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学设计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学设计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学设计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学设计

实验4.3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教学目标:

1. 基本知识与技能:

了解叶绿体中的色素组成、颜色。

了解纸层析法的原理。

2. 方法与过程:

通过实验掌握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

3.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根据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推出结论。

实验结束完成整理工作。

二、实验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素中色素的方法、探索叶绿素色素在滤纸上层析的情况。

难点:分离叶绿体色素中绿叶细线的画法。

三、教学用具:

新鲜绿色叶片、滤纸、研钵、漏斗、脱脂棉、毛细管、剪刀、试管、量筒、层析液、无水乙醇、石英沙、碳酸钙

四、教学方法:

师生合作(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活动1.课题引入教师由光合作用引入叶绿体。学生听讲。

2.复习叶绿体的结构

叶绿体双层膜结构

基粒(类囊体垛堞组成)

基质

提问:1.为什么基粒要由类囊体垛

堞组成呢?

2.大家知不知道与光合作用有关

的色素在哪吗?

教师讲述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名

称、颜色。在滤纸上扩散情况由学

生实验探究。

3.引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

离的方法——纸层析法。

学生回答叶绿体有哪些结

构。

学生回答教师提问:

垛堞可增加叶绿体吸收光

的面积。

学生回答叶绿体中色素的

具体位置。

学生听讲

3.实验原理和目的教师简明讲述实验原理和目的:

1. 叶绿体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

剂无水乙醇中,

所以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素中

的色素。

2.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

溶解度不同。

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

散得快。

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

散得慢

学生听讲

4.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具体操作步骤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1.提取绿色叶片中的色素:告诉

学生称多少叶子、放些什么试剂、

研磨的方法、过滤

注意:①去除主叶脉

学生听讲,用铅笔画横线,

用毛细管模拟画滤液细线。

难点:选择适当粗细的毛细

管画滤液细线。

②石英砂——充分研磨

③碳酸钙——保护叶绿素

④分步加无水酒精——减少挥发,充分提取叶绿素

⑤过滤后的滤液要避光保存。

⑥叶片要新鲜、颜色要深绿。

2.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1)制备滤纸条:取干燥滤纸,将滤纸剪成如教材67页图4-16所示的滤纸条。在距滤纸条底端

1.5cm处用铅笔轻轻画一根横线。

(2)画滤液细线(难点):用毛细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一条细而直的滤液细线。划线是不能太慢、不能停顿。待滤液干后,在反复多次。

为什么要画细而直的细线?

(3)分离色素:

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因此最好用长滴管注入大试管。

在层析前要先测量挂钩的滤纸长度,以免放入到试管后,使其下端误入层析液中,使色素溶解于层析液造成实验失败。

四氯化碳是易挥发性溶剂,因此实验时要用木塞塞紧管口。

5.观察实验结果、总结知识点学生观察实验结果、探究叶绿体色

素扩散情况。

学生组成小组讨论观察实

验结果

6.问题研究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提问,一名上

黑板完成作图。

1.四种色素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从快到慢的顺序、颜色?请一名同学上黑板画出。

2. 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

_____

3. 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少的是

_____

7.课后练习1.为什么滤液细线要细、直?

2.为什么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

7.能力提高练习1.在圆滤纸的中央,点上叶绿体色

素的提取液进行层析,随着层析液

从滤纸中央向四周扩散,形成四个

色素带,排在最里面的色素是()

A.叶黄素

B.胡萝卜素

C.叶绿素a

D.叶绿素b

2.某位同学在做叶绿体色素的提

取分离实验时,操作情况如下所

述,结果实验失败,请指出其错误

所在:

(1)将5克菠菜叶完整放入研钵

中,加入无水乙醇、石英砂、CaCO3,

迅速研磨。

(2)用毛细管吸取少量滤液,沿

铅笔处小心均匀地画出一条滤液

细线,并连续迅速重复2-3次

(3)把画好细线的滤纸插入层析

液中,并不断摇晃,以求加快色素

在滤纸上的扩散。

学生可根据实验经验和个

人观察回答,形象记忆.

9.趣味实验叶绿体色素荧光反应实验

10.结束课堂提醒学生整理实验桌、清洗自己的

手、完成实验报告。

学生做好整理工作,明确作

业任务

板书设计

实验4.3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一、实验原理

1. 叶绿体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素中的色素。

2.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

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提取色素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

4.分离色素

5.观察实验结果

三、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2-菠菜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2-菠菜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2 菠菜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张磊 091301223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离与提纯过程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分离与提纯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 掌握菠菜中色素提取的原理,步骤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石油醚、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2.本实验选用的是吸附色谱,氧化铝作为吸附剂(极性),色素提取液为吸附液,色素提取液中各成分极性大小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黄色)> β-类胡萝卜素(橙色)。 2

3. 柱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氧化铝上的吸附力不同而使各组分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吸附,所以由上到下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黄色),β-类胡萝卜素(橙色)。 三、实验材料: 仪器:研钵、分液漏斗、层析柱(20×10 cm),表面皿,普通漏斗,量筒 试剂:石油醚、乙醇(95%)、菠菜叶、丙酮(化学纯)、中性氧化铝,无水硫酸钠 四、实验步骤与内容【探究:菠菜(或青菜)的处理方式】 (1)小组讨论处理菠菜的各种方式,然后按照“手撕”,“划几刀,再手撕”,“剪成丁状”,“剪碎后稍加研磨”,“研磨成浆”共五种方式分为五组进行实验,最后确定控制菠菜叶取25克,加入有机溶剂15mL(9mL石油醚+6mL乙醚),浸泡时间取25min为统一条件; 3

(2)开始分组实验,各自处理好各组的菠菜,放置在烧杯中,加入15mL有机溶剂并盖上表面皿浸泡25min。 (3)在浸泡的时间内开始装柱,首先在滴管下口装上橡皮管并夹上弹簧夹(夹紧),在管的出口处放入一小撮棉花,在棉花上放置已剪好的和滴管内径一般大小的圆形滤纸,然后用普通漏斗往里面装入中性氧化铝,最后在氧化铝上再加上和滴管内径一般大小的圆形滤纸,夹在铁架台上备用。 (4)25min后,把浸取液用纱布过滤,滤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等体积的水洗一次,弃去下层的水-乙醇层。石油醚层再用等体积的水洗二次。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转移至烧杯中做柱层析分离。 (5)把得到的叶绿素分几次倒入柱中,缓慢放开弹簧夹,再用9:1的石油醚—丙酮溶液滴加,一段时间后在层析柱上出现了一条条的不同颜色的条纹,即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β- 4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1第2单元(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础之一,与其它自然学科相比,化学与实验的联系应更为紧密,化学原理、定律以及规律的发现都与化学实验密不可分,可以说离开化学就没有这些发现。本单元教学设计重在要让学们在实验中亲身体验化学实验室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从中掌握相关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实验方法,并在全课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情境设计、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物质分离的几种常用方法,并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达到对知识运用、迁移的能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安排了大量的实验,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直接观察和动手操作的平台。 二、学习任务分析 1、《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课程标准》的要求:①初步学会物质分离、提纯等实验技能;②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③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方法;④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了解蒸馏、萃取、分液、过滤、结晶等实验方法。 2、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以物质分离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仪器方法为暗线,首先简单温习了初中已经介绍过的几种物质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然后以溴的萃取为例介绍了“萃取”这种分离方法以及分液,又以蒸馏自来水获取少量纯净自来水为例介绍了“蒸馏”,最后以“拓展视野”的形式简单介绍了层析法的发展与应用。 (2)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编排在专题1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中,又从化学家要研究一种物质,首先考虑的是怎样从混合物中把这种物质分离出来,怎样提纯这种物质,再进行分析、检测,研究它的结构和组成这样一个科学探究过程入手,因此把本节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以化学家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来进入物质研究的学习,能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研究的一般步骤,首先是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开始的,为学生建立起一种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也为之后对物质的检验、溶液的配制等其它实验方法和操作的学习打下基础。化学实验也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实验方法旨在强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形成这种意识,这也是新课程教材与传统教材最重要的不同点。 教学重点:过滤、蒸发、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常用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教学难点:萃取、蒸馏操作的掌握及应用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 北重一中 卜丽玲 【知识疏理】 一、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原理 不增 不减、易分 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一)、常用的物理方法: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分离方法。 1. 过滤法:当可溶性物质混入不溶性物质或不溶性物质中混有可溶性物质时,用此法。 如:食盐中混有泥沙,可按如下步骤: ①先将混合物溶于水。 ②过滤。 ③将滤液蒸发得NaCl 。 2. 结晶法:当两种物质都可溶,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异较大时,用此法。如:KNO 3 中混入NaCl ,可按如下步骤:①溶于水加热,把混合物制成高温下的饱和溶液。②降温结 晶。③过滤。 3. 升华法:当易升华物质与其他物质相混合时,可用此法。如:碘单质中混有砂子,其 操作是:①加热使碘升华,收集碘蒸气。②冷凝,得单质碘。 4. 特殊性质法:利用混合物中某些物质的特性进行物质分离。如:Cu 粉中混有Fe 粉, 可用磁铁吸出铁粉。 (二)、常用的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利用两种物质化学性质的差异,选用合适的试剂,进 行化学反应,然后再用物理方法分离。(关键是转变物质的状态) 1. 沉淀法:即加入一种试剂和杂质反应生成沉淀经过滤而除去。如:HNO 3中混有H 2SO 4, 可加入适量的Ba(NO 3)2溶液: 342342HNO BaSO )NO (Ba SO H +↓=+ 2. 化气法:即加入一种试剂和杂质反应,使其生成气体而除去。如一般某盐中混有少量

碳酸盐、碳酸氢盐等常用此法除去。如NaCl 溶液中混有Na 2CO 3,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2232CO O H NaCl 2HCl 2CO Na 3. 置换法:即在某盐溶液中加入某金属,把盐溶液中的金属置换出来,从而把杂质除去。 如4ZnSO 溶液中混有4CuSO ,可加入过量的锌: Cu ZnSO CuSO Zn 44+=+ 4. 转化法:即通过某种方法,把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的物质。如CO 2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 , 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灼热的CuO 的试管: 2CO Cu CuO CO +?+ 5. 加热法:即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杂质转化为气体或使杂质分解变成气体而除去。如CuO 中混有少量的木炭粉,可把混合物放在氧气流中加热,使C 转化为CO 2气体而除去: 22CO O C 点燃+ 6. 吸收法:即把混合气体通过某溶液,使其中杂质被吸收。如CO 中混有少量CO 2,可 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 溶液,CO 2被吸收而除去: O H CO Na NaOH CO 2322+=+ 7. 溶解法:即往混合物中加入某种溶液将杂质溶解而除去。如Cu 里混有少量CuO ,可 往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或盐酸)CuO 溶解过滤而除去: O H CuSO SO H CuO 2442+=+ 三、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原则 1、对于物质的提纯和分离,不论用何种方法都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不增:即在除掉杂 质时不增加新杂质。②不减:即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减少或改变。③易分:即操作简便易行, 杂质易分离除去,即反应后的生成物必须容易分离(最好是转化为沉淀或气体)。④最佳:即 最好在除去杂质的同时能增加被提纯物质的量。④不污染环境。即要求所选用的除杂方法, 不能产生可污染环境的物质。 2、除杂方法的几个优化原则 (1)若同时有多种方法能除去杂质,要选择那些简单易行、除杂彻底的方法。 (2)应尽量选择既可除去杂质,又可增加保留物质的方法,即“一举两得”。 (3)先考虑物理方法,再用化学方法。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操作过程(图文)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 一、 实验原理 1、提取的原理:利用色素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而不溶于水的性质。 2、分离的原理:利用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纸层析法) 二、目的要求 1、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2、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 三、材料用具 1、材料:新鲜的绿叶(如菠菜、韭菜的绿叶)。 2、用具:剪刀、药匙、研钵、量筒、漏斗、试管、棉塞、尼龙纱布、盖玻片、试管架、干燥的定性滤纸、铅笔、直尺、烧杯、穿针的细线、滴管。 3、试剂:无水乙醇、层析液、二氧化硅(石英沙)和碳酸钙。 四、方法步骤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1)取深绿色的植物叶片,洗净,抹干水分,并称取5g ,剪成小块置于研钵中。 (2)在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SiO 2)、碳酸钙(CaCO 3),再加入6ml 无水乙醇。 (3)迅速、充分地研磨成糊状。 (4)在漏斗基部放一小块单层尼龙纱布,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剪碎绿叶 加二氧化硅、碳酸钙, (迅速)研磨成糊状 再加入10ml 无水乙醇 过滤 收集滤液,棉塞封口 2、制备滤纸条(如下图) 3、画滤液细线(如下图) 滤纸条:长6cm ,宽1cm , 用盖玻片一端蘸取滤液,沿铅笔线画线, 距一端1cm 处用铅笔和直尺 等滤液细线风干后,再画下一道细线,重复 画一条细的横线。 2—3次。画线要求:细、直、齐。 4、分离色素 将3ml 层析液倒入小烧杯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培养皿盖盖住小烧杯。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 5、观察与记录 观察烧杯中滤纸条上出现了几条色素带,以及每条色素带的 颜色和宽度。 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并将层析结果的分离结果贴在上面。 “培养皿法” 五、讨论 橙黄色 黄色 蓝绿色 黄绿色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操作过程(图文)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 一、实验原理 1、提取的原理:利用色素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而不溶于水的性质。 2、分离的原理:利用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纸层析法) 二、目的要求 1、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2、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 三、材料用具 1、材料:新鲜的绿叶(如菠菜、韭菜的绿叶)。 2、用具:剪刀、药匙、研钵、量筒、漏斗、试管、棉塞、尼龙纱布、盖玻片、试管架、干燥的定性滤纸、铅笔、直尺、烧杯、穿针的细线、滴管。 3、试剂:无水乙醇、层析液、二氧化硅(石英沙)和碳酸钙。 四、方法步骤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1)取深绿色的植物叶片,洗净,抹干水分,并称取5g,剪成小块置于研钵中。(2)在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SiO2)、碳酸钙(CaCO3),再加入6ml无水乙醇。(3)迅速、充分地研磨成糊状。 (4)在漏斗基部放一小块单层尼龙纱布,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剪碎绿叶加二氧化硅、碳酸钙,(迅速)研磨成糊状 再加入10ml无水乙醇 过滤收集滤液,棉塞封口 2、制备滤纸条(如下图) 3、画滤液细线(如下图) 滤纸条:长6cm,宽1cm,用盖玻片一端蘸取滤液,沿铅笔线画线, 距一端1cm处用铅笔和直尺等滤液细线风干后,再画下一道细线,重复 画一条细的横线。2—3次。画线要求:细、直、齐。

4、分离色素 将3ml 层析液倒入小烧杯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培养皿盖盖住小烧杯。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 5、观察与记录 观察烧杯中滤纸条上出现了几条色素带,以及每条色素带的 颜色和宽度。 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并将层析结果的分离结果贴在上面。 “培养皿法” 五、讨论 1、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2、滤纸条上的绿叶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 3、将有色素带的滤纸条夹在书里,几天后会出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4、到了秋天叶色变黄、变红的原因是什么? 注:无水乙醇-------------------溶解、提取色素 二氧化硅(SiO 2)--------研磨充分 碳酸钙(CaCO 3)--------防止色素破坏 层析液----------------------分离色素 胡萝卜素叶绿素b 叶绿素a 叶黄素 橙黄色 黄色 蓝绿色 黄绿色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 北重一中 卜丽玲 【知识疏理】 一、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原理 不增 不减、易分 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一)、常用的物理方法: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分离方法。 1. 过滤法:当可溶性物质混入不溶性物质或不溶性物质中混有可溶性物质时,用此法。如:食盐中混有泥沙,可按如下步骤: ①先将混合物溶于水。 ②过滤。 ③将滤液蒸发得NaCl 。 2. 结晶法:当两种物质都可溶,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异较大时,用此法。如:KNO 3中混入NaCl ,可按如下步骤:①溶于水加热,把混合物制成高温下的饱和溶液。②降温结晶。③过滤。 3. 升华法:当易升华物质与其他物质相混合时,可用此法。如:碘单质中混有砂子,其操作是:①加热使碘升华,收集碘蒸气。②冷凝,得单质碘。 4. 特殊性质法:利用混合物中某些物质的特性进行物质分离。如:Cu 粉中混有Fe 粉,可用磁铁吸出铁粉。 (二)、常用的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利用两种物质化学性质的差异,选用合适的试剂,进行化学反应,然后再用物理方法分离。(关键是转变物质的状态) 1. 沉淀法:即加入一种试剂和杂质反应生成沉淀经过滤而除去。如:HNO 3中混有H 2SO 4,可加入适量的Ba(NO 3)2溶液: 342342HNO BaSO )NO (Ba SO H +↓=+ 2. 化气法:即加入一种试剂和杂质反应,使其生成气体而除去。如一般某盐中混有少量碳酸盐、碳酸氢盐等常用此法除去。如NaCl 溶液中混有Na 2CO 3,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2232CO O H NaCl 2HCl 2CO Na 3. 置换法:即在某盐溶液中加入某金属,把盐溶液中的金属置换出来,从而把杂质除去。如4ZnSO 溶液中混有4CuSO ,可加入过量的锌: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说明

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1第2单元(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础之一,与其它自然学科相比,化学与实验的联系应更为紧密,化学原理、定律以及规律的发现都与化学实验密不可分,可以说离开化学就没有这些发现。本单元教学设计重在要让学们在实验中亲身体验化学实验室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从中掌握相关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实验方法,并在全课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情境设计、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物质分离的几种常用方法,并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达到对知识运用、迁移的能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安排了大量的实验,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直接观察和动手操作的平台。 二、学习任务分析 1、《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容的要求 《课程标准》的要求:①初步学会物质分离、提纯等实验技能;②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③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方法;④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了解蒸馏、萃取、分液、过滤、结晶等实验方法。 2、本课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本课容的组成成分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以物质分离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仪器方法为暗线,首先简单温习了初中已经介绍过的几种物质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然后以溴的萃取为例介绍了“萃取”这种分离方法以及分液,又以蒸馏自来水获取少量纯净自来水为例介绍了“蒸馏”,最后以“拓展视野”的形式简单介绍了层析法的发展与应用。 (2)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编排在专题1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中,又从化学家要研究一种物质,首先考虑的是怎样从混合物中把这种物质分离出来,怎样提纯这种物质,再进行分析、检测,研究它的结构和组成这样一个科学探究过程入手,因此把本节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以化学家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来进入物质研究的学习,能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研究的一般步骤,首先是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开始的,为学生建立起一种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也为之后对物质的检验、溶液的配制等其它实验方法和操作的学习打下基础。化学实验也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容,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实验方法旨在强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形成这种意识,这也是新课程教材与传统教材最重要的不同点。 教学重点:过滤、蒸发、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常用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教学难点:萃取、蒸馏操作的掌握及应用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学设计

实验4.3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教学目标: 1. 基本知识与技能: 了解叶绿体中的色素组成、颜色。 了解纸层析法的原理。 2. 方法与过程: 通过实验掌握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 3.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根据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推出结论。 实验结束完成整理工作。 二、实验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素中色素的方法、探索叶绿素色素在滤纸上层析的情况。 难点:分离叶绿体色素中绿叶细线的画法。 三、教学用具: 新鲜绿色叶片、滤纸、研钵、漏斗、脱脂棉、毛细管、剪刀、试管、量筒、层析液、无水乙醇、石英沙、碳酸钙 四、教学方法: 师生合作(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活动1.课题引入教师由光合作用引入叶绿体。学生听讲。 2.复习叶绿体的结构 叶绿体双层膜结构 基粒(类囊体垛堞组成) 基质 提问:1.为什么基粒要由类囊体垛 堞组成呢? 2.大家知不知道与光合作用有关 的色素在哪吗? 教师讲述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名 称、颜色。在滤纸上扩散情况由学 生实验探究。 3.引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 离的方法——纸层析法。 学生回答叶绿体有哪些结 构。 学生回答教师提问: 垛堞可增加叶绿体吸收光 的面积。 学生回答叶绿体中色素的 具体位置。 学生听讲 3.实验原理和目的教师简明讲述实验原理和目的: 1. 叶绿体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 剂无水乙醇中, 所以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素中 的色素。 2.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 溶解度不同。 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 散得快。 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 散得慢 学生听讲 4.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具体操作步骤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1.提取绿色叶片中的色素:告诉 学生称多少叶子、放些什么试剂、 研磨的方法、过滤 注意:①去除主叶脉 学生听讲,用铅笔画横线, 用毛细管模拟画滤液细线。 难点:选择适当粗细的毛细 管画滤液细线。

高中化学必修: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学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过滤、结晶、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 2、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课前准备] 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盐来自于海洋,如何才能从海水中获得纯净的能够供人食用的食盐呢?需要经过什么样的一系列步骤? [学海导航] 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一)过滤 1、原理或适用范围: 利用物质的差异,将液体和分 离开来。 2、装置及仪器 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操作及注意事项 过滤时,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的______,使滤纸紧贴 _____________。滤纸边缘应略________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 体的液面应略__________滤纸边缘。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应用玻璃棒___________,烧杯尖嘴处应与玻璃棒_________,玻璃棒下端应________________,漏斗颈末端应__________________。 4、实例与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蒸发 1、原理或适用范围: 一般是通过加热的方法,使________不断挥发,析出________ 的过程。 2、装置及仪器 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操作及注意事项 蒸发皿可以直接_________,倒入蒸发皿中的液体不得超过其容

高中生物《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精品课时练习试题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b位于层析滤纸的最下端,主要原因是( ) A.分子量最小 B.分子量最大 C.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 D.在层析液中的溶液度最高 2.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 B.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 C.色素Ⅲ、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 D.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 3.下图为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B.四种色素均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甲 D.发黄的菠菜叶中色素含量显著减少的是甲和乙 4.下列关于绿叶中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无水乙醇提取到的各种色素的含量不同

B.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导致在色素带的位置不同 C.研磨绿叶时不加CaCO3,则滤纸条上四条色素带变窄的比例相同 D.只画一次滤液细线会导致滤纸条上四条色素带的宽度变窄 5.下列关于“菠菜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提取色素后,试管不加棉塞会导致滤液颜色变深 B.若发现菠菜严重缺乏Mg,则会导致叶绿素的含量降低 C.菠菜叶中含量最多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D.光合色素的获得至少需要破坏3层磷脂双分子层 6.苋菜叶片细胞中除了叶绿体含有色素外,液泡中也含有溶于水但不溶于有机溶剂的花青素(呈现红色)。某探究小组用适量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提取苋菜叶片中的色素,然后用层析液分离。层析结束后滤纸条上出现了不同的色素带,对色素带由上到下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是叶黄素 B.第二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C.第三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是呈现红色的花青素 D.第四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 7.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B.叶绿体中色素能够分离的原因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C.研钵中需加入二氧化硅、醋酸钙、无水乙醇和绿叶 D.滤液细线要画得细而直,避免色素带间的部分重叠 8.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烘干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线粒体呈蓝绿色 B.取新鲜的菠菜叶,加人少许SiO2和无水乙醇,研磨液呈黄绿色,原因是菠菜叶用量太少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液颜色变浅是液泡里的色素渗透出细胞所致 D.吡罗红染色剂可将口腔上皮细胞大部分染成红色 9.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使用相关试剂的情况如表所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其余操作均正常,他们所得的实验结果依次应为( )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公开课教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授课人:侯集中学化学组汪永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过滤、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2、过程与方法: 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实际事例讨论遵守实验安全守则的重要性。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分离物质等基本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引入】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用KClO 3在MnO 2 催化下受热分解制取氧气,为了节约试剂以及防 止污染环境,打算分离回收反应后的KCl和MnO 2 (难溶于水),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完善实验方 案。 【方案设计】将混合物溶解在适量水中,并充分______,静置,_____,洗涤滤渣,即得到 MnO 2 ,将滤液___________,可得到KCl晶体。 【归纳总结】过滤:用于难溶性固体与溶剂的分离 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请学生上台模拟实验,体现“一贴二低三靠”) 蒸发结晶:用于可溶性固体与溶剂的分离 操作注意事项:1、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________。 2、蒸发过程中必须________________,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 3、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应_________用余热蒸干。 【过渡】两种固体,一种可溶于水,另一种不溶,我们就可以利用其溶解性的差异,通过过滤的方法实现分离。若两种物质都能溶解于水,例如硝酸钾与氯化钾,我们如何实现其分离呢? 【交流讨论】将90℃的KNO 3 浓溶液冷却至室温,会有大量晶体析出,请结合教材P18图1-11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思考】若是上述溶液的溶质为KCl,仍会有大量晶体析出吗?为什么? 【问题探讨】现有混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粉末,请完善提纯硝酸钾的实验方案。 【方案设计】在________下将混合物溶于水中形成______,然后冷却到一定温度,_______,即可得到纯净的硝酸钾晶体 【归纲总结】在该方案中所使用的方法我们称为降温结晶,适用于_________随______变化有明显差异的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分离。 【拓展思考】若上述提纯的KNO 3 仍含有少量KCl,我们该怎么办? 【拓展】给出重结晶概念 【过渡】知道了固体混合物常用的分离提纯方法,那么对于液态物质的混合物应该采用哪些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学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2. 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方法的学习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相关理化性质。 3. 为进一步研究各叶绿体色素性质、功能等奠定基础。 实验原理 叶绿体色素包括绿色的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它们均以色素蛋白复合体形式存在于类囊体膜上。两类色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由于提取液中不同色素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所以可借助分配层析方法将其分离。 实验仪器与药品 1. 绿色植物如菠菜等的叶片。 2. 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滴管、康维皿、圆形滤纸(直径11cm)。 3. 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展层剂。展层剂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的比例配制(V/V)。 实验步骤 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或其它新鲜植物叶片4~5片(4g左右),将其洗净、擦干并去掉中脉,剪碎后置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95%乙醇2~3 ml及少许石英砂、碳酸钙研磨至匀浆,再加95% 乙醇5ml,然后以漏斗过滤之,即为色素提取液。 2.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1)取圆形定性滤纸一张(直径应小于康维皿直径)于其中心扎一圆形小孔(直 径约3mm),另取长方形滤纸条一张(5cm×1.5cm),用滴管吸取乙醇叶绿体色素提取 液沿滤纸条的长度方向涂抹,注意涂抹色素扩散宽度应限制在0.5cm以内,风干后再重复操作数次。然后沿长度方向将滤纸条卷成纸捻,使涂抹过叶绿体色素溶液的一侧恰在纸捻的一端。 (2)将纸捻带有色素的一端插入圆形滤纸的小孔中,使与滤纸刚刚平齐(勿突出)。 (3)在康维皿中央小室中加入适量的展层剂,把带有纸捻的圆形滤纸平放在康 维皿中央小室上,使纸捻下端浸入展层剂中,迅速盖好培养皿。展层剂将借助毛细管作用顺纸捻扩散至圆形滤纸上,使叶绿体色素在固定相(滤纸中吸附有水分的纤维素)和流动相(展层剂)间反复分配,从而使不同色素得到分离,分离结果为滤纸上可见到各种色素的同心圆环。无康维皿时亦可用底、盖直径相同的培养皿进行实验,实验时可在培养皿底中放入一平底短玻管或塑料药瓶盖以替代康维皿中央小室盛装展层剂,其余相同。 (4)当展层剂前沿接近滤纸边缘时便可结束实验,此时可看到不同色素的同心 圆环,各色素由内往外的顺序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鲜黄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再用铅 笔标出各种色素的位置和名称。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蒸馏和萃取》参考教案

必修I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3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蒸馏和萃取 一、教材分析: 蒸馏和萃取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的分离和提纯技术,海水淡化问题是目前解决全球淡水日益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这为选修《化学与技术》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萃取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分离和提纯技术,它是对溶解性规律的一个应用,其原理也在今后卤族元素和有机物的学习中多次体现,在生活中也有多方面的应用。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复习蒸馏的原理,掌握实验室规范的蒸馏装置。这部分内容只作复习和简单的扩充;(二)、介绍萃取的原理和装置,特别是实验操作中的细节。这部分知识为新知识,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由浅入深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蒸馏和萃取是高中阶段的两个基本实验操作,学生对于相关内容及部分仪器还比较陌生,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蒸馏和萃取的操作及过程,学习一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并进一步丰富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和手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知道液体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蒸馏和萃取,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会对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2)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蒸馏和萃取的掌握和应用 难点:蒸馏和萃取的掌握和应用

四、学情分析: (1)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简易的蒸馏操作方法,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对规范装置和实验原理做深入的探讨,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已经初步了解了粗盐提纯的方法,蒸馏的简易装置。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 (2)萃取的引入采用学生回家做西红柿汤并进行观察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溶解度的相关知识,这对萃取原理的讲解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五、教学方法:实际操作、归纳、总结等方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上相关的实验,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物投影仪,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3.教具准备:4人一组、制取蒸馏水装置15套、50 mL分液漏斗(15)、10 mL 量筒(15)、烧杯(15)、铁架台(含铁圈)(15)、CCl4、碘水。等。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困惑。 [复习提问]过滤、蒸发操作及SO42-检验方法。 [设问] 过滤、蒸发操作是用于固体混合物还是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学生回答] 过滤、蒸发操作适用于固体混合物分离。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粗盐的提纯,通过除杂质过滤的方法得到比较纯的盐水,大家想想如果我们要把盐水变为淡水,该怎么做呢? 比如说在海边,渔民们是怎么解决生活用水的问题;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郑和下西洋的那段历史,大家知道他们是怎么解决长期在海上漂泊的吃水问题吗?

教案示例-物质的分离和提纯2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初步学会蒸馏和分馏、萃取和分液、过滤、结晶、层析分离物质等实验技能 能力培养:通过对初中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以及分离提纯物质一般方法的复习巩固,培养学生综合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设计 和评价辩析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及提纯物质的一般方法的归纳整理,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相信科学和崇拜科学,感悟到科学的魅力。 科学品质:通过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一般方法的实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及提纯物质的一般方法的实验探索和总结、运用,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科学方法。 重难点:掌握分离物质的原理和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教室设备、铁架台(带铁圈)、分液漏斗、烧杯、锥形瓶、滤纸、溴水、四氯化碳、蓝色圆珠笔芯、丙酮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共同探讨,教师总结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海洋中有大量的食盐,我们可以从海水中把食盐分离出来,我们三餐所吃的食盐就是从海水分离来的。现在的交通工具非常驻发达,我们使用的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需要汽油或柴油,汽油从哪里来的呢?是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 小到我们三餐吃的食盐,大到机动车所需的汽油,都需要用到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可见,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对于工业生产或化学家们在进行化学研究都非常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第一节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在初中时我们已学过一些物质的分离方法如: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 (蒸发结晶)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我们还需要把海水中的水蒸发掉,食盐晶体才能析出来,这种方法就是蒸发结晶。它是适用于用于分离可溶性溶质与溶剂的混合物。 (过滤)若要从粗盐中提取较纯净的食盐还要进行溶解过滤,把粗盐中难溶杂质除去,过滤主要是适用于分离难溶固体与液体组成的混合物。(蒸馏)在制取蒸馏水时,是把水加热,让水变成水蒸汽,然后再把蒸汽冷却,这个过程就是蒸馏,是分离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 (分馏)从石油中我们可以分离出汽油、柴油竺物质,这种他离方法就是分馏,(分馏装置图),它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态混合物。 除了以上分离方法以外,我们还学哪些方法可以他离混合物呢? 比如要从硝酸钾和氯化钾固体中提取硝酸钾,应怎样提取呢? [教师分析]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教案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教学设计,是用新的学习视角和学习方法教传统的实验课题(粗盐提纯、萃取分液),教学中让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配合多媒体向学生传输必要的信息材料。在一定的理论得基础上,让学生亲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根据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分离提纯的一般思路即可能途径→优化途径→拟定步骤→具体方案最后得出分离提出的常见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要让学生明确实验是化学家研究化学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家要研究一种物质,首先考虑的是怎样从混合物中把这种物质分离出来,怎样提纯这种物质,再进行分析、检测、研究它的结构、组成。本节以研究化学物质的实验方法为主题,以化学家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及基本操作。 三、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来自不同层次的初中学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学生间还较陌生,这些因素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因此此教案中以初中化学中已学过的过滤、结晶等物质分离的方法为切入点,教师积极引导、帮助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以讨论、交流、合作实验等学生活动为主,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做法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心理,并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蒸馏和分馏、过滤、重结晶等分离与提纯的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1、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方法。 2、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操作。 3、通过动手实验,练习量取、溶解、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等基本操作,注意基本操作的规范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学习用实验设计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等隐性目标。 2、了解化学实验为主的学科特点,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和分离提纯的原理和方法。 2、初步认识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在动手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难点:物质分离和提纯实验方案的设计。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节教学中教师围绕着学生特点,教材内容要求,寻求一种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验法、讲授法、探究法和小组合作讨论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去发现问题的同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配合多媒体向学生传输必要的信息材料。在一定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亲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根据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分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过滤、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2.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的实验方法。 3.结合实际事例讨论遵守实验安全守则的重要性。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分离物质等基本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三、设计思路 本课重点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让他们体验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了解实验方案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一个有过滤网的茶杯)让我们继续用化学家的眼光来观察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这个茶杯比普通茶杯多了一个金属网,其作用是什么?在泡茶时茶叶中能溶于水的成分形成了茶叶水,为饮用方便,我们加了一个金属网,实现茶叶和茶水的分离。 这种分离方法就是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过滤,哪种混合物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加以分离?用这个金属网能将化学反应生成的沉淀和溶液分开吗?实验室使用的滤纸必然具有一些——小孔,其大小刚好能使溶液通过,而留下沉淀。为了保证过滤的效果和速率,实验操作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过渡] 我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往往是混合物,化学上要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首先需要将其中各组分分离开来,以实现物质的提纯。分离与提纯,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且与原状态相同)的过程。提纯通过一定途径获取混合物中的主要成分的过程。 [讨论1] 现有含MgCl 2和泥沙的粗食盐,请设计实验方案,由粗食盐提纯NaCl 。 实验方案: 粗食盐混合物 粗食盐水 食盐水(含NaOH 、泥沙、Mg (OH )2) 食盐水(含NaOH ) 食盐水 精制食盐 [过渡] 两种固体,一种可溶于水,另一种不溶,我们就可以利用其溶解性的差异,通过过滤的方法实现分离。可加入适量化学试剂,将杂质其转变为沉淀,并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若两种物质都能溶解于水,例如硝酸钾与氯化钠,我们如何实现其分离呢? [讨论2] 现有KCl 和KNO 3的固体混合物,请设计实验方案提纯KNO 3。 混合物中各组分都溶于水,但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降温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主要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小结]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取决于混合物各组分性质的差异。 [观察] 对比饱和溴水的颜色和溴在CCl 4中的颜色,为什么颜色深浅不同? 分析:溴在CCl 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思考:向溴水中加入少量CCl 4,预计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所谓萃取,是指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将物质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从而实现物质的富集。 如何将水层和四氯化碳层分离?萃取之后一般通过分液的方法将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在实验室中,萃取和分液通常在分液漏斗中进行。 哪些物质可以从水中提取出溴? 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有较大的溶解度;溶质、原溶剂与萃取剂不发生任何反应。 加水溶解后加入盐酸 过滤 蒸发结晶 形成Mg (OH )2沉淀 加NaOH 溶液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设计 学院附中陈建志 一、教材分析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前沿阵地,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一个探究性实验,通过本实验,可以让学生知道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对植物叶片颜色的影响,是学习光合作用的基础。本实验要求层次较高、操作难度较大、考查频率高的一个实验,但是按照教材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多数学生把握不够,操作不当。分离后的色带或不全或色浅,辨认困难,实验效果皆不理想。笔者在实验教学中将有关操作作了调整。 1、教材中值得推敲的地方 实验选材和研磨教材推荐用菠菜为实验材料。菠菜生长受季节的限制,有的季节很难采集。另外菠菜叶片含水量较高,较多的水分子与丙酮分子接触,降低了丙酮对色素分子的萃取率,导致提取液中含色素分子少,进而影响实验结果。 教材中选用5克叶片.相对于仅需的几滴滤液来说,显然太多,也增加了研磨的时间和难度。相对于5克叶片,5毫升丙酮又显太少。丙酮极易挥发,实验中常出现叶片未研碎。丙酮已挥发干的情况。因为研磨不彻底,提取液中色素含量少。 研磨剂的配制学生只是按课本要求按顺序添加无水、乙醇、CaCO、3 SiO2,并不能很深刻的理解添加这些物质的原理和作用。 过滤装置课本要求用放置单层尼龙布的漏斗过滤滤液,但实际操作中这个方法耗时且费力。 画线方法由于学生平时的实验操作中很少用到毛细吸管,所以采用课本要求的方法划线,很难做到滤液细线细、直、均匀的要求。色素分离装置分离色素是将滤纸条插入到

加入层析液的烧杯中,为了防止层析液挥发,还可以给烧杯加盖。而实际操作很难做到滤纸条在烧杯中保持竖直,也不能有效减少层析液的挥发。 分离色素的方法课本是让色素在长形滤纸条上扩散分离,方法单一,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 实验改进 只要是新鲜、浓绿的叶片皆可选,但要对叶片作些处理。将叶片用沸水处理,即将2克叶片置于沸水中煮20—40 秒(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破坏色素分子的结构)后。立即捞出置于冷水中降温,再用吸水纸吸千水分.剪碎后放人研钵。 研磨剂的配制 试验设计: 1)分别在A 、B、C 三个研钵中加入 5 克剪碎的叶片 2) A 中加少量的二氧化硅和无水乙醇, B 中加少量的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水 C 中加少量的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无水乙醇; 3)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A黄绿色、B几乎无色、 C 深绿色); 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碳酸钙可以防止色素被破坏,色素可以溶于酒精但不溶于水。 通过分组对照,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更直观更容易理解提取色素过程中所添加的各种物质的作用。 过滤装置的改进将过滤用的尼龙布改为用棉花塞住漏斗口过滤,一个人就能独立完成,而且过滤速度快,操作更为简单。 画线方法的研究这一步是本实验的一个操作难点,学生很难用毛细吸管画出细、直、均匀的滤液细线。如果用钢笔沾色素、硬币边缘压线、盖玻片或者棉线画线等,则操作起来更容易。色素分离装置的制作,用厚纸板作个烧杯盖,上面剪开 1.5 —2 厘米的缝隙,滤纸条只需要从层析缸上盖子的缝隙插入到层析液中,根据实验需要可以选择缝隙数量不同的盖子做出调整。分离色素的方法的创新1)用圆形滤纸片分离。用圆形滤纸片分离,取平面培养皿 1 只,将一干燥的圆形定性滤纸盖在培养皿中,在圆形滤纸(直径为l0 cm )中央滴上2 ~ 3滴色素提取液,静置约1 min,在滤纸的中央点成圆形的色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