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敦煌莫高窟旅游活动的利弊

敦煌莫高窟旅游活动的利弊

敦煌莫高窟旅游活动的利弊
敦煌莫高窟旅游活动的利弊

浅析敦煌莫高窟旅游对其社会文化的影响

摘要: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随着

改革开放和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莫高窟旅游活动日益丰富,旅游业的开展,一方面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复兴、宣传、交流和现代化,但同时也使当地的历史文

化遗产不断遭到破坏,使当地文化不断商品化、庸俗化,影响当地社会文化的

健康发展。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社会文化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敦煌莫高窟的旅游事

业步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对当地的社会文化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积极影响

主要表现在:

1.促进了当地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复兴:敦煌莫高窟是在继承中原汉族文化和西域少数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之上,吸收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

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旅游活动的开展,推动了敦煌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传统民族文化的宣传和保护,1900年农历5月26日,在窟内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为敦煌社会文化的复兴做出很大的贡献。

2.促进了当地的对外文化交流:莫高窟是以精美的壁画和彩塑闻名世界的,各个时代的壁

画和塑像,表现着它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民族关系、中外交往

和人民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旅游活动的开展,使莫高窟开始迈向世界,各个

国家、各个民族的人民会聚在一起,共同用莫高窟的历史去了解和交流中国各族人民

之间、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长期和睦相处,友好交往的历史,即以窟论史。

有效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让大家共同看到,展示在人们眼前的不只是虚幻

的佛国世界,而且是一千年敦煌和河西的形象历史,是一千年丰富多彩的古代社会生活,是一千年内涵博大的文化,是一千年壁画和彩塑艺术的发展史。

3.促进了当地社会文化的现代化:旅游活动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当地社会文化的现代化。建成开通了新华网“中国·敦煌网”;成功举办了省内档次高、规模大的“中国·敦煌

飞天文化旅游节”。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使人们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旅游活动的开展对当地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旅游接待地的历史文化遗产遭受不同程度的人为破坏: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

的推行,新一轮的”敦煌旅游热”逐步升温,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众多游客的涌入给莫高窟带来了致命的打击,莫高窟超负荷旅游承载力出现危机,游客在洞内所发出的“ 三气” (热气、湿气、废气 ) 严重破坏洞窟内的小环境 ,使洞窟陷于“ 环境疲劳”状态 , 导致洞窟“体质恶环化” 。据监测表明,每个游客每小时呼出水汽的67%,约21克水,呼出二氧化碳的52.3%,约4.7升,在离开洞窟后将留在窟内。大量二氧化碳和水汽所产生的酸性气体,会引起颜料的变色。

2.旅游活动的开展使当地固有文化舞台化、商品化和庸俗化:莫高窟是世界遗产,

有其特殊性,但是在旅游开发观念冲击下 , 敦煌莫高窟被开发为旅游产品 , 被当作纯经济对象而遭到破坏。由于政府控制不力 , 景区内部部门经济迅

速蔓延,旅游业及相配套的餐饮、住宿和交通业在景区内过度发展 , 破坏了莫高窟本身文化的审美价值和资源品位 , 对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及其周围

生态环境带来极大伤害,造成景区内的“ 城市化”和景区外围的“ 孤岛化” ,这将可能使莫高窟历史文化遗产地被现代文明所取代。

3.引发媚外或排外情绪,影响旅游接待地文化的健康发展:旅游资源的不

断发展,促使世界各地游客纷纷前来,进行文化与艺术的交流,在莫高窟佛教文化艺术创造和交流发展的过程中,有的人对外来文化艺术排斥、抵制,而有的人盲目跟从,照抄照搬,从而引发媚外或排外情绪,这对莫高窟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4.扭曲旅游接待地的道德标准,促成或加剧了接待地的社会问题: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发展,游客的日益增多,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规律,对其活动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游客大声喧哗,或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不理解或破坏,加剧了游客与当地居民之间的矛盾,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应运而生,比如治安不理想,当地居民人们的正常休息时间被打乱等。

灿烂的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它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对于当地社会文化来说是把双刃剑,我们应继续保持并改善其对当地社会文化产生的积极影响,对其不利影响应该加以改进,使莫高窟艺术文明能够用就传承,与现代世界同行。

参考文献

《敦煌考古大揭秘》敦煌研究院彭金章樊锦诗 2007年7月第一版

《丝绸明珠—敦煌》三秦出版社殷光林 2003年11月第一版

《甘肃》旅游教育出版社熊江宁 2001年2月第一版

从敦煌莫高窟及保护现状谈文化遗产及保护

敦煌莫高窟的现状谈对莫高窟的保护 【摘要】对古迹而言,保护与开发利用是两架马车。虽然敦煌莫高窟现在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石窟依然受到威胁,本文将从存在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展开阐述。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保护 一、莫高窟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1、半数壁画存在病害洞窟石壁局部分离,它是莫高窟壁画最危险、损害最大的疾患。经历 了1000多年的岁月,目前敦煌壁画中约1/3至1/2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病害。莫高窟约有106个洞窟、1246平方米的壁画有白粉层起甲病害。一半以上患有被称之壁画“癌症” 的酥碱病。而颜料层龟裂、霉变、脱落、空鼓等问题也使壁画保护面临巨大挑战。“起甲”是指壁画白粉层及其上的颜料层发生龟裂,进而成鳞片状卷翘,甚至脱落。起甲后的壁画给人的感觉是得了牛皮癣。酥碱从窟脚向上侵蚀,卜面的壁画也就无所依托而脱落。连窟体带壁画的变酥,让人根本无法对其施加外力。 2、游客过多不堪重负。敦煌莫高窟正式对外开放始于1979年。20多年来,先后有80多个 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万人次游客来此参观。近年来,莫高窟旅游人数明显呈上升趋势,每年接待量已超过30万人次,预计未来5一10年内,到敦煌莫高窟旅游的人数还会迅速增加。由于游客身上携带一定的水汽和温度,过多地进入洞窟参观,极易引起洞窟内温度、相对湿度、墙体表面温湿度及窟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这样不但会使壁画产生酥碱,也可能会引起壁画颜料变色。除此之外,参观者的文物保护意识不强,也是敦煌保护任务艰巨的一个原因。2004年“五一”期间,敦煌研究院对游客参观藏经洞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监测,发现了在18212人的总参观人数中,共有708人触摸了壁画,占参观总人数的3.9%。 3、莫高窟环境的脆弱性。石质性的文物从外表上看它们很结实,但是在环境面前,它们脆 弱,对环境的要求也非常敏感,尤其是酸雨对它们的影响。当有酸雨降临时,如果不对石刻加以保护,酸雨落到石刻上,石刻就会风化,形成粉末。而它们在人文环境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脆弱性更是显而易见的。怎么样深刻认识文物环境的脆弱性,并对它加倍保护,就是文物保护的核心问题。 二、莫高窟现状问题的相关对策 1、采用数字技术挽救洞窟 樊锦诗最先提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敦煌壁画、彩塑艺术永久保存的构想。传统的实地临摹在速度和质量上己经不能适应壁画保护和记录的需求,而简单的摄影和录像又难免发生失真等问题,新的数字技术正好弥补这些缺陷。它的真实录入、易于传播和无损复制等特点,将是永久性完整保存珍贵文物信息的最佳手段。从匕世纪90年代起,敦煌研究院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始了“数字敦煌”的探索和研究,目前他们在文物图像采集与保存、文物历史复原、洞窟虚拟模拟、壁画图案创作等方面已经取得并掌握了一套成熟的技术和经验。1998年,敦煌研究院与美国梅隆基金会合作,正式开始了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拍摄。这种采用最先进数字技术拍摄的图像,不但逼真、清晰、质量高,而且抓住了石窟艺术中的许多精妙细节,包括在自然光中看不清楚的部分以及被背屏和中心柱等阻碍视线的建筑所遮挡的壁画。在研究人l54员的努力F,目前己经完成莫高窟22个洞窟的测量、拍摄和编目工作。数字技术无疑是永久性、无损害保护敦煌遗产的最佳手段。 洞窟的计算机虚拟漫游试验。正在打造的莫高窟虚拟漫游系统中,石窟外景采用了系列照片,支持外景环视和贯穿式漫游,弥补了传统跳跃式漫游的不足;洞窟漫游模型采用混合三维和二维建模技术,图像更逼真,自由度、真实感大大提高;石窟建筑结构采用三维建模

浅析敦煌莫高窟飞天艺术的价值

《浅析敦煌莫高窟飞天艺术的价值》 摘要: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佛教一大旅游的艺术圣地,飞天形象是敦煌莫高窟一道绝美的景致,在敦煌莫高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几乎它里面的每个洞穴都有飞天壁画,人们不由被轻衣飞舞,体态俏丽的飞神所吸引,驻足欣赏它的美。敦煌飞天,又是中西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从十六朝就已经开始,有着渊源的历史。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凭着浪漫主义色彩和神秘的佛教文化,独特美学意蕴和艺术美感,让无数中外友人所神往。 关键词:飞天艺术文化背景历史价值美学价值欣赏价值保护与传承 On the value of Flying Art in Dunhuang Mogao Grottoes Synopsis: Dunhuang Mogao Grottoes is one of the most sacred places in the tourism of Chinese Buddhism. The flying image is a beautiful view of Mogao Grottoes in Dunhuang, which occupie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in Mogao Grottoes of Dunhuang. Almost every cave inside it has a flying mural, people can not be seen by the light clothing, the body of the beautiful fly attracted, stop to appreciate its beauty. Flying in Dunhuang, but also from the birth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from the sixteen dynasties has begun to have a history of origin. Dunhuang Mogao Grottoes flying with the romantic color and mysterious Buddhist culture, unique aesthetic implication and artistic beauty, so many Chinese and foreign friends fascinated. Key words:flying art ,cultural background,historical value,aesthetic value,appreciation value,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关于旅游业的发展中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和对策

关于旅游业发展的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和对策 计算机08-1班080824128 吕雅雯 摘要:旅游业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和物质需求不断进步而相应发展的产业。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政策和高速发展的经济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资源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使旅游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旅游环境保护的对策,旨在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关键词:旅游业环境质量环境保护经济力量生态旅游 正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旅游的渴求也越来越迫切。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政策和高速发展的经济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使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人们总把旅游业的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相对忽略了旅游对环境的影响。从而造成我国旅游业资源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日益突出。旅游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 经济是社会的命脉,它依托并承载着人们的生活。无论是农业、工商服务业,它们的发展必须要符合一定的区位,符合当地的地理条件、经济的发展程度,才能起到对当地经济的推进作用,旅游业也同样如此。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众多学者专家们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怎样才能使旅游业更健康的、有利的可持续发展,又不会让其成为过分影响地方经济的命脉的部门,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研究的问题,同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也是具有两面性的。 一、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旅游业目前面临很多环境问题,如相当一部分热点旅游区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旅游资源受到损害;大批游客拥入,致使基础设施紧张,旅游旺季造成在某一景区的高度集中破坏或影响了该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生存环境;旅游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区内垃圾随意抛洒堆积,污水、污物随处可见;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与旅游区整体环境不协调等等。造成这些旅游环境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莫高窟旅游业带来的影响

莫高窟旅游发展给敦煌的经济、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 一、对经济带来的变化: 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旅游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系数大。就我国而言,旅游业总体就业系数约为1:5旅游在提供1个直接就业机会的同时又产生了5个间接就业机会,促进就业的作用明显。 随着莫高窟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人数的迅速增多,莫高窟对敦煌经济带来的变化也越来越明显。莫高窟吸引的海外游客量很大,而入境旅游对敦煌市带来的经济影响也不容忽视,莫高窟吸引的海外游客量很大,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一些新兴岗位也正应运而生,如当地农民弃农,转而经营农家小吃、土特产,提供家庭小旅馆,出租骆驼等。据不完全统计,敦煌市8万农民中现在有1万多人从事和旅游相关的产业,每年净增收入人均达3000~5000元左右。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当地人的收入。 目前旅游产业总收入已占到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4,以莫高窟为主的旅游业已成为敦煌市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业。而从经济发展的长远性、相关性和带动性来看,敦煌市旅游业发展方向也逐渐改变。“旅游立市”也就成了敦煌市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这也使敦煌的经济发展目标、方向以及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尽管莫高窟的发展使得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提高,居民生活环境有所改善,收入也有所增加,但旅游发展的利益和成本在旅游地居民中的分配是不均匀的,部分人获得了较大利益,但另一部分却没有,但是他们所承受的旅游带来的经济不利影响却是一样的。众所周知,甘肃经济总体水平落后,但旅游业的发展给敦煌经济带来物价、房价等的上涨,却是一部分人的承受力更弱。而另

一方面,旅游业带来的利润,使得许多人其农工而从与服务,这使得敦煌的产业结构也会变得不合理 二、对社会文化带来的变化: 文化的地域性决定了作为异地性活动的旅游必然是跨文化交流活动,其中最典型的是国际旅游。在国际旅游环境中,这些来自不同社会的成员的文化差异无疑将对他们的社会互动产生直接的影响。敦煌旅游资源丰富,所吸引的客源市场地理分布相对广泛,莫高窟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当地居民往往会遇到多种地域文化的交流、沟通和影响,入境游客的跨文化旅游行为必然对当地居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习俗民风和文化特征等方面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当然,随着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之间的交往,不同的民族文化有了交融。入境旅游者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冲击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促进文化交流: 敦煌居民处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莫高窟在为在未成为旅游地之前,敦煌居民的心理状况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自循环结构。居民间共同的社会心态、文化传统、民俗民风,彼此熟悉的语言及时尚追求。地域空间内的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磨合和融会中,达到了一个相对一致和稳定的状态,使居民的心理保持稳定和有序。然而随着入境游客的大量涌入,游客自身携带着大量的跨文化信息进入旅游地,影响到敦煌居民个体心理发生变化,通过对跨文化的迎合、追求和模仿,促进当地居民对外文化交流。通过与外国友人的直接交流,居民能够更为直接的获取与自身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化并更广泛的传播当地传统文化,其次,当地居民也认识到自身与外来的差距,言谈举止由原始粗犷逐渐转变为文雅有礼,并开始在各个方

敦煌旅游攻略

敦煌旅游攻略 我曾以为敦煌是博雅庄肃,却不料邂逅她恬散的容颜。野马尘埃,唯她从容雅定,龙荒百寂,唯她宠辱不惊,故思庄生语,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题记 身为甘肃人,古丝绸之路是养育我们的地方,在西北宽广辽阔的土地上,有那么一片奇迹—多元异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土地。如果用诗来描述,该有多美: 如是我闻。佛于万千沙海现金身。于是我自丝路东来,只愿于尘烟之中,见佛一面。 高昌回鹘,火山沟壑,有千佛洞。佛影疏离,顶光沦翳,我从诸佛碎影前走过,再回首时,浮光眩眼,洞门处普照,我以为自己可以窥见阿兰若。 若如是,便让我提灯前行,不求经书日月,粉黛春秋,但愿空山夜寂,荒寺阴森,以昏暧火烛暖佛之面。 然,我施施然地来,又施施然地去,不知是眼中无佛,还是心中无佛。 火山很热,这万千尘色,若阳炎梦影,使我不敢出声。阎浮提与毁弃的藻井重叠,我身与经变的画面重叠,仍是看不清,这昏莽芜荟的三千大千世界。 我仍是踽踽而行,执着在前世今生的桎梏里,遂惶惶不得终日。野云蔓草,无非是些斑白点翠的浮影,游荡得远了,那戈壁化作绵延狂沙,莽莽入天。 没有水。往来于河西走廊的粟特人仰起头,众星如熟透的无花果,落入乾闼婆虚渺的城,钩月如点绛,烧尽的红珊瑚下金丝鸟的绝唱,交错的夜光杯中琥珀色的佳酿。 可这夜的城邦,又岂是梦中的汉唐?

十喻俱散,五蕴皆空,干裂的唇瓣边朱丹一线,破灭的玉杯前黄土一抔。 佛仍浮泛沉沙中,我亦不能停留。 我想我会去往很多地方,但终有一处倾葬我所有浅薄的妄想,那一处,叫荆楚。 我想我亦到过一些地方,且真有一处令我凭空生出诸多幻想,这一处,叫敦煌。 一个人一辈子总要到一次敦煌,不到敦煌,岂知华夏文明之华盛渊深,不到敦煌,岂知佛国净土之暐烨堂皇。 1.地理位置与气候。 敦煌市是甘肃省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东有三危山,南有鸣沙山,西面是沙漠与罗布泊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敦煌市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这里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多风,夏季酷暑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为9.4℃,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4.9℃(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为-9.3℃(1月),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 2.交通。 敦煌市现有一机场—敦煌机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莫高镇,是国内重要的旅游支线机场,机场设施齐备,功能完善。如果要领略更多的西北风光,那么火车是非常好的交通工具,而甘肃省会—兰州则是很好的中转点,可以在兰州稍作休息,兰州的美食与地域风貌值得一看。 3.出行时间与天数。 敦煌旅游最佳时间段是5月-10月,其他时间段气候过于冷,南方的游客不易出行;出行天数为 4 天。 4.旅游线路:

旅游业的弊端及其治理

旅游业的弊端及其治理 学院: 专业: 年级: 指导老师: 学生姓名: 日期:

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 摘要 国家旅游业是投入少、效益好、创汇多、可带动一些关联产业的发展和增加就业,并促进国际经济交往的产业。我国虽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因对旅游业缺乏投资,设施落后,又因长期受国家高度保护,缺乏市场竞争机制,以至于我国的旅游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为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应扩大开放范围,完善与旅游相关联的各项配套设施,加强宏观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发展旅游商品,扩大旅游宣传,重视旅游安全,并加强建立有关法规和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弊端

Social disadvantages of tourism and Its Governance Abstract The national tourism industry is a low investment, good efficiency, foreign exchange,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 number of related industries and increase employment, and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xchanges. Although our country is rich in natural resources, but due to lack of investment in tourism infrastructure, because of long-term highlyprotected by the state, the lack of market competition mechanism, so that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 is far behind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expand the scope of opening and perfection of various tourism related facilities, strengthen macro management, improve service quality,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roducts, expand tourism promotion, the importance of tourism safety, and strengthen the establishment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 tourism tourism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cial disadvantages

敦煌莫高窟传说故事

敦煌莫高窟传说故事 篇一:敦煌莫高窟壁画故事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故事佛的前世曾经是生活在恒河旁的一只九色鹿王.一次,有一个人掉入深水之中,仰天呼救,正逢色鹿从河边经过,看到溺水人即将被激浪吞没.九色鹿奋不顾身将溺水人救上岸来.溺水人为了报答九色鹿的救命之恩,起誓愿作奴仆终身为鹿王采集水草.九色鹿谢绝了溺水人的乞愿.只希望溺水人为其保守密秘,千万不要向别人告诉它居住的地方,溺水人应诺而去.这时国王的宠妃夜梦神鹿,身毛九色,双角如银,要求国王捕获神鹿,剥其皮毛做裘衣,取其犄角做拂柄.国王在宠妃的多次纠缠下,无奈张榜悬赏:若有捕获九色鹿者, 愿赐一银碗金粟,一金碗银粟,并且分国一半,共同治理.溺水人得知此事之后,忘恩负义,贪财告密,并带领国王亲自进山捕获九色鹿.此时九色鹿正在山林中安睡,九色鹿的好友乌鸦在树上看到围猎队伍时,赶紧去唤醒九色鹿.当九色鹿惊醒,举目四望,已被国王率领的猎队包围了.九色鹿大胆无畏,面见国王,问道:是谁告诉我在这里的?"国王手指溺水人.九色鹿一见溺水人,气愤填膺,向国王陈诉了溺水人的忘恩负义.国王听后,深为感动,谴责了溺水人的不义行为即刻放九色鹿归山.并下令全国:若有捕杀九色鹿者,诛连五族.溺水人从此口中发臭,身生恶疮,人人厌恶.王妃因没有达到私欲,悲愤而亡. 一个已出家的尼姑现身说法,向一群刚出家不久的贵族妇人讲

述了自己前世有罪,今世报应,屡受苦难折磨,最后出家为尼的经过. 微妙曾经是生长在一个高贵种姓的婆罗门家中的美貌女子.成年后嫁给了一个门当户对,又聪明多才的婆罗门青年.当他们生过第一个孩子时,父母相继去世.生第二个孩子,与丈夫同回娘家.在回家路上,半途产子,血腥味召来毒蛇,咬死了丈夫.微妙悲痛难忍,身背大孩子,怀抱婴儿向前行.河水猛涨,挡住去路.微妙放大孩子在河边,抱婴儿过河.放下婴儿来背大孩子时,孩子自扑水中被河水冲走.回头又去看婴儿时,已被狼食.微妙失去孩子,悲痛欲绝,无奈孤身投奔娘家.娘家失火,全家被烧死,无一生还.微妙不得已改嫁一无业酒徒.一夜酒徒酗酒回家,微妙因刚生产不能前去开门.酒徒破门而入,撕打微妙,并生煎刚生婴儿逼迫共食.微妙不堪忍受虐待,被迫出逃.在路中墓园边歇息遇到一为新丧妻子上坟的长者子.微妙感其情诚,与长者子结夫妻.新婚七日,丈夫暴病而死,微妙被活埋殉葬.盗墓贼半夜来掘墓,微妙没死获救.贼头子见微妙美貌强迫为妻,不久盗墓贼犯案,判为死罪.按国法民俗,微妙再次殉葬.不幸半夜野狼来挖新坟,微妙再次还生.历经劫难,微妙不知怎么活下去,去找佛祖释迦牟尼.佛祖为微妙受戒,收为弟子,并向微妙讲述了前世因缘:你的前世曾是一个富贵长大夫人. 因大夫人不生儿子,又娶了小妻,小妻年轻美貌长者宠爱.不久生一男儿大夫人嫉妒,害怕小妻儿子长大后,继承家业,因而心生恶念,用铁针刺入婴儿脑门婴儿不几天死去.小妻怀疑是大夫人所为,前去质问大夫人发誓:"若杀你子,使我生生世世,夫为蛇杀所生之子,水漂狼食,自啖其子,自见生埋,父母大小,失火而死...."你现世改嫁三次,活埋两次,就是你前世所发咒誓

旅游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旅游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我国近几年大力支持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各地政府也积极维护和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更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根本切入点。国家把生态环境建设、结构调整和资源开发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还制定了相关法律来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资源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使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有必要分析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方式和所造成的结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一、环境与旅游活动息息相关。 旅游环境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旅游环境包括旅游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氛围环境四个方面。旅游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是一种相生相克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旅游的发展依赖于环境,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由于旅游环境的脆弱性,旅游发展又给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 旅游既有益于身心健康,又能增长知识的康乐。旅游观赏是环境给予旅游者的一种心理活动。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是游客观赏的对象。对于游客而言,旅游资源本身蕴含的各种美学特征及其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是旅游行为的直接激发者,资源的破坏将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足程度。旅游区环境状况的好坏对旅游者旅游效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游客旅游的满足程度与旅游区环境条件息息相关,直接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 二、旅游对环境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1、旅游对环境的正面影响。 自然环境:主要涉及水质、大气、土壤、地质、植被、野生动物状况等,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果能够对旅游环境进行合理开发和规划,将有助于维护和改善旅游接待地的环境状况。能够保护旅游景区的自然环境好历史古迹;旅游的发展还能改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如机场、道路、通信、用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等的一些基础设施;旅游接待地采取必要措施强化环境管理,提高环境质量;强化了人们的环保意识,通过投身一大自然中,会使他们深切认识到大自然与人类自身的密切关系,从而更珍惜一草一木。 经济环境:被人们称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对经济环境的

敦煌石窟简介

敦煌石窟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 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 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掠走约600件经卷。 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他们都以少量的银元,带走了大量的中国的灿烂文化。 1924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其中一些贪官私藏了一些,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最后只剩下八千多件了 敦煌壁画以北朝和唐代为最盛。北朝壁画多“本生故事”,宣扬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北朝的时代是一个战乱的时代,民生多灾多难,备受苦难的人民把理想寄托在这些佛教理义上。到了唐代社会安定,壁画宣扬的良辰美景恰是对盛唐繁荣的现实世界的一种折射,作品充满健康、乐观的情调。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敦煌石窟中以莫高窟建窟最早,内容最丰富。其余石窟,均系莫高窟的分支,西夏和元代的作品还可补莫高窟之不足。敦煌石窟上起十六国,下迄清1000余年间连续不断,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敦煌石窟艺术体系。 莫高窟的主要艺术成就是塑像和绘画。这里的塑像是泥塑,不同于云冈和龙门的石像。这主要是因为三危山石质较粗,不能凿成佛像,所以工匠们才用泥塑。相传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而现存最早的洞窟开凿年代应为北凉(5世纪初),此后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至元,由历代艺术家和能工巧匠累积完成,因而也呈现出不同时代的风格。北魏时期的塑像,体格高大,额部宽广,鼻梁高隆,眉眼细长,头发呈波浪状,袒露着上身,留下了印度艺术的浓重印记。隋代的塑像,面相丰满,鼻梁相对稍低,耳朵相对加大,脸部线条柔和了,整个身体比例虽然还不尽相称,但已中国化了,体现出一定的民族风格。唐代,莫高窟的雕塑达到了顶峰。这些雕塑完全抛弃了模仿痕迹,面容温和慈祥,神情庄严从容,服饰华美。天王像表现了男子的健美,让人感到威严、正直、勇猛、坚毅;菩萨像身段秀美,面庞圆润,嘴角带着微笑,胸臂袒露,衣裙轻薄,形象酷似现实中的妇女。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举世闻名的佛教遗址,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前临宕泉,东向三危山。据唐代碑文记载,莫高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至十四世纪,边续千年凿窟造像不断。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各个朝代,形成南北全长1680米的石窟群,共存洞窟700多个,其中有彩塑和壁画的洞窟492个,彩塑2000多身,壁画45000平方米,木构窟檐五座。莫高窟是现今世界上规模最宏大、历史最久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良好的佛教遗址。 莫高窟各窟均由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综合构成。洞窟建筑形式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佛龛窟、佛坛窟、大像窟等。塑绘结合的彩塑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壁画内容丰富博大,分为佛教尊像画、佛经故事画、佛教史故事画、经变画、神怪画、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等七类,是古代社会历史形象的反映。精美的彩塑与壁画系统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艺术风格及其传承演变。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科技价值。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发现了藏经洞,出土了四至十四世纪的文书、刺绣、绢画、纸画等文物4万余件。其中文书,大部分是汉文写本,少量为刻印本。汉文写本中佛教经典占90%以上,还有传统的经史子集,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官私文书"等。除汉文外,还有古藏文、梵文、回鹘文、于阗文、龟兹文等多种少数民族文字。敦煌文书的发现是研究中国与中亚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政治、民族、文学、艺术、科技等的重要资料。莫高窟藏经洞发现后历经劫难,大批敦煌文物与石窟中的一些壁画和彩塑,先后被英、法、日、俄、美等国的盗宝者劫运国外,流散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图书馆与博物馆。这是"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本世纪初以来,以藏经洞出土文书与敦煌石窟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敦煌学"在全世界兴起,已成为当今国际上的一门显学。莫高窟,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944年,在莫高窟设立了保护研究的专门机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1950年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扩大为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敦煌莫高窟旅游活动的利弊

浅析敦煌莫高窟旅游对其社会文化的影响 摘要: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随着 改革开放和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莫高窟旅游活动日益丰富,旅游业的开展,一方面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复兴、宣传、交流和现代化,但同时也使当地的历史文 化遗产不断遭到破坏,使当地文化不断商品化、庸俗化,影响当地社会文化的 健康发展。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社会文化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敦煌莫高窟的旅游事 业步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对当地的社会文化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积极影响 主要表现在: 1.促进了当地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复兴:敦煌莫高窟是在继承中原汉族文化和西域少数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之上,吸收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 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旅游活动的开展,推动了敦煌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传统民族文化的宣传和保护,1900年农历5月26日,在窟内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为敦煌社会文化的复兴做出很大的贡献。 2.促进了当地的对外文化交流:莫高窟是以精美的壁画和彩塑闻名世界的,各个时代的壁 画和塑像,表现着它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民族关系、中外交往 和人民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旅游活动的开展,使莫高窟开始迈向世界,各个 国家、各个民族的人民会聚在一起,共同用莫高窟的历史去了解和交流中国各族人民 之间、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长期和睦相处,友好交往的历史,即以窟论史。 有效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让大家共同看到,展示在人们眼前的不只是虚幻 的佛国世界,而且是一千年敦煌和河西的形象历史,是一千年丰富多彩的古代社会生活,是一千年内涵博大的文化,是一千年壁画和彩塑艺术的发展史。 3.促进了当地社会文化的现代化:旅游活动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当地社会文化的现代化。建成开通了新华网“中国·敦煌网”;成功举办了省内档次高、规模大的“中国·敦煌 飞天文化旅游节”。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使人们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旅游活动的开展对当地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旅游接待地的历史文化遗产遭受不同程度的人为破坏: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 的推行,新一轮的”敦煌旅游热”逐步升温,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众多游客的涌入给莫高窟带来了致命的打击,莫高窟超负荷旅游承载力出现危机,游客在洞内所发出的“ 三气” (热气、湿气、废气 ) 严重破坏洞窟内的小环境 ,使洞窟陷于“ 环境疲劳”状态 , 导致洞窟“体质恶环化” 。据监测表明,每个游客每小时呼出水汽的67%,约21克水,呼出二氧化碳的52.3%,约4.7升,在离开洞窟后将留在窟内。大量二氧化碳和水汽所产生的酸性气体,会引起颜料的变色。 2.旅游活动的开展使当地固有文化舞台化、商品化和庸俗化:莫高窟是世界遗产, 有其特殊性,但是在旅游开发观念冲击下 , 敦煌莫高窟被开发为旅游产品 , 被当作纯经济对象而遭到破坏。由于政府控制不力 , 景区内部部门经济迅

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

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 说到旅游业,这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但是,它在带来一系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着很多弊端。 一、旅游产业的社会弊端 1.引起物价上涨,损伤居民利益 在一般情况下,外来旅游者由于在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方面高于当地居民,因此他们能出高价购买行、游、住、吃、娱等无形服务产品和以旅游纪念品为代表的有形物质商品。在大量旅游者经常涌入的情况下,势必引起旅游接待地的物价上涨,从而损伤当地居民利益。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要修建或扩充饭店等旅游设施,致使地皮呈现出求大于供的矛盾,因此,旅游接待地地皮价格的上涨也是件必然的事。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初办旅游业的地区修建饭店时,用地投资只占总投资的1%;而当旅游业发展起来后,修建饭店的用地投资很快就上涨到总投资的20%。而地价的上涨,又必然给当地居民的住房建设带来不利,从而使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降低。 2.破坏产业结构,危害经济发展 在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或地区,由于旅游从业所得到的个人收入大大高于务农收入,因此大批农业劳动力纷纷抛弃农田改行从事旅游服务。这样,旅游业发展的结果破坏了原有的产业结构,形成了一种恶性互动:一方面旅游产业大量需求农副产品的供给,而另一方面却是旅游产业致使田地荒芜和农副业产出能力的降低,再加上旅

游产业引起的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势必危害经济发展,殃及社会秩序。这种恶性互动问题如果出现在经济不够发达、旅游产业起步较迟的发展中国家,那么所造成的危害就会更甚。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在一般情况下应当是多元的,而不应当过分依赖旅游业发展自己的经济。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更是如此。其原因是: 1)在旅游者队伍中比重最大的消遣型旅游者的度假旅游具有较 强的季节性。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过分依赖旅游业发展自己的经济,那么就会出现旺季旅游设施和服务人员不足而淡季服务人员过剩和 旅游设施闲置,从而导致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 2)旅游者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旅游客源地居民的闲暇时间、可随意支配经济收入、主观动机等因素。这些因素都是旅游接待地无法控制的。一旦出现不利的变故,过分依赖旅游业发展自己经济的旅游接待地,其经济就必然受到沉重打击。 3)旅游业的发展,受着旅游接待地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甚至控制。而旅游业却难以对这些因素予以控制。正因为如此,旅游业是个极其脆弱而又不稳定的产业。一旦那些可能控制旅游业而为旅游业所难以控制的因素出现不利变故,过分依赖旅游业发展自己经济的国家或地区,其旅游产业和整个经济都会遭受较大损失。 3.干扰居民生活,诱发宾主矛盾 旅游社区的扩大和旅游设施的兴起,减少了旅游接待地原有的生产和生活场地。如:农牧民担心侵占了他们的农田和牧场;渔民们害

敦煌莫高窟简介

敦煌莫高窟简介 敦煌莫高窟简介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著名重镇和咽喉要道。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乐僔[zūn尊] 和尚在敦煌鸣沙山创建了莫高窟最早的洞窟,到武则天时已有千余个窟龛。现尚存历代洞窟492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15身。这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综合艺术宝库。1900年,在莫高窟内又发现了藏经洞,从这个封闭了900年的洞里找到许多经卷文书,织绣、画像、文物共五万多件,其中有各种古代民族文字的写本。文物图书的年代包括从公元4世纪到14世纪十个世纪。这是本世纪初震惊中外学术界的一件大事。自从藏经洞打开后,研究敦煌的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敦煌学”这门学科。 莫高窟主要的艺术创作是泥塑和壁画,二者融为一体,是一大特色。彩塑大体经过三个艺术发展时期,第一是早期,包括北魏、西魏、北周三个朝代。大多用高浮雕,造型厚重,手法简朴,人物一般直立或端坐,动态较少。第二是隋唐极盛期,每个窟龛都列置以佛为中心的群像,以3到11躯不等。最高的佛像是北大像,达33米,次则是南大像,高26米。菩萨像渐由早期的男相变为女相,姿态自由,身材匀称,肌肤细腻,装饰华丽,制作极为精细。天王力士比例协调、勇武有力、精神饱满。虽然塑造的总是那几个人物,但体型、面相、神态千差万别。造型敷彩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蓝本,又适当夸张,如佛弟子迦叶的老成持重,阿难[nuó挪]的聪明俊秀,都刻画得极有个性。而且每个人物都成为独立的造型,不像早期塑像那样贴着墙壁。衣纹塑造也不像早期那样仅用阴刻线条表示,而是极其写实,表现出衣褶重叠,有逼真的立体感和质感。细部处理多用彩绘和金箔装饰,色彩对比强烈。同时克服了隋以前人物头部过大、身体僵硬的通病,肌体匀称,动作自如。第三个时期是衰落期,包括五代到元等朝代,气魄已远不如唐代,形象也较单调。

浅谈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 论文

浅谈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旅游业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起来,而且越来越走向平民化和大众化。但是,由于现行的旅游机制、出游者和接待方的心态等方面处于各行其事难以谐调的状态,导致旅游业存在着很多明显的弊端。尤其在当今金融危机背景下这些弊端更加明显,所以我们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旅游业管理模式,规范治理旅游业所产生的各种弊端,使我国旅游业向更健康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社会弊端;旅游接待地;完善旅游管理 ABSTRACT 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e drastic improvement of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the tourism also is developing at an unprecedented speed, and furthermore, becomes democratic and popular. However, as the current tourism mechanism cannot work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terests of tourists and tourist site authority, this directly leads to some obvious defects in tourism industry. Especially it becomes more obvious under the current financial crisis, therefore, we should learn from the tourism management mode in developed foreign country and regulate our tourism. The tourism will develop better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Tourism;Social malpractice;Reception place;Improve the tourism management

关于著名景点莫高窟壁画导游词的推荐五篇

关于著名景点莫高窟壁画导游词的推荐五篇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莫高窟壁画的导游词,仅供参考。 莫高窟壁画的导游词(一)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我是这次敦煌莫高窟一日游的导游,我姓陈,你们就叫我陈导吧! 你们的眼前就是莫高窟的大门,想知道莫高窟是什么样的吗?听我慢慢道来。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部,距城约25公里,洞若观火窟开在鸣沙山东的断崖上。它是中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也是佛教艺术中心。 游客们,洞窟数目达到492个,塑像2000尊以上,其中最大者33米,最小者仅10厘米。所以,塑像在莫高窟中最有名。 壁画总面积为45000平方米,若将所有壁画排列起来,就有30公里长。如果说是莫高窟使的敦煌闻名全球的话,那么,使得莫高窟闻名的就首推这些壁画,是旅游时的参观重点。 游客们,你们知道吗?莫高窟始建于东晋太和元年(公元366年)。传说有个名叫乐尊的各党路过此地,忽然见到金光闪耀,似有千佛显现,认为这就是佛家的圣地,遂四处募捐,开掘了第一个石窟。消息传开后,商旅纷纷差使在此修造石窟, 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受最重点的文物保护。 好了,现在我介绍到这儿,请大家漫步欣赏。不能乱扔果皮等垃圾,不能在壁画上乱涂乱画,要保护文物。 谢谢! 莫高窟壁画的导游词 (二) 尊敬的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敦煌旅游,欢迎来到莫高窟。 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

我国旅游业的弊端及策略Word版

我国旅游业的弊端及策略 学生:谭德宇 专业:旅游管理 班级学号: 1 班 32 号 指导老师:刘玉梅

摘要 我国家旅游业是投入少、效益好、创汇多、可带动一些关联产业的发展和增加就业,并促进国际经济交往的产业。我国虽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因对旅游业缺乏投资,设施落后,又因长期受国家高度保护,缺乏市场竞争机制,以至于我国的旅游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为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应扩大开放范围,完善与旅游相关联的各项配套设施,加强宏观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发展旅游商品,扩大旅游宣传,重视旅游安全,并加强建立有关法规和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环境、社会弊端

目录 前言 (3) 1 、我国旅游发展前景、走向、及现状 (3) 1.1 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3) 1.2 旅游业的发展走向 (3) 1.3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4) 2、我国旅游发展对环境、经济、文化的影响 (4) 2.1我国旅游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5) 2.2 我国旅游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6) 3、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实施策略 (7) (1)对旅游城市,旅游景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8) 4、旅游业的不利因素及其治理和发展旅游业的相对应政策 (8)

4.1 旅游业的社会弊端 (8) 4.2 旅游产业的社会治理 (10) 4.3 发展我国旅游业的相应对策 (11) 结束语 (14)

前言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行业,中国旅游业在发展初期就明确了开发建设的基本方针。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引海内外各界资金;另外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国家、集体、个人投资建设旅游项目。这种开放的投资方针推动了中国旅游投资市场的活跃和旅游接待能力的提高,为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尽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特别是旅游业管理体制和投资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但总体上看,中国旅游业的投资环境呈不断优化的趋势。 1 、我国旅游发展前景、走向、及现状 1.1 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我国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已经实现了从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的转变,开始迈入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进程,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对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思路,国家旅游局提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这一市场开发战略。业内专家认为,调整后的市场开发战略,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体现旅游业发展的导向,对开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起到重要作用 1.2 旅游业的发展走向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1000字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1000字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 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敦煌莫 高窟导游词1000字,欢迎阅读参考!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1000字(一) 大家好!我是来自“绝不一般”旅行社的导游,我姓袁,大家可以叫我小袁或者袁导。今天,我们要参观的莫高窟景区,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还被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云门石窟、甘 肃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在参观时,要做到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注 意安全 。大家还要注意,因为洞窟中的壁画年代久远,请不要触摸,也不要用强光照射。谢谢配合! 我们现在来到了景区大门口。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一个僧人经过此地,发 现金光闪闪,如现万佛,于是便开凿国第一个洞窟。日后又有很多法师凿窟修禅。原 名“漠高窟”,沙漠的“漠”,意为沙漠的高处,因“漠”与“莫”发音相同,因而现在叫“莫高窟”。 请大家抬头看,整个崖壁上都是整齐排列的洞窟,一个紧挨着另一个,像蜂巢一样。这些洞窟的开凿先后共经历了十个朝代,才形成了大家目前看到的规模。到元朝 以后,这里就禁止开窟了。后来这里还成为游牧地区,慢慢地衰落了。又经过了几百年,敦煌的经济又开始恢复,莫高窟也重新被人们注意。 不久之后就发生了震惊全国的藏经洞事件。莫高窟的主持王道士在清扫时发现了 藏经洞,里面有五万余件珍贵的文物。但清政府腐败无能,文物都被西方探险家以不 正当的手段抢走了,造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 游客朋友们跟紧了,我们要进洞窟了。因为洞窟中的壁画年代久远,颜料与空气 长时间接触容易氧化褪色,所以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景区每天会选择不同的石 窟向游客开放。 这里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243号窟。洞内比较暗,请大家小心脚下,跟着我 的手电筒光向正前方看。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座北魏时期的释迦牟尼佛像。他身穿印 度式样的袈裟,头扎扁圆形发髻,可见我们北魏时期的佛教深受印度佛教的影响。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