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新教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及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高中生物(新教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及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高中生物(新教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及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高中生物(新教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及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第2课时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及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1.通过比较分析,明白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

2.说出无丝分裂过程、特点。

3.制作装片并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1.科学思维: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

2.科学探究:通过有丝分裂实验,掌握显微镜观察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知识点一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1.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1)动物细胞有由一对由中心粒构成的□01中心体,中心粒在□02间期倍增,成为两组。

(2)进入分裂期后,□03两组中心粒移向细胞两极,并在其周围发出放射状的□04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3)动物细胞分裂的末期不形成□05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06缢裂成两部分。

2.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

3.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

(1)将亲代细胞的□17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18两个子细胞中。

(2)由于染色体上有□19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20遗传的稳定性。

易漏边角(P115)

1.正常细胞的分裂是在机体的精确调控之下进行的,在人的一生中,体细胞一般能够分裂□2150~60次。但是,有的细胞受到□22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23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24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25癌细胞。

问题思考参与动、植物细胞细胞周期过程中的细胞器有哪些?

提示:

问题思考鉴别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什么?

提示:因在一些低等植物细胞里,也存在着中心体,分裂时也会出现星射线,因此最可靠的方法是根据有丝分裂过程中是形成细胞板,使细胞质分割为二,还是细胞膜内陷使细胞质分割为二作为鉴别依据。

2.无丝分裂

①特点:分裂过程中不出现□26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②过程

a.□27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28细胞核。

b.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29子细胞。

③实例:□30蛙的红细胞。

,

题型一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特点及图像辨析

[例1]如图是一组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图细胞核内可发生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b图细胞将出现细胞板,并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C.该生物与高等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主要在c和d两时期

D.e图细胞中分离的染色体分别被纺锤丝拉向两极

解题分析a图表示细胞分裂间期,间期细胞核内主要发生DNA的复制,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细胞中的核糖体上,A错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细胞板,B错误;该生物与高等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主要在c和b两时期,即前期和末期,C错误;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分离的染色体分别被纺锤丝拉向两极,D正确。

答案 D

技法提升

“三看法”界定动植物细胞细胞周期的图像

知识点二运用模型解释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原理

(1)不同大小模型模拟细胞大小。

(2)葡萄糖在不同大小模型中扩散速度相同。

2.变量分析

(1)自变量:细胞体积的大小。

(2)因变量:含葡萄糖的体积与细胞体积的比值(细胞物质交换效率)

3.数据分析

4.实验结论

(1)模型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表面积)随体积的增大而□04减小。

(2)葡萄糖扩散的体积与整个模型的体积之比随体积的增大而□05减小。

问题思考为什么多细胞生物体是由许多细胞而不是少数体积更大的细胞构成的?

提示:细胞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所以多细胞生物体是由许多细胞而不是由少数体积更大的细胞构成的。

问题思考细胞体积是不是越小越好?

提示:不是。细胞体积的最小限度,是由完成细胞功能所必需的基本结构(如核糖体)和物质(如酶)所需要的空间决定的。

题型二细胞不能无限长大原因分析

[例2]下列有关细胞不能无限长大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相对越低

B.细胞体积越大,其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大

C.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长大

D.细胞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大

解题分析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相对越低。

答案 B

知识点三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实验原理

(1)高等植物根尖、芽尖等□01分生区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

(2)在高倍显微镜下,可根据细胞内□02染色体的存在状态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3)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03碱性染料(如甲紫溶液)着色。

(4)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能使组织中的细胞□04分离开。

2.实验试剂

(1)解离液:由□05质量分数15%的盐酸和□06体积分数95%的酒精按1∶1配制而成。

(2)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使□07染色体着色。

(3)漂洗液:□08清水,洗去组织中的解离液。

3.实验步骤

(1)装片的制作:

(2)观察:把制成的装片先放在□18低倍镜下观察,找到□19分生区细胞:细胞呈□20正方形,排列□21紧密。再换成高倍镜仔细观察,首先找出□22分裂中期的细胞,然后再找其他时期的细胞,注意观察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

注:每一时期的时间=细胞周期×此时期的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

问题思考选择材料时有什么要求?

提示:选材时要选分裂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相对较高的生物细胞,这样可以使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相对较多,容易观察。

问题思考解离时间的要求?

提示:解离时间要适当,过长会使根尖过于酥软且染色体成分被破坏,过短会使根尖细胞不能相互分离。

问题思考能否将视野固定在一个细胞观察其连续的变化过程?如果不能,应怎样做?

提示:不能。细胞解离后已被杀死,因此要通过移动装片寻找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

问题思考观察结果中,处于哪一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

提示:分裂间期。观察到不同时期的细胞数目多少反映出各时期经历时间的长短——间期最长,故观察到的细胞最多。

题型三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相关操作及注意事项[例3]如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与观察,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过程所用的解离液是以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配制而成的

B.B过程的主要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

C.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一个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

D.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后,可以换用高倍镜继续观察

解题分析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每一个细胞都已被杀死,

因此不能看到一个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C错误。

答案 C

课堂小结

1.下面是某动物细胞细胞周期模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是甲→丁→乙→丙

B.显微镜下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处于甲时期

C.开始出现染色体的时期是丁,染色体开始转变成染色质形态的时期是丙D.若某药物可抑制纺锤体形成,则它极可能是作用于丙图

答案 D

解析图中甲为间期,乙为后期,丙为末期,丁为前期,故图中细胞有丝分裂顺序为甲→丁→乙→丙,A正确;细胞周期中,间期历时最长,显微镜观察连续分裂的动物组织细胞处于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B正确;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出现在前期,消失转变为染色质在末期,C正确;纺锤体的形成是在前期,

故该药物可作用于丁期,D错误。

2.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中不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显著特点的是()

A.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B.中心体周围发出星射线

C.在细胞分裂末期,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D.在细胞分裂前期,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级

答案 A

解析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动物细胞中有中心体,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D不符合题意;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不符合题意;不论是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还是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都会将复制后的染色体精确地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A符合题意。

3.下面是关于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部分操作示意图,有关评价合理的是()

A.剪取洋葱根尖2~3 mm,因为该区域属于根毛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B.该实验步骤中唯一错误的是在②和③之间缺少用清水漂洗这一环节

C.在观察的图像中,b区域属于分生区的细胞,细胞已死亡

D.若用图中b区域的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现象明显

答案 C

解析洋葱根尖2~3 mm的区域属于分生区,A错误;实验过程中在②和③

之间应增加清水漂洗这一环节,而③和⑤之间的清水漂洗环节应删除,B错误;分生区的细胞呈正方形,细胞经解离已死亡,C正确;b区域的细胞属于分生区细胞,其液泡很小,用来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时,实验现象不明显,D错误。

4.(2015·安徽高考)如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拍摄的显微照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

B.乙细胞中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两极

C.甲和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DNA含量相同

D.统计图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可计算细胞周期长短

答案 B

解析依图示,甲细胞(洋葱根尖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而非细胞板上,A错误;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B正确;甲、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等,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甲细胞中的2倍,C错误;统计分裂期的细胞数目只能推算出间期与分裂期所占时间的比例,无法知道细胞周期长短,D错误。

5.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动物体细胞分裂模式图,其中有错误的是()

答案 C

解析细胞板出现在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中,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

[基础测试]

知识点一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1.动植物细胞细胞周期的相同点是()

A.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

B.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

C.间期结束时染色体数目加倍

D.染色体加倍后平均分配

答案 D

解析动植物细胞细胞质缢裂方式不同,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间期结束时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但动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后都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D正确。

2.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着丝粒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B.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染色体数加倍和核膜消失

答案 B

解析着丝粒的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质的分裂发生在末期,A错误;染色体复制发生在间期,而中心粒的复制也是发生在间期,B正确;细胞板的出现发生在末期,纺锤体的出现发生在前期,C错误;染色体加倍发生在后期,核膜消失发生在前期,D错误。

3.(2019·福州高一检测)如图为某一高等生物细胞有丝分裂某一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物为一种动物

B.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

C.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D.该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

答案 B

解析该细胞没有细胞壁,但有中心体,属于动物细胞,A正确;图中细胞内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所以染色单体数目为0,而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B错误;此时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体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正确;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8条染色体,D正确。

4.下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B.甲、乙、丙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的比例都为1∶2∶1 C.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D.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

答案 A

解析该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可判定为动物细胞,D错误;甲细胞处于

有丝分裂前期,主要特征是核仁、核膜消失,染色体和纺锤体出现,染色体散乱分布,中心体的复制在间期,C错误;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单体数为0,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B错误;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综上所述,A正确。

知识点二运用模型解释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5.下列有关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与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有关

B.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大

C.细胞体积过大不利于细胞的物质运输

D.细胞内细胞器种类的限制

答案 D

解析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生长;细胞体积过大,相对表面积变小,物质运输的效率降低;D项不是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

知识点三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

6.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片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观察中期细胞可清晰地看到染色体且随后染色体着丝粒分裂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D.低倍镜下寻找分生区的依据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答案 D

解析制片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错误;观察中期细胞可清晰地看到染色体,但是看到的细胞均是死细胞,所以看不到动态变化,B错误;细胞分裂间期时间长,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所以显微镜下只有少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C错误;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D正确。

7.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三位实验人员制作洋葱根尖装片的操作步骤如下表所示(“+”表示操作,“-”表示未操作):

则甲、乙、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A.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B.细胞分散但看不到染色体、染色体着色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C.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着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体

D.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答案 C

解析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分离开,甲未解离,细胞相互重叠;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乙未漂洗,影响染色效果,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根尖5~7 mm 处为伸长区,伸长区细胞已失去分裂能力,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故观察不到染色体。

[能力提升]

8.如图为动物和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甲细胞在分裂前期时,两组①分开,其间有星射线相连

B.乙细胞在分裂前期时,无①出现,但仍有纺锤体形成

C.甲细胞在分裂末期时,②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D.乙细胞在分裂末期时,③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散,形成新的细胞膜

答案 D

解析甲细胞为动物细胞,处于分裂前期,①为中心体,由一对中心粒构成,中心粒在有丝分裂间期倍增,成为两组,进入前期,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在这两组中心粒的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A正确;乙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不含有中心体,有丝分裂前期植物细胞的两极会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正确;②为细胞膜,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C正确;③为细胞板,植物细胞在分裂末期时,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D错误。

9.下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

B.图1中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C.图2中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D.图2中细胞含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8条染色单体

答案 D

解析由图1纵坐标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可以判断出:AB段处于分裂间期,正在进行DNA分子复制,A正确;CD段表示进入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染色体,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减半,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B正确;图2中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与图1中的DE段相对应,C正确;图2中细胞共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已经没有染色单体,D错误。

10.如图所示,A、B、C是不同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所示是动物细胞还是高等植物细胞还是低等植物细胞?________________。理由: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A图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期的________,该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图细胞染色体数目是________条,DNA分子_______个,该细胞有丝分裂的结果是形成_______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有________条。

(4)B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

(5)C图表示的是________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此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C图代表的生物,其体细胞内有________条染色体,该图下一时期细胞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高等植物细胞①该图具有细胞壁②该图没有中心体

(2)前期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

(3)121226(4)后

(5)动物后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并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使细胞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

(6)6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缢裂成2个子细胞

解析图A所示细胞有细胞壁,可判断是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可判断是高等植物细胞,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可判断其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图B所示细胞每一极有6条染色体,共12条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C所示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表示动物细胞,图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

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12条染色体,则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应有6条染色体。

11.如图是依据细胞的增殖过程中,核内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等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而画的图像和柱状图,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某生物体细胞增殖过程中的部分图像,根据图像判断细胞有丝分裂的先后顺序应是________。图1能否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________。

(2)图2甲所示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关系对应图1中的________。在图2的乙坐标中用柱状图表示图1中A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

(3)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发现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B、A、D不能

(2)B、C如图所示

(3)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持续时间长,分裂期持续时间短

解析(1)根据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来进行辨认,A、B、C、D依次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中期、前期和末期;图1缺分裂间期,不能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

(2)图2甲中所表示的时期具有染色单体,而在图1中具有染色单体的只有B 和C。图1 A所示的细胞中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两倍,无染色单体。

(3)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持续时间长,导致细胞有丝分裂的图像中处于间期的细胞多。

12.下图是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体细胞中含有16条染色体)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请回答:

(1)制作临时装片时,取根尖2~3 mm是为方便找到________区的细胞,根尖经过解离、漂洗后,用________________染色,观察不同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

(2)在一个视野中大多数的细胞处于如图中________(填图中字母)细胞的时期,该时期为____________,细胞在这一时期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后续的分裂过程做准备。

(3)图中的________(填图中字母)细胞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该细胞处于分裂期的________期。

(4)细胞分裂后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上述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为________条。

答案(1)分生甲紫溶液

(2)C分裂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B中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比较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比较 构成动物体或植物体的细胞有基本相同的结构体系与功能体系。很多重要的细胞器与细胞结构,如细胞膜、核膜、染色质、核仁、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微管与微丝等,在不同细胞中不仅形态结构和成分相同,功能也一样。近年来在植物细胞内发现了类似动物细胞的中等纤维和溶酶体的结构,植物细胞的圆球体和糊粉粒具有类似溶酶体的功能。 植物细胞也有一些特有的细胞结构与细胞器是动物细胞所没有的,如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及其他质体。 细胞壁细胞壁是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先在分裂细胞之间形成胞间层,主要成分是果胶质,再在胞间层之间形成有弹性的初生壁,有些细胞还形成坚硬的次生壁。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还有果胶质、半纤维素与木质素等。细胞壁的某些部位有间隙,原生质可以由此沟通,形成胞间连丝。 液泡液泡是植物细胞的代谢库,起调节细胞内环境的作用。它是由脂蛋白膜包围而形成的,内部是水、无机盐、糖和色素等物质,溶液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的程度。液泡是随着细胞的生长,由小液泡合并与增大而成为大液泡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膨胀的状态。 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内最重要、最普遍的质体,它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利用叶绿素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把二氧化碳与水转变为糖。叶绿体是世界上成本最低、创造物质财富最多的“生物工厂”。除叶绿体外,植物细胞中还有白色体、有色体等质体。

模拟制作植物细胞 1.除需准备制作动物模型的物品外,还应准备透明塑料小盒、小塑料食品袋、糖水。 2.在制作植物细胞模型时,先在小塑料袋内注入糖水,并用线扎紧。将小塑料袋放入已装有琼脂和果脯的较大塑料袋中,然后将较大塑料袋放在塑料小盒中盖好。 3.其余制作过程同动物细胞模型的制作。 在制作的植物细胞模型中,透明塑料盒相当于细胞壁,小塑料袋及其内的糖水相当于液泡。还可以增加若干颗绿色果脯(如青梅),表示叶绿体。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五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一、目的要求 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术。 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二、材料用具试剂 1.材料:洋葱(可以用蒜、葱代替)。 2.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3个/镊子/剪刀/滴管。 3.试剂:质量分数为15%HCl、体积分数为95%的C2H5OH溶液、质量浓度为0.01g/mL龙胆紫溶液(or 醋酸洋红液)。 三、重点难点 重点: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期的特征、各期图形的辨认,有丝分裂实验过程。 难点:观察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实验步骤 1.洋葱根尖的培养和取材(上午11:00) 2.制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观察 ①低倍镜找分生区; ②高倍镜观察各个时期。 五、结论: 在显微镜的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多数处于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因为在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所占的时间占整个细胞周期的90%~95%,时间与细胞数目成正比。另外,在一个视野中,往往不容易找全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细胞,可以慢慢地移动装片,从邻近的分生区细胞中寻找。 六、注意事项 (1)培养产生洋葱根尖的材料是洋葱鳞茎。鳞茎底部接触水,不能离开水,也不能被水淹。一般一天至少一次,还要提供适宜的温度。 (2)剪取洋葱根尖材料时,应该在洋葱一天之中分裂最活跃的时间,一般在上午1l点左右。如果因气温影响或不在上述时间做实验的话,可以在细胞有丝分裂最盛时取材,放人盛有固定液的培养皿中固定,即浸泡半天到一天。固定后用70%乙醇冲洗几次,再放人盛有70%乙醇的小广口瓶中保存。注意要等根尖长到1~5cm时才能切取,而切取的洋葱根尖长度是2~3mm。 (3)根尖培养好以后,装片制作是否成功,关键的步骤是解离。解离不充分,细胞重叠;解离过度,细胞会腐烂,所以解离要适度。 (4)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根中多余的解离液。如果不把多余的解离液洗去,一方面会影响染色效果,因为解离液中含HCl,而用染色的染料呈碱性;另一方面还会腐蚀显微镜的镜头。(5)染色时,染色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必须掌握好。特别是染色不能过深,否则镜下一片紫色,无法观察。也不能过浅,否则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不易辨清。 (6)制片时,一方面要用镊子把洋葱根尖弄碎,另一方面要压片,这样可以使细胞分散开来。压片时,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的目的,一是避免压碎和污染盖玻片。二是使压力均匀,从而使组织细胞均匀分散。同时用力必须恰当,过重时会将组织压烂,过轻则细胞未分散开,二者都将影响观察。

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教学设计

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09科学教育2班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姓名:____________ 参与人员:景双双钱志扬柳长隆郑如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教学设计

姓名:景双双钱志扬柳长隆郑如学号:35 36 37 38 课题七年级上第二章第4节细胞(第三课时)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2011版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与活动建议1、学会制作简单的临时装片。 2、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观察装片,学会绘制简单的生物图。 3、知道细胞的基本结构。 学习者的认知起点 学习者是七年级的学生,学生在之前的课中认识了生物,认识了生物的分类,也认识了微观的细胞和其结构。细胞作为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上一节课也已经学习使用了显微镜,所以在本节课中要学会如何制作临时装片来进一步巩固显微镜的使用并且进一步对细胞进行观察以及学习生物实验绘图的方法。 基于学习者实际所设计的具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 能目标 1、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观 察方法。 2、学习如何绘制生物绘图,并能 够掌握画图技巧。 3、进一步明确动植物细胞的区 别。 4、会根据植物细胞装片的制作 自己推出动物临时装片制作 的过程,并自己动手操作。 学习者 达到教 学目标 的证据 和表现 1、自己能够使用显微镜观 察装片,并且说出一些主 要步骤及注意事项。 2、能够观察装片并且具有 绘制生物图的能力。 3、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 出动植物细胞的不同点 和相同点。 4、可以较好的完成动物临 时装片的制作。 过程与方 法目标 观察和分析实验及相关的实验注 意点的探究学习方式。 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和良好 的归纳能力,学会自己制作动 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目标 1、体会对事物的观察要透过现象 看本质; 2、感受科学的发展往往需要付出 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是一个长期 的过程,从而培养协作的精神; 3、初步感受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 多样性。 4、体会归纳思想的重要性,学会 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1、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之 前所学的动植物细胞的 结构与自己制作的临时 装片进行对比。 2、学会归纳思想,并且应用 到生活实际。 科学、技 术、社会 与环境 (STSE) 目标 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 位,我们只有通过这样对微观世 界的学习才能更好的了解生命的 本质,为例如农业、生物等提供 一些本质性的帮助,为社会服务。 体会到细胞对于生命的 意义,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 方法,科学地看待事物,更好 的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服务。

高中生物(新教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及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第2课时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及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1.通过比较分析,明白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 2.说出无丝分裂过程、特点。 3.制作装片并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1.科学思维: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 2.科学探究:通过有丝分裂实验,掌握显微镜观察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知识点一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1.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1)动物细胞有由一对由中心粒构成的□01中心体,中心粒在□02间期倍增,成为两组。 (2)进入分裂期后,□03两组中心粒移向细胞两极,并在其周围发出放射状的□04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3)动物细胞分裂的末期不形成□05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06缢裂成两部分。 2.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

3.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 (1)将亲代细胞的□17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18两个子细胞中。 (2)由于染色体上有□19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20遗传的稳定性。 易漏边角(P115) 1.正常细胞的分裂是在机体的精确调控之下进行的,在人的一生中,体细胞一般能够分裂□2150~60次。但是,有的细胞受到□22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23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24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25癌细胞。 问题思考参与动、植物细胞细胞周期过程中的细胞器有哪些? 提示:

问题思考鉴别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什么? 提示:因在一些低等植物细胞里,也存在着中心体,分裂时也会出现星射线,因此最可靠的方法是根据有丝分裂过程中是形成细胞板,使细胞质分割为二,还是细胞膜内陷使细胞质分割为二作为鉴别依据。 2.无丝分裂 ①特点:分裂过程中不出现□26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②过程 a.□27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28细胞核。 b.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29子细胞。 ③实例:□30蛙的红细胞。 ,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_百度文库.

实验原理 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分裂问期和有丝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可以用高倍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着色。 目的要求 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学会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生物技术。 3.学会使用高倍镜和绘生物图的方法。 材料 洋葱(可以用蒜、葱代替。 用具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3个,、剪刀,镊子,滴管。 药品 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酒精的体积分数为95%的溶液,龙胆紫的质量浓度为0.01 g/ mL的或 0.02 g/mL的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方法步骤 一、洋葱根尖的培养

在上实验课之前的3d~4d,取洋葱一个,放在广口瓶上。瓶内装满清水,让洋葱的底部接触到瓶内的水面。把这个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注意经常换水,使洋葱的底部总是接触到水。待根长5 cm时,可取生长健壮的根尖制片观察。 二、装片的制作 1.解离下午2时是洋葱有丝分裂的高峰期,可在此时剪取洋葱的根尖 2 mm~ 3 mm,立即放入盛有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为匕%的溶液和酒精的体积分数为95%溶液的混合液(1: 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 min~5 min后取出根尖。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 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龙胆紫的质量浓度为 0.01g/mL或 0.02 g/mL的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 min~5 min。 4.制片用镊子将这段洋葱根采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且用镊子尖把洋葱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盖玻片,这样可以使细胞分散开来。 三、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1.低倍镜观察 把制作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慢慢移动装片,要求找到分生巨细胞,它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高倍镜观察 找到分生区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清晰,直到看清细胞物像为止。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细胞的有丝分裂 一、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主要有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其中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增值体细胞的主要方式。 二、细胞周期 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每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一个分裂期和一个分裂间期。细胞的分裂过程包括:细胞核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胞质分裂)。 三、有丝分裂 1.过程(以动植物细胞为例) (1)细胞核的分裂 分裂间期:(复制合成非等闲)可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G1期: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 S期:DNA的复制 G2期:有丝分裂所必须的一些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中央,纺锤体出现 A.染色质经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B.植物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C.核膜解题,形成分散的小泡 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A.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 B.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便于观察和研究 后期:(点裂数增均两极)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A.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独立的染色体 B.染色体数目加倍,DNA数目不变 C.两套相同的染色体被拉向细胞两极 末期:(两体消失膜仁现)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 A.染色体伸展重新形成染色质状态 B.核膜重新形成 C.核内染色体数目与分裂前相同 注意:有丝分裂中各时期始终有同源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 (2)细胞质的分裂 时间:有丝分裂后期或末期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精选范文: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共2篇)一、实验目的1.观察植 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2.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 的技能。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 茎尖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 后期、末期。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 体(或染色质)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 被碱性染料着色。三、材料用具洋葱根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培养皿、 铅笔、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分数为ml的龙胆紫(或紫药水) 四、实验过程(见书p39) 1.洋葱根尖的培养(提前3—4天) 2.解离:5min 3.漂洗: 10min 4.染色: 5min 5.制片 6.镜检五、注意 1.解离充分是实验成功的必备条件。 解离充分,组织才能分散,细胞也不会重叠。 2 .漂洗时间一定要足够,否则细胞染不上色。 3 .染色时,染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必须掌握好。特别是染色不能过深,否则镜下一片紫色, 无法观察。六、讨论1.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是什么谈谈你自己的体会。物理 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2.在观察清楚有 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以后,绘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简图,并标明时期。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共2篇)]篇一: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 胞的有丝分裂》_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共2篇)]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2.初步掌握制作 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能。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二、实 验原理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 程,分为分 一、实 验目的 1.观 察 植 物 细 胞 有 丝

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结构是什么

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结构是什么? 中心体、线粒体、细胞核、细胞膜、内质网、核糖体 细胞有丝分裂时,首先是细胞核内的与分裂有关的蛋白质的合成翻译、染色体和中心粒复制;中心体分别往细胞两极移动,伴随着细胞核膜消失,核仁消失;然后中心体形成纺锤丝,纺锤丝的一端连着中心体,一端连着染色体,纺锤丝和中心体合称纺锤体;然后纺锤丝牵引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最后完成细胞膜的分裂。 与蛋白质合成和翻译有关的细胞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由于蛋白质不需要分泌到细胞外,因此不需要高尔基体)。 在这过程中需要大量能量,这些能量都是由线粒体提供的。 所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涉及到的细胞结果有:中心体、线粒体、细胞核、细胞膜、核糖体、内质网。 什么是分泌蛋白? 分泌蛋白是指酶、抗体、部分激素等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在高中阶段没有具体的说明,而现在确实是考试的一个热点,因此在不少的参考书上出现了对选修课本的简单理解和搬抄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表达,下面就简单的来介绍一下有关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及相关细胞器的有关作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大多数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各种蛋白质合成之后要分别运送到细胞中的不同部位,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的蛋白质要通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内,成为分泌蛋白;有的蛋白质则需穿过各种细胞器的膜,进入细胞器内,构成细胞器蛋白。那么这些蛋白质如何能够正确的的进行和运输和加工形成的呢? (一)蛋白质的引导: 蛋白质的运输尽管比较复杂,但是生物系统中的蛋白质的运输可以用一个比较简单的模式来解释。每个需要运输的多肽都很有一段氨基酸序列,称为信号肽序列,引导多肽到不同的转运系统。 信号肽及其作用机制 70年代初期,许多研究发现,在编码分泌蛋白的基因中,许多基因的5'端都有一段DNA编码的15~35个氨基酸的疏水性肽片段,这一位于蛋白质N——末端的肽段在成熟的分泌蛋白中并不存在,其功能在于引导随后产生的蛋白质多肽链穿过内质网膜进入腔内。这一段疏水性短肽在蛋白质的内质网——高尔基体——质膜分泌途径中具有重要作用,并被称之为信号肽。 1975年,布洛贝尔提出了信号肽假说。根据这一假说,在细胞质中,编码分泌蛋白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与游离的核糖体大小亚基结合而形成翻译复合体。从起始密码子开始,首先翻译产生信号肽,当转译进行到大约50~70个氨基酸之后,信号肽开始从核糖体的大亚基上露出,露出的信号肽立即被细胞质中的信号肽识别体(SRP)识别并与之相结合。此时,转译暂时停止,SRP牵引这条带核糖体的mRNA到达粗面内质网的表面,并与粗面内质网表面上的信号肽识别体受体(或称停泊蛋白)作用,这时,暂时被抑制的转译过程恢复进行,同时,内质网膜上某种特定的核糖体受体蛋白聚集,使膜双脂层产生孔道,带mRNA 的核糖体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转译出的肽链便通过孔道进入内质网腔内。 信号肽在穿越膜后即被内质网腔内的信号肽酶水解切除。当核糖体与其受体蛋白结合后,SRP与停泊蛋白便解离,各自进入新的识别、结合循环。当转译进行到mRNA的终止密码子时,蛋白质的合成结束,核糖体的大小亚基解聚,大亚基与核糖体受体的相互作用消失,核糖体受体解聚,内质网膜上的蛋白孔道消失,内质网恢复成完整的脂双层结构。进入内质网腔内的多肽链在信号肽被水解切除后即进行折叠及其他一系列修饰过程,最终形成成熟的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导学案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比较 复习总结课 一、知识回顾: 1.制作洋葱鳞叶表皮临时装片的步骤: 擦,滴,撕,展,盖,染,吸 2.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擦,滴,刮,涂,盖,染,吸 3.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液泡 4.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动物细胞有的结构植物细胞都具有;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6.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漱口的目的是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用生理盐 水而不用清水的原因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避免细胞吸水破裂;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染色,便于寻找和观察细胞。 7.口腔上皮细胞呈椭圆形,染色后,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呈橘黄色。 二、达标测评: 1.请分析回答细胞临时装片制作、观察等相关问题: (1)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应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________; 染色时所用的染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40×,则观察到的物像放大__________倍。

若视野内有污点,移动临时装片和转动目镜后,污点均不动,说明污点在 ____________ 上(3)人口腔上皮细胞结构与上图中的_______(填“甲”或“乙”)相同,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 2.黄瓜果肉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都有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线粒体 ⑥叶绿体 ⑦液泡 A .①⑥⑦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⑤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3.与植物细胞比较,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壁 4.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到的材料和用具有( ) ①镊子 ②生理盐水 ③稀碘液 ④清水 ⑤消毒牙签 ⑥刀片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⑥ 5.如图甲和图乙“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丙所示显微镜的结构,如图镜观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滴加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滴加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先要转动[ ]______________,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接近拨片标本,此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着[ ]_____________ (4)如果要将图丁中左下方的细胞物象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___________方移动装片. (5)为更好地观察口腔上皮细胞,需要将视野调暗,应当改用___________和平面反光镜. 6.下列能正确表达动物细胞各结构之间位置关系的是( ) A B C D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教材分析 本实验既是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验证,也是对高倍显微镜操作要领的巩固;既是在诸章节中发生迁移的重点内容,也是历年来各种考核的热点话题。因此,本实验的成功与否,关系重大。 教材首先介绍了该实验的“实验原理”。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从观察部位、分裂过程、工具选择、观察目标等诸方面做了详细的理论阐析。 教材接着说明了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目的要求。要求学会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掌握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斤的制作技术。以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识别能力、判断能力和动于操作能力。 教材第三部分清楚地列出了该实验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特别是所列盐酸、酒精、龙胆紫或醋酸洋红等溶液,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搞清他们的作用。 教材第四部分更为详细地介绍了该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从装片的制作、分裂过程的观察、固定装片的演示,一直到绘图的要求点滴不漏地作了说明。 为此,我们必须对该实验的知识结构和操作事宜做到胸有成竹,以确保该实验的成功。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识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2. 学会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过程和技巧。 3. 绘出有丝分裂中期的简图。 能力目标:1. 巩固显微镜的操作技能。 2. 理解相关溶液的作用机理,培养分析能力。 3. 通过根尖的培养、装片的制作、显微镜的使用,培养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1. 通过小组进行根尖培养及实验过程的相互配合,培养协作精神。 2. 通过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行为变化的辨别和判断,使学生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1. 观察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特征,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 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术。 3. 理解各时期中染色体数和DNA数的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洋葱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 实验原理 观察部位:植物体的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的细胞(细胞分裂旺盛)。 分裂过程: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分为间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不同时期细胞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有各自的特点。 观察过程:先用低倍镜找到根尖生长点的细胞(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正在分裂),再用高倍镜辨别各时期的染色体(染色质)变化,并判断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染色原理: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或醋酸洋红等)着色。 材料用具: 材料:培养好的洋葱(或蒜葱);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酒精溶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 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剪刀,镊子,滴管,解剖针等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吉林张硕)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人七第四期点对点辅导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既然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那么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一模一样吗?如果你在显微镜下观察一下这两类细胞,就会发现,它们 大体上相同,都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但 是也有不同的地方: 1、在植物细胞膜外面,有一层厚而坚硬的 细胞壁,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对细胞有 保护和支持作用,所以小麦等植物才会既坚韧又 结实。而动物细胞是没有细胞壁的。 2、植物细胞中有扁球状的叶绿体,所以大 多数植物都是绿色的,而动物细胞里没有这种结构。 3、植物细胞中有囊状的液泡,液泡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液泡就像植物的大水库,植物每天吸收的水,大部分都储藏在液泡里,把液泡胀得鼓鼓的,形成了一种膨压,植物便因此而挺拔起来。一旦植物缺水,液泡就像泄了气的皮球那样又瘪又软,植物的茎叶便委靡不振了。 液泡里充满着细胞液,而细胞液中有许多复杂的物质, 如糖类、盐类、有机酸等,我们吃西瓜时感到甜滋滋的,番茄吃起来有一种带酸的甜味,水果未成熟时吃起来又涩又苦,这些都是因为液泡中细胞液所含的成分不同的缘故。而动物细胞里的液泡却不明显。 【典例分析】 例1、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的细胞结构是 ( ) A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B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C 、细胞壁 细胞核 细胞质 D 、细胞膜 细胞质 液泡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是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它们共同具有的结构是细胞 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因此答案是B 例2、与植物细胞相比,在观察草履虫时,它没有植物细胞的 、 、 等结构。 【解析】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 没有这些结构。因此答案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练习: 1、挤压水果可以得到果汁,这些液体主要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 ( ) A 、细胞质 B 、细胞膜 C 、液泡 D 、叶绿体 2、某同学在显微镜中观察到一个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那么他观察的是 ( ) A .活细胞 B .植物细胞 C .死细胞 D .动物细胞 3、(1)图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 图,属于动物细胞的是 图。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学科:生物 教学内容: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技术。 2.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分裂的不同时期。 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学习障碍】 1.理解障碍 (1)如何理解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2)如何理解实验中的步骤要求和注意事项? 2.解题障碍 判断、识图等方面的问题。 【学习策略】 1.理解障碍的突破 (1)用“成因法”理解实验原理。 由理论知识的学习已知,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动态的变化过程,但可以通过它的形态变化,特别是细胞核中的染色体行为,人为地划分阶段,并进行比较研究。在自然状态下,一大群处于各个分裂期的细胞混杂在一起,必须仔细观察,寻找有丝分裂过程各时期典型形态特征的细胞,从而建立起细胞周期的概念。 植物的分生组织(如根尖分生区、茎尖生长点等)细胞,能够通过有丝分裂增加数目。依据植物细胞分裂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中染色质(或染色体)的形态、数目、位置变化等确定该细胞所处的时期。为了看清染色体或染色质,要用碱性染料对其进行染色。 注意:酸性或碱性染料的定义,不是通常理解的酸和碱,而是指染料中着色基团是阳离子或阴离子来看,如果是阳离子则为碱性染料,为阴离子则为酸性染料。 (2)用“成因法”理解实验步骤要求和注意事项。 ①培养产生洋葱根尖的材料是洋葱鳞茎。鳞茎底部接触水,不能离开水,也不能被水淹。其目的是同时满足其对水和空气的需要。同时要经常换水。因为水中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和根细胞的活动,如细菌的大量繁殖会使水质受到污染。细胞代谢产物增多,根细胞的呼吸不断产生CO2,消耗O2使水中氧气缺少,这些都不利于继续根尖生长。所以要经常换水,一般一天至少一次,还要提供适宜的温度。 ②剪取洋葱根尖材料时,应该在洋葱一天之中分裂最活跃的时间。一般在上午11点左右。如果因气温影响或不在上述时间做实验的话,可以在细胞有丝分裂最盛时取材,放入盛有固定液的培养皿中固定。即浸泡半天到一天。固定后用70%乙醇冲洗几次,再放人盛有70%乙醇的小广口瓶中保存。注意要等根尖长到1~5 cm时才能切取。这是因为,根据实验得知,根长到1~5 cm时,根的长势最佳,此时细胞分裂最旺盛。容易找到不同时期的分裂图像。此时可取生长健壮的根进行观察,切取洋葱根尖2~3 mm,这个长度要从根的顶端(根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教学设计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承接了理论课的理论讲解,引导学生复习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实验所观察到的染色体的形态与书上的不同,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的能力。观察到现象后能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该现象的原因,要观察到有丝分裂的现象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制片。 2、学情分析 在本次实验之前,学生已经做过了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对显微镜的操作已很熟悉,但不同以往的是有丝分裂的实验更复杂,每个步骤出错都可能导致观察不到实验现象,这就要求学生更加认真的完成,所以保持学生课堂专注度是关键,因此我们讲解过程要化繁为简,结合多种方法。 二、课程目标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识别处于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植物细胞; 能够描述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各时期染色体的特点。 (2)能力目标: 巩固显微镜的操作技能; 初步掌握制作大蒜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术和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实际动手操作制作装片、显微镜观察及绘图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习惯、耐心细致的实验态度,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初步掌握制作大蒜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术; 能识别处于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植物细胞。 (2)难点:

大蒜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 三、教学策略 1.板书说明制片的程序和重要环节; 2.演示+讲解相结合; 3.在学生做实验时进行指导; 4.做完实验后进行讨论。 四、实施实验前准备 1. 教师准备 (1)熟悉课本实验的具体原理、步骤、细节,熟知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同时了解DNA 相关的理论知识; (2)查阅有关文献,制定出可行的教学目标,采用新材料,借鉴新实验方法,简化实验步骤,缩短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成功率(这也是达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途径之一);(3)用一些化学的、物理的原理解释实验中的步骤、操作。 (4)预实验提前将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做几次,可以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来做,研究用哪种材料、哪种方法省时、经济以及效果较好,同时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以前没注意到的问题并加以改进。预实验中一定要有成功的几次,可以预测实验结果和时间,确定整节课的安排。 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材料(蚕豆根尖) (1)培养:上课前2~3天将蚕豆放到培养皿中培养,水刚好没过蚕豆,放在温暖的地方每天换一到两次水,使蚕豆根部总是接触到水,待根尖长到1~2cm 左右时,在上午9~10时剪去根尖约lcm进行预处理。 (2)预处理:将剪取的根尖用浓度为0.002~0.004mol/L的8-羟基喹啉水进行预处理2~4小时。 (3)固定:将预处理过的根尖用蒸馏水冲洗两次( 约 5 分钟) ,然后移入卡诺氏固定液(乙醇:冰醋酸=3:1)中,一般室温下固定3~24小时。 (4)将各种实验药品预先配好,分装好,将实验仪器准备好并摆上实验台;设计好板书;与小组成员分配工作,确定各自任务。 实验器具 根据学生人数每两个学生配显微镜1台、载玻片3片、盖玻片若干片、玻璃皿3个,剪刀、镊子、滴管各1个。(多准备一些盖玻片,以备有的学生压坏时更换。)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 验报告 一、实验原理 1.观察部位:植物体的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的细胞。 2.分裂过程: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分为间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不同时期细胞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有各自的特点.。 3.观察过程:先用低倍镜找到根尖生长点的细胞(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正在分裂),再用高倍镜辨别各时期的染色体(染色质)变化,并判断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4.染色过程: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或醋酸洋红等)着色。 二、实验器材 大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刀片、镊子、烧杯等15%的盐酸、95%的酒精、龙胆紫溶液等

三、实验步骤 1.前期培养:取大蒜若干放在装满清水的100ML烧杯上,让它的底部接触瓶内水面,把烧杯放在温暖地方培养。 2.解离:实验前一天,取大蒜根尖,使用卡诺氏固定液(乙醇:冰醋酸=3:1)进行24H固定,之后用蒸馏水冲洗,放入70%酒精中,在4℃冰箱中保存。待到实验时即可进行解离处理。取经过和未经过固定液处理的根尖各1-3个,剪根尖2CM,放入盛有15%盐酸和95%酒精1:1混合液的培养皿中并盖好(以防盐酸挥发),解离3~5min,此时根尖变得酥软透明。 3. 漂洗:用镊子夹住伸长区一端,从培养皿中取出根尖,放到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2~3min,可用镊子或玻棒轻轻搅动。 4.染色:用镊子夹住伸长区一端,从培养皿中取出根尖,放到干净的载玻片中央,用刀片切去根尖大概0.5mm,紧贴刚刚切的位置切下针尖大小的根尖,此处即为根尖分生区。利用准备好的染液进行染色,时间为3~5min。 5.压片:将被染上色的根尖盖上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然后在盖玻片上放一层吸水纸,水平放在实验台上,用拇指稍用力对其按压,使根尖细胞呈云雾状散开,此时再把盖玻片周围染液吸拭干净即可。 6.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体积小、排列紧密、整齐、近似正方形,有的细胞正在分裂)。找到视野后用高倍镜观察。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精选范文: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共2篇)一、实验目的1.观察植 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2.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 的技能。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 茎尖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 后期、末期。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 体(或染色质)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 被碱性染料着色。三、材料用具洋葱根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培养 皿、铅笔、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分数为ml的龙胆紫(或紫 药水)四、实验过程(见书p39) 1.洋葱根尖的培养(提前3—4天) 2.解离:5min 3.漂洗: 10min 4.染色: 5min 5.制片 6.镜检五、注意 1.解离充分是实验成功的 必备条件。解离充分,组织才能分散,细胞也不会重叠。 2 .漂洗时间一定要足够,否则细 胞染不上色。 3 .染色时,染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必须掌握好。特别是染色不能过深,否则 镜下一片紫色,无法观察。六、讨论1.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是什么谈谈你自 己的体会。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2.在观察清楚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以后,绘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简图,并标明时 期。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共2篇)]篇一: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 胞的有丝分裂》_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共2篇)]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2.初步掌握制作 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能。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二、实 验原理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 程,分为分 一、实 验目的 1.观 察 植 物 细 胞 有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实验报告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组员:肖石连、周小燕、汪小康、邹苗 执笔人:汪小康 一、实验原理 1.观察部位:植物体的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的细胞。 2.分裂过程: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分为间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不同时期细胞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有各自的特点.。 3.观察过程:先用低倍镜找到根尖生长点的细胞(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正在分裂),再用高倍镜辨别各时期的染色体(染色质)变化,并判断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4.染色过程: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或醋酸洋红等)着色。 二、实验器材 大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刀片、镊子、烧杯等 15%的盐酸、95%的酒精、龙胆紫溶液等 三、实验步骤 1.前期培养:取大蒜若干放在装满清水的100ML烧杯上,让它的底部接触瓶内水面,把烧杯放在温暖地方培养。 2.解离:实验前一天,取大蒜根尖,使用卡诺氏固定液(乙醇:冰醋酸=3:1)进行24H固定,之后用蒸馏水冲洗,放入70%酒精中,在4℃冰箱中保存。待到实验时即可进行解离处理。取经过和未经过固定液处理的根尖各1-3个,剪根尖2CM,放入盛

有15%盐酸和95%酒精1:1混合液的培养皿中并盖好(以防盐酸挥发),解离3~5min,此时根尖变得酥软透明。 3.漂洗:用镊子夹住伸长区一端,从培养皿中取出根尖,放到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2~3min,可用镊子或玻棒轻轻搅动。 4.染色:用镊子夹住伸长区一端,从培养皿中取出根尖,放到干净的载玻片中央,用刀片切去根尖大概0.5mm,紧贴刚刚切的位置切下针尖大小的根尖,此处即为根尖分生区。利用准备好的染液进行染色,时间为3~5min。 5.压片:将被染上色的根尖盖上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然后在盖玻片上放一层吸水纸,水平放在实验台上,用拇指稍用力对其按压,使根尖细胞呈云雾状散开,此时再把盖玻片周围染液吸拭干净即可。 6.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体积小、排列紧密、整齐、近似正方形,有的细胞正在分裂)。找到视野后用高倍镜观察。 四、实验结果及讨论 从所做实验观察结果看来,处于间期的细胞最多,处于分裂时期的细胞较少。原因是细胞间期在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占的比重大。此次实验观察到了有丝分裂各时期形态。比较成功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一)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一)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技术。 2.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分裂的不同时期。 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学习障碍】 1.理解障碍 (1)如何理解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2)如何理解实验中的步骤要求和注意事项? 2.解题障碍 判断、识图等方面的问题。 【学习策略】 1.理解障碍的突破 (1)用“成因法”理解实验原理。 由理论知识的学习已知,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动态的变化过程,但可以通过它的形态变化,特别是细胞核中的染色体行为,人为地划分阶段,并进行比较研究。在自然状态下,一大群处于各个分裂期的细胞混杂在一起,必须仔细观察,寻找有丝分裂过程各时期典型形态特征的细胞,从而建立起细胞周期的概念。 植物的分生组织(如根尖分生区、茎尖生长点等)细胞,能够通过有丝分裂增加数目。依据植物细胞分裂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中染色质(或染色体)的形态、数目、位置变化等确定该细胞所处的时期。为了看清染色体或染色质,要用碱性染料对其进行染色。 注意:酸性或碱性染料的定义,不是通常理解的酸和碱,而是指染料中着色基团是阳离子或阴离子来看,如果是阳离子则为碱性染料,为阴离子则为酸性染料。 (2)用“成因法”理解实验步骤要求和注意事项。 ①培养产生洋葱根尖的材料是洋葱鳞茎。鳞茎底部接触水,不能离开水,也不能被水淹。其目的是同时满足其对水和空气的需要。同时要经常换水。因为水中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和根细胞的活动,如细菌的大量繁殖会使水质受到污染。细胞代谢产物增多,根细胞的呼吸不断产生CO2,消耗O2使水中氧气缺少,这些都不利于继续根尖生长。所以要经常换水,一般一天至少一次,还要提供适宜的温度。 ②剪取洋葱根尖材料时,应该在洋葱一天之中分裂最活跃的时间。一般在上午11点左右。如果因气温影响或不在上述时间做实验的话,可以在细胞有丝分裂最盛时取材,放入盛有固定液的培养皿中固定。即浸泡半天到一天。固定后用70%乙醇冲洗几次,再放人盛有70%乙醇的小广口瓶中保存。注意要等根尖长到1~5 cm时才能切取。这是因为,根据实验得知,根长到1~5 cm时,根的长势最佳,此时细胞分裂最旺盛。容易找到不同时期的分裂图像。此时可取生长健壮的根进行观察,切取洋葱根尖2~3 mm,这个长度要从根的顶端(根冠)开始算起向上的距离,这个长度已将分生区包括。若长度过长,在低倍镜下寻找分生区就会加大难度。 ③根尖培养好以后,装片制作是否成功,关键的步骤是解离。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混合溶液能溶解细胞壁之间的中层物质(胞间质,主要成分是果胶,属于多糖),使组织细胞容易相互分开。否则,在显微镜下观察时,细胞将发生重叠现象,导致实验失败。解离不充分,细胞重叠;解离过度,细胞会解体,所以解离要适度。为达到这一目的,配制的解离液浓度要适宜,切取的根尖应立即放入混合液中,在室温下解离约3~5 min。解离时间还要根据室内温度而定。温度低,时间稍长,温度高,时间短。也可手拿镊子,轻轻按正在解离的根尖,感觉酥软即可。 ④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根中粘附的解离液,如果不把多余的解离液洗去,一方面会影响染色效果,因为解离液中含HCl,而用来染色的染料会受其影响;另一方面还可能腐蚀显微镜的镜头。 ⑤染色时,染色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必须掌握好。特别是染色不能过深,否则镜下一片紫色,无法观察。也不能过浅,否则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不易辨清。 ⑥制片时,一方面要用镊子把洋葱根尖弄碎,另一方面要压片,这样可以使细胞分散开来。压片时,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的目的,一是避免压碎和污染盖玻片。二是使压力均匀,从而使组织细胞分散均匀。同时用力必须恰当,过重时会将组织压烂,过轻则细胞未分散开,二者都将影响观察。 ⑦在显微镜的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多数处于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因为在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所占的时间占整个细胞周期的90%~95%,时间与视野中细胞数目成正比。另外,在一个视野中,往往不容易找全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细胞,可以慢慢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