享有完全的人身自由 B.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限制其一定自由 C.剥夺犯罪分子一定的人身自由 D.犯罪分子应当接受人民法院和群众的监督 10.假释适用的对象是() A.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B.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C.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缓”的犯罪分子 D.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刑法学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百度文库汇总

刑法学 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一、王某爆炸案 1、王某构成爆炸罪。 王某为了杀害刘某,实施爆炸,造成 1死亡 3伤,其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因而构成爆炸罪,而不是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 王某非法制造爆炸物的行为本已构成犯罪,但由于该行为与爆炸行为之间具有牵连关系,依照处理牵连犯的原则,应依照爆炸罪处罚而不实行数罪并罚。 2、根据刑法第 115条规定,应处 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3、此前实施的故意伤害罪,因情节轻微,又有自首情节,可以免除刑事责任。 二、谢某交通肇事案 1、谢某构成交通肇事罪。 谢某为抢道,实施了超车的行为,主观上出自故意,以致 12人被撞倒乱倒受伤,并与 120路车发生碰撞,造成 9人受伤。 2、根据刑法第 133条规定,处 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作业2 一、胡某信用卡诈骗案 1、胡某为牟取非法利益,客观上实施了伪造居民身份证的行为;主观上出自故意,因而构成伪造居民身份证罪。

胡某伪造公民身份证的目的是为了实施信用卡诈骗,但由于其利用信用卡进行诈 骗,骗取财物的数额没有达到法定的数额,因而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2、根据刑法第 195条规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 2万元以上 20万元以下罚金。 3、之前触犯的故意伤害罪,构成累犯,应从重处罚。 二、赵某绑架案 1、不构成盗窃枪支罪,因未满 16周岁,不符合该罪的犯罪主体要件; 2、构成绑架罪,为主犯,根据刑法 239条规定,应处 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3、构成故意杀人罪。赵某在妨害公务行为过程中致人死亡,符合想象竞合犯特征,应按照从一重罪处断原则,以故意杀人罪认定处理,根据刑法第 232条规定,应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 10年以上有期徒刑。 4、对赵某应以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作业3 一、韩某等共同敲诈勒索罪 1、韩某等三人构成敲诈勒索共同犯罪,韩某为主犯,应按照刑法第 274条认定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在《关于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本案数额巨大,主犯韩某应判处 3年以上 10年以下有期徒刑。 2、根据刑法第 27条规定,王某为从犯,应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且又有自首情节,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刑法学多项选择题

第一章刑法概述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的刑法规范由那些组成(ABC). A,刑法典B,单行刑事法律C,附属刑法D,国际刑法规范 2,刑法与其他法律相比具有的显著特点是(AD). A,刑法保护的范围更加广泛 B,刑法的条文最多 C,刑法只能由人民法院适用 D,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 3,刑法总则第92条关于"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的规定属于(BD). A,学理解释B,立法解释C,司法解释D,限制解释 4,依照我国法律规定,有权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有(CD). A,公安部B,司法部C,最高人民检察院D,最高人民法院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的基本原则有(ABC).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D,刑罚人道原则 2,罪刑法定原则派生的内容有(ABC). A,禁止有罪类推 B,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C,排斥习惯法 D,排斥绝对不定期刑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ABCD). A,重罪重罚 B,轻罪轻罚 C,罪刑相称 D,罚当其罪 4,刘某,17岁,因犯盗窃罪被公安机关逮捕,法院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第3款,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符合我国刑法的(AB).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D,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二,多项选择题 1,刑法的空间效力包括(AB). A,刑法对地的效力B, 刑法对人的效力C, 刑法对事的效力D, 刑法对时的效力 2,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只有符合如下条件,才能适用中国刑法(AB). A,犯罪地的法律也予以处罚 B,依照中国刑法规定的法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2)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二、分析案例(50分) 案情:王某,男44岁,某医院职工。王某得知其妻刘某有了婚外情后即怀恨在心,欲致其于死地。2001年12月19日,王某用从李某处购买的炸药、雷管等物品制作了一个定时爆炸装置。12月21日上午,王某将爆炸装置定好时间后谎称要去登山游玩,带着刘某一起爬上了一座游人云集的山头。中午12点左右,王某将用报纸包好放在塑料袋中伪装成午餐的爆炸装置让刘某拿着,然后以上厕所为名离开刘某。12点30分左右,定时爆炸装置发生爆炸,刘某被炸身亡,刘某周围的游人一死三伤。王某被抓获后交代,2000年2月曾与吴某发生争执并将吴某扎伤,经查属实。吴某的伤情为轻微伤。 试分析:对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处理原则)?为什么? 答:对王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爆炸罪。;爆炸罪,是指故意引起爆炸物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爆炸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本案中,王某(44岁),为了报复其妻刘某,把爆炸装置带到“游人云集的山头”,然后引爆,刘某被炸身亡,刘某周围的游人一死三伤。王某的行为足已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虽然他的目的是故意杀害刘某,但在使用杀人手段上已危及公共安全,因此应认定为爆炸罪。 分析案例(每小题50分) 第一题: 案情:2003年6月20日,胡某(男,23岁,无业)无意中在某证券公司门前拣到一个钱包,包内有一张用银行的三联单包裹着的身份证,单子上有姓名和信用卡卡号,卡上的名字为吴女士。胡某便以吴女士的名义制作了一张假的身份证,并到银行办了一张同名信用卡,次日,将吴女士卡中的2650元人民币取走。经查,胡某1998年因过失致人重伤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2000年3月刑满释放。 试分析:对胡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处理原则)?为什么? 答:胡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是指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行为。本案中,胡某以吴女士的名义制作假身份证,并到银行办理同名信用卡,将吴女士卡中的2650元人民币取走。其行为符合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的构成要素 第二题: 案情:赵某(男,15岁,无业)与张某因故结仇后,一直意欲报复张某。2001年10月4日晚,赵某经过与韩某商议,赵某手持其从某武装部长家中偷来的一支“五四式”手枪、韩某手持尖刀闯入张某家,以张的家人为人质,打电话给张某要求其拿10万元解决问题。张某向公安机关报了案。公安人员崔某、丁某等赶到事发现场,并采取措施解救人质。在搏斗过程中,崔某被赵某开枪打死,丁某被韩某用刀杀害。韩某随后被击毙。赵某被抓获 试分析:对赵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处理原则)?为什么? 答:赵某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的人犯本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主观方面必须是具有杀人的故意。

刑法练习题一(已审)

刑法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 1、刑法的基本原则是()、()、()。 2、《刑法》于1997年3月14日修订并公布,自()起施行。《刑法》对溯及力问题的规定,是采用()的。 3、犯罪必须具备()、()、()、()等四个方面的要件,犯罪才能成立。 4、犯罪目的仅存在于()犯罪之中。犯罪动机产生在犯罪目的之()(填“前”或“后”) 5、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且没有明显()的损害行为。 6、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有()、()、()、()和()五种,附加刑的种类有()、()、()。 7、管制的期限是(),数罪并罚不得超过()年;拘役的期限是(),数罪并罚不得超过()年;有期徒刑的期限是(),数罪并罚不得超过()年。 8、犯罪的时候()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9、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犯罪分子()和()权利的刑罚方法。适用对象和范围:()犯罪分子、()犯罪分子、()犯罪分子。 10、累犯应当从()处罚。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是:第一,前后两次犯罪都是();第二,前罪、后罪都被判处()以上处罚;第三,后次犯罪发生在前次犯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年以内。 11、成立自首,要具备()和()这两个法定条件。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有()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情况的行为。不论自首或立功,均可以()处罚。 12、缓刑只适用于被判处()和()年以下有期徒刑而且不是累犯的犯罪分子。减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犯罪分子,因其在执行刑罚期间确有()或()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年。 13、我国刑法将追诉期限分为四个档次:法定最高刑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

刑法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 (2011年) 二、(本题22分) 案情:陈某因没有收入来源,以虚假身份证明骗领了一张信用卡,使用该卡从商场购物10余次,金额达3万余元,从未还款。(事实一) 陈某为求职,要求制作假证的李某为其定制一份本科文凭。双方因价格发生争执,陈某恼羞成怒,长时间勒住李某脖子,致其窒息身亡。(事实二) 陈某将李某尸体拖入树林,准备逃跑时忽然想到李某身有财物,遂拿走李某手机、现金等物,价值1万余元。(事实三) 陈某在手机中查到李某丈夫赵某手机号,以李某被绑架为名,发短信要求赵某交20万元“安全费”。由于赵某及时报案,陈某未得逞。(事实四) 陈某逃至外地。几日后,走投无路向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交待了上述事实二与事实四。(事实五) 陈某在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将自己担任警察期间查办犯罪活动时掌握的刘某抢劫财物的犯罪线索告诉检察人员,经查证属实。(事实六) 问题: 1、对事实一应如何定罪?为什么? 2、对事实二应如何定罪?为什么? 3、对事实三,可能存在哪几种处理意见(包括结论与基本理由)? 4、对事实四应如何定罪?为什么? 5、事实五就是否成立自首?为什么? 6、事实六就是否构成立功?为什么? (2010年) 二、(本题22分) 案情被告人赵某与被害人钱某曾合伙做生意(双方没有债权债务关系)。2009年5月23日,赵某通过技术手段,将钱某银行存折上的9万元存款划转到自己的账户上(没有取出现金)。钱某向银行查询知道真相后,让赵某还给自己9万元。 同年6月26日,赵某将钱某约至某大桥西侧泵房后,二人发生争执。赵某顿生杀意,突然勒钱某的颈部、捂钱某的口鼻,致钱某昏迷。赵某以为钱某已死亡,便将钱某“尸体”缚重扔入河中。 6月28日凌晨,赵某将恐吓信置于钱某家门口,谎称钱某被绑架,让钱某之妻孙某(某国有企业出纳)拿20万元到某大桥赎人,如报警将杀死钱某。孙某不敢报警,但手中只有3万元,于就是在上班之前从本单位保险柜拿出17万元,急忙将20万元送至某大桥处。赵某蒙面接收20万元后,声称2小时后孙某即可见到丈夫。 28日下午,钱某的尸体被人发现(经鉴定,钱某系溺水死亡)。赵某觉得罪行迟早会败露,于29日向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交待了上述全部犯罪事实,并将勒索的20万元交给公安人员(公安人员将20万元退还孙某,孙某于8月3日将17万元还给公司)。公安人员李某听了赵某的交待后随口说了一句“您罪行不轻啊”,赵某担心被判死刑,逃跑至外地。在被通缉的过程中,赵某身患重病无钱治疗,向当地公安机关投案,再次如实交待了自己的全部罪行。 问题:1、赵某将钱某的9万元存款划转到自己账户的行为,就是什么性质?为什么? 2、赵某致钱某死亡的事实,在刑法理论上称为什么?刑法理论对这种情况有哪几种处理意见?您认为应当如何处理?为什么? 3、赵某向孙某索要20万元的行为就是什么性质?为什么? 4、赵某的行为就是否成立自首?为什么? 5、孙某从公司拿出17万元的行为就是否成立犯罪?为什么? (2009年) 二、(本题22分) 案情:甲与乙均缺钱。乙得知甲的情妇丙家就是信用社代办点,配有保险柜,认为肯定有钱,便提议去丙家借钱,并说:“如果她不借,也许我们可以偷或者抢她的钱。”甲说:“别瞎整!”乙未再吭声。某晚,甲、乙一起开车前往丙家。乙在车上等,甲进屋向丙借钱,丙说:“家里没钱。”甲在丙家吃饭过夜。乙见甲长时间不出来,只好开车回家。甲一觉醒来,见丙已睡着,便起身试图打开保险柜。丙惊醒大声斥责甲,说道:“快住手,不然我报警了!”甲恼怒之下将丙打死,藏尸地窖。 甲不知密码打不开保险柜,翻箱倒柜只找到了丙的一张储蓄卡及身份证。甲回家后想到乙会开保险柜,即套问乙开柜方法,但未提及杀丙一事。甲将丙的储蓄卡与身份证交乙保管,声称系从丙处所借。两天后甲又到丙家,按照乙的方法打开保险柜,发现柜内并无钱款。乙未与甲商量,通过丙的身份证号码试出储蓄卡密码,到商场刷卡购买了一件价值两万元的皮衣。 案发后,公安机关认为甲有犯罪嫌疑,即对其实施拘传。甲在派出所乘民警应对突发事件无人瞧管之机逃跑。半年后,得知甲行踪的乙告知甲,公安机关正在对甲进行网上通缉,甲于就是到派出所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问题: 请根据《刑法》有关规定,对上述案件中甲、乙的各种行为与相关事实、情节进行分析,分别提出处理意见,并简要说明理由。 (2008年) (二) 案情:徐某系某市国有黄河商贸公司的经理,顾某系该公司的副经理。2005年,黄河商贸公司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将国有公司改制为管理层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徐某、顾某及其她15名干部职工分别占40%、30%、30%股份。在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某资产评估所对黄河商贸公司的资产进行评估,资产评估所指派周某具体参与评估。在评估时,徐某与顾某明知在公司的应付款账户中有100万元系上一年度为少交利润而虚设的,经徐某与顾某以及公司其她领导班子成员商量,决定予以隐瞒,转入改制后的公司,按照股份分配给个人。当周某发现了该100万元应付款的问题时,公司领导班子决定以辛苦费的名义,从公司的其她公款中取出1万元送给周某。周某收下该款后,出具了隐瞒该100万元虚假的应付款的评估报告。随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经研究批准了公司的改制方案。在尚未办理产权过户手续时,徐某等人因被举报而案发。 问题: 1、徐某与顾某构成贪污罪还就是私分国有资产罪?为什么? 2、徐某与顾某的犯罪数额如何计算?为什么? 3、徐某与顾某的犯罪属于既遂还就是未遂?为什么? 4、给周某送的1万元就是单位行贿还就是个人行贿?为什么? 5、周某的行为就是否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与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实行数罪并罚?为什么? 6、周某就是否构成徐某与顾某的共犯?为什么? 七、(本题25分) 提示:本题为选答题,请选择其中一问作答。答题时务必在答题纸对应位置上标明“问题1”或“问题2”。两问均作答的,仅对书写在前的答案评阅给分。 材料:

刑法第一章选择题

刑法习题? 第一章?刑法概说? 一、单选题? 1.附属刑法是指?(C?)? A.附带规定于单行刑法的罪行规定?????? B.附带规定于非刑事法律中的违法规定?c.附带规定于非刑事法律中的罪行规范??D.刑法典的附则? 2.刑法的任务可以概括为?(D?)? A.禁止侵犯法益的犯罪行为 B.惩罚侵犯法益的犯罪行为 C.宣示对犯罪的惩罚起到威慑作用 D.保护法益?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主要依赖限制刑法的适用而实现? B.刑法的自由保障机能主要依靠刑法的宣誓与适用来实现?c.刑法的自由保障机能主要依赖限制刑法的适用而实现?D.刑法的机能包括法益保护机能和自由保障机能两个机能 ?4.刑法解释的方法分为?(D)? A.扩大解释和缩小解释? B.体系解释和历史解释c.文理解释和体系解释?D.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5.狭义刑法是指?(B)? A.治安处罚条例? B.刑法典 C.研究犯罪和刑罚的科学? D.研究刑法的科学? 6.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除了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具有广泛性以外,还具有?(B?)?A.强制性?B.处罚方法的严厉性C.处罚手段的强制性?D.阶级性 ?二、多选题? 1.刑法的分类包括?(ACDE)? A.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 B.一般刑法与特别刑法? c.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D.国内刑法与国际刑法?E.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 ?2.刑法保护的法益有?(ABCDE?)? A.有关人身的法益? B.有关经济的法益 C.有关财产的法益? D.有关婚姻家庭的法益 E.有关社会秩序的法益 ?3.我国现行刑法典的组成包括?(ADE)?A.总则?B.犯罪C.刑罚?D.附则?E.分则? 4.下列哪些机关对刑法作出的解释具有法律效力??(ADE?)?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中国法学会c.司法部?D.最高人民法院?E.最高人民检察院 ?5.下列属于论理解释的是?(ABCD)? A.当然解释? B.反对解释 C.补正解释? D.比较解释? E.文理解释 ?6.根据《刑法》第2条的规定,刑法的任务可概括为?(ABCDE?)? A.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B.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C.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D.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E.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 三、判断题? 1.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自1979年7月1日起实施。?(?×?)? 理由:1979年7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该法典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 ?2.刑法就是对违反法律的行为直接给予刑罚制裁。?(×?)?理由:刑法只对严重违反法律并达到犯罪的行为给予刑罚制裁。 ?3.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刑法仅适用于当地,不具有普遍性。?(√?) ?4.刑法具有不完整性。?(√?)?

福建师范大学《刑法学》在线作业二附参考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刑法学》在线作业二 附参考答案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1.下列哪种情形属于自首:() A.甲某犯破坏选举罪后,自动投案,但在投案以后又逃跑。后来被公安机关抓获,如实承认自己的罪行 B.甲某在犯敲诈勒索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但是后来又翻供,拒不认罪。直到被检察机关起诉至法院,在庭审期间才又恢复原先如实的供述 C.某饭店老板甲某为了败坏丙某饭店的声誉,挤垮丙某的生意。便指使本店的伙计乙某往丙某的汤锅中投放老鼠药。结果造成多人中毒死亡。乙某见罪责难逃自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说此次投毒是自己一人所为,与甲某无关,一人承担了案件的全部罪责 D.甲某因为盗窃银行时被当场抓获。在审问中,甲某又主动交 答案:B 2.李某参与赌博,输给王某5万元,输光后,要抢回这笔钱。王某为了防止钱被抢走,打伤了李某,王某的行为属于( )。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防卫过当 D.故意犯罪 答案:D 更多加微boge30619,有惊喜 3.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在缓刑考验期满后发现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 A.应当撤销缓刑,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刑罚按“先并后减”原则进行数罪并罚 B.应当撤销缓刑,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刑罚按“先减后并”原则进行数罪并罚 C.不应撤销缓刑,对所发现的罪按刑法的规定直接判处刑罚 D.不应撤销缓刑,单对所发现的罪应当按刑法的规定从重处罚 答案:C 4.某甲是某国有供销公司经历,为了牟取暴利,以单位的名义购进200吨工业用酒精,掺水勾兑后冒充食用白酒出售,获款200万元,获利50万元,全部归个人所有。该假酒售出后,致数十人死亡或者伤残,幸亏发现及时,才避免了更为严重的后果。() A.对某甲应当按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 B.对某甲应当按照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 C.对某甲应当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D.对某甲应当按照投放危险物质罪定罪处罚

2020年司法考试二卷《刑法》练习题答案6

2020年司法考试二卷《刑法》练习题答案6 2018年司法考试二卷《刑法》练习题答案6 【内容提要】 犯罪形态包括故意犯罪过程中的停止形态、共同犯罪形态、一罪与数罪形态三类。 故意犯罪过程中的停止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与阶段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状态。这里的“故意犯罪过程”,是一个假设的完整的犯罪过程。它可以分为预 备与实行两个阶段。在这些不同的犯罪阶段,可能出现不同的犯罪 停止形态。其中,在犯罪预备阶段,可能出现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 形态;在犯罪实行阶段可能出现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既遂形态。任何一种犯罪停止形态出现,实际的犯罪过程即告结束。故意犯罪 的停止形态的种类包括:(1)犯罪完成形态,即犯罪既遂;(2)犯罪未 完成形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其主要特征有:(1)犯罪的停止形态是实际犯罪过程的结局;(2)一个实际的犯罪过程 只能有一个犯罪停止形态;(3)犯罪的停止形态之间不能互相转化。 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对同一犯罪而言,其犯罪构成的基本要件应当是一致的,其完成形态与未完成形态的区别主要在于:(1)在犯罪构成主观 方面,表现为犯罪故意的内容之实现程度不同。犯罪既遂是实现了 犯罪故意的内容的犯罪停止形态,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是犯罪故意的内容因为行为人意志以内或者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实 现的犯罪停止形态。(2)在犯罪构成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是否对犯 罪客体造成刑法分则规定的侵害。对犯罪客体造成刑法分则规定的 侵害的,是犯罪既遂;未造成法定的侵害的,是犯罪预备、犯罪未遂 或犯罪中止。犯罪既遂的类型包括:(1)直接故意的结果犯,它以发 生法定的犯罪结果为犯罪既遂的标准;(2)行为犯,它以法定的犯罪 行为完成作为犯罪既遂的标准;(3)危险犯,它以行为造成发生某种

刑法第一章选择题

刑法习题 第一章刑法概说 一、单选题 1.附属刑法是指 (C ) A.附带规定于单行刑法的罪行规定 B.附带规定于非刑事法律中的违法规定 c.附带规定于非刑事法律中的罪行规范 D.刑法典的附则 2.刑法的任务可以概括为 (D ) A.禁止侵犯法益的犯罪行为 B.惩罚侵犯法益的犯罪行为 C.宣示对犯罪的惩罚起到威慑作用 D.保护法益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主要依赖限制刑法的适用而实现 B.刑法的自由保障机能主要依靠刑法的宣誓与适用来实现 c.刑法的自由保障机能主要依赖限制刑法的适用而实现 D.刑法的机能包括法益保护机能和自由保障机能两个机能 4.刑法解释的方法分为 (D) A.扩大解释和缩小解释 B.体系解释和历史解释c.文理解释和体系解释 D.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5.狭义刑法是指 (B) A.治安处罚条例 B.刑法典 C.研究犯罪和刑罚的科学 D.研究刑法的科学 6.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除了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具有广泛性以外,还具有 (B ) A.强制性 B.处罚方法的严厉性C.处罚手段的强制性 D.阶级性 二、多选题 1.刑法的分类包括 (ACDE) A.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 B.一般刑法与特别刑法 c.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 D.国内刑法与国际刑法 E.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 2.刑法保护的法益有 (ABCDE ) A.有关人身的法益 B.有关经济的法益 C.有关财产的法益 D.有关婚姻家庭的法益 E.有关社会秩序的法益 3.我国现行刑法典的组成包括 (ADE) A.总则 B.犯罪C.刑罚 D.附则 E.分则 4.下列哪些机关对刑法作出的解释具有法律效力? (ADE )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中国法学会c.司法部 D.最高人民法院 E.最高人民检察院 5.下列属于论理解释的是 (ABCD) A.当然解释 B.反对解释 C.补正解释 D.比较解释 E.文理解释 6.根据《刑法》第2条的规定,刑法的任务可概括为 (ABCDE ) A.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B.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C.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D.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E.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 三、判断题 1.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自1979年7月1日起实施。 ( × ) 理由:1979年7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该法典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 2.刑法就是对违反法律的行为直接给予刑罚制裁。 (× ) 理由:刑法只对严重违反法律并达到犯罪的行为给予刑罚制裁。 3.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刑法仅适用于当地,不具有普遍性。 (√ )

电大 刑法学作业2

刑法学_0002 一、填空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破坏交通工具罪的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火车、汽车、电车、船舶、航空器等交通工具。 2. 伪证罪的主体只能是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 3. 无期徒刑是指剥夺犯罪分子的终身自由,强制其参加劳动并接受教育改造的刑罚方法。 4.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任、死亡或者使公私财 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5. 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6.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个人财产 7. 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组成与结构。 8.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9. 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为6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10. 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1. 以罪名所包含的犯罪构成内容为依据,罪名可分单一罪名和选择罪名。 12. 以共同犯罪人之间有无分工为标准,共同犯罪可以分为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 13. 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该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否 为,三年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 14.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15. 刑罚,是指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 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1. 蔡某进入邹某的菜地偷了两棵大白菜,被邹当场抓住,蔡某为挣脱逃跑而将邹打成重伤。蔡某的行 为构成( B )。 A. 抢劫罪 B. 故意伤害罪 C. 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

刑法练习题1

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 1.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理论的是 A.没有行为就没有犯罪 B.犯罪目的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 C.犯罪手段是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 D.犯罪客体属于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 2.甲谈恋爱失败,遂对女青年怀恨在心。某日,甲手持一刮脸刀片,趁人不备,将6位女青年脸部划伤。甲的行为属于 A.牵连犯 B.想像竞合犯 C.吸收犯 D.连续犯 3.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根据宪法 C.维护国家主权 D.罪刑法定 4.某甲将某乙打昏在地,路过此地的某丙见乙昏迷,趁机将乙装有5000元现金的提包拿走。甲和丙的行为属于 A.共同犯罪 B.非共同犯罪 C.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D.任意共同犯罪 5.下列人员中,因为精神因素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是 A.没有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B.间歇性精神病人 C.又聋又哑的人 D.完全丧失辨认能力的病理性醉酒的人 6.下列情形中可以实行正当防卫的对象是 A.杀人后,正要逃离现场的行为人 B.欲实施强奸而尾随、跟踪妇女的行为人 C.驱使训练有素的动物侵害他人的行为人 D.家养动物侵害他人的动物主人 7. 某外国商人甲在我国领域内犯重婚罪,对甲应如何处置? A.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C.适用该外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D.直接驱逐出境 8.甲深夜潜入乙家行窃,发现留长发穿花布睡衣的乙正在睡觉,意图奸淫,便扑在乙身上强脱其衣。乙惊醒后大声喝问,甲发现乙是男人,慌忙逃跑被抓获。甲的行为:A.属于强奸预备B.属于强奸未遂 C.属于强奸中止D.不构成强奸罪 9.朱某因婚外恋产生杀害妻子李某之念。某日晨,朱在给李某炸油饼时投放了可以致死的“毒鼠强”。朱某为防止其6岁的儿子吃饼中毒,将其子送到幼儿园,并嘱咐其子等他来接。不料李某当日提前下班后将其子接回,并与其子一起吃油饼。朱某得知后,赶忙回到家中,其妻、子已中毒身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朱某对其妻、子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B.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C.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过失D.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10.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关于首要分子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首要分子只能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人 B.首要分子只能是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C.首要分子都是主犯 D.首要分子既可以是主犯,也可以不是主犯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 1 论理解释包括 A.当然解释B.学理解释C.扩张解释D.限制解释

刑法学案例分析45题

案例1:刑法对外国人的效力范围 卞某,23岁,外国人,系某国在医科大学的留学生。某年5月13日,卞某某遭到医科大学另一外国留学生安某拳打后,蓄意报复。6月10日晚7时许,卞某得知安某在留学生l楼104会客室会客,便手持木棒,到会客室敲门。安某将门打开后,卞某用木捧击打安某。安挣脱后,会同在该校的本国留学生翁某、风某、莫某等7人,手持木棒、手杖等器械,聚集在留学生宿舍2楼走廊西端。卞某也和某国留学生朱某、穆某、白某等5人手持木棒和尖型菜刀等,聚集在留学生宿舍2楼走廊中部208房间门前,双方形成对峙状态。后双方发生殴斗。在厮打中,卞某手持的木棒被打掉,随手用尖型菜刀乱刺,刺中对方留学生翁某的上腹部,创伤透入胸腔,将肝脏切成局部破损,经抢救无效,于次日下午死亡。 [问题]卞某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可否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案例2:刑法的效力范围 李学沛,男,26岁,工人。王义勇,男,24岁,工人。李、王二被告均系我国公民。某年10月,该二人受雇在美国轮船上工作。同月24日,轮船停泊于巴西某港口后,二人在轮船上饮酒闹事,不仅不听从船长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劝阻,反而公然杀死制止他们的中国公民张世良。杀人后又抢劫了一些其他船员的财物,然后逃到巴西某市藏身,并策划逃到第三国。由于在隐藏期间二人的财物被盗,王义勇被迫回到船上,并报告了李学沛隐身之处。其后,巴西警察将李、王二犯逮捕。 [问题]李、王的犯罪行为可否适用我国刑法?为什么? 案例3:刑法的效力范围 ]温源和,泰国籍。戴文,广东省广州市人。余锡宽,广东省台山县人。上述三人在泰国曾策划进行跨国贩毒活动。约定戴文负责接运毒品,经我国昆明、广州至深圳市出境。某年4月18日,戴文与余锡宽进入昆明市与从泰国到达的温源和会面后,共同约见了潜入昆明市

刑法经典选择题

1.我国刑法规定,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A)。 A.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B.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或免除处罚 2.我国刑法对效力范围的规定以(A)为基础。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遍原则 3.犯罪未得逞是指(ACD)。 A.未完成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B.未发生任何结果 C.未发生行为追求的结果 D.未达到犯罪目的 4.管制适用于那些(BD)的犯罪分子。 A.罪行不必关押 B.罪行较轻不需要关押 C.罪行不重,需要惩办 D.罪行较轻,但需要判处刑罚 5.我国刑法规定的时效是指(B)。 A.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期限 B.司法机关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 C.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期限 D.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期限 6.犯罪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追溯时效的计算从(B)计算。 A.犯罪行为停止之日 B.犯罪终了之日 C.犯罪完成之日 D.危害结果产生之日 7.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同时被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B)。 A.免于执行 B.仍须执行 C.暂缓执行 D.可以执行 8.依照刑法的规定,故意犯罪(B)。A.可以负刑事责任 B.应当负刑事责任 C. 刑法分则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D.必然负刑事责任 9.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经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B)。 A.20年 B.10年 C.15年 D.15年以上20年以下10.对预备犯比照既遂犯(B)。 A.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B.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D.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11.拘役的期限为(C)。 A.6个月以上1年以下 B.3个月以上2年以下 C.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D.3个月以上1年以下 12.我国刑法第13条的"但书"中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B)。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不构成犯罪 C.是犯罪不判处刑罚 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刑罚策略 13.一切犯罪都必须具备的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是(B)。 A.犯罪工具 B.危害行为 C.危害结果 D.犯罪手段 14.刑法规定,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的,对教唆犯(B)。 A.不以犯罪论 B.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D.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15.我国现行刑法是(D)。 A.79年刑法 B.79年刑法以及以后制定的单行刑法 C.79年刑法以及以后的附属刑事法规 D.97年修订后的刑法 16.犯罪分子被法院判处剥夺政治权利3年,执行机关是(B)。 A.人民法院 B.公安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劳改机关 17.下列罪犯,依法应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是(C)。

刑法经典练习题

刑法经典练习题 试题1:我国刑法处罚的是()。 A: 构成犯罪的行为B: 一切违法行为 C: 造成了社会危害的行为D: 触犯了刑律的行为 答案: A 试题2: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是()。 A: 宪法B: 民法 C: 行政法D: 侵权法 答案: A 试题3:下列哪种刑罚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附加适用()。 A: 有期徒刑B: 管制 C: 剥夺政治权利D: 拘役 答案: C 试题4:刑事诉讼法属于()。 A: 程序法B: 实体法 C: 特别法D: 临时法 答案: A 试题5:某市西区治安联防队行使该区公安分局委托的治安管理权。某日联防队员李某抓获有盗窃嫌疑的王某,因王某拒不说出自己真实姓名,李某用木棍将其殴打致伤。王某向法院请求国家赔偿,应由()承担国家赔偿义务。 A: 市公安局B: 区治安联防队 C: 区公安分局D: 李某 答案: C 试题6:甲方主动携带邻居5岁小孩进入山中狩猎。两人在林中失散,甲继续独自行猎,既不寻找孩子,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径直回家。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甲的行为属于()。A: 故意杀人B: 意外事件 C: 过失致人死亡D: 不构成犯罪 答案: A 试题7: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 A: 可以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B: 可以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C: 可以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D: 特殊下可以没有限制 答案: C 试题8: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不满()。 A: 14周岁B: 16周岁 C: 18周岁D: 20周岁 答案: A

试题9:甲因急于继承其父财产而生杀父之念,一日雨夜乘其父病重之机,欲为其注射毒药。刚拿起注射器,忽听一声惊雷致使注射器掉在地上。他想到杀父是大逆不道,要为天理所报应,便被弃了杀害行为。甲的行为属于()。 A: 杀人中止B: 杀人未遂 C: 杀人预备D: 不构成犯罪 答案: A 试题10:普通累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加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人。 A: 三年B: 四年 C: 五年D: 十年 答案: C 试题11: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 A: 一般主体B: 国家工作人员 C: 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D: 国家机关 答案: C 试题12:我国刑法对于未遂犯的处罚原则是()。 A: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 C 试题13:王某见自己的女友遭两个流氓调戏,前去制止,而反遭流氓攻击、立即进行反击。此时,便衣民警李某赶到,未及表明自己的身份即迅速抓住王某以制止殴斗。王某视李某为流氓团伙,随即拔刀将李某刺成重伤。王某的行为属于()。 A: 故意伤害B: 过失伤害 C: 正当防卫D: 假想的防卫,应按意外事件处理 答案: D 试题14: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年。 A: 五B: 十 C: 十五D: 二十 答案: B 试题15:《刑事诉讼法》规定,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 A: 5日B: 10日 C: 15日D: 20日 答案: B 试题16:司法工作人员对明知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故意予以减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行为,应判处()。 A: 徇私舞弊罪B: 司法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罪 C: 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D: 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罪 答案: C

第一编+民法总论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民法概述 名词解释题: 1民法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哪一个选项属于“私法”范畴?((考研 A行政法B组织法 C婚姻家庭法D刑法,程序法 (二多项选择题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在罗马法典编纂方面最富成效和影响力,该《民法大全》由哪几部分组成?( A查士丁尼法典B学说汇纂 C法学阶梯D查士丁尼新律 关于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和实质意义上的民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法律发展史上看,先有实质意义上的民法,后有形式意义上的民法 B现代社会,各国既有实质意义上的民法,又有形式意义上的民法 C形式意义上的民法能涵盖民事生活全部,有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就不需要实质意义的民法 D实质意义上的民法不能否认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后者可以对前者归纳整理并予以体系化 对于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身关系都具有固有性 B等价有偿原则不适用于人身关系 C侵害人身利益的情形下刑罚保护手段更严厉,所以可以代替民法保护手段 D人身关系具有非财产性,所以与财产关系没有联系 下列选项中不可以作为我国民法渊源的是(。 A习惯 B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C某学者关于名誉权保护的专著 D最高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 简答题 简述民法调整人身关系的必要性和特点。(考研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题: 人身关系,是指没有财产内容但有人身属性的社会关系。人身关系是基于一定的人格和身份产生的,体现的是人们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利益,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两类。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答案:C 本题考查公私法的划分。私法主体能够自由作出决策,不同于刑法、

刑法练习题库.doc

刑法练习题库 ◆◆刑法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的刑法包括。 A、刑法典、单行刑法、司法解释 B、刑法典、附属刑法、司法解释 C、刑法典、刑诉法典、司法解释 D、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2.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 A、各级人民法院 B、各级人民检察院 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 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判断题 1.刑法立法解释具有与刑法同等的效力。 2.我国刑法的整体框架分为总则、分则、附则三个部分。 3.1997年3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说明》作为刑法的修订说明,属于宪法解释。 4.文理解释是指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对刑法条文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 5.根据解释的效力进行区分,刑法的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宪法解释。 6.刑法第94条规定:“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该条关于司法工作人员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7.扩张解释是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超过字面意思的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 1.D;2.D; 二、判断题 1.对;2.对;3.错;4.错;5.错;6.对;7.对; ◆◆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 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相适应。 A、人身危险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B、社会危害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C、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D、犯罪态度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2.甲某在打电话时无意中发现电话机旁市检察院的举报箱中露出一封信,随手取出。发现该信举报该市某局长乙某有受贿4万多元的犯罪事实。甲某与乙某熟识,便将举报信交给乙某。乙某当即酬谢甲某8000元现金。事后,乙某与行贿者串通,并销毁了有关罪证。 A、甲某构成敲诈勒索罪 B、甲某构成包庇罪 C、甲某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D、甲某不构成犯罪 3.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刑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该规定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4.甲在新刑法生效以前实施的某一行为,新的刑法规范认为是犯罪,而旧的法律认为不是犯罪,此时法院宣告甲无罪,这在本质上坚持了。 A、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D、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原则 二、判断题 1.罪刑法定原则派生出以下原则:排斥习惯法;排斥绝对不定期刑;禁止有罪类推;禁止重法溯及既往;明确性原则;严格解释原则;实体的正当程序原则。 2.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是宪法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中的具体体现贯彻和体现。 3.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就是在形式上坚持绝对的平等。 一、单项选择题 1. C;2.D;3.B;4.B; 二、判断题 1.对;2.对;3.对;4.错;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 一、单项选择题 1.万某于1996年12月2日,因投机倒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期3年,万某未上诉。1997年10月1日新刑法生效后,万某以新刑法中取消投机倒把罪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要求依新刑法改判其无罪,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对万某的申诉法院应支持,因按刑法从旧兼从轻原则,万某应无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