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品、货币理论试题

商品、货币理论试题

商品、货币理论试题
商品、货币理论试题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世界货币

7.8级强烈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

A

①它是银行计算机网络化的结果②它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③属于无纸贸易④它的特点是

20万美元的机电产品,2009年9月1日出口销售比6月l0日出口销售,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企业会

.少获利2060元人民币

.多获利2060元人民币

.上述变化对我国对外贸易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

.导致我国贸易逆差增加

.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右图反映的信息,可能带来的经济变化有

.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

如果该商品以人

,其他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应()

C.下降不足5%

D.下降5%以上24..美国玩具车制造商Automoblox在圣诞节期间推出了T9 truck一款特别版车型。这款新的特别版小

2005年7至2009年2月人民币对港元汇率变动情况

(人民币/1港元)

请你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预测美国开启印钞机可能对中美两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

:江苏省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单位:亿美元)

出口进口

增幅数额增幅

3019.5 26.8% 2252.6 18.7%

17.5%

3692.46 22.2% 2648.0

3

年江苏省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1.2%,加工贸易出口增长18.1%。

月汇率改革以来,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从初期的1:8.11变化至2008

13.4%。

:近年来,某些国家抵制中国制造的产品,除个别产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怀有抵触情绪。

日起,国家取消553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税,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降低出口退税率,导致长三角一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传统加工贸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投资型企业: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扩大对外投资;在研发、生产等方面开展全球化经营;注意防范对外投资风险。

货币金融学试题答案

《货币金融学》 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3、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4、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5、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 6、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7、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收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8、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9、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10、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11、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12、经济货币化——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13、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统称“格雷欣法则”。 14、实际货币需求——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需求在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实际货币购买力,它等于名义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Md/P。 15、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

亚当斯密同马克思关于货币理论的比较

亚当·斯密与卡尔·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比较 2013级硕士于子淇 对亚当·斯密与卡尔·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进行比较不能盲目一刀切式的比较,而是要充分考虑两人所处的不同时代背景而进行全面的衡量。 亚当·斯密,1723年出生于苏格兰。18世纪中叶的英国,已经从农业占优势的国家转变为工业占据首要地位的工业国。工业产业全面发展,农业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农场日益增多。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开展。斯密就是在这样大的社会背景下,开始对经济进行探索式的思考,并于1776年完成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卡尔·马克思,1818年出生于德国。正是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中后期,机器大工业逐渐取代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尖锐的社会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两大对立阶级。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独立工人运动频频掀起,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剥削制度。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经济思想也随之蓬勃发展,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成为了主要经济思潮。 由于两人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的不同,所以二者皆受其时代的局限性。就货币理论来讲,斯密的货币思想理论是初级的有奠定意义的

对货币的阐述,而马克思在几代经济学家发展之下,通过深刻的观察与总结,认真思考得出的比较客观的科学的货币理论。 一、关于对货币起源的认识 斯密从分工理论中引出对货币起源的认识。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分工,使得个体劳动人有了“专业性”。当个体劳动者专门从事一项劳动时,他只能获得生活中的一项必需品。如果他想维持基本的生活,那么他就必须要通过交换来获得其他的生活必需品。在进一步阐述货币是如何起源的过程中,斯密更想说明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交换的过程中会存在的很大障碍是促成货币的两大因素。你所有的和我需要的在生活中未必是时常能匹配上的,那么这就给交换形成了很大的困难。人们是有思虑的,在实践中,他们发现一些物品是“不易被拒绝的”,而这些物品就作为交换工具的原始货币。 马克思是第一次科学的解释出货币的起源。在探讨货币起源的认识上,马克思同斯密的出发点可以说是一致的——从物物交换开始分析货币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但与斯密不同的是,马克思是通过货币演变的历史进程入手寻找隐藏在货币复杂的物质形态背后辩证逻辑。马克思认为,商品的内在矛盾及其外化是货币产生的根本原因。当个人的物品需要在社会进行便捷的交换时,必然会导致一般等价物的产生。而一般等价物经过人们长期的探索,最终固定在金银这一特殊商品上,现代货币便产生了。 二、关于货币本质的认识 斯密在分工理论上阐述货币的本质,认为货币是交换媒介,它是

大学课程-货币银行学-模拟试题1

《货币银行学》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双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是按照比价流通的。 2、在不兑现货币流通时期,确定单位货币价值就是确定本币单位的,或确定与关键货币的固定比价。 3、按照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观点,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 的大小而与利率无关。 4、按照部门差异型通胀的解释,由于生产部门与服务部门在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两大部门的趋于一致,最终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涨。 5、是中央银行发挥职能作用的基础。 6、理论上讲,利息率的上限是。 7、证券流通市场一般分为和场外市场。 8、我国的金融体系是以为核心,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为主体,其他各类金融机构并存的架构。 9、在直接融资中,资金供求双方是通过买卖来实现融资的目的。 10、从货币供给机制过程看,中央银行供给,商业银行创造存 款货币。 二、单项选择题(10×1分=10分,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表中相应的题号中) 1、我国目前的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属于() A、官定利率; B、市场利率; C、公定利率; D、实际利率。 2、商业票据的债权人为转让票据而在上所作的签字被称为() A、承兑 B、贴现 C、担保 D、背书 3、本位货币是() A、被规定为标准的、基本通货的货币 B、本国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

C、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 D、可以与黄金兑换的货币 4、我国的基准利率为() A、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 B、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利率 C、商业银行相互间的拆借利率 D、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 5、直接证券包括证券、股票、商业票据() A、借款合约 B、保险单 C、银行本票 D、基金股份 6、费雪在交易方程式中假定()。 A、M和V短期内稳定 B、T和P短期内稳定 C、P和V短期内稳定 D、T和V短期内稳定 7、货币供给量也是内生变量,这是因为它的大小由() A、个人行为左右 B、经营单位行为左右 C、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左右 D、各经济主体共同决定 8、在存款总额一定的情况下,法定准备率越高,商业银行可用于放款的份额() A、不变 B、越少 C、越多 D、为零 9、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 A、充分就业 B、经济增长 C、国际收支平衡 D、稳定物价 10、由于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所造成的产品绝对数量过剩而引发的通货紧缩,称之为()型通货紧缩。 A、需求过剩 B、投资过剩 C、生产过剩 D、供给过剩 三、解释下列概念(每个3分,共15分) 1、铸币; 2、超额准备金 3、直接融资; 4、金融深化; 5、金融创新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6分) 1、简要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特点。 2、利率作用于经济的途径有哪些? 3、金融危机具有哪些特点? 4、为什么说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5、与主板市场相比,二板市场具有哪些特点? 6、简述小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

货币金融学试题、答案分析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 1、有效需求 2、流动偏好 3、流动性陷阱 4、交易动机 5、投机动机 6、半通货膨胀 7、萨伊定律 8、货币需求 9、预防动机 10、投机动机 11、货币乘数 12、现金储蓄 13、流动性抑制 14、相机抉择 15、通货膨胀缺口 16、粘性 17、非市场出清 18、银行的最优利率 19、外在融资溢价 20、中立货币 21、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22、人民股票 23、货币目标公布制 24、伦巴德业务 25、北欧模型 26、适应性预期 27、永恒收入 28、时滞效应 29、人力财富 30、单一规则 31、拉弗曲线 32、合理预期 33、货币中性 34、简单预期 35、渠道效应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编号填入括号内。) 1、在直接影响物价水平的诸多因素当中,费雪认为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 ) A.货币的数量 B.货币的流通速度 C.存款通货的数量 D.存款通货的流通速度 2.凯恩斯认为现代货币的生产弹性具有以下特征()。 A.为正 B.为零 C.为负 D.不可确定 3.凯恩斯认为与现行利率变动方向相反的是货币的()需求。 A.交易 B.预防 C.投机 D.所有 4.凯恩斯认为货币交易需求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收入 B.财富 C.利率 D.心理 5.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病根在于()。

A.资本过于集中B.资本主义私有制 C.有效需求不足D.政府干预过多 6.提出累积过程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A.西尼尔B.庞巴维克 C.维克塞尔D.马歇尔 7.文特劳布认为投机性动机货币需求形成了货币的()流通。 A.商业性B.资本性 C.金融性E.无序性 8.新剑桥学派认为借贷资金供给曲线与利率呈()变动关系。 A.同向B.反向 C.不规则D.不相关 9.新剑桥学派认为在通货膨胀的传导过程中主要的传送带是()。 A.货币工资率B.失业率 C.利率D.信贷量 10.新剑桥学派在诸多经济政策中把()放在首要地位。 A.收入政策B.金融政策 C.财政政策D.社会政策 11.新剑桥学派的政策目标是( C )。 A 保持社会稳定 B 保持经济均衡 C 保持经济协调 D 保证物价稳定 12.关于经济周期,维克塞尔认为()。 A.银行不可任意变动利率 B.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不一致造成经济波动 C.政府最好不干预经济 D.只有新产金不断流入金库银行才能持续压低货币利率 13.凯恩斯以前的传统经济学的核心是()。 A.自由经营 B.自由竞争 C.自动调节 D.自动均衡 14.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中心是()。 A.膨胀性的财政政策 B.膨胀性的货币政策 C.管制工资的收入政策 D.改善结构性失业的劳工政策 15.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的价格弹性()。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小于0 16.按凯恩斯的理论,下列正确的是()。 A.货币政策和工资政策降低利率具有同样的效果 B.货币政策伸缩比工资政策更难 C.货币政策伸缩比工资政策更容易 D.采用弹性工资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同时降低利率 17.新剑桥学派认为利率由()决定。 A.实物因素B.货币因素 C.实物因素和货币因素D.以上皆不正确 18.按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治理通货膨胀的首要措施是()。 A.收入政策B.金融政策 C.财政政策D.社会政策 19.托宾认为在资产组合的均衡点,风险负效用()收益正效用。 A.大于B.等于 C.小于D.不确定 20.平方根定律认为当利率上升时,现金存货余额()。

马克思货币必要量理论

马克思货币必要量理论 马克思货币必要量理论 [编辑] 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理论概述 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理论的主要论点: 1、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集中反映在客观的货币必要量理论上。 2、马克思认为金币流通条件下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 3、金币流通规律及调节理论揭示了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的基本原理,但有条件的局限。 4、纸币流通规律揭示了纸币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及其决定因素,是剖析信用货币条件下货币供求问题的锐利武器。 在马克思的论著中,虽然没有专题研究货币需求的问题,但在论及劳动价值理论、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关系以及对传统货币数量论的批判等有关的章节中,却对货币需求理论有精辟的论述。

[编辑] 马克思对货币的功能及对经济的作用的论点 马克思从货币的功能及对经济的作用入手展开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货币流通的基础和前提是商品流通,货币流通从属于或依附于商品流通。货币流通对商品流通也有一定的反作用。它科学地揭示了流通中为什么需要货币,货币流通应遵循什么样的基本规律。 2.一定时期内,社会对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量取决于三个基本的因素,即商品可供量、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流通速度,用公式可表示为: 商品可供量×商品价格水平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需要量 =--------------------------- 货币流通速度

很明显,公式所反映的基本关系是商品的价格决定流通所需的货币量,而不是相反。因为,价格是货币流通的前提,没有价格就谈不上货币的流通。 马克思说“商品只有事先观念地转化为货币,即获得价格规定,表现为价格,才能实际地同货币相交换,转化成货币。因此,价格是货币流通的前提,虽然价格的实现表现为货币流通的结果。” 3.在考察了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之后,马克思认为,由于支付手段的实现会引起对货币需求量的增加,在货币周转速度不变的条件下,一定时期到期支付的总额越多,对货币的需求也就越多。也就是说,一定时期的货币需求量是由货币的流通手段量和货币的支付手段共同构成的,“现在我们来考察一定时期内的流通货币总额。假定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流通速度是已知的,这个总额就等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加上到期支付总额,减去彼此抵销的支付,最后减去同一货币交替地时而充当流通手段,时而充当支付手段的流通次数。”②即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延期支付总额十到期支付总额-彼此抵销支付)÷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 [编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货币及其职能研究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春季学期期末(202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主讲教师:孟锐峰孙寿涛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谈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4.阐释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5.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对当代中国实践的认识 6.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谈谈对“一带一路”的认识 7.试析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8.谈谈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理论观点 9.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0.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 11.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研究 12.简单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 13.劳动二重性及其意义研究 14.货币及其职能研究 15. 劳动力商品理论研究 16. 资本有机构成变动趋势研究 17.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研究 18. 垄断与垄断资本主义研究 19.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研究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二、论文写作要求 选题要与本课程内容相关,且有研究和分析价值,突出独立性,切忌抄袭。学生可以根据参考选题范围,自拟具体论文题目进行撰写。论文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语言表达准确通顺。论文要求观点鲜明、正确,理论分析透彻,解决问题方案恰当可行,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较大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开展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论证有理有据,对解决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500-30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 1.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货币银行学模拟试题1

C.降低交易成本并提供金融服务便利 D.改善信息不对称 陕西师范大学货币银行学模拟试题(1) 共團475人浏览[大][中][小] 一、名词解释 1. 货币流通 2.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格雷欣定律) 3. 信用 4. 直接融资 5. 基准利率 6. 贴现 7. 利率管制 8. 外汇 9. 汇兑心理说 10.金融市场 二、选择题 1.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特点是()。 A.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B.货币运动伴随商品运动 C.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 A. 银行活期存款 B.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C.居民储蓄存款 D.现金 3. 商业信用是企业在购销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融资方式。商业信用的特点有 ( A. 主要用于解决企业的大额融资需求 B. 商业信用融资期限一般较短 C. 商业信用周期较长,在银行信用出现后,企业就较少使用这种融资方式 D. 商业信用融资规模无局限性 4. 利息是()的价格。 A. 货币资本 B.借贷资本 C.外来资本 D.银行资本 A.提供支付结算服务 B.融通资金 发布日期:2010-07-29 11:05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2.在我国货币层次中,狭义货币量包括( )。 )。 5.可以将金融机构的功能描述为( )。

6. 世界银行集团包括( )。 A.IMF B.国际开发协会 C.国际清算银行 D.国际金融公司 7. 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对其特点可概括为( A.发行的银行 B.国家的银行 C.存款货币银行 D.银行的银行 8. 衍生金融工具有( )。 A.远期合约 B.期货合约 C.互换合约 D.期权 A.不稳定 B.不确定性 C.相对稳定 D.相对不稳定 10.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由( )环节构成。 D.货币乘数 A.银行活期存款 B.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C.居民储蓄存款 D.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 13.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表明( )。 A.货币是国家创造的产物 B.货币是先哲为解决交换困难而创造的 C.货币是为了保存财富而创造的 D.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4. 根据融资活动中所产生的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和法律地位的不同,融资方式可以分为( A.债权融资 B.股权融资 C. 直接融资 D.间接融资 15.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监管组织机构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机构是( A.社会性公律组织 B.行业协会 C.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当局 D. 分业设立的监管机构 )。 9.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 )的特点。 A.货币供应量 B.基础货币 C.利率 11.信用是( )。 A.买卖行为 B. 赠予行为 C.救济行为 D.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 12.在我国货币层次中准货币是指( )。 )。 )。

(完整word版)马克思、费雪、剑桥学派、凯恩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区别与联系

马克思、费雪、剑桥学派、凯恩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区别与联系 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1、流通中必须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M=P*Q/V 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三因素。 2、执行流通与支付手段的流通中货币量 一定时期内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需要量=(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应支付的总额-相互抵消的总额)/同名货币流通次数 3、流通中全部的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 流通中的全部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 单位银行券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银行券流通总量 注意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强调商品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商品价格总额决定货币必要量,而货币数量对商品价格没有决定性影响。这个论断只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适用。 货币必要量公式提供了对货币需求进行理论分析的思路,但直接运用这个公式测算实际生活中的货币需求,还存在很多困难。 反映的是货币的交易性需求,即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需要量。 二、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 1. 费雪方程式 以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 MV=PT P=MV/T 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交易量T在短期内基本不变,可视为常数;所以公式中仅有P与M的关系是可变的。而且物价P的水平随货币量的变化而变化。

三、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剑桥方程式 剑桥方程式重视微观主体行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剑桥学派认为,决定人们持有的货币多少的因素有:个人财富水平、利息率的变化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 M d =Kpy M d 为名义货币总需求;y代表总收入,即实际生产总量;p代表价格水平;K是以货币形式保存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即名义所得与货币量的比例。 剑桥与费雪方程式的区别 (1)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侧重于商品交易对货币的需求;剑桥侧重的是资产职能的货币需求。 (2)费雪方程式重视货币的流量分析,剑桥方程式则是从货币存量的角度研究货币的存量需求。 (3)两个方程式对货币需求的分析度和所强调的决定货币需求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是对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剑桥方程是对货币需求的微观分析。剑桥方程式中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特别是利率的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四、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1、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动机理论 (1)交易动机 (2)预防动机 (3)投机动机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消费性货币需求(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投机性需求 (1)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所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y的水平,与收入正相关。 (2)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息率有关,与利率负相关。 M= M 1+ M 2 = L 1 (y)+ L 2 (r)=L(y,r) 3、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特点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将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列入货币需求范围五、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货币银行学》模拟试题一

《货币银行学》模拟试题(一)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20分)1.在下述五种表述中,哪种使用了经济学家的货币定义?()。 A、上周你挣了多少钱? B、我到商店里去时总是确信带足了钱。 C.爱财是万恶之源。 D.那位歌星确实很富,他的钱多得不得了。 E.“他有份好工作,挣钱很多。”2.( )认为货币供给将完全由中央银行的行为所决定。()。 A.货币供给内生论者 B.货币供给外生论者 C.货币供给中性论者 D.货币非中性论者 E、货币供给由公众决定论者 3.在货币供应量决定因素中,商业银行能控制的是()。 A.基础货币 B.法定准备率C.现金比率 D.超额准备率 E.汇率

4.影响现金比率的因素有()。 A.银行的服务水平 B.利率水平 C.信用卡的使用情况 D.收入水平 E.支票的使用情况 5.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商业银行通常会提高超额准备金率()。 A.经济进入衰退期 B.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利率 C.市场利率水平下降 D.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利率 E.中央银行提高准备金利率 6.一家美国投资公司需1万英镑进行投资,预期一个月后收回,为避免一个月后英镑汇率下跌的风险,可以()。 A.买进1万英镑现汇 B.卖出1万英镑现汇,同时买进1万英镑的一个月期汇 C.买进1万英镑现汇,同时卖出1万英镑的一个月期汇 D.卖出1万英镑期汇 E.买进1万英镑现汇,同时买进1万英镑的一个月期汇 7.在下列金融机构当中,属于专业银行的有()。

A.开发银行 B.投资银行 C.储蓄银行 D.信托基金 E.进出口银行 8.商业银行的附属业务包括()。 A.票据承兑业务 B.汇兑业务 C.信用证业务 D.代理业务 E.信托业务 9.多数商业银行采用单一银行制的国家有()。 A.美国 B.德国 C.瑞士 D.新加坡 E.意大利 10.在假设其他情况不变的前提下,()会使一国的基础货币增加。 A.中央银行增加黄金储备 B.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归还借款 C.中央银行向财政部透支 D.中央银行在二级市场上买入国债 E.中央银行以外汇储备偿还到期的外债11.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于美国货币市场的创新金融工具是()。 A.银行承兑汇票 B.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C.回购协议 D.票据贴现 E.旅行支票 12.货币市场的构成有()。

《货币金融学》模拟考试题1

《货币金融学》模拟试题1 一、单项选择(15分) 1、本位货币在商品流通和债务支付中具有()的特点。 A、有限法偿 B、无限法偿 C、债权人可以选择是否接受 D、债务人必须支付 2、美国同业拆借市场也称为()。 A、贴现市场 B、承兑市场 C、联邦基金市场 D、外汇交易市场 3、通常情况下,一国的利率水平较高,则会导致()。 A、本币汇率上升,外币汇率上升 B、本币汇率上升,外币汇率下降 C、本币汇率下降,外币汇率上升 D、本币汇率下降,外币汇率下降 4、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 A、资金来源业务 B、存款业务 C、中间业务 D、资金运用业务 5、商业银行设立必须达到法定最低资本额的目的是()。 A、保护存款人利益 B、保障商业银行利益与维护银行体系稳定 C、维护银行体系稳定 D、保护存款人利益与维护银行体系稳定 6、基础货币等于()。 A、通货+存款货币 B、存款货币+存款准备金 C、通货+存款准备金 D、原始存款+派生存款 7、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主要与具有稳定性的()。 A、均衡利率相关 B、恒久收入相关 C、货币供应量相关 D、货币收入相关 8、下列金融资产中,流动性最差的是()。 A、短期商业贷款 B、公司债券 C、长期商业贷款 D、银行固定资产 9、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是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这类贷款称为()。 A、正常类 B、次级类 C、损失类 D、关注类 10、证券公司代理客户在二级市场上进行证券交易,从中赚取佣金的业务是()。 A、包销业务 B、助销业务 C、经纪业务 D、自营业务 11、在费雪看来,货币流通速度可假定为()。 A、趋于下降 B、趋于上升 C、不变 D、随周期波动 12、若今后五年中,每年中的1年期利率预期分别是5%、6%、7%、8%,9%,5年期债券的流动性升水为1%,按照流动性升水理论,则五年期利率应为()。 A、8% B、7% C、7.25% D、8.25% 13、非银行公众向央行出售100元债券,并将所得支票存放在当地银行,最终的结果是()。 A、央行负债增加100元准备,商业银行负债增加100元存款。 B、央行负债减少100元准备,商业银行负债减少100元存款。 C、央行资产减少100元债券,商业银行资产增加100元准备。 D、央行资产增加100元债券,商业银行负债减少100元准备。 14、在投资需求对利率敏感程度很高而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程度很低时,货币政策通常()。 A、不能判断 B、较为有效 C、无效 D、可能有效 15、从商品货币、纸币、支票到正在发展的电子货币,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有降低()的激励。 A、交易成本 B、物价水平 C、经济波动性 D、生产成本 二、多项选择(20分) 1、货币制度的内容包括()。 A、确定本位货币和辅币的材料 B、确定本位货币的单位 C、确定不同种类的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方法 D、确定货币的价值 E、确定本国货币的发行准备和对外关系

论述:马克思主义的货币原理

姓名:赵志刚学号:20122133621 班级:会计一班 论述: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 1.货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作为交换价值的最后形式,是商品以及交换 价值本身不断发展的结果。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货币的起源中,商品的价值形式大概经历了4个阶段。 ⑴.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它是人类社会最初的产品交换形式是原始社 会后期部落之间偶然进行的剩余产品的交换。当时人们的生产目的不是为了交 换而只是把偶然多余的物品拿出去,调剂余缺所以说是偶然的。而这种交换形 式只是一种产品与另一种产品的交换所以说又是简单的。这种形式可以表现为 一个式子:1只绵羊=2把斧子。由式子看等式左边是相对价值形式,处于主动 地位,具有价值,是抽象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结果。等式右边是等价形式,处于 被动地位,具有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结果。 ⑵.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它是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 体现一种商品与一系列商品相交换的形式。 ⑶.一般价值形式。它的出现时为了解决扩大的物物交换的缺点如交换过程变得复 杂,有时交换不能实现而产生的。从形式上看也可以说是扩大的价值形式颠倒 的形式也就是多种商品可以交换同一种商品。此时这可以用多种商品交换的同 一种商品也就充当一般等价物,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货币的作用。 ⑷.货币的形式。货币的形式是一般价值形式的进一步发展,是价值形式的完成形 态。所谓货币就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起初,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是不固定的。但由于金银本身具有价值,便于携带质地均匀,便于分割久藏不 坏的优点最终使一般等价物固定在它们身上,货币也就产生了。 3.货币的职能。 ⑴.价值尺度,是指货币作为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货币之所以 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也具有价值,因而能以自身价值作为尺 度来衡量其他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 ⑵.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即购买手段的职能。其主要特点是 在商品买卖中,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让渡在同一时间内完成,通俗地说是一手 交钱、一手交货。此时使用的是现实的货币。 ⑶.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可以被贮藏的职 能。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 量减少时,多余的货币就退出流通;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时,部分被贮 存的货币就进入流通。 ⑷.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于延期支付时,而执行的职能。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 产生而出现的,使用的是观念上的货币。 ⑸.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货币执行世界货币的 职能,是货币的国内职能在国际范围的眼神,它使得货币的职能超越民族或国 家的地域限制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作用于国际贸易。并且在执行这一职 能的时候必须以足值的金或银充当。 4.货币流通规律。

大学课程-货币银行学-模拟试题3

《货币银行学》模拟试题(三)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10分) 1、商业银行进行多倍存款创造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和。 2、“1:8”公式的含义是:对于8元钱的,对应的需要1元钱的。 3、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的持续扩张。 4、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有:发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 5、新中国的金融机构是通过组建、合并解放区银行、没收官僚资本银行、改造私人银行和钱庄等途径建立的。 6、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7、用于反映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的曲线是。 8、是人类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进行交易、支付和借贷活动的基础。 二、单项选择题(10×1分=10分) 1、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制度是( )。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块本位制 2、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是( )。 A、信用创造 B、支付中介 C、信用中介 D、金融服务 3、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为1:13,而市场比价为1:15,这时,充斥市场的将是( )。 A、银币 B、金币 C、金币和银币 D、都不是 4、目前,西方各国运用比较多而且十分灵活、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为( )。 A、法定存款准备金 B、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窗口指导 5、决定利率的基本因素是()。 A、国家经济政策 B、社会平均利润率 C、物价水平 D、资金供求状况 6、提出现金交易说的经济学家是( )。

A、凯恩斯 B、马歇尔 C、费雪 D、庇古 7、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是( )。 A、中国通商银行 B、中国交通银行 C、中国兴业银行 D、中国实业银行 8、股票史上影响股市行情最复杂的政治因素是()。 A、国内政局变化因素 B、劳资纠纷因素 C、战争因素 D、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因素 9、一国金融稳定的核心是()。 A、物价稳定 B、银行业稳定 C、实体经济正常运作 D、金融市场稳定 10、根据金融创新的内涵,下列不属于金融工具创新内容的是()。 A、规避利率风险的创新 B、清算系统的创新 C、增加流动性的创新 D、规避金融管制的创新 三、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信用货币 2、金融体系 3、金融抑制 4、货币需求 5、金融衍生工具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6分) 1、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2、信用对经济的积极作用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各表现在哪些方面? 3、股票交易价格是如何确定的?现实市场中的股价变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4、商业银行组织体制有哪几种?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5、简述金融监管的目标和内容。 6、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有哪些? 五、计算题(本题7分) 假设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为12000亿元,公众持有现金为8000亿元。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为9%,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为5%,现金漏损率为8%,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例为0.2,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为4%。 试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基础货币、货币乘数、狭义货币供给量M1分别是多少? 2、如果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均提高1%,则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M1分别有何变化?

货币银行学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货币银行学》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由政府或政府金融机构确定并强令执行的利率是()。 [A] 公定利率[B] 一般利率[C] 官定利率[D] 固定利率 2、J曲线效应描述的是汇率变动对()。 [A] 资本输出入的影响[B] 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C] 国际储备的影响[D] 国际债务的影响 3、再贴现贷款是()。 [A] 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贷款 [B] 商业银行对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 [C] 商业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D]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4、在证券交易所专门从事不足一个成交单位股票买卖的证券商是()。 [A]二元经纪人[B]零股交易商[C]自营经纪高[D]佣金经纪人 5、长期资本流入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 [A]经常项目[B]资本项目[C]资产项目[D]平衡项目 6、中国企业在英国债券市场上发行的英镑面值的债券,称为()。 [A]中国债券[B]外国债券[C]欧洲债券[D]政府债券 7、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共有的职能是()。 [A]倡导性职能[B]选择性职能[C]金融中介职能[D]补充性职能 8、根据保险基金来源不同,保险分为()。 [A]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B]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 [C]责任保险和保证保险[D]自愿保险和强制保险 9、世界上第一家现代银行――英格兰银行产生于()。 [A]1690年[B]1694年[C]1580年[D]1587年 10、一张面额为1000元的一年期的汇票,3个月后到期。到银行贴现时确定该票据的贴现率为4%,其贴现金额是()。 [A]1000元[B]999元[C]10元[D]990元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目前我国一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为2.50%,假设2010年官方公布的CPI为3.80%,则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实际年利率为()。 A.1.30% B.-1.30% C.-1.25% D.-1.27% 【答案】C 【解析】根据公式,实际年利率 2.银行进行同业拆借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贷款规模 B.解决中长期资金不足 C.调剂准备金头寸 D.购买有利可图的有价证券 【答案】C 【解析】银行同业拆借是指银行相互之间的资金融通。在这种拆借业务中,借入资金的银行主要是用以解决本身临时资金周转的需要,一般均为短期的,有的只有一日——今日

借,明日还。同业拆借的利率水平一般较低。同业拆借或通过各存款货币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进行,即通过中央银行把款项从拆出行账户划转到拆入行账户,或采取同业存款以及回购协议等形式进行。 3.以下关于中央银行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中央银行的服务对象是政府、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B.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 C.流通中的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D.中央银行可以在外国设立分支机构 E.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的资产 【答案】D 【解析】A项,中央银行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即不对社会上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办理存贷、结算业务,而只与政府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资金往来关系;B项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以金融调控,如稳定货币、促进经济发展为己任;CE两项,中央银行的资产包括,国外资产、贴现和放款、政府债券和财政借款、外汇、黄金储备以及其他资产;负债包括,流通中通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对外负债以及其他负债和资本项目。 4.“公司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这一命题是()。 A.MM命题 B.价值增加原则 C.分离定理

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理论的比较研究

[391]赵燕梅.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理论的比较 研究 丁堡骏.吉林财经大学,2014. 摘要:马克思和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西方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中各自都占据重要的地位,这两大货币理论对世界不同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制定都有深远的影响。对于两大货币理论的研究不仅关乎一个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效率,而且关乎这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两种货币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得出现阶段我国应对通 货膨胀问题的一些启示。 ------------------------------------------------------------ 告诉你仅花7天时间搞定专业论文的绝招 1 写论文一定找一个清静的地方闭关。因为是论文是一个完整、逻辑连贯的体系,如果干扰太多,写起来就会很慢,而且心也会很烦。如果在实验室或办公室,杂事太多,估计就是给两个月都写不完。 2 写论文之前最好先做一个报告,阐述一下做论文的思路,因为你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你所作的东西用最简要的话说出来,就说明你的思路是清晰的。如果写论文没有清晰的思路,最好先不要写,否则是浪费时间。 3 这一步是最关键的。抓大放小,逐层细化。开始的时候,我论文写得很细,每一个论点的证明都要做到尽善尽美,但后来发现不行,一是写起来太慢,二是越写越发现自己沉陷于一个泥潭之中,根本写不下去了。所以我决定放弃,先是简要写出主要需说明内容,很快就能把论文的主体结构完成。感觉很有成就感,于是再把一些需要补充说明的东西逐步逐步加进去,使其丰满。这样,每细化一次,就把论文从头到尾过一遍,有整体感,逐步写下来,论文就写得非常快。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一下,至关重要的是按照第3点完成主体内容,我有一点心得可以分享给大家,您可以淘宝或百度上搜索一家叫“馨雅文献”的店家,他们家最贴心的业务是这样的:只要给出所写论文的题目和关键词,花费100

货币银行模拟试题答案

货币银行学模拟试题答案 一、解释概念(15分) 信用货币:是指由银行体系发行与创造的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与银行存款。 金融工具:指流通的信用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能够证明金融交易金额、期限、价格的书面文书。 投资银行:是经营长期投资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基础货币:由流通中的现金与银行存款准备金所构成。 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 二、判断题(2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中的平行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双本位) 2.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活动中最主要信用形式。(×,主导信用形式是银行信用) 3.专业银行是指专门从事指定范围内的金融业务、提供专门金融服务的银行,专业银行应归属于政策性银行。(×) 4.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局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监管组织机构中居于核心地位。(√) 5.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散或转移,仅对个别风险而言。(√) 6.不论企业是否获利,企业债券必须按期如数还本付息,而普通股票的收益则取决于企业盈利状况。(√) 7.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在资产负债表中列在资产一方。(×) 8.凯恩斯认为,预防性货币需求与利率水平正相关。(×) 9.再贴现政策是通过增减商业银行资本金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 10.一般地说,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能够加以直接控制的,而货币乘数则是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控制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国家信用的作用。 答:(教材)国家信用之所以产生,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需要: 第一,弥补财政赤字的需要。不论国家财政预算是否有赤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往往由于种种原因会出现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状况,因而产生赤字。一般来说,弥补财政赤字的办法有三种:动用历年结余、增发钞票和举债。如果往年财政有结余,在出现赤字时用历年结余来弥补是恰当的,如果往年没有结余,这个办法就没有实际价值。因弥补赤字而进行货币的财政性发行,这不是经济发展的正常需要,很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所以,比较而言,举债是比较稳妥有效地弥补赤字的手段。 第二,调节经济的需要。政府在宏观经济中的调控地位举足轻重,政府投资能改善一国的产业结构,能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能在经济发展缓慢时促进经济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在线《货币银行学》模拟题(20201025140411)

山东大学 2017 年 12 月期末在线考试《货币银行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市场利率:市场利率是指由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利率。 2、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 业银行的再贷款。 3、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 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 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4、金融创新:指金融领域内各种金融要素实行新的组合。表现为金融机构为 了为了发展或客户的需要而创造的新的金融产品、新的金融交易方式,以及新的金融市场和新的金融机构的出现。 5、货币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部门、单位或个人愿意以货币形式持 有财产的需要。 二、简述题 1、什么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主要有哪些? 答:货币政策目标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而要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其目标有:(1)经济增长;(2)物价稳定;(3)充分就业;(4)国际收支平衡。 2、简述利率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 答:(1)利率对储蓄的调节;( 2)利率对投资的调节;(3)利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 4)利率对物价的调节。通过以上四个方面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 3、什么是结构型通货膨胀?一般有哪几种情况? 答: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和部门的需求变动导致的物价持续上涨叫做结构型通 货膨胀。一般有三种情况:(1)需求转移型;(2)外部输入型;( 3)部门差异型。 4、简述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目标。 答:( 1)经营的安全性;(2)竞争的公平性;(3)政策的一致性。 三、填空题 1、中央银行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