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联网安全架构与服务计算安全

物联网安全架构与服务计算安全

物联网安全架构与服务计算安全
物联网安全架构与服务计算安全

物联网安全初探_孙建华

2012年第07期,第45卷 通 信 技 术 Vol.45,No.07,2012 总第247期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No.247,Totally 物联网安全初探 孙建华, 陈昌祥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 【摘 要】首先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物联网的三层体系结构,概括了物联网安全的新挑战和物联网安全大众化、轻量级、非对称、复杂性等主要特点,然后分别从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分析了物联网的安全威胁,最后提出了物联网安全体系结构。物联网安全需要对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进行有效的安全保障,以应对其面临的安全威胁,并且还要能够对各个层次的安全防护手段进行统一的管理。 【关键词】物联网;安全;安全威胁;安全体系结构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802(2012)07-0100-03 Initial Study on IOT Security SUN Jian-hua, CHEN Chang-xiang (No.30 Institute, CETC,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gives the concept and three-layer architecture of IOT(Internet of Things), summarizes the new security challenge to IOT and its main features including popularity, lightweight, non-symmety, complexity, and then analyzes the security threats against perception layer, network layer, application layer of IOT, and finally it gives the security architecture for IOT. The security measure should of the ability to protect perception layer, network layer, application layer of IOT, cope with the security threats of against IOT, and implement the management of all security measure. 【Key words】IOT(Internet of Things); security; security threat; security architecture 0 引言 物联网的关键在于应用,物联网应用将深入到所有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物联网应用中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以及安全事故所造成的后果,将比互联网时代严重得多。物联网安全呈现大众化、平民化特征,安全事故的危害和影响巨大;物联网应用中各处都需要安全,安全措施与成本的矛盾十分突出。物联网安全,还必须改变先系统后安全的思路,在物联网应用设计和实施之初,就必须同时考虑应用和安全,将两者从一开始就紧密结合,系统地考虑感知、网络和应用的安全,才能更好地解决各种物联网安全问题,应对物联网安全的新挑战。 1 物联网体系结构 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概念是1999年提出的,目前还没有权威的物联网定义。目前认可度比较高的物联网定义[1]是:利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s)、二维码、传感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感知技术和设备,将网络和所有物体相连,全面获取真实世界的各种信息,完成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以实现对现实世界物体的智能化识别、跟踪定位和管理控制。 从技术上将,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发展,不是全新凭空而出的。物联网是一个基于感知技术,融合了各类应用的服务型网络系统,可以利用现有各类网,通过自组网能力,无缝连接融合形成物联网。物联网体系结构包含3个层次,如图1所示,下层是感知真实世界的感知层,中间是完成数据传输的网络层,上层是面向用户的应用层[2-3]。 收稿日期:2012-04-05。 作者简介:孙建华(1976-),男,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通信网络、信息安全。 100

解密工业物联网的安全现状与背后原因

解密工业物联网的安全现状与背后原因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如今,移动技术的应用和增长创造了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对即时信息和即时反馈已经习以为常,工业物联网涉及物联网技术在制造工艺和供应链中的应用。除了来自设备和传感器的数据外,工业物联网战略还应该结合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技术,利用现有传感器、机器对机器(M2M)通信、自动化技术的组合,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见解。 被广泛视为“智慧工厂”核心支柱的工业4.0无疑是实现适应性、自动化与敏捷性的新型联网硬件基础。LNS方面发现,大多数工业企业都有计划实施数字化转型,而这意味着网络安全问题正变得比以往任何时间都更加重要。遗憾的是,大多数计划迈入工业物联网

领域的企业都未能考虑到安全性这项因素,这主要是由于运营技术与信息技术之间存在严重隔阂,而这道鸿沟甚至有可能严重影响到工业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未来命运。 报告指出,40%的工业企业已经启动工业物联网计划,另有24%则计划在明年之内开始着手。众多下一代工业物联网平台都将以即服务(*aaS)方式运行,这将带来更突出的灵活性、易用性并生成大量可量化数据。但这一切在网络安全层面又会带来新的软肋——特别是考虑到工业企业通常将安全保护视为一种附加因素,而非工业物联网PaaS体系中的固有部分。 LNS方面就工业物联网安全所面临的巨大风险给出了三项原因,首先是企业并不了解相关威胁的严重程度,再者是IT与OT在各自的孤岛内运作,还有就是严重缺乏网络安全最佳实践的实施经验。 1、威胁态势 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对威胁态势并不清楚:47%的受访企业没有处理过任何安全违规事件。其中19%的企业曾因便携式存储介质上的恶意软件而遭遇安全事故,相比之下直接攻击活动则非常罕见。这使得众多企业面对网络安全工作抱有一种“迷之自信”。但这种自信显然站不住脚,例如美国国土安全部就曾警告称,目前每一家主要自动化方案供应商的产品中都包含有已知软件漏洞。这意味着直接攻击必将发生,只是或早或晚的问题。 2、IT与OT间的彼此孤立 导致网络安全挑战的另一大问题在于IT与OT间的彼此孤立。OT包括工厂当中非企业模式的一切元素,例如控制系统、监控系统、工厂硬件以及机器等等。 报告指出,“即使企业开始以认真态度对待工业网络安全,如果不能在IT与OT之间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问题仍然不可能得到充分解决。”IT技能与OT专业知识应当加以结合,从而为下一代工业技术创造行之有效的安全规划。

物联网安全防护体系研究

物联网安全防护体系研究 (1)国内外研究现状: 物联网是指通过智能传感装置实现全面有效的信息感知和获取,经由无线或有线网络进行可靠信息传输,并对感知和获取的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自动化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电力物联网融合利用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RFID技术、GPRS/TD-SCADA等无线通信技术、光纤通信/PLC等有线通信技术,将在智能电网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各环节得到广泛应用。 物联网具有节点资源有限、网内信息处理、终端部署区域开放及大量采用无线通信技术等特点,其安全性实现难度较大。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科研机构进行了物联网安全研究和实践,其中:国际上, ZigBee联盟、卡耐基梅隆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机构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性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ZigBee联盟在2005年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任中心”的安全机制,并已将其写入到ZigBee的通信标准ZigBee协议1.0中。2002年,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艾德里安教授提出了一种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单播和组播的安全协议(SPINS),这一协议在学术界获得较高的评价。2004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卡略夫教授提出了TinySec协议。TinySec协议主要是考虑到传感器节点的低能耗特点,通过适当降低安全防护性能,进而保证传感器节点的寿命。2007年,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艾德里安实验室基于TinySec提出了MiniSec协议,取得了部分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性和节点功耗的研究成果,但该协议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在我国,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机构也积极开展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性研究和标准的制定工作。随着我国物联网战略的提出,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国家基础行业科研机构也加入了物联网应用和安全防护研究中,结合本行业应用特点开展了物联网安全防护实践,上述单位均认为物联网安全可分解为物联网机器/感知节点的本地安全、感知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物联网业务处理的安全等问题。 然而,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安全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至今还未见完整的安全解决方案,也没有成功的应用案例。电网是关系国际民生的基础,任何技术的应用在电网中的应用,必须要有安全作保障。因此开展电力物联网的安

障碍物联网发展的安全隐患及其解决措施

障碍物联网发展的安全隐患及其解决措施 障碍物联网发展的安全隐患及其解决措施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Internet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在高歌猛进的 同时,物联网背后隐藏的安全危机正日渐显现。同TCP/IP网络一样,物联网同样面临网络的可管、可控以及服务质量等一系列问题,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或者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因为网络是存在安全隐患的,更何况分布随机的传感网络、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更是为各种网络攻击提供了广阔的土壤,安全隐患更加严峻,如果处理不好,整个国家的经济和安全都将面临威胁。 物联网的“网” 物联网是TCP/IP网络的延续和扩展,将网络的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与物之间,是一种新型的信息传输和交换形态,物联网时代又称为后IP时代。目前,学术界公认“物联网是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共同构成的大规模信息系统”,其核心结构主要包括:感知层,如智能卡、RFID电子标签、传感器网络等,其主要作用是采集各种信息;网络层,如三网融合的计算机、Internet、无线网络、固网等,其主要作用是负责信息交换和通信;应用层,主要负责信息的分析处理、控制决策,以便实现用户定制的智能化应用和服务,从而最 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的相联,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 物联网感知层的关键技术包括RFID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传感网技术等,这些技术是智能信息传感设备的技术基础。网络及管理层的关键技术包括云计算、4G技术、SOA等。安置在动物、植物、机器和物品上的电子智能介质产生的数字信号可随时随地通过无线网络传送信息,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使数以亿计的各类物品的实时动态管理成为可能。从物联网的体系结构而言,物联网体现的是融合,而不论它的基础架构是采用无线传感网络还是什么别的网络基础设施。 物联网的真正价值在于网,而不在于物。因为在于网,所以复杂。目前物联网感知层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在各行各业已有比较成功的应用,但是如果感知的信息没有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对它们进行管理和整合,就谈不上深入的应用,这样的网络就没有意义。要构建一个这样的堪称复杂巨系统的网络平台,实现业务的综合管理、信息的融合析取及分门别类、数据的有指导性的传输和交互等等,它的复杂性、艰难性是可想而知的。 物联网的安全威胁 物联网面临哪些重要的安全威胁?与传统互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有哪些不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我们以感知层是传感网、RFID为例进行展开。 首先,传感网络是一个存在严重不确定性因素的环境。广泛存在的传感智能节点本质上就是监测和控制网络上的各种设备,它们监测网络的不同内容、提供各种不同格式的事件数据来表征网络系统当前的状态。然而,这些传感智能节点又是一个外来入侵的最佳场所。从这个角度而言,物联网感知层的数据非常复杂,数据间存在着频繁的冲突与合作,具有很强的冗余性和互补性,且是海量数据。它具有很强的实时性特征,同时又是多源异构型数据。因此,相对于传统的TCP/IP 网络技术而言,所有的网络监控措施、防御技术不仅面临更复杂结构的网络数据,同时又有更高的实时性要求,在网络技术、网络安全和其他相关学科领域面前都将是一个新的课题、新的挑战。 其次,当物联网感知层主要采用RFID技术时,嵌入了RFID芯片的物品不仅能方便地被物品主人所感知,同时其他人也能进行感知。特别是当这种被感知的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平台进行传输时,信息的安全性相当脆弱。如何在感知、传输、应用过程中提供一套强大的安全体系作保障,是一个难题。

物联网体系架构知识总结.pdf

物联网体系架构知识总结 最初的物联网概念,国内普遍认为的是MIT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当时还被称之为传感网,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线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同名报告中,物联网的定义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提出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计算的发展愿景,初RFID技术外、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终端等技术到今天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在我国,物联网的概念经过政府与企业的大力扶持已经深入人心。现在的物联网已经被贴上了“中国式”的标签,其含义为:物联网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的等等的“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和有限的长距离和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计算机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专网、互联网的环境下,采用时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物联网体系

物联网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物联网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近日在北京召开了物联网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专题研讨会。会议邀请了中国工程院、中科院自动化所、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互联网协会以及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就物联网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重点领域及政策措施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工业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领域 尽管社会各界对传感网、物联网、泛在网的概念众说纷纭,但人们普遍认为,物联网是指人们通过各类传感器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按需的信息获取、传递、储存、认知、分析和使用。 物联网的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全面感知是指利用射频识别(RFID)、GPS、摄像头、传感器、传感器网络等感知、捕获、测量的技术手段,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可靠传送是指通过各种通信网络、互联网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智能处理是指对海量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升对物理世界、经济社会各种活动的洞察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相比互联网具有的全球互联互通的特征,物联网具有局域性和行业性特征。 工业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领域。具有环境感知能力的各类终端、基于泛在技术的计算模式、移动通信等不断融入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可大幅提高制造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将传统工业提升到智能工业的新阶段。 从当前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来看,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物联网应用于企业原材料采购、库存、销售等领域,通过完善和优 化供应链管理体系,提高了供应链效率,降低了成本。空中客车(Airbus)通过在供应链体 系中应用传感网络技术,构建了全球制造业中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供应链体系。 生产过程工艺优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生产线过程检测、实时参数采集、生产设 备监控、材料消耗监测的能力和水平。生产过程的智能监控、智能控制、智能诊断、智能决策、智能维护水平不断提高。钢铁企业应用各种传感器和通信网络,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对加工产品的宽度、厚度、温度的实时监控,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优化了生产流程。 产品设备监控管理各种传感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实现了对产品设备操作使用记录、 设备故障诊断的远程监控。GE Oil&Gas集团在全球建立了13个面向不同产品的i-Center,通过传感器和网络对设备进行在线监测和实时监控,并提供设备维护和故障诊断的解决方案。

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

物联网的安全问题 摘要:物联网,通俗的来说就利用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二维码等作为感知元器件,通过一些基础的网络(互联网、个人区域网、无线传感网等)来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互联沟通,进而形成一种“物物相连的网络”。“物联网”的诞生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科技的发展总是会出现更多需要解决的难题,在物联网中,一个最大的、最困难、最艰巨的问题就是如何更好的解决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如何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给人们一个更可靠、更安全、更有保障的服务[1]。本文分析了物联网所面临的安全问题,讨论了物联网安全问题所涉及的六大关系,分析物联网安全中的重要技术,最后提出了物联网的安全机制,以期对物联网的建设发展起到积极的建言作用。 关键字物联网、安全性、可靠性、

引言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成立了自动识别技术中心,构想了基于REID的物联网的概念, 提出了产品电子码(EPC)概念。在我国,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战略后“物联网”一时成为国内热点,迅速得到了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物联网”时代,道路、房屋、车辆、家用电器等各类物品,甚至是动物、人类,将与芯片、宽带等连接起来,这个巨大的网络不仅可以实现人与物的通信和感知,而且还可以实现物与物之间的感知、通信和相互控制。由于在物联网建设当中,设计到未来网络和信息资源的掌控与利用,并且建设物联网还能够带动我国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加快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张,已经成为我国战略发展的需求。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所以互联网所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在物联网中都会存在,只是在危害程度和表现形式上有些不同。从应用的角度来看,物联网上传输的是大量有关企业经营的金融、生产、物流、销售数据,我们保护这些有经济价值的数据的安全比保护互联网上视屏、游戏数据的安全要重要的多,困难的多。从构成物联网的端系统的角度来看,大量的数据是由RFID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感器产生的,并且通过无线的信道进行传输,然而无线信道比较容易受到外部恶意节点的攻击。从信息与网络安全的角度来看,物联网作为一个多网的异构融合网络,不仅仅存在与传感网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和因特网同样的安全问题,同时还有其特殊性,如隐私保护问题、异构网络的认证与访问控制问题、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等。文献[3]认为数据与隐私保护是物联网应用过程中的挑战之一。因此,物联网所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会比互联网更多,我们必须在研究物联网应用的同时,从道德教育、技术保障和法制环境三个角度出发,为我们的物联网健康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物联网安全技术研究进展

物联网安全技术研究进展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班级:07604 姓名:朱洪学号:071841 班内序号:16 联系方式:zhuhong_1115@https://www.doczj.com/doc/1f4089797.html,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物联网的概念进入人们的视野。物联网用途广泛,可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专家预计物联网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但是,在享受物联网带给人类便利的同时,物联网在信息安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必须未 雨绸缪,研究发展好物联网安全性问题。 关键词物联网安全性问题关键技术 一.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 以下简称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二.物联网安全性问题 从物联网相关特点分析,存在如下问题: 1.传感器的本体安全问题 之所以物联网可以节约人力成本,是因为其大量使用传感器来标示物品设备,由人或机器远程操控它们来完成一些复杂、危险和机械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物联网中的这些物品设备多数是部署在无人监控的地点工作的,那么攻击者可以轻易接触到这些设备,针对这些设备或其上面的传感器本体进行破坏,或者通过破译传感器通信协议,对它们进行非法操控。如果国家一些重要机构依赖于物联网时,攻击者可通过对传感器本体的干扰,从而达到影响其标示设备的正常运行。例如,电力部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在远距离输电过程中,有许多变电设备可通过物联网进行远程操控。在无人变电站附近,攻击者可非法使用红外装置来干扰这些设备上的传感器。如果攻击者更改设备的关键参数,后果不堪设想。传感器通常情况下,功能简单、携带能量少,这使得它们无法拥有复杂的安全保护能力,而物联网涉及的通信网络多种多样,它们的数据传输和消息也没有特定的标准,所以没法提供统一的安全保护体系。 2.核心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 物联网的核心网络应当具有相对完整的安全保护能力,但是由于物联网中节点数量庞大,而且以集群方式存在,因此会导致在数据传输时,由于大量机器的数据发送而造成网络拥塞。而且,现有通行网络是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而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必须解决地址空间空缺和网络安全标准等问题,从目前的现状看物联网对其核心网络的要求,特别是在可信、可知、可管和可控等方面,远远高于目前的IP 网所提供的能力,因此认为物联网必定会为其核心网络采用数据分组技术。此外,现有的通信网络的安全架构均是从人的通信角度设计的,并不完全适用于机器间的通信,使用现有的互联网安全机制会割裂物联网机器间的逻辑关系。庞大且多样花的物联网核心网络必然需要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否则对物联网中

2020年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年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 性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2020年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 一、物联网概念绪论 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开始重视物联网的建设,并做了大量的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工作,我国将物联网的发展列为信息产业发展的下一个战略高点。物联网的网络架构和安全体系对物联网的安全使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物联网分层结构进行分析,从架构特点探讨其潜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希望对于我国今后的物联网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1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但一直以来业界并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2010年,由中国工程院牵头组织学术界和产业

界众多专家学者召开了多次会议,对物联网概念、体系架构以及相关内涵和外延进行研究讨论,统一了对物联网的认识。 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 二、物联网网络架构 目前,我国物联网网络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2.1感知层 相当于物理接触层,技术上由识别芯片(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等构成,感知范围可以是单独存在的物体,一个特定区域的物体,或是某行业划分下特定一类物品及一个物体不同位置等,主要实现智能感知功能,包括信息采集、捕获、物体识别等,其关键技术包括RFID、传感器、自组织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等。 2.2网络层

2018-2019年工业物联网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白皮书

工业物联网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白皮书 2018-2019

目录 1 工业物联网信息安全背景 (1) 1.1工业物联网基本概念 (1) 1.2工业物联网发展形势 (1) 1.3工业物联网安全政策 (3) 1.4工业物联网重大信息安全事件 (4) 2 工业物联网信息安全威胁 (6) 2.1工业物联网网络结构 (6) 2.2工业物联网信息安全威胁分析 (7) 2.2.1应用层安全威胁分析 (7) 2.2.2网络层安全威胁分析 (8) 2.2.3感知层安全威胁分析 (9) 3 工业物联网信息安全需求 (11) 3.1应用层安全需求 (11) 3.2网络层安全需求 (12) 3.3感知层安全需求 (12) 4 工业物联网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13) 4.1整体方案设计 (13) 4.2参考依据 (15) 4.3典型应用场景 (15) 4.3.1仓储物流场景 (16) 4.3.2 油气开采场景 (19)

4.3.3 智慧办公场景 (25) 5 相关安全产品简介 (27) 5.1 安全产品 (27) 5.1.1 应用层 (27) 5.1.2 网络层 (34) 5.1.3 感知层 (38) 5.2 安全服务 (42) 5.2.1 IIOT 代码审计 (42) 5.2.2 IIOT 漏洞扫描 (45) 5.2.3 IIOT 渗透测试 (46)

1 工业物联网信息安全背景 1.1工业物联网基本概念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 T U)的定义,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与物品(T h i n g t o T h i n g,T2T),人与物品(H u m a n t o T h i n g,H2T),人与人(H u m a n t o H u m a n,H2H)之间的互连。但是与传统互联网不同的是,H2T是指人利用通用装置与物品之间的连接,从而使得物品连接更加的简化,而H2H是指人之间不依赖于P C而进行的互连。因为互联网并没有考虑到对于任何物品连接的问题,故我们使用物联网来解决这个传统意义上的问题。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连接物品的网络,许多学者讨论物联网中,经常会引入一个M2M的概念,可以解释成为人到人(M a n t o M a n)、人到机器(M a n t o M a c h i n e)、机器到机器从本质上而言,在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交互,大部分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 与工业互联网的重点不同,工业互联网目标是融合互联网与工业,打破工业生产的全生命周期,从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营销、服务构成了闭环,彻底改变工业的生产模式。而工业物联网作为物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其特点是将具有感知、监控能力的各类采集、控制传感器或控制器,以及移动通信、智能分析等技术不断融入到工业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从而大幅提高制造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最终实现将传统工业提升到智能化的新阶段。从应用形式上,工业物联网的应用具有实时性、自动化、嵌入式(软件)、安全性、和信息互通互联性等特点。 目前,工业物联网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物流和交通运输业、能源和公用电力事业、航空航天、煤矿、石油和天然气、采矿、冶金等各个工业领域。 1.2工业物联网发展形势 工业物联网是一个新概念,是传统工业自动化和工业信息化结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

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操作系统》 课程设计报告题目: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分析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方向) 班级:14计科网络班 学号:201422024113 姓名:李福洪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7.6.14

目录 一、物联网概念绪论 (3) 1.1物联网概念 (3) 二、物联网网络架构 (3) 2.1感知层 (3) 2.2网络层 (3) 2.3应用层 (3) 三、物联网网络架构安全性分析 (4) 3.1感知层安全需求分析 (4) 3.2网络层安全需求分析 (4) 3.3应用层安全需求分析 (5) 四、总结 (6) 参考文献 (7)

一、物联网概念绪论 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开始重视物联网的建设,并做了大量的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工作,我国将物联网的发展列为信息产业发展的下一个战略高点。物联网的网络架构和安全体系对物联网的安全使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物联网分层结构进行分析,从架构特点探讨其潜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希望对于我国今后的物联网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1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但一直以来业界并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2010年,由中国工程院牵头组织学术界和产业界众多专家学者召开了多次会议,对物联网概念、体系架构以及相关内涵和外延进行研究讨论,统一了对物联网的认识。 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 二、物联网网络架构 目前,我国物联网网络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2.1感知层 相当于物理接触层,技术上由识别芯片(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等构成,感知范围可以是单独存在的物体,一个特定区域的物体,或是某行业划分下特定一类物品及一个物体不同位置等,主要实现智能感知功能,包括信息采集、捕获、物体识别等,其关键技术包括RFID、传感器、自组织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等。 2.2网络层 感知层的信息经由网关转化为网络能够识别的信息后就传到了网络层,网络层进行信息的传递与处理。网络层包括2G通信网络、3G通信网络、WIFi、互联网等,信息可以经由任何一种网络或几种网络组合的形式进行传输。网络层还包括物联网的管理中心及物联网的信息中心。 物联网管理中心负责物品的统一标识编码管理、认证、鉴权、计费等,物联网信息中心则负责物品信息的存储和统一分析计算处理。物联网的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送和通信,又包括接入层和核心层。网络层可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也可以依托行业专业通信网络,也可同时依托公众网和专用网。 2.3应用层 在物联网的感知层和网络层的支撑下,可以实现多种物联网应用,典型的应用有:智能交通、绿色农业、工业监控、动物标识、远程医疗、智能家居、环境检测、公共安全、食品溯源、

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

编号:AQ-Lw-02554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 Internet of things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security

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 备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 一、物联网概念绪论 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开始重视物联网的建设,并做了大量的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工作,我国将物联网的发展列为信息产业发展的下一个战略高点。物联网的网络架构和安全体系对物联网的安全使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物联网分层结构进行分析,从架构特点探讨其潜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希望对于我国今后的物联网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1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但一直以来业界并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2010年,由中国工程院牵头组织学术界和产业界众多专家学者召开了多次会议,对物联网概念、体系架构以及相关

内涵和外延进行研究讨论,统一了对物联网的认识。 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 二、物联网网络架构 目前,我国物联网网络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2.1感知层 相当于物理接触层,技术上由识别芯片(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等构成,感知范围可以是单独存在的物体,一个特定区域的物体,或是某行业划分下特定一类物品及一个物体不同位置等,主要实现智能感知功能,包括信息采集、捕获、物体识别等,其关键技术包括RFID、传感器、自组织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等。 2.2网络层 感知层的信息经由网关转化为网络能够识别的信息后就传到了

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分析优选稿

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 性分析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分析摘要: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开始重视物联网的建设,并做了大量的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工作,我国将物联网的发展列为信息产业发展的下一个战略高点。物联网的网络架构和安全体系对物联网的安全使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物联网分层结构进行分析,从架构特点探讨其潜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希望对于我国今后的物联网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字:物联网,网络架构,信息安全 1、引言 物联网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但一直以来业界并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2010年,由中国工程院牵头组织学术界和产业界众多专家学者召开了多次会议,对物联网概念、体系架构以及相关内涵和外延进行研究讨论,统一了对物联网的认识[1]。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

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 2、物联网网络架构 目前,我国物联网网络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相当于物理接触层,技术上由识别芯片(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等构成,感知范围可以是单独存在的物体,一个特定区域的物体,或是某行业划分下特定一类物品及一个物体不同位置等,主要实现智能感知功能,包括信息采集、捕获、物体识别等,其关键技术包括RFID、传感器、自组织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等。 网络层:感知层的信息经由网关转化为网络能够识别的信息后就传到了网络层,网络层进行信息的传递与处理。网络层包括2G通信网络、3G通信网络、WIFi、互联网等,信息可以经由任何一种网络或几种网络组合的形式进行传输。网络层还包括物联网的管理中心及物联网的信息中心[2]。物联网管理中心负责物品的统一标识编码管理、认证、鉴权、计费等,物联网信息中心则负责物品信息的存储和统一分析计算处理。物联网的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送和通信,又包括接入层和核心层。网络层可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也可以依托行业专业通信网络,也可同时依托公众网和专用网。

工业物联网所面临的三个挑战

工业物联网所面临的三个挑战 当大家开始淡化物联网这个总概念,而去谈论具体的应用,例如智能制造、智能能源、智能交通与车联网时,标志着物联网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物联网 技术真正开始与各行各业深度结合,人们开始关注物联网技术带来的实际效益,而不是之前空泛的概念炒作。如今的工业物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IoT),已经成为了一个由广泛互连的智能设备和基础设施构成的世界。 通用电气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Jeff Immelt)曾撰文指出,工业互联网仅仅生产力提升一项即可带来8.6 万亿美元收益,这个规模相当于未来互 联网消费市场的两倍。近日,在同济大学-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工业互联网联合实验中心揭牌仪式上,与非网记者采访到了工业物联网专家、NI 嵌入式系统总监Jamie Smith,请他详细介绍了工业物联网的最新发展状况。 设备上连接了传感器和驱动器,持续收集到的传感器数据被处理以后送到云端,这就是今天工业互联网实验室中可以看到一个简单直观的工业物联网架构,不过在讲工业物联网架构之前,我想先介绍工业大数据(big analog data)的概念。 Jamie 表示,机器视觉就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大数据应用,摄像头模块将图像 从模拟域转换到数字域,系统运行期间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对于系 统的处理能力要求非常高。机器视觉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生产线视频检测、 激光雷达以及发电行业通过热成像仪来监测运行状况等。机器视觉产业才刚刚 开始。 类似机器视觉这种应用所产生的数据量非常大,所以Jamie 认为首先把工业大数据在靠近采集数据的终端设备一端进行预处理,才能够承受数据处理压力 并满足系统的实时性要求。摩尔定律预示计算能力不断增强,尼尔森定律

物联网安全防护框架的四大部分

物联网安全防护框架的四大部分 4月16日,2018RSA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作为全球网络安全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行业,今年的会议吸引了约500家世界各地的信息安全产品供应商和4万多名业界人士参与,可谓是历年之最。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会议开始的第一天,著名软件公司微软就发布了一款新的安全产品Azure Sphere,主要用于保护IoT设备。 众所周知,物联网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物联网的设备数量早已大大超过了全球人口数量,而物联网领域也是众多软件和互联网公司全力争夺的商业资源。本次微软发布的全新安全产品,就是面向IoT制造商,通过内置连接,网络和Pluton安全子系统以确保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深圳云里物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872374)是一家专业的物联网(IOT)解决方案供应商,多年来一直专注于IOT领域的研发创新,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IOT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目前BLE蓝牙模块、蓝牙传感器、蓝牙解决方案、蓝牙网关等产品业务遍及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物联网安全框架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 一、认证(AuthenticaTIon) 认证层是整个安全框架的核心点,用以提供验证物联网实体标识信息,以及利用该信息进行验证。 在一般的企业网络中,端点设备都是通过人为认证(如用户名、密码、生物特征)来确定。但物联网端点不需要人为交互,射频识别(RFID)、共享密钥、X.509证书、端点的MAC地址或某种类型的基于不可变硬件的可信root等都能作为认证方式。 二、授权(AuthorizaTIon) 访问授权是控制设备在整个网络结构中的第二层。该层建立在核心的身份认证层上,利用设备的身份信息展开运操作。 当具备认证与授权后,物联网设备间的信任链就建立起来了,互相传递相关的、合适的信息。 目前用于管理和控制对消费者和企业网络访问权限的策略机制完全能够满足物联网的需求。而我们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构建一个能够处理数十亿个物联网设备的体系架构,并在该架构中建立不同的信任关系。 三、强制性的安全策略(Network Enforced Policy) 这一层包括在基础架构上安全的route并传输端点流量的所有元素,无论是控制层面、管理层面还是实际数据流量。而且它与授权层类似,外部环境已经建立了保护网络基础架构的协议和机制,并在物联网设备中运用合适的策略。

物联网安全架构初探-武传坤

物联网安全架构初探 武传坤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物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全球信息产业的又一次科技与经济浪潮,将影响到许多重大技术创新和产业的发展,受到各国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同时,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是关系物联网产业能否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必需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如何建立合理的物联网安全架构和安全体系将对物联网的安全使用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本文试图从不同层次分析物联网的安全需求,搭建物联网的安全架构体系,希望为物联网可靠的信息安全系统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物联网应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全面感知;二是可靠传递;三是智能处理。尽管对物联网概念还有其他一些不同的描述,但内涵基本相同。因此我们在分析物联网的安全性时,也相应地将其分为三个逻辑层,即感知层,传输层和处理层。除此之外,在物联网的综合应用方面还应该有一个应用层,它是对智能处理后的信息的利用。在某些框架中,尽管智能处理应该与应用层可能被作为同一逻辑层进行处理,但从信息安全的角度考虑,将应用层独立出来更容易建立安全架构。本文试图从不同层次分析物联网对信息安全的需求和如何建立安全架构。 其实,对物联网的几个逻辑层,目前已经有许多针对性的密码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但需要说明的是,物联网作为一个应用整体,各个层独立的安全措施简单相加不足以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而且,物联网与几个逻辑层所对应的基础设施之间还存在许多本质区别。最基本的区别可以从下述几点看到:(1)已有的对传感网(感知层)、互联网(传输层)、移动网(传输层)、安全多方计算、云计算(处理层)等的一些安全解决方案在物联网环境可能不再适用。首先,物联网所对应的传感网的数量和终端物体的规模是单个传感网所无法相比的;其次,物联网所联接的终端设备或器件的处理能力将有很大差异,它们之间可能需要相互作用;再次,物联网所处理的数据量将比现在的互联网和移动网都大得多。(2)即使分别保证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