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

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

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
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

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

许德音周长辉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本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70272004)的一部分。我们感谢刘学、武常歧、张维迎、张一弛、张志学以及《管理世界》两位编辑给我们的建议和鼓励,并感谢Anne S. Tsui与我们分享尚未完成的相关论文。

提要:我们采用结构化的程序与方法对国内最近期的战略管理学研究状况进行了考察和评估。通过检阅和甄别2003年度发表在《管理世界》与《南开管理评论》上的所有论文,我们确认了42篇与战略管理学相关的文章。我们从课题、类型、理论、方法等各个方面对这些论文进行了归类和分析,由此总结出国内战略管理学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我们判断在国内领先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战略管理学论文,尚不能通过主要国际管理学年会的匿名评审程序,更未达到国际主流管理学期刊在理论、方法、和学术贡献等方面的要求。最后,我们就本领域学术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战略管理、文献评估、研究现状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ARCH IN CHINA:

AN ASSESSMENT

ABSTRACT: T his paper assesses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field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in China. Through a structured process, we identified 42 strategy-related articles in the 2003 issues of Management World and Nankai Management Review. A thorough review of these sample articles led to a set of critiques based on such criteria as the topic, style, theory, and method. We concluded that strategy research in China was still in its infant stage in both theory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provided.

KEY WORDS: Strategic Management; Literature Review; the State of the Field

研究背景与目的

我们从“国际”的视角来检阅国内管理学、特别是战略管理学研究的现状: 第一,国内的商学院,包括其中的管理学各学科,大多脱胎于两个传统院系:工程和经济。因此商学院的研究课题和学科传统,往往来自于工程学、运筹学、管理科学、以及宏观与微观经济学。

第二,由于上述的原因,不论是本领域内还是领域外的研究者,对于管理学和战略管理学的定义、范畴、学科归属、典型课题、学术特点等,均存在模糊之处。

第三,国内传统体制内不存在真正研究型的博士项目。最好的博士毕业生往往会进入实业界工作,而不是在高校任教。

第四,国内管理学研究最主要的方式是案例,但大多是以案例来说明或支持理论,而不懂得如何使用案例来进行以理论构筑为目的的归纳式研究(inductive research)。

研究方法

期刊选择与时间范围:

通过四个步骤决定选用2003年全年的《管理世界》和《南开管理评论》作为样本刊物。

样本选取:

选取论文的主要依据是管理学学会战略管理分部的“领域陈述”(domain statement)。其中确定战略管理学的主要课题包括:战略制订与实施、战略规划与决策过程、战略控制与报酬制度、资源配置、多元化与组合战略、竞争战略、合作战略、总经理的选择及其行为、以及高层管理团队的组成与机制。在此基础上,我们把选取范围扩大到国外战略管理学博士项目课程中的其他典型课题,主要属于组织理论与国际战略管理等“近亲”或分支学科。

评估程序:

两位作者交叉进行甄别工作,并取得意见一致。

研究发现与讨论

作者:

在总共42篇论文中,

一位作者:14篇(33%)

两位作者:17篇(40%)

三位作者:6篇(14%)

四位以上:4篇(10%)

平均每篇论文的作者数目与国外管理学刊物相比或许稍低些,但情况大致相仿,显示出合作研究(占总数近三分之二)是国内学术活动的主流。另外一方面,三位或三位以下作者的论文共占总数近90%。这一事实可能表明战略管理学研究并不适合三位以上的多位研究者共同合作。

课题:

公司治理/股权结构/董事会:11篇(26%)

竞争力/竞争优势:6篇(14%)

跨国公司/国际战略:6篇(14%)

创新:3篇(7%)

企业家/职业经理人:3篇(7%)

本领域内一些最基本的课题,例如属于战略内容的行业分析、战略组别(strategic groups)、商务层(business-level)战略、横向多元化与纵向一体化、合并与兼并等,以及属于战略过程的决策机制、结构选择等,均未得到应有的位置。

在出现的课题中,除了“竞争力/竞争优势”一类外,其他几类均属跨领域的课题,而不被视为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

研究对象/公司类型:

虽然各类公司均有所涉及,可以看出比较受偏爱的研究对象是国内的上市公司(共7篇)。

论文类型:

描述型:16(38%)——以案例或数据描述现象,而不涉及实证分析。实证型:10(24%)——以定量分析验证理论性假设。

概念型:9(21%)——试图论述变量或概念之间的关系,但并不加

以实证分析。

文献型:7(17%)——对文献的回顾、总结、评论、延伸。

规范型:7(17%)——表明立场或是政策性的文章。

定性经验型:1(2%)——以案例、访谈等形式获得的定性数据构筑变量

或概念之间的关系。

模型演绎:1(2%)——以演绎数学模型为主。

数据来源/样本/分析方法:

我们对总共26篇描述型、实证型、和定性经验型论文的数据来源做了如下统计(有重叠):

二手资料/数据: 11(42%)

问卷调查:10(38%)

访谈:5(19%)

资料来源:

约有40%的论文采用了包括文档资料、历史资料、各类出版物、网站、以及其他公开源的二手数据,约60%利用了包括问卷、访谈、及实地调查在内的一手资料。

样本:

企业层面——数十家至数百家;个人层面——可至两、三千家

统计模型:

相关分析——ANOV A——LISREL——多元回归

至少一篇论文的作者显然以为基于数据的描述性统计(descriptive statistics)就是实证研究。

很少有关于有效性与可靠性(construct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的讨论;很少有研究者对于自己的方法(Method)部分做出全面和细致的描述,这包括了对数据来源、收集方法、最终样本、变量衡量等各个方面的汇报。

在《管理世界》的23篇论文中约有7篇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了案例,但作者们普遍没有通过使用基本的编码(coding)和编组(grouping)等定性数据分析手段进行理论探讨。

理论/文献基础:

在所有42篇论文中,有近40%或者根本不以理论发展为目的(a-theoretical,如规范型和部分描述型论文),或者严重缺乏理论和文献基础。

在剩下的二十五、六篇论文中,有约三分之一是基于经济学、金融学的理论和文献。这些论文除了题目与战略管理有重叠外,并不是真正的管理学论文。

只有另外的大约十六、七篇论文试图对战略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做出延伸或实证。但即使是这十六、七篇论文,对理论和文献的回顾也大多缺乏完整性,对支持性文献和理论角度的选择有很大的随意性。它们往往不是建立在一个前后连贯的理论框架(coherent framework)之上,而是简单地把各种文献拼凑在一起。但即使如此,对管理学理论的使用也只限于集中的一小部分。

作者所属机构:

在总共二、三十所研究机构中,

南开大学:9篇(其中《南开管理评论》上7篇)

中山大学:5篇

北京大学:4篇

西安交大:4篇

南京大学:3篇

其余基本上均匀分布。与国外管理学期刊情况很不相同的是,我们在这里较少看到跨学校的合作(总共才7篇)。

论文页数:

论文页数一般在10页以下。《管理世界》有5篇超过10页,但也只有一篇超过13页。这与国外主流管理学刊物平均三十来页的论文篇幅形成对比。

评估总结

1.国内战略管理学研究在课题和论文类型方面尚未进入“主流”。研究项目涉及的课题很多是在战略管理的“边缘”领域,或是与经济学、金融学的交叉部分。总体来看,国内战略管理研究缺乏能与当前西方主流战略管理学及相关领域的刊物相看齐或相追随的研究题目和研究领域。在研究类型上也尚未进入以理论实证型为主的“现代”时期。

2.在理论上,我们所检阅的论文普遍缺乏深入的讨论,在使用当代西方战略管理或其它相关理论和文献方面显得十分薄弱。文章列举的参考文献在我们看来普遍不足够或不适合。理论假设的发展和创建缺乏严谨性(rigor)和内在逻辑的一致性(internal consistency)。大多数假设缺乏理论意义,只是在简单预测变量之间在统计学上的关联,或是重复国外同行早已反复证明的常识(只是换成一个中国样本而已)。总体上看,对理论发展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极其有限。

3.在方法上,少量的实证型论文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偏差。最为突出的是,研究者很少对方法一节做认真严肃的描述和披露,使得我们对相当一部分的论文无法明确判定其“分析单元”(unit of analysis)与“分析层面”(level of analysis)。

结论:以Academy of Management的通行标准去参照这42篇论文(假设语言不成为障碍),我们的判断是这些论文在从一流到三流的国际学术刊物评审过程中均不能获得“修改后再投稿”(revise and resubmit)的机会;在主要的管理学年会程序中也会被淘汰(一般淘汰率为三分之二);在地区性学会(如管理学学会亚洲分会——Asia Academy of Management)则有一定的可能性。

与美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相对照,我们认为这些论文整体上大约处于六、七十年代,即严格的同行匿名评审制度形成以前的水平。

发展方向与前景

理论上:我们认为简单地把西方管理学理论应用于中国管理学研究,或者以中国企业为样本加以验证,都缺乏足够的理论贡献。中国管理学研究者可能在如下两个方面做出较大的贡献:

第一是在中国背景(Chinese context)下对西方管理学理论及其所预测的结果进行修正(modification)。例如Xin and Pearce(1996),Child and Lu (1996),Luo, Shenkar, and Nyaw(2001);Luo(2002)。

第二是在中国背景下创建出新的理论。例如Boisot and Child(1996)。

方法上:上述第一类研究主要应使用实证手段。大量的实证研究是发展理论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被称为“科学”的学科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

上述的第二类研究,我们在此大力提倡定性经验型研究手段的使用。以实地调查、访谈、案例、内容分析、定性数据编码和编组等为特征的定性研究方法是在理论和文献匮乏的领域里进行理论构筑工作的有效手段。这些方法尤其适合我们提出的建立新理论的目标。

这方面的例子包括Yan and Gray(1994)的案例研究和Chandler所做的工作。Chandler在一个缺乏理论的时代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对美国的大型工业企业进行考察,得出公司结构必须紧随战略的著名论断。

我们正处在中国战略管理理论的“前现代”(pre-modern)时期,也有理由期待由研究方法来带动理论的进步。

讨论(1):中国的战略管理学尚有待于摆脱其他传统、尤其是经济学的“影子”,而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

1)每期《管理世界》的十五篇左右论文中,一大部分是各种关于经济学的课题,只有一小部分才与管理学有关。

2)《管理世界》一般被认为是国内最权威的管理学期刊,但这样一个本应是纯学术性的刊物却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这样一个政策研究机构所主办,因而许多论文的定位介于理论与政策之间,不能作出专一的学术贡献。

3)有些自称属于战略管理类的论文,实际上却是在行业层面(industry level),而非企业层面(firm level)上展开分析。

4)充斥于这两种刊物的管理学论文中的各种政策建议,也反映出根深蒂固的经济学思维倾向,即为公众利益服务、为政府的宏观和产业政策提供依据,似乎管理学就是为社会谋利的、改良了的经济学,而管理学所特有的为企业(the private sector)服务的立场却失落了。

讨论(2):学术界本身在概念上的这种混乱也造成了实业界对经济与管理之间的界限认识模糊。

1)社会上“经济管理”一词到处流行;经济学家们一再被请去为企业“把脉诊断”。我们担心这种状况会对中国企业管理的实践带来不利的影响。

2)如果我们的药方只会从依靠行业政策出发来提升所有企业的竞争力,或者以为制度(比如一个“最佳”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解决所有企业的困境,那么我们还需要职业经理人来做什么?

3)管理的精髓是在于经理人的抉择(managerial discretion),在于战略与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结合(fit),而不仅仅是政策、制度、与行业环境的问题。

4)我们呼吁学界重温Porter(1981)自己关于战略管理与产业经济学区别的经典文献,以及Rumelt, Schendel, and Teece(1991)关于战略管理不是应用微观经济学,而经济学家也学不会管理的精彩论断。

管理战略研究报告分析报告

★研讨理论★指引操作★解读案例★传授密笈★ 理论篇解读要约收购:不久前,国证券市场先后发生南钢股份与成商集团两起 要约收购案,在市场中引起很大反响。要约收购是一种怎样的收购方 式,在我国的企业并购中将占有怎样的地位?………………(P1) 如何管理应收帐款?(下):应收账款管理是每个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 应收账款的产生与追收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的销售有关,安全有 效的管理应收账款应当从预防和追收两个方面进行…………(P3) 案例篇文化改造要从心出发:许多企业对增进效率、改良组织越来越重视,但 同时也发现凡是牵涉到质的改变,困难便大大增加。这种深层次的企 业改变,是一种企业文化的改造,需要从心出发………………(P5) 不同市场不同宣传——A啤酒集团的路演宣传策划方案:宣传策划是每个 企业都需要进行的重要市场活动,路演也是许多家用消费品厂商习惯 运用的方式。要想取得好的成绩也必须要花费一定功夫,A集团做到 了……………………………………………………(P7)操作篇如何做好客户关系管理?:现代客户的消费习性与过去不同,除了重视 产品或服务的品质外,还希望企业能提供售后服务与新消费资讯的公 布等,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要提高营业额,应如何做好客户关系工 作?…………………………………………………………………(P9)如何有效颁布执行新制度?:颁布规章制度是每个企业必不可少的管理 方法,但是在新制度的颁布或旧制度的修改中,总会遇到来自不同层 面的阻力,如何颁布新制度才能避免这种现象?……………(P10) 点评篇重视失败预兆可以避免破产危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一些企业 逐步走向破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 就是企业陷落的征兆……………………………………………(P12) 戴尔:不仅仅是直销的成功:戴尔的成功具有神话色彩,这绝不仅仅因 为它的成长速度和取得的成绩,它成功的经验也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 课题,直销?价格?战略?文化?似乎都是,又似乎都不够准确,戴 尔应当引起我们哪些思考?……………………………………(P13) 【理论篇】 解读要约收购 不久前,国证券市场先后发生南钢股份与成商集团两起要约收购案,在市场中引起很大反响。要约收购既是国外成熟证券市场公司收购的典型方式,又是各国证券法调整的核心畴。一般情况下,要约收购都是实质性的重组,反映了受购方的自身实力和对重组的信心,因而在美国等发达的资本市场一直被广泛采用。我国的相关政策也已经对要约收购进行了规定,但时至今日才有实际案例发生。要约收购是一种怎样的收购方式,在我国的企业并购中将占有怎样的地位? 一、要约收购定义 收购上市公司的基本方法包括以下三种:协议收购、要约收购和委托书收购。 要约收购是指:绕过目标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直接向股东发出要约,收购全部或部分发行在外的股票,以达到对目标公司进行控制的一种收购行为,可以现金、股票或二者混合形式进行。 要约收购包含“部分自愿要约”与“全面强制要约”两类型。部分自愿要约是DOC格式

中国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状况

20XX年中国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状况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是中国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需要。近年来,中国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坚决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切实加强对发明创造的保护,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中国秉承开放态度,积极建立、扩展和深化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全方位、多层次和多形式合作,取得积极成效。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过程中,中国从事知识产权立法、执法和司法相关工作的有关部门积极介绍中国知识产权和促进创新有关的政策措施,研究学习和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和做法,增进共识,依法维护中外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合作共赢的良好国际氛围,不断提高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影响力。 20XX年有关部门开展的国际交流合作状况主要如下: 商务部进一步推进与经贸相关的多双边对外谈判、双边知识产权合作磋商机制及国内立场的协调等工作。牵头有关政府部门参加中国-美国、中国-瑞士、中国-俄罗斯、中国-欧盟等一系列政府间知识产权工作组会议,牵头有关政府部门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知识产权理事会会议及知识产权相关议题谈判、亚太经合组织(APEC)知识产权专家组第38次和第39次会议,顺利完成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第25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中欧领导人峰会、中欧高级别战略和经贸高层对话、中英经济财金对话项下知识产权议题的磋商工作,推动落实金砖国家知识产权合作计划,取得积极成果。继续在国际层面广泛介绍和宣传中国知识产权政策和保护成就,在美国举办了第四次“中国知识产权海外交流活动”。牵头执行《中美知识产权合作框架协议》、《中欧知识产权合作协议》,推动中美、中欧合作项目的落实,组织立法、司法和行政部门官员赴美开展“中美知识产权立法交流项目”,获得各界一致好评。组织协调多项重要知识产权谈判,完成中国-韩国自贸区知识产权章节、中国-澳大利亚知识产权章节文本谈判,继续稳步推进中日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知识产权章节谈判,牵头推动中国-欧盟地理标志合作协定谈判取得新进展。继续完善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及预警机制,推动中国驻外机构加强涉外知识产权工作,在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等海外重要展会上设立中国参展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站,为中国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研究海外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完善海外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建设,创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名录和国内外知识产权典型案例数据库,发布《境外企业知识产权指南(试行)》。加强涉外知识产权信息交流和分享,组织有关政府部门召开年度涉外知识产权信息沟通交流会,通过《知识产权国际快讯》等方式及时分享国际知识产权相关动态信息。 全国人大法工委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在中欧知识产权合作框架下,两次赴欧盟就专利法和著作权法修改问题开展了系列研讨和调研,举办著作权法国际研讨会;派员参加商务部组织的赴美“中美知识产权立法交流项目”。

国内外英语写作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国内外英语写作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一、英汉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汉语与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因受汉语的影响,习惯用汉语思维。无论从词法、句法、篇章结构上还是思维模式上,他们的作文都难免带有汉语的痕迹 1.词法方面 每一种语言的词汇都可以反映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面貌,制度和习俗等。如果不了解该语言所处的特定文化背景,就难以理解词汇的准确意义。另外,英语中有些词类的划分与汉语也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名词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分为表语形容词和定语形容词。在英语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应该特别注意英语词汇的特征。 (1)词汇的虚实 汉语思维是整体、综合的,而英语的思维是分析、独特的(马秉义,199 6)。这种思维差异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汉语往往偏好种概念的词,即是泛指,用词概括而模糊;而英语偏好属概念的词,即特指,用词具体而细腻。 (2)词性的差异 汉语对词性的界定相对宽松,词语的词性往往在句子中才会彰显。如果单独呈现,则难以判断词性。而英语大部分词放入句子之前一般都有较明确的词性。由于受汉语的影响,中国学生对英语词语的的词性把握相对缺乏严谨性,在用英语写作时只注意词汇的词义而忽视了其词性,结果导致了许多语言错误。例如: Many people against the plan. (将介词against误用为动词) I’m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 the sports meeting han been cancelle d (将动词regret误用为形容词) (3)词语的搭配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英语词语搭配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汉语中某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英语不同的表达,而且这些表达是约定俗成的,如果忽略了这种差异就会出现语言错误。 比如,许多学生习惯把“学习知识”说成 Learn knowledge,这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的表达应该为acquire knowledge。如果照汉语的习惯来构建英语表达就会导致搭配不当的语言错误 (4)词义的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背景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英汉两种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也存在差异。例如“龙”(DRAGON)在中国人眼里是吉祥的特征,而在西方却是象征邪恶。若将“望子成龙”译为:to hope one’s son will become a drag on,英美人士会感到奇怪。 但译为:to hope one’s son bright future,英美人士可以获得与汉语读者相近的或相同的理解。

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权威学术刊物目录(试行)

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权威学术刊物目录(试行) 一、综合类 序号刊物名称主办单位 1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 2中国科学A、B、C、D辑中国科学院 3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 4中国工程科学中国工程院 5求是中共中央宣传部 6新华文摘人民出版社 7光明日报理论版 8人民日报理论版 二、数学、物理、化学、化工 序号刊物名称主办单位 1应用数学学报中国数学会 2数学学报中国数学会 3数学进展中国数学会 中科院理论物理所 4理论物理通讯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中国物理学会 5中国物理快报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6地球物理学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中国物理学会 7化学物理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8物理学进展中国物理学会 9物理学报中国物理学会 10生物物理学报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11大气科学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12光学学报中国光学学会 13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中国光学学会 14硅酸盐学报中国硅酸盐学会 15声学学报中国声学学会会刊,中科院声学 研究所主办 16色谱中国化学会 17无机化学学报中国化学会 18物理化学学报中国化学会 19化学学报中国化学会 20电化学中国化学会 21分析化学中国化学会 22应用化学中国化学会 23有机化学中国化学会 24高分子学报中国化学会 25化学通报中国化学会 中国化学会 26中国化学快报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中国化学会 27高分子科学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28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教育部(吉林大学承办) 29化工学报中国化工学会

CSSCI经济、管理等类学术期刊影响因子排名

经济学 排名期刊名称主办单位刊号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五年)四年平均值1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CN11-1081/F9.838.60911.55514.45311.112 2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CN11-1078/F8.983 5.9097.0849.0357.753 3经济学(季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N 11-6010/F—— 4.703 4.267 5.386 4.785 4金融研究中国金融学会CN11-1268/F 5.003 3.423 4.669 5.902 4.749 5中国工业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CN11-3536/F 4.797 4.073 3.814 5.644 4.582 6世界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CN11-1138/F 4.535 3.557 3.965 5.742 4.450 7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CN11-1087/F 3.307 3.988 4.318 4.961 4.144 8国际金融研究中国国际金融学会CN11-1132/F 5.326 3.170 3.389 3.066 3.738 9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CN11-1024/F 3.573 2.560 3.878 4.486 3.624 10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CN11-1262/F 3.341 3.018 3.417 3.782 3.390 11中国农村观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CN11-3586/F 2.673 2.193 2.750 4.628 3.061 12财经研究上海财经大学CN31-1012/F 3.135 2.258 2.589 3.223 2.801 13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CN11-1323/F 2.854 2.478 2.425 3.200 2.739 14中国土地科学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CN11-2640/F 2.402 2.675 2.518 2.999 2.649 15国际经济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CN11-3799/F 3.753 2.385 2.285 2.143 2.642 16世界经济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CN31-1048/F 3.308 2.473 2.188 2.395 2.591 17国际贸易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CN11-1692/F 2.905 2.477 2.242 2.690 2.579 18经济科学北京大学CN11-1564/F 3.083 1.968 2.185 3.065 2.575 19南开经济研究南开大学经济学院CN12-1028/F 2.508 1.323 2.424 3.025 2.320 20农业技术经济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CN11-1883/S 2.221 1.798 1.901 2.549 2.117 21世界经济文汇复旦大学CN31-1139/F 2.143 1.453 2.245 2.596 2.109 22财贸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CN11-1166/F 2.059 1.533 2.240 2.560 2.098 23经济学家西南财经大学CN51-1312/F 2.08 1.593 2.347 2.303 2.081 24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CN11-1517/F 2.272 1.718 2.075 2.172 2.059 25证券市场导报深圳证劵交易所综合研究所CN44-1343/F 2.641 1.602 1.687 2.142 2.018 26产业经济研究南京财经大学CN32-1683/F 1.783 1.763 2.153 2.283 1.996 27经济评论武汉大学CN42-1348/F 1.944 1.673 2.013 2.113 1.936 28国际贸易中国商务出版社CN11-1600/F 2.774 2.023 1.542 1.363 1.926 29财经科学西南财经大学CN51-1104/F 2.179 1.584 1.673 1.768 1.801 30当代经济科学西安交通大学CN61-1400/F 1.944 1.447 1.675 2.093 1.790 31现代日本经济吉林大学、全国日本经济学会CN22-1065/F 1.8 1.863 1.829 1.414 1.727 32财经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CN21-1096/F 1.965 1.317 1.567 1.933 1.696 33财经理论与实践湖南大学CN43-1057/F 2.032 1.530 1.460 1.743 1.691 34城市发展研究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N11-3504/TU 1.448 1.569 1.822 1.896 1.684 35审计与经济研究南京审计学院CN32-1317/F 1.42 1.413 1.859 2.002 1.674 36当代财经江西财经大学CN36-1030/F 1.774 1.468 1.685 1.747 1.669 37南方经济广东经济学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CN44-1068/F 1.773 1.181 1.589 2.094 1.659 38上海财经大学学报上海财经大学CN31-1817/C 1.88 1.380 1.658 1.687 1.651 39宏观经济研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CN11-3952/F 1.915 1.535 1.625 1.460 1.634 40商业经济与管理浙江工商大学CN33-1336/F 1.738 1.235 1.458 1.803 1.559 4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山西财经大学CN14-1221/F 1.594 1.277 1.602 1.724 1.549 42经济与管理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CN11-1384/F 1.769 1.287 1.382 1.617 1.514 43上海经济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CN31-1163/F 1.357 1.424 1.658 1.554 1.498 44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CN11-1591/F 1.501 1.174 1.561 1.649 1.471 45税务研究中国税务杂志社CN11-1011/F 1.779 1.133 1.611 1.360 1.471 46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CN32-1544/F 1.886 1.442 1.288 1.207 1.456 47中央财经大学学报中央财经大学CN11-3846/F 1.605 1.253 1.349 1.508 1.429 48城市问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CN11-1119/C 1.677 1.273 1.218 1.484 1.413 4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CN42-1663/F 1.336 1.160 1.517 1.628 1.410 50财贸研究安徽财经大学CN34-1093/F 1.256 1.194 1.524 1.637 1.403 51经济问题探索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CN53-1006/F 1.433 1.108 1.320 1.294 1.289 52国际经贸探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CN44-1302/F 1.5820.987 1.110 1.249 1.232 53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CN33-1154/F0.759 1.147 1.376 1.614 1.224 54金融经济学研究广东金融学院CN44-1696/F 1.139 1.130 1.252 1.252 1.193 55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CN11-3645/F 1.15 1.150 1.296 1.163 1.190 56农村经济四川省农业经济学会CN51-1029/F 1.2570.981 1.220 1.269 1.182 57江西财经大学学报江西财经大学CN36-1224/F0.9310.872 1.370 1.291 1.116 58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CN11-1077/F 1.0950.994 1.185 1.173 1.112 59现代经济探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CN32-1566/F 1.0120.994 1.346 1.088 1.110 60经济学动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CN11-1057/F 1.1370.914 1.126 1.197 1.094 61经济经纬河南财经政法大学CN41-1421/F 1.0860.884 1.141 1.239 1.088 62改革重庆社会科学院CN50-1012/F——0.503 1.161 1.591 1.085 63亚太经济福建社会科学院CN35-1014/F 1.4530.9160.9550.990 1.079 64经济纵横吉林省社会科学院CN22-1054/F 1.1880.963 1.107 1.044 1.076 65经济问题山西省社会科学院CN14-1058/F 1.1690.8940.995 1.068 1.032 66云南财经大学学报云南财经大学CN53-1209/F 1.2010.8010.8660.9110.945 67当代经济研究吉林财经大学CN22-1232/F0.9570.8230.9940.9260.925 68广东财经大学学报广东财经大学CN44-1446/F0.8640.8000.9110.8420.854 6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河北经贸大学CN13-1207/F0.7510.7390.7760.8640.783 70中国经济问题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CN35-1020/F0.7190.3330.5820.8530.622 71价格理论与实践中国价格协会CN11-1010/F0.6860.5130.6900.5610.613 72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CN35-1023/F0.4960.3950.5290.5020.481 73政治经济学评论中国人民大学CN11-5859/D—————————— 以下为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排名期刊名称主办单位刊号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五年)四年平均值1金融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CN11-5865/F—————— 1.778 1.778 2金融论坛城市金融研究所、中国城市金融学会CN11-4613/F 2.348 1.083 1.000 1.504 1.484 3上海金融上海市金融学会CN31-1160/F 1.801 1.251 1.390 1.215 1.414 4技术经济中国技术经济学会CN11-1444/F 1.138 1.135 1.219 1.264 1.189 5现代城市研究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CN32-1612/TU 1.1680.916 1.295 1.333 1.178 6税务与经济吉林财经大学CN22-1210/F 1.225 1.113 1.212 1.001 1.138 7消费经济湘潭大学、湖南商学院、湖南师范大学CN43-1022/F 1.215 1.041 1.165 1.129 1.138 8保险研究中国保险学会CN11-1632/F0.839 1.069 1.408 1.152 1.117

一个老外总结的中国式英语及正确的说法

一个老外总结的中国式英语及正确的说法 其中每行第一部分是汉语说法,第二部分是Chinglish说法,第三部分则是英语的标准说法。 ①欢迎你到... ②welcome you to ... ③welcome to ... ①永远记住你②remember you forever ③always remember you(没有人能活到forever)①祝你有个... ②wish you have a ... ③I wish you a ... ①给你②give you ③here you are ①很喜欢... ②very like ... ③like ... very much ①黄头发②yellow hair ③blond/blonde(西方人没有yellow hair的说法) ①厕所②WC ③men's room/women's room/restroom ①真遗憾②it's a pity ③t hat's too bad/it's a shame(it's a pity说法太老) ①裤子②trousers ③pants/slacks/jeans ①修理②mend ③fix/repair ①入口②way in ③entrance ①出口②way out ③exit(way out在口语中是crazy的意思) ①勤奋②diligent ③hardworking/studious/conscientious ①应该②should ③must/shall ①火锅②chafing dish ③hot pot ①大厦②mansion ③center/plaza ①马马虎虎②so-so ③average/fair/all right/not too bad/OK(西方人很少使用so-so) ①好吃②delicious ③good/nice/tasty/appetizing(delicious在中国被滥用) ①尽我最大努力②try my best ③try/strive(try的本意就是try my best) ①有名②famous ③well-known/renowned/legendary/popular(famous在中国被滥用) ①滑稽②humorous ③funny/witty/amusing/entertaining ①欺骗②to cheat ③to trick/to play a joke on/to con/to deceive/to rip off ①车门②the door of the car ③the car's door ①怎么拼? ②how to spell? ③how do you spell? ①再见②bye-bye ③bye/see you/see you later/later(bye-bye有些孩子气) ①玩②play ③go to/do(play在中国被滥用) ①面条②noodles ③pasta(noodles有些孩子气) ①据说②it is said ③I heard/I read/I was told ①等等②and so on ③etc. ①直到现在②till now ③recently/lately/thus far ①农民②peasant ③farmer ①宣传②propaganda ③information

_2010战略管理案例研讨会_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 “2010战略管理案例研讨会”会议纪要 2010战略管理案例研讨会组委会 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工作,由四川大学、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共同主办,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大学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承办,四川大学校友会工商管理学院分会、《战略管理》杂志社、经济管理出版社共同协办的“2010年战略管理案例研讨会”于2010年6月5日在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顺利召开。 出席本次会议的有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徐二明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助理高闯教授、加拿大约克大学谭劲松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吕源教授、安徽财经大学副校长陈忠卫教授、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徐玖平教授、四川大学校友会工商管理学院分会会长洪清鹏先生等,还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以及其他大学的知名专家及学者,四川大学校友会工商管理学院分会的各位会长、秘书长和校友也参加了本次会议。 6月5日上午的开幕式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开始,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揭筱纹教授作为本次会议的组委会主席主持了开幕式。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徐玖平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对参会代表表示了热烈欢迎。中国人民大学徐二明教授作为本次大会的学术委员会主席,高度肯定了2007年与2009年两届在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举行的战略管理国际会议的成绩,并对本次战略管理案例研讨会寄予厚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助理高闯教授、四川大学校友会工商管理学院分会会长洪清鹏先生作为本次会议的嘉宾代表,都在开幕式上致辞。 在开幕式后的主题报告上,加拿大约克大学的谭劲松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的吕源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徐二明教授、安徽财经大学的陈忠卫教授分别从战略管理案例研究方法、战略管理前沿研究问题、战略管理案例创新等方面对战略管理领域的案例研究作了全新的阐释。他们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获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认同。 在6月5日下午的分会场上,参会代表们围绕“战略与管理工程:企业、环境与危机”的主题,在两个分会场对企业战略案例、企业策略案例及企业实例剖析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广泛、深入的研讨。 来自首都经贸大学的张映红、中国人民大学的奚艳燕、武汉大学的夏清华、重庆交通大学的邹朝菊等专家和学者分别从“老字号企业创新的内部影响因素:基于王致和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导向的企业创新战略研究”、“大学衍生企业的战略形成与特征”、“园区开发型企业的会计核算特殊性及审计思路”等主题对企业战略案例做了精彩的报告,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来自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陈维政、浙江工商大学的吴义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张余华、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张黎明、电子科技大学刘樑、电子科技大学柏帅蛟等专家及学者分别从“独立董事的津贴激励与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关系研究”、“社会网络分析与战略管理”、“海尔集团大规模定制策略的实践”、“红牛实业有限公司的‘借船出海’品牌战略”、“非常规应急事件处理”、“组织异向变革的宏观模型:动力、行动者和变革结果”等主题对企业策略案例进行了精彩发言和2010年7月 第2卷第2期战略管理Journal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Jul.,2010Vol.2Issue 2130

国内英语口语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f6831322.html, 国内英语口语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何丹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34期 摘要:现阶段国内外学者对于英语口语的重视,我国开始出现许多关于它的学术文章。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10种外语期刊中口语研究的资料,从研究数量、方法、内容三个方面得出,它的研究趋势持续上升。据资料显示,本科生对它的关注度最高,以及英语专业的研究对象较为多一些。本文根据研究现状的浅析,可以看出,即使在现在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总体研究中研究对象太统一,不广泛。对学习重要内容相对较弱等问题。 关键词:英语口语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发展趋势 我国相关专业的学者总体来说对于英语口语研究起步较晚。从王立非老师在2004年研究得出,我国口语的发展是从1995年开始,在此之前,我国英语口语的研究成果极为少数。近些年,随着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教育学、语料库等相关学科的开展,加上国内外研究学者的水平上升,英语口语得到了直线上升的趋势。在它领域中研究的数量、内容以及方法都得到了突破性的转变。本文对近今年英语口语的分析,提出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为提高它的发展做出贡献。[1] 一、英语口语研究的现状 1.基本现状 关于口语近五年来的研究,总体研究数量是持上升趋势的,在2000年前,我国对英语口语的研究较少,但是,之后关于它的论文资料相继增加。直到2005年,达到了一个上升顶峰。不可否认,之后虽然发展相比较为缓慢,但是相关研究内容以及范围在扩大,形成了动态发展模式。这也代表我国相关学者对于它的重视在不断增加。 2.研究对象 对于近五年来英语口语专业的研究对象大部分都是本科生。统计得出,作为英语专业的本科生研究文章多于非相关业的。针对小学生英语口语以及高职类英语口语的相关研究几乎没有。[2] 3.研究方法 从研究的方法来看,我国对于它的研究,可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实证研究,它是根据数据的分析来解答相关的问题,此类研究的方式是一种定量研究,它指量化统计以及分析,主要是以数据资料的收集通过统计工具进行分析运算,得出结果。另一方是非材料性研究,是指根据有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分析提出相关的理论。此类研究主要是对数据的要求极高。

研究会成立可行性报告

研究会成立可行性报告 篇一:关于成立法学研究会的申请报告 关于成立刑事法学研究会的申请报告 市法学会: 为贯彻学习《中国法学会关于进一步繁荣法学研究的意见》以及刑法工作的有关指示和精神,推动我市刑事法学者和实务工作者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市刑事法学的发展,为宜昌市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全面法律服务,我们申请成立宜昌市刑事法学研究会,现将有关事项汇报如下: 一、成立本会的背景和意义 新中国刑法学研究50年的历程表明,新中国刑法学研 究不仅勇于探索,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广阔的研

究领域和美好的发展前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刑事立法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应当看到,同其他部门立法一样,刑事立法往往是应形势之急需制定的,即使是1997年修订的刑法,也缺乏深入的研究和严密的论证,其合理性、科学性和操作性都不无再思的余地;刑事司法虽然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相比有了巨大的改进,但是非理性的成分依然存在。这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刑法学研究,应当更为理智地思考刑事立法的利弊得失和刑事司法的操作规则,为完善刑事立法、改善刑事司法提供建设性的而不是注脚性的、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不是单纯标新立异的理论观点。刑法学研究有责任 为提高刑事立法的科学性和刑事司法的合理性,为改善刑事立法理念和刑事司法观念作出贡献。而如何发挥理论的魅力,完成刑法学应有的使命,则是21世纪向刑法学者们提出的挑战。

50年来,新中国的刑法学研究,在内容上不断丰富,不仅在刑法基本问题的研究上开辟了许多新的方面,而且在具体犯罪的研究上增加了对许多新的犯罪形态的研究;不仅从一国刑法的研究延伸到区际刑法进而到国际刑法的研究,而且紧跟国际领域刑法学研究的趋向,将研究的触角伸向环境保护领域和生命工程领域。刑法学是一门开放性的科学,刑法学研究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不仅要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发展自己的研究方法,而且要关注人类生活的新领域,研究人类在新的发展空间遇到的刑法问题。只有置身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刑法学研究才有前途。刑法学研究历来十分关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中国刑法学的研究,始终是紧密结合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刑事立法、刑事司法进行的。同时,刑法学研究离不开社会法治状况的大背景,刑法学研究的繁荣又反过来促进社会法治的进步。中国社会法治状况的好

中国式英语及地道英语的说法比较

中国式英语及地道英语的说法比较 其中每行第一部分是汉语说法,第二部分是Chinglish说法,第三部分则是英语的标准说法。 ①欢迎你到... ②welcome you to ... ③welcome to ... ①永远记住你②remember you forever ③always remember you(没有人能活到forever) ①祝你有个... ②wish you have a ... ③I wish you a ... ①给你②give you ③here you are ①很喜欢... ②very like ... ③like ... very much ①黄头发②yellow hair ③blond/blonde(西方人没有yellow hair的说法) ①厕所②WC ③men's room/women's room/restroom ①真遗憾②it's a pity ③that's too bad/it's a shame(it's a pity说法太老) ①裤子②trousers ③pants/slacks/jeans ①修理②mend ③fix/repair ①入口②way in ③entrance ①出口②way out ③exit(way out在口语中是crazy的意思) ①勤奋②diligent ③hardworking/studious/conscientious ①应该②should ③must/shall ①火锅②chafing dish ③hot pot ①大厦②mansion ③center/plaza https://www.doczj.com/doc/1f6831322.html, ①马马虎虎②so-so ③average/fair/all right/not too bad/OK(西方人很少使用so-so) ①好吃②delicious ③good/nice/tasty/appetizing(delicious在中国被滥用) ①尽我最大努力②try my best ③try/strive(try的本意就是try my best) ①有名②famous ③well-known/renowned/legendary/popular(famous在中国被滥用) ①滑稽②humorous ③funny/witty/amusing/entertaining ①欺骗②to cheat ③to trick/to play a joke on/to con/to deceive/to rip off ①车门②the door of the car ③the car's door ①怎么拼? ②how to spell? ③how do you spell? ①再见②bye-bye ③bye/see you/see you later/later(bye-bye有些孩子气) ①玩②play ③go to/do(play在中国被滥用) ①面条②noodles ③pasta(noodles有些孩子气) ①据说②it is said ③I heard/I read/I was told ①等等②and so on ③etc. https://www.doczj.com/doc/1f6831322.html, ①直到现在②till now ③recently/lately/thus far ①农民②peasant ③farmer ①宣传②propaganda ③information

国内英语口语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_李英

我国学者对英语口语研究起步较晚,1995年以前,该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以数据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更是凤毛麟角(王立非等,2004)。王立非等(2004)总结了我国英语口语研究从1995年至2004年6月期间的成 就,提出口语语音与音位特点的研究为空白以及口语研究的方法不够多样化等问题。但是,近几年来,随着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二语习得、教育学、语料库、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国内外语研究者学术水平的提高,英语口语研究出现了迅猛发展,在研究数量、内容以及方法等方面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拟对近10年中(2000—2009)我国外语类主提高。 1文献检索范围见表1。 李 英 教育部考试中心 闵尚超 浙江大学 摘 要: 本 一,研究内容层面不足,对学习主体的研究相对薄弱等问题。主题词:英语口语;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2 英语口语研究的现状 2.1 基本趋势 通过S P S S卡方检验,我们发现过去10年国内10种外语类期刊上发表的英语口语论文在数量上并没有显著差异(P e a r s o n C h i-Square=15.575,Sig.=.076>.05),说明我国英语口语研究呈平稳发展的趋势。表1显示,前5年只有8种刊物登载了66篇相关文章,占总数的39.5%。而后5年有10种刊物登载了101篇相关文章,占了60.5%。这说明国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英语口语研究的行列。 2.2 研究对象 从研究对象看,过去10年国内英语口语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为本科生。其中,明确指出研究对象为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研究有53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研究有49篇。此外,仅有3篇研究研究对象涉及非英语专业研究生,5篇涉及英语专业研究生,研究对象涉及初高中生的研究仅5篇。(孙艳等,2003;何小凤等,2003;王初明,2004;陈桦, 2006a、2006b、2006c、2008等)。针对小学英语口语以及大专生和高职生的英语口语研究几乎为空白。 2.3 研究方法 针对外语教学研究方法的分类,国内外外语界的专家学者存在不同看法。本文借鉴高一虹等(1999)所提出的分类标准,将研究方法简化为两大类:实证性研究和非材料性研究。实证性研究指以系统采集的材料为基础的研究,包括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以及两者相结合的研究。非材料性研究指不以系统采集的材料为基础的研究,包括个人感想、操作描述及理论思辨等。基于上述分类,英语口语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情况如表 2和图1所示。 从表2和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2000年至2001年,我国英语口语研究中非材料性研究稍占优势。但是,从2002年起,实证性研究开始逐渐增多,超过非材料性研究,并一直保持绝对优势。这说明国内研究人员已响应众多学者对应用语言学研究中采用实证性研究方法的呼吁(桂诗春,1988;桂诗春、宁春岩,1999;王立非,2000),开始尝试对系统收 表 2 过去10年中英语口语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情况 年份研究方法00010203040506070809总计实证研究3596171914101614113非材料研究885419754354总计 11 13 14 10 18 28 21 15 20 17 167 表 1 过去10年中10家外语类核心期刊刊载的英语口语类论文数目 年份期刊名称 00010203040506070809总计《外语教学与研究》003122322217《现代外语》111022402013《外语界》466487233346《外语教学》221103212418《外语研究》00011220208《外语与外语教学》220223521423《外语学刊》00000101013《中国外语》 00000304209《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00024216319《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23111110011总计 11 13 14 10 18 28 21 15 20 17 167

中国公共政策学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学 论文题目:中国公共政策学的创新和发展 学生姓名 专业公共管理 层次 批次 学号 学习中心 2014年 3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摘要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涉及政策制定、政策研究和政策分析的科学体系,公共政策科学的研究发展对政府决策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发展公共政策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策科学体系,必须立足我国公共政策学研究的本土化,针对我国现有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现状,合理确定中国公共政策学研究和发展的取向,真正做到我国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关键词:公共政策学本土化现状取向

目录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公共政策学 (4) 二、中国公共政策学研究取 (4) 三、中国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现状 (5) 3.1中国公共政策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5) 3.2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分析以下三点 (5) 四、中国公共政策学研究和发展的取向 (5) 4.1公共政策学发展的最新趋势与大胆借鉴新理论 (5) 4.2对我国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展望 (6) 五、总结 (6) 参考文献 (7)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公共政策学 中国公共政策学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并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而不断发展、成熟,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究其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选择。“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这是毛泽东的一句名言,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公共政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高度概括。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当党和国家的政策正确的时候,我们的事业就蒸蒸日上,反之就将遭受挫折、甚至失败。 第二,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的需要。众所周知,公共政策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既在实践中产生,又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它要指导执政党或国家的各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的实践活动,它以实践定向,以发现和解决社会的政策问题为宗旨,为实践服务”。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产物。公共政策学创始人拉斯韦尔指出,该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公共政策学“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归根结底,它须以民主的政治体制为前提。”中国公共政策学的兴起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结果,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产物。 第四,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的结果。通常认为,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如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的出现,“为政策科学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方法论依据。”改革开放以来,国外一系列新兴学科、新的研究方法,如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运筹学、统计学、决策科学、领导科学、战略研究、未来研究等被陆续介绍到我国,从而使得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科学研究迅速崛起,运筹学、统计学、决策科学等新兴学科不断涌现。 二、中国公共政策学研究取得的成就 在理论工作者、政策决策者以及政策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公共政策学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一门生机勃勃的新兴学科。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中,我国公共政策学研究至少取得了如下几项成就: 第一,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理论成果不断涌现。根据研究的重点,我国的公共政策学研究大致沿着这一思想轨迹不断深化。首先是介绍、引进西方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成果;其次是随着公共政策学传入我国,开始从政策学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政策理论,认真而深刻地总结我们党和政府政策实践的基本经验。 第二,学科建设初具规模,研究队伍不断扩大。一门学科发展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教学工作的开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就有少数党校在干部培训中开设了部分公共政策学的课程。90年代以后,我国公共政策学的教育培训迅速发展,公共政策学的相关课程已在高等院校、党校系统和行政学院系统的教学中逐步扎根,成为大学生、研究生和干部教育培训的一门新兴课程。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基本上形成了研究公共政策的三支队伍。第一是学术型政策研究组织的研究人员,他们主要从事公共政策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第二是行政型政策研究组织的研究人员,他们主要从事现实政策问题的研究。 第三,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学术气氛十分活跃。公共政策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严肃的学术团体的建立是学科交流的重要依托。目前,全国性的公共政策学学术团体有两个,即1992年成立的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1994年成立的中国政策科学学会。在这之后,还成立了一些全国性的部门政策研究的学术团体,如1998年成立的中国民族政策研究会。另外,一些省、直辖市、自治区也成立了综合性的政策科学研究会或部门性的政策研究会,如黑龙江省政策科学学会、广东省政策科学研究会等。 三、中国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现状 1中国公共政策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