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

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

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
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

编号:AQ-Lw-02554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

Internet of things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security

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

备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

一、物联网概念绪论

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开始重视物联网的建设,并做了大量的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工作,我国将物联网的发展列为信息产业发展的下一个战略高点。物联网的网络架构和安全体系对物联网的安全使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物联网分层结构进行分析,从架构特点探讨其潜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希望对于我国今后的物联网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1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但一直以来业界并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2010年,由中国工程院牵头组织学术界和产业界众多专家学者召开了多次会议,对物联网概念、体系架构以及相关

内涵和外延进行研究讨论,统一了对物联网的认识。

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

二、物联网网络架构

目前,我国物联网网络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2.1感知层

相当于物理接触层,技术上由识别芯片(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等构成,感知范围可以是单独存在的物体,一个特定区域的物体,或是某行业划分下特定一类物品及一个物体不同位置等,主要实现智能感知功能,包括信息采集、捕获、物体识别等,其关键技术包括RFID、传感器、自组织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等。

2.2网络层

感知层的信息经由网关转化为网络能够识别的信息后就传到了

网络层,网络层进行信息的传递与处理。网络层包括2G通信网络、3G通信网络、WIFi、互联网等,信息可以经由任何一种网络或几种网络组合的形式进行传输。网络层还包括物联网的管理中心及物联网的信息中心。

物联网管理中心负责物品的统一标识编码管理、认证、鉴权、计费等,物联网信息中心则负责物品信息的存储和统一分析计算处理。物联网的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送和通信,又包括接入层和核心层。网络层可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也可以依托行业专业通信网络,也可同时依托公众网和专用网。

2.3应用层

在物联网的感知层和网络层的支撑下,可以实现多种物联网应用,典型的应用有:智能交通、绿色农业、工业监控、动物标识、远程医疗、智能家居、环境检测、公共安全、食品溯源、城市管理、智能物流等。这些应用涉及的内容可以是跨行业,也可以是某行业内部的;用户可能是普通公众也可能是政府机构,企业组织等。物联网的应用层主要包含各类应用,例如监控服务、智能电网、工业

监控、绿色农业、智能家居、环境监控、公共安全等。

三、物联网网络架构安全性分析

3.1感知层安全需求分析

感知层的任务是全面感知外界信息,将感知信息传送到网络层进行处理。在感知信息进入网络层之前,要通过一个或多个与外界连接的传感节点,即网关节点(gateway),传感网内部节点的通信都需要网关节点与外界联系。因此在感知层需重点考虑传感网本身的安全性。

传感器通过网关节点接入到网络层,因此网关节点的安全性最易被外界控制。典型的控制情况分为:a、传感网的网关节点被完全控制,安全性全部丢失;b传感网的网关节点被控制,节点密钥被破解;c、网关节点被控制,但密钥没有被破解;d、网关节点被网络的DOS攻击。

当传感网的网关节点被控制,需要破解与传感网内部节点通信的密钥或与远程信息处理平台共享的密钥,才能获取网关节点的所传送的信息;当节点被控制,密钥未被破解时,那么信息是不可被

“5G+金融”应用发展白皮书(2019年)

前言 5G 作为当前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引领技术,对于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打造智慧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5G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关注重点和竞争焦点。当前,国内5G商用处于关键起步期,作为与信息技术结合最紧密的行业之一,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同样需要5G技术的支持。为了进一步推动5G与金融的融合发展,助力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特组织编制了本次白皮书,希望为金融与技术领域从业者提供参考。 本次白皮书第一章总结了不同阶段的移动通信技术与金融行业的融合发展特征,突出1G到4G时代、5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对金融行业影响的变化。第二章重点解析了“5G+金融”应用发展路径、作用模式,分析5G在金融领域应用的作用、路径、业务模式变化等。第三章结合银行、证券、保险三大金融领域,剖析5G 将对不同的金融机构经营体系带来哪些实际变化,并详细解析可落地的应用场景。第四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5G在金融领域应用面临的挑战。第五章对未来5G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进行展望并提出后续落地推动相关的策略建议。

目录 一、移动通信技术与金融融合发展概述 (1) (一)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简介 (1) (二)移动通信技术与金融融合发展进程 (3) 二、“5G+金融”应用发展模式分析 (6) (一)5G对金融领域影响路径分析 (6) (二)“5G+金融”融合发展模式变化 (9) 三、“5G+金融”典型应用场景 (10) (一)“5G+银行”应用场景 (10) (二)“5G+证券”应用场景 (18) (三)“5G+保险”应用场景 (24) 四、5G在金融领域应用面临的挑战 (29) (一)行业监管挑战 (29) (二)网络技术挑战 (29) (三)技术支撑挑战 (31) (四)标准规范挑战 (33) (五)安全防范挑战 (34) 五、策略建议 (35)

车联网之APP安全

车联网网络安全之APP 安全 背景: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正在被数字化、移动化。智能手机的普及推动了手机APP 的快速发展,小到沟通聊天、车票预定,大到银行理财、支付交易,各种APP 层出不穷。人们对APP 的功能性、多样性的积极态度远远超出了对信息安全的担忧,APP 的安全方面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证,通过APP 导致的信息安全事件,经常被爆出。正在兴起的车联网也未能幸免,据统计车联网信息安全约50%安全漏洞、风险,来自于车载APP。针对APP 的设计与研发,需要对信息安全高度重视,做到杜渐防萌,确保用户敏感数据的安全。 车载APP 攻击手段 ?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指的是对APP 安装文件的安全漏洞检测。首先获得应用程序安装包文件,即APK 文件,然后通过逆向工具(如APKIDE、Dex2Jar 等)进行反编译,将APK 文件逆向为Java 源文件或JAR 文件,对其进行源代码级的解析。 常见的Java 层逆向工具:Android Killer 和APKIDE Android Killer 是一款可以对APK 文件进行反编译的可视化工具,它能够对反编译后的Smali 文件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后的文件重新进行打包形成APK 文件。一旦APK 文件被逆向,那么很容易对其进行篡改和注入攻击。 APKIDE 也是可视化的、用于修改安卓APK 文件的工具。该工具集成了ApkTool,Dex2jar,JD-GUI 等APK 修改工具,集APK 反编译、APK 打包、APK 签名为一体,是非常便利的APK 修改工具。

常见的NATIVE 层逆向工具:IDA pro IDA pro 以其强大的功能和众多的插件成为了很多逆向分析师的首选。IDA pro 是商业产品。使用IDA 反汇编二进制文件的目的,是利用工具得到反汇编之后的伪代码,另外,再结合file 、readelf 等指令使用,可以说如虎傅翼,准确还原出源代码并非难事。 以上是Java 层和Native 层逆向的常用方法。静态分析的优点是无需运行代码,无需像动态分析那样改写Android 系统源码,或要求用户对Android 系统进行重定制和安装定制版的ROM,因此静态分析具有速度快、轻量级的优点。但是静态分析的缺点是因为无法真实模拟程序的动态运行,所以存在误报率高的问题。 ?动态分析 由于静态分析难以满足安全人员的分析要求,天生对软件加固、混淆免疫的动态分析技术应运而生。相对于轻量级的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则是重量级的程序运行时的分析。在一般情形,需对Android 系统进行重新定制与改写,包括改写安全机制;在原生Android 系统中加入监视器,实时监视数据的流向;在危险函数调用时,检测所需权限等。 常见的动态分析的工具:TaintDroid TaintDroid 是变量级和方法级的污点跟踪技术工具,可对敏感数据进行污点标记,污点数据在通过程序变量、方法、文件和进程间通信等途径扩散时,对其进行跟踪审查。如果污点数据在一个泄露点(如网络接口)离开系统,TaintDroid 就在日志中记录数据标记、传输数据的应用程序和数据目的地,实现对多种敏感数据泄露源点的追踪。 动态分析的优点是,检测精度较高,缺点是需要修改Android 系统源码,形成用户全新裁

车联网数据安全传输

基于SSX1019芯片的物联网数据安全传输系统 ——同方车联网信息加密传输技术介绍 GPRS

行业数据现状 1.明文传输 最初设计时,很多行业系统采集的数据是以明文形式传输。 2.易截获 采用公网传输时,数据容易被截获甚至篡改。 3.高成本硬件通道 部分行业为保证安全性,会架设专用的硬件传输通道,然而随着传输距离扩大、采集点数量增多等因素,成本也会随之提高。 4.软加密 采集数据使用软实现方式加密,易被攻击获取加密密钥,从而获取数据明文。 5.原系统安全改造 很多现有采集设备已经在运行中,在按国家要求实施安全性改造时,有可能会重新设计原有采集设备甚至整体设计方案。 6.不熟悉安全性设计 各行业设计人员仅仅了解自己行业领域,通常对国家新要求的安全性传输设计了解甚少,自己开发加入安全部分,可能会拉长整个设计周期、提升研发成本,甚至无法确定项目是否能够顺利完成。 系统架构图 执行采集操作 密文密文 发送采集数据

硬件设备 1.物联网安全网关 2.终端安全模块 物联网安全网关 功能概述: 解密待进入内网的数据;加密待发向外网的数据。

物联网安全网关工作原理 用于与终端安全模块建立安全信道,解析终端安全模块传输过来的IPSEC的客户端设备数据,并将解析得到的数据分发给客户的业务数据控制平台上,也可将业务数据控制平台下发的命令通过安全信道加密传输给指定的终端安全模块,终端安全模块再将数据传送给客户端设备。 终端安全模块 功能概述: 解密来自于公网的数据;加密待发向公网的数据。

安全接入模块搭载SSX1019核心,支持以太网、GPRS 传输的安全接入模块;支持网口、串口通信;内部支持国密算法SM1/SM2/SM3,模块私钥存储在芯片flash内部,受到芯片保护,可以很好的保证客户端设备与业务数据控制平台之间的安全通讯。 接入物联网安全平台的要求 1.业务数据控制平台 普通电脑即可接入物联网安全平台。通过物联网安全平台的网关解密接收客户端设备发来的数据。 2.客户端设备 客户端设备只要硬件上支持串口通信或是以太网通信,即可接入物联网安全平台,实现数据透传。 物联网安全平台优势

最新物联网体系架构中应用层相当于人体的资料

[标签:标题] 篇一:物联网练习题及答案 物联网基础与实践单项选择题 1. (A )针对下一代信息浪潮提出了“智慧地球”战略。 A.IBM B.NEC C.NASA D.EDTD 2.日本在(C )年提出了U-JAPAN战略。 A.2002 B.2003 C.2004 D.2005 3.韩国在(C )年提出了U-KOREA战略。 A.2004 B.2005 C.2006 D.2007 4. 2009年我国推出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用于地震灾区重建的比重占到(B )。 A.20% B.25% C.28% D.30% 5.2009年,温家宝总理提出了(D )的发展战略。 A.智慧中国 B.和谐社会 C.感动中国 D.感知中国 6.《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讲话发表于(B )年。 A.2008 B.2009 C.2010 D.2011 7.近百年来,人类社会总共经历了(B )次里程碑式的科技革命。 A.二 B.三 C.四 D.五 8.第三次科技革命就是以(A )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 A.电子信息 B.生物转基因 C.空间技术 D.超级浮点计算 9.物联网的全球发展形势可能提前推动人类进入“智能时代”,也称(D )。 A.计算时代 B.信息时代 C.互联时代 D.物连时代 10.射频识别技术属于物联网产业链的(A )环节。 A.标识 B.感知 C.处理 D.信息传送 11.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A )技术是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 A.射频识别 B.传感器 C.智能芯片 D.无线传输网络 12. (D )被成为下一个万亿级的信息产业。 A.射频识别 B.智能芯片 C.软件服务 D.物联网 13.除了国内外形势的发展需求之外,(C )也推动了物联网快速发展。 A.金融危机蔓延 B.其他领域发展乏力 C.技术逐步成熟 D.风投资金关注 14.条形码诞生于20世纪(B )年代。 A.10 B.20 C.30 D.40 15.条形码只能够适用于(A)领域。 A.流通 B.透明跟踪 C.性能描述 D.智能选择 16. (B )将取代传统条形码,成为物品标识的最有效手段。 A.智能条码 B.电子标签 C.RFID D.智能标签 17.在射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结合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是由(C )完成的。 A.YALE B.HARV ARD C.MIT https://www.doczj.com/doc/6716994935.html,BRIDGE 18.1995年,(D )首次提出物联网概念。 A.沃伦.巴菲特 B.乔布斯 C.保罗.艾伦 D.比尔.盖茨 19.首次提出物联网概念的著作是(A )。 A.《未来之路》 B.《信息高速公路》 C.《扁平世界》 D.《天生偏执狂》 20.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的英文简称是(A )。

未来网络体系架构的发展趋势

未来网络体系架构的发展趋势 华南师大学计算机学院 中文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业务的蓬勃发展,面对用户对当前网络提出的越来越多的需求,传统的因特网架构开始遇到瓶颈,包括管控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和移动性等一系列问题。网络业务和应用的进一步扩展受到限制,促使互联网向下一代网络迈进和发展。 本文将概括在未来网络领域的研究现状,归纳当前网络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根据“改良式”和“改革式”的两条研究路线对部分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对未来网络的研究进展做出总结,并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对提出对未来网络的展望。 关键词:因特网架构,未来网络,改良式,改革式

目录 中文摘要 0 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引言 (2) 2 传统网络存在的问题 (3) 3 国外研究现状 (4) 3.1 美国的GENI、FIND和FLA (4) 3.2 欧盟新一代互联网研究计划FIRE (4) 3.3 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基础理论研究现状 (5) 3.4 其他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5) 4 改良式的未来网络研究 (6) 4.1 下一代IP协议IPv6 (6) 4.1.1 IPv6产生背景 (6) 4.1.2 IPv6介绍 (6) 4.1.3 IPv6的优点 (8) 4.2 Loc/ID Split名址分离网络体系 (9) 4.2.1 名址分离网络体系产生背景 (9) 4.2.2 LISP名址分离网络协议介绍 (9) 4.2.3 LISP的移动性扩展 (10) 4.2.3 LISP的移动性扩展 (10) 5 改革式的未来网络研究 (11) 5.1 NDN命名数据网络 (11) 5.1.1 NDN命名数据网络产生背景 (11) 5.1.2 NDN网络的体系结构 (11) 5.1.3 NDN体系架构具备优点 (14) 5.2 SDN软件定义网络 (15) 5.2.1 SDN软件定义网络诞生背景 (15) 5.2.2 SDN网络体系架构介绍 (15) 5.2.3 OpenFlow协议介绍 (16) 5.2.4 软件定义网络的优点 (17) 6 未来网络的发展 (18) 6.1 革命式和改良式架构的关系 (18) 6.2 未来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应遵循简单开放原则 (18) 6.3 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应嵌安全等安全需求 (18) 6.4 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将更多的面向服务 (19) 6.5 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将更具有智能化特征 (19) 7 总结 (20) 参考文献 (21)

车联网之信息安全

车联网之信息安全 概述:伴随着车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其所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日渐凸显,已引起学术 界、工业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作为在智能交通车载中具有典型性和先进性的车联网,较之传统的互联网,因其应用环境更加特殊、组网更复杂、管理更困难,其安全威胁更突 出。 根据不同的通信节点,可将其通信模式分为车与车(V2V)通信,车与路(V2I)通信,车与其他节点的混合通信(V2X)。车联网的出现让汽车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享受互联服务带来的便捷,同时也伴生了一系列安全问题:从数据角度出发,包括数据采集、数据运算、数据传输、数据使用、数据保存提出车联网的安全架构,重点从APP 应用、算法、链路连接、安全存储、车域网、车载自组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安全,7 个方面分析和面临的安全威胁。 重要性:安全可以说是一切事物的基础,没有安全作为保障,一切都是空谈,车联网也不例外。 车联网可以使我们更容易的在车辆中获取各种信息,可以使我们提前知晓前方路况,同时车联网也是安全自动驾驶实现的重要前提。尽管车联网将给我们未来的汽车生活带来无尽的便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车联网也会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新增风险和潜在威胁。如果车联网不安全了,可想而知,后果是很严重的,互联网被黑客攻击,导致大面积电脑瘫痪,如果车联网被黑客攻击了,往小了说,会造成严重的交通都塞,整个区域交通瘫痪;往大了说,电影《速度与激情8》里操作整个停车场所有车辆的镜头并非不可能出现。 现状: 近年来,车联网信息安全事件频发,国内外专家、学者与致力于车联网安全邻域的工程师们 不断挖掘安全漏洞,竭尽全力完善漏洞技术。 o 2015 年两位美国黑客远程破解并控制了克莱斯勒的JEEP 汽车,克莱斯勒因此召回了140 万辆汽车,损失巨大;

浅谈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发展【Fabic含义】

浅谈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发展 一、传统数据中心网络架构 数据中心前端计算网络主要由大量的二层接入设备及少量的三层设备组成,传统上是标准的三层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数据中心网络三层架构 传统的网络模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支撑了各种类型的数据中心,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企业IT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新的应用类型及数量急剧增长。随着数据中心规模的不断膨胀,以及虚拟化、云计算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仅仅使用传统的网络技术越来越无法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在互联网领域,这一点表现的尤为明显。 二、数据中心网络的新变化 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大量网民的涌入必然带来网络流量的急剧膨胀。对于互联网企业,承载具体应用的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及网络节点常常满负荷运转;而

对于传统企业,随着自身业务量的增加,以及各类业务互联网化的需求,对数据中心的整体的吞吐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服务器万兆网络接入渐成主流 受成本、以及技术成熟度制约,传统数据中心以千兆接入为主。随着CPU 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目前主流的服务器处理性能,已经超出了千兆网卡的输出能力。同时,FC存储网络与IP网络的融合,也要求IP网络的接入速率达到FC 的性能要求。当仅仅通过链路聚合、增加等价路径等技术手段已经无法满足业务对网络性能的需求时,提高网络端口速率成为必然之选。 万兆以太网从起步到目前逐渐成为应用主流,延续了以太网技术发展的主基调,凭借其技术优势,替代其他网络接入技术,成为高性能网络的不二选择。目前新的数据中心,万兆网络接入已成为事实上的标准。 数据中心流量模型发生显著变化 传统的数据中心内,服务器主要用于对外提供业务访问,不同的业务通过安全分区及VLAN隔离。一个分区通常集中了该业务所需的计算、网络及存储资源,不同的分区之间或者禁止互访,或者经由核心交换通过三层网络交互,数据中心的网络流量大部分集中于南北向。 在这种设计下,不同分区间计算资源无法共享,资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虚拟化技术、云计算管理技术等,将各个分区间的资源进行池化,实现数据中心内资源的有效利用。而随着这些新技术的兴起和应用,新的业务需求如虚拟机迁移、数据同步、数据备份、协同计算等在数据中心内开始实现部署,数据中心内部东西向流量开始大幅度增加。 物理二层向逻辑二层转变 在虚拟化初期,虚拟机管理及迁移主要依靠物理的网络,由于迁移本身要求二层网络,因此数据中心内部东西向流量主要是二层流量。为增加二层物理网络的规模,并提高链路利用率,出现了TRILL、SPB等大二层网络技术。

物联网体系架构知识总结.pdf

物联网体系架构知识总结 最初的物联网概念,国内普遍认为的是MIT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当时还被称之为传感网,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线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同名报告中,物联网的定义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提出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计算的发展愿景,初RFID技术外、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终端等技术到今天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在我国,物联网的概念经过政府与企业的大力扶持已经深入人心。现在的物联网已经被贴上了“中国式”的标签,其含义为:物联网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的等等的“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和有限的长距离和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计算机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专网、互联网的环境下,采用时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物联网体系

车联网网络安全与传统网络安全的区别及挑战

车联网网络安全与传统网络安全的区别及挑战 1. 车联网网络安全范畴 车联网作为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典型应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基于“云”、“管”、“端”三层架构,车联网主要包括人、车、路、通信、服务平台5 类要素。其中,“人”是道路环境参与者和车联网服务使用者;“车”是车联网的核心,主要涉及车辆联网和智能系统;“路”是车联网业务的重要外部环境之一,主要涉及交通信息化相关设施;“通信”是信息交互的载体,打通车内、车际、车路、车云信息流;“服务平台”是实现车联网服务能力的业务载体、数据载体。车联网网络安全的范畴根据车联网网络安全的防护对象,分为智能汽车安全、移动智能终端安全、车联网服务平台安全、通信安全,同时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贯穿于车联网的各个环节,也是车联网网络安全的重要内容。 2. 车联网网络安全与传统网络安全的关系 1 )安全防护对象 传统网络安全防护的对象往往是具有较强计算能力的计算机或服务器。而车联网以“两端一云”为主体,路基设施为补充,包括智能汽车、移动智能终端、车联网服务平台等对象,涉及车-云通信、车-车通信、车-人通信、车-路通信、车内通信五个通信场景。涉及的保护对象众多,保护面广,任何一环出现安全问题都有可能造成非常严

重的后果。大量的车联网终端往往存在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受限等问题,甚至还有可能暴露在户外、野外,为车联网网络安全防护带来更大的困难与挑战。 2 )攻击手段和防御方法 传统安全和车联网安全常见的攻击手段有篡改、伪造、拒绝服务,但在车联网中,因车辆节点通常快速移动,网络拓扑高速动态变化,且存在错综复杂的V2V,V2I,V2N 等各种传输介质(无线或有线)、协议(TCP/IP 和广播)、结构(分布式和集中式)的网络等,使得车联网攻击一般针对信息的网络架构的安全完整性和时效性。为应对常见的攻击,传统安全和车联网一般采取设置网络防火墙,入侵防御等防火措施,对于车联网安全而言,首先要根据其不同的场景以及功能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形成“检测-保护-响应-恢复”的车联网网络安全体系。 3 )安全后果 传统网络安全事件往往集中在网络服务中断、信息泄露、数据完整性破坏等方面,但对于车联网来说,出现网络安全事件,轻则会造成汽车失窃、数据泄露,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失去汽车的控制权,危害驾驶员及乘客生命安全。 3.车联网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发展 车联网的网络安全防护并非仅指车辆本身信息安全,而是一个包含通信、云平台和外部新兴生态系统的整体生态安全防护,同时安全防护需要长期进行,需要定期对整个生态做安全检测以便发现潜在的风

不容忽视的车联网时代安全

不容忽视的车联网时代安全 在近日举行的2019年第六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分论坛车联网安全高峰论坛上,车联网安全问题成为热议话题。来自车联网及网络安全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车联网安全产业发展、安全技术、应用创新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并积极建言献计。 专家认为,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网络安全工作的支撑,车联网发展也给网络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车联网安全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汽车业界的共同参与和相关产业的联动配合,凝聚行业力量,从技术、标准、管理甚至到产业体系以及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继续加大研发创新和投资力度,构建以人为中心的车联网网络安全体系,保护终端(车端)链路数据的安全。加快5G与车联网融合创新 2018年,车联网产业迈入快车道。这一年,我国陆续发布多个促进车联网发展的政策文件。 2018年4月,工信部等三部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这意味着“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在更多实际道路测试。2018年6月,工信部发布《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总体要求)》系列文件,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能够支撑辅助驾驶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2018年11月,工信部发布《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信使用5905-5925MHz 频段管理规定(暂行)》,支持国家经济特区、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2018年12月25日,工信部印发《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到2020年,实现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跨行业融合取得突破,具备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实现特定场景规模应用,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30%以上,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 在这些政策文件的指引下,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9月6日,在2019物博会智能交通与车联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级江苏(无锡)车联网先导区创建实施方案正式对外发布。9月7日,苗圩与吴政隆在江苏无锡共同为全国首个车联网先导区揭牌。 苗圩提出,要结合5G商用部署,发挥我国在网络技术、试点示范、产业融合、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基础和优势,加快5G与车联网融合创新;聚焦车用芯片、计算平台、车载操作系统等“卡脖子”技术环节,逐一实现突破,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先行先试;推动完善有关法律规范,加快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加强管理机制与运营模式探索,提高安全防护技术水平,保障车联网产业健康发展。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白皮书-中国汽研

A.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行业概览4 B.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现状与发展趋势14 C.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发展启示38

执行摘要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市场正在经历从“政策监管驱动”向“市场需求驱动”逐步转型,未来受关键技术发展、下游行业需求、各类玩家参与驱动将保持快速发展 –商用车利润来源将不断向后市场转移,相比乘用车,商用车车联网盈利模式更为清晰;从商用车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角度来看,车联网对TCO潜在成本优化空间巨大,潜在市场价值可达万亿 –预计2025年中国商用车车联网硬件及服务市场规模达~806亿元(CAGR ≈ 28%),从产业链角度看来,围绕商用车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行业降本增效增值服务的运营服务是未来的行业核心价值所在 –快递快运、汽车物流、电商、危化运输等下游应用行业受不同行业特征驱动,在成本、安全、货物管理和增值服务等领域呈现出不同需求和发展趋势 >从北美、欧洲等成熟市场发展经验来看,中国商用车车联网市场在单车价值等方面还有较大增长空间,同时在数据深入挖掘利用、上下游合作分工等领域有借鉴发展意义 –形成针对行业痛点和核心需求的解决方案,并通过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带来增值服务是制胜关键 –主机厂和第三方玩家可通过安全的协议和技术通道实现数据共享,方便用户并最大化数据价值 >“提升协作整合能力”和“赋能下游行业发展”将成为未来商用车车联网行业两大关键趋势 –形成安全高效的数据共享机制、丰富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方式,并通过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制定行业大数据指数等方式赋能行业精细管理和效率提升需求

A.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行业概览

云端 云端 管理端 智慧交通 自动驾驶智慧家居 以收集、记录数据为主数据收集和反馈 特征 1.0 基础连接 2.0 人车交互 3.0 车车交互/万物互联 车联网:基于车载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对商用车车辆运行和使用提供服务,以“云-管-端”三部分作为核心组成 云端 数据计算、分析 提供主机厂支持、车队管理、司机用车等服务 数据搜集/处理/运算预测 导航和车辆状态监控为主搭载简单的车载联网硬件终端,以数据收集为主,配套服务较少 终端硬件功能提升,并针对各类需求服务搭载相关功能模块 数据深度挖掘带来全行业价值, 并实现自动驾驶、万物互联 >OEM 自有平台 >2G/3G 、GPS/北斗、车内网… >车机、OBD 、TBOX … >OEM 自建平台/第三方独立平台>4G/5G 、GPS/北斗、LTE-V… >传感器、ADAS 硬件、路侧终端…>第三方独立平台/企业联盟平台>方式多元、标准统一的通讯… >车载导航、通讯模块 云管端目前商用车车联网所在主要阶段 管理端 数据传输 商用车车联网定义:车联网从1.0阶段的"基础连接",到目前2.0阶段以"人车交互"为核心,并逐渐向3.0阶段的"车车交互/万物互联"发展 商用车车联网概念定义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行业概览商用车车联网定义

从传统网络架构到SDN化演进方案

从传统网络架构到SDN化演进方案甜橙金融数据中心演进之路

前言: 网络世界每一次技术变革都需要大量时间来验证,虽然更多的技术达人对于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在不断提高,但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依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缩减预算的需求不断扩大,企业员工则通过自动化的维护平台设施来简化操作步骤,而网络世界的争论点主要集中在如何从使软件定义网络与网络虚拟化的新架构代替传统以太网架构。 STP架构网络的替代品Fabrics具有可扩展、高带宽的架构。对于SDN来说,SDN可能不像一个产品,更像一种架构。首先我们来看一下SDN与传统网络架构的区别: 一、传统数据中心网络架构逐渐落伍 在传统的大型数据中心,网络通常是三层结构。架构模型包含了以下三层: ?Access Layer(接入层):接入层位与网络的最底层,负责所有终端设备的接入工作,并确保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包的传递。 ?Aggregation Layer(汇聚层):汇聚层位于接入层和核心层之间。该层可以通过实现ACL 等其他过滤器来提供区域的定义。 ?Core Layer(核心层):又被称为网络的骨干。该层的网络设备为所有的数据包包提供高速转发,通过L3路由网络将各个区域进行连接,保证各区域内部终端设备的路由可达。

一般情况下,传统网络还存在着一些优点: ?精确的过滤器/策略创建和应用:由于区域、终端地址网段明确,可以精细控制网络策略,保证流量的安全。 ?稳定的网络:区域的明确划分,网络设备的稳定架构,使网络更具有稳定性。 ?广播域的有效控制:由于三层架构中间采用L3模式设计,有效控制广播域的大小。 传统网络架构虽然稳定,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不断的多元化以及对业务的高冗余化的需求,暴露出了一些传统网络的弊端。

车联网的安全威胁及研究现状

车联网的安全威胁及研究现状 导读:本文车联网的安全威胁及研究现状,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车联网的安全威胁及研究现状 原创:陈粱 ■ 国际关系学院陈粱 车联网是面向车辆通信的网络,由在道路上行驶的具有感知和通信能力的汽车与路边通信单元以及后端服务器共同构成。特点是通信节点具有较高的移动性,网络拓扑结构快速变化,是一种无限分布式的自组织网络。根据不同的通信节点,可将其通信模式分为车与车(V2V)通信,车与路(V2I)通信,车与其他节点的混合通信(V2X)。车联网的出现让汽车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享受互联服务带来的便捷,同时也伴生了一系列安全问题。 一、车联网安全风险及发展趋势 近几年,车联网安全事件频发,国内外众多致力于车联网安全领域的从业者不断挖掘安全漏洞,研究完善相关技术。2010年,南卡罗来纳大学和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实现了对汽车电子胎压监测系统(TMPS)的攻击。研究人员实现了远程控制胎压警告灯的开启与关闭,这将会误导驾驶员对于车辆胎压状态的判断,从而达成某些非法目的。2011年,由于斯巴鲁运用验证短信的方式对汽车执行互联服务存在漏洞,在DEFCON会议上,技术人员利用截获的车主发送

的验证短信解锁了车辆。2013年,DEFCON会议上黑客通过福特翼虎、丰田普锐斯的软件漏洞,实现了在车内连入车辆网络,从而控制车辆的油门与刹车等关键系统。2014年,360公司利用特斯拉汽车应用程序的流程设计漏洞,实现了远程解锁、开关车灯等一系列操作。2015年,Jeep 大切诺基由于车载娱乐系统的漏洞,其刹车与转向系统被远程控制,最终导致克莱斯勒公司召回140万辆问题汽车,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16年,腾讯科恩实验室实现对特斯拉的远程入侵,他们将特斯拉的主屏幕更换成科恩实验室的标志,且车主无法进行操作。随后,又实现了远程解锁汽车,行进中控制车辆部分功能,例如刹车、后视镜、后备箱等。2017年伊始,车联网的安全风向标又急转至客户的数据安全及隐私安全。6月,美国某经销商集团数据库遭到攻击,涉及多个品牌超过1000万辆汽车的销售数据泄露。12月,日产汽车官方宣布旗下的金融公司数据库数据信息遭到黑客窃取,客户的个人信息、贷款信息等都在窃取范围内。 纵观这几年的车联网安全事件,可以看出安全威胁在逐步升级,其规律是按照车联网架构层级逐级而上的。先由感知层的各路传感器信号被攻破开始,再通过利用处于中间的通信层和计算层的车载网络和车载设备漏洞攻击,之后向更高层级的控制层和服务层发起挑战,最终实现远程控制车辆,窃取用户数据等一系列安全问题。由此可见,车联网的安全威胁贯穿整个网络架构,每个层级都面临着众多问题,车联网安全形势有待改善。 通过对这些事件进行分类总结,车联网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

淘宝技术架构发展

从个人网站到淘宝网仰观Java时代淘宝的技术发展(1)引言 光棍节的狂欢 “时间到,开抢!”坐在电脑前早已等待多时的小美一看时间已到2011年11月11日零时,便迫不及待地投身于淘宝商城一年一度的大型网购促销活动——“淘宝双11购物狂欢节”。小美打开早已收藏好的宝贝——某品牌的雪地靴,飞快的点击购买,付款,一回头发现3000双靴子已被抢购一空。 小美跳起来,大叫一声“欧耶!” 小美不知道,就在11日零点过后的这一分钟内,全国有342万人和她一起涌入淘宝商城。当然,她更不知道,此时此刻,在淘宝杭州的一间办公室里,灯火通明,这里是“战时指挥部”,淘宝技术部的一群工程师,正在紧盯着网站的流量和交易数据。白板上是他们刚刚下的注,赌谁能最准确地猜中流量峰值和全天的交易总额。他们的手边放着充足的食物和各类提神的饮料。 一阵急促的电话声响起来,是前线部门询问数据的,工程师大声报着:“第1分钟,进入淘宝商城的会员有342万”。过一会工程师主动拿起电话:“交易额超过1亿了,现在是第8分钟。”接下来,“第21分钟,刚突破2亿”。“第32分钟,3亿了”。“第1个小时,4.39亿”。这些数据随后出现在微博上,引起一片惊呼。 “完蛋了!”突然有人大喝一声,所有的眼睛都紧张的盯着他,只见他挠挠头,嘿嘿的笑道“我赌的少了,20亿轻松就能过了,我再加5亿”,他跑去白板边上把自己的赌注擦去,写上25,接下来有人写上28,有人写上30,有人跑到微博上开下盘口,同事们纷纷转载下注。接下来的这24个小时,战时指挥部的工程师们都不能休息,他们盯着网站的各种监控指标,适时的调整机器和增减功能。顶住第一波高峰之后,这些人开始忙里偷闲的给自己买东西,大家互相交流着哪家买的移动硬盘靠谱,哪家衣服适合自己的女朋友,不时的有人哀嚎宝贝被人抢了、信用卡额度不够了。同时,旁边白板上的赌注越下越大。

2020年车联网市场分析报告

2020年车联网市场分析报告 2020年3月

1 车联网产业趋于成熟2020 年是重要政策窗口 1.1 定义:从标准和应用的角度审视车联网的内涵 从不同的主体出发,车联网被赋予了不同的定义,包括车联网、V2X、车路协同、 智能网联汽车等。我们认为不同定义背后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即通过无线通信为 主的方式,实现车内、车与人、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云平台的网络连接,从而实 现汽车智能化水平提升、交通效率提升、自动驾驶等目标。 图1:C-V2X 通信示意图 资料来源:《C-V2X白皮书》IMT-2020(5G)推进组、XXX市场研究部 车联网的演变经历了从CAN 总线到车载以太网、从有线网络到蜂窝、从4G 到5G、 从集中到边缘的过程。通信方式上,我们认为技术延展性更好的C-V2X 路线涵盖了 车辆与交通参与方的所有通信方式,包括:车与车之间的直接通信(V2V)、车与行 人之间的通信(V2P)、车与道路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V2I)、以及车辆通过移动网 络与云端进行通信(V2N)。 图2:奇瑞自动驾驶暨智慧交通总体技术方案示例 资料来源:奇瑞汽车、XXX市场研究部 C-V2X 蜂窝通信技术衍生的行业应用。相关组织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即做出了对

应用的规划。3GPP 规划了 25 种应用场景,我国汽车标准委员会规划了 17 种应用场景,2019 年信通院四跨测试安排了 11 个场景。 3GPP 标准:功能从基础到高级,包括了传感器延伸、自动驾驶、遥控驾驶和车辆编队,落地难度有较大的区别。 T/CSAE 53-2017 标准:定义了 17 个 C-V2X 基础业务场景,基础业务场景大部分应用的实现都是通过车辆、道路设施等参与者之间的实时状态共享。 表1:3GPP TR 22.886 的 25 种应用场景 应用类型Platooning 序号5.1应用名称 eV2X support for Vehicle Platooning Information exchange within platoon (车辆编队) 5.25.5Automated Cooperative Driving for Short distance Grouping Information sharing for limited automated platooning Information sharing for full automated platooning Changing Driving-Mode 5.125.135.175.9Cooperative Collision Avoidance(CoCA)Information sharing for limited automated driving Information sharing for full automated driving Emergency Trajectory Alignment 5.15.115.25.22 5.235.255.4Intersection Safety Information Provisioning for Urban Driving Cooperative lane change(CLC)of automated vehicles 3D video composition for V2X scenario eV2X support for Remote Driving Advanced Driving (高级驾驶)Remote driving (远程驾驶) 5.215.3Teleoperated Support (TeSo) Automotive: Sensor and State Map Sharing Collective Perception of Environment Video data sharing for automated Driv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vehicles of different 3GPP RATs Multi-PLMN environment Extended Sensor 5.6(扩展传感器) 5.165.75.85.15 5.195.145.185.24 Use case on Multi-RAT General Use case out of 5G coverage (基础功能) Dynamic Ride Sharing Tethering via Vehicle Proposal for secure software update for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资料来源:3GPP 、XXX 市场研究部 我们认为,3GPP 仅从通信角度规划功能,与车辆的实际驾驶要求存在距离,信通院“四跨”测试场景更贴近实际。在未来的 1-3 年的短期规划中,落地基于 LTE-V2X 安全类和效率类业务、5G Uu 大带宽业务、5G NR-V2X 自动驾驶类业务组合将是车联网产业落地的核心方向。

物联网网络结构

物联网网络结构 (1) 作者: 阅读:3492 次 时间:2004-8-17来源:北京维深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在由EPC标签、解读器、Savant服务器、Internet、ONS服务器、PML服务器以及众多数据库组成的物联网中,解读器读出的EPC只是一个信息参考(指针),该信息经过网络,传到ONS服务器,找到该EPC对应的IP地址并获取该地址中存放的相关的物品信息。而采用分布式Savant软件系统处理和管理由解读器读取的一连串EPC信息,Savant将EPC传给ONS,ONS指示Savant到一个保存着产品文件的PML服务器查找,该文件可由Savant复制,因而文件中的产品信息就能传到供应链上。 接下来介绍网络各个构成部分: 1 标签数据:EPC Auto-ID希望为每一件物理目标分配一个唯一的、可查找的标识码。Auto-ID称之为EPC,或者是产品电子代码。这个编码类似因特网上分配给节点的IP(网际协议)地址。这也跟UPC/EAN(统一产品代码/国际物品编码)体系类似,UPC/EAN标识一类产品,而EPC可以唯一标识单品。EPC编码是由一个版本号和另外三段数据(依次为域名管理、对象种类、序列号)组成的一组数字。其中版本号标识EPC的版本号,它使得以后的EPC可有不同的长度或类型;域名管理是描述与此EPC相关的生产厂商的信息。 EPC的最主要的设计特色就是可以进行单品识别。保持信息同物体区分,使标签尺寸最小化,并且增加标签健壮性,可测量性,可扩展性。 以一种EPC(96位)方案为例,它包括8位的版本号,三个数据分区(如下图所示,图中每个“X”表示8字节)。 EPC版本号指出EPC标签的格式,产品电子码总长度和EPC的分区信息。版本号是体系中最灵活的部分。它允许多种EPC格式,而且允许EPC向高位扩展。版本号允许位长度重新分配,例如,一个更长的厂商编码(与相应的较短的产品序列号编码)可能被适用于有较少产品的情况。(这点跟IP地址的分类模型类似) 目前,EPC码的位数有64位、96位和256位。为了保证所有物品都有一个EPC并使其载体-标签成本尽可能降低,建议采用96位,这样这个数目可以为2.68亿个公司提供唯一标识,每个生产厂商可以有1600万个对象种类并且每个对象种类可有680亿个序列号,如果用来标识产品的话,已经足够了。鉴

基于渗透测试的车联网通信安全与防范措施

在无线互联和自动化引入到汽车之前,车辆仅仅是机械控制的物理性的移动工具。在原有的车辆的基础上,加入了AI元素、互联网元素等,就研发出了智能网联汽车这种新的产品形态[1]。随着物联网和智能网联的发展,信息化、智能化、网联化已经成为大的发展趋势,信息可以在车辆内部的有线网络或车辆外的无线网络上流动交互。随着传感器和信息的传输、处理和存储,现如今的车辆在某个方面更像是一个信息交互系统,如果车辆数据和存储在车内网络上的制造商信息以及用户信息遭到黑客或通过车载接口被窃取或损坏,则车辆操作可能受到控制,严重可能会发生危险[2]。这时车联网通信安全测试就可减少车辆被控制等危险的出现,以此为前提,进行了车联网渗透测试的流程的制定,并进行了实车测试和分析,最终提出了防范措施。 1 车联网通信安全及渗透测试概述 1.1 车联网通信安全测试概述 车联网通信安全测试可在漏洞被攻击人员利用前查找出来。安全测试大体上可分为三种,即漏洞测试、渗透测试以及模糊测试。这三种测试是评估系统网络安全性能的关键工具。漏洞测试的目的是确认对功能提出的要求是否能实现,包括检测可能被利用的漏洞扫描方法、用于检测可能存在的漏洞探索性测试方法;渗透测试是对系统模拟攻击,进而模拟出黑客是如何尝试渗透和利用相关系统漏洞;模糊测试的目的是利用数据或信号轰炸某一功能或系统,以查看功能或系统是以某种方式进行响应,从而暴露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1.2 车联网通信渗透测试概述 渗透测试是模拟恶意黑客的一种攻击方法,是判断网络防御机制是否按照预期正常运行的一种机制。渗透测试能够识别车辆上的未知漏洞,并能够找出没有得到充分保 黑盒测试, 也可以和相关员工进行沟通交流;第三,隐秘测试,隐秘测试是针对被测单位而言的,测试并不是完全保密的,也不是完全被知晓的,即测试存在及内容被允许被测单位少数人员知道,因此能够有效地检验单位中的信息安全事件监控、响应以及恢复工作是否做得到位。 进行渗透测试需要请网络系统安全漏洞专业人士来操作,若车辆网络定期更新程序和给系统打补丁,并采用了漏洞扫描器等专业工具。渗透测试能够独立地检查相关网络策略,查找出已经存在的漏洞,然后进行漏洞修补,在攻击者利用这些已存在的漏洞之前将漏洞找出并修复。 2 渗透测试流程 渗透测试专业人员在不同的位置(如以太网、CAN总线等)利用各种手段模拟黑客等攻击者对某个特定网络进行攻击,是为了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做完测试后,输出渗透测试报告,并将报告提交给设备所有者;所有者根据渗透测试专业人员提供的渗透测试报告,可以清楚地知道进行测试系统中所存在的漏洞和问题,从而对漏洞进行修复,以保证车辆在投入市场后不被黑客利用。渗透测试操作流程可分为以下几步。 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是整个渗透测试的导向阶段,为后续步骤提供依据。车辆拥有者和测试专业人员进行沟通,以确定渗透测试方案(包含测试对象、测试依据、测试目标、项目过程以及所用设备等)和双方参与人员;然后对测试对象相关信息进行采集,以更好地有针对性提出供给计划;最后,通过互联网、用手册或维修手册等手机目标车辆信息,了解其工作过程,明确可能出现漏洞的位置,为后续测试打好基础。 第二,渗透测试模拟攻击阶段。在第一步完成基础上,对需进行渗透测试的对象进行有重点的模拟攻击。此步骤是整个测试的关键,在系统有防御情况下进行攻击,可以更好此找出漏洞。 第三,风险评估阶段。对通过渗透测试查明出的漏洞和风险进行分析,确定他们可能导致的危险以及风险等级;等级可分为高危等级、严重等级、中级危险等级以及低级危险等级。 第四,解决问题阶段。查明漏洞和风险等级后,分析产生漏洞的原因以及其机理,并提出解决方案。 (1.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 710000;2.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天津 300300) 摘 要:数据通信是联网车辆中十分重要的一环,随着车辆网联化程度加深,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凸显。现在越来越多黑客和犯罪人员开始攻击通信系统,并进行破解,以达到控制车辆的目的,所以在车辆进入市场前找到漏洞并将其修复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从车联网通信安全全测试方面入手,讨论了渗透测试操作流程;并分析了渗透测试实例,找出漏洞并提出解决方案,旨在提高车联网安全性防范措施。 关键词:车联网 通信安全 渗透测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